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解读(石化)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解读(石化)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解读(石化)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解读(石化)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解读

——石化产业

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国防科技等领域,对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全行业拥有3.67万家规模以上企业,约690万从业人员,包括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生物化工等20多个子行业,可生产基础化工品、合成材料、农用化学品、国防化工品、专用化学品和精细化工品等6万多种产品。“十一五”期间,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振兴规划的推动下,石化产业成功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好地完成了规划纲要确定的任务,为“十二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十一五”石化产业运行情况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十一五”期间,石化产业经历了V字形发展历程,2006~2008年产值年均增长25.6%;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产值增速几乎下降为零;2010年产值增速上升到30%以上,达到78675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1.1%,比2005年增长18 0%。

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约1.6万亿元,同比增长1 3.7%左右,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速约3.4个百分点,约占国内生产总值4%左右。“十一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在10%以上。2010年实现利润3800亿元左右,占全国工业总利润的8.9%,比2005年增长382%左右。

(二)产业地位不断提升

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石化产品生产国, 20多种大宗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其中氮肥、磷肥、纯碱、烧碱、硫酸、电石、农药、染料、轮胎、甲醇、合成纤维产量排名世界第一,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排名世界第二。2010年原油加工量达到4.23亿吨,成品油产量2.53亿吨,乙烯和农药产量创历史新高。

我国也是全球第二大石化产品消费国,2010年消费额近12500亿美元。全年进出口总额3171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1854亿美元,相当于国内市场份额的14.8%,进口数量增幅较大的品种有钾肥、环氧树脂、聚碳酸酯、丁基橡胶、乙二醇、轮胎等;出口总额131 7亿美元,相当于产业总产值的11%,出口数量增幅较大的品种有化肥、农药、三大合成材料、颜料、化学矿等。

(三)产业投资稳步增长

“十一五”期间,石化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完成投资8945亿元,比200 5年增长279%,年均增幅达30.5%。建成了广西石化、福建炼化、镇海乙烯、天津石化、独山子石化、乌石化芳烃、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通辽金煤煤制乙二醇等重大项目和示范工程,开工建设了四川石化、抚顺乙烯、大庆乙烯、武汉乙烯等一批重大项目,积极推进了异戊橡胶、丁基橡胶产业化项目。近两年,产能过剩的基础化学原料、氮肥等行业投资出现负增长,市场短缺的合成材料、专用化学品等高端石化产品投资增幅高于产业平均值1倍,产业投资高端化趋势明显。

(四)园区发展成为主流

国内外产业发展历程表明,园区化发展模式有助于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推动结构调整。“十一五”以来,石化产业致力于大型综合性化工园区和专业特色园区的建设,发挥产业关联性,推动相关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目前,省级以上化工园区已有60多家,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形成了以上海、南京、宁波、惠州、青岛、大连、天津为代表的、以加工境外资源为主的沿海沿江化工集中区。

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给中西部地

区石化产业园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四川、湖北等地依托资源优势,打造出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资源深加工特色化工园区,如青海盐湖资源加工区、陕西榆林重化工基地、宜昌精细磷化工园区。这些产业园区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中西部经济腾飞,成为地区经济发展亮点。

(五)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十一五”期间,石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上,逐步向消费中心、集输条件优越等要素资源获取能力强的地区集中,山东、江苏、广东、辽宁四省石化产业总值已占全国49%左右。按照产业集群化、一体化和园区化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石油化工聚集区,云、贵、鄂三大磷肥产业区,川渝和新疆氮肥基地,青海和新疆钾肥基地。甲醇、电石、煤制烯烃等煤化工行业向内蒙、陕西、新疆、宁夏等富煤地区集中。截至2010年底,石化产业已形成20个千万吨级炼油和6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

产品结构上,新产品产值年均增长33.4%,高于行业平均增速10个百分点以上;农药中杀虫剂比重降低9.9个百分点,除草剂比重上升16.4个百分点;离子膜烧碱比重提高30.2个百分点,轮胎子午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高浓度磷复肥比重提高16.2个百分点;专

用化学品比重不断提高,产值比重上升到15%。

(六)技术进步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通过加大科研投入,一些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实现本土化。通过对新型催化、新型分离、生物化工、自动控制与信息、纳米、新型环保与节能6大关键共性技术重点攻关,取得了草甘膦和全氟离子膜工程化技术、高端石化产品合成和聚合技术等一批成果。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先后实现了己内酰胺、双氧水直接氧化丙烯制环氧丙烷、异戊橡胶、卤化丁基橡胶产业化,开发出了多喷嘴对臵式水煤浆气化和粉煤加压气化等技术及装备,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大型氮肥等装臵技术装备本土化率已达90%,神华包头60万吨煤制烯烃、国投新疆120万吨钾肥工程、宁波万华MDI项目等标志性工程技术装备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七)节能环保取得成效

2009年,石化产业化学需氧量60.2万吨,比200 5年下降22.8%;氨氮排放量13.2万吨,比2005年下降45.7%;二氧化硫排放量185.1万吨,比2005年下降10.5%;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3.65吨标煤,比20 05年下降13.5%。重点石化产品能源消耗强度持续下降,2010年,吨原油加工耗标油70千克,比2005年

下降9%;吨乙烯燃动能耗628千克标油,比2005年下降10%;吨合成氨综合能耗1400千克标煤,比2005年下降15%,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和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

总的看来,“十一五”期间,石化产业较好地实现了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以来,部分地区过于强调振兴,上项目的多,调结构的少,重复建设、盲目发展较为突出;长此以往,结构不合理问题将积重难返,产业升级难度更大,代价更高,对资源环境也将带来更大压力。部分政策措施执行不力,一些行业准入条件出台后,由于监管检查不到位,有的得不到有力执行,导致不符合政策的项目仍然大行其道。另一方面:产业自身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解决,主要体现在相关行业产业布局、产品结构、资源配臵、环境保护等方面。

我国已成为石化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预计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主要石化产品消费需求将陆续达到峰值。未来石化产业既要面对发达国家过剩产能和资源国新增产能更加激烈的竞争,还要面对国内日益严格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二、修订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重要意义

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促进产业结构

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文)。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第40号令)。目录发布实施5年来,对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进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发展环境的变化,产业存在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布局比较分散,大型化、一体化、集约化发展程度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提升步伐较慢;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强,产业发展风险逐渐加大等问题日趋凸现,200 5年版目录中相当数量的条目已经不能适应产业发展

的要求,必须抓紧修订完善目录,加快结构调整,才能推进产业健康发展。

(一)有利于抑制低端产品产能过剩、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长期以来,石化产业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专用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依赖进口,生产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石化产品基本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由于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不足,近年来各地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低端产能势头进一步加剧。我国出口的低端石化产品往往经过国外企业深加工后,变成高附加值的专用、精细化学品又返销国内,产业效益损失较大。因此,不抓紧修订完善目录,不严格控制低端产品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不大

力提高产品专用化和精细化率,就难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竞争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缓解资源能源供给压力

石化产业资源能源消耗量大,煤炭、石油、天然气既是产业必需的能源,又是不可或缺的原料。目前,石化产业资源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原油超过50%,氯化钾50%左右,天然橡胶超过75%,硫磺高达90%。我国现有资源能源已难以承受合成氨、化肥、纯碱、烧碱、电石、轮胎等行业的无序扩张。只有加快结构调整,严格控制资源型高载能行业发展规模,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才能有效缓解资源能源对产业发展的制约。

(三)有利于推行清洁生产、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石化产业废弃物排放量较高,废水、废气、废固排放量已分别居全国工业行业第1、第4和第5位,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化合物、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也位居前列,部分企业排放不达标对区域水体、土壤安全产生严重影响,环境对产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大。因此,石化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实施清洁生产,淘汰落后产能,限制高消耗、高污染产品的发展。

(四)有利于完善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

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布局不合理是造成石化产业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原因。我国炼油、化肥、农药、甲醇、电石、氯碱、纯碱等产品产能位居世界前列,但行业内企业数量均多达几百家甚至上千家,企业平均规模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部分资源型产品生产远离原料产地,而一些废弃物排放量较大的产品生产又集中在环境容量较小的地区。只有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要素配臵,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特别是跨地区兼并重组,促进企业做强做大,才能完善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2005年版目录已经不能满足引导资金投向和调整产业结构的要求,因此,有必要修订完善石化产业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条目,使之更加符合产业发展方向。

三、新版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主要特点

(一)内容全面详实,更加符合产业发展实际

对照2005年版目录,石化产业鼓励类条目由27个修订调整为19个,限制类条目由41个修订调整为1 3个,淘汰类条目由60个(“落后生产工艺装备”29个,“落后产品”31个)修订调整为17个(“落后生产工艺装备”10个,“落后产品”7个)。由于对条目

重新进行了分类和归纳,虽然条目数量大幅度减少,但是单个条目中包含的内容更加丰富,所以新版目录覆盖面更广;不仅涵盖了炼油、烯烃、有机化学原料、合成材料、化肥、农药、基础化工原料、橡胶制品等传统行业,也涵盖了新型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等新兴领域。

相对于2005年版目录,新版目录更加鼓励发展国内市场紧缺的高端石化产品,如高性能氟硅材料、工程塑料等;更加鼓励发展节能降耗减排效果好的石化产品和技术,如环境友好型农药、染料、涂料等。更加严格限制产能已经过剩或潜在过剩的石化产品,如烧碱、纯碱等;更加严格限制高耗能和非环境友好型石化产品,如少钙焙烧工艺重铬酸钠、氯醇法环氧丙烷等。坚决淘汰严重浪费资源能源、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石化工艺和产品,如土法炼油、平炉氧化法高锰酸钾、部分高毒农药、落后染料和涂料等。

(二)目录表述更加清晰、准确,操作性强

新版目录尽可能减少了模糊性表述,如大型、优质、先进等,而以量化指标进行说明。如,2005版目录的“环保型涂料生产”修改为“水性木器、工业、船舶涂料,高固体分、无溶剂、辐射固化、功能性外墙外保温涂料等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涂料生产”;“化工原料

矿产资源勘探及大中型化工原料矿山建设”修改为“硫、钾、硼、锂等短缺化工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及综合利用,中低品位磷矿采选与利用,磷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新型染料及其中间体开发及生产”修改为“高固着率、高色牢度、高提升性、高匀染性、高重现性、低沾污性以及低盐、低温、小浴比染色用和湿短蒸轧染用的活性染料,高超细旦聚酯纤维染色性、高洗涤牢度、高染着率、高光牢度和低沾污性(尼龙、氨纶)、小浴比染色用的分散染料,用于聚酰胺纤维、羊毛和皮革染色的不含金属的弱酸性染料,高耐晒牢度、高耐气候牢度有机颜料的开发与生产”等。因此,新版目录表述更加准确和详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四、新版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修订原则

(一)鼓励类

新版目录鼓励类条目修订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着力提升资源保障能力。石化产业是重要的资源加工产业,修订后的鼓励类条目包含了“硫、钾、硼、锂等短缺化工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及综合利用,中低品位磷矿采选与利用,磷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等条目,这有利于提高重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增强资源保障能力,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着力推动节能减排。石化产业既是资源能源消耗大户,也是废弃物排放大户,必须加快先进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提高节能降耗减排水平。因此,“零极距、氧阴极等离子膜烧碱电解槽节能技术、废盐酸制氯气等综合利用技术、铬盐清洁生产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气动流化塔生产高锰酸钾,全热能回收热法磷酸生产,大型脱氟磷酸钙生产装臵”以及涉及农药、涂料、染料、胶粘剂、催化剂、添加剂等行业先进节能降耗减排技术被列入了鼓励类条目。

三是着力调整原料和产品结构。石化产业对资源能源依赖程度较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优质资源能源正在逐步减少,有必要推动产业原料结构调整,提高劣质和低品位资源能源加工利用水平,增强资源能源供给保障能力,降低对优质资源能源的依赖程度。因此,新版目录将“含硫含酸重质、劣质原油炼制技术,高标准油品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氮肥企业节能减排和原料结构调整”等列入鼓励类条目。

将“优质钾肥及各种专用肥、缓控释肥的生产,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农药新品种、新剂型(水基化剂型等)、专用中间体、助剂(水基化助剂等),高性能子午线轮胎”等条目列入鼓励类,主要目的是通过发展高性能高附加值产品,加快淘汰低端传统石化产品,从而

达到调整产品结构的目的。

四是着力增强市场供给能力。由于技术开发滞后等原因,我国高端石化产品特别是高性能产品生产尚不能满足需求,依赖进口。必须加强技术研发,加快产业化,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对外依存度,保障下游产业安全。因此,新版目录将“乙烯-乙烯醇树脂(EVOH)、聚偏氯乙烯等高性能阻隔树脂,聚异丁烯(PI)、聚乙烯辛烯(POE)等特种聚烯烃开发与生产,液晶聚合物(LCP)等工程塑料生产以及共混改性、合金化技术开发和应用,吸水性树脂、导电性树脂和可降解聚合物的开发与生产,尼龙11、尼龙1414、尼龙46、长碳链尼龙、耐高温尼龙等新型聚酰胺开发与生产”等列入了鼓励类条目。

(二)限制类

新版目录限制类条目修订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严格产业准入,抑制产能过剩。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国部分石化产品已经供大于求或出现结构性过剩。因此,有必要通过修订目录,抑制盲目投资,防止产能过剩加剧。新版目录限制类条目增加了“新建纯碱、烧碱、30万吨/年以下硫磺制酸、20万吨/年以下硫铁矿制酸、电石(以大型先进工艺设备进行等量替换

的除外)、硫酸法钛白粉、单线产能5万吨/年以下氢氧化钾和30万吨/年以下羰基合成法醋酸生产装臵”等内容。按照控制增量、优化存量的原则,重点推进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和联合重组,提升技术水平,发展高端产品。

二是强化清洁生产,促进技术升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部分石化产品或生产工艺已经不能满足生态、环保、安全等要求,部分生产工艺原料成本高、竞争力差,有必要限制这些产品的生产或技术的使用。因此,新版目录将“丙酮氰醇法丙烯酸、粮食法丙酮/丁醇、氯醇法环氧丙烷和皂化法环氧氯丙烷生产装臵,新建以石油(高硫石油焦除外)为原料的氮肥、采用固定层间歇气化技术合成氨,铜洗法氨合成原料气净化工艺,新建高毒、高残留以及对环境影响大的农药原药”等列入限制类条目。企业应尽快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对现有装臵进行改造,优化原料路线,逐步淘汰现有能耗高、污染大、竞争力差的落后产能。

(三)淘汰类

新版目录淘汰类条目修订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坚决淘汰严重浪费资源能源、破坏生态环境及影响履行国际公约的落后工艺装备。当前,部分石化产

品生产工艺资源能源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如单台产能5000吨/年以下和不符合准入条件的黄磷,单线产能3000吨/年以下普通级硫酸钡、氢氧化钡、氯化钡、硝酸钡,产能1万吨/年以下氯酸钠生产装臵,单台炉容量小于12500千伏安的电石炉及开放式电石炉”等。因此,新版目录将其列入淘汰类条目,引导企业采用资源能源节约型工艺装备。

一些石化产品采用的生产工艺和装备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较大,如“废旧橡胶和塑料土法炼油工艺,有钙焙烧铬化合物生产装臵,高汞催化剂(氯化汞含量6. 5%以上)和使用高汞催化剂的乙炔法聚氯乙烯生产装臵,氨钠法及氰熔体氰化钠生产工艺”等。因此,新版目录将其列入淘汰类条目,引导企业采用清洁环保的生产工艺和装备。

一些石化产品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导致臭氧层破坏的化学物质,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必须列入淘汰类条目,主要有“氯氟烃(CFCs)、含氢氯氟烃(HCFCs)、用于清洗的1.1.1-三氯乙烷(甲基氯仿)、主产四氯化碳(CTC)、以四氯化碳(C TC)为加工助剂的所有产品、以PFOA为加工助剂的含氟聚合物、含滴滴涕的油漆、采用滴滴涕为原料非封闭生产三氯杀螨醇生产装臵”等。

二是坚决淘汰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履行国际公约以及不符合相关行业要求的石化产品。此类产品主要有“溶剂以二甲苯为主的涂料,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准的涂料,会产生有害芳香胺的偶氮染料,致癌性染料,高毒农药产品和履行需淘汰的农药产品,落后的轮胎产品”等。因此,新版目录将其列入淘汰类,引导企业加快调整产品结构。

五、重点条目解读

(一)关于鼓励“含硫含酸重质、劣质原油炼制技术,高标准油品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

推广先进专有炼油技术,提高含硫含酸重质、劣质原油加工利用水平,能够改善炼油原料结构,扩大原油来源,降低对优质原油资源的依赖。推广高标准油品生产技术,则有利于减少油品消费对环境的污染,促进节能减排。

(二)关于鼓励“20万吨/年及以上合成气制乙二醇、10万吨/年及以上离子交换法双酚A、15万吨/年及以上直接氧化法环氧丙烷、20万吨/年及以上共氧化法环氧丙烷、5万吨/年及以上丁二烯法己二腈生产装臵、万吨级脂肪族异氰酸酯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

合成气制乙二醇、离子交换法双酚A、直接氧化法环氧丙烷、共氧化法环氧丙烷、丁二烯法己二腈属先进

生产工艺,相对于传统工艺,具有能耗低、排放少等优点。因此,应大力推广应用,促进相关产品生产技术升级。脂肪族异氰酸酯是我国市场紧缺的高端石化产品,严重依赖进口,需要加快技术开发和产业化。

(三)关于限制“新建80万吨/年以下石脑油裂解制乙烯、13万吨/年以下丙烯腈、100万吨/年以下精对苯二甲酸、20万吨/年以下乙二醇、20万吨/年以下苯乙烯(干气制乙苯工艺除外)、10万吨/年以下己内酰胺、乙烯法醋酸、30万吨/年以下羰基合成法醋酸、天然气制甲醇、100万吨/年以下煤制甲醇生产装臵(综合利用除外),丙酮氰醇法丙烯酸、粮食法丙酮/丁醇、氯醇法环氧丙烷和皂化法环氧氯丙烷生产装臵, 300吨/年以下皂素(含水解物,综合利用除外)生产装臵”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建80万吨/年以下石脑油裂解制乙烯、13万吨/年以下丙烯腈、100万吨/年以下精对苯二甲酸、20万吨/年以下乙二醇、20万吨/年以下苯乙烯(干气制乙苯工艺除外)、10万吨/年以下己内酰胺”已达不到规模经济的要求,生产成本偏高,竞争力不强,应予限制;醋酸、甲醇和皂素产能严重过剩,而建设“乙烯法醋酸、30万吨/年以下羰基合成法醋酸、天然气制甲醇、100万吨/年以下煤制甲醇生产装臵(综合利用除外)、300吨/年以下皂素(含水解物,

综合利用除外)生产装臵”生产成本高,竞争力不强,应予限制;“丙酮氰醇法丙烯酸、粮食法丙酮/丁醇、氯醇法环氧丙烷和皂化法环氧氯丙烷生产装臵”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需要更新换代。

(四)关于限制“新建纯碱、烧碱、30万吨/年以下硫磺制酸、20万吨/年以下硫铁矿制酸、常压法及综合法硝酸、电石(以大型先进工艺设备进行等量替换的除外)、单线产能5万吨/年以下氢氧化钾生产装臵”

上述产品产能过剩矛盾比较突出,需要限制发展,防止盲目投资。其中,一些产品应全面限制,一些产品则应从工艺路线和装臵规模的角度加以限制。

(五)关于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

淘汰“单线产能1万吨/年以下三聚磷酸钠、0.5万吨/年以下六偏磷酸钠、0.5万吨/年以下三氯化磷、3万吨/年以下饲料磷酸氢钙、5000吨/年以下工艺技术落后和污染严重的氢氟酸、5000吨/年以下湿法氟化铝及敞开式结晶氟盐生产装臵”,主要是因为市场严重供大于求,小型装臵生产成本高,经济性差,资源能源利用不合理,污染物处理难度大。

淘汰“氯氟烃(CFCs)、含氢氯氟烃(HCFCs)、用于清洗的1.1.1-三氯乙烷(甲基氯仿)、主产四氯化碳(CTC)、以四氯化碳(CTC)为加工助剂的所有产

品、以PFOA为加工助剂的含氟聚合物、含滴滴涕的油漆、采用滴滴涕为原料非封闭生产三氯杀螨醇生产装臵”,主要是因为这些产品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会对生态环境或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根据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

(六)关于淘汰落后产品

淘汰“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准的内墙、溶剂型木器、玩具、汽车、外墙涂料,含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三丁基锡、全氟辛酸及其盐类、全氟辛烷磺酸、红丹等有害物质的涂料”,主要是因为这些涂料品种在使用过程中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如释放出多种有害物质等,因此应禁止生产和销售,必须加以淘汰。

淘汰“软边结构自行车胎,以棉帘线为骨架材料的普通输送带和以尼龙帘线为骨架材料的普通V带,轮胎、自行车胎、摩托车胎手工刻花硫化模具”,主要是因为上述产品均属于低端产品,已经不能满足相关产业发展的需求,且已有性能、质量更好的替代产品;轮胎、自行车胎、摩托车胎手工刻花硫化模具不符合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因此必须加以淘汰。

中国石化财务报表分析

四川理工学院课程设计 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财务报表分析 学生:杨永生 专业:应用统计学 班级:一班 指导教师:古力 四川理工学院理学院 二O一六年六月

摘要: 财务报表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通过进行财务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有效的竞争策略。本文以财务理论知识为依据,通过对中国石化的2013-2015年度的企业财务报表相关数据分析,指出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将财务报表数据转换为有用的信息,帮助报表使用人改善决策。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问题;建议 ABSTRACT Financial statements to reflect comprehensively the financial position of an enterprise, operating results and cash flow, through financial analysis can understand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the status quo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order to take effective competitive strategy.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financial theory knowledge, through the 2013-2015 of China's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financial statements related to data analysis,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put forward the solutio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data into useful information, help to improve decision making the report user. Key words: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Problem;advice 目录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需要反思的若干问题 1、我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目标过分强调比例关系的变化 理论界研究工业发达国家在不同工业化阶段所对应的产业各种比例关系(如钱纳里模式、库兹涅茨模式等所规定的三次产业比例关系)。我国往往以此为基准来确定当前我国工业化阶段,确定三次产业之间是否存在偏差,并以“纠偏”作为结构调整的目标。当前我国一直强调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就是以为当前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偏低,从而要进行“纠偏”。 追求单纯的数量比例关系变化往往其效果难以取得。这么多年来我国一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其纠偏效果并不明显,值得反思。实际上,单纯的数量上升并不能解决产业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从产业发展角度看,(三次)产业之间内在的协同发展往往比单纯的数量比例关系更为重要。也就是说,解决某些制约相关产业的“瓶颈”更为重要。 2、我国工业发展的定位目标没有确定 一是重化工业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定位没有确定。目前我国有两种观点,一是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要尽量利用国际贸易或走出去来获取重化工业产品,从而减少能耗和污染;二是我国无法绕过重化工业阶段,重化工业将为我国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支撑。尽管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但依靠国外市场来发展本国经济总是存在风险和难度。不能否认根据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工业化道路所总结出来的工业化规律。当然,重化工业阶段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应该说,重化工业的内容和工业发达国家工业化阶段存在差异。 二是制造业的国际产业分工定位目标尚未确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理论界一致认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加工厂”,要向世界制造业中心转型,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实际上,一方面,我国产业发展需要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是基本出发点;但另一方面要解决产业高端化(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创造”)问题,需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是战略任务。这二者之间存在矛盾性。从而导致了我国产业政策的出台存在摇摆性或者矛盾性。 3、重视产业链升级融入国际产业链而忽视了本土产业链的建设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版).docx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版) 为引导社会投资方向,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转型升级,根据国家、省最新发布的产业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对《中山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2011 年版)》进行修订,编制形成《中山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 年版)》(下称《目录》)。 一、《目录》修订意义 保持《目录》动态更新,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对推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优势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构建区域竞争新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引导投资方向。在结构调整中加快发展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目录》坚持“分类指导、有扶有控”的调整原则,将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作为产业 发展的基石,鼓励发展先进生产能力和新兴服务业态,限制严重依赖大规模资源消耗的产业 发展,禁止落后生产能力,防止盲目投资和产能过剩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切实推进产业结 构优化升级。 (二)集约利用资源。资源要素的紧约束现状决定了中山只能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集约发展之路,以更少的资源消耗和更小的环境代价获取更高质量的发展。《目录》鼓励发 展节能、降耗、减排、增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支持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影 响小的现代服务业。通过设定投资强度、用水效率和用水总量等约束性指标,提高项目准入 门槛,从源头上遏制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低效用地的项目上马,有效利用资源要素, 实现经济发展、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消耗降低、环境改善的发展目标。 (三)优化空间布局。国家、省和我市均提出,要进一步强化规划的空间指导,开展主 体功能区规划工作,逐步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与人 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开发格局。《目录》是规划的延伸、深化和落实,按照主体功能区 规划要求,在《目录》中引导产业向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空间布局,有利于明确开发方向, 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二、《目录》结构 《目录》由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三类构成。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为允许类。允许类不列入《目录》。 (一)鼓励类。鼓励类主要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的提升具有先导作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自主创新,需要采取政策措施加以鼓励和 支持的产业。 对鼓励类产业实行优先发展、扶持发展的政策。国家鼓励类的投资项目,按有关规定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可享受免征关税优惠政策。对鼓励类产业项目的其他优惠政策,按照国 家、省和我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限制类。限制类主要是工艺技术落后,不利于资源节约和节能降耗,不利于环境 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国内外市场拓展,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和产业 布局等政策,低水平重复建设、生产能力明显过剩,需要督促改造和禁止新建的产业。 对限制类产业采取引导存量、控制增量的政策。限制类产业禁止投资新建项目,对限制 类的现有生产能力,允许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加以改造升级,改建、迁建项目需报市发展改革

蚌埠市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蚌埠市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蚌埠市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一、研究蚌埠市区域发展和结构调整需从蚌埠市自身的特点出发 研究蚌埠市区域发展和结构调整,一方面要考虑国家的总体战略,另一方面,也要实实在在从蚌埠市自身的情况出发。要探讨蚌埠市在安徽所具有的不同于其它市份的特点。 首先,研究蚌埠区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对区位特点的分析。蚌埠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京沪、淮南铁路交点,面积5952平方公里,是安徽省重要工商业城市,皖北的商贸中心与加工制造业中心、邮电通讯指挥调度中心、也是省内仅次于合肥的科教文化中心。蚌埠又称珠城,跨中国南北分界线,拥有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口,是京沪高速铁路一等客站所在地、同时京沪高速铁路由蚌埠火车原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分局,现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办事处仍驻蚌埠。 其次,研究蚌埠市经济结构调整离不开对产业特点的分析。蚌埠市是安徽省重要工业城市,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蚌埠市经济实力有了较大增强。全市已形成以轻纺工业为主,并拥有机械、化工、医药、电子、建材等行业的工业体系,能生产400多大类、上万种产品。近年来,蚌埠市利用改革试点城市的机遇,全面推进企业改革,加快资产重组步伐,工业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新的优势产业逐步形成,涌现出一批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丰原生物化学(集团)有限公司、八一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华光玻璃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平板玻璃、滤清器、灯蕊绒、啤酒、玻璃制品、卷烟等产品产量、质量在国内名列前茅,柠檬酸和对(邻)硝基氯化苯产量、质量在亚洲位居前列。 同时,无论研究蚌埠市区域发展,还是研究结构调整,都要有文化的视角。史前时期,今蚌埠地域为淮夷族聚居区。传说大禹治水南下淮泗,在今怀远县境涂山娶涂山氏女为妻,并生启(公元前21 世纪,启建立夏朝,为华夏第一代

加快渭南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思考

加快渭南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思考 2015/9/9 8:53:00 陕西统计局 渭南市是个农业大市,建设初期全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围绕“做强第一产业,壮大第二产业,全面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推动转型升级,积极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使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逆转,形成了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产业格局。但是,目前,三次产业的结构还不优,产业发展不平衡,针对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经济发展过程中诸多不利因素和矛盾依然存在的现实,要保持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地发展,就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 一、全市产业结构的现状和特点 “十二五”以来,渭南不断创新发展理念,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人均水平继续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4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6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16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794.51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459.27亿元,增长9.7%。人均生产总值27372元,比上年增长8.1%。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6.1:49.2:34.7发展为2014年的14.2:54.4:31.4,和2010年相比,一、三产业占比分别下降1.9个百分点和3.3个百分点,二产占比提高5.2个百分点。 (一)第一产业结构不断调优 全市农业属于土地依赖型,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全市各级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同时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和层次的不断提高,进一步促进了整个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227.61亿元发展到2014年的384.4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5.8%。农林牧渔及服务业产值比为72.2:1.9:20.8:0.9:4.3,2010年为73.4:1.6:20.1:0.7:4.2,农业占比下降1.2个百分点,牧业占比提高0.7个百分点。全市水果产量自2009年突破200万吨后一直保持在200万吨以上,2010年达到254.25万吨,2014年为292.06万吨,年均增长3.5%;蔬菜产量2010年为191.82万吨,2011年突破200万吨,达到201.35万吨,2014年238.8万吨,年均增长5.6%;2010年肉、蛋、奶产量分别为17.83万吨、8.57万吨、33.56万吨,2014年分别突破20、10、40万吨,达到22.2万吨、10.51万吨、40.23万吨,年均分别增长5.6%、5.2%、4.6%。 (二)第二产业主导地位明显 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全市第二产业不断壮大,主导地位依然突出。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394.55亿元发展到2014年的794.51亿元,年均增长16.8%,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49.2%提高到2014年的54.4%,提高了5.2个百分点。

中石化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分析 题目中国石化2010年财务报表分析 姓名李明法 学号 所在系部商学院 所在班级 10级电子商务班 指导教师 日期2010年12月25日

一、中国石化简介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英文缩写Sinopec Group)是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注册资本1306亿元,总经理为法定代表人,总部设在北京。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对其全资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的有关国有资产行使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的权力,对国有资产依法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并相应承担保值增值责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控股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于2000年10月和2001年8月在境外境内发行H股和A股,并分别在香港、纽约、伦敦和上海上市。目前,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总股本867亿股,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持股占%,外资股占%,境内公众股占%。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实业投资及投资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石油炼制;汽油、煤油、柴油的批发;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石油石化工程的勘探设计、施工、建筑安装;石油石化设备检修维修;机电设备制造;技术及信息、替代能源产品的研究、开发、应用、咨询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竞争实力主要体现为:在中国成品油生产和销售中的主导地位;中国最大的石化产品生产商;在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拥有战略性的市场地位;拥有完善、高效、低成本的营销网络;一体化的业务结构拥有较强的抗行业周期波动的能力;品牌着名,信誉优良。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财富》2010年度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7位。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措施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措施 1建设绿化苗木培育基地 林业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项基础的产业,同时也关系着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等。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的美化城市绿化,对绿化建设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因此,为了更好的达到景观绿化的效果,要使用具有一定规格的大苗,逐渐地绿化城市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和建筑的发展成比例、相协调。这要充分的利用林区的天然林地,构建出一批具有本地特色树种的大苗繁育基地,要重点培育和发展新颖的、适销的且经济价值比较高的、生长速度比较快的品种。经过精心的组织技术力量,注意大苗的培育方法,建立培育的标准体系,逐渐地培育出具有发达紧凑根系、完美树形以及健壮的生长势和较大的树体,这也为绿化用苗提供出适应的栽植条件,而且还能够顺利地存活和生长的树种来。 2林业分类经营理论 林业产业发展模式的确立,主要是以林业分类经营理论作为最终依据的,这也是现阶段林区发展所倡导的具体要求。由于当下在林业发展过程当中,为了加大林业资产的收益,需要在天然林资源的基础上,再建设一个具有特色与优势的原料林生产基地,要真正能够突出树种的优势,不断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这样做的目的既能够保证带动本地林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的同时,还能够为特殊产业的生产经营等提供具有特色以及优势的树种与材料。对当地的林业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3对林业经济机构进行有效调整,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为了满足当地林业发展的具体需求,首先需要对林业经济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与规划。现阶段,我们也知道有很多的森林资源都遭到了大面积的破坏,要想使得林业资源的破坏降到最低点,需要建立合理的林业经济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合理地开发与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还能够为促使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再让森林资源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维护生态发展的平衡,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保障社会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提供强有力的后盾。对于促进林业产业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强化价值观,促进人和自然间的和谐相处 在林业资源发展过程当中,不管是从事造林、采伐或者是培育行业等,为了促使其可持续发展,首先都要充分遵循着自然环境的客观发展规律的,而且还要科学合理地借助这种自然力的优势,真正地提升林业产业的生产力。一旦发现有破坏生态环境或者是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等的一些不良的林业生产行为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严格制止,严厉打击,要真正地促进人和自然等系统的平衡与协调发展。依据市场环境的需要,从全方位多视角出发,做好林业结构的调整,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发展林区经济以及维持生态建设的一条必经渠道。为促使生态文明向着更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做好准备工作。 5加大林业产业投入,加强人才建设与培养,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加大资金投入和支持,是推进林业产业发展最为直接且有效的一个途径。对于一些贫困地区,可以通过增加国家的财政支出,对其进行大力的支持。对于森林资源收益较好的区域可以实行以林养林的制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的来说一句话;就是建立完善的资金,大力支持林业产业的发展。资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用于人才建设投入,一类主要是用于对实际林地的保护。其中,人才的建设与培养对于林业产业的发展和建设的意义是重大的,林业的建设、保护、包括林业砍伐实际上都是一些人为造成的,因此,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产业技能的人才以及产业劳动素质过硬的队伍,通过专业的培训,对林地进行合理的修剪、利用以及维护。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才能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上的帮助。 6林业产业发展要依托市场发展的需求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附件1: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市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调整规划》,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努力打造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双引擎、以现代制造业和基础服务业为双支撑、以都市型工业和现代农业为重要补充的产业格局,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实现首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进退有序、松紧结合”。按照首都功能定位的要求,积极发展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端产业,推进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产业的有序退出;研究探索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引导产业发展的新模式,综合运用产业、财政、规划等政策措施,建立“松紧结合”的政策引导体系,促进符合首都经济发展方向的产业加速发展。 “自主创新、循环集约”。按照建设创新型城市和节约

型城市的要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以创新带动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和首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坚持循环经济和集约发展,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扬长避短、重点突破”。紧紧围绕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扬长避短地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将科技、人才、文化、信息、区位、市场、总部等优势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发展一批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重点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根植北京、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产业融合、功能提升”。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带动首都的工业结构调整,推动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提升区域服务功能,使北京不仅成为国际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转移的承载地,更要积极成为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的承载地。 “深度开放、双向服务”。进一步加强对国内外各种所有制经济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双向服务”,一方面提升服务能力,完善服务功能,改善服务环境,更好地为中央和全国服务,另一方面充分吸纳和争取中央在京资源,为首都产业的发展服务。 “明确定位,协调发展”。首都功能核心区着重发展金融、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城市功能拓展区重点发展科技研发、体育休闲、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扩大总部经济规模;城市发展新区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和为生产、生活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第一类鼓励类 一、农林业 1、农田建设与保护工程(含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农田整治等),土地综合整治 2、农产品及农作物种子基地建设 3、蔬菜、瓜果、花卉设施栽培(含无土栽培)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开发与应用 4、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 5、重大病虫害及动物疫病防治 6、动植物(含野生)优良品种选育、繁育、保种和开发;生物育种;种子(种苗)生产、加工、包装、检验、鉴定技术和仓储、运输设备的开发与应用 7、旱作节水农业、保护性耕作、生态农业建设、耕地质量建设、新开耕地快速培肥、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发与应用 8、生态种(养)技术开发与应用 9、全生物降解地膜农田示范与应用及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与修复 10、获得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标志的饲料、饲料添加剂、肥料、农药、兽药等优质安全环保农业投入品及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开发 11、内陆流域性大湖资源增殖保护工程

12、远洋渔业、人工鱼礁、渔政渔港工程 13、牛羊胚胎(体内)及精液工厂化生产 14、农业生物技术开发与应用 15、耕地保养管理与土、肥、水速测技术开发与应用 16、农、林作物、畜禽和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地、保护区建设;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开发与应用 17、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秸秆肥料化利用,秸秆饲料化利用,秸秆能源化利用,秸秆基料化利用,秸秆原料化利用等) 18、农村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沼气工程、生物天然气工程、“三沼”综合利用、沼气发电,生物质能清洁供热,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工程,废弃菌棒利用,太阳能利用) 19、草原、森林灾害综合治理工程 20、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及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工程,优质高产牧草人工种植与加工 21、动物疫病新型诊断试剂、疫苗及低毒低残留兽药(含兽用生物制品)新工艺、新技术开发与应用 22、天然橡胶及杜仲种植生产 23、无公害农产品及其产地环境的有害元素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 24、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料产业化技术开发与应用 25、农牧渔产品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内蒙古财经学院本科学年论文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 比较分析 作者段婕 系别统计与数学学院 专业统计学(风险管理方向)年级 09 风险管理 学号 902093109 指导教师聂霞 导师职称助教

内蒙古财经大学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目录 引言 (2) 一、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 (3) (一)产业结构概述 (3) (二)产业结构调整 (3) 二、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4) (一)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分析 (4) 1、我国中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分析 (4) 2、我国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分析 (5) (二)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劳动就业结构变动分析 (8) 1、我国中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劳动就业结构变动分析 (8) 2、我国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劳动就业结构变动分析 (9) (三)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关于就业结构与区域生产总值的比较变动分析 (11) 三、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比较分析 (12) (一)产业合理化、高度化的简述及内涵 (12) (二)基于国际标准判断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 (13) 四、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 (16) 五、结论 (18) (一)中、西部产业结构现状简述 (18) (二)中、西部产业结构发展及转移方向 (18) 参考文献: (20)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内容摘要】由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空间广阔,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近年来,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推动下,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全面提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尽管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仍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仍明显滞后,但是由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东部沿海地区资本相对饱和,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力物力资源丰厚,推动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已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取向和重要任务。中、西部产业结构的优化势必会成为让中国发展更和谐经济更强大的推动力,而中、西部地区能否获得较大发展的关键在于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本文通过1997-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动进行的比较分析,通过2010年横截面数据以及国际标准值对我国中、西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进行测定评价,研究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增长和波动,并提出相应中、西部产业结构的长期发展形势和策略。 【关键词】中、西部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国际标准值;中、西部产业转移;

中石化财务报表分析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考核答题纸 财 务 报 告 分 析 中石化2010财务报表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1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总体状况的初步分析 根据上述表格,从存量规模及变动情况看,中国石化集团2010年的货币资金比2009年增长了8122000000元,增长了81.07%,变动幅度较大,营业收入也增幅比较大,达到了42.24%,说明货币资金的增长是通过营业收入获得的,说明企业营运能力增强。从比重及变动情况看,中石化2010年的期末货币资金比重为1.84%,期初比重为1.13%,比重上升了0.71%,按一般标准判断,其实际比重并不高,结合公司货币资金的需求来看,其比重比较合理。 根据上述表格可以看出,中石化2010年的应收账款43093000000元,比2009年增加了16501000000元,增加了62.05%。其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该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及原油等商品价格比上年末上升。 根据上述表格可以看出,中石化2010年其他应收款为9880000000元,比2009年增加了5375000000,上升了119.31%,上升幅度比较高。 (二)资产负债表各主要项目的分析

1.对存货的质量分析 存货是企业最重要的流动资产之一,其核算的准确性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要特别重视对存货的分析。按存货总值来计算,2010年存货资产为156546000000元,比2009年增加了14819000000元,增长率为10.46%,表明存货资产实物量绝对的增加。其变动原因是经营规模扩大及原油价格比上年末上升。存货资产结构指各种存货资产在存货总额中的比重,各种存货资产在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业是不同的。其中产品存货是存在于流通领域的存货,它不是保证企业再生产过程不间断进行的必要条件,必须压缩到最低水平。材料存货是维持再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然而它只是生产的潜在因素,所以应把它限制在能够保证再生产正常进行的最低水平上。在产品存货是保证生产过程连续性的存货,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周期决定了在产品存货的存量,在企业正常经营条件下,在产品存货应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比例。存货资产的变动,不仅对流动资产的资金占用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对经营活动也有较大影响。 2.对固定资产质量分析 固定资产是企业最重要的手段,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重大的影响。主要从固定资产规模与变动情况分析、固定资产结构与变动情况分析、固定资产折旧分析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分析四方面展开分析。 在处理固定资产折旧时需注意,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政策是最常见的利润操作手法。因为,固定资产价值比较大,影响因素多,容易找到变更理由,操作弹性较大,准确性估计难;固定资产清理以及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可以认定为企业的不良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并不代表企业固定资产的实际变质程度,更不能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根据上表可以看出,中石化2010年的固定资产为540700000000元,比2009年增加了55885000000元,增加了11.53%。说明了企业的固定资产不是很稳定。 3.对短期债权质量分析 (1)关于短期借款。短期借款数量的多少,往往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对流动资金的需要量、现有流动资产的沉淀和短缺情况等。根据上述表格可以看出,中石化2010年的短期借款为29298000000元,比2009年减少了5602000000元,减少了16.05%,下降幅度不算大。集团通过对借款等负债加强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必要性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的必要性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必要性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比改革开放时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目前仍要继续优化。总体上说,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产品供求关系逐步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由过去单一的变为资源和需求双重约束,农产品结构和质量问题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突出矛盾。随着城乡居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迈进,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明显上升,并且表现出农产品需求多样化的特点。面对这种市场需求的变化,迫切要求农业生产从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向适应优质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转变,从追求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 2.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我国加入WT()后,农业的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需求来安排农产品的生产,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生产资源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有利于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从目前看,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依靠增加农产品数量或提高农产品价格来增加收入的潜力已经不大。而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档次,发展名特优新产品,一方面可适应市场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4.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的重要手段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农业资源一方面相对短缺,过度开发利用,另一方面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挖掘资源利用的潜力,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就可以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合理保护相结合,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则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科学安排。由于各地的条件不同,农业产业结构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一般说,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以市场为导向 要根据市场需求及其变化趋势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满足社会对农产品多样化和优质化的需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不能局限于本地市场,而要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不仅要瞄准农产品的现实需要,还要研究未来的市场需求趋势,以便在未来的市场变化中抢占先机。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市场变化趋势的研究,逐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产品流通体制,建立反应灵敏的信息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议

水城县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及对策和建议 2014年以来,水城县立足“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实现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旅游价值“四个最大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形成了产业布局日趋合理、比重日趋协调的农业生产新格局。预计到2016年初,全县“核桃、猕猴桃、茶叶、蔬菜、刺梨、中药材、红豆杉、特色经果、烤烟”等八大经济作物将突破76万亩,全县粮经比将从40:60调整到20:80。 一、水城县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水城县辖30个乡(镇、街道),境内喀斯特地貌突出,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种植以玉米、土豆、水稻为主,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十分突出。按照人均年收入3028元的国家新扶贫标准,水城县至今仍有22万农村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25.58%。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绩 (一)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总体水平进一步提升。近年来,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或一乡一特”要求,对具备发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基础条件的地区,现行发展了一批规模适度的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不断提高特色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形成了猕猴桃、刺

梨、核桃、茶业、特色经果、蔬菜、红豆杉、烤烟等8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在推动了全县扶贫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目前,正形成加工、冷链、物流、研发、旅游、电子商务等基础功能齐全、设施配套、服务完善的综合性高效发展平台,实现农业产业发展“接二连三”。 (二)全面推进“三变”工作。如何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让农村封闭式经济向开放型经济提升。 三、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集约化水平偏低。当前,制约水城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弱、相关政策短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科技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科技成果推广难等方面。具体表示如下: 受传统农业思维定势的影响,部分地方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小而全”的生产方式,“小打小闹”的特色农业推进模式比较突出,基地零碎分散而不集中,管理粗放而不精细,集约化生产水平不高,制约了农业效益的提升。一是农业产业结构不优。经过多年来的结构调整,尽管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以往的结构调整,还只是一种适应性调整,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

江西财经大学 20 14 ~ 20 15 学年第1学期大作业论文题目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 课程名称产业经济学任课教师万卫红学号姓名 0124819 叶凌杰 0120728 兰卡 0120727 刘宇暄 0120734 潘景怡

目录 前言 (3)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3) (二)文献综述 (3) 1、国外产业结构的研究成果 (3) 2、国内产业结构理论研究成果 (4) 一、袁州区产业结构的现状 (5) 二、袁州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9) 三、袁州区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14)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 前言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研究的永恒主题。袁州区也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之所以有这一政策是因为在经济发展中,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取决于这个地区有多强大的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和合理的产业结构。而产业是指具有某类拥有共同特性的企业的集合。产业结构是产业之间具有经济技术联系,以市场为主体的存在与分布状态表现出来的,而市场主体则是产业的承载者。产业结构的调整会促进市场主体的发展,市场主体的发展又为产业结构的加速演进创造条件。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为市场主体的外在数量增加和内在竞争力提高创造条件,而市场主体的外延扩张和内在升级也会导致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在现代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演进和市场主体发展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对袁州区市场主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产业结构的研究成果 在产业结构调整理论中,影响较大的是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斯托的主导部门理论和筱原三代平的两基准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的提出的二元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即在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超前进行了工业化,优先建立了现代工业部门。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后来经过古斯塔夫〃拉尼斯和费景汗等人的补充,形成了刘易斯一拉尼斯一费景汗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与新举措》(下)93分答案

考试标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与新举 措》试卷本试卷共有判断题10 道,单选题10 道,多选题10 道,总分100 分,85 分 及格。 所属课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与新举措》(下) 倒计时 43:27 您的得分:93.33!恭喜,您通过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与新举措》(下)的考试! 一、判断题(10 道) 1. 全球总的产品供给需求环境,将会出现供给较大增长和需求不断增大的趋势。 正确 错误 2. 从全球资源能源的市场来看,需求相当旺盛,资源能源的储备快速增长,甚至在不断地增大。 正确 错误 3. 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挑战包括国际贸易进入缓慢增长期、全球产业结构深刻转型、工业化成本显著上升和全球产业结构深刻转型。 正确 错误 4. “创新是经济繁荣的永续源泉”。语出汤因比。 正确 错误 5. 人口大国出现民工荒,劳动力的成本会上升,会导致工业化成本上升。 正确 错误 6. 在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的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会加快,尤其是气侯问题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后,产业结构必然要向低碳等新的产业结构模式转型。 正确 错误 7. 大变局大调整,使传统的产业生产模式,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发展急剧转型。 正确

错误 8. 中国较多的依靠对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会遇到很多机遇。 正确 错误 9. 从资源能源的供给看,中国需求很大,人均水平较低,人均的资源能源水平占有量较低。 正确 错误 10. 绝大多数的国家,在工业化的初中期阶段,享受“人口红利”。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10 道) 1. 从()看,需求相当旺盛,资源能源的储备不可能快速增长,甚至在不断地减少,正是这种供需状况,使世界市场上的资源能源争夺战越演越烈。 A. 资源能源的开发 B. 资源能源的供给 C. 资源能源的需求 D. 全球资源能源的市场 2. 从()看,中国需求很大,人均水平较低,人均的资源能源水平占有量较低。 A. 资源能源的使用 B. 资源能源的供给 C. 资源能源的需求 D. 资源能源的开发 3. 对于所有产业的不同的生产环节,进行鼓励或者限制,指的是()。 A. 结构性的产业政策 B. 独立性的产业政策

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核心提示 “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全面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是当务之急。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在工作中,我们要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 本期“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联席评论”关注话题——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我们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长。节能减排工作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节能减排形势还相当严峻。必须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能减排思想不动摇,工作不松懈,力度不减弱,步伐不放缓,全面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密切相关。要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按照“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要做好下面五项工作: 一、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依法严格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用地审查,严格贷款审批。建立健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责任制,严肃查处越权审批、分拆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坚持高标准,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 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抓紧制定重点行业“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将任务按年度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指导、督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安排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中央财政统筹支持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加大支持和奖励力度。完善淘汰落后产能公告制度,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严格控制国家安排的投资项目,暂停对该地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办理核准、审批和备案手续;对未按期淘汰的企业,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对虚假淘汰行为,依法追究企业负责人和地方政府有关人员的责任。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限制类) 第二类限制类 一、农林业 1、天然草场超载放牧 2、单线5万立方米/年以下的普通刨花板、高中密度纤维板生产装置 3、单线3万立方米/年以下的木质刨花板生产装置 4、1000吨/年以下的松香生产项目 5、兽用粉剂/散剂/预混剂生产线项目(持有新兽药证书的品种和自动化密闭式高效率混合生产工艺除外) 6、转瓶培养生产方式的兽用细胞苗生产线项目(持有新兽药证书的品种和采用新技术的除外) 7、松脂初加工项目 8、以优质林木为原料的一次性木制品与木制包装的生产和使用以及木竹加工综合利用率偏低的木竹加工项目 9、1万立方米/年以下的胶合板和细木工板生产线 10、珍稀植物的根雕制造业 11、以野外资源为原料的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加工 12、湖泊、水库投饵网箱养殖 13、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开荒性农业开发项目 14、缺水地区、国家生态脆弱区纸浆原料林基地建设 15、粮食转化乙醇、食用植物油料转化生物燃料项目 16、在林地上从事工业和房地产开发的项目 二、煤炭 1、单井井型低于以下规模的煤矿项目:山西、内蒙古、陕西120万吨/年;重庆、四川、

贵州、云南15万吨/年;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9万吨/年;其他地区30万吨/年 2、采用非机械化开采工艺的煤矿项目 3、设计的煤炭资源回收率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的煤矿项目 4、未按国家规定程序报批矿区总体规划的煤矿项目 5、井下回采工作面超过2个的新建煤矿项目 三、电力 1、小电网外,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下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 2、小电网外,发电煤耗高于300克标准煤/千瓦时的湿冷发电机组,发电煤耗高于305克标准煤/千瓦时的空冷发电机组 3、直接向江河排放冷却水的火电机组 4、无下泄生态流量的引水式水力发电 四、石化化工 1、新建1000万吨/年以下常减压、150万吨/年以下催化裂化、100万吨/年以下连续重整(含芳烃抽提)、150万吨/年以下加氢裂化生产装置 2、新建80万吨/年以下石脑油裂解制乙烯、13万吨/年以下丙烯腈、100万吨/年以下精对苯二甲酸、20万吨/年以下乙二醇、20万吨/年以下苯乙烯(干气制乙苯工艺除外)、10万吨/年以下己内酰胺、乙烯法醋酸、30万吨/年以下羰基合成法醋酸、天然气制甲醇、100万吨/年以下煤制甲醇生产装置(综合利用除外),丙酮氰醇法丙烯酸、粮食法丙酮/丁醇、氯醇法环氧丙烷和皂化法环氧氯丙烷生产装置,300吨/年以下皂素(含水解物,综合利用除外)生产装置 3、新建7万吨/年以下聚丙烯(连续法及间歇法)、20万吨/年以下聚乙烯、乙炔法聚氯乙烯、起始规模小于30万吨/年的乙烯氧氯化法聚氯乙烯、10万吨/年以下聚苯乙烯、20万吨/年以下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本体连续法除外)、3万吨/年以下普通合成胶乳—羧基丁苯胶(含丁苯胶乳)生产装置,新建、改扩建溶剂型氯丁橡胶类、丁苯热塑性橡胶类、聚氨酯类和聚丙烯酸酯类等通用型胶粘剂生产装置 4、新建纯碱、烧碱、30万吨/年以下硫磺制酸、20万吨/年以下硫铁矿制酸、常压法及综合法硝酸、电石(以大型先进工艺设备进行等量替换的除外)、单线产能5万吨/年以下氢氧化钾生产装置 5、新建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三氯化磷、五硫化二磷、饲料磷酸氢钙、氯酸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