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昌营高级中学年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晶体结构和性质复习试卷

建昌营高级中学年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晶体结构和性质复习试卷

建昌营高级中学年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晶体结构和性质复习试卷
建昌营高级中学年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晶体结构和性质复习试卷

建昌营高级中学2006年高考化学第一轮总复习试卷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晶体结构和性质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据报道,某些不合格大理石装潢材料中含有的放射性同位素氡Rn 222

86严重超过规定标准,

对人体造成伤害。该同位素原子中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

A .136

B .50

C .88

D .222

2.人类探测月球发现,在月球的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质量数为3的氦,它可以作为未来核聚变的重要原料之一。氦的该种同位素应表示为:( )

A .He 4

3 B .He 32 C .He 4

2 D . 3

1He

3.金属的下列性质中,不能用金属晶体结构加以解释的是 ( ) A .易导电 B .易导热 C .有延展性 D .易锈蚀 4.下列表达方式错误的是( )

A .甲基的电子式

B .氟化钠的电子式

C .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 .碳-12原子C 12

6

5.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或2个电子的元素是( ) A .金属元素 B .稀有气体元素

C .非金属元素

D .无法确定为哪一类元素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6.由两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 )

A .一定是化合物

B .可能是单质,可能是化合物

C .一定是单质

D .一定是同素异形体

7.1999年1月,俄美科学家联合小组宣布合成出114号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该同位素原子质量数为298。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元素属于第七周期

B .该元素位于ⅢA 族

C .该元素为金属元素,性质与Pb 82相似

D .该同位素原子含有114个电子和184个中子 8.由短周期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32B A ,+

3A 比-

2B 少一个电子层,且+

3A 具有与Ne 原子相

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32

B A 是三氧化二铝

B .B .+3A 比-2B 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相同

C .A 是第2周期第ⅢA 族的元素

D .B 是第3周期第ⅣA 族的元素

9.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 ,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

A .x+2

B .x+4

C .x+8

D .x+18

10.已知自然界氧的同位素有O 16

、O 17

、O 18

,氢的同位素有H 、D ,从水分子的原子组成来看,自然界的水一共有( )

A .3种

B .6种

C .9种

D .12种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B .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C .金属离子都一定满足最外电子层2或8电子结构

D .共价化合物中各原子都一定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

12.同主族元素的性质相似,往往可以形成结构和性质相似的化合物,试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判断。下列有关I PH 4(碘化磷)的结构和性质推测结果不正确的是( )

A .I PH 4可由3PH 和HI 化合而得

B .I PH 4在物质分类中属于正盐

C .I PH 4对热不稳定,受热时产生有色气体。

D .I PH 4属于共价化合物

13.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

B .在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C .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

D .稀有气体原子序数越大,沸点越高 14.根据中学化学教材所附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K 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K 层电子数相等 B .L 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 层电子数相等 C .L 层电子为偶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 层电子数相等 D .M 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M 层电子数相等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三、(本题包括2小题)

15. X 、Y 、Z 是短周期元素的三种常见氧化物。X 跟水反应后可生成一种具有还原性的不称定的二元酸,该酸的化学式是①________;Y 与X 的组成元素相同,Y 的化学式是②___________;1mol Z 在加热时跟水反应的产物需要用6mol 的氢氧化钠才能完全中和,Z 的化学式是③_____________,其中和产物的化学式是④_____________。在一定条件下,Y 可以跟非金属单质A 反应生成X 和Z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⑤__________。

16.用图5-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A 逐滴加入B 中;

(1)若A 为浓硫酸,B 为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片状单质,其在常温下难与水反应;C 为品红溶液,实验中观察到溶液褪色,则B 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B 与浓42SO 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反应后往烧杯中加入沸水,又可观察到试管C 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B 为32CO Na ,C 为ONa H C 56溶液,实验中观察到小试管内溶液变浑浊,则酸A 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然后往烧杯中加入沸水,可观察到试管C 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B 是生石灰,实验中观察到C 溶液先形成沉淀,然后沉淀溶解,当溶液恰好澄清时,关闭E ,然后往烧杯中加入热水,静置片刻,观察到试管壁出现光亮的银镜,则A 是__________(写名称),C 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与葡萄糖的混合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仪器D 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四、(本题包括3小题)

17.将下列变化过程中破坏的作用力名称填在横线上:

(1)NaOH 熔化_____________; (2)干冰升华_________;(3)2SiO 熔化________;

(4)HCl 溶于水________;

(5)NaCl 溶于水_______;(6)Na 熔化________。

(7)单质硼有无定形和晶体两种,参考下表数据。

金刚石 晶体硅 晶体硼 熔点/K >3823 1683 2573 沸点/K 5100 2628 2823 硬度/Moh

10

7.0

9.5

晶体硼的晶体类型属于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18.在一定条件下,某元素的氢化物X 可完全分解为两种单质Y 和Z ,若已知: ①反应前的X 与反应后生成的Z 的物质的量之比3:2)(:)(=Z n X n ; ②单质Y 的分子为正四面体构型。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单质Y 是_________,单质Z 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名称或分子式) (2)Y 分子中共含_____________个共价键。

(3)X 分解为Y 和Z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19.已知有关物质的熔沸点数据如下:

物质

MgO 32O Al

2MgCl

3AlCl

熔点/℃ 2852 2072 714 190(Pa 5

105.2?)

沸点/℃

3600

2980

1412

182.7

请参考上述数据填空和回答问题:

(1)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2MgCl 的方法生产金属镁,电解32O Al 与冰晶石熔融混合物的方法生产金属铝,而不用电解熔融MgO 的方法生产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也不用电解熔融

3AlCl 的方法生产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证明2MgCl 、3AlCl 所属晶体类型,其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五、(本题包括2小题)

20.+A 、+B 、-

C 、

D 、E5种粒子(分子或离子),它们分别含10个电子,已知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①

E D C A +→+-+;②D C B 2→+-

+。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含有10个电子的阳离子有_______________,含有10个电子的阴离子有___________。 (2)+A 和+B 的电子式+A 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

(3)-

C 、

D 、E3种粒子结合质子)(+

H 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用粒子的化学式表示)

____________;这一顺序可用以下离子方程式加以说明: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1分)X 、Y 、Z 为短周期元素的单质,U 、V 为它们的化合物,这些物质之间的关系如图5-3所示,其中反应条件和某些产物已经略去:

(1)如果X 、Y 的组成元素是同主族的,写出反应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若已知V 是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已知U 、V 均为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X 、Y 的组成元素不同主族时,按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①X 组成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时,则X 、Y 、Z 的化学式是:X 为____________;Y 为_____________;Z 为___________。

②若Y 组成元素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时,则V 、U 的化学式是:V 为______________;U 为_____________。

③若Z 是通常情况下密度最小的物质,则反应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题包括1小题)

22.第IVA 族元素R ,在它的化合物n OH R )(中,其质量分数为778.0,在它的另一种化合物m OH R )(中,其质量分数为636.0。

(1)试求:n=____________,m=_______________。 (2)试求R 的相对原子质量:a=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n R 22286

电子数为86,中子数是222-86,二者之差为222-86-86=50。

2.B 氢的质子数为2,则该同位素的符号为He 3

2。

3.D 科学的建立需理论作指导,而原子——分子论是最早提出的化学理论。

4.A 甲基是缺电子的,C 原子未达稳定结构,应为。

5.D 短周期中满足条件的元素有H (非金属),He (稀有气体)、Li 、Be 、Na (金属)。

6.B 由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如HD ),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如O H 2)。

7.B 先推断位置:4114118=- 第七周期ⅣA 族再判断。 8.BD +

3A 为+

3Al

,则-

2B

为-

2O

,32B A 为32O Al 。

9.B 若甲为H ,则乙可能是Li ,Li 原子序数符合x+2,若甲为第二周期的元素,或第三周期的Na 、Mg ,则对应的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x ,若甲为第三周期0-A Ⅲ族元素,或第四周期的元素或第五周期的b R 、Sr ,则对应的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8+x 。但不可能出现同族元素之间原子序数之差为4的情况。

10.C

O 16

与H 、O 可形成O H 162,O D 16

2,O HD 16共三种,O 17,O 18亦相同。

11.A NaOH 为离子化合物,但含有H O —键;金属离子如+

2Fe 不满足2或8电子结构;

53,PCl BF 等不满足8电子结构。

12.D I PH 4类似于Cl NH 4,不同的是I PH 4受热分解成的HI 不稳定并且分解成2H 和

2I 。

13.A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kg a b -,标准为)(16

1

2kg a b ?-,2NO 的质量是)(4kg b a +,则2NO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

b a b b a a b -+=+-)

(84/32。 14.C 当各层电子为奇数时,该层为最外层,其族序数与该层电子数相等,但各层电子数为偶数时,该层可能不是最外层。

15.①32SO H ②3SO ③52O P ④43PO Na 、O H 2 ⑤5223

5

52O P SO SO P ++

16.(1)O H SO MgSO SO H Mg Mg 2244

22

2;+↑++;C 中溶液变红

(2)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溶液由浑浊变澄清 (3)浓氨水(或铵盐的浓溶液);

?

??→

?++---+水溶OH NH Ag CHO CHOH OH CH AgNO 2])([2)(;23423O H NH Ag NH COO OH CH OH CH 2344232)(++↓++--+

-;防止倒吸

17.A :3NH ; B :HCN ; C :22)(NH CO ; D :3BF 18.(1)4P ;2H (2)6 (3)2436

4H P PH +

19.(1)HCl S H NH CH ;;;234 (2)>;> (3))()(33Cl F C FCl C 或 (4)使大气臭氧层出现空洞;a 20.(1)+

4NH 、+

O H 3;-

OH

(2)

(3)O H NH OH

23>>-

;①O H NH OH NH 234

+↑+-

+

②O H NH O

H NH 2433 +++

+

21.(1)①O H S O S H 22222 2++;

②CO

Si SiO C 2

2

++

(2)①22;;Cl H Al ; ②2;CO MgO ; ③2224

42O HF O H F ++

22.(1)

778.017=+n a a ①636.017=+m

a a

由①和②式解得

2

1

=m n ,讨论得4,2==m n 。(2)119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时间:90分) 一、选择题 1.硼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则硼在自然界中的两种同位素 [ ] (A)1:1(B)10:11(C)81:19(D)19:81 2.原子序数为47的银元素有2种同位素,它们的摩尔分数几乎相等,已知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8,则银的这两种同位素的中子数分别是[ ] (A)110和106 (B)57和63 (C)53和66 (D)60和62 3.在同温、同压下,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气和氦气,具有相同的 [ ] (A)原子数 (B)质子数 (C)体积 (D)质量 4.关于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N2O和CO2的叙述: [ ] ①质量相同②碳原子数和氮原子数相等 ③所含分子数相等④所含质子总数相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阴离子X n-含中子N个,X的质量数为A,则W gX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6.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是 [ ] (A)CO2、NO2、SiO2(B)HCl、NH3、CH4 (C)NO、CO、CaO (D)O2、N2、Cl2 7.根据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序数,可组成化学式为AB2型化合物且为原子晶体的是[ ] (A)14和6 (B)14和8 (C)12和17 (D)6和8 8.下列微粒中,与OH-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相同的电子数的是 [ ] 9.元素A、B、C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为31,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这三种元素是[ ] (A)N、P、Cl (B)P、O、S (C)N、O、S (D)O、F、Cl 10.某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 (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n (C)若碳原子质量为W g,则此元素原子质量为(m+n)W g (D)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

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 1.有关乙炔(H-C=C-H)分子中的化学键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两个碳原子采用sp杂化方式 B.两个碳原子采用sp2杂化方式C.每个碳原子都有两个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D.两个碳原子形成两个π键 2.下列物质中,难溶于CCl4的是 A.碘单质 B.水C.苯酚 D.己烷 3.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含有孤对电子的是 A.H2O B.CH4 C.SiH4 D.NH4+ 4.氨气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甲烷是正四面体形,这是因为 A .氨气分子是极性分子而甲烷是非极性分子。 B.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为sp2型杂化,而CH4是sp3型杂化。 C.NH3分子中N原子形成三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C原子形成4个杂化轨道。 D.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 5.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A.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B.在电流的作用下,氖原子与构成灯管的物质发生反应 C.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除红光以外的光线 D.氖原子获得电子后转变成发出红光的物质 6.若某原子在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外围电子排布为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原子中共有3个未成对电子 B.该元素原子核外共有6个电子层 C.该元素原子的M能层共有8个电子 D.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2个电子 7.σ键可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及一个原子的p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而成。则下列分子中的σ键是由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构建而成的是 A.H2 B.HF C.Cl2 D.F2

高考化学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高考化学冲刺的核心知识和解题策略 第二讲高考冲刺:物质结构 和元素周期律 1、原子序数为8 2、88、112的属于何族何周期? 2、在元素周期表中,哪纵元素最多,哪纵化合物种类最多? 3、在元素周期表中,前三周期空着的有多少个元素? 4、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主族是哪一纵?三副族呢? 5、在元素周期表中,镧系有多少个元素? 6、在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差是多少, 同周期的第二主族和第三主族相差是多少?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为2n 2 。 2.核外电子排布符合能量最低原理,能量越低的电子离核越近。 3.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 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 上述几条规律相互制约,应综合考虑。 原子序数为82、88、112的如何排布? ⅡA 族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n ,则与之同周期的ⅢA 族的元素的原 若上一周期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n ,则与之同主族的下一周期的元素的 原子序数可能为n+2、n+8、n+18、n+32。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1.金属性强弱的比较依据: (1)根据周期表中的位置;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关系、阳离子在水 溶液中电解时放电的一般顺序); (3)根据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 (4)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5)根据构成原电池时的正负极。 2.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依据: (1)根据周期表中的位置; (2)根据置换关系判断(阴离子在水溶液中电解时放电的一般顺序); (3)根据与金属反应的产物比较; (4)根据与H 2化合的难易程度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还原性; (5)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1. 同周期,从左向右,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越来越小,到惰 性气体原子半径突然增大。 2.同主族,从上向下,随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离子半径越来越大。 3.同种元素的不同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即:阳离子 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4.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不同微粒,核电荷数(即质子数)越多, 对电子的吸引力越强,微粒半径越小。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 ①常见的2电子微粒:分子有:H 2、He ;阴离子有: H -;阳离子有:Li +。 ②常见的10电子微粒:分子有:Ne 、CH 4、NH 3、 H 2O 、HF ;阳离子有:Na +、Mg 2+、Al 3+、NH 4+、 H 3O +;阴离子有:F -、O 2-、N 3-、OH - 、NH 2-。 ③常见的18电子微粒:分子有:Ar 、SiH 4、PH 3、

2020 第1部分 专题5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pdf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3.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等表示方法。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5.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6.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7.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8.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9.以第三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10.以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11.了解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12.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1.(2019·全国卷Ⅰ)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WZ的水溶液呈碱性 B.元素非金属性的顺序为X>Y>Z C.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中强酸 D.该新化合物中Y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C[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可能同处于第二或第三周期,观察新化合物的结构示意图可知,X为四价,X可能为C或Si。若X为C,则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C原子核外电子数的一半,即为3,对应B元素,不符合成键要求,不符合题意,故X为Si,W能形成+1价阳离子,可推出W为Na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Si原子核外电子数的一半,即为7,可推出Z为Cl 元素。Y能与2个Si原子形成共价键,另外得到1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说明Y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进一步推出Y为P元素,即W、X、Y、Z分别为Na、Si、P、Cl元素。A项,WZ为NaCl,其水溶液呈中性,错误;B项,元素非金属性:Cl>P>Si,错误;D项,P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与2个Si原子形成共价键,另外得到1个电子,在该化合物中P元素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错误。] 2.(2019·全国卷Ⅱ)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150周年。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W<X B.常温常压下,Y单质为固态 C.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Z<W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由题意,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可推出W、X、Y、Z分别为N、Al、Si、P。A项,根据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可得原子半径:WPH3,正确;D项,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Al(OH)3是两性氢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1、原子组成微粒 2、基本关系 数量关系: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 质量关系: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4、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一看层二看核三看价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 主族:ⅠA ~ⅦA 共7个主族 族 副族:ⅢB ~ⅦB 、ⅠB ~ⅡB ,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物质结构与性质期末试卷

物质结构与性质期末试卷 1.核磁共振(NMR )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复杂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医学诊断等高科技领域。已知只有质子数或中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有NMR 现象。试判断下列哪种原子不能.. 产生NMR 现象 A .13 6C B .147N C .168O D .31 15P 2.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Cl - 的电子排布式:1s 22s 2 62 6 B.乙醇的结构简式:C 2H 6O C .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3. 膦(PH 3的分子构型是三角锥形。以下关于PH 3的叙述正确的是 A.PH 3分子中有未成键的孤对电子 B .PH 3是非极性分子 C .PH 3是一种强氧化剂 D .PH 3分子的P -H 键是非极性键 4.下列关于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钾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故钾的活泼性强于钠 B .因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故第一电离能必定依次增大 C .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 s 2n p 6(若只有K 层时为1s 2)的原子,第一电离能较大 D .对于同一元素而言,原子的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 5.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A .ls 22s 22p 63s 23p 3 B .1s 22s 22p 3 C .1s 22s 22p 4 D .1s 22s 22p 63s 23p 4 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结构的是 A .六氟化硫 B .光气(COCl 2) C .氯化氢 D .三氟化硼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 B .3p 2表示3p 能级有两个轨道 C .同一原子中,1s 、2s 、3s 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 D .同一原子中,2p 、3p 、4p 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 8.下列关于丙烯(CH 3—CH =CH 2)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丙烯分子有8个δ键,1 个π键 B .丙烯分子中3个碳原子都是sp 3杂化 C .丙烯分子不存在非极性键 D .丙烯分子中3个碳原子可能在同一直线上 9. 最近,中国科大的科学家们将C 60分子组装在一单层分子膜表面,在—268℃时冻结分子的热振荡,并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首次“拍摄”到能清楚分辨碳原子间单、双键的分子图像。下列化合物分子中一定既含σ键又含π键的是 A .N 2 B .CO 2 C .C 2H 4O D .H 2O 2 10.1919年,Langmuir 提出等电子体的概念:原子总数相同、电子总数或价电子总数相同的互为等电子体, 等电子体具有结构相似的特征。下列各对粒子中,空间结构相似的是 A.CS 2与NO 2 B.CO 2与N 2O C.SO 2与SO 3 D.PCl 3与BF 3 11.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HCl 、HBr 、HI 的熔、沸点依次升高与分子间作用力大小有关 B. H 2O 的熔、沸点高于H 2S 是由于H 2O 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易错知识点总结 2011-12-02 10:48:08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155次评论:0条 【内容讲解】 第一部分物质结构 一.原子组成 1、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11H原子核内就只有一个质子而没有中子。 2、只有呈电中性的原子核电荷数才等于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的微粒一定是同类微粒(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二.概念辨析 1、同位素研究的对象是原子,同系物研究的对象是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研究的对象是化合物。 2、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3、原子量是相对原子质量的简称,而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量是元素的原子量,是一个加权平均值。 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注意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的区别: 原子结构示意图:描述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的示意图; 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X来表示微粒(原子、分子、离子)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2、特别要注意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区别。 四.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1、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2、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原子和单原子离子(例如2e-、10e-、18e-微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规律,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顺序。 五.化学键 1、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区别。 2、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溶解在水中不能电离的化合物通常是共价化合物,但溶解在水中能电离的化合物可能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3、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极性键和离子键都只有存在于化合物中,非极性键可以存在于单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中。 六.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的强度远远小于化学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熔点、沸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主要由分子间作用力大小决定。 2、含有氢键的物质沸点升高;氢键的强弱介于分子间作用力和化学键之间。 【错例解析】 1.下列指定微粒的个数比为2:1的是 A.Be2+离子中的质子和电子 B.21H原子中的中子和质子 C.NaHCO3晶体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D.BaO2(过氧化钡)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 [注] 答案是A,特别要注意C和D选项中离子化合物是由什么离子构成的。补充:NaHSO4是由Na+和HSO4—构成的,但是溶于水电离成Na+、H+和SO42—。 2.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A.F-的结构示意图:B.CO2的分子模型示意图: C.NaCl的电子式:D.N2的结构式::N≡N: [注] 答案是A,特别要注意B选项:CO2分子是直线型的,还有D选项:把结构式和电子式混淆了。 3.某元素构成的双原子分子有三种,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58、160、162。在天然单质中,此三种单质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中子N (不带电荷) 同位素 (核素) 原子核 → 质量数(A=N+Z )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Z (带正电荷) → 核电荷数 元素 → 元素符号 原子结构 :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主族元素的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电子数(Z 个): 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 体积小,运动速率高(近光速),无固定轨道 核外电子 运动特征 电子云(比喻)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① 、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③、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③、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①、主族(ⅠA ~ⅦA 共7个) 元素周期表 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 ~ⅦB 共7个) ③、Ⅷ族(8、9、10纵行) ④、零族(稀有气体)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①、核电荷数,电子层结构,最外层电子数 ②、原子半径 性质递变 ③、主要化合价 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 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判断的依据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微粒半径的比较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如:Na>Mg>Al>Si>P>S>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Li Na + >Mg 2+ >Al 3+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Fe>Fe 2+ >Fe 3+ 决定 编排依据 具 体 表 现 形式 X) (A Z 七 主 七 副零和八 三长三短一不全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教案编写日期:2012-2-16 课程授课日期: 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位置间的关系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通过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的认识,渗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难点: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原子的结构、性质、位置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中子N (核素) 原子核 质子Z → 元素符号 原子结构 :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电子数(Z 个): 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 体积小,运动速率高(近光速),无固定轨道 核外电子 运动特征 电子云(比喻)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③、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③、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A ~ⅦA 共7个) 元素周期表 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 ~ⅦB 共7个) ③、Ⅷ族(8、9、10纵行) ④、零族(稀有气体)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①、核电荷数,电子层结构,最外层电子数 ②、原子半径 决定 编排依据 具 体 表 现 形式 X) (A Z 七 主 七 副零和八 三长三短一不全

高二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试卷

高二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试卷 命卷教师:庄阳彬审卷教师:陈立明 试卷总分:100+50分完卷时间:90分钟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5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I-127 K-39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电子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子云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的轨迹 B.电子云表示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的空间出现的机会多少 C.电子云界面图中的小黑点密表示该核外空间的电子多 D.电子云可表示电子在核外运动的方向 2.以下符号正确的是() A.2d1 B.3f7 C.6s3 D.7p2 3.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1s、2p、3d、4s B.1s、2s、3s、2p C.2s、2p、3s、3p D.4p、3d、4s、3p 4.下列基态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 A.K 1s22s22p63s23p64s1B.Mg2+1s22s22p6 C.F- 1s22s22p5D.Br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 5.某元素原子3d轨道上有5个电子,则该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可能是()A.4s1B.4s24p1C.4s24p3D.3s23p63d5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第三周期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 B.铝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 C.在所有的元素中,氟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D.在所有的元素中,氟的电负性最大 7.下列按电负性减小顺序排列的是( ) A . K、Na、Li B.As、P、N C.N、O、F D.O、S、Se 8.金属键的强弱与金属价电子数的多少有关,价电子数越多金属键越强,与金属阳离子的半径大小也有关,金属阳离子的半径越大,金属键越弱。据此判断下列金属熔点逐渐升高的( ) A.Li Na K B.Na Mg Al C.Li Be Mg D.Li Na Mg 9.某原子核外共有6个电子,分布在K与L电子层上,在下列L层分布中正确的是A. B. C. D. 10.下列分子含有的电子数目与HF相同,且只有两个极性共价键的是 A.CO2B.N2O C.H2O D.CH4 11.既有离子键又有配位键的化合物是()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专题复习教案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 2、两个关系式: (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例 1】某元素的一种核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组成H m X分子,在a g H m X分子中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二、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运动特点:①较小空间;②高速;③无确定轨道。 2、电子云:表示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几率的大小,而非表示核外电子的多少。 3、电子层:根据电子能量高低及其运动区域不同,将核外空间分成个电子层。 表示:层数 1 2 3 4 5 6 7 符号K L M N O P Q n值越大,电子运动离核越远,电子能量越高。电子层实际上并不存在。 4、能量最低原理: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排布在能量稍 高的电子层,即电子由内而外逐层排布。 5、排布规律:①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个。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③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6、表示方法: ①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②原子、离子的电子式。

三、电子式的书写 【例 2】下列化学用语中,书写错误的是( )

根据元素周期律,把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这样得到的表就叫做元素周期表。 1、编排依据 (1)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得到。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纵行,得到。 2、结构 短周期:1、2、3 周期(7个横行)长周期:4、5、6 不完全周期:7 7个主族:ⅠA~ⅦA 族(18个纵行)7个副族:ⅠB~ⅦB 16个族第Ⅷ族 零族(稀有气体) 【例 3】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x+2B.x+4 C.x+8 D.x+18 【例 4】若甲、乙分别是同一周期的ⅡA和ⅢA元素,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则下列关于m 和n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n=m+1 B.n=m+18 C.n=m+25 D.n=m+11 【例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 B.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种元素 C.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D.碱金属元素是指第ⅠA族的所有元素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高考题,20道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高考题,20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2016-浙江】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X、Y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W?的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金属单质Z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与Y能形成多种化合物,一般条件下都能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发生反应 B.原子半径大小:X<Y,Z>W C.化合物Z2Y和ZWY3都只存在离子键 D.Y、W的某些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作水的消毒剂 2.【2016-新课标III】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与Y同族,Z与X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W< XZ 3.【2016-新课标II】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 B.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d和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

4.【2016-新课标I】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 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 mol·L–1r溶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的大小WX>Y C.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5.【2016-江苏】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 最外层有6 个电子,Y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Z位于IA族,W 与X属于同 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X、W的简单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B.由Y、Z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C.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 D.原子半径:r(X)<r(Y)<r(Z)<r(W) 6.【2015-浙江】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精)

第九章
首 页 基本要求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重点难点 讲授学时 内容提要
1
基本要求
[TOP]
1.1 了解原子结构的有核模型和 Bohr 模型;电子的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了解了解元素和健康的 关系。 1.2 熟悉原子轨道和概率密度的观念;熟悉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径向分布函数图的意义和特征;熟 悉电子组态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有效核电荷、原子半径及电负性变化规律。 1.3 掌握 n、l、m、s 4 个量子数的意义、取值规律及其与电子运动状态的关系;掌握基态原子电子组态 书写的三条原则,正确书写基态原子电子组态和价层电子组态。
2
重点难点
[TOP]
2.1 重点 2.1.1 原子轨道、概率密度的观念;n、l、m、s 4 个量子数;电子组态和价层电子组态。熟悉的意义和 特征;熟悉电子组态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有效核电荷、原子半径及电负性变化规律。 2.1.2 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和径向分布函数图;了解原子结构的有核模型和 Bohr 模型;了解了解元 素和健康的关系。 2.1.3 电子组态的书写、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2.2 难点 2.2.1 电子的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波函数和原子轨道。 2.2.2 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和径向分布函数图。 2.2.3 熟悉电子组态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3
讲授学时
[TOP]
建议 4~6 学时
1

4
内容提要
[TOP]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4.1 第一节 氢原子的结构 4.1.1 氢光谱和氢原子的玻尔模型 α 粒子散射实验提供了原子结构的有核模型,但卢瑟福模型没有解决原子核外的空间如何被电子所 占有问题。 量子力学基于两点认识原子结构:一是量子化现象,二是测不准原理。 普朗克提出,热物体吸收或释放能量不连续,称量子化的。 氢原子的线状光谱也表现了原子辐射能量的量子化。 玻尔假定: 电子沿着固定轨道绕核旋转; 当电子在这些轨道上跃迁时就吸收或辐射一定能量的光子。 轨道能量为
E??
4.1.2 电子的波粒二象性
RH , n=1,2,3,4,… n2
波粒二象性是指物质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的特性。光子的波粒二象性关系式 λ=h/mc= h/p 德布罗意的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关系式
??
h h ? p mv
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通过普朗克常量 h 联系和统一起来。 微观粒子的波动性被电子衍射实验证实。电子束的衍射现象必须用统计性来理解。衍射中电子穿越 晶体投射到照相底片上, 图像上亮斑强度大的地方电子出现的概率大; 电子出现少的地方亮斑强度就弱。 所以,电子波是概率波,反映电子在空间某区域出现的概率。 4.1.3 测不准原理 海森堡指出,无法同时确定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它的位置越准确,动量(或速度)就越不准确; 反之,它的动量越准确,位置就越不准确: △x· △px≥h/4π 式中△x 为坐标上粒子在 x 方向的位置误差,△px 为动量在 x 方向的误差。 测不准原理表明微观粒子不存在确定的运动轨迹,可以用量子力学来描述它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及其 它全部特征。
2

2019-2020人教版高中化学物质结构和性质第三章《晶体结构和性质》测试卷

第二章《晶体结构与性质》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已知食盐的密度为ρ g·cm-3,其摩尔质量为M g·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则在食盐晶体里Na+和Cl-的间距大约是() A. B. C. D. 2.物质结构理论推出: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叫金属键.金属键越强,其金属的硬度越大,熔沸点越高,且据研究表明,一般说来金属原子半径越小,价电子数越多,则金属键越强.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镁的硬度大于铝 B.镁的熔沸点低于钙 C.镁的硬度小于钾 D.钙的熔沸点高于钾 3.在a mol石墨中含C—C键数为() A. 4a×6.02×1023 B.a×6.02×1023 C.a×3/2×6.02×1023 D. 8a×6.02×1023 4.下列化学式既能表示物质的组成,又能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是() A. NaOH

B. SiO2 C. Fe D. C3H8 5.某固体仅由一种元素组成,其密度为5.0 g·cm-3,用X-射线研究该固体的结构时得知:在边长1×10-7cm的正方体中含有20个原子,则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最接近下列数据中的() A. 32 B. 120 C. 150 D. 180 6.根据下表给出物质的熔点数据(AlCl3沸点为160 ℃),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MgO中的离子键比NaCl中的离子键强 B. SiCl4晶体是分子晶体 C. AlCl3晶体是离子晶体 D.晶体硼是原子晶体 7.硼镁化合物刷新了金属化合物超导温度的最高记录.该化合物晶体结构中的重复结构单元如图所示,12个镁原子间形成正六棱柱,两个镁原子分别在棱柱的上底和下底的中心.六个硼原子位于棱柱内,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A. Mg14B6 B. MgB2 C. Mg9B12 D. Mg3B2 8.碳化硅的一种晶体(SiC)具有类似金刚石的结构,其中碳原子和硅原子的位置是交替的。下列三种晶体:℃ 金刚石、℃晶体硅、℃ 碳化硅中,它们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A. ℃ ℃ ℃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二轮专题复习

2014届高三化学高考复习教学案 1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专题 1.(2012福建?8)短周期元素R 、T 、Q 、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下图所示,其中T 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不正确... 的是 A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Q>R D .含T 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 2.(2012山东?9)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 B .IA 族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C .同种元素的原子均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D . ⅦA 族元素的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3.(2011山东?13)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B .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C .P 、S 、Cl 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 D .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4.(2012四川?8)已知W 、X 、Y 、Z 为短周期元素,W 、Z 同主族,X 、Y 、Z 同周期,W 的气态氢化物的稳 定性大于Z 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 、Y 为金属元素,X 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小于Y 的阳离子的氧化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Y 、Z 、W 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B .W 与X 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C .W 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一定高于Z 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 D .若W 与Y 的原子序数相差5,则二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一定为Y 2W 3 5.(2011福建?7)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H 3BO 3的酸性比H 2CO 3的强 B .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 C .HCl 、HBr 、HI 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D .若M +和R 2- 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 >M

2020-2021学年度高中教学质量跟踪监测试卷(物质结构与性质)

2020学年度下学期高中教学质量跟踪监测试卷 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温馨提示:相对原子质量:Mg-24 Cu-64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天然气水合物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CH4)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象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可燃冰中不存在的微粒间的作用力为 A.极性共价键B.非极性共价键C.氢键D.分子间作用力 2.原子轨道s、p、d、f上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为 A.1、3、5、7 B.2、6、10、14 C.1、2、3、4 D.2、4、6、8 3.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以下元素属于p区的是A.Fe B.Mg C.Br D.Cu 4.某主族元素的原子,M层上有一个半充满的能级,这种原子的质子数 A. 只能是7 B. 只能是15 C. 是11或15 D. 是11或13 5.某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104s2,其应在元素周期表中 A.第四周期ⅡA族B.第四周期ⅦB族 C.第四周期ⅦA族D.第四周期ⅡB族 6. 下列晶体中,属于金属晶体的是 A.MnO2B.Zn C.SiO2D.C60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处于能量最低状态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

B.3s2表示3s能级有两个轨道 C.同一原子中,1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 D.同一原子中,3d、4d、5d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 8.下列极性共价键中,极性最强的是 A.H—F B.H—O C.H—N D.H—C 9.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A.PCl3B.BF3C.XeF4D.HCl 10.对Na、Mg、Al的有关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碱性:NaOH< Mg(OH)2< Al(OH)3 B.第一电离能:Na< Mg Mg >Al D.还原性:Na> Mg >Al 11.下列轨道表示式能表示氮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的是 A.B. C.D. 12.下列说法与配合物的形成无关的是 A. 除去铁粉中的SiO2可用强碱溶液 B. 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O2强 C. 向Fe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 D. 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入氨水至沉淀消失 13.元素周期表中,第一至六周期包含的元素种类数为 A.2、8、18、32、72、98 B.2、8、8、18、18、32 C.2、8、8、18、32、32 D.2、8、18、32、32、72 14.下列分子中键角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精)

第10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思考题 1.量子力学原子模型是如何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 解:用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描述原子轨道的能级; 角量子数——描述原子轨道的形状, 并与主量子数共同决定原子轨道的能级; 磁量子数——描述原子轨道的伸展方向; 自旋量子数——描述电子的自旋方向。 2.区别下列概念:(1)Ψ与∣Ψ∣2,(2)电子云和原子轨道,(3)几率和几率密度。解:(1)Ψ是量子力学中用来描述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是薛定谔方程的解; ∣Ψ∣2反映了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的几率密度。 (2)∣Ψ∣2 在空间分布的形象化描述叫电子云,而原子轨道与波函数Ψ为同义词。 (3)∣Ψ∣2表示原子核外空间某点附近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几率,即称几率密度,而某一微小体积dV内电子出现的几率为∣Ψ∣2·dV。 3.比较波函数角度分布图与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 解:不同之处为 (1)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一般都有正负号之分,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均为正值,因为Y 平方后便无正负号了。 (2)除s轨道的电子云以外,电子云角度分布图比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要稍“瘦”一些,这是因为︱Y︱≤ 1,除1不变外,其平方后Y2的其他值更小。 4.科顿原子轨道能级图与鲍林近似能级图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解:Pauling近似能级图是按能级高低顺序排列的,把能量相近的能级组成能级组,依1、2、3…能级组的顺序,能量依次增高。按照科顿能级图中各轨道能量高低的顺序来填充电子,所得结果与光谱实验得到的各元素原子中电子排布情况大致相符合。 科顿的原子轨道能级图指出了原子轨道能量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定性地表明了原子序数改变时,原子轨道能量的相对变化。从科顿原子轨道能级图中可看出:原子轨道的能量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降低,不同原子轨道能量下降的幅度不同,因而产生能级交错现象。但氢原子轨道是简并的,即氢原子轨道的能量只与主量子数n有关,与角量子数l无关。 5.判断题: (1)当原子中电子从高能级跃迁至低能级时,两能级间的能量相差越大,则辐射出的电磁波波长越大。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专题九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考点一原子构成和核外电子排布 1.氕化锂、氘化锂、氚化锂都可作为发射“嫦娥一号”卫星的火箭引燃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H、D+、T2互为同位素 B.LiH、LiD、LiT含有的电子总数分别为3、4、5 C.7LiH、7LiD、7LiT的摩尔质量之比为1∶1∶1 D.它们都是离子化合物,常作还原剂 2.甲、乙、丙、丁是4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甲和丙、乙和丁分别是同主族元素,又知乙、丁两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是甲、丙两元素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的2倍,甲元素的一种核素核内无中子。 (1)丙、丁组成的常见化合物,其水溶液呈碱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写出两种均含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的化合物相互间发生反应,且生成气体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丁的单质能跟丙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两种正盐的水溶液均呈碱 性,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丁可形成A、B两种微粒,它们均为负一价双原子阴离子且A有18个电子,B有10个电子, 则A与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0 g丁单质在足量的乙单质中完全燃烧放出37.0 kJ热量,写出其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3.(2010·四川理综,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处于周期表ⅡA族 B.主族元素X、Y能形成XY2型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2或5 C.氯化氢的沸点比氟化氢的沸点高 D.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均相同 4.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周期元素,W、X是金属元素,Y、Z是非金属元素。(1)W、X各自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与Y可形成化合物W2Y,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X的硝酸盐水溶液显________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Y的低价氧化物通入Z单质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Y、Z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用分子式表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