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资料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资料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资料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资料

旅游规划与开发

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

第一节旅游系统

一、旅游业的系统化特征

1、旅游产业的构成要素涉及广泛:

食住行游购娱与众多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有间接联系

2、旅游产业会产生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影响

营运方面:旅游业与相关产业间形成合作发展关系;

空间上: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间存在营销关系;

经济上: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者之间存在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二、旅游系统的概念

PPT: 旅游系统是指直接参与旅游活动的各个因子相互依托、相互制约形成的一个开放的有机整体。

三、旅游系统的结构

(一)旅游系统的组织结构

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旅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二)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

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市场

(三)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PPT)

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旅游通道

(四)旅游系统的层次结构

宏观层次的旅游系统、中观层次的旅游系统、微观层次的旅游系统

第二节旅游规划概述

一、旅游规划的概念

以调查评价为基础、以预测和管理为手段、以优化和持续发展为目的,在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动态过程。(Z)

二、旅游规划的功能(P)

1、在市场中合理配置旅游资源

2、制定区域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

3、推进区域相关部门的协作

4、保障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注(PPT):旅游规划的目的:(1)提高游客满意度(2)提高经济效益(3)可持续的利用资源(4)社区与地区的整合

三、旅游规划的分类

(一)按旅游规划的时空二维尺度分类(PPT)

1、空间尺度分类:区域规划->目的地规划->场地规划

2、时间尺度分类

(二)按旅游规划的内容分类(旅游专题规划、旅游综合规划)

(三)按旅游规划的深度要求分类(即旅游规划层次)

1、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控制性详细规划

内容:(1)景观保护控制:规划用地界线(六线一高)(2)旅游项目控制:主题统一,符合实际(3)建筑建造控制:建筑设施高度、建造后备、风格等(4)设施配套控制:旅游设施、标示解说设施等(5)环境质量控制:植被景观、环境卫生等(6)旅游容量控制:空间容量、设施容量、生态容量、社会心理容量等。

3、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图件比例尺为1:500.

(四)按规划的权威等级分类

四、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

(一)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解析

1、旅游投资方

2、区域旅游的管理运营方

3、旅游开发区域所在的社区

4、旅游者

5、旅游资源

6、旅游规划的审批部门

(二)各主体间利益平衡与协调的途经

1、召开座谈会

2、聘请专业顾问小组

3、聘请规划领导小组

4、实行区域公投制度

5、进行市场统计调查

五、旅游规划的内容和成果形式

(一)旅游规划的内容

1、规划范围

2、规划依据和原则

3、当地的自然社会状况

4、区域旅游竞争合作的状况

5、区域旅游发展战略

6、旅游资源状况分析和评价

7、客源市场分析

8、旅游项目创意 9、旅游环境保护 10、交通规划 11、绿化规划

12、服务项目规划 13、基础设施与保障系规划 14、效益分析 15、规划图件(二)旅游规划的成果形式:规划文本、规划图件

六、旅游规划的编制步骤(P17)

WTO:研究准备->目标确定->要素调查->分析和综合->政策和规划的形成->实施与调整

掌握:如何写规划编制合同?

第三节旅游开发概述

一、旅游开发的概念

旅游开发一般是指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

二、旅游开发的内容

(一)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旅游地的交通安排

(三)旅游辅助设施的建设(四)旅游市场的开拓

三、旅游开发的原则

(一)个性化原则(二)市场导向原则

(三)综合效益原则(四)注重保护原则

(五)系统开发原则

四、旅游开发的步骤

(一)旅游资源的调查(二)旅游资源的评估

(三)制定旅游规划(四)具体实施计划

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

第一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体系

一、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的四大板块(P33)

经济理论板块、环境理论板块、人文理论板块、规划理论板块

二、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的四大层面

关于旅游规划研究方法的理论、关于旅游系统及其发展的理论、

关于旅游规划的理论、关于旅游规划实施的理论

第二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理论

一、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

(一)区位及空间结构理论的发展及内涵

1、区位理论

2、空间理论

(二)区位及空间结构理论对于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意义

(1)确定旅游地的市场范围(2)确定旅游地的等级(3)制定旅游地的均衡布局模式

注:(1)制定发展战略(2)寻求区位优势(相对优势)(3)集聚效应(节省资源和设施)(4)旅游线路设计(周游型、逗留型)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内涵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模式、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模式、旅游者的消费心里模式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在旅游规划开发中的应用

(1)旅游产品及线路设计(2)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

三、竞争力理论

(一)竞争力理论的内涵

竞争力是指经济主体通过占有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并以其为基础创造更具有竞争优势的生产要素和生产环境,向市场提供高校用度和满意度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得较高收益的能力。(二)竞争力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

(1)丰富了旅游规划的内涵(2)为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四、旅游生命周期理论

(一)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内涵

1、巴特勒模型

2、双周期模型

长周期、短周期

注:旅游景区生命周期的存在原因:(1)旅游者的边际效用递减(2)同类景区的产品替代(3)由技术和制度创新引发的经济周期

(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在旅游规划开发中的应用

预测客源市场规模;提供旅游规划调整的依据;指导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

五、旅游社会学和人类学理论

1、旅游社会学

2、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居民、旅游开发者、旅游者和旅游地社会团体在旅游开发或旅游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临时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表现在上述人或团体之间的经济相互影响和文化相互协调上3、旅游社会学和人类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旅游社会和人类学为旅游规划与开发提供了人本主义的规划哲学;旅游社会学和人类学让旅游规划更加关注旅游规划的影响;旅游社会学和人类学为旅游规划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调研手段和方法,同时也为旅游规划积累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六、可持续发展理论

1、主要内容:(1)要全方位保护好旅游资源,保证旅游业的永续利用(2)处理好当代人

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时旅游产品的开发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3)保障

旅游业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高度同意。

2、重要性:编制旅游规划的重要原则,是确定规划指标的依据。

七、体验经济理论

4E:娱乐、教育、审美、逃避 3S:满意、代价、惊奇

(一)体验经济理论的应用

(1)能促进旅游规划更好地突出个性,避免规划的模式化(2)能为旅游项目的策划提供较为清晰的方向指引(3)有效体验主题

第三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技术方法

一、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技术方法

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虚拟实现系统、信息网络技术

第三章中外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回顾与展望

第一节历史回顾、趋势展望

一、趋势展望

全球化趋势:区域旅游市场竞争的范围日益全球化;旅游规划编制模式和规划团队的全球化市场化趋势:旅游产品项目的市场化;旅游规划与开发组织过程的市场化运作

创新化趋势:规划理念的创新突破;规划项目的创新设计;规划技术方法的创新;规划产品开发创新

生态化趋势:旅游项目的生态化;旅游空间布局的生态化;开发理念的生态化;主题形象的生态化;建设过程的生态化

第二节研究热点解读

一、城市旅游规划与开发

(一)城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背景

1、大量城市的发展壮大;

2、城市旅游功能不断拓展;

3、城市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中心(二)城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要内容

1、城市游憩系统(建成区、边缘区)的规划与开发

2、城市旅游服务系统的规划与开发

3、城市旅游线路的规划与开发

4、城市旅游环境的规划与开发(三)城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趋势

环境创新、参与体验、人文关怀、文化发掘

二、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

(一)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

1、工业化大规模的兴起与发展

2、城市环境生态质量下降与恶化

3、可持续观的提出与建立(二)生态旅游的概念(P91)

(三)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原则

整体化原则、特色化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四)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要内容

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的评估、生态旅游人为活动承载力分析、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与保护、生态旅游政策与保障机制建立

(五)生态旅游规划与发展的趋势

注重生态保护、环境优化、持续发展、相关发展

三、会展旅游规划与开发

(一)会展旅游的概念与特征(P92)

(二)会展旅游规划的内容体系

(三)会展旅游规划的开发趋势

四、主题公园规划与开发(P97)

五、扶贫旅游规划与开发(P98)

六、假日旅游规划与开发

七、文化古迹旅游规划与开发

第四章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

第一节旅游资源概述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P111)

(1)旅游资源包括自然界形成的和社会创造的,其存在是客观的(2)旅游资源是与旅游者接相联系的,他们能激起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者活动的对象物,能满足旅游者的特定需要(3)旅游资源是与旅游业直接相联系的,能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产生一定的效益。

二、旅游资源的特征(P113)

(一)观赏性和体验性

(二)时限性和区域性

时限性:纬度、地势、气候

(三)多样性和综合性

(四)垄断性和不可迁移性

(五)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

(六)吸引力的定向性

(七)变化和可创造性

第二节旅游资源的类型(八大主类)

一、按照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分类

二、按照旅游资源的景观组合分类

三、按照旅游资源的吸引力级别分类

四、旅游资源国际标准的分类

五、其他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

六、旅游资源类型相关研究进展

第三节旅游资源调查

一、旅游资源调查的类型

(一)旅游资源概查(P125)

以定性为主,主要目的是确定旅游资源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开发程度。

(二)旅游资源详查

二、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

(一)旅游资源的环境调查

1、自然环境调查:

调查区的概况、气候条件调查、地质地貌调查、水体环境调查、生物环境调查

2、人文环境调查:

历史沿革、经济状况、社会文化环境

(二)旅游资源赋存状况调查

1、旅游资源类型调查

2、旅游资源规模调查(数量、分布范围、丰度)

3、旅游资源组合结构调查

4、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现状调查

三、旅游资源调查的程序

1、调查准备阶段

成立调查小组->收集整理基本资料->明确调查目的->物资器材准备

2、实地调查阶段

确定调查区内的调查小组和调查线路->选定调查对象->填写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3、数据整理阶段

四、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

1、直接询问法

2、统计分析法

3、实地测量法

4、遥感法

5、分类对比法

第四节旅游资源的评价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P137)

(一)客观实际的原则(二)全面系统的原则(三)符合科学的原则(四)效益估算的原则(五)高度概括的原则(六)力求定量的原则二、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一)旅游资源特色和结构的评价

1、旅游资源的特性和特色

2、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3、旅游资源的数量、密度和布局

(二)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

1、旅游资源的自然环境

2、旅游资源的社会环境

3、旅游资源的经济环境

4、旅游资源的环境容量和承载力

(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1、区位条件

2、客源条件

3、投资条件

4、建设施工条件

三、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一)定性评价方法(P140)

1、一般体验性评价和美感质量评价

2、“三三六评价法”

3、资源及环境综合评价法

(二)定量评价方法(P141)(P151)

1、技术性的单因子定量评价

2、综合型定量建模评价

四、旅游资源评价的成果形式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旅游资源调查去实际资料表》《旅游资源图》

第五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和功能分区

第一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

一、旅游规划与旅游开发的主题P204

(一)构成三层次:历史文化和发展目标;旅游功能和旅游产品或项目;旅游形象。

二、旅游规划与开发主题定位的内容P205

(一)旅游发展目标定位

1、旅游发展目标定位

旅游发展目标(按内容)分类图(P208)

2、旅游发展目标(以旅游地的角度)的属性分类(P209图):经济水平目标、社会效益

目标、环境保护目标、文化发展目标。

3、旅游地发展目标(以旅游者角度):满足个人需求;提供新奇经历;创造具有吸引力的

“旅游形象”。

(二)旅游功能定位(P212图与内容)

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环境功能。

(三)旅游形象定位

1、旅游形象:所谓旅游形象是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借助旅游地的景观、环境氛围、

服务展示、公关活动、信息传递等要素在旅游者心目中形成的综合感知形象。

2、旅游形象定位主要侧重于:旅游地的物质景观形象、社会文化景观形象、旅游企业

形象以及核心地区(地段)形象。

第二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形象定位

一、旅游主题形象及其特征

(一)旅游主题形象的概念

(二)旅游主题形象的构成要素

1、旅游美学角度(P214):功能(心理维);实征(幻想维);范征(特征维)。

2、要素指标体系角度(P214):总之表层、次指标层、子指标层、组类指标层、基础指

标层。

3、形成过程角度的旅游主题形象构成(P217):原生形象、次生形象、复合形象。

4、规划体系角度的旅游主题形象构成(P218):主导形象、支撑形象、辅助形象。(三)旅游主题形象的特征

1、综合性:(1)内容的多层次性(2)心理感受的多面性

2、稳定性:(1)旅游地所具有的客观物质基础(2)游客具有相同的心理机制

3、可塑性:(1)旅游地的旅游主题形象要以各种渠道向旅游者传递的信息为基础,因此,对这些信息进行设计和控制可以认为塑造旅游者心目中的旅游地形象(2)可塑性也意味着

旅游形象可以被认为破坏

二、旅游主题形象的定位及推广

(一)旅游主题形象定位的三要素

1、主体个性:旅游区主体的品质个性和价值个性

2、传达方式:把主体个性有效准确地传递到目标受众的渠道和措施

3、受众认知:旅游主题形象被目标受众所认识知晓与感受的程度

(二)旅游主题形象定位的策略

1、超强定位策略(领先定位)(争雄定位)

2、近强定位(比附定位)(借势定位)

3、对强定位(逆向定位)(对抗定位)

4、避强定位(寻空定位)(缝隙定位)

5、名人效应定位

三、旅游主题形象的塑造方法(P222)

(一)传统宣传材料

(二)旅游形象识别系统

1、旅游形象识别系统的概念和内涵

2、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概念和内涵

CI(MI、VI、BI、HI)

(三)节庆及公关活动

四、旅游主题形象的传播策略

(一)正面强化策略

(二)负面消除策略:(1)旅游区营销者以幽默的方式建立地区新的亲切感人的正面形象(2)不断向目标市场灌输本地区的革新的正面形象,而该形象应特别针对

过去的负面形象进行否定。

第三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功能分区

一、旅游功能分区的原则

(一)突出分区原则

(二)集中功能单元原则(P227)

优点:(1)开发:集中功能单元的布局能使基础设施低成本、高效益,而且随着旅游开发深入与市场规模的扩大,新的旅游服务保障部门更易生存(2)经济:集中功能单元的布局带

来的景观类型多样性还可以吸引游客滞留更长时间(3)社会:集中功能单元的布局有利于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与沟通,利于社会风俗的优化(4)环境:集中功能单元的布局有利于环境保护与控制,对污染物的处理亦更有效,敏感区能得到有效保护(5)集中功能单元的布局可以防止局部散乱,亦可防止对主要自然景观的视觉污染(6)集中功能单元的布局有利于主题形象的形成,可以差生一定的整体规模优势。

(三)协调功能分区原则(P228)

协调主要表现在除了旅游功能分区与周围环境、旅游功能分区与管理中心、旅游功能分区之间以及旅游功能分区与主要景观结构(核心建筑、主体景观)的关系等。

(四)合理规划动、视线原则

(五)保护旅游环境原则

(1)保护旅游区内特殊的环境特色(2)使旅游区的游客接待量控制在环境承载力之内,以维持生态环境的协调演进,保证旅游区土地的合理利用

二、旅游功能分区的方法

聚类区划法(P229)

三、典型的空间布局模式

(一)同心圆式布局(P230)

核心保护区->游憩缓冲区->密集游憩服务区

(二)环核式布局(P231)

(三)社区-吸引物式布局(P232)

四、旅游线路的优化设计

(一)旅游线路的界定(P233)

狭义与广义

(二)旅游线路的演化与产生(P233)

(三)旅游线路的类型(P233)

(四)旅游线路的设计原则框架和程序(P235)

1、旅游线路的设计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2)突出主体原则(3)游程环形设计原则(4)合理搭配原则(5)机动灵活原则

2、旅游线路的设计框架

3、旅游线路的设计程序(P236)

旅游规划与开发

一.名词解释 1.旅游系统: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 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四个相 互关联和影响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2.旅游规划:以调查评价为基础、以预测和管理为手段、以优化和 持续发展为目的,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 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系 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 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战略设计 和实施的过程 3.旅游开发:一般是指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 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现实的经济效益, 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 4.市场范围上限:就是由旅游地的资源吸引力,社会容量,经济容 量以及生态环境容量四者共同决定的客源市场范 围或接待游客数量,但是上限值不能超过上述四 个变量中的最小值 5.生态旅游:一是强调生态旅游是以纯天然的自然资源为基础,以 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需求为目的的旅游产品,另一 方面则强调生态旅游是通过对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有 效利用来实现创造就业、增加收入以提高环保的投入、 支持目的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目标 6.主题公园:是根据某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 次空间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 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地 7.一般体验性评价:是以大量旅游者或专家为主体对旅游资源进行 评价,即通过统计旅游地或旅游资源在报刊、 旅游指南、旅游书籍和网络上出现的频率或旅 游者对旅游资源的好评率,从而判断旅游资源 的质量优劣和大众知晓度 8.旅游形象: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借助旅游地的景观、环境氛围、 服务展示、公关活动、信息传递等要素在旅游者心目 中形成的综合感知形象 9.旅游的功能分区:依据旅游开发地的资源分布、土地利用、项目 设计等状况而对区域空间进行系统划分的过程, 是对旅游地经济要素的统筹安排和布置 10.环核式布局:是指旅游地空间布局以重要景观或项目为核心,

旅游规划与开发题库

C?旅游供给C?控制性详细规划C.综合效益原则D.旅游市场 D ?修建性详细规划D.系统开发原则 D .旅游市场的开拓 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 、名词解释 1、旅游系统: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 撑与保障子系统 4个部分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功能和目标的综合体。 2、旅游规划: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 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动态过程。 3、旅游开发:一般是指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 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 二、判断题 1、旅游规划中的旅游系统是指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 2、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旅游系统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 3、旅游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开发旅游产品。 4、具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应尽可能加以开发以获得相应的经济价值。 5、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可以为旅游地带来良好的“4E”效应。 三、选择题 1、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不包括________ 。 A. 旅游需求 B.旅游通道 2、按照规划的深度要求分类不包括________ A.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B.旅游专题规划 3、下列旅游开发的原则错误的是________ 。 A.注重保护原则 B.项目导向原则 4、旅游开发的内容不包括________ 。 A.旅游资源的开发利 B.旅游地的交通安排C?基础设施的建设 四、简答题 1、简述旅游规划的功能。 2、简述旅游规划的编制步骤。 五、论述题 1、论述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及各主体间利益平衡与协调的途径。 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名词解释 1、竞争力:是指经济主体通过占有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并以其为基础创造更具竞争优势的生产 要素和生产环境,向市场提供高效用度和满意度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得较高收益的能力。 2、旅游生命周期 3、旅游人类学:就是借用人类学的学理依据、知识谱系、视野、方法和手段对旅游活动进行调查 和研究。 4、虚拟现实技术:使用计算机模拟的三维环境对现场真实环境进行仿真,用户可以走进这 个环境,可以控制浏览方向,并操纵场景中的对象进行人机交互。(特性:沉浸、交互、想像) 二、判断题 1、区位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到杜能的农业区位论直到目前的产业市场区位论的 历程。 2、旅游中心地的市场范围上限就是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业的社会容量、经济容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题及答案(汇编)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番号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序号后面。) 1、下列关于旅游资源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季节性 B、可变性 C、价值的确定性 D、地域性 答案:C 2、下列关于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的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满足需要 B、环境限制 C、公平性 D、抑制大众旅游的发展 答案:D 3、下列关于会展旅游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组团规模大 B、消费档次低 C、停留时间长 D、季节性不明显 答案:B 4、根据旅游活动的性质不同,旅游资源可分为[ ]。 A、有形的旅游资源和无形的旅游资源 B、现实的旅游资源和潜在的旅游资源 C、观赏型、运动型、休(疗)养型、娱乐型、特殊型旅游资源 D、场所吸引物、事件吸引物、其他吸引物 答案:C 5、下列属于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方法的是[ ]。 A、“中国十大名胜”评选 B、层次分析法 C、“三三六”评价法 D、黄辉实“六字标准”评价法 答案:B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6、主题公园 答案:根据一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技和多层次空间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是现代旅游业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旅游吸引物,是介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之间的边际旅游资源,是信息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的休闲度假和旅游活动空间。 7、次生形象 答案:游客有了旅游的动机并要去旅游时,有意识地收集有关各备选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比较选择形成的形象认识。 8、旅游市场调研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题与答案(一)

规、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主要是指对旅游资源的美学欣赏性,历史文化性、科学性、奇特性、模 与组合状况、旅游功能、旅游环境容量的评价。 2、气象气候旅游资源具有地域性、速变性、季节性、配置性等特点。 3、人文旅游资源独有的特性有人为性、时代性、文化内涵的丰富性等。 4、我国古典园林根据其所处的区域,可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少数民族园 林四类。 5、根据产生的根源 ,可将旅游资源的人为破坏分为盲目开发建设、旅游活动、修复不当三种。 6、旅游资源调查应遵循双重身份原则、真实可靠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筛选性原则等。 7、自然旅游资源除了一般旅游资源共同的特点外,还具有天然性、地带性、季节性与时限性等独有的特性。 8、旅游资源按照增长情况可分为可再生旅游资源、不可再生旅游资源、可更新旅游资源三类。 9、水体旅游资源具有审美功能、疗养功能、调节气候功能、品茗功能、娱乐功能和文化内涵等多种旅游功能。 10、根据植物的美学特征,可将植物旅游资源分为树木、草原与草甸、花卉地、野生动物栖 息地四大类。 11、根据产生的根源 ,可将旅游资源的人为破坏分为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三种。 1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主要是指对旅游资源的区位条件、客源条件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条件、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评价。 13、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可以给人们形成雄、奇、险、幽、旷等多种形态美的感受。 14、社会风情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丰富性、历史性、传承性和变异性等特点。 15、旅游资源的实用价值和基础性的主要体现是______。 16、我国的陶俑文物遗存丰富,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奇葩之一。其中秦代陶俑的代表是秦始 皇陵兵马俑。 17、我国古代建筑中级别最高、技艺最精湛的建筑类型是宫殿。 18、在我国著名的石窟中,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19、造成旅游资源破坏的因素很多,但从宏观角度可将其分为自然环境变迁造成的破坏和人为因素的破坏两大类。 20、旅游资源开发的导向模式是由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和______决定的。 21、旅游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包括调查区的旅游资源状况和______。 马越22:06:53 1、古代建筑的旅游功能有哪些? 古代建筑与历史进程密切相关,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可满足游客的仿古心理;古代建 筑是凝固的艺术,可满足游客的求美心理;是科学技术的凝聚,可满足求奇心理;类型多样,蕴含内容丰富,满足求异心理。 2、宗教文化类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旅游功能有哪些?P160 3、简述水体与旅游的关系。水体是旅游景区的景观血脉;水体是重要的构景要素;水体课开 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 4、在旅游资源调查中,应重点调查哪些地方?具有旅游开发前景,有明显经济、社会、文化价 值的旅游资源单体;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表调查区旅资单体; 目前虽不具备开发前景,但从长远看可能具有开发前景的旅资单体。 5、地质地貌与旅游P30

旅游规划与开发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 第一节旅游系统 一、旅游业的系统化特征 二、旅游系统的概念 1988年,美国著名旅游规划专家甘恩(Gunn)率先提出了旅游规划系统的概念。他将旅游系统划分为需求板块和供给板块两个部分,其中供给板块又有交通、信息促销、吸引物和服务等部分组成。这些要素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依赖性。 所谓旅游系统可以划分为: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四个部分。 三、旅游系统的结构 (一)旅游系统的组织结构 1、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 2、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 3、旅游企业子系统 4、旅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

(二)、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 1、旅游需求 2、旅游供给 3、旅游市场 (三)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重点) 1、旅游客源地 2、旅游目的地 3、旅游通道 (四)旅游系统的层次结构 1、宏观 2、中观 3、微观 第二节旅游规划概述 一、旅游规划的概念(重点) 旅游规划是指:以调查评价为基础、以预测和管理为手段、以优化和持续发展为目的,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过程。

二、旅游规划的功能 三、旅游规划的分类 (一)按旅游规划的时空二维尺度分类 1、空间尺度分类 2、时间尺度分类 规划的期限是指规划产生效力的时间跨度,如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一般为5年。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期限多则为10-20年。就规划期限而言,可以将旅游规划划分为:短期规划(1-2年);中期规划(3-6年);长期规划(10-25年)。(二)按旅游规划的内容分类 (三)按规划的深度要求分类(重点) 1、旅游发展总体规划(Master Planning) 2.控制性详细规划(Control Detail Planning) 3、修建性详细规划(Constrction Detail Planning) 四、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 (一)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解析 1、旅游投资方 2、区域旅游的管理运营方

旅游规划与开发试题和答案

导论 一、名词解释20′ 1、现代旅游 2、旅游业 3、区域规划 4、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支撑体系 二、判断题15′ 1、1841年,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通济隆旅行社(Thomas Cook & Son Ltd.)的成立标志着近代旅游的诞生。 2、人们通常认为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3、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是对区域发展的综合性规划,因此对于其它的各类和各级的规划均具有约束性,其它规划的制定都应该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为依据。 4、旅游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开发旅游产品。 5、具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应尽可能加以开发以获得相应的经济价值。 三、简答题20′ 1、简要说明近代旅游的发展所具有的特征。 2、制定旅游规划目标体系的原则有哪些。 四、资料分析题15′ 试以下图为依据,说明旅游规划与其他类型规划的关系。 五、论述题30′ 1、试论述工业革命对旅游的推动作用。 2、试论述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方法体系。

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 一、名词解释20′ 1、旅游资源 2、旅游规划 3、旅游开发 4、旅游专题规划 二、判断题15′ 1、旅游资源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 2、旅游资源应按照能体现其最大经济价值的方式来开发。 3、旅游开发的取向选择与旅游资源本身的“可塑性”有关,也与旅游市场的需求有关。 4、旅游资源的评估主要是对其自然条件和可进入性条件的评估。 5、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可以为旅游地带来良好的“4E”效应。 三、简答题20′ 1、简要介绍旅游资源的特征。 2、简要说明旅游开发的步骤 3、简要说明旅游规划的特点。 4、旅游规划规划的原则有哪些。 四、资料分析题15′ 试以下图为依据,说明旅游规划的内容有哪些。 五、论述题30′ 1、试论述旅游开发的内容。 2、试说明旅游规划的步骤。

旅游规划与开发 试卷A 答案及评分标准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2010-2011学年度第1学期期末考试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试卷A卷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4题,共20分) 1. 旅游地 存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以对客源市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吸引物为基础,形成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综合协调发展的旅游目的地。 2. 旅游产品 满足旅游者审美和愉悦的需要而在一定的地区上被生产或被开发出来供销售的物品或劳务总和。 3. 区域旅游 在旅游资源分布相对一致的空间内,以旅游中心地为依托,依据自然、地理、历史等条件和一定经济、社会条件,根据旅游者的需要,经过人工的开发和建设,形成有特色的旅游空间区域。 4. 旅游规划 在对旅游系统要素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系统的属性、特色和发展规律,并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趋势,以综合协调旅游系统的总体布局、系统内部要素功能结构以及旅游系统与外部系统发展为目的的战略策划和具体实施。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5题,共40分) 1. 度假旅游产品的类型 1)城郊型(2分) 2)高山雪原型(1分) 3)海滨海岛型(2分) 4)温泉疗养型(1分) 5)内陆湖泊山水型(1分) 6)山川田园型(1分) 2. 旅游地形象定位方法 1)领先定位(2分) 2)比附定位(2分) 3)逆向定位(2分) 4)空隙定位(1分) 5)重新定位(1分) 3.旅游资源的“三三六评价法” “三大价值”:历史文化、艺术欣赏、科学研究。(2分) “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2分) “六大条件”:旅游资源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地域组合条件、旅游资源容量、旅游资源客源市场条件、旅游开发投资条件、施工难易条件。(4分) 4. 旅游规划的意义 1)提高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必要手段(2分) 2)形成良好旅游目的地的有效途径(2分) 3)促进旅游业三大效益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2分)

旅游规划与开发重点梳理

旅游规划与开发 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 1. 旅游系统是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持与保障子系统4个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功能和目标的综合体。 2. 旅游规划是在旅游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行,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动态过程。 3. 旅游开发指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客源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原材料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其实质是以旅游资源为"原材料",通过一定形式的挖掘、加工,达到满足旅游者的各种序曲,实现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的目的。 4. 旅游业的系统优化特征 ⑴旅游产业在要素构成上内容广泛⑵旅游系统要素间关联性密切⑶旅游系统具有动态性的特征 5. 旅游系统的结构 ⑴组织结构:客源市场子系统、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持和保障子系统 ⑵经济结构: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市场 ⑶空间结构:三要素包括客源地、目的地、旅游通道(其中包括交通通道和信息通道) ⑷层次结构:宏观、中观、微观 6. 旅游规划的功能 ⑴在市场中合理配置旅游资源⑵制定区域旅游的发展战略目标 ⑶落实区域相关部门的协作⑷保障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7. 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 ⑴相关者分析:包括旅游投资方、区域旅游管理方、开发区所在社区、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规划的审批部门。 ⑵各主体间利益平衡与协调的途径:召开座谈会、聘请专业顾问小组、聘请规划领导小组、实行区域公投制度、进行市场统计调查。 8. 旅游规划的内容 规划范围、规划依据和原则、当地的自然社会状况、区域旅游竞争合作的状况、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旅游资源状况分析和评价、客源市场分析、旅游项目创意、旅游环境保护、交通规则、绿化规划、服务项目规划、基础设施与保障体系规划、效益分析、规划图件。 9. 旅游规划的编制步骤 ⑴旅游规划的可行性研究⑵编制旅游规划项目任务书⑶签订规划合同书⑷组建规划编制专家组⑸制定工作计划⑹进行室内资料准备与分析⑺室外实地考察调研⑻编制旅游规划初稿、中稿和终稿⑼组织专家评审和鉴定规划⑽组织规划的实习与修订 10. 旅游规划的实施管理机制:包括管理协同、技术推动、政策引导和经济调控机制等。 基本原理是规划制定与实施后,通过对开发的效益做统计,将结果与原先制定的开发目标做比较,若出现偏差,则需要通过反馈机制重新制定旅游规划或修订原规划。 11. 旅游开发的内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旅游地的交通安排、旅游辅助设施的建设、旅游市场的开拓、 12. 旅游开发的原则

旅游规划与开发题库

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 一、名词解释 1、旅游系统: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 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4个部分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功能和目标的综合体。 2、旅游规划: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 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动态过程。 3、旅游开发:一般是指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 转化成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 二、判断题 1、旅游规划中的旅游系统是指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 2、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旅游系统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 3、旅游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开发旅游产品。 4、具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应尽可能加以开发以获得相应的经济价值。 5、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可以为旅游地带来良好的“4E”效应。 三、选择题 1、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不包括。 A.旅游需求 B.旅游通道 C.旅游供给 D.旅游市场 2、按照规划的深度要求分类不包括。 A.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B.旅游专题规划 C.控制性详细规划 D.修建性详细规划 3、下列旅游开发的原则错误的是。 A.注重保护原则 B.项目导向原则 C.综合效益原则 D.系统开发原则 4、旅游开发的内容不包括。 A.旅游资源的开发利 B.旅游地的交通安排 C.基础设施的建设 D.旅游市场的开拓 四、简答题 1、简述旅游规划的功能。

2、简述旅游规划的编制步骤。 五、论述题 1、论述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及各主体间利益平衡与协调的途径。 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名词解释 1、竞争力:是指经济主体通过占有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并以其为基础创造更具竞争优势 的生产要素和生产环境,向市场提供高效用度和满意度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得较高收益的能力。 2、旅游生命周期 3、旅游人类学:就是借用人类学的学理依据、知识谱系、视野、方法和手段对旅游活动进 行调查和研究。 4、虚拟现实技术:使用计算机模拟的三维环境对现场真实环境进行仿真,用户可以走进这 个环境,可以控制浏览方向,并操纵场景中的对象进行人机交互。(特性:沉浸、交互、想像) 二、判断题 1、区位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到杜能的农业区位论直到目前的产业市场 区位论的历程。 2、旅游中心地的市场范围上限就是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业的社会容量、经济容 量三者共同决定的客源市场范围,上限值不能超过三者的最大值。 3、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内涵主要是为了保证代际公平。 4、生命周期理论说明旅游地总有一天会衰竭,因此规划在实际上是无效的。 5、旅游人类学以研究旅游中的人类活动和人文现象为目的。 6、旅游体验过程中的真实性要求旅游景观必须是原来的本体。 7、旅游社会学和旅游人类学对旅游规划和开发的启迪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人本主义的规 划哲学。 8、可持续性原则的核心内容就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要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三、选择题 1.以采集、存储、管理、描述和分析空间地理数据的信息系统称为。 C. Remot Sense D. Info Network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自考试题 (14)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自考试题(14)

. 浙江省200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题 课程代码:00197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总之,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是与的关系,两者一定不能产生冲突。 2.旅游业与其他的物质生产产业相比具有更大的综合性和。 3.生态旅游是一种强调以的自然资源为基础,以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需求为目的的旅游产品。 4.旅游资源的概查是指对旅游资源的概略性调查或调查。 5.旅游资源调查的程序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调查准备阶段、实地调查阶段、阶段。 6.市场分析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旅游者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和市场环境分析。 7.在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定位中,旅游区的是最根本的要素,它决定了旅游区发展的总方向。 8.旅游形象传播中的正面强化策略包括:形象和形象。 9.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内容包括项目的名称、、占地面积及其地理位置、。 10.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形象导向模式关注的焦点是旅游地的综合开发以及旅游地的整体形象 与。 11.在市场趋势分析法中最常用的计算方法有:法和线性回归分析法。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 题1分,共10分) 1.旅游中心地的等级划分是根据下列哪个因素进行的( ) A.资源等级 B.市场范围 C.交通条件 D.政策条件 2.旅游扶贫的概念是由下列哪个国家最早明确提出的( )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英国 3.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和人文资源是按照下列哪种分类方式进行的( ) A.按基本属性分类 B.按利用角度分类 C.按吸引力级别分类 D.其他分类 4.下列哪个是引起旅游者消费行为差异的重要因素( ) A.家庭 B.相关群体 C.文化 D.社会阶层 5.下列哪个不是决定形象定位差异的要素( ) A.主体个性 B.服务态度 C.传达方式 D.受众认知 6.下列哪个是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根本原则( ) A.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转 2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自考试题 (14)

. 浙江省200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题 课程代码:00197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总之,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是与的关系,两者一定不能产生冲突。 2.旅游业与其他的物质生产产业相比具有更大的综合性和。 3.生态旅游是一种强调以的自然资源为基础,以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需求为目的的旅游产品。 4.旅游资源的概查是指对旅游资源的概略性调查或调查。 5.旅游资源调查的程序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调查准备阶段、实地调查阶段、阶段。 6.市场分析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旅游者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和市场环境分析。 7.在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定位中,旅游区的是最根本的要素,它决定了旅游区发展的总方向。 8.旅游形象传播中的正面强化策略包括:形象和形象。 9.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内容包括项目的名称、、占地面积及其地理位置、。 10.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形象导向模式关注的焦点是旅游地的综合开发以及旅游地的整体形象 与。 11.在市场趋势分析法中最常用的计算方法有:法和线性回归分析法。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 题1分,共10分) 1.旅游中心地的等级划分是根据下列哪个因素进行的( ) A.资源等级 B.市场范围 C.交通条件 D.政策条件 2.旅游扶贫的概念是由下列哪个国家最早明确提出的( )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英国 3.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和人文资源是按照下列哪种分类方式进行的( ) A.按基本属性分类 B.按利用角度分类 C.按吸引力级别分类 D.其他分类 4.下列哪个是引起旅游者消费行为差异的重要因素( ) A.家庭 B.相关群体 C.文化 D.社会阶层 5.下列哪个不是决定形象定位差异的要素( ) A.主体个性 B.服务态度 C.传达方式 D.受众认知

旅游规划和开发考试重点

一:旅游业的系统化特征:1、旅游产业在要素构成上内容广泛;2、旅游产业在运用过程中涉及诸多关系;3、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具有较为明确的相关目标导向。二:旅游系统的概念: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4个部分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功能和目标 的综合体。 三:旅游系统的组织结构: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本地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企业子 系统(旅游交通、餐饮、饭店、娱乐、景点、商业)以及旅游支撑与保障 子系统(人力资源、环境保护、财政金融、政策法规)。 四: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处于游憩活动谱上各段旅游者构成的子系统。 五: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各种资源和要素的总和。六:旅游企业子系统: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及服务的企业集合。 七、旅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由为旅游发展基础提供基础支撑作用的产业部门。 八、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旅游需求——旅游市场——旅游供给。 九、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旅游通道。 十、旅游系统的层次结构:宏观、中观、微观。 宏观层次的旅游系统:指国家或国际范围的旅游系统。 中观:指区域范围旅游活动的综合体。 微观:指旅游企业系统。 十一、旅游规划的概念:在旅游系统发展状况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 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动态过程。 十二、旅游规划的功能:1、在市场中合理配置旅游资源;2、制定区域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 3、落实区域相关部门的协作; 4、保障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十三、旅游规划的分类:(一)按时空二维尺度分:1、空间尺度分类(国际协调规划;国家全面规划;区域综合;旅游地或旅游景点综合规划)2、时间尺度分类(短 期1~2年;中期3~6年;长期10~25年)。(二)按旅游规划的内容:旅 游综合;旅游专题。(三)按规划的深度要求分类: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控制性详情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四)按规划的权威等级分:上级规 划;下级规划。 十四、旅游综合规划:是对合理利用区域内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构想。十五、旅游专题规划:在旅游综合规划的指导下,针对旅游开发过程中重要部门和环节的发展而制定的针对性较强的规划。 十六、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旅游投资方、区域管理的管理方、旅游开发区域所在的社区、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规划的审批部门。 十七、各主体间利益平衡与协调的途径:召开座谈会、聘请专业顾问小姐、聘请规划领导小组、实行区域公投制度、进行市场统计调查。 十八、旅游规划的内容:规划范围、规划依据和原则、当地的自然社会状况、区域旅游竞争合作的状况、区域旅游竞争合作的状况、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旅游资源状 况分析和评价、客源市场分析、旅游项目创业、旅游环境保护、交通规划、 绿化规划、服务项目规划、基础设施与保障体系规划、效益分析、规划图 件。 十九、旅游规划的原则:环保、特色、协调、效益原则。 二十、旅游规划的成果形式:规划文本、规划图件。

旅游规划与开发题库

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得概念体系 一、名词解释 1、旅游系统: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得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 支撑与保障子系统4个部分组成,具有特定得结构、功能与目标得综合体。 2、旅游规划: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得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与文化得发展趋势以 及旅游系统得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与谐发展为目得得战略设计与实施得动态过程。 3、旅游开发:一般就是指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得吸引力,使得潜在得旅游资源优势 转化成为现实得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得技术经济行为。 二、判断题 1、旅游规划中得旅游系统就是指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 2、从不同得角度来瞧,旅游系统具有不同得结构特征。 3、旅游规划得主要目标之一就就是开发旅游产品。 4、具有价值得旅游资源应尽可能加以开发以获得相应得经济价值。 5、通过合理科学得规划,可以为旅游地带来良好得“4E”效应。 三、选择题 1、旅游系统得经济结构不包括。 A、旅游需求 B、旅游通道 C、旅游供给 D、旅游市场 2、按照规划得深度要求分类不包括。 A、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B、旅游专题规划 C、控制性详细规划 D、修建性详细规划 3、下列旅游开发得原则错误得就是。 A、注重保护原则 B、项目导向原则 C、综合效益原则 D、系统开发原则 4、旅游开发得内容不包括。 A、旅游资源得开发利 B、旅游地得交通安排 C、基础设施得建设 D、旅游市场得开拓 四、简答题 1、简述旅游规划得功能。 2、简述旅游规划得编制步骤。 五、论述题 1、论述旅游规划得利益相关者及各主体间利益平衡与协调得途径。 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得理论基础 一、名词解释 1、竞争力:就是指经济主体通过占有具有比较优势得资源,并以其为基础创造更具竞争优 势得生产要素与生产环境,向市场提供高效用度与满意度得产品与服务,并获得较高收益得能力。 2、旅游生命周期 3、旅游人类学:就就是借用人类学得学理依据、知识谱系、视野、方法与手段对旅游活动进 行调查与研究。 4、虚拟现实技术:使用计算机模拟得三维环境对现场真实环境进行仿真,用户可以走进这个 环境,可以控制浏览方向,并操纵场景中得对象进行人机交互。(特性:沉浸、交互、想像) 二、判断题 1、区位理论得发展经历了从韦伯得工业区位论到杜能得农业区位论直到目前得产业市场 区位论得历程。 2、旅游中心地得市场范围上限就就是旅游地得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业得社会容量、经济 容量三者共同决定得客源市场范围,上限值不能超过三者得最大值。

(完整版)《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题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题 1.旅游资源调查从其实践的程序上可分为三个阶段:调查准备阶段、实地调查阶段、数据整理阶段。 2. 旅游区空间开发的“三区结构模式”中的三区分别是服务区、娱乐区、自然区。 3. 分析开发地区位状况主要从自然区位、经济区位、交通区位、旅游区位。 4、旅游项目的更新与创新,都必须遵循一个总体原则,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 6.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营销组合战略中,4P理论的组合要素包括:产品、价格、渠道、促销。 7.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是一个由三大要素组成的有机体系。其中区域发展目标是根本性的决定因素,是实质性主体;旅游区的发展功能则是由发展目标决定的内在功能;旅游区发展形象是发展目标的外在表现。 8、根据旅游者的来源地不同可以将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分为本地客源市场、国内客源市场和国外客源市场。 9.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包括建设施工条件、区位条件、客源条件和投资条件。10.旅游形象制胜战略的内容包括旅游形象设计和旅游区形象推广。 11.根据旅游规划与开发效益产生的效果,旅游开发的效益评估大致分为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12.旅游资源所处的社会环境指旅游资源所在区域的政治局势、社会治安、医疗保健和当地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等内容。 13.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可以简单地用“旅游需求----旅游市场---旅游供给”模型来描述。 14.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是分别对旅游项目、旅游功能、旅游形象等三方面加以设计 15、区域旅游空间功能分区原则包括:突出分区的原则、集中功能单元、协调功能分区原则、合理规划动视线、保护旅游环境原则。 16.有人预测,主题公园将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并列为21世纪的三大新兴旅游消费增长点。 17、.对旅游规划与开发市场环境产生影响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经济区位、交通区位和旅游区位。 18、按属性组合分类,根据旅游者的行为和意愿特征,旅游线路大致可分为周游型和逗留型。 19、旅游资源概查以定性为主,主要目的是确定旅游资源的类型、规模、分布和开发程度。 20、所谓市场范围上限就是由旅游地的资源吸引力、社会容量、经济容量以及生态容量四者共同决定的客源市场范围或接待游客数量,但是上限值不能超过上述四个变量中的最小值。 21、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不确定分析主要包括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以及概率分析 22、生态环境保障体系规划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规划;其二是对旅游者规模和新歌的控制。 23.影响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三个因素是:旅游规划者和开发商、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旅游市场状况。 26.一般来说,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等三个部分。 27. 旅游人类学是从文化和美学的角度,研究旅游地居民、社会团体、旅游开发者与旅游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8、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旅游项目的名称、旅游项目的风格旅游项目的选址、旅游项目的内涵旅游项目的管理。 29、创新的旅游营销渠道包括枢纽区域的免费信息发放、互联网、旅游交易会和直接邮寄。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旅游产品:旅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 2.旅游地:旅游设施和服务及旅游资源在内的旅游供给综合体,或指具有一定结构和形态的旅游对象的地域组合。 3.旅游规划: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4旅游系统: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撑及保障子系统四个相互关联和影响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5旅游开发: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性活动。6.主题公园:是根据某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7生态旅游:通过利用未受人类开发的自然生态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8假日旅游:人们利用节假日或双休日,外出旅游所引发的游、购、娱、食、住、行等消费活动的总称。9.市场细分:从旅游者的需求出发,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客源市场划分为若干子市场,以从中选出目标市场的过程。10.生命周期:旅游区从出现到最终消亡的演化过程。11.旅游功能定位:旅游发展目标的指导下,以当地拥有的历史文化和资源条件为基础,对旅游开发地功能的系统设计和安排。12.扶贫旅游:有利于贫困人口的旅游。13.旅游环境承载力:在某一旅游地环境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及未来人有害变化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1 4.旅游主题形象:某一区域内外公众对旅游地总体、抽象、概括地认识和评价。1 5.消费者行为理论:包括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模式、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模式以及旅游者的消费心理模式。 二简答题。 1、旅游规划的内容。 答:1、旅游范围,2、规划依据和原则3、当地的自然社会状况4、区域旅游竞争合作的状况5、区域旅游发展战略6、旅游资源状况分析和评价7、客源市场分析8、旅游项目创意9、旅游环境保护10、交通规划11、绿化规划12、服务项目规划13、基础设施与保障体系规划14、效益分析15、规划图件 2、旅游规划编制的内容。 答1、旅游规划的可行性研究2、编制旅游规划项目任务书3、签订规划合同书4、组建规划编制专家组5、制定工作计划6、进行室内资料准备于分析7、室外实地考察调研8、编制旅游规划初稿、中搞和终稿9、组织专家评审和鉴定规划。 10、组织规划的实施与修订 3.线路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答:1、市场导向原则。旅游线路设计的关键是适应市场需求2、突出主题原则。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主题3、旅程环形设计原则。避免走重复路线4、合理搭配原则。旅游交通安排合理5、机动灵活原则。行程安排机动灵活,不宜将日程安排得过于紧张。 4旅游功能分区的原则有哪些? 答:1、突出分区原则。即通过各种产品与服务突出旅游区的主题形象。2、集中功能单元原则。即对不同类型的设施应采取相对集中的布局,可防止布局散乱和对主要自然景观的视觉污染,并且利于主题形象的构成。3、协调功能分区原则。即协调处理旅游功能分区与周围环境,管理中心,主要景观结构的关系等。4、合理规划动、视线原则。即连接各旅游分区

旅游规划与开发练习题

练习题 (本练习题涵盖了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个方面,供复习参考) 一、填空 1.旅游资源调查从其实践的程序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2. 旅游区空间开发的“三区结构模式”中的三区分别是 3. 分析开发地区位状况主要从方面分析 4、旅游项目的更新与创新,都必须遵循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即 6.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营销组合战略中,4P理论的组合要素包括:_____、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渠道(Place)。 7.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是一个由三大要素组成的有机体系。其中旅游区的发展目标是根本性的决定因素,是实质性主体;旅游区的功能定位则是由发展目标决定的内在功能;旅游区_____是发展目标的外在表现。 8、根据旅游者的来源地不同可以将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分为_____客源市场、_____客源市场和_____客源市场。 9.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包括建设施工条件、区位条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0.旅游形象制胜战略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1.根据旅游规划与开发效益产生的效果,旅游开发的效益评估大致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旅游资源所处的社会环境指旅游资源所在区域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对________的态度等内容。 13.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可以简单地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模型来描述。 14.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是分别对、旅游功能、_等三方面加以设计 15、区域旅游空间功能分区原则包括:突出分区的原则、、协调功能分区原则、、保护旅游环境原则。 16.有人预测,主题公园将与_、等并列为21世纪的三大新兴旅游消费增长点。 17、.对旅游规划与开发市场环境产生影响的区位因素包括 18、按属性组合分类,根据旅游者的行为和意愿特征,旅游线路大致可分为 19、旅游资源概查以_为主,主要目的是确定旅游资源的类型、规模、分布和_。 20、所谓市场范围上限就是由旅游地的、社会容量、经济容量以及生态容量四者共同决定的客源市场范围或接待游客数量,但是上限值不能超过上述四个变量中的。 21、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不确定分析主要包括、、以及概率分析 22、生态环境保障体系规划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其二是。

《旅游规划与开发》期末复习题库和答案.doc

《旅游规划与开发》期末复习题库) 一、填空题 1.旅游人类学的研究主要是从旅游地的居民和游客之间__人际关系 __的角度来研究旅游地的文化现象 和 ____演变 ___,以及这种文化现象对旅游地社会的影响。 2.旅游中心地的市场范围上限是由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业的社会容量、经济容量以及旅游业 的生态环境容量四者共同决定的客源市场范围。 3.狭义的假日旅游是指我国公民在春节、“五一”、“十一”等长假的旅游活动。 4.旅游资源的调查可分为概查、普查、详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等类型。 5.旅游资源“三三六”评价法中的三大价值是指历史文化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6.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市场分析包括了对旅游者需求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宏观环境分析。 7.从时间序列上看,旅游区主题形象按形成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的形象,即原生形象阶段、次生形象 阶段和复合形象阶段阶段。 8.在“三区结构布局”的区域旅游空间布局模式中,服务区处在最外层。 9.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总体原则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转。 10.由于资源导向模式的局限性,使得地理学学的一些相关理论成为旅游规划与开发初级阶段惟一 的也是最重要的基础理论。 11.在以市场导向模式为指导的旅游规划与开发中,旅游规划者的思路不是有什么旅游资源便开发什么, 而是市场需要什么便开发什么。 12.在生态旅游过程中,人们可以了解旅游区的___文化 ____和____生态 ____,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13.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效益评估中要遵循的原则有:客观公正的原则、科学实际的原则、全面系统的原 则、适度超前的原则、力求定量的原则、可持续性原则。 14.人力资源保障体系的三个特点:____系统系 _______、综合性和 __科学性 ____。 15 世界上最早进行旅游规划工作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____夏威夷 ______ 规划。 16、 2000 年 10 月 26 日国家旅游局颁布的 ___《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_是对旅游规划工作的具体指导性 法规。 17、1982 年联合国大会成立了三个专门委员会,发布了三个纲领性文件是《我们共同的安全》、《我们共同的危机》和《我们共同的未来》 18、1992 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发表了《环境与发展里约热内卢宣言》和__《 21 世纪议程》____ ,这次会议把 __可持续发展战略____作为中心议题。 19、可持续发展内容包括生态、_____经济 ____和社会文化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20、旅游资源调查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即__ ( 概查),( 初查)和 ( 详查)。 21、黄辉实评价旅游资源的六个标准是美、古、名、特、奇、用。 22、旅游者对旅游地接待的满意程度是由:旅游者到访次数和旅游者满意度反映的。 23、评价一个地方的气候适宜经常采用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两个指标。128 24、三三六评价指: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试题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题 1.旅游资源调查从其实践的程序上可分为三个阶段:调查准备阶段、实地调查阶段、数据整理阶段。 2.旅游区空间开发的“三区结构模式”中的三区分别是服务区、娱乐区、自然区。 3. 分析开发地区位状况主要从自然区位、经济区位、交通区位、旅游区位。 4、旅游项目的更新与创新,都必须遵循一个总体原则,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6.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营销组合战略中,4P理论的组合要素包括:产品、价格、渠道、促销。 7.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是一个由三大要素组成的有机体系。其中区域发展目标是根本性的决定因素,是实质性主体;旅游区的发展功能则是由发展目标决定的内在功能;旅游区发展形象是发展目标的外在表现。 8、根据旅游者的来源地不同可以将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分为本地客源市场、国内客源市场和国外客源市场。 9.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包括建设施工条件、区位条件、客源条件和投资条件。 10.旅游形象制胜战略的内容包括旅游形象设计和旅游区形象推广。 11.根据旅游规划与开发效益产生的效果,旅游开发的效益评估大致分为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12.旅游资源所处的社会环境指旅游资源所在区域的政治局势、社会治安、医疗保健和当地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等内容。 13.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可以简单地用“旅游需求----旅游市场---旅游供给”模型来描述。 14.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是分别对旅游项目、旅游功能、旅游形象等三方面加以设计 15、区域旅游空间功能分区原则包括:突出分区的原则、集中功能单元、协调功能分区原则、合理规划动视线、保护旅游环境原则。 16.有人预测,主题公园将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并列为21世纪的三大新兴旅游消费增长点。 17、.对旅游规划与开发市场环境产生影响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经济区位、交通区位和旅游区位。 18、按属性组合分类,根据旅游者的行为和意愿特征,旅游线路大致可分为周游型和逗留型。 19、旅游资源概查以定性为主,主要目的是确定旅游资源的类型、规模、分布和开发程度。20、所谓市场范围上限就是由旅游地的资源吸引力、社会容量、经济容量以及生态容量四者共同决定的客源市场范围或接待游客数量,但是上限值不能超过上述四个变量中的最小值。 21、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不确定分析主要包括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以及概率分析 22、生态环境保障体系规划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规划;其二是对旅游者规模和新歌的控制。 23.影响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三个因素是:旅游规划者和开发商、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旅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