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汶川地震中框架结构震害情况调查及分析

汶川地震中框架结构震害情况调查及分析

汶川地震中框架结构震害情况调查及分析
汶川地震中框架结构震害情况调查及分析

汶川地震中框架结构震害情况调查及分析

耿栋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研2012级15班,2012110857

摘要:本文结合5.12汶川大地震,介绍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中的震害情况,从房屋整体垮塌、房屋整体严重歪斜、房屋部分楼层垮塌、房屋部分集中垮塌四个方面介绍了框架结构整体震害现象, 从框架柱、梁、填充墙等破坏介绍了框架结构构件震害现象。并从结构平立面布置、结构体系和结构构件等方面初步分析了钢筋混土框架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最后对如何加强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汶川地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情况;震害分析;抗震措施

1.框架结构震害情况调查

四川地震区中的多层和高层房屋建筑大多数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应用居多。震害表明,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具有足够的强度,良好的延性和较强的整体性,经过合理的抗震设计,采用此类结构是可以保证安全的。此次调查的德阳、绵竹、什邡、都江堰等重灾区的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主体结构震害较轻,未见主体结构整体坍塌。但填充墙体和围护结构的震害比较严重。特别是框架结构,填充墙体开裂严重。通过增设构造梁、柱,加强维护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可以有效减轻非结构构件的震害。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在地震时遭受到的破坏比砌体结构的震害轻得多。但如果设计不当、缺乏合理有效的抗震措施或施工质量不良,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震害,部分结构构件会发生严重的破坏。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框架结构整体破坏

1.1.1 房屋整体垮塌型

填充墙普遍倒塌,房屋的柱子几乎全部折断或压断,因柱子破坏导致房屋整体倾倒,楼屋盖叠落在一起,房屋全都一塌到底,整栋房屋彻底倒塌。下图所示为位于断层附近的北川县城曲山镇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破坏形态就属于这种类型。框架结构的柱子几乎全部折断,房屋整体失稳,几乎完全倒平。

1.1.2 房屋整体严重歪斜型

填充墙普遍损毁,房屋部分底层或下层数层失稳倒塌,柱子毁坏,而顶层或上层严重破坏,顶层或上部楼层框架落下并有局部倒塌,呈整体倾斜状态。如图所示,位于断层附近的北川县城曲山镇新城区某一框架房屋,可以看到底部框架变形集中,整栋房屋残留有大变形的痕迹,柱子首先破坏而失去承重能力,部分底层完全倒塌,造成房屋整体严重倾斜。

1.1.3 房屋部分楼层垮塌型

有的房屋一端或两端倒塌,中间尚存。有的两端尚存,有的中间倒塌。房屋某层或某几层填充墙坍塌,柱子严重破坏,丧失承载能力,因这些层的柱子破坏导致上楼层整体同步塌落。如图所示,北川县一中原本是5层教学楼,地震时底层和第2层完全垮塌,上部3层下座。

1.1.4 房屋部分集中垮塌型

房屋部分垮塌,部分虽坏而未倒。填充墙出现贯通的水平或垂直裂缝,斜向或交叉裂缝,严重者断裂和倒塌,框架柱上下端普遍断裂,局部框架梁碎裂,楼板及楼梯平台断裂,楼梯

间墙体断裂局部倒塌。出现楼层柱铰机构,形成层间侧移机构。如图所示的绵竹市汉旺镇东气厂技校教学楼,就属于房屋部分集中垮塌型。这类框架房屋整体设计上存在着较大的不均匀性,造成平面或楼层的局部薄弱环节,不能发挥结构整体抗震能力。

1.2框架结构构件破坏

1.2.1 框架柱的破坏

框架柱在地震时的破坏有不同的情形。一般框架长柱的破坏发生在柱上下两端,特别是柱顶。其表现形式是,在弯矩、剪力、轴力的复合作用下柱顶周围有水平裂缝或交叉斜裂缝,严重者会发生混疑土压溃,箍筋拉断或崩开,纵筋压屈外鼓呈灯笼状。框架结构中设有错层、夹层、嵌砌于柱之间窗台墙或支于框架柱的楼梯平台梁时,就会形成短柱。短柱由于刚度较大,分担的地震剪力大,而剪跨比又小,容易在柱子全高范围内产生斜裂缝或交叉裂缝,导致脆性剪切破坏。

1.2.2 框架梁的震害

框架梁的破坏一般发生在梁端。在竖向荷载与地震作用下,梁端承受反复荷载作用的剪力与弯矩,出现垂直裂缝、交叉斜裂缝。当抗剪钢筋配置不足时发生脆性剪切破坏;当抗弯钢筋配置不足时发生弯曲破坏。另外,当梁主筋在节点内锚固不足时发生锚固失效破坏。1.2.3 框架梁柱节点的震害

在反复荷载作用下,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处于剪压复合应力状态。当节点配筋偏少或构造不当时,会出现交叉裂缝,导致剪切破坏,严重时节点混凝土剪碎剥落,柱纵筋压屈外鼓。

节点区箍筋过少,或者混凝土浇筑质量不足,都会加重节点区的破坏。

1.2.4 填充墙的的震害

框架中常以砖砌体作为填充墙,起着分隔和围护作用,框架中的砌体填充墙与框架共同工作,使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早期刚度大大增加,吸收较大的地震能量。而填充墙本身的抗剪强度低,在地震作用下很快出现裂缝,若墙体与梁柱无可靠连接,还会导致墙体外闪倒塌,威胁人身安全。

2.框架结构震害情况分析

2.1 结构平立面布置的缺陷导致破坏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建筑体型均匀规整性有明确要求,汶川地震的震害现象又一次说明了体型均匀规整的重要性。不规则建筑震害明显重,如什邡市宏达集团民主生产基地办公楼,结构整体平面布置呈折线型,地震中底层柱子几乎全部严重破坏,如左下图所示,角柱震害明显重于内柱,柱子承受了较大的扭转作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附近的一幢体型规则的建筑基本保持完好。都江堰市虹口乡高原新村附近的一不均匀框架结构,柱子平面布置混乱且有大量异形柱,结构侧向刚度分布不均匀甚至在有些部位出现突变。在地震中这一结构遭受严重破坏,柱端混凝土压碎脱落,钢筋外露屈服,柱中剪切破坏及楼板大幅度侧移,其震害与结构平面布置不均密切相关。

垂向不规则的结构震害也明显加重,当结构沿竖向的质量或刚度有突变,形成薄弱层,产生较大塑性变形,发生破坏,甚至倒塌。如图美国橄榄景医院主楼,1~2层为框架,2层

有较多的砖填充墙,3层以上为框架—抗震墙,上刚下柔,刚度相差悬殊,在地震中遭受较严重破坏。除此之外,当建筑平面部分呈圆形或有突出部分时,受力比较复杂,容易造成局部应力集中。在汶川地震中底层单跨大开间,上部结构重,属于典型的鸡腿建筑,缺少多道抗震防线,遭到了严重破坏。另外,有些错层框架,没有明确的传力途径,错层也易形成短柱效应,有些填充墙的不合理开洞形成短柱,加重震害。

2.2 结构体系和构件方面的问题

在汶川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整体倒塌、倾斜、整层压扁等整体破坏几乎均由柱的破坏引起,也就是所谓的强梁弱柱破坏模式,而未实现强柱弱梁的抗震要求。柱子截面小,材料强度低,层刚度弱,实际轴压比超限,往往容易形成薄弱层,在大的地震动作用下容易形成塑性柱机构,结构容易发生整体倾斜或倒塌。梁与现浇的刚性楼板共同工作,其刚度大大增加,同时楼板钢筋作用增加梁端负向抗弯能力,强柱弱梁设计理念难以实现,出现强梁弱柱,箍筋间距过大,柱两端及梁柱节点核心区加密不足,甚至未加密,箍筋对混凝土和纵筋的约束力差,致使混凝土压碎,纵筋压屈或剪弯,框架柱出现多种破坏形态。汶川地震中也有不少框架结构的主体结构震害较轻,但填充墙破坏严重。这可能是其没能与主体结构有可靠的拉接,或者连接部位没有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有关,比如缺少拉接筋或是拉接筋长度不够或拉接筋的间距过大等。

3.结束语

汶川地震灾难主要源自房屋和工程结构的破坏和倒塌,防止房屋和工程结构倒塌是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途径。一方面,应明确地震设防的目标是防止倒塌,防止结构破坏后丧失整体稳定性,以保障人员安全。另一方面,应切实将抗震设防贯穿与规划、工程选址、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质量监管和竣工验收、工程维护等全过程。地震也暴露了施工质量和施工方法的一些严重弊端及缺陷,如框架节点箍筋设置存在严重缺陷,箍筋间距过大和

箍筋过细,不少混凝土骨料基本都是大直径卵石等,导致混凝土强度无法保证,在往复荷载作用下强度和变形能力更差,后果严重,教训深刻。所以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房屋及工程质量监管力度,确保其抗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柳炳康,沈小璞.工程结构抗震设计【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7.

[2]赵西安.从汶川地震看结构抗震设计与施工中的一些问题【J】.建筑科学,2008,24(7):97一l00.

[3]任晓崧、翁大根、吕两林.四川灾区房屋震害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30(4):71一76.

[4]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正式版)[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5]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6]Sohn, H., Farrar, C., Hemez, F., Shunk, D., Stinemates, D., Nadler, B., and Czarnecki, J., A Review of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Literature: 1996-2001,nReport LA-13976-MS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Los Alamos, NM, USA, 2004, 301 pp.

专题四 汶川地震和“抗震救灾”精神

专题四汶川地震和“抗震救灾”精神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1、生命是珍贵的、脆弱的,我们要珍惜生命,让自己的人生价值更有意义。 2、我们要依法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3、要学会调控情绪。 4、勇于克服困难,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 5、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胜利的根本保证。 6、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7、传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含义、重要性、做法)。 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尤其是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为国分忧解难。 恪尽职守、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永远是抗击灾害的钢筋铁骨。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谐社会、科技创新等等。 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说明了什么?(体现了教材中的什么观点?) 答:①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④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⑤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⑥党和政府切实关爱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2.你认为抗震救灾为什么说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原因有哪些) 答:①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科学决策的结果;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抗震救灾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③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充分发扬的结果;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民族精神是抗震救灾的巨大精神动力;⑤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协作,自强不息,共克时艰的结果。⑥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3.抗震救灾取得的重大胜利,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①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汶川地震震源特性分析报告

初步研究及考察成果(一)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震源特性分析报告 陈运泰许力生张勇杜海林冯万鹏刘超李春来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北京 100081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北京时间),在四川省的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陈运泰院士的研究组迅速开展地震资料的分析工作,通过多种分析手段获得了这次地震及两个强余震的震源参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注:时间仓促,行文粗糙,纰漏难免,敬请谅解。 一、震源机制 1、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主震震源机制 从全球长周期台站挑选了如图1左图所示的18个台站的垂直向波形资料通过矩张量反演得到的这次主震震的矩张量解及其最佳双力偶解如图1右图所示。使用的资料采样率为1sps,资料的频率范围为0.005~0.02Hz。结果表明,这次地震是一次以拟冲为主、兼少量右旋走滑分量的地震。断层向西北方向倾斜,走向为229°。这次地震释放的标量地震矩为4.4 ×1021 Nm,震级为Mw8.3。其它参数见表1、2和3。观测地震图和合成地震图的比较如图2所示。

N S E W 图 1 长周期台站分布(左);矩张量解及其震源机制解(右) 图 2 观测地震图与合成地震图的比较。上面的波形为观测地震图,下面的波形为合成地震图。 表1 2008年5月12日汶川主震震源参数 Date yyyy-mm-dd Time hh:mm:ss Latitude /°N Longitude /°E Depth /km Magnitude Sources

表2 2008年5月12日汶川主震矩张量解(10e21 Nm ) No 11M 12M 13M 22M 23 M 33 M DC M exp M CLVD M Source 1 2.53 2.53 -0.22 -1.18-1.10 5.13 4.04 2.15 0.70 IGP-CEA 表3 2008年5月12日汶川主震最佳双力偶解 Plane I Plane II T-axis B-axis P-axis Stri ke/° Di p/° Rak e/° Strik e/° Di p/° Rak e/° Az m /° Pl g /° Az m /° Pl g /° Az m /° Pl g /° Source 229 43 123 7 55 63 222 67 23 22 116 7 IGP-CEA 2、2008年5月12日20点强余震震源机制 从全球宽频带台站挑选了如图3左图所示的12个台站的垂直向波形资料、通过矩张量反演得到的这次强余震的矩张量解及其最佳双力偶解如图3右图所示。使用的资料采样率为5sps ,资料的频率范围为0.005~0.05Hz 。结果表明,这次地震是一次以拟冲为主、兼少量右旋走滑分量的地震。断层向西北方向倾斜,走向为226°。这次地震释放的标量地震矩为4.9 ×1017 Nm ,震级为Mw5.7。其它参数见表4、5和6。观测地震图和合成地震图的比较如图4所示。 图3 宽频带台站分布(左);矩张量解及其震源机制解(右) 2008-5-12 06:28:00.00 31.021 103.367 10 Mw:8.3 IGP-CEA

有关汶川地震堰塞湖安全实例分析.doc

有关汶川地震堰塞湖安全实例分析- 汶川512大地震在地震影响区内产生大量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根据国土资源部组织的系统排查,以及航遥调查,确认地震共引发15000处滑坡、崩塌、泥石流,同时,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4970处,其中,滑坡1701处、崩塌1844处、泥石流304处、不稳定斜坡1093处。地震引发的滑坡、崩塌堆积体堵江形成256处堰塞湖,其中一部分需要立刻进行处置,如位于北川县通口河的唐家山堰塞湖。堰塞湖蓄水达 2.425108m3,相应蓄水位高程740m,堰塞体上游集雨面积为3550km2,在地震发生31d 后,通过人工开挖的泄流槽逐级坍滑后成功泄洪,堰塞坝未发生整体溃坝。 1堰塞湖安全评价影响因素 1.1坝体级配 震后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堰塞湖组及时发布的堰塞湖溃决风险等级评估标准。由表1可以看出,坝体组成颗粒越细的,越不安全;组成颗粒粒径越大,危险性越低。 1)由于大块石相互咬合,结构性较好,坝体抵抗余震的能力较强;反之,若大于1m的石块含量较少,则堰塞坝坝体本身的结构稳定性就差,必须要及时进行人工干预,采取工程措施,降低坝高及上下游水头差。 2)经过作者试验研究表明,如果一旦堰塞湖蓄满溢流,溃坝最大流量的对数ln(Qmax)与坝体组成颗粒的不均匀系数(S=(d75/d25)0.5)是二次函数的关系,即随着不均匀系数S的增大,溃坝洪峰流量先增大后减小。所以,从整体上来看粗颗粒越多,最终能够有效消耗水流能量,减小最大溃坝流量。随着湖内

水体减少,坝体形成的粗化层能够抵抗水流的冲刷。反过来看,如果粗颗粒含量过少,水流冲刷坝体,携带大量的颗粒往下游输送,坝体短时间溃决,湖内的水体以较大的平均流量向下游泄流,不仅将会对下游建筑物以及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由于下游河床抬升厚度大,不利于未来河道的稳定演变。 1.2上游两岸山体的稳定性 堰塞湖形成后,两岸山体如果进一步发生崩塌、滑坡,会损失上游的库容,增加坝体蓄满溃决的风险,另外,堆积体迅速冲入湖内激起的涌浪拍打坝体,大石块在浪压力作用下滚落,同样可能会造成坝体溃决。例如,作者曾在2009年3月考察宗渠沟堰塞湖,其坝体级配中大块石比例大,抗冲刷性强,湖内的积水又全部采取渗流的方式下泄。但是,当作者时隔3个月再次前往宗渠沟考察时,由于左岸的山体顶部发生的二次崩塌滑坡,造成堰塞湖溃决,大概30min后停止下泄,为进一步保证下游安全,有关人员用机械挖掘扒口。根据堰塞湖观察员的描述,判断当时溃坝水流下泄的平均流速大约为17m/s,假设流速分布为正态曲线,因此,峰值流速为平均流速的2倍为34m/s。根据上下游实测数据计算,溃坝后的水流大约有一半采取渗流下泄。 1.3下游床面结构 山区河流的床面结构是河床固体颗粒在水流作用下按一定规律排列形成的具有较大稳定性的床面结构形态,一般表现为床面上粗颗粒泥沙的聚集体,具有抵抗冲刷的功能。从外观形态上看,床面结构按稳定性从强到弱有:①阶梯-深潭结构,②肋状结构,③簇状结构,④星型结构,⑤岸石结构,等。 堰塞体溃决的过程,就是清水下泄的过程,对下游河床有强烈的冲刷作用。细沙不断被带走,床沙发生粗化,床面阻力增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及设计改进建议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及设计改进建议 卢伟煌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350001 [引言]汶川大地震后,福建省设协结构与抗震专业委员会组织结构专家到成都、彭州(彭州市区、通济镇、白麓镇、小鱼洞)、都江堰、绵竹市、汉旺镇等地进行震害调查,涉及的结构型式有钢筋混凝土框架、框架-剪力墙、砌体、排架、钢结构等,为了认真总结震害经验教训,分析结构的破坏机理,提出设计的改进建议,对新建筑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汶川地震基本参数: 根据地震部门提供的数据,这次地震的基本参数如下:震级M8.0,断层为龙门山断裂,震源深度14KM ,断裂长度185KM (主震),烈度分布6~11度。 这次地震震害给人的总体感觉,随地形分布,西北高震害严重,东南底震害较轻。 二、典型震害及实景照片: 图1都江堰都江之春楼盘有一幢纯框架结构的七层建筑,底层空旷,上部有隔墙,

图2楼梯梯板拉裂的震害 图3 水泥厂结构的震害 图4 白鹿镇中学在地震断裂带两侧教学楼的震害 图5 都江堰都江之春楼盘底层柱破坏

图6 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隔墙震害 图7 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单层厂房震害 图7 小鱼洞大桥的震害

三、结构概念设计问题: 1、多道抗震防线: 结构必须有多道抗震防线,这是抗震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概念。在这次汶川地震中也充分表现出来,有些建筑倒塌,而有些建筑不倒,下面从空旷建筑倒塌来看结构有多道抗震防线的必要性: 这次震害学校教学楼较为严重,一般说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要优于砌体结构,但这次震害表明空旷的学校(框架结构)教学楼倒塌(如映秀镇漩口中学教学楼,建于2007年3月),而附近的4层砌体结构办公楼,尽管破坏非常严重,但并没倒塌。 为什么在强震作用下,性能比较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反而不如抗震性能相对较差的砖混结构?其主要原因就是纯框架结构只有一道防线,在大震时,一旦这道防线突破,结构就丧失了全部的承载力而倒塌;而砌体结构住宅和办公楼,由于小开间布置,纵、横墙体较多,按照规范设置构造柱和圈梁,其整体性和延性较好。砌体裂缝被约束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的框格内,不致发生脆性破坏而倒塌。 再举一个例子,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由于上、下均有砖隔墙,虽然隔墙震害严重,有些产生裂缝甚至倒塌,但对主框架结构而言,看不出有裂缝,这是由于填充墙与框架形成二道抗震防线,填充墙承担第一道防线,填充墙先破坏,而保住主框架,因此2008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也把隔墙的布置,提供刚度这些内容也写进去了,关于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其平面布置的位置和上、下均匀性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很大影响,避免不合理布置;其实墙体的布置就像剪力墙一样,需平面上对称,上、下均匀。 2、填充墙对结构刚度的影响: 这次汶川地震震害表明,填充墙对结构的刚度贡献很大。目前规范及现有计算手段尚无法对填充墙对结构刚度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因此由于填充墙不均匀布置引起整体结构上、下刚度,水平刚度的不均匀变化,其问题均未解决,这种影响是不容忽略的。

汶川地震后 抗震救灾感谢信

---------------------------------------------------------------范文最新推荐------------------------------------------------------ 汶川地震后抗震救灾感谢信 感谢!5月12日的地震发生在了中国,让我们中国人更加的团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这一刻被体现的淋漓尽致。感谢那些在大楼废墟下仍顽强活着的受灾人民们,是你们伟大的精神感动了我们。你们的精神力量大于这世上的一切。请你们坚信,你们的精神是不可战胜的,政府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决不会放弃你们。我们时刻都与你们同在。请你们一定要顽强的活下去。灾难一定会过去,希望就在你们的眼前。 感谢那些受灾人民的家属,是你们每一次的呼唤,给予了受灾人民生存的动力。是你们对亲人的牵挂,带给了我们无尽的感触。请你们放心,你们的亲人一定会平安无事,等待着和你们的团聚。 感谢那些奋斗在抗灾前线的人民子弟兵们,感谢那些身背沉重设备的消防员们,感谢那些在前线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们。你们的努力换回了受灾人民的重生,你们的努力换回了受灾人民家属们的重聚,你们的努力换回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你们无尽的感谢。 感谢政府对受灾人民所作的一切,你的所作让受灾人民的存活几率大大增加,你的所为使受灾人民的精神力量成倍增长。 感谢那些为这次抗灾捐钱的人们,感谢那些为这次灾难献血的人们,感谢那些每时每刻在牵挂着灾区人民的人们。你们与前线抗灾的人们同样的伟大。你们的心意与灾区的人民同在。 1 / 5

感谢电视台,感谢在前线的记者们,是你们让信号中断的灾区又重新和外界取得了联系,是你们让我们知道了前线的最新情况。你们在灾区和各个城市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让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心都连在了一起。 最最最感谢的是那些为了别人而逝去的灵魂,你们的牺牲换来了别人的生还。你们的离去换来了生命的重生。你们才是最伟大的人,你们是祖国的骄傲,你们的中国人的自豪!!!请你们安息吧,灾难可能会被后人忘记,但你们的精神和品质将被世代传承!!! 最后,感谢所有为这次抗灾出钱出力的人们,你们让世界知道了中国人是团结的,中国人是友爱的。地震算什么,再大的灾难在我们团结友爱的中国人面前都将化为乌有!!! 全县各级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人士: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在全县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灾区人民一定能战胜灾难,重建美好家园。 寿县民政局2008年7月18日 夏天来了,树都绿了,我终于要住进您给我盖的房子里去了。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我提起这枝在您给我准备的无数文件上签过无数名字的笔,给您写这封刚看到您垒的沙盘时就想写的感谢信。如果信纸有些褶皱,您一定要相信,这是难以抑制的泪水造成的。两年前,您的团队指着那块荒凉的土地让我展开想象的翅膀,我

中文版官方汶川地震报告

早期恢复和灾难风险管理项目
汶川地震救灾救援 工作研究报告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二○○九年三月

汶川地震救灾救援工作研究报告
目 录
引言.......................................................................................... 4 1 汶川地震概况 ........................................................................ 6 2 汶川地震应急救灾救援工作................................................... 9 2.1 成立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救灾工作 ........................ 9 2.2 全力解救被困群众 ....................................................... 10 2.3 抢通抢修受损生命线 ................................................... 16 2.4 安置受灾群众 .............................................................. 20 2.5 科学排除堰塞湖险情 ................................................... 21 2.6 救治伤病员 .................................................................. 23 2.7 保障灾区市场供应 ....................................................... 24 2.8 做好灾后防疫工作 ....................................................... 25 2.9 广泛进行社会动员 ....................................................... 26 2.10 加强信息公开 ............................................................ 28 2.11 呼吁国际社会援助 ..................................................... 29 3 汶川地震救灾应急工作经验总结 ......................................... 30 3.1 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提供了救灾应急工作的组织保障 30 3.2 军队武警发挥了救援主力军的作用 ............................. 30 3.3 全社会参与为应急救灾救援提供了强大人力物力支持 31 3.4 现代科技成功运用于应急救灾救援实践 ...................... 31 3.5 信息公开对救灾救援产生了积极影响 .......................... 32
2

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事例

* 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事例 13岁女生救出10多名同学自己被困50小时 5月12日地震发生时,四川省青川县木鱼中学初一13岁的女生何翠青本已走出宿舍,当她意识到发生了地震,不是迅速逃生,而是跑进宿舍,将十多名还在午休的同学从床铺上摇醒逃生,自己却失去最佳逃生时间,被压在废墟下。50个小时后,她凭着巨大的求生欲望和惊人毅力,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获救。何翠青是木鱼中学最后一个被救学生,由于重物长时间挤压肌肉组织坏死而永远失去了右腿。记者问这位坚强的女孩“你后悔吗?”她摇着头哽咽地说:“不后悔,后悔的是我没有能救出更多的同学”。 *15岁少年救出七名同学 雷楚年,15岁,彭州市磁峰中学初三三班的学生。地震时不是往外逃生,而是冲进教室救同学。 跑到自己的教室,发现还有7个同学全部蹲在教室的墙角边,马上带着他们往楼下冲。跑到一半,小雷突然发现,跟着他下楼的只有6名同学,还少一个!他又赶紧又往楼上跑。留在教室的女孩叫欧静,由于惊吓过度,女孩蹲在门口一个劲地哭,可能是吓傻了,怎么拉她都拉不动,就干脆抱起她往楼下冲。最后几秒,楼塌了,他和七名同学幸存下来。 *9岁小林浩背出两名同学 来自映秀县的小林浩,今年9岁。在此次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小小年纪的他却在危机时刻,用柔弱的肩膀背出两位同学。而自己的父母却至今仍联系不上。还是14岁的姐姐,深一脚、浅一脚带着他们,走了7小时才到达都江堰。面对镜头小英雄显得非常镇定,然而他勇敢的举动,却已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18岁男孩救出三名幼儿 5月19日,四川平武县阔达乡仙坪村,一个名叫任冬的18岁男孩,他的右手臂有一个长约15厘米,深约1厘米的伤口。因为没有处理过,伤口化脓了,感染很厉害。地震发生时,他跑进幼儿园,先后抱出了3个孩子。他的右臂就是在那时受伤的。 *让同学躲在自己肚皮下 甯加驰,都江堰聚源中学三?二班的学生,15岁。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地震时,被掩埋在坍塌的教学楼废墟里。“甯加驰,救救我。”说话的是甯加驰的同班同学曾婧。他让曾婧躲在自己肚皮下,救了同学一条命。 *10岁女生救出两名同学 10岁的董玉培在映秀镇小学读四年级。地震那天,董玉培她们班正在二楼的教室上科学课,

汶川地震案例分析

《公共安全管理案例分析》 课程设计 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班级:安管1203班 姓名:徐邦耘 学号:311219020320 2014.12

目录 1.案例简介 (3) 2.防灾减灾 (3) 2.1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差 (3) 2.2群众应对地震能力较差 (4) 3.应急准备 (4) 3.1地震应急预案未能落到实处 (4) 3.2应急准备资源不足 (4) 4.决策过程 (4) 4.1始终把拯救生命放在第一位 (4) 5.处置行动 (5) 5.1事态界定 (5) 5.2响应迅速 (5) 5.3采用心理干预 (5) 5.4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5) 5.5军警结合,专业救援到位 (5) 6.信息管理 (6) 6.1信息透明,发布及时 (6) 6.2多种传播媒介综合运转,联合作战 (6) 7.恢复重建 (6) 7.1国家高度重视恢复重建工作 (6) 7.2恢复速度迅速 (7) 8.结果与影响 (7) 8.1造成巨大的损失 (7) 8.2提高人民防灾意识 (7)

汶川地震案例分析 摘要: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快速响应,积极救灾。汶川地震可谓是我国现代该类灾害的代表性案例,本文将从该案例的防灾减灾、应急准备、决策过程、处置行动、信息管理、部门合作与冲突、恢复重建以及结果与影响方面剖析该案例的整个应对过程。 关键词:汶川地震案例分析 Abstract:May 12, 2008 Wenchuan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Richter 8.0 earthquake, causing a large number of casualties and serious property damage. After the incident,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rapid response, positive relief. Earthquake can be described as a representative case of such disasters of modern paper from the cas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preparedness,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e disposal ac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re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and impact case entire response process. Key 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 Case Analysis 1.案例简介 汶川大地震,也称2008年四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震中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与漩口镇交界处,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92千米处。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达里氏8.0级,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地震烈度可能达到11度。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惨重的一次。 2.防灾减灾 2.1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差 汶川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来说较为落后,建筑物大多都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建筑物,当时预制空心楼板中大量使用冷拔低碳钢丝构件的房屋,以及在农村建房中大量使用“干打垒”等土筑墙形式,用泥、砂或糯米浆为主要粘结材料的房屋,其整体性和抗震性均差,对于里氏8.0级的地震无力抵抗,在农村房屋基本全部倒塌,城市大部分建筑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在这次地震中倒塌房屋536.25万间,损坏房屋2142.66万间。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的分析与思考

浙江建筑,第29卷,第3期, 2012年3月Zhejiang Construction ,Vol.29,No.3,Mar.2012 收稿日期:2011-12-23 作者简介:刘颖(1982—),女,辽宁大连人,讲师,从事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与教学。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的分析与思考 Analysis and Thinking of Building Damage in Wenchuan Earthquake 刘 颖,李殿平 LIU Ying ,LI Dian-ping (大连海洋大学土木工程系,辽宁大连116300) 摘要:通过对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针对地震区划、强柱弱梁、填充墙、楼梯间、多道抗震防线等抗震设计问题,对照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版)所规定的抗震概念设计原则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设计中应着重注意的问题和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词:建筑震害;抗震概念设计;地震区划;强柱弱梁;多道抗震防线中图分类号:TU31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707(2012)03-0017-04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给地震区各类不同时 期建造的建筑和工程设施造成重大破坏,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惨重的损失,震后汶川总体俯视图见图1。震害调查表明,经过抗震设防,特别是在1990年后设计建造的建筑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即使在地震区实际烈度高出抗震设防烈度3 4度(地震动强度超出预计的10倍)的情况下,除了极个别建筑物外,绝大多数建筑受到中等至严重破坏,但却没有倒塌,真正意义上达到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 震不倒” 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1] ;而按之前设计建造的建筑物多数遭受严重破坏。因此,认真研究 震害特征,总结经验,对于建造更为耐震的建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 对照抗震概念设计的 “地震区划”、“强柱弱梁”、“填充墙”、“楼梯间”、“多道防线”等要求得到一些启示 和思考。 1关于地震区划 汶川、成都、绵阳、德阳等地区的地震基本设防 烈度为6度或7度,但在汶川地震中重灾区实际发生的地震烈度达8 11度(见图2); 世界各国发生 图1震后汶川总体俯视图 的重大破坏性地震,其地震烈度也往往超过设防烈度。我们是否可寄希望于进行“准确”的区划,使未来发生的地震动等于或不超过设防地震动呢?答案是否定的。强地震动发生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与地震短临预报目前不能实现相同,作为长期地震预报的地震区划也不能给出确定的准确结果。目前世界各国进行地震区划的主要方法是统计分析方法,给出的是对未来发生的地震动的概率估计。基于概率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2] 是以一系列假定的和有限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在潜在震源区的划分、地震

灾难报道中的新闻伦理_基于汶川大地震的案例分析

灾难报道中的新闻伦理 !!!基于汶川大地震的案例分析 王卉 [摘要]?5.12#汶川大地震灾难对中国传媒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我国主流媒体的表现是对信息公 开条例精神的一次身体力行。我们看到,中国记者并不缺乏专业精神,在突发危机事件中,信息公开的 原则激发了传媒人专业精神的一次大迸发。 [关键词]5.12#汶川大地震;灾难报道;新闻伦理;信息公开条例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2008)09!0169!05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西部项目?商业化北景下的传媒伦理研究#(批准号:07XXW001)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卉,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所研究人员,成都电视台主任编辑。四川成都610071 今年5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开始施行。根据条例的精神,对突发事件的及时公布,确保人民的知情权,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主流媒体的表现是对条例精神的一次身体力行。我们看到,中国记者并不缺乏专业精神,在突发危机事件中,信息公开的原则激发了传媒人专业精神的一次大迸发。 信息公开是灾难报道的基本前提,正是有了这样的前提才可能进入到本文讨论的话题,即在这样大信息量、强震撼力、高度冲突性、深刻社会影响力的灾难报道中,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专业诉求肯定会给记者带来了巨大的情感冲突和伦理抉择困惑!!!也许新闻价值的高度总是跟伦理抉择的难度成正比,正因为如此,中西方新闻界、理论界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灾难报道的伦理思考!!!那么有没有一些被大家所共同认可的职业伦理原则可供参考?在实际的灾难报道中我们又该怎样来具体运用这些原则?这些都是本文希望能够做出回答的问题。 一、灾难报道中的基本伦理原则和纲领 在这一部分,我们侧重原则和基础,以排除那些会导致道德困境的无目的争论。 新闻伦理属于应用伦理范畴,媒介实践中职业伦理有诸多为学界和传媒所公认的原则,其中最基本的是真实、公正、客观。而针对灾难报道,笔者通过整理中西方文献发现,最强调的有以下几个原则和纲领: (一)隐私 隐私是关乎人尊严的权利,因此被视为不言而喻、必不可少的权利。这在不同的文化中都有着共识。 新闻伦理中的隐私原则其完整的句式表达是?不可侵犯隐私#。符合康德式的绝对命令?的要求,属于责任伦理学范畴。就是说,?不可侵犯隐私#是一个严格的媒体责任,具有道德上的强制性,从其否定祈使的表述也可见其严厉本质。 在危机关头尤其是在巨大灾难面前保持人类尊严是艰巨的任务。新闻报道总带有一定侵略性,而悲伤则要求隐私。甚至有人认为只要媒体在灾难现场,对那里的群众就是一种侵犯。而巨大的灾难总是会吸引成群的记者,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如何在满足知情权和保护隐私权之间作出选择? 贝尔塞描述了三种不同的隐私:身体的隐私、精神或交流的隐私、私人信息隐私。所以灾难报道中,记者应当谨慎考虑如何避免肢残的身体(即便已经死去)过度暴露在公众视线中,以至让当事人的身体尊严受伤;如何让极度悲伤的情绪表情避开特写镜头的强调,以至让当事人的精神尊严受伤;如何避免灾难中个人医疗记录和财务数据等个人信息的暴露等等。 知情权是一个法律术语,不是伦理建构。为了更好的认识知情权可能涉及的伦理问题,这里要提出另外两个概念!!!知情需要、知情欲望[1]。 当新闻工作者断言,公众?有权获知#一个事

汶川地震房屋震害反思

汶川地震房屋震害反思 Reflections o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朱亚宁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土木工程,20113327) 摘要:汶川地震灾害中,灾区各类房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震害,不同的房屋结构有不同的地震反应,破坏程度也不同,本文将对各类结构的震害做简单的分析和反思。 Abstract: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disaster, the disaster areas of various kinds of houses appeared different degree of damage, different building structure seismic response, extent of damage also is different, this article will be to do simple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of all kinds of structural damage. 关键词:汶川地震、房屋震害、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单层工业厂房、框架—剪力墙结构、经验反思。 Key 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building earthquake damage, masonry structure, frame structure, single industrial factory building, frame - shear wall structure, experience, reflection. 引言 汶川地震是我国土木工程抗震能力的一次直接考验,也是我国抗震防灾综合能力的一次检验,汶川地震中建筑结构的震害,反映了该地区建筑结构形式及抗震性能的优劣。本文将对汶川地震房屋震害进

专题四汶川地震和抗震救灾精神

专题四汶川地震和抗震 救灾精神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专题四汶川地震和“抗震救灾”精神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1、生命是珍贵的、脆弱的,我们要珍惜生命,让自己的人生价值更有意义。 2、我们要依法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3、要学会调控情绪。 4、勇于克服困难,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 5、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胜利的根本保证。 6、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7、传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含义、重要性、做法)。 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尤其是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为国分忧解难。 恪尽职守、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永远是抗击灾害的钢筋铁骨。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谐社会、科技创新等等。 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说明了什么(体现了教材中的什么观点)答:①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④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⑤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⑥党和政府切实关爱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2.你认为抗震救灾为什么说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原因有哪些) 答:①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科学决策的结果;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抗震救灾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③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充分发扬的结果;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民族精神是抗震救灾的巨大精神动力;⑤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协作,自强不息,共克时艰的结果。⑥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汶川地震简介 (2)

5·12汶川地震 汶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1秒(协调世界时5月12日06时28分04.1秒),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境内、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90千米处。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面波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公里。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最惨重的一次。震后中国政府宣布投入一万亿元人民币进行灾区重建,2012年初时任四川省省长蒋巨峰宣布重建完成。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5·12汶川地震。 14时28分04.1秒(协调世界时5月12日06时28分04.1秒),震中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境内、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90千米处。 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公里。地震烈度可能达到11级。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多个亚洲国家。北至北京,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泰国、台湾、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截至2009年5月25日10时,共遇难69227人(实际应该为八万多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其中四川省68712名同胞遇难,17921名同胞失踪,共有5335名学生遇难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 汶川大地震是浅源地震,(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地震发生在60km以内的称为浅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分布于岛弧外缘,深海沟内侧和大陆弧状山脉的沿海部分。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km深度以上的范围内;而中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达到650km左右,并且形成一个倾斜的地震带——称为本尼奥夫带。把浅源地震和深源地震在“血缘”上联系在一起的,是板块构造学说这一被称为“地球科学革命”的全球构造理论。浅源地震大多分布于岛弧外缘,深海沟内侧和大陆弧状山脉的沿海部分。)震源深度为10~20km,因此破坏性巨大。

汶川地震和“抗震救灾”精神

汶川地震和“抗震救灾”精神 一、背景资料 1、“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2008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震后不到3小时,温总理在赶往灾区的专机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抗震救灾第一线,身先士卒,带领广大群众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亲自到灾区看望受灾群众并作重要讲话,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2、向“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学习 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一大批坚强勇敢的少年英雄和感到中国的模范人物。2008年6月27日,“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晚会——《英雄少年》在中央电视台举行。林浩等20名“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和马小凤等30名“抗震救灾优秀少年”受到表彰奖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晚会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质,把他们的先进事迹作为生动的思想品德教材,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颁奖晚会在全体获奖少年集体朗诵《少年中国说》中落下帷幕。 3、2008年10月8日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讲话。 4、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的三个历史之最:中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大、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最大限度地挽救了受灾群众生命,最大限度地减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5、党中央明确提出了灾后重建的要求: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要进一步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大力支持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要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显著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大力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切实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二、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1、生命是珍贵的、脆弱的,我们要珍惜生命,让自己的人生价值更有意义。 2、我们要依法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3、要学会调控情绪。 4、勇于克服困难,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 5、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胜利的根本保证。 6、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7、传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含义、重要性、做法)。 8、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尤其是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为国分忧解难。 9、恪尽职守、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永远是抗击灾害的钢筋铁骨。 10、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物质基础)。 11、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谐社会、科技创新等等。 三、可能出现命题预测

汶川地震裂缝整理

裂缝篇 (1) 斜裂缝与交叉裂缝 (1) 1)非承重墙体交叉裂缝 (1) 2)承重墙贯穿斜裂缝 (3) 3)窗间墙裂缝 (4) 4)窗下墙交叉裂缝 (6) 水平裂缝 (7) 1)墙体水平裂缝 (7) 2)楼梯板水平裂缝 (7) 3)基础顶部水平裂缝 (8) 竖向裂缝 (8) 1)纵横墙连接处竖向裂缝 (8) 其它裂缝 (8) 1)屋面突出物的裂缝 (8) 2)楼板板间裂缝 (8) 裂缝篇 斜裂缝与交叉裂缝 根据斜裂缝与交叉裂缝产生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非承重墙体交叉裂缝 产生部位: 非承重纵墙上非常普遍,基本上每个楼层都有。 产生原因: 由于水平地震剪力在墙体中引起的主拉应力超过墙体的抗拉强度所致,部分墙体采用非承重砌块或120厚半砖墙,稳定性和承载力都很差。当这些墙体内有预埋的管线、线槽或接线盒时,由于截面的削弱导致震害更加严重。【10】 案例: 【10】 极震区映秀镇漩口中学附近的砌体结构外纵墙X形裂缝

墙体出现贯通裂缝 【10】 青川县某砌体结构房屋外纵墙的X形裂缝(连同砖墩一并破坏) 【2】 空间分布特点 由于底层地震剪力比上层大,沿结构的高度方向,受损一般呈现下层重、向上逐渐减轻的特点。【8】 案例:

墙体交叉裂缝逐层减【8】 上图为汉旺客运站职工宿舍楼,第一、二层横墙、纵墙出现较大的交叉裂缝,随着层数的增加,墙上的裂缝逐层减轻,一些墙体出现了单向斜裂缝,再轻损伤楼层在洞口角部出现短裂缝。【8】 2)承重墙贯穿斜裂缝 产生部位 在一至三层的承重横墙上比较多见。 产生原因 教学楼由于横墙间距较大且数量少,地震时可以承担的地震作用有限,很容易在地震时发生破坏,并引起结构坍塌。 住宅楼横墙间距较小,数量较多,地震时可以承担较多的地震作用,受损相对于教学楼较轻。 主拉应力超过砌体强度所引起的剪切破坏现象。【2】 案例: 【2】 案例3:在盐亭县对十几所在这次地震中受损学校评估过程中,发现一种规律,多层砖混结构房屋中,教学楼受损最严重,很多横墙出现严重开裂;学校职工住宅楼受损要轻一些,

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心得体会

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心得体会 5月12日,一个令所有中国人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世所罕 见的大地震,让数万同胞顷刻罹难,苍天无情,成千上万人再也 看不到晚上美丽的星空了。看到无数条鲜活的生命在地震中瞬间 消失,看到幸存者在雨中撕心裂肺地哭喊,一股热泪冲破自己尘 封已久的眼睛,夺眶而出。在残酷的自然面前,人的生命就像风 中摇摆的芦苇,是如此的脆弱。对同胞灾难中的感同身受,让所 有感性的中国人掉下了哀伤的眼泪,十三亿亲人为之默哀。 诗人艾青有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 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几天,一股莫名的情绪在我心里流动, 令我不自觉地惦念着那片天空,那片土地,那片土地上的芸芸众生。 哲人说过,“他们的灾难,是为而你发生。”在安定年代人 们或许未能深明其中真义,但多灾多难之秋,隐晦深处的人性光 辉便会骤然闪耀,指引着人们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光明。举国同 悲的汶川大地震,我们看到了一种力量,在全国民众身上凝聚, 我们看到了一种刻骨铭心的爱,在全国民众心里蔓延。这个时候,没有任何其他杂音,只有逝者默念,为伤者祈祷,为生者祝福; 这个时候,神州大地处处都在重复着同一种动作,传递着同一种 心声,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受难同胞献上一点爱心。而在

灾区发生的一个个感人的细节,更是让我淆然泪下,一次次我们因为感动而流泪。 深夜的德阳市汉旺镇,冷雨凄厉,悲声四处。在东汽中学的坍塌教学楼里,救援人员发现一位教师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在他身下的是四名还活着学生,望着已经遇难的教师而哭泣。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位老师的名字——谭千秋,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谭老师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塌下的天花板,把生命留给学生,把死亡留给自己。他心中的爱,正如他的名字那样,千秋流淌。 在绵阳的一个援救现场,一所学校的主教学楼坍塌了大半,100多个孩子被压在了下面。战士们在废墟中已经抢出了十几个孩子和三十多具尸体。然而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几乎等于送死。但几个战士还是要往里钻,这时坍塌就发生了,那几个往里钻的战士马上被其他的战士死死拖住,一个战士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这样的催人泪下的故事,在那片神伤的天空中吹奏出一曲曲感人的乐章,而在同一片天空下,神州大地上全国民众守望相助的悲悯情怀、以及传递着温暖的行动,同样令人触动。 灾难后,中央号召,党员在先,全民动员,全国人民的爱如万川汇聚成海,深切的感动着我。我们看到平时锱铢必较的出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