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略论新时期师德精神的时代内涵-最新范文

略论新时期师德精神的时代内涵-最新范文

略论新时期师德精神的时代内涵-最新范文
略论新时期师德精神的时代内涵-最新范文

略论新时期师德精神的时代内涵

2007年春,我全程参与了我县“以德立教,为人师表”的师德教育活动的相关工作。在与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师德建设之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也在师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遭遇了一些困境。

原因有二:一是现实中有许多教育管理者还未准确把握师德精神的时代内涵,思维模式还停留在“科层化管理”的层面上;二是一部分一线教师对于师德教育活动的无奈应付和盲目的抵触心理和情绪,认为“我们教师的师德已经不错了,只是领导要求太严了”的思想还广泛存在。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德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我以为,要想真正提高师德教育的主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必须认真把握和深刻理解师德精神的时代内涵。

什么才是富有时代气息的、具有新时期时代内涵的师德精神呢?我以为,爱与责任是师德的基本内涵,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是师德的最高境界。教师的魅力是德才兼备的升华,来源于渊博的学识、教书育人的能力和从不满足的执著精神。只有这三者达成完美统一的状态,才能构建出师德精神的整体风貌。

(一)关于爱:

这里所说的爱,特指教育的爱,它是一种兼容并包的爱,一种爱满天下的爱。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爱教育事业本身,爱学生(这是教育爱的应有之义),更重要的是,他还应当爱祖国、爱社会,爱人类上的每

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只有这种博大无私的爱,才能造就出一个为人师者的宽阔胸怀。无论你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是资历老的,还是新入行的,且不管你是志愿加入到教师队伍,还是被逼无奈跨入这个行业的,只要你是一位教师,你就注定要铁肩担道义,大义写春秋。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并无任何特殊之处,但因其承载着如此厚重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要义,就格外凸显出教师职业与其它职业之不同。更因为教师是与人类的精神史进行对话的人,是与学生的心灵进行沟通的人,他的劳动自然蕴含着无可替代的精神价值。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职业无尚荣光。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那些对教师不满、对教育行风不满意的人,原因无非是两个:一是教育触及了其它行业的利益;二是教师辜负了家长的期望,满足不了各种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家长的美好愿望。这是教育爱的特殊之处,它必须是抛开个人恩怨,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爱民、爱生之情结,投入自己的教育情感,全身心地对待自己的教育对象,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品位。试想,一个自私的人,一个狭隘的人,一个只有自己小家、一点小爱的人,怎么能有高尚的师德呢?

(二)关于“教育的责任”

与教育爱相伴而生的是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教育承载着社会和每个家庭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它的责任也应孕而生。一个不具备“爱教育、爱天下”之情怀的老师,一个不愿担当起“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的老师,其师德水平是令人怀疑的。这应该是为人师者最起码的师德要求。但恰恰就是这个最简单的道理,往往容易被人忽视,

也被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教师本人所忽视。

教育系统抓师德建设,往往倾向于要求老师不能做这,不能做那,要这么做,要那么做,多是停留在强制执行的操作层面上,鲜有从教师内心角度出发去分析教师对职业的投入度、热爱度、认同度等深层次的问题。而这些,恰恰是师德教育的根本所在。师德教育要在分析教师从业的动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等内驱力上下功夫,引导教师跳出个人生活的小圈子,不局限于教师眼前的小利益,放眼全球,植根于全人类、全社会,以包容万物之心打量我们的生活世界,以一颗博爱之心与神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来诠释自己的职业。倘若能这样思维,那么大多数教师的不平衡心态(多由攀比对象不恰当而引起)、不正当要求、不合理思维等就都将得到自我缓解、自我疏导。一旦教师打开心结,心胸得以开阔,思维得到解放,以教师之灵气,定能使自己的精神境界进入到另一番新天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