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3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

123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

123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
123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3

——2课时【考纲】

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了解化学中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

2、初步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

3、知道确保溶液浓度准确的两个基本原则。

4、掌握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规则。

5、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各种计算。

【核心素养】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认识物质的量浓度是联系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重要工具,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过程中,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计算的方法,建立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题目解答的模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3.科学探究与社会责任:通过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学习正确实验操作,深化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理解

【重难点】1、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2、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溶液有浓、稀之分,那么如何定量表示溶液的稀浓程度呢?

在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有不便之处。例如,在科学实验和工农业生产中,人们在使用

溶液时,一般都是量取溶液的体积,而很少去称量其质量。此外,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比物质的量之间的比例关系难很多。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表示溶液组成的一个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一、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 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c ,单位:mol/L 。

2、表达式:V

C B B n =(n B ----溶质B 的物质的量,V ---溶液的体积) 3、注意:①正确判断溶液中的溶质:某些物质溶于水后与水反应,溶质则为反应后的生成物,如 Na 2O --- NaOH ,SO 3----H 2SO 3等;含结晶水的物质溶于水,溶质是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如 CuSO 4 .5H 2O 溶于水,CuSO 4为溶质。 ①准确计算溶液的体积:V 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也不是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计算时不能用溶剂的体积代替溶液的体积,应根据ρm

=V 计算。

①溶液中溶质与构成微粒浓度的关系:0.2 mol/L 的Na 2SO 4溶液中,c (Na +)=0.4mol/L, c(SO 42-)=0.2mol/L

【拓展】阿伏加德罗常数考查中的常见误区

1. 气体的体积是否在标准状况下。一般2

2.4L/mol 是指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常温常压即为陷阱。

2. 标准状况下物质的聚集状态。一般在标准状况下呈固态或液态的物质来命题,常涉及水、乙醇、四氯化碳、三氧化硫、 氟化氢等。

3. 物质的组成。Na 2O 、Na 2S 、Na 2O 2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均为2: 1。

4. 构成物质的微粒。如NaCl 中只有Na +和CI - ,没有NaCl 分子,SiO 2中只有原子,没有分子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