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知识点汇总Ⅲ

2019-2020年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知识点汇总Ⅲ

2019-2020年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知识点汇总Ⅲ
2019-2020年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知识点汇总Ⅲ

2019-2020年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知识点汇总

单选题

1、适宜阴凉干燥的是

A通风、干燥处

B阴凉、干燥处

C密闭、阴凉处

D密闭贮藏

E石灰箱内

答案:A

含糖分及黏液质较多的饮片,如肉苁蓉、熟地黄、天门冬、党参等,应贮于通风干燥处。

单选题

2、宜另煎的饮片是

A生磁石

B降香

C雷丸

D葶苈子

E羚羊角

答案:A

先煎: 1.矿物、动物骨甲类饮片:生蛤壳、生龙骨、生龙齿、生寒水石、生石膏、生石决明、生瓦楞子、鳖甲、龟甲、鹿角霜、生磁石、生牡蛎、生赭石、自然铜; 2.有毒饮片:生川乌、生草乌、制附子。

单选题

3、宜另煎的饮片是

A降香

C海金沙

D西红花

E紫河车

答案:D

一些贵重中药饮片,为使其成分充分煎出,减少其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引起的损失,需先用另器单独煎煮取汁后,再将渣并入其他群药合煎,然后将前后煎煮的不同药液混匀后分服。如人参、西洋参、西红花等质地较疏松者,通常需另煎30~40min。而羚羊角、水牛角等质地坚硬者,则应单独煎煮2~3h。

单选题

4、适宜阴凉干燥的是

A通风、干燥处

B阴凉、干燥处

C密闭、阴凉处

D密闭贮藏

E石灰箱内

答案:A

含糖分及黏液质较多的饮片,如肉苁蓉、熟地黄、天门冬、党参等,应贮于通风干燥处。

单选题

5、应通风干燥、防虫蛀的中药是

A火麻仁

B麻黄

C丁香

D大枣

E甘草

含有挥发油类物质的药物易失去气味,如广藿香、香薷、丁香、沉香等。

单选题

6、应通风干燥、防虫蛀的中药是

A阴凉、干燥处

B密封的罐中

C无色透明容器中

D冷处

E通风、干燥处

答案:E

本题考查中药饮片的贮藏要求。含淀粉较多的药材和饮片,如泽泻、山药、葛根等,应贮于通风、干燥处,以防虫蛀。

单选题

7、易引起肝损伤的萜与内酯类中药有

A使君子

B黄药子

C女贞子

D车前子

E牛蒡子

答案:B

萜类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不少萜类化合物对肝脏有明显毒副作用,但肝损伤机制还不甚明了。包括有川楝子、黄药子、艾叶等,其中川楝子是含萜类肝脏毒性中药中最典型的一类药物,能引起急性中毒性肝炎,出现转氨酶升高、黄疸、肝肿大。

单选题

8、下列不属于中药饮片处方书写要求的是

A生品

C蜜炙品

D醋炙品

E姜炙品

答案:C

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炒或炙),需调配蜜炙品,如枇杷叶、马兜铃等。

单选题

9、可见较多透明管型及颗粒管型,还可见红细胞管型,该病症属于

A慢性肾小球肾炎

B肾病综合征

C慢性肾盂肾炎

D急性肾盂肾炎

E急性肾小球肾炎

答案:E

本组题考查尿沉渣管型。①急性肾小球肾炎:可见较多透明管型及颗粒管型,还可见红细胞管型;②慢性肾小球肾炎:可见较多细、粗颗粒管型,也可见透明管型,偶见脂肪管型、蜡样管型和宽大管型;③肾病综合征:常见有脂肪管型,容易见细、粗颗粒管型,也可见有透明管型;④急性肾盂肾炎:少见有白细胞管型,偶见有颗粒管型;⑤慢性肾盂肾炎:可见较多白细胞管型、粗颗粒管型。

单选题

10、内含朱砂的中成药

A服用牛奶、蛋清、豆浆、药用炭等

B以土茯苓煎汤饮

C以生姜捣汁、鲜芦根捣汁内服

D可用肉桂煎汤或甘草煎汤饮服

E以白萝卜或白菜捣烂取汁加糖频服

本组题考查含毒中药中毒的基本救治原则。其中马钱子及含马钱子的中成药中毒解救可用肉桂煎汤或甘草煎汤饮服;蟾酥及含蟾酥中成药中毒解救可用生姜捣汁、鲜芦根捣汁内服;雄黄及含雄黄的中成药中毒解救可用牛奶、蛋清、豆浆、药用炭等;含朱砂、轻粉、红粉等的中成药中毒解救可用土茯苓煎汤饮。

单选题

11、大腹子的正名是

A姜片汤

B淡盐水

C芦根汤

D米汤

E清茶

答案:C

治疗风热感冒的银翘解毒丸用鲜芦根煎汤或温开水送服,取其清热透表生津的协同作用。

单选题

12、因易泛油而需置阴凉干燥处贮存的饮片是

A薄荷

B木通

C大腹皮

D桔梗

E大青叶

答案:D

含淀粉多的药材和饮片,如桔梗、山药、葛根等,应贮于通风干燥处,以防虫蛀。

单选题

13、阳偏盛病机表现的临床症候是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阳亡失

D阳盛格阴

E阴盛格阳

答案:B

在阴虚的基础上,继而导致阳虚,称为阴损及阳;在阳虚的基础上,继而导致阴虚,则称之为阳损及阴。

单选题

14、健脾利水以制约水湿停聚病证的治法属于

A佐金平木法

B抑木扶土法

C培土生金法

D培土制水法

E益火补土法

答案:D

本组题考查根据相克和相克规律确定治法。培土生金法又称补养脾肺法,是通过补脾益气达到补益肺气的治法。益火补土法又称温肾健脾法,是温肾阳以补脾阳的治法。培土制水法又称敦土利水法,是健脾利水以制约水湿停聚病证的治法。佐金平木法又称滋肺清肝法,是滋肺阴、清肝火以治疗肝火犯肺病证的治法。抑木扶土法又称疏肝健脾法、调和肝胃法,是以疏肝、健脾、和胃来治疗肝脾不调或肝气犯胃病证的治法。

单选题

15、维持人体的正常体温,有赖于气的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气化左右

答案:D

气的固摄作用主要是对于精、血、津液等物质具有防止其无故流失,以及维护脏器各自位置相对恒定等作用。

单选题

16、患者,女,26岁,已婚。经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四肢不温,面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该患者的中医辨证是

A补血益气止血

B补益肝肾,固冲止血

C健脾益气,固冲止血

D活血通络,温经止血

E清热解毒,利湿止带

答案:C

本题考查脾不统血型崩漏的治法。脾不统血型崩漏的治法为健脾益气,固冲止血。

单选题

17、适宜阴凉干燥的是

A荆芥

B白芍

C莱菔子

D熟地黄

E薏苡仁

答案:A

含挥发油多的药材和饮片,如薄荷、当归、川芎、荆芥等,贮藏时室温不可太高,否则容易走失香气战泛油,应置阴凉干燥处贮存。

单选题

18、白果的别名是

A1

B2

C3

D4

E5

答案:D

本题考查汤剂的用法用量。内服法的次数:如病缓者一天服一煎,病情紧急者可一次顿月艮,重病、急病者可隔4小时服药1次,以使药效持续。

单选题

19、青霉素治疗肺炎宜联用的中药是

A肾衰竭

B听神经损害

C药源性肠炎

D药源性肝病

E汞中毒

答案:C

含朱砂的中药及其制剂,诸如朱砂安神丸、六神丸、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万氏牛黄清心丸、人丹等不宜与还原性西药(溴化钾、溴化纳、碘化钾、碘化纳)配伍用,否则会产生溴化贡、溴化纳等沉淀物而严重刺激肠壁引起排出赤痢样大便,可导致药源性肠炎。

单选题

20、云南白药酊与对乙酰氨基酚同用,能

A人参汤

B枳术丸

C归脾汤

D十全大补汤

E补中益气汤

答案:A

小柴胡汤、人参汤等与丝裂霉素C联用,能减轻丝裂霉素C对机体的副作用。

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冲分知识点整理(二).

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冲分知识点整理(二 4.有利于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化。通过加工分等,对药材制定等级规格标准,使商品规格标准化,有利于药材的国内外交流与贸易。 5.有利于包装、运输与贮藏。经过产地加工,应使药材形状符合商品要求,色泽好,香气散失少,有效成分含量高,水分含量适度,纯净度高,保证药材的质量和用药的安全。 二、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 1.捡、洗 将采收的新鲜药材除去泥沙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但具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洗,如薄荷、细辛、木香等。鲜用药材洗后晾干,进行保鲜处理。 2.切片 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有的趁鲜切成块、片,以利干燥。如大黄、鸡血藤、木瓜。但对具挥发性成分和有效成分易氧化的则不宜切成薄片干燥,如当归、川芎等。 3.蒸、煮、烫 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须先经蒸、煮或烫的处理,则易干燥,同时使一些药材中的酶失去活力,不致分解药材的有效成分。但加热时间的长短不等,视药材的性质而定,如天麻、红参蒸至透心,白芍煮至透心,太子参置沸水中略烫。有些动物药,如桑螵蛸、五倍子蒸至杀死虫卵或蚜虫。 4.搓揉

有些药材在干燥过程中皮、肉易分离而使药材质地松泡,在干燥过程中要时时搓揉,使皮、肉紧贴,达到油润、饱满、柔软或半透明等目的。如玉竹、党参、三七等。 5.发汗 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 6.干燥 除少数药材,如石斛、鱼腥草、地黄、益母草等,有时要求鲜用外,大多数药材经加工后均应及时干燥。干燥的目的是除去新鲜药材中大量水分,避免发霉、变色、虫蛀以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保证药材质量,利于贮藏。 《中国药典》规定药材产地加工的干燥方法如下: (1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的,用“干燥”表示。 (2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则用“晒干”或“低温干燥”(一般不超过60℃表示。 (3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或“晾干”表示。 (4少数药材需要短时间干燥,则用“曝晒”或“及时干燥”表示。 近年来常使用远红外加热干燥、微波下燥、冷冻干燥等新方法干燥药材。 第五章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 第一节中药的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32条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

中药复习重点(1)

中药学复习重点 1、中药:中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它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若干特点。 2、配伍: 按照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或者两味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 3、炮制:是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剂,制剂的需要,进行的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 4、祛风湿药: 以祛风湿为主要功效,治疗痹证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5、止血药: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血病证的药,称为止血药。 6、中药学: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的品种、来源、产地、采集、贮存、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7、相须: 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 8、煅: 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的炮制方法。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碎便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以充分发挥疗效。 9、利水渗湿药: 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称为利水渗湿药。 10、安神药:以宁心安神为主要功效,治疗心神不宁病证为主的药物,叫安神药。 11、相反:两种药物同用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十八反,十九畏。 12、开窍药: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称为开窍药。 13、理气药:凡用以调理气分疾病,能舒畅气机,可使气行通顺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14、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轻或消除。 15、四气: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为四气。 16、化痰药: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功效,治疗痰证的药物,称为化痰药。 17、水飞: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如水飞朱砂,炉甘石,雄黄。 18、相杀: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19、解表药: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治疗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20、利水渗湿药: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称为利水渗湿药。 21、止咳平喘药:以缓解或制止咳嗽和喘息为主要功效,治疗咳嗽、喘证的药物,称为止咳平喘药。 22、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 23、五味:指药物具有的辛、甘、苦、酸、咸五种基本味道。 24、补虚药: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正气虚衰为主要功效,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 25、化湿药:化湿运脾为主要功效,治疗湿阻脾胃证的药物,称化湿药。

中药学知识点

《中药学》知识点 《中药学》知识点 中药学 1.四气:寒、热、温、凉。 2.五味:辛、甘、酸、苦、咸。 3.归经药性:指药物对机体的选择性治疗作用,在于指明作用部位和范围。 4.向上:呕吐、喘咳; 向下:泻利、崩漏(bēnglòu)、脱肛(gāng); 向外:自汗、盗汗; 向内:疹(zhěn)点隐没; 能够改变或消除这些病势趋向的药物性能,称为升降沉浮。 5.七情:相须、相使、相杀、相畏、相反、相恶、单行。

6.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 藜芦反人叁、沙叁、丹叁、玄叁、细辛、芍药。 7.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 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宫桂畏石脂;人叁畏五灵脂。 8.特殊煎服方法的目的: ◆后下:防止芳香性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 ◆包煎:防止药液发粘糊锅或刺激咽喉出现咳嗽; ◆另煎:避免药液被其它药渣吸收而影响疗效; ◆洋化(即溶化):防止糊锅或形成糊状,影响其它药物有效成分煎出; ◆冲服:充分发挥药效、避免药材浪费。 9.中药:中药材、饮片、中成药。 10.中药鉴别方法:显微鉴定。 11.中药鉴定的依据:《中国药典》和《局颁药品标准》。 12.中药鉴定的取样原则:

◆100件以下,取样5件;◆100~1000件,按5%取样; ◆超过1000件,超过部分按1%取样;◆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 ◆贵重药材,无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13.中药鉴定中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所需用量的3倍,留样的保存期至少1年。 14.精密称定:是指称取重量应该准确到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 15.称定:是指称取重量应该准确到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 16.中药害虫防治方法: ◆经验贮藏;◆利用温度贮藏;◆化学试剂处理;◆气调养护和钴辐射灭菌。 17.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的原则: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8.主要本草著作: ◆《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本草经集注》:为我国最早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 ◆《新修本草》(即《唐本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 ◆《证类本草》: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中药学考试必备知识点

中药学1 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桂枝:辛甘温,归心、肺、 紫苏:辛温,归肺脾经。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去风解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白芷:辛温,归肺胃经。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香薷:辛微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辛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 辛凉解表药: 薄荷:辛凉。归肝肺经。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解肌退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郁,升举阳气。 升麻:辛甘微寒。 清热泻火药: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清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消肿止痛。 夏枯草:苦辛寒。归肝胆经。清肝芦根:甘寒,归肺胃经。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燥湿药: 黄芩: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龙胆草:苦寒,归肝胆膀胱经。清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经。清热玄参: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清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赤芍:苦微寒,归肝经。 紫草:甘寒,归心肝经。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清热连翘:苦微寒,归肺心胆经。清热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清热大青叶:苦咸大寒,归心肺胃经。牛黄:苦凉,归肝心经。 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清热解射干:苦寒,归肺经。清热解毒, 白头翁:苦寒,归大肠经。清热解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清热解青黛:咸寒,归肝肺胃经。清热解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解毒紫花地丁:苦辛寒,归心肝经。清穿心莲:苦寒,归胃肺大小肠经。马齿苋:酸寒,归大肠肝经。清热归心肾脾经, 止痛,调和药性。补阳药: 归肾肝经。补肾阳, 调冲任, 归肝肾经。 补肾阳, 归心脾经。 微寒, 归肝肾经。 。 。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名师预测试卷

执业药师考试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名师预测试 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第1题 六淫中,常伤及人体上部,阳经和肌表,使皮毛腠理疏松的是() A.寒 B.风 C.暑 D.湿 E.燥 正确答案:B, 第2题 组成血液的主要物质是() A.元气和真气 B.宗气和津液 C.真气和津液 D.卫气和津液 E.营气和津液 正确答案:E, 第3题 清眩丸具有() A.清热泻火,散风止痛 B.散风清热 C.平肝潜阳,醒脑安神 D.滋补强壮,镇静安神 E.平肝,息风,止痉 正确答案:B, 第4题 一次性使用集尿袋的尿袋容积允许误差为() A.±5% B.±10% C.±15% D.±20% E.±25% 正确答案:C,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属于() A.正治法 B.反治法 C.从治法 D.标本兼顾法 E.治标法 正确答案:A, 第6题 不属于问现病史内容的是() A.起病情况 B.病变过程 C.诊治经过 D.现在症状 E.生活经历 正确答案:E, 第7题 按中府穴有明显压痛者,为() A.肝病 B.胃病 C.肺病 D.肾病 E.中焦病 正确答案:C, 第8题 就病变过程中矛盾主次关系言之,其标本划分,下列中何项为错() A.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B.症状为本,病因为标 C.旧病为本,新病为标 D.原发病为本,继发病标 E.脏腑病为本,肌表经络病为标 正确答案:B, 第9题 炎性、血栓性外痔及1、2期内痔瘀阻或湿热壅滞证应选用() A.槐角丸 B.消痔软膏 C.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D.地榆槐角丸 E.京万红 正确答案:B, 第10题 下列中药名称中不属于正名的是() A.重楼 B.木蝴蝶 C.西红花

临床中药学期末复习要点

《中药学》期末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一)中药:是区别于西方医药学,在中国占主流,由中医基础理论指导的中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以植物为主体,包括动物、矿物在内的天然药物及部分加工品,古称本草 (二)草药:是指在民间运用,局部运用,未得到官方权威认证的以植物类药材为主体的药物 (三)本草:中药旧称,以植物类药材居多 (四)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础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道地药材:产于某一地区的某药材,因其地域性强,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而被普遍重视。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 (六)四性:药物的寒、凉、温、热四种药性(四气) (七)五味:酸、苦、甘、辛、咸五种药味 (八)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九)归经: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 (十)毒性:古代指药物的总称,或药物的偏性,或药物作用的强弱不同,或药物的毒副作用;现代指药物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 (十一)配伍:根据病情需要和用药法度,有目的地选择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 (十二)药物七情: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单行 (十三)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明显增强原有疗效 (十四)相使: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配伍使用,而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 (十五)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十六)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十七)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十八)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十九)炮制: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临床用药和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及药材自身特性所采取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 (二十)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即解表药,又叫发表药(二十一)清热药: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 (二十二)温里药:凡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治疗里寒证的药物,叫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二十三)补虚药:凡以补充人体气血阴阳,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为主要作用,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亦称补养药或补益药 二、比较异同 (一)麻黄与香薷 ①二药同具有辛温之性,同归肺经,都能发汗解表,利水消肿 ②麻黄发汗力强,故风寒表实无汗之重证多用之。还能宣肺平喘,治疗咳喘实证;利水消肿,用于风水水肿 ③香薷外能发汗解表,内能化湿和中,为夏月麻黄,暑天解表要药,尤适夏季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阴暑证。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脚气 (二)紫苏、荆芥、防风 ①三药同具有发汗解表之功,皆可用于风寒表证 ②紫苏用于风寒表证,发散风寒力较缓和,又宣肺止咳,兼理气,尤适风寒兼咳喘胸闷者,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1分;B型题(配伍选择题),每题0.5分;X型题(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总分100分。 A型题 第1 题合理使用中药是指 A.最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 B.促使中药学科日臻完善 C.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药治疗效能 D.将中药和中成药的不良反应降低到最低限度 E.运用中医药学综合知识及管理学知识指导临床用药 选择答案: A B C D E 参考答案:E 第2 题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化生精气 B.贮藏精气 C.藏而不泻 D.传化物而不藏 E.排泄水液 选择答案: A B C D E 参考答案:D 第3 题易感外邪的主要原因是 A.气的推动功能减弱 B.气的温煦功能低下 C.气的固摄作用降低 D.气的气化功能不足 E.气的防御功能下降 选择答案: A B C D E 参考答案:E 第4 题下络小肠,上连“目系”的经脉是

A.足少阴肾经 B.足阳明胃经 C.足厥阴肝经 D.手少阴心经 E.手少阳三焦经 选择答案: A B C D E 参考答案:D 第5 题湿邪致病,病程长,缠绵难愈,是由于 A.湿阻气机 B.湿邪伤阳 C.湿性黏滞 D.湿性重浊 E.湿性趋下 选择答案: A B C D E 参考答案:C 第6 题川乌、草乌内服时 A.常与半夏同用 B.一般为泡酒后服 C.常与贝母同用 D.常用量为3~9g E.应炮制后使用 选择答案: A B C D E 参考答案:E 第7 题瘀血疼痛的特征是 A.酸痛 B.绞痛 C.胀痛 D.窜痛 E.刺痛

选择答案: A B C D E 参考答案:E 第8 题含雄黄而不宜大量或长期服用的中成药是 A.牛黄解毒丸 B.牛黄上清丸 C.龙胆泻肝丸 D.开胸顺气丸 E.牛黄降压丸 选择答案: A B C D E 参考答案:A 第9 题中医学中,“证”的含义是 A.对疾病所表现症状的综合认识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 C.对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D.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 E.阴阳失调的表现 选择答案: A B C D E 参考答案:C 第10 题联合使用可提高芍药甘草汤疗效的西药是 A.解痉药 B.强心药 C.抗癫痫药 D.抗高血压药 E.血管扩张药 选择答案: A B C D E 参考答案:A 第11 题药学服务的目标是 A.改善和提高人类生命质量 B.与药物有关的服务

(完整版)中药资源学资料重点总结.doc

石河子大学2012 级中药学 中药资源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特点,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 科学。 2.民间药:也称草药。是指在局部地区的草药医生和民间用来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及加工 品,通常根据经验用药,无医药理论指导也无统一的加工炮制工艺。 3.民族药:我们国家少数民族使用的,以本民族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的天然药物及 其加工品。 4.蕴藏量:指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间和地区范围内的自然蓄积量,可分为总蕴藏量 和可利用蕴藏量 5.年允许量:在一年内允许采收的量,既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永续利用的采收量。 6.最大持续产量:保证在采收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时,仍能保持其原有资源量,即在正常自 然更新时所允许采收的最大产量。 7.3S 技术:是遥感( rs)地理信息系统( gis)和全球定位系统( gps)三种技术的简称。其中,遥感 技术是基础,地理。。。起辅助信息处理作用,全球。。。用于辅助空间定位。 8.就地保护:是将药用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就地加以维护,从而达到保护药用动 植物资源的目的。 9.异地保护:又称迁地保护。即将珍稀病危药用动植物种类迁出其自然生长地,保存在保护 区,动物园植物园等,进行引种驯化研究。 10.道地药材 11.外业调查:实地调查是取得中药资源蕴藏量的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方法,要在充分掌握被 调查地区的地形土壤气候植被和农业林业牧业等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一切可行的调查路线和 调查方案,进行实地调查。 12.内业整理:是对野外实地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资料标本进行系统整理,并分析研究药材 的历史资料和数据。 13.维药:维药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采阿拉伯、古希腊等民族医药之所长,并受到中 医学的影响,是我国民族医药的独立分支,历史上为西域各族人民的繁衍和昌盛做出过重要 贡献。 二、简答题 1.中药资源九大区域(关怀南海,浙川藏蒙维) 2.主要民族药种类:藏蒙维傣壮药五大类 3.药用植物的濒危程度划分为:我国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将濒危植物分为三个 保护等级:即一级保护植物,指具有极为重要的科研,经济和文化价值的稀有濒危种类;二 级保护植物,指在科研或经济上有重要意义的稀有或濒危种类;三级保护植物,指在科研或 经济上有一定意义的渐危或稀有种类。 4.植物类中药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类。 5.中药资源学研究内容: a 中药资源调查技术; b 药用动植物资源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 c 药用动植物资源的野生抚育和可持续利用; d 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研 究; e 积极寻找和扩大要用动植物新资源; f 濒危用用动植物资源的评价与监测。 中药资源的地位与价值: a 中药资源是人类健康事业的物质保障; b 是中药产业发展的物质

中药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

中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 中药学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集、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配伍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的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同用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恶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的功效降低甚至消除 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以增强其原有疗效 相使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使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的疗效 炮制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之前的必要加工处理过程 水飞法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 煅法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宜于粉碎,以便充分发挥药效 炜法利用湿面粉、湿纸包裹药物,置热火灰加热 淬法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使其酥脆的方法 炙法将药材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 中药性能药性,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内容,它是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四气四性,药物寒热不同性质,包括寒热温凉平 五味药物的滋味,包括酸苦甘辛咸涩淡 升降浮沉反应药物作用的趋向性 归经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道地药材具有地方特色,质量优良的药物 剂量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量 解表药发散表邪,解除表证。 清热药清泄里热,治疗里热证。 祛风湿药祛风湿,解除痹痛。 芳香化湿药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以化湿运脾为主要功效 利水渗湿药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 泻下药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 温里药温里散寒,治疗里寒症 理气药疏利气机,治疗气滞、气逆证 消食药消积导滞,治疗饮食积滞 活血祛瘀药通畅血行,消散淤血 化痰药祛痰、消痰,治疗痰证 止咳平喘药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 平肝息风药平肝潜阳,息风止痉,主治肝阳上亢、肝风内动 开窍药辛香走窜,开窍醒神,治疗闭证神昏 安神药安神定志,治疗心神不宁 补虚药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病例偏向,治疗虚证 平抑肝阳药平抑肝阳,治疗肝阳上亢 息风止痉药平息肝风,治疗肝风内动,痉厥抽搐 收涩药收敛固涩,治疗滑脱证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临考特训卷

执业药师考试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临考特训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第1题 老年人使用滋补药时应() A.多用温补肾阳药 B.越多越好 C.多用滋阴药 D.根据朋友的建议选用 E.按需行补,不虚不补 正确答案:E, 第2题 中医体质理论渊源于() A.《伤寒杂病论》 B.《妇人大全良方》 C.《景岳全书》 D.《千金要方》 E.《黄帝内经》 正确答案:E, 第3题 不适用于老年习惯性便秘的成药是() A.保和丸 B.槟榔四消丸 C.健胃消食片 D.木香顺气丸 E.香砂枳术丸 正确答案:B, 第4题 治疗小儿疳积,暑热腹泻,纳呆自汗,烦躁不安的合适药物是() A.小儿消食片 B.健脾消食丸 C.肥儿宝颗粒 D.健胃消食片 E.小儿化食口服液 正确答案:C, 第5题

对肝脾不和证,最有意义的临床依据是() A.腹痛欲泻,泻后痛减 B.大便溏薄,肠鸣转气 C.情志抑郁,善太息 D.舌苔薄白,脉弦或缓 E.胸胁胀痛,腹泻便溏 正确答案:E, 第6题 古书上的“哕”是指() A.干呕 B.呃逆 C.呕吐 D.嗳气 E.太息 正确答案:C, 第7题 一般每贴方剂煎煮药液总量为() A.500~600ml B.100~150ml C.150~200ml D.200~250ml E.250~300ml 正确答案:A, 第8题 不能与磺胺类药联用的中药是() A.山药 B.五味子 C.丹参 D.赤小豆 E.牛膝 正确答案:B, 第9题 胸痛,咳吐脓血腥臭痰,见于() A.风热犯肺证 B.上焦热盛证 C.痰热蕴肺证 D.里热炽盛证 E.痰浊阻肺证 正确答案:C, 第10题 下列不属于顺应自然养生的是() A.用寒远寒,用热远热 B.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C.顺应四时调摄 D.昼夜晨昏调养 E.起居有常

中药学重点知识总结

中药学重点知识总结

总论 一、中药的概念 1.“中药”:是指在中医中药基础理论指导下用以防病治病的一部分天然药及其加工品。 2.“草药”:实际也是中药的一部分。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占多数,所以历来就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 3.“本草学”:人们习惯称记载中药的典籍为“本草学”。 中药分类: 天然药: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合成药、半合成药:有机药品类、 无机药品类、 生物制品类 二、中药学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三、中药学的内容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原始社会药物的起源劳动创造了医药 中药的起源,是劳动人民长期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的结果。 二、夏商周时代(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 酒剂、汤剂的发明和应用 《诗经》 《山海经》 三、封建社会中药学的全面发展 1.秦汉时期(公元前220年~公元264年) 《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本书载药365种,根据药物功效分为上、中、下品三类。 上品120种,当时认为有补益作用,无毒,可以久服的药物。

中品120种,能治病补虚,有毒或无毒,酌情使用的药物。 下品125种,能治病多毒,祛邪破积,不可久服的药物。 本书对中药学的贡献: (1)是按药物功效分类的创始。三品分类法。 (2)所载药物功效大多也都是行之有效的。如:麻黄治喘、常山截疟,黄连治痢、海藻疗瘿、苦楝子驱虫、当归调血、阿胶止血、乌头止痛、水银疗疥等等。 (3)将当时的用药经验,上升为理论。提出四气五味、配伍禁忌、“七情合和”在临床的应用规律。 (4)并介绍了中药的产地、采集、炮制、制剂、配伍、禁忌、服法等用药原则问题。 (5)书中介绍了水银、铅丹、雄黄的提炼在世界制药化学史上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6)它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总结,是我国最早的珍贵的药学文献,被奉为医药学的四大典籍著作之一,后世医家,在这一基础上不断补充和发展。 2.两晋南北朝时代(公元265年~580年) 《本草经集注》梁代·陶弘景:载药730种 《雷公炮炙论》:南朝刘宋时代,雷敩,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 《抱扑子》:晋,葛洪,撰写了完整的炼丹著作。 3、隋唐时期(公元581年~907年) 《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经政府批准,由长孙无忌、李…T领衔编修,由苏敬实际负责。全收药844种,新增药物 114种。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 4、宋金元时期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唐慎微 ,全书 33卷,载药 1558种,较前增加 476种,附方3000余首。为后世保存了大量古代方药的宝贵文献. 5、明代 《本草纲目》, 李时珍,该书共52卷,载药1892种,改绘药图1160幅,附方11096首,新增药物374种,本书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和生态条件分为16纲,60类。

中药学期末重点复习题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及康复保健的部分天然物及其加工品。 中药学:是研究主要的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一切与中药有关知识的一门学科。 中药炮制的目的:1.纯净药材2.降低毒性3.增强疗效4.改变性能5.矫味矫臭6.便于贮藏和制剂 制霜:将某些药材炮制加工成松散粉末或析出细小结晶的方法。 发酵:将药材与辅料拌合,置于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利用酶和霉菌的催化分解作用,是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如神曲、淡豆豉。 中药毒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毒性泛指药物的偏性 2.毒性是指有毒药物对抗体的伤害性 配伍: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按照一定的原则将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应用。配伍的目的在于协调药物的偏性,适应复杂的病情,增强药物疗效,减轻毒副作用,使用药更加安全、有效、合理。 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和增强毒副效应的配伍关系。 麻黄:发汗散热、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1.风寒表证2.气喘咳嗽3.风水浮肿 淡豆豉;:大豆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 药性:苦、辛、凉。归肺、胃、经 功效: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应用:1.表证2.热病烦闷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药性: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虚热、除骨蒸、解暑、截疟、退黄 青蒿对中药学有什么专业启示:青蒿素是我国创新药物研发的一个典范。从中草药知识开始找到一个挽救无数生命,被国际社会承认的主流药物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青蒿素的发现,其实是中药材的科学化研究,或者说植物药的科学化研究,这是中药现代化的道路之一。 泻下药的性能特点;苦寒沉降之品。功效:泻下、攻下、润下、峻下逐水。 补气药:以补气为主药功效,能补益脏气以纠正脏气虚衰的药物。 行气药:多为辛苦温、气味芳香之品。主要功效为行气。适用于气机阻滞 阿胶:为马科动物驴的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入汤剂宜烊化

2020年从资资格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模拟卷(第9套)

2020年从资资格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模拟 卷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18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5、答案与解析在最后。 姓名: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70题) 1.疾病分寒热,药物有温凉,药物的性能功效与所疗的疾病的证候相悖,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属于禁忌范围。根据疾病的性质和药物偏性,回答以下问题。表邪未解者忌用 A桔梗 B莪术 C柴胡 D乳香 E狗脊 2.里实热证的症状 A盗汗 B自汗 C战汗 D大汗 E绝汗

3.极易霉变的环境温度 A温度20℃~35℃、湿度75%以上 B温度20℃~35℃、湿度75%以下 C温度10℃~20℃、湿度70%以上 D温度10℃~20℃、湿度70%以下 E温度10℃~20℃、湿度60%以上 4.瘀血疼痛症状 A隐痛 B刺痛 C胀痛 D重痛 E掣痛 5.根据藏药八性理论,水元偏盛的药物性能是 A重腻 B凉钝 C轻糙 D柔软 E热锐 6.脘胁胀痛,吞酸嘈杂,常见于 A肝火犯肺证 B心肝火旺证 C肝脾不调证 D肝胃不和证 E肝肾阴虚证 7.肾功能不全者忌用

B1/4 C1/3 D1/2 E接近100% 8.适宜阴凉干燥的是 A荆芥 B白芍 C莱菔子 D熟地黄 E薏苡仁 9.风寒犯肺常见的症状 A咳喘无力,气短懒言 B干咳少痰,颧红潮热 C干咳无痰,鼻燥咽干 D咳嗽痰多,色白而黏 E咳嗽咯痰,发热恶寒 10.—息四至,脉势来去缓慢乏力的是 A迟脉 B数脉 C缓脉 D浮脉 E疾脉 11.维持人体的正常体温,有赖于气的 A营气

中药学知识点整理

一.第一部政府修订的本草,本草学的巅峰,南北朝、清代的本草,宋代最被政府推荐的本草 1.世界第一部政府修订的本草是《新修本草》(657年长孙无忌等组织,实际是苏敬主编) 2.《经史政类备急本草》是宋代最被政府推荐的本草,本书经宋政府的三次官宦修校,分别称《经史证类大观本草》(公元1108年),《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公元1116年)和《绍兴校定经史证类轿急本草》(公元1159年),简称《证类本草》 3.南北朝 《神农本草经集注》成书于公元502年左右,南朝齐、梁间陶弘景著,记载了七百三十种药物。认为医药知识来源于劳动人民。首创“朱墨分书、大小结合”的文献标志法。 4.清代 清代医学主要成就集中在温病学上 药学代表著作有: 《本草纲目拾遗》公元1765年,共10卷,载药921种《本草纲目》未载药物716种赵学敏所著,他于1759年与民间“铃医”(走方郎中)赵柏云合作写成《串雅》。是医学史上一部罕见的适合广大群众需要的很有实用价值的著作。 5.本草学的巅峰 明代是中草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对古代本草学作了全面整理、总结和提高,并吸取了大量的民间药和外来药,写成了伟大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该书载药1892种。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为十六纲、六十类。这种科学的分类法,是中古本草学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二.道地药材的定义、四川,东北、江苏、云南、浙江的道地药材。 1.道地药材: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质高,疗效好,素有盛名 2.川:连贝母附子甘肃:当归 宁夏枸杞子内蒙古甘草 吉林人参山西黄芪党参 河南牛膝地黄山药江苏苍术薄荷 浙江白芍白术云南三七 广西肉桂广东砂仁等 三.水飞法适用的药材,西瓜霜的制备。 1.水飞法是研粉方法之一,适用于矿石和贝壳类不易溶解于水的药物如朱砂等,目的是使药物粉碎得更加细腻,便于内服和外用。在水飞前先将药物打成粗末,然后放在研钵内和水同研,倾取上部的混悬液,然后再将沉于下部的粗末继续研磨,这样反复操作,研至将细粉放在舌上尝之无渣为度。水飞并可防止粉末在研磨时飞扬,以减少损耗。 2.西瓜霜:将西瓜皮切碎(约10斤)和皮硝(5斤)拌匀,装入黄沙罐内,盖好,挂于阴凉通风处,带砂罐外面有白霜冒出,用干净毛笔或纸片刷下,装入瓶内备用。有清热、消肿作用,适用于咽喉肿痛及口疮等症。外用吹患处,适量。咽下并无妨碍。并可点眼,以治目赤肿痛,加蒸馏水化作眼药水尤良。

中药学知识点梳理.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中药学知识点梳理 学习中医,肯定是以大量的记忆为基础的!比如学习中药,记住中药的功效是重中之重,尤其是与众不同的功效,这就是考点! 比如羌活、白芷、藁本,皆有止头痛之功,但分别善治太阳、阳明和巅顶头痛。 比如具有升阳之功的药物有:柴胡、升麻、葛根;但柴胡善疏肝解郁,升麻还可清热解毒,葛根善解肌生津、还可止泻,善治颈项强痛。 比如解表药中具有止血作用的,就是荆芥。 比如既可以解表,又可以除烦的,就是淡豆豉。 因为紫苏有解表散寒、行气宽中的功效,所以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闷的患者首选紫苏。 …… 把中药的功效记住,是应对各种中药考题的前提,是轻松顺利通过《中药学》的关键! 只有把中药功效已经牢记了,才谈的到灵活应用,否则其他一切皆无从谈起! 当然,背诵是必需的,也是需要下苦功的! 《中药学》总论: 1. 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主要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2. 四气,又称四性(寒、热、温、凉),是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 3. 五味不仅仅是药物味道的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4. 五味的作用:①辛:能行、能散、能润。②甘: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③酸:收敛固涩、生津。④苦:泄热、燥湿、坚阴。⑤咸:软坚散结、泻下通便。⑥淡:渗湿、利小便。⑦涩:收敛固涩。 5. “升降浮沉”指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药物对机体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不同的作用趋向。 6.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①四气五味;②质地轻重;③炮制;④配伍。 7. 归经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的或特殊的治疗作用。如朱砂、远志能治疗心悸失眠,说明它们归心经;桔梗、杏仁能治疗胸闷、咳喘,说明它们归肺经;白芍、钩藤能治疗胁痛抽搐,说明它们归肝经。 8. 确定归经学说的理论基础是脏腑经络理论。 9. 中药的“七情”配伍(尤其是所举得例子,必须牢记!): ①单行——单用一味药物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如独参汤。 ②相须——是两种功效相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疗效。如麻黄配桂枝,能增强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作用;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 ③相使——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如黄芪补气利水,茯苓利水健脾,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疗效。大黄泻火通便,芒硝润燥通便,可增强大黄峻下热结,排除燥屎的作用。 ④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

中药学考试知识重点

第八章中药 1、道地药材定义:产地历史悠久、品种优良、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一些药物。 2、中药的四气:寒、热、温、凉 3、中药的五味及各自作用: 辛味:“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 甘味:“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益、调和、缓急作用。 酸味:“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作用。 苦味:“能泄、能燥”,具有通泄、燥湿等作用。 咸味:“能下、能软”,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作用。 另有淡味药,“淡”则“能渗、能利”,即能渗湿利便。 4、药物的归经及引经药: 归经:药物对某经或某几经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少,甚至无作用,这种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称归经。 引经药:能引导他药进入某经的药物。 5、中药常见毒性药及中毒原因: 毒性分级: 大毒:中毒症状严重,常引起主要脏器严重损害,甚至造成死亡者,归为“大毒”。如草乌、川乌、马钱子等。有毒:当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并引起重要脏器损害,归为“有毒”。如附子、商陆、牵牛子等。 小毒:中毒症状轻微,一般不损害组织器官,不造成死亡者,归为“小毒”。如吴茱萸、细辛、苦杏仁等。 中毒原因:(1)剂量过大(2)服用太久(3)炮制不当(4)配伍失误(5)制剂不妥(6)外用失控 (7)误食误用 6、中药配伍七情: (1) 单行——用一味药治疗疾病谓单行。 (2) 相须——两种性能、功效相同或近似的药物合用,以增强疗效的一种配伍方法叫相须。 (3) 相使——两种药合用,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可以提高主药功效的配伍方法谓相使。 (4)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使其毒副作用减轻或消失。 (5) 相杀——一种药物能够清除另一种药物毒副作用。 (6) 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使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 (7) 相反——两种药物配伍应用后,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7、中药配伍禁忌及妊娠用药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 妊娠用药禁忌: 禁用药:毒性强、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斑蝥、麝香、虻虫、水蛭、三棱、莪术、芫花、大戟、甘遂、商陆、水银、轻粉、雄黄等。 慎用药:活血药、攻下药、行气药、大辛大热药,如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王不留行、大黄、枳实、厚朴、附子、干姜、肉桂、天南星、川乌、草乌等。 8、中药煎煮方法及特殊要求: 煎煮方法:先加水浸泡30~60min,每剂煎煮2~3次,分2~3次服。 特殊要求:(1)先煎:介壳、矿石类药,如龟板、鳖甲、牡蛎等;附子宜先煎1小时以上。 (2)后下:薄荷、木香、砂仁、沉香、豆蔻等久煮有效成分易于挥发;大黄、钩藤等久煎有效成分破坏,故此两类药物均宜后下。 (3)包煎:对于滑石、旋复花等先用纱布包好,再与他药同煎。 (4)另煎:人参、羚羊角、鹿角等贵重药 (5)熔化:阿胶、龟胶、鹿角胶、鳖甲胶等 9、解表药定义、分类:具有发散功效,发散表邪为主,解除表证的药物,可分为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 10、以下解表药物的功效主治:麻黄、薄荷、菊花 辛温解表药麻黄:辛温解表——外感风寒表实证

专升本考试中药学复习要点汇总

山东省专升本考试中药学复习要点汇总 $1__VE_ITEM__一、总论部分 1、重点名词解释 中药、中药学、本草、地道药材、炮制、药性、四性、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配伍、用药禁忌、七情、剂量。 2、中药炮制的目的。 3、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各自的作用。 4、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5、七情的基本内容。 6、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剂量的确立依据。 7、十八反、十九畏的基本内容。 二、各论部分 1、重点名词解释 清热药、理气药、活血药、安神药、温里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引火归原、利水药、平肝息风药、收涩药。 2、柴胡的功效及适用证、使用注意事项。 3、栀子的功效及适用证、使用注意事项。 4、大黄的功效及适用证、使用注意事项。 5、牛膝的功效及适用证、使用注意事项。 6、丹参的功效及适用证、使用注意事项。 7、附子的功效及适用证、使用注意事项。 8、香附的功效及适用证、使用注意事项。 9、黄芪的功效及适用证、使用注意事项。 10、甘草的功效及适用证、使用注意事项。 11、五味子的的功效及适用证、使用注意事项。 12、半夏的功效及适用证、使用注意事项。 13、当归的的功效及适用证、使用注意事项。 14、白术的的功效及适用证、使用注意事项。 15、试比较以下药对的功效异同点 龙骨与牡蛎、川贝母与浙贝母、芡实与莲须、柴胡与升麻、金银花与连翘、 龟甲与鳖甲、黄芩、黄连与黄柏、大黄与芒硝、麻黄与桂枝、防风与荆芥、 附子与干姜、地骨皮与牡丹皮、苍术与厚朴、川牛膝与怀牛膝、 粉防已与木防已、南五加皮与北五加皮、桑寄生与五加皮、山楂、神曲与麦芽 16、解表药、温里药、清热药、补虚药、安神药、驱虫药、开窍药的使用注意事项何如。

中药学重点总结

执业药师中药学 考什么?——各论比例高,功能主治 如何讲?——提炼精华,突出重点 如何学?——抓住重点,勤练习题 第一章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重点解析 《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拾遗》 《中华本草》 作者、药物数量、成书年代、学术贡献 《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著,南北朝,载药730种 在《本经》基础上,补充了大量药物采收、制剂、“诸病通用药”、“服药食忌”等 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等 系统、全面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内容,反映了魏晋南北朝的主要药学成就,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新修本草》 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书成于公元659年,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比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年。 以《本草经集注》为祖本,新增药物120种,共850种;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唐慎微,在《嘉祐本草》、《图经本草》的基础上,广泛采集医家常用与民间习用的验方单方,又从经史百家文献中整理出大量有关医药 学资料编写此书。 书稿初成于公元1082年,定稿于公元1108年以前。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 《本草纲目拾遗》 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作者:赵学敏 补遗、正误《本草纲目》,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未收载的716种; 总结了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与文献价值。 练习题 最佳选择题 首次全面系统整理、补充《神农本草经》的本草著作就是( )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本草纲目拾遗》 D、《本草经集注》

《中药学》知识点梳理

《中药学》总论: 1. 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主要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2. 四气,又称四性(寒、热、温、凉),是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 3.五味不仅仅是药物味道的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4. 五味的作用:①辛:能行、能散、能润。②甘: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③酸:收敛固涩、生津。④苦:泄热、燥湿、坚阴。⑤咸:软坚散结、泻下通便。⑥淡:渗湿、利小便。⑦涩:收敛固涩。 5.“升降浮沉”指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药物对机体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不同的作用趋向。 6.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①四气五味;②质地轻重;③炮制;④配伍。 7.归经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的或特殊的治疗作用。如朱砂、远志能治疗心悸失眠,说明它们归心经;桔梗、杏仁能治疗胸闷、咳喘,说明它们归肺经;白芍、钩藤能治疗胁痛抽搐,说明它们归肝经。 8.确定归经学说的理论基础是脏腑经络理论。 9. 中药的“七情”配伍(尤其是所举得例子,必须牢记!): ①单行——单用一味药物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如独参汤。 ②相须——是两种功效相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疗效。如麻黄配桂枝,能增强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作用;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

③相使——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如黄芪补气利水,茯苓利水健脾,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疗效。大黄泻火通便,芒硝润燥通便,可增强大黄峻下热结,排除燥屎的作用。 ④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 除。 ⑤相杀——一种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从不同角度而言的两种提法。 ⑥相恶——是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如人参恶莱菔子,即莱菔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⑦相反——是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或副作用。如甘草反甘遂、贝母反乌头等。 10.相须、相使能提高药效(增效); 相畏、相杀可以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减毒); 相恶是药物拮抗作用,抵消或削弱其中一种药物的功效,应尽量避免使用; 相反是药物相互作用,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属于用药禁忌。 11. 十八反:①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②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 ③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12.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13. 十九畏与“七情”配伍中的“相畏”意义不同,十九畏是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为药物配伍禁忌,相畏是减弱或消除毒副作用,是应当运用的药物配伍。 14. 妊娠用药禁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