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第21章(宏观第10章)

西方经济学第21章(宏观第10章)

西方经济学第21章(宏观第10章)
西方经济学第21章(宏观第10章)

西方经济学第21章(宏观第10章)

一、问答题

1.说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这里的产量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表示成人均产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度量。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一个“质”的概念。

2.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答:宏观经济通常借助于生产函数来研究经济增长的源泉。宏观生产函数把一个经济中的产出与生产要素的投入及技术状况联系在一起。设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Y t=A t f(L t,K t)式中,Y t、L t、K t顺次为t时期的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A t代表t时期的技术状况,则可以得到一个描述投入要素增长率、产出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

方程,称其为增长率的分解式,即:G Y=G A+αG L+βG K(1)式中,G Y为产出的增长率;

G A为技术进步增长率; G L和 G 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α和β为参数,它们分别是劳

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

从增长率分解式(1)可知,产出的增加可以由三种力量(或因素)来解释,即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换句话说,经济增长的源泉可被归结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以及技术进步。

为了强调教育和培训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贡献,有时还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的投入写进生产函数。所谓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个人身上的获取收入的潜在能力的价值,它包括天生的能力和才华以及通过后天教育训练获得的技能,当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投入时,按照上述分析的思路可知,人力资本也可以被归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

3.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它有什么含义?

答:离散形式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为:

△k=sy-(n+δ)k (1)

其中k为人均资本,y为人均产量,s为储蓄率,n为人口增长率,δ为折旧率。(1)式表明,人均资本的增加等于人均储蓄sy减去(n+δ)k。(n+δ)k可以这样来理解:劳动力的增长率为n,一定量的人均储蓄必须用于装备新工人,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为k,这一用途的储蓄为nk。另一方面,一定量的储蓄必须用于替换折旧资本,这一用途的储蓄为δk。总计为(n+δ)k的人均储蓄被称为资本的广化。人均储蓄超过(n+δ)k的部分则导致了人均资本k的上升,即△k>0,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可以表述为: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

4.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储蓄率的变动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答: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储蓄率上升,会导致人均资本的上升,而人均收入是人均资本的增函数,因而储蓄率上升会使人均产量增加,直到经济达到新的均衡为止。储蓄率下降的结果则反之。另一方面,储蓄率的变动不能影响到稳态的增长率,从这点上说,储蓄率的变动不能影响到稳态的增长率,从这点上说,储蓄率的变动只有效应,没有增长效应。

5.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口增长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答:如图21—1所示,具体分析如下:

图中,经济最初位于A 点的稳态均衡。现在假定人口增长率从n 增加到n ′,则(n+δ)k 线便移动到(n ′+δ)k ′线,这时,新的稳态均衡为A ′点。比较A ′点与A 点可知,人口增长率的增加降低了人均 的稳态水平(从原来的k 减少到k ′),进而降低了人均产量的稳态水平。这是从新古典增长理论得出的又一重要结论。西方学者进一步指出,作为人口增长率上升产出的人均产量下降正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两个有着相同储蓄率的国家仅仅由于其中一个国家比另一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率高,就可以有非常不同的人均收入水平。

对人口增长进行比较静态分析的另一个重要结论是,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增加了总产量的稳态增长率。理解这一 结论的要点在于懂得稳态的真正含义,并且注意到A ′点和A 点都是稳态均衡点。另一方面,由于A 点和A ′点都是稳态,故人口增加对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的增长率都不产生影响。

6.推导某一时期总产量、人均产量和人口这三者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答:因为y=Y/N,两边同取对数得:lny=lnY —LN

两边同时对t 求导:N

dt dN Y dt dy y dt dy ///-= 所以有 N Y y g g g -=

其中y g 为人均产量的增长率,Y g 为总产量的增长率,N g 为人口增长率。

上式说明,人均产量增长率可以表示为总产量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之差。

7.说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答: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代表性理论之一。该理论的基本观点可概括如下:(1)技术冲击是经济波动之源。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技术冲击能够引起产出、消费、投资和就业等实际产量的波动。在种种实际冲击中,由于技术冲击对经济活动最持久,因此技术冲击是经济周期之源。(2)经济周期所产生的产出波动不是实际GDP 对潜在GDP 的背离,而是潜在GDP 本身的变动。(3)即使在短期,货币也是中性的。货币量的变化,不

图21-1

能引起产出和实际就业量等实际变量的变化。

二、计算题

1.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均生产函数为y=f(k)=2k-0.25k 2 ,人均储蓄率为0.3,人口增长率为0.03,求:(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 值。(2)与黄金律相对应的人均资本量。 解:(1)经济均衡增长时:sf(k)=nk

代入数值得:0.3(2k -0.5k 2)=0.03k

得k=3.8

(2)由题意,f ′(k)=n, f ′(k)=2-k,n=0.03

则有:2-k=0.03,得k=1.97

即为与黄金律相对应的稳态的人均资本量。 2.设一个经济的人均生产函数为k y =。如果储蓄率为28%,人口增长率为1%,技术进步速度为2%,折旧率为4%,那么,该经济的稳态产出为多少?如果储蓄率下降到10%,而人口增长率上升到4%,这时该经济的稳态产出为多少?

解:稳态条件为:k g n k sf )()(δ++= 代入数值有:k k )04.002.001.0(28.0++=

计算得:16=k ,进而,416===k y

如果04.0,1.0==n s ,则:1,1==y k

3.已知资本增长率%2=k g ,劳动增长率%8.0=L g ,产出增长率%1.3=y g ,资本的国民收入份额25.0=α,在这些条件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多少?

解:由题,劳动的国民收入份额为:75.01=-=αb

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0.25×2%+0.75×0.8%=1.1%

所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1%-1.1%=2%

4.设一个经济中的总量生产函数为),(t t t t K N f A Y =其中t Y ,t N 和t K 分别为t 时期的总产量、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t A 为t 时期的技术状况。试推导经济增长的分解式,并加以解释。

解:可先对生产函数),(t t t t K N f A Y =关于时间t 求全导数, 有:dt

dK K f A dt dN N f A dt dA K N f dt dy t t t t t t t t t ..)(,??+??+= (1) 将(1)两边同时同除以

dt dK K N f K f dt dN K N f N f A dt dA Y dt dY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 (2) 再经恒等变型,上式又可表示为: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K dt dK K N f K K f A dt dA Y dt dY N dt dN K N f N N f A dt dA Y dt dY A dt dA Y dt dY /),(///),(////????+=+????+=+=(3) 若定义),(t t t t K N f N N f a ???=,)

,(t t t t K N f K K f b ???=,并利用s g 表示s dt ds /,则(3)式化为:k N A Y bg g g g ++=α (4)式即为增长的分解式。其含义为总产量的增长率被表示为劳动增长率、资本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的加权平均。(4)式也为说明经济增长的源泉提供了框架。 5.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总量生产函数为3

231),(L K L K F Y ==

(1)求稳态时的人均资本量和人均产量;

(2)用这一模型解释“为什么我们如此富裕,而他们那么贫穷”;

(3)求出与黄金律相对应的储蓄率。

解:(1)由所给的总量生产函数,得人均生产函数为:31K Y =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稳态条件为:nk k sf =)( 即nk sK =31 得人均资本量为:23

*)(n s K = (1) 将*

K 代入人均生产函数,求得稳态的人均产量为: 21

31**)()(n s K y == (2) (2)从(1)式、(2)式知,当一个国家的储蓄率高,人口增长率低时,该国的稳态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就相对较高;反之,则正好相反。因此,根据这里的模型,可以用储蓄率和人口增长率的差异来解释“为什么我们如此富裕,而他们如此贫穷”这个问题。 (3)黄金律所要求的资本存量应满足n k f =')( 即n k =-3231,在稳态时有,23

*)(n

s k = 所以有:n n s =??????23*

)(31 则3/1*

=s 即为黄金律相对立的储蓄率。

经典习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经济增长的标志是()

A.城市化步伐的加快 B.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

C.失业率的下降 D.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2.在图形上来看,经济增长率表现为()

A.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的某一点向曲线上方移动

B.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某一点沿曲线向上方移动

C.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方移动

D.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原点方向移动

3.下列各项中,()项属于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

A.人才的合理自由流动 B.规模经济

C.生产技术的提高 D.教育事业的发展

4.GDP被普遍用于衡量经济增长,其主要原因是()。

A.GDP的增长总是意味着已经发生的实际经济增长,没有误差

B.GDP以货币表示,易于比较

C.GDP的值不仅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增长情况,而且可以反映就业率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D.主要的经济增长理论都用GDP作为指标

5.我们通常用()来研究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A.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B.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C.人均实际消费额 D.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6.根据哈罗德增长模型,若资本—产量比为5,储蓄率为30%,要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增长率应为()

A.6% B.25% C.35% D.5%

7.在哈罗德增长模型中,已经合意的储蓄率大于实际储蓄率,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等于实际的资本—产量比,那么有保证的增长率()

A.小于实际增长率 B.大于实际增长率

C.等于实际增长率 D.不能确定

8.经济增长很难保持稳定,呈现出剧烈波动的状态,这是()

A.哈罗德模型的结论

B.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结论

C.哈罗德模型和新古典增长的模型共同的结论

D.既非哈罗德模型的结论,又非新古典模型的结论

9.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均衡点是指()

A.实际增长率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又等于自然增长率

B.产量正好用来满足新增加的人口

C.人口的增长率为零

D.整个社会的积累正好用于装备新增加的人口

10.投资的重要性在于()

A.投资可以为新增劳动力提供机器设备,使其进行生产

B.投资可以直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C.投资是导致经济增长的惟一因素

D.投资可以使现有劳动力的生产率提高

11.根据哈罗德的定义,社会所能达到的最大的、最适宜的增长率是()。

A.实际增长率 B.有保证的增长率

C.自然增长率 D.以上均不正确

12.在长期内最有可能实现的是()

A.有保证的增长率 B.实际的增长率

C.自然增长率 D.以上都不对

13.根据哈罗德的定义,自然增长率G n与实际增长率G之间的关系是()。

A.G n≥G B. G n=G C. G n

14.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实现了自然增长率,将会()

A.实现充分就业 B.实现均衡增长

C.出现经济持续高涨 D.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15.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实际增长率大于有保证的增长率,那么厂商的反应是()。A.厂商将增加投资 B.厂商将减少投资

C.厂商将维持原由投资水平 D.不能确定

16.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当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时,将会出现()。

A.短期经济收缩 B.短期经济扩张

C.长期经济萧条 D.长期经济高涨

17.哈罗德的经济增长模型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在分析方法上()。

A.凯恩斯采用的是短期的动态的分析方法,哈罗德采用的是长期的静态的分析方法

B.凯恩斯采用的是短期的静态的分析方法,哈罗德采用的是长期的动态的分析方法

C.两者都采用短期的静态的分析方法

D.两者都采用长期的动态的分析方法

18.经济周期的中心是()

A.利率波动 B.通货膨胀率波动 C.国民收入波动 D.就业率波动19.一国在一段时期内GNP的增长率在不断降低,但是总量却在不断提高,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该国处于()阶段。

A.复苏 B.繁荣 C.衰退 D.萧条

20.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

A.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B.衰退复苏繁荣萧条

C.衰退萧条繁荣复苏 D.繁荣萧条衰退复苏

21.7~10年一次的经济周期被称为()

A.基钦周期 B.朱格拉周期

C.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D.库兹涅茨周期

22.根据经济统计资料,经济周期性波动最大的一般是()

A.日用消费品的生产 B.农产品的生产

C.资本品的生产 D.没有一定的规律

23.导致经济波动的投资主要是()。

A.存货投资 B.重置投资 C.意愿投资 D.固定资产投资

24.加速原理认为()

A.消费增加导致GDP数倍增加 B.GDP数量增加会引起投资数倍增加

C.GDP增长会导致消费数倍增加 D.投资增加会引起GDP数倍增加

25.如果一段时间内国民收入保持稳定,那么总投资将()

A.保持稳定 B.减少 C.增加 D.不能确定

26.如果某一时期GDP不断下降,那么()

A.净投资小于零 B.重置投资小于零

C .总投资小于零 D.以上都不对

27.如果某一时期内国民收入增加,则净投资肯定( )

A .持续增加 B.持续减少 C.大于零 D.小于零

28.当经济达到繁荣时,会因( )而转入衰退。

A .加速系数下降

B .边际消费倾向提高

C .失业存在

D .充分就业

29.当国民收入在乘数和加速数的作用下趋于下降时,其减少将受到( )影响而放慢

A .失业增加

B .边际消费倾向下降

C .加速系数上升

D .总投资降为零

多项选择题

1.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假设前提是( )。

A .生产过程只有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B .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折旧

C .资本和劳动可以相互替代

D .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2.下列选项中,( )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所包含的内容。

A .均衡增长率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

B .在其他因素为既定的条件下,只要技术进步率为正数,就会提高经济增长率

C .要实现均衡就业的均衡增长,就要使G=n w G G

D .从长期看,由于市场的作用,经济总会趋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3.判断一国经济处于经济周期的哪一阶段的依据有( )。

A .国民生产总值

B .工业生产指数

C .就业和收入

D .价格系数

4.西方经济学中划分的经济周期类型有( )。

A .朱格拉周期

B .库兹涅茨周期

C .熊彼特周期

D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5.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的联系与区别( )

A .前者说明了投资的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后者说明了国民收入的变化对投资的影响

B .两者都强调投资变动的因素

C .两者是相互作用,彼此加强的

D .乘数与加速数的作用会自发引起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6.当某一社会经济处于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时( )

A .经济的生产能力超过它的消费需求

B .总需求逐渐增长,但没有超过总供给

C .存货的增加与需求的减少相联系

D .总需求超过总供给

7.下述关于经济波动的叙述中,( )是不正确的。

A .经济波动在其衰退阶段是总需求和经济活动下降的时期,表现为GDP 值的下降

B .乘数作用导致总产出的增加,而加速数的作用则导致总产出的减少,两者的相互作用造成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C .如果政府不加以调控,那么经济波动会无限期地扩张与收缩

D .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波动是围绕着长期的经济增长趋势而上下波动的

8.如果某一时期内国民收入增加,但增长率趋于下降,则( )。

A .净投资大于零

B .净投资小于零

C .净投资持续下降

D .总投资持续下降

9.根据乘数—加速数模型,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济体系本身可以产生周期性波动

B .经济波动的原动力来自外界的冲击

C .在影响经济波动的各种变量中,投资起重要作用

D .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较为稳定

10.加速原理作用的前提条件是( )。

A .社会上没有剩余生产能力

B .资本—产出比率固定不变

C .加速数固定不变

D .生产技术不变

计算题

1. 已知APS=0.2,APS 为平均储蓄倾向,潜在的社会平均投资生产率=0.4,求有保证的增

长率?

2. 已知APS=0.12,K/Y 比率=3,求有保证的增长率?

3. 已知APS=0.20,增长速度为每年4%,求均衡的K/Y 比率?

4. 已知K/Y=4,为了使实际增长率为每年7%,求APS 的值。

5. 已知生产函数22.0K K Y -=,Y 为人均产出,K 为人均资本存量。平均储蓄倾向s 为

0.1,人口增长率n 为0.05,求

(1) 均衡资本—劳动比率

(2) 均衡人均产出

(3) 均衡人均储蓄

(4) 均衡人均消费

6. 已知资本产出比率为4,假设某国的国民收入为1000亿美元,消费为800亿美元。按照

哈罗德增长模型,要使该年的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第二年的增长率应该是多少?

7. 如果要使一国的产出年增长率G 从5%提高到7%,在资本产出比率V 等于4的前提下,

根据哈罗德增长模型,储蓄率应有何变化?

8. 如果要使一国的产出年增长率G 从5%提高到7%,在储蓄率S 为20%的条件下,根据新古

典模型,资本产出比率应有何相应变化?

9. 假定某国经济的资本产出比率V=4,消费倾向C/Y=0.8,而3

26

=n G %,按新古典增长模型,怎样才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10.假定利润在国民收入中份额P/Y 为40%,工资在收入中的份额W/Y 为60%,30=p S %,%5=w S ,3=V ,3

26=n G %,按新剑桥模型,怎样才能使n n G G =? 11.假定在某一时期,资本的增长率k 为4%,劳动的增长率L 为2%,实际产出的增长率y 为5%,由统计资料得知资本的国民收入份额a 为0.3,劳动的国民收入份额b 为0.7,请:

(1)计算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

(2)假定实行一项减少预算赤字的政策使投资增加,资本的增长率上升1%,产出的增长率将上升多少?

(3)假定实行一项减税政策使劳动投资增加,资本的增长率上升1%,实际产出的增长率由将

如何变动?

12.假定国民收入中资本的分额a 为0.4,劳动的分额b 为0.6,资本供给增加了6%,而劳动供给下降了2%,对产出的影响会怎样?

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D 2.C 3.D 4.B 5.D 6.A 7.B 8.A 9.D 10.A

11.C 12.C 13.A 14.D 15.B 16.C 17.B 18.C 19.C 20.A

21.B 22.C 23.D 24.B 25.D 26.A 27.C 28.D 29.D

多项选择题1.ABD 2.BD 3.ABCD 4.ABCD 5.ABCD 6.AC 7.ABC

8.AC 9.ABCD 10.ABCD

二、计算题

1. 解:潜在的社会平均投资生产率=0.4,因此资本产出比K/Y=

2.5,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0.2/2.5=8%

2. 解: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0.12/3=4%

3. 解:均衡的K/Y=0.2/0.04=5

4. 解:APS=4×7%=0.28

5. 解(1)不考虑折旧和技术进步时,在稳定状态有0)2.0(2*=--=-=nK K K s nK sY K

因K>0,故整理,得:K=5-5n/s=2.5,因此,均衡资本-劳动比率为2.5。

(2)将K=2.5代入生产函数中,得到均衡人均产出Y=1.25

(3)均衡人均储蓄sY=0.125

(4)均衡人均消费c=Y-Sy=1.125

6. 解:右题意,国民收入Y=1000亿美元,消费C=800亿美元,则,储蓄S=1000-800=200(亿美元)

储蓄率S=S/Y=200/1000=20%

为使该年200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第二年的有保证的增长率W G 应为: %54

%20==V S G W 资本产出比率储蓄率 此时,如果第二年的增长率达到5%,1050%)51(10002=+?=Y (亿美元)

即该年200亿美元的储蓄正好在第2年全部转化为投资,经济实现均衡增长.

7.解:根据哈罗德增长模型,为实现经济的均衡增长,

增长率G=储蓄率S/资本产出率V,其中V 相对稳定,增长取决于储蓄率,又题意,当产出年增长率为5%时, V S G /11=

%204%511=?=?=V G S

当产出年增长率为7%时, V S G /22=

%284%722=?=?=V G S

即为使年增长率为从5%提高到7%,在资本产出率不变的条件下,储蓄率S 应相对从20%提高

到28%

8. 解: 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为实现经济的均衡增长

增长率G==储蓄率S/资本产出率V,其中资本产出比率会随资本和劳动的相互替代而调整到使实际增长率趋向于自然增长率.

由题意,当年增长率为5%时, V S G /11=

4%

5%2011===G S V 当产出年增长率为7%时, V S G /22=

86.2%7/%20/22===G S V

即为使年增长率从5%提高到7%,在储蓄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资本产出轮船应从4降至2.86,以趋向与自然增长率.

9.解: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当G=W G 时,经济活动实现均衡增长;而当G=n G 时,经济活动达到了充分就业的水平.只有当C=W G =n G 时,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本题中,由消费倾向C/Y=0.8,可推知:

储蓄率=2.08.01=--Y C Y 此时,有保证的增长率n G =W G >%3

26 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 W G

26%20===n G S V ,此时,V=3 则: n W G V S G ====%3

263%20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10.解:由题意及已知条件,总的社会储蓄率为:

%15%3%12%60%5%40%30//=+=?+?=?+?=P W S Y P S S W P

此时, %)3

26(%5n W G V S G <==根据新剑桥模型, W G

26

=?=?=V G S n 则, %20//==?+?S P W S Y P S W P %20)/1(/=-?+?Y P S Y P S W P

%20)/1(%5/%30=-?+?Y P Y P 解得,P/Y=60%,则W/P=40%

即,为使W G =n G ,应提高利润占国民收入的60%,降低工资占国民收入的40%

11.解:(1)根据经济增长理论,由资本和劳动这两种要素供给的增加取得的综合增长率为:a ×k+b ×L=0.3×4%+0.7×2%=1.2%+1.4%=2.6%

而实际的产出增长率y,则已知为y=5%

而两者的差额即为因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取得的增长率,为:5%-2.6%=2.4%

(2)若资本的增长率上升1%,则k ’=4%+1%=5%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新的产出增长率与因资本供给而取得的新综合增长率之和,y ’=2.4%+0.3×5%+0.7×2%=5.3%

即,实际产出的增长率将上升0.3%

(3)若劳动的增长率上升1%,则L ’=2%+1%=3%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新的产出增长率为y ,,为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与因劳动供给增加而取得的新的综合增长率之和;

y ,,=2.4%+0.3×4%+0.7×3%=5.7%

即, 实际产出的增长率将上升0.7%

12.解:根据经济增长理论,资本和劳动这两种要素供给变化对总产出的综合增长率的影响为a ×k+b ×L

由题中已知条件a=0.4,b=0.6

k=6%,L=-2%则a ×k=0.4×6%=2.4% b ×L=0.6×(-2%)=-1.2%

a ×k+

b ×L=2.4%-1.2%=1.2%

即资本供给的增加使总产出增长了2.4%,而劳动供给的减少使总产出总产出将增长1.2%.在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者相抵后,总产出将增长1.2%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 教案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适用专业:经济与管理类规定学时:54学时3学分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任课教师:曾福生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宏观经济学教案 一、课程说明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总量出发,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支出-收入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等。该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的基本经济理论,由于我们现在在经济领域中更多的是运用西方的理论,因而该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但是宏观经济理论以一些假设为前提,与实际差距较大,比较抽象,有时要运用数学进行推导,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首先挑选了难度适宜的教材,并主要按教材内容来讲授,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其次,还需要用一些难度适宜的习题,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提高分析能力。另外,由于经济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在课堂上可以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课程主要讲授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等内容。 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 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8、教学进程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第十七章 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点。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图17—1 2.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解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3.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解答: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可推导出总供给曲线。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所以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理论。 4.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可以被区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 解答: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及调整速度的看法是有分歧的。 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没有阻力,在工资和价格可以灵活变动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能够得以出清,这使经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因此,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 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是有黏性的,从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由于工资和价格黏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作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基础的思想是,作为工资和价格黏性的结果,劳动力市场不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六章习题答案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 解答:C 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A.政府支出增加; B.政府税收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 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解答:B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解答:A 4.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A.吸收的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 5.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 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A 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试图()。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解答:C 8.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解答: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的冲击的内在机制。

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变动要小,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配收入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支出增加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积增加也小一些。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也比纯粹私人部门经济中要小一些。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针对国民收入波动的自动稳定器。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纯粹私人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越大,自动稳定作用越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 际税率越高,从而自动稳定量越大。这一点可以从混合经济的支出乘数公式 1 中得1-β(1-t) 出。边际税率t越大,支出乘数越小,从而边际税率变动稳定经济的作用就越大。举例来说,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当边际税率为0.1时,增加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加3.57美元 =1× 1 ,当边际税率增至0.25时,增加1美元投资只会使总需求增加2.5美元1-0.8×(1-0.1) =1× 1 ,可见,边际税率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的总需求波动越小, 说明 1-0.8×(1-0.25) 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9.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解答: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逆对经济风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在经济萧条时,政府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降低税率、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以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同理,在货币政策方面,西方经济学者认为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也要逆对经济风向行事。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中央银行要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提高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总需求,以缓解衰退和失业问题;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中央银行就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10.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解答: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主要分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和充分就业平衡预算三种。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这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前普遍采用的政策原则。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用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这种思想在理论上似乎非常完整,但实行起来非常困难。这是因为在一个预算周期内,很难准确估计繁荣与衰退的时间与程度,两者更不会完全相等,因此连预算都难以事先确定,从而周期预算平衡也就难以实现。充分就业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 功能财政思想强调,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根据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起初存在财政盈余,政府有责任减少盈余甚至不惜出现赤字,坚定地实行扩张政策。反之亦然。总之。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来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 显然,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强调的是财政收支平衡,以此作为预算目标或者说政策的目的,而功能财政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标是追求无通胀的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宏观经济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 : 篇一:微经第十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章外部性 复习题 1.举出一个负外部性的例子和一个正外部性的例子。 答:负外部性的例子:化工厂排放的化学废气,污染了环境,但它却不必承担污染的全部成本。正外部性的例子:在临街的自家院子里种花,既美化了自己家的环境,又使邻居和路人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具有正外部性。 2.用供求图解释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负外部性的影响。 图10-1 存在负外部性的供求图 答:生产中的外部性使该物品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最适量小于其均衡数量,即市场量。 3.专利制用什么方法帮助社会解决了一个外部性问题? 答:专利制利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专利发明者可以在一定时期排他性的使用自己的发明的权利,激励发明者更多地进行新技术研究,科技发明的正外部性内在化。 4.什么是矫正税?为什么就保护环境免受污染的方法而言,经济学家对矫正税的偏好大于管制? 用于纠正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被称为矫正税。这种税也被称为庇古税。作为解决污染的方法,经济学家对矫正税的偏爱通常大于管制,因为

税收可以以较低的社会成本减少污染。首先是因为税收减少污染更有效率。矫正税实际上规定了污染权的价格,并把污染权分配给那些减少污染成本最高的工厂。无论环境保护机构选择的污染水平是多少,它都可以通过税收以最低的总成本达到这个目标。其次,矫正税对环境更有利。在管制政策下,企业被动地减少污染,一旦达到了管制的要求,它就没有理由再减少排污。税收激励工厂主动减少污染,以尽力减少不得不为此支付的税收量。 5.列出不用政府干预时也可以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的一些方法。 答:私人解决外部性所引起的问题的方法有:(1)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2)慈善行为;(3)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4)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6.设想你与一个吸烟者同住一间房,但你不吸烟。根据科斯定理,什么因素决定了你的室友是否在房间里吸烟?这个结果有效率吗?你和你室友如何达成这种解决方法? 答:根据科斯定理,如果我被迫吸烟所承受的成本大于我的室友吸烟所获得的收益,我的室友就不应该在房间里吸烟。如果我的成本小于室友的收益,她就可以在房间里吸烟。只要交易成本不阻止协议的达成,结果就是有效的。我和室友协商达成解决办法:我们中的一个补偿另一个吸烟或者不吸烟的损失。如我给室友买一些糖果以缓解她不能吸烟的痛苦,来与她达成协议——她以后不在房间里吸烟。 问题与应用 1.有两种方法保护你的汽车不被偷窃:防盗杠杆使偷汽车者难以偷走你的汽车;报警器使得在你的车被偷以后,警察可以轻而易举地抓得小偷。以上哪一种类型的保护会给其他车主带来负外部性?哪一种带来正外部性?你认为你的分析有什么政策含义吗? 答:(1)防盗杠杆的保护给其他车主带来负外部性,因为防盗杠杆的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

第十单元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古典学派与凯恩斯经济学; 3.货币主义; 5.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 1.萨伊定律在货币经济中表现为( a ?投资恒等于储蓄; c .货币供给恒等于货币需求; )。 b. 投资等于储蓄; d .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 2. 古典经济学说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争论的焦点是( ) a ?市场机制能否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 b. 市场机制能否自动合理配置资源; c. 需求管理政策比供给管理政策是否更有效果; d. 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是否更有效果。 3. 强调市场经济具有自我矫正机制、能够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学说叫 做( )。 a. 凯恩斯经济学; b .凯恩斯 主义; c. 新凯恩斯主义; d .古典经济学。 4. 强调市场经 济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学说通常叫做( )。 a. 凯恩斯主义; b .货币主义; c .古典学说; d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5.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 )。 a ?奥肯定律; b .蒙代尔定律; 2.正统凯恩斯主义; 4.供给学派; 6.新凯恩斯主义。

c.萨伊定律; d.李嘉图等价定理。 6.在欧文?费雪的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中,货币数量的变动仅仅影响() a?实际收入;b.名义收入; c. 一般价格水平; d.总就业量。

7?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 ) a. 仅仅影响价格水平;b .会同时影响价格水平和实际收入; c .仅仅影响实际收入; d ?对价格水平和实际收入没有任何影响 8?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 )。 a. 在短期,会影响价格水平与实际收入; b .在长期,会影响价格水平 与实际收入; c ?在短期仅仅影响一般价格水平; d .在长期仅仅影响实际收入。 9 ?货币主义者相信货币流通速度( )。 a ?相当易变; b .短期内比较稳定,在长期会剧烈变动; c ?相当稳定; d .短期内剧烈变动,在长期比较稳定。 10. 古典经济学认为( )。 a.货币数量的变动不影响真实变量值; b .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真实变 量值; c .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就业量; d .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商品的 相对价格。 11.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 a.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c .正常的菲利普斯曲线; 12. 削减税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是( )的主要政策主张 a.凯恩斯主义; b .货币主义; c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d .供给学派。 13.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货币经济周期模型表明,失业都是( ) a.非自愿的; b .自愿的; c .结构性的; d .周期性的。 14.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 )。 a.实际产出围绕潜在产出的波动; b .名义收入围绕实际收入的波动; )向右下方倾斜。 b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d .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第二章讲义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第二 章讲义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第三章教案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了解基数效用论的总效用、边际效用概念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曲线; 理解消费者均衡原则和消费者剩余概念。 理解序数效用论主要以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和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的均衡,来解释消费者行为和需求曲线。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戈森定律:随着物品获得的递增,欲望和享受递减。 第一节效用论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对不同的人来说消费同一种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相同吗? 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消费同一种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相同吗? 金子和玉米面饼的效用 某地闹水灾,在一棵大树上,地主紧紧地抱着一盒金子,长工则提着一篮玉米面饼。 几天过去了,四处仍旧是白茫茫一片。长工饿了就吃几口饼,地主饿了却只有看着金子发呆。地主舍不得用金子去换饼,长工也不愿白白地把饼送给地主。 又几天过去了,大水悄悄退走了。长工高兴地爬到树下,地主却静静地躺着,永远留在大树上了。 金子和玉米面饼哪个效用更大? 什么东西最好吃? 免子说,“世界上萝卜最好吃。” 猫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老鼠。” 免子和猫争论不休、相持不下,跑去请猴子评理。 猴子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瞧你们这两个傻瓜蛋,连这点儿常识都不懂!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桃子!” 一、效用是选择的基准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或劳务中得到的主观上的享受或有用性。 经济学家用它来解释有理性的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分配在能给他们带来最大满足的商品上。

对于效用的度量,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 1.基数效用论者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 2.序数效用论者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 二、边际效用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消费某种商品和劳务带来的满足或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随着个人连续消费越来越多的某种商品,他从中得到的增加的或额外的效用量是递减的。 例如:迈克的汤,迈克给杰克的感觉不舒服,迈克给杰克的汤的效用递减。 生活中的边际效用 ?“富人的钱不值钱,穷人的时间不值钱”。 ?货币如同物品一样也有边际效用。 ?货币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即随着人们收入量的增加,其效用是不断递减的。每增加一元货币收入给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是越来越小的。 钻石和木碗 有个穷人四处流浪,他只有一只旧木碗。 一天,穷人在渔船上帮工时遇到了特大风浪,被海水冲到一个小岛上,岛上的酋长看见穷人头顶的木碗,感到非常新奇,便用一大口袋珍珠宝石换走了木碗,派人把穷人送回了家。 富翁听说木碗换回这么多宝贝,也想去碰碰运气。富翁装了满满一船山珍海味和美酒,运到小岛。 酋长高兴地接受了富人送来的礼物,声称要送给他最珍贵的东西。 ?这件最珍贵的礼物是什么呢? 三、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由A先生的消费,得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曲线(见图2-2)。 图2-2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曲线 四、消费者均衡:购买一种和多种商品时的均衡原则(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一)购买一种商品的均衡原则:边际效用要大于或等于价格,即MU=P (1)如果不考虑成本支付或价格(免费),消费者消费商品的数量由边际效用决定MU≥0 (2)如果考虑成本支付或价格,假定一单位货币代表一单位效用。一种商品数量选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

思考与练习 1.名词解释 汇率 国际收支平衡 净出口函数 浮动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 净资本流出函数 IS -LM -BP 模型 均衡汇率 2.说明国际收支平衡的确切含义。 3.均衡汇率是如何决定的? 4.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5.推导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购买乘数的表达式。 6.说明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逆差的调整过程。 7.说明国际收支曲线(即BP 曲线)的推导过程。 8.汇率变动和净出口变动有哪些相互影响? 9.假设美元和中国人民币的汇率为1美元兑换8.03元人民币。试求: (1)用美元表示的人民币汇率是多少? (2)售价1245元人民币的一台电视机的美元价格是多少? (3)售价800美元的一台电脑的人民币价格是多少? 10.假定1英镑的价格为2美元,1马克的价格为0.4美元,问: (1)英镑对马克的价格是多少? (2)若1英镑的市价为6马克,英镑持有者如何在套汇中获利? 11.某人打算以不超过7500美元的价格买辆小轿车,现在商店的报价为3500英镑,问: (1)若汇率是1英镑=2.2美元,双方能否成交? (2)汇率为多少时他才能买到小轿车? 12.设一国边际进口倾向为0.2,边际储蓄倾向为0.1,问当政府支出10单位货币时,对该国进口的影响。 13.设某国呵呵经济有下述方程描述: ) 10(Y .102mY M M 20 X X Y 2.025T 26G G 20=I0=I 0.8Y +28=C 0d 亿美元单位:+=+===+=== 试求该国的均衡产出和贸易赤字(或盈余)。 14.IS 曲线的斜率在封闭经济中和开放经济中有什么不同? 15.设一国的经济有下述方程描述:

2、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案

宏观经济学 教案 (2014年6月修订) 学院 二○一四年六月

三亚学院《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案首页

备注:选用教材及参考书须注明书名、出版社、出版年月等版本信息。

三亚学院《宏观经济学》课程章节教案首页 注:1.每次课(2或4学时)填写课程章节教案首页; 2.教案与讲义正文附后,手书打印均可。

第一章导论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上研究国民经济的水平、运行、波动、增长以及调控的一门经济学科。 与微观经济学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应用方法上。 微观经济学:使用传统(物理学、牛顿力学等)方法研究、分析、综合考虑其内部作用,解释经济现象。利用个量方法分析经济,研究的是一般均衡。 宏观经济学:归纳总结各类经济现象,用总量的方法研究经济(综合法)主要研究: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通货膨胀、宏观货币政策、宏观财政政策、环保等问题。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1662年威廉·配弟英国《赋税论》是宏观经济问题的最早研究者,其核心思想是保持财政平衡,通过节约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国民财富。 1758年魁奈法国《经济表》开创宏观总量分析的先河。其核心思想是研究一个农业国家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问题。采取固定体价格方法对一定时期内社会商品流通总量和货币流通总量、社会总产品和总收入以及社会生产两大部门(农业和工业)之间的交换关系,作了宏观静态分析。 马克思《资本论》将社会总产品在使用价值上分成两大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其次将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分成物资资料产品税补偿金(c)、工人工资收入(v)和资本家剩余价值(m),最后再对社会再生产(产品的实现)进行研究,分析了资本主义宏观经济失衡的不可避免性。奠定了宏观经济分析的框架。 1929年,西方爆发经济大危机,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宏观经济问题成为当时西方经济学家的热闹话题和紧急任务。 1936 凯恩斯英国《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西方宏观经济分析的第一部代表作。其主要思想有:(1)否定充分就业;(2)否定萨伊定律,即否定法国萨伊的“供给为其自身创造需求”理论,认为供给并不总是与需求相等,宏观经济经常处于总供给大于总需求;(3)主张国家干预。 1963 阿克利美国《宏观经济理论》比较完整地建立起西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第二节宏观经济分析的若干前提假定 一、资源稀缺假设 指可用于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一切要素、环境、条件和人工资源,小于人们心理和生理的最大需求。 二、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的三大特征:(1)追求最大经济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基本动因;(2)个人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不受外人支配;(3)具有完全的理性行为,可以准确比较和权衡各种经济活动的得失,从而作出合理的选择。 三、多元经济主体假说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即经济人)是多元化的。在计划经济中,只有居民、企业和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

第十单元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古典学派与凯恩斯经济学; 3.货币主义; 5.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 1.萨伊定律在货币经济中表现为( a. 投资恒等于储蓄; c 货币供给恒等于货币需求; )。 b 投资等于储蓄; d 。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 2. 古典经济学说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争论的焦点是( ) a.市场机制能否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 b 市场机制能否自动合理配置资源; c. 需求管理政策比供给管理政策是否更有效果; d. 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是否更有效果。 3. 强调市场经济具有自我矫正机制、能够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学说叫 做( )。 a.凯恩斯经济学; b .凯恩斯主乂; c 新凯恩斯主义; d .古典经济学。 4. 强调市场经 济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学说通常叫做( )。 a 。凯恩斯主义; b .货币主义; c 古典学说; d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5.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 )。 a.奥肯定律; b 。蒙代尔定律; c 萨伊定律; d 。李嘉图等价定理。 6. 在欧文?费雪的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中,货币数量的变动仅仅影响( ) 2.正统凯恩斯主义; 4.供给学派; 6.新凯恩斯主义。

a.实际收入;b。名义收入; c 一般价格水平;d。总就业量。

7.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 ) a 。仅仅影响价格水平; b 。会同时影响价格水平和实际收入; c 仅仅影响实际收入; d 对价格水平和实际收入没有任何影响 8.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 ) a.在短期,会影响价格水平与实际收入; b .在长期,会影响价格水平 与实际收入; c 在短期仅仅影响一般价格水平; d 在长期仅仅影响实际收入。 9. 货币主义者相信货币流通速度( )。 a 。相当易变; b .短期内比较稳定,在长期会剧烈变动; c 相当稳定; d 短期内剧烈变动,在长期比较稳定。 10. 古典经济学认为( ). a.货币数量的变动不影响真实变量值; b .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真实变 量值; c .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就业量; d .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商品的 相对价格. 11.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 ( a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c 正常的菲利普斯曲线; 12. 削减税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是( )的主要政策主张 a 。凯恩斯主义; b .货币主义; c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d .供给学派。 13.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货币经济周期模型表明,失业都是( ) a 。非自愿的; b 。自愿的; c 结构性的; d 。周期性的。 14.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 )。 a 。实际产出围绕潜在产出的波动; b 。名义收入围绕实际收入的波动; c 潜在产出本身的波动; d 。名义收入围绕潜在产出的波动。 )向右下方倾斜。 b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d .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10章 预期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 第十章 预期理论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预期理论的演进 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中,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使预期与不确定性问题逐步进入经济研究的视野,而理性预期学派则使预期成为经济理论中重要的研究范畴。预期是指经济行为人对于经济变量在未来的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作出的一种事前估计或主观判断。它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不科学向科学一步一步地向前发展推进的。在预期理论的演进过程中,先后出现了静态预期、外推性预期、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等预期形成假设。 1.静态预期 静态预期是在蛛网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静态预期借用蛛网模型建立了静态预期模型: 如果在1t -期预期t 期的价格,则: t 1e t P P -= 其中,1t P -为1t -期的实际价格;e t P 为1t -期预期的t 期的价格。这种预期称为静态预期。生产者认为,本期的实际成交价格就是下一期的预期价格,并据此进行生产决策。 静态预期最为简单,假预期经济变量水平等于经济变量前期水平,在预期中没有随机变量的扰动。 2.外推预期 外推预期是指对未来的预期不仅依据经济变量的过去水平,而且还应建立在经济变量未来变化趋势的基础上。这种预期不仅要依赖于经济变量过去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还依赖于该经济变量所显示出来的变化方向或变动趋势。以价格预期为例,如果预期t 期的价格水平为: ()112e t t t t P P P P α---=+- 其中,α为预期系数,这种预期就是外推预期。它表明生产者对未来的价格预期不仅应 以价格的过去水平1t P -为基础,而且还要考虑已经显示出来的价格变化的方向或趋势,即1t -期与2t -期的价格的变动()12t t P P ---。如果0α>,则预期t 时期的价格将大于1t -时期的实际成交价格,以往的这种价格变化的趋势会继续下去;如果0α<,则未来时期的价格将下降,价格变动的趋势发生逆转;如果0α=,则意味着1e t t P P -=,这就是静态预期。α的值

宏观经济学教案-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教案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 适用专业:经贸学院各专业及其它管理类专业规定学时:54学时,3学分 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 任课教师:宏观经济学课程组

一、课程介绍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以国民收入的决定为核心,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其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理论。具体来说,它主要研究国民收入问题、失业问题、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问题、通货膨胀问题、开放经济问题(国际收支平衡和贸易平衡问题)及宏观经济政策问题等。宏观经济学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为分析总体宏观经济行为和政府调控经济提供解释和指导。所以,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一般包括国民收入的核算、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经济增长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失业理论、经济周期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等。宏观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既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又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大量使用总量分析法、均衡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经济模型等。 二、教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一般包括国民收入的核算、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经济增长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失业理论、经济周期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等 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 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8、教学进程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堂讲授 主要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增加讨论课和习题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习题 习题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习题巩固讲授过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题课:安排每章后。 (三)考试环节 学生成绩评定: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80% 平时成绩包括:学习态度、小测验、作业等。 期末考试主要采用笔试闭卷形式,题型主要分为:判断分析题、选择题、计算分析题、简述题和论述题等。

精选-宏观经济学第十八章--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499页 7. 若某一经济的价格水平1984年为107.9,1985年为111.5,1986年为114.5。问1985年和1986年通货膨胀率各是多少?若人们对1987年的通货膨胀率预期是按前两年通货膨胀率的算术平均来形成。设1987年的利率为6%,问该年的实际利率为多少? 解答:1985年的通货膨胀率为 π1985=P 1985-P 1984P 1984×100%=111.5-107.9107.9 ×100%=3.34% 同理可得:π1986=2.69%。 1987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πe 1987=π1985+π19862=3.34%+2.69%2 =3.015% 1987年的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6%-3.015%=2.985% 8. 设某经济某一时期有1.9亿成年人,其中1.2亿人有工作,0.1亿人在寻找工作,0.45亿人没工作但也没在找工作。试求:(1)劳动力人数;(2)劳动参与率;(3)失业率。 解答:(1)劳动力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2+0.1=1.3(亿) (2)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人数可工作年龄人口数×100%=1.31.9 ×100%=68.4% (3)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100%=0.11.3 ×100%=7.69% 9. 设一经济有以下菲利普斯曲线: π=π-1-0.5(u -0.06) 问:(1)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为多少? (2)为使通货膨胀率减少5个百分点,必须有多少周期性失业? 解答:(1)由所给的菲利普斯曲线可知,当u -0.06=0,即失业率为6%时,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即经济的自然失业率为6%。 (2)由所给的菲利普斯曲线,得 π-π-1=-0.5(u -0.06)(1) 使通货膨胀率减少5个百分点,即在式(1)中,令π-π-1=-5%=-0.05,则式(1)变为 -0.05=-0.5(u -0.06) u -0.06=10% 所以,为使通货膨胀率减少5%,必须有10%的周期性失业。 10. 试说明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关系。 解答:总供给曲线揭示的是总产出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揭示的是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替换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虽然表面上所揭示的关系不同,但在本质上都表示同样的宏观经济思想,仅仅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从总供给曲线推导出菲利普斯曲线,也可以从菲利普斯曲线推导出总供给曲线。 11.设某一经济的菲利普斯曲线为π=π-1-0.4(u -0.06),试求: (1)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是多少? (2)画出该经济的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解答:(1)自然失业率是指通货膨胀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一致时的失业率。在本题中,预期通货膨胀率为上一期的实际通货膨胀率,故在所给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中,令π=π-1,得u =0.06,因此,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为6%。 (2)由所给方程知,该经济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斜率为-0.4,且是一条经过点(u =0.06,π=π-1)的直线。如图18—2所示。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

第十单元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古典学派与凯恩斯经济学;2.正统凯恩斯主义; 3.货币主义;4.供给学派; 5.新古典宏观经济学;6.新凯恩斯主义。 一、单项选择 1.萨伊定律在货币经济中表现为()。 a.投资恒等于储蓄;b.投资等于储蓄; c.货币供给恒等于货币需求;d.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 2.古典经济学说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争论的焦点是()。 a.市场机制能否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 b.市场机制能否自动合理配置资源; c.需求管理政策比供给管理政策是否更有效果; d.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是否更有效果。 3.强调市场经济具有自我矫正机制、能够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学说叫做()。 a.凯恩斯经济学;b.凯恩斯主义; c.新凯恩斯主义;d.古典经济学。 4.强调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学说通常叫做()。 a.凯恩斯主义;b.货币主义; c.古典学说;d.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5.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 a.奥肯定律;b.蒙代尔定律; c.萨伊定律;d.李嘉图等价定理。 6.在欧文·费雪的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中,货币数量的变动仅仅影响()。 a.实际收入;b.名义收入; c.一般价格水平;d.总就业量。

7.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 a.仅仅影响价格水平;b.会同时影响价格水平和实际收入; c.仅仅影响实际收入;d.对价格水平和实际收入没有任何影响。 8.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 a.在短期,会影响价格水平与实际收入;b.在长期,会影响价格水平与实际收入; c.在短期仅仅影响一般价格水平;d.在长期仅仅影响实际收入。 9.货币主义者相信货币流通速度()。 a.相当易变;b.短期内比较稳定,在长期会剧烈变动; c.相当稳定;d.短期内剧烈变动,在长期比较稳定。 10.古典经济学认为()。 a.货币数量的变动不影响真实变量值;b.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真实变量值; c.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就业量;d.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 1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向右下方倾斜。 a.短期菲利普斯曲线;b.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c.正常的菲利普斯曲线;d.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 12.削减税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是()的主要政策主张。 a.凯恩斯主义;b.货币主义; c.新古典宏观经济学;d.供给学派。 1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货币经济周期模型表明,失业都是()。 a.非自愿的;b.自愿的; c.结构性的;d.周期性的。 14.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 a.实际产出围绕潜在产出的波动;b.名义收入围绕实际收入的波动; c.潜在产出本身的波动;d.名义收入围绕潜在产出的波动。 15.新凯恩斯主义试图为工资和价格的缓慢调整提供()。 a.一个经济基础;b.一个中观经济基础;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第二章教案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第三章教案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了解基数效用论的总效用、边际效用概念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曲线; 理解消费者均衡原则和消费者剩余概念。 理解序数效用论主要以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和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的均衡,来解释消费者行为和需求曲线。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戈森定律:随着物品获得的递增,欲望和享受递减。 第一节效用论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对不同的人来说消费同一种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相同吗? 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消费同一种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相同吗? 金子和玉米面饼的效用 某地闹水灾,在一棵大树上,地主紧紧地抱着一盒金子,长工则提着一篮玉米面饼。 几天过去了,四处仍旧是白茫茫一片。长工饿了就吃几口饼,地主饿了却只有看着金子发呆。地主舍不得用金子去换饼,长工也不愿白白地把饼送给地主。 又几天过去了,大水悄悄退走了。长工高兴地爬到树下,地主却静静地躺着,永远留在大树上了。 金子和玉米面饼哪个效用更大? 什么东西最好吃? 免子说,“世界上萝卜最好吃。” 猫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老鼠。” 免子和猫争论不休、相持不下,跑去请猴子评理。 猴子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瞧你们这两个傻瓜蛋,连这点儿常识都不懂!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桃子!” 一、效用是选择的基准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或劳务中得到的主观上的享受或有用性。

经济学家用它来解释有理性的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分配在能给他们带来最大满足的商品上。 对于效用的度量,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 1.基数效用论者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 2.序数效用论者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 二、边际效用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消费某种商品和劳务带来的满足或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随着个人连续消费越来越多的某种商品,他从中得到的增加的或额外的效用量是递减的。 例如:迈克的汤,迈克给杰克的感觉不舒服,迈克给杰克的汤的效用递减。 生活中的边际效用 ?“富人的钱不值钱,穷人的时间不值钱”。 ?货币如同物品一样也有边际效用。 ?货币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即随着人们收入量的增加,其效用是不断递减的。每增加一元货币收入给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是越来越小的。 钻石和木碗 有个穷人四处流浪,他只有一只旧木碗。 一天,穷人在渔船上帮工时遇到了特大风浪,被海水冲到一个小岛上,岛上的酋长看见穷人头顶的木碗,感到非常新奇,便用一大口袋珍珠宝石换走了木碗,派人把穷人送回了家。 富翁听说木碗换回这么多宝贝,也想去碰碰运气。富翁装了满满一船山珍海味和美酒,运到小岛。 酋长高兴地接受了富人送来的礼物,声称要送给他最珍贵的东西。 ?这件最珍贵的礼物是什么呢? 三、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由 A 先生的消费,得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曲线(见图2-2)。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 篇一:微经第十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章外部性 复习题 1.举出一个负外部性的例子和一个正外部性的例子。 答:负外部性的例子:化工厂排放的化学废气,污染了环境,但它却不必承担污染的全部成本。正外部性的例子:在临街的自家院子里种花,既美化了自己家的环境,又使邻居和路人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具有正外部性。 2.用供求图解释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负外部性的影响。 图10-1 存在负外部性的供求图 答:生产中的外部性使该物品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最适量小于其均衡数量,即市场量。 3.专利制用什么方法帮助社会解决了一个外部性问题? 答:专利制利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专利发明者可以在一定时期排他性的使用自己的发明的权利,激励发明者更多地进行新技术研究,科技发明的正外部性内在化。 4.什么是矫正税?为什么就保护环境免受污染的方法而言,经济学家对矫正税的偏好大于管制? 用于纠正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被称为矫正税。这种税也被称为庇古税。

作为解决污染的方法,经济学家对矫正税的偏爱通常大于管制,因为税收可以以较低的社会成本减少污染。首先是因为税收减少污染更有效率。矫正税实际上规定了污染权的价格,并把污染权分配给那些减少污染成本最高的工厂。无论环境保护机构选择的污染水平是多少,它都可以通过税收以最低的总成本达到这个目标。其次,矫正税对环境更有利。在管制政策下,企业被动地减少污染,一旦达到了管制的要求,它就没有理由再减少排污。税收激励工厂主动减少污染,以尽力减少不得不为此支付的税收量。 5.列出不用政府干预时也可以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的一些方法。答:私人解决外部性所引起的问题的方法有:(1)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2)慈善行为;(3)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4)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6.设想你与一个吸烟者同住一间房,但你不吸烟。根据科斯定理,什么因素决定了你的室友是否在房间里吸烟?这个结果有效率吗?你和你室友如何达成这种解决方法? 答:根据科斯定理,如果我被迫吸烟所承受的成本大于我的室友吸烟所获得的收益,我的室友就不应该在房间里吸烟。如果我的成本小于室友的收益,她就可以在房间里吸烟。只要交易成本不阻止协议的达成,结果就是有效的。我和室友协商达成解决办法:我们中的一个补偿另一个吸烟或者不吸烟的损失。如我给室友买一些糖果以缓解她不能吸烟的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