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新七年级上册期末模拟测试科学试题卷

(完整)新七年级上册期末模拟测试科学试题卷

(完整)新七年级上册期末模拟测试科学试题卷
(完整)新七年级上册期末模拟测试科学试题卷

201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上)期末模拟测试

科学试题卷(2013.12)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40分)

1、入冬以来,全国多地出现严重雾霾天气,空气受到严重污染。素有“江南水乡”之称嘉兴也未能幸免,AQI(空气质量指数)连创新高。在12月6日AQI更是超过450,达到雾霾一级红色预警。空气质量指数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空气中PM2.5的含量。PM2.5是指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直接进入肺泡甚至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下面关于微米的说法中哪项是正确的…………………………………(▲)A.1微米=0.001毫米

B.微米是最小的长度单位

C.《科学》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微米

D.微米的符号是pm

2、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在讨论大白菜到底会不会开花,于是老师给大家展示了存

在手机里一张照片,是春天时家里有一颗来不及吃的大白菜放在角落里,后来

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时候自然的奥秘需要大家仔细去观察,请根据图片

判断大白菜是属于什么植物………(▲)

A.裸子植物B.蕨类植物C.被子植物D.藻类植物

3、在光圈和反光镜相同的情况下,下列物镜和目镜组合中,视野最亮的是( ▲)

A.物镜40×、目镜5×B.物镜10×、目镜5×

C.物镜10×、目镜10×D.物镜40×、目镜10×

4、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5、量筒为什么要做的细长?…………………………………………………………………(▲)A.实验的时候细长的量筒便于操作

B.细长的量筒可以做出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定性

C.细长的量筒与粗矮的量筒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隙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

D.矮的量筒中盛的液体比较多,需要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于读数

6、下列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则的是…………………………………………………………(▲)A.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可以对着实验者

B.为了操作方便,对于没有毒和腐蚀性的药品,可以用手直接去拿

C.为了节约药品,用剩药品应倒回原试剂瓶,以免浪费

D.为了防止试剂污染,滴管应悬空在试管上方加液体,不要直接接触试管

7、某同学为了探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相同的大豆种子,并且设计如下的实验:这个实验设计应当改进的错误是两个花盆…………………………………(▲)

A.都应该放在向阳处B.都应当浇给充足的水

C.温度都应当是0℃D.都应当不浇水

8、如图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分析图中信息可以得出……(▲)A.A、B两物质都可能是晶体

B.在第9分钟时,A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B开始熔化的温度是40℃

D.物质B一定没有熔化

9、某同学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当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若将这最小的砝码取出,指针偏左.要测出物体的质量,正确方法是(▲)A.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螺母向右调

B.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螺母向左调

C.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

D.取出最小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

10、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酒精,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加热

(不计热量损失),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图所示,关于

a.b两种液体的鉴别结论正确的是…………………………(

▲)

A.a的比热大,是水B.a的比热大,是酒精

C.b的比热大,是水D.b的比热大,是酒精

11、如图是研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这个探究方案中正确的是…(▲)

①图a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关系的

②图b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

③图c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气流快慢关系的

④整个过程中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进行探究的

A.只有①②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均正确

12、拿一只小烧杯,将它靠近嘴边,张开口对着烧杯内壁哈气,

如图甲,可以发现杯内壁出现了水雾。点燃打火机,并用一只

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如图乙。一段时间后,同样可见烧

杯的内壁出现水雾。这两个过程发生的变化……………(▲)

A.都是物理变化B.都是化学变化

C.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D.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13、戴眼镜的人吃汤面时,眼镜的镜片常常会变得模糊,过一段时间后,眼镜的镜片又会变得清晰了。这个现象中先后发生的物态依次是………………………………………(▲)

花盆光线情况温度水

甲向阳处20℃充足

乙阴暗处20℃不充足

温度/℃

a

b

(a)(b)(c)

A.汽化——液化——汽化B.液化——汽化——液化

C.汽化——凝固——汽化D.液化——凝固——液化

14、小明和小华同学在做“探究: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的实验时,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

其中多余的是………………………………………(▲)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

15、同学们在科学课中做过许多实验。以下是某同学对几个实验

的认识,正确的是……………………………………………(▲)

A.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细胞物像模糊,应立即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进行观察。

B.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布扑盖。

C.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后,应立即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并将天平调平后放回原处。

D.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程序为:一擦→二滴→三取→四展→五染

16、右图为生物的分类等级示意图。其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A.狼与犬B.狼与狮

C.猫与虎D.猫与狮

17、甲、乙两杯水中都有冰块,甲杯冰块多一些,乙杯冰块少一些。

现将甲杯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冰箱冷冻室中,过了一段时间,两

杯里仍都有水和冰,此时两杯水的温度是……………………(▲)

A.甲杯高B.乙杯高

C.两杯一样高D.无法比较

18、爬行纲是体被角质鳞或硬甲、在陆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Amniota)。是一支从古两栖类在古生代石炭纪末期分化出来产羊膜卵的类群,它们不但继承了两栖动物初步登陆的特性,而且在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以及适应陆地生活和繁殖等方面,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爬行类是真正的陆栖脊椎动物,同时古爬行类还是鸟、兽等更高等的恒温羊膜动物的演化原祖,因此,本纲动物在脊椎动物进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文中,爬行动物被称为“真正的陆栖脊椎动物”,主要理由是因为爬行动物……………………………………………………………………(▲)A.具有发达的肺B.具有厚厚的皮甲或鳞片

C.具有发达的四肢和尖利的牙齿D.体内受精,受精卵被坚韧的卵壳包裹

19、某同学在野外采集了P、Q、R和S四种植物,并设计了以下的二岐式检索表分辨这些植物:1a有叶 (2)

1b无叶………………………………………………………………………………………P

2a有球果……………………………………………………………………………………Q

2b无球果 (3)

3a有花粉……………………………………………………………………………………R

3b无花粉……………………………………………………………………………………S

已知这些植物中有一株是蕨,它是…………………………………………………………(▲)A.P B.Q C.R D.S

20.如图,使装酒精的试管B浸在烧杯A的水中,下面用酒精灯加热,则……………(▲)A.烧杯A中的水先沸腾,试管B中酒精后沸腾

B.烧杯A中的水后沸腾,试管B中酒精先沸腾

C.烧杯A中的水与试管B中的酒精都不能沸腾

D.烧杯A中的水与试管B中的酒精一起沸腾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21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32分)

21.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3)用作量度一定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4)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22、为探究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用洋葱鳞片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材料做实验.请观察下图,

回答问题:

(1)若在显微镜下看到右图甲所

示的物像,可能是图乙所示的哪

个步骤的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

(2)改进操作后,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右图甲所示的物像,为了更清晰地

观察a细胞,得到图乙所示的物像,则主要操作步骤是▲ .

①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②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a移

至视野中央;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④转动转换器,

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⑥调节粗准焦螺

旋至物像清晰

A.①→③→⑤ C. ③→①→⑤

B.②→④→⑤ D. ②→③→⑥

(3)右上图表示两种细胞结构的异同,两个圆的重合区域B为相同点.则图

中C包含哪些细胞结构?▲.(填序号)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⑤大液泡

23、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由我国自主设计的月球探测

器嫦娥三号在月球正面的虹湾以东地区顺利着陆。15日11时40分许,

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完成第一次互拍(如右图)。这是中

国国旗在地外天体上的第一次“留影”。“两器”互拍成功,标志着嫦娥三

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玉兔号”登陆月球后,

它的质量将要_ ▲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4、“晶体的熔点与晶体是否纯净有没有关系呢?”为了研究解决这一问题,小楠设计了一个实验,将水和少量酒精混合后放入冰箱的冷冻室,每隔2分钟用温度计测一次温度,她把观察到的现象与测量的温度值记录如下:

温度℃ 4 2 0 -2 -4 -6 -6 -6 -6 -6 -6 -8

状态液液液液液液液固液固液固液固固固

(1)该混合物的凝固点是___ ▲___℃

(2)该实验能否解决“晶体的熔点与晶体是否纯净有没有关系”这一问题?___ ▲___。

(3)下面关于这个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 ▲___。(可多选)

A、在水中加入酒精后,凝固点会下降

B、只要向水中加入了酒精后,凝固点就是-6℃

C、这个实验表明利用水和酒精的凝固点不同可以将水和酒精分开

D、从实验结论中可以推想,冬天雨雪天后,可通过向马路上撒盐等方法来降低冰雪的熔点,从而避免路面结冰,造成交通意外。

25、俗语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开水真的不响吗?小明想对此进行研究,得到爸爸的

支持,小明用圆底铁锅在煤气灶上进行烧水试验。用温度计、数字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的

仪器,dB是声强的单位,数值越大,声音越响。)分别测量锅内水的温度。锅旁声音的强弱,

水温℃21 40 60 70 80 85 90 95 M 声强dB 37.5 38.0 40.5 43.4 46.8 52.9 54.4 55.2 52.8

现象无

无气泡

有小气

泡产生

少量气

泡上升

上升气

泡增多

大量气

泡上升

水面有

气泡形

更多小气

泡形成,水

变浑浊

沸腾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⑴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请填写表格中M的数据是▲,分析以上信息,可知温度为▲时,响度最大。

⑵当时他们是在如乙图中所示的气温下进行实验的,则当时气温应该读作▲。

⑶水沸腾后,会看到有大量“白气” 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

蒸气▲而产生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26、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同学们准备测量物质的密度,选取的器材有:酸奶、量

筒、天平(带砝码)、烧杯。

小新和小洋同学分别设计了一种测量酸奶密度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酸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3)再将烧杯中酸奶倒入量筒中,测出酸奶的体积V;(4)计算出酸奶的密度ρ。

方案二:(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装有适量酸奶的烧杯的总质量m1;(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酸奶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酸奶的体积V;(3)测出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计算出酸奶的密度

ρ=▲。

分析与交流发现:方案▲中体积的测量有误差,导致测出密度偏▲。(选填“大”、或“小”)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7、为了探究不同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纪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

烧杯号液体质量(克) 初温(℃)末温(℃)加热时间

1 水300 20 30 12

2 水150 20 30 6

3 煤油300 20 30 6

4 煤油300 20 2

5 3

⑴分析比较1、2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⑵分析比较▲(填烧杯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⑶分析上表,然后综合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有关系.

28、晓丽为研究“影响蜂蜜粘性与温度的关系”,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将蜂蜜分别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

炉中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

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观察各滴蜂

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

蜂蜜在冰箱中在室内经微波炉加热

温度较低一般较高

流淌时间较长一般较短

晓丽又用其它不同品牌、不同产地的蜂蜜做了相同的实验,实验现象都是如此。

请你回答:

(1)晓丽得出的结论是:▲。

(2)这一结论可以用下列图像中的▲来表示。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晓丽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这种科学方法,晓丽将不能直接测量的▲转换成可以测量的▲。

29、小明想测量大米的密度,但由于大米容易吸水,导致体积明显变化,因此用排水的方法测量大米的体积是不合理的。于是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和思考。

实验一:按图甲和图乙的方法分别测量大米的质量和体积,由此计算出大米的密度。

(1)使用托盘天平称取5克大米。称量过程中发

现天平指针偏向右边(如图甲),接下来小明应

如何操作?▲。

(2)由于米粒间存在较大间隙,按图乙的方式用

量简直接测量大米体积,则会导致测得的体积值

偏▲。

小明思考:能否用排空气的方法测量大米的体积

呢?他设想将大米与空气密封在一个注射器内,

只要测出注射器内空气和大米的总体积及空气的体积,其差值就是大米的体积。但如何测出空气的体积呢?

查阅资料得知: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与其压强的乘积是定值。于是进行了实验二:称取5克大米并装入注射器内(如图丙),从注射器的刻度上读出大米和空气的总体积,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出此时注射器内空气压强为P;而后将注射器内的空气缓慢压缩,当空气压强增大为2P时,再

注射器内空气压强注射器内空气和

大米的总体积

注射器内空气体积

压缩前P 23毫升V

压缩后2P 13毫升0. 5V

(3)由实验二测得大米的密度为▲克/厘米3。(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8分)

30、小刚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如图左所示。

⑴请按照图左的顺序写出对应的实验步骤:

第一步:测出空瓶的质量,记为m1=14g。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为m3。如图右中砝码和游码所示,则m3=_________g。

(2)请你根据小刚测量的数据帮他计算出酱油的密度。(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m3)

201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上)期末模拟测试

科学答题卷(2013.12)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40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21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32分)

21.⑴;⑵;

⑶;⑷。

22、⑴;⑵. ⑶.(填序号)

23、_ 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4、⑴___ __℃⑵___ _ __。⑶___ ___。(可多选)

25、⑴,。⑵。

⑶.(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26、ρ=。

方案偏(选填“大”、或“小”)。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7、⑴。

⑵(填烧杯号)

⑶ .

28、⑴。

⑵。

⑶转换成。

29、⑴。

⑵偏。

⑶克/厘米3。(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8分。)

30、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m3=_________g。(1分)

⑵请你根据小刚测量的数据帮他计算出酱油的密度。(4分)

(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m3)

201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上)期末模拟测试

科学答案(2013.12)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40分)

21.⑴g ;⑵ d ;⑶ c ;⑷h 。

22、⑴ C ;⑵ A . ⑶③⑤.(填序号)

23、_ 不变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4、⑴__—6__℃⑵___有关系__。⑶___BC__。(可多选)

25、⑴98 ,95℃。⑵零下9摄氏度。

⑶液化.(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26、ρ=(m1—m2)/V 。

方案一偏大(选填“大”、或“小”)。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7、⑴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大的吸热多。

⑵1、3 (填烧杯号)

⑶物质的种类、物体的质量、温度的变化量 .

28、⑴蜂蜜粘性与温度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蜂蜜的粘性越差。

⑵ B 。

⑶蜂蜜的粘性转换成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所用的时间。

29、⑴向天平左盘中添加大米直到天平平衡。

⑵偏大。⑶ 1.67 克/厘米3。(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8分。)

30、第二步:_在瓶中装满水,测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记为m2=44g_。(2分)

第三步:_将水倒出,在瓶中装满酱油,测出瓶子和酱油的总质量_;(1分)

m3=_47.4_g。(1分)

⑵请你根据小刚测量的数据帮他计算出酱油的密度。(4分)

(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m3)

已知:m1=14g,m2=44g,m3=47.4g,ρ水=1.0×103㎏/m3 =1.0g/cm3。求ρ酱油

解:m水=m2—m1=30g,V水=m水/ρ水=30g/1.0g/cm3=30cm3;(2分)

V酱油=V水=30cm3

m酱油=m3—m1=47.4g—14g=33.4g;

ρ酱油= m酱油/ V酱油=33.4g/30cm3=1.11g/cm3(2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期末模拟试卷1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期末水平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0分) 1.用量筒量取水时,某同学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70毫升。则该学生实际量取水的体积() A.小于70毫升B.大于70毫升C.等于70毫升D.无法确定 2.永嘉龙湾潭有一个玻璃观景台,如果有一块质量跟一个鸡蛋差不多的石子从观景台掉落谷底, 则这块石子的质量可能是() A.5克B.5×105毫克C.5×10-5吨D.500克 3.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B.闻气味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D.滴加试液 4.教学楼过道的消防栓箱的玻璃经常被同学不小心损坏,所以同学们下课时请不要在走廊奔跑、打闹。那么在配破损的玻璃时,用下列哪种尺子比较好() A.最小刻度1毫米的2米长的钢卷尺B.最小刻度为1厘米的1.5米长的皮尺 C.最小刻度1毫米的学生用三角尺D.最小刻度为1厘米的30米长的皮尺 5.“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科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属于分子的()现象。 A.汽化B.蒸发C.扩散D.升华 6.小磊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一个塑料球的直径时,测得四次数据是3.52厘米、3.53厘米、3.61厘米、3.53厘米,则塑料球的直径应是() A.3.55厘米 B.3.527厘米 C.3.5475厘米 D.3.53厘米 7.下列属于没有茎和叶分化的植物是( ) A.黑松B.蕨C.大豆D.海带 8.下列测量工具中有关的刻度不均匀的是() A、托盘天平 B、量杯 C、卷尺 D、酒精温度计 9.把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体的铁块在相同的温度下压成长2米、宽0.2米的均匀铁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七年级科学第二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题2分,共60分) 1.要知道池水中的小东西是否是生物,可作为判断依据的是:( ) A.是否规则形状 B.是否绿色 C.生长或繁殖 D.有特殊的气味 2.蜗牛全身都是宝,具有食用价值的种类很多。为了研究蜗牛,必须去采集蜗 牛,以下寻找蜗牛,途径错误 ..的是 ( ) A、到潮湿阴暗的地方去找 B、沿着蜗牛爬过留下的白色痕迹去找 C、夏天雨后到草丛中去找 D、酷暑干旱季节到水泥地上去找 3.动物和植物的区别在于:( ) A.动物会运动,植物不会运动 B.动物需要营养,植物不需要营养 C.动物自身不能制造养料,植物自身能制造养料 D.植物是绿色的,动物 不是绿色的 4.脊椎动物区别于无脊椎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 A.身体内有骨 B.身体背部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C.身体腹部有脊椎 D.身体有外骨胳 5.草履虫、蚯蚓、海星、水母分别属于:( ) A.原生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扁形动物 B.原生动物、扁形动物、节肢动物、腔肠动物 C.原生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腔肠动物 D.腔肠动物、扁形动物、节 肢动物、棘皮动物 6.蝌蚪的呼吸器官是:( ) A.肺 B.皮肤 C.鳃 D.皮肤和肺 7.植物的叶一般是绿色的,但也有一些植物不是这样的,如红枫的叶是红、橙 黄或黄绿色。我们仍说它是植物,这是由于:( ) A.它不能移动位置 B.它能进行光合作用 C.它不会繁殖 D.它只能在阳光照射下生活 8.牛、鳖、桃树的细胞形状各异,功能和大小也不同,但都称为“细胞”,原 因是:( )

A.它们大小相似 B.它们都是在生物体内发现的 C.它们都是由胡克发现的 D.都有相同的基本构造: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9.大蒜根细胞中没有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叶绿体 10.松树和番茄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番茄:( ) A.不是高大的木本植物 B.形成果实,种子有果皮包被 C.不是常绿树,要落叶 D.不形成果实,种子裸露 11.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藻类植物的共同点是:( ) A.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都没有种子 C.都生活在水中 D.都是多细胞的 12.下列植物中,不是用孢子繁殖的是:( ) A.地钱 B.胎生狗脊 C.金鱼藻 D.紫菜 13.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化工厂”,合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之一,则它在细胞的()进行。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壁 D.细胞核 14.林耐是著名的分类学家,他把自然界的生物分成七个等级,其中是分类 基本单位是() A.界 B.科 C.品种 D.种 15.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 ) A.草履虫 B.酵母菌 C.结核杆菌 D.衣藻 16.下列动物中,用鳃呼吸的是:( ) A、鳙鱼 B、娃娃鱼 C、鳄鱼 D、鲸 17.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属于:( ) A.保护组织 B.分生组织 C.营养组织 D.机械组织

科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真题

科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 1. 如图所示,下雨天汽车后视镜就会沾满雨滴,严重影响安全驾驶。小明家的新车后视镜有防雾功能,这种防雾镜,其实就是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升高,从而起到防雾效果。从物态变化角度看此过程属于() A . 液化 B . 汽化 C . 熔化 D . 凝固 2. 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 . 海市蜃楼﹣﹣光的色散 B . 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C . 水中倒影﹣﹣光的折射 D . 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 3. 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 B . 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失,留下其他颜色的光 C . 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 D . 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 4.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 . B . C . D . 5. 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B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雾 C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 .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6. 下列示意图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7. 同学们参加科学期末考试,你会紧张吗?请不要紧张,可以深呼吸缓和一下紧张的考试情绪。请问你呼出的这口气中,含量最高的是什么气体?() A . 氮气 B . 氧气 C . 稀有气体 D . 二氧化碳 8. 空气是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七年级上册科学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科学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卷 (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50分) 1.人类认识自然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 A.长度单位 B. 质量单位 C. 时间单位 D. 温度单位 2.某校第一节课是7点40分到8点25分,中间经历的45分钟是() A.时间间隔 B.时刻 C.既指时间间隔又指时 D.上述答案全正确 3.下列说确的是() A.将一铜块熔化成铜水,它的质量减少 B.将一铜块拉成丝,它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C.将一铜块从赤道拿到月球,它的质量变小 D.将一粗糙的铜块磨成光滑的正方体,它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4.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 1.8米=1.8×1000=1800毫米 B. 1.8米=1.8米×1000=1800毫米 C. 1.8米=1.8米×1000毫米=1800毫米 D. 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 5.剖开西瓜时,通常会流出一些汁液,这些汁液来自于() A.细胞质 B.细胞膜 C.食物泡 D.液泡 6.木尺受潮后膨胀,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会()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难确定 7.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接近100克() A.一只大公鸡 B.某个初中学生 C.两只鸡蛋 D.一桌子 8.一本书的厚度为13毫米,这本书共有260页。则每纸的厚度是() A. 0.05毫米 B. 0.005厘米 C. 0.1厘米 D. 0.1 毫米 9.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从低倍镜换到高倍镜后,所观察

七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期终考试试卷

七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期终考试试卷-1 温馨提示:本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问题1-20:每一道题附有4个答案,选择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编号写入下表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以编钟为主演奏乐曲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发明,远在商周时代就用编钟演奏了,所谓“编钟”是一列大小不同的乐钟,按谱打击就可以演奏。乐钟的大小不同,主要影响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乐 2.下面有关声和光的现象及对应的连线中,错误的是 A、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 B、河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光的折射 C、月球上寂静无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光的直线传播 3. 某人从平面镜内看到对面墙上挂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右图 所示,则此时的实际时刻是 A、8点20分 B、3点40分 C、2点40分 D、9点50分 4.如图,下列为光线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恰好在屏上能看到烛焰缩小的像,由此可判定凸透镜的焦距 A、小于9厘米 B、大于9厘米 C、等于9厘米 D、大于9厘米而小于18厘米 6.据报道,1999年5月17日下午3时许,一片彩云飞快飘过深圳赛格广场工地上正在建设着的一幢高为291.6米的大楼的上空,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这引起了邻近数千人惊慌失措地狂奔。造成这种判断的失误,是由于观察者选用的参照物是 A、大楼 B、地面 C、彩云 D、观察者自己 科学热身区

七年级科学上测试题含答案

2012年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测试答案卷班级学号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分)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1.A.提出问题 →得出结论→设计实验→作出假设→验证实验 B.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C.进行实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 D.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2.有关实验室仪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测量物体长度时,选择最小刻度越小越好 B.量筒、刻度尺都无零刻度 C.刻度尺、量筒、量杯、温度计刻度均匀 D.温度计零刻度以下也有刻度,其值为负数 3.下列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最接近一秒的是() A.人的眼迅速眨一下 B.人正常呼吸一次 C.人的心脏正常跳动一下 D.人正常步行10米 4.要想比较准确的量出地图上两点间铁路的长度,较好的方法是() A.用直尺直接取量 B.用准确度较高的刻度尺去测量 C.用弹性不大的棉线跟曲线重合,拉直后测出棉线的长度 D.不能测量 5人类认识自然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0.1 至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它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 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 ( ) 温度单位质量单位 C. 时间单位 D. A. 长度单位 B. ℃,若没有甩过,消毒后又用这支体温计去测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丙37.36.用体温计测得甲 的体温为()36.8实际体温为℃和38.1℃)那么两次读数将是………… 37.3℃都为℃和37.3℃D. CA. 36.8℃和38.1℃B. 37.3℃和38.1℃ . 36.8 ) 7.课桌离地面的高度约为( 分米毫米厘米 B.1.5米 C.80 D.0.5A.80 )8.一个物体的 体积大小决定于( .物体所占空间的多少; A.物体外部形状; B .物体所处的位置; C D.物体的 状态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9.利用三角板测量金属圆柱体直径的几种测法中(如图), 正确的是 ( 在运动会上的铁饼比赛中,裁判员用皮卷尺测量比赛的成绩,如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的太紧, 则测量10. )值将会( .都有可能.不变 D BA.偏大.偏小 C )关于体温计,下列 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1.

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期末测试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2分,共 50分) 1、下列历法中,以月相变化为依据的是( ) A 、阴历 B 、阳历 C 、阴阳历 D 、公历 2、下列不属于女性第二性征的是( ) A 、声调较高 B 、骨盆宽大 C 、乳腺发达 饭量增加 3、地球自转时围绕的旋转中心是( ) A 、太阳 B 、经线 C 、北极星 地轴 4、被子植物生长发育成熟后,会开花结果,在花的结构中,发育成果 实的 是( ) A 、柱头 B 、花药 C 、胚珠 D 、子房 5、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6、地中海上的斯特龙博火山,它每隔两三分钟就要喷发一次,夜间在 150 千 米外都能看到火山喷发的红光,被海上过往的船只称为“地中海的灯塔” , 该火 山属于( ) A 、死火山 B 、活火山 C 、休眠火山 D 、 都不是 8、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 8.0 级地 震,伤 亡惨重。地震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错误 ..的是 A 、在室外跑到坚固的楼内躲避 B 、快速离开房间 ,跑到空旷的地方 C 、在室外,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双手护头蹲下 D 、被埋压在废墟下,不要急躁,想办法维持生命,寻求救援 9、根据右边等高线地形图得到以下 信 息,正确的是 ( ) A 、C 处是山脊 D 、 D 、

B、D 处是峭壁 C、A 位于B 的西南方 D、海拔最高的是B 处 10、下列现象与地球公转运动密切相关的是() A、东边日出西边日落 B、夏天较热冬天较冷 C、初一新月十五满月 D、 太阳黑子时多时少11 、国庆节,下列四个城市中白昼最长的城市是() A、北京 B、杭州 C、广州 D、哈尔滨 12、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 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规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 C、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 D、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13、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中,空降兵乘飞机空降到灾区。伞兵跳下飞机 后,人和伞在匀速下落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人和伞 受到的重力等于空气阻力B、人和伞受到的重力大于空气阻力 C、人受到的重力大于伞对人的拉力 D、人受到的重力小于伞对人 的拉力 14、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N 拉力并使其保持 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0N B 、2N C、4N D 、8N 15、关于光学器材或设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照相机、幻灯机们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 B、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 射 C、近视眼是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 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 发射出红外线 16 、图中画了两个力的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F2 B、F1=F2 C、F1

七年级(上)科学期末测试卷

七年级(上)科学测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3.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我国的古典诗词,不仅隽永典雅,而且寓意深远,常包含一定的生物科学道理。分析下列诗句:“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山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使春天江水变 “绿”主要指哪类植物( ) A 、藻类植物 B 、苔藓植物 C 、蕨类植物 D 、种子植物 2.某科学学习小组在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时,出现了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需要从外界环境获取食物 B .能快速运动 C .由结构相同的细胞构成 D .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3.关于经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 B .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 C .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大,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纬度为180° D .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小,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纬度为0° 4.某校科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习园地种植了经航天飞船搭载的太空番茄种子,在收获的番茄中有的味道较甜,有的味道较酸。控制番茄具有酸或甜等不同味道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的 ( ) A .大液泡 B .细胞核 C .叶绿体 D .细胞膜 5.如图,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6、小明同学从《植物志》检索到白菜、萝卜在生物分类上属于被子植物的十字花科。你认为它们属于被子植物的主要依据是:( ) A .能进行光合作用 B .种子外面有果皮 C .营养方式为自养 D .有根、茎、叶的分化 7、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出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为38.5℃,第三次为38.5℃则( ) A 、只有第一、二次正确 B 、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一定错误 C 、只有第一、三次正确 D 、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 8. 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 、河水的流动 B 、阳光下空气中的尘埃运动 C 、盐在水中溶解 D 、气体比固体容易压缩 9.下列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组合中,在目镜中观察到视野最亮的是( ) A 物镜4×、 目镜5× B 物镜10×、目镜5× C 物镜10×、目镜10× D 物镜40×、目镜10× 10.下列关于生物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构成生物体的细胞,其结构是相同的 B. 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构成 C. 人体内功能相近的器官构成系统,再由系统来完成某项生理功能 D. 动物都由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神经、运动和内分泌八大系统构成 测量水的温度 倾倒液体

科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科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 同学们参加了初中毕业体育测试,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 A . 立定跳远成绩为6米 B .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9 ℃ C . 实心球的质量是10千克 D . 掷实心球成绩为6.5米 2. 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A . 称取一定量食盐 B . 测量液 体温度C . 往试管内加粉末药品D . 盖上盖玻片 3. 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 人体内的每一个细胞均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B . 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与细胞有关 C . 细胞核能保护和支持细胞 D . 草履虫是单细胞原核生物,一个细胞能够完成其所有生命活动 4. 在冰箱里冷冻的肉融化后会流出一些液体,造成细胞内营养物质的流失,请根据你所学过的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知识判断是细胞的哪一结构受到伤害造成的 A . 细胞壁 B . 细胞膜 C . 细胞质 D . 细胞核 5. 下列水生动物与其他三种不属于一类的是

A . B . C . D . 6. 下列关于种子植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所有的绿色开花植物都是种子植物 B . 无籽西瓜和无核蜜橘不是种子植物 C . 无花果在结出果实时,看不到花,但它也是种子植物 D . 我们在吃香蕉时,吃不到种子,但它也是种子植物 7. 下列关于右图中A、B两点所在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B两点所在经线始终平行 B . A,B两点所在纬线长度相等 C . A点所在纬线比B点所在纬线短 D . A点所在经线比B点所在经线长 8. 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他认为天与地的关系就如同鸡蛋中的蛋清与蛋黄的关系一样,地被包在当中,大地是一个圆球,宇宙以地球为中心。下列对于张衡这一理论的说法,你认为最确切的是 A . 这一理论完全错误,应彻底否定 B . 这一理论基本符合现代科学的观点 C . 这一理论与“地心说”一样,应该遭到批评 D . 这一理论虽很不科学,但也是人类认识宇宙的一大飞跃 9. 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手机打车软件中使用的地图是 A . 地形图 B . 电子地图 C . 人口分布图 D . 气候分布图 10. 试根据图中某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判断

七年级上科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2008学年(上)七年级学生学习能习考试 科学 试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6分) 1、下列国家保护的珍惜动物中,属于哺乳类的是() A.丹顶鹤 B.白鳍豚 C.扬子鳄 D.大鲵 2、一粒小小的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这是细胞() A.分裂的结果 B.生长的结果 C.分化的结果 D.以上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 3、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跟踪车辆行驶情况时,发现在电脑显示屏上 有如右下图所示一辆车正在甲处位置。则甲处的经纬度为 () A.西经20°,北纬20°B.东经20°,北纬20° C.西经20°,南纬20°D.东经20°,南纬20° 4、天文望远镜的发展使人类在探索太空中的视野越来越广。在 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含地球的是() A.地月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河外星系 5、“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每逢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在无风的情况下也 会掀起几米高的浪滔。它的形成与月球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月球的形状有关 B.与月球上无空气有关 C.与月球上无水有关 D.与月球的吸引力有关 、 6、植物具有艳丽的花是适应一种什么环境() A.风力传粉环境 B.昆虫传粉环境 C.水流传粉环境 D.自身传粉环境 7、我们平时上一节课是45分钟,这“45分钟”指的是() A.时刻 B. 时间的间隔 C. 时间差 D. 上述三项都是 8、地球上之所以存在生命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有天然卫星月球 B、地球的大小合适 C、地球上有空气和液态的水 D、地球是固体星球 9、一只密闭针筒内装有空气,压缩活塞,体积减小,这是由于( ) : A.分子的体积变小了 B.分子通过针筒扩散到空气里去了 C.分子间发生了化学变化 D.分子间的间隔缩小了 10、神舟七号的成功返航再一次向世界证明中国是一个强国!本次我国自行研制的舱外航天服“飞天”,质量120千克,造价约3000万元人民币,可靠系数,可以支持宇航员4小时的舱外活动。那么“飞天”航天服在太空中的质量为 () A. 大于120千克 B. 等于120千克 C. 小于120千克 D. 以上都有可能 11、神舟七号返回舱在进入大气层时,由于跟空气摩擦发热,为解决这一问题,使宇航员安全回家,返回舱外涂了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汽化,

浙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模拟试卷附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 1.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B.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声音在铁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慢 D. 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 2.你在一张白纸上用红色的笔写下“物理”两个字,再透过蓝色的玻璃看这张纸() A. 纸是蓝色的,字是黑色的 B. 纸是蓝色的,字是紫色的 C. 纸是白色的,字是红色的 D. 纸是黑色的,字是红色的 3.为了进一步认识桃花的结构,小明结合图(如图所示)对桃花实物进行认真观察,下列不可行的是() A. 数清花瓣、花萼的数量 B. 准确描述桃花各结构的颜色 C. 利用放大镜辅助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D. 利用高倍显微镜直接对桃花做整体观察 4.百色市右江河谷是全国著名的亚热带水果基地、南菜北运基地和“芒果之乡”,盛产芒果、荔枝等名优水果.芒果、芒果肉和芒果种子分别由花的哪些结构发育而来的() A. 子房、子房壁、胚珠 B. 子房壁、子房、胚珠 C. 子房、胚珠、子房壁 D. 胚珠、子房、子房壁 5.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和真菌。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春天,在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蘑菇,蘑菇不属于细菌和真菌,是一种植物 B. 夏天,易发生痢疾,这大多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痢疾杆菌属于真菌 C. 秋天,掉在地上的水果长满了“毛毛”,这是霉菌的菌落 D. 冬天,食物不易变质,这是因为天气变冷,细菌的芽孢不能生存所致 6.“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手影平面镜成像 B. 摄影一光的反射 C. 投影一凸透镜成像 D. 倒影一光的折射

七年级科学期末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一名初中生的体重约为 A.5牛 B.50牛 C.500牛D.5000牛 2.下列家用电器和通讯设备中,没有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是 A.电熨斗 B.移动电话 C.微波炉 D.电视机 3 物质空气氧气铝铁铅 物质的密度/kg·m-1 1.29 1.43 2700 7900 11300 声音传播的速度/m·s-1330 316 5100 500 1300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措施不肇减弱噪 4.以下是小明同学的一段日记:“五一”假期,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花果山旅游。客车在盘山公路上行驶,只见远处的树木纷纷向我们“跑来”、好象在热烈欢迎我们,雷雨过后,我们下了车,沿着山路,一边爬山一边欣赏路边的景色:晶莹剔透的露珠洒满花草丛中;清脆的鸟鸣声不绝于耳;微风吹过,不仅带来阵阵凉爽,也带来淡淡花香;抬头看到一道美丽的彩虹出现在天空中……我不由感叹:家乡的山真美啊! 对小明同学日记中所描述情景的科学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树木“跑来”是以该同学为参照物; B、客车的运动是曲线运动; C、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 D、闻到花香是香气分子不断刺激鼻腔中的嗅觉感受器,从而在我们的鼻腔内形成了嗅觉。 5.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A. 摩托车的排气管上装有消声器B. 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C. 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号D. 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6.下图是四位同学作的平面镜成像图,图中MN为物体,M′N′为对应的像,其中正 确的是 7.摩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下图解释不正确的是() A.图a是利用鞋底花纹增大与地面间的摩擦,使人能在较滑的地面上行走B.图b是利用筷子与米之间的摩擦把装有米的玻璃杯提起来C.图c是机器上安装的滚动轴承,它可以大大增加摩擦 D.图d是气垫船通过船底向下喷气,在船底和水面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使航行时阻力大大减小 a b c d 8.下图为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线重叠处a表示…………………………………( ) A.峭壁 B.山顶 C.山脊 D.山谷 表面情况毛巾棉布木板 小车运动的距离/m 0.27 0.42 0.79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测试卷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对外界的冷、热、触、痛的刺激产生感觉的是( ) A. 皮肤 B. 舌 C. 脊髓 D. 大脑 2. 如图所示,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B. 放大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 看见勺子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反射现象 3.电磁波家庭成员很多,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等,电磁波与人们 生活密不可分,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关于电磁波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验钞机利用红外线来辨别钞票真伪 B. 手机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号 C. 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遥控 D. 微波炉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 4.如图为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图示位置用力F向下挤压桌面,则() A.激光束的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减小 B.激光束的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增大 C.标尺上的光斑右移 D.标尺上的光斑左移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此时的物距大于20 cm C.当物距是30 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 6.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 C D 7.晚上,当你从路灯正下方经过并沿地面向前移动时,在相同时间里() A.人移动的距离大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 B.人移动的距离小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 C.人移动的距离等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8.如图所示,一束光由空气进入某种透明物质时,在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 和折射的光路,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第8题图A.AO可能是入射光线B.OB可能是折射光线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期末模拟卷(新版-附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期末模拟卷(新版) 命题:吕韶武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40分) 1、小明在游山玩水时发现一种低等植物。它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茎叶分化,但无花、 果实、种子、根;利用孢子繁殖。你认为它属于......................... ( ) A .裸子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苔藓植物 D .藻类植物 2、量筒为什么要做的细长?.......................................... ( ) A ?实验的时候细长的量筒便于操作 B ?细长的量筒可以做出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定性 C ?细长的量筒与粗矮的量筒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隙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 D .矮的量筒中盛的液体比较多,需要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于读数 3、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 米,7.59米,759毫米,759 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 A ?分米、毫米、厘米、米 B ?厘米、分米、毫米、米 C .毫米、厘米、分米、米 D .毫米、分米、厘米、米 4、有一支刻度不清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液柱的高度为2.5 厘米;插入沸腾的水中 时液柱的高度为17.5厘米。那么这支温度计液柱为 5.5 厘米时被测物体的温度为( ) A . 20C B . 37 C C. 50C D. 33C 5、第一个发现细胞并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细胞的科学家是.............. ( ) A ?罗伯特?胡克 B ?卡尔?林耐C.巴斯德 D ?施莱登、施旺 6、对于公式p=的物理意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 .物质的密度与其体积成反比,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 .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是确定的,与其质量多少或体积大小无关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7、下列有关比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在释放相同热量的条件下,比热小的物体温度降低得多 B .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构成,因此比热相同 C .将一物体分成两半,其比热也必减半 D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8、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 形成,小明的解释是: (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 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 成白雾。以上解释中.................................................. ( ) A .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 .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 .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 .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七年级下科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姓名:星等: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 在答题卷的表格中) 1.下列哪种运动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电铃声传入人耳 B、枯黄的树叶落地 C、太阳光照射大地 D、桃树上结出了桃子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6秒内通过36米的路程,则它在前2秒内的速度一定是() A、12米/秒 B、3米/秒 C、6米/秒 D、无法确定 3.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下列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 B、将足球射入球门 C、公路上汽车限速行驶 D、跳远时快速助跑 4.下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5. 如图所示,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中彼此平衡的是() 6.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在空中飞行的飞行员,伸手到窗外,竟轻易抓住了一颗敌人射来的高速飞行的子弹,这是因为这颗子弹() A、相对于宇宙是静止的 B、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C、相对于飞机和地球都是静止的 D、相对于飞机是静止的 7.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 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C、受到汽车对它的牵引力D、不受力 8. 一本科学书放在水平课桌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课桌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9.甲、乙、丙三辆自行车参加比赛同时同地出发,甲车速度是18km/h,乙车速度是300m/min, 丙车速度是5m/s,那么最先到达终点的是() A、甲车 B、乙车 C、丙车 D、同时到达 10. 用天平和弹簧秤分别在地球和月球上称同一个物体,结果是() A、用天平称的结果相同,用弹簧称量得的结果不同 B、用天平称的结果不同,用弹簧秤称量的结果相同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科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的表格中) 1.下列哪种运动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电铃声传入人耳 B、枯黄的树叶落地 C、太照射 D、桃树上结出了桃子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6秒通过36米的路程,则它在前2秒的速度一定是() A、12米/秒 B、3米/秒 C、6米/秒 D、无法确定 3.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下列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 B、将足球射入球门 C、公路上汽车限速行驶 D、跳远时快速助跑 4.下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5. 如图所示,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中彼此平衡的是() 6.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在空中飞行的飞行员,伸手到窗外,竟轻易抓住了一颗敌人射来的高速飞行的子弹,这是因为这颗子弹() A、相对于宇宙是静止的 B、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C、相对于飞机和地球都是静止的 D、相对于飞机是静止的

7.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 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C、受到汽车对它的牵引力D、不受力 8. 一本科学书放在水平课桌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课桌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9.甲、乙、丙三辆自行车参加比赛同时同地出发,甲车速度是18km/h,乙车速度是 300m/min,丙车速度是5m/s,那么最先到达终点的是() A、甲车 B、乙车 C、丙车 D、同时到达 10. 用天平和弹簧秤分别在地球和月球上称同一个物体,结果是() A、用天平称的结果相同,用弹簧称量得的结果不同 B、用天平称的结果不同,用弹簧秤称量的结果相同 C、用天平和弹簧秤称量的结果都相同 D、用天平和弹簧称量结果都不同 11.用撬棒撬石头,如图所示,手握在撬棒的未端比 握在撬棒的中部要更容易些;这一过程说明力的作 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施力物体 12.售票员和乘客都坐在一辆行驶的汽车上,他们均以对方为参照物,下面正确的说法是()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

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2.为了探究温度与蟋蟀鸣叫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某同学将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鸣叫次数,该研究过程主要采用了() A.观察法B.实验法C.测量法D.调查法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①实验室里,固体药品通常存放在广口瓶里,而液体药品通常放在细口瓶里; ②应该用酒精灯的焰心给物质加热 ③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 ④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⑤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⑥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盖 A.①②④⑤B.③⑤C.①④⑥D.①④⑤⑥ 4.有两支温度计,它们下端玻璃泡的容积相同,玻璃管的内径不同,当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时() A.内径粗的水银柱上升得快,示数较大 B.内径细的水银柱上升得快,示数较大 C.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D.内径细的水银柱上升得快,示数相同 5.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是() A.漫天沙尘B.花香四溢C.落叶纷飞D.细雨绵绵 6.某学生在野外采集了四株植物P、Q、R和S,并设计以下的二歧式检索表来分辨这些植物: 1a有叶 2

1b没有叶P 2a有球果Q 2b没有球果 3 3a有花粉R 3b没有花粉S 这些植物中有一株是马铃薯。它是哪一株() A.P B.Q C.R D.S 7.与水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一般来讲,陆生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点有() ①体表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②有辅助呼吸的气囊 ③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器官④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⑤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⑥有防寒皮毛 A.②③④⑥B.①③④⑤C.①③④⑥D.①②④⑤ 8.下图为植物细胞发生一系列变化的示意图,其中①和②分别表示细胞的() A.生长和分化B.分裂和分化C.分化和生长D.分裂和生长 9.下列关于下图中A、B两点所在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两点所在经线始终平行B.A、B两点所在纬线长度相等 C.A点所在纬线比B点所在纬线短D.A点所在经线比B点所在经线长10.科学是一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学科。下列叙述中,符合科学史实的是() A.魏格纳认为,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海底的地幔物质上涌 B.奠定科学生物分类学基础,对生物分类作出了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达尔文

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模拟试卷

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模拟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一个选项符号(每题2分,共50分) 1、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下图中 是用听觉感受外界刺激的是---------------------------------------------------------------( ) 2、我国有许多农历的节日,下列哪项不是农历节日 -----------------------( ) A 、元宵节 B 、端午节 C 、中秋节 D 、国庆节 3、交通法规定,坐在小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应该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下 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造成的伤害:------------------------------------------( ) A 、车速太快 B 、车速太慢 C 、紧急刹车 D 突然起动 4、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5、下列事件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 、给自行车的轴加润滑油 B 、在自行车的把套上做出凹凸花纹 C 、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加装滚动轴 D 、气垫船行驶时,在船体与水面之间形成气垫层 6、目前许多穿梭于衢州市区的电动自行车,具有便捷、环保的功能,它在行驶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是----------------------------------------------------------( ) A 、生物能 B 、电能 C 、太阳能 D 、机械能 7、下列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青春期女孩乳房已经开始发育,所以应该穿紧身衣服束胸以免被同学发现 B 、部分男孩在青春期开 始长胡须,看起来很不好 看,所以应该趁早拔掉 C 、学长腋毛而取笑他 D 、差异的 8、据图所知,生长的时期分别是( ) A 、a 时期和b 时期B 、b 时期和c 时期C 、c 时期和d 时期 D 、a 时期和c 时期 9、小可和小研进行跑步比赛,他们讨论比赛方案,小研说:我们跑相同的路程,看谁的 b 时期 a 时期 c 时期 d 时期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单元测试题a卷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单元测试题A 卷 (时间60分钟) 1.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 A. 调查 B. 实验 C. 观察 D. 阅读 2、下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 3、利用三角板测量金属圆柱体直径的几种测法中(如图),正确的是 ( ) 4、某同学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当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若将这最小的砝码取出,指针偏左.要测出物体的质量,正确方法.... 是( ). A.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螺母向右调 B.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螺母向右调 C.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 D.取出最小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 5.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写法是 ( ) A. 36.48厘米=36.48× 厘米=0.3648米 B. 36.48厘米=36.48厘米× 米=0.3648米 C. 36.48厘米=36.48× 米 = 0.3648米 D. 36.48厘米=36.48厘米× =0.3648米 6.判断下列测量数据: 0.3260米, 7.59米, 759毫米, 759分米, 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是: ( ) A .分米、毫米、厘米、米 B .厘米、分米、毫米、米 1100 11001 100 1100

C.毫米、厘米、分米、米D.毫米、分米、厘米、米 7.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别用一把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中,记录正确的是() A.25.81 B.25.82dm C.25.82cm D.25.816cm 8.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共测量4次,其结果分别为17.49cm、 17.50cm、17.48cm、17.49cm,则物理课本的实际宽度应记作() A、17.51 cm B、17.491 cm C、17.5 cm D、17.49 cm 9、质量为2500mg的物体,它可能是(). A.一只羊的质量B.一块橡皮的质量 C.一本物理书的质量D.一只蚂蚁的质量 10.下面叙述的几种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用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B.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处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C.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度即可 D.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橡皮筋的长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12.为了测一瓶油的质量,某同学采用了如下步骤:(1)移动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2)瓶内倒入油后,称得油和瓶的总质量;(3)瓶放左盘,称得瓶的质量;(4)将天平整理好;(5)将天平置于水平台上;(6)将游码置于左端零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缺步骤,顺序为(5)(6)(1)(3)(2)(4) B. 不缺步骤,顺序为(4)(5)(6)(1)(3)(2) C. 缺步骤"(7)油的质量等于瓶和油的质量减去瓶的质量",顺序为(5)(6)(1)(3)(2)(7)(4) D. 缺步骤"(7)油的质量等于瓶和油的质量减去瓶的质量",顺序为(4)(5)(6)(1)(3)(2)(7) 13.某同学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当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若将这最小的砝码取出,指针偏左.要测出物体的质量,正确方法 ....是( ). A.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螺母向右调 B.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螺母向右调 C.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 D.取出最小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 14.天平是测质量的常用工具。使用时先要调节横梁平衡,当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边时,要使指针停在中央刻度线,应该( ) A.将平衡螺母向右调B.将平衡螺母向左调 C.将游码向右移动D.在右盘中加砝码 15、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将天平调节平衡后,估计这物体的质量约为50g,就把物体和砝码分别正确地放入盘中,发现指针明显地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那么他应该A.减少砝码B.增加砝码 C.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动 D.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二:填空题(每题3分) 16.填下列数值的单位,使其符合实际情况:圆珠笔长度约1.35 ;一张试卷纸的厚度大约是70 ;苏州到南京的公路长约2.4×105;科学课本的长度是256.0 _______;课桌的高度是7.8__ ____ ;长江大桥全长是1750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