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直流电测深原理

直流电测深原理

直流电测深原理
直流电测深原理

电测深法原理

电测深法是在同一点上逐次增大供电电极距AB,使勘探深度由小逐渐加深,于是可观测到测点处沿深度方向由浅至深的视电阻率变化规律。通过对反应地电断面变化的电测深ρs曲线的分析,可以了解深度方向上地电断面的特征。

在电测深法中,最常采用的对称四极装置如图1-1所示,图中A、B为供电电极,M、N为测量电极,他们对称于观测点O布置。工作时,供电电极距AB从最小电极距A1B1变化至最大电极距A n B n,每改变一次电极距AB,相应观测一次ΔU MN和I AB,按照式1-2计算出视电阻率ρs值。根据每个极距的观测结果,可绘制出以AB/2为横坐标,ρs为纵坐标(采用双对数坐标系)的电测深ρs曲线如图1-3。

1-2

Ρs=KΔU MN

I

下面以两个水平电性层的地电断面为例,来说明电测深法的物理实质。首先设厚度为h1、电阻率为ρ1的第一电性层之下是电阻率为ρ2的基地岩层,且ρ2>ρ1,ρ2层相对于ρ1层的厚度视为无限大。

当用较小的供电电极距(A1B1<

ρMN=ρ1(ρs曲线1段)

ρs=j MN

j0

当增大供电电极距AB/2时,电流向下穿透深度开始增加,即勘探深度加深,ρ2高阻层开始影响电场的分布。由于ρ2高阻对电流有

排斥作用,使j MN增大,j MN>j0,则ρs>ρ1。随着AB/2的继续增大,ρ2介质的影响愈加明显,ρs也愈来愈大(ρs曲线2段)。

当AB/2>>h1,相应的勘探体积主要为第二层介质,而第一层介质ρ1在整个勘探体积中仅占很小的比例,所以ρ2介质在影响场的分布问题上起主导作用。可以证明,此时得到的视电阻率值趋于第二层真电阻率,即ρs→ρ2(ρs曲线3段)。

ρs随着AB/2变化的关系曲线称为电测深曲线。ρs曲线的变化规律反映了垂直深度方向上断面的电性变化,利用ρs曲线可确定各电性层的厚度和电阻率值。当地电断面类型不同时,ρs曲线形状也不同。

学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

成都理工大学2014—2015学年 第一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考试试卷 注意:所有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 、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2分,总10分) 1、接地电阻 2、电磁波波数 3、正交点 4、视极化率 5、静态位移 二 不定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 1分,总20分) 1、影响视电阻率的因素有( ) A 地形 B 装置 C 测点位置 2、利用自然电位法勘探某金属矿,在其上方中心处通常能观测到( ) A 明显的正异常 B 明显的负异常 C 正负异常伴生 3、激发极化法可解决下列地质问题( ) A 寻找浸染矿体 B 寻找水 C 寻找碳质、石墨化岩层 4 、电磁偶极剖面法中,哪些装置能观测纯异常(二次场)( ) A (X ,X ) B (X ,Z ) C (Z ,Z ) 5、下列方法中受地形影响最小的方法是( ) A 电阻率法 B 激发极化法 C 电磁感应法 得分 得分

6、本学期《地电学》课程实习“电阻率测深仪器及装置认识实习”过程中,采用电源电瓶最高供电压档位为() A 63伏 B 90伏 C 120伏 7、本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课程实习“电偶极子场特征认识”过程中,实习要求中,要求同学们完成的图件有() A 电位图 B 电阻率图 C 电场强度图 8、本学期《地电学》课程实习“电测深正演模拟”实习过程中, 给出地电模型是() A 二层模型 B 三层模型 C 四层模型 9、本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课程实习过程中,学习了绘制二维电阻率异常剖面图的软件是() A SURFER软件 B GRAPHER 软件 C GEOPRO 软件 10、本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课程实习“仪器及装置认识实习”过程中,采用的装置有() A 中间梯度装置 B 对称四极装置 C 偶极装置 11、中间梯度法理论上在勘探哪些电性和产状的矿体能产生明显的异常() A 陡立低阻矿体 B 陡立高阻矿体 C 水平的高阻矿体 12、联合剖面法理论上在勘探哪些电性和产状的矿体能产生明显的异常() A 直立的低阻矿体 B 直立的高阻矿体 C 水平的低阻矿体 13、下列方法能有效勘探产状较陡的良导矿体的有() A中梯法 B联剖法 C 回线法 14、用联合剖面法工作时电阻率异常曲线能看到高阻正交点的有()

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习题与答案

电法勘探作业题 1.简述影响岩、矿石电阻率的主要因素。 2.根据电阻率串并联的关系,推导层状岩石沿层理方向和垂直层理方向的电阻率公式ρn 和ρt。 3.地面上两个异性电流源A(+I)和B(-I)供电,在地下均匀半空间建立稳定电流场,试回答 下列问题: (1)求A、B连线中垂线上深度为h处的电流密度J n的表达式。 (2)计算并绘图说明深度为h处的电流密度随AB的变化规律。 (3)确定电流密度为最大时,供电极距AB与h的关系。 4.画图说明地下半空间水平、垂直和倾斜电偶极子所产生的电位和场强的基本规律。 5.画图说明电阻率剖面法的几种类型。 6.推导全空间均匀电流场中球体外一点的电位表达式。 7.用“镜像法”推导点电源垂直接触面两侧的电位公式p71。 8.用视电阻率的微分形式分析三极剖面法ρ1A曲线特点,其中ρ1=50Ω.m, ρ2=10Ω.m。 9.在水平层状介质的地表上,由点电源的电位通解形式出发,推导出两层介质时地表的转 换函数表达式。 10.画图说明三层介质时对称四极测深的视电阻率曲线类型。 11.激发极化效应定义及影响因素。 12.解释名称,并说明三者的异同点。 (1)面极化和体极化。 (2)极化率和频散率。 (3)电阻率与等效电阻率。 13.写出下列参数的表达式及相互关系。 (1)视极化率。 (2)视频散率。 (3)等效电阻率。 14.在均匀大地表面,当采用AB=1000m,MN=40m的激电中梯测量时,为保证?U2不小于 3mv,需要多大的供电电流? 15.为什么岩石极化率均匀时,地形不会产生极化率异常? 16.翻译专业术语:高密度电阻率法、激发极化发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瞬变电磁法 及缩写。 17.写出柯尔-柯尔模型,说明各参量的含义: 1 ()[1(1)] 1() s c i m i ρωρ ωτ =-- + 18.简述瞬变电磁法(TEM)的工作原理 19.简述频率域测深法(FEM)的工作原理 20.写出趋肤深度定义以及表达式 21.视电阻率的定义? 22.岩矿石有哪些电磁学性质? 23. 趋肤深度、有效深度及波束的关系: 1 )(1) () () k i i m Z m δ δ ==-=- =≈ =≈ 有效 MN S MN j j ρρ =?

物探设计(激电中梯与激电测深)

第三节物探工作 一、工作内容和工作量 1、测地工作 包括控制网测量、基点放样、基线布设、测线和测点布置以及高程测量。2、激电中梯扫面 扫面面积:3.5km2,工作比例尺:1:0000,测网密度:100米×20米。基线方向:正东,测线方向:正北。测线测点布置见图: 3、大功率激电测深 在激电中梯扫面异常部位布置6-8条激电测深剖面,每条剖面长度300-600米,以剖面连线覆盖异常,端点向异常两侧延伸至背景区为宜。点距20米,异常部位加密至10米点距。 4、物性参数采集 采用标本测定法和露头小四极测定法。尽可能收集岩芯标本或在可以采集到规则标本的露头点采集合格标本回实验室测定物性参数,在无法采集标本的露头点采用小四极获取物性参数。尽量保证异常部位的每种岩性所采物性参数不少于30组。 二、技术依据 参照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有关地质工作质量管理的技术标准和要求,本次激电测深野外施工执行下列标准: 1.《地质调查GPS测量规程》(DZ/T2002)。 2.《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DZ/T 0072 - 1993); 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DZ/T 0070 - 1993); 4.《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 0153 - 95); 三、仪器设备 1、测地工作仪器设备 包括中海达V60 GNSS RTK系统一套,GARMIN 60CSX 手持GPS六套、100 米测绳和50 米皮尺各两根。 其中,中海达V60 GNSS RTK系统主要用于控制测量、基点放样、基线布设和测线端点布设。其性能参数如下: A、信号跟踪 系统内核:v60采用国际一流的天宝PCC品牌多星多系统内核 BDS:B1、B2 GPS:L1C/A、L2E、L2C、L5 GLONASS:L1C/A、L1P、L2C/A(仅限于GLONASSM)和L2P GALILEO:升级预留 SBAS:WAAS,MSAS,ENGOS

YDZ(A)直流电法仪全说明

YDZ(A)直流电法仪全说明 YDZ(A)防爆数字直流电法仪 使用说明书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发布 井下电法基本原理 矿井直流电法属全空间电法勘探。它以岩石的电性差异为基础,与地面电法不同,在全空间条件下建场,在地下巷道中进行电法测量工作,地下电流通过布置在巷道内的供电电极在巷道周围岩层中建立起全空间稳定电场,该稳定电场特征取决于巷道周围岩石的电性特征及其赋存状态,测量该电场的变化规律,使用全空间电场理论处理和解释,就可找到巷道周围岩石中引起电场变化的水文、地质构造等规律。 1(井下高分辨直流电法技术 井下直流电法的方法技术很多,巷道迎头超前探测使用三点——三极探测法效果好;在工作面采用高分辨电测深法和电透法效果好。 高分辨电测深法是研究某一深度方向地层电性变化的规律,从而获得该深度方向上地层中各

井下电法探测原理示意图 板顶 煤层 A + M N B —电流线 底板 ρs 溶洞 实测视电阻率曲线 种地质信息的一种物探方法(参见原理示意图)。它是在同一点逐次增大供电电极距,使勘探深度由小逐渐变大,观测测量点附近沿深度方向由浅到深岩石电阻率的变化特征。它主要用于研究解决电性分层和水文地质问题。 该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探测方法和解释方法,包括: (a) 不使用传统容易的对数坐标,而使用难度较大的算术坐标,进行高密度采集数据; (b) 改变过去单点解释方法,使用新的断面连续解释方法,能大大提高物探解释的准确性; (c) 确定相应方法判断解释潜在突水通道的物探标准。 井下采集第一手资料是反映岩石电性特征的视电阻率,使用西安分院研制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矿井电法专用软件进行处理和解释: (1)单独提取视电阻率中的含水信息——用于解释工作面巷道底板50m深度内的含水、导水规律,潜在的突水通道。 (2)单独提取视电阻率中的岩石电性分层信息——用于解释工作面底板隔水层厚度、含水层厚度、含水层原始导升高度。 (3)超前探测——井下巷道侧帮、迎头前方50~60米内的断层及含水、导水构造。 (4)立体成图——对工作面底板下不同深度进行类似“CT”成像的断面、平面

激电测深在云南某多金属矿区的勘查应用

激电测深在云南某多金属矿区的勘查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激发极化法在云南某多金属矿区的应用效果。简要叙述了该工作区的地球物理特征和工作方法,然后对激电剖面曲线进行分析,并针对IP3异常进行了推断解释。根据激电测深反演图件,大致判断出矿(化)体的倾向、埋藏深度以及断裂构造的位置,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标签:激电测深反演拟断面 1前言 云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以锡矿、铜矿以及钛矿、锑矿,在全国都名列前茅。 笔者在云南某区铜多金属矿区开展电法找矿工作,在该区投入了激电中梯、对称四极激电测深的工作方法,常规对称四极测深应用比较广泛,找矿效果比较好,本文主要介绍激电测深的应用效果。 2矿区地质概况 2.1地层 勘查区位于华南地层大区之兰坪—思茅地层分区的景谷地层小区,以中生界红色地层为主。测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中统那箐组(P2nq)、三叠系上统挖鲁八组(T3wl)和第四系(Q)地层分布零星,总体呈北北西—南南东向展布。 二叠系中统那箐组(P2nq):下部岩性以灰、深灰色块状泥晶灰岩为主夹泥质灰岩,底部为厚数米的灰色块状生物碎屑灰岩,中部夹多层灰黑色亮晶生物碎屑灰岩,局部含炭质。那箐组(P2nq)为区内铜、铅锌矿主要赋矿地层。 三叠系上统挖鲁八组(T3wl):岩性以深灰、灰黑色板岩、粉砂岩夹细砂岩为主,含黄铁矿、菱铁矿结核。与区内其他地层呈断层接触。 第四系(Q):工作区第四系主要为沿沟系分布的残坡积物,厚度0~10m。 2.2构造和岩浆岩 受印支期拗陷、燕山期走滑、喜山期拉分等三个主要地史发展阶段影响,区内构造发育且复杂,。背斜形态多被轴部纵向张断裂破坏,后期经历近北东东向断裂走滑错移,形成区内较为复杂的似网格状构造格局,为区内铜铅锌多金属矿的形成提供了极好的储矿空间。区内岩浆岩不发育。 2.3矿体围岩蚀变的特征

时间域三极激电测深在金矿勘探中的应用效果

时间域三极激电测深在金矿勘探中的应用效果 本区域矿产以金、铜、铁为主,次为钨、钼等,区域上,矿床的分布,严格受岩性及构造控制。由于受多期多种成矿地质要素,包括沉积作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及热液活动的叠加,形成有变质岩带、中酸性侵入岩带、韧性剪切变形带及与之有密切成生联系的铁、铜、金及多金属成矿带或矿化集中分布区,它们控制着各种矿产的形成与分布。已发现矿床和矿(化)点达多处。文章介绍了时间域三极激电测深在金矿区的勘查应用效果,在简述矿区地质概况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矿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情况,阐述了时间域三极激电测深的工作原理、工作方法、数据反演,并利用地质、物探资料,指导钻孔定位,经钻孔施工,找矿效果明显。 标签:金矿;时间域;激电中梯;三极激电测深 1 区域地质背景 本区太古-早元古代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阴山地层分区-阿拉善右旗地层小区;中、新生代地层区划属阿拉善地层区潮水地层分区。区内多数地层因断裂发育和多期次岩浆侵入而造成顶底不全和内部关系紊乱。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早元古界北大山岩群(Pt1B),其次为新近系苦泉组(N2k)及第四系(Q)。勘查区区域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构造线主要有东西向、北北西向、北北东向及南北向四组断裂。 勘查区内侵入岩发育广泛,主要为石炭纪、二叠纪酸性侵入岩体、三叠纪酸性侵入岩体、古元古代超基性岩及各类脉岩。石炭纪侵入岩为闪长岩。二叠纪以云英闪长岩为主,分布面积较广。勘查区区域发育为数众多的中性岩脉、伟晶岩脉、酸性岩脉。中性脉岩有细粒闪长岩脉、二长闪长岩脉、花岗闪长岩脉等;酸性脉岩主要见有钾长花岗岩脉、花岗细晶岩脉及石英脉等。 2 激电异常解释 2.1 激电异常的平面特征 图1为勘查区激电中梯扫面视极化率平面等值线图,测区视极化率一般在2.0%~2.5%之间,最高值达到3.37%,该异常呈中、高阻-高极化特性,地表出露为下元古界北大山群地层,走向大致为南北向,异常区宽度约为1200m。该异常闭合,结合地质资料显示,该处异常地表出露基本为片岩、片麻岩为主,异常区东部出露面积较大的黑云母花岗岩,在异常区中部地表可见断裂,结合地质资料及与已知矿点的对应,认为本异常区为成矿有利区域,推断异常区可能与侵入岩体和一些黄铁矿化(体)有关。 2.2 激电异常剖面特征

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

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 教案 刘国兴 2003.5 总学时64,讲授54学时,实验10 绪论:(1学时) 绪论中讲5个方面的问题 1.对电法勘探所属学科及具体定义。 2.电法勘探所利用的电学性质及参数。 3.电法勘探找矿的基本原理。在此主要解释如何利用地球物理(电场)的变化,来表达找 矿及解决其它地质问题的原理。 4.电法勘探的应用。 1)应用条件 2)应用领域 3)解决地质问题的特点 4)电法勘探在勘探地球物理中所处的位置 第一章电阻率法 本章为电法勘探的常用成熟的方法,在地质勘察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学习电法勘探的重点之一。本章计划用27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1学时,实验教学6学时。 §1.1 电阻率法基础 本节计划用7学时,其中讲授5学时,实验2学时。本节主要讲述如下五个问题 一、矿石的导电性(1学时) 讲以下3个问题: 1)岩,矿石导电性参数电阻率的定义及特性。 2)天然岩,矿石的电阻率 矿物的电阻率及变化范围,岩石电阻率的变化范围。 3)影响岩,矿石电阻率的因素。 I.与组成的矿物成分及结构有关。 II.与所含水分有关。 III.与温度有关。 二稳定电流场的基本性质。 主要回顾场论中有关稳定电流场的一些知识,给出稳定电流场的微分欧姆定律 公式电流的连续性(克希霍夫定律);稳定电流场是势场三个基本性质。 三均匀介质中的点源电场及视电阻率的测定 主要讲述三个内容: 1)导出位场微分方程(拉氏方程)及的位函数的解析解法。 2)点电流源电场空间分布规律。 3)均匀大地电阻率的测定方法。 电法勘探中测量介质电阻率的方法由此问题引出,开始建立电法勘探中“装量”这一词

的概念, 本节重点:稳定电流场的求法及空间分布;均匀大地电阻率的公式的导出及测定方法。 以上内容两学时 四非均匀介质中的电场及视电阻率(1学时) 阐述4个问题 1)什么是非均匀介质中的电场?特点,交代出低阻体吸引电流,高阻体排斥电流的 概念 2)非均匀电场的实质:积累电荷的过程。 3)什么是视电阻率?如何定义? 4)视电阻率微分公式。(导出和用法) 五电阻率法的勘探深度问题(1学时) 由稳定电流场中电流随深度变化的特征来讨论,并导出电流密度随供电电极距的变化规律。即:AB何值时,h深度的电流密度最大。 由以上关系得出结论: ·决定电阻率法勘探深度的因素是供电极距 ·影响电阻率法勘探深度的因素是断面电阻率达分布。 §1.2 电阻率法的仪器和装备(2学时) 阐述电阻率法仪器的特点及发展,目前的情况,拟讲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对电测仪的要求。 二,具有代表性电测仪器的工作原理简介。 1,DDC-系列电子自动补偿仪的工作原理。 2,DWD-系列(北京地质仪器厂生产)微机电测仪的工作原理。 三,电阻率法主要装备 1,供电电极。2,供电电源。3,测量电极。4,导线和线架。 5,通讯设备。6,记录,计算用具。 §1.3电阻率剖面法 介绍什么是剖面法及剖面法特点。这部分内容是电阻率法中较重要的内容。 一,剖面法概述(1学时) (一)装置类型。二极,三极,联合三极等 视电阻率表达式:ksdflkasdf (二)装置间的关系 1,和三极之间的关系。(推导公式引出) 2,三极和四极之间的关系。 二,三极,联合三极,对称四极跑面法子各类地质体上的视电阻率异常(3~4学时)。(一)垂直接触面上三极,联合三极,对称四极的异常。 1 三极装置视电阻率表达式 用镜像法求出位函数表达式,沿剖面方向微分求出场强,进而求出视电阻率表达式。将AMN排列和MNB排列第視参数画在同一坐标便得到联合三极,过垂直接触面上的视电阻率异常。由联合三极与对称四极的关系便又可求出对称四极装置的视电阻率异常。 (二)球体上联合三极,对称四极大视电阻率异常。 1由点源场中的导电球体的场论问题,求出此问题的电位函数表达式,导出视电阻率表达式。 1讨论低阻球体和高阻球体的联合三极异常形态,给出“低阻正交点”和“高阻反交点”的概念。利用三极和四极大关系得出对称四极球体上的异常规律。 (一)脉状地质体上联合三极,对称四极视电阻率异常 1 直立情况与球体相似,曲线对称。 2 倾斜情况,要进行仔细分析,然后给出倾斜脉体的联合三极,对称四极大异常情况。 三、偶极剖面法(1学时) (一)球体上的偶极剖面法视电阻率异常 1 视电阻率解析表达式 求法类似于三极中的求法。

激电测深法勘查效果的对比解析

激电测深法勘查效果的对比解析 发表时间:2018-11-29T17:58:58.71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作者:王树祥 [导读] 激电测深法是一种典型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金属矿勘探及地下水勘查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陕核工业集团二一四大队有限公司陕西省 710000 摘要:激电测深法是一种典型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金属矿勘探及地下水勘查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研究区域内通过激电测深法,获得了研究区域的视电阻率数据,并通过广义线性反演方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解释,获得了视电阻率的反演成果图,从中圈定出了异常带位置,为后期的钻探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支撑。 关键词:激电测深法;广义线性反演;视极化率 矿产资源是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但随着勘查的深入,近年来露头矿、易识别矿,地表矿、浅部矿越来越少,找矿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潜在的资源主要是难识别的和埋藏较深的隐伏矿床(体),这就需要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应用,来探测和圈定有利的金属成矿地段,确定钻孔的孔位,提高钻孔见矿率。激发极化法可以根据岩石、矿石的激发极化效应来寻找金属和解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问题,是一种电法勘探方法。在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勘查中,激发极化法是一种公认的、极其有效的勘查手段。 1、地质概况和地球物理特征 1.1 地层 某地区矿区,区内铜矿等矿化明显受断裂-裂隙构造控制。目前发现的铜铁矿(化)体多产于北西向、北北东向、近东西向等断裂构造中,构造交汇部位往往矿化规模和强度增强。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孔雀石,其次为蓝铜矿、硅孔雀石、氯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镜铁矿、褐铁矿等。而含铜铁矿中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褐铁矿等,另有少量的孔雀石、镜铁矿等。 1.2 构造 某地区点矿区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属南北向DOMEYKO走滑断裂带构造单元中,区域内以断裂构造为主,构造线呈北东向、北西向及近南北向展布,具有向北撒开、向南收敛的“入”字型帚状断裂构造特征,目前所发现的矿产点就赋存与“入”字型构造的夹持部分。即不同相的构造岩块分布区内。其中含断裂主要呈北北西―北西向展布。 1.3 地球物理特征 某地区矿区在面状蚀变和围岩接触部位多见受构造控制的脉体或网脉群,脉体规模较大,长约700~1000m,宽约10m~50m,脉体边部见角砾岩化,角砾岩中含铜矿化。有些脉体具褐锰矿化、黄铁矿化,推测为金、银矿脉。 含铜矿磁铁矿具有较强的极化率,总体来说,矽卡岩、安山斑岩极化率较高、电阻率较低,其余围岩极化率平均较低。综上所述,从区内地球物理特征分析可以看出,该区具备投入电法的地球物理前提条件。 2、激电测深数据处理解释方法 本次工作投入的仪器主要是WDFZ-10大功率发射机,WDJS-9型激电接收机和GPS。各测区面积性电法工作采用激电中梯方式,AB最大极距1500m,MN为50m,一共设计了7条剖面,采集激电物理点1659,检查点55个,质检率为3.31%,视电阻率3.46%,视极化率相对误差1.91%,各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实测的视极化率和视电阻率是收-发电极周围电性分布特征的综合反映,收-发极距越大,影响范围越大,所以勘探深度越深,达到测深的目的。反演解释的目的就是将地表实测的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通过一定的数值模拟计算方法,获得地下各测点不同深度介质的电阻率值和极化率,这一过程也称之为定量解释,它给出勘探剖面地下的电性分布断面。 2.1 某地区矿区L0激电测深剖面 L0号剖面激电测深电阻率断面,极化率断面。在电阻率断面中主要分布三个高阻区,分别位于水平标记-275m~40m之间(1号高阻体),190m~520m之间(2号高阻体),710m~910m之间(3号高阻体)。在1号高阻体和2号高阻体之间、2号高阻体和3号高阻体之间以及3号高阻体的北侧表现为相对低阻特征,推测应为断裂破碎带的反应,此外断面显示浅部为低阻特征,并且断面由南至北高阻体埋深由深变浅。其中1号高阻体和2号高阻体之间的低阻异常、2号高阻体和3号高阻体之间的低阻异常均对应极化率断面的高极化率异常,高极化率异常分别位于极化率断面的约80m处(1号极化率异常)和550m处(2号极化率异常),断面中显示1号极化率异常范围较小,异常强度弱,反演极化率极值>3%,延深约120m,倾向北。2号极化率异常范围较大,强度较高,反演极化率极值>5.7%,延深约170m,倾向南。该断面中两处异常均为低阻高极化异常,认为由位于破碎带中的含硫化物矿化体引起,为找矿有利异常部位。 2.2 激电测深三维反演及综合分析 ①激电测深二维反演结果显示,测区内发现两个主要的高极化率异常带,地表对应均有矿化显示。极化率异常反应,北部异常带异常范围和强度均高于南部异常带。其中尤以L1号剖面异常强度最高,其次为L3剖面和L4剖面。②极化率异常三维反演结果显示,在北部异常带的中部,极化率异常明显错位,西部北移,东部南移,表明测区存在近南北向平移断层,该断层的西侧,极化率异常强度和范围均高于东侧。③极化率异常三维反演结果采用反演极化率3%圈定异常的异常为两条近东西向(北西西)条带状异常,当采用反演极化率2.7%圈定异常时,极化率异常向深部有合拢趋势,预示两条极化率异常带之间的深部可能存在含硫化物岩体。 3、地质成果解释 本区的矿种以铜为主,伴生矿种多为金、银等。矿物类型以金属硫化物(辉铜矿、黄铜矿、黄铁矿为主,其次为蓝铜矿、斑铜矿、孔雀石、褐铁矿等。矿石类型则以块状金属硫化物、侵染状金属硫化物、细脉状金属硫化物矿石为主。矿床类型近地表以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为主要表现特征,深部则有曼陀型铜矿或IOCG型铜金矿产隐伏的大概率存在,同时也不排除小型斑岩型铜矿的隐伏产出。上述矿种、矿产类型均是物探激发极化法具有良好应用前提条件的典型类型。 通过目前的工作不仅圈定了一些较好的矿化异常,也取得了该区岩矿石物理特性的大量基础数据,更是积累了许多矿体、含矿构造破碎带的电阻率、极化率电性特征,这对今后的物探解释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条件。由于该地区地表的矿体多以小型的脉状、透镜状、豆

电测深正演模拟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电法与电磁法勘探 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地球物理学院实验室5417 实验成绩 二〇年月二〇年月

填写说明 1、适用于本科生所有的实验报告(印制实验报告册除外); 2、专业填写为专业全称,有专业方向的用小括号标明; 3、格式要求: ①用A4纸双面打印(封面双面打印)或在A4大小纸上用蓝黑色水笔书写。 ②打印排版:正文用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页边距采取默认形式(上下2.54cm, 左右2.54cm,页眉1.5cm,页脚1.75cm)。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③具体要求: 题目(二号黑体居中); 摘要(“摘要”二字用小二号黑体居中,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小4号宋体); 关键词(隔行顶格书写“关键词”三字,提炼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小4号黑体); 正文部分采用三级标题; 第1章××(小二号黑体居中,段前0.5行) 1.1 ×××××小三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1.1.1小四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参考文献(黑体小二号居中,段前0.5行),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参照《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水平层状介质视电阻率测深正演模拟 摘要 电测深曲线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大的用处,掌握理解曲线变化的本质对时间勘探工作有指导意义;本次实验用C语言编程计算了在地下为三层介质的情况下,地面同一点电阻率随深度增加而变化的视电阻率,并用绘图软件绘制了电测深图件分别的到A型、Q 型、H型和K型电阻率测深曲线,最后分析了第一层电阻率变化及第一层深度变化所对应的曲线有哪些不同,得出在第一层深度先相同的情况下,电阻率增大导致曲线起止点的纵坐标增大,在电阻率相同的情况下,深度增大会使曲线首支近似水平的那一段长度增大;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第二层深度越大曲线中间的拐点越突出;这些曲线变化能帮助我们判断地下介质的层数、电阻率变化、第一层的电阻率及深度等; 关键词:层状介质;视电阻率测深;正演;

四极梯度电测深剖面野外工作方法及其效果_高建东

四极梯度电测深剖面野外工作方法及其效果 高建东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

对称四极电测深 n在我国,对称四极电测深是最常用的一种电测深方法。 n优点:对称四极电测深剖面的拟断面图可比较直观地大致反映目标体断面形态。 n不足:对称四极电测深的工作效率低,在大深度、大极距的对称四极电测深工作中,其工效低下的缺点尤为突出。

探索和研究 n2008年,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开展了“偶极+三极+四极”排列的混合电测深野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试验成果以“非常规电极排列在大功率激电测深中的应用”为题发表在《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李忠平;n2012年,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开展了“标准对称四极电测深”与“四极梯度电测深”的野外对比试验,后面将介绍这次野外对比的成果。n桂林理工大学(葛为中、吕玉增)、河南有色地矿局7队(丁云河)、黑龙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706队(王式东)等人先后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B 电极 “偶极+三极+四极”混合电测深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

多道激电仪多极距中间梯度剖面 A 电极 A 电极A 电极A 电极B 电极B 电极B 电极B 电极

四极梯度电测深 n将多极距对称四极剖面和多极距中间梯度剖面综合到一起,可构成一种由对称四极和亚对称四极排列组合的四极梯度电测深剖面。 n中间梯度电测深的电极排列处在对称四极和亚对称四极的状态,异常的拟断面图特征接近于对称四极测深,可以使用拟断面图作粗略解译,精细解译可通过计算机反演断面图完成。 n中间梯度电测深可达到与对称四极测深几乎相同的效果,但是它的工作效率可大幅度提高,极距越大,效率提升幅度越明显。

直流电测深正演报告

直流电测深正演报告 一.原理 (1)电阻率测深法原理 电阻率测深法简称电测深,是用来探明水平层状(或近水平层状)岩石在地下分布情况的一组 电阻率法变种。电测深法的装置特点是保持测量电极MN 的位置固定,在不断 增大供电电极距的同时,逐次进行观测。 通常要求满 足以下条件: 每个测点 的电测深观测结果,绘制成一条视电阻率ρs 随极距 AB/2变化的电测深曲线。通常将电测深曲线绘在双对数坐标纸上,其横坐标表示供电 极距AB/2,纵坐标表示相应的视电阻率值。电测 深曲线反映了测点下方垂直方向上电性层的变化情况。 (一) 水平层状大地上对称四极测深 1.多层水平地层上的对称四极电测深视电阻率表示式 (1)多层水平地层地面点电流源的电场 如图6.1-39所示,水平地面下有n 层水平地层,各层电阻率分别为ρ1、ρ2 … ρn; 各层厚度分别为h 1、h2…hn-1; 各层底面到地表的距离分别为H 1、H2…Hn-1,Hn →∞。 AB MN AB 301 31>≥

设地面点电流源A 的强度为I 。为求各层 中的电位表达式,将柱坐标系的原点设在A 点,Z 轴垂直向下。在所设条件下,电位与角无关,满足如下形式的拉普拉斯方程: 求解思路: U , E , ρs , Ti (λr ) ① 用分离变量法求方程 ② 边界条件 ③ 通解 ④ 各层的电位表达式 ⑤ 利用边界条件求待定系数 a2、a3,…,an b1、b2,…,bn-1 电测深只在地面工作,即z =0,故只需求出b1, 2、视电阻率的表达式 式中:J 0(mr)为零阶第一类贝赛尔函数;B 1(m)为积分变量m 的函数 12222=??+???+??z U r U r r U ?∞??????+=0011)()(22dm mr J dm mr B I U πρ

激电测深工作勘探深度探讨

激电测深工作勘探深度探讨 摘要激电测深工作的勘探深度一般认为是AB/2的1/5到1/2,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对野外工作成果的推断解释指导意义不大,本人通过某地区的激电测深工作及后来投入的钻探工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一个较具体的参数,它对激电测深工作成果在勘探深度上的推断解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激电测深勘探深度与AB/2关系 近几年在某矿区作了许多激电中梯扫面工作,然后对异常较好的区域作了激电测深工作,布设了几十个钻孔,反馈回来了钻探结果与激电测深的推断解释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了见矿深度与AB/2的对应关系是见矿深度为异常下限对应的AB/2的三分之一。 1下面是某个矿区激电测深的的实例: 1.1矿区地质 1.1.1火山岩岩相:喷溢相、爆发相、喷发-沉积相、侵入相、火山通道相。 1.1.2侵入岩:在矿区内侵入岩极其发育,有华力西晚期和燕山晚期两个期次。 1.1.3围岩蚀变特征:本区围岩蚀变为面型热液蚀变,主要是火山低温热液蚀变,围岩为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引起蚀变的是火山酸性溶岩。 1.2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1.2.1电性特征:测区内地层主要为中生界下白垩系上库力组的酸性溶岩、凝灰岩,侵入岩为燕山晚期的斑岩岩组和花岗闪长岩岩组以及华力西晚期花岗岩组。根据物性测定可知,酸性溶岩极化率较低,其平均值在1%左右,电阻率在800Ω·m -900Ω·m,其电性特征为低极化率中等电阻率;花岗岩类极化率在2.5%左右,电阻率在1000-2500Ω·m,其电性特征为中等极化率高电阻率,蚀变矿化花岗岩类极化率普遍较高,变化范围较大,极化率平均值在2.83%-28.3%之间变化,电阻率随硅化程度增强而增高,最高达5000Ω·m左右。综上所述,矿化蚀变岩石与非矿化蚀变岩石电性差异较大。 1.2.2磁性特征:由本区采集的岩石标本测定结果是沉积岩表现为弱磁,侵入岩中斜长花岗岩与黄铁矿化花岗闪长岩表现为相对强磁性,剩磁以蚀变花岗闪长岩较高,其余岩石剩磁较弱,工作区内磁场以感磁为主。 2 激电测深工作

对称四极电测深法导电纸正演模拟

实验四 对称四极电测深法导电纸正演模拟 (一)实验目的: 地电学是研究大气,海洋和固体地球内部的电性及电场分布规律,利用电法勘探中的某些方法,来研究固体地球内部介质及其周围的电性以及其电场的分布。用导电纸模似均匀层状介质地面,采用四极对称电测深法,测量均匀层状介质地质剖面的电场分布,了解电场分布特征,用理论知识来验证实验结果。学会正演科学实验方法,导电纸可以不同的地质构造,可以代替复杂的理论计算,为反演推断,解释提供依据。本实验用导电纸模拟水平均匀层状介质地面电场分布特征。在导电纸上挖洞模拟高阻矿体,在导电纸上压金属板模拟低阻矿体,比较含有不同模拟矿体时的电场分布特征。 (二)设备: 1. 图板 2.导电纸 3.LZSD-C型自动数字电测仪 4.电池1—2节或直流电源 5.大头针及小铁锤 6.鳄鱼夹及导线 7.特种铅笔、直尺、记录本 8.计算器 (三)原理及装置: 导电纸(电讯传真原纸)是一种纸浆加碳黑制造的纸,其面电阻在103—104欧姆范围内,与均匀介质相当,当在纸面上以点电源或其他形式供电时,电位在场源内满足泊桑方程,在场源外满足拉普拉斯方程。 地球物理场的理论研究,无论是直流电场、磁场、重力场或激发极化场,它们同样也满足这二个方程,因此利用导电纸作为介质就可能模拟这些方法的理论计算。众所周知,复杂态理论计算的数学解不仅费时,而且有时是不可能的,而导电纸模拟实验恰能担负起这个任务。 它们之间相互的对应关系,在二维问题中可按下表一一对应。

导电纸实现类比的形式: 建场布置:(图中的“纸”为均匀导电纸) 点源 体源 极化源 金属片

测量布置:(地面) 磁场 磁场 电场:水平 水平 垂直 大头针 引力场 引力场 1. 模拟层参数: 三层地层的模拟曲线,采用多种形式,例如: (1)321ρρρ<> H型曲线 (2)321ρρρ>> Q型曲线 (3)321ρρρ>< K型曲线 (4)321ρρρ<< A型曲线 实现上述电阻率的方法是: 采用多层导电纸迭加,n 1 ρρ= 迭,以减小电阻率,利用纸边作为∞=2ρ,金属作为 03=ρ。 H 型及A 型,3ρ用导电纸外图板代替,∞=3ρ,H 型21ρρ> 用n层纸迭加,1ρ为 一层,作为测量表面,A 型1ρ、2ρ互换,Q 、K 型用铜或铝片代替,Q 型曲线1ρ、2ρ同H 型,K 型1ρ、2ρ同A 型曲线。 2. 比例尺: 各层厚度及地面极距采用同一比例尺,一般模拟需要二种以上的比例尺,第一种用1∶100,实际1米为纸上1厘米。AB/2 可工作至40米,(即AB 长80米,相当纸上80厘米) 第二种比例尺为1∶1000,纸上1厘米相当实地10米,可工作至400米,两种比例尺同样适用

高密度电法勘探的装置选择和资料解释

高密度电法勘探的装置选择和资料解释 祁增云,任海翔,乔佃岳 (国家电力公司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本文就高密度电法勘探做了一些综合性论述,重点就装置的选择、资料解释、限制因素以及高密度电法勘探后期展望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密度电法;装置;解释 1 概况 高密度电法勘探的出现使得电法勘探的野外数据采集工作得到了质的提高和飞跃,同时使得资料的可利用信息大为丰富,使电法勘探智能化程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高密度电法其核心只是实现了野外测量数据的快速、自动和智能化采集,它的工作实质依然是常规电法勘探原理,所以说它只是一种基于老原理的采集手段的提高,它并未脱离直流电法的框架,并算不得是一门全新的勘探方法。但是,由于其采集密度的增大、排列装置的增多,为传统电法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技术处理带来了新的课题。 高密度电法勘探的装置选择、资料解释是两个关键环节。排列装置选择得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是否测试出探测目的所反映出的异常。资料解释则是探测目的最终反映和探测效果最直接表达。 2 装置的选择 选择哪种装置取决于场地大小、地形起伏、探测任务以及探测精度等因素。 2.1 场地因素 如果场地开阔,一般都使用四极装置(α、α2),因为该方法会获得最大的测量电位。这对于节省外接电源,减少供电电压,特别是压制干扰,增强有效信号,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场地不允许,那么最好使用三极装置(AMN、MNB),三极装置比四极装置将节省一半的场地。 2.2 地形因素 高密度电法勘探应尽力避免地形的起伏,然而事实常难随人意,这时候就得考虑哪种装置受地形的影响最小。在众多装置中,偶极装置受地形影响最为剧烈,它本身的电测曲线就已经复杂,如果加上地形的因素,其电测剖面形态会变得很难辨别。其次是三极装置,该装置遇到山谷或山脊时电测曲线会出现多个峰值,并且AMN和MNB两个装置的反映程度不均衡,故而判别起来困难较大。相对而言,四级装置受地形的影响较小,电测剖面形态比较好判断。 2.3探测精度因素 掌握探测精度(灵敏度)与装置的关系,是高密度电法中很重要的环节,也是众说纷纭,很难形成一个定论的问题。根据《高密度电法探测岩溶试验》结果,β装置灵敏度最高,γ次之,α最次,而据中国地质大学罗延钟教授研究,不等距偶极最灵敏,β次之,α再次之,γ最次,许多生产单位只单纯使用α一种装置。 Dr.M.H.Loke 认为: (1)α装置对于电性的垂向变化比水平向变化反映灵敏些。一般来说,此装置解决垂向变化(例如水平层状结构)问题比较有利,而去探测水平变化(例如狭窄垂向结构)就相对差一些。 (2)不等间距偶极装置对于电阻率变化有着最大的灵敏度,它对垂向电性变化十分灵敏而对水平变化相对不灵敏。

常用电法勘探的原理及优点分析

常用电法勘探的原理及优点分析 【摘要】随着世界矿产资源的需求,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越来越倍受世人关注,而有效、相对确切的勘探手段也是被许多学者研究,而电法勘探是应用地球物理学中方法种类最多、应用面最广、使用性最强的一门分支学科。文中简要介绍了三种电法勘探方法的实施方法及原理、数据处理及其优点概况,其中包括电阻率法、三维直流电法、瞬变电磁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 【关键词】电法勘探;岩土体;电阻率测试法;三维直流电法;高密度电法电法勘探是根据岩、矿石电学性质的电性差异来找矿和研究地质构造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也是勘探行业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勘探方法。它是通过仪器观测人工、天然的电场或交变电磁场,分析、解释这些场的特点和规律达到找矿勘探的目的。 1.三种电法勘探的主要方法及特色 1.1岩土体电阻率测试技术 对岩土体电阻率的测试,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下面主要介绍直流电测深中的温纳装置在岩土体电阻率测试中的具体应用。根据试验研究和工程实测结果知该法具有快速、准确地测定岩土体电阻率,并对不同岩性层划分做出客观解释的优点。 实施原理:由于温纳装置是等比装置,且MN/AB=1/3,所以视电阻率与电位差及电流强度的关系式为:ρs=kΔUAM/I现场观测施工方法:AB供电极距逐渐加大,以增加勘探深度,可以测得不同电极距下的视电阻率ρs。采取处理与解释采用现场作图的方式,快速测定电阻率及划分岩性层位。以MN为横坐标,计算MN/ρs,并以MN/ρs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MN/ρs与MN的关系图。对各测深点依次作图解释,可求得各测点处分层的电阻率值,对获得的各层电阻率值进行数理统计,便可获得地层的平均电阻率值。物性层位的划分可以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计算、量板法或其它手工解释方法。 该方法较传统的解释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相对于传统的解释方法而言更适合工程物探在解决地层划分和电阻率测试中的应用。另外,场地的岩土电阻率是工程设计接地装置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的确定对电流尽快地散入大地,达到足够小的接地电阻及接地装置地下部分的合理布局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沿地层深度的变化规律是选择接地装置型式设计的主要依据。 1.2三维直流电法 三维直流电法探测就是应用现有的直流电法仪器和勘探方法,在施工方法上优化改进,进行加密采样数据以取得三维数据体,然后采取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进行资料处理和成图。该方法是传统直流电法的三维化,可使勘探精度得到很大提高,在原有仪器设备条件下提高了传统直流电法勘探的能力,其工作主体是测试工作,以“时间换取空间上的高分辨率”。 施工采取一次布极,多极距测量技术,本文主要介绍的三维直流电法勘探施工两极装置是:在勘探区域布置m条测线,每个测线布置n个测点(电极),测网密度根据探测对象及其探测深度而定,在城市建设和水利电力工程勘测中,一般选取测线距L=2~10米、测点距D=2~5米即可。 该法较传统直流电法勘探具有信息量大、精度高的优点,在工程勘察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同时又拓展了老式电法仪的应用范围,延长了老式仪器的经济使

直流电测深原理

电测深法原理 电测深法是在同一点上逐次增大供电电极距AB,使勘探深度由小逐渐加深,于是可观测到测点处沿深度方向由浅至深的视电阻率变化规律。通过对反应地电断面变化的电测深ρs曲线的分析,可以了解深度方向上地电断面的特征。 在电测深法中,最常采用的对称四极装置如图1-1所示,图中A、B为供电电极,M、N为测量电极,他们对称于观测点O布置。工作时,供电电极距AB从最小电极距A1B1变化至最大电极距A n B n,每改变一次电极距AB,相应观测一次ΔU MN和I AB,按照式1-2计算出视电阻率ρs值。根据每个极距的观测结果,可绘制出以AB/2为横坐标,ρs为纵坐标(采用双对数坐标系)的电测深ρs曲线如图1-3。 1-2 Ρs=KΔU MN I 下面以两个水平电性层的地电断面为例,来说明电测深法的物理实质。首先设厚度为h1、电阻率为ρ1的第一电性层之下是电阻率为ρ2的基地岩层,且ρ2>ρ1,ρ2层相对于ρ1层的厚度视为无限大。 当用较小的供电电极距(A1B1<

排斥作用,使j MN增大,j MN>j0,则ρs>ρ1。随着AB/2的继续增大,ρ2介质的影响愈加明显,ρs也愈来愈大(ρs曲线2段)。 当AB/2>>h1,相应的勘探体积主要为第二层介质,而第一层介质ρ1在整个勘探体积中仅占很小的比例,所以ρ2介质在影响场的分布问题上起主导作用。可以证明,此时得到的视电阻率值趋于第二层真电阻率,即ρs→ρ2(ρs曲线3段)。 ρs随着AB/2变化的关系曲线称为电测深曲线。ρs曲线的变化规律反映了垂直深度方向上断面的电性变化,利用ρs曲线可确定各电性层的厚度和电阻率值。当地电断面类型不同时,ρs曲线形状也不同。

1 直流电法技术的原理

1 直流电法技术的原理 直流电法勘探是以煤、岩层的导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人工向地下供入稳定电流,观测大地电流场拭目以待颁规律,从而确定岩、矿体物性(如贫、富水区域)的颁规律或地质构造(如断层、裂隙发育区)的特征。直流电法勘探是测定岩石电阻率的传统方法。它通过一对接地电极把电流供入大地中,而通过另一对接地电极观测用于计算岩石电阻率所必需的电位或电位差信息(见图1)。 2 直流电法技术的工作方法 根据探测目的不同,直流电法工作装置形式有多咱。井下通常应用对称四极测深装置、三极测深装置和单极偶极装置。 2.1 对称四极测深装置 工作布置方式为A-M-O-N----B,即以O 点为中心,两边对称布置A、M、N、B四个电极四个电极按比例由近及远同步移动。 2.2 三极测深装置 工作布置方式为A---M—O—N----B(*)。即以O点为中心,两边对称布置M]N 两个电极,A、M、N三极由近及远逐步移动,B极位于无穷远处。 上述两种装置中A、B、均为供电电极,用于向岩层供电;M、N均为测量电极,用于探测地电场电压,根据测出的电流、电压值结合装置系数就可以换算出地层视电阻率值。通过对不同地步、不同深度地层的视电阻率值进行全方位探测和综合分析,就可以达到探测岩性或构造的目的。 2.3单极偶极装置 主要用于巷道掘导师头超前探测,采用的工作布置方式为A1-----A2-----A3-----M-N-------B(#),基本A1、A2、A3、和B极为供电电极,位置固定不动(A1位于掘进头处),用于向岩层供电,B极位于无穷远处;M、N为测量电极,沿巷道移动探测地电场电压。井下采集的原始探测数据,经专用软件根据镜象工作原理处理后得到A1、A2、A3三条结果曲线的相似性进行对比并结合各供电电极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分析(即:掘井头正前方的低阻异常区在各条结果曲线上的位置反映关系应该与相应供电电极的位置关系具有一致性),即可得出物探结论。直流电法一般供电极距越长,供电电场颁范围越广,探测深度和两边辐射范围越大。 3 直流电法技术拭目以待优点和用途 直流电法技术具有理论成熟、方法灵活、仪器简便、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可用于探测巷道掘进头前方断裂破碎带和富水区(体)范围、查找巷道周围隐伏构造破碎带位置、划分顶底板岩层贫富水区域、确定放水孔位置及工作面回采时的易突水地段、评价工作面回采时的水害安全性等。 它是通过采集人工地震波所携带的地下信息来分析地层结构,目前有两种方法,瑞利波探测概括一种是面波变频探测法,亦称稳态法,这种方法由于激振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