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的专家共识.总结

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的专家共识.总结

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的专家共识.总结
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的专家共识.总结

编者按:在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的倡导下,去年6月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首次推出国内第一个专家共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抗栓治疗专家共识》,并在本站(心血管网——编者注)广泛征集修改意见,引起国内外心血管医生的强烈反响,并引发各学科中国专家推出中国特色专家共识的浪潮。近日,为征求广大医生意见,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再次在本站率先公布《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希望广大专家和临床医生再次踊跃参与共识的讨论和修改。

前言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由于二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互联系,目前已将二者作为统一的疾病。VTE很常见,在美国和欧洲发病率为千分之一,而且有增加的趋势,并与死亡危险增加有关,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早期死亡率均很高,分别为3.8%和38.9%。无创诊断技术的发展使VTE的诊断简化,检出率提高。但致死性PE可以是疾病的首发表现。此外,高龄是VTE及其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老龄人口的增加必将导致未来该疾病的致死和致残率增加。肺栓塞一旦发生后果严重,静脉血栓栓塞应该重在预防。

目前中国没有关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病率的大规模调查,国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与国际指南存在很大的差距,迫切需要能有指导临床和规范化治疗的文件来改进我国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现状。

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静脉血栓栓塞(VTE)是住院病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PE是最常见且可预防的院内死亡病因,预防PE也是降低住院患者死亡率的最重要策略。大块PE发生前通常没有先兆,因此这类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极低。住院期间因PE死亡的患者中,70-80%在死亡前根本没有考虑到PE的可能。

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大多数住院患者存在一种或多种VTE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通常混和存在。例如,髋关节骨折患者通常存在年龄较大、下肢近端损伤、手术修复及术后需制动数周等危险因素,因此这类患者有发生VTE的高度危险。如同时合并肿瘤则发生VTE的危险更高。对于住院病人应常规进行VTE危险因素的评价并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VTE的危险因素,见下表。

表-1 VTE的危险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在因素外部因素恶性肿瘤

高龄手术肿瘤治疗(激素、化疗或放疗)

肥胖创伤(大的或下肢创伤)既往VTE病史

吸烟中心静脉插管急性内科疾病

遗传性或获得性静脉曲张心脏或呼吸衰竭

血栓形成倾向妊娠及产后肠道感染性疾病

含雌激素的避孕药或激素替代肾病综合征

治疗、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药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卧床、瘫痪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危险分层

预防VTE首先应该将病人进行危险分层并采取分组预防的策略,分层的标准主要包括:年龄、疾病性质和患者自身的因素等。

外科住院病人

影响外科手术患者发生VTE的因素主要包括为手术类型和手术时间,以及患者自身的因素,根据上述因素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见表-2

表-2 外科住院病人危险分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危险分层疾病性质其他危险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低度危险非骨科小手术无

单纯下肢损伤

良性妇科疾病小手术≤30分钟

经尿道手术或其它低危泌尿外科手术

膝关节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度危险非骨科、小手术有

血管外科大手术

大型、开放性泌尿科手术

大型神经外科手术

非大型普外科手术(40-60岁)

创伤、烧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型普外科手术(<40岁)无

大型妇科手术、良性疾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度危险大型妇科手术、良性疾病有

择期脊柱手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恶性肿瘤扩大手术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极高危险髋或膝关节置换术(TKR或THR)

髋部骨折(HFS)

择期脊柱手术(多个危险因素)

严重创伤

脊柱损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膝关节镜(时间长、复杂)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危险因素:VTE病史、肿瘤、凝血因子高凝状态。

合并以下危险因素如高龄、恶性肿瘤、存在神经功能障碍、既往VTE史或经前径路手术时。

内科住院病人

VTE除了与手术或创伤等有关外,事实上50-70%有症状的血栓栓塞事件和70-80%致命性PE发生在非手术患者。一般内科住院患者如不预防时有低到中度发生VTE的危险,无症状DVT的发生率5-7%,且大多局限于下肢远端静脉。但某些严重的内科疾病患者发生VTE的危险明显增加,包括:因充血性心力衰竭(纽约心功能分级III级和IV级)或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化)住院的患者,卧床并伴有一个或多个其它危险因素:活动期癌症、静脉血栓栓塞病史、脓毒症、急性神经系统疾病(中风伴下肢活动不便)以及炎性肠疾病等,许多内科患者往往有多种危险因素,也较为复杂。

除住院患者外,其他特殊情况,如长途旅行也会增加VTE的危险,飞行时间超过6小时,无论有无VTE 的危险,应该注意避免下肢和腰部的紧身衣物,避免脱水,并且经常进行腓肠肌伸缩;有VTE危险者应该考虑分级加压袜或行程前应用一剂LMWH或磺达肝癸钠。

药物预防

预防血栓策略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对出血并发症的顾虑。然而,大量荟萃分析及安慰剂对照、双盲、随机临床研究已证实预防剂量的低剂量普通肝素(LDUH)、低分子量肝素(LMWH)、或维生素K拮抗剂(VKA)几乎不增加有临床意义出血并发症的危险,新的抗凝药物如戊糖的证据也越来越多。有很好的证据表明采取正确预防策略能够达到理想的危险/获益和费用/效益。预防血栓策略不仅能改善患者预后,而且还能降低住院总费用。

一、抗血小板药物

阿斯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对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或高危人群的主要血管事件非常有效。有证据表明抗血小板药物对合并VTE危险的住院患者有保护作用,但不建议单独使用阿斯匹林预防VTE,主要的原因是支持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研究规模小,设计有缺陷,结果不一致,其疗效较其他预防方法差,如低分子肝素。

二、抗凝治疗

1.普通肝素

在静脉血栓的预防中,有大量研究证实了皮下注射普通肝素的疗效,但皮下注射普通肝素较静脉用药生物利用度减少。皮下注射低剂量的普通肝素适合中、高危的患者,如:普通外科手术、内科住院病人、妇产

科和泌尿外科手术。但对于极高危的患者,不适于单独应用,如髋和膝关节置换术的预防,以及其他外科手术伴有多重危险因素的病人等。

剂量:根据患者的危险级别不同,推荐两种剂量,无需监测APTT。

中危剂量:5000U 每天两次,皮下注射。

高危剂量:5000U 每天三次,皮下注射。

治疗开始的时间:

内科:没有抗凝禁忌证即可开始用药。

外科:大多数预防研究术前1-2小时给予LDUH 5000U皮下注射,

术后开始用药的时间:术后12-24小时,给予5000U Bid或Tid皮下注射。

2.低分子肝素

尽管不同LMWH的药理特性有显著区别,而且每种LMWH都应当被当作一种独立的药物,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LMWH的疗效没有明显差别。目前还没有直接比较不同LMWH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疗效的研究,不同制剂需要参照产品说明书中的推荐。

中危剂量:LMWH≤3400U,每天一次

高危剂量:LMWH>3400U/天,每天一次

表-3 不同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的剂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药物中危剂量高危剂量用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诺肝素20 mg 40 mg 每天一次,皮下注射

那屈肝素2850 IU(0.3 mL) 38 IU/kg 每天一次,皮下注射

达肝素2500 IU 5000 IU 每天一次,皮下注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治疗开始时间:

治疗开始的时间受患者手术和出血危险的影响。要充分评估某种抗凝药物的效果、出血风险来确定开始预防的时间,麻醉方式也可能对预防药物的选择和开始时间产生影响。

1).一般普外科、妇产科和泌尿外科手术,术前1-2小时皮下注射适宜剂量的肝素,术后每日早晨皮下注射,直到患者可活动,一般需5-7天或更长。

2).创伤:对大多数中危和高危创伤患者,一旦最初的出血控制后,即可开始。早期应用LMWH预防的禁忌证包括:颅内出血、进行性出血、不能控制的出血、无法纠正的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以及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伴可疑或已证明的脊柱周围血肿。不伴明显出血的头部损伤、内脏器官(如肺脏、肝脏、脾脏或者肾脏)的撕裂伤或挫伤、骨盆骨折后的腹膜后血肿以及完全性脊髓损伤等,在排除可能存在的进行性出血后,不是应用LMWH的禁忌证。绝大多数患者能够在创伤后36小时内开始应用LMWH进行预防。

3).矫形外科:LMWH在术前与术后应用的差别不大,这两种方式均可采用。对于择期THR患者,LMWH 术前12小时或术后12-24小时开始使用,或术后4-6小时首次给予较高预防剂量的半量,次日应用较高预防剂量。

4).髋部骨折:如果HFS未立即手术,建议术前即开始采取预防措施,给予短效抗凝剂如LDUH或LMWH,

5).对有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首次应用LMWH的时间应延迟到术后12到24小时,直到经检查确认手术部位出血已基本停止。

6).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用LMWH预防,并且一旦成功进行基本的止血就应该开始应用,如果CT扫描或MRI检查提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存在脊髓周围血肿,应该延迟1-3天再开始应用LMWH。

治疗持续时间:

●对于绝大多数患者包括手术和内科住院病人,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最佳疗程没有明确。

●总的原则:中危和高危患者用药直至患者恢复活动或出院即可。

●极高危患者需要出院后继续应用2-4周,根据情况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内科患者血栓预防的理想时限尚不清楚,有证据的给药时间一般为2周。

延长治疗:下列情况需要延长抗凝治疗:

1).普通外科手术的肿瘤患者,出院后继续使用LMWH 2-3周似乎可以减少无症状DVT的发生率。

2).对接受妇科大手术的患者的高危患者,如接受恶性肿瘤手术、年龄>60岁或既往有VTE病史等,建议出院后继续2-4周。

3).THR或HFS患者建议延长预防时间至28-35天。

矫形外科大手术的患者如有以下因素则易发生VTE,如有VTE史或肥胖、活动较少、高龄或癌症等。其它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危险因素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COPD病史及女性等。出院后可选择VKA(INR目标值为2.5,范围:2.0-3.0)代替LMWH进行预防。

4).急性脊髓损伤期后,建议在康复阶段继续用LMWH预防或改用口服全剂量VKA 。

3.磺达肝癸钠(fondaparinux)

磺达肝癸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戊糖,能选择性地抑制凝血因子Xa。至少有2项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使用磺达肝癸钠能有效预防THR患者发生DVT,两项研究均表明与LMWH比较磺达肝癸钠没有增加出血危险,也有关于高危腹部外科手术的一项研究,但尚难以推荐。

●用于择期THR术、TKR术、髋部骨折术的围手术期。

●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注射止痛剂的患者应用磺达肝癸钠的安全性尚未得到证实。建议连续硬膜外止痛时不使用磺达肝癸钠。

●剂量:每日2.5mg,皮下注射。

●开始时间:择期THR、TKR、HFS术后6-8小时开始应用;

●治疗持续时间同低分子肝素。

4.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多项研究对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的作用进行评价,此类药物有水蛭素、melagatran和口服制剂如ximelagatran。3项随机临床研究证明,THR患者术前使用重组复合物水蛭素(15mg 皮下注射,每日二次)比LDUH或LMWH更有效,而出血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别。Ⅱ期研究证实术前皮下注射melagatran然后改为口服ximelagatran或术后单独口服ximelagatran预防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与LMWH相似。三项双盲临床研究对ximelagatran与合适剂量华法林的预防效果进行了比较,ximelagatran组于术后次日清晨开始口服24mg,每日二次,与调整剂量华法林比较疗效和安全性相似,死亡率可能更优。至今melagatran/ ximelagatran预防方案在北美仍未获批准。

5.维生素K拮抗剂(VKAs)

VKAs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由于VKAs是长期治疗的主要药物而起效慢,因此在急性期往往与肝素合用。与VKAs比较,LMWH和fondaparinux的有效性更高及出血危险增加似乎。可能与其抗凝作用较快有关。

●对于择期THR或TKA、HFS患者,术前或者术后当晚应用合适剂量的VKA,一般术后3天INR才能达到目标值。

●THR或TKA术后患者需延长预防时间者,可以采用VKA。

●对处于脊髓损伤后康复阶段的患者,推荐继续使用LMWH预防或改用口服VKA预防,开始长期使用口服全剂量VKA抗凝应该至少在损伤1周后。

●华法林的剂量:INR目标值2.5;INR范围2.0-3.0。

非药物方法

1.活动

积极的活动可以减少VTE的发生,对于非严重内科疾病和活动不受限的小手术患者,仅需鼓励及早活动即可,无需应用药物。

2.腔静脉滤器

一些专家建议对VTE的高危创伤患者预防性植入下腔静脉滤器(IVCF)。没有随机临床试验研究患者使用IVCF的预防性作用,预防性植入IVCF并不能降低创伤患者的死亡率。而且在植入了IVCF仍有可能发生PE 和致命性PE。植入滤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缺乏滤器有效性或效价比的证据。不建议常规植入IVCF作为预防措施,即使是VTE高危患者也不推荐常规使用。适应证:近端DVT,全剂量抗凝治疗有禁忌证或者近期接受大手术的患者。

3.机械性预防方法

VTE预防的机械方法可增加静脉血流和/或减少下肢静脉淤血,包括:

●逐段加压袜(GCS)或弹力袜、

●间断气囊压迫(IPC)装置

●下肢静脉泵(VFP)

机械性方法可减少部分患者发生DVT的危险,但疗效逊于抗凝药物,其最大优势在于没有出血并发症,但同时合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应慎用GCS。目前,没有一种机械方法被证实能减少死亡或PE的危险。这些设备应尽可能在双腿应用,且一直持续到可以开始LMWH治疗。极高危患者单独应用疗效差,推荐与有效地抗凝治疗联合应用。

具有抗凝治疗的指征,但具有高度出血危险,推荐首选机械方法预防血栓,持续到出血危险下降,包括普通外科、严重创伤,脊柱损伤,髋部骨折等。

单独应用的适应证:部分中危患者,如腹腔镜操作,大型妇科良性疾病手术无其他危险因素;大型开放性泌尿外科手术;择期脊柱手术伴危险因素围术期;颅内神经外科手术:IPC联合或不联合GCS,优于术后LDUH 或LMWH。

与抗凝药物联合用于极高危患者。包括: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合并多重危险因素者,妇科恶性肿瘤扩大术或伴其他危险因素,泌尿外科合并多重危险因素;脊柱手术合并多重危险因素;神经外科手术伴高危因素。

内科:对有VTE危险因素和抗凝剂预防禁忌证(如,伴出血高危)的内科患者,推荐使用GCS或IPC 这些机械预防方法。

静脉血栓栓塞的治疗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提出,DVT和PE的疾病过程表现相似,除了大面积PE和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外,二者治疗方案也相似。急性VTE的治疗包括抗栓和溶栓药物、器具或外科技术。还将涉及急性DVT和PE的两个重要并发症血栓后综合征(PTS)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PH)的治疗。

静脉血栓栓塞一旦发生,后果严重,治疗主要目的是减少PE、预防血栓后综合征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预防DVT和PE复发。抗凝治疗是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基础,需强调的问题是有效的药物和足够的治疗时间。与以往的治疗比较,目前VTE治疗中最突出的变化是:LMWH的地位更加突出,口服VK拮抗剂的疗程更加明确,溶栓、介入或外科取栓及腔静脉滤器的适应证更加严格。

急性期治疗

一、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

急性期抗凝治疗的目的是防止血栓蔓延及DVT与PE的早期和晚期复发。初始治疗有三种选择:(1)按体重调整皮下注射LMWH,不需监测;

(2)静脉注射UFH;

(3)皮下注射UFH。

1.抗凝治疗开始的时间

一旦客观检查确定诊断应立即开始抗凝治疗。如果临床高度可疑而诊断性检查延搁,在等待结果时就应开始治疗,诊断明确后继续治疗。

2.抗凝药物:

2.1 普通肝素:

静脉注射:

静脉UFH仍是DVT首选的起始治疗之一。UFH的治疗窗窄,必须进行监测以确保取得最佳疗效和安全,最常用的监测方法是aPTT。每个实验室应使治疗后的标准化aPTT范围相当于amidolytic方法测定的抗Xa因子活性在0.3~0.7IU/ml的血浆肝素水平,对每日需要应用大剂量UFH不能达到治疗范围aPTT的患者,推荐测定抗Xa因子水平以指导剂量。不推荐反复间断静脉推注UFH,出血危险较高。

UFH治疗DVT时,首剂推注5000U,随后第一个24小时内连续滴注至少30000U或按公斤体重80U/kg,继以18U/kg/h维持。此后剂量采用标准算图调整以迅速达到和维持合适(肝素治疗水平)的aPTT。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UFH 每日两次可作为IV UFH的替代方法。只要使用足够的起始剂量,并调整剂量达到治疗范围aPTT,皮下注射UFH至少与I静脉UFH一样安全、有效。常规方案为:第一天,首次IV 5000U,随后SC 17500U(2次/日)。应用皮下肝素时,上午用药后6小时测定aPTT,调整UFH剂量使aPTT维持在正常

1.5~

2.5倍。迄今还没有RCTs评估UFH或LMWH治疗上肢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2低分子肝素:

与UFH比较,LMWH药动学预测性更好,生物利用度更佳。鉴于这些药理学特点,可以根据体重调节皮下注射剂量,每日一次或两次,多数患者无需鉴测。国内现有的低分子肝素剂量见下表,不同LMWH之间疗效和安全性没有差异,不同厂家制剂需参照其产品使用说明。

低分子肝素治疗VTE

药物剂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诺肝素100抗Ⅹa U/kg,Bid或l mg/kg皮下注射,Bid

150抗Ⅹa U/kg,Q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肝素100抗Ⅹa U/kg,Bid 或200抗Ⅹa U/kg,Qd

那屈肝素85抗Ⅹa IU/kg,Bid 或0.01ml/kg,Bi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MWH优于UFH,疗效相当。LMWH的主要优点在于使用方便,因出院早并可家庭治疗,所以节省费用。

肾功能正常者LMWH优于UFH;对于严重肾功能衰竭,静脉UFH优于LMWH。

在某些情况下如严重肾衰或妊娠时,需要测定血浆抗Xa水平调整剂量以达到治疗目标。根据体重调整SC LMWH后4小时是测定抗Xa最合理的时间。一天两次用药的治疗范围是0.6~1.0IU/mL。LMWH每日一次的靶目标值不清楚,1.0~2.0IU/mL似乎是合理的。

应该与VKA重叠并监测INR。

2.3.治疗疗程:

LMWH或UFH至少应用5天,并在治疗第一天开始VKA。当INR稳定并且>2.0时,停止肝素治疗。对于大多数PE患者,长期治疗首选VKA。当VKA治疗有禁忌或合并癌症时,可采用UFH或LMWH。尤其是对于癌症患者,LMWH治疗(最长3-6个月)比VKA更有效,同样安全,而且能够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率。目前有证据的治疗药物包括:达肝素,先以200IU/kg体重,qd,治疗1个月,随后减至150IU/kg;那屈肝素,根据体重调整剂量,2周后减量至一半。

3.维生素K拮抗剂(VKA)

VKA是PE长期治疗首选的药物,关于VKA最佳起始剂量无统一意见,起始剂量的窗口较大。国外报道的华法林起始剂量分别为5mg和10mg,以5mg为起始剂量发生过度抗凝和一过性高凝状态均较少。中国人没有相关的临床研究,但根据其他疾病的治疗经验,建议首次剂量可以选择3mg,而老年人和高危出血倾向患者应避免使用负荷量VKA,首次剂量可以适当减少,随后应调整剂量使INR维持在2.5(2.0~3.0)。

4.新抗凝药物

近年来,出现了多种新型抗凝药物:合成戊糖fondaparinux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初始治疗至少与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同样安全有效。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治疗与传统的低分子肝素之后加华法林治疗一样安

全有效,无需监测。

5.关于抗凝治疗的其他建议:

●单纯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VTE无效。

●非类固醇抗炎药治疗DVT的疗效证据有限。不推荐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DVT。

●特殊人群的监测:

肥胖患者(体重超过150公斤):根据体重调整的剂量可能导致过量。相反,采用固定剂量,容易出现剂量不足。此时应监测抗Xa因子水平。

肾功能衰竭: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小于25-30mL/min),普通肝素更为安全。如果使用低分子肝素,应监测抗因子Xa活性,以避免出血增加。对不同的低分子肝素来说,。

对严重肥胖或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合适的剂量为应避免抗Xa因子活性>1.0IU/mL。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

HIT的诊断基于临床表现和血清学两个方面,以下情况可以诊断HIT:HIT抗体形成伴有无法解释的血小板数量减少(通常下降≥50%);肝素注射部位的皮肤损伤;肝素静脉注射后的急性全身性反应(如寒战)。

肝素治疗中HIT发生受肝素的制备(牛UFH>猪UFH>LMWH)和治疗人群(外科手术后>内科治疗>妊娠患者)的影响,低分子肝素发生HIT的机率低于UFH,但两者之间有交叉反应。

肝素应用过程中应监测血小板数量。

首次应用UFH或LMWH治疗、在近100天内曾接受UFH治疗和治疗史不明确的患者,测定基础血小板数量,并在开始肝素治疗24小时之内重复测定。

接受预防剂量LMWH治疗的术后患者或第一次UFH治疗后开始LMWH治疗的内科/产科患者(HIT危险为0.1%-1%),每隔两天或三天进行血小板监测。

持续应用肝素者,持续监测从第4天持续到第14天或直到停止使用肝素。

仅接受LMWH治疗的内科/产科患者可能无需常规监测血小板数量。

高度可疑或确诊的HIT患者,无论是否出现血栓形成,均应停止肝素,采用其他凝血酶抑制剂替代,如水蛭素、argatroban、bivalirudin或danapariod。不能应用华法林,也不建议输注血小板。

溶栓治疗:

抗凝治疗能明显降低VTE患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理论上,溶栓药物可以溶解血栓,使阻塞的血管开通,与抗凝比较,溶栓能更加迅速改善影像学和血流动力学异常,但这些获益是短暂的,对大多数VTE患者溶栓和抗凝治疗的临床预后如死亡率或症状缓解没有差异。因此,对VTE尤其是急性肺栓塞究竟哪些选择溶栓哪些选择抗凝治疗,一直存在争议。DVT溶栓治疗的主要争议是能否预防PTS发生。评价抗凝和溶栓治疗的获益同时兼顾治疗的风险,如出血。

适应证:大多数VTE患者,不推荐常规应用静脉溶栓治疗,下列情况应该考虑:

新发生的大面积髂股血管DVT患者,尽管经足量肝素治疗仍存在因静脉闭塞继发肢体坏疽危险的患者。

急性大面积PE、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无出血倾向的患者。

对于超声证实存在右室功能不全且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溶栓治疗是否优于抗凝。

某些急性上肢DVT患者,例如出血危险低和最近新出现症状,建议给予短程溶栓治疗,但目前还没有RCTs评估溶栓治疗上肢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溶栓的时间窗:

早期研究显示,早期溶栓获益增加。在UPET研究中,对于症状发作小于2天的患者尿激酶疗效优于症状发作2-5天的患者。随后溶栓的时间窗扩大到14天,并显示在PE发作后相对较长的时间内溶栓治疗均可获益。总之,随着时间延长溶栓的疗效逐渐降低。因此,PE发作后立即溶栓的患者最佳,但14天仍可获益,越早越好。

溶栓药物

u 建议使用短期静滴溶栓优于长时间静滴。

u 链激酶首先予负荷量250000IU,随后100000IU/h滴注24h;

u 尿激酶负荷量为4400IU/kg,继以2200IU/kg滴注12h;

u tPA100mg滴注2h,同时合用肝素。

u Reteplase治疗VTE显示了迅速溶解血栓的前景,用法:间断30分钟分两次静脉推注10U,但尚未批准。

溶栓前应该充分评价并去除可能使患者出血危险增加的因素。详细的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以发现是否有胃肠道出血或颅内出血病变的征象。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红蛋白、血细胞压积和血小板计数,血型以备输血时用。

溶栓的禁忌证:

近期(2个月内)脑血管疾病发作,或颅内或脊柱创伤或手术

活动性颅内出血(动脉瘤、血管畸型或肿瘤)

严重内脏出血(6个月内)

未控制的高血压

出血倾向,包括严重的肾功能衰竭和肝脏疾病

近期(10天)大手术,不可压迫的穿刺、器官活检或分娩

近期严重或轻微的创伤,包括心肺复苏

感染性心内膜炎

妊娠

出血性视网膜病变

心包炎

动脉瘤

二、非药物治疗方法

制动:

传统上DVT患者在抗凝治疗的同时建议卧床休息几天,以避免栓子脱落造成PE。两个小样本随机研究显示:在抗凝治疗基础上,卧床休息不能降低无症状PE的发生。而早期活动和下肢压迫的患者疼痛和肿胀的缓解更快。建议能活动的DVT患者不需卧床休息。在积极有效地抗凝治疗下,患者在能耐受的情况下推荐离床活动。

腔静脉滤器:

对于大多数DVT患者,不推荐在抗凝基础上常规使用腔静脉滤器。阻断下腔静脉最常用的方法是Greenfield和Rutherford发明的滤器。

适应证:

●近端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存在抗凝禁忌或并发症;

●PE复发高危患者存在抗凝禁忌证或并发症;

●某些急性上肢DVT患者,如存在抗凝禁忌证,应考虑置入上腔静脉滤器;

●经充分的抗凝治疗血栓栓塞(DVT/PE)仍复发;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伴肺动脉高压的慢性复发性PE,外科肺动脉取栓术或肺动脉血栓内膜切除术操作。

●植入滤器的禁忌证包括:静脉解剖异常、妊娠、欲置入部位近端出现栓子。

一旦置入滤器即应恢复抗凝治疗,因为单用滤器不能有效治疗DVT。有关腔静脉滤器的多数研究是非对照设计,其中不少结果不完整,可信度较低。静脉滤器发展的新方向是可拔除的腔静脉滤器。

介入和外科治疗:

1.导管溶栓治疗DVT

●不推荐常规使用导管引导的溶栓治疗。

●对闭塞性髂股DVT,需要挽救肢体的患者考虑迅速去除血栓,恢复静脉血流。

●最常用的溶栓药是尿激酶和tPA,但并没有设计良好的研究为依据。

●导管定向溶栓可引起局部和全身出血,应仔细评估获益/风险。

2.导管抽吸或破碎和外科血栓切除术治疗DVT

●对绝大多数近端DVT患者不推荐静脉血栓切除术。

●适应证:某些病情危重不能接受溶栓治疗或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静脉溶栓的患者;创伤后、术后或产后血栓形成的近端DVT患者,并且年龄小于40岁。

●对于某些“股青肿”患者可以考虑采用该方法。

●外科血栓切除术常并发血栓复发,很多患者需要二次扩张和/或再次介入治疗和长期抗凝。

3.导管抽吸或粉碎术治疗PE

目前虽然研发了多种新型装置,但是还缺乏强力推荐的经验,也可以与药物联合应用。

●对于大多数PE患者,不推荐使用机械方法治疗。

●对于某些不能接受溶栓治疗病情严重的患者,或病情严重没有充分时间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可以采用。

4. 肺动脉血栓切除术治疗PE

当药物治疗失败时,具备经验丰富的心脏外科团队时,紧急情况下可采用肺动脉血栓切除术。其适应证为:(1)大块PE;(2)经过肝素和复苏等措施,血流动力学仍不稳定(休克);(3)溶栓失败或溶栓禁忌;(4)某些急性上肢DVT患者,如抗凝或溶栓治疗失败但症状持续存在,建议采用外科血栓切除术或导管抽吸术。

长期治疗

肺栓塞、近端静脉血栓形成(腘、股和髂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腓肠肌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均需长期治疗,尤其是危险因素未知或不能去除的患者,长期治疗的时间未完全明确,但有延长的趋势。

1.维生素K拮抗剂(VKA)

VKA是大多数下肢DVT/PE患者长期治疗的首选。长期使用调整剂量VKA(如华法林或醋酸香豆素)能十分有效的预防VTE复发。

剂量和强度:两项随机试验结果显示低强度华法林治疗比安慰剂有效,但不如标准强度治疗(INR2.0~3.0),也没有减少出血并发症。高强度华法林治疗(INR,3.1~4.0)不能增加抗栓保护作用,且严重出血的危险性高(20%)。治疗期间应使INR保持在2.5(INR范围2.0~3.0);反对高强度(INR3.1~4.0)和低强度(INR1.5~1.9) 治疗。

2.LMWH

●对于VKA有禁忌(如妊娠)、无法应用或合并癌症患者;

●大多数DVT/PE合并癌症的患者,LMWH治疗至少3个月到6个月,由于VKAs。在随机临床试验中确切证实长期治疗有效的LMWH是达肝素,先以200IU/kg体重,每天一次,治疗1个月,随后减至150IU/kg 或Tinzaparin 175IU/kg,皮下注射,每天一次。

●上肢静脉血栓还没有关于长期使用LMWH疗效的研究。

3.皮下注射UFH

调整剂量皮下UFH是DVT长期治疗的有效方法,妊娠期DVT患者的长期治疗中人可考虑UFH。

长期治疗的疗程:

●接受无限期抗凝治疗患者应定期评价继续治疗带来的风险-获益。

●建议采用加压超声反复探查有无残留血栓形成,或反复监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

VTE长期治疗疗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患者特征治疗推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过性(可逆性)危险因素造成的首次发作DVT VKA治疗3月,优于短期治疗

(近端静脉血栓形成或局限于腓静脉的有症状DV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次发生的PE,一过性(可逆性)危险因素造成VKA治疗≥3个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次发生的特发性DVT/PE VKA治疗至少6个月到12个月

考虑无限期VKA治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VT/PE合并癌症LMWH抗凝3-6个月*

推荐无限期治疗或直到癌症治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磷脂抗体阳性(APLAs)或具有两个以上血栓形成倾VKA治疗12个月

向因素(如同时具有因子V Leiden和凝血酶原20210基建议VKA无限期进行抗凝治疗

因突变)患者首次发生DVT/P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次发生DVT/PE伴下列情况:具有抗凝血酶缺乏、蛋白VKA治疗6到12个月

C或蛋白S缺陷而首次发生DVT的患者,或因子V Leiden 建议VKA无限期持续治疗

和凝血酶原20210基因突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或因子

VIII水平超过正常的第90百分位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两次以上客观证据证实的DVT/PE 建议VKA无限期持续治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弹力加压袜或弹力绷带

u DVT发作后2年内,推荐使用踝部压力达到30~40mmHg的弹力加压袜。

●上肢DVT伴有持续水肿和疼痛的患者,建议使用弹力绷带以缓解症状。

其它治疗:

血栓栓塞后综合征(PTS)

血栓栓塞后综合征(或静脉炎后综合征)定义为既往有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统称,常称为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最突出症状是慢性体位依赖性肿张和疼痛或局部不适。症状严重程度随时间而不同,最严重的表现是踝部静脉溃疡。

●PTS导致腿部轻度水肿患者,建议使用弹力加压袜;

●PTS导致腿部严重水肿患者,建议使用间断气囊压迫;

●PTS引起的轻度水肿患者,建议使用芦丁

血栓性浅静脉炎:

●输液并发的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建议外用双氯芬酸凝胶剂或口服双氯芬酸。

●对于自发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建议使用中等剂量UFH或LMWH治疗至少4周。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PH)

●肺动脉血栓内膜切除术是当前CTPH患者缓解症状延长生命的唯一疗法。还没有RCTs比较外科治疗与药物治疗,如使用长期抗凝或肺血管扩张剂。

●仅肺段血管或更近端动脉内血栓适合手术切除。

●需要再有经验的外科/内科医疗小组看护下进行

●远端血管血栓(亚段或较小段)或合并严重疾病不是外科手术的指征。

●肺动脉血栓内膜切除术后,应终生服用VKA目标INR2.0~3.0,

●在进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切除术治疗CTPH患者之前或术中,建议放置腔静脉滤器

总结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抗凝药物的进展,抗凝的简便和无需监测成为了治疗的趋势。因此,低分子肝素在预防和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型药物磺达肝癸钠在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中进行了大量研究,尤其是骨科关节置换术血栓栓塞的预防已成为首选的抗凝药物。但在治疗中的价值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但无论是预防和治疗中仍存在很多未解决的问题,如溶栓治疗的适应证,血栓栓塞预防的指征和用药时间等,PTS和CTPH的治疗没有理想的方法。总之,静脉血栓栓塞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应该强调以预防为主,治疗中更应该强调循证。建议血栓栓塞疾病门诊,规范治疗监测和病人管理。才能从上游控制,保证治疗的持续性和有效性,缩小临床实际与医学证据的差距。统一对血栓疾病的认识,规范医疗行为,建立合理的立体预防体系,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别林斯基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乌申斯基

书籍——举世之宝——梭罗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

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巴甫连柯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2017年静脉血栓栓塞症抗凝治疗微循环血栓防治专家共识

?标准与规范? 静脉血栓栓塞症抗凝治疗微循环血栓防治专家共识 静脉血栓栓塞症抗凝治疗微循环血栓防治共识专家组 【编者按】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血管疾病。规范的抗凝治疗能够有效降低VTE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减少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然而,临床实践中仍然有许多VTE患者并没有接受正规的抗凝治疗,或由于抗凝药物的副作用被忽略,导致了药物相关的并发症,进而引起严重的后果,实属遗憾。因此,临床上担负血栓治疗的临床医师急需规范性抗凝治疗建议。有鉴于此,本刊特发表由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制定的枟静脉血栓栓塞症抗凝治疗微循环血栓防治专家共识枠,从而发挥科技期刊服务于医学事业的先导作用。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17.04.056 收稿日期:2017-03-19 通信作者:郑月宏,E-mail:yuehongzheng@yahoo.com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losim,PTE),是同一种疾病、两个不同阶段的不同临床表现。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异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远端静脉高压、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血栓一旦脱落,随血流进入肺动脉,阻塞血管后会引起PTE的发生,轻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胸憋、气紧等症状,重者则会危及患者生命,出现致死性事件的发生。因此,VTE的诊治一直是临床医师关注的热点。而抗凝治疗可以有效抑制VTE血栓蔓延,有利于血栓再溶和管腔再通,降低PTE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是VTE治疗的基础。 1 控制抗凝出血的风险 抗凝治疗能够有效缓解VTE的症状,但同时亦将增加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在治疗前以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对患者出血风险进行评估。潜在的出血风险或已知的严重活动性出血是抗凝治疗最 主要的相对或绝对禁忌证,具体如下[1] :严重的活动性出血(脑、消化道、泌尿系或其他部位等);3个月以内发生脑血管事件(脑梗死、脑出血);严重的出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衰竭;10d以内消化道出血病史;合并消化道溃疡、消化道恶性肿瘤等;3个月以内神经系统(颅内、脊髓)手术病史;3个月以内发生颅内创伤性疾病;10d以内心肺复苏病史;10d以内的重大非血管手术或创伤病史;未获良好控制的高血 压患者: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颅内肿瘤;近期眼外科手术病史。 在抗凝治疗过程中,同样需要密切注意有无出血问题,并定期(比如3个月)进行抗凝获益及出血风险评估,以决定是否继续抗凝。 2 一般人群的抗凝治疗 2.1 抗凝药物应用的选择2.1.1 普通肝素 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其戊多糖序列与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结合,介导AT活性部分构象改变,加速AT对Xa因子的中和。普通肝素剂量差异较大,使用时必须监测。通常首先静脉给予80U/kg负荷剂量,之后以18U/(kg?h)静脉泵入,以后每4~6h根据APTT调整剂量,使其延长至正常对照值的1.5~2.5倍。治疗达到稳定水平后,可改为每日1次测定APTT。对于每日需要应用较大剂量普通肝素(一般指剂量>35000U/d)仍不能达到治疗范围APTT的患者,推荐通过测定 抗Xa因子水平以指导普通肝素剂量[2] 。普通肝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thrombocyto-penia,HIT),在使用3~6d注意复查血小板。HIT诊断一旦成立,应立即停用普通肝素。一般停用 10d内血小板数量开始逐渐恢复[3] 。肝素治疗的患者若出现严重的出血,应立即停用或减量,一般4h后抗凝作用消失。严重者可用硫酸鱼精蛋白中和,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1~1.5mg可中和1mg肝素。2.1.2 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LMWH)由普通肝素直接分离或由普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基本常识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基本常识 1.评估风险: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静脉内血液斑块形成的情况。最常见于下肢的深静脉内,被称为深静脉血栓。栓子可能从它生成的部位脱落,并进入血液循环,这种情况被称作栓塞。VTE有很多临床表现。静脉血栓形成-般都是无症状的,偶尔会出现疼痛和下肢水肿。有一部分栓子会进入到肺里,导致潜在性的致命性的肺栓塞。有症状的静脉血栓形成,经常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会带来长期的症状。因此导致静脉溃疡和栓子发生后肢体的改变,表现为慢性疼痛,肿胀和皮肤改变。 2.VTE 的病因(Virchow三主因 ) ★血流的中断,常见于长期卧床石膏或支架制动。特别是合并有脱水和既往的静脉疾病(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静脉壁受损,如手术、创伤或炎症。甚至是年龄相关性的下肢静脉变化,如静脉曲张。 ★血栓形成倾向(高凝)。比如,促凝因子或特深药物导致的凝血和纤溶之间的不平衡。

3.VTE的流行病学 每年全球范围内大约有1000万例VTE。美国每年有30万人死于VTE。欧洲更多,有54 .4万人。一般认为亚洲人深静脉血栓形成少于白种人。近来的研究已经证实,亚洲发生率与西方发生率所差无几。亚洲国家手术后发生率特别高。同时也证实了急性疾病的住院治疗,与VTE风险8倍升高独立相关。 来自亚洲的研究证实接受骨科手术(全膝置换、髋关节骨折手术、全髋置换)的住院病人,具有血栓形成的高风险。 4.危险因素 1)病人相关因素 ·活动性肿瘤,或抗肿瘤治疗 ·年龄大于60岁 ·入住重症监护室 ·脱水 ·已知的血栓形成倾向 ·肥胖 ·一个或多个显著的医疗并发症,比如,心脏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炎症状态·本人或一级亲属的VTE病史 ·使用含有雌激素的避孕药或激素替代疗法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 第一部分、住院患者VTE防治工作的意义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rmbilism,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lumonary thromboermbilism,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thrombosis DVT)两种主要形式,在住院患者中发病率很高,是院内非预期死亡及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引起临床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院内VTE涉及多个科室,与患者卧床、高龄、基础疾病或并发症、手术或损伤有关。VTE是可防可治的,针对VTE高危因素主动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可减少或避免发展成VTE;已经发生了VTE也要进行正确的评估,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第二部分、院内VTE防治管理体系成员架构 院内VTE防治管理委员会 人员组成:医院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职责: 1.参与制定本医院院内VTE防治管理的规章制度病监督实施。 2.对院内VTE防治管理的基本标准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研究并确定院内VTE防治的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4.确定院内VTE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及采取的预防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防治工作中的责任。 5.其他院内VTE防治管理的重要事宜。 6.组织开展院内VTE方面的科研工作。 院内VTE防治质控办公室 人员组成:医务部、业务部、护理部、信息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 职责: 1.对有关院内VTE防治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对院内VTE防治管理进行检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3.对医务人员进行院内VTE防治培训并考核。 各科室VTE防治管理小组 人员组成:科室主任及指定人员或联络员。 职责: 1.科主任为科室内VTE防治管理第一负责人,对科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中的培训、考核及VTE发生负有管理责任。 2.质控医生监督填报本科室院内VTE相关表格。 3.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本科室院内VTE防治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科室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落实。 4.协助各科室完成院内VTE防治的诊疗过程。 5.协助院内VTE防治管理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 一、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1、手术后如病情允许,建议抬高下肢20~30°(略高于心脏水平),鼓励患者 早期功能锻炼,指导督促病人定时做下肢的主动或被动运动,如足背屈、膝踝关节的伸屈、举腿等活动(每日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5分钟)。 昏迷或意识不清的患者,由护士给予由足跟起自下而上做下肢腿部比目鱼肌、腓肠肌挤压运动,使其沿静脉血流方向形成压力梯度,不少于3次/天,每次不少于5分钟,可加速下肢静脉的回流。病情允许时早期下床活动。2、在确定无血栓形成的前提下,可利用肢体被动装置改善术后肢体血流淤滞, 如循序减压弹力袜(GEC)、患肢间断气囊压迫(IPC)。其作用是阻止深静脉扩张,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增加静脉血液流速。 3、保持大便通畅,因80%DVT发生在左下肢,与乙状结肠宿便有关。 4、保持心情舒畅,手术后心情不佳,可引起交感、迷走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 缩功能失调。 5、鼓励患者深呼吸或有效咳嗽,以加速血液回流。 二、防止静脉内膜损伤: 1、提高静脉穿刺技能,穿刺时尽量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减轻对局部和远段血 管的损害。 2、减少和避免下肢静脉的穿刺,因为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上肢的3倍,一 般情况下,没有上肢损伤,不在下肢穿刺。 3、长期静脉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可采用留置针,以减少静脉多次穿刺。 4、尽量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必须注射各种刺激性强的药物 及高渗溶液时,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反复输注。 5、持续静脉滴注不要超过48小时,如发现局部炎性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重 建静脉通道,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害。 6、造影剂使用注意事项:为避免高浓度碘液滞留激惹静脉内膜引起血栓性静脉 炎,甚至皮肤坏死,造影成功后注意先松止血带再注人20毫升肝素盐水,抬高患肢按摩3~5次后方可拔出静脉穿刺针。造影结束后将患肢抬高24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2014)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2014) 王秀丽(共同执笔人),王庚,冯泽国,江伟,张兰,张英泽(共同执笔人),陈绍辉,金善良,姚尚龙(共同执笔人),徐懋,郭向阳(负责人) 一、前言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围手术期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多见于骨科、妇产科、血管外科和胸外科手术病人,以骨科手术最为常见。我国每年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等骨科大手术的数百万病例中,有近50%患者形成DVT,其中20%出现有症状的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美国1988年调查结果提示大约17%的孕产妇死亡是由于静脉血栓栓塞所致;另外,大面积烧伤等也是诱发DVT的高危因素。因此,对手术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及早诊断,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发生PE的风险,降低患者死亡率,还可有效地减少医疗费用。 二、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定义/诊断 (一)定义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近端(腘静脉或其近侧部位)DVT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预防DVT可降低发生PTE的风险。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枝引起肺循环障碍和呼吸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包括PTE、脂肪栓塞、羊水栓塞和空气栓塞等。其中PTE为PE的最常见类型,通常所说的PE即指PTE。围术期的PTE多见于静脉系统的栓子脱落,偶见心房纤颤者心房栓子脱落,是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诊断:可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物理、化验检查,做出较明确诊断。 1. 临床表现 下肢DVT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患侧肢体皮肤颜色变紫变暗。腓静脉型DVT多无临床症状,约40%~50%有症状者血栓向近端延展。近端DVT患者出现患肢疼痛、肿胀等症状,其中近一半发生无明显临床症状的肺栓塞。 PE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栓子的大小和肺循环状态,清醒病人的主要症状为突发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呼吸困难多为靠近肺门中心部的PE引起,胸痛一般是远端栓子刺激胸膜所致,晕厥是因脑动脉供血减少、心律失常、迷走反射等因素引起。全身麻醉状态下,PE主要表现为突发、无诱因的低氧血症,大面积肺栓塞可致呼气末二氧化碳骤降、高碳酸血症和循环衰竭(临床上以休克和低血压为主要表现,即体循环动脉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值下降幅度>40mmHg,持续15分钟以上。需除外新发生的心律失常,低血容量或感染中毒症所致血压下降)。 有下列情况可考虑PE:①下肢无力,静脉曲张,不对称下肢浮肿,血栓性静脉炎;②外伤后呼吸困难,胸痛、咯血;③原因不明的呼吸困难,或原有的呼

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的专家共识

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的专家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 前言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由于二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互联系,目前已将二者作为统一的疾病。VTE很常见,在美国和欧洲发病率为千分之一,而且有增加的趋势,并与死亡危险增加有关,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早期死亡率均很高,分别为3.8%和38.9%。无创诊断技术的发展使VTE的诊断简化,检出率提高。但致死性PE可以是疾病的首发表现。此外,高龄是VTE及其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老龄人口的增加必将导致未来该疾病的致死和致残率增加。肺栓塞一旦发生后果严重,静脉血栓栓塞应该重在预防。 目前中国没有关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病率的大规模调查,国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与国际指南存在很大的差距,迫切需要能有指导临床和规范化治疗的文件来改进我国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现状。 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静脉血栓栓塞(VTE)是住院病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PE是最常见且可预防的院内死亡病因,预防PE也是降低住院患者死亡率的最重要策略。大块PE发生前通常没有先兆,因此这类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极低。住院期间因PE死亡的患者中,70-80%在死亡前根本没有考虑到PE的可能。 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大多数住院患者存在一种或多种VTE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通常混和存在。例如,髋关节骨折患者通常存在年龄较大、下肢近端损伤、手术修复及术后需制动数周等危险因素,因此这类患者有发生VTE的高度危险。如同时合并肿瘤则发生VTE的危险更高。对于住院病人应常规进行VTE危险因素的评价并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VTE的危险因素,见下表。 表-1 VTE的危险因素 内在因素外部因素 高龄 肥胖 吸烟 遗传性或获得性血栓形成倾向手术 创伤(大的或下肢创伤) 中心静脉插管 静脉曲张 妊娠及产后 含雌激素的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药 卧床、瘫痪恶性肿瘤 肿瘤治疗(激素、化疗或放疗) 既往VTE病史 急性内科疾病 心脏或呼吸衰竭 肠道感染性疾病 肾病综合征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危险分层 预防VTE首先应该将病人进行危险分层并采取分组预防的策略,分层的标准主要包括:年龄、疾病性质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 第一部分、住院患者VTE防治工作得意义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rmbilism,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lumonary thromboermbilism,PTE)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thrombosisDVT)两种主要形式,在住院患者中发病率很高,就是院内非预期死亡及围手术期死亡得重要原因之一,已引起临床医务人员与医院管理者得高度重视、 院内VTE涉及多个科室,与患者卧床、高龄、基础疾病或并发症、手术或损伤有关。VTE就是可防可治得,针对VTE高危因素主动采取恰当得预防措施,可减少或避免发展成VTE;已经发生了VTE也要进行正确得评估,采取恰当得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与致残率。 第二部分、院内VTE防治管理体系成员架构 院内VTE防治管理委员会 人员组成:医院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职责: 1.参与制定本医院院内VTE防治管理得规章制度病监督实施。 2.对院内VTE防治管理得基本标准与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研究并确定院内VTE防治得工作计划,并对计划得实施进行考核与评价、 4.确定院内VTE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及采取得预防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防治工作中得责任、 5、其她院内VTE防治管理得重要事宜。 6.组织开展院内VTE方面得科研工作。 院内VTE防治质控办公室 人员组成:医务部、业务部、护理部、信息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 职责: 1.对有关院内VTE防治管理规章制度得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与指导。 2。对院内VTE防治管理进行检测、分析与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3.对医务人员进行院内VTE防治培训并考核。

静脉血栓栓塞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近十年来,经过诸多有识之士极力推动,在国内医学界同道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对肺血栓栓塞症(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广大患者也深受其益;国内相关领域的学者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PTE-DVT的防治与研究[1,2]。越来越多研究者已经将DVT和PTE作为一个整体––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来看待。VTE作为一种最可能被预防的临床疾患,建立和完善医院内的综合防治管理体系至关重要。 过去十年间,国内在推进VTE防治工作中主要贯穿三条主线[3,4]: 一是提高意识,即通过宣传和社会健康教育,提高医务界乃至全社会对VTE 的认识与认知,对高危患者应当强化积极的预防观念; 二是规范诊治,即通过出台指南,举办各种各样规范化诊治培训班推广VTE 的规范诊治; 三是深化研究;通过深化流行病学、临床、基础等一系列的研究,获得我国VTE发病学、诊断、治疗、预防的基线资料。三条主线极大推动了我国VTE的防治工作,但仍需不断深化。 应该与时俱进,考虑增加新的方略,以进一步推进我们的工作。新的方略主要应包括两个方面: (1)建立体系:即在拥有整个技术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医院个性化的医疗团队和个性化的管理方法进行整体推动。这个体系应该包括院内和院际两个方面。

(2)加强管理:目的是把现在制定的政策转化成为医院和社会的行动,把新的观念与卫生政策的推行、医院管理制度的落实状态结合起来。 一、关于体系建设 在体系建设方面,首先要在医院成立VTE防治专家委员会,建立全方位的VTE防治体系,其中应该涵盖多个学科,包括高风险科室、诊断相关科室、治疗相关科室以及管理部门等。VTE防治院内体系建设需要这些学科的共同努力,协调发展。 1.高风险科室: 医院内许多临床科室(如肿瘤科、心脏科、血液科、妇产科、骨科、普通外科、血管外科、老年医学科等)的患者容易出现VTE,科室间的合作与交流需要加强。这些科室的医务人员应该提高意识,尽早识别高危患者。 患者如果出现不明原因胸闷,气短、胸痛、晕厥、休克甚至猝死表现时应该考虑PTE的可能;如果出现不明原因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疼痛不适等表现时应该考虑到DVT的可能,并尽快请相应科室会诊;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科室的医务人员应该提高预防意识,加强预防观念,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预防策略与方法。 2.诊治相关科室: 包括与诊断、治疗和监测相关的科室。诊断相关的科室包括放射科、介入科、核医学科、超声科、检验科、病理科等。治疗相关的科室包括呼吸科、心脏科、

深静脉血栓预防流程

深静脉血栓预防路径流程图

天台人民医院深静脉血栓预防管理流程 1、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估量表(Autar评分表) 注:总分28分,低风险≤10分;中风险 11-14分;高风险≥15分体质指数=体重/身高2 贫血症包括镰状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 强制性评估对象:长期卧床、肢体制动、晚期肿瘤、大手术或创伤后。 2、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干预方法: ①用小枕垫高患者的脚后跟,使患者小腿悬空,与床面形成20-30度角为宜, 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 ②帮助患者进行双侧足踝运动,即踝关节的被动背伸、趾屈和内外翻的“环转” 运动,频率15-20次|min,每个动作重复20次。 ③为患者按摩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等,按摩方向由肢体远端向近端,

每侧肢体按摩5min。 ④膝关节伸屈运动频率15-20次|min,重复活动20-30次。 ⑤麻醉作用完全消失后,由护士帮助患者进行第一次翻身,此后间隔2h翻身 一次。 ⑥清醒患者鼓励主动运动,包括进行深呼吸运动及踝关节主动背屈和跖屈运 动,踝关节内翻和外翻运动,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和臀大肌的等长收缩训练。指导患者先呼吸10次,然后由肢体远端向近端依次进行踝关节主动背屈和跖屈运动,踝关节主动内翻和外翻运动,频率15-20次|min,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和臀大肌的等长收缩训练,每次动作保持收缩状态5s,放松5s,所有动作各重复20-30次。 ⑦物理预防措施: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应用。 ⑧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静脉血栓知识教育,鼓励卧床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包括足趾屈伸、踝关节转动、膝关节伸缩锻炼等,鼓励患者及早帮扶下地行走。 术后2h内开始进行第1-3项活动,术后2-4h内进行第4-5项,术后当日执行两次。术后1-7d若患者意识朦胧或昏迷时,继续进行1-5项,但要求增加活动量;意识清醒者,鼓励进行第6项活动,高危患者常规使用第7项措施。以上训练每天4次,分别在晨起、上午、下午及睡前指导患者进行;患者活动均在接受过统一培训的护士协助和指导下完成。 3、观察及评估: [1]看:肢体有无肿胀和浅静脉扩张的程度、远端动脉搏动情况 [2]问:肢体有无疼痛,皮肤发绀、潮红、皮肤温度升高提示可能发生静脉血栓。 [3]触:每日做1次小腿腓肠肌的扪诊检查,如有腓肠肌局部压痛,提示腓肠肌 静脉丛有血栓形成。 [4]量:进行双下肢的周胫测量评价差别。大小腿的测量点为髌骨上缘以上15cm

梯度压力袜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专家共识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9年9月第28卷第9期J Intervent Radiol2019,Vol.28,No.9811 ?指南与共识Guidelines and consensus? 梯度压力袜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 专家共识 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护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 【摘要】随着临床上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的重视,梯度压力袜(GCS)应用日益广泛。如何 更加安全、规范地应用GCS已成为VTE防治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尚缺少相关临床应用的标准和规范。 为此,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护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国内相关领域 专家,根据国内外指南和专家经验,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就GCS在VTE防治中的临床应用提出了专家共 识,旨在为我国规范应用GCS提供参考,以降低VTE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 【关键词】梯度压力袜;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专家共识 中图分类号:R3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794X(2019)-09-0811-08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application of graduated compression stocking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n Nursing Care,Chinese Chapter of International Union of A ngiology;The Society of Endovascology,Chinese M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LI Haiyan,E-mail:lhy@https://www.doczj.com/doc/8417788814.html,;LU Qingsheng,E?mail:luqs@xueguan. net;ZHANG Lingjua/i,E-mail:linduzhcuig_cn@hotrriail.corn? [Abstract]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 attention to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graduated compression stockings(GCS)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extensive.How to apply GCS more safely and more correctl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VTE.At present,there is still lack of relevant application standards and norms for the clinical utilization of GCS in China.Therefore,based on the relevant guidelines and expert experienc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the evidence-based medical proofs,the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n Nursing Care of Chinese Chapter of International Union of Angiology and The Society of Endovascology of Chinese M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domestic experts in relevant fields puts forward this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GCS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VTE,with the purpos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tandardized application of GCS in China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VTE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J Intervent Radiol,2019,28:811-818) [Key words]graduated compression stockings;venous thromboembolism;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expert consensus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 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 DOI:10.3969/j.issn.1008-794X.2019.09.001 基金项目:上海市护理学会科研课题项目(2019MS-B18).海 军军医大学护理学高峰学科青年培育工程拔尖类项目(18QPBJ11) 作者单位:200433通信作者:李海燕 陆清声 张玲娟上海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E-mail:lhy@https://www.doczj.com/doc/8417788814.html, E-mail:luqs@https://www.doczj.com/doc/8417788814.html, E-mail:lindazhang_cn@https://www.doczj.com/doc/8417788814.html, 是住院患者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围术期死亡的 重要原因之一[,10梯度压力袜(graduated compression stockings,GCS)是目前预防VTE最常见的机械预防 方式31。如何安全、规范地应用GCS,已成为国内 外医护专家关注的问题,而我国在GCS临床应用 方面尚缺乏标准和规范。为此,我国VTE防治相 关医护专家基于国内外指南、专家经验和循证医 学证据进行总结,形成中国专家共识,旨在为正确 应用GCS提供参考意见,以降低VTE发生率,促 进患者康复。

中国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肿痛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4%至20%,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肿瘤患者发生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的风险比非肿痛患者高数倍。住院和接受积极治疗的肿痛患者是VTE发生的高危人群。国外循证医学研究发现,肿瘤患者伴血栓形成风险升高4.1倍,而化疗则升高6.5倍。在所有VTE患者中,肿瘤患者占20%,其中接受化疗的患者占所有VTE患者人数大约占13%。 尽管风险如此之高,2010年国内在CSCO及哈尔滨血液病肿瘤血研所制定了《中国肿痛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经过四年多的临床实践已引起了肿瘤医护研人员的重视,已经成为肿瘤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的指导性文献。但由于条件限制还有少部分三甲医院肿瘤科及三甲肿瘤专科医院还没有完全推广。一方面是肿瘤患者的VTE防治涉及多学科,循证医学资料多而庞杂,缺少系统归纳;二是尽管VTE预防的概念已经被普遍接受,但国内尚缺乏针对肿瘤患者的VTE防治的循证医学,因而限制了肿瘤患者的VTE 防治工作。 为此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CRPC)和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委员会在2014年8月组织国内临床肿瘤及血液学和止血血栓专家对肿瘤患者VTE的发生率、危险因素、预防方法与治疔原则进行了更新,形成2014-2015年中国共识指南,供临床肿瘤医师参考。以下是中国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部分的内容: 一、诊断 1、诊断流程

2、诊断与评价 静脉血栓形成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疼痛、静脉血栓形成的同侧下肢远端水肿和沉重或锁骨上区水肿,但并非所有病例均存在上述症状。如果出现任何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临床上应高度怀疑DVT,由而提高对DVT的认识。D-二聚体检验用于肿瘤患者的DVT诊断可靠性有限,肿瘤患者D-二聚体均升高。这时应考虑应用蛋白C,如蛋白C下降应该考虑高凝的可能。

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的专家共识.总结

编者按:在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的倡导下,去年6月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首次推出国内第一个专家共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抗栓治疗专家共识》,并在本站(心血管网——编者注)广泛征集修改意见,引起国内外心血管医生的强烈反响,并引发各学科中国专家推出中国特色专家共识的浪潮。近日,为征求广大医生意见,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再次在本站率先公布《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希望广大专家和临床医生再次踊跃参与共识的讨论和修改。 前言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由于二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互联系,目前已将二者作为统一的疾病。VTE很常见,在美国和欧洲发病率为千分之一,而且有增加的趋势,并与死亡危险增加有关,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早期死亡率均很高,分别为3.8%和38.9%。无创诊断技术的发展使VTE的诊断简化,检出率提高。但致死性PE可以是疾病的首发表现。此外,高龄是VTE及其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老龄人口的增加必将导致未来该疾病的致死和致残率增加。肺栓塞一旦发生后果严重,静脉血栓栓塞应该重在预防。 目前中国没有关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病率的大规模调查,国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与国际指南存在很大的差距,迫切需要能有指导临床和规范化治疗的文件来改进我国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现状。 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静脉血栓栓塞(VTE)是住院病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PE是最常见且可预防的院内死亡病因,预防PE也是降低住院患者死亡率的最重要策略。大块PE发生前通常没有先兆,因此这类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极低。住院期间因PE死亡的患者中,70-80%在死亡前根本没有考虑到PE的可能。 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大多数住院患者存在一种或多种VTE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通常混和存在。例如,髋关节骨折患者通常存在年龄较大、下肢近端损伤、手术修复及术后需制动数周等危险因素,因此这类患者有发生VTE的高度危险。如同时合并肿瘤则发生VTE的危险更高。对于住院病人应常规进行VTE危险因素的评价并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VTE的危险因素,见下表。 表-1 VTE的危险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在因素外部因素恶性肿瘤 高龄手术肿瘤治疗(激素、化疗或放疗) 肥胖创伤(大的或下肢创伤)既往VTE病史 吸烟中心静脉插管急性内科疾病 遗传性或获得性静脉曲张心脏或呼吸衰竭

2016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指南·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通信作者:田伟,E?mail:tianweijst@https://www.doczj.com/doc/8417788814.html, DOI:10.3760/cma.j.issn.0253?2352.2016.02.001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骨科大手术后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也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及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对骨科大手术患者施以有效的抗凝预防措施,不仅可以降低VTE的发生率、死亡率,而且可以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疗费用[1-2]。 2009版《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推广应用以来,我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由20.6%~47.1%[3-5]降低至2.4%~6.49%[6-7],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由30.8%~58.2%[3-5]降低至3.19%[8]。 近年来,随着新型抗凝药物的研发及应用、抗凝理论和循证医学的进展,为更好指导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及《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于2015年5月启动“中国骨科大手术VTE预防指南更新”项目,该项目以2009版指南为基础,以最新发布的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CCP)抗栓与血栓预防指南第9版(AC?CP9)和美国医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Orthopaedic Surgeons,AAOS)指南为参考,收集近年来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经骨科专家及相关领域专家讨论形成。本指南仅为学术性指导意见,临床实施方案必须依据临床具体情况制定。 一、定义 (一)骨科大手术 本指南中指THA、TKA和髋部骨折手术(hip fractures surgery,HFS,股骨颈、股骨转子间、转子下骨折的内固定手术)[9]。 因在VTE循证医学证据中,骨科大手术中的THA、TKA 和HFS三种手术获得的循证医学证据较充分,故我们将骨科大手术定义为以上三种手术。 (二)静脉血栓栓塞症 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10]。VTE包括两种类型: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两者相互关联,是VTE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 1.深静脉血栓形成:约占VTE的2/3,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多见于下肢深静脉,骨科大手术后常发生,一般无临床症状。根据部位,下肢DVT可分为:近端(腘静脉或其近侧部位,如股静脉)和远端(小腿肌肉静脉丛)[11-12]。近端血管直径大,此部位栓子脱落后,易出现致命性PTE。 2.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导致的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13-14];是导致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肺栓塞血栓栓子主要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当下肢近端存在深静脉血栓栓子时,发生PTE的风险更高。 二、流行病学 骨科大手术VTE预防后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欧、美洲DVT发生率为2.22%~3.29%,PTE发生率为0.87%~1.99%,致死性PTE发生率为0.30%[15-16];亚洲DVT发生率为1.40%,PTE发生率为1.10%[17];中国DVT发生率为1.8~2.9%[18]。VTE预防后THA、TKA、HFS术后欧、美洲、亚洲、中国的DVT和PTE发生率见表1,统计数据显示:欧、美洲与亚洲国家DVT和PTE发生率相仿,我国DVT发生率较其他国家偏高,但是PTE发生率稍低。这说明骨科大手术后常规进行VTE预防,可以显著降低DVT与PTE的发生率。 三、VTE的危险因素 静脉血栓形成包括三方面主要因素:静脉内膜损伤、静 指南背景: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自2004年3月 开始组织50位骨科专家对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 (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危险因素、预防 策略等16个子课题进行调查研究。2005年7月组织多 位骨科专家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达成初步共识后邀 请心内科、血管外科等相关专业专家对争议点进行讨 论,将多专业观点与骨科特殊专业性相结合。2005年11月于北京召开指南发布会暨学术报告会,2006年1月发表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 议。自2006年专家建议发表后,经过3年的临床实践 并结合国际研究进展于2009年1月发布指南草案。草 案发布后,得到了广大学者的认可,经多次总结、讨论 后于2009年6月发布了2009版《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 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及《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 于2015年5月启动“中国骨科大手术VTE预防指南更 新”项目,该项目以2009版指南为基础,经过华南、华 北、华东等地多次会议,邀请国内各地区多位骨科知名 专家及心内科、血管外科、血液科专家进行讨论研究, 最终形成现有版本。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 一、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1、手术后如病情允许,建议抬高下肢20~30°,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指导督促病人定时做下肢的主动或被动运动,如足背屈、膝踝关节的伸屈、举腿等活动。昏迷或意识不清的患者,由护士给予由足跟起自下而上做下肢腿部比目鱼肌、腓肠肌挤压运动,不少于3次/d;在病情允许时尽早下床活动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有效 2、利用肢体被动装置改善术后肢体血流淤滞,如穿弹力袜等 3、保持大便通畅,因80%DVT发生在左下肢,与乙状结肠宿便有关 4、保持心情舒畅,防止引起交感、迷走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缩功能失调 二、防止静脉内膜损伤(化学性、机械性及感染性) 1、提高静脉穿刺技能,静脉穿刺时尽量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减轻对血管的损害 2、减少和避免下肢静脉的穿刺,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上肢的3倍。 3、长期静脉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可采用留置针,以减少静脉多次穿刺 4、尽量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必须注射时,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反复输注或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5、持续静脉滴注不宜超过48h,如局部出现炎症反应立即重建静脉通道 6、使用造影剂的患者,造影结束后将患肢抬高,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血肿,患肢温度、色泽、动脉搏动情况,鼓励病人多饮水加速造影剂排泄 三、防止血液高凝状态 1、术后进行静脉穿刺发现回血差或采血后出现血液过快凝集现象时,提示有高凝状态的倾向,建议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 2、静脉补液:由于术前及术后禁食水、呕吐、大量出汗、补液量不足而处于脱水状态致血液黏稠,需遵医嘱保证给予病人补充足够的液体,纠正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血液浓缩 3、选择清淡低脂食品,多食含维生素较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番茄、洋葱、蘑菇、芹菜、海带、黑木耳等,这些食品均含有丰富的吡嗪,有利于稀释血液,改变血液黏稠度;每日饮水量>1500ml,保证足够的液体量,防止血液浓缩。必要时用开塞露、芦荟胶囊等,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 4、药物预防:低分子量肝素(LMWH)每日一次皮下给药;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包括各种引流管的引流量,以及有无手术切口的血肿、出血及皮肤青紫淤斑,齿龈出血、鼻出血和注射部位出血,尤其要注意有无颅内出血,女性患者应特别注意有无阴道出血;同时各种注射完毕后,要延长按压时间,确定止血后松开 四、其它 1、密切观察:注意患者双下肢有无色泽改变、水肿、浅静脉怒张和肌肉有无深压痛,重视病人主诉,若病人站立后下肢有沉重、胀痛感,应警戒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如有改变应及时通知医师 2、戒烟:由于烟中尼古丁刺激血管收缩,影响静脉回流,故应告知病人及时戒烟

静脉血栓栓塞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 概念: 1.肺栓塞-PE 2.肺血栓栓塞症-PTE 3.深静脉血栓-DVT 4.深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5.VTE=PTE+DVT 内容: 深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1.流行病学 2.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表 3.临床表现 4.诊断与治疗 5.辅助检查 6.预防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 一、疾病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原因 1.美国每年有600 000 例VTE 发生,且发病率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而增加。15 岁以上人群中DVT 的年发病率

为61/10 万,60 岁以上人群的年发病率迅速增加(每增加10 岁发病危险性增加近一倍)。在美国社区人群中,年发病率约为71/10 万。男性、非裔美国人的VTE 发病率较高,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加。Heit JA 的研究结果显示美国VTE 的发生例数每年超过90 万,其中有29.64 万例死亡,23.60 万例PTE 和37.64 万例症状性DVT。近期CohenAT究报告,在欧盟6 个主要的国家,症状性VTE 的发生例数每年超过100 万,其中有37.0 万例死亡、29.59 万例PTE 和46.57 万例症状性DVT。 2.在亚洲国家,VTE 曾经被认为是少见病,并认为遗传因素和生活习惯可能是亚洲人群VTE 少见的主要原 因。但事实并非如此,近年来新加坡、香港等地区报道的VTE的发病率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Cheuk BL 等对香港皇家玛丽医院的调查分析显示DVT 和PTE 的年发病率分别为17.1/10 万人群和3.9/10 万人群,而在65 岁以上人群这一数字可以上升到81.1/10 万人群和18.6/10 万人群。某些特殊人群如骨科病人、脑卒中患者的DVT 发病率也出现了和西方人群相类似的结果,一项来自亚洲7 个国家的19 个中心的骨科大手术后DVT 发生情况的调查表明,DVT 的发病率为41.0%,其中近端DVT 的发病率为10.2%。如此之高的数字使得VTE 在亚洲国家的发生情况开始受到国际相关领域的关注。 3.近年来国内VTE 的诊断例数迅速增加,大部分医院所诊断的VTE 病例数较10 年前有10 ~30 倍的增长。 以北京朝阳医院为例,1996 年前诊断PTE(3 ~8)例/ 年、DVT(2 ~7)例/ 年,而1999 年后DVT 与PTE 的诊断例数显著增加,近5 年来每年PTE 的收治例数均达到200 例以上。来自国内60 家大型医院的统计资料显示,住院患者中PTE的比例从1997 年的0.26‰上升到2008 年的1.45‰。国内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脑卒中住院患者DVT 的总体发生率为21.7% ;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DVT 发生率为15.12% ; 关节置换术后DVT 的发生率为20.6% ~58.2% ;股骨干骨折和髋部骨折术后DVT 的发生率分别为30.6% 和15.7%。这些数据表明VTE 在我国绝非低发,而是比较多发。发病率相关数据的急剧变化并不是由于疾病本身的发生率增加了,主要是由于临床医生对DVT 和PTE 的诊断意识和诊治水平提高了,从而降低了该病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因此,VTE 在我国已经不再被认为是少见病, 而是一个关乎社会健康水平的重大医疗保健问题。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 二、流行因素和病因 1.VTE常见的获得性高危因素有:高龄、肥胖、近期手术和/或创伤史、肿瘤、妊娠、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 治疗、中风、急性感染、心脏或呼吸衰竭、静脉曲张、活动受限、长时间旅行、VTE病史等。 2.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 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包括两种类型: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即静脉血栓栓塞症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 ①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约占VTE的三分之二,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临床上常无症状。下肢近端(腘静脉或其近侧部位)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降低肺血栓栓塞症的风险。 ②肺血栓栓塞症(PTE):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的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疾病,是导致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报道10%的院内死亡为PTE所致所有入院患者中有1% 死于PTE。 由于PTE与DVT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互关联,两者是同一疾病在不同部位的表现,也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 因此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3.遗传因素:引起VTE的遗传因素主要有:抗凝血酶III(ATIII)缺陷、蛋白C、蛋白S缺陷、V因子Leide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