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逻辑》教学大纲

《普通逻辑》教学大纲

《普通逻辑》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名称
普通逻辑。
(二)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
(三)教学目的
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大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普通逻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通过自觉的逻辑思维训练形成较自觉的逻辑思维习惯,使思维过程更加规范、有序、严谨和合乎逻辑,从而,提高思维的效率,达到准确性和敏捷性的共同提高,同时也可用逻辑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能力的形成也将为学好其它课程奠定良好基础。
(四)课程主要内容
《普通逻辑》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本课程主要介绍逻辑基本原理及其在思维过程中的运用。主要内容为概念、判断(命题)、推理、逻辑思维基本规律及简单的逻辑方法。从具体结构来说,包括逻辑概说、演绎逻辑、归纳逻辑及其论证和反驳等基本原理。通过学习,学生能基本掌握和正确运用这些知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附以辅导和实际逻辑思维训练。
教学理念与设想:①在讲透逻辑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思维实际,引入案例教学;②把传授逻辑学知识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联系起来;③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教学时数
该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课堂理论教学56学时,考试与复习6学时,独立练习课2学时。
(七)考核办法
闭卷。
(八)使用教材
《普通逻辑原理》,吴家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九)参考书目
1、《普通逻辑》,编写组,上海人民出版社;
2、《普通逻辑教学导引》,吴家国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3、《形式逻辑》,金岳霖主编,人民出版社;
4、《逻辑学》,何向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5、《逻辑时空丛书》,刘培育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包括逻辑与智能新编,笑话、幽默与逻辑,咬文爵字的逻辑,点击思维,古诗中的逻辑,趣味逻辑,博弈思维等十三本。

二、本文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要点:
1、什么是逻辑
2、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
3、逻辑简史
教学时数:5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认识、思维和逻辑
一、什么是逻辑
1.“逻辑”的含义
2.逻辑的语源学
二、认识、思维和逻辑
思维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有两个显著特点:
1.间接性
2.概括性

第二节 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一、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
1.思维的逻辑形式
指思维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
2.逻辑基本规律
主要指同一律、矛盾律、排

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3.简单的逻辑方法
主要指定义、划分、限制、概括、观察和实验、分析和综合等方法。
二、普通逻辑的性质
1. 基础性。
2.工具性。
3.无阶级性或全人类性 。
4. 客观性。
三、逻辑形式的结构
1.逻辑常项。
2.逻辑变项。

第三节 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
从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开发人们的智力,促进各方面工作的发展。保证正确性,提高效率。
从逻辑意义上讲,就是保证演绎推理的有效性,提高归纳和类比推理的可靠性程度。自发的逻辑感觉——自觉的逻辑意识——自为的逻辑训练——自由的逻辑精神。
从个性思维角度讲,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习惯与能力,是思维创新的前提,也是理解、论说有力、有效的保证。逻辑思维是批评性思维的前导(问题意识);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线形与非线形)。
具体有六方面:
1. 可以培养自己认识世界的方法。
2. 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事物,获取新的知识。
3. 有助于人们准确严密地表达和论证思想,提高沟通交际的能力。
4.有助于识别、反驳错误的认识或诡辩。
5. 有利于人们理解和掌握其它各门科学知识。
6. 有助于提高思维和的办事效率。
二、学习普通逻辑的方法
1. 抓住中心,循序渐进。
2. 勤思多练,注重理解。
3. 结合实际,学会运用。

第四节 逻辑与语言(了解)
一、逻辑形式与语言形式
1. 联系
逻辑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语言形式是语词、语句和句群,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
2. 区别
逻辑形式是不同思维内容的共同结构,语言形式是某种语言的具体表达方式。
(1)同一种逻辑形式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2)同一个语言形式在不同的场合能够表达不同的逻辑形式。
二、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

第五节 逻辑简史
一、逻辑学的产生
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早在公元前4世纪前后,在中国、印度和希腊都同时产生了逻辑科学。
1.先秦名辩。为名学和辩学的合称,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2.印度因明。从古代论辩术发展而来。先是五支论式,后发展为三支论式(宗、因、喻)。

3.西方逻辑。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是逻辑学的主要诞生地,亚里士多德为逻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培根:《新工具》。黑格尔:批判了形式逻辑,研究了辩证思维,构造了辩证逻辑的体系。康德:第一次使用“形式逻辑”一词,揭示了思维的辩证矛盾。穆勒:探求因果关系的五法。莱布尼滋和布尔:数理逻辑。
二、逻辑学的发展(一般了解)
第二章 概 念
教学要点:
1

、什么是概念
2、概念的基本特征
3、概念的种类与相互间的关系
4、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5、定义和划分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一、事物、认识和概念
1. 事物的特有属性和本质属性。
2.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3. 概念和认识的关系。
二、概念与语词、词项
1. 概念与语词的联系。
2. 概念与语词的区别。
(1) 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2) 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
(3) 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3.词项是概念和语词的统一。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特征。
2. 关于虚概念。
3. 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性与灵活性。

第二节 概念的种类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是指反映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
普遍概念是指反映由两个以上的对象所组成的概念,是一类事物的概念。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反映事物集合体的概念。
三、正概念和负概念
正概念是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负概念是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第三节 概念间的关系
一、相容关系
相容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至少有一部分重合的关系。
1.同一关系。
2.属种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
3.交叉关系。
二、不相容关系
不相容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一部分重合的关系。
1.矛盾关系。
2.反对关系。

第四节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一、概念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二、概念的限制
1.限制及其形式。
2.一次限制和连续限制。
3.限制的逻辑错误。
4.限制的作用。
三、概念的概括
1.概括及其形式。
2.一次概括和多次概括。
3.概括的逻辑错误。
4.概括的作用。

第五节 划分
一、划分及其结构
1.划分是通过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若干个小类,来揭示这个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2.划分的结构: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划分的标准(也称划分的依据)。
二、划分与分解
联系:都是把一个大概念分成若干个小概念或者部分。
区别:
1.划分是根据概念的属种关系,把一个大类(属)分成许多小类(种);分解是把一个整体事物分成各个组成部分。
2.划分后的种概念具有属概念的全部属性;分解后组成部分不具有整体事物的全部属性。
3.划分后的子项可以用母项的名称去指称,而分解后的部分则不能用整体的名称去指称。
三、划分与分类
1.联系。
2.区别。
四、划分的种类
1.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
2.二分法划

分和多分法划分。
五、划分规则及逻辑错误
1.划分必须相应相称。
2.每次划分的标准必须同一。
3.划分后的各子项必须互相排斥(反对、矛盾关系)。
4.划分的层次必须清楚。

第六节 定义
一、什么是定义
1.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逻辑方法。
2.定义的结构。
二、定义的种类和方法
1.实质定义(真实定义)。
性质定义、发生定义、关系定义、功用定义。
2.语词定义。
三、定义规则与逻辑错误
1.定义必须相应相称(错误:定义过宽、定义过窄)。
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3.定义项一般不能用否定句形式或负概念。
4.定义项必须用清楚确切的科学术语。

第三章 判断(一)
教学要点:
1、判断的特征
2、判断与语句的关系
3、简单判断
4、关系判断
教学时数:8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判断的概述
一、判断的特征
1.什么是判断(命题)。
2.判断的逻辑特征。
二、判断与语句
1.判断是思维形式,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语句是表达完整思想的语言单位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2.任何判断都必须用语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示判断。
3.判断与语句并非一一对应。
三、判断的种类和作用
1.判断的种类。
2.判断的作用。

第二节 性质判断
一、性质判断的概述
1.定义。
2.结构。
二、性质判断的种类
1.单称肯定判断。
2.单称否定判断。
3.特称肯定判断。
4.特称否定判断。
5.全称肯定判断。
6.全称否定判断。
三、自然语言中性质判断的规范化问题
四、性质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
1.反对关系。
2.差等关系。
3.下反对关系。
4.矛盾关系。
五、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
1.什么是周延性。
2.关于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要注意的问题。
六、正确使用性质判断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关系判断
一、关系判断的特征
1.定义。
2.结构:(三部分)
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
3.思维形式
aRb;或R(a,b)。(a与b有R关系)
二、关系的性质
1.关系的对称性
2.关系的传递性

第四章 判断(二)
教学要点:
1、复合判断的含义与性质
2、联言判断
3、选言判断
4、假言判断
5、负判断
教学时数:7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联言判断
一、联言判断的特征
二、联言判断的真假值
三、联言判断的种类

第二节 选言判断


一、选言判断的特征
1.定义。
2.逻辑性质(特征)。
3.结构式(两部分)。
4.选言判断的种类。
二、相容选言判断
1.定义。
2.逻辑性质(特征)。
3.逻辑形式


4.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假。
三、不相容的选言判断
1.定义。
2.逻辑性质(特征)。
3.逻辑形式。
4.不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假。
四、运用选言判断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假言判断
一、假言判断的特征
二、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三、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四、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简称充要条件假言判断)
五、运用假言判断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负判断
一、什么是负判断
二、负判断的种类
三、真值表的判定(自学)

第五节 模态判断(略讲)
一、什么是模态判断
二、模态判断的种类

第五章 演绎推理(一)
教学要点:
1、推理的特征
2、对当关系推理
3、判断变形推理
4、三段论推理
教学时数:8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推理的概述
一、什么是推理
二、推理的逻辑性——正确推理的条件
三、推理的逻辑种类
1.根据前提与结论中是否包含有“必然”、“可能”等模态词,将推理划分为模态推理和非模态推理。(二分法)
2.根据前提到结论的思维进程的不同,将非模态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模拟推理。
3.根据结论性质的不同,分为必然性推理和或然性推理。
4.根据前提和结论是简单判断还是复合判断,分为简单判断推理和复合判断推理。
5.根据前提所含判断是一个还是两个或以上,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第二节 直接推理
一、对当关系直接推理
1.反对关系直接推理。
2.下反对关系直接推理。
3.差等关系直接推理。
4.矛盾关系直接推理。
二、判断变形直接推理
1.换质法。
2.换位法。
3.换质位法。

第三节 三段论
一、三段论的概述
1.三段论的定义。
2.三段论的结构。
3.三段论的公理。
二、三段论的规则及逻辑错误
三、三段论的格
四、三段论的式
五、三段论的省略式

第四节 关系推理(略讲)
一、什么是关系推理
1.定义。
2.种类。
二、纯关系推理
1.对称关系推理 。
2.反对称关系推理。
3. 传递关系推理。
4.反传递关系推理。
三、 混合关系推理
1.什么是混合关系推理。
2.混合关系推理的规则。

第六章 演绎推理(二)

教学要点:
1、联言推理
2、选言推理
5、假言推理
6、负判断推理
教学时数:8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联言推理
一、什么是联言推理
二、分解式联言推理
三、组合式联言推理

第二节 选言推理
一、什么是选言推理
二、相容选言推理
三、不相容选言推理
四、选言推理的要求

第三节 假言推理
一、假言推理的特征
二、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三、必要条件假言

推理
四、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第四节 假言选言推理(二难推理)
一、什么是假言选言推理
二、二难推理的种类
三、对错误二难推理的破斥

第五节 模态推理(自习)
一、什么是模态推理
二、对当关系模态推理
三、模态判断与非模态判断之间的推理
四、模态三段论
第七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教学要点:
1、逻辑基本规律
2、同一律
3、矛盾律
4、排中律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逻辑规律的概述
一、什么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二、思维的确定性
三、逻辑规律的客观性

第二节 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内容
二、同一律的要求
三、同一律的作用

第三节 矛盾律
一、矛盾的内容
二、矛盾律的要求
三、矛盾律的作用

第四节 排中律
一、排中律的内容
二、排中律的要求
三、排中律的作用
四、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联系和区别

第五节 充足理由律(自习)
一、充足理由律的内容
二、充足理由律的要求

第八章 归纳推理

教学要点:
1、归纳推理
2、完全归纳推理
3、不完全归纳推理
4、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归纳推理概述
一、什么是归纳推理
二、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重点)
三、搜集和整理事实材料的方法
四、归纳推理的种类

第二节 完全归纳推理
一、什么是完全归纳推理
二、完全归纳推理的规则
三、完全归纳推理的作用
四、运用完全归纳推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五、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以及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节 不完全归纳推理
一、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二、科学归纳推理

第四节 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穆勒五法)
一、求同法
二、求异法
三、求同求异并用法
四、共变法
五、剩余法
六、关于求因果五法的作用问题

第九章 类比推理和假说(略讲)

教学要点:
1、类比推理的概念与实质
2、假说的概念、实质和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类比推理
一、什么是类比推理
二、如何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性程度
三、类比推理的作用
第二节 假说
一、什么是假说
二、假说的形成
三、假说的验证

第十一章 论证(略讲)

教学要点:
1、论证的实质、结构及其与推理的关系
2、论证的种类,并能分析其结构
3、论证的原则和规则,并能分析论证的逻辑错误
4、反驳的实质、结构及反驳的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论证的实质
一、什么是论证
二、论证与推理

第二节 论证的种类
一、根据论证所运用

的推理形式不同的分类
二、根据论题和论据之间联系方法的不同分类
1、直接论证
2、间接论证

第三节 论证的规则
一、关于论题的规则
二、关于论证的规则
三、关于论据的规则

第四节 反驳
一、什么是反驳
二、反驳的方法
1、直接反驳
2、间接反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