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3589232.html,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陈锦双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6期

摘要:毋庸置疑,阅读能力是学生在语文学习当中的一项基础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而低年级作为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自然也成为了教师关注的重点。因此,本文将谈一谈应该怎样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策略

顾名思义,阅读主要就是指一种从各种不同形式的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的活动。在语文教学当中,由于语文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所以语文课当中的阅读不但是学生发展思维、认識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修养的途径。不难发现,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并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优化与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从而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1.营造氛围,激发阅读热情

从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这一时期学生还不能对学习活动进行合理的规划,所以其学习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习兴趣的促进。因此,在阅读教学当中,教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利用恰当的方式将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出来。为此,教师可以对文本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创设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情境,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更加自觉和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当中。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抓住了树叶、天气、大雁、天空等不同事物的特点,描写出了一种北雁南飞、黄叶飘落、秋高气爽的景象。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为了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我首先借助多媒体创设了教学情境,给学生出示了一组图片,这组图片主要展示的一些秋天十分美丽的景象。由于秋天是学生十分熟悉和喜欢的一个季节,所以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这组图片吸引了。然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大家结合这些图片,再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说一说你印象当中对秋天的哪些景色最为深刻”。学生马上开始了积极的回答,有的说:“我最喜欢秋天田野里的庄稼,金灿灿的,看不到边际”,还有的说:“秋天天气变冷之后,树叶就会落下来,黄的、红的、绿的,铺满一地,特别漂亮”。学生发言完毕之后,我继续说:“大家说得都很不错,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同样是描写秋天的景象,那我们就来看一看你们眼中的秋天和课文当中有什么不一样”。最终,通过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对这篇课文的阅读意愿。

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 推荐阅读是语文课程中较为重要的内容,现在如何按照课改精神、课程理念、课标要求上好阅读课,也就成了我们广大基层教师研究的重点。人民教育出版社孟令全老师曾经:“小学生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阅读。”那么一个儿童在他初学语文的起始阶段,怎样帮助他们学习阅读呢?我认为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采取以下操作进行。 一、教会孩子预习课文 新课程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新规定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作为教师应该学会解放自己,但更应该充分指导孩子的自由空间。低段孩子自主预习的难度相当大,我们主要是依靠家长的参与,因为一、二年级的家长对孩子希望和热情是最理想的状态,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资源,一开始就召开家长会,明确预习指导的要求:1、能从课文中找出生字,并用符号标出;2、借助拼音和字典认识生字;3、标出自然段序号,尽可能的多读几遍课文;4、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教师的检查则采用抽查,看家长是否签字。但现在很多家长都外出打工,只有爷爷奶奶监管。面对此类学生,抱怨和放弃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自己,住得比较近的孩子可以一起预习,相互监督,教师则重点帮扶不主动的学生。同时教师要适时教会学生查字典,这样帮助学生解决很多问题,就这样长期坚持,到一定的时间,我们所面临的预习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教师自己也相对轻松一些。 二、指导孩子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就阅读教学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这一要求,注重了阅读能力的培养,强调了朗读教学。这是学习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才能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不断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应按照以下三个不同层面的要求帮助学生学习阅读。1、借助于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3、在正确、流利基础上再有感情朗读 因面向的是低年级学生,教师在这三个层面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每一个环节都要交代明白,阅读落实。例: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不会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你们已经能正确读课文了,现在提一个新要求,把课文的每句话读通顺,读流畅。 ●同学们真行,把课文读得那么正确、流利,下面提个更高的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这样一步一步要求清楚,朗读的三个层面才得以实施、落实。长期坚持下去,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有助于思想情感的熏陶,有助于学生对篇章样式的积累。 三、帮助孩子不断加深阅读中的感受和体验 书是读懂,而不是讲懂的。同一本书,不同的人其感受与体验是不同的。阅读的感受和体验又离不开读文的。前面提到三个层面阅读,要在不同层面的阅读中,不断地帮助学生提升对阅读认识的水平,就要注意: (一)、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新教材所选的课文为我们展现了很多优美的意境,课文中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及人文精神,这些都必须经过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想象才能理解和感受。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 会 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梅塘中心小学曾光仕 通过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我深深地体会到: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我认为必须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能力。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学习,兴趣更浓者,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因此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课堂教学情境,从最佳的角度切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整堂课的教学设下很好的铺垫。 比如《草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学生对草原非常陌生,对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了解得就更少了。如何让课堂上得生动有趣,激发起学生对草原的向往呢?我是这样做的: 上课开始,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谈谈对草原的印象,然后出示一幅草原风光图,同时播放了跟草原相关的歌曲。图画、音乐以及师生生

动的描述,一下子就把大家吸引了,学生们都陶醉在美好的想象当中……这时,我充满激情地问道“:草原这么美,你们想到草原去看看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道“:想!”学生已经完全被引入课堂的情境当中,在无意中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积极参与学习。 由此可见,运用多媒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能营造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激起学生的“兴奋点”,诱发学习热情,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我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的进行阅读。

农村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立项申请书

农村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立项申请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语文教学心理的研究表明,阅读和作文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由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后者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但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又是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的。会读书、读得多,能促进写;会写文章,写得多,同样也能促进读。只有加强阅读积累,在阅读中吸取范文中文句或技法的精华, 才能在作文中恰当而流畅地表达出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读 写结合,多读多写,既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基本途径。 目前,农村小学生阅读条件相对落后,教师教学方式相对落后,读和写的教学基本上仍属于分离式的,而且有偏重阅读而轻写作的倾向,虽然已进入课改阶段,但观念行为仍有大部分停留于应试教学上。随着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村小学留守学生的逐年增多,随着本来课业负担就偏重的农村教师队伍整体 年龄逐年老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分离”现象表现得更为突出。 本课题的研究将会对探索农村小学语文教改新思路,促进农村语文教育的发展,开拓农村教育新模式;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力求使每一个人都能学好语文;解除外出务工农民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论证 (一)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小学作文的基本 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思维能力。而阅读是最直接丰富学生语言的基本途径。 2、现代课程论认为,基础教育是公民教育,学生在语文教育中要获得的 最基本的东西是语言积累运用,它是公民必须具备的发展的必要条件。 3、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儿童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 息而后运用的阶段。 4、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加德纳认为:语言历来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

专题讲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专题讲座 一、什么是阅读 吸收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叶圣陶) 筛选与思考论:“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章熊) 领会—获取—认识论:“阅读文章是透过书面语言,领会其意义,从中获取思想和学习语言的活动程序,是人们学习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手段。”(朱绍禹) 构建意义论:“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阅读能力评估咨询委员会)上述不同的说法反映了对阅读的不同认识。显然按现代解读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解释,在读者、文本、作者,三者的关系中读者应该处在中心位置。 我个人理解,所谓阅读,指的是从书面文字数据采集意义的过程,

阅读教学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阅读各类书面文字数据的实践中,逐步发展阅读能力的过程与活动。 二、阅读行为的描述 阅读是能动和复杂的过程,包括多种不同的行为。读者通常在开始时对文本形成初步的看法,然后搜索自己关注的信息。按照这种最初的看法,读者与文本发生逐级递增的互动,包括理解、解释和评价他们所读的文本。他们借助以前的阅读体验和以前的知识,对文本将要表达的内容形成假设,随着阅读的继续,他们修正最初的看法并修正和补充自己的知识基础。读者不断取得新的理解并把它们融入到正在进行的理解建构过程当中。好的读者会注意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规程,认识到文本中不合理的东西,利用一系列策略增进理解。好的读者还能对文本的优劣做出评价,这种评价能够影响自己对文本各层面内容的“吸收”,决定自己的态度或行为是否受到影响。根据阅读的目的(兴趣性阅读、理解性阅读、应用性阅读)和情境(阅读的环境、时间、阅读者的状态等),好的读者能够利用从文本中学到的思想和信息,扩展他们对主旨的思考,从事特殊的任务,或者从读过的内容得出某种结论或进行总结。 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比教会学生了解一篇文章的内容等重要。学生习得了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对巩固他们的阅读习惯进而发展成一生的阅读兴趣是有关键性的影响的。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无论在什么学段,阅读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策略探讨。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不可否认,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比过去开放了,气氛比过去活跃了。然而,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也发现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求真务实,不能做到合理高效。因此,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课前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在这里我主要探讨学生备学的作用。学生备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做好准备。我认为学生的备学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重视课前预习,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容和情感。 无论哪个学科,无论什么学段,预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预习的这种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有很多老师无意之中就忽视了对学生预习文章的要求和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测。有好多时候,我们会看到,学生才初读了一遍课文,生字词语还没解决,教师就匆匆地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句,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就开始让学生谈体会、说感悟。看起来,好像教学效率很高,节奏很快,其实不然,这样组织教学的直接后果就是“欲速则不达”。 由此看来“书不读通不开讲,书不读熟不可讲。”

教研组学习记录: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时间: xx年5月10日地点:阅览室 参会人员:语文组全体教师主持人:xx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课堂操作形式是通过针对某一个特定的中心主题来进行阅读教学工作。主题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的教学框架,是按照“精心筛选内容、寻找主题——用导语引入、直击主题——研读并讨论、参悟 主题——实践拓展,强化主题”,在这样一个开放性、整体性的引导学生对规 律感知的思路下,进行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选择。但是,摆在教学工作者眼前的问题是如何很好地进行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我们确 定了以下的基本模式。 一、精心筛选内容,不同角度提炼主题 在确定主题这一问题上,语文教材可以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首先,教师可以 以语文教材为依托,从教材角度对阅读教学主题进行提炼和构建。在进行教学 工作之前,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内容,不断琢磨作者的写作意图,确保课文主 题提炼的确切性。其次,生活实践是很好的阅读素材来源。生活是语文的源泉,在这样一个广阔的教学平台下,我们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了解,如,秋天到了,落叶能够激发出学生怎样的灵感,体现什么样的“秋”的主题。有了明确 的主题,教师便要开始围绕主题,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供一些能够作为写作范文 的素材,让学生在反复、大量的阅读之后,通过寻找更多相关的主题或相反的 主题,来多方面地、高密度地掌握语文阅读的重点。 二、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感知主题 在确定了阅读的主题之后,教师就要将主题教学付诸于实践。教学过程的首要 步骤就是如何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此 同时可以进入课程的主题。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式的阅读呢?对此,教 师可以采用单元语来进行解说引导,通过情境创立、生活场景的链接与动画的 引入来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生活场景的链接是最佳选择,因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郭秀娟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郭秀娟 发表时间:2018-11-08T11:30:31.51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38期作者:郭秀娟[导读] 本文对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甘肃省临夏市新华小学731100 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科目,阅读教学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阅读在人的一生中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认识世界、处理信息,丰富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因此,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低年级学生存在年龄小、识字少、生活经验不足等问题,要想达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本文对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段话强调了学生在阅读教学法中的主体地位,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 作为学习主导者的老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营造出轻松、活跃、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与探究学习的兴趣。因此,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与习惯养成,首先要从激趣入手。 一、提前阅读,激发阅读探究兴趣 当儿童识字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会有阅读的愿望和阅读的冲动,这时教师应及时抓住机遇,机智、有效地激发其阅读的热情,鼓励阅读,并指导其怎样阅读。 在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有利契机,把课本和课外读物有机的结合起来,积极有效地去诱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如学习《好学的爸爸》一课后,再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里的《大画家的第一步》,可以丰富和延伸他们的知识,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 另外教师还可以抓住孩子们爱听故事的年龄特点,诱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在课上,我会给学生讲一些优美的童话故事,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每到这时,孩子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这时,教师可抓住孩子好奇、探究的心理愿望,指导他们去读带有拼音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书,告诉他们还有更多的故事在里面。为了让阅读的兴趣持续下去、热情不减,教师可定期利用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不求形式统一,尽可能让学生展示阅读后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促进看书的激情。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无论学生阅读得流畅还是结结巴巴,只要他们有兴趣就行。 二、创设情境,激发阅读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并且,因为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减负的措施。学生只有对学科产生了兴趣,才能有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呢?这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老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引导,制造悬念和问题。低年级的语文教材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因此,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联系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运用情境教学是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学生就仿佛身临其境、思维活跃。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情境,充分地调动和激发了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 三、设下疑点,激发阅读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意志是学习的保证。小学生的心理品质很不稳定,学习主要是凭兴趣,只有他们感兴趣的课文才会积极去阅读、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探究,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在阅读教学中的设疑,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精心设计问题,选择设疑之点。 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可从课题处设疑:1.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呢?2.小蝌蚪的妈妈究竟去了哪里呢?3.最后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吗?怎么找的?这些新奇的问题容易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兴趣。设疑还可以在字词处设疑、在句子上设疑、在插图处设疑、在标点处设疑、在课文重点和难点处设疑,只要能找准设疑点,学生探究的兴趣就会被激发。 总之,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只要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生为友,由“课堂权威”转变为“课堂民主”,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就能真真正正让学生自主阅读。 参考文献 [1]胡玲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6,(12),53-53。 [2]王小红论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文摘版,2016,(4),00093-00093。 [3]庞天吉倡导个性化阅读,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8,(2)。 [4]王金凤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8,(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 语文教学改革已提了多年,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改变了语文教学观念,改革了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体系,而作为教师,最实在的变化应是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改变语文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要把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向40分钟要质量,更应该注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严重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确凿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严重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严重,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严重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详尽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盛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指导预习,采用扶放结合式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严重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严重一环。扶放结合式是语文课堂中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扶”,采用引导和指点的方式,如提示重点、提供范例、提出问题、点明规律、指导方法、帮助总结等。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南部县龙庙乡小学汪子阳 我在农村小学从教三十余年,主要是语文教学,这期间当过班主任。30多年来有得有失,有喜有忧,也算是积累了一些经验吧,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以往教育教学中的得与失,就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谈一谈自己的意见。 一、听、说、读、写从低年级抓起,全面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但听、说、读、写并不是高年级的事情,只有从小学低年级开始重视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训练才能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也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与成功的体验,保持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与动力。 1、听与说 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前,已经能将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副词等合成一句话,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听说能力,但是这种听说能力毕竟只是简单的、最基本的、是不甚规范或者是地方化的。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这种情况可能是更为突出,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在学生一进入小学一年级就要重视对学生的听说训练,一方面要及时地提高、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以免学生的听

说训练出现断层;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的语言表达逐步规范,符合普通话和现代汉语的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的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1)、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2)、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大量的听与说的机会。课堂是学生听说训练的主阵地,说故事片、讲笑话、以及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听说训练,让其听与说的能力得以正常的发展和规范,(3)、在课余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机会与学生交流,低年级的学生年纪虽小,但已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多和他们交流,一方面了解他们的情况,利于教学;另一方面对于他们的听说能力与说话的自信心无疑也有一些提高。 2、读与写 读写训练是贯穿语文教学始终的一项任务。从小学到大学,可以说都在进行读写练习,读是写的基础,只有多读才知道怎么写,因为读既是语言的积累,也是思想的积累,还是怎样用语言去表达思想的积累,当然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的读写训练要求不可能太高,最初可根据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从简单的阅读开始,从读懂一句话,到能读懂书上的课文 再到阅读一些简单的课外读物,每一个阶段老师都要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材料让学生去读,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循序渐进的提高,在进行读的训练的同时也可以进行写的训练,把句子补充完整可以说是最初的写的训练,补充句子要注意开放性,不要太关注答案的正确性、

浅谈小学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群文阅读就是教师在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多篇相互关联的文章,这是一种新的拓展学生阅读的教学方式。群文阅读可以合理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数量,恰当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有效丰富学生的阅读,让学生读得更深,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而为学生终身阅读与发展打下基础。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地采取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势,实现原生态、多层次、全方位的语文能力培养。 一、依据单元主题,进行深入开发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通常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其开发空间非常广阔。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时,可围绕单元主题进行多元开发。以教材的单元主题为基准,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补充,使学生对该单元的话题产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认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在知识教育的同时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针对单元主题开展群文阅读主要采用“五步教学法”这种模式,即:主题回顾——阅读概览——片段分享——精彩赏析——主题拓展。学生在回顾

课内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阅读,需要对几篇拓展阅读课文进行整体把握,通过小组合作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片段分享”是课堂的主体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开展民主、互动、多元的对话,让学生一同分享阅读心得,营造浓厚的团队读书氛围,提高个体与群体阅读素养。在这里,学生的感悟无论是深刻还是肤浅,都是属于他们的独特感悟,教师都应予以尊重,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能把课文讲得过于深刻,而更多地是关注学生多元的理解。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设置一定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赏析,一般有价值的话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作品的整体把握;二是产生于学生的认知冲突或矛盾点;三是文体特征及作者的表达风格;四是链接学生的生活和感情世界。有了课堂上的例子,再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主题拓展”阅读,通过课堂内外的相互结合,学生的阅读水平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二、寻找文章关联,巧妙萃取文章 群文阅读教学中,首先是要选好文章,围绕一个主题把多篇文章聚在一起,这给了教师选择材料、组合材料、呈现材料极大的自主权。如何确定群文关联的主题,恰当地选择一组文章,是教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也是课堂成败的关键一环。教学前,我们应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学生思想状况、学习水平、能力训练重点等要素,预设群阅读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从文章内容等方面多角度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作为从事教学工作的农村一线教师,经常进行公开课教学和聆听校内、校外教师的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时间一长,也看出了一些门道,积累了一些看法,受到了一些启发。我就目前农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一简单分析,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对课文内容、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的分析比较重视,轻视了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运用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文的内容和情感都是由语言文字承载起来的,语言文字是内容的载体,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课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必须通过语言的学习来实现。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然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教师只重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只关注文章的“意”,不关注文章的“言”,学生只得其“意”,未得其“言”,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本位。语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学习和品味语言,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运用语言?《燕子》一课的教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燕子》一课的最后一节是这样写的:“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这一段文字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细细揣摩,便能体味到作者运用语言的匠心。为了引导学生体悟这段文字所表现出的情境美,教师抓住“落”和“痕”两个字引导学生品味——师:(故意地)同学们,飞倦了的燕子要休息,应该是“停”在电线上,这里却写“落”在电线上,好像不太恰当吧? 生:我觉得还是“落”字恰当。我们走路停下来用“停”,做什么动作停下来用“停”,而燕子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落”字恰当。 师:燕子不飞了,不是“停”了吗? 生:“落”字还写出了燕子的轻盈,“停”却不能突出燕子的轻盈。 师:听你这样一说,老师明白了,“落”字用得十分恰当。老师还有一个问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作者】王凌宇 【机构】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第六小学; 【正文】一、课题设计论证 1.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外教育研究机构通过调查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成绩发现,养成了阅读习惯的学生,他们的综合素质最高。我国关于儿童阅读状况的调查也表明,儿童学习成绩越好,阅读习惯越好,阅读时间越长;相反,儿童学习成绩越差,阅读时间越短,阅读习惯越不好。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只有当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数量时,才能形成高效自觉的语文学习能力。 2.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要从小就要培养,小学时期是关键时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以及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在小学处于形成时期,而阅读的作用尤为突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我们针对学生阅读普遍存在的主观能动性不强,阅读方式方法欠缺,阅读内容过于单一,学生阅读时间不够充沛等现象,我们以主题阅读课标教材为抓手,精

心选择文本材料,让学生围绕主题,对优秀作品、经典读物、流行图书等发现真善美。逐渐让学生形成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不断增加阅读的量与面,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从句章篇到读整本的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人生经验,培养了学生高尚的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主题阅读的核心是阅读塑造心灵,阅读影响人生 工具书中对“主题”是这样定义的:它是“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本课题建构的主题则具体是指:以人文性为范畴的线索,兼顾语文知识与能力、思维发展、文学形式等内在的串连线。阅读,工具书中解释为“看(书报)并领会内容”。本课题建构的阅读则是指:在小学语文课堂内,在主题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感悟多个文本。 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是课标教材的建构思路,它通过一定数量的、具有关联的文本材料,让学生围绕主题,在不断地对相关文本阅读和对话中获得整体的阅读经验和情感体验。主题阅读教学就是基于这种思路,把阅读教学的视野灵活地与课堂结合起来,将阅读教学内设在主题创设的情境中,充分重视个体体验,在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中,重过程、重生成、重理解,最终实现通过主题形式建构开放的语文阅读立体教学模式。 三、本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浅谈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 嘉鱼县官桥镇中心小学张凤英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图文结合,揣摩人物的心理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就包含着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语文《纸船和风筝》一课时,先指导学生看书中的插图,再读课文,读之后,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小熊和松鼠可能因为什么而争吵呢?由于课文中的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同时,也说出了几种可能的情况。紧接着让学生再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看谁的想象最贴近课文的内容。就这样把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样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再如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观察两幅插图,说说两幅图的变化。学生通过读文、看图,发现了两方面的变化:一是葫芦叶子和小葫芦的变化。二是种葫芦人

的神态的变化。这样安排教学,既培养了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揣摩人物心理,理解字词都是很有用的。 二、读思结合,升华对读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蓝色的树叶》一课时,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争论,你喜欢谁?为什么?最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与课文中相似的事吗?升华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读说结合,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教学《看雪》一课时,在学完之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打雪帐,堆雪人的情景,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说的能力。 四、读演结合,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景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

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总结

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总结 其实学好语文是要靠不断的语言积累,大量的阅读,不断的创作练习,学好语文需要不断的总结,才能获得实质性提高.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总结,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 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总结篇一 根据学校和班级制定的阅读教学计划,我进行了积极的研究、探讨,经过一学期的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总结如下:一、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为此,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1、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读书笔记展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

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2、古诗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人们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平时课外诗歌指导时,安排每周背《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中的一首诗。在进行诗文感悟时,以感受为主,理解为辅。主要以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美读,去背诵,去想象,让学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 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也很重要。 1、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8-07-06T16:22:20.477Z 来源:《教育学》2018年6月总第144期作者:于秀侠[导读] 农村小学的学生多数是留守儿童,多数是学困生。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凫城镇张庄小学277222 农村小学的学生多数是留守儿童,多数是学困生。他们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祖辈由于教育程度不高,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无力关注孙辈学习。父母外出打工与孩子联系少,甚至基本上不与孩子联系,使孩子的情感教育几乎成为空白,造成孩子性格孤僻、难以沟通、攻击性强等。一部分儿童的价值取向甚至出现偏离的倾向,经常出现不遵守制度、厌学、撒谎、欺负弱小等不良习 气。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家长,使这些学困生在回家以后的学习和教育几近空白,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效果太低,因此在学习上明显处于劣势。再加上学困生对自己没有信心,上课不敢举手,不敢回答,怕出错、出丑的自卑心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课堂上总是消极听讲,在课堂上想其他事情、发呆、讲空话或者做小动作,不少学困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想做,但抱着应付的态度,抄袭甚至懒得做。这些学困生的语文基础非常薄弱,连最基本的识字写字和读课文,对他们来说也比较困难,更何况是阅读和写作了。要把学困生的学习作为他们的兴趣爱好,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这就需要教师长期培养。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本来就比较差,再加上学困生平时较为懒惰,所以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就要更加细心,同时要有耐心。如晨读时,引导学生,给他们强调每天要背的要点,争取抓住每一天,当天的任务尽量当天完成,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别老想着自己背不会。写作业时,实行小组合作的形式,在组长的监督下,争取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完成不了的,组长随时汇报情况,在监督下按时完成,不给他拖延作业的空间,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 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意识薄弱,多数问题都是由教师提出的。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只是在老师提问自己的时候才会去回答问题,而且回答也没有经过自己很好的思考,没有一点的创新。还有些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不敢去回答问题,他们认为如果回答错误的话,就会被其他的同学笑话,所以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没有一点底气,说话也是支支吾吾的。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多去鼓励自己的学生去勇敢回答问题,去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多去想一些创新性的回答。任何人所付出的劳动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得到别人的赏识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小孩子表现得将更为强烈。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哪怕是极小的亮点都要给予肯定,给予表扬,这样学生就能获得自信。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正是对赏识作用的肯定。虽然赏识没有付出物质的代价,但是它发挥的价值是无法用物质衡量的,它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催化剂。课堂上,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我通常会伸出大拇指,或说一声“你真棒!”一句亲切简短的话语、一个简单的动作,都将会在学生心里形成美好的记忆,这个记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明确角色定位,以学生为中心;改进教学方法,将以前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转变成“学生学老师导”。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而敢于质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首先,老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质疑,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首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很清楚的认识。这样就会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学习得不好,然后就针对这一部分去提高,可以查资料或者学生一起讨论。老师应该给学生自己去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次,培养学生释疑的能力。 同时我们要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来创设情境,组织学习活动,为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条件。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用再用说教去教育学生,使学生不再靠死记硬背来学习。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了启发,获得了亲身体验,从而寓教于乐,实现了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的完美结合。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要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从而有效地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语文兴趣,改变学困的现状。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校本小课题阶段总结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训练,理解文章的方法应该怎样进行,是我们一直努力探索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觉得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一、要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入手 1、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参与阅读过程。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接龙读等等,都是低年级经常运用的阅读形式“找一找”“看一看”“画一画”“演一演”等形式也是阅读的好办法。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找一找”的形式,在课文中找一找刚认识的汉字或词语。“画一画”“圈一圈”是让学生把学过的字词画出来或者圈上,为将来“动笔墨读书”奠定基础;低年级学生的课本图文并茂,很多插图对学习汉字、了解课文内容都有很好的作用。“看一看”课文中的插图,是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因为读图也是一种阅读。 2、开展朗读竞赛,体验成功的喜悦 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很鲜明,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开展各种不同类型的朗读竞赛,就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感受到阅读的成功,就是这种成功才能极大地鼓舞学生,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课堂上组织小竞赛的时候,可以先关注读正确规定的字、词、句,甚至段。一首诗首先是读正确,无论读得怎样,重点是读得对不对,比一比,赛一赛,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进行流利、连贯方面的比赛,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比赛。这样的比赛要分层来进行,单项落实,这样的话就降低了难度,见效快,成功感强,容易调动阅读的兴趣。 3、开展课外阅读,实现从课内拓展到课外 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阅读要求第九条“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名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教材是教师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范本,不是学生阅读的范本,仅依靠教材提供的篇章来完成阅读总量的5万字是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的。因此,要关注落实课外阅读,开展不同类型的读书活动。 二、要讲究读的艺术 1、初读:要读准,读通,读顺。 2、精读:要悟其义,感其情。 3、熟读:要成诵,要积累。 因此,低年级的阅读必须从最基本的东西抓起,阅读就是要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会阅读,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浅谈中年级阅读教学策略(三年级语文教研组)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中年级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认真研究这一学段阅读教学的特点,优化这一学段阅读教学的措施,保证这一学段阅读教学的

(完整版)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2016-01-28 17:41:15)转载▼ 一、课题研究缘由 最近几年,“绘本阅读”成为一种崭新的阅读方式深入到小学的校园中,走近了天真可爱的儿童,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也纷纷投入到绘本阅读的教学中去。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与实践后,笔者发现了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绘本阅读教学图画观察不细致”、“绘本阅读教学多元理解不兼容”、“绘本阅读教学文本解读重深度”、“绘本阅读教学课堂提问欠技巧”、“绘本阅读教学拓展延伸不丰富”等误区,有违儿童阅读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在国外,绘本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发达国家儿童首选的读物。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绘本被公认为是儿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读物,它所具有的直观性、形象性、美观性,符合儿童审美需要和心理特点,尤其是好的、优秀的绘本给人的感动和愉悦是长久的,也容易为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年龄的人所接受,几乎没有文化差异的障碍。除此之外各国针对绘本设立的国际、国内奖项,如美国的凯迪克奖,英国格林威大奖,国际安徒生绘本大奖等,也展现了国外绘本发展的迅速和受重视的程度。在我国大陆,对绘本的了解与绘本阅读的实践才刚刚起步。近几年我国对于绘本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儿童文学理论研究者们的重视,如儿童文学研究博士著的《孩子,让我陪你一起成长》(2004年9月第一版)是一份关于绘本阅读的亲子家庭完美阅读计划。特别是彭懿教授著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不仅推荐世界经典的64本图画书,而且对于如何从头到尾阅读一本绘本进行方法介绍,可以说是开创中国绘本的新纪元。绘本也渐渐走入课堂,但书中的很多奥妙之处并未完全被发掘。 绘本顺应了低年级儿童阅读的特点,它色彩鲜艳,构图精美,强烈地吸引着低年级儿童的眼球,能较好地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精妙的故事内容还能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儿童绘本装帧精美,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封底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引发了儿童对绘本最单纯的审美倾向。儿童还能在近乎轻松愉悦的阅读中,熏陶美好的心灵,树立正确的生活理念,更加自主、快乐、积极地走进绘本之中,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绘本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培养孩子享受阅读、热爱语文的积极情感。 (2)通过研究,改变教师的绘本阅读教学理念,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绘本阅读教学策略。 (3)通过课题的研究,在低段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阅读氛围,不断丰富和更新学校的绘本资源库,努力把学校打造成富有浓浓书香气息的童话乐园。 四、研究内容 (一)低年级绘本阅读图片、文字研究 绘本是以图画和文字为共同载体来叙述故事的,封面、扉页、环衬、正文、封底等都是构成绘本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些组成部分中都有作者精心设计的画面。引导学生阅读封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绘本的内容产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阅读环衬,就好像为正文打开了一扇窗户,从中可以先睹为快,捕捉到故事的浓墨重彩之处……因此,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看图,不要走马观花式的浏览,要让学生从书的每一个细节去阅读,读懂读透故事,深入解读故事的内涵。 对于识字不多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一些阅读材料仅仅是依靠文字叙述,就会对他们的理解造成障碍,而依靠几幅图画来表现,则可以使学生在轻松快乐中,阅读并理解了故事的内容,并产生具有儿童特点的多种想象。作为老师,在绘本阅读教学中要象呵护幼苗一样,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引领学生走入图文外的世界,为了提升阅读的效果创造条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