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大学612中国古代哲学史考研初试考试大纲
- 格式:pdf
- 大小:113.98 KB
- 文档页数:2
2023年山东大学中国哲学史初试试题
业务课名称:中国哲学史
考生须知: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他纸上无效。
2.答题时必须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做答,用其他答题不给分,不得使用涂改液。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50分)
1.修齐治平。
2.反者道之动
3.独化于玄冥之境。
4.天泉证道
5.性日生日成。
二、简答(每小题20分,共40 分)
1. 简述商周之际的信仰转变的重要性及意义
2.简述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学说。
三、论述(每小题30 分,共60 分)
1.试述王充的哲学思想及其在汉代的历史地位。
2.试述程朱的人性论、修养论、境界论及其历史影响。
历史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复试)(科目:中国哲学史)一、考查目标中国哲学史科目的考试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国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即对中国哲学在不同阶段的历史发展:先秦时期的哲学、汉—唐时期的哲学思想、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发展、近代中国哲学的发展等相关知识和理论,考查考生对中国哲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把握,并在此基础上,批判、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文化精神的能力与方法。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中国哲学史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如下:先秦时期的哲学:约30分汉-唐时期的哲学:约30分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约30分近代中国哲学:约1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1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三、考查范围(一)先秦时期的哲学中国哲学的萌芽与产生。
朴素辩证法思想。
孔子哲学的基本思想——正名思想、仁学思想、认识论思想、中庸之道、天命观。
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
孟子的哲学思想。
庄子的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
惠施的“合同异”说与公孙龙的“离坚白”说。
荀子和韩非的哲学思想等。
(二)汉—唐时期的哲学汉初的哲学思想。
董仲舒的哲学思想——“大一统”的政治理论、“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各事顺于名”的认识论、历史观和性三品说。
王充的哲学思想——自然观与无神论、认识论、历史观与人性论、命定论思想。
范缜的无神论思想。
东晋南北朝隋唐道教哲学的发展。
隋唐时期佛教哲学思想的发展。
韩愈的哲学及反佛教的思想。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哲学思想。
(三)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发展王安石的哲学思想。
周敦颐的二程的哲学思想。
张载的哲学思想。
朱熹的哲学思想——理一元论、“格物穷理”论、思想方法、人性论伦理学说与历史观。
陆九渊“心即理”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陈亮与叶适的功利思想。
山东大学2024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试题科目名称:802西方哲学史
一、概念与命题解释
1.原子论
2.唯实论
3.四假象说
4.真观念
5.扬弃(黑格尔)
二、简答题
1.亚里士多德的十范畴
2.简述中世纪科学、哲学、神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斯宾诺莎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三、论述题
1.从柏拉图对巴门尼德的批判出发结合哲学史讨论真理与非真理之间的关系。
2.以实体发展为主线讨论从笛卡尔到康德近代哲学的发展历程。
科目名称:612中国古代哲学史
一、名词解释
1.三表
2.劳心劳力
3.人副天数
4.太极图说
5.理一分殊
二、简答题
1.简述孔子之“仁”展示的特征及意义
2.简述韩非的“循名责实”说
三、论述
1.魏晋名教与自然之争及其意义。
2.陆王的心性论、修养论、境界追求,及其重要影响。
科目名称:633宗教学综合
一、名词解释
1.绝地天通
2.佛性
3.全真教
4.东西教大分裂
5.安拉
6.逾越节
7.白莲教
8.顺世论
二、简答题
1简述不真空论。
2.简述保罗在基督教中的作用。
3.简述弥赛亚信仰的作用。
三、论述题
1.论述儒释道三教交互的模式是什么?
2.论述宗教的起源。
2015年山东大学612中国哲学史(不含近现代)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柔弱胜刚强答:“柔弱胜刚强”是春秋时期老子《道德经》中的著名论断。
老子非常重视柔弱的作用,后人常以“守柔”来概括老子思想的特征。
柔弱蕴含着广阔的生机,具有阔达的发展前景。
刚强是事物走向死灭的前兆,已经包含了灭亡的趋势。
柔弱胜刚强是宇宙间普遍的规律。
在人的生活中,也应以“柔弱”为原则。
具体表现为:①谦下:“善用人者为之下”;②守雌:“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③不争:“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只要能够做到这几点,最终能由下变上、由后成先、由不争到天下莫能与之争。
该论断包含了老子深刻的辩证法思想,体现了其“无为而不为”的境界。
2.上本之古者圣王之事答:“上本之古者圣王之事”语出《墨子·非命上》,是墨子三表法里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以古代圣明帝王的事迹为判断标准。
墨子认为,言论必须设定一些标准和仪法,这些标准和仪法是判断该言论是否正确的基本依据。
“三表法”是墨子正面论证自己思想观点的基本方法。
判断一种言论是否正确的标准一共有三个,即“本之”、“原之”和“用之”。
“本之”,就是根据前人的经验教训,其依据是求之于古代的典籍之中。
《墨子》书中《尚贤》以下各篇对记载于诗书中古圣先王事迹的征引都可看作是对这一方法的应用。
3.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答: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是宋明理学人性论的一对重要范畴。
张载提出人有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观点,张载《正蒙》:“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
”在宋儒们看来,性从根源上是指道德本性,是纯善无恶的,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即“天命之性”。
但这种道德本性不是抽象存在的,它要依赖于人的感性存在才得以表现。
朱熹等人认为,气质之性为理与气相杂而成。
气质禀赋有清浊之分,故人有善恶、智愚之别。
4.神灭论答:《神灭论》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思想家范缜的哲学著作。
《神灭论》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原则,系统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指出人的神(精神)和形(形体)是互相结合的统一体:“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山东大学612中国古代哲学史考研真题及复习笔记2021年山东大学《612中国古代哲学史》考研全套目录•山东大学《612中国古代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全国名校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说明:本部分收录了本科目近年考研真题,方便了解出题风格、难度及命题点。
此外提供了相关院校考研真题,以供参考。
2.教材教辅•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下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说明:以上为本科目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第一编先秦时期的哲学一、名词解释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武汉大学2015研]答:“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
语出《论语·述而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是指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是指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求严格,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孔子还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这些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仍具有借鉴意义。
2“性者,本始材朴”[武汉大学2015研]答:“性者,本始材朴”是战国时期荀子的哲学用语,出自《荀子·礼论》。
“本始”是指原始,本初。
“材朴”是指资质朴素。
人的本性其本质是没有经过雕饰的,是自然的,换言之,人的本性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
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中本无善端。
非但无善端,且有恶端。
虽然他认为人性本恶,但荀子认为人具有接受道德教育的聪明才力,积学既久,成为习惯,圣即可积而致也。
这与注重道德修养自觉性的性善论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的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2020年山东大学考研专业课初试考试大纲
612-中国古代哲学史
一、考试目的
《中国哲学史》(不含近现代)是哲学学科的基础性学科之一,考试要力求反映哲学一级学科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在本领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学子入学,进而培养具有良好哲学素养、深层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哲学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中国哲学史(不含近现代)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一)先秦编
1.孔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2.老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3.墨子的哲学思想
4.孟子哲学及其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5.《大学》、《中庸》的哲学思想
6.庄子的哲学思想
7.稷下道家的哲学思想
8.先秦阴阳五行学说
9.《易传》的哲学思想
10.名辩思潮与后期墨家
11.荀子哲学及其对先秦百家之学的总结
12.韩非的法家哲学
(二)汉唐编
1.秦汉时期的黄老之学
2.董仲舒的哲学思想与谶纬之学
3.王充的哲学思想
4.王弼与玄学的贵无哲学
5.嵇康、阮籍哲学
6.郭象与玄学的崇有哲学
7.道教与葛洪的道教哲学
8.僧肇、慧远、竺道生的佛教哲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