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务星球版八下第七章第一节南方地区区域特征教案

商务星球版八下第七章第一节南方地区区域特征教案

商务星球版八下第七章第一节南方地区区域特征教案
商务星球版八下第七章第一节南方地区区域特征教案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区域特征

【课题】八下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区域特征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城市的分布特点。

●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重点)

2.运用地图说出南方地区地形、气候、土壤、河湖等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重点)

3.举例说出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主要物产及分布。

4.了解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优越条件,并读图说出工业的分布。(重点)

【教学模式】学案与地图导学。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自主学习、点拨归纳、展示交流。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多媒体、地理助学。

学案点拨归纳与疑点解惑:

1.主要包括的行政区域要分块记忆:长江中下游地区六省一市

...........(鄂、

湘、皖、赣、苏、浙、沪),南部

..

沿海地区五省二区........(闽、台、粤、桂、

琼、港、澳),西南地区三省一市

........(川、滇、黔、渝),其中,川.、皖.、苏.的

大部

...地区..分.及陕.、甘.、豫.的小部分

2.城市多沿江、沿海分布。

3.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面临黄海、东海和南海。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地处热带与亚热带。(东西南北四点加一线)

4.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多沿江分布,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上。

5.江河湖海连一体,交通便利,利开放。

6.河湖众多,水网密布,素称“江南水乡”。

展示交流展示交流:出示南方地区空白图,根据学案的设计,找6位学生分别到黑板前指图

介绍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湖等,并适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和完善。

学生1:介绍南方地区包括的主要行政

区域。

学生2:介绍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及分

布特点。

学生3:介绍南方地区的位置。

学生4:介绍南方地区地形区及地形特

征。

学生5:介绍长江、珠江、澜沧江及各

自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及注入的海洋。

学生6:介绍南方地区的淡水湖及特

点。

学法指导:

根据巫山和雪峰山记住东西两侧主要的地形区:

①巫山东侧是长江中下游平原,西侧是四川盆地

②雪峰山的东侧是东南丘陵,西侧是云贵高原

展示交流

可提升学

生利用地

图进行记

忆的能力,

并通过学

生展示,激

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并发现学

习过程中

的存在的

问题,引导

学生之间

相互矫正

完善。

学法指导

可解决学

生对南方

四大地形

区易混,辨

认不清的

问题。

承转过渡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南方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多沿江分布,河湖众多,江南水乡,山青水秀。其实南方地区不仅山青水秀而且物产富饶。我们现在接着学习富饶的物产。

自主学习二、气候与农业生产

学案导学:此部分知识较简单,有

些知识已学过,要求学生回顾所学

过气候、农业的相关知识,独立完

成学案,教师不必过多讲述,可以

完成放给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要求:让学生多对应想一想北

方地区,学会比较,在比较中记忆,

在比较中学习。

师生互动关注区域差异:

1.水田、种水稻、水稻土、河湖多、

气候热、“鱼米之乡”。

2.贫瘠红壤、土改良、经济林(第

学生自学课本,在课本上完成圈、点、勾、

画,并尝试完成下面学案。

1.南方地区属于哪两种气候,气候有何特

征?

2.说出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耕作制度。

3.看课本图7-1-3说出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热带和亚热带水果及其分布。

4.说出南方地区四大地形区的土壤及农业发

展状况与区域差异。

与师互动:回答出所在的对应地形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

用对比的

方法让学

生来分析、

比较出各

种土壤的

差异,培养

学生学会

用比较法

来学习地

理知识。

由于课本

对地形区

的区域差

异编排教

简,师生互四川

盆地

西

长江中下

游平原

云贵

高原

西

东南

丘陵

三大林区)

3.气候湿、紫色土、物产丰、“天府美自古堰来”

4.喀斯特地貌、多民族、旅游丰。图片展示:加深学生的感观认识。

问题探究:通过对南方地区地形、气候、河湖的学习,综合分析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观看图片,辨识四大地形区的地貌景观。

综合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地形方面: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水田集中

连片。

气候方面:气候湿热,水热条件优越。

河流方面:河湖密布,淡水渔业发达,灌溉

条件良好。

动与图片

展示可加

深学生对

四大地形

区差异的

理解。

培养学生

综合分析

问题、归纳

问题的能

力。

承转过渡我们知道南方地区河湖众多,频临黄海、东海、南海,江河湖海连为一体,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我们现在接着学习江河湖海连为一体下的经济。

自主学习学案导学:引导学生读课本41页图

文资料,探究南方地区发展经济的

优越条件及工业的分布。

教师巡视指导,适时予以点拨矫正。

点拨:我们要在地图上准确记住工

业基地与主要城市,进而理解工业

的沿江、沿海分布特点,据图综合

分析南方地区发展经济的优越条

件。

探究活动:阅读课本41-43页的图

文资料,完成活动要求。

1.说一说,贵州省发展旅游业有什

么优势条件。

2.议一议,怎样治理水土流失,搞

好贵州省山区的生态环境建设。

读课本41页图文资料,自主学习探究:

1.找出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说说

各自的工业特征。

2.找出主要工业城市:上海、南京、杭州、

武汉、重庆、成都、长沙、广州、珠海、深

圳、福州。

3.读图观察南方地区工业的分布特点。

工业沿江、沿海分布。

4.读图文分析南方地区发展经济的优越条件

有哪些?(从位置、交通、人口、资源等方

面分析。)

江河湖海连一体,多良港、交通便利,利于

对外开放;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河

流多,水量丰,水能丰;城市密集,工业基

础雄厚;矿产资源丰富……

阅读、回答:

1.①优美的自然风光;

培养学生

读图分析、

解决问题

的能力,提

高从地图

中获取地

理信息能

力,综合分

析南方地

区经济发

展的优越

条件,利用

地图说出

工业的分

布特点。

②地方文化独具特色;

③众多的革命纪念地。

2.植树造林、修建梯田、设立自然保护区。

总结梳理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地理知识,边总结边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学生对每一个知识进

行简单的描述与记忆。

形成系统

完整的知

识体系,方

便于学生

的知识梳

理与巩固

记忆。

课外比较

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利用表格对南北方的区域差异进行比较,成绩优秀的学生可适

当拓展比较,比如: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文化艺术方面的传统体育、戏剧

曲艺、风土民俗等。

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

农业

生产

矿产与

工业北方

地区

界线

南方

地区

培养学生

区域比较

法学习习

惯的养成,

为后面《活

动课认识

南方地区

和北方地

区的区域

差异》做准

备。

一.基础巩固(必做题,均衡发展面向全体学生。)

1.(目标1)下列省区全部位于南方地区的是( )

A.四川省B.贵州省C.安徽省D.陕西省

图5.6中a,b,c,d分别表示我国四种农业生产地区。读图回答2~3题。

2.(目标1)秦岭一淮河在图中的位置应是( )

A.a地区和b地区之间

B.b地区和c地区之间

C.b地区和d地区之间

D.a地区和d地区之间

3.(目标3)能大面积种植水稻和甘蔗等农作物的地区是

( )

A.a地区 B.b地区 C.c地区 D.d地区

4.(目标2)属于南方地区的地形区是()

A.太湖平原、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珠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D.太湖平原、东南丘陵

5.(目标2)南方地区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 )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寒带季风气

6.(目标2)下列关于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位置

地形

气候

南方地区

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主要的农作物

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

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A.冬季严寒,夏季凉爽 B.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

C.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D.风吹草低见牛羊

7.(目标4)下列城市不位于

...长江沿岸的是( )

A上海 B南京 C广州 D武汉

8.(目标4)关于南方地区经济特征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本区海岸线漫长,多优良港口,江河河湖海连为一体,有利于对外开放。

B.本区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

C.本区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制造业发达,有众多的工业城市和工业基地。

D. 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本区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9.(目标2、3、4)读南方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山脉:A_______C_______ F_______G_______I_______。

(2)平原: K__________平原,该平原广泛种植______,河湖众多,被称为“鱼米之乡”。(3)盆地:N__________,土壤为______土,素有“______”的美誉。

(4)高原:O__________,该高原______地貌典型。

(5)丘陵:P___________,该丘陵分布着贫瘠的______,发展了经济林木。

(6)河流:①_______②_______⑤_______⑦_______。

(7)湖泊:⑧⑨⑩。

(8)L、M处的工业基地分别是_______、_______。

二、能力拓展(选做题,关注个体差异为优秀生提供能力提升的平台。)

10.读“我国南方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⑴A省区的简称是_____。

⑵长江中游地区易发生水灾的主要自然

..

原因

..是()

A.流域内支流众多,降水量大,且降水

时间集中

B.联系长江南北的众多跨江大桥影响泄

C.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洪能力下降D.滥伐上游森林,水土流失加剧,淤塞中游河道

⑶20XX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此地震是由于_______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⑸武汉附近的江汉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请你从气候方面简要分析当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

⑹长江沿岸的钢铁厂较多,形成“钢铁走廊”雏形,试分析①攀枝花②上海宝山建立钢铁厂

的有利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已学习了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故采用“复习设疑—方法引领—点拨导入”的方式自然而然导入新课,既复习了北方地区区域特征又让学生明白学习区特征的学习方法与思路,使学生得心应手的去学习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减轻学生学习心理上的负担。

本节课主要采用学案导学、读图观察、点拨指导、展示交流、师生互动等教学手段展开教学,突破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通过一系列的师生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用图”学习的意识,让知识记忆的更长久。同时,让学生多对应想一想北方地区,学会比较,在比较中记忆,在比较中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针对20XX年地理学业考试,我们要时刻提醒学生多“读图、记图、识图”,从而形成“脑中有图”,而不是简单机械的记忆。我们今后要重在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解题技巧,而且复习时要注意知识间的有机联系与整合,形成一定的知识链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方地区—区域特征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区域特征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北方地区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差异,了解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北方农业在耕作方式、农作物、矿产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本课的学习,体会人地协调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材分析】: 1、教材首先讲述了北方地区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的特征。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明确该地区的位置、范围,熟悉该 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 2、课文第一段描述北方地区面积较小,仅占全国总面积的20%,但人口却较多,约占40%,是全国人口众多的地区之一; 课文第二部分讲述了北方地区在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方面的优势。 教学中可通过活动的安排,如结合“民居邮票”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了解,以及由于自然环境而 对人们产生、生活的影响,使之对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领悟更深。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朗读学生熟悉的反映我国北方的诗词,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导入我国北方地区区域特征的教学。 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北方地区地形”,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找出主要山脉、平原、高原、丘陵,了解北方地形特征。 (平原面积广大) 2、找出主要河流、湖泊,说说北方河流水文特点。 (湖泊少,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水资源短缺) 然后引导学生自学课文,并思考一下问题: 1、北方地区所占的面积、人口比说明什么问题? (北方地区是我国人口稠密的地区)

2、“黑土地”、“黄土地”分别指什么平原?为什么? (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北方地区范围”,找出北方地区主要的省级行政区域,了解北方地区行政区划。 教师小结: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南北方在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受这些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北方在农 业生产方式、物产等方面会有哪些特征和优势呢?引出下一课题——有关“北方地区物产丰富”的教学。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图“北方地区主要物产分布”,完成以下活动: 1、说出北方地区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 (旱地、水田、草地、林地等) 2、在图中指出林地、草地的主要分布区。 (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如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等;草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和高原,如东北平原、黄土高原等) 3、思考北方耕地的主要类型及原因。

地理区域时间分布特征

陆军军官学院五四比武 数学建模竞赛 参赛组编号:022******* 所属队别:学员二旅26队 参赛队员姓名:夏旭东刘小均刘豪 参赛选择的题号是: A 论文题目:地理区域气温时间分布特征

地理区域气温时间分布特征 摘要 1.问题一 问题一是对较短时间内气温的预测,为了能够较准确的预测较短时间段的气温,我们需要对所给数据进行处理,由于问题一是为了求出一天、几天或者一周的气温,我们首先需要计算出三个区每天的平均温度,其次引入三次指数平滑法,并建立时间序列模型,较精确的预测出较短时间的气温,预测结果如下: 20070624 20070624~26 20070624~30 原平均温度22.4 25.37 25 预测值23.91 26.17 26.43 2.问题二 问题二要预测冬季的最高或最低气温,实际上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预测冬季三个月的气温,但这加大了运算量,其实对于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获得的,因此对一年四季随机抽取三天,观察其气温变化曲线,得出了两个时间段,即0-6时和12-16时能达到每日的最低和最高气温,再利用问题一中的基于EMD的神经网络预测,以所给数据为输入,预测下一年同期气温,比较得出最高和最低气温,如下图: 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时间20070221 20061223 平均温度17.6 -9.5 3.问题三 问题三要对2007年冬季气温整体进行分析,由于没有给出2007年的真实冬季气温,我们首先要预测出2007年冬季的气温,第二问我们利用基于EMD的神经网络预测法对2006年的冬季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进行了预测,而得出的预测值与真实值相比,非常接近。因此我们预测2007年冬季的平均气温,也在原有的模型基础上进行求解。然后分析:1.对07年冬季气温的整体性分析2.对07年冬季气温的地域情况的分析3.对2007年冬季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时间的分析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希尔伯特黄变换 EMD经验模态分解法神经网络预测时间序列法

初中地理《区域特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导入部分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回顾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并重点强调北方地区的位置。通过展示北方地区一年四季的景观图,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北方地区四季变化,激发学习北方地区的欲望。然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情本节内容共设计五大教学环节,现将五大教学环节展示如下: 自主学习一: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展示北方地区的地形图,通过观察地形图找出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秦岭、淮河,既而归纳出北方地区的位置,即北方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 淮河以北。 展示北方地区范围图,通过小组合作找出位于北方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域,大致的了解北方地区的范围。 自主学习二:自然地理特征 展示北方地区地形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到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后,自然而然的就知道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其次,复习回顾我国地势的三大阶梯让学生明确北方地区位于我国第二、三阶梯。为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北方地区的地形,我给学生展示了北方地区的地形景观图,并让学生观察土地颜色,为后面农业学习做铺垫。 展示北方地区的河流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到黑龙江、松花江、黄河、

淮河、海河,明确这些河流的地理位置,在此基础上补充华北平原 的来历。归纳北方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流量小;汛期短;有冰期,越往北越长;含沙量较大,黄河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次,通过闪烁图标展示了山东丘陵、辽东丘陵的位置,并明确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的地理方位。 展示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图和温带季风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引导学生归纳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说出温带季风 气候的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如此推断出北方 地区的耕地以旱地为主。 自主学习三:北方地区的农业 结合课本P8 文字和图6—1—3 北方地区主要物产分布图完成下 列表格。 没有的农作物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的同时了解北方地区的物产。 自主学习四:北方地区的工业 展示北方地区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让学生小组内合作找 到我国第一大和第二大油田的名称及地理位置,找到大同煤矿、神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 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 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 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 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 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 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 江1998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 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上海市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 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高考地理:答题建模8.区域特征描述类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

8.区域特征描述类 模板展示 描述角度语言表达 区域空间位 置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与邻区的相对位置等 区域自然特征地形地形结构、地势起伏状况、地质状况和地形区分布等 气候气候类型、水分与热量状况、水热组合、有无特殊天气等 河流 河流分布及其水文特征(水量、汛期时间及长短、结冰期、含沙量及水能)、水系特征(流域面积、密度、流程、支流)等 植被植被类型、分布与疏密状况等 土壤土壤类型、厚薄及肥力高低等 自然 资源 资源类型、丰歉程度和分布特点等 区域人文特征农业 生产 农业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其分布、单产高低、农业部门、经营方式、商品率及生产水平高低 工业 生产 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销售和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 人口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人口密度、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问题等 城市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和城市化问题等 交通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密度、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因素等 应用体验 1.中亚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深入理解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有助于认识我国与该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性。读图分析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图1 中亚地区地理简图 图2 中亚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解答示例: 答案 总体上,该区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主要为高原、山地,东北部以丘陵为主,西部、南部以平原为主。该区河流多发源于东南部山区及东北部丘陵,主要依靠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多为内流河,注入内陆湖泊。由于该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量偏低,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300

mm以下,北部、东部地区夏季受到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年降水量在300 mm以上,东南部局部地区为迎风坡,年降水量偏高,在600 mm以上。 解析略。 2.(2017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模拟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冬虫夏草是一种昆虫与真菌的结合体,虫是虫草蝙蝠蛾的幼虫,菌是虫草真菌。每当盛夏,在海拔3 800米以上的雪山草甸上,虫草蝙蝠蛾卵变成小虫,钻进潮湿疏松的土壤里,以植物根茎为食物,当虫草蝙蝠蛾的幼虫吃到带有虫草真菌的根茎后,受真菌感染的幼虫会死亡形成“冬虫”。第二年,真菌在其体内生长、钻出地面,形成“夏草”。怒江上游流域是冬虫夏草的主产区之一,其中那曲地区的冬虫夏草是虫草中的极品。 图Ⅰ为怒江上游流域气象站及水文站分布图。图Ⅱ为2000—2010年怒江上游气候数据统计图。 图Ⅰ 图Ⅱ (1)概述怒江上游流域降水的时空特征。(6分)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区域特征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区域特征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特点。 ·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运用南方地区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的主要河流、湖泊及黄海、东海和南海,分析其通江达海的交通区位优势。(重点)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重点) 3、运用图像资料,说出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及主要矿产和工业的分布。 4、运用图文资料,比较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主要地理差异与区域发展特点。(重点、难点)【教学模式】问题导学、讲练结合 【教学方法】多媒体导入法、探究法、列表对比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展示图片 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具有南方地区代表性特征的图片, 配以背景音乐《采茶舞曲》,据此判断,这儿 的风光反映的是我国哪一个地理区域?关于 该地区,你们还知道哪些,说给大家听听。 1、学生观赏图片,形成 对南方地区“山青水碧” 的初步直观印象。 2、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 谈对南方地区的了解,增 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图片配以 轻音乐,给 学生耳目一 新的感受, 同时提升了 学生的审美 素养,激发 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对 祖国大好河 山的热爱情 感。 衔接过渡往昔之南方地区,古人曾留下许多美丽的诗篇;今日之南方地区,诸业兴旺,城乡建设日新月异。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山清水碧、物产富饶的南方地区。 明确目标 预习展示第一,教师向学生展示本节课教学目标: 1、运用南方地区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 的主要河流、湖泊及黄海、东海和南海, 分析其通江达海的交通区位优势。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南方地区的 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3、运用图像资料,说出南方地区主要农 作物分布及主要矿产和工业的分布。 一,学生读目标,形成目标任 务驱动。 二,学生反映课前完成《地理 助学》中“学习过程”部分时 遇到的困难,结合出示的教学 目标,提出本节课的疑惑:比 如 1、为什么秦岭—淮河一 课前结合地理 助学预习,能 够使学生对南 方地区的自然 环境特征形成 初步的认识。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区域分布特征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区域分布格局 在全球各主要发达国家加速推进生物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于2010年明确将包含生物医药在内的生物产业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和布局调整的重要机遇。 上图是2010年中国各省生物医药产值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分布进一步显现,已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为核心,珠三角、东北等中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此外,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南、湖北,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也已经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 为统一评价各重点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水平,根据生物医药发展的关键要素,选取产业规模、创新能力、人力资源、国际交流等四项指标进行评价。如下图:

环渤海地区生物医药人力资源储备最强,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和教育资源。各省市在医药产业链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围绕北京形成了创新能力较强的产业集群。 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水平评分最高。长三角地区拥有最多的跨国生物医药企业,在研发与产业化、外包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已逐步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珠三角地区市场经济体系成熟,市场潜力巨大。珠三角地区医药流通体系发达,毗邻港澳,对外辐射能力强,民营资本比较活跃。围绕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形成了商业网络发达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中西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各自发展特色。成渝经济圈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创新活跃,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基地;以长春市为核心的长吉图地区是亚洲规模较大的疫苗生产基地;长株潭地区拥有长沙高新区、浏阳生物医药园等多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产业基础雄厚;武汉城市群聚集了各类研发机构及知名企业300余家,已形成支撑创新、产业化发展,较为完善的平台和环境。 武汉中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由留美华裔生物科技精英创建的,致力于分子生物检测及临床医学诊断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广泛涉猎生命科学研究和医学临床检验领域。2008年在硅谷投资兴建了新技术研发中心——美国Signosis.Inc,成功构建了多生物素信号放大技术、斑点免疫测试技术、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等多项技术平台,其中“模板线性扩增和多生物素信号的双重放大方法”等三项发明已申请中国专利及国际专利。先后开发完成200多种最新的生物标志物分析试剂产品,产品销售遍布北美、欧洲及亚洲等主要国家和地区。2011年11月,中帜生物正式落户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九龙产业园,拟斥资4000万元打造公司管理总部、营销管理中心及分子诊断试剂生产基地。并与国家疾控中心、中科院、军科院、医科院等研究院所结为战略合作伙伴,与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建立临床合作。 作为较早一批入驻武汉光谷生物城的高新技术企业,武汉中帜生物科技有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word版本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区域经济增长 2、地区生产产业专业化 3、核心区 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5、投资环境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第三产业3、商品交换4、创新5、S形6、关联性7、能源生产弹性系数8、区域性原则、效益原则9、资本流量和流向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2、市场因素是对--------影响最大的因素。 3、区域贸易是指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进行的--------活动的总称。 4、熊彼特认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应该作为一种崭新的生产要素被引入生产函数。 5、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表现为----------。 6、城镇体系域城镇群的最大差别体现在---------。 7、一般来说,----------是用来反映能源生产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互适应状况的指标。 8、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一方面要体现-----------的原则,另一方面要体现 ----------的原则。 9、投资三要素是指投资主体、资本流向和流量、获利程度,其中,-----------是核心要素。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ABCD 2、BC 3、A 4、A 5、D 6、ABCD 1、中国区域经济跨世纪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A 规范政府职能 B 培育大型企业集团 C 加强宏观调控力度 D 实现经济协调增长 2、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是------ A目标驱动机制B 利益驱动机制C 市场调控机制D 宏观调控机制 3、在下列经济合作中属于水平性经济合作的是----- A棉花生产企业与纺织厂的合作B 为汽车总装厂生产零部件的加工企业 C 南南合作 D 东西合作 4、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是--------- A科技进步B 人力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C 第三产业的高速增长 D 政策的改善与优化 5、在城镇体系建设中,城市的基础是-------- A最大的城市B 大城市C 中等城市D 小城市 6、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条件是--------------

第一单元第一节认识区域导案

第一节认识区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举例说明区域的含义、特点,能够叙述出区域的类型及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通过对“海南岛的交通和旅游图”的分析、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对本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教具使用】多媒体与教学案。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比较分析,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学法指导】通过合作和交流,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什么是区域”,可以结合初中所学的世界和中国地理,列举出一些区域类型。 一:知识结构 二:基础知识点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指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线 (2)有明确的区位 (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 3、划分指标

单一指标自然要素 综合指标人文要素 4、划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二)区域的类型 1、均质区 2、功能区 3、区域的尺度与区域的特点 (三)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 2、差异性 3、开放性 重点解释: 1、所有的区域是否都有明确的边界? - 不一定。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干湿区). 2、如何全面认识一个区域? 我国东部季风区是不是一个区域? 从类型、区位特征、共性、区间差异和边界形状五个方面分析判断。 东部季风区符合上述要求,是一个区域。 3、如何区分均质区与功能区? 提示:均质区和功能区的区别在于,均质区内部某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其划分的依据就是某一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如干湿区中的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都在800毫米以上;而功能区内部则是在某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它是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的,如城市经济区就是指以城市为中心,并包括该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 4、为什么说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都存在差异性? 提示: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不仅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就是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区域进一步划分的基础,应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性就越小。我们所说的区域内具有相对一致性,并不是说内部就没有差异,只不过是求大同存小异罢了。 5、为什么说区域既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又反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提示:区域内的地理环境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整体。其地形、气候、土壤、生物等具有相似性,反映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各区域所处位置不同,水热条件、土壤类型、生物种类等也存在着地域差异。 6、认识区域特征有什么实践意义? (1)整体性对于利用资源、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差异性有利于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开放性有利于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中国地理:南方地区随堂练习(附答案)

中国地理分区部分:南方地区 一.选择题: 读左图,回答1-3题: 1.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强该地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B.为促进该地区农业生产,应大力发展商品粮生产 C.该地区建立大型农场,种植橡胶等作物 D.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 2.该地区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主要为丘陵 B.该地区盐碱地分布广 C.土壤贫瘠 D.农业气象灾害频繁 3.该地区的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壤酸化 B.土地盐碱化 C.水土流失 D.土地沙化 错误!未指定书签。4.关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生态环境的正确叙述( ) A.生活能源短缺,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导致水土流失 B.因气候多雨湿润,植被即使被破坏,恢复也容易 C.生态环境的破坏只影响低山丘陵地区不影响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 D.这里的人地关系比较缓和 读左图,回答6-8题: 5.河流N是我国() A.南北方分界线 B.内外流域分界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D.耕作业与畜牧业分界限 6.N河以北的河流一般() A.只有一个汛期 B.具有凌汛 C.具有冰期 D.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7.近年来M市地下水位以每年30cm的速度下降,其直接原因是() A.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补给不足 B.过量开采地下水资源 C.城市建设过快,水污染严重 D.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读左图某海岛示意图,回答8-9题: 8.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B.热量充足,农作物一年两熟 C.地处热带区域,不受寒潮影响 D.河流有明显汛期 9.关于该岛经济发展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可以发展电力工业 B.热带季风气候利于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 C.著名的莺歌海盐场位于该岛东海岸 D.主要工业区位于该岛的丘陵台地 10. 关于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海是位于长江入海口的黄海之滨 B.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南方地区种植最广泛的粮食作物是花生 D.江南丘陵红壤分布广泛,红壤呈酸性,肥力差,改良的方法是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 读下图,回答11-12题。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2.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育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启发式 教具: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课时:1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及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出大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教学过程 [引入]:问题抢答: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板书] (课题)第一节:位置和范围 [新课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应从哪里入手来认识一个大洲或地区呢? [情景提问]比如,我想去某一个同学家拜访,可不认识,你能为我描述以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吗? [归纳、确认]在这里,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描述──1.你家门牌号码多少? 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 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如:有多大?有多高? 其实,认识一个大洲,也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在哪里──地理位置和范围(雄踞东方的大洲)

地形地势特征(答案版)

地形地势特征滚动练习 1.读下图,回答。 欧洲西部地形图 概括归纳欧洲地势的特点。 平均海拔低。南北高,中部低。海岸线长,且曲折。 2.读下图甲和乙,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该区域的地形、地势特征,并说出①、②两地地形类型。 山地高原为主;西北高东南低;相对高差大;海岸线平直 ①丘陵 ②高原(山地 ) 3.读南非等高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2)据图判读该国地形地势特征并说明理由。(8分) 地形以高原为主,沿海有平原分布;地势东(北)高,西(北)低,沿海最低。从等高线判断,大部分地区海拔超过1000(500)米,相对高差小,沿海地区海拔小于2000米,从河流流向及等高线判断地势,河流自东向西流。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描述该区域地形、地势特征。(4分 ) 东部以山地(高原)为主,西部以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起伏较大。(4分)

5.读世界某国略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下图,描述该国地形、地势特征 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平原主要在该国西部(里海沿岸),丘陵和山地分布在中东部。 6.读“非洲南部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2)据图回答该区域的位置及地形地势特征。(6分) 位于非洲南部,地处中低纬地区;西面和南面濒临 海洋(3分);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 低;海岸线较为平直。(3分) 7、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 图示区域属于盆地地形,高度变化较大,海 拔大致在300~1500米之间;地势是四周高,中 间低。 8、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6月份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简述该区域地形地势特征 地形以低山、丘陵和冲积平原为主;地势大致 西高东低,西部低山、丘陵广布、东部平原为 主。

八年级地理下册 6.1 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以及农业生产、资源与工业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获取地理知识,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北方不同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要素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差异性,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地区发展理念。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以及农业生产的特点。 2.分析北方地区不同区域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 1.掌握从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要素去分析概括某一地理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一般方法。 2.学会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读图导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准备上课用图、划分学习小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 展示北方地区的雪景动画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知讲解

活动1: ?认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定位置 教师:展示北方地区在全国的位置图,提出问题——如何描述北方地区的位置? 学生:北方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认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看地形 教师:展示我国地势阶梯图和北方地区地形图,要求学生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提出问题——北方地区所处的阶梯和主要地形区是什么? 学生:找地形。北方地区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是地形的主体,平原面积广大。 ?认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明气候 教师:出示我国的气候分布图。明确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 学生:本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教师:阅读两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的区域差异。 学生:相同点——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不同点——哈尔滨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济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活动2: ?认识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政区 教师:展示北方地区范围图,找出东北三省和黄河中下游沿岸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说出它们的省级行政中心。 学生:完全位于北方地区的省份主要有:黑龙江省(哈尔滨)、吉林省(长春)、辽宁省(沈阳)、河北省(石家庄)、山东省(济南)、山西省(太原)等,陕西省(西安)、河南省(郑州)的大部分和安徽省和江苏省的一部分。 ?认识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农业 教师:出示表格,对比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农业的差异。

1、分布特征描述类

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 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及成因分析总体来说,地理事物的分布形状分为点线面三大类;其特征要从位、数、形三方面来描述,每一个具体特征都隐含着不同的原因,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位置:绝对位置有经纬度、高程;相对位置指“在---地区---方向或与----平行或沿---分布”; ②形状看延伸方向、弯曲方向得总体形状(团块状、条带状); ③数量指数值大小、递变规律、变化快慢(梯度)、极值(闭合中心)、面积大小、范围宽窄。 1.点状分布:点状地理分布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是标定在图上离散的点。①表示分布地点:如我国特大城市的分布(只表示其空间位置);②表示类别:用不同图例,如我国矿产资源分布、不同等级的城市分布等; ③表示数量:用定位符号的大小来区分(或同时在符号旁边注明绝对数量)。 描述角度: (1)点的疏密: ①均匀一致;②分布不均(总分结构描述),沿什么线(或面)密集;沿什么线(或面)稀疏。 (2)点的位置:在----线(沿河谷、海岸线、边境线、交通线)上分布;在----面(面的什么位置)上分布。 (3)点的数量:多少(极值最多、最少、最集中等),反应的规律(哪多哪少)。 (4)点的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等级)。 (5)其他:点的动态变化 2.线状分布: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读图时要注意事物的起止点、事物沿途的变化和事物的走向。 描述角度:位置、疏密、渐变方向、走向(延伸方向) 等值线类的还需说明量的大小。 (1)描述一条等值线:突出位置、延伸方向,凸出(弯曲)方向;明显转折时要分段描述。 (2)描述一组等值线:①变化趋势:由总体延伸方向得递变规律,向……方向逐渐变大(变小) ②分布范围:最大到最小的范围是…… ③分布凸变:某地区偏大(小)、极值或特殊值。 3.面状分布:面状地理分布图表示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地域、工业区等地理事物。①表示分布范围:在地图中用封闭的界线,或一种图例表示某种呈面状分布地理事物的范围。②表示类别:在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内,用不同的颜色或图例,在各个范围内用不同图形加以区分类别。③表示数量:常用散点法(点数多少)、等值线法。读图时要明确事物的地理范围。 描述角度:位置、形状、面积大小、延伸方向。 (1)描述位置属性(相对位置):分布方位、分布范围、伸展方向; (2)数量属性(面积、形状):面积大小、形状、延伸方向态变化趋势。

地理特征描述类(答案版)

高考地理综合题设问模式系列 (一)地理特征描述类 一、设问形式 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图中沙尘暴多发区地表环境“特点”,“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或地形区“分布状况”,“简述”图中某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河流的“主要特征”等。 二.答题模板 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的基本思路如下: 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 ↓ 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 ↓ 特征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区域内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等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区域人类活动的主要特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成因等) ↓ 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 ↓ 简洁、准确描述 三、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1.要正确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就要掌握描述的方向和角度, 即从哪些方面去分析: (1)地形特征: 地形类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形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名称及分布。 (2)地势特征: 地势起伏状况(如西北高、东南低),地势高低(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 (3)地表环境特征: 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4)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量、汛期(长短、次数)、结冰期、凌汛、含沙量、水能蕴藏量等。 (5)河流的水系特征: 发源地、流向与注入海洋,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对称与否)及河网形状,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的省区、重要城市、主要地形区。 (6)气候特征: 气温(季节变化、积温、生长期) ——热量条件,

青藏地区区域特征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 第一节区域特征 学情分析: 这节内容是星球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的第一节。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应初步明确学习区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各区域特征的形成是自然地理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即人类生产、生活与当地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通过对之前区域地理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掌握其学习方法及内容,但由于初中地理已学到后期,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别也较明显。如何在课堂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学,是本节教学任务完美完成的关键点。本课时继续加强引导学习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可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能力、方法等方面更上一层楼。 设计思路: 根据“先学后教”这一教学思路,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先由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自主学习,了解本节知识的大致内容,再针对本节的重难点,小组内进行合作讨论,并展示讨论探究结果,然后教师对其进行精讲点拔,主要结合板书、板图帮助学生梳理各知识间的关系、构建地理知识的网络。教学过程中应用大量青藏地区的图片、音频、视频材料等来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指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说出主要地形组成。 3、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的环境特点,认识高寒环境下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及对当地人民生活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结合地图分析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运用地图和资料引导学生分析了解高寒环境下的农牧业特点及对当地生活、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1、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青藏地区独有的农牧业生产特点

教学难点:“高”“寒”环境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式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目标 导入:播放歌曲《青藏高原》,并展示青藏地区的一些景观图片。(聆听了来自青藏高原动听的声音,目睹了青藏高原迷人的景色,你们想进一步了解该区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吗?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二、自主学习:学生按要求,结合图文资料,完成导学案内容 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_______部,被_________山、___________山、___________山、___________山、 ___________山环抱。 2.青藏地区主要包括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藏地区面积占全国的________,人口却只占了________,是一个____________的地区。 4.青藏地区地形以______、_______为主,青藏高原平均海拔________米以上,有____________之称。 5.喜马拉雅山位于______与______交界,世界第一高峰____________位于此地,海拔______________。 6.青藏地区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其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的______________。 7.青藏高原是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河流的发源地,还有我国第一大咸水湖: _________。 8.西藏首府拉萨有“__________”之称。 9.青藏地区有我国两大牧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主要畜种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有“高原之舟”之称。 10.青藏地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水热条件较好的_____地区,如_______谷地和_____谷地,称为______农业。 主要农作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展示交流 针对自主学习的内容,小组内针对疑点、难点展开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在课件上指图展示所完成导学案内容,教师针对学生的展示作点评并补充相关知识点。 四、合作探究 将全班分为4个小组,每个小组内分别讨论以下4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率先完成任务,率先完成的可以一起完成另外3个问题。 1.分析思考为何7月拉萨的平均气温比同纬度的成都气温低? 2.青藏地区为何成为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3.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生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特征题答案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导学案 学习目标:通过剖析土壤的形成与气候、生物、地形、人类活动等地理要素的关系,学会从整体角度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学习重点:以土壤形成为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学习难点:评价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复习:说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学习一、气候与土壤 阅读教材73页回答下列问题。 1、直接影响: 2、间接影响: 【小组讨论】集体完成课本P73活动题第1、2小题。 学习二、生物与土壤 阅读教材74页,回完成下列事物的关联。 风化作用 阅读教材74页第一段小字,回答: 1.森林、草地、动物、微生物如何对土壤有机质影响? 2.为什么说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学习三、地形与土壤 阅读教材74页第一段小字,完成下列填表。 总结:1、海拔高度与土壤: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 形成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 变化。 2、坡度和坡向与土壤:坡度和坡向可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 育。 【小组讨论】1、集体完成课本P75活动题第2、3小题。 2、比较说明在下列土壤类型中,哪一类发育程度较好:黄河三角洲冲积土、青藏高原 寒漠土、江南丘陵红壤。 总结:在上述各种成土因素中,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 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学习四、人类活动与土壤 阅读教材75页小字,思考: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积极影响: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消极影响: 总结: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形成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 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 【小组讨论】集体完成课本P75活动题 课堂总结: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人类活动,其中成土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 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拓展:人类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表现为:积极影响是培育一些肥沃、高产的土壤,如水 稻土;消极影响主要是导致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 壤污染等。 识记下列内容: 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 学组成均有重要影响(继承关系)。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如:中等水热 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积累最多。(温带半湿润环境下的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 通过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地貌形态以及生物的活动,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如:湿热条件下风化壳最厚,土壤层厚度大。干旱或者寒冷条件下,风化壳薄,土壤 层也薄。 生物: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 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没有生物的参与(生物循环),就不会有土壤的形成。(成 土母质→低等植物生长→原始土壤→高等植物生长→成熟土壤)。一般而言,森林土壤 有机质含量要低于草地土壤。 地形: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作用于土壤。如土壤的垂直地带分布。 陡峭的山坡:地表物质迁移速度快,难发育深厚的土壤。

高中区域地理南方地区知识点word版本

南方地区知识点 1.范围:东部季风区南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2.地形特征: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大多由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间分布,“南岳”衡山、庐山、井冈山等众多名山分布其中,南岭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的集中分布区;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素有“紫色盆地”和“天府之国”之称;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山间“坝子”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横贯山脉和南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台湾玉山主峰为我国东南沿海最高峰。 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汉、洞庭湖、鄱阳湖、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平原、江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南岭、武夷山脉、秦巴山地、台湾山脉。 气候特征: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积温4500℃-8000℃,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一月份均温在0°C以上,冬温夏热,四季分明(南部沿海和滇南地区一月均温大于15°C,长夏无冬)。年降水大于800毫米(台湾东北部火烧寮年均降水6489毫米,为我国“雨极”),主要集中在夏半年,雨季由南向北变短。横断山区气候垂直变化大,云贵高原为源于太平洋和源于印度洋的两类季风交汇处,冬季昆明静止锋以东阴雨冷湿,以西晴朗温暖。长江中下游地区(宜昌以东,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每年6-7月间受江淮静止锋影响,出现梅雨,7-8月在夏威夷高压脊控制下形成伏旱。冬季寒潮和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3.水文特征:水量丰富,汛期长,水位季节变化小(南部沿海河流有明显台风汛);江南丘陵、南部沿海、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河流落差大,水力丰;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航运价值高;河流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主要湖泊:长江流域为我国淡水湖主要分布区,鄱阳湖(我国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日月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