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鼠伤寒沙门菌

鼠伤寒沙门菌

鼠伤寒沙门菌

鼠伤寒沙门菌:通常严重污染后,也没有感官性状的改变(因为不分解蛋白质)。潜伏期一般为12-36小时,短者6小时,长者48-72小时,大多集中在48小时内,超过72小时不多。症状为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腹泻一日数次至十余次,主要为水样便,少数带有粘液或血。体温38-40度,一般在发病2-4天体温下降。多数病人在2-3天后胃肠炎症状消失。

鼠伤寒沙门菌即是胃肠炎型,突然发病,发烧,体温可达38-40度以上,伴有恶寒、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吐、泻严重者有脱水现象或出现感染性休克,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二型类伤寒型,病情缓和,突出的有高热,胃肠炎症状不明显。三型类霍乱型,有剧烈的呕吐、腹泻,大便呈米汤样。四型类感冒,体升高,恶寒,全身不适,四肢及腰部疼痛。五型败血症型,起病突然,有高烧、恶寒、可有脑膜炎合并症。多由猪霍乱沙门菌引起。

中毒发生的原因分析:首先是食品被鼠伤寒沙门菌污染,其次是本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在被污染的食品中大量繁殖(因为丁香鱼是定型包装的成熟制品,师傅直接拆封包装后在容器中加入调料盛装上盘,没有加热处理,未能杀死病菌)。

急救与治疗:1、洗胃、催吐、导泻(硫酸钠)、0.05%高锰酸钾溶液反复洗胃,越早效果越好。2、抗生素治疗。3、

补充水份和纠正电解质紊乱。4、对症治疗。

预防:1、防止食品被污染――生熟分开等。2、控制食品中沙门菌的繁殖,主要因素是温度和贮藏时间(最适宜繁殖温度是37℃,要低温贮藏)。加工后的食物,保存时间应缩短在6小时内。3、彻底杀死沙门菌。加热灭菌,沸水起煮2.5-3小时,中心温度达80℃以上持续12分钟以上。4、注意事项:禽蛋煮沸8分钟以上,隔顿食物吃前一定要回锅加热,即使感官性质没有明显改变,也必须回锅加热或改制。

鼠伤寒沙门氏菌试验(Ames试验)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鼠伤寒沙门氏菌试验(Ames试验) 摘要:食品安全无论如何怎样强调都不会过分,迅速而准确地检测致癌物质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方面。美国科学家Dr. Bruce Ames及其同事创立了一种方法,叫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Ames试验),它是利用一组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加入待测物在有或没有微粒体活化系统条件下,发生回复突变的特征鉴定化学物质的诱变活性,现已成为初步筛选化学物潜在致突变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鼠伤寒沙门氏菌试验;基本原理;一般步骤;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1 前言 污染物对人体的潜在危害,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世界上已发展了百余种短期快速测试法,检测污染物的遗传毒性效应。美国科学家Dr. Bruce Ames等经十余年努力,于1975年建立并不断发展完善的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亦称Ames试验)已被世界各国广为采用。该法比较快速、简便、敏感、经济,且适用于测试混合物,反映多种污染物的综合效应。 众多学者有的用Ames试验检测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的致突变性,由此推测其致癌性;有的用Ames试验检测水源水和饮用水的致突变性(比如,美国派斯净水器就通过了Ames 试验),探索较现行方法更加卫生安全的消毒措施;或检测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致突变性,结合化学分析,追踪污染源,为研究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有的检测土壤、污泥、工业废渣堆肥、废物灰烬的致突变性,以防止维系生命的土壤受致突变物污染后,通过农作物危害人类;检测气态污染物的致突变性,防止污染物经由大气,通过呼吸对人体发生潜在危害;用Ames 试验研究化合物结构与致变性的关系,为合成对环境无潜在危害的新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检测农药在微生物降解前后的致突变性,了解农药在施用后代谢过程中对人类有无隐患;还有用Ames试验筛选抗突变物,研究开发新的抗癌药等等[1]。 2 定义 2.1 回复突变(Reverse mutation) 细菌在化学致突变物作用下由营养缺陷型回变到原养型(prototroph)。 2.2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 在化学致突变物作用下细胞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 2.3 碱基置换突变(Base substitution mutation) 引起DNA链上一个或几个碱基对的置换。 碱基置换有转换(transition)和颠换(transversion )两种形式。 转换是DNA链上的一个嘧啶被另一嘧啶所替代,或一个嘌呤被另一嘌呤所代替。 颠换是DNA链上的一个嘧啶被另一嘌呤所替代,或一个嘌呤被另一嘧啶所代替。 2.4 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 引起DNA链上增加或缺失一个或多个碱基对。 2.5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Salmonella typhimurium/reverse mutation assay) 利用一组鼠伤寒沙门氏组氨酸缺陷型试验菌株测定引起沙门氏菌碱基置换或移码突变的化学物质所诱发的组氨酸缺陷型(his-)转变为原养型(his+)回复突变的试验方法。 3 原理 鼠伤寒沙门氏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不能合成组氨酸,故在缺乏组氨酸的培养基上,仅少数自发回复突变的细菌生长。假如有致突变物存在,则营养缺陷型的细菌回复突变成原养

沙门氏菌感染

沈阳儿童医院PICU 2020-05-11

医院污物种类 根据医院用品的危险性分类及其消毒、灭菌的原则 医院日常清洁、消毒、灭菌工作 病理性放射性 化学性 各种感染性 创伤性 药剂 爆炸性 一般生活性

患儿女,2个月15天,以“发热、腹泻4天”为主诉入院。 病例简介 查体 患儿于入院前4天总有无明显有瘾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2℃,无寒战及抽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体温可降至 37.5℃,间隔月6-7小时反复发热,伴有腹泻,每日排7-8次黄绿色粘液变,口服“琥乙红霉素”0.1克,日2次,“电解质泡腾片”随服,“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500mg,日2次,治疗4天病情无好转,入院当天大便可见血丝,再次来我院,急诊以“细菌性痢疾”为诊断收入院,患儿病后精神状态一般,有鼻塞,偶有喉中痰鸣,无咳嗽及喘息,人工喂养,配方奶 120ml/次,无呕吐及腹胀,尿量略少 T:36.9℃,P:154次/分,R:44次/分,BP:94/46mmHg,意识清楚,状态反应可,全身皮肤无黄染,皮肤弹性可,无皮疹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前囟平坦,2.0*2.0cm,对光反射 灵敏,无鼻扇,口唇粘膜略干燥、无发绀,口腔粘膜光滑,眼部粘膜充血,颈软无抵抗,无三凹征,双肺叩诊轻音,双肺呼吸音粗糙,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范围正常,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154次/分,节律齐,心音有力,心前区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无心包摩擦感,腹部略膨隆,柔软,无压痛,无包块,肝下界在中线肋缘下1cm,质地软,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4次/分。 现病史

根据医院用品的危险性分类及其消毒、灭菌的原则 治疗 2020-04-29本院便常规:白细胞(高倍视野>40个/HPF)红细胞(高倍视野20-25个/HPF),潜血阳性。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9*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4.5%,淋巴细胞百分比31.5%,CRP 14.36mg/L。胸部正侧位DR:双肺纹理增强、左下肺纹理模糊,双肺透光度良好,双肺门不大。 入院后肠道菌群:细菌总数较正常减少,G+杆菌明显减少,G-杆菌减少,G+球菌增加,印象诊断:II度菌群失调。2020-05-01脑脊液常规:外观无色透明液体,潘氏蛋白定性阴性,脑脊液细胞计数2*106/L,脑脊液生化:脑脊液蛋白0.26g/L,脑脊液氯化物122.1mmol/L,脑脊液葡萄糖 2.90mmol/L。脑脊液图片:未见细菌。头部MRI:双侧颞额蛛网膜下腔增宽,枕大池大。血培养:沙门菌属某些种菌,头孢曲松、环丙沙星敏感。 入院后予头孢米诺静滴、干扰素泵吸抗感染治疗,有鼻塞及喉中痰鸣,予布地奈德、特步他林泵吸局部抗炎,口服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口服蒙脱石散保护肠道粘膜,口服补液盐频服、静脉补液支持治疗。第2病日患儿仍有发热,发热峰值下降、发热间隔延长,第3日,便培养:沙门菌属某些种菌,血培养阳性,复查血培养,完善腰穿除外颅内感染。第4病日,日内体温最高37.5℃,予物理降温可降至正常。第4病日,患儿睡眠时偶有喉鸣音,补充诊断:先天性喉喘鸣,自备维生素AD口服。第6病日,热退,复查血常规及CRP等炎性指标。 辅助检查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wes试验) 一目的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是检测原核生物(细菌)回复突变的遗传毒理学体外试验, 遗传学终点是基因突变,用于检测受试物能否引起鼠伤寒沙门氏菌基因组碱基置换或移码突变。本试验是美国加州大学Ames教授发展的,故称Ames试验。 二原理 利用鼠伤寒沙门氏菌(SaJ.monellatyph}murium)的突变型即组氨酸缺陷型(hi sv), 作为指示生物。这些菌株在无组氨酸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在有组氨酸的培养基上可以正常生长。致突变物可使沙门氏菌突变型回复突变为野生型(hi s}),恢复了合成组氨酸能力,因而在无组氨酸培养基上也能生长为可见的菌落。故可根据在无组氨酸的培养基上菌落生成数量,检查受试物是否为致突变物。对于间接致突变物,可用经Aroclor1254(或多氯联苯))诱导的大鼠肝匀浆制备的S9混合液作为代谢活化系统。 正向突变 眼伤寒沙门氏苗原养型}113} 一------一卜 气}}} 组氮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hiss !士S9代谢活化系统 受试物 三仪器和试剂 I.低温高速离心机,低温冰箱(-80 0C)或液氮罐,洁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恒温水浴, 蒸气压力锅,匀浆器等实验室常用设备。 培养基成分或试剂除说明外,应是化学纯,无诱变性。避免重复高温处理,选择适当 保存温度和期限。 2.培养基制备_ C1)营养肉汤培养基 牛肉膏2. 5g 胰陈(或混合蛋白膝)5. 0g 氯化钠2. 5g 磷酸氢二钾(KZHPO}.3H20 ) }. . 3 g 蒸馏水至500mL 加热溶解,调pH至7. 4,分装后0. 103MPa 20min灭菌,4℃保存备用。C2}?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 凉脂粉 营养肉汤培养基 加热融化后调pH为7. C3)底层培养基 用于基因型C rfa突变, 2. 0g R因子,P}Q1 ...,份,卜州‘闷,r闷. 质粒,△ urvB)鉴定。

关于一起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结案报告

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一起食物中毒探讨 俞保社庐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沙门氏菌是一大群寄生于人类和动物肠道,其生化反应和抗原构造相似的革兰氏阴性菌。其种类繁多,少数能使人致病,其他可使动物致病,偶尔可传染给人。主要引起人类伤寒、副伤寒以及食品中毒或败血病。在世界各地的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食品中毒常占首位或者第二位。沙门氏菌菌型繁多,已确认的沙门氏菌有2 500 个以上血型。在常规检测中,血清学作为诊断依据,但经常发生生化符合而血清不凝集的现象。2012年5月25日市一院急诊科收治4名疑似因吃卤菜引起的食物中毒患者,标本检测出现此现象,具体处置如下。 【材料】: 基本情况:发病患者晚上就餐食物为某板鸭店购买的板鸭及家中自备的部分菜。首发病例4小时后出现腹痛、腹泻、发热等不适症状,其余三人陆续出现发类似症状, 4人至合肥市某院急诊科就诊。经流行病学调查:7人于在家就餐,餐后4小时左右陆续发病。最早发病5月24日晚11:30左右(餐后4小时,最先发病的蒋志容据推断应该个体差异的问题对被污染的食物较为敏感,较早地出现了症状。),最迟发病5月25日早晨8时左右(餐后约11时)。发病统计时长约11小时。 样品采集:采集蒋某大便标本1份,胡某大便标本和肛拭子各1份,患者家中剩余板鸭1份、水果刀涂抹样1份,板鸭店砧板、刀具、容器、从业人员手的涂抹样及板鸭各1份共10份样品进行检测。 【实验室检验】: 前增菌:除便样和肛拭子外,样品称取25g放入盛有25mlBPW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90S。样品为液态,直接进行培养,于36℃±1℃培养18h。 增菌:轻轻摇动培养过的样品混合物,移取5ml,转种于10mlTTB内;于42℃±1℃,18h~24h培养。同时,另取5ml,转种于10mlSC内,于36℃±1℃,18h~24h培养。 分离:便样和肛拭子直接分离培养,取经TTB增菌液1环,划线接种

伤寒沙门杆菌

伤寒、副伤寒沙门菌感染 伤寒、副伤寒沙门菌感染主要就是通过消化道传播,少部分也可通过微生物或感染性材料得胃肠道外接种传播、伤寒由伤寒沙门菌引起,副伤寒由副伤寒甲、乙、丙沙门菌引起。沙门菌还可引起胃肠炎与败血症。伤寒沙门菌进入消化道后,未被胃酸杀灭得细菌进入小肠,在肠腔内碱性环境、胆汁与营养物质得适宜条件下繁殖、伤寒沙门菌入侵肠黏膜,经淋巴管进入肠道淋因组织及肠系膜淋巴结继续繁殖,再由胸导管进入血流,引起第一次菌血症。此阶段属潜伏期,患者无症状。伤寒沙门菌随血流进入肝脾、胆囊、骨髓等组织器官内继续大量繁殖, 再次进入血流引起第二次菌血症,释放内毒素,产生临床症状(相当于初期)。(腹痛)病程第2~3 周,伤寒沙门菌继续随血流播散全身,经胆囊进入肠道,大量细菌从粪便排出。来自胆囊得伤寒沙门菌,部分通过小肠黏膜,再次入侵肠道淋巴组织,使原已致敏得肠道淋巴组织产生严重炎症反应,加重肠道病变、在所有肠道病原感染中,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typhi)感染就是 最严重得,伤寒沙门菌内毒素就是重要得致病因素。但伤寒持续发热得发生机制则主要就是由于病灶中得单核-吞噬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原所致、随着机体免疫反应,尤其就是细胞免疫作用得发展,细胞内伤寒沙门菌逐渐被消灭,病变亦逐渐愈合,患者随之恢复健康。少数患者在病愈后,由于胆囊长期保留病菌而成为慢性带菌者、副伤寒致病机制与伤寒 类似。 从临床表现上瞧伤寒得潜伏期为7~23d,一般为10~14d、病程第1周,起病大多缓慢。发热,常伴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与咳嗽等。病情逐渐加重,体温呈梯形上升,可在5~7d内高达39~40℃、病程第2~3周常出现伤寒得典型表现,如高热、稽留热持续10~14d;出现明显食欲不振、腹部不适、腹胀、便秘、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尚可出现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听力减退等神经系 统症状,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病理反射等中毒性脑病表现;常有相对缓脉或有重脉;肝脾肿大;部分患者于病程7~13d皮肤出现淡红色玫瑰疹。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较多在本期出现、病程第3~4周体温出现波动,并开始逐步下降、病程第5周体温恢复正常,食欲 好转,通常在1个月左右完全康复。 副伤寒甲、乙潜伏期为2~15d,一般在8~10d、起病时可有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呕吐、腹泻等、2~3d后出现发热等伤寒临床表现,胃肠炎症状减轻。弛张型发热较多见,每天波动大,热程较短(副伤寒甲平均3周,副伤寒乙2 周),毒血症状较轻,但胃肠症状明显(副伤寒乙尤为多见)。玫瑰疹出现转早、较多、较大,颜色较深。 副伤寒丙临床表现复杂,起病急,体温上升快,不规则热型,常伴寒战。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型,其次为伤寒或胃肠炎型。热程一般约2~3周、 二、细菌得生物学特性

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在各种动物以及人类当中分布广泛。其中有些菌株可导致猪病。 这种细菌主要在生长猪以及有些母猪的肠道内繁殖。感染猪只可连续数周甚至数月从粪便中排出病原,而不表现任何症状。在屠宰的时候,猪只肠道中的沙门氏菌可能污染胴体,导致人类食物中毒,对公共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霍乱沙门氏菌S. choleraesuis和德比沙门氏菌S. derby对猪具有宿主适应性,感染母猪可携带病原很长时间。其中霍乱沙门氏菌有时会引发母猪的临床症状(体温升高、抑郁、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关节炎和腹泻),但很少引起人类的疾病。然而猪当中最常见的血清型是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这种沙门氏菌有时会导致仔猪腹泻,更是导致人类食物中毒的一种主要原因。该沙门氏菌的有些毒株具有多种抗药性。如果确诊猪群中感染了这种病原,就应采取必要卫生措施,以防工作人员被感染。猪体内还常会检到一些以其它动物为宿主的沙门氏菌,但这些细菌不会导致发病。 发病与否与病原剂量有关,病原数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才会引发临床症状。 需要注意,鼠伤寒沙门氏菌是造成人类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这种病菌常可在猪身上检出。任何日龄猪只均可感染沙门氏菌病,8周龄以上生长猪更常见。典型的、严重的沙门氏菌病通常发生在12~14周龄阶段。 症状 断奶猪与生长猪 ?霍乱沙门氏菌会导致急性败血病和肺炎,表现发烧、厌食、呼吸困难、抑郁、咳嗽和生长缓慢等病症。 ?肢体末端(鼻、蹄、尾等部位)皮肤变蓝。 ?下痢恶臭,有时带血。这是个常见的典型症状。 ?肝脏受损时会表现黄疸,关节受损时会表现跛行。 ?患脑膜炎后会表现神经症状。 ?若不治疗,死亡率会上升。 ?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可造成腹泻。 仔猪 ?仔猪通常可从初乳当中获得母源免疫,少见发病。 母猪 霍乱沙门氏菌感染和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可能导致下列症状: ?体温升高。 ?精神抑郁。 ?食欲减退。 ?耳部、鼻吻部及尾部充血(皮肤变红)。 ?肺炎。 ?咳嗽。

小儿鼠伤寒沙门菌26例临床分析

小儿鼠伤寒沙门菌26例临床分析 宋淑萍 (安定区第二人民医院儿科甘肃定西743011) 关键词:腹泻;沙门菌;鼠伤寒;交叉感染;儿童 感染性腹泻是儿科的常见病,而细菌所致的感染性腹泻仍占重要地位,占30%左右,值得引发重视。我院收治经粪便培养证实为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患儿27例,其中1例于住院三天转院,现将2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整理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患儿26例,男16例,女10例。均为2岁以下婴幼儿,最小1例为30天新生儿,1岁以下共14例,占总数的53、8%。29例患儿中以腹泻为主诉入院20例,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住院6例,以支气管炎住院2例。住院后全部病例均有发热,体温37.6~40.0摄氏度,其中37.6~37.9摄氏度4例,38~39摄氏度4例,热程最短9天。全部病例均有腹泻,常在发热的同一天开始。腹泻每日≤10次10例,>10次16例,粪便性状多变,多为黄绿色黏液便、脓血便或便带血丝,也可为蛋花汤样便,伴里急后急;不同患儿粪便性质不同,同一患儿各次粪便的性状亦可截然不同,伴恶心、呕吐18例,里急后重12例,不同程度脱水19例。伴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3例,伴佝偻病(初期)4例。

1.2 病因26例患儿均来自农村,有4例在外院治疗过程中(原发病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出现腹泻、发热,经粪培养确诊为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无特殊食物及药物接触史,此6例所住病房于1个月内曾收住鼠伤寒沙门菌肠炎(虽已经终末消毒处理),考虑院内感染的可能性极大,另外18例患儿均与患者有直接接触史,其中8例与出院后粪便已成形但仍带菌的患儿有接触史,另外2例病因不明确。 1.3 实验室检查 1.3.1 粪便镜检4例初次粪便检查镜检阴性或少量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22例初检均可见到数量不等的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 1.3.2粪便培养第1次粪便培养出鼠伤寒沙门菌者22例。4例第1次未培养出细菌;第2次再送培养才出现鼠伤寒沙门菌。 1.3.3外周血象26例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患儿外周血象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1.1~1.5)×109/L者8例,(>1.5~ 2.0)×109/L者12例,>2.0×109/L以上者6例。26例的中性粒细胞0. 50~0. 80。 1.3.4药物敏感试验药物敏感试验与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发病时间有关,随时间的推移,敏感药物发生变化,耐药菌株逐渐增多,到目前,敏感药物只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中敏:头孢哌酮钠/舒巴坦。耐药: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三嗪、头孢哌酮(先锋必)、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氟派酸、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利福平、四环素、氯霉素。

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属肠杆菌科,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己发现1800种以上。除可感染人外,还可感染很多动物包括哺乳类、鸟、爬行类、鱼、两栖类及昆虫。沙门氏菌病是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畜共患病之一,人畜感染后可呈无症状带菌状态,也可表现为有临床症状的致死疾,它可能加重病态或死亡率,或者降低动物的繁殖生产力。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是一大群寄生于人类和动物肠道内,生化反应和抗原构造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有的专对人类致病,有的只对动物致病,也有对人和动物都致病,这些统称为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目前已经发现1800种以上,按抗原成分可分为甲、乙、丙、丁、戊等基本菌型。其中与人类疾病有关的主要有甲组的副伤寒甲杆菌,乙组的副伤寒乙杆菌和鼠伤寒杆菌,丙组的副伤寒丙杆菌和猪霍乱杆菌,丁组的伤寒和肠炎杆菌。 此菌可引起禽伤寒、鸡白痢、猪霍乱、鼠伤寒沙门氏菌病、猪副伤寒、马流产沙门氏菌病等疾病。致病性最强的是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其次是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和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感染沙门氏菌或食用被带菌者粪便污染的食品,可使人发生食物中毒。据统计在世界各国的种类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近日美国多地暴发疑似由生鸡肉引发的沙门氏菌疫情,至少42%患者已入院治疗。数据显示,已有18个州的278人感染具有耐药性的海德堡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属肠道细菌科,包括那些引起食物中毒、导致肠胃炎、伤寒和副伤寒的细菌。能引起食物传播性疾病,近年来,已经成为最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肠炎沙门氏菌感染通常源于奶制品、禽产品和肉产品;鸡肉和鸡蛋尤其是高风险食品。沙门氏菌感染的症状通常是肠胃出现问题,包括恶心、腹部绞痛、呕吐和腹泻,一般最多持续7天。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如果不及时服用抗生素类药品,沙门氏菌感染将导致生命危险。 关注食品安全,关注三方圆

一起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一起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2007年6月30日,我市郊区某饭店发生一起食物中毒,后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确 认本次食物中毒系鼠伤寒沙门氏菌污染烧鸡所致。现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 2007年6月30日,某饭店婚宴就餐人数267人,餐后99人发病,79人住院。无年龄、性别差异。患者潜伏期最短2 h,最长72 h。多数患者初期恶心、头痛、头晕、发冷、全身无力,继而呕吐,剧烈腹痛。腹泻一般6~10次以上,为黄绿色水样便。体温38.5℃~41℃,多数经3~5 d对症治疗全愈。 2 检样 剩余食品、呕吐物、便。 3 实验方法 3.1 镜检将上述样品直接进行革兰氏染色及镜检,镜下可见革兰阴性杆菌及其他杂菌。 3.2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按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1]进行。 3.2.1 增菌及分离分别将上述检样进行前增菌,37℃培养24 h后再接种于各自的分离平板。经培养后在血平板上未见溶血菌落,排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可能;在亚硫酸铋琼脂平板上有可疑菌落生长,菌落为深棕褐色,周围有黑色圈,对光观察有金属光泽,并为平板上的优势菌,镜检为G-阴性杆菌。 3.2.2 生化试验挑取可疑菌落接种TSI琼脂,培养后取斜面阴性、底层产酸、硫化氢阳性菌落,接种于21种革兰阴性杆菌新编码系列生化培养基,37℃24 h 培养,试验结果:ONPG-,精氨酸+,赖氨酸+,鸟氨酸+,柠檬酸盐+,硫化氢+,尿素-,IPA-,吲哚-,V-P-,明胶-,葡萄糖+,甘露醇+,肌醇+,山梨醇+,鼠李糖+,蔗糖-,密二糖+,苦杏仁甙-,阿拉伯糖-,氧化酶-。编码值6704750,为沙门氏菌。 3.2.3 血清学鉴定用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沙门氏菌属30种诊断血清进行沙门氏菌血清分型,其中O抗原A-F多价凝集,B群O抗原4凝集,H抗原i,2凝集,盐水对照不凝集,鉴定为鼠伤寒沙门氏菌。 4 讨论

鼠伤寒沙门菌

鼠伤寒沙门菌:通常严重污染后,也没有感官性状的改变(因为不分解蛋白质)。潜伏期一般为12-36小时,短者6小时,长者48-72小时,大多集中在48小时内,超过72小时不多。症状为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腹泻一日数次至十余次,主要为水样便,少数带有粘液或血。体温38-40度,一般在发病2-4天体温下降。多数病人在2-3天后胃肠炎症状消失。 鼠伤寒沙门菌即是胃肠炎型,突然发病,发烧,体温可达38-40度以上,伴有恶寒、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吐、泻严重者有脱水现象或出现感染性休克,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二型类伤寒型,病情缓和,突出的有高热,胃肠炎症状不明显。三型类霍乱型,有剧烈的呕吐、腹泻,大便呈米汤样。四型类感冒,体升高,恶寒,全身不适,四肢及腰部疼痛。五型败血症型,起病突然,有高烧、恶寒、可有脑膜炎合并症。多由猪霍乱沙门菌引起。 中毒发生的原因分析:首先是食品被鼠伤寒沙门菌污染,其次是本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在被污染的食品中大量繁殖(因为丁香鱼是定型包装的成熟制品,师傅直接拆封包装后在容器中加入调料盛装上盘,没有加热处理,未能杀死病菌)。 急救与治疗:1、洗胃、催吐、导泻(硫酸钠)、0.05%高锰酸钾溶液反复洗胃,越早效果越好。2、抗生素治疗。3、

补充水份和纠正电解质紊乱。4、对症治疗。 预防:1、防止食品被污染――生熟分开等。2、控制食品中沙门菌的繁殖,主要因素是温度和贮藏时间(最适宜繁殖温度是37℃,要低温贮藏)。加工后的食物,保存时间应缩短在6小时内。3、彻底杀死沙门菌。加热灭菌,沸水起煮2.5-3小时,中心温度达80℃以上持续12分钟以上。4、注意事项:禽蛋煮沸8分钟以上,隔顿食物吃前一定要回锅加热,即使感官性质没有明显改变,也必须回锅加热或改制。

传染病学第四节 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

传染病学第四节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 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nontyphoidalsalmonellosis)是指伤寒、副伤寒以外的各种沙门菌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可分为胃肠炎型、类伤寒型、败血症型、局部化脓感染型,亦可表现为无症状感染。 [病原学] 沙门氏菌属于肠杆菌科沙门菌族。菌型繁多,迄今世界已发现XXXX个以上的血清型。 沙门氏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无芽胞,无荚膜,具有鞭毛,能运动。在普通培养基中易生长繁殖。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在水、乳类及肉类食物中能生存数月。加热60℃30分钟可灭活,5%石炭酸或1:500升汞于5分钟内即可将其杀灭。 沙门氏菌有菌体抗原“O”和鞭毛抗原“H”。根据菌体抗原结构分为A、B、C、D、E……等34个组,再根据鞭毛抗原的不同鉴别组内的各菌种或血清型。在沙门氏菌中,有些仅对人类有致病性,如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甲和丙)等;有些是动物和人类的共同致病菌,如副伤寒乙沙门氏菌、鼠伤寒杆菌、肠炎杆菌、猪霍乱杆菌等;有些仅对动物有致病性如鸡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等。引起人类疾病的沙门氏菌主要属于A、B、C、D、E5组,其中除伤寒和副伤寒沙门氏菌外,以B组的鼠伤寒沙门氏菌、C组的猪霍乱沙门氏菌、D组的肠炎沙门氏菌及E组的鸭沙门氏菌等10多个型最为常见。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沙门氏菌主要以动物为其储存宿主,家禽如鸡、鸭、鹅,家畜如猪、牛、羊、马等;野生动物如鼠类、兽类均可带菌。感染动物的肉、血、内脏可含有大量沙门氏菌。也存在于蛋类(鸡蛋、鸭蛋等)和其它食物(腌肉、腊肉、火腿、香肠等)中。因此,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家畜、家畜及鼠类。病人及无症状带菌者亦可作为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1.食物传播为引起人类沙门氏菌感染的主要途径。沙门氏菌在食物内可以大量繁殖,因此进食被病菌污染而未煮透的食品如肉类、内脏、蛋类等即可引起感染;牛奶、羊奶也可被沙门氏菌污染,故食用未消毒的牛、羊奶亦可感染。 2.水源传播沙门氏菌通过动物和人的粪便污染水源,饮用此种污水可发生感染。供水系统被污染,亦可引起流行。 3.直接接触或通过污染用具传播沙门氏菌可因与病人直接接触或通过染菌用具传播。此种传播方式可见于医院中,以婴儿室、儿科病房较为常见。感染可通过医务人员的手带菌或污染的医疗用具传播,也可以由老鼠、螳螂等通过偷吃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

八、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 Salmonella Typhimurium / Reverse Mutation Assay 1 范围 本规范确定了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化妆品原料及其产品的基因突变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OECD Guidelines for Testing of Chemicals (No.471,Adopted:21,July 1997)。 3 定义 3.1回复突变(Reverse mutation) 细菌在化学致突变物作用下由营养缺陷型回变到原养型(prototroph)。 3.2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 在化学致突变物作用下细胞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 3.3碱基置换突变(Base substitution mutation) 引起DNA链上一个或几个碱基对的置换。 碱基置换有转换(transition)和颠换(transversion)两种形式。 转换是DNA链上的一个嘧啶被另一嘧啶所替代,或一个嘌呤被另一嘌呤所代替。 颠换是DNA链上的一个嘧啶被另一嘌呤所替代,或一个嘌呤被另一嘧啶所代替。 3.4 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 引起DNA链上增加或缺失一个或多个碱基对。 3.5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Salmonella typhimurium/reverse mutation assay) 利用一组鼠伤寒沙门氏组氨酸缺陷型试验菌株测定引起沙门氏菌碱基置换或移码突变的化学物质所诱发的组氨酸缺陷型(his-)→原养型(his+)回复突变的试验方法。 3.6 S9 经多氯联苯(PCB混合物)或苯巴比妥钠和β-萘黄酮结合诱导的大鼠制备肝匀浆,在9000g 下离心10min后的肝匀浆上清液。 4 原理 鼠伤寒沙门氏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不能合成组氨酸,故在缺乏组氨酸的培养基上,仅少数自发回复突变的细菌生长。假如有致突变物存在,则营养缺陷型的细菌回复突变成原养型,因而能生长形成菌落,据此判断受试物是否为致突变物。 某些致突变物需要代谢活化后才能引起回复突变,故需加入经诱导剂诱导的大鼠肝制备的S9混合液。 5 仪器和设备 培养箱、恒温水浴、振荡水浴摇床、压力蒸汽消毒器、干热烤箱、低温冰箱(-80℃) 或液氮生物容器、普通冰箱、天平(精密度0.1g和0.0001g)、混匀振荡器、匀浆器、菌落计数器、低温高速离心机,玻璃器皿等。

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

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Ames试验的基本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检测环境有害物质的致突变作用。 2 原理 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突变型(即组氨酸缺陷型)菌株在无组氨酸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在有组氨酸的培养基上可以正常生长。但如在无组氨酸的培养基中有致突变物存在时,则沙门氏菌突变型可回复突变为野生型(表现型),因而在无组氨酸培养基上也能生长,故可根据菌落形成数量,检查受试物是否为致突变物。某些致突变物需要代谢活化后才能使沙门氏菌突变型产生回复突变,代谢活化系统可以用多氯联苯(PCB)诱导的大鼠肝匀浆(S-9)制备的S-9混合液。 3 仪器 3.1 实验室常用设备。 3.2 低温高速离心机,低温冰箱(-80℃)或液氮罐,洁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恒温水浴,蒸气压力锅,匀浆器等。 4 培养基制备及试剂的配制 培养基成分或试剂除说明外至少应是化学纯,无诱变性。避免重复高温处理,选择适当保存温度和期限,如肉汤保存于4℃不超过六个月,其他详见下述各培养基及溶液说明。 4.1 营养肉汤培养基 牛肉膏 2.5g 胰胨(或混合蛋白胨) 5.0g 氯化钠 2.5g 磷酸氢二钾(K2HPO4·3H2O)1.3g 蒸馏水500mL 加热溶解,调PH至7.4,分装后0.103MPa20min灭菌,普通冰箱保存备用,保存期不超过半年。 4.2 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用作a.基因型鉴定的结晶紫敏感试验,抗氨节青霉素和四环素试验,紫外线敏感性试验。b.细菌活力鉴定。 琼脂粉 1.5g 营养肉汤培养基100mL 加热融化后调pH为7.4,0.103MPa 20 min灭菌。 4.3 底层培养基所需试剂及配制方法如下: 4.3.1 磷酸盐贮备液 磷酸氢钠铵(NaNH4HPO4·4H2O) 17.5g 柠檬酸(C6H8O7·H2O) 10.0g 磷酸氢二钾(K2HPO4) 50.0g 硫酸镁1)(MgSO4·7H2O) 1.0g 加蒸馏水至100mL,0.103MPa 20min灭菌。 注:1)待其他试剂完全溶解后再将硫酸镁缓慢放入其中继续溶解,否则易析出沉淀。 4.3.2 40%葡萄糖溶液 葡萄糖40.0g 加蒸馏水至100mL,0.055MPa 20min灭菌。 4.3.3 1.5%琼脂培养基 琼脂粉 6.0g 蒸馏水 400mL 融化后0.103MPa 20min灭菌。 4.3.4 底层培养基(无菌操作) 趁热(80℃),在灭菌琼脂培养基中(400mL)依次加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