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示范教案-航空母舰的诞生

示范教案-航空母舰的诞生

示范教案-航空母舰的诞生
示范教案-航空母舰的诞生

航空母舰的诞生

本世纪出现的最主要的海上兵器当首推航空母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战斗舰艇,作为各国海军的中坚力量和海上实力的重要象征,航空母舰以其强大的制海、制空能力、续航能力和辉煌的战绩而著称于世.然而,航母的问世却经历了一番不寻常的曲折和坎坷,留下了令人惊叹的故事.

1909年,法国著名发明家克雷曼·阿德第一次向世界描述了飞机与军舰结合这个迷人的梦想.他在当年出版的《军事飞行》一书中,前无古人地提出了航母的基本概念和建造航母的初步设想.并第一次使用了"航空母舰"这一概念.

然而,当时法国军方正以极大的热情研制水上飞机,似乎没有多少心思去关心这种"异想天开"的航母.阿德的创意却在英伦三岛得到了热烈的反响,并为英国人实现航母之梦带来了希望之光.

1912年,英国海军对一艘老巡洋舰"竞技神"号进行了大规模改装.工程技术人员拆除了军舰上的一些火炮和设备,在舰首铺设了一个平台用于停放水上飞机;另外在舰上加装了一个大吊杆,用来搬运飞机.这样,"竞技神"号就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然而,它却并不是阿德所勾画的那种航空母舰,也不是现代意义上航母的雏型,因为舰上所载的飞机并不能够在舰上直接起降,所有飞机都需要从水上起飞和在水上降落,然后再从水中提升到军舰上.

1914年,3架索普威斯807式水上侦探机在英国"皇家方舟"号战列巡洋舰起飞获得成功.很快,英国海军即将此舰改装成为水上飞机搭载舰.次年底,这艘水上飞机母舰作为英国海军的第一艘正式的水上飞机母舰加入现役.后来,它改名为"柏伽索斯"号,也就是有些史料上所说的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但实际上,"柏伽索斯"号只能称之为可以在舰上起飞飞机的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因为飞机仍然不能在舰上降落.

水上飞机母舰问世后不久就在海战中初露锋芒.1914年12月25日,以"恩加丹"号、"女皇"号和"里维埃拉"号三艘水上飞机母舰及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的一支英国特混舰队,受命前去袭击库克斯港的德国飞艇基地,因浓雾弥漫,飞行员没有找到目标,遂改袭停泊在港内的舰队.然而,由于水上飞机所携带的炸弹威力太小,最终也未能对舰队造成损害,只好无功而返.这次袭击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它却向世人展示了用以母舰为主的特混编队从空中攻击敌舰的全新战法和光明前景.正如负责制定这次作战计划的塞西尔·莱斯克兰奇海军少校后来所指出的那样:"12月25日发生的事件是海军作战原则发生变化的明显证据.可以想象,如果我们的飞机携带的是鱼雷而不是小型炸弹,那么德国的军舰就有可能被击沉."

时隔不久,水上飞机母舰在达达尼尔海战中开始大显身手.1915年8月12日,英国海军飞行员埃蒙斯驾驶一架从水上飞机母舰上起飞的肖特184式水上飞机,成功地用一枚367公斤重的鱼雷击沉了一艘5000吨级的土耳其运输舰.这是水上飞机诞生后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战果.

1916年,英国的航母设计师总结水上飞机参战以来的经验教训,重新提出了研制可在军舰上起降飞机的航母的问题,并建议把陆基飞机直接用到航母上去.

此后,英国的设计师们开始对航母的结构进行新的重大修改,并由此导致了世界上第一艘全通甲板的航母--"百眼巨人"号的诞生."百眼巨人"号原名"卡吉士"号,是英国造船商为意大利造的一艘客轮,开工不久即被英国海军买下,准备改建成航母.改建工作始于1917年,次年9月方告完成.在改建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不定常涡流"的问题.正当英国的造船专家们一筹莫展之时,一名海军军官却想出了一个奇妙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把

舰桥、桅杆和烟囱统统合并到上层建筑中去,然后把整个建筑的位置从飞机甲板的中间线移到右舷上去,这样,起飞甲板和降落甲板就能连为一体,而"不定常涡流"的影响也将不复存在.这位海军军官把自己的高招称之为"岛"式设计.

"百眼巨人"号的舰载机采用了一种原来在陆基起降的"杜鹃"式鱼雷攻击机,它有折叠式的机翼能携带450公斤重的457毫米鱼雷,具有很强的进攻能力.由于这种飞机建造的速度太慢,以致于第一批准备上舰的飞机,未能赶上第一次世界大战.

"百眼巨人"号已经具备了现代航空母舰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特征和形状.它的诞生,标志着世界海上力量发生了从制海权到制海与制空相结合的一次革命性变化,敲响了"巨舰大炮"理论的丧钟.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诗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古诗夏日吗?齐背夏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范成大写的一首诗。板书课题,学习“杂”,组词,理解“兴”:兴致,兴趣。引申为即性创作,这里指即性创作的作品。 1.了解作者生平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 2.释题四时田园杂兴:诗人晚年写了一组四季田园杂感诗,共60首,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四时五组,每组12首。都是描写的乡村生活。这里选的是“夏日”的一首。 3.激趣

师:古代有许多关于描写田园的诗歌,为什么这么多的诗人对农村生活这么情有独钟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走进诗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 二、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教师领读。 3.学生自由读诗,一边读诗,一边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或字典,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读流 利。 4.师指名读并评价。 “杂”是平舌音,“织、昼”是翘舌音,“供”是多音字,担任,从事。可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来弄懂字义后,再让学生明确它在本课读音。 5.小组内自学生字并交流。(可关注学生已有识字的基础,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部件组合、编字谜、找朋友等方法识记,也可以用字理识字的方法来识记。如“耘”,“耒”是古代一种松土的农具,汉字中凡带“耒字旁”的字,都与农具或农作有关。) 6.朗读背诵.。 采用多种形式,师生接读,男女读,组合读,配乐读,想象读,竞赛读,齐读。 (在指导朗读时,要遵循七言诗的规律,同时注意重音。) 三、感知初步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含义深远,读起来不容易理解,但要学好它也不难,关键是理解句子中关键字,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老师的资料来进

七年级科学下册1.1新生命的诞生(1)同步测试(新版)浙教版

1.1 新生命的诞生(1) 1.人的生殖细胞是 ( ) A.精子 B.卵细胞 C.受精卵 D.精子和卵细胞 2.人类发育过程的起点是 ( ) A.精子 B. 卵细胞 C.受精卵 D.胚胎 3.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烟草中的尼古丁能杀伤大量精子,降低受孕率。人产生精子的器官和受精场所分别是 ( ) A.睾丸和输卵管 B. 卵巢和输精管 C.睾丸和子宫 D.附睾和输卵管 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正常男性体内有一对睾丸 B. 男孩出生后睾丸就开始产生精子 C.成熟的卵细胞内有丰富的卵黄 D.正常女性体内有两个卵巢 5.子宫的功能是 ( ) A.产生卵细胞并且分泌雌性激素 B.提供胚胎发育的场所 C.提供卵细胞的受精场所 D.分泌营养物质,促进胚胎发育 6.人的卵细胞比精子大的多,其意义是 ( ) A.有利于受精作用 B.有利于卵细胞的生存 C.有利于精子的生存 D.有利于早期胚胎的发育 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人类的____,来自于男性的____,正常情况下它的形状像____,它能游动。 (2)图乙是____,来自于女性的____,它通常呈____形。 (3)甲和乙结合能够形成____,内含决定新生命主要特征的____。 8.如图所示是受精作用的示意图,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接近卵细胞的精子有很多个,能进入卵细胞的精子有____个,最终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____

(2)动物受精的实质是( ) A.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 B. 卵细胞的细胞核和精子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C.一个卵细胞与多个精子结合 D.精子的头部进入到卵细胞 9.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的英国科学家爱德华兹因在开创体外受精技术方面作出的成就,被授予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试管婴儿培育过程如图所示。 (1)卵细胞和精子在试管内完成____。 (2)如果受精成功,再将这个受精卵的早期胚胎植入女性的____内继续发育。 10.读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是____性____系统结构图。 (2)女性主要的性器官是[ ]____,它能够产生____和分泌____。 (3)受精的场所在[ ]____。 (4)精子顺着____(填序号)的路线和卵细胞结合。 (5)胚胎发育的场所在[ j____。 11.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试管婴儿技术的奠基者罗伯特.、爱德华兹。作为20世纪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技术发明之一,试管婴儿技术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已让400多万名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如今,试管婴儿中的一些人自己也已为人父母。请回答:(1)下列患有生殖器官疾病的夫妇中,能获得亲生孩子的是____(填字母)。 A.丈夫正常、妻子卵巢发育不良 B.丈夫睾丸发育不良、妻子正常 C.丈夫正常、妻子输卵管阻塞 D.丈夫精子不育、妻子输卵管阻塞 (2)试管婴儿技术可以满足一些不能生育夫妇的求子愿望,但它是否有一些负面影响呢?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米勒实验。 3.“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教学难点】 米勒实验。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课件展示]世界各地关于生命起源的神话传说。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圣经》片段《创世纪》等。 提问:最早人们认为生命是怎么起源的?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自己的创世神话,这些神话的共同点是什么?你们相信这些神话吗?为什么? 讲授:基督教在西方占统治地位以后,神创论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对生命的起源的探索。 学生聆听、观看,感受悠远而神秘的氛围,并想象原始的地球。 学生回答问题,大胆解释其中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原始地球的形成 地质学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 提问:46亿年前地球上的环境是怎样的呢? [播放视频]《原始地球环境》。 组织小组间交流:这样的原始地球环境中,生命是如何产生的呢?

引申提问: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是什么?能量条件是什么?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在哪儿? 1.学生观看视频,打开思维的阀门进行想象,用自己的生动语言描述想象中的地球。 2.教师指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整理课前收集的人类对生命起源问题的认识,如自然发生说、宇生说、热泉生态系统说、宇宙大爆炸、星云假说等。 二、米勒实验 讲授:科学家提出了这样的猜想:在紫外线、闪电、热能和宇宙射线的激发下,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氨、氢气、甲烷、硫化氢和水蒸气等相互作用形成有机小分子。 提问:科学家的猜想是否正确?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够生成有机小分子吗?如何验证?[课件展示]米勒实验。 提问:米勒实验装置各部分分别模拟什么? 讲授:1周后,在装置底部实验瓶的水溶液中,发现了多种有机小分子,其中有些是组成生命物质的必要成分。 提问:从米勒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观察米勒实验的装置,分析实验设计的原理和结果,根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让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更深入些。 在全班交流成果,使得问题的解决更加完善。 回答:水蒸气、氢、氨、硫化氢和甲烷等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沸水模拟原始海洋;电极模拟闪电和辐射等环境条件;冷凝器模拟降雨等。 回答: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够生成有机小分子。 三、生命起源学说 讲授:科学家进一步推测,有机小分子随着雨水汇入原始海洋,经长期演变,最终形成简单的原始生命形式。 提问:1976年,我国吉林地区曾发生了一场罕见的陨石雨,科学家们在陨石表面发现了多种有机小分子物质,你以此能得出怎样的推测结论? 阅读:海洋化学起源学说。 提问:科学家的推测是否正确?在原始海洋能够形成原始生命吗?如何验证? 讲授:我国的科研成果展示。(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转运RNA等) 提问:这些研究成果说明了什么? 讲授:所有的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点——体内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蛋白质和核酸是构成生命有机体的基本素材。 设问:有了基本材料在实验室里是否就可以制造出原始生命呢? 学生聆听、思考并回答:地球原始生命可能从外星球起源。 学生总结归纳:生命是复杂的,生命的起源的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四、反馈练习 分析:腐肉生蛆。 提问:有人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出一些新的见解,勇于对“神创论”提出挑战,比如善于观察的人们看到腐肉生蛆、枯草化萤、青蛙从淤泥中跳了出来、臭水沟里突然出现了老鼠等,便提出了自然发生论,认为生命是由无生命物质自然产生的,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完成,甚至可以自然产生。 提问:你们是否赞同自然发生论? 分析: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出示实验装置图片) 提问:你能解释实验现象吗? 提问:如果不加热肉汤是否会变质?为什么?有无对照?还可以怎样设计对照? 讲授:直到20世纪60年代,在伦敦的一个研究所中,还一直保存着19世纪后期为否定自

开国大典教案

开国大典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来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感受宏大的场面。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成立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学习场面描写。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看到了旧中国落后的一面、看到了人民受压迫的一面,看到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2、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让我们一起跟随历史的车轮回到1949年的10月1日,这是不平凡的一天,这是划时代的一天,在这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开国大典》请大家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直观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到旧中国的贫穷落后,体会到开国大典的重要性。 二、理清脉络,概括文章内容。 1、课文你读过了吗?好的。那老师来考考你,请你迅速的浏览课文,告诉老师课文的主要内容。 1949年10月1日,30万群众聚集在(天安门广场),满怀(无比喜悦和激动的心情)参加了开国大典,瞻仰(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读中想象画面,读中感悟,体会诗文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古诗《乡村四月》,这一节课让我们运用刚学会的一些方法来感受诗人描绘的另一幅田园风光。(板书诗题:四时田园杂兴) 2.释题:“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3.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2)介绍作者:范成大,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A请说说诗应该怎样读?  B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C听范读 D个人自由朗读。 E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的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织布 童孙----------学种瓜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昼:白天。耘:除草。 耘田:在田里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未解:不懂。供:参加。傍:靠近。 耕织:耕田织布。桑阴:桑树下。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名试着概述全诗大意。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A、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B、想象: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 C、结合想象诵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反复读:

关于新生命的诞生的句子

关于新生命的诞生的句子 1、我们认为,最细致的教育任务之一,是要使青年能严肃地、心地纯贞地对待一个新生命的造就;要使他们就像等待幸福的节日一样等待一个新人的诞生;要让每一个孩子的头脑里产生的第一个想法是:我能给父母带来快乐,没有我,他们都不能生活,他们的快乐也就是我的幸福;父母给了我幸福,我应当永远感激他们。爱――标志人类高尚气度之美的花朵,要在人自然产生性要求之前,尽早考虑这枝花的洁美,要培养人的高尚情操。作者:苏霍姆林斯基出处:帕夫雷什中学 2、新生命的诞生是一切奇迹的开始,它是上帝赐予你最宝贵的财富。 3、改革,第一着自然是扫荡废物,以造成一个使新生命得到诞生的机运。 4、感叹之余又多了一份惆怅,叹息它短暂的一生,突然,我惊喜地发现新的生命又在不断地孕育、诞生,风雨之中,一片新的红霞又向我飘来。啊!紫荆花,你总是把美留在人间,为这充满寒意的秋天增添一线生机。 5、我在每一天里重新诞生,每天都是我新生命的开始。作者:左拉 6、智者“人的死亡代表人的生命走到尽头,天上划过的星空还

代表着新生命的诞生” 神“愚者!死亡是悲伤的,无论用多么美的语言来掩盖!” 7、遥望天空,湛蓝如蓝丝绒,悠闲的白云正在悠哉游哉地散步。近看窗外,微风轻拂起柳丝的孱弱,触到了那微不可及的嫩芽,又是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呢!清冷的空气里,依然能闻到那和煦阳光般的花香。 8、天空中的云朵越来越红,并且汇集起来,像一个少妇在怀孕一样,这一切注定了有一个新的生命诞生--红彤彤的太阳降生了!作者:屈远志出处:丛林有公主 9、只要心中有希望,就有勇气和耐心去面对。请把每一天当作新的生命的诞生而充满希望,尽避这一天也许有许多麻烦事等着你,请把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就会倍加珍惜。 10、吊兰不仅优雅别致,更有顽强的生命力。有一次,我无意中剪下一根枝条,将它插进了泥土里。过了不久,又一个新生命诞生了,它长成一蓬翠绿的吊兰,依然快乐地生长着。 11、人死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死亡并不可怕可怕是人的内心。在死亡那一刻你的内心出卖了你,你逃避了死亡的恐惧。 12、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遇到自己爱的人,恰好那个人也真喜欢你在乎你,你们在一起,这个发生了些事,然后奇迹般的有一个新的生命诞生出来,我们管这个叫爱情的结晶,真的吗?出处:男

2019最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新中国的诞生》教案

2019最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新中国的诞生》 教案走向现代世界 第六课新的诞生第一课时两种命运的决战 课程标准 4-4 列举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了解它(他)们是如何影响当代和世界面貌的。5-4 通过叙述有关史实,展现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伟大作用。 6-5 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人民的奋斗历程,明确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历史选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国民党统治区的腐败和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的发展,了解解放战争的史实,理解共产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和信任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了解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新的诞生、了解新的成立给带来的历史性巨变,培养学生发现、思考历史问题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以及培养收集、整理资料和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对比国民党统治区的腐败和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的发展,了解解放战争时期重庆谈判、主要战役等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支持的史实,学习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新的诞生等内容,分析革命胜利的因素,让学生体会到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感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通过延安精神的大讨论,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新诞生的有关材料学习,理解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国民党统治区的腐败和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的对比,培养学生热爱共产党的情感,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力军。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释历史现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艰苦奋斗精神。 教材线索 [新课导入] 想象导入 放一段抗日战争中人民遭受战争苦难的录像,提问如果你是录像里的一个普通老百姓,抗战胜利后,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和平。但他们有没有得到和平呢?让学生在当时人们渴望和平的情感体验中导入新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 1.腐败的国民党统治区 (1)让学生看阅读卡提问:“为什么说国民党提出的主张代表着的黑暗命运?”(因为国民党的首要任务是消灭共产党,即准备发动内战,因此是黑暗的命运。)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本提问:“国民党统治区的腐败表现在哪些方面?”(国民党在政治上实施独裁专政,压制民主,实行特务统治;在经济上少数官僚掌握了大量财富。国统区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困苦,而且完全没有民主和自由。) 2.根据地的发展 (1)指导学生观察图7-73请学生描绘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思考:“为什么人民积极参加选举?”(人民得到了民主选举的权利,翻身做主人了。) (2)让学生观看图7-74、7-75,提问:“大生产运动解决了根据地的什么问题?”(财政经济困难的问题。)

《四时田园杂兴》优质公开课教案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昼、耘、绩;指导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3.通过“结合注释”、“抓关键字词”的方法学习古诗,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诗句的后两句的意思;感受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 4.通过“质疑”“点拨”,进一步理解、品味古诗,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5.进一步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增加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1.掌握“昼”“绩”“耘”三个字的写法。 2.理解古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渗透出的夏忙景象和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 【教学难点】 学会用方法学习古诗。 【课前准备】 学生借助《自主学习单》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设计】 一、汇报课题 1.读课题:同学们,课前大家借助微视频和任务单自学了23

课《古诗词三首》,今天学习其中的一首,谁来读一下课题: 2.解读课题:你能给大家说一下题目的意思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你的收获。谁能来读一读古诗的题目,并说一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3.齐读课题。 二、汇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出示自主学习单第一题)1.多音字视频中我们还学习了一种确定字音的好方法,谁知道?(根据字在词语中的意思确定读音)我们知道了“兴”,是兴致的意思,在这里读四声,谁能学以致用,说说“供”读几声?读诗句。 2.生字.在这首诗中,我们还有三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出示),哪些地方需要你注意? a.说(汇报交流) b.师范写(请小先生任选一个字范写) c.生学写, d.展示,纠正。 3.在古诗朗读中遇到的字音难题我们已经都一一克服了,那谁能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下来?指名读,齐读。 三、汇报诗句的意思 1.出示方法:通过课前完成学习单,你知道了哪些学习古诗的方法呢? (出示)相信你也按要求完成了任务单, (出示)那么就请你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你对这篇文言文的理解

《新生命的诞生》练习

新生命的诞生 1.精子和卵细胞 (1)精子和卵细胞是人体中的细胞。 2.人的生殖系统 (1)人的生殖系统的功能是。(2)男性的生殖系统主要由、、、、、等器官组成。其中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产生。 (3)女性的生殖系统主要由、、、等器官组成。其中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产生。 3.受精与妊娠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中结合形成的过程。受精的场所是。卵巢产生的卵子沿输卵管往下输送,若在此处遇到沿输卵管向上游动的精子,就会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受精时一个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膜内,与 融合,形成受精卵。 (2)一般情况下,一个卵子只能接受个精子。受精卵形成后,也进行细胞分裂,边沿输卵管往下移动,进入子宫,在子宫内膜,这样妇女就怀孕了,也称为。 4.胚胎的发育 (1)是胚胎主要的、最终的发育场所。胚胎发育过程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早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来自卵细胞质中的,以后胚胎通过和 从吸取营养和氧气,并将代谢废物排入母体血液。 (2)胚胎发育的开端是分裂,到60天左右时,器官和系统基本形成,初具人形,成为。 (3)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需天左右,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分娩出来的胎儿叫。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大哭能使婴儿的肺部去除,从而启动运动。(4)孕妇要担负起胎儿和她自身两个人的新陈代谢的物质交换任务,在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等方面的负担很重,所以孕妇要注意、等。刚出生的婴儿应喂以母乳。 5.新生命都是从发育而来。人的受精卵是通过和相互结合而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属于细胞,它们的细胞核内携带着。受精卵含有形成新个体所有的。 8.人体内最大的细胞是() A.精子 B.神经细胞 C.卵细胞 D.血红细胞 9.胚胎发育多长时间开始具有人形( )。 A.两周之后 B.六个月之后 C.两个月之后 D.九个月之后 10.形成一个受精卵需要( ) A.一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 B.二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 C.多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 D.多个精子和多个卵细胞 课后新知巩固 1.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过程叫()A.分娩 B.受精 C.排卵 D.妊娠2.女性生殖系统中的子宫的主要功能是() A.产生卵细胞 B.分泌雌性激素

新生命的诞生_教案

新生命的诞生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的受精、胚胎发育和分娩养育的基本过程。 2.了解人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 【教学重难点】 1.人的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人的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 3.人胚胎发育过程中与母体的物质交换 【教学过程】 复习: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 提问:1)卵细胞在哪里产生的?2)受精场所在哪里? 一、受精: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过程 卵细胞由卵巢排出,精子和卵在输卵管中结合,由输卵管进入子宫。 讲解板书: 接近卵的精子有很多个,能钻入卵的精子仅有1个,最终精子和卵形成了受精卵。受精卵形成后,一面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胎;一面沿输卵管下移进入子宫,植入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妊娠)。怀孕初期,有的妇女会出现呕吐、厌食、晕眩等现象。 设问:你知道避孕的措施有哪些吗?你了解避孕吗?男性使用避孕套、口服避孕药、女性放环;注意进行必要的性道德教育。严肃对待两性行为应该是终身遵循的道德规范。 读图:胚胎在子宫内发育 二、胚胎的发育 1.胚胎发育的营养来源和废物排出的途径。植入子宫前的早期胚胎发育需要的营养来自卵中的卵黄。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需要的营养和氧全部由母体供给,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母体排出体外。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联系;胎盘中有丰富的血管;母体血液中的营养和氧通过胎盘和脐带进入胚胎,胚胎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脐带和胎盘进入母体血液,再由母体排出体外。胎盘是胚胎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 2.胎盘中的血管与子宫中的血管是不相通的,也就是胚胎(胎儿)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是分开的。胚胎在子宫内被羊水包围,可以使胚胎免受震荡,对胚胎有保护作用。

《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一、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_。)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通过分析比较,想想哪些场面写得特别详细?哪些场面写得较为简略? (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写作特点。) (1)教师适时引导 (阅兵式最能体现开国大典的盛况。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很多。) (2)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含义,体会思想感情。 理解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重、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

“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_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看书上插图:这是董希文的红色经典油画《开国大典》,形象逼真地再现了毛主席在_城楼上宣告新中国诞生了的生动而宏大的场面。 指导朗读:把重点词语表达的感情通过恰当的停顿、节奏、轻重处理用声音表现出来。 自己读、朗读、齐读 指导背诵第七自然段。 理解2:“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理解3:“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着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 理解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人教版四下《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下《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重点、难点】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 “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2、介绍作者: ⑴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⑵介绍作者: 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淳熙十年因,58岁病辞。此后10年隐居石湖。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3、释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请说说诗应该怎样读? ⑵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⑶听范读 ⑷个人自由朗读。 ⑸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的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 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新生命的诞生的好句子,迎接新生命唯美的句子

新生命的诞生的好句子,迎接新生命唯美的句子 1、十月怀胎,才能为家庭诞生一个可爱的生命;十年拼搏,才能为人生铸就一项伟大的事业。 2、当我们呱呱坠地,注定一个新生命的诞生,18岁以后的路就靠你自己走,这一生或许疯狂,辉煌,孤独,可都是平凡的生命。路在脚下,执着的走着 3、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一个天使来到人间,当我们沉浸在庆生的喜悦中时一份与生俱来的责任也随之诞生了。 4、孩子,妈妈没有离开你,妈妈就藏在你黑黑的眼瞳里。 5、孩子,可要记住,哭泣的时候,妈妈就在这里等着你。 6、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上天的赐予,每一位母亲都是传递美好的天使。愿时光温柔以待每一位天使~ 7、身体强壮,快快长大,越长越可爱哦。 8、在那里,透过准父母们满怀欣喜的翘首期待,和初生婴儿一声声清脆无比的啼哭,足以瞬间触动人们心底那些最柔软、最细腻的情感。 9、孩子,愿你快快脱去幼稚和娇嫩,扬起创造的风帆,驶向成熟,驶向金色的海岸。 10、你的来临,是上帝赐予我的幸福;是妈妈送给爸爸最好的生日礼物;是我们全家美满的象征;所以爸爸,要为你做一切能让你快乐幸福的事情。首先,爸爸要为你禁欲300天。 11、宝宝降临,全家欢笑,再无烦绕;宝宝一笑,万事变好,喜气伴

绕;恭喜你了,喜得宝宝,开心常绕;祝愿宝宝,满月快乐,健康围绕;祝福朋友,心情美了,万事顺了,乐得逍遥! 12、我们每天面对那些朝气蓬勃的可爱宝宝,内心无比知足,看到经过自己双手接生的无数母婴平安健康、听到每一个新生儿悦耳的第一声啼哭,就是我们的快乐和价值所在。 13、孩子,你的到来点亮了我们的生命,为我们的生活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14、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意味着一个新生命开始了人生历程的起点,意味着,造就新生命的夫妻承担起了做父母的责任。 15、你的第一声啼哭,就像是天使吹奏的圣音,我从来没有听过那样美妙的旋律。从医院出来的时候,东方的天空已经开始有点露白,头顶上却仍是一片像这样灿烂的星空。在这浩瀚宇宙的一角,继承了我的血液的生命,就在刚才,诞生于这个世界。 16、你落地的瞬间,像华丽的化身。我的笑容无时的荡漾。你的哭声你的笑声是对我最好的回馈,我不怕累。 17、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看到一个携带着自己基因的生命诞生,他的诞生,是你的生命的延续。 18、愿你像颗种子,勇敢地冲破泥沙,将嫩绿的幼芽伸出地面,指向天空。 19、灿烂的季节迎接灿烂的你。这个世界因你而变化。 20、美好的图画,你要一笔笔描绘,再难也有我的爱伴陪。 21、亲爱的孩子,你有着最令人羡慕的年龄,你的面前条条道路金光

新生命的诞生教案2

3.2新生命的诞生(2)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胚胎发育和分娩养育的基本过程. 2.了解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初步了解 胚胎发育各阶段的大致情况.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知道新生命是如何诞生的,以及从受精卵到胎儿分娩整个过程的一系列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母亲十月怀胎,并分娩诞生新生命的过程,使学生体验生命的珍贵、母亲的伟大. 【教学重点】 人的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 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与母体的物质交换.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请学生看一段母亲分娩胎儿的录像,看到一个婴儿诞生了. 设问:有没有关于婴儿的一些疑问需要老师帮忙解答? 生答:婴儿在妈妈肚皮内要不要呼吸?要不要吃东西?如果要吃东相关以往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 教学内容和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性化教学思路及改进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案 学习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学习文中的排比句。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背诵6-8自然段。 课前准备: 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历史状况。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读题。 ◆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要求: a.通读课文2~3遍,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b.画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C.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画出描写不同场面的连接句。 d.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先努力自行解决。 三、交流。 ◆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 ◆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场面可以分为四部分。)◆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自由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书写生字及词语。 ◆练习读熟全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第二部分 ◆学生默读,理清典礼的过程。

《四时田园杂兴》微课教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微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多读感悟。通过适当引导,带领学生读背吟诵,读中想象,读中追问,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怀。 达成目标 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 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 “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积累更多

田园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片头。 二、欣赏诗歌: 现在我们就走进古代诗人范成大为我们描绘的充满着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四时田园杂兴》,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味儿!你也一定会陶醉其中的。播放课文朗读。 三、介绍作者。 范成大( 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四、解释诗题 “四时” “兴”是什么意思?

“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这里的“兴”是兴致,兴趣,引申为即兴创作,这里指即兴创作的作品。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四时田园杂兴”,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 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五、理解诗意 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 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生动描绘了乡村里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教案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绘生命起源的主要过程。 2、举例说出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培养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命起源的进化顺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生命起源化学进化的过程,渗透生命物质变化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观点。 2、通过了解我国探索生命起源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2、解释米勒实验和描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教学重难点: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理解说明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教学过程: 导入: 现在的地球上生物多种多样,可是在地球诞生之处,生物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那么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样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命的起源是怎样的。 新授: 一、“神创论”没有事实依据 提问:神创论大家不陌生吧,那么你们能列举几个神创论的例子么? 答:女娲造人、上帝造人等。 讲解:很好,神创论认为,生命是神创造的,生命始终保持被创造时的形态和结构,而且一成不变。然而神创论没有任何事实依据,与科学相悖。

二、巴斯德实验推翻了“自然发生说” 自然发生学说:今天地球上的生物可以由非生命物质自然而然产生出来。 资料分析: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 阅读课本实验装置,讨论下列问题: 1、为什么在鹅颈瓶口处有弯曲细长的玻璃管时,鹅颈瓶内的肉汤没有变质? 2、为什么打断鹅颈瓶的瓶颈后,瓶内的肉汤变质了? 3、为什么说这个实验彻底推翻了“自然发生说”? 三、科学家普遍认同“化学进化学说” 1、阅读:学生阅读课本的材料,找出生命起源的过程。 2、第一步:从原始大气到有机小分子 第二步:从有机小分子合成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 第三步:有机大分子在原始海洋中 形成原始生命,并进一步形成原始单细胞生物 3、讨论: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 (1)读图:米勒实验 火花放电的作用是:模拟原始的闪电 向装置内输入的气体主要是:水蒸气,甲烷,氮,二氧化碳,氢气等。 米勒提出的问题是:原始地球,有没有可能产生生命。 米勒作出的假设是:原始地球,有可能产生生命。 米勒在实验中搜集到的证据是:产生出原先不存在的各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米勒得出的结论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有可能由无机物生成多种简单的有机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讨论,了解米勒实验是验证生命起源的第一步。 (2)了解:米勒实验被认为是开创了生命起源研究的新途径。 让学生理解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诞生地。 从原始海洋和现在海洋的不同点,来说明现代海洋是不可能再诞生原始生命的。四、总结 原始地球 火山爆发第一步有机小分子第二步有机大分子 原始大气第三步

2020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中国革命的胜利 第2课《新中国的诞生》教案1 新人教版

新中国的诞生 1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知道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作用;知道渡江战役的概况和结果;自主学习,叙述中国人民政协的概况、作用;独立探究,理解中国人民政协的召开使人民获得了民主权力;结合视频与诗词,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性时刻,知道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而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过程方法目标:在分析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诗歌阅读分析能力。从材料分析中,培养整理和归纳知识的能力,并对所探索的问题能阐述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培养热爱国家的情感。 2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三年的解放战争,最终推翻国民党政府,建立了新中国的历史。教材设计了四部分内容加深学生对这段历史的领悟。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叙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国主张。“渡江战役”和“政治协商会议”为我们介绍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最后“开国大典”叙述了新中国的建立,并帮助学生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3重点难点 1.重点:与新中国筹建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新中国诞生的意义。 2.难点:新中国的建立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通过开国大典的小短片,看到人民欢呼雀跃,引导学生回答发生了什么事,人民为何如何开心,引出新中国的诞生。 活动2【活动】微课 1.新中国的诞生给人民群众带来了非常大的鼓舞,也改变了人民的命运,但是他是如何诞生的呢?请大家一起来观看下面这段微课。 2.出示微课,大致介绍为新中国诞生提供条件的七届二中全会、渡江战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的大致过程 活动3【讲授】学生归纳 3.让学生根据微课展示的内容,对课文内容进行整理,并列提纲。由学生代表进行展示。 4.出示渡江战役相关图片,提问:渡江战役对于建立新中国有何影响? 5.讨论: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占有绝对优势,为何最终胜利的却是共产党?引导学生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6.出示新中国诞生图片的人民群众反应,设问:新中国的建立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有何意义? 7. 展示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屈辱史实的图片,论证长期的苦痛。提问这段历史何时结束,从而得出新中国的诞生结束了我国的屈辱史。使中国走上了民主、独立、统一的道路 8.给出中国解放前后的GDP和大学生人数变化,通过图表的反差直观反映新中国的诞生使我国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9.设问,让学生找出当今社会与之前相比的民主之处,得出中国的诞生是我们走上了民主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