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发射极结构改善a-Si c-Si异质结太阳电池性能的实验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011.55 KB
- 文档页数:16
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研究现状一、引言:进入21世纪,传统的化石能源正面临枯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寻求可再生能源的迫切性。
据《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1999白皮书统计,传统化石能源随着人们的不断开发已经趋于枯竭的边缘,各种能源都只能用很短的时间,石油:42年,天然气:67年,煤:200年。
而且,由于大量过度使用这些能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达210万吨,并呈上升趋势,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空气中大量二氧化碳、粉尘含量已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人们需要一种储量丰富的洁净能源来代替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
而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正符合这一要求。
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面的能量高达80万千瓦,若把地球表面0.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就可达5.6×1012千瓦小时。
而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亿吨标准煤,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非常广阔。
在太阳能的有效利用中,太阳能光电利用是近些年来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是其中最受瞩目的项目之一。
太阳能电池的研制和开发日益得到重视。
本文简要地综述了各种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种类及其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二、国外异质结太阳能电池1、TCO/TiO2/P3HT/Au三明治式结构的p-n异质结的太阳能电池2005年5月份,Kohshin Takahashi等发表了TCO/TiO2/P3HT/Au三明治式结构的p-n异质结的太阳能电池,电池结构如图1。
图1 ITO/PEDOT:PSS/CuPc/PTCBI/Al结构太阳能电池简图图2 TCO/TiO2/P3HT/Au电池结构示意图同时采用了卟啉作为敏化剂吸收光子,产生的电子注入到TiO2的导带,有效地增加了短路电流。
测得的短路电流JSC=1.11mA/cm2,开路电压VOC=0.50V,填充因子FF=48%,能量转化效率PCE=0.26%。
《无空穴传输层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寻找清洁、可持续的能源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识。
其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其高效率、低成本等优势备受关注。
近年来,关于无空穴传输层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旨在探讨其制备方法及性能研究。
二、无空穴传输层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1. 材料选择无空穴传输层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主要涉及钙钛矿材料、导电基底、碳电极等材料的选用。
钙钛矿材料为光电转换的关键,导电基底应具备良好的导电性和透明度。
此外,需注意所选材料的稳定性和环保性。
2. 制备流程(1)制备导电基底:选择合适的导电玻璃基底,进行清洗和预处理。
(2)制备钙钛矿层:采用溶液法或气相沉积法将钙钛矿材料制备成薄膜,并对其进行退火处理。
(3)制备碳电极:在钙钛矿层上涂覆碳电极材料,并进行热处理。
(4)完成电池组装:将电极与其他组件进行组装,形成完整的太阳能电池。
三、无空穴传输层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研究1. 光电性能分析通过测量电池的电流-电压曲线,分析其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等关键参数。
同时,采用光谱响应测试、量子效率测试等方法,研究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及稳定性。
2. 结构与形貌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电池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
通过分析钙钛矿层的结晶度、颗粒大小及分布等,探讨其光电性能的影响因素。
3. 稳定性测试在光照、湿度等不同环境条件下,对电池进行长时间稳定性测试。
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电池的性能变化,评估其实际应用潜力。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一系列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无空穴传输层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通过光电性能分析,我们发现该电池具有较高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填充因子也表现出色。
在结构与形貌分析中,我们发现钙钛矿层的结晶度良好,颗粒分布均匀。
在稳定性测试中,该电池在光照和湿度环境下均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梯度掺杂a-Si_H-c-Si异质结太阳电池设计与性能模拟研究》篇一梯度掺杂a-Si_H-c-Si异质结太阳电池设计与性能模拟研究一、引言随着人们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长,太阳电池作为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转换设备,其研发与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在众多太阳电池类型中,a-Si:H/c-Si异质结太阳电池以其高效率、低成本和良好的稳定性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重点研究梯度掺杂技术在此类太阳电池中的应用,以及其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二、梯度掺杂a-Si:H/c-Si异质结太阳电池设计a-Si:H/c-Si异质结太阳电池主要由氢化非晶硅(a-Si:H)和晶体硅(c-Si)构成异质结。
梯度掺杂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材料中杂质浓度的空间分布,以优化太阳电池性能的技术。
在设计中,我们将梯度掺杂技术应用于a-Si:H和c-Si材料,以实现更好的能带匹配和电性能。
1. 材料选择与结构我们选择a-Si:H作为光吸收层,c-Si作为基底材料。
在a-Si:H层中,采用梯度掺杂技术,使杂质浓度从表面到内部逐渐变化。
这种设计有助于提高光吸收效率,减少光生载流子的复合损失。
2. 梯度掺杂实现梯度掺杂的实现主要通过改变掺杂源的浓度分布来实现。
在a-Si:H层的生长过程中,通过控制掺杂源的蒸发速率或流量,实现杂质浓度的空间分布。
三、性能模拟与分析为了研究梯度掺杂对a-Si:H/c-Si异质结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我们进行了性能模拟。
模拟主要基于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通过改变参数来模拟不同条件下的太阳电池性能。
1. 模拟方法与模型我们采用了半导体物理和光电转换理论为基础的模拟方法。
通过建立能带模型、电流-电压模型等,来描述太阳电池的电性能和光性能。
2. 模拟结果与分析模拟结果显示,梯度掺杂技术可以有效提高a-Si:H/c-Si异质结太阳电池的光吸收效率和光电转换效率。
梯度掺杂使得光生载流子在传输过程中损失减少,提高了电流密度和填充因子。
此外,梯度掺杂还有助于提高太阳电池的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光注入提升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性能的研究
沈旭宇;黄信二;吕文辉
【期刊名称】《太阳能学报》
【年(卷),期】2024(45)4
【摘要】该文制备工业尺寸的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研究光注入对电池光电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光注入有效提升了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经过光注入后电池光电转换绝对效率提升了0.33%,均值达到24.47个百分点。
对比光注入前后的光电性能参数,其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是光注入使得电池的填充因子被有效提升。
结合光注入前后电池的Suns-Voc测试,证实了光注入能使电池的串联电阻大比例降低。
因此,光注入改善电池性能的主要物理原因可归结为:串联电阻的降低提升了电池的填充因子。
【总页数】5页(P519-523)
【作者】沈旭宇;黄信二;吕文辉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湖州师范学院工学院;湖州爱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36
【相关文献】
1.晶体硅/氧化钨背异质结太阳电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光注入性能增益分析
3.非晶硅/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中的光致增强现象
4.基于P型晶体
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5.高迁移率IWO薄膜特性及其在薄膜硅/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属氧化物多层膜背接触晶体硅太阳电池吴伟梁;林文杰;赵影文;包杰;刘宗涛;邱开富;梁宗存;沈辉【摘要】采用金属氧化物多层膜作为新型晶体硅太阳电池发射极,并成功制备出多层膜背接触(MLBC)太阳电池,对其器件性能进行详细分析发现,金属氧化物多层膜具有高载流子浓度、低界面复合速率、低方阻,以及优异的光学性能.最终所制备的MLBC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17.16%,开路电压可达631 mV,相比于V2Ox/n-Si太阳电池,器件效率提高了1.36%.测试结果表明,V2Ox/Ag/V2Ox作为晶体硅太阳电池发射极,具有低界面复合速率和接触电阻率,具有成为高效率太阳电池的潜力.【期刊名称】《太阳能》【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4页(P35-38)【关键词】金属氧化物;晶体硅;免掺杂;多层膜;太阳电池【作者】吴伟梁;林文杰;赵影文;包杰;刘宗涛;邱开富;梁宗存;沈辉【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广东省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广东省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广东省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广东省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室;顺德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广东省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广东省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室;顺德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广东省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室;顺德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2016年,日本Kaneka公司将背接触异质结(HBC)晶体硅太阳电池效率提升到了26.33%,成为全球最高效率的硅基异质结太阳电池[1]。
HBC太阳电池具有较高的制备工艺难度,是将背接触和异质结技术相结合,由晶体硅和非晶硅形成的高效电池结构,可避免前表面金属电极遮光损失,背面可实现全金属化,进一步降低串联电阻,整个背面将有本征非晶硅进行钝化,其开路电压可达740 mV以上[2]。
第12届中国光伏大会暨国际光伏展览会论文(晶体硅材料及电池)SiN 和a-Si:H 对电池的钝化效果以及HF 酸的作用乔秀梅1,2,贾锐贾锐,,侯登录侯登录,,丁武昌丁武昌,,崔冬萌崔冬萌(1.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微波器件与集成电路研究室,北京100292.河北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石家庄 050024Email:qiaomei.hi@)摘要:本文通过实验发现生长钝化层之前使用HF 酸将硅片表面的氧化层充分漂洗掉对电池片电学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
同时,对比了SiN 膜和a-Si:H 膜对太阳能电池的钝化效果,发现a-Si:H 膜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开路电压,但是和SiN 薄膜相比,短路电流有所下降,通过内量子效率发现,主要是由于非晶硅对短波光的吸收造成,同时降低了电池的效率。
可见,非晶硅有利于太阳能电池的钝化,但是为了综合提高电池的性能,仍需进一步优化,利用好非晶硅和氮化硅对电池的钝化效果。
关键字:HF 漂洗 SiN a-Si:H 钝化 太阳能电池 1 1 引言引言引言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光电转化器因其对环境的友好型是目前最受欢迎的一种新能源器件。
而高效率、低成本是太阳能电池产业化的瓶颈。
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也间接地降低了电池的生产成本。
为了提高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改进电池的各性能,减少界面缺陷密度,进一步减少表面和界面载流子的复合,提高载流子的有效利用,通常是在电池表面制作SiN ,SiO2薄膜,加强钝化效果。
在HIT 太阳能电池中通常用a-Si:H 来钝化表面,同时,其可以形成发射极和背表面场1,所以a-Si:H 在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起到很好的双重作用。
同时,在太阳能电池的制作过程中晶硅衬底的清洗也是很重要的一种工艺,硅基的洁净程度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
本实验中研究了清洗工艺中HF 的漂洗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对比了SiN 膜和a-Si:H 膜对电池的钝化效果。
2 2 实验实验实验实验中使用的硅片尺寸是4cm ×4cm 的双扩磷绒面硅片。
光电器件中的双异质结及其性能研究光电器件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它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电信号或能量的器件。
双异质结则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器件结构。
在光电器件中,双异质结的学术研究已经相当成熟,并且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光电检测器和激光器等设备中。
本文将探讨双异质结在光电器件中的性能研究,以及对该领域未来的展望。
一、双异质结结构及其原理双异质结是一种由三层不同材料构成的器件结构,其中夹层由两种宽度不同的半导体材料组成,所以双异质结也被称为“量子阱”结构。
其材料常用的包括三元合金和四元合金材料,如AlxGa1−xAs和InGaAsP等。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能量势垒突变,能带结构呈现出态密度的量子化,因此具有较好的性能。
在双异质结中,带隙能量宽度较小,可以使电子和空穴束缚在一起,从而形成共同的能级。
这种束缚的能级,可以被形象地描述为一个“量子阱”的概念。
当硅化处理器件时,硅原子可以替代氮原子,使蓝色光出现。
由于这个“量子阱”的能量与晶体势能的差值相对较小,因此可以随着入射光子能量的改变而实现光发射和吸收。
二、双异质结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1. 太阳能电池在太阳能电池中,通过双异质结可以使束缚电子和空穴种类形成载流子,从而增大光生电流。
所以,使用三元合金AlxGayIn1−x−yAs双异质结母材的光电池,其转换效率可能会提高至约33%。
2. 光电检测器光电检测器是电子设备中的一种,用于将入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在这种器件中,当光束传播到光电探测元件中时,会在该元件中产生电信号,该信号可以被用作测量和控制光功率的信号。
在光电检测器中,双异质结具有更好的耐辐射性能,可以实现高速响应和低暗电流密度特性。
3. 激光器激光器是光源器件,其信号有高亮度、单色性、直立、表现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通讯等领域中。
在激光器中,使用亚稳超晶格AlGaAs/InGaAs双异质结可以实现高温稳定性和连续波激光输出。
三、未来发展和展望双异质结获得了广泛应用,并且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中,将其应用于更加广泛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