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方言的分类标准与“客家话”在汉语方言分类上的问题

汉语方言的分类标准与“客家话”在汉语方言分类上的问题

汉语方言的分类标准与“客家话”在汉语方言分类上的问题
汉语方言的分类标准与“客家话”在汉语方言分类上的问题

汉语方言的分类标准与“客家话”在汉语方言分类上的问题

0 简介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两个问题(1)汉语方言分类的标准和(2)客家话甚至是客粤赣等方言作为独立方言理据的问题。

1 汉语方言的分类问题

相对於外国的方言学而言中国方言学作为一个严谨的科学仍然未成熟不论在理论架构和研究方法上都存在着不少问题。目前的汉语方言分类主要是基於李方桂先生的报告(Li, 1937)。可是前人对汉语方言的分类不同人有不同的准则而这些准则间有很大分歧没有像生物分类般有条理以致分类无法显示

甚至捣乱了方言之间的关系。

多数的汉语方言学家的眼中汉语方言尤其是

南方方言都像一个个静止的水体每个方言都在现在的土地上摆放了一两千年。方言的接触只在它们之间的边缘发生而每个方言也有他自己的中心点来代表这种方言。这种方言模式也导致他们相信每个方言应该有它的归属。因此我们也可以常常看到一些有关於方言归属的争论。

这种想法的後果是方言的归类一方面基於表面的特徵另一方面是利用人为的界限例如省界甚至说话者的感情来进行。有时候为了分别两种方言例如是客、赣方言学者还要创造一些分类条件而不是去问究竟两个方言间的客观分别在哪里?

在过去只有丁邦新(1982)提到方言分区的标准要以历史为根据强调同一个方言间各个方音的历史联系

“以汉语语音史为根据用早期历史性的条件区别大方言用晚期历史性的条件区别次方言用现在平面性的条件区别小方言。早期、晚期是

点丁邦新(1987)引罗常培的资料说明八九世纪时唇音已经开始分化。这是一个比浊音清化更“早期”的条件但可是只能分辨出闽语和“老湘语”。

(3) 古知组字念塞音一般被认为是一个古音现象即近代音韵学家如钱大昕所谓舌上念舌头可能比唇音分化更早期。知组念为塞擦音中古已经开始但知组字在闽语、江西东部、广西的平话和湖南的“老湘语”仍有这个现象但一般方言学者只是用它来区别闽语和非闽语在其他方言分区基本上不起作用。

(4) 古塞音韵尾的演变在中古之後明代的《中原音韵》中入声韵尾是否消失至今还有争议。但这肯定是一个甚为“晚期”的演变。除了粤语能比较完整保存全中古塞音韵尾外其他的方言都有不同的演变。其中以客语(嘉应话)、闽南的方音也保存得较好。中国大部份地区已经丢失了塞音韵尾了。现在看来古塞音韵尾的演变并不构成分别方言的条件例如闽南、闽北在这方面的差异性就非常大。再拿四川的“客家话”为例子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复习课程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 方言区用语言来化分,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粤方言区,闽方言区,其中,北方言区,还可以划出,东北方言区,中原方言区,北河言区,西北方言区,西方南方言区,按官方对方言细化解释。1.北方方言北方方言,也叫官话方言,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作为代表,通行地域最广,占汉语通行区域的四分之三,使用人口最多,也占汉语使用人口的四分之三,达七亿多人。北方方言内部一致性比较强,语法结构上差别较小,词汇方面的一致性也很强,语音方面的分歧也不是很大,从东北的满洲里到西南地昆明,直线距离约三千公里,从西北的酒泉到东南的南京,直线距离约两千公里,在这样大的范围内,互相通话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这样大面积范围内语言如此高度一致,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北方方言在语音方面的主要特点是没有浊塞音、浊塞檫音声母,古代汉语中的这些浊音声母都变成了清音;辅音韵尾很少,只有舌尖前鼻音韵尾和舌尖后鼻音韵尾两个辅音韵尾;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入声消失。根据特点,一般把北方方言分为华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四个次方言。2.吴方言吴方言主要通行在江苏南部地区、上海市、浙江省、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地区,代表点是上海话和苏州话,使用人口约七千万。吴方言在语音方面的突出特点是:有一整套浊音声母浊塞音和浊塞檫音;没有舌尖后音声母;韵尾较少,普通话前鼻音韵尾一律读做后鼻音韵尾,普通话复韵母的韵尾脱落变成单

元音韵母;有七-八个声调。3.湘方言湘方言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在三千万以上。主要的语音特点是:部分地区有比较完整的浊塞音、浊塞檫音和浊檫音声母;声母h、f不分;声母n和l混用;入声调没有塞音尾。4.赣方言赣方言主要通行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和湖北省的东南角,以南昌话为代表,使用人口也在三千万以上。赣方言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其它方言那样突出的特点。从方言地图上看,赣方言处于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的四面包围之中,这种地理位置是汉语所有方言中最为独特的,正因为如此,赣方言受其它方言的影响很大,四面的界线非常不明显,与吴方言接近的地区,像吴方言,与闽方言接壤的地区像闽方言,与客家方言接触到地区又像客家方言,等等,以致有学者主张取消赣方言的独立,把它合并归属到周边不同的方言区。赣方言语音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古代的浊塞音和浊塞檫音声母全部变成了同一发音部位的送气清音,而不是像普通话那样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5.客家方言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三千七百万。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广东东部和北部地区、广西和江西南部、福建西部,以及湖南、四川、台湾省的部分地区,海外华侨有很多使用客家方言。主要的语音特点是:古代浊塞音和浊塞檫音声母大部分变成同部位的送气清音声母,这一点与赣方言一致;舌尖后音声母读作舌尖前音;g、k、h和z、c、s可以同齐齿呼韵母相拼;没有撮口呼韵母;声调有六个。6.粤方言粤方言主要通行于广东省朱三角、广西东南部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区,以广州话为代表,也

现代汉语语体的分类和特点

四、语体的分类和特点 1、语体是什么? 语体是语体学(目前一般把它归入修辞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语体是个系统。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语体形式,即使在同一历史时期,构成的语体要素也有改变。现代汉语的语体是由不同具体语体类型组成的多层次、多序列的系统。 1.1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 问题:阅读课文p493-p503,理解并举例说明各类语体的特点。 1.2 语体的特点 我们从使用的角度看,大体上把汉语语体分成口语语体,书面语体(公文、科技、政论、文艺等语体) 公文(事务)语体:是适应事务交际场合、目的需要运用全民族语言而形成的语言表达特点的综合。基本功能是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之间的行政事务中起联系、传达的作用,同时也担负着跟社会成员以及成员之间事务上的联系交流的职能。 从语言体式上说,一般总称为“应用文”。它包括公文文件、规章制度和日常应用文三类。 公文语体运用的基本要求和风格基调:明确性和简要性。庄重、平实、明快、简约。 词语运用时,词语语义的专义性,单义性。 助动词的多用,“应该、可以、要” 介词和介词短语的多用“对”、“为了”“按照”等 联合短语的多用。

句式运用时,陈述句和祈使句多用。复杂的“的”结构主语(凡…的…)无主句的运用,修辞手段:以消极修辞为主。 科技语体:是适应科学技术领域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运用全民语言的特点综合。它的功用是对自然、社会及人类思维现象进行记述、解说和论证,起着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学术论文、著作、考察报告等) 基本要求和风格基调:概念清楚、判断恰当、推理周密。(精确、严密、有逻辑性) 词语运用时,词语运用的单一性 术语的大量使用和“系列性” 符号化 区别词的大量运用 句式运用时,句型句式的单一性主要是陈述句和疑问句。主谓句较多。介词结构做状语、定语的情况比较多。 修辞手段:以消极修辞为主。 政论语体:是适应社会政治生活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运用全民语言的特点综合。它的功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政治问题明确表明立场、阐述见解、宣扬真理,动员和鼓舞人奋发向上。包括领导人报告、社论、时评、宣言、声明等。一般性政论、文艺性政论 基本格调、要求:准确、严密、生动、形象 词语运用时,政治词语的大量运用 感情色彩的词语的引用 句式运用时,广泛性,陈述、祈使、疑问句的运用较多。 成分共有句式的多用。 偏正结构的广泛运用。 文艺语体:适应艺术领域交际需要运用全民语言而形成的特点综合。功能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起美感教育作用。包括小说、戏剧、诗歌等。 要求和风格的基准是:形象性、美感性、情感性。 词语运用时,词语运用的广泛 描绘性、文艺性词语的运用 方言、文言、熟语的运用 句式的运用时,变换形式多样。省略句、倒装句很多。 辞格手段:积极修辞比较多,主要是比喻、比拟、对偶、排比等。 语体的交叉: 随着语体发展,语体会出现交叉的情况。 2.“对于”句在不同语体中的使用情况

汉语方言学文献综述

汉语方言学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对历年来汉语方言学研究著作以及学术论文的文献整理,从研究方向、研究历史、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新视角等几个方面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归纳分类。不仅只局限传统的汉语方言学,还结合了生成语法学、语言地理学以及描写语音学等方面。同时通过对前人研究的对比,提出自己的一些新想法。 关键词汉语方言学生成语法学语言地理学地域方言 “方言”的概念最早大约出现在我国周代,就是所谓的殊方异语。在这里我们引用袁家骅提出的“方言”定义,“方言是共同语的继承或支裔,一个方言有异于其他亲属方言的某些语言特征,在历史时期往往从属与民族的统一标准”。 1.研究方向: 关于方言研究的方向,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 在《汉语方言概要》中表示方言研究可分为三个主要方面:第一,方言本身的调查,系统地描写它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第二,方言和标准语比较。第三,把以上研究的结果,跟该语言的较古阶段比较,揭示这个语言分化和发展的过程。 李如龙则认为,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可分为横纵两个方面:横向比较是指,就现代普通话和汉语方言做横向比较,也就是做结构系统的比较,自然包含着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比较。这些比较,就其同的方面可以概括出现代汉语的特征,就其异的方面可以区别开各方言的特征,从而更好地展现现代汉语的共性及其方言的个性。纵向比较则是指,将方言与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情况做比较。 此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描写研究的一个对象,一个方言就是一个语言单位,是全民性的,有它的语音系统、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袁家骅,1988)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汉语方言的比较往往立足于自身情况的描写,通过与共时描写和历时演变的比较来探索出方言系统中的共性以及自身的个性。 2.研究历史: 我国有关汉语方言研究的第一人,应当是两千多年前汉代的扬雄,他编纂了我国第一本汉语方言词汇比较词典--《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但可惜的是,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里,有关于汉语方言的研究往往是依附于文字学、音韵学等学科,并未获得足够的重视。 而用现代语言的学科理论、技术方法来调查研究方言更是近七十年来才开始进行的。前三十年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方言实地调查取证,以赵元任为代表的学者通过大面积的方言调查,出版了一系列有关两广、江西、云川等地的方言著作,为后人的研究积累了大批语料。到了后四十年,中国的汉语的汉语方言研究有了极大的飞跃。学者不仅延续前辈开创的方言研究的传统,还接受吸取了海外方言研究的精髓,如桥本万太郎的语言地理类型学、贺登崧的汉语方言地理学,等等。此外,新生代的学者还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引申,提出一生成语法学、生成语音学来归纳总结汉语方言特点,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而与研究历史相关的--汉语方言学史,也是我们应多加以关注的一门学科。汉语自古就有方言的差别,但纵观中国方言史的研究,大多倾力于上古或近代,六朝唐宋方言研究则显得尤为薄弱。把汉语方言学史作为汉语言文字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来研究开始于20世纪。罗常培的《汉语方音研究小史》是汉语方言学史学科草创的标志。所以汉语方言学史的研究总体上还是很薄弱的。何耿镛先生的《汉语方言研究小史》是最早的也是迄今为止的唯一一部汉

现代汉语的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两类12种词性。一类是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一类是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实词 一.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

“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五.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

现代汉语疑难词语整理

现代汉语疑难词语整理 一.成语 1.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2.微言大义:微言,精微的语言。指精深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 3.另眼相看:用另种眼看看待。指特别看重和优待。有时也指用另外的眼光来对待,包含有歧视的意思。 4.束马悬车:不是指悬崖勒马,而是

的形容山路险隘难行。 5.下里巴人:不是指乡下人,而是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 6.更仆难数:仆,仆人。形容人或事物很多,数也数不过来。 7.加人一等:形容学问、才能等出众。 8.人言啧啧:人们不满地议论纷纷。 9.一定不易:形容事理正确,不可改动。 10. 一日之雅:雅,交往。指短暂的交往。

11.紧锣密鼓: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和舆论准备。 12.让梨推枣:孔融让梨,王泰推枣。指兄弟友爱。 13.珠玉在侧:珠玉,比喻仪表、才能出众的人。比喻仪态俊秀、才识超群的人在身旁,相形之下,自愧不如。 14.不稂不莠:稂,狼尾巴草。莠,狗尾巴草。原意是经过精耕细作,田野里没有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没有出息。

15.不赞一词:赞,添改。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在也指一言不发。 16. 五谷丰登:登,成熟。粮食丰收。 17. 贪贿无艺:艺,限度。贪欲钱财的欲望没有限度。 18. 恃才傲物:物,人,公众。依仗自己的才能,看不起别人。 19.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20.人心不古:古,古代的社会风尚淳

朴。人的心地不如古人那样淳朴。 21.喜结金兰:高兴地结成结拜兄弟姐妹。 22.首鼠两端: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又动摇不定,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23.附人尾翼:指依附在名人后面而出名。 24.人满为患:因人多而造成的坏处。不能表示单纯人多。 25. 一发而不可收:事情一经发生,

汉语方言的分类标准与“客家话”在汉语方言分类上的问题

0 简介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两个问题(1)汉语方言分类的标准和(2)客家话甚至是客粤赣等方言作为独立方言理据的问题。 1 汉语方言的分类问题 相对於外国的方言学而言中国方言学作为一个严谨的科学仍然未成熟不论在理论架构和研究方法上都存在着不少问题。目前的汉语方言分类主要是基於李方桂先生的报告(Li, 1937)。可是前人对汉语方言的分类不同人有不同的准则而这些准则间有很大分歧没有像生物分类般有条理以致分类无法显示甚至捣乱了方言之间的关系。 多数的汉语方言学家的眼中汉语方言尤其是南方方言都像一个个静止的水体每个方言都在现在的土地上摆放了一两千年。方言的接触只在它们之间的边缘发生而每个方言也有他自己的中心点来代表这种方言。这种方言模式也导致他们相信每个方言应该有它的归属。因此我们也可以常常看到一些有关於方言归属的争论。 这种想法的後果是方言的归类一方面基於表面的特徵另一方面是利用人为的界限例如省界甚至说话者的感情来进行。有时候为了分别两种方言例如是客、赣方言学者还要创造一些分类条件而不是去问究竟两个方言间的客观分别在哪里? 在过去只有丁邦新(1982)提到方言分区的标准要以历史为根据强调同一个方言间各个方音的历史联系 “以汉语语音史为根据用早期历史性的条件区别大方言用晚期历史性的条件区别次方言用现在平面性的条件区别小方言。早期、晚期是相对的名词。不一定能确指其时间。条件之轻重以相对之先後为序最早期的条件最重要最晚期的条件也就是平面性的语音差异了。”(丁1982258) 这段话很有指导性是汉语方言学迈向一门严谨科学的重要里程碑。但是那一个条件属於早期那一个是晚期我们似??还是在摸索阶段而且很容易被误导。丁邦新(1982)在比较过五个近代方言学家提出的方言分类条件时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甚大其中比较一致的(有三个学者以上采用的)包括 (1) 古全浊塞音声母的演变 (2) 古双唇塞音在三等合囗前的念法 (3) 古知组字声母的读法

现代汉语练习 第1章 绪论(附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有的属性。从结构上说,语言是以,以,以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汉语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从功能上说,它是 3、现代汉语有和两种不同的形式。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4、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它以为,以为,以为的普通话。 5、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的基础上形成的。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从汉代起被称为,明代改称为。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又称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 6、汉语方言大致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即北方方言、闽方言、、、、、。 7、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是语、语、语、语和语。汉语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8、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和方言。 9、我国20世纪的三大语文运动是、、。 10、是在2000年10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并于起实施。 11.卢戆章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拼写方言的拉丁化拼音方案。 12、在俗文学中,民歌、传说和民间故事是和最强的文学样式。 13.方言有双重含义,一般所说的方言,主要是指。 14、客家方言以为代表,海南岛属于方言区。 二、选择题(带﹡的为多选) 1、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突出表现在()方面。 A、语音 B、词汇 C语法D、词汇和语法 2、现代汉语书面形式的源头是() A、文言文 B、官话 C、白话 D、近代汉语 3、就与普通话的差别来说,七大方言中()与普通话距离最大。 A、吴方言 B、闽、粤方言 C、湘、赣方言 D、客家方言 4、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主要方式是() A、形态 B、虚词C词序D、虚词和词序 5、通行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方言是() A、北方方言 B、吴方言 C、湘方言 D、粤方言 6、现代汉语词汇中占绝大多数的是() A、单音节词 B、双音节词 C、三音节词 D、多音节词 ﹡7、现代汉语方言大体可分为官话区和非官话区两大类,下列方言属非官话区方言的是() A、济南话 B、长沙话 C、昆明话 D、南昌话 E、苏州话 8、普通话的语法规范是() A、规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B、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C、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D、典范的现代白话文法 ﹡9、不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是() A、西班牙语 B、意大利语 C、葡萄牙语 D、阿拉伯语 E、德语 10、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 A、互相排斥 B、互相依存,方言从属于汉民族共同语 C、方言是从民族共同语中分化出来的

汉语方言的魅力

汉语方言的魅力 ——学习汉语方言的感受源远流长的文化赋予了汉语丰富的内涵,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一个成语更包含了一个传奇故事。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在近代汉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与标准音,以北方话与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举个例子:三位同学到老师家做客,一个云南人,一个四川人,一个湖南人。师母做菜时问道:“怕辣吗?”云南人说“不怕辣”,四川人说“辣不怕”,湖南人说“怕不辣”。三个人用的词相同,语序不同,表达出来的意思逐步递进。 在我看来,汉语的奇妙之处不仅体现在词汇和语法的变幻莫测,还在于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各地有各地的语言。 就拿四川话来说:甜不说甜,要说抿甜。苦不说苦,要说焦苦。酸不说酸,要说溜酸。软不说软,要说溜粑。硬不说硬,要说梆硬……值得同情,叫造孽。活该,叫背时。聊天,叫摆龙门阵。便宜,叫相因。好,叫巴适。怕老婆,叫耙耳朵。加油,叫雄起。虚伪,叫假打…… 中国一共有7大方言区:分别是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赣方言(也称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湘方言(也称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湘方言)、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闽方言(包括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方言,以建瓯话为代表)、粤方言区(以广州白话为代表)。他们形成了以地域为区分的独立方言体系。 仔细地观察一下,会觉得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这七大方言区中有六个是在长江以南,而且基本上都是在东南角,而整个广袤的长江北岸地区只有一个方言。那么汉语方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移民,一个是文白异读。 语言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相对平衡的符号系统。我们的巴蜀语言大师流沙河写过一篇文章,叫《蜀人俗语亦雅》。他说,今天四川话中的不少俗语,其实甚为古雅。譬如我们常说一个人散淡闲逸、无所约束为“散眼子”,其实是从庄子的“散焉者”而来。形容一个没有考虑、没有计划的“弗虑弗图”,是从《诗经》而来,比喻一个人处于浑浑噩噩的混乱状的“恍兮忽兮”,是从《老子》而来。川人常食“羹浇饭”却误作“盖浇饭”,其出自梁代顾野王的《玉篇》“……羹浇饭也”。川人今常食的“冒饭”系“泖饭”之误,源出记载《水浒传》本事的《宣和遗事》,所谓“泖饭”,沸水烫熟即食……再比如现在的粤语保留相当多的古词古义。其中的「几时」(何时)、「几多」(多少)可追溯至苏轼的宋词《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观念的转变,交际方式的更新,使各种语言变异现象屡见不鲜,新词新语层出不穷,如“酷毙、的哥、菜鸟、灌水、作秀、T恤、很北京……” 语言既是汉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本身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汉语中蕴藏着汉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文化习俗等多方面的内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语是汉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汉语从古使用至今,依然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无论是时代变迁,还是改朝换代、或者灰飞烟灭的时候,汉字依旧能做到“我自岿然不动”。 在现代社会,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语言,既要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要通过语言了解别人的思想,尤其是社会交际,更需要通过语言来相互交流。即使今天网络技术已经

关于现代汉语词语的语法功能分类

关于现代汉语词语的语法功能分类 俞士汶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 1.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语分类体系 在朱德熙先生的语法理论的指导下,北大计算语言学研究所与中文系合作,经过几年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服务于语言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词语分类体系,并将数以万计的词语实际进行了归类,与此同时还按类详细描述了每个词语的多种语法属性,初步建成了“现代汉语语法电子词典”,另外对数十万字的语料进行了切分和词性标注。这就又进一步检验了词类划分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这到如此规模和如此浓度的汉语语言工程实践可能是罕见的。 本文介绍现代汉语词语分类体系、分类的理论基础,并以若干词类例详细介绍具体的划类准则。 现代汉语的词分以下18个基本词类,括号中的拉丁字母是各个词类的代码。 名词(n),时间词(t),处所词(s),方位词(f),数词(m),量词(q),区别词(b),代词(r),动词(v),形容词(a),状态词(z),副词(d),介词(p),连词(c),助词(u),语气词(y),拟声词(o),叹词(e)。 这些基本词类可以合并为较大的词类。名词、时间词、处所词、方位词、数词、量词统称为体词,动词、形容词、状态词统称为谓词。有一部分代词属于体词,另一部分代词属于谓词。体词、谓词、区别词和副词又合称为实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合称虚词。实词与虚词是汉语两大词类。此外还有拟声词与叹词,它们游离于这两大词类之外。 自然语言处理的常规技术要求庆自然语言处理系统中配备一部电子词典。对于计算机来说,可以认为作为电子词典的登录项的语言单位是“词”。基本中大部分肯定是语言学家认同的词,这也就是暗示了其中一部分不能看作“词”。从计算机处理实际文本的需要出发,从提高计算机处理效率的角度考虑,词典中另外包含了以下7类语言成分: 前接成分(h):阿,老,非,超,单 后接成分(k):儿,子,性,员,器 语素字(g):民,衣,失,遥,郝 非语素字(x):鸳,批,蚣 成语(i):接部就班,八拜之交 习用语(l):总而言之,由此可见 简称略语(j):三好,全总 前4类是比“词”更小的单位,不成词。这些成分的数量是有限的,只要电子词典的规模允许,应当尽可能地将这些成分全部收入。后3类是比“词”更大的单位,词典中只能收一部分使用频率高的。本文将电子词典中登录的各种语言万分笼统地叫做“词语”。

现代汉语考卷绪论部分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普通话是__________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又是国家法定的__________。 2、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3、方言是_ ________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民族共同语是在__ ________基础上形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_________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_________有着特殊的地位。 4、现代汉语有___________和__ ________两种形式。 5、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汉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 ______。从汉代起称为,明代改称为______。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称为 __________。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__________普通话。 6、汉语方言的差异性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其中________差异最大, ________的差异次之,的差异最小。 7、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将现代汉语方言分为了北方方言区、吴方言 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区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个次方言区,武汉属于北方方言中的_____________次方言区 8、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当前语言文字工作中最重要 的两项工作。 9、普通话是以____________为标准音,以____________为基础方言,以____________为语法规范的____________。 10、现代汉语课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课,系统地讲授这门课为学生 将来工作、工作和工作打好基础。 11、普通话水平测试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推广普通话工作逐步走 上、、的重要举措。 二、是非判断题 1、方言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是独立民族之外的另外一种语言。() 2、推广普通话,以方言的消亡作为前提,从而消除不同方言的隔阂。()

方言学论文

关于福州方言的声母系统相关问题 摘要:福州方言是汉语的一种方言,也是闽方言的重要一支。作为“闽都”的福州历来是福建的政治文化中心和闽东北地区的商业经济贸易中心。因此,福州话在闽东方言区中一直都很具代表性,本文将从福州方言的声韵调系统的研究状况来进行概述。 关键字:福州;方言;声母;声母音变 正文 福州方言在福建省内具有广泛影响,通行范围仅次于闽南方言。除闽东地区外闽中、闽北还有不少人说福州话。福州方言的基础应该是古闽越族的语言,此外古吴语、古楚语、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也明显地留存于福州话中。近300 年来,福州话无论是在语音的声韵母、音变规律、字音的变读方面,还是在词汇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单字音声母 根据以往发表的资料循《戚林八音》的传统福州话属于闽语十五声系统,连同零声母共有十五个声母分别为 (一)n、l的分和 传统来讲福州话声母系统应该有十五个声母,但是现在在福州市区及闽侯、长乐、连江三个郊县绝大多数人已不辨n、l,大多数人只有“n”没有“l”。因此现在研究者有两种处理方法,或照顾传统,仍分立两个声母,再附上对现状的文字说明,或立足于共时平面,合并为一个声母,再附上对其历史来源的文字说明。声母[n l]在(戚林八音》中分别属于日母和柳母。现在大多数人不分,[n l]无辨字作用,依今福州大多数人的读音,凡是标注[n]声母的音节都可读作[l]声母,反之也成立,文中不再说明。[n l]在鼻音韵尾后面一定都是n],[1]词典正文直接注[n]。声母[h]是一个喉清擦音,发音部位略前,但不到舌根清擦音[x]。[?]表示没有声母,没有声母在计算上也应该看作一个声母,叫做零声母。连读时第一个字的声母一律不变,后字声母变化。连读音变中出现两个新的声母〔??〕〔?〕 (二)其他声母的发音特征 1、舌尖前音声母[?-][??-][s-]与齐齿和撮口呼的韵母相拼时发生颚化,但是颚化的程度因人而异。鄂化程度高的实际上已接近舌面前音,但也有人仍然为舌尖音。由于不构成音位上的区别,一般人不会注意到各种自由变体的存在。 2、[x-]的具体发音部位与所拼合的韵母相关,拼前高元音开头的韵母时,部位前移到舌面中部;与后低元音相拼时,是一个小舌音或喉音。 3、零声母字发单音字母音时或处在连续语段的开头时,前面有一个轻微的喉塞音,但不构成音位的区别。 二、声母的类化 (一)声母类化现象出现的时间 声母类化现象的出现年限未曾有确切考证。由于无论是福州话方言最早的韵书《戚

现代汉语虚词的性质、范围与分类第1讲

第一讲、2011-03-01 汉语虚词的性质、范围、类别及其研究现状 第一节、汉语词类的虚实分界 一、早期的虚实概念。 在语言使用中把词区分为虚词和实词两大类的,据现有文献的记载,在我国,最早见于宋人的著作,不过,当时都把“词”称作“字”,(“词”这个概念是本世纪初从西方引入的)。宋朝有个叫周辉的文人在他的《清波杂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东坡教诸子作文,或辞多而意寡,或虚字多实字少,皆批谕之。词人张炎在他的《词源》中也写道:词之句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八字者,若堆砌实字,读且不通,况付之雪儿(案:“雪儿”本为唐朝李密的爱姬,能歌善舞,后泛指歌女)乎?合用虚字呼唤,单字如“正、但、甚、任”之类,两字如“莫是、还又、那堪”之类。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所谓的“实字”主要就是指那些具体的事物和概念,大致接近于现代所说的名词,而“虚字”则不但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叹词、助词、语气词,而且有时也可以指代词、数词,甚至是一些动词、形容词以及一些固化短语。 当时,人们把“虚字”叫作“词、语助、助字、助语辞”等等。元朝卢以纬的《语助》,作为我国最的一本虚词词典,对其所收的一些“语助”均有简明而又独到的解释。[1]到了清代,人们对虚字的认识已有了相当的发展。清人王鸣昌在他的《辩字诀》中,已经能够根据虚字的功用将其细分为六类:起语虚字、按语虚字、转语虚字、衬语虚字、束

语虚字和歇语虚字。当然,古人的虚词研究还不能算真正的语法研究,主要是出于训释古籍和指导作文的需要。就研究虚字的专书而言,除了《语助》,清朝袁仁林的《虚字说》、刘淇的《助字辩略》、王引之的《经传释词》都是很有代表性的。这些词典既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严格意义上的虚词,也收了一些副词、代词、谓词等等,不过基本上还是以训释经传中的虚词为主的。总的说来,早期的虚实区分是一种语文学意义上的分类,并不是一种语法学的分类,而且虚词和实词的范围、类别也是比较模糊的,尽管到了后期已经逐渐地明晰起来。 真正接近于现代意义上的虚字概念虚词观,直到上个世纪末马建忠的《马氏文通》问世才出现,马建忠明确指出:“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实字;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曰虚字。”按照马建忠的看法,虚字就是表语法作用而不表具体词意的词。这一观点,在其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一直被人们所遵循。 二、虚实划分的标准 自从马建忠撰写《马氏文通》,创立现代意义上的汉语语法学以来,有关汉语的词类问题,一直存在着种种不同的看法。综观这一百多年来有关汉语词类问题的矛盾、分歧和争论,其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汉语中的词到底是不是可以分类,究竟应当以什么标准作为划分汉语词类的主要依据,什么样的语法理论更值得我们参考、借鉴;二、究竟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汉语词类体系,虚实两分的分类系统是否适应汉语的语言实际,哪些词类应该分别归入实词和虚词;三、在具体操作时,对于一系列多功能的词究竟应该怎么处理,尤其是有关兼类、同

汉语方言研究愿景_曹志耘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5期 汉语方言研究愿景* 曹志耘 提要本文在分析汉语方言研究历史、现状以及所面临的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学理研究”到“问题研究”转型的主张。呼吁研究者把目光从方言内部转向方言外部,从方言本体转向方言的使用者、方言生存的环境以及方言所承载的文化,去关注、解答和解决方言在使用及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自己的研究工作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汉语方言;方言文化;问题研究 《现代汉语词典》“愿景”:所向往的前景。本文所谈的是笔者个人对汉语方言研究“所向往的前景”。 一 汉语方言学的发展已接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自从进入新世纪以来,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各个方面。 1.研究队伍不断壮大 本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培养体系日趋完备,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多。不少高校成立了以方言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研究机构,例如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中心、山东大学方言研究中心、南京大学方言与文化研究所、南昌大学客赣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方言研究所、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省方言与民俗文化研究基地,等等。 2.学术活动非常活跃 除了“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年会”这样的全国性、综合性学术会议以外,每年还举办多个分区或专门性的学术会议。分区会议涉及各大方言区或方言地区,尤以粤语、闽语、客家话、吴语、官话、东南方言、海外汉语方言学术研讨会最为频繁,专门性会议例如地理语言学、濒危方言、方言民俗、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等等。 3.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当中,在沿袭传统的描写、比较、分析方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运用了地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以及新型录音摄像设备、电脑绘图技术、方言调查处理软件、数据库等等,尤其是数据库已经成为方言研究的重要工具。此外,地 *本文研究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方言文化典藏”(11JZD035)资助。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例如: 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 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 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 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 表示判断:是 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 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 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想——想想 试——试试讲——讲讲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 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 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 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

现代汉语习题集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提要 1.语言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体系。 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2.现代汉语 汉语就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就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包括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 3.汉语发展的历史阶段 汉语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无文字记录的“史前时期” ;第二阶段,有文字记录的上古时期,先秦时代;第三阶段,中古时期,两汉到隋唐时代,文 字的应用十分广泛;第四阶段,晚唐至“五四运动”以前,这时期的汉语的与口语结合的书面语言发展十分繁荣。第五阶段,“五四运动”至今,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成熟时期。4.汉语发展的基本特征 (1)地区性的分化特征;(2)超地区性(通用)的整合特征。 5.现代汉语的地位 (1)从使用人口看,是全世界的语言中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2)在国内,现代汉语是法定的“国家通用语言” ;(3)在国际上,现代汉语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语言,是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6.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7.方言 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方言分化主要是移民带来了语言的分化,其次是交通的闭塞,语言的区域性发展的分化,逐渐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出现了差异, 于是就形成了方言现象。 8.汉语方言分区 汉语方言一般分为7 大方言区:官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粤语、闽语。二、强化练习 (一)名词解释 1、语言 2、现代汉语 3、普通话 4、方言 (二)判断改错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书面语和口语的发展是同步的。 3、现代汉语包括普通话和方言,通常说的现代汉语指的是普通话。 4、汉语和汉字是同时产生的。 5、普通话是我国的标准语。 6、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的。 7、现代汉语的方言分区的主要依据是语音。 8、英语和汉语都是联合国工作语言。 9、现代汉语语音在音节上没有复辅音。 10、现代汉语语汇在音节上以单音节为主。 11、现代汉语和英语的修饰语都是用在中心语前面。 12、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就是消灭方言。 13、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为文学语言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14、汉语在先秦时代就有古代的汉民族共同语。 15、白话是在元代产生的。 16、从 1955 年开始,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 17、方言与共同语相比没有完整的系统。 18、汉语各方言之间有同有异。 19、民族共同语和方言是相对立的。

汉语方言分类

汉语方言分类 中国国内语言学家根据汉语分支的不同特点,把汉语划分为七大方言。分别为官话方言、赣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 一、汉语官话方言 主要分布通行语中国北方地区各省区,以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大部、广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北部、江西沿江地区、安徽北部和江苏北部等地。官话人口占全国的70%以上。官话方言内部的一致程度比较高,相互通话没有多大困难。 官话方言内部按其语言特点一般可以分为 4个支系,即4个方言片(或称 4个次方言):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北京话为标准语。 华北官话分布在北方东部,通行于北京、天津、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山东、河南等8省市,以北京话为代表。 西北官话分布在北方西部,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等七省区,以西安话为代表。 西南官话分布在南方西部,通行于四川、贵州、云南、湖北大部份、湖南、广西北部等6省区,以成都话为代表。 江淮官话,俗称下江官话,分布在南方东部,通行于长江中下游安徽、江苏、江西部份沿江地区,以扬州话为代表。

二、非官话方言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包括赣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等6种方言。非官话方言区面积小,可是方言差别大,彼此一般不能通话,甚至在同一个方言区内部交谈都有困难。 赣方言:江西大部,湖南东部,福建西北部,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以南昌话为标准语。 吴方言:江苏南部,浙江大部。以苏州话为标准语。 湘方言:湖南大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以长沙话为标准语。 粤方言:广东大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以广州话为标准语。 闽方言:福建,台湾,广东的潮州、揭阳、汕头,海南,以厦门话为标准语。 客家方言:广东省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台湾,以梅州话为标准语。

现代汉语的词性分类和特点

各类词性和特点。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一.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①基数:一、二、百、千、万、亿 ②序数:第一、第二、第三 ③分数: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 ④倍数:一倍、十倍、百倍 ⑤概数: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 五.量词

方言学国际音标

第一章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记音有宽式(broad transcription)和严式(narrow trancription)两种。严式记音要求只要一个音素有区别就要使用不同的符号,一般又叫音素标音法,同一音位中的各个变体都要使用单独的符号记录。宽式记音对于没有意义区别的几个音素使用一个符号记录,实际上记录的是音位,是音位标音法,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几个不同音素,只使用一个符号记录。方言研究一般情况下,应该使用严式音标。 第一节元音 一、舌面元音: 元音的描写必须综合三大因素的作用。如:[i]: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 八个正则元音(标准元音):①i,②e,③?,④a,⑤ɑ⑥?⑦o⑧u.四个极限音[i][u][a][ɑ];四个定位音[e][ε][ο][?]。普通话七个舌面单元音:[i][y][u][o][ ?][ε][?] 。 元音的音色是由舌位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嘴唇的圆展决定的,因此,每个元音的音色,都有这样三个方面。所谓舌位,就是发元音时,舌头隆起点在口腔中的位置。口腔开口度越小,隆起点离上腭就越近,舌位就越高,反之,舌位就越低。发音时舌头前部隆起,就是舌位前,反之就是舌位后。嘴唇的圆展指发元音时双唇是撮起拢圆还是自然展开。 舌位的前后和高低,双唇的圆展,都影响到元音的音色。换言之,这三个方

面任何一点发生变化,都将改变元音的音色,从而发出不同的音素来。例如汉语 普通话的i,就是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o就是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 学习元音,要读准八个标准元音,掌握八个标准元音的发音特点。而且掌握了这几个元音后,其它一些元音,可以类推掌握,比如嘴唇圆一点,比如口型开一点 等等。元音除了要掌握八个标准元音外,还要注意普通话中的y和?等等。 在元音舌位图上,舌位的高低从上到下依次用四条横线表示高、半高、半低、低,例如i是高元音,标在最上面,a是低元音,标在最下面。舌位前后是用两条竖线表示的,左边一条表示舌位前元音,右边一条表示舌位后元音,例如i.a 是舌位前元音,标在左边,u.o是舌位后元音,标在右边。圆唇与否分别以两条竖线为界,凡是不圆唇元音,标在竖线左边,如i.e.a.α不圆唇,都标在竖线左边;凡是圆唇元音,都标在竖线的右边,例如y.u.o是圆唇元音,就标在竖线的右边。这样,只要记住了各个音素在舌位图上的位置,其发音特点很容易就描写出来了。 元音的描写顺序:1、舌面还是舌尖还是卷舌;2、舌位的前后;3、舌位的高低;4、圆唇还是不圆唇。 [y]的读法,四川人极容易读错,读成复元音[yi]。 二、舌尖元音: 舌尖起作用的舌尖元音(普通话两个:舌尖前,舌尖后)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 ]。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 ]。 另有舌尖前高圆唇元音:[? ]。舌尖后高圆唇元音:[? ]。这两个音在普通话 和四川话中都没有,在少数方言中有,不要求掌握。 三、卷舌元音: 舌尖同时上卷,向硬腭翘起的卷舌元音(普通话一个)[? ](或写作[?r])。 这个音在说普通话的人和说四川话的人中都没有困难,但是在福建、湖北、云南和其他一些方言的人发起来相当困难。这个因的困难我们不觉得,但是我们只要稍稍注意一下,就从小孩发音的困难程度我们也可以得知发“儿”音的困难。 第二节辅音 发音部位: 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口腔受到阻碍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肺部呼出的气流总要在口腔的某个部位受到阻碍,气流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例如发辅音[p],双唇闭合阻挡气流,发[k]时,舌后部抬起,与软腭接触形成阻碍。辅音的发音比较复杂,包括唇、齿、舌、喉各个方面。这些部位互相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发音。人类语言所能构成阻碍的部位约有十余种,汉语普通话有六种发音部位,从前往后依次是双唇、唇齿、舌尖前、(加舌尖中t 、t 、n、l)舌尖后、舌面前、舌面后。对发音部位的描写:发音器官对气流形成阻碍的部位:双唇音、唇齿音、齿间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叶音、舌面前(中、后)音、小舌音等 发音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