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5年中国农业产业链发展研究报告

2020-2025年中国农业产业链发展研究报告

2020-2025年中国农业产业链发展研究报告
2020-2025年中国农业产业链发展研究报告

2020-2025年新电商重塑中国农业产业链研究报告

目录

1.传统农业产业链和农业发展面临多元化挑战 (1)

1.1农业加工链短、服务功能链滞后,流通链长 (2)

1.2先进要素投入不足,要素配置效率低 (2)

1.3农产品附加值低,销售难,农民收入低 (3)

1.4农业总体生产效率低,竞争力低 (4)

2.农村新电商的迅速发展为农业产业链重塑提供机遇 (5)

2.1新电商超越传统电商成为农村电商发展主流 (5)

2.2传统电商推动工业品下行,重塑中国乡村发展 (6)

2.3新电商推动农产品上行带来重塑农产品产业链的机遇 (7)

3.新电商推动农业产业链整合和农产品价值提升 (9)

3.1农村电商推动农产品供应链不断演化升级 (9)

3.2线上线下联动模式助力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11)

3.3新电商发挥黏合剂作用,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三产融合发展 (12)

4.农村电商重配农业生产要素,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14)

4.1推动农民转变思维模式、经营模式,加速人才返乡创业 (15)

4.2新农商激活信息要素,推动订单式农业发展 (16)

4.3新农商推动各路资本向农村地区渗透 (17)

4.4农村电商催化“云农业”发展,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 (19)

4.5新农商联合新技术推动农业智能化、信用化发展 (20)

2020年是脱贫攻坚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措,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此前,2020中央一号文件也继续聚焦三农,提出“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有效开发农村市场,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等政策,农村电商、数字乡村建设仍为当前农业农村建设重点。

农村电商自2014年始进入快速发展期,据中国商务部2020年5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从2014年的1800亿元(人民币,下同)增加到1.7万亿元,规模扩大8.4倍,远超全国网络零售额增长速度。农村电子商务服务水平的提升不仅满足了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同时带动了农产品进城,使农民收入水平有明显提升。农村电商自身模式的不断创新则进一步为农产品供应链完善、农业产业链延伸、三产融合以及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创造了机遇,农村电商还推动了农村地区信息、人才、资本、土地、科技等要素的重配,带动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并联合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我国农业向智能化、信用化发展。

1.传统农业产业链和农业发展面临多元化挑战

现代农业产业的竞争关键是产业链的竞争,产业链的竞争力则依赖于上下游产业的一体化程度以及产业经营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即规模化程度。从当前全球农业发展程度来看,我国的农业产业现代化进程发展较晚,地区发展差距较大,农业产业链发展一体化程度较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低,面临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产业链条短、流通链长,农村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农业价值链位于微笑曲线底部,且农业基础设施不足,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导致我国农产品存在极大的供需不平衡问题,表现为农产品销路差,农民收入低,消费者买得贵、买不到优质产品,需要依赖进口。

1.1农业加工链短、服务功能链滞后,流通链长

农业产业加工链短主要表现为可创造附加值的环节较少,并导致服务链和功能链发展滞后。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主要集中于农产品加工,同时农产品加工程度仍以初加工为主,深加工开发度不够。据统计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农产品的加工率仅有55%,果品加工率仅10%,肉类加工率仅17%[1],远低于发达国家80%、30%、60%的水平,农产品加工产值和农业产值的比重为2.3: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3:1至4:1(2018年数据)的比重[1],加工副产物和废弃物较多,如我国果蔬加工副产物和废弃物已超1亿吨以上[1]。产业链短还表现为服务链发展滞后。农户生产前的翻种、产中的田地管理以及产后的收获、销售仍以自我服务为主,专业的一体化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仍不足,同时生产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和金融服务较为薄弱。可充分提升附加值的农业功能链发展起步晚,向三产延伸不够。创意农业、医养农业等新功能开发不足,缺乏体验、文化、教育等高层次项目,同时各地功能性农业开发差异化较低,特色不鲜明,竞争力不强。

同时农产品产业链中流通环节则过长,影响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农民收入。从农产品生产到消费的具体过程来看,我国传统农产品从生产到完全实现其价值的链条需要经过种植、收购、加工、运输、批发配送、零售等环节才能最终达到消费者手中,而在这一产业链条中,真正创造价值的仅为种植和加工两个环节。受我国小农户经营以及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和储存时限短等特点影响,我国农产品自被收购到真正送达消费者手中的流通环节则至少四个环节甚至长达六个环节,冗长的流通链条通过层层加价增加了农产品的成本,最终结果是消费者花高价购买农产品,农民则低价卖农产品,导致农产品生产长期处于产业价值链底端,收入水平低下。1.2先进要素投入不足,要素配置效率低

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地、劳动、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信息、技术等先进要素的投入程度及各要素间的配置效率影响着农业产业竞争力。我国传统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优质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失、配置不合理,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引入不足。

优质劳动力等要素流失严重,导致农业农村发展要素投入不足。受城镇化

进程加速影响,城市的“虹吸效应”导致农村地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城镇边缘农村建设用地被工业化、商业化征用严重,造成土地资源流失。优质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流失导致社会资本投入不足,又进一步导致乡村生态资源、文化资源、闲置宅基地等要素难以有效利用。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要素投入不足和优质要素“沉睡”并存的困境。

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引入不足,导致要素配置不合理、生产率低。受土地细碎化、地区地形差异以及农地流转制度进展缓慢等因素的影响,先进资本和生物技术、数字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在农业生产领域和经营、服务领域应用不足,造成小农分散生产、独立经营仍较为普遍,机械化、规模化生产不够,生产效率低。表现为小麦、玉米等主粮“大规模种植业机械化水平高,畜牧业、渔业以及果蔬业机械化水平低”[2],同时东部平原地区机械化水平高,西南以及广东、广西等南方丘陵地区机械化水平低。目前我国丘陵地区果园种植广泛,但是种植面积以6.67-13.3hm[3]为主,同时受地形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仅为26%,南方为49%”[4](2016年),远低于全国65.2%的水平。除此之外,生物肥料使用与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应用不足,导致农业生产要素组合效率较低,农业整体竞争力低。当前单纯地增加要素投入已经很难推动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亟需引入先进资本与现代化技术以优化农业要素配置,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1.3农产品附加值低,销售难,农民收入低

我国农产品附加值低,销售难问题仍较为突出。我国农产品销售难,除受销售渠道、物流体系不健全因素影响外,更重要原因在于小农户生产模式下标准化生产约束不足,造成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同质化问题严重,同时产品品牌、深度加工、文化价值开发缺失等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如部分地区种植农产品仍存在跟风的现象,在缺乏专业种植指导的情况下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同时品种杂乱,商品率低,大部分农户仍以卖“原始产品”为主。对比发达国家农产品,大多通过提升农产品加工精度、赋予文化价值、增加科技含量等方式提升产品本身的附加值,使农产品销路更广,产品价格更高,提升了农户收入水平。如日本,其农产品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制作成零食、调味料、以及衍生的钥匙扣、杯、袋等产品;法国的葡萄种植面积达85万公顷[5],但其葡萄直接销售为辅,依次制作

成葡萄酒和红酒则为其主要产品,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荷兰则将花卉种植发展为创意农业,通过提高各环节的科技含量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我国绿色化生产的农产品比例仍然较低,生产中乱施化肥农药的现象仍然普遍,导致污染物残留过多,尽管我国对农产品质量监管日益严格,但仍存在不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如部分有机蔬菜种植过程中违规使用化肥,2017年国家食药监局抽检农产品,发现大部分蔬菜中存在农残超标,部分茶叶农残超标。2018年甚至曝出22天长到3斤的速成鸭,长期存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消耗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导致粮食外的农产品销售不出去,价格低,同时需要大量进口的局面。

农产品销售难则直接影响到依赖农业生产的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据2019年国家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万元,截至2018年底我国依然有1600多万贫困人口。相比之下日本普通农民年收入可达450万日元(2018年厚生省统计数据,约29万人民币),高于都市工薪阶层平均水平(420万日元)[6],但日本人均农业用地面积仅为0.4公顷,远低于中国的0.9公顷(以农业人口计算)。农民增收仍为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

1.4农业总体生产效率低,竞争力低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成本过高,劳动生产率及农业总体生产效率则在相对下降。以中国大量进口的大豆和棉花为例,“2015年我国大豆亩均总成本达到674.71元,棉花达到2288.44元,分别比美国高出38.44%、222.84%”[7]。同时美国大豆亩均产量比中国高出54.9%,土地生长率长期高于中国,中国自美进口大豆则不断攀升。同时中国农业劳动力成本也远高于美国,“2015年大豆人工成本是美国的8.5倍,棉花是美国的28.23倍”[7]。农地要素价格也在不断上涨,“2015年大豆用地亩均土地成本高出美国55.45%,棉花高出美国200.51%”[7]。

农产品利润率低,农产品国内价格普遍高于国际价格,国际市场竞争力低。“自2015年到2017年我国国产大豆价格高出国际价格40%-50%,棉花价格高出国际价格30%-40%,肉类价格则高出国际市场近70%-80%,奶类价格高出119%”1[8]。总体来看,虽然我国为粮食生产大国,但由于农业生产效率低,农12016年全球奶类平均价格为1.85元/升,我国价格为4.05元/升。

产品国际竞争力低,导致不少品类的农产品需依赖进口,2019年我国农产品逆差达到718.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6.5%,其中大豆进口8851万吨,为全球最大进口国,棉花进口180万吨,占全球总进口量的19%,我国农业产业竞争力亟需提升2。

2.农村新电商的迅速发展为农业产业链重塑提供机遇

2.1新电商超越传统电商成为农村电商发展主流

我国农村电商发展迅速。在国家加快推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以及服务体系建设等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农村电商赖以发展的网络通信设施,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升,移动支付水平在不断提高。电商精准扶贫则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电商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消费”以及“互联网+农业”水平不断提升,农村电商自2014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农村地区网络销售额不断增长,至2019年我国农村地区网络零售额达到1.7万亿元的规模,占全国网络零售额比重达16%(商务部公布最新数据),同比增长高达24.1%。同时随着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增长以及电商扶贫政策的支持,我国农村地区网络零售额仍将以高于15-17%速度增长。电商兴农的作用正日益凸显。

农村电商发展已进入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新电商发展阶段。农村电商第一阶段农村电商发展始于2011年,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传统电商平台推出“兴农频道”为标志,头部电商平台纷纷在农村地区进行刷墙,加大县域市场营销力度,推动了农村地区网络购物实现了大规模增长,“2014-2015年农村网购规模由1800亿元增长到了3530亿元,增长率达到96%”[9],以家用电器为标志的工业品下乡满足了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在农村电商发展的第一阶段,各传统电商平台依靠搜索式销售模式探索推动农产品上行,但收效甚微,如阿里2014年启动“千县万村计划”并从末端营销切入,以轻平台化进行运作,京东则推出“送种子下乡”,以农产品标准化为起点推动农产品上行,但受农村地区电商水平低、入门时间长以及农产品开发程度不深,包装不到位等因素影响,传统的搜索场景的农货上行阻力重重。

2数据根据农业农村部以及海关总署数据计算。

2015-2016年,随着拼多多等新电商平台的成立并首次以拼购模式发力农村,我国农村电商进入第二发展阶段,即由拼多多等新型综合电商推动农产品上行,带动乡村振兴的新阶段。拼多多起步于生鲜农产品,并长期致力于深耕扶贫惠农领域,如2015年底即推出“拼扶计划”、“公益助农行动”等,2019年推出“多多农园”计划,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则在农业农村部指导下,发起成立“农产品产销对接公益联盟”,推出以县市长直播代言为特色的“农货产销对接活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相关助农专区和活动共计成交1.4亿单,卖出农副产品总

计超过8.5亿斤。

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拼多多依靠“天网+地网”农产品供需匹配机制,从源头带动农户标准化生产。数据显示,2019年拼多多平台农产品成交额达到1364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

在带动消费扶贫方面,拼多多在三州三区试行“多多农园”市场化扶贫帮困机制,带动了云南咖啡豆、雪莲果实现批量网络销售。截至2019年底,平台国家级贫困县商户的年订单总额达372.6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30%。其中,注册地址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商家数量达157,152家,较去年同比增长540%;年订单总额达47.97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413%,仅2015-2017年三年间带动销售109亿斤农产品。拼多多的助农模式的成功迅速得到其它电商平台的复制和推广,如淘宝联合支付宝推出拼团功能、苏宁拼购推出“拼基地”,京东推出“京喜”功能助农脱贫,综合型新电商模式已经成为农村电商发展的主流。

以拼多多为例,自创立以来,平台农产品上行一直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20年增速将继续维持在100%以上。为进一步加强农产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完善以电商为核心的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拼多多将进一步加大对于农业农村的投资力度,并继续以农产品上行为核心战略,未来5年内投入

不低于500亿元,助力农村地区打造100万家年销售额过百万元的店铺。

2.2传统电商推动工业品下行,重塑中国乡村发展

传统电商推动工业品下行,满足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需求。以阿里、京东为首的传统综合型电商平台布局农村地区下沉市场,取得了极大成功,推动了日用消费品以及工业品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如淘宝通过与政府合作、建设服务站打通物流、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等方式将淘宝广泛渗透到乡村地区,农村居民在购买

服装等消费品方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改变了农村地区的购物习惯,据广东省消费委员会发布的《2018年农村消费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广东农村地区网络购物普及率已经达到56%”[10],仅略低于百货商场65%的比率,农村居民对“互联网+”的认可度大大提高,为农村电商发力农产品上行奠定了基础。京东通过“京东帮”“京东家电专卖店”,苏宁通过将直营店、代理点、授权服务站、地方特色馆等落地农村的方式带动了家用电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在农村地区的销售;电子产品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又提升了在线教育以及在线医疗在农村地区的可接入性,增加了农村留守儿童享受平等教育,农村居民享受平等医疗的机会,对于缩小与城镇地区差距有重要意义。

传统电商重新激活了较发达农村地区的潜力产业,推动中国特色乡村的形成。本世纪之初,以淘宝为代表的传统电商平台在全国城镇地区迅速发展的同时,

也引起了我国江浙等较为发达地区边缘人群的关注,并依托当地手工业、小商品市场等产业基础以淘宝为平台进行卖货,并逐步推动在农村地区形成玩具、家具、服装、物流、零配件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集聚。产业集聚带来的示范效应迅速扩大到周边村镇,带动形成了淘宝村集群。传统电商平台通过缩减流通环节为农村地区创业者提供了便利的销售渠道,降低了交易成本,形成规模效应,使原本已经丧失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重新获得竞争优势,得以迅速成长。如江苏省睢宁县通过发展农村电商迅速带动当地形成了92个淘宝村,带动官山镇营养土、多肉植物,桃源镇汽车坐垫等实现网上销售,形成了工贸型、贸易型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商业化村镇。再以苏宁拼购为例,通过平台的流量和政策福利为农村家庭式小作坊企业带来了电商渠道销售机会,以直播、推广等各种营销方式展示给消费者,有效提高了农村企业的产品销量,改善了农村小企业的状况,重新激活了当地农村产业。产业兴旺又进一步带动了农民收入增长以及进城务工农民返乡,使村庄愈加具有生机与活力。

2.3新电商推动农产品上行带来重塑农产品产业链的机遇

新型综合电商平台迅速发展推动农产品上行实现跨越式发展。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新电商平台较之于阿里、京东能迅速在农产品上行领域取得突破,最重要的经验在于在销售端以分享拼团的模式迅速整合农产品供给和消费者信息,在供

给端则通过“以销定采”、挖掘产品内在价值,打造品牌,帮助农户实现标准化生产等破除农产品标准化低的难题,最终破解供需超时空错配难题,帮助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了小农户直连“大市场”,带动了农民增收。同时阿里、京东、苏宁拼购等电商平台通过复制多多电商模式也在推动农产品上行取得了突破进展,在我国电商扶贫政策推动下,2019年全年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到3975亿元,远超2018年同期规模,增长率达到27%(图1)。拼多多平台农产品销售额则以更快速度增长,已经由2017年的196亿元的农产品订单规模扩张到

2019年1364亿元的规模,占全国农产品上行总规模的34.3%。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新型电商模式推动农产品上行的优势愈加明显。

图1:中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趋势

资料来源:商务大数据,2013-2018年《中国电子商务报告》以及商务部公开数据。

新电商为农村地区带来重塑产业链机遇。农村电商的迅速发展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实现供销数据匹配的过程,提升了商品流通效率,将大量农产品从田间送达餐桌,持续带动农民。电商的发展又不同于传统的农超对接,在帮助农产品建立营销渠道之外,还利用大数据指导农业生产,使农产品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转变,推动农产品供应链不断完善升级;同时电商平台不断创新的活动方式又为农业向加工业以及生态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机遇,使农业产业链不断整合延伸,农产品价值不断提升。新电商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改变了农民的思维方式和生产经营方式,带动了大批创业人才返乡,新农人则进一步带动社会资本和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先进生产要素流入乡村产业,激活土

地、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农村电商对于重塑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3.新电商推动农业产业链整合和农产品价值提升

农村新电商通过缩短物流链条,推动产品供应链,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在三产融合发展中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最终带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价值提升。

3.1农村电商推动农产品供应链不断演化升级

“电商+消费”的模式解决了众多小农户与消费者之间的“超时空错配”难题,缓解农产品滞销。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是众多的小农户面临众多的消费者,小农户与消费者之间由于信息不匹配导致农户农产品卖不出去,消费者买不到好的产品,每到丰收期农产品滞销问题严重。农村电商利用其信息平台的作用使农产品实现了数据化、在线化,使农产品更好地与消费者进行匹配,使更多农产品进入全国的大市场。同时电商平台不断创新营销方式引导用户消费帮助农产品实现了快速上行。如各大电商平台通过造节活动、网络直播带货、内容电商等方式不断推动农特产品短时大规模成交,极大缓解了农产品的滞销问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受各地封闭管理影响,农产品物流受阻严重导致短时间内农产品出现大范围滞销。拼多多、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在农业农村部指导下,通过与产品供应地政府、行业协会进行产销对接并联合各大物流公司打通物流通道,帮扶农户实现水果、蔬菜进城。拼多多联合各方力量发起成立了“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服务公益联盟”,通过重新规划平台农货系统的产区系信息、物流数据,优化农产品上行网络,有效缓解农产品滞销问题。

拼多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拼多多市县长助农直播已超100场,覆盖湖北、陕西、新疆、广东、广西、云南、湖南、吉林、内蒙、安徽等20多个省及自治区,超180位市县区主要负责人进入助农直播间带货,推动近100个特色农产区产品加速对接6亿消费者,帮扶农户超过35万户。直播间已累计带动近1亿消费者参与站内消费,央视新闻、各省、市、县电视台及融媒体等参与直播,全网累计观看人次超过7亿。

农村电商积极布局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流通效率。物流网络与电商是以协同发展的方式共同推进的,农村电商的迅速发展引致了对农村地区物流网络发展的需求。在我国“快递下乡”、“快递西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推广“寄递+电商+农特产品+农户”模式等政策的引导下,各大电商平台联合各大物流公司积极构建贫困地区三级物流体系以满足电商兴农带来的快递需求,提升物流效率,帮助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推动了电商平台以及物流企业在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大量企业将资本投入到冷链技术改善和设备升级,提高物流效率。如顺丰优选、易果优鲜均建设了自属的产地仓、区域仓储配送中心和前置仓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生鲜运送需求。

农村电商通过整合供应链前端,创新了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需要经过“农户-产地收购商-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11]等多个环节才能达到消费者手中,中间环节物流与仓储成本及损耗率较高,同时造成农户低价销售,消费者高价购买农产品的困境。农村电商则通过变革农产品供应链的方式找到了困局破解的密码。一方面电商通过将零售环节分离,实现交易前置,供应链模式由传统的“组织货源-物流-配送-零售”转为“组织货源-零售-物流-配送”等新模式[12],使农产品实现按需配送;另一方面农村电商积极整合农产生产、加工等供应环节,实现基地直供,并利用消费大数据指导农户进行生产,供应链模式进一步向“零售-组织货源-物流-配送”转化。电商推动的新型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不仅可以使产品以更快的速度到达消费者手中,保证了产品的新鲜度,使利润更多地留在了农民手中,同时推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实现了以销定产,避免了滞销。以拼多多为例,该平台在云南贫困县保山推出的“多多农园”项目,通过整合农户、咖啡豆加工厂等供应链环节,利用其“天网”和“地网”系统,对当地农户的咖啡豆实现了溢价收购,并联合加工厂锁定了农户三年种植期的利润。同时该平台还联合农研队伍对咖农进行种子改良帮助当地实现了精品种植,带动农户实现了脱贫。

虽然农村电商在整合农产品供应链领域已经取得了突破,但是当前电商平台主要链接农户与消费者,对于供应链上的批发商、供销商等企业以及所有节点还未实现整合。未来,随着物流信息传递技术及区块链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领域

的应用,网络零售与批发并重的集成化电子商务平台将成为现实,将可以使农产品供应链上批发、零售、供销商、消费者更加有效的链接,使农产品供应更加高效。

3.2线上线下联动模式助力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品牌建设对于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其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当前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3,我国已经认定了一大批农特产品以及地理标志产品,成为农产品品牌推广的基础4。但是受传统营销手段(如展会、广告)等营销方式辐射窄、受众少、受时间空间限制多以及营销成本高的影响,大部分农产品品牌并未发挥其品牌价值,如地理标志产品仅阳澄湖大闸蟹、五常大米等少数品牌广为熟知,大部分农特及地理标志产品并不为大众知晓。农村电商的迅速发展为农产品品牌推广提供了机遇。

首先是直接对已获得认证的地理标志产品、特色农产品品牌产品进行网络营销推广。与传统的展会、广告等营销方式相比,电商平台在推广方面存在辐射广和宽,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营销成本低的优势,同时农村电商可依托庞大的用户规模实现定点宣传投放,对于农特产品品牌的打造有放大效应。电商平台常通过专门的农特产品窗口以及造节运动等对农产品进行定期不定期宣传推广,扩大了特色农产品的认知范围,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例如:拼多多、淘宝、京东等常通过双十一、双十二、农民丰收节等激励宣传方式刺激用户消费,创造了众多的网红农产品。

其次是联合第三方服务公司或政府协助开发区域公共品牌并进行推广。部分农村地区农特产品生产仍属于小农户作业,未实现村内整合、标准化生产,导致产品特色以及品牌功能开发不足,不能吸引顾客再次购买,影响了销路。新电商平台抓住这一痛点,首先指导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之后协助农户或农村合作社进行品牌设计、适度包装,最后通过平台进行精准营销,实现了农特产品品牌的打造,提升了产品价值。以拼多多为例,其在云南文山落地的多多农园项目,通过推动雪莲果标准化作业,同时委托第三方服务公司为农产品打造品牌,设计包装,并通过拼购活动推动了雪莲果由“弃种果”变为“网红果”,

仅年货节期间网络销售即达30吨。

再次是联合线下营销以全渠道模式协助推广农特产品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农产品“品牌化+电商化”已经成为各地推动农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在“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工程的推动下大部分示范县已经初步建立起特色产品品牌,为进一步提升区域品牌的影响力,地方政府常联合线下展会、商超,以及电商的线上“交易会”和“博览会”协同进行农特产品的推广,电商品台也通过建立线上频道并开办线下体验馆的方式协助打造品牌(如京东)。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的模式可推动农产品供应商与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商超等迅速建立供应链体系,提升消费者体验,打通品牌农产品上行通道。如2019年农业农村部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期间,拼多多、阿里等电商平台积极参与,通过举行网络上行招商会的方式吸引更多农特产品参与到农货上行活动,并在“丰收节”期间开展“多多丰收节”农货上行专场,实现了线上线下联动,带动了国家级贫困县254款农特产品上行。

3.3新电商发挥黏合剂作用,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三产融合发展

三产融合是农业生产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打破农产品种植、加工、物流、销售相互割裂的状态,使产品不断丰富,产业范围不断拓展,产业层次不断提升,并激发生成新业态,就是要实现1+2+3≥6的效果。过去10年内,农民合作社主导、龙头企业主导的三产融合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网络购物、电子商务的兴起,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入以农村电商为黏合剂的“互联网+X”型三产融合快车道。

新电商催生农村地区配套产业,产业链不断延伸。新电商的发展以不断深入的方式沿产业链进行改造。首先,农村电商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农特产品上网,同时反向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部分地区依靠电商对农产品营销带来的规模效应顺势发展相关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如安徽省“砀山县”酥梨及加工业发展模式即由电商带动传统产业升级的案例。部分地区则通过电商企业直接介入农业生产及加工,并在政府支持下建立产业示范区,带动贫困地区由简单卖农产品向卖农产品与加工品并重转变。拼多多在盛产咖啡豆的云南省保山县推出的“多多农园”项目为典型代表。

农村电商还可催生出配套产业集群化发展及酒店、旅游等关联产业。随着农村电商发展规模的扩大,首先会催生出如快递、网店装修、美工、摄影、电商培训、包装等电商配套服务行业,随着人流、物流、资金流进一步集聚,则会进一步催生出餐饮、旅游、娱乐等配套产业的发展。

案例1云南保山“多多农园项目”助咖啡产业升级

2019年4月22日,拼多多扶贫助农模式“多多农园”首站落户云南保山,并上线了高黎贡山扶贫农活专场,引入播帮咖啡、景兰咖啡、云沫大咖、比顿咖啡等品牌。该项目不只为当地咖啡豆带来新的销售渠道,还为当地贫困村带来了一套完整的产业升级体系:试验种植高品质咖啡,多家新建咖啡工厂在未来3年内帮助村民提供咖啡豆精制化加工;同时,在740亩生态种植示范基地中,芒果苗、澳洲坚果等经济作物与咖啡树复合套种,以提升每亩土地的经济收益。在云南省政府支持保山建立起产、销、研、加工一体化的现代化农业产业示范项目,提升了当地农产品的价值,增加了农民收入。

案例2电商助推安徽砀山酥梨加工业

安徽省的最北端——砀山县,拥有2200余年历史,素有“世界梨都”

的美誉。砀山依靠悠久的水果种植传统,在互联网时代依托电商平台实现了酥梨规模化种植,并壮大了特色水果农副加工产业。

砀山县依托“政府+电商龙头企业+农户”“电商服务中心+培训+农户”

的模式,大力发展电商销售渠道,塑造农产品电商品牌。据统计,砀山县目前拥有电商企业1370家,网店和微商近5万家,带动10万多人从事电商物流等相关产业。

3月2日,在拼多多助农直播间,砀山县县长陶广宏助卖砀山酥梨,从砀山酥梨历史、独特的自然生长环境讲起,并现场炖起了冰糖雪梨。60万人涌进直播间围观县长带货,当天店铺销量27000多单,在拼多多平台售出近14万斤砀山酥梨。

砀山县还聚焦脱贫攻坚,带动传统果农不断调整种植结构,扩大优品水果种植规模,当地拥有超过3000亩高端梨有机种植基地。同时当地企业不断研发生产果醋、果酒、果胶、果品医药等高附加值电商产品水果,推动当地加工产业提档升级。在“改革开放四十年2018中国电商扶贫行动”活动中,砀山县以9111.69万元的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在100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排名第一。

新电商推动农村地区三产多向度融合,催生出众多的农业新业态。农村电商的发展打破了产业间的界限,不仅使农业与加工业深度融合发展,同时还推动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出创意农业、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共享农庄等农旅融合的双链模式,甚至出现了田园综合体、葡萄酒庄等农工旅三产融合的新业态。

案例3遂昌大米众筹活动带动三产融合发展

浙江西南地区的遂昌县,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是一个生态保护任务繁重而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山区县,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二产业不发达。

2013年遂昌县启动“赶街”项目,成立了综合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赶街网”,在县城建立了县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区域中心,推动实现了形成“网货下乡”和“网货进城”的双向流通格局。电商产业发展带动其薯干、竹炭产品上网。

为进一步发挥电商的带动作用,遂昌县举办了大米众筹活动,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方式,最终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把稻田变景区,种田变成一种旅游活动,农民变成旅游从业者,大米变成旅游产品,还带动了农家乐吃、住消费,促进了当地农旅融合发展,带动了茶树坪村农民增收脱贫。当地形成“互联网+农业+工业+旅游”的三产融合发展态势。

节选自:电子商务“黏合”产业互融.

4.农村电商重配农业生产要素,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现代农业的竞争不是农业资源的竞争,而是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竞争,要素配置效率越高,同等资源条件下可创造更多的附加值,可推动农业产业向高层次、多功能领域发展。在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推动下,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电商的发展联合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重配农业生产要素带来机遇,使我国农业以更快速度向现代化迈进。农业生产要素不仅包括劳动力、土地和资本,还包含信息、科技等要素。农村电商的迅速发展通过改变农民的思维模式、吸引人才流入、资金流入、技术流入,并通过重配土地经营模式的路径使农村生产要素以更优组合进行配置,推动农业升级。

4.1推动农民转变思维模式、经营模式,加速人才返乡创业

农民作为最主要的生产主体,其思想观念决定了其会采用的经营模式,经营模式又进一步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整体竞争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保持的传统的小农户种养卖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导致农业与工业差距日益加大,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差距日益加大。同时在城镇化进程推动下,农村地区劳动力外流,导致农业生产者大多为留守老人、妇女。此两类群体大多思想保守,对新事物接受程度慢,导致农业经营模式转变速度慢。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则为农民带来了新思维,并推动了新农人的形成和劳动力回流。农村电商主要三种路径为农民带来改变:

一是新农人主动对接电商,引导农民思维模式、经营模式转变。随着电子商务下乡行动的实施,农民或农村企业家对互联网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大大提升,小范围的电商兴农成功案例则通过示范效应进一步改变了农户的价值倾向,使更多的农民主体将目光转向农村电商,进而带动了村镇农业经营模式整体向电商营销转变。

二是电商在农村地区渗透带动新农人的成长,引领本地人思维模式转变。2014年以来,多部委相继开展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工作和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电商的支持力度,纷纷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电商平台则依靠其经营管理、市场资源等方面优势首先帮助贫困地农村组建电商运营主体,之后利用其技术优势及人才信息帮助培养新农人(部分地区通过聘请外部团队对新农人进行培训),并协助网店实现正产运营。新农人大部分具有较强的互联网、品牌以及融合思维,可以带动其他贫困户加入农村电商,以实现整村经营模式的转变。阿里、拼多多、京东、一亩田等电商平台在新农人培养方面均有成功的经验。

案例4“多多农园”项目助力新农人成长

拼多多通过聘请技术专家给新农人指导相关工作,并提供多次外出培训机会,以期将新农人打造成为既懂得雪莲果生产,又懂得电商销售、合作社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制定了明确的奖励机制,激发新农人的工作热

情,希望新农人借此机会既能提高自身技能,提高合作社的经营效率,多多通过此种方式鼓励新农人先富起来,让新农人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在新农人

的示范带动作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农业合作社,本地年轻人不断学

习,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同时也能够将既懂咖啡又懂经营的年轻人留

在农村,带动保山地区咖啡产业发展。

三是农村电商的财富创造效应吸引人才返乡创业,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随着国家政策对农村电商的大力扶持及农村地区网络、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市场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创业成功案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创业人才返乡,推动新农人规模不断壮大。据农业农村部估算,我国返乡创业群体每年以50万人左右的速度递增,2018年各类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人员累计达780万,新农人规模大概在200万人左右(2018年)。新农人规模的壮大不仅带动了农村地区的就业,据统计数据显示,至2018年底农村电商带动就业人数约达到3500万人

,农村地区劳动力结构正不断优化。

在农村电商推动下,新农人等优质劳动力资源的回流带动了资金、先进技术及经营管理理念注入农业生产,使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更充分,配置效率更高,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注入动力。

4.2新农商激活信息要素,推动订单式农业发展

传统农村电商将信息要素引入农村。传统农业生产中,由于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农民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农民对于消费者的偏好及价格接受程度方面的信息掌握极其匮乏,导致农产品销售只能对接当地批发市场以及小范围的收购商,同时农民丧失了对产品的定价权。以内容搜索为主的农村电商的普及,通过“人找信息”的方式将全国大市场的产品信息传递到农村,改变了农村地区的消费形态以及流通渠道,使农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对接全国大市场。

新电商进一步变革了信息的传递方式,激活了信息要素。以算法为核心的“推荐”式新电商则进一步改变了人与信息间的传递关系,实现了“货找人”。新电商将农产品相关的消费者信息带到了农业农村中,使消费者的偏好以及竞争者间的价格、产品信息等相互间变得更加透明,使生产者可主动寻找消费者以通过提升产品质量以及品牌,并采取更主动的销售策略对接大市场。“推荐”算法为主的新电商对于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改变作用更加明显,可有效破解贫困地区的“信息鸿沟”[13],降低农户搜索交易对象和议价的成本,提升收益。以农村电商领域推荐算法的领头者拼多多为例,其通过将贫困地区的地理、物流、产品信息纳入其“农货智能处理系统”“可实现深度的供需智能匹配,同时在社交因子的加持下,可充分保障农产品能够及时的销售一空”。

新电商利用数据资源反作用于农业生产,可推动订单式农业发展。电商在运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而数据正是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农村电商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并结合数据资源对消费者进行画像,用于指导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产品结构,实现以需定产的“订单式”农业,如“多多农园”、苏宁拼购的“拼基地”等;同时还可以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并利用大数据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提升产品信息透明度以及消费者信任度,并倒逼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部分地区农产品电商已经在数据驱动方面做出探索,如江苏苏州常熟的“国兴农利用自主研发贯穿农业种植业全产业链的信息管理系统,将软件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与农业深度融合,开展农业精准种植和精准管理”[14],并进行农产品精准营销,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有效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增强了消费者的体验感。4.3新农商推动各路资本向农村地区渗透

政策资本大力支持农村电商发展。自2015年中央34号文中明确提出“实施电商扶贫”工程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分别对农村电商扶贫作出战略性部署。2016年5月,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文明确投资36亿资金用于支持240个县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这是国家财政首次明确支持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工作,该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农村电商销售体系、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品牌培育及质量追溯等方面的工作。自

2014年-2019年该项目共进行六年,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对农村发展电子商务工作给予补贴。至2019年底累计支持六批共1231个示范县,累计支持资金达到220亿元人民币(根据商务部公布数据估算)。同时国家还通过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并通过完善信贷机制、优化支农再贷款投放机制、加大对自主创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等方式加大对涉农资金的投放和电商创业相关的金融支持力度。财政政策的大力支持对农村电商创业形成激励,并对社会资本形成引导。

电商平台资本大力补贴农产品上行。电商平台主动从供给侧布局农村市场,通过投入营销资源推动农产品上行;并联合政府开展专项扶贫行动,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地方物流设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加大对新农人培训支持力度等,缓解了农村地方政府资金困难,有效推动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以及农民增收。例如新电商平台拼多多2018年开展“一起拼农货”扶贫助农项目,累计投入86亿营销

资源,2019年全年额外投入159亿营销资源及29亿现金补贴支持关键地区农货上行,2020年新冠疫情后更是投入超过5亿元商品补贴、超10亿元物流商家补贴进行抗疫助农。同时拼多多于2019年开展“多多农园”项目支持云南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基地以及电子商务建设,根据报道显示,仅在云南保山咖啡项目前期投入90万元用于合作社以及新农人培训及品牌建设等。与此同时阿里也于2015年设立“马云乡村教师计划”,每年投资1000万元用于支持乡村教师培养。京东金融则通过免息贷款、扶贫众筹等方式帮助解决资金问题,2017年实现众筹+销售达到8.6亿元。

投资资本看准商机向农业农村市场大力渗透。自2014年中央1号文首次提出“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以来,不仅电商巨头纷纷布局农村市场,随着农村网络销售额和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快速增长,农村电商作为未被充分开发的互联网经济受到了各路资本的青睐。仅2014年农业电商即获得14.6亿元的投资额,2015年融资额达到近年最高值87.77亿元人民币,2016-2018年农业电商继续成为电商领域的投资焦点。据不完全统计,2013-2018年间,涉农电商企业已获得融资额超326亿元人民币。其中既有零售电商企业拼多多、汇通达等,也有众多的生鲜电商如美菜,也有聚焦于农业产业链的“聚土网”,聚焦于农业服务的“农田管家”。

未来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以及各路资本的持续涌入,我国农业电商整体实力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曹贵东 (山西福瑞沃农大生物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12) 摘要: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中国农业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突显出我国农业发展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中国农业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农业将逐步由传统农业向市场化、科技化和生态化农业转变,从而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009(2011)12-0002-02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以不足世界 10%的耕地生产出占世界近25%的粮食,养活了占世界22%以上的人口。中国农业的发展,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不难看出中国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下降,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等问题。因此,21世纪中国农业将要经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模式及经营方式的深刻变革,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 一、中国农业发展的成就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问题。20世纪末,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强有力推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形势一直保持旺盛势头[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自1999年,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已稳定在5亿吨以上,成为世界最大产粮国,畜产品和水产品产量每年都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目前,中国人均粮食、棉花、油料蔬菜、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非农产业发展迅速。1978年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财政收入的1/4、创汇的1/3、工业增加值的1/2、农村社会增加值的2/3、农民收入的1/3来自乡镇企业。 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1978-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2476元,贫困人口由2.5亿下降到3400万。与此同时,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也取得明显进步。农村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村委会选举已形成比较系统的规范,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正在逐步普及。全国农村从总体上进入了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阶段。 农业国际合作与交往发展迅速。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进了大量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种苗以及大批农业科技成果来发展我国的农业。同时,中国农业科技的国际交往也发展迅速,中国已与80多个国家有了农业交往,与40多个国家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同时中国还同13个国际农业研究中心有密切的关系,并积极开展了双边合作[2]。 二、中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建设现代农业、全面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当前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仍处于农业发 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 农业基础还较为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集约化农业存在很多的问题。单位耕地面积的农业投入大,农业集约化水平低;单位面积农用地的机械化水平低;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科研的投资少,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大。目前中国农业集约化手段主要表现在使用大量化肥和农药以及单一的作物品种,其对水体、土壤、大气和生物多样性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较多。近年频发的三聚氰胺、膨胀剂西瓜事件等,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一次次推上了风头浪尖,引发人们的广泛热议和关注。此外,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也比较薄弱。我国绝大多数主要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赶上或超过国际价格,丧失了在国际上的价格竞争优势。 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农民中具有大学程度的只占0.1%,中学程度的占30%,小学程度占40%,还有30%为文盲或半文盲,农业院校在校生8.7万人,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6.2%,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中国农业在发展中表现出的劳动人口素质不高,成本相对较低,已成为威胁经济增长的十分重要的因素[3]。 三、中国农业发展趋势 (一)农业发展市场化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农业与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核心与实质则是实现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化。这是当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农业发展的市场化,其一是要依据市场的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其产量。合理调整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在农业发展中所占的比重,改变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所造成的农产品总量短缺,部分产品不足,部分过剩,而优质产品不足的现状。大力发展饲料种植与加工,扩大水产养殖面积,种植质量好、营养丰富的农产品,淘汰质量差、营养低、有污染的农产品。其二,市场化还体现在农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农村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实施农工商一体化,产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对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可提高生产效率,改变分散经营相对低的经济效益,减少盲目性,增加对市场的预见而获得更大经济利益。因此,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开展农业与农村制度创新,全面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从而加快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化进程,是推动农业生产力与农业市场经济发展的目标与任务[4]。 (二)农业发展科技化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现代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掀起了农业科技化的新浪潮。这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大潮流。中国要在耕地逐渐减少、人口逐渐增加的情况下生产出充足的农产品,科技进步成为解决人口与土地矛盾的关键。我国科技水平还不高,科技进步潜力很大,利 2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中国农业的发展与展望

中国农业的发展与展望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12.8亿人口大多数在农村,人多地少是基本国情。发展农业在中国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始终是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五年来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过去的五年,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关键时期。中国政府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及时针对20世纪90年代后期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和农业市场化程度提高等新情况,做出了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判断,并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基本目标,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有效克服了新阶段农业发展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巩固和发展了农业和农村的好形势。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实现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中国粮食、棉花、油料、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都已跃居世界首位,人均占有量已经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增强,农业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特别是近年来以现代科技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使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稳步提高,部分领域已经跃居世界先进行列。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明显增强。优质专用农产品比重大幅度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农业区域布局明显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村经济开始出现全面繁荣的新局面。 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收入在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年均实际增长3.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53.4%下降到46.2%,农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中国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中国改革、发展和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广大中国农民看到了走向富裕的光明前景,坚定了走中国特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精)

中国农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中国农业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突显出我国农业发展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中国农业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农业将逐步由传统农业向市场化、科技化和生态化农业转变,从而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农业、高原夏菜、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以不足世界10%的耕地生产出占世界近25%的粮食,养活了占世界22%以上的人口。中国农业的发展,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不难看出中国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下降,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等问题。因此,21世纪中国农业将要经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模式及经营方式的深刻变革,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 一、中国农业发展的成就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问题。20世纪末,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强有力推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形势一直保持旺盛势头[1]。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自1999年,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已稳定在5亿吨以上,成为世界最大产粮国,畜产品和水产品产量每年都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目前,中国人均粮食、棉花、油料蔬菜、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2)非农产业发展迅速。1978年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财政收入的1/4、创汇的1/3、工业增加值的1/2、农村社会增加值的2/3、农民收入的1/3来自乡镇企业。

中国未来农业发展趋势

论文题目:中国未来的农业发展趋势——多 样化的农业模式

中国未来农业发展趋势——多样化的农业模式 摘要:现代化农业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与高效,但它遗留下的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也让人们不断反思现代化农业的弊端。“绿色”“健康”“有机”等词迅速在人们的生活中传播开来并被人们熟知。可以预见在未来中国农业发展趋势是要健康的、安全的、环保的农业。中国地大物博地形各异,单一的农业模式显然无法满足未来农业的发展,于是多样化的农业模式是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多样化农业模式未来农业 在未来,世界人口不断增加,环境压力加大,土地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不断减少。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来讲需要承担更多的压力以保证社会持续发展与稳定。未来的农业模式一定是多样化的,就像生态系统一样。农业模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农业发展的稳定性和提供足够的食物以及在各种农业模式中取长补短,加快发展。 1当代农业 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社会生产力也必须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从而让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所以在传统农业对现代化发展中不能满足其强大的后勤保障时,人们便开始使用以大量的化肥、农药、薄膜、灌溉、机械、设施为基础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以保证粮食的供应。石油农业便应运而生。高投入、高效益、高产出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食品安全问题的提出,生活环境的日趋恶化,生态系统的破坏等高污染的弊端也开始凸显出来。现代化农业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在健康、安全和环保这方面的要求。于

是生态农业模式和循环农业模式的理念被大家所接受并大量应用于实践生产中。而且取得良好的效果,是当代农业发展的先锋,让更多的人知道和运用到生活生产里。 2多样化的未来农业模式 2.1精准农业 未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给农业发展带来巨大的优势,精准农业就是这样高科技的产物。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其基本涵义是根据作物生长的土壤性状,调节对作物的投入,即一方面查清田块内部的土壤性状与生产力空间变异,另一方面确定农作物的生产目标,进行定位的“系统诊断、优化配方、技术组装、科学管理”,调动土壤生产力,以最少的或最节省的投入达到同等收入或更高的收入,并改善环境,高效地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取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精准农业由十个系统组成,即全球定位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系统集成、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培训系统。[1] 精准农业无疑在技术上有着独特的优势,有着其他农业模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但是显然它的优点也变成了缺点。技术的高要求以及前期的高投入就令许多人望而却步。所以,精准农业一般在平原地区或者大规模机械化地区比较实用,它将覆盖中国所有的粮食主要产区。在面临人多地少的情况下,精准农业是未来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发布 2020年8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发布《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该报告包括1个主报告,及综合篇、经济篇、社会篇、生态环境篇等4篇19个专题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十三五”时期,在国家强农惠农支农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扎实稳步推进,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接近完成。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农村发展中仍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如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农村老龄化日趋严重、农村民生短板突出、村庄分化日益加剧等,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后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农村发展形势将呈现出新的特点。《报告》预计到202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5%,保守估计新增农村转移人口在8000万人以上;农业就业人员比重将下降到20%左右;乡村60岁以上人口比例将达到25.3%,约为1.24亿人。到“十四五”期末,有可能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其中谷物(三大主粮)缺口约为2500万吨。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天津5省市预计将在2025年前后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值,引领全国农村发展。 《报告》指出“十四五”时期中国农村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以深化体制改革和加快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推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全面提升综合治理能力为重点,加快推进美丽乡村、智慧乡村和善治乡村建设,为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为此,需通过补短板、调结构、抓改革、强治理,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一是着眼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人群,补齐农村民生短板。二是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提质量善布局,大力提升农业生产率,强化数字乡村建设,全面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三是做好承包地延包试点工作,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拓展确权成果应用,着重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升协同效应。四是通过厘清治理主体职责边界,适应乡村社会变动带来的新型治理需求,优化治理手段,强力提升乡村综合治理能力。

透视2020年我国农业发展的六大趋势

透视2020年我国农业发展的六大趋势 2009-09-02 16:16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指出,从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要加强对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在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如何,农业与农村工作如何应对挑战,这一问题已摆上议事日程。为此,我先后到东、中、西部五个省份进行调研。通过研究与思考,我感到未来农业发展将面临三大形势、呈现六大趋势,应当实施五大对策。 一、农业与农村发展面临新的形势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三农”工作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前,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主要是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来实现的;改革开放后,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逐渐缩小,农业支持工业的方式主要表现在新的“三个剪刀差”:金融存贷剪刀差,征地价格剪刀差,工资剪刀差。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2005年,我国GDP已达到182321亿元,人均GDP达到1703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根据国外经验,这个时期是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发生变化的关键时期,若处理不好,往往出现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拉大,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出现长期徘徊。 胡锦涛总书记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并指出,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这意味着党中央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实施战略转移,把重点放到城乡统筹发展上来。 (二)我国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 在政策支持与科技推动下,我国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集中表现四个“加速”:一是要素投入加速集约化。近年来,农业生产出现资本、技术集约投入、土地资源适度集中、组织管理日趋强化的趋势;特别是资金与技术的大量集约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资源和劳动的粗放投入,使我国农业已呈现出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特征。二是资源配置加速市场化。农民的现代市场经营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日益健全;市场机制对农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逐渐增强。三是生产手段加速科技化。农业生产加速机械化,糠质迪至俗远慌┎ 飞碳铀俦曜蓟唤鲆蟾卟矣胖省⒏咝А⑸ 踩哪勘耆涨魍瓜郑慌┟竦奈衽┘寄堋⒕鸵的芰涂萍嘉幕刂什欢咸嵘K氖遣稻铀僖惶寤V盅印⒉ 酉⒚彻づ┮殉晌饕问剑┟褡橹⑴┮瞪ㄒ祷⑴┎ 飞唐坊⑴┐宸裆缁峄诟蟪潭壬夏扇刖惶寤墓斓馈?BR>

我国互联网+农业未来5年十大发展趋势

我国互联网+农业未来5年十大发展趋势 一、农产品电商趋势会进一步深化,趋势加速,销量增加、消费习惯形成 未来5年我国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占农产品交易额的5%,涉外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将占1%,农产品移动商务交易额将占2%。我国农产品电商与农资电商、农村再生资源电商将得到发展,农村供销合作社将发挥较大的作用。 二、移动端会持续发力,去中心化进一步明显 《2016-2020年中国互联网+农业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提到,虽然农村网民数量增长快速,但由于我国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农民电脑操作水平有限,信息公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农村还是特别突出。随着手机在我国的普及,农村手机数量也有很大的增长。手机的普遍和简便的操作优势,为解决农村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带来信息的契机。 三、农业新媒体营销将继续爆发,会产生一批有影响的农业自媒体、自明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手机、微博、微信、互联网等新媒体推广形式在消费者圈子里流传开来,它突破了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方式,摒弃了以往菜场买菜,电话沟通的形式,自媒体的运用是农业人的福音,未来的农业商机尽在于此。 四、农业众筹、预售将会成为农产品电商重大业态 电商只是单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产品售卖,而农业众筹在产品形成之前就有了完整的创意,包含更多内容和可选产品,为用户提供的是个性化定制服务,是新农业生产革新有力手段。农业众筹在此之上,更是站在了更高的角度,既帮助了农民解决资金问题,为之提供销售渠道。同时也让那些想吃到健康又安全食品的人得偿所愿。

五、农业复合型业态将成为新常态和新模式 传统营销模式销售面比较窄,销售成本高,品牌知名度也受到一定局限,农产品虽然好,但是由于分散经营带来的品牌优势不突出。 当前,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正深刻改变着农业的生产、销售、服务、资金等产业环境,集农业电子商务、高品质绿色食品原产地直供、体验式旅游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模式将给农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产生农村休闲旅游、体验、民宿、产品销售等复合型新业态。 六、区域性、协会的力量会在农业“互联网+”中发挥更大作用 《2016-2020年中国互联网+农业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提到,农产品电商是电子商务的皇冠,生鲜农产品电商是皇冠上的皇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区域化越来越明显,随着区域化电商的发展,也使其越来越有效率。 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中有通过平台建设,进行专业化分工,基地只负责产品生产环节,电商只管发展用户和服务用户,物流外包给专业生鲜物流企业,可以同时解决标准化、产品安全性、冷链物流等三大难题,其业务也越来越区域化。 七、第三方电商平台的格局进一步稳定 随着“水果营行”等第三方平台的倒闭,2016年,农产品第三方电商平台将进一步洗牌,会更加体现电商平台“赢家通吃、巨头竞争”的趋势。 八、农产品电商本地社群逐渐兴起 随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社区电商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农产品的性价比会很高,比以往传统渠道购买的还要高,生鲜农产品电商更被消费者接受、生鲜电商企业开始盈利,以社区为主力的移动端涉农电子商务占主体,产地直发影响力降低,生鲜电商物流冷链等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九、农产品品牌建设会加速,成为继服装之后,另一个电商品牌崛起的领域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 2020年8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发布《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该报告包括1个主报告,及综合篇、经济篇、社会篇、生态环境篇等4篇19个专题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十三五”时期,在国家强农惠农支农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扎实稳步推进,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接近完成。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后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农村发展形势将呈现出新的特点。《报告》预计到202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5%,保守估计新增农村转移人口在8000万人以上;农业就业人员比重将下降到20%左右;乡村60岁以上人口比例将达到25.3%,约为1.24亿人。 《报告》指出“十四五”时期中国农村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以深化体制改革和加快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推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全面提升综合治理能力为重点,加快推进美丽乡村、智慧乡村和善治乡村建设,为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为此,需通过补短板、调结构、抓改革、强治理,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着眼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人群,补齐农村民生短板。二是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提质量善布局,大力提升农业生产率,强化数字乡村建设,全面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三是做好承包地延包试点工作,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拓展确权成果应用,着重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升协同效应。四是通过厘清治理主体职责边界,适应乡村社会变动带来的新型治理需求,优化治理手段,强力提升乡村综合治理能力。 《中国农村发展指数及中国农村发展指数测评报告》也同期发布,该报告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视角出发,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构建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农村产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生活现代化、体制机制保障与政策性供给四个维度29个指标构成。 《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农村综合发展指数达到0.677,与2015年相比提高了0.028。生活水平维度对总指数的增长贡献最大,达到39.3%。而城乡一体化维度的贡献率出现大幅下降,在总指数增长中的贡献率仅为3.6%。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明显,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取得了较好成效。间发展失衡在东北与西部省份更突出,但普遍趋于缓解。 我国农民收入来源趋于多元化,增收进入“多轮驱动”时期,但各项收入的增速均有所放缓,且区域间差异显著。为此,《报告》建议应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深化改革,建立起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制度环境,并形成因地制宜的农户增收长

中国现代农业未来五大发展趋势浅谈(精)

中国现代农业未来五大发展趋势浅谈 中国农业未来走势是什么? 我想谈这几方面问题,我们有一个判断中国农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加速转型期。为什么会转型,其它国家怎么转,人家走的什么路径,我们中国什么情况,又会走什么路径,将来会带来什么样投资机会,对我们产业界带来哪些影响? 今天我讲的主题,我们分析一些国家和地区,像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台湾,总结一下,其实都围不开三个阶段: 第一个以农养工,后面工农自养,后来就是以工补农,标志着农业现代化进入一个轨道。 以农养工阶段其实有几个标志,第一个就是农产品(5.60,-0.08,-1.41%商品化率上升,农业规模不断扩大,最后农业部门逐渐向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这三个特点。 我们看下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表现,像英国早期的像圈地运动,就是从农民里面来拿出土地出来,然后发展工业,英国在历史上废除谷物条例,就是农产品价格比较低,从农业里面拿出来价格比较低。美国情况跟英国不一样,美国主要是通过市场手段逐渐降低农产品价格。 台湾大家知道它区域面积比较小,农业发展是农民鼓励农民拿钱,从地主那里买出来,这样解决几个问题,第一农业主把钱拿到钱就有资本,就投资本金; 第二方面土地改革也使台湾的农民进行一些转型,所以现在应该说解决他们土地的问题。 苏联和我们中国走得路应该差不多,通过剪刀差,掠夺性剥夺农民劳动成果转移到城里面去,所以我们长时间农产品价格其实是剥夺农民收益的方式,支持工业发展。

其实第一个阶段就是以农补工可以反映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给土地,土地是农业给工业。第二是原材料,欧盟工业化初级阶段,主要是以发展轻工业为主。还有一个是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一个给产品一个给人还要给地,我想我们国家处在这样一个阶段。 美国三个阶段,从工业化起步阶段和到工业反补农业阶段变化,我们看蓝色,工农业结构农业份额上,我们看工业化初期的时候美国农业整体占份额64%左右,到第三阶段的时候整个农业占整个工农业占20%,下降很多,看另外一面劳动力,在工业初期的时候美国其实也是64%人从事农业,到第三阶段下降25%,这是美国。 日本在19世纪末的时候,工业化起步时农业占比是比较高的,人口占比也是比较高,城市人口比例当然这个统计数据,可能跟刚才陈主任讲在数据怎么统计趋势可以看出来,城市人口在增加,从事农业人口下降,农业份额在整个经济份额里面占比较小。 台湾也是这样,我们做了一个横向比较,把中国2010年的数据与美国日本台湾不同时期相当的数据做一些比较,也就意味着目前的中国大陆和美国30年代、日本60年代,台湾70年代差不多。主要是一个是GDP 占比15%以下,第二个是人口占比30%以下,第三城市化率50%以上,这是一个一槛。 进入这个槛就进入现代农业转型期,其他国家和地区走过的路,我们国家可能也会,这是一般规律。也就是说从美国英国日本和台湾,他们从工业化初期到发展现代,没有绕开这三条路。 我们看中国,城市化率已经突破50%,再一个农村就业人口下降,城市化率也在提升。 第一部分我讲从现行国家经验来看所有国家都在走这条路,第一阶段就是农业进入工业,农工自养,最后专项以工补农,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加速趋势。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前景分析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前景分析 2017-08-21 09:04中国投资咨询网A-A+ 我国耕地面积20.25亿亩,但是人均耕地面积1.4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0%。我国乡村人口约6亿,农户均耕地面积约3.4亩。在现有的土地流转制度下,我国农业的基本生产单位主要是中小农户。 中小农户并不见得就落后,落后的是大部分中小农户分散经营而且农技农法落后。从事生产的多为老人,年轻劳动力少,具备新兴技能的农户少,生产很少有整体规划,很少有协作和交流。在农业生产方式上大多数是“绿色革命”以来的石油化学农业,即主要依赖农药化肥规模单一种植的农业模式。而这种化学工业农业模式正在逐步走向衰落。 在这样的基础上,优质的农产品就少,经常出现农产品滞销现象,而优秀的农企也很少,更缺少像越光、佳沛、新奇士这样的农产品品牌。造成现状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有两个因素或许是核心。 第一是现行的土地制度。土地制度不仅仅是农业的核心,更是社会、政治的核心,中国几千年农业文明的治乱兴衰,都跟土地制度息息相关。新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从私有制,到人民公社公有制,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村土地流转,再到现在的三权分置的演变过程。 三权分置是去年提出的。三权分置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目前农业发展中关于农地的问题,分散的中小农户生产模式在效率上是低下的,而且不利于新农技的推广。 同时,一批下乡或返乡的新农人虽然具备新农技新思想,但是只享有农地的承包经营权,在法制并不健全的乡土社会,土地流转经营合同很难给技术性新农人长期稳定经营的保障。 农业不像工商业或IT业,农业是长期投资,而且跟土地结合紧密,不是说搬场就搬场的,特别是发展生态农业,仅土壤改良就需要1-5年的时间。同时在没有长期意识的前提下,租用农户自然会采取掠夺式的生产方式,挖空了土地资源,破坏了土壤和环境。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问题,才出台了给流转经营权更多保障的三权分置政策。目前三权分置是国务院办公厅发的指导意见,具体的实施仍需要看各个地方政府。 第二是石油化学农业模式。当今世界主流的农业模式是石油化学农业,这个模式有两大特点。 第一,在物质和能量输入上跟石油挂钩,农机的运作靠石油,农药化肥靠石油;第二是靠大规模单一种植来提高生产效率。最适合这种模式的是美国,因为石油是跟美元挂钩的,同时美国有大面积的农场,而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都是大公司。这种模式,我们自然比不过美国。 未来十年 中国农业的投资机遇在哪里?

中国农业未来发展九大趋势

中国农业未来发展九大趋势 当前,中国农业已迈入新的发展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也已经到来。想做什么就去做,农业这个大市场包容性很强,但是误闯误撞的结果一定是失败。只有把握好了未来趋势,才有可能创业成功!日前,有关专家预测,中国农业未来 发展主要是以下九大趋势: ◎规模化农业 一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以小农经营为主,生产规模比较小,效率比较低, 成本却很高。未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规模化趋势也将加强。中 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子雨表示:农业生产转型升级,就需要经营主体,生产方式从量变走向质变。而农村土地流转则给农业带来了新的活力。未来,农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将会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 ◎新型农业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相对于传统的小规模、自给半自给农户家庭经营提出的。通常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农人等。据相关 数据表明,截至目前,我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数量已经超 过270 万家。专家认为,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发展实践中承担的角色和作用各不相同,各主体间专业分工的深化,有助于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作为被国家大力扶持的对象和中国农业的中坚力量,未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必将增强。 ◎互联网 +农业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面临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等新挑战。为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互联网 +农业”被提上发展日程。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农业生产、 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方式、销售方式的转变,以此来实现农产品 的生产和销售。未来,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运用将会显 得更加宽泛,互联网 +农业将取得显著成绩。 ◎高科技农业 科技对现代农业的推动力量非常明显。未来,农业发展应是高度的自动化和 精确化。全环控植物工厂,自动空气循环系统、半自动采收系统、农业机器人、农 业无人机等都是高科技农业的产物。今后一、二十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 济的不断发展,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会不断向农业科技领域渗 透和融合。最后分子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数字农业技术、节水农业技术、食品 加工技术、航天育种技术等农业高技术体系将会大肆兴起。 ◎农产品加工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发布 8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北京联合举办《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发布会暨“十四五”时期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包括1个主报告,及综合篇、经济篇、社会篇、生态环境篇等4篇19个专题研究报告。 “十四五”时期中国农村发展形势将呈现新特点 “十三五”时期,在国家强农惠农支农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扎实稳步推进,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接近完成。但是,也应看到,目前农村发展中仍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如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农村老龄化日趋严重、农村民生短板突出、村庄分化日益加剧等,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后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农村发展形势将呈现出新的特点。预计到202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65.5%,保守估计新增农村转移人口在8000万人以上;农业就业人员比重将下降到20%左右;乡村60岁以上人口比例将达25.3%,约为1.24亿人。到“十四五”期末,有可能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其中谷物(三大主粮)缺口约为2500万吨。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天津5省市预计将在2025年前后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值,引领全国农村发展。 补短板、调结构、抓改革、强治理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十四五”时期中国农村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以深化体制改革和加快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推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全面提升综合治理能力为重点,加快推进美丽乡村、智慧乡村和善治乡村建设,为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简而言之,要“巩固一个确保、强化两大动力、贯穿一条主线、聚焦四大重点、建设三个乡村”。 为此,需通过补短板、调结构、抓改革、强治理,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一是着眼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人群,补齐农村民生短板。二是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提质量善布局,大力提升农业生产率,强化数字乡村建设,全面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三是做好承包地延包试点工作,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拓展确权成果应用,着重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升协同效应。四是通过厘清

农业未来发展九大趋势

农业未来发展九大趋势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中国农业未来发展九大趋势 当前,中国农业已迈入新的发展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也已经到来。想做什么就去做,农业这个大市场包容性很强,但是误闯误撞的结果一定是失败。只有把握好了未来趋势,才有可能创业成功!日前,有关专家预测,中国农业未来发展主要是以下九大趋势: ◎规模化农业 一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以小农经营为主,生产规模比较小,效率比较低,成本却很高。未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规模化趋势也将加强。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子雨表示:农业生产转型升级,就需要经营主体,生产方式从量变走向质变。而农村土地流转则给农业带来了新的活力。未来,农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将会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 ◎新型农业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相对于传统的小规模、自给半自给农户家庭经营提出的。通常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农人等。据相关数据表明,截至目前,我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数量已经超过270万家。专家认为,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发展实践中承担的角色和作用各不相同,各主体间专业分工的深化,有助于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作为被国家大力扶持的对象和中国农业的中坚力量,未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必将增强。 ◎互联网+农业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面临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等新挑战。为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互联网+农业”被提上发展日程。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方式、销售方式的转变,以此来实现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未来,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运用将会显得更加宽泛,互联网+农业将取得显着成绩。 ◎高科技农业 科技对现代农业的推动力量非常明显。未来,农业发展应是高度的自动化和精确化。全环控植物工厂,自动空气循环系统、半自动采收系统、农业机器人、农业无人机等都是高科技农业的产物。今后一、二十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会不断向农业

中国未来农业发展方向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 日期:2012年9月10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中国未来农业发展方向数学模型 摘要 本文以中国农业发展方向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探讨农村亟待解决的四个问题对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影响大小,确定了层次结构模型中的各种指标[1],构造出成对比较矩阵,通过Mat lab软件实现一致性检验和权重的计算,得出我国未来农业发展影响大小的排序。其次,分别搜集2006-2011年的水稻、小麦、玉米、豆类和薯类的产量数据,建立GM(1,1)灰色模型,利用DPS9.50软件得出它们的短期产量预测。再次,根据模型一、模型二的结论,对我国农村目前的状况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分析了我国粮食分布的特征,最后,对我国农业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针对问题一,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农村亟待解决的四个问题对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影响大小,首先确定了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中的各个指标,然后构造出成对比较矩阵,利用Mat lab软件通过一致性指标CI成对比较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确定一致性比率CR,判断出是否通过一致性检验,从而得出权重w,最后确定出农村亟待解决的四个问题对我国未来农业发展影响大小的顺序为:(1)>(2)>(4)>(3)。 针对问题二,为了对我国未来三年主要粮食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产量的预测,通过查找中国统计年鉴,提取有效信息,整理归纳出2006-2011年的主要粮食产量,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利用DPS9.50软件对短期内的主要粮食 针对问题三,根据模型一的结论,分析了我国农村目前的状况,对我国农村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总结出粮食分布特征并且根据模型二给出了改善我国粮食分布的问题建议。 针对问题四,根据我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的需求,结合问题一、二、三总结出我国农业未来发展在农业对外开放、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科技兴农,知识化农业和现代化新型农作物种业五大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建议。 关键词:农业发展;层次分析法;Matlab软件;灰色预测模型;DPS9.50软件

农业未来发展趋势

1、有的专家认为,未来农业走向将出现五大趋势: 一是从“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即利用各种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进行合理组装,精细配套,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优生产系统。 二是从“自然式”向“设施式”发展。一些农业专家精心设计,把农场式农业生产改造成农业公园,集农业种植、绿化环境、观光旅游等为一体,劳动也将成为一项愉快的工作。 三是从“机械化”向“电脑自控化”发展。农业机械给现代化农业带来了活力。电子计算机智能化管理模块系统在农业上的应用,将使农业现代化管理更上新台阶。 四是从“化学化”向“生物化”发展。现代农业已普遍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和植物激素,这虽然增加了农作物产量,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公害。未来农业将进入一个崭新的生物化的绿色、洁净的农业时代。 五是从“地面”向“太空”扩展。未来农业将向宇宙拓展,如利用太空培育新品种,发展太空农业等。 2、中国农业现状的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农业相对落后的国家。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的滞后也引起了国家的积极关注,給农民在政策、资金和技术上都投入了更多的支持。但是最近一些农业方面一连串不利的消息,不禁让人再次认真思考中国的农业问题究竟出在哪,出路又在何方?本人也对这个问题作过一番思考,最后总结出以下个人观点。 一、中国农业面临的问题 首先,从农业的经营模式看 中国目前大多数地方仍然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尤其是在一些不发达地区。这是中国上个世纪制定的政策,一直延用至今。无可否认,这种政策在制定之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这种模式因为其经营的灵活性不足和低效性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走向困难。 市场经济的特点是物价受价值规律的影响。这就要求农业的经营策略要全局考虑,制定合理的生产结构,并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及时改变生产的品种和数量,经得起市场的跌宕起伏。而小农经济经营模式下经营者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根据目前市场行情来决定生产什么,而且产品非常单一,结构很不合理。这样可能在短期内收益会比较明显,但是由于盲目的大量的生产,该产品的市场很快出现饱,价格迅速下降,收获不到好的收益后经营者们只能又再投入大量的资金去经营新的目前市场上走俏的产品,再次走上追逐—>失利—>转营的怪圈(其实转营也不一定就能获得好的收益,因为农业的生产周期通常比较长,等到转营后有产品产出是时候那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市场了)。这严重影响了本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长期还会影响生产者生产的积极性。今年广东的出现的荔枝大丰收却要贱卖、大量的冬瓜滞销,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原因造成的。 其次,从生产过程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