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男性生殖崇拜与中国原始器物装饰艺术初探

男性生殖崇拜与中国原始器物装饰艺术初探

男性生殖崇拜与中国原始器物装饰艺术初探
男性生殖崇拜与中国原始器物装饰艺术初探

文章编号:1003—9104(2007)04-0189-02189I全曼史奎望:堂塑型茎查亘塞!翌竺苎!塑璺苎!:塑n

HUNDREDSCH00LSIN

ART一

男性生殖崇拜与中国原始器物

装饰艺术初探

庄融

(江苏大学艺术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摘要:男性生殖崇拜是原始社会普遍流行的一种宗教观念,其象征物的内容广泛而复杂,对原始器物装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证了男性生殖崇拜对中国原始器物装饰的影响以及后世变化发展。

关键词:男性生殖崇拜;男根;器物装饰

中图分类号:J309文献标识码:A

MaleReproductionWorshipandPrimitiveArticleOrnamentinChina

ZHUANGRong

生殖崇拜,是世界上普遍流行的一种风俗和观念。为了人口的繁殖,氏族的兴旺,原始人虔诚地奉行生殖崇拜。原始人对生育现象最初是茫然无知的,后来虽逐步把生殖器、交合、与生育的因果联系起来,但对生殖的真正原因及其存在的偶然性缺乏科学的认识,因而产生了生殖崇拜观念。生殖崇拜包含性交崇拜与生殖器崇拜。在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中,常用“阴”、“根”泛指男女的生殖器,如男阴、女阴,男根、女根。“阴”有时专指女性生殖器,而“根”则明显地具有男性崇拜的意味。生殖崇拜产生之初,首先是对女性的崇拜,随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化。又推动了男性生殖崇拜的发展。当然,男性生殖崇拜并没有取代了女性生殖崇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里,两者往往是并存的,不过有主有次而已。

中国原始社会器物装饰艺术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陶器、木器、石器等等器物。男性生殖崇拜对这些器物装饰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对男性生殖器的崇拜,原始人注意其构造,寻找其象征物,又进而以器物为载体,运用文化的和装饰的手段给予写实式的再现和抽象化的表现。原始人以率真、直朴、象征的风貌告诉后人,在他们心目中,生殖活动是一件十分神圣、崇高、庄严的大事。

首先,以鸟为象征的男根崇拜在中国原始器物的纹饰和造型上影响最大。从表象来看,鸟形很像男根之形,鸟生卵,男根亦有卵(睾丸)。鸟直到现在都是男性生殖器的别名,卵是睾丸的别名。从深层次看,由于原始人起初不了解男性的生育作用,只知道女性具有繁殖功能。当原始初民观察到鸟类的生育过程之后,发现鸟类不是直接生鸟,而是生卵,由卵再孵化出鸟,并且有一个时间过程。这使他们逐渐认识到,新生命是由卵发育而成的。于是他们联想到男性生殖器也有两个“卵”,又联想到蛋白与精液的相似,故认为生儿育女乃是男卵之精进入女腹孕育孵化的结果,从而认识了男根所特有的生殖机能,这是人类对自身生育功能和繁殖过程认识的又一次深化。因此,原始人遂将鸟作为男根的象征,实行崇拜,以祈求生殖繁盛。以鸟纹为男根象征,在中国母系氏族社会中、晚期文化遗存中分布广泛。例如,西安半坡仰韶文化临潼姜寨二期彩陶葫芦瓶上绘有,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存中在骨匕柄和象牙器上刻有双鸟纹样(见图1),马家窑文化甘肃榆中

图1双鸟纹骨匕浙江河姆渡出土

县彩陶罐器表也绘有飞鸟纹等等。其中,仰韶文化庙底沟型上的鸟纹,可以排出从写实到写意再到抽象的发展序列。另一方面,以鸟为象征的男根崇拜在陶器和玉器的造型上也有广泛的表现。例如,西安半坡出土有鸟头形陶器盖钮,河姆

渡出土有鸟首形木器及陶器盖钮,陕西华县太平庄出土有一

n全里主窒望:垒塑型茎查亘塞!竺生苎!塑璺苎竺塑l190

—HUNDl:tEDSCH0015INART

个完整的黑质大陶鹗鼎。以及红山文化和良诸文化遗存中的玉鸟形器等等。这些都是男性生殖崇拜的确凿实证。男性生殖器崇拜除了鸟形这种具象的表现形式之外,还有三足鼎这种抽象的表现形式。鼎最初是从圜底陶盆发展而来的,它之所以加上三足,是用其象征男根,以形成一种新的

崇祀男根的祭器。起因是原始人以鸟象征男根,男性两腿夹

一男根,其数有三,所以他们在彩陶上绘制象征男根的鸟纹

时,遂将鸟纹画成了“三足”。另外,男根由一阴茎二睾丸组

成,其数有三,为了与此相合,以强调两个睾丸,遂将其变形为

两条直线,也可能是鸟纹出现三足的原因之一。而鼎三足与

鸟三足的含义是一致的。这里最好的实证是,在河南庙底沟

文化遗存中出土了黑泥质大陶鹗鼎。这件黑陶鼎,逼取鹗形,

尖嘴钩吻,双目圆睁,两爪与尾部踞地,形成“兰足”,整体简洁

而凝重,表现出鸟三足与鼎三足结合上的完美与制作上的成

熟(见图2)。这种富有抽象意味的三足鼎,因为可以从鸟形所凝固的象征意义中超脱出来,能够适应传统观念的变化,所以,在长达几千年的时间里一直被奉为祭器、礼器和国之神器。此外,在新石器时代,石斧不仅是男子使用的生产工具,也是男根、男性的象征。在甲骨文中,父字写成手里拿着斧子的形象,为了左右对称,在右边加一点,写成父字。在氏族社会,以狩猎和火耕农业为主。少年成年以后,男子必佩带一把斧子,所以也用斧子称呼男子。父权制以后,男子娶妻生子,男子又演变成父,这样斧、男、父通称。在新石器时代的许多墓葬中,男性死者的随葬品中总是有石斧,女性死者的随葬品中总是有石制或陶制的纺轮。而且这些石器大都加工规整,通体磨制精细。石器的刃部均比较厚钝,未开锋口,也未有使用的痕迹。显然,墓葬中的石斧和纺轮,不是单纯的生产工具,不是“男耕女织”的体现物,而是象征死者性别的标志。由此推断,原始人也曾以“斧”象征男根。而圆形的纺轮,则被原始人用以象征女阴。

图2黑泥质大陶鹗鼎河南庙底沟出土除了鸟形器、三足鼎、石斧外,原始人还以龟、蛇、蜥蜴、鳄、玉琮等等具象与抽象的造型,作为男根的象征物,表达生殖崇拜的愿望。这些象征物一方面在纹样上和造型上对原始器物的装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它们也形成了中国原始器物装饰艺术风格上的神秘性、丰富性、和隐喻性。另外,殷商以降,许多男性生殖器崇拜的,由于时代、观念的变迁,在形象上和内涵上也逐步地演变,以致于许多象征物的纹样变成只表示祥瑞的图案。如象征男根的某种鸟演化成神奇的“凤”。这些吉祥图案饰于青铜,绘于漆器,刻于瓦当,织入锦锻,还镂于金银,描于瓷器,形成新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对后世的器物装饰艺术产生很大的影响。(责任编辑:楚小庆)(上接第150页)梨、鸡翅木、紫檀、红木等数种,另外还有竹做的扇匣。扇囊多

用缎子缝制,上绣有各种纹饰,如诗词文字、山水人物、鸟兽草

虫、花卉蔬果等。扇囊多用锦绣,以缂丝为贵,其余如纳锦、戳

纱、衣线、盘金、锁针、抽纱、包梗等各有特色。

苎竺曼搴:璺璺妻巷璧团窟,宴耋量爹譬妻曼:..妻絮孽全堕细玉扇坠四件现藏南京博物院亏苎!要璺篓要翌!褒:“塑竺j:!:窟黑,掌些鬯蔓篓。’些!璺

I白"-1士1-41田14/扃,q',I-磐i:::I。..I.:.I,_言I-4箕效,蔷磊善芫;翼奚。佛家说,“一花兰苎:曼i篓冀望窟鬯。。至明釜篓宴誉薏:曼囊也专量童。一世界,一沙一天国”。,二蔷,j:::!l:晶矗季董磊i;署芜,比丰莓型薹粤塑!妻声羔箜.:,:堂皇二‘::鍪掣警曼,、竖型,A.…曩I.o。’:璺苎:宝萎晶兰菜文化莴蕃:在吾≥I:最桑手妥天荏釜、书蔷家’、害囊垄奎曼量量型箩冀壁箩尝竺崆:当擘翌尊。P蓼孳竺壬芎三三篆X。商釜爻蕃蕃禾舔毫葛孬勇菊萄矗:麓薪磊苗’缤荔蟊品:。宴嬲暨曼查曼可:,琶曼妻慧壁蔓掣一:丝0。童璧壹烂鬲要花笼莱琶彩:)”…“一…’~“磊磊磊再:薹,j:苌;一种,又名盒锦。)或蓝毛布,以后者尤为古雅。木匣则有黄花。…一……“…

……’‘’

男性生殖崇拜与中国原始器物装饰艺术初探

作者:庄融, ZHUANG Rong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艺术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刊名:

艺术百家

英文刊名:HUNDRED SCHOOLS IN ART

年,卷(期):2007,23(4)

被引用次数:1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白振有论汉字蕴涵的男性生殖崇拜文化[期刊论文]-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6)

2.周慧论原始彩陶纹饰的生殖崇拜"意味"[期刊论文]-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10,30(5)

3.戴晓威"生"之渴望与"无"的审美意象——《抒情歌》、《雪国》等"空无美"的佛教思想[期刊论文]-枣庄学院学报2008,25(4)

4.李锦山史前生殖崇拜及其信仰[期刊论文]-中原文物2004(2)

5.白玉波.Bai Yubo儒家美学精神与我国语文教育的时代追求[期刊论文]-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3(2)

6.古怡儒家美学和谐精神的当代意义[期刊论文]-理论月刊2006(7)

7.李涌平.LI Yong-ping生殖崇拜的功能主义文化论和未来发展[期刊论文]-市场与人口分析2001,7(6)

8.李天道.LI Tiandao儒家美学雅俗论及其当代意义[期刊论文]-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7,28(1)

9.张涛.王振宇.ZHANG Tao.WANG Zhen-yu试论儒家美学的主客观性及其现代意蕴[期刊论文]-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6(6)

10.米丰翠生殖崇拜·身体阉割·文化阉割——在身体哲学视域下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阉割特征[期刊论文]-黑河学刊2009(9)

引证文献(1条)

1.戴建增浅谈郑州大河村遗址原始先民生殖崇拜[期刊论文]-科技信息 2009(25)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8410034250.html,/Periodical_ysbj200704050.aspx

中国美术史试题

中国美术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2、画像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3、“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是说“画圣”吴道之创造出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分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三国两晋曹不兴所画人物其特点画衣纹稠叠即衣纹稠叠如贴在身上一样. .4….南宋四家: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他们四人被称为. 6、“三远”:郭熙的山水画论透视原则和空间处理的重要法则即深、高、平. 7、“士气” 8、饕餮纹: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9、骨法用笔:通过用笔捉取人物的骨象法则,进而揭示他的风神韵度. 10、《人物龙凤帛画》:此画于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发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这副画高28厘米、宽20厘米,图中画一细腰女子,身穿宽袖长衣,头后挽这一个垂髻,衣服和冠都有装饰物.妇人两手向前伸出弯曲向上,作合掌状,左侧而立,女子左上方画有一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一仅现一足的龙. 11、舞蹈纹彩陶盆:青海大通出土以极强烈的绘画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举世公认的原始时代最有代表的艺术作品,仰韶文化,陶盆内壁口沿下绘出每组五人的三组人物,他们手拉手随着原始乐器的节拍,侧着头,伸着腿,步调一致地跳舞,如同将野兽赶入圈内,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欢快的气氛,生动地再现了涉猎舞蹈的场面.

12、海派:上海画派的主要画家任熊、任薰、任颐、虚谷、等人,他们既学习传统,而又不拘于传统,有所革新. 13、兰亭序:著名的行书帖.为东晋王羲之在兰亭引酒赋诗写序.内容反映了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和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 14、千里江山图:宋代画家王希孟的作品.绢本大青绿设色,51.5厘米1191.5厘米.画家在近12米的整绢上以半年的时间、惊人的毅力,非凡的气魄和高超的技法,描绘了祖国雄伟壮丽、气象万千的锦绣河山. 二、简答题 1、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①这些兵马俑,阵列有序,军容严整,是“奋击百万,战车千乘”的秦王朝军的缩影,以宏伟浩大的气魄歌颂了秦始皇率军“横扫六合,威振四海”,统一中国的业绩,体现了泱泱大国和时代的勃发精神. ②兵马俑的塑造手法是非常写实的,将士、战马与真马、真人相当,服饰、装束都很逼真,容貌神情各不相同. ③不同的容貌神情又是统一在全军威武雄壮的气势之中,无数自立静止的重复,给人以整齐一律之感,构成了秦俑丰富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的美学特点.帝国的威力在艺匠的手下表现得无以复加. 2、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 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而兴,出现了新疆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等一批艺术石窟,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 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为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予以充分的肯定,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趋于成熟,出现了顾恺之等杰出画家. 山水逐渐从人物画种而兴起.建立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 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如王微、谢赫和绘画理论著作,如《画品》《画

国内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

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以前的国画我们都统称为古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按表现对象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按表现方法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 水墨画 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出“水墨为上”,后人宗之。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院体画 简称“院体”、“院画”,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因时代好尚和画家擅长有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鲁迅说:“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以张铨、江宏伟、贾广键、赵蓓欣、喻慧等为代表的现代中青年画家为现代院体画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文人画 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宗之祖(参见“南北宗”)。但旧时也往往借以抬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鄙视民间画工及院体画家。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曾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此说影响甚久。近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

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民族特征

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民族特征 歌剧表演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部歌剧作品的成败,可以说,表演是对歌剧的二次创作。歌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凝聚了艺术的精华。对声乐演绎方法和舞台表演形式两大要素的全面把握是歌剧表演艺术的关键点。歌剧在中国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和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形成了紧密的融合,并受到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巨大影响。在经历了几代中国歌剧艺术家的不断探索和艰苦实践后,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民族特征呈现出愈发浓重的民族特色,并收获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歌剧作为中国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具有浓郁民族特征的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研究,对于发展和提升中国歌剧创作和表演艺术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歌剧在中国的民族化进程 歌剧起源于欧洲,孕育于独特的历史人文环境。它是一种汇聚了歌唱、舞蹈和文学的艺术佳品,具有令人震撼的舞台表现力,并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歌剧艺术是在20世纪传入我国的。近百年间,我国的歌剧艺术家通过不断的创作摸索,形成了独具东方魅力的中国民族歌剧。《白毛女》《江姐》和《洪湖赤卫队》等作品是我国早期的歌剧作品,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基于民间曲调创作,且以红色故事作为剧本,这主要是受到创作条件限制以及作品受众群体的因素所致。民间曲调的歌曲曲调朗朗上口,老百姓耳熟能详,易于口耳相传。而红色的故事剧本则是因为其表演和传播区域主要是在解放区,受到当时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所影响。随着红色政权的发展壮大,直到新中国的成立,这样一种中国歌剧样式在20世纪中叶发展到了一个高潮。当时的中国歌剧作品以描述反帝反封建和近现代中国艰辛的革命历程为主要内容,经过一遍又一遍的精雕细琢而成的歌剧精品,成为百姓缅怀革命先烈的重要抒情载体,并不断推动着歌剧在中国民族化的发展进程。 二、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对中国歌剧的融合和影响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起源于原始的歌舞,它融合了民间说唱、歌舞以及滑稽戏等多种艺术形式,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舞台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国歌剧则是在保留西方歌剧剧本的写实风格的前提下,融入西方歌剧音乐、美术和文学的艺术因素,并融合诸多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中国戏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中国歌剧受戏曲的影响很大。《白毛女》称得上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作品,其在融合西方歌剧的基础上,受到中国戏曲的影响很大。在《白毛女》的创作过程中,创作团队顶着巨大的压力先后尝试和探索了多种表现形式。在确定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表演方法之前,创作团队曾经尝试过传统秧歌剧加戏曲和芭蕾舞电影的形式排练,这两种处于两个不同极端的表演方法效果都不甚理想。传统的秧歌剧加戏曲的表演方法过于原始,无法刻画出人物形象丰富的内心活动。而芭蕾舞电影的表演方法又过于注重生活实际,过度强调戏剧表演的合理性与真实性,结果就陷入了自然主义,效果也不理想。最终,创作团队选用了斯坦尼斯

中国美术史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美术史课后习题 第一章:史前美术 一、简释题 1.红山文化雕塑 2.良渚文化玉琮 3.龙山文化黑陶 二、论述题 1.简述造型艺术的起源以及中国旧石器时代美术的形态。 造型艺术的起源由多方面因素促成,劳动是其中最原始,最根本的动因,人类的劳动实践,尤其是制造和使用石质工具的实践,在审美发生和造型艺术起源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中国旧石器时代的美术主要体现在作为工具的石器造型上,只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才出现了少量装饰物和刻纹制品。 2.什么是彩陶?简析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特色。 彩陶,亦称陶瓷绘画,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早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彩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而瓷上作品相当于纸上作品,更具张力,彩陶艺术融合了艺术家的各种创作思想,风格,语言,创作出风格各异而有多姿多彩的珍品。 仰:半坡类型彩陶和庙底沟类型彩陶 半坡类型器物造型主要为圆底和平底盆装饰图案绘于器表显眼部位或器物内部图案以黑彩为主。庙底沟类型器物以盆,钵为主,多用黑彩绘制,纹样全部绘于器物表面,未见内壁施彩过。 马:石岭下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 石岭下型构图疏朗,风格简洁明快。后三种装饰面大,构图繁密,纹样灵动,色彩热烈。 第二章:夏商周美术 一、简释题 1.三星堆铜塑 2.金沙石雕 3.楚漆木雕 4.商甲骨文 5.西周金文 二、论述题 1.简述先秦青铜器造型与装饰风格的演变。 随着青铜器技术的不断发展,青铜器的造型从功能上分为:礼器、实用器具、装饰品和雕塑。从功能和种类上分:炊具器、饮食器、水器、酒器、工具、乐器、

兵器、车马器及其他杂器。 风格:神异动物纹、仿生动物纹、几何纹、植物纹、人物画像故事纹,锥刻、刻画、嵌铜、错金银、鎏金等新手法。 2.试论商周青铜礼器的社会功能及象征意义。 礼器就是体现礼治的器物,用于祭祀鬼神和祖先的祭祀工具,久放于王侯贵族宗庙中的祭器。 礼治的核心是通过尊崇王权和明辨等级,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秩序。因而青铜器也就成为了王权和等级的一种特定的标志和具体象征。 3.简析楚帛画的性质、造型特点与艺术成就。 楚帛画具有肖像画性质。人物位于画面的中心位置,正侧面姿势,人物面部描绘具体,男子威武潇洒,女子端庄虔诚,显示出对象的年龄的情态。人物的服饰,龙的造型仍带有一定的装饰性。作品的丝帛质地用毛笔绘制,以墨线立骨,平涂施色并略加渲染,显现出传统中国画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特征。 第三章:秦汉美术 一、简释题 1.汉代陶俑 2.摇钱树 3.贮贝器 4.汉画像砖 5.汉碑 6.博山炉 7.汉长安城 8.汉瓦当 二、论述题 1.简述秦始皇陵园大型雕塑的艺术风格及思想内涵。 规模宏大,场面壮观,气势憾人,主题鲜明,人物表情丰富,形象鲜明,个性突出,展现了秦军威武雄壮,所向披靡的气概,洋溢着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息。 2.试述霍去病墓石雕的雕造手法、艺术风格及思想性。 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战马昂首屹立,庄重威严,充满自信和高傲,匈奴将领则蜷缩于战马胯下,一副惊惧惶恐,狼狈不堪之像。通过胜败两者之间的鲜明对比,赋予作品丰富而含蓄的想象空间,体现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完美统一。 3.试分析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的图像理路及内在观念。 自下而上营造了阴府、人间、昆仑、天庭四个虚拟空间,通过灵魂复苏,宗庙祭享,乘龙飞天,天使接引等一系列过场,展现了墓主人从死到成仙不死的,直至其灵魂进入太一天庭,最终回归“道”,即“一”为代表的宇宙自然之本体的全部过程。凸显引魂升天的主题,并传达出永生的丧葬信仰。 4.举例分析汉墓壁画图像与风格的发展演变。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传统建筑装饰元素

xx传统服饰文化传统建筑装饰元素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 运用 摘要:文章通过对传统建筑装饰元素进行一些试探性研究,探讨了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表现方法,以现代建筑设计实例,进一步探寻传统建筑装饰元素与现代建筑的系统化设计。关键词:传统建筑;装饰元素;表现手法;现代建筑 :TU2:A :1006-4311(xx)22-0058-020引言 现代建筑设计完全失去了个性,没有传统元素符号的烙印。即便有符号的建筑也只是在建筑部分构件如屋顶、斗拱、菱形窗等简单机械地复制或照搬,没有读懂传统文化的内涵,显得特别的空白,失去了民族建筑所附含的“蕴意”和传达的思想、个性。本文介于此着重研究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表现方法与原则,对于大师的作品,做一些试探性地探讨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运行的系统化设计。 1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分析 建筑装饰元素主要指美化建筑及建筑空间的装饰构件,戳宽了建筑外延生命力,让建筑带给人们以直观的视觉感受,强化建筑的视觉美感。1.1建筑装饰元素的题材传统建筑装饰元素有构件(斗拱、飞檐等)、雕刻、彩绘等装饰元素,这些元素所采用的题材大都有人物、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是装饰元素题材的最大特征,围绕吉利祥瑞、趋利避害的主题,民间艺人通过某种自然物象的谐音、象征性或民间故事等形式灵活随意地安排题材的组合,突出题材与人类情感最直接的沟通,这种民间审美形式传递人们的祝愿。如“鹿”谐音“禄”;“蜂”谐音“封”;太平有象(祥)”;“三羊(阳)启泰”;“金鱼(玉)满堂”;“鸳鸯戏水”;“松鹤长春”;“状元及第”等。 1.2建筑装饰元素的表现形式通过彩绘、雕刻等元素来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吉祥的追求,体现建筑中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的形式。1. 2.1建筑彩绘彩绘运用色彩的关系,强化装饰图案绘制在建筑构件的效果。显

中国古代建筑柱子装饰之历史演变复习过程

中国古代建筑柱子装饰之历史演变 吴梅 摘要:本文通过对古代文献、考古资料和现存实例进行研究,对以彩画为主的中国古代建筑柱子装饰在不同阶段的特点作了详尽的分析,了解柱子的装饰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与上架部分的彩画不尽相同,应将其作为一个与上架既有联系又独立的构件进行研究。 关键司:柱楹彩画雕饰朱红暖色青绿冷色 “柱,楹也”[1]。在中国古汉语中,柱和楹基本同义。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谓:“柱之言主也,屋之主也。……按柱引伸为支柱柱塞。不计纵横也。”又《释名》有云:“柱,住也。楹,亭也;亭亭然孤立,旁无所依也。齐鲁读曰轻:轻,胜也。孤立独处,能胜任上重也。”可见,柱、楹是指竖向能支撑屋顶重量的构件。由于在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中,柱是最主要的承重构件,且又孤立独处,具有独立的视觉效果,并直接与人们的生活相接触,故地位突出,所谓“屋之主也”。古人由此赋予它很多的象征意义,于是,柱子得到了精心的保护和华丽的装饰。柱子的装饰,主要有彩画、雕镂等方式,而彩画由于其快捷、方便、表现力强等特点,最终成为最为广泛使用的装饰手段。除此之外,尚有用金玉、珠翠、锦绣、琉璃等,甚至有用镜子、螺钿等材料来装饰柱子的作法[2],更是奢华而新奇,并对后世柱子彩画的装饰纹样和构成方法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整个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柱子的装饰经历了由简到繁,又复归于简洁的历史演变过程。 一、先秦与秦汉时期的柱子装饰 建筑彩画等装饰手段的产生,源于原始先民的仪式活动、审美要求和对木结构的保护作用。从考古材料和文献中有关先秦时期建筑装饰的记载,可知当时宫殿建筑中的木构件已有了彩饰、雕饰等的装饰处理[3]。文献中亦有柱子装饰的记录,虽然有限,却也可以看出端倪。《春秋·谷梁传》卷三记载:“(庄公二十三年)秋,丹恒宫楹。礼,楹,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土。”从这句话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的柱子装饰的样貌:(一)用色彩涂刷是柱子装饰的主要方式之一,这是初级阶段的柱子彩画。(二)柱子都是以单色涂刷为主,不作或只作局部彩绘[4]。(三)柱子刷饰的颜色多种多样,有刷红黑、青、黄等不同颜色的,不象后世,基本上是以朱红色系为主,到明清时期,柱子更是一律刷红[5]。(四)柱子上涂刷的色彩根据礼制的要求,有明确的等级限制,不得僭越。春秋时期,以丹为贵,依次为丹、黑、青、黄。 秦汉是民族大统一时期,特别是汉代,农业和手工业大大发展,为建筑装饰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和技术的保障,而且礼制的约束相对松弛,僭越已成为普遍现象。因此,其时宫殿建筑和贵族宅邸装饰成风。根据有限的文献及考古资料,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汉代建筑柱子装饰的特点:(一)汉代重要建筑的柱子装饰是雕、绘并用的,但雕饰更为突出,雕刻技术已极为成熟,并被广泛使用[6],这一点可求证于画像石与画像砖。如山东微山县两城和曲阜县旧县等出土的画像石,都很好的印证了“雕楹”之说(图1),画中柱子满雕波浪纹或出形纹,说明汉时贵族建筑之柱大多通身雕刻几何形纹样以作装饰。彩绘的技术还不太成熟,应用范围也不如雕饰广泛。(二)雕饰一般以剪影式浮雕方式在柱子上满雕纹样;也有雕刻之上再施彩的手法,以朱色为多[7];还有雕刻上施铜漆的方式[8]。(三)柱子彩饰还是以单色通刷的方式为主,也多用丹朱之色[9]。虽然汉代柱子饰色也是以丹为贵,这是袭自周礼的传统,但并不被严格遵守,民间也常有用丹朱之色的。(四)重要建筑的柱子经常绘有各种纹样,图案题材与当时所流行的装饰题材一致,多为云气、花卉、符瑞辟邪等[10]。(五)除雕刻彩画以外,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其他论文文档]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装饰陈设艺术中的体现和应用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装饰陈设艺术中的体现和应用 ” 论文关键词:传统文化装饰设计应用与表现 论文摘要:一个国家的文化往往是被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阶级的人们传承与发展下来的,是精神文明的体现,而一个民族的兴起也与他自身蕴育的文化息息相关。中国传统风格的装饰一直是被世界人民以全球顶尖的设计师所喜爱的。不论现今经济多么发达,社会多么进步,“中国风”一直都在不断地被追求与喜爱。因为这不仅仅是一种美观与意境,而是对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向往。因为只有了解这些东西,才算真正地懂得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传统有多么深刻的内涵。 1 细数那些代表中国韵味的“中国风”元素 在一些国际上的装饰与设计发布会上,“中国风”的唯美、富有的民族特色的特点,往往惊艳全场。中国红、中国结、中国的文字、陶瓷、中国刺绣、中国的古典乐器、中国的旗袍、中国的水墨等实在太多的东西都能表达“中国风”的韵味。这些元素也一直活跃在设计师的灵感里,体现在艺术作品当中。下面我就针对这些有中国传统团文化艺术特色的风格元素的体现与应用。 中国红,一直是中国独有的颜色。一提到某种红色,大家就能立刻对中国产生联想。而中国红运用最广泛的莫过于中国式的“成亲”礼仪中。红红的盖头,喜娘的喜服,即代表了中国特色,有过千年来婚俗的体现,很多的外国人也纷纷效仿中国的传统婚俗所穿的服饰,新颖又具有新意,而红色的中国结一直国人心中的文化瑰宝,就更能代表中国的传统艺术了。 中国的文字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比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字历史都要悠久。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字也在不断地演化,仅仅在字体上就有不下百种。例如,夏、商、周使用文字是甲骨文、金文(篆字);到了秦朝,以小篆作为通用的字体;汉朝以隶书为主;唐宋之后又出现行书、楷书、狂草等直到现在的简体字,种类真的数不胜数。如果说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那么没有比文字更加适合的了。 陶瓷,中国的英文称为“China”而陶瓷的应为则是小写的“china”。早在东汉时期,陶瓷就已经传到国外,随着丝绸之路的贸易发展、相互沟通,外国对这种上面有精美花纹的器皿,赞叹不以。于是称中国为瓷器之国。瓷器中最能代表中国特色的就是“青花瓷”,那种妖娆的造型,别致的花纹,可以说赋予了瓷器生命。 中国刺绣。一提到次就就会想到中国的丝绸。这些都是古代的能工巧匠用他们巧夺天工的技艺与智慧创造的。中国的苏州,是刺绣之乡,苏绣一直是代表中国去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也就是中国风格服装文化的支撑。旗袍是民族服饰,丝绸和刺绣组成的旗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特色,在一次各国首脑剧集中国的峰会上,每个国家的领导人都被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 筑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 文章通过对传统建筑装饰元素进行一些试探性研究,探讨了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表现方法,以现代建筑设计实例,进一步探寻传统建筑装饰元素与现代建筑的系统化设计。关键词: 传统建筑;装饰元素;表现手法;现代建筑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2-0058-020 引言 现代建筑设计完全失去了个性,没有传统元素符号的烙印。即便有符号的建筑也只是在建筑部分构件如屋顶、斗拱、菱形窗等简单机械地复制或照搬,没有读懂传统文化的内涵,显得特别的空白,失去了民族建筑所附含的“蕴意”和传达的思想、个性。本文介于此着重研究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表现方法与原则,对于大师的作品,做一些试探性地探讨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运行的系统化设计。 1 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分析

建筑装饰元素主要指美化建筑及建筑空间的装饰构件,戳宽了建筑外延生命力,让建筑带给人们以直观的视觉感受,强化建筑的视觉美感。 建筑装饰元素的题材传统建筑装饰元素有构件、雕刻、彩绘等装饰元素,这些元素所采用的题材大都有人物、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是装饰元素题材的最大特征,围绕吉利祥瑞、趋利避害的主题,民间艺人通过某种自然物象的谐音、象征性或民间故事等形式灵活随意地安排题材的组合,突出题材与人类情感最直接的沟通,这种民间审美形式传递人们的祝愿。如“鹿”谐音“禄”;“蜂”谐音“封”;太平有象”;“三羊启泰”;“金鱼满堂”;“鸳鸯戏水”;“松鹤长春”;“状元及第”等。 建筑装饰元素的表现形式通过彩绘、雕刻等元素来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吉祥的追求,体现建筑中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的形式。 建筑彩绘彩绘运用色彩的关系,强化装饰图案绘制在建筑构件的效果。显示出人们热爱生活,展现自我的个性和增强建筑构件的使用寿命。主要运用在梁枋、柱头、窗棂、门扇、雀替、斗拱等建筑木构件上。 建筑雕刻建筑雕刻是形成中国传统建筑风貌的重要成分,承担建筑整体中的特定功能和人们的审美要求,主要有木雕、石雕和砖雕三种形式。

美术编制考试-中国美术史-简答题有答案

简答题 1、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①这些兵马俑,阵列有序,军容严整,是“奋击百万,战车千乘”的秦王朝军的缩影,以宏伟浩大的气魄歌颂了秦始皇率军“横扫六合,威振四海”,统一中国的业绩,体现了泱泱大国和时代的勃发精神. ②兵马俑的塑造手法是非常写实的,将士、战马与真马、真人相当,服饰、装束都很逼真,容貌神情各不相同. ③不同的容貌神情又是统一在全军威武雄壮的气势之中,无数自立静止的重复,给人以整齐一律之感,构成了秦俑丰富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的美学特点.帝国的威力在艺匠的手下表现得无以复加. 2、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 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而兴,出现了新疆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等一批艺术石窟,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 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为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予以充分的肯定,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趋于成熟,出现了顾恺之等杰出画家. 山水逐渐从人物画种而兴起.建立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 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如王微、谢赫和绘画理论著作,如《画品》《画山水序》.总之,魏晋南北朝的美术,对唐以及以后来中国绘画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中国艺术(绘画)从雅拙走向成熟的桥梁. 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意义. 这是张曹总结自己的艺术实践时谈到的,它概括了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鉴定了理论基石.“师造化”不是单纯模仿自然,必须同时“得心源”,即有所思,有所寄意;反之,“得心源”也不凭空而得,一味以意为之,而是建立在师造化的基础上,两者协调,便会有好的作品产生. 4、何谓“南宋四家”,并分别叙述其艺术特点. 李唐、山石用“大斧劈皴”笔势雄阔,畅快淋漓,构图采取近景以角,起“开派”的作用. 刘松年、画风工整,写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景. 马远、画面简陋,全景不多.山石用大斧劈兼水墨皴,也兼用钉头鼠尾的皴法,笔势锋利严谨,方便有力.画树多用焦墨,秀拔多姿. 夏圭:在用笔上好用秃笔,点笔和夹笔,墨线气势起伏,落笔速度大而轻,尾端呈现尖状线条,富有变化.

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梁洁梅

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梁洁梅 摘要:新中式风格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新时期,随着国力增强,民族意 识的逐渐复苏,人们在探寻中国设计界的本土意识之初,逐渐形成了新一代设计 队伍和消费市场,孕育出含蓄秀美的新中式风格。随着室内装饰设计发展和我国 传统文化元素越来越受重视,在室内装饰设计融合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成为 一种趋势。建筑师和设计师们逐渐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弘扬东方传统文化,吸纳传 统文化元素,使东方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得到拓展和衍生。 关键词: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现代室内装饰设计 引言:随着现代都市人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原先较为陈旧的室内装饰设 计理念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开始追求更高一层即精神层面的满足。在我 国近几年的的室内装修设计理念的演变过程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视渐 渐加强,中国传统装饰文化中意境的重视对于现代设计理念的突破具有启发式拓展。探求如何将传统装饰元素作为室内装饰设计的符号,传递浓厚的中国气息与 情感,对我国乃至世界上中式风格的室内设计来说有都着深远的意义。 一、室内装饰设计中反映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1.1和而不同 中国式的室内装饰设计总围绕一个中心思想不动摇,一切的装饰都是围绕这 个来展开的,所要达到的就是和而不同,力争突出层次感,达到视觉上的享受。 中国古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独特的木结构梁架建筑体系,不但成为现代框架系统的 鼻祖,错综复杂变化丰富的形式,也成为室内最好的装饰构件。传统的中国建筑 在装饰上依照构架的种类分为内檐和外檐,它们是室内空间特殊的设计层次,其中,内檐装修成为室内设计的基础。中国式的空间讲求平衡、对称感,而利用自 然的素材加上中国的字画、家具等,就可以营造出极具中国风格的空间。中西方 室内设计风格都是对美的追求,而中式元素则是在众多的事物中凸显出其与众不同,这也是传统文化中所赋予的人们的审美观点。 1.2崇尚自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体现在室内装饰设计上就是人 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设计的自然性是当代国内设计界所倡导的原则,室内设 计中对自然要素的引用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人们对室内设计的要求不再单单是“小桥,流水,人家”诗情画意式的情感慰藉,也不仅是环境中的情调渲染,而是 渴望在室内环境中加强人与人的情感交流,消除人与自然之间的隔离,找回人与 自然之间的情感寄托。优美的风景、清新的空气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改善 人们的精神生活。不论是建筑内部,还是建筑外部,也不论是私人住宅,还是公 共场所,其绿化和绿化空间所展现出的幽雅、怡人的自然景观,天长日久地可以 给人以重要的影响。 1.3形神兼备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含蓄,讲究意会。室内装饰设计中的传统文化是把民族的 文化精神和现代建筑艺术结合在一起的体现。在长期的劳作和共同生活中,我国 劳动人民常常会把某些动物、植物约定俗成地作为某种意义的象征,赋予了它们 相应的含义。有龟、鹤、龙、凤等代表吉祥的动物;有松、竹、梅、兰等象征精 神的植物,表达了人们所追求的各种美好愿望。而在室内装饰设计中添加这些元素,则体现出了主人的期望和品位,这些也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称谓的“传统元素”。 二、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运用

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传承的特性和功能分析

摘要: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在中国文化一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大力推广科学有效的方法。本文就对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传承的特性与功能进行分析。 关键词: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传承特性与功能分析 一、引言 在现今这个人类精神文明越发进步的年代,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越发地注重起来,并在全球兴起了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因此,深入研究我国的戏曲表演的艺术传承的特性与功能,不仅仅是符合现代人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也可以更好地弘扬与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传承特点 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的措施,国际上曾有一个明确的规定:首先是以真实的文字记录或者是影音视频录像、图片留底记录,其次对相关的人物,或者是事物进行专门的保护与传承。与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是依靠着人来进行一代代地传授与讲述,从而进行传播。传统戏剧表演艺术是以一个动态的传承模式呈现的,因此必须依靠有实际代表性的表演传承项目与表演人员。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必须依靠着传统的表演模式,依靠艺术家的一代代传承,因此传承人是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传承的一个生动的载体。传统戏剧中,黄梅戏、京剧、越剧、京东大鼓等,都必须依靠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对学生进行示范,演示,言传身教。这些无论如何无法以单纯的文字形式记载出现,因此只能依靠着表演艺术家去进行传承。人物传承的特性有以下三点: 1.非物质遗产的传承方式是依靠人为的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体现的是以往的生活以及行为发展的过程,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离不开使其延续的人,通过人来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表演、复制与制作,而传承的人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现与证明。尤其是传统戏剧,如京剧,其所存在的方式也不能通过纸笔来记载,必须通过人来演绎与表现。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传承人相互依存,共存共亡,以此就体现出了传统戏剧的艺术传承的本质与特性。 2.对于传统戏剧来讲,其本身的价值、呈现状态、人们的接受程度,与传承人有着直接的关系,并非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应该被延续传承。人们所去留存的、重视的、延续的,应该是那些拥有极高的精神价值,拥有深刻意义,蕴含浓厚的民族感情,深藏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精髓,并随着时间的发展,能焕发出更耀眼的光芒,散发出更顽强的生命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为了保证传统戏剧表演艺术可以被更好地延存,其传承人也必须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导师:可以把本身的技能,以及从古至今流传下的各种表演技,进行一代代的延续与传承。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拥有可延续性、非单一与可替代的特性,因此可以不断地培养传人,使之传统表演艺术也可以一代代地进行发展与延续,不会像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淡出人们的视野中。 三、传统戏剧表演艺术的文化传承功能 1.对于传统戏剧的传承与发展,我们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要弘扬与发展传统戏剧的文化,不发展创新就意味着灭亡,因此传承人需要以开放性与包容性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依托于传承者得以延续,因此传承者必须以开阔的眼光去审视问题,在原有的古老的技艺基础之上吸收新的技艺,使其焕发出勃勃生气。 2.对艺术的传承不能墨守成规,要不断地更新文化内涵,真正的文化意识形态是穿越时空、时间、空间、种族、国家的一种形态意识,是从古至今无数艺术家一代代延续至今的艺术珍品,这代表了一个时期内人们对戏剧表演艺术的审美眼观与审美角度。随着无数传承者

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

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二.教学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中国民间美术内容种类繁多、寓意深邃、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特别是在当今世界文化大交融的情况下,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的特点,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2.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2)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是要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 4.教材的创造性运用: ①运用大量的实物资料进行教室环境的布置,创设情境。 ②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一些民间美术的工艺制作过程,促进教学目标的实

现。 ③播放反映现代福州民间美术状况的录像,使学生意识到在当今世界文化大交融的情况下,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的特点,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和长远的意义。5.教学方法:直观法、启发法、观察法、归纳法、讨论法、欣赏法 教具:部分民间美术工艺品、有关录像、多媒体课件 学具:自己家中部分民间美术工艺品一二件 三.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 展示剪纸图片: 问:走进这间教室有什么感觉? 答:有一种热烈的节日气氛。 问:为何有这种感觉? 答:通过四周的玻璃窗上贴满窗花(属剪纸艺术) 剪纸艺术属民间美术 2.讲授新课: 过程(出示课题:第十六讲乡土情浓——民间美术) (1)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播放有关录像) (2)民间美术的一般审美特征。(民间美术基本审美特点:①实用简洁,因材施艺.②质扑率真,随意大方③.热烈夸张,象征寓意.) 它在艺术上集状美和朴素于一身,表现出朴实明朗、火热向上的风格、散发着劳动人民那种内在的真挚、善良、坦率热情等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 (3)如何欣赏民间美术?

试论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试论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试论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中国民族传统元素传统文化融合传承借鉴室内设计 [论文摘要]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人们在精神需求方面的不断提高,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的形成和发展与人们的审美意识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这使得设计者为了满足使用者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用他们的智慧和劳动创造出了“中国式的审美装饰艺术”丰富着我们的生活空间。传统装饰元素作为室内设计中运用的符号,它传递着浓厚的中国气息与情感,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有关“中国风”式的建筑室内空间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 1中目传统装饰元素与室内设计的各种关系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悠远流长,它在世界上与其他国家的装饰元素有着不尽相同的特点。在中式建筑室内装饰上,具有代表性的各类装饰元素与室内设计形式的表现效果之中,充分散发着浓郁的书香文化气息及中国特有的文化底蕴内涵,其造型结构大方,而且内容丰富又赋予寓意,应用也极为广泛。 传统装饰元素在古今中式风格的室内装饰设计中其地位是显而易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表现元素,融合着庄重和优雅的双重品质。作为室内设计结构中的表现符号,常见的有雕花纹饰、窗格门扇、中式家具、织绣、绘画、书法、印染、中国瓷器饰品等都是在室内表现的设计形式上发挥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并深受人们的喜爱。另外,除了在视觉装饰效果方面的传达外,传统装饰元素中的吉祥图案对于空间结构来说又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冀望,如“梅”、“兰”、“竹”、“菊”等象征含义的使用。 1.1传统装饰元素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室内设计中采用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对于空间的布局、环境的烘托来说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联系性。传统装饰元素不是简单的一般性概念所组织处理的。它是针对空间的复合性功能特点进行规划定位的:也是室内空间设计组织的重要元素。但是,传统装饰元素又与室内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因素。就以中式元素对室内设计的影响来看,要因人的审美观的不同、对事物结构认识上的不同等方面去思考:这对于能否创造出优雅舒适的艺术氛围以及室内整体文化气息的表现和营造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装饰元素对室内设计的影响可以分为显性的和隐性的两种。从显性的角度说,可从媒介、形态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去影响室内设计:从隐性的角度说,传统装饰元素中的文化内含、气质情感和意境等内容也会影响着室内设计。 由于中国传统 装饰元素中蕴含的文化寓意赋予情感,一般在室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会对中国传统装饰元素中的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传统文化理念进行创造和借鉴,因而创造出富有独特的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这对室内设计的表现和装饰手法产生重要的影响。

泰国传统表演艺术

泰国传统表演艺术 泰国作为一个拥有独特历史文化的国家,有着其独特的艺术。其中泰国传统表演艺术一直因其多样的类别吸引着八方游客。 泰国传统舞蹈 泰国传统舞蹈分为古典舞和民族舞两种,其中的古典舞是一种十分复杂而微妙的艺术。 古典舞 古典舞是泰国舞蹈艺术的精华,已有约300多年历史,它源于印度南部“卡达卡利”宗教舞蹈,同时又受中国皮影戏的影响。古典舞中尤以哑剧舞驰名。古典舞又有“宫内”与“宫外”之别。“宫内舞”比较严肃古板,没有滑稽场面;与之相对应的“宫外舞”则比较活泼自由、诙谐有趣。跳舞少女们所穿的服装,以著名的泰丝制成,再配上闪闪生光的金片。而她们所戴的帽子,是寺庙风格的宝塔型金冠,充满宗教气息。 古典舞经常在宗教活动、纪念典礼中出现。表演者在演出时完全赤脚,舞蹈时无论举手或投足,都是那么缓慢而富有韵律,婀娜多姿,妩媚动人。舞蹈者擅长以手和手指表达意思,譬如两手交放于胸前表示爱,双手摩擦颈部代表愤怒,左掌伸平贴于胸口表示内心的喜悦,

食指指向地面表示凶恶。整个舞蹈动中带静,静中有动,尤其是女演员,动作传情,眼睛传神,蕴藏无尽的神韵。 面具剧 古典舞与戏剧可谓混为一种,不能分割。古典舞剧最著名的是“孔”面具剧,该剧从印度庙的典礼和舞蹈中演变过来,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是泰国民族古典舞剧,由于多数演员戴面具表演,所以也称为假面舞剧。早期,这种“孔”是由一些多才多艺的宫廷家仆来扮演戏中的男女角色,直到19世纪中期才有男女艺人共同在舞台上表演。舞蹈中的每一个舞步都有特定的涵义,并通过特定的音乐、步法、行进和笑容来加强其表现手法。台上的演员们都戴着面具,不能说话,因此将由与木管乐器、铜锣和鼓乐队坐在一起的合唱团通过歌唱和诵读的方式来描述情节。全剧最特别的地方,是所有男性舞者都带着不同的面具、穿着相异的服装,以显示其身份。 “孔”剧专演古典文学名著《拉玛坚》。演员多为男演员,角色分四种:男主角、女主角、罗剎(即魔鬼)和神猴。面具色泽鲜艳,角色不同,颜色也各异,与中国京剧脸谱很相似,大致分为王子面具、猴子面具和罗剎面具三类。演员用手势和68式舞姿来表现剧中人物的行为举止与思想感情,故又称哑剧。“孔”剧体现了泰国舞蹈艺术注重造型美的基本特点,要求演员具有较高的舞蹈和武打技巧。在形式上它融舞蹈、音乐、诗歌、绘画、武术和皮影艺术于一炉,是泰国最高级的舞剧艺术。 在面具剧中,面具可谓是最重要的出场道具。但是目前,泰国国

(建筑工程管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

(建筑工程管理)中国古代 建筑装饰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 中国古代建筑中对大木、小木、砖、瓦、石、油诸作的装饰手法和式样,也包括为创造艺术环境而设置的建筑小品。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鲜明地体现出中国建筑的美学特征:①它们是显示建筑社会价值的重要手段。装饰的式样、色彩、质地、题材等都服从于建筑的社会功能;如宫殿屋顶用黄色琉璃,彩画用贴金龙凤,殿前用日规、嘉量、品级山、龟鹤、香炉等小品,以表示帝王的尊严;私 家园林用青砖小瓦、原木本色和精巧自由的砖木雕刻,以体现超然淡泊的格调。②它们中大多数都有实用价值,且和结构紧密结合,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物。油饰彩画是为了保护木材,屋顶吻兽是保护屋面的构件,花格窗棂是便于夹纱糊纸;而像石雕的柱础、栏杆、螭首(吐水口)、木构件的梭柱、月梁、拱瓣和麻叶头、霸王拳、菊花头等梁枋端头形式,本身就是对结构构件的艺术加工。③它们大部分都趋向规格化,定型化,有相当严格的规矩做法,通过互相搭配取得不同的艺术效果;但也很注意细微的变化,既可远见,也可近赏。④它们的艺术风格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地区性和民族性。例如汉代刚直浓重,唐代浑放开朗,宋代流畅活泼,明清严谨典丽。北方比较朴实,装饰只作重点处理,彩画砖雕成就较高;南方比较丰富,装饰手法细致,砖木石雕都有很高成就。藏族用色大胆,追求对比效果,镏金、彩绘很有特色;维吾尔族在木雕、石膏花饰和琉璃面砖方面成就较大;回族则重视砖木雕刻和彩画,题材、手法有浓郁的民族特点。 大木作装饰是对木结构主要构件的艺术加工,主要包括俩种手法:①卷杀,即将柱、梁、枋、斗拱、椽子等构件的端部砍削成缓和的曲线

或折线,使构件外形显得丰满柔和。每种构件的卷杀有壹定规矩,元明以前使用得较为普遍。清代官式建筑重视总体艺术效果,只有斗拱的拱端保留卷杀做法,其他壹概去掉。②将结构构件的端部做出各种花样,如清代官式建筑常将梁枋端作成桃形(桃尖梁)、云形(麻叶头)、拳形(霸王拳),拱端则有菊花头、三岔头、三幅云等形状;非官式建筑的花样更多,常常雕成各种植物和龙、象等兽头形。 小木作装饰是对门窗、廊檐、天花及室内分隔构件的艺术处理。重要建筑的大门上常常装饰铜质的门钉、门环、角叶,门环是装饰的重点,多做成兽面吞环。□扇门和窗子的棂格是装饰艺术的重点部位,□扇门下部的木板(裙板、绦环板)也常雕刻花饰。重要建筑的棂格用正交、斜交直棂和圆棂组合成为菱花(宋代称为毯纹),裙板雕龙纹;壹般建筑是直棂、正交或斜交方格、以及灯笼框、步步锦、冰裂纹及曲棂等形式,裙板雕花卉及几何纹。廊檐枋子下常设雕刻繁复的雀替、或楣子、挂落;廊柱下部配以木栏杆,有花栏杆、坐凳栏杆、靠背栏杆(美人靠)等形式。天花板分为海漫、井口、平□和卷棚等,海漫不分格,可绘彩画;井口天花用支条分成方格,中画团状彩画;平□多在宋代以前建筑中使用,为小方格形,不画彩画;卷棚又称轩,为向上拱起的曲面天花,多用于南方园林的厅堂前部及前廊。重要建筑正中设藻井,有圆形、方形、菱形及覆斗、斗八等形式,尊贵的建筑中藻井层层收上,用斗拱、天宫楼阁、龙凤等装饰,且满贴金箔,富丽异常。室内分隔的构件主要有碧纱橱(即室内□扇门)、罩和博古架、板壁门洞等数种,其中罩是壹种半分隔式构件,有几腿罩、正罩、栏

美术鉴赏论文

摘要: 本文结合时代背景和政治原因,简述了龙门石窟北魏和唐代两个时期不同的造像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从而表明了龙门石窟完美地展现了石雕这一在亚洲地区文化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古老艺术形式的魅力,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关键词:龙门石窟;北魏时期;造型艺术 龙门石窟是中国众多石窟中的一朵奇葩,它是继大同云冈石窟之后,开凿时间早,延续时间长,规模宏大,艺术价值极高的石窟群。因其独特的地域文化、时代审美观,佛教宗派信仰以及开凿造像的统治者等多因素的差别,使龙门石窟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龙门石窟位于古都洛阳,离市区13公里的伊河两畔。在此之前,北魏还未迁洛。在北魏文成帝和平(460~466年)初复法时,就在平城西五洲山开凿了着名的云冈石窟,这座石窟的开凿一直持续到北魏迁都洛阳,成为中原北方地区石窟寺的开凿中心。云冈石窟对中原北方地区石窟寺的开凿,无论是洞窟形制,还是造像样式和题材都具有很大的影响。《魏书·释老志》说:“太安初(455年),有狮子国胡沙门邪奢、遗多、浮陀、难提等五人,奉佛像三,到京都(平城)。皆云:备历西域诸国,见佛影迹及肉髻,外国诸王相承,咸遣工匠摹写其容,莫能及难提所造者。”他们所带来的3尊佛像,成为云冈石窟雕凿佛像的蓝本。当时的山西逐渐成为了多种艺术的聚集地,“云冈风格”形成了。龙门石窟的前期作品受到云冈石窟中的“昙曜五窟”影响很大。无论从题材方面还是造型方面,仍然隐约透露印度佛教造像的身影,最为典型的是古阳洞和宾阳洞。 古阳洞位于伊河西岸龙门山的中部,是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大窟,本是一座天然的溶洞,在太和十七年(493年)以后,一批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王公贵族,陆续在此修整洞窟,发愿造像才慢慢成为今天的样子。石窟内雕一佛二胁持菩萨像,主尊释迦牟尼高肉髻面相长圆清秀,身披褒衣博带式大衣,结跏趺坐于长方形台座上,平平的胸腹,给人一种瘦弱的感觉。比起云冈佛像,它已经更加接近南朝士大夫的形貌了。随着石窟的开凿,能工巧匠们逐渐的把他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