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北大学精品课程

西北大学精品课程

西北大学精品课程
西北大学精品课程

西北大学精品课程

第四章旧石器与旧石器文化的研究

第一节、旧石器的研究方法

旧石器时代人类的文化遗存最主要是各类石器,因而旧石器的研究是旧石器时代考古的最主要内容。因此,掌握旧石器的研究方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一、旧石器的清洗与编号

1. 旧石器的清洗

新出土的石器往往粘有很多泥土或污物等,故先要经过认真、仔细的清洗才能进行观察。清洗时可先将石器放在水盆内浸泡,待所附着的泥土松软后,用毛刷轻轻刷去晾干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清洗标本时应避免用尖硬工具剔刮或石器相互碰撞而造成新的伤痕,特别是对那些风化较为严重、表面酥软的石器更应小心。有条件时,可将石器放在水或溶有清洁剂中,然后用超声波振荡器平稳振动,使附着之泥土或污垢脱落。

2. 旧石器的编号方法

清洗后的石器或其它石制品,应逐一进行编号,并写在石器上。过去在有些地区,曾经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各旧石器地点统一进行了编号,在这种情况下,器物编号的内容

一般为发现时间、地点编号、出土器物序号,如山西丁村出土“丁村人”化石的地点出土的某件石器编号为54.100:1 ,其中前两位数字代表发现年代,中间三位数字代表地点编号,冒号之后的数字为出土器物的序号。文化层单一的地点或遗址,在标本编号时可略去层位号。这种编号法记录的内容较为简单。依据现代田野考古发掘对出土器物的编号方法,器物编号的内容应包括有发掘出土年代、遗址或地点代号、工区或探方号(如没有分工区或没有划布探方或略去此项)、层位号、出土石器序号等。如1986DT18 ②:568 ,即表示1986 年大荔( D )甜水沟(G )第18 地点第 2 层第568 件石器。

二、旧石器的观察与分类

经过清洗、编号的标本即可进行观察与分类。观察与分类是密切相关的两个研究程序,即分类应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分类之后还应进行仔细的观察。

1. 标本的观察

观察的标本应包括在发掘过程中获得的一切人工制品,如石核、石片、石器及在加工过程中剥落的碎屑等。项目应包括原料、制法、打击痕迹及其特征等。

<1> 对碎屑的观察

过去的研究中,往往只注重打击痕迹清楚的标本,而对

加工石器或剥落石片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则不太关心。近年来在国外的发掘与研究中,人们认识到,遗址中的一些细小石质碎片或碎屑(1CM 以下者),由于是人类剥落石片或加工石器的过程中产生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制作石器的过程和特征。如把剥落下的石片、碎屑和剩余的石核再拼接起来,恢复到石料的原状,则可再现石片生产的全过程。因此,在对包括碎屑在内的石制品观察过程中,注意寻找有关“接合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从90 年代初开始,我国的一些学者尝试对泥河湾盆地岑家湾、飞梁遗址出土的石制品进行拼合研究,在岑家湾1383 件石制品中,可拼合的达462 件(134 个拼合组),拼合率高达33.4% ;飞梁遗址1990 年出土108 件石制品中,有19件可拼合,拼合率为17.95% 。其中,岑家湾的一个最典型的拼合组是由35 件石制品(石片、断片、断块)组成,复原了一件石核的大部分

(1)。上述拼合研究,为研究当时人类制作石器的方法和过程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证据。

不仅如此,学者们还发现,通过对这些碎屑的大小、形状和数量的观察分析,可获得了许多前所未有的信

息。人们先通过实验,认识了不同石质、不同打击或加工方法产生的碎屑的特征,如用燧石制作一件手斧,可产生 1 mm 以上的碎片4618 块;以黑曜石为原料,用石锤剥落11 片

石片,可同时产生1 cm 以上的小石片77 件,1 ~3 mm 的碎片181 块, 1 mm 以下的细小碎屑1000 余块,这些碎片和碎屑分布在以打击点为中心的 1 平方米的范围内(2)。然后,依据这些特征来判断遗址中发现的碎屑哪些是在剥片的过程中产生的,哪些是在修整石器的过程中产生的;根据碎片的形状和数量等方面的差异,来判别不同的打击或加工修整方法如压押剥离法同直接打击法等。为了获得这些信息,学者们一方面在发掘中注意收集细小碎片,甚至采用了“过筛法”和“水选法”;另一方面,注意有关碎屑集中分布地点情况,以判断遗址中石器制作的具体地点。

<2> 对石片和石核的观察

对石片、石核的观察,除应特别注意有无“接合关系”之外,主要观察台面、背面和劈裂面三个部位。首

先,石片、石核台面的变化,往往反映了剥片的技术水平。因此,要逐一观察标本台面的变化和打击点的特征,区分出自然台面、打击台面和修整台面,并进行分类和记录。其次,石片背面的变化往往反映了剥片的过程。在未经修理的石核上剥下的石片,背面应为原石料的自然面;在多次剥落石片后的石核上再次剥片,背面上往往留有凹陷的原石核阴面;用压剥法剥落的细长石片,由于多次剥片,背面常有一道或两道棱脊而使断面呈三角形或梯形。再次,石片劈裂面(阳面)半锥体、锥疤、辐射线、同心波纹等是人工石片特

有的痕迹,这些痕迹一方面同原料的质地有关,质地细腻的原料上,上述特征较为显著,反之则不甚明显;另一方面也同打击技术有关,不同的打击法在石片上遗留的痕迹不尽相同。因此,观察石片的特征,可了解打片的方法和技术水平。

<3> 对石器的观察

所谓石器,一般指经过二次加工修整的标本或有使用痕迹的标本。石器有用石片加工而成的(石片石器),也有用砾石直接加工的(砾石石器)或用石核修整而成的(石核石器)。由于人类制作石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用,故上述各类石器的二次加工的痕迹多遗留在刃口部位,因此,应特别注意标本的刃口部位的加工痕迹及其特征,依据石器的大小、形状、刃口的特征,区分出不同类型与形式的石器,并注意各类石器数量的增减和组合上的变化。

有时候,人们也直接把自然的石块或有锋利边缘的石片作为工具使用,这样的标本上往往遗留下肉眼可见的使用痕迹。如用一些长条形的砾石作为石锤使用,这样的标本两端常由于砸击而破损;用一些大而平整的石块作为石砧作用,这样的标本中部常有集中的、凹陷性疤痕;用一些有锋利边缘的石片作为小刀刮削、切割作用,这样的标本边刃常遗留有细小的疤痕等。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学者日益对传统的肉眼观察法感到不满足,开始用高倍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来观察史前人类使用石器时遗留下的各种细微痕迹。人们发

现,工具作用于不同物质对象(如骨、角、木头、皮肉等)时,遗留下的使用痕迹不同,而这些使用痕迹相当耐久,即使用化学试剂也不易擦掉。因此,先通过实验,对不同质地材料的使用痕迹进行观察,确立对比的标准,然后与旧石器上的微磨损痕迹进行比较,即可确定工具的不同用途。

2. 标本的分类

分类可依据不同的需要如标本出土的层位、原料、制法、形状、功能等进行:

<1> 依据出土层位分类

依据遗址文化堆积层次整理出土的标本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一个遗址的文化堆积往往是若干个时期形成的,各层次出土的标本也应分属不同的文化时期。分层整理、分类的目的,在于了解有关人类文化的纵向发展过程,即不同文化时期石器制作技术的特点与联系,同类器物的发展演变规律,各类石器在不同时期数量的增减和组合关系的变化,不同遗址或文化间相应时期文化因素的比较等。若将不同时期的标本混杂,则会失去上述研究的根据。因此,在发掘与整理过程中,应十分注意层位关系,不要随意将不同时期的标本归并在一起。

<2> 依据原料分类

由于不同地区矿物和岩石的自然分布不同,不同地区或

同一地区不同时期人类认识和选用作为石器原料的岩石也有差异,而原料的差异又影响到石器制作技术与以石器为代表的文化特色的形成。故石器原料的分类及统计、对比,对于探讨各类旧石器文化的地域性特征、文化间的差异与联系、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的岩石鉴定可求教于岩石矿物学家,而更为详细的鉴别则需借助于有关化学分析。因为即使是同一类岩石,由于产地的不同,其中所包含的各种微量元素也有差异。详细的鉴定有助于对遗址中出土的石器原料产地的判别,进而对于推断原料由产地向周边地区的分布过程不同文化或人类集团间的原料或工具交换与文化影响等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 依据制法的分类

由于文化传统、文化发展阶段和主要利用的石器原料的不同,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旧石器文化,在石器制作技术方面也存在着时空方面的差异。如我国旧石器时代大部分地区的文化,在石器加工修整时,多由劈裂面向背面打击(正向加工),而西南云、贵地方旧石器晚期的猫猫洞、穿洞等遗址的石器多为由背面向劈裂面加工(反向加工),显示出浓厚的地域特色。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中期的石器均为直接打击加工而成,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大量的用间接法剥落、加工的石叶和细石器,反映出时代的差异。对石器制法的分类,主要依据对各类标本的打击及加工痕迹的

仔细观察,区分出直接打击(锤击法、砸击法、碰砧法等)和间接打击(压剥法、击钎法)等剥片方法和单面加工、两面加工(交互加工、错向加工)等加工修整方法,然后进行统计分析。

<4> 依据形状、功能分类

由于人类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加工制作石器的,而不同用途的石器所需的形状不尽相同,用途相同或相近的石器形状大体相同或相近,故石器形状与功能有一定的关系。据此,旧石器的分类可主要依据石器的大小、形状、加工及使用痕迹的特征等进行。如我国旧石器一般分为砍砸器类(单边刃、多边刃、盘状、斧形等)、刮割器类(直刃、凸刃、凹刃、端刃、圆头、刀形等)、尖状器类(正尖、角尖、三棱及锥钻等)、雕刻器类(屋脊形、鸟喙状、斜边等)、球形器类(多面体、圆形等)、石镞(平基、凹基、圆基、有茎等)和细石刃等。

三、旧石器的测量与统计

对标本的测量与统计,是对有关文化因素或文化性质进行定性分析的主要依据。一般测量是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而统计又是在全部分类、测量工作完成之后进行的。

1. 标本的测量

石器标本的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 石片长:由顶端的打击点向尾端引直线,再由尾端点向此直线引垂线,该垂线的垂足与顶端间的距离即为石片长。

<2> 石片宽:垂直于石片长的两侧最大距离即为石片宽。

<3> 石片厚: 石片劈裂面与背面间的最大距离。

<4> 石片角:通过打击点台面与劈裂面石片轴间的夹角(由打击点与半锥体顶点决定的石片剥离方向)。

<5> 石器长:石器的长轴或与长轴平行的最大距离。

<6> 石器宽:与石器长垂直的最大距离。

<7> 石器厚:石器主平面与相对另一面间的最大距离。

<8> 石器刃角:两面刃石器以刃缘的某一合适点为顶点的两刃间的夹角;单面刃石器则是修理痕迹最远点向刃缘延伸与背面的夹角;尖刃角,则是以尖刃两侧修理最远点延伸至尖顶构成的角。

根据上述测量值,通过计算,可进一步得出石片的长宽指数(宽÷长×100)和宽厚指数(厚÷宽×100)。长宽指数大于100 者说明该石片为横长石片,小于100 者则为纵长石片。

2. 标本的统计

标本的统计数据一般通过表格来计算和分析。每一文化层或遗迹单位应有一张统计表,内容包括有原料分

类、加工技术分类、器型分类、测量值等(统计表的格式可参见张森水:《中国旧石器文化》表 2 ,也可依据在实际情况,作不同程度的增减或重新设计)。统计的标本数量一般应在100 件以上才具有一定的意义,数量太少则误差率大而有效程度较小,难以代表该文化或遗存的性质和特征。

第二节中国旧石器文化的一些问题研究

一、关于华北旧石器两大技术传统问题研究

华北地区是中国旧石器的最早发现地。早在1920 年,法国学者桑志华首次在甘肃庆阳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石制品。不久,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著名的北京猿化石和大量的石制品。一度时期,人们曾把北京猿人文化看作是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一个发源地和传播中心,曾将全国各地发现的旧石器遗存均和北京猿人文化联系起来。后来,随着旧石器考古发现的增多和研究的深入,学者们认识到,这种把北京猿人文化看成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旧石器文化的主张,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许多难以解释的困难。

从50 年代开始,华北地区的旧石器考古有了一系列重

要发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资料的基础。早在50 年代丁村旧石器发现之时,我国著名学者贾兰坡就注意到它是华北黄土时期的一种“特殊文化”,与当时认为时代相当的萨拉乌苏旧石器(以后确定属旧石器时代晚期)分属不同的文化“相”,“即有不同的技术和石器类型”(3)。

60年代,在研究匼河旧石器时,又认识到它与北京猿人石器“彼此间既有共同性,又有不同的特点,但不同性是主要的”,这种现象反映出“即或同一时期的文化,除存在共同性之外,也存在一定地区上的不同特点

(4)。

70 年代, 在发掘了山西朔县峙峪遗址之后,贾兰坡先生正式提出了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至少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技术传统的学说(5):

其一是“匼河─丁村系”或“称大石片砍砸器——三棱大尖状器传统”(简称“大石器系统”)。它的基本特征是:打片主要用碰砧法,兼用锤击法;利用宽大石片制造各种大砍砸器,富有代表性的石器是三棱大尖状器;在石器的成分中,有时含有小型石器,但数量有限,类型也很少。属于这个文化技术传统的代表性旧石器地点有:匼河旧石器地点群、丁村旧石器地点群、三门峡旧石器诸地点、大同鹅毛口旧石器等。

其二是“周口店第一地点─峙峪系”或称“船头状刮

削器─雕刻器传统”(简称“第一地点─峙峪系”或“小型石器系统”)。它的基本特征是:打片多采用锤击法,产生的石片长宽多在 4 厘米左右;在石器成分中,利用不规则小石片制造的细小石器的比例大、类型多、加工痕迹细小;石器类型有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石锥、石球、砍砸器等,以刮削器为主,尖状器也具有重要地位。代表性遗址或地点主要有,周口店第 1 地点(即北京猿人遗址)和第15 地点、许家窑遗址、内蒙乌审旗萨拉乌苏旧石器、峙峪遗址、河南安阳小南海遗址等。这一系统是华北以细石器为显著特征的文化的先驱。

贾兰坡先生和一些学者还进一步认为,这两大系统的差别反映了彼此经济生活方式的不同:“小型石器系统”的石器大多数为狩猎工具和与渔猎有关的用具,所反映的经济生活以渔猎为主,采集为辅;“大型石器系统”的典型石器如三棱大尖状器等,是用于采集的工具,所反映的经济生活以采集为主,辅以渔猎(6)。

以后,随着华北更新世早期旧石器的发现,贾兰坡先生和其他学者又对这一学说进行了补充,认为上述两个系统的分化可能在早更新世就已发生。河北阳原小长梁旧石器地点,经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测定,小长梁为距今160 万年前(7)。最新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小长梁的年代可早到距今190 万年(8)。该地点的旧石器与西侯度、蓝田猿人

旧石器有明显的差异,同北京猿人文化有较多的联系。而西侯度、蓝田猿人石器则与“匼河——丁村系”有较为密切的关系(9)。考古分期

小石器传统

大石器传统

地质年代

晚期

小南海旧石器峙峪文化

萨拉乌苏文化

鹅毛口石器??

Q 3-2

晚期

中期

许家窑文化

丁村文化

Q 3-1

大荔人文化北京猿人文化

三门峡旧石器匼河文化

Q 2-3

中期

早期

Q 2-2

Q 2-1

小长梁文化蓝田猿文化

西侯度旧石器Q 1

早期

第二部分纺织品类文物保护技术-文化遗产学院-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本科教学大纲 专业:文物保护技术 课程名称:文物保护基础2 周学时:4 总学时:72 授课班级:本科二年级 任课教师:孙丽娟

文物保护基础2 一、课程名称:文物保护基础2 二、课程类型:学科方向课 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二、三年级 四、计划学时:72课时 五、学分:4 六、任课教师:孙丽娟 七、课程简介: 本课程纸质档案文物保护包括纸的发明与发展及传统造纸工艺、纸质文物糟朽劣变原因、纸质文物的保护处理、纸质文物分析测试、纸质文物保护方案的设计、纸质文物的保管等方面内容,其中纸质文物糟朽劣变原因及保护处理技术是该部分核心内容;纺织品文物保护包括我国纺织品的考古发现与收藏、纺织品保护研究的发展概况、中国纺织品鉴定保护工作的任务、古代纺织技术及纺织品文物鉴定、纺织文物损坏腐蚀机理、考古纺织品的起取、出土纺织品的清洗、纺织品的消毒、纺织品的加固与修复、纺织品的贮藏与展示等方面内容,其中纺织品文物损坏腐蚀机理机、考古出土纺织品起取、清洗、消毒及加固保护与修复技术是该部分的核心内容;、漆木竹器文物保护包括、漆木竹器基本知识、大漆成膜机理、简牍的发展与意义、古漆木竹器腐蚀损坏机理、脱水前保养与现场保护、饱水漆木竹器脱水定型保护、糟朽漆木竹器加固材料和方法及日常养护等方面内容,其中饱水漆木竹器脱水前保养与现场保护、脱水定性方法介绍为该部分核心内容;皮革文物保护与保养、骨角象牙尸体文物保护等主要介绍皮革文物基本特征、保存保养方法,骨角象牙等文物保护修复一般技术,不同尸体类型养护保护方法等。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授课内容组织同学总结讨论与学生互动;开展有机质文物模拟墓葬包埋、考古清理、保护修复实验,了解有机类文物埋藏条件与腐蚀劣变特征,通过课程实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辅助教学参观提高认知能力;指定参考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文化遗产概论 -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文化遗产概论》 一、课程名称:文化遗产概论 二、课程类型:本科学科平台课 三、适用对象:考古、文博专业一年级本科生,文保专业二年级本科生 四、计划课时:36 五、学分:2 六、任课教师:刘军民、魏女 七、课程简介: 《文化遗产概论》是一门以文化遗产及其发展为主要讲解对象的、理论与方法相结合的课程。课程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文化遗产在中国的发展、中外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理念比较、文化遗产价值传承研究进展等;第二部分主要讲传统意义上的文物与文物学的概念和内涵、中国文物学发展简史和中国几种主要文物种类的基本知识讲解,包括瓷器、青铜器、玉器,主要让学生了解这些文物种类的常识性内容,如概念、分类、特点等。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1.课程的主要内容:见后附的大纲 2.课程要求 (1)必须熟悉我国有关文物管理的法律、法规。 (2)重视文化遗产与其他学科(如考古学、历史学、博物馆学等)的关系,不能孤立的学习文化遗产; (3)树立正确的文化遗产研究思路,重视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科技、文化、社会、经济等综合价值。 第一部分 第一章文化遗产及相关概念 第一节文化遗产 第二节文化景观 第三节大遗址 第二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历程 第一节理念变迁历程

第二节保护利用现状 第三节存在问题 第三章外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第一节欧美国家 第二节亚洲国家 第三节启示及适用性分析 第四章考古遗址及其保护 第一节考古遗址属性 第二节考古遗址价值 第三节考古遗址与区域关系 第四节大遗址及其保护 第五章世界文化遗产与申遗 第一节申遗的意义 第二节申遗工作流程 第三节中国的世界遗产 第四节世界文化遗产相关研究 第六章其他文化遗产保护 第一节工业遗产保护 第二节建筑遗产保护 第三节传统村落保护 第四节非物质遗产保护 第二部分第一章文物与文物学(4个课时) 第一节什么是“文物学” 一、“文物”的概念与内涵 二、“文物学”的概念与内涵 第二节中国文物学简介 一、何谓“文物学” 二、文物学研究的内容及特点 第一章思考题:

浅谈标准电极电势的图示法 - 西北大学精品课程

浅谈标准电极电势的图示法 康祎璠 (西北大学化学系05级化学专业 西安 710069) 摘要:标准电极电势是氧化还原反应很好的定量标度,有时为了直观和便利起见,可用图示法对电势数值作以表示,本文就几种常用的图示形式作一讨论。 关键词:标准电极电势 电对 氧化态 歧化反应 标准电极电势是氧化还原反应很好的定量标度,通常在教材和手册中,都以“标准电极电势表”的形式给出。但是列表的方式是依电极电势数值从小到大自上而下排列的,这就使得要集中而全面地了解某一种元素的相关氧化态遇到了困难。而用图示法讨论与某元素相关的电极电势不仅克服了上述的不便,而且会提供元素及其化合物更多的信息。本文将详细的对图示法作一介绍。 一﹑拉蒂麦尔图(Latimer diagram) 拉蒂麦尔图又称元素电势图,是用图形表示标准电极电势数据中最简单的一种。在特定的pH 条件下,将元素各种氧化数的存在形式依氧化数降低的顺序从左向右排成一行,用线段将各种氧化态连接起来,在线段上写出其两端的氧化态所组成的电对O ?值,便得到该pH 下该元素的元素电势图。 下例为碘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元素电势图(经常以pH = 0和pH = 14两种条件作图): O A ?/V O A ?/V 在元素图的绘制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到: 1.写法:氧化态由高至低,从左向右排列,短线上电位是电对的O ?; 2.O A ?, O B ?分别指在酸性介质和碱性介质条件下的值。 元素电势图作为用图形表示标准电极电势数据中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它的用途也是很广泛的: 首先可以通过它来判断物质酸性的强弱。从元素电势图上,可以看出某些酸的强弱,以及非强酸在给定的pH 条件下的解离方式。如上例中:高碘酸在酸性

文物分析技术实践-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文物分析技术实践》 一、课程名称:文物分析技术实践 二、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程 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四、计划课时:36 五、学分:2 六、任课教师:凌雪孙凤 七、课程简介: 本门课程主要是在学生了解文物分析技术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利用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的仪器设备,首先介绍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系统、偏光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显微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光谱仪、便携式拉曼光谱仪、热重示差同步分析仪、气相色质谱联用仪、离子色谱仪的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以及测试前样品的准备与处理,然后上机进行操作性实践。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如何规范使用和操作仪器,加深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并提高学生实际动手的实验技能。 考核形式:实践课程论文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实践一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的使用(4课时) 一、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样品准备及处理 三、实际操作训练 实践二偏光显微镜的使用(2课时) 一、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样品准备及处理 三、实际操作训练

实践三金相显微镜的使用(2课时) 一、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样品准备及处理 三、实际操作训练 实践四扫描电子显微镜的使用(4课时) 一、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样品准备及处理 三、实际操作训练 实践五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使用(4课时) 一、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样品准备及处理 三、实际操作训练 实践六显微红外光谱仪的使用(4课时) 一、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样品准备及处理 三、实际操作训练 实践七X射线衍射光谱仪的使用(4课时) 一、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样品准备及处理 三、实际操作训练 实践八便携式拉曼光谱仪的使用(4课时) 一、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样品准备及处理 三、实际操作训练 实践九热重示差同步分析仪的使用(2课时)

文物知识培训主持词

文物保护知识培训讲座主持词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文物保护知识培训讲座,有幸邀请了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的刘成教授。刘教授毕业于西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获化学、历史学双学位,现任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文物保护和科技考古方面的研究,曾经发表了《古代青铜器锈蚀机理研究》、《文物与化学》等多部专业论著,参加了国家文物局多项文物保护科研课题,参加了陕西省多项文物保护方案的研究编制和评审工作,是我省文物保护工作方面的知名专家。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刘教授的到来! 参加今天培训会的人员有咱们机关的全体同志和基础各馆所的相关干部职工,县政府宁雪慧副县长也特邀来参加我们今天的会议。 身为一名文物工作者,首先,应该了解文物,保护文物,掌握保护文物的相关知识。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文物保护知识,才能更好地保护好文物,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了使大家在业务上有一个大的提高,局里决定举办这次培训会。希望大家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下面,为了保证这次培训会取得良好效果。我在此提几点纪律要求,希望大家能

够认真遵守: 1、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2、处理好自己的通讯工具,使手机保持在静音状态。 3、不要大声喧哗,交头接耳。 4、不要随意走动,保持良好的会场秩序。 下面培训会正式开始,请刘教授开始授课,大家欢迎。 接下来,请县政府宁雪慧县长做重要讲话; 刚才,刘教授结合县区文物保护工作实际,通过翔实的资料和大量的案例给我们全面阐述了文物保护相关知识,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我们受益匪浅,我提议,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刘教授的精彩授课。 今天的培训会到此结束。最后我再强调两点:第一,培训会结束后,各单位回去后要召开专题会议,将培训内容传达到本单位的每一位同志;第二,要以本次培训会为契机,结合正在开展的“三为”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在全系统迅速掀起学理论、学政策、学法规、学业务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高潮,也希望大家通过进一步学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工作的动力,为推动我县的文物旅游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彩绘类文物保护专题-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彩绘类文物保护专题》 一、课程名称:彩绘类文物保护专题 二、课程类型:方向课 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学一年级硕士 四、计划课时:36 五、学分:2 六、任课教师:王丽琴 七、课程简介: 该课程为文物保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科方向课。彩绘类文物是文物的一个重要类别,通常是在某种基质材料上施加彩绘制作而成。由于彩绘的存在,增加了文物的价值,但同时也增加了对其保护的难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了解中国古代彩绘的制作材料、制作工艺、主要病变及其产生原因,掌握该类文物材质分析的现代仪器分析方法、保护材料、保护方法和和保护技术。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考核: (一)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古代彩绘的制作材料及制作工艺研究——以古建油饰彩画为例第一节古建油饰彩画制作材料及工艺 第二节古建油饰彩画分析技术路线 第三节古建油饰彩画文物分析案例 第二章正交设计法及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第一节正交设计法在科学试验中的意义 第二节正交设计法简介 第三节正交设计的基本原理 第四节正交试验的结果分析 第五节文物保护实验条件优选案例设计 第三章秦始皇兵马俑保护的最新进展 第一节秦兵马俑彩绘的结构及成分分析 第二节秦兵马俑彩绘残留物的GC-MASS分析 第三节秦兵马俑彩绘的考古现场保护材料最新进展

第四章莫高窟壁画的主要病害及保护现状 第一节莫高窟壁画的主要病害 第二节莫高窟及其壁画的保护 第五章其他彩绘类文物保护 第六章光导纤维反射光谱法在彩绘文物保护领域中的应用第一节光导纤维技术简介 第二节光导纤维反射光谱仪 第三节光导纤维反射光谱技术在彩绘文物保护领域中的应用第七章有机高分子保护材料及其改性研究 第一节文物防水保护材料 第二节文物加固保护材料 第三节紫外线吸收剂改性文物保护材料 第四节纳米材料改性文物保护材料 第五节位阻胺改性文物保护材料 (二)考核方式 论文考查

西北大学计算机专硕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命题

西北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试题(回忆版) 科目名称:数据结构科目代码:851 适用专业: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共2页 答案请答在答题纸上,答在本试题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一、简答 [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四类基本的数据逻辑关系,并用图表示。 2、简述数组、广义表属于线性表原因。 3、算法的定义及特性。 4、什么是平衡二叉排序树?平衡因子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5、简述稳定排序含义,给出两种稳定排序方法以及两种不稳定排序方法名称并证明。 二、分析与方法选择 [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折半查找法对待查找的列表哪两个要求? 答:必须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必须按关键字大小有序排列。 2、分析快速排序的性能(最好情况、最坏情况)。 3、关于二叉树结点度数的计算。(牢记二叉树的5条性质,会计算二叉树及K 叉树相关的计算。) 三、构造结果 [每小题8分,共40分] 1、已知一棵二叉树的前序序列及后序序列,给出其对应的二叉树。 备注:西大历年试卷都是给出前序序列、中序序列或者中序序列、后序序列,写出对应的二叉树,这种题型很好做,且结果给出的二叉树唯一。但是2015年试题给出的是已知前序序列、后序序列,求对应的二叉树,这题我们平时几乎都没做过,但是其实也不难,往往给出前序序列、后序序列,构造的二叉树不是唯一的,但是这次考题设置的巧妙,最后给出的结果二叉树应该是唯一的。这道题具体我也不记得了,反正有点难,我也花了很长时间最后才做出来的。 2、图的两种存储结构及表示、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广度优先搜索遍历、最小生成树的生成。 3、依次输入(26,30,15,10,28,19,18,22),构造二叉排序树,并计算等概率情况下的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 4、画出10个元素的折半判定树,并计算等概率情况下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

西北大学校史

西北大学文学院的贾三强教授,有一个理想,那就是有那么一天,可以中兴西北大学的文学院。毕竟对于这个培养出贾平凹、王刚、何西来、雷抒雁……等等一大批文化界名人的地方,它已经沉默了许久。 西北大学经管院的任保平教授的一个愿望,就是能够在西北大学再培养出一批如张曙光、张唯迎、魏杰、刘世锦……那样的经济学家。 西北大学考古学的王建新教授,当他提出率先在中国考古界提出“三位一体”的理论时,在他身后,依然是要思考着如何让西北大学的考古重新恢复“两大一院”的声威。 西北大学的舒德干教授,这个在《自然》、《科学》以第一作者发表10篇论文的大学者,在北京的高校出重金挖他时,他说了一句话:我爱西北大学。 ………… 西北大学,这所中国西北最早的国立综合大学,坐落在西安六百年古老明城墙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105年。 当1901年,西太后慈禧一夜狂奔几百里,惶惶乎如丧家之犬从北京城一路逃到13朝古都西安时,她终于明白,应该颁发昭令废科举,办新式学堂,维新变革才能拯救国家。当她回到北京城的第二年,陕西,这个西北重镇,第一所大学堂建立了。第一任校长是当时称呼为总办叫吴树棻的清朝光绪年间的进士。10年之后,陕西大学堂正式改名为西北大学,原籍河南沁阳出生西安的张凤翙大都督出任西北大学创设会会长。原陕西省法政学堂校长钱鸿钧成为西北大学第一任正式校长。 只可惜,在风雨飘荡中的旧中国,也是今日变换大王旗,乱烘烘你方下场,我上场。当张凤翙因为政见与袁世凯不合被调离陕西后,新来的都督为了推行袁大总统的命令,其中一条居然是要停办西北大学。这一停就是10年。等到河南军阀刘镇华入主陕西,为收取民心,提出要重办西北大学时,已经是1924年。仅仅过了两年,刘振华为了恢复自身在陕西的统治,围困西安达8个月之久,史称“两虎守长安”的壮举中,西北大学遭受灭顶之灾,以至时任校长的王凤仪去上海北京措款时,一去不回。西北大学先是降格为中山学院,接着又成了一所中学。 这一停,又快要10年。1937年,日本人来了,为给中国留一点读书的种子,北京的大学向内地里避乱,北大,清华,南开跑到了西南,有了西南联合大学。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北平师大就跑到了西安,成立了西北临时联合大学,而后又称国立西北大学。以后又迁到汉中的城固。只是当时组合的三校却是矛盾不断,纠纷常常,貌合而神不合,终究没有取得西南联大的成绩。 到了抗日胜利,也该是各奔前程的时候了,有的就回到北京,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有的回到天津,成了天津大学的祖辈。而有的却是回到西安,改了个名字,在原来东北大学内迁西安的校址上大大方方的办起了国立西北大学。 第 I 条

各个专业37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网址)

各个专业37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网址 中国古代文学史; 复旦大学; 骆玉明;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8414047871.html,/jpkc/jpkcList.htm;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8414047871.html,/jpkc;用户名:psjs;口令:psjs890;备注:无 钢琴; 首都师范大学; 黄瑂莹; 文学; 艺术类 链接:http://202.204.208.83/gangqin/;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电影摄影创作; 北京电影学院; 穆德远; 文学; 艺术类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8414047871.html,/jpkc/dysycz/mdylx.htm;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图形创意》; 同济大学; 林家阳; 文学; 艺术类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8414047871.html,/txcy/;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艺术概论; 北京大学; 彭吉象; 文学; 艺术类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8414047871.html,/jingpin/jingpin.htm;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艺术概论》课程主页 中国传统器乐; 中央音乐学院; 袁静芳; 文学; 艺术类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8414047871.html,;用户名:ZSB030010667;口令:895643201;备注:学生入口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8414047871.html,;用户名:ZSB030010667;口令:895643201;备注:学生入口 交响音乐鉴赏; 上海交通大学; 胡企平;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类 链接:http://202.120.11.53:8001;用户名:admin;口令:admin;备注:主机 链接:http://202.120.12.19:8001;用户名:admin;口令:admin;备注:副机 中国传统文化; 西北大学; 方光华;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类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8414047871.html,/ctwh/index.htm;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大学语文; 东南大学; 王步高;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类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8414047871.html,;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大学语文网站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8414047871.html,/jpkc/declare;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教务处精品课程申报网页 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 清华大学; 彭林;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类 链接:http://166.111.37.254;用户名:wwjp;口令:wwjp;备注:无

西北大学845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与数据结构,各占50%)考研精编资料

2020 年西北大学 845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与数据结构 , 各占50% )考研精品资料 一、重点名校考研真题汇编 1.重点名校考研真题汇编 ①重点名校:计算机网络 2010-2018年考研真题汇编(暂无答案) ②重点名校:数据结构2016-2018年考研真题汇编(暂无答案) 二、 2020年西北大学 845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考研资料 2.谢希仁、吴功宜《计算机网络》考研相关资料 ( 1)谢希仁、吴功宜《计算机网络》[笔记+课件+提纲] ①西北大学 845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之谢希仁、吴功宜《计算机网络》考研复习笔记。 ②西北大学845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之谢希仁、吴功宜《计算机网络》本科生课件。 ③西北大学845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之谢希仁、吴功宜《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 ( 2)谢希仁、吴功宜《计算机网络》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 ①西北大学 845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谢希仁、吴功宜《计算机网络》选择题精编。 ②西北大学845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谢希仁、吴功宜《计算机网络》简答题精编。 ③西北大学845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谢希仁、吴功宜《计算机网络》综合题精编。 ( 3)谢希仁、吴功宜《计算机网络》考研模拟题[仿真+强化+冲刺] ①2020年西北大学845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网络考研专业课六套仿真模拟题。 ②2020年西北大学845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网络考研强化六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③2020年西北大学845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网络考研冲刺六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3.耿国华《数据结构》考研相关资料 ( 1)耿国华《数据结构》[笔记+课件+提纲] ①西北大学 845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之耿国华《数据结构》考研复习笔记。 ②西北大学845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之耿国华《数据结构》本科生课件。 ③西北大学845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之耿国华《数据结构》复习提纲。 ( 2)耿国华《数据结构》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 ①西北大学 845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耿国华《数据结构》选择题精编。 ②西北大学845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耿国华《数据结构》应用题精编。 ( 3)耿国华《数据结构》考研模拟题[仿真+强化+冲刺] ①2020年西北大学845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之数据结构考研专业课六套仿真模拟题。 ②2020年西北大学845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之数据结构考研强化六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③2020年西北大学845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之数据结构考研冲刺六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三、 202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推荐参考书目(资料不包括教材) 5.西北大学 845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与数据结构,各占50%)考研初试参考书 《计算机网络》,吴功宜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数据结构 ——用C语言描述》,耿国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五、 202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招生专业目录 6.西北大学 845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考研招生专业目录 院系所、专业、研究方向招生人 数 考试科目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管理办法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管理办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院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调动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积极参与各项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根据《西北大学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规定》(校发[2007]研字14号),结合《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层次科研奖励办法》,特对学院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日常管理和申请学位时要求发表的学术论文或取得的其他科研成果做出如下规定: 第一章硕士研究生的日常管理 第一条请假制度。硕士研究生上课期间请假须经导师和上课老师批准,并报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备案。有以下情况之一者,课程计零分并重修:请假课时累计超过该门课程课时量1/3及其以上者;无故旷课3次以上者。 第二条学术活动管理。申请硕士学位时,须在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创新论坛、管理学理论方法与创新论坛、校研究生学术活动月中至少做一次与硕士毕业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报告。 第二章硕士研究生的科研管理 第三条学院硕士研究生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杜绝学术虚假现象、严禁篡改试验数据、捏造研究成果和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 第四条2012级及以后入学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包括2012级)在读期间,须在西北大学规定的权威、核心或重要期刊目录上以第一作者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与导师合作的权威或核心期刊论文可以是第二作者)。各类期刊的增刊一律不算。 第五条学院积极鼓励硕士研究生参与高水平科学研究工

作,凡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视为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符合申请学位条件: 1.国家级获奖参与者前七名,或省部级科研奖励前五名。 2.主持或参与一项国家级(排名前七位)或省部级课题(排名前五位)。 3.编著或者参与编著在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三联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经学校认定的的学术专著,独立撰写5万字以上。 4.参与50万元及以上的横向科研项目(排名前七位)、或参与20万元及以上的横向科研项目(排名前五位)、或参与10万元及以上的横向科研项目(排名前三位)。 第六条学院对在读硕士的科研成果给予与本院教师同等的科研奖励。学院硕士研究生在毕业后3个月内,若提供与其毕业论文相关的高层次科研成果,我院仍将给予奖励。奖励办法、目录见《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层次科研成果奖励办法》。 第三章附则 1.本办法适用对象为学院在读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未涉及到的内容,以校研究生院相关规定为准。 2.第一单位署名须为“西北大学”或“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不包括校内其他单位成果)。 3.本管理办法由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负责解释,从2013年1月1日开始执行。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2年12月19日

西北史前考古-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西北史前考古》 一、课程名称:《西北史前考古》 二、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三、适用对象:(专业、年级)文化遗产学院考古专业本科生 四、计划学时:36 五、学分:2 六、任课教师:陈洪海、郭梦 七、课程简介: “西部考古之一——西北史前考古”,地域包括今之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省区全部及陕西、内蒙古两省区之一部,时间为被中原文化直接统治之前,内容为西北地区史前环境下的文化(在时间、空间、内涵方面)关系的演化。本课不是资料堆砌,而着重于对已有资料的分析研究,让学生清楚西北史前考古的研究现状,并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所培养。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共有四讲。第一讲西北史前考古绪论主要目的是厘清西北、史前两个空间、时间上的概念,并介绍这一地区史前考古学的田野调查和研究工作的历史。第二讲甘青地区史前文化,通过期中作业的形式,促使学生自学掌握此部分内容。第三讲围绕二次扰乱葬、火葬、尸骨摆放姿势、男女合葬墓、特殊随葬品等西北地区史前时期的特殊埋葬习俗展开深入讨论,目的是从葬俗窥见史前人群交往、流变的信息。第四讲新疆史前考古,在使学生掌握新疆史前主要考古学文化的基础上,对岩画、青铜器、游牧经济、人种组成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专题展开深入讨论。 第一讲西北史前考古绪论 第一节西北地区空间概念 1.西北地区的地理范围:甘、青、新、宁,陕西西部、内蒙中西部。 2.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单元: 黄土分布区:陇山、六盘山为界分作东西两部分,乌鞘岭西界。 青藏高原区:东部河谷地带、西部高原草地、高山 蒙新荒漠区:冲、洪积平原、戈壁荒漠、沙漠地带、绿洲、草原。

3.西北地区全新世环境的变迁:7500-3500气候最适宜期,三部曲。 4.西北地区的文化环境单元:陇东、甘青、新疆三区域。 第二节史前时期的时间概念 1.史前期的开始时间 2.史前期的结束时间:汉通西域之前 第三节西北史前考古历史的回顾 1.外国学者的早期探险活动以及科学考察:斯文-赫定、安特生。 2.我国学者建国前的科学考察:夏鼐 3.五、六十年代西北地区的考古学进展 4.八十年代以前的发现与研究 5.八十年代以来的进展 第二讲甘青地区的史前文化 通过完成期中作业的方式,自学此章节内容。 第三讲甘青地区史前葬俗 第一节葬俗的内容 1.位置:墓地位置、地形地貌、墓葬布局 2.形制:平面形状、立体结构、方向、制作方法 3.葬具:种类(棺、椁)、质料(石、木、土坯)、形状、制法 4.葬式:人数(单人、多人)、次数(一次、二次)、性别、年龄、姿势(躯体的仰、俯、侧,四肢的伸直与弯曲) 5.随葬品:种类、数量、摆放位置 第二节二次扰乱葬辨析 1.发现与认识过程 2.辨析的标准 3.统计分析结果 第三节火葬墓研究 1.火葬墓的发现 2.火葬墓存在的时间和分布范围 3.火葬墓与二次扰乱葬

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文化遗产学院-西北大学

《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 一、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 英文名称:Archaeology of Qin, Han,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二、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三、适用对象:考古学专业,二年级本科生 四、计划课时:54课时(18周,每周3学时,其中秦汉考古10周课,魏晋南北 朝考古8周课)。 五、学分:3 六、任课教师:任萌、李雨生 七、课程简介: 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考古系考古学专业本科必修课程,主要教授从秦统一至隋再度统一中国期间中国境内考古学文化的面貌与发展变化情况,分秦汉和魏晋南北朝两部分,分别由任萌和李雨生讲授。 秦汉部分课程的课程任务是是学生能够总体了解秦汉时期都城、地方性城邑、交通和边防设施、帝王陵墓、中小型墓葬、工商业、农业、出土文献以及边疆地区考古学文化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知识,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秦汉时期考古学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以及在当时世界文明圈的地位和影响。修完秦汉考古之后,魏晋南北朝部分呈现出跟大一统时代考古较为不同的面貌,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并掌握汉唐之间考古材料的地区性和过渡性特征。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秦汉考古导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秦汉时期的基本历史、文化、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秦汉考古的研究简史,秦汉考古的分期、分区等内容。掌握秦汉时期时代特征形成的原因,秦汉考古分期、分区的主要观点及依据。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秦汉考古的分期与分区,难点是如何理解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与考古学文化的关系,不同分期分区观点的主要依据。

文物分析技术-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文物分析技术》 一、课程名称:文物分析技术 二、课程类型:跨专业选修课 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四、计划课时:36 五、学分:2 六、任课教师:凌雪、孙凤 七、课程简介: 本门课程主要通过文物研究和保护中常用现代科技分析技术基本原理、特点、样品处理过程,并结合具体应用事例进行讲述。主要有七章内容,其中绪论主要介绍现代仪器分析概述、现代分析技术在文物研究中的作用与特点以及试样的采取与调制等基本内容;文物的影像结构分析技术主要讲述X光照相技术与CT扫描技术、红外成像技术、中子照相技术和多光谱成像技术;文物的微观分析技术主要介绍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文物的化学元素组成分析技术主要包括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中子活化分析法;文物的物质结构分析技术主要包含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激光拉曼光谱;文物其他分析技术包括热分析技术、表面分析技术、质谱法、色谱分离法等;最后是文物分析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其展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利用现代分析技术来研究和解决文物研究与保护问题的思维能力。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4课时) 第一节文物 一、什么是文物 二、文物的分类 第二节现代仪器分析概述

一、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 二、仪器分析的类型 三、仪器分析的一般过程与基本特点 四、分析仪器 五、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六、仪器分析方法的校正 七、计量学与误差 第三节电磁辐射的基础知识 一、电磁辐射 二、电磁辐射的波粒二象性 三、电磁辐射与物质的作用过程 四、光谱的产生与光谱的分类 第四节现代分析技术在文物研究中的应用 一、文物研究中的分析技术与仪器分析 二、文物研究中的分析技术的特点 第五节试样的采取与调制 一、取样的原则 二、样品的采取和前处理 思考题: 1、什么是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有哪些种类? 2、仪器分析的一般过程是什么?有何特点? 3、怎么描述电磁辐射? 4、电磁辐射与物质有哪些作用过程? 5、什么是文物? 6、简述现代分析技术在文物研究中的特点。 7、现代分析技术在文物研究中应用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8、取样的原则是什么?对不同的样品如何进行前处理? 第二章文物的影像结构分析技术(4课时)第一节X光照相技术与CT扫描技术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 西北大学精品课程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毛靖敏 (西北大学化学系05级材料化学专业西安 710069) 摘要:20世纪以来,化学工业借助催化剂得到了飞速发展。现代化的化工和石油加工过程约90%是催化过程。目前,催化剂的用途可分为三大方面:(1)汽车尾气净化;(2)矿物燃料加工;(3)新产品制造。可以说:新催化剂的发现产生了新的化学工业。 关键词:催化剂催化反应能源与环境作用原理应用 前言:从20世纪初开始,随着催化剂的发现,大规模的化学工业相继发展起来,从合成氨的工业化到50年代后石油化工和高分子工业的兴起,以及解决环保问题都涉及催化剂的问题。没有催化剂就不能建立起近现代化学工业。 那催化剂是什么物质呢? 催化剂是一种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但它本身并不因化学反应的结果而消耗,它亦不会改变反应的最终热力学平衡位置的物质[1]。我们据此对定义作进一步阐明:(1)只加速热力学可行的反应;(2)催化剂不影响平衡常数;(3)正逆反应速率相同倍数增加或减少;(3)改变反应历程;(4)降低了反应活化能。由于催化剂和催化反应多种多样,而且催化过程十分复杂。可根据反应体系的不同大致分为:均相催化反应和多相催化反应。均相催化反应是指催化剂与反应物同处一相,而多相催化反应则是催化剂与反应物处于异相,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反应体系—酶反应。它介于均相和多相之间,又与两种催化反应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广泛应用,才使得化学工业能蓬勃发展。 科技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矿物燃料的利用率低、不可再生能源面临枯竭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催化剂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下为催化剂在能源和环境问题中的应用作进一步的介绍: 1.催化剂在汽车尾气净化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机动车拥有量的快速增长,汽车尾气污染给城市环境带来严重危害[2]。汽车污染控制技术历经了三个阶段,即机内控制阶段、氧化催化阶段和三元催化阶段。至今,已出现四代催化剂,即氧化催化剂、铂和铑双金属催化剂、铂、铑和钯三金属催化剂和三效催化剂。

经济管理学院2020年工作计划

经济管理学院2020年工作计划 2020年,我院继续秉承”教师是办院之本,学生是兴院之源,教学是立院之基,科研是强院之路”的理念.坚持”一二三四五”的发展思路,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学科建设 1.抓好重点学科的建设工作.我院已制定了国家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的2020-2020年的发展规划,按照规划进一步落实:积极培育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旅游管理等学科,力争在新一轮重点学科申报中再有新的突破. 2.做好”十一五211”的建设工作.按照已经确定的”十一五”211建设计划,落实在2020年度的各项工作,使我院学科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3.加大对管理学学科建设支持力度.在已成立的管理学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大对管理学学科建设的支持和投入力度,进一步推动我院管理学科的发展. 4.做好第十一次学位点的申报工作.在2020年第十一次学位点申报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会计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博士学位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 二,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在于优化结构,继续坚持”培养”与”引进”

相结合举措. 1.重在引进高层次人才以及短缺的人才.高薪招聘3-5名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引进1-2名教授;引进1-2名紧缺专业有实际经验的教师. 2.通过自己培养和再培养的方式优化教师结构.选留3-5名博士,选派3-5名教师到国内一流高校去访学,博士后研究,选派5-8名青年教师到国外进修和合作研究. 3.建立和完善教学工作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教学,科研,管理创新团队建设,进一步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完善教师员工的考核制度,起到奖勤罚懒的作用. 三,人才培养 1.本科教学仍然以规范管理,提高质量为中心.在现有本科教学所取得的成果上,进一步重视本科的教学质量工作,完善教学督导制,促进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加大双语课的比例;加强课程建设,提高培养质量. 2.加大本科招生制度的改革.争取经济学,企业管理等专业试点面向西北大学理工科的二年级招收学生,加大推动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力度. 3.研究生培养中强化从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的过程管理.一是加大研究生招生中的宣传力度,吸引优质生源;二是试点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打通培养,硕士研究生全部实行两年制,加大硕士研究生直博比重,优秀学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三是健全和完善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制度建

考古学概论-文化遗产学院-西北大学

考古学概论 一、课程名称:考古学概论 二、课程类型:学科平台课程 三、适用对象: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及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一年级 四、计划课时:40学时 五、学分:2学分 六、任课教师:钱耀鹏、翟霖林、豆海峰、王振 七、课程简介: 《考古学概论》是考古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教学目的主要在于:系统了解考古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学科历史、研究内容与基本方法及考古遗产的价值等,并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以促进专业教育水平和质量。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什么是考古学(2课时) 一、考古学名称的由来 二、考古学的定义 三、考古学研究的范围 四、考古学的研究目标 教学形式:讲授 要点:考古学定义、考古学研究目标 第二节考古学的研究对象(2课时) 一、实物遗存的基本概念 二、实物遗存的基本特征 三、实物遗存的认知特点 四、实物遗存的分类与命名 教学形式:讲授 要点:遗存、遗物、遗迹、遗址、考古学文化、考古遗存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考古学学科体系与性质(2课时) 一、考古学的基本结构 二、考古学的学科体系 三、考古学的学科性质 教学形式:讲授 要点:考古学分支、中程理论、考古学学科性质 第四节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课时) 一、考古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 二、考古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三、现代科技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教学形式:讲授 要点:考古学与历史学关系、考古学与人类学关系、科技分析鉴定技术 第二章考古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萌芽与形成阶段(2课时) 一、古物学的兴起与发展 二、近代科学发展 三、近代考古学的形成 教学形式:讲授 要点:古物学、温克尔曼《古代美术史》、汤姆森三期说 第二节编年与文化研究阶段(2课时) 一、分类与编年研究 二、文化差异与文化谱系 教学形式:讲授 要点:考古地层学、考古类型学、考古学文化 第三节思辨与阐释阶段(1课时) 一、“新考古学”的思辨与挑战 二、当代考古学主要流派 三、田野考古工作进展 四、考古遗产保护的加强 教学形式:讲授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数据结构(集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9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数据结构(集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9 (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 1.下列二叉排序树中查找效率最高的是( )。【中南大学2003二、11(1分)】 (分数:2.00) A.平衡二叉树√ B.二叉查找树 C.没有左子树的二叉排序树 D.没有右子树的二叉排序树 解析: 2.构造一棵具有n个结点的二叉排序树,最理想情况下的深度为( )。【华中科技大学2007一、14(2分)】(分数:2.00) A.n/2 B.n C.[log 2 (n+1)] D.[log 2 (n+1)] √ 解析: 3.设二叉排序中关键字由1到1000的整数构成,现要查找关键字为363的结点,下述关键字序列中,不可能是在二叉排序树上查找的序列的是( )。【北京交通大学2005一、1(2分)】 (分数:2.00) A.2,252.401,398,330,344,397,363 B.924,220,911,244,898,258,363 C.925,202,911,240,912,245,363 √ D.2,399,387,219,266,382,381,278,363 解析: 4.分别以下列序列构造二叉排序树,与用其他三个序列所构造的结果不同的是( )。【合肥工业大学2000 一、4(2分)】 (分数:2.00) A.(100,80,90,60,120,1 10,130) B.(100,120,110,130,80,60,90) C.(100,60,80,90,20,110,130) √ D.(100,80,60,90,120,130,110) 解析: 5.分别以下列序列构造二叉排序树,与众不同的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4】 (分数:2.00) A.100,80,60,85,110,120,150 √ B.100,80,60,85,120,110,150 C.100,80,85,60,120,110,150 D.100,80,60,85,120,150,110 解析: 6.在平衡二叉树中插入一个结点后造成了不平衡,设最低的不平衡结点为A,并已知A的左孩子的平衡因子为0,右孩子的平衡因子为1,则应作( ) 型调整以使其平衡。【合肥工业大学2001一、4(2分)】(分数:2.00) A.LL B.LR C.RL √ D.RR

文物保护基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文物保护基础(1)》 一、课程名称:文物保护基础(1) 二、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一年级 四、计划课时:72课时 五、学分:4学分 六、任课教师:王丽琴、杨璐 七、课程简介: 《文物保护基础(1)》是文物保护专业核心课,主要涉及无机质文物保护的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类无机质文物的组成与结构,找出文物腐蚀的内在原因,掌握文物地下埋藏环境、地上保存环境对其腐蚀的影响,了解文物腐蚀的机理,确定出各类无机质文物存放的最佳环境条件,重点掌握目前国内、国外对这些文物修复和保护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目前该学科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文物保护实践奠定基础。 八、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64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其中第二章、第三章各2学时,第四至第六章共4学时,重点介绍并演示本课程所涉及的各类文物的保护方法。 九、参考书:王丽琴编著《文物保护技术》讲义(内部印刷),2001年 十、考试方式:闭卷考试 十一、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3课时) 主要内容:从我国文物保护现状入手,分析目前该领域取得的成果及所存在问题,提出文物保护的任务、基本内容,逐步加深学生对无机质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指出文物保护学科发展动态及前沿问题。 思考题: 1. 无机质文物保护的基本程序怎样? 2.关于文物保护学科发展动态及前沿问题。

第二章陶瓷器的修复与保护(18课时) 第一节陶瓷的原料、组成及性质 一、陶瓷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 二、陶瓷的原料 三、陶瓷胎体的化学组成 1. 化学组成分布图 2. 陶瓷器化学组成规律 四、陶瓷的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陶瓷器物的腐蚀及清洗 一、陶瓷器的腐蚀 二、陶瓷器的清洗 第三节陶瓷类文物的修复、保护技术 一、修复内容 二、陶瓷器的保存环境 第四节彩绘陶器的修复与保护 一、彩绘陶器的清洗,加固技术 二、环境因素对彩绘陶器颜色的影响 三、彩绘陶器保护案例——秦俑二号坑彩绘陶俑的现场保护 第五节砖瓦类文物保护简介 一、原料及结构 二、砖瓦类文物的保护 要点:陶瓷类文物的修复内容及技术方法。 思考题: 1. 陶器与瓷器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2.陶器酥粉的原因是什么? 3.陶器、瓷器的原料、化学组成、结构和性质怎样? 4.陶瓷器修复、保护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5.如何保护彩绘陶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