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概论》综合练习题一(含答案)

《教育学概论》综合练习题一(含答案)

本文由seaking1983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教育学概论》综合练习题一 教育学概论》综合练习题 练习
一、判断题(40 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教育应适应人的自然发展的思想。 ( ) 2.早在 20 世纪之前, 我国已大量引进西方教育理论, 并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 ) 3.从形式上看, 教育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非形式化教育、 形式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 ( ) 4.英国牛津大学是欧洲最早建立的中世纪大学。 ( ) 5.《大教学论》是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 ) 6.教育和发展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即教育在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 ) 7.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已经从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专门的活动。 ( ) 8.教育的先进与否和水平高低最终由社会生产力的先进程度和实际水平决定。 ( ) 9.教育的基本经济功能是为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和专门人才。 ( ) 10.文化是教育的内容,教育则是文化传递和发展的手段。 ( ) 11.西方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中所讲的“个人”是指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个体”( 。 ) 12.教育的社会目的与教育的国家目的是内在一致的、不矛盾的。 ( ) 13.国家主义教育目的论根本的错误在于教育的社会目的与国家目的等同起来。 ( ) 1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个人取向与社会取向的统一是无条件的。 ( ) 15.在专制主义、集权主义统治的社会里,个人的价值与尊严得不到重视,但社会(或社群)的价 值与尊严却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 ) 16.教师与学生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相互关系中的一对次要矛盾。 ( ) 17.人民教师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 ) 18.在教育过程中,学生起着客体作用,教师则起着主体作用。 ( ) 19.热爱学生是教师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 ( ) 20.教师既要成为学科知识的专家,又要成为知识渊博的杂家。 ( ) 21.课程即是教学过程所要达到的目标或预期的学习结果。 ( ) 22.课程即教师所要教的、学生所要学的教材知识内容。 ( ) 23.学生从特定的教学活动方式中实际获得的学习经验构成了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 ) 24.课程是由预先已经编制好的、现成知识内容体系构成的。 ( ) 25.只有选修课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必修课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什么帮助。 ( ) 26.教学与智育是一回事。 ( ) 27.讲述法中汇总阶段的目的在于巩固学

生的知识。 ( ) 28.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具有“向师性” ,也就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 ) 29.“名师出高徒” ,这意味着教师决定学生的发展。 ( ) 30.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其前提条件是有良好的课堂纪律,学生认真听讲。 ( ) 31.从影响因素看,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主要是学生接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 ) 32.活动与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动力。 ( ) 33.简言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把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品德的过程。 ( ) 3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源泉是学生自身的努力。 ( ) 35.因为学生品德结构中诸因素发展不平衡,在德育过程中可采取多种开端的方法。 ( ) 36.教职工工作的考核,应着重于贡献和能力,以期终考察为主。 ( ) 37.班级规范的制定和执行, 需要充分发扬民主, 让学生进行讨论, 但最终只能由教师决定。 ( )
1
38.班级管理的效能与效益最重要最直接的表现是教师管理方法得当及班级组织的高度成熟。 ( ) 3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 1986 年通过并实行。 ( ) 40.“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说明只有知行结合,言行一致,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 ( )
二、单项选择题(40 题)
1.中国教育史上“文翁兴学”发生在( ) 。 A.公元前 136 年 B.公元前 124 年 C.公元前 141 年 D.公元前 221 年 2.在我国汉代经馆教学中,采用由高足弟子教授其他求学者,这种教学方法称为( ) 。 A.小先生制 B.导生制 C.转相传授 D.合作教学 3.“四书”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其编撰者是( ) 。 A.孔子 B.董仲舒 C.韩愈 D.朱熹 4.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 ) 。 A.京师大学堂 B.北京大学 C.京师同文馆 D.方言学堂 5.清政府下令全国各地书院分别改为大中小学堂,发生于( ) 。 A.1901 年 B.1902 年 C.1904 年 D.1905 年 6.下列( )报告带有一个醒目的标题: 《教育:必要的乌托邦》 。 A.《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B.《教育的使命——面向 21 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 C.《从现在到 2000 年教育内容的全球展望》 D.《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7.( )开始出现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学人员。 A.资本主义社会 B.封建社会 C.奴隶社会 D.原始社会 8.教育民主化产生于( )社会运动。 A.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 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 C.资本主义反对封建制度 D.资本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9.( )朝代以后,儒家思想在我国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支配地位。 A.汉代 B.元代 C.春秋战国时期 D.唐代 10.我国教育传统与西方教育十分不同的特点在于( ) 。 A.强

调科技教育 B.强调社会本位 C.强调宗教教育 D.强调个人本位 11.下列命题陈述中,与个人本位论基本假设不符的是( ) 。 A.个人是原始自足的独立实体,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个体是自足完善的 B.个体是真实存在的,社会只是一个抽象、一个虚名 C.个体拥有一个逻辑上先于具体社会历史的超验自我 D.个人是历史的结果,而不是历史的起点 12.下列命题陈述中,与社会本位论基本假设不符的是( ) 。 A.个人是社会的产物,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受制于社会 B.真正的个人是从来不存在的,个人的观念只是一个抽象,一个虚名 C.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它具有超乎个人的独立存在性质 D.个人是历史的起点,而不是历史的结果 13.下列所列举的情形中,导致个人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发生冲突的是( ) 。 A.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 B.社会法制建立,个人的基本自由有保障 C.个人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职责与义务 D.社会(或国家)对来自个体的批评持宽容的态度
2
14.关于个人自由的价值辩护,下列各种描述或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 A.思想自由、讨论自由是探索真理、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 B.思想自由、行动自由是创造文明的前提条件 C.个体自由是促进个体生长的必要条件 D.个人自由是无条件的、不受限制的 15.关于“民主纪律”的特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民主的纪律是相对于奴性的约束而言的 B.民主的纪律维护并尊重个人的基本自由 C.民主的纪律是运用民主的程序与方法,经共同协商与讨论产生的 D.民主的纪律依靠外力的强制与胁迫得以维系 16.“儿童中心论”的最早代表人物是( )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卢梭 17.心理学家经过测量发现智力迟钝者的智商低于( ) 。 A.60 B.80 C.70 D.90 18.已有研究表明,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 ) A.4-5 岁 B.4 岁 C.3 岁 D.2 岁 19.环境——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班杜拉 B.皮亚杰 C.格塞尔 D.布鲁纳 20.我国古代阐述教学相长思想的教育论著是( ) 。 A.《师说》 B.《学记》 C.《论语》 D.《大学》 21.关于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所代表的课程范式,下列陈述中不恰当的是( ) 。 A.课程即预定的学科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 B.课程以知识为本位,注重书本知识或间接经验的获取 C.课程是预成性的,以固定的结果或产品形式存在 D.杜威所倡导的活动课程是这种课程范式的突出代表 22.关于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所代表的课程范式,下列陈述中不恰当的是( ) 。 A.课程即学习者从学习活动中获得的一切经验或体验 B.课程以学习者获得的“学习经验”为本位,注重直接经验的获取 C.课程是生成性的,以活动或

过程形态存在 D.传统的学科课程是这种课程范式的突出代表 23.历史上最早倡导选修制的是( ) 。 A.(德)洪堡 B.(美)杰弗逊 C.(美)埃利奥特 D.(德)赫尔巴特 24.关于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下列描述中最为恰当的是( ) 。 A.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B.主要与次要的关系 D.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D 强迫与自愿的关系 25.下列关于必修课程属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它是面向所有学生开设的课程 B.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普通教育的共同基础及学生基础学力 C.它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 D.它的地位高于选修课程 26.贯彻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师( ) 。 A.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一般要求 B.深入领会教材的系统性 C.把基本概念、基本技能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D.以教材为本,主要强调教材的系统性 27.以下关于教学过程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 A.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 B.教学是特殊的认识过程 C.教学仅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D.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3
28.以下关于相对评价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 A.相对评价是针对个人在团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地位而进行的评价 B.通常以百分制形式出现 C.相对评价又称常模参照评价 D.通常以标准分数的形式出现 29.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提出者是( ) 。 A.洛克 B.裴斯泰洛齐 C.赫尔巴特 D.杜威 30.关于教学的作用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 。 A.教学是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 B.系统地传授知识,再生产社会经验 C.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D.学生掌握知识的唯一有效途径 31.贯彻正面教育原则,要求教师( ) 。 A.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 B.要热情关怀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C.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D.要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 32.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 。 A.爱国主义 B.理想 C.集体主义 D.自觉纪律 33.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则的提出者是( ) 。 A.杜威 B.洛克 C.赫尔巴特 D.马卡连柯 34.如果学生“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 ,这说明教师违背( ) 。 A.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原则 B.集体教育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正面教育原则 35.通过创设良好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方法是( )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36.对教职工的工作考核一般分为( ) 。 A.考德、考勤、考绩 B.考勤、考绩、考能 C.考勤、考绩、考识 D.考勤、考绩、考学历 37.( )不是学校管理过程中执行阶段的工作。 A.适当地组合各方面的力量和因素,使之合理利用 B.学校负责人对下级给予适当支持、关心和帮助 C.充分重

视学校中人的因素,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D.进行总结,发扬成绩,吸取教训 3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 )通过。 A.1985 年 B.1986 C.1994 D.1995 39.关于教学工作的结果评价,以下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 。 A.教学工作的结果评价就是看学生在考试或测验中的考分高低 B.教学工作的结果评价不能仅就学生的考分作横向比较,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或起点水 平,反映学生的进步与提高程度 C.教学工作的结果评价是否有效,与用来检测学生学习成绩的试卷本身编制得如何密切相关 D.教学工作的结果评价还应包括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习惯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进行评价 40.用纸笔测验来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这一做法,违反了教育评价( ) 。 A.伦理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全面性原则 D.可行性原则
三、多项选择题(20 题)
1.中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内容“六艺” ,包括( )等。 A.礼 B.易 C.诗 D.射 2.我国壬戌学制的特点包括( )等。 A.中学分成初、高两级各三年 B.重视经学教育 C.富有灵活性和弹性 D.加强职业教育 3.欧洲中世纪学校教育内容“三艺”包括( ) 。
4
A.文法 B.算术 C.天文学 D.修辞学 4.现代社会以机器大生产为特征,从而决定料现代学校教育的( ) 。 A.平等性 B.民主性 C.普及性 D.生产性 5.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形态是( ) 。 A.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奴隶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6.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 B.经济基础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内容与手段 D.经济体制决定着教育体制 7.教育目的所具有的典型特征是( ) 。 A.抽象性 B.理想性 C.易懂性 D.终极性 8.教育目的与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 ) 。 A.培养目标是对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未来与现在的关系 D.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9.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是( ) 。 A.“课程与教学目标”是对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D.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10.教师的劳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 。 A.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创造者 B.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 C.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D.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 11.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 ) 。 A.主体性、示范性 B.长期性、间接性 C.连续性、广延性 D.复杂性、创造性 12.教师的意志品质集中体现在( ) 。 A.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B.教育目的灵活性 C.教育决策的果断性 D.处理矛盾时的自制力 13.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课程内涵发生了

一些重要变化,其主要表现在( ) 。 A.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 B.从强调教学目标、计划到强调教学过程本身的价值 C.越来越多的人把课程当作一种动态的活动,而不仅仅是当作一种静态的知识体系来看待 D.课程是教学的对象,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手段 14.为了确保选修课的开设质量,应注意( ) 。 A.选修课作为一门课程,本身必须是高质量的、具有教育价值的 B.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 C.将选修制与学分制结合起来使用 D.在适当时候开设适量的选修课 15.学科课程的主要优点有( ) 。 A.有助于人类文化遗产的完整保存与传递 B.有助于学习者获得系统连贯的文化科学知识 C.有助于教学的组织、评价及效率的提高 D.有助于沟通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16.符合知、情、意统一的教学规律的选项是( ) 。 A.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依赖于智力活动 B.已经有的非智力因素,常表现为内驱力作用于智力活动 C.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
5
D.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活动,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17.引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动机的方法有( ) 。 A.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 B.教师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施教 C.演示引人注目的直观材料 D.让家长加强家庭教育 18.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 ) 。 A.教师是教育者 B.教师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施教 C.教师是教育方针的制定者 D.教师是班集体领导者 19.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要注意( ) 。 A.了解青少年的特点 B.理想发展的阶段性 C. 理想发展的连续性 D.理想教育要落到实处 20.社会道德教育主要包括( ) 。 A.国民公德教育 B.自觉纪律教育 C.社会公德教育 D.法制教育
《教育学概论》综合练习题一 答案 教育学概论》综合练习题一
一、判断(40 题) 判断(
1.√;2.×;3.√;4.×;5.√;6.×;7.×;8.√;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29.×;30.×;31.√;32.×;33.√;34.×;35.√;36.×;37.×;38.×;39.×;40.√
二、单项选择题(40 题) 单项选择题(
1.C;2.C;3.D;4.C;5.A;6.D;7.C;8.C;9.A;10.B;11.D;12.D;13.A;14.D;15.D;16.D; 17.C;18.B;19.A;20.B;21.D;22.D;23.A;24.A;25.D;26.A;27.C;28.B;29.C;30.D;31.A; 32.C;33.D;34.A;35.D;36.B;37.D;38.D;39.A;40.B
三、多项选择题(20 题) 多项选择题(
1.AD;2.ACD;3.AD;4.BCD;5.BD;6.ABCD;7.ABD;8.ABD;9.ABD;10.BCD;11.ABCD; 12.ACD;13.ABC;14.ABCD;15.ABC;16.ABCD;17.AC;18.ABD;19.ABCD;20.AC;
《教育学概论

》综合练习题一 结束) ( 教育学概论》综合练习题一 结束) 《教育学概论
6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