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1气候资源 1课时

4.1气候资源 1课时

4.1气候资源 1课时
4.1气候资源 1课时

示范教案(4.1气候资源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能了解气候资源的概念,掌握气候资源本身的特点。

2.理解气候资源与交通等部门的关系,深刻理解气候资源对农业等部门的影响及农业、建筑业应如何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能力目标

学生能对当地某些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评价,提高学生对地理图表、知识的辨析或迁移能力。

德育目标

1.使学生树立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气候资源的观念并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气候资源本身的特点。

2.理解气候资源与农业的关系。

3.理解建筑业应如何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教学难点

1.日照与街道方位。

2.季风气候区城市规划的布局原则。

●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学习气候资源本身的特点。

2.采用互动式教学法理解气候资源与交通、农业的关系。

3.使用教具模型,通过对比、辨析得出结论,突破本身难点。

●教具准备

投影图1.5“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

自制演示日照与街道方位的模型。

教学挂图:亚欧大陆轮廓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气候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太阳辐射、热量、降水和风等这些气候现象,它们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能源、降水、风能等资源。可见,气候也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这些资源又有什么用途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气候资源。

[讲授新课]

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4.1 气候资源(板书)

我们谈到的太阳辐射的作用、水的用途、风的利用等方面,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原料和能源,我们把这些气候要素和气候现象称为气候资源。气候资源有什么特点呢?这是我们要了解的第一个问题。

一、气候资源的特点(板书)

气候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因为水可以循环、更新使用,阳光、空气可以持续对人类产生影响等等。再者气候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一样,首先,能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和能源。如:太阳辐射、水等。其次,在开发利用上也离不开技术和资金投入。

但是,气候资源在利用方面又有其独特特点。

投影图1.5“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

引导学生识图并分析:首先图中不同颜色区分了太阳能丰富区、较丰富区、可利用区、贫乏区在全国的分布,特别指出太阳能丰富区和太阳能贫乏区的分布。其次,在分析其利用价值的差异时应指出太阳能是一种永不枯竭的清洁能源。由此得出气候资源的普遍性和数值特征。

(设问)长江中下游每年都有汛期,而1998年长江流域却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这些现象反映出气候资源有什么特点?

气候资源如光、热、降水等都有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的变化,因此气候资源是一种变化中的资源,有较大的变率。

总之,气候资源有以下一些特点:气候是一种可再生资源,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还具有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的特点,并且时空分布有较大的变率,为此,在开发利用时要因时因地制宜,努力做到充分、合理地利用,减少灾害的发生。

(讨论)请同学们以自己家乡为例,了解、判断当地的气候类型是哪一类,主要特点有哪些?不同季节的风向、风力如何?再通过当地气象资料查找并统计7月份的平均气温是多少?降水量是多少?1月份的温度与降水量又各是多少?全年的平均温度与降水又如何?并进一步了解多年来的情况是否每年都一样,不一样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是否是降水量?等等。结合上述内容讨论,我们应如何更好地安排我们的生活与生产,使之与当地的气候相协调,比如生活中的温差变化、风沙大小、房屋朝向、交通通信等,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种植方式等,工业生产中有污染的工业布局、风能的开发利用、太阳能(灶)的利用等等,总之,气候是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扩展,已涉及到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很多方面。因此,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气候资源,是我们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承转)我们学习气候资源、了解气候资源的特点,目的就是要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因此下面我们来学习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板书)

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扩展。目前,利用气候资源最为广泛的是农业、建筑、交通运输、商业、旅游、医疗等部门。但从历史上看,对气候资源利用最早、依赖性最强的还是农业部门。因此,我们首先了解一下气候资源与农业。

(一)气候资源与农业(板书)

气候为农业提供了光、热、水、空气等能量和物质,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着该地的种植制度,包括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

(设问)当地种植哪几种作物?一年能收获几次?(学会讨论交流)

反过来说,一个合理的种植制度应该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气候资源,取得农作物生产的最佳社会经济效益。不同的地区,气候资源条件不同,因而有不同的种植制度。

投影表4.1“我国四个地区的种植制度”。简述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设问)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那么,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农业生产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气候资源呢?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广泛采用的间作、套种方式,塑料大棚和温室等农业生产措施,以及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等,都是合理而充分地利用气候资源,挖掘农业气候资源潜力,以建成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同学们,以上提到的间作、套种、塑料大棚等,我们身边就能看到,易理解,但是生态农业和立体农业这两个概念较陌生。下面我们就简单了解一下这两种农业类型。这两种农业

的生产,都是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挖掘农业气候资源潜力,以建成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看下面两幅图:

川西农家生态农业

北京大兴县留民营村是世界著名的生态农业新村。这里的农业结构如下图:

民营农业生态模式图

生态农业的本质是依靠提高生物能的转化率、转化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再循环利用率,以生物有机物来提高农业产量,从而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农业产出。这样,既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减少了污染。如图中利用秸秆还田,牲畜粪便作沼气和肥料等。这样通过综合利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有机整体。

立体农业是一种使农作物由平面分布向垂直方向扩展,实行多层次立体种养,从而充分利用光热资源的经营方式。如图中川西农家的生态农业实际同时也是立体农业。还有些人家在楼房阳台、屋顶等,种植花卉、蔬菜等,也属于立体农业结构模式。山区随海拔高度不同,农、林、牧业也呈现多层次性的垂直变化特点,这类农业也可看作立体农业。具体特点请参考备课资料中的相关内容。

(承转)同学们,生活中盖房子时常说:“有钱不住东、南房”。这种说法的理由在哪儿呢?这就是我们第二大问题“气候资源与建筑”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气候资源与建筑(板书)

一地在进行城市规划或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光照、温度、风等)有利的一面,避开或减小不利的一面。请同学们看教室和图书馆的楼宇走向和两侧窗户朝向如何?(学生思考,教师板书)

1.日照与街道方位(板书)

(学生发言,教师讲解)不同走向的楼宇,其两侧窗户的朝向不同,采光特点也不一样。因此,在进行城镇规划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利用日照资源。建筑物的日照条件与街道方位有关。这是因为街道方位影响到建筑物的朝向,进而影响建筑物的日照条件。那么,街道应如何布局才能使所有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呢?请看下面演示。

利用家电塑料垫膜做出城市街道模型,用手电筒表示太阳光线,然后利用模型反复演示寻找街道的最佳布局,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讨论。

太阳直射点每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回归运动,而我们所在地的纬度位置大约在北纬37°附近,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北。因此,东西走向的楼宇朝南的窗户光照条件较好,而东北—西南

和西北—东南走向的楼宇其两侧窗户的光照条件都比较好。楼宇的走向与街道方位有关,所以在北方,城镇街道宜采取的布局原则:为了保证居住区街道两侧所有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城镇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即使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读图4.1),另附以下图形,供同学们加深理解。

以北半球中纬度为例(承转)风对大气污染物既有稀释作用(可使大气中污染物浓度降低),又有输送扩散作用。风向决定了污染物的输送方向。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工厂排出的烟尘、废气对居住区的污染,在城市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风向。因此,我们下面学习风与城市规划。

2.风与城市规划(板书)

出示挂图《亚欧大陆轮廓图》,亚欧大陆西侧的西欧常年盛行什么风向?以鹿特丹为例,分析向大气排放有污染物质的工业企业及居民区应采取的布局原则。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西欧常年盛行西南风,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质的工业企业应布局在城市的东北方向,即下风向;居民区在西南方向,即上风向。这就是常年盛行一种风向的地区城市规划时应考虑的风向问题。

(设问)亚欧大陆东侧,以天津为例,这里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城市规划时,如何注意风向问题呢?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天津市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城市规划时,应考虑季风问题,向大气排放有污染物质的工业企业其布局应避开冬、夏季的季风对吹风向。这就是在风向随季节变化的地区进行城市规划时,应使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避开冬、夏季对吹的风向,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向,居住区布局在下风向(教师适当启发、点拨)。城市规划时,一定要考虑风向。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更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达标排放,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结合所学内容,同学们课后调查分析一下当地的主要工业企业布局是否合理。

(承转)同学们,我们无论是从影视中看到,还是当地的实际情况,机场都建在距城市较远、地势较高的地方,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内容所在——气候资源与交通。

(三)气候资源与交通(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7页,了解气候资源与交通运输的关系,说出在交通方面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有什么意义?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海陆空交通运输常需要穿越不同的气候区,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气候资源,并尽量避开气象灾害,才能保证运行的安全和较大的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类型的气候资源不断地得到开发利用。例如,东北地区利用低温寒冷的气候条件,开发旅游项目。吉林市松花江沿岸的雾凇,以其美丽的奇景吸引游人。哈尔滨利用冬季严寒气候发展起来的冰雕艺术成为北国一景。这些都是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都需要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但是,人类在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同时,要注意保护气候资源。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气候不仅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到今,气候一直在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甚至导致上层建筑的变化。从历史上看,人口的迁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变迁等都与气候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如明末农民战争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严重的水旱灾害。当今社会,气候几乎是所有生产部门都需要开发利用的资源。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而受到普遍重视。但是,在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时要充分合理,做到因时因地制宜,从而取得环境和经济效益。为此,我们必须了解气候资源的特点:(1)气候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在开发利用上如果超过气候资源的承受能力,就会导致或诱发气象灾害。要树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气候资源的观念,在开发利用时必须考虑防灾、减灾。(2)气候资源的时空分布有较大的变率。同一地区,光、热、水等气候要素往往随季节而变化,表现出时间分配上的不均衡性;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不同,光、热、水等气候要素形成了不同的空间组合,表现为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气候资源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衡,一方面造成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等特点,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应本着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利用光、热、水等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的变化因素。

[课后作业]

1.有关气候资源与农业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有( )

A.一地的降水条件往往决定了该地的种植制度

B.气温高的地区农业生产必定发达

C.人们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可以更充分合理地利用气候资源

D.世界上农业发达的地区一般分布于高温多雨的地区

答案:C

2.桥孔大小的主要设计,在气候资源方面主要应考虑( )

A.气温高低

B.风力大小

C.暴雨强度

D.光照情况

答案:C

3.上海市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与城区(住宅区)之间卫生防护带的走向应为( )

A.东西向

B.南北向

C.东北—西南向

D.西北—东南向

答案:D

4.下列属于充分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是( )

A.河套平原引黄灌溉

B.红土丘陵层层梯田

C.北京城郊塑料大棚

D.内蒙古高原风力发电

答案:C

5.读下列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城市规划中的工厂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到此地的盛行风向。请分析判断该处位于

气候区。(提示:从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四个类型中选出一个)

(2)请从建筑与气候资源角度考虑,该城市规划中,有不尽合理的地方吗?

答案:(1)热带季风(2)为了保证居住区街道所有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街道不宜东西走向或南北走向,而应采取南北方向与东西方向中间方位。即使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

6.把下列相关内容的代号填入表中空格处:

气候资源类型:A.水分资源 B.光照资源 C.热量资源

农业类型:①种植业②林业③水产业④畜牧业⑤灌溉农业

农作物品种:Ⅰ.水稻Ⅱ.小麦Ⅲ.速生林Ⅳ.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Ⅴ.棉花Ⅵ.长绒棉Ⅶ.葡萄瓜果等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4.1 气候资源

一、气候资源的概念、特点

1.概念——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或能源的气候要素或气候现象的总体

二、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主要经济部门如:农业——光、热、降水、(风)等

能源——太阳能、风等

建筑——采光、环境保护等

交通——公路、铁路、飞机场等

旅游——特殊景观

关于旅游气候资源分析及利用论文

摘要:利用xx市1959~20xx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xx市的气候特点及优势,结合xx 市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具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对xx市丰富的旅游气候资源进行了分析。最后在在分析、总结xx气候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xx旅游应在重视文化积淀的同时,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打造休闲xx、盛夏避暑xx品牌的结论。关键词:旅游;气候资源;利用 xx市位于xx高原东延xx山余脉与大巴山之间,区域内绝大部分是山地,xx市大部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属低山和二高山综合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形成了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近年来,旅游产业的发展,拉动了本市gdp的增长,在开发旅游资源进程中,摸清当地气候资源特点,对更好的打造xx特色旅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xx市气象局自1959年建站至20xx年的气象资料,在分析、总结xx气候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xx旅游应在重视文化积淀的同时,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打造休闲xx、盛夏避暑xx品牌的结论。 1气候资源评价 xx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山岭重叠、溪谷纵横、海拔高差悬殊,局地气候差异大,形成了本地独具特色的山地气候特点。与同纬度的平原相比,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云多雾大、日照较少、雨量充沛、潮湿亦盛、风速较小等特征。低山四季分明,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二高山春迟秋早,湿润多雨,光照充足。高山气候温凉,冬长夏短,易涝少旱,日照高于二高山,对发展相适应的林、药、牧、特产等较为有利。 1.1丰富的光能资源根据xx市(海拔:1074.1米)地面观测站1959年自20xx年的气候整编资料(下同),本市低山年平均日照1224.8小时,年平均总辐射量83.400千卡/c㎡,年平均日照百分率28%。年内日照主要集中在夏季,体现了本地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各月日照分布见图1。 1.2 适宜的热量条件 xx境内大部年平均气温在12℃以上,xx城区年平均气温为12.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4.2℃,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9℃,稳定通过10℃的活动积温3849℃,能满足喜热作物生长需求。年内各月年平均气温分布见图2 。气温年较差大,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1959年8月23日,为35.4℃;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972年2月8日,为-15.4℃。年内气温较差最大在2、4月,最小在7、8月。无霜期高低山差异大,一般而言,海拔每上升100米,无霜期缩短3-4天,反之,无霜期增加3-4天。 1.3 充足的水分条件本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44.0毫米。可降雨量一半左右直接蒸发或渗入地下。据统计分析,多年平均径流深802毫米,径流总量37.02亿立方米,人平占有径流5200立方米,比全国均值多93%。降水地域以红椿沟、花椒坪、齐岳山为多,年均在1700毫米以上。降水年际分布以1998年最多,城关为1615.5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多年平均为200.5毫米。北部主要集中在7月,多年平均为189.6~225毫米,全市5~7月的降水,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0~46%。根据xx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统计,截止20xx年7月,日雨量达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15次,基本为每3年一遇,为全州大暴雨最少区。 xx 年≥0.1毫米平均雨日178.3天,其中,20xx年最多,为196天,1988年最少,为157天。全年以5~7月降水最频繁,约占全年降水日数的30%。上述降水分布特点,同样体现了该地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其多年雨日雨量分布见图3。 1.4 丰富的风能资源 xx属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一般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然而地形对气流运行方面有所控制,城区一带地形东西开阔,南北有山体屏障,多东风和偏西风,南北风较少。据长期观察,晴天转东风,天气变坏;雨天转西风,天气变好。故有“久晴东风雨,久雨西风晴”的农谚。由于全市范围地形起伏较大,山脉纵横交错,森林繁荣,下垫面粗糙,风向紊乱,风力较小,风速一般为3~5米/秒。另外,地方风盛行,山风、谷风多,在长槽(山谷或河谷)出口处,在高山地区,风速特别大,日平均风速最大可达10~12米/秒以上。 2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2.1炎夏的清凉世界从人体舒适的角度考虑,当日最高气温达到30℃时,人们会感觉到热,不舒适。在我州低山地区的夏季,日最高气温达到30℃的日数一般为70天左右,特别是位于三峡库区长江河谷带的巴东,因背风河谷产生焚风效应及河谷地势低、风力弱等原因,夏季高温日多,高于30℃的高温日数达90~100天,气候炎热。

临沂气候特点

临沂气候特点 我市地处中纬度区,属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具有气候适宜、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等气候资源丰富的特点。 一、年气候特点 年平均气温在12.3—13.3度之间,一般西部高于东部,南部高于北部,沿海低于同纬度的内陆。最热日出现在七、八月,平均气温在25.4—26.3度之间;最冷月在一月,平均气温在零下1.1—2.8度之间。全市秋温高于春温,冬夏寒暑分明。 降水量为全省最丰沛地区,雨量受季风影响显著,其特点表现为冬夏降水差异悬殊,占降水量的60%集中在夏季。同时相对变率大,不稳定性强,一般由沿海向内陆,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由于受地理环境和季风影响,全年各地盛行风向不一致,多为西北、北、东北北、东南和西西南风。年平均风速为3.0米/秒左右,是全省风速最小的地区之一,春季风速为4.0米/秒左右。全年无霜期内陆各地一般在188.9天—212.0天,沿海为229.8天;全年日照时数在2539—2490小时。这给各种农作物提供了较长的生育期和充足的光照。同时,反映在本区气候中,还常有旱、涝、山洪、冰雹、大风、台风、干热风、霜冻、倒春寒和三夏及秋季连阴雨等一些主要的自然灾害出现,常给农业生产和其他事业带来不同程度的灾害和损失。 二、各季气候特点 春季:回暖迅速,少雨,多大风,气候干燥,沿海平流海雾最盛,盛行东南风和南风,平均风速为全年之冠,同时,春季寒潮侵袭,常引起急剧降温,晚霜冻和倒春寒灾害性天气出现。 夏季:温高、湿重、气压低、雨量充沛和集中,强度大,盛行东南风,风速小;年极端最高气温多出现在七月份,高达38.2—40.5度。本季雨量尤以七、八月份更为集中,多为阵性雷雨;由于各种气象要素变化复杂,往往产生暴雨、山洪、大风、雷击、冰雹、水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少数年份亦有夏旱发生。 秋季:气温急降,雨量骤减,秋高气爽,气候宜人,能见度好。该季太阳辐射减弱,气温下降快。晚秋开始有寒潮影响,常引起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十月中旬可见初霜。秋温高于春温。光照充足,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的成熟和收获。但因降水量的相对变率大,有不少年份发生秋旱和秋季连阴雨。这时期冰雹,台风也常侵袭本区。 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多晴天,海上多大风和雾。该季太阳辐射最弱,气温低寒,冷期长。全年最冷月出现在一月,为零下0.8到4.0度.一般十二月下旬至翌年二月中旬河流水库封冻,最大厚度多数在20公分左右。雪日稀少,平均降雪日数在6—10天之间。积雪深度为3—5公分,最大深度可达25公分,山区公路有雪阻。随着四季气候的变换,在本区构成冬季干冷,春旱多风,夏热多雨,晚秋又旱的特点,但个别年份和季节也有反常现象。 各气候区 一、北部高山气候区 北部高山气候区,系指临沂市的沂蒙山区(沂水、沂南北部、蒙阴中部和北部)和沭东丘陵。全区多为高山峻岭,地形起伏较大。本区特点是:为全年平均气温最低,风速小,降水条件差,冰雹机遇较多,危害重,无霜期短,日照长,蒸发大;春秋两季干旱严重;冬季严寒,冷的时间长。本区春秋两季干旱严重,影响春、秋适时播种,威胁冬小麦和晚秋作物的正常生长,冰雹、霜冻危害重;山洪、大风、雷击也时常发生。 二、西部丘陵气候区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1、名词解释 ①自然资源学:是一门研究自然资源生成、演化和分布规律,合理开发利用及管理保护的学科。 ②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包括收集、整理和分析已有的考察成果及进行野外考察,其目的是摸清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区域组合类型。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目的性很强,既是基础研究,又是应用科学,是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 ③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是指在技术经济基础上,对自然资源从整体上、宏观上论证起开发合理性。 2、问答题 1、试述自然资源学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形成的特点 ①自然资源的原始利用时期:积累了一些积累了极为原始的经验,谈不上总结记载 ②自然资源研究的萌芽时期:以记载描述为特色谈不上系统性、科学性 [ ③有关学科的单项自然资源研究时期:多门学科分别独立地开展了本领域内的自然资源研究 ④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形成,并得以迅速发展 2、自然资源的研究内容 ①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和综合评价 ②编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计划 ③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④积极开辟新资源 3、自然学的特点 ; ①综合性②区域性③交叉性 第一章 1、名词解释 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可为人类所开发利用,并能给人类带来利益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过程。 2、问答题 1、试论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必须是形成和存在与自然界中的自然物质或自然过程及自然资源具有自然属性;自然资源必须为人类所利用具有社会属性。故下定义为:自然资源是可为人类所开发利用,并能给人类带来利益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过程。 2、试论自然资源的特点 ` 形成与分布的不均性: 1、关系的整体性: 2、演化与存在的变动性和稳定性: 3、空间结构的层次性: 数量的有限性: 1、使用价值的多用性 2、认识的可变性与虚化性 3、管理保护上的国际性 | 3、试论自然资源按循环周期长短的分类问题 按照自然资源在自然地理环境中循环周期的长短可将自然资源分为两类:1、一类是循环周期漫长的不可再生资源亦称不可更新资源,主要指各种岩石矿产资源;2、一类是循环周期较短的可再生资源,亦称可更新资源,包括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及气候资源。 4、试论自然资源按构成要素的分类问题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①矿产资源:是指地壳中在地质成矿作用下所形成,可供人类生产生活所利用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岩石和矿物。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第一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总论 第1章绪论 第1节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概念 【单选】“人类环境”这个概念是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是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 【多选】在环境科学中最常见的分类是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单选】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论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定的“环境”与环境科学中“环境”在范围上有哪些异同?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把环境当作法律的保护对象看待 的,其概念和范围必须明确和具体,不能用环境科学中 的水圈、生物圈之类抽象、概括的概念,而必须把环境 所包括的主要因素作为法律的保护对象,尽可能具体明 确的做出列举规定。 (2)从环境科学的理论上看,一切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环境要素、成份、状态都是人类环境系统 的组成部分,都是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但是整个自然 界和无限的宇宙空间不可能都成为法律保护的客体。作 为法律保护的客体,除了必须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发生 影响外,还必须是人类的行为和活动,(包括利用经济 和科学技术的手段)所能影响、调节和支配的那些环 境要素,否则法律的保护就没有实际意义了。 (3)人类环境的结构具有相关性。各种环境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和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完整体系,这就是地球表 面的人类生命维持系统。把人类环境作为法律保护的客 体,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从整体上保护生命维持系统的功 能,保护生态环境的质的状态。而对于某种作为环境要 素的自然物,人类是以其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维护环境功 能中的作用,而决定对其取舍的,并不一定在任何情况 下都无条件地、绝对的加以保护。 第二节生态学基本知识 【多选】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生命物质四部分组成。 【单选】生态系统全部生命需要的能量都来源于太阳。

气候资源的教案

气候资源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气候资源的概念。 2.知道气候资源与其它自然资源的异同点。 3.理解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读“中国太阳能利用分布区”图,分析理解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 2.应用“我国大中小型风力机可能安装地区的分布”图,分析风力资源地区分布的差异。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气候资源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2.难点 风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3.疑点 为什么我国太阳能、风能的地区分布不均? 4.解决办法 (1)在讲“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时,可采用读书自学、回答问题的方式来学习。

(2)在讲“风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时,可采用读书、读图分析的方法来认识城市规划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三、课时安排 1.5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可采用学生讨论、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2.可采用读图分析法,让学生理解气候资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及两者的联系。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气候资源广泛利用的领域。 (2)知道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气候要点。 (3)理解建立生态农业、立体农业是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重要方式。 (4)知道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方式。 (5)知道我国太阳能丰富区和风能丰富区。 (6)理解风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7)理解气候资源对交通建设的影响。 2.能力目标 读“南昌市风玫瑰图”,帮助学生分析当地的盛行风向及与城市工业企业和居民区布局方位的关系。 3.德育目标 通过对气候资源及开发利用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自然资源学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复试科目] 考试科目名称:自然资源学 一、试卷结构 1) 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自然资源学及其稀缺的性质25% 自然资源生态学原理30% 自然资源经济学原理30% 自然资源管理学原理:使用者的视角及结论部分15%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自然资源学及其稀缺的性质 1、自然资源的性质 考试内容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考试要求 (1)理解自然资源概念及其含义. (2)了解自然资源分类.

(3)掌握资源基础、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理论资源、最终可采资源、最大资源潜力、持续能力、吸收能力、承载能力的概念. (4)掌握影响探明储量的因素. (5)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理解各属性之间的联系. (6)了解自然资源的本质特征. 2、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 考试内容 中国态势;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全国视野;资源的冲突与争夺;资源消耗的环境后果; 考试要求 (1)理解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及资源稀缺的挑战. (2)了解全球面临的自然资源问题. (3)了解资源的冲突与争夺体现在哪些方面. (4)理解资源消耗的环境后果. 3、从极限之争到可持续性 考试内容 增长的极限;没有极限的增长;可持续性。 考试要求 (1)理解悲观派的主要观点与理论;了解悲观派的意义与缺失. (2)理解乐观派的主要观点与理论;了解现实对乐观派的挑战。 (3)了解当代资源关注的问题. (4)掌握可持续的含义。 (5)掌握可持续性的限制因素. 4、自然资源稀缺的性质 考试内容 指数增长与资源动态;社会发展与资源开发的演进;绝对稀缺与相对稀缺。 考试要求 (1)掌握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2)了解社会发展与资源消耗的指数增长.

初三物理(人教版)家庭电路(第一课时)-1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掌握试电笔识别火线和零线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家庭和教室的实际电路,能简单描述家庭电路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家庭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火线零线,知道试电笔的作用,会正确使用试电笔。 主要师生活动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市第四中学的樊跃龙老师,请同学们准备好学习任务单,和樊老师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璀璨的灯光点亮了一栋栋高楼大厦,夜晚的城市 被装点的格外亮丽。 这样惬意的生活,电 的作用功不可没,雄伟的 高压输电塔翻山越岭,把 电从遥远的发电厂送到城 市和乡村的每个角落,每 一户家庭中。雄伟的高压 输电塔翻山越岭,通过高压输电线把电能,从遥远的发电厂送到城市和乡村 的每个角落,每一户家庭中。

进户线首先要接到电能表上,电能表用于计量家庭的耗电量。接下来是全户用电的总开关,用来控制室内全部电路的通、断。在总开关的后面安装有保险装置。在保险装置之后,才可以接固定于室内用于照明的电灯,和用来连接其他家用电器的插座。 同学们现在看到的这张图是比较简单的家庭电路示意图,归纳一下:家庭电路主要是由两根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用电器、导线等组成。各部分的作用都是什么呢? 首先是进户线,这两根进户线位于室外, 其作用是将电能输送至家中,与我们之前的实 验电路相比,进户线相当于每个家庭电路中的 电源。 进户线后面要接入一块电能表,电能表用 来显示每个家庭所消耗的电能。为了便于检查 和维护,它一般安装在室外。比如图片中所示, 几个家庭的电能表集中放置在室外的电表箱 中。 电能表后面不能直接接入用电器,而是必须接入能 控制室内全部电路的总开关。当家庭电路需要改造和检 修时,必须断开总开关,这时室内全部电路与外面的输电 线分离,可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原来的家庭电路中的 总开关是一个闸刀开关,现在有些场合还可以见到它。 这种闸刀式总开关,向上方推闸刀,电路连通,再将控制用电器的开关闭合,用电器工作;当进行电路检修或 是改造时,向下拉闸刀,电路断开,将写 有“电路检修、禁止合闸”的警示牌挂在 闸刀处,以免有人误合开关,造成触电事 故。请同学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因为这样设计是为了保护人们的安全。

室关于修改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办法的决定

室关于修改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办法的决定 各县、区人民政府,省江北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驻芜各单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安徽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条例》,2019年9月25日市政府第48次常务会议决定对《AA市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增加第三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开发、科学利用、有效保护的原则。” 二、原第三条第一款“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的领导,根据本市气候资源的特点,对气候资源保护的重点和开发利用的方向作出规划,将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修改为第四条第一款“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将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相关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原第三条第二款“市气象局……”修改为第四条第二款“市、县气象主管机构……”。 原第三条第三款“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科技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相关工作。”修改为第四条第三款“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农村、科技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相关工作。” 三、原第四条“市、县(区)人民政府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开展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活动,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修改为第五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鼓励与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 四、原第六条“市气象局……”修改为第七条“市气象主管机构……”。 五、原第九条第二款“市、县气象局……”修改为第十条第二款“市、县气象主管机构……”。

第15章 第2节 电流和电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15章第2节电流和电路(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体会电路的组成,及从能量的角度认识各部分的作用。2.知道常用的电路元件符号,能画简单的电路图。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画电路图,了解用简单的符号代替实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电路的识别与连接,树立学生安全操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电路的基本组成。 2.画电路图。 教学难点画电路图。 教学资源两节干电池、一个开关、一盏小灯泡、一个电动机、导线若干、PPT。 教学过程 引入首先我们欣赏一组图片(北京夜景)和家庭的模拟电路。 你知道它们是怎样连接的吗?你知道各个部分的作用吗?随着我们电学知识的不断丰富,相信你一定可以知道! 下面我们从一个最简单的实验开始认识电路吧。 新课一、电流:

实验一: 1.依据你的生活经验,如何使一盏小灯泡发光? 2.如何控制灯泡的亮与灭? 3.请同学将这个电路连接好。 请同学们观察小灯泡的工作状态。将小灯泡与电池用导线连接。 用一个开关来控制。 (1)同学们小灯泡为什么发亮了呢? 因为电流通过小灯泡,使小灯泡发热发亮。 (2)那么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导线和灯泡的灯丝都是用金属做的,金属中有大量的自由移动的电子,平时它们是杂乱无章的,当接上电池的时候,它们就受到了推 动力,产生定向的移动,从而形成电流。 引出电流的形成原因的概念: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1)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与电流方向相反;(2)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二、电路 实验二: 如何使电动机转动?如何控制它的工作状态? 物理上,我们把电池这类提供电能的装置叫电源;消耗电能的装置叫用电器。 小结:由前面的实验,同学们总结一下,一个最简单的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教师通过介绍电路中各部分的作用,让同学初步认识电路的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组成的电流可以流过的路径叫做电路。小灯泡是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生活中的用电器更多了,如电视机、空调机、冰箱、电脑、洗衣机、微波炉、电灯等。 电池是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生活中的电源种类很多,如各种于电池、蓄电池、发电机、学生电源等。 开关是控制电路的通断的装置。生活中的开关。如按钮开关、摇头开关、铡刀开关、声控开关、光控开关、温控开关、感应开关等等。导线是连接电路电器元件的装置。 在生活中多观察,你还会发现很多…… 总结:从能量的角度,总结一下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 三、电路图

青岛市旅游气候资源评价分析

青岛市旅游气候资源评价分析 摘要:本文根据青岛气象观测站2009年的月中气温、相对湿度及风速等气象要素资料,计算了奥利弗评价体系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及人体舒适度指数,对青岛市的旅游气候资源进行了评价分析并以此作为确定青岛最佳旅游季节的依据。结果认为,青岛市的最佳旅游月份为6、7、9、10月份。 关键词:旅游;气候资源;评价;青岛市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wind speed and other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nformation of the Qingdao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 in 2009, this paper calculates the Oliver evaluation system temperature humidity index, wind chill index and human body comfort index, does th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tourist climate resources in Qingdao city, and makes it the best tourist season determination ba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st tourism month in Qingdao city is in June, July, September and October. Key words: tourism; climate resources; evaluation; Qingdao city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引言 青岛市作为一个迅速发展的旅游城市,旅游业作为国民收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逐渐成为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青岛市的旅游资源同时受到天气、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青岛的最佳旅游季节受到气候的影响和制约,使到青旅游的高峰期往往出现在每年的夏季。 影响青岛旅游的主要气候因素有降水、风力、雾等。本文收集到了2009年青岛气象站所观测的每月地面气象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对其旅游气候资源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评价,希望为青岛市旅游气候资源的全面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青岛市气候基本特征 青岛地处胶东半岛东南部,其管辖区域环抱胶州湾,东部为黄海。市区三面受到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以及来自洋面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气候因素与地理环境形成了青岛得天独厚的旅游气候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办法(2016修正)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办法(2016修正) 【法规类别】资源综合利用 【发文字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12号 【发布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 【发布日期】2016.09.26 【实施日期】2011.05.01 【时效性】已被修改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 【修改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办法 (2011年3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64号发布根据2016年9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为了规范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加强气候资源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务院《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及有关法律 法规,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自治区行政区域以及管理的海域从事气候资源调查、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气候可行性论证及其他相关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气候资源,是指能为人类生存和活动所利用的光能、热量、风能、云水

和其他大气成分等自然资源。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协调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 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气候资源综合调查、区划,组织开展气候监测、分析、评价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发布气候预测和气候公报。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工作。 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涉及多个部门或者跨行政区域的,应当建立联合管理和信息共享机制。 第四条鼓励开展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支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合作与交流,提高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科技水平。 第五条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的光能、热量、风能、云水和其他大气成分等气候资源调查,建立气候资源数据库。 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开展专项气候资源调查,应当报自治区气象主管机构备案,所获得的资料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自治区气象主管机构汇交。 第六条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分析有利和不利的气候影响条件,对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进行评价,确定气候区划指标,并根据气候区划指标划分区域,编写气候区划报告,绘制气候区划图。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气象主管机构,根据气候资源调查、气候区划成果,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并组织实施。 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以及本行政区域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的现状;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编制原则及规划总体目标; (三)本行政区域气候资源的特点及其分析评价;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教材分析: 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能在气候类型分布图上读出各种气候的分布,知道季风的含义,了解季风气候的范围和特点,能利用气温和降水量图,说出季风对气候的影响,认识雨热同期的特征是促进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因为雨热同期是季风气候的明显特征。明白气候复杂多样反映了我国气候要素的空间差异性和我国自然环境复杂性。 教学教法 引导学生回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征及造成原因,并提供相关气候资料,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其分析逐步归纳概括气候特征,并分析这种气候对国民经济生产的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总结,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学会对比,切记结论性的灌输。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我国优越的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认识我国气候的有利因素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对祖国的优越自然地理环境增强认识,产生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计划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前几节我们讲了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等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两个问题: (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2)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季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知道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一些特点,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

自然资源学考试要点

名词解释 1、人口过剩: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提供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分人贫穷到物理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须资料时,也被认为是人口数量过剩。 2、自然资源:是人类能过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与欲望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3、探明储量: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条件储量:已查明的储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远景资源:是尚未查明的藏量,但可望将来在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的地区发现它们。理论资源:是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发现的矿藏。最终可采资源: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统称最终可采资源。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持续能力: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利用能力。吸收能力:即环境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承载能力: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总和。智能圈:指超越生物圈的生灵圈。净第一性生产力: 是绿色植物呼吸后所剩下的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固定的能量或所生产的有机物质,即是总第 一性生产量减去植物呼吸作用所剩下的能量或有机物质。自然资源的天然价值:自然资源本身所具有,未经人类劳动参与的价值。人工价值:自然资源附加上人类劳动之后所具有的价值。稀缺价值: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使其具有的价值。 4、报酬递减规律:凡将某一变动生产要素连续投入附加到另一有限的固定要素上时,逐渐会达到一点,再次点后的每一单位投入的附加产出(或边际产出)将减少并且最终成为一个负数。这个原理就称为报酬递减律。 5、均等边际原则:指的是,当我们利用有限资源时,应将它适当的分配给各种途径,使其在每一种途径中所获得的边际报酬大致相等,这样才能使各种用途的总报酬最高。 自然资源保护: 6、可持续的含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包含以下几个重要含义:理想的人类生存条件、持久的生态系统状况和公平性。 简答题 1、全球面临的五大资源、环境问题是什么?(1)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增暖(2)臭氧层损(3)土地退化(4)淡水资源短缺(5)森林锐减,物种灭绝 2、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1)自然资源总量大,类型齐全(2)人均资源量少(3)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资源组合结构不匹配(4)资源质量不一 3、我国面临的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1)粮食安全(2)矿产资源短缺的危机(3)生物多样性 减少(4)资源承载力(5)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 4、比较关于自然资源问题的两种观点。关于自然资源问题的的论争大致可分为两派,即悲观派和 乐观派。悲观派认为,如果目前的资源消耗趋势继续下去,世界将变得更为拥挤,污染会更加严重,更多资源将耗竭或退化;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将引起严重的政治和经济骚乱;战争的威胁亦会增加。乐观派认为目前,目前趋势继续下去,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将造成一个并不拥挤,污染较少,资源更富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大多数人都会更加健康,寿命更长,物质财富也更多。 5、影响自然资源供给的因素有哪些?(1)对自然资源的需求(2)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量(3)

晴隆县旅游气候资源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416343795.html, 晴隆县旅游气候资源分析 作者:李顺会杨波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6年第03期 晴隆县历史悠久,物产丰富。由于地形地貌的影响,立体气候明显,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特征。晴隆县还有极为丰富的水能资源,境内有北盘江、麻布河、西泌河。北盘江上有著名的峡谷“一线天”,沿江两岸有苗、布依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自然村寨形成的民族风情与峡谷自然风景相映成趣,具有较高的旅游景观开发价值。最佳旅游月为3月下旬到10月下旬。 一、晴隆县旅游产业发展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追求休闲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因而推动了世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两大类,其中自然风光旅游资源与气候资源密切相关,直接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一)晴隆县的地理气候 经对晴隆县旅游景区部分景点的考察和资料订正表明,该景区属温凉湿润的高原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4℃,最热月(7 月)平均气温21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5 ℃。无霜期287天,年平均霜日78天。年日照平均为1453.5小时,其中春季日照平均为426.6小时,夏季平均为473.4小时,秋季日照平均为317.9小时,冬季日照平均为235.6小时,冬季日照偏少。平均相对湿度为82%,各月相对湿度≥78%,以12月的85%为月均最大值,以3—4月的75%为月均最小值。 (二)晴隆县的旅游资源状况 晴隆旅游资源划分为抗战公路、光照湖、三望坪3个片区,另外还有一些独立点。 1、抗战公路片区划分为24道拐、盘江铁桥、沙子、晴隆山4个景区和哈马关等独立景点。晴隆山、沙子是两个开放性景区,包含位于这些区域的田园、茶园、草场、村寨。 2、光照湖片区划分为飞水岩(含附近村寨)、光照湖(含光照大坝)2个景区和一些独 立景点。 3、三望坪片区由三望坪旅游区组成。三望坪是一个相对集中的景区。 二、晴隆县旅游资源评价

关于气候资源保护立法的若干思考

林婧婷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摘要:气候资源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极为紧密,人们因开发利用和保护气候资源而产生各种法律关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我国气候资源保护立法相当薄弱,未成体系,不足以担当保护气候资源的重任。因而,对气候资源概念的界定以及属性的探讨是制定气候资源保护立法的理论基础;而基于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客观情况和立法的不足,加强气候资源保护立法是现实所需;气候资源所有权又是完善气候资源保护立法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气候资源;气候资源保护立法;气候资源所有权 中图分类号:D9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0-0118-03 一、基础理论支撑:气候资源之概念与属性 准确界定气候资源的概念是将其纳入法律调整范畴的第一步,而对气候资源的属性探究是一切立法及其研究的理论基石。 气候资源虽然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但由于开发利用手段的限制,其资源属性直至现代才逐渐为人所认识。明确把气候作为一种资源的概念是1979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的主题报告中提出:“这次大会在实质性的准备中产生了一个重要的新概念,就是我们应当开始把气候作为一种资源去思考。” 1991年《气候资源管理大纲》中提出:“气候资源是指人类凭借一定的手段、方式所能开发利用的那一部分气候条件,是人类可利用,形成财富或使用价值,并能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物质和能量的一部分。”现已废止的1994年《气象条例》曾将气候资源定义为:“能为人类经济活动所利用的气候条件,如光能、热能、水分、风能。”然而在1999年通过的《气象法》却没有保留气象条例对气候资源的界定。这一概念更新到最近由黑龙江地方政府出台的气候资源条例中所称“气候资源是指能为人类活动所利用的风力风能、太阳能、降水和大气成分等构成气候环境的自然资源”。 由此可见,气候资源概念至今仍缺乏权威的界定,但从上述定义中可以达成共识,即气候资源是指由风力风能、太阳能、降水和大气成分等组成的气候环境要素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那一部分自然物质和能量。 (一)气候资源的基本属性——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具备一定条件,自然界中能够带来财富与使用价值的一些自然条件和自然因素。我们在谈及自然资源时,其范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社会也是从早期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发展到工业时期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渔业资源等新类型,自然资源的队伍在逐渐壮大,但仍旧局限于地缘资源的范畴。近些年来,随着地缘资源的日趋枯竭以及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加之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已经大有突破,能够为人类利用并带来财富的自然条件和自然因素大大增加。对于人们传统观念中认为无法控制并利用的自然界的风、光、热、云等都已具有资源属性为人类所用,创造出了无限的潜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气候资源属于自然资源是有依据的。 气候资源是一种自然资源,具有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首先,气候资源通常被当作恒定资源,即其总量不会因为使用而减少。然而由于无法储存,人类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技术水平又有限,难以满足生产发展的更高需求。所以,气候资源实际可用量是有限的,具有自然资源稀缺性的特征;其次,气候资源要通过开发利用活动来体现它的社会性,除此之外,气候资源利用过程所产生的外部性影响,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至关重要;最后,气候资源作为整个生态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物,表现为自然物质和能量,它具有自然性的特征。 (二)气候资源的法律属性——物权客体 由于我国法学界目前对气候资源的研究欠缺与时俱进的精神,还没有形成普遍的“气候资源”

资源环境概论复习题

资源环境概论复习题

资源环境概论复习题 目录: 1、生态系统 2、最适温度 3、生物资源 4、水体自净 5、全球变暖 6、积温(活动和有效) 7、光合作用 8、光照强度 9、日较差 10、气候生产力 11、土壤环境容量 12、光能利用率 13、自然资源 14、农业自然资源(分类和特点)15、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特点 16、农业投入产出 17、人类目前面临的 主要环境问题 18、人类对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 19、水资源 20、水循环 21、三基点温度 22、生长期 23、种植业 24、森林资源 25、我国资源的总体特征 26、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27、农业气候资源特点(山西气候资源特点) 28、生物资源的基本特性 29、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30、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31、农业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32、农业环境 33、水循环中的大小循环 34、最高温度 35、无霜冻期和无霜期 36、我国草地资源利用情况 37、我国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其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平衡状态。包括无机环境、生物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个基本组成部分。 2、最适温度:最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温度。 3、生物资源:指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用途或价值的遗传资源、生物体或其部分、生物群体或生态系统中任何其它生物组成部分。 4、水体自净:水体可以在其环境容量范围以内,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使排入的一定数量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逐步恢复原有水质的过程。 5、全球变暖: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逐渐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 6、积温: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温度累加之和。 活动积温:高于或等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称为活动温度。活动温度的总和称活动积温。 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差值称为有效温度。生育时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 7、光合作用: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碳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 8、光照强度:指光照的强弱,以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能量来量度。简称照度,单位勒克斯。 9、日较差:一日内,气温、气压、湿度等气候要素观测记录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10、气候生产力:以气候条件来计算的农业生产潜力,指在土壤管理、农业技术等都处在最优状态,充分利用当地光、热、水等气候资源,某一作物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化学能、形成农产品的最大能力。 11、土壤环境容量:是指土壤环境单元所容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量或负荷量,实际上是土壤污染的起始值和最大负荷值之间的差值。 12、光能利用率:在植物生长期内,单位土地面积上光合产物贮存的能量与其冠层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的比值。 13、自然资源:自然界存在的有用自然物。人类可利用的、自然生成的物质与能量,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气候、生物、水、土地和矿产等5大资源。 14、农业自然资源:指自然界可被利用于农业生产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分类:A、气候资源:即太阳辐射、热量、降水等气候因子的数量及其特定组合。 B、水资源:即可供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开发利用的含较低可溶性盐类而不含有毒物质的水分来源。 C、土地资源:一般指能供养生物的陆地表层,包括内陆水域,但不包括海域。 D、生物资源:即可作为农业生产经营对象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及群落类型。

气候资源网络教学教案

气候资源网络教学教案Network teaching plan of climate resources

气候资源网络教学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举例说明或分析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德育目标:树立因地制宜利用气候资源的观念,以及保护 气候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气候资源的特点,气候资源在农业和建筑中的 应用 教学难点:气候资源在农业和建筑中的科学开发利用 教学方法:引导式、探究式 教学手段:网络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气候是一种资源,这是从对人类有利的一面来谈的,如果从对人类不利的一面来谈,就是气候灾害了。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人类是怎样利用气候有利的一面来进行生产、生活的。 〔师问〕同学们都进行了课前预习,哪位同学谈谈,气候资源同哪些生产部门的关系比较密切? 〔生答〕农业、建筑、交通运输、商业、旅游、医疗等部门。 〔师问〕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自古与气候关系最密切的是哪个行业? 〔生答〕农业。 〔承转〕 鉴于时间的关系,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气候资源对农业和建筑部门的影响,及这两个部门是怎样充分合理地利用气候资源的。至于交通和旅游部门同气候资源的关系,我们将留在课下完成。 我们这节课首先学习“农业同气候资源之间的关系”。〔布置学习要求〕

同学们开始学习之前,先听老师的要求。 1.相邻的2~3名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利用“气候资源学习网站”进行学习。 2.学习网站中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及具体问题,同学们可以按照问题去寻找资料,通过思考或讨论完成问题的解答,并将你们的学习体会,记录在“网站的公告牌”上,在大家进行交流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出来。 3~5分钟以后各小组交流。 现在,同学们点击学习内容,进入“农业部分”的学习。 〔学生进入学习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及小组讨论〕 〔交流讨论〕 〔网络出示〕《中国积温与熟制图、表》 〔师问〕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珠江三角洲三地的种植制度是否相同? 〔生指图、表回答,其他生补充〕(大意) 因为三地的积温、降水的数量有差异,就使得三地的气候条件不同,进而影响三地的种植制度不同──—虽然气候资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