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9年上半年系统分析师考试试题分析

2009年上半年系统分析师考试试题分析

2009年下半年系统分析师考试试题分析

2009年1月国家软考办发布了《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及培训指南(2009)》,本次考试就是按新考试大纲来出题的。有关新老大纲的比较分析,请参看希赛教育的《系统分析师考试09版大纲与04版大纲比较分析》。

1 信息系统综合知识试题

2009年5月考试信息系统综合知识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分布如表1所示。

在本次考试中,上午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本次试题的难度与近几次考试的难度相当,各知识点分数比例基本保持平衡。

(2)数学与经济管理试题已经没有理论类型的试题,都是以应用题形式出现,同时图论方面知识的应用是重点。

(3)希赛教育软考学院的学员应该会发现,至少有近50%的试题,是模拟试题中的原题或稍加修改的试题。

2 案例分析与设计试题

试题一

试题一仍然为必答题。本题是一道软件项目可行性分析方面试题,主要涉及的问题有:可行性分析的几个方面,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以及投资回报的计算。对本期的希赛教育学员而言,本题难度是比较低的,因为模拟试题的投资回报率计算题要比本题更为复杂。关于投资回报方面的计算,可以参考希赛教育软考学院的《投资决策与项目的选择视频教程》。

第1个问题是纯概念题,要求说明可行性分析有哪些方面,并具体说明含义。对于系统分析师考生而言,这是再简单不过的试题了,相当于是一道送分题。

第2个问题给出了几项开发支出,要求分析他们是固定成本还是可变成本,其关键在于理解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含义。所谓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能保持不变的成本。而可变成本是指在总成本中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动的成本项目,主要是原材料,燃料,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价值,当一定期间的产量增大时,原材料,燃料,动力的消耗会按比例相应增多,所发生的成本也会按比例增大,故称为可变成本。

第3个问题是计算贴现因子,累计成本现值,累计收益现值。对于希赛教育软考学院的学员而言,这也是送分题。遗憾的是,很多考生在这道试题上花费了过多的时间,以至于影响后续试题的解答。很多考生抱怨本题的计算量过大,其实说明这些考生对概念理解比较初浅,计算时没有注意技巧。例如,计算贴现因子时,公式为:1/(1+x)n。其中:x为贴现率,n为年限。则计算时,第1空答案为:1/(1+0.12)=0.893,在计算第2空时,就不要再用

1/(1+0.12)2,而应该用0.893/1.12,这样能提高计算速度。

第4个问题是解释货币的时间价值,属纯概念题和送分题。

试题二为一道电子政务相关的试题,讲的是信息资源网的建设。

问题1要求考生从技术角度论述该市实现信息系统统一管理是否可行。显然,“将各个委办局的信息系统采取物理集中”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因为所有单位在同一个政务内网,实现了各个政府部门百兆以上带宽的互联互通。其实,从问题2来看,也是默认是可行的。

问题2要求考生回答,该市在信息系统集中管理建设过程中,需要在信息系统中重点规划建设哪些内容。这个问题涉及到政府职能问题以及考生对电子政务的熟悉程度,其实就是考查电子政务的内容和模式。

问题3要求考生给出该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议。这就是一个很灵活的问答题了,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经验或相关理论进行回答。例如,要调查信息需求和数据流、制定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建立业务概念设计模型等。

有关这方面的内容,考生可以在《系统分析与设计(2005版)》(张友生,清华大学出版社)第14章找到。

试题三

按照常规,试题三又是一道嵌入式系统设计方面的试题,主要考查多核技术相关概念。本题直接反应了2009版考试大纲和培训指南对新技术的要求,因此,考生要对考试大纲和培训指南中规定的内容要有大致的了解。

问题1和问题2直接考查多核技术的多处理器结构。前面说了,这是对新版考试大纲的直接体现,在以前的复习资料中都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相对新大纲的《系统分析师技术指南(2009版)》(张友生、王勇,清华大学出版社)将在7月份面市。

问题3是一道关于嵌入式操作系统选择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多次作为案例分析和论文试题出现过,请学习希赛教育的《系统分析师考试真题解析视频教程》。

这是一道关于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方面的题。在2006年下半年的考试中,考过一道类似的题,其主要考查点也是数据库的备份。本题主要涉及到了数据库的安全问题、备份的策略、备份的方式、恢复的方式。

本题的几个问题都比较容易,其关键在于了解基本的备份恢复体系。备份可分为冷备份与热备份、全量备份与增量备份。而同时日志也是备份策略的组成部分,可用于配合恢复数据,以保障数据尽可能的完整。

有关这方面的详细知识,考生可以学习希赛教育软考学院的《系统分析师考试真题解析视频教程》,其中对这些知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试题五

这是一道关于Web应用方面的试题,这方面的知识在近几年几乎每次都考。试题共3个问题,主要问题集中于Web应用的体系结构、性能问题,以及O/R映射(对象关系映射)。

问题1要求考生分析比较王工、李工两种方案的优点和不足。从试题给出的图形中可以看出,王工的方案是三层结构,李工的方案是四层结构,也就是在王工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应用服务器。所以,本题的实质就是考查应用服务器的功能。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请阅读《系统分析师技术指南(2007版)》(张友生,清华大学出版社)第4章。

问题2要求考生说出O/R映射的含义,并指出采用O/R映射的三个主要好处。所谓O/R 映射,就是对象关系映射。从考生反映的情况来看,很多考生不清楚它的含义。一是说明考生对专业知识比较缺乏,二是说明平常忽略了对有关概念的英文简称。

问题3要求考生说明三个主要影响Web应用系统性能的因素,针对每个因素提出解决方案。在希赛教育的模拟试题中,有多道试题涉及到这个问题。在此不再赘述。

3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试题

试题一论软件项目质量管理及其应用

本题是一道项目管理的论文试题。本题是4个论文题中,最“大众化”的一个题,因为任何一个项目,都是需要做质量管理的。这也就是说本题可以用任何项目经验为背景来写作。而写好本文的关键在于考生对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如何进行区分。

质量保证指通过实施计划中的系统质量活动,确保项目实施满足要求所需的所有过程。质量保证也为过程持续改进活动提供支持。质量保证往往由质量保证部或组织中与此名称相近的机构提供,项目管理团队、项目经理、客户和项目利益相关人员都可以通过项目质量保证获得支持。质量保证的作用是从外部向质量控制系统施加影响与压力,促使质量管理活动更有效地进行。

质量控制指采取有效措施监控项目的执行结果,以确定它们是否符合有关的项目质量标准,并确定适当的方式来消除导致项目绩效令人不满意的原因。可见两者是有所区别的。

质量管理的成本肯定会有,关键是如何在有限的质量范围中取得良好的质量管理效果。

试题二论企业服务总线技术及其在应用集成中的作用

本题考查企业服务总线技术在应用集成中的作用,在希赛教育发给学员的内部资料中有2篇文章就是专门针对这道试题的,希赛教育软考学院的学员只要按照这2篇文章进行内容组织,就可以了,在此,不再赘述。

试题三论工作流管理技术在CIM系统协作中的应用

这是一道关于工作流管理技术的试题,有关工作流管理技术,近年来出题的概率比较大。本题考查的是工作流管理技术在计算机集成制造(Computer Integration Manufacturing,CIM)中的应用,以及有关系统协同的技术。要求考生分析现有工作流管理系统直接支持企业实施CIM系统协同工作有何不足,并从工作流执行角度详细论述通过哪些方式可以支持应用协作。在工作流管理系统提供动态创建工作流模型功能的基础上,分析并说明用户可以采用哪些方式完成CIM系统间的协同工作。

有关工作流管理技术的知识,请阅读《系统分析师技术指南(2007版)》(张友生,清华大学出版社)第18章,有关协同技术,请学习希赛教育软考学院《系统分析师考试真题解析视频教程》。

试题四论政务流程的优化与再造

本次考试突出了对电子政务系统的考查。这是一道关于业务流程优化与重组的试题。要注意的是,这里虽然讲的是电子政务流程的优化与再造,其实质与企业流程优化与再造的原理是一样的,也就是BPR。本题的主要思想是要通过电子政务来促进政务流程的优化与再造。

政务流程再造的一般步骤如下:首先梳理政府部门的业务,对业务进行分类并划分层次;建立业务描述标准和业务流程图绘制标准,对每个业务进行描述并绘制相应的业务流程图。然后对办事人员和政府客户(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研究,征求他们对现有业务流程的意见;根据调研结果对业务流程进行分类,针对不同情况选择再造方法(如废除、简化、优化、合并等),绘制新的业务流程图。最后发布新的业务流程规范,对原工作流程、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进行调整,并建立配套的监督管理制度。

有关这方面的详细知识,请阅读《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2005版)》(张友生,清华大学出版社)第14章和第15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