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张军

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副教授

课程前言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解的是这样一个题目《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感到非常自豪,其中有一个我们自豪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泱泱大国。我们的疆域辽阔而富饶,我们的历史悠久而辉煌。我们的民族和文化、疆域与统一,在东亚的土地上数千年代代相传,绵延不绝,这样的是一种很宏伟的历史文明的发展现象。我们在数千年的世界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所以,中国文明的特点是这样一种文明的特点。

所以我们比较中西方历史,我们会发现,有很多疆域辽阔,也曾经称霸一时的帝国,比如,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自称“日不落”的英帝国,他们这些帝国都衰落了,土崩瓦解了,有些甚至烟消云散了,但是,中国,我们曾经历经数不清的内乱与外患,却始终作为一个统一的大国延续下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几千年来,中华各民族不但没有分裂,而且是日益团聚,并且逐渐形成了相互认同的中华民族。这是我们自身的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当中,我们自己形成的一种特点,这和西方的文明历史发展当中完全不一样。

那么,我们讲,中国统一多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什么是民族?我们现代意义上的民族的概念,就是统一的地域、语言、经济生活、心理特征,这样一种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概念。它在人类社会中,出现才只有三百年的历史,所以,它主要是产生于西方的一个概念。它比较多地体现了西方文明的基本特点,比如,西方的政治文明当中,强调民族更多是强调民族的政治性,强调民族的自觉,强调民族的政权。所以在西方,主要是欧洲建立了很多单一民族的国家,比如现在的民族国家也是这样如此。所以他们有很多民族国家,都是所谓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中国文明发展模式完全不一样,我们中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所以,单一的民族国家,比如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这样的民族国家,更多强调的是欧洲的特点。我们在几千年的历史上,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这样的一种自身的文明特点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中国的传统,我们与西方更多的是强调民族的政治性相言,我们更多强调民族的文化性,不同的民族主要是文化的区别,化外和化内,并且主张夏中有夷,夷中有夏,

强调夷夏一体,就是华夏和中方的周边少数民族是一体的,所以我们主张四海一家,大家都是一家人。这是我们中国文明当中,强调四海一家,夷夏一体的的文明特点。所以,我们中国的历史,很多其他的民族也都当过皇帝,比如,汉族除外,还有鲜卑族、契丹族、蒙古族、满族,所以,很多王朝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的王朝,所以,中国的历朝历代当中,有很多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皇帝都是少数民族。所以我们中国传统就是四海一家、夷夏一体,这样一种文明发展的特点,这种特点和西方的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的传统就是主张和,不主张分。这和欧洲自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它的发展历史有关系。一般来说,欧洲自罗马帝国衰亡之后,类似于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所谓的中世纪,漫长而又黑暗,是多国混乱的状态。形成了近代以来,欧洲人民族国家的地缘政治和国家形式,也形成了欧洲人的民族与国家观。他们强调更多的是民族国家的单一的民族国家,和我们的中央集权制的多民族国家不一样。

今天我的讲解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我们中华民族团聚形成的原因,既然我们中西方历史比较的话,中国呈现出了如此的面貌,我们的形成的民族,团聚的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第二部分,我要强调一下,给大家梳理一下,从先秦一直到民国时期,我们的中华民族团聚形成的历史过程。那么,第三部分,我们概括出,中华民族的格局几个特点。一、中华民族团聚形成的原因

(一)中国民族关系史的三个特点

先来看第一部分——中华民族团聚形成的原因。我们中国的民族关系史,有这样几个特点,就是我刚才谈到的基本的特点,这样的特点,这样的结果,中国历史的面貌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面向来,呈现出这样的状态,有自身的必然的原因和社会基础。这个原因和基础包括了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经济特点和传统思想多个方面。在这样基本的前提下,我们看我们中华民族,我们的华夏族和周边的少数民族,我们的民族关系互动的历史呈现出了这样几个特点:第一个,源于本土;第二个,统一的多民族;第三个就是共同的缔造。三个特点,我们中国的民族有三个特点。

1、源于本土

第一个是源于本土,我们50多个民族,大多数的民族,除俄罗斯族等等几个少数的民族之外,我们大多数的民族,都是土生土长的,都是几千年来一直共同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的。所以我们绝大多数民族都是中国土著民族,都可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追溯出两千年以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这是非常了不得,与北美洲也不一样,与西方的很多国家都不一样。

我们的民族基本上都是在中国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土著民族。

2、统一多民族

我们在中国各民族长期生活在统一的国家当中,所以早在两千年之前,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所以我们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有历史传统的,虽然两千多年以来,我们统一的局面多次分裂,但是,我们统计一下,统一的时间和分裂的时间做个比较,会发现,我们统一的时间占主流,分裂的时间是短暂的。所以我们统一的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巩固。这个是基本的特点。

3、共同缔造

另外,我们中国的统一与辽阔的疆域,是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开发出来的,所以中国的文化一定是中国的56个民族以及祖先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同共同创造的,我们在这样的历史发展中,汉族始终居于主导地位,但是每一个少数民族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是我们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历史的基本特点。这是我们中国民族关系史的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如何形成?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看他的特点是如何历史形成。

(二)内向型的地理环境

第一个特点,我强调,我们是内向型的地理环境,所以历史的面貌与发展方向,一向都与自然地理条件有密切的联系。我们中国的长期统一和各民族的内聚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东亚的自然环境。所以中国的所处的地理环境,由于天然的特点而自成一个半封闭的、内向型的区域。这种内向型的区域促成了多元文化的产生,又使多元在发展中逐渐走向一体,走向统一。以下我们就简单介绍各种环境下不同的人文和历史的特点。

大家首先看,我们看中国的北方,中国的北方的地理条件是什么样的地理条件?我们的北方就是辽阔的蒙古草原,有蒙古高原,高原上以草原为主要景观。所以蒙古草原上我们相继出现了很多民族,比如,北狄、匈奴、鲜卑、突厥、回纥和蒙古,这些民族,盘马弯弓,四处游牧在草原上,所以他们向往长城以内的富庶与繁荣,钦慕中原的文化。所以,自公元前四世纪末开始,草原上的许多民族开始纷纷南下,所以看中国北方的民族史,北方的蒙古草原上,就是一个巨大的舞台,不同的少数民族开始出现在北方的蒙古草原上,从蒙古草原上开始南下,与中原王朝发生了频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各种互动。这种互动是一种无限丰富的历史场景。这是我们中国北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文化特点。

那么北方的蒙古草原上的少数民族,他们有一个趋向,就是通过南下,来发展自身。所

以,从古到今,我们看北方的少数民族唯一的发展趋向都是纷纷南下,我们用这张图来体现。

我们再看,中国的东北三省,它的自然地理条件是什么样的条件?就是西有兴安岭,与蒙古草原相隔,大小兴安岭把东北三省和蒙古草原一分为二。那么东北三省的东面就是浩渺的太平洋。北面又横列着外兴安岭,所以把中国的东北与东西伯利亚划分为两个区域。西伯利亚超级寒冷,所以,那么的寒冷的地带不适合人们生存,不适合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以,当时,在东北产生出来的这些一些文明,或者这样的人群和民族,他的发展的趋向,唯一发展的趋向也是南下。

所以,我们用这样的一张图来表示。所以在中国的历史上,我们看很多出现在蒙古草原上的民族,大部分是从东北大小兴安岭,走向蒙古草原,或者进入到中原腹地,然后通过蒙古草原,再南下,是这样的。所以我们看,从北方、东北产生的民族,它的唯一的发展趋向都是通过南下与中原王朝产生广泛的互动交流,促进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这是北方和东北。

我们再看中国的西北,西北的地理条件也是如此。我们中国古代的西北地域,西北边陲,我们古称叫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中亚地区。大家现在都知道,我们地理学知识告诉我们,我们往中亚去会发现,从中国中原往东会非常艰难,为什么?因为新疆有一系列的崇山峻岭和难以逾越的戈壁荒漠,构成了天然的屏障。所以我们出使西域,对中国古代来说非常艰难。因为它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所以这种天然的屏障阻碍了和中亚的联系。而在新疆,这些分布的民族,如果前往中亚,也会很麻烦。它的难度会非常大。所以,它也会趋向于和中原王朝来加以联系。这样的话,新疆的北方是唐努山和阿尔泰山,阻挡着西伯利亚的寒流。在西边是葱岭和海拔4000公里以上的帕米尔高原。所以南边是巍巍喀喇昆仑山,阻断了与青藏高原的交通。所以,它的地理上,北面、南面、西面都是高山。所以它是三面有山,只有东边敞开,向东北可以进入蒙古草原,向东南沿河西走廊可直达甘、青地区和富庶的关中平原。所以,这里从古至今民族发展也是往中原来进行迁徙。所以用这张图来表示。

那么中国的西南的边界更是如此,有世界最高的一系列的山脉,海拔5000公尺以上的喜马拉雅山和沟深水急的横断山脉连接而成,是世界上最难以逾越的天险屏障。所以,这些民族的活动,比如,我们自古生活在吐蕃、门巴、羌族、白族、苗族、傣族这些几十个民族,他们受西南方的天险屏障的阻挡,和中原王朝的文明的富庶的经济所吸引。所以这些民族的活动和发展的方向,也都是东北方的的平原和中原地带。所以我们可以看,在中国大陆的东南,基本上都是由一系列的崇山峻岭构建,所以,它也是一个天然的屏障。所以我们说,再往中国的南部,就是浩瀚的太平洋。所以说,我们可以看,中国的所处的东亚地区,尤其古

代中国的地理条件,都是在北部是蒙古高原,在东北、在西北、在西南,这样的话,都是有自然的地理条件所限制出来,我们边陲的少数民族的发展,唯一的趋向就是和中原王朝来发生互动。所以,这是我们中国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外在的地理条件,所以,我们这种变化多样,而又内聚型的地理环境,对各民族的历史面貌,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首先是中国的四边一种面貌各异,但往往又是半封闭式的地理环境,就造就了文化各异,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差距的各民族。是这样的一种。我们的文明的发展程度是有差等的,有不一样的。但是,几千年来,我们四边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各种重大的政治和军事的活动,都是向着中原的方向,向着黄河与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发展,这是地理的环境,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内聚的影响。这是地理的原因,这是中华民族关系,我谈到的几个特点,首先的外在的地理条件,就是一个首要的限制性的条件。

(三)“中国”与“天下”的概念

还有文化上的条件,我们的民族关系呈现出这样的特点,还有文化上的观念,这种观念就是中国与天下的概念。所以中国这个词,它早在三千多年以前的商周时期,就已经被频繁地使用。但是它的概念和我们现在拥有的中国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那么,这种中国的概念,最早使用仅仅是叙述传说时代居住于黄河中游的尧舜及其部落控制的区域,就是我们说,原始的人群,原始的部落,它所控制的部落,就是尧舜禹时期控制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我们称之为中国,这是我们在上古的文献当中所体现出来的。

在夏朝的时候,中国的概念,它指是夏朝、商朝和周朝的中心区域,就是夏、商、周这三代,三代时期的中心区域,就是黄河中下游的平原地带,我们称之为“中国”。

所以,中国这样一个词,作为我们国家的名称,是什么时候开始?是从辛亥革命开始使用,所以在此之前,“中国”只是指统治的最核心的区域,并不是指王朝,并不是指国家,所以,我们说,历代的王朝,我们从夏商周到清代,我们的国号都以朝代来命名,比如大唐、大宋、大元、大明、大清。所以,我们说“中国”在中国古代不是一个国家的概念,它是一个地域的概念。这个地域概念并不是国家的全部领域,而仅仅是这个领域的中心部分,所以说,“中国,京师也”,“王畿”就是我们国家的首都。所以,在夏商周时期,在上古时期,中国的地带仅仅是指首都周围,这是我们当时的一个地域上的概括。

所以,我们当时的整个国家的概念,不是用“中国”一词来概括的,而是以“天下”“四海”“海内”这样的词来称呼的。这几个词,与我们现在的“中国”一词有着基本上相似的特点。比如,孟子说:“三代之得天下者,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

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所以,我们从孔子、孟子的这翻话里,我们可以看出来,“中国”只是天子的国都,“天下”才是全国。所以中国与天下是不同的概念。

在古代人的观念当中,“天下”既包括中原,又包括四边的少数民族地区。所以“天下”这词在古代中国,我们看到历史文献当中,有“天下”这个词,才跟我们现代所说的“中国”的概念大约相同。所以“中国”一词,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成立了中华民国时期,提出了五族共和,中国才成为了具有现代国家意义的正式名称。所以,我们不能把历史上的中国与中原划定等号,也不能把它与历代中原王朝划等号,历史上的中国应包括中国各民族地区和各民族建立的中原与地方的政权。那么,这个我们古代的概念地域概念,就是中国和天下这样的一种观念。

(四)华夷界限与天下一统的思想

在这样的观念中产生出了我们的华夷界限与天下统一的思想。华夷界限就是天下一统,天下一家,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流传了几千年的思想传统。那么在商周时期,有一句话,非常鲜明地表明了这样的特征,比如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说,古代认为,天子的职责就是“混一九州”,“合万国而君之,立法度,班号令。”所以,我们宋代的宰相司马光曾经说过一句话:“窃以为苟不能使九州合为一统,皆有天子之名而无其实者也。”所以我们当时可以看到,天子是代天来统理国家,你最主要的职责是“合万国而君之”,那么,“合万国”就表明作为天子统领的这样一种职权,他并不限于自己所在的国家,所在的政权,他完全要“合万国”,就是包含了中国古代的天下的观念。所以叫“混一九州”“一统天下”,这是我们一种天下观。

这种天下观里,那么就涉及到了华和夷这样的区别,虽然我们在传统的历史当中,也有这样的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但是,与这样的话相同的,并且是并行不悖的还有一些观念,并且这些观念是主流的,这个观念是什么?“夷夏一体”,“四海一家”的思想,所以说,“王者之于万物,天覆地载,靡有所遗。”所以,这样的一种观念,一直延续着中国的历史当中。到了1840年以后,由于各帝国主义对我们国家延续了100多年侵略,然后瓜分和掠夺,使我们中国的各民族深受其害,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国际国内的形势当中,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开始产生。所以,联合抵抗外敌和命运与共的处境,使我们各民族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意识。所以,我们的中华民族是我们的国族。所以我们中国最终取代了各种王朝

或“天下”“四海”“海内”“九州”这样的称呼,而成为了中华各民族共同国家的称呼。这是我们文化上的一种解释。

(五)统一的经济基础

还有我们统一的经济基础。这也是我们中国民族关系史上一个基本特点的原因。就是统一的经济基础,这些统一的经济基础,大家可以看一看,就是放在我们世界范围内各帝国史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凡是有统一经济基础的帝国,都能被牢牢地维持下去。凡是没有统一经济基础的国家,比如,希腊的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比如,罗马帝国,比如,我们的蒙古帝国,都曾经横跨欧亚洲,都是盛极一时的大帝国,但都没有统一的经济基础,所以,分崩离析。那么中华,它的中华民族,就是华夏民族和周边的少数民族,就是我们中国的历史民族,它的发展当中,恰恰在这点上,我们做得非常好。

我们有着统一的经济基础。就是古代的中国与我们上述提到的国家有明显的一点不同,就是自古以来,我们国家的各地区之间,密切而又互相依存的经济联系,这种经济联系,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说最主要是体现在三方面,一个是朝贡,是指什么?就是我们周边的边陲的政权,都要向中原王朝进行朝贡,就要来进行这样一种朝贡的仪式,这种朝贡的仪式,带着地方的土特产,献给中原王朝。中原王朝通过用什么样的方式?就是第二种方式,叫赏赐。中原王朝也把中原的物产要几倍于朝贡礼物的价值之上,几倍与你的价值,要返还于周边的边陲的民族政权。一方面是朝贡带来,一方面是带走。这赏赐的形式。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中原王朝和周边的少数民族的政权,他在经济上的来往,这种经济上来往,就是在疆域分割地带,就是疆域边陲地带,成立市场,方便两国之间进行贸易。比如,茶马互市,中原王朝从少数民族政权那里获取马匹,中原王朝向他们出售各种茶叶、盐等这样的一种商品,所以互通有无,那么这样一种的中原的农业、手工业产生的依赖,和向中原的积极发展方面,这是周边的少数民族地区,对中原王朝的诉求。表现最为突出的,北方的游牧民族这是这样跟中原王朝来交易,在经济上这样互相互动。所以,这种互相依存,互通有无的经济交流,是几千年来维系我们的边疆民族与中原关系的基础。它就像强有力的纽带一样,把各边疆少数民族的政权和中原的政权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所以,我们说,从北方的游牧民族与中原之间,这种几千年的关系史,是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中国作为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能够长期维持统一的经济基础,保证了我们这样一种统一。

(六)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

还有一个特点,在政治上,我们在经济上、文化上都有适合各民族之间统一多民族国家

共存的局面,那么在政治上,我们也是如此,我们也是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这也是重要的政治上的原因。在中央的集权制度之下,尤其在秦以后,秦以后我们建立了中央的封建集权的大一统的帝国,这种帝国我们允许中央集权的高度统一的集权体制下,又保持着对不同地区采取分而治之的特点,体现了我们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就是允许多种类层次的管理制度,和多种类型的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的并存。针对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制度,所以我们说,一国两制,一国几制是我们自古以来,对边疆民族统治的基本国策,所以我们说,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也是保证中国数十个发展既不平衡,经济文化又有很大差异的民族能够统一于一个国家之内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在政治上,制度上充分地体现了这种灵活性,不同的地区我们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所以,这种制度就体现了一种政治智慧,加强了这些区域与中原王朝的这样一种共融并且是融合在一起,并且加强了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这样的政治制度,有这样的统治方式,又非常适合这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如果概括起来,我们说,我们中原王朝实行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我们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是什么制度?实行的是自治或者是半自治的册封的封国制或者叫羁縻府州制度,是两个制度,一个是封国制,我分封你是藩属国,我是宗主国,或者是在一个国家内部,我们羁縻府州,就是自治政府,是自治的地方政权,这样的一种制度。所以册封和羁縻的府州制和中央集权制度一样,贯穿于我们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基本政治制度,所以这样一种制度就是政治体制上,也保证了我们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和中原王朝的互相交流,经济、文化和社会,这样一种互动。这样,几千年来,在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执行的册封封国和羁縻的府州制度,就是承认这种差异的政治制度,所以这种制度,是非常适合我们发展的制度。非常符合周边的边陲的少数民族的自身发展,又符合中原王朝的政治实际,所以,两者结合起来,高度地体现了政治体制的灵活性,也反映了我们的政治智慧。这是我们说,我们中国民族关系史的几个特点,这几个特点形成的几个最重要的原因,一个是地理上的原因,一个是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政治方面的原因。都有力地维护的我们中华民族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特点。

二、中华民族团聚形成的过程

那我们谈第二部分,就是谈一谈我们中华民族团聚形成的过程。我们从古至今,看看历朝历代,我们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是如何互动的,我们分为先秦时期,看看当时先秦时期的民族分布与民族关系。然后再看看秦汉时期,匈奴等北方游牧民族,隋唐时期的突厥、

回纥和吐蕃。然后蒙古崛起与元朝的统一,满族的崛起与清朝的统一。我们主要谈这几个方面。

(一)先秦时期的民族分布与民族关系

我们先谈第一个小问题,就是先秦时期的民族分布与民族关系。我们刚才谈到我们先秦时期,中华民族关系史上的特点,其实这几个特点在先秦时期,自古至今都是如此。那么在先秦时期,这样一种民族分布,民族关系史上就已经体现出来了。早在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传说时代,在距今四五千年以前,中华各民族的祖先就生活在东亚,今天的中国这片土地上。这种五方之民的分布格局是什么样的分布格局?就是华夏族是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所以,我们说是夏族或者称之为华夏族,就是我们今天汉族的祖先,他居于中,就是所谓的“中国”,在他的周边,比如北边,就是北狄;那么在东边,就是东夷;那么在南面,就是南蛮;在西边就是西羌。所以,这样一种东南西北中,这样形成了我们当时的国家的五方之民的分布格局。

那么所谓的华夏族,就是我刚才提到的“中国”的概念,就是他主要是控制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我们称之为“中国”,这是华夏族的分布区域。大家看一看,我们现在这种春秋列国形势,它的这样一种图表,大家可以看到,在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其他少数民族的分布。

那么北狄,我们说华夏族是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那么他的北边,那些少数民族我们称之为北狄,那么北狄又分为两部分,一个是狄,一个是东胡。狄就是我们后来在隋唐时期,出现的丁零和突厥的部落和民族,他们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是今天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兹别克等民族的祖先就是北狄。那么北狄民族在商代的时候,他的主要活动就是分布在中原北部的山西、陕西和河北的北部,蒙古草原的南部一带,就是在华北平原的北部,在中国的北方,就在蒙古草原和华北平原的交界地带。以后他就开始迁徙到西伯利亚一带。那么,东胡主要的居于今天的东北地区的各民族,包括了阿尔泰语系,也就是蒙古语族和满-通古斯语族两部分族群,所以他们的后人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蒙古族、满族、鄂伦春族、鄂温克等民族。所以东胡族是这些民族的祖先。这是我们华夏族的北方,就是在中国北方地区主要的民族分布。

那么在华夏族的东部,就是我们称之为东夷,东夷就是今天的淮河流域和山东半岛等地的民族,在先秦时期,这些民族被称之为夷,东夷在商代以后,这些民族开始融入了华夏民族当中,成为了华夏族的一部分。

那么,西戎,在先秦时期,它主要分布的历史区域,主要是现代的甘宁青地区,在先秦

时期,他们就是氐、羌系统民族的居地。这些氐、羌就成为我们后来很多民族的祖先,比如羌族,我们认为羌人中的一支叫“发羌”,就是后来的吐蕃,也就是今天藏族的先民。

那么南蛮,商周时期,我们说,长江以南及巴蜀等地的民族我们统称为南蛮。这里包括了百越、巴、濮等民族,他们就是我们今天的苗族、瑶族、黎族、京族等南方民族的祖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先秦时期的五方之民,他的分布格局。所以,我们在先秦时期就是这样的多民族聚集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形态。

(二)秦汉时期的匈奴等北方游牧民族

那么秦汉时期,我们谈第二个历史时期,就是秦汉时期,那么在秦汉时期,这些少数民族,在中原民族的互动,经济发展和交流当中,有些民族开始逐渐地分化,那么在当时的时候,最重要的对中原王朝影响最深的民族,就是北方的匈奴族。关于匈奴族,他是在战国的末年,也就是在我们的公元前3世纪,这些匈奴族在北方的草原上,就是在蒙古大草原上,建立强大的政权,并且从那时开始起,就开始不断地南下,侵扰中原王朝。

所以,我们看,这张图表,就是战国形势,就是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匈奴族,不断地南下,来侵扰中原王朝。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在战国时期开始,那么多国家开始修建长城,修建长城主要的防御对象是匈奴。

那么秦汉以后,匈奴族越发壮大,匈奴族壮大之后就开始不断地南侵,在汉代的时候,匈奴族非常强大,以至强大到我们刚统一了大帝国汉朝,差点就被匈奴人所灭亡。这里面,有很多故事。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汉朝的国力达到了鼎盛状态。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之后,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开始反击匈奴族的入侵,这是我们熟悉的派遣卫青、霍去病等著名将领开始北击打匈奴,北击匈奴之后,这些匈奴族被中原王朝打败,他们开始不断地西迁,不断地西迁之后,开始影响我们现在的欧洲,欧洲的很多民族也跟着迁移,最后影响欧洲的发展历史。待会我们会详细讲。

现在我们谈从匈奴族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又开始出现了,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这些游牧民族政权也开始纷纷建立,并且向海浪一样,一浪接一浪地冲向蒙古草原,从蒙古草原上不断地南下,影响北方的中原王朝。所以,这样的一个互动,是促进了我们整个北方的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历程。

那么我们谈一谈,就匈奴西迁,这里最重要的问题是对欧洲历史的影响,我们知道,汉朝打败了匈奴族之后,匈奴就分化,一部分匈奴,比如南匈奴开始依附了汉朝,那么北匈奴呢?就继续以南匈奴为敌,并且在被打败之后,他们开始沿着蒙古草原,准格尔盆地和今天

的中亚的哈萨克草原,一路地向前行。所以,我们的史书中记载,关于北匈奴的记载,就是在汉文的文献当中,只记载到公元151年。所以在151年以后我们中国的历史文献当中,再也找不到匈奴了,关于匈奴的记载再也找不到,为什么?因为他们开始西迁了,西迁之后,也就是在公元290年左右,他们在西方的文献当中开始出现,就是西方的历史文献当中开始有匈奴的记载。这之间,可以表明,他们被将领打败以后,这些匈奴族开始西迁,西迁之后进入了西方的文明发展史中。这些人在西方的文献当中,我们称之为匈人。他们分布在东起咸海,西至顿河的广大草原地带。那么他们这种西迁的匈奴人,开始不断地攻击当地的土著民族,比如,不断地进攻阿兰人和哥特人,迫使阿兰人和哥特人不断地也跟着西迁,所以一路地向西逃跑。匈奴族在后面追赶,这样实现了海浪一样,一波民族一波民族地开始进入了西方的文明史。当时在西方,是哪一个帝国?正是罗马帝国,这些民族进入到罗马帝国境内,在西方的文献历史当中,称为“蛮族”入侵,这样的话,我们说,在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就是被这些西迁的诸蛮族的攻击下开始灭亡。比如,我们说,这是中西方历史互动的一个绝佳的案例,在汉代被打跑的匈奴族一路打跑了在沿途的土著民族,而这些土著民族跟着匈奴族一起入侵到西方的欧洲大陆。那么在欧洲大陆里,有一个比较严重的政治上后果,就是把西罗马帝国给灭亡了,所以这是中西方的民族史发展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互动现象。43:06 那么匈奴的王国开始西迁之后,匈人的主体开始有一部分是返回了里海北部,其中的一部分也留在了今天的匈牙利境内,也是后来的马扎尔人相融合,形成了匈牙利民族。所以,现在很多匈牙利民族基本上是我们匈奴族的后裔。这是两汉时期最重要的,就是中原王朝与北边的少数民族的互动。

在两汉以后,这种版图形势与民族迁徙,就是在两汉之后,整个中原王朝开始向南,因为在北方,整个就是五胡乱华时期,什么意思?就是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一系列的少数民族,都从中国的北方,蒙古草原上开始南下,进入了黄河以北的地区。当时的时候,我们华夏族的王朝,也就是所谓的晋朝,西晋曾经建立了统一的大帝国,但是西晋没多久就被这些南下的少数民族打败了。亡国以后,他就开始向南跑,依一长江曾经建立了东晋王朝,东晋王朝是华夏族,也就是汉族所建立的政权。整个的长江流域以北,包括黄河流域,整个是少数民族的建立的政权。我们称之为“十六国北朝时期”,所以南北朝时期。那么在这样的一个五胡乱华和中原政权频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互动当中,当时主要的体验形式是军事斗争。在这样一个民族大融合的过程当中,我们说,在这样的局面当中,诞生出了我们中华历史上的一个鼎盛王朝,这就是隋唐帝国。我们隋唐帝国就是在这种多民族共同锻造出来的大帝国。在文明、文化、武功上,都达到了一个顶峰的帝国。

(三)隋唐时期的突厥、回纥与吐蕃

那么隋唐时期,在中国的经历了五胡乱华之后,在隋唐时期建立的帝国,我们说隋朝和唐朝的国家的建立,他自身就是少数民族,所以,我们历史上谈到了唐太宗、唐玄宗,本身身上有胡族的血液,基本上都是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所以以往有的人,我们以为是汉族建立的,实际上不是,实际上,隋唐帝国基本上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所以,在隋唐时期,当时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就是这个中原王朝建立以后,北方的蒙古草原上又兴起了一系列的少数民族政权。那么在这个时期,影响最大的是哪几个国家?哪几个政权?就是突厥、回纥和吐蕃,那么这段历史,实际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简单地概括,一看看隋唐时期的疆域,隋唐时期我们的疆域是中国历史上疆域空前广大的时期。隋唐两个王朝,这两个王朝都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联合建立起来的政权,比如,隋朝,主要是汉族与鲜卑族的联系,那么,鲜卑族的大臣在朝廷之上占了很大比重,比如,隋朝的皇后,大多都是鲜卑人,都是少数民族人。那么在唐朝的前期,中原政府当中的官员,就是唐朝前期,我们说,他的政府里的官员,几乎有一半是少数民族人员。就是说少数民族的人员,他的后期它的军队当中的高级将领,有一半以上是来自于契丹、突厥、回纥和高丽等少数民族。所以,我们说主要依靠北方少数民族的骑兵维持唐帝国的疆域。所以说在唐朝的时候,他的政府控制了很大的一片疆域,我们现在看的话,基本上控制了北到黑龙江和贝加尔湖,西到巴尔喀什湖和中亚两河流域的广袤疆域。在今日中国的版图中,我看,除了西藏以外,其它地区和民族都成为统一的唐朝的一部分。所以它的疆域是非常之宽广的。

那么在这个时期,有民族对他说,隋唐时期对他们的历史影响非常之深远,就是北方的突厥族,那么突厥族,丁零族,实际上我们刚才在商周时期,三代时期讲到的北狄,这个北狄到了秦汉的时候,被称为丁零。那么到了公元6世纪以后,又被称为“铁勒”,到了隋唐时期,称为“突厥”。实际上是这样一个大帝国,我们看这张图,看隋帝国之间,隋帝国建立了北方的草原上,成立起两大帝国,一个东突厥汉国,一个是西突厥汉国。

隋朝灭亡之后,因为突厥帝国对唐朝的存亡发挥着重要作用,就是突厥帝国严重地威胁了唐朝的存在。所以,唐朝就主动地出兵打击突厥帝国。所以唐朝在公元630年灭亡了东突厥帝国,又于657年,灭亡了西突厥的汗国。然后公元774年,将后突厥汗国灭亡,这样的话,整个突厥的部落一部分南下进入中原北部开始逐渐地融入了中原的汉族人当中,还有一部分就逐渐地西迁,进入了新疆北部的准噶尔盆地和中亚锡尔河一带的草原游牧,也逐渐改变了中亚与新疆原来的民族和文化面貌。这个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中亚和新疆的民族面貌,现在的这种形成是和当时的突厥的西迁是密不可分的。

在唐代的时候,还有一个在突厥之后的回纥。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原来也是我们刚才谈到的丁零人的一个部落。公元744年的时候,回纥与唐朝联合灭了后突厥汗国,他们之后就成立了回纥汗国。那么回纥汗国的疆域基本相当于今天的外蒙古。回纥灭亡之后,回纥有西迁,他有分为三支:一支进入了河西走廊,也就是现在的张掖地区,以后与当地的蒙古族、汉族等民族融合,形成了今天的裕固族。我们现在看到的裕固族张掖地区,河西走廊的裕固族基本上是当时的回纥人和当地的蒙古族、汉族融合之后,形成的民族。那么,还有一支有迁入了新疆的东部,建立了高昌回纥王国。还有一支越过了葱岭,进入了中亚河中地区和新疆的西部,建立了哈喇汗王朝。慢慢地以后与当地的土著民族逐渐融合,然后开始突厥语化,然后又伊斯兰教化等等,以后就完成了和当地民族的融合之后,再加上突厥语化和伊斯兰教化以后,形成了今天的维吾尔族。

那么,在唐朝时期,还有一个和中原王朝联系比较紧密的政权,就是当时的吐蕃,吐蕃与唐王朝之间的互动关系,留下了很多比较脍炙人口的故事。这种故事我们现在依然证明了我们当时的吐蕃王国和唐王朝之间的紧密互动关系。吐蕃在9世纪中叶以后,吐蕃王国就崩溃了,吐蕃王国虽然崩溃了,但是它在它存在的200多年当中,它大大地加强了青藏高原各民族、各部落之间的经济文化的联系,它曾经在200多年当中,它成为的青藏高原的整合的中心,加强了青藏高原的各族与中原的交流,也为以后西藏与中原的统一打下了基础。这是在当时比较重要的历史,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

(四)蒙古崛起与元朝的统一

那么第四个方面,是蒙古崛起,元朝的统一。蒙古的崛起和元朝的统一,是在中国的民族史上,也是在世界的民族史上留下了浓重的笔墨。这个民族也成了当代民族大千世界的成员,所以,我们中国历史所称的“大漠南北”,也就被现代的地理学冠名为蒙古高原,都跟这段历史有关系。蒙古族的起源,我们说蒙古族的直系的祖先,就是室韦。所以我们说历代的史记当中,都有音译的词,比如,室韦、达怛、蒙兀室韦,萌古、盲骨子、蒙古等等不同的历史文献的记载,但是我们从它的发音来看,都是指蒙古族。

那么蒙古族它的自身历史发展中,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历史发展条件。标志性的事件,比如,1206年,蒙古部落的铁木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成吉思汗,在北方的草原诸部的征战中统一了各部,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设官立制,自此之后,开始了近来了旷日持久地对外征服。这种对于征服,发动了对西夏、金、北方的辽东、高丽、西辽和西域的征战。从1219年,又开始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又开始发动了三次对中亚、西亚、俄罗斯和东欧

等地区的征服战争,一直打到欧洲。建立的庞大蒙古帝国。所以,最盛时期,是蒙古骑兵的兵蜂可以直指维也纳城下,一直打到维也纳,这是中西的历史上创下了极其灿烂的一个场景。

那么到蒙古联宋灭金之后,也就是1260年,忽必烈开始建立元朝,所以说,蒙古国开始形成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巨大版图。这是蒙古的对外征服的一张图,请大家看一看,当时,蒙古的兵蜂可以横跨欧亚大陆,整个建立庞大的大帝国。

那么,元朝建立,它的版图是中国历史上最大一个王朝的版图。可以北达北冰洋。那么,它还有一个按照成吉思汗确立的分封制度,不仅有元朝,还有形成了元朝域外的四个汗国,这四个汗国就是钦察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所以再加上元朝,再加上其他的四个汗国,整个横跨欧亚大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版图。

那么,在这个时期,在民族关系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事件,就是西藏开始成为了我们元朝的一部分,就是西藏开始成为了纳入了元朝的版图和统治,也开启了历史悠久的蒙藏关系。这是在当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我们现在中国的基本的疆域,核心区域疆域的概括基本上在元朝时期,随着吐蕃,进入了中原王朝的统治疆域之内,基本上奠定了我们现在的疆域的基本格局。那么明代的时候,对于蒙古影响最大的因素就藏传佛教的传入。蒙藏关系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藏传佛教成为了蒙古全民信仰的宗教。蒙古问题清代的时候最终解决。

(五)满族的崛起与清朝的统一

我们现在讲第五个问题,满族的崛起与清朝统一,满族建立了清王朝,也是我们中国历史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也是我们现在中国的版图、民族在秦王朝建立后,历经1800年的历史的盈缩、互动后进入了一个稳定的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中国的多民族历史统一的过程,就是在清代完成。那么满族起源是什么?它的起源是以女真为主体,融合了蒙古族、汉族和东北其他通古斯语族的成分。明朝的时候,主要为建州、海西、“野人”三系,所说其中建州女真成为统一女真各部的核心力量,也就是满族的直接先世。

1644年,满族取代的明王朝,开始了清朝的一统。这张图就是当时清朝的版图。

在康熙22年,清王朝开始收复了台湾,清军占领了台湾,收复台湾,设府置县,台湾正式地纳入中原王朝的政区统治。这是中华民国的政区图,大家可以看到,它的基本的疆域格局就是沿袭了清朝的格局。

那么在这样一个几千年的统一的历史当中,随着历史的演进,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特征开始逐渐地形成,并且不断地得到强化。尤其是1840年鸦片战争一开始,中国

社会进入了两半社会,就是所谓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个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我们亡国灭种的危机,使我们各民族都认识到,我们的命运是相连的,我们的命运是一体的,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各民族开始以中华民族,成为了各民族普遍认同的概念和归属,成为我们生活在中华大地上各民族的统称。所以说,中华民族成为了我们国族,意义上的国族,也就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各民族的统称。那么,这是我们讲的历朝历代自古至今我们的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之间的互动,也就是我们中国的几千年的民族发展的历史。

三、中华民族格局的特点

现在我要讲第三部分,就是中华民族格局的特点。我们有这样的历史,我们讲了它的原因,我讲了它自身的发展历史,我们要讲讲中华民族格局的特点。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三部分。这个特点,费孝通先生曾给予一个非常好的概括,费孝通先生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理论。他认为,中国民族是多元的,就是56个民族,但是又同属于中华一体,所以说,中华民族这样一个词,就是虽然说它是20世纪初出现的,但是费孝通先生通过这样一个词他把中华民族关系的发展历史,中国的历史、文明史高度地凝缩在这样一个词当中,给他重新解释,揭示了历史的内涵,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一词,虽然是20世纪初出现的,但是凝聚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记录和概括。

那么,多元一体的理论,费孝通先生提出来的,他具体包含了什么样的内涵?我觉得包含了6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核心,在多元一体,这种多元一体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是华夏族和后来的汉族,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是少数民族,他从事畜牧业,那么汉族呢?主要是农业,在经济类型上,少数民族和汉族是互补的。第三点,就是汉语成为了通用的语言,也就是说,虽然大家各自的发音不一样,比如,我们出去旅游,经常到了少数民族地区,他的发音,我们可能听不懂。但是,我们的汉字大家都认识的,这是非常重要的。加强了我们这样一个彼此的联系沟通和交流。第四点,农业经济是汉族凝聚力的主要来源。第五点,是各民族之间人口规模大小悬殊。这是汉族人口规模大,也使它的称之为这样一个交流活动的核心力量。第六点,就是中华民族成为一体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开始是初级的统一体,然后形成了北牧南农两大统一体。最后又以汉族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大一统的格局。最后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实体。

所以,我总结我们今天所讲的这样一个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说,我们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那么,虽然是一种概括性的总结,但是从历史上看,这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自身的不断地演化发展的历史,它的统一和疆域都有一

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里包含的这样几个意思。首先,中国的统一是逐渐扩大和巩固的。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国家是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它的疆域约包括现在的河南、山西和陕西等几省的交界部分地区。到了唐朝,它的疆域逐渐地扩大,已控制了北到黑龙江和贝加尔湖,西到巴尔喀什湖和中亚两河流域的广大领土。在今天,中国的版图中,除了西藏以外,其它地区和民族都已成为统一的唐朝的一部分。到了元朝,包括西藏在内的所有民族和地区就都统一在一个中央政权之下了。所以说,中国的疆域自身一种发展变化的历史,也都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第二个意思,我想就是在中国有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几千年历史中,我们贯穿中国的历史,统一始终是一个主要趋势。虽然说,中国也曾多次分裂,比如五胡乱华时期,比如,五代十国时期等等也出现过分裂时期,但是放在中国历史发展当中,他的分裂时期是短暂的,它的统一的趋势是持久的,是占主流的。所以在各民族的交往中,虽然曾经发生多次的战争,但和平交往始终是民族关心的主流。为什么几千年来,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呢?因为几乎各个民族都希望统一,都争取统一。所以,历史上作过这种努力的,除了汉族以外,还有鲜卑、氐族、契丹、蒙古和满族等等。大家都是共同努力地维护统一的局面。所以,我们看中国的历朝历代中,有很多政权,他的皇帝是少数民族皇帝,各民族都是去努力地统一这个天下,统一这个国家。这就是为什么几千年来我们中国始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统一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证明了中国的统一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其中特别是汉族、蒙古族和满族起了突出的作用。

第三个意思,我想历史上中国的疆域,不仅包括历代中央王朝和汉族政权控制的疆域,也包括尚未纳入中央王朝版图的,各地方和少数民族政权的疆域。所以,历史上中国疆域内的各民族,不管是处于中央王朝统辖之下,还是建立独立政权时期,不管是统一时期还是分裂时期,都是中国的民族。我想,这一点,大家强调一下,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我今天所讲的就是我们中国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它的这样一个历史过程,也就是我们今天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的历史形成过程,我今天梳理了一下历史,希望大家好好地学习这一段历史,从中看到我们今天,我们中华文明的基本特点,知道我们中华文明、中华历史的一种正当性质所在。好,今天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