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 三年级 上册第1课时 几分之一教案

人教版 三年级 上册第1课时 几分之一教案

人教版 三年级 上册第1课时 几分之一教案
人教版 三年级 上册第1课时 几分之一教案

第8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9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并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课件)

教师:请看图,老师带着同学们在森林公园开展数学活动,请你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观察交流后,教师注意直奔主题:图上有多少个同学?几瓶矿泉水?)

教师:8个同学可以用8表示,4瓶矿泉水可以用4表示,看这里有几个月饼、几个西瓜,该怎样表示呢?

教师:可以用学过的整数表示吗?

教师:其实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分数”表示,今天这节课一起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几分之一

二、游戏活动,激发兴趣,体验分数的产生

1.教师:下面我们通过分月饼的游戏来研究分数好吗?

(1)4块月饼,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怎样分公平?(板书:平均分)

为什么?(说明:每人分得一样多叫“平均分”)

4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块?

4÷2=2(块)

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块?

2÷2=1(块)

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块?

1÷2=?(半块)

(2)教师:“半块月饼”用什么来表示?还有别的方法吗?你能创造一个数来表示吗?(同学们各抒己见,表扬有创意的学生)

2.比较各种表示方法,并体会分数的简洁性与含义(除号与分数线很相似),初步认识分数的表示形式。

三、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1.认识。

(1)将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

(2)二分之一写作:(边写边说写法)。

(3)教师:想一想:在“”里,“—”“2”“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又表示什么意思?想好后跟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

(4)教师:我们的生活中有“”吗?请你找几个说说?

2.认识。

(1)如果我要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应该怎样分?谁来帮帮老师?指名回答。

(课件演示)

(2)每块是整个月饼的几分之一?用分数怎样表示?

(3)独立思考,尝试读、写。

指名上台板书,全班读一读。

3.认识:将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圆的()分之(),写作()()。

4.认识: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并涂上颜色。

5.认识几分之一。

(1)教师:你还能说出几个像“”“”“”“”这样的分数吗?

学生:、、、、

(2)组织观察这些分数,说发现。

教师: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3)认识分数的组成。

…分子

……分数线

……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的份数

读作:三分之一。指名说说、、各部分名称。

(4)请同学们拿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表示出它的。并想一想:你是如何折的?说一说:它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进而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归纳】同一个图形由于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就会写出不同的几分之一的分数;同一个图形平均分成某一份数,可写出不同的分数;同一个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折法。

四、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91页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展示交流结果。

2.练习二十第1、2题。

尝试完成,集体交流、反馈。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你对分数是怎样理解的?有何收获?有何感想?

【教学反思】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概念。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

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五年级英语下册Unit1Myday(第3课时)教案人教PEP版

Unit 1 My day 第三课时 一、课时内容 教科书第7页:B.Let’s try Let’s talk Ask the question and then pass it on. 二、课时分析 本课时是义务教育灵通版(pep)小学英语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三课时,依然围绕“My day”这个话题展开内容。包括Let’s try,Let’s talk和Ask the question and then pass it on.三个板块。 Let’s try是听力训练,是为Let’s talk部分做铺垫的。Let’s talk是围绕本单元的总话题My day展开的第一个对话场景,即Sarah与Shopkeeper谈论有关Sarah的周末活动的对话,呈现了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的句型。通过shopkeeper询问Sarah 的周末活动情况,引出了Sarah对自己通常在周末一系列活动的详细介绍,使学生们了解到Sarah是一个很懂事、孝顺、善良、勤快、刻苦用功的好女孩,为学生们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目标形象,从而教育学生们在家一定要向Sarah学习,懂得为家人分担家务,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Ask the question and then pass it on.是为专项训练句型When do you…?创作的问答表演活动,用以巩固重点句型的熟练程度。 本课时是整个单元B部分的首课时,在本单元B部分中起引领与铺垫作用,重点掌握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的问答句型和一些常用动词短语。对话中呈现了一个问句多个回答的对话情景,加深了学生对该句型的认知度, 接下来是一个活动版块,学生们以拉火车的形式进行传递式问答活动,如此这样,每个同学既能练习到回答句型,又能练习到询问句型,一举两得,并且增进相互了解与学习友谊,加深了同学之间的情感学习的氛围。 五年级的学生,有着三、四年级的学习英语的经历,具备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并且在学习A部分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我准备依然采用多次呈现对话情景动画,通过声形并茂的方式,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新授之前,就可以了解对话内容,再鼓励学生模仿表演对话,感知新句型的应用功能,最后再提炼重点句型,通过游戏活动加以巩固。 三、课时目标 1.能够在PPT课件与教师的帮助下理解对话的大概意思。 2.能够根据正确的语音、语调、意群朗读对话,并且能够进行角色表演活动。 3.能够在真实情景中灵活运用句型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I often…针对周末活动提出问题,并且能适当运用频度副词回答问题。 4.能够正确理解Why are you shopping today? That sounds like a lot of fun. You’re so busy! You need a robot to help you! 的意思,并且能够正确朗读。 四、课时重难点 1.重点 (1)能够在在真实情景中灵活运用句型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I often…针对周末活动提出问题,并且能适当运用频度副词回答问题。 (2)能够正确理解Why are you shopping today? That sounds like a lot of fun. You’re so busy! You need a robot to help you! 的意思,并且能够正确朗读。 2.难点 (1)能够根据正确的语音、语调、意群朗读对话,并且能够进行角色表演活动。 (2)能够在在真实情景中灵活运用句型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I often…针对周末活动提出问题,并且能适当运用频度副词回答问题。

【精品】Unit1第三课时(教案)译林版(三起)-三年级英语下

【精品】Unit 1 In class Sound time Rhyme time Checkout time Ticking time (教案)译林版(三起) 三年级英语下 【教学内容】 Sound time, Rhyme time, Checkout time & Ticking time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正确地听、说、读、写单词door, window , open, close,book,the。 (2)能在真实的情景中正确运用please…. Come in/和日常交际用语I’m sorry (3)能会读、会说小诗open the window (4)了解辅音字母b在单词中的发音 2.能力目标: 能在真实的情景中正确运用please…. Come in/和日常交际用语I’m sorry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重点】 (1)能正确地听、说、读、写单词door, window , open, close,book,the。 (2)能在真实的情景中正确运用please…. Come in/和日常交际用语I’m sorry (3)能会读、会说小诗open the window (4)了解辅音字母b在单词中的发音 【教学难点】 在真实的情景中正确运用please…. Come in/和日常交际用语I’m sorry 【教学方法】 1.任务型教学法: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设计新颖,化解了教学难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

【教学过程】 Step1.Warm-up 1.Teaching aims: (1)能正确地听、说、读、写单词door, window , open, close,book,the。(2)能在真实的情景中正确运用please…. Come in/和日常交际用语I’m sorry (3)能会读、会说小诗open the window (4)了解辅音字母b在单词中的发音 2.Let’s act 四人一小组表演对话,比一比哪组表演的最棒噢! 2.Play a game 游戏规则:快速说出出现的图片是什么,看谁说得又快又准噢! Step2 Presentation 1.Rhyme time (1)Let’s read Open the window Open the window, open the door. Open your book and say “Hello!” Close the window, close the door. Close your book and off we go! Teach: your 你的;你们 say 说 off we go 我们出发 (2)Watch and repeat 观看视频动画跟读Rhyme time内容 2.Checkout time (1)Look and say 呈现Checkout time中的七幅图片,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再呈现答案。Please open the window. Please come in. Please stand up.

牛津英语1A Unit 1 my Classroom(第3课时)教学设计

牛津英语1A Unit 1 my Classroom(第3课时)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Oxford English 1A unit 1 my classroom (Session 3)

牛津英语1A Unit 1 my Classroom(第3课时)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英语作为在许多国际组织或者会议上都是必需语言,几乎所有学校 选择英语作为其主要或唯一的外语必修课。英语教学涉及多种专业理论知识,包括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词汇学、句法学、文体学、语料库理论、认知心理学等内容。本教案根据 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 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 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标:1.to make the students use nouns to identify common classroom objects 2.to make the students pronounce properly 教学过程教学重点:to learn the words: pen pencil book bag ruler rubber 教学难点:to make the students connect the words with the objects 教学准备:objects word pictures cards cassette player 教学过程预设: step 1: warming up t: class begins s: stand up, please. t: good morning.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4.约分第1课时 最大公因数(1) 人教版

4.约分 第1课时最大公因数(1) 教学内容:教材第60~61页例1、例2及练习十五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知道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经历探究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和12公有的因数。 小结:两个集合相交部分中的1、2、4是8和12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4是这几个数中最大的公因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呢? 课件出示例2,同桌合作完成。 方法一:列举法:先列举出18和27的因数分别有哪些,找出公因数,并找出最大的公因数。 1,3,9是18、27的公因数,最大的公因数是9。 方法二:筛选法:先写出一个数的因数,从中找出哪些数也是另一个数的因数,并找出最大的一个。 18的因数有1,2,3,6,9,18。 1,3,9是18、27的公因数,最大的公因数是9。 方法三:短除法:用短除法求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3×3=9。 (2)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小组探索、交流,得出:最大公因数是所有公因数的倍数。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第2、3题。(师生共同合作) 五、拓展提升 如果A=2×3×3×5,B=2×3×5×7,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30 )。 六、课堂总结

四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最新版)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1、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重点学习学校科室及功能室的名称、分布和不同 的功能。要求学生能够听说认读这些课室的单词,说出每个科室的不同功用,并简单介绍学校校舍的分布情况。重点学习的句型是: This is …….. Thatis ………. Is this …….? .Is that …….? Yes ,it is ./No, it isn ’t.同时渗透了序数词的运用以及字母组合er 在单词中的最基本的发音。 2、单元教学重点:掌握学校中的一些功能室。例如: playground,garden,teacher ’s office, library, canteen, art room, computer room, washroom,musicroom,gym,andTVroom.掌握句型This/Thatisthe …及Isthis/thatthe …? Yes ,it is./No, it isn ’t. 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3、单元教学难点:字母组合 er 在单词中的发音;序数词和基数词的区分及如何正确使用序数词。 二、单元教学目标:认读PartAandPartB 中的单词;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 Let ’stalk 中的重要句型This/Thatisthe(a) …Isthis/thatthe(a)…?Yes,itis. No, it isn 三、单元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片、声音、课件,以及本单元的单词 卡。 2、准备一些教师的照片或图片。 3、教师准备录音机及录音带。 四、单元教学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通过请学生复述老师的话或是 复述同学的回答,让学生对老师和同学的发言引起注意,让学生意识到要仔细听别人的说话。

最新语文教案:《东方之珠》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最新语文教案:《东方之珠》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江宁实验小学蒋崇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成的词语,理解"倾听""舒服"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浅水湾美丽的景色,体会作者感觉舒服的原因.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联系实际,结合课文理解"倾听""舒服"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浅水湾美丽的景色,体会作者感觉舒服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说资料. 师:今天学习14课(读题):东方之珠.我知道同学们收集了很多有关 这篇课文的资料,谁来说给大家听听注意说明你是从哪里收集到的! 生1:我知道"东方之珠"是人们对香港称呼.因为香港是亚洲最大的 旅游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我是从网上收集到的. 生2:香港盛产香叶,被称为香海,香港.这是我从爸爸带回的香港旅 游地图上看到的.我还知道香港是由香港岛,新界,九龙和离岛四个 部分组成. 生3:我收集到香港人利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把一个贫穷的小渔村建

设成为了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这是爸爸告诉我的. 生4:****战争时期香港被割让给英国,1997年回归.英国靠侵略统治香港整整150年,这是中国人的耻辱.这是我在图书管里查到的. 生5:香港有许多名胜,有万佛寺,太平山顶,香港会展中心,浅水湾,海洋公园,香港公园等.我打电话问去过香港的叔叔得知的. 【点评:交流收集,了解到的课外资料,注意应简明扼要.这样旨在让学 生对香港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此产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切勿变成繁琐的说话练习.在交流中还要特别注重了解学生资料的来源,以此促进更多的学生以更丰富的途径进行更广泛的课外收集.不为收集而收集,而为增强学生阅读兴趣,扩大学生阅读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而服务.】 师:没想到大家收集到这么多资料,有些内容连老师都不太清楚.老师搜集到一段介绍香港的录像资料,想不想看看 生齐:想! (欣赏录像,配歌曲《东方之珠》) 师:(深情描述)哎呀,同学们,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课文用很简洁的语言对香港进行了非常精彩的描写,让我们到文中去看一看香港. 二.读课文. 师:先把课后生字词的音读准;接着将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师:读完一遍了,能形容一下你对香港的初步感觉吗 生1:我觉得香港非常美丽,迷人.

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1Myschool(第3课时)教案人教PEP版

Unit 1 My school 第三课时 一、课时内容 A.Let’s spell B.Let’s sing 二、课时分析 本课时是义务教育灵通版(pep)小学英语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三课时,本课时围绕单元主题展开课题,包括A.Let’s spell B.Let’s sing两个板块。 A.Let’s spell 板块分为Read ,listen and chant ; Read,underline and say 以及Look,listen and write 三部分。Read ,listen and chant 呈现了er 在单词中发/?/音的规则;Read,underline and say通过读单词、划出发音相同的字母组合、跟读例词的活动强化记忆er 的发音规则,帮助学生根据er的发音规则读出新词,巩固学习er 的音形对应关系;Look,listen and write 则是通过看图、听音、写单词活动帮助学生按照发音规则拼写单词,补全短语和句子。 B.Let’s sing板块围绕单元主题展开,灵活运用于课堂各个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新学语言知识或复习旧知识,同时调节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时教学是在学生跟随录音有节奏的吟唱歌谣时掌握er的读音规则,根据以上任务,我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时刻关注学生er的发音是否到位,并加以训练。在教学第二段歌曲时,歌曲中的classroom 可以换成本单元的其他核心词汇替代,学生在歌唱时,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的改编歌词,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课时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单词water ,tiger,sister,dinner,computer。 2.学习字母组合er 在单词末尾的发音。 3.会唱英语歌曲《our school》 4.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观察,感知,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⑴学习字母组合er 在单词末尾的发音。 ⑵会唱英语歌曲《our school》。 2.教学难点 ⑴记忆单词computer。 ⑵归纳出er在单词末尾发/?/音的规则。 五、教学准备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六课《大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2.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这就是物候现象。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板书文题、作者) 课堂实录 一、介绍物候学和竺可桢。 【设计意图:讲解物候学的知识,补充竺可桢的资料,让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 1.物候学。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利用物候现象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作者介绍。 竺可桢,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他从1936年1月1日至逝世,对每天的

天气与物候均有记载,共300余万字。论文有《远东台风的新分类》、《台风的源地和转向》等。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物候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二、检查预习情况,了解文章结构。 【设计意图:巩固基础,分析层次,了解说明文的逻辑顺序。】 1.了解多音字读音。 连翘(qiáo)——翘起(qiào) 衰草连天(shuāi)——鬓毛衰(cuī) 落叶(luò)——丢三落四(là)——落枕(lào) 2.明确词义。 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风雪载途: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 周而复始:指循环往复。 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春色美丽动人。 3.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找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明确: 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三、学习第一部分。 【设计意图:了解物候学的特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特点。】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明确: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明确:“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而且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如果用“简介物候学”,“物候学与农业生产”就显得呆板,乏味。 3.第一自然段哪些词语说明时间的推移?抓住了事物的哪些特点?

新视野大学英语预备级2第一单元课时2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Unit 1 (2) Section A Going Out on Dates Ⅰ. Text Structure Analysis (20 min) 约会 When I was a young fellow, about thirteen, I had a group of friends who were a little older 当我还是个13岁左右的年轻小伙子时,我有一群年龄比我稍大、经than I was, and more experienced. They knew a lot of different girls, and would 验比我丰富的伙伴。他们认识许多不同的女孩,经常在天气宜人的日often go to the beach with them if the weather was good. 子里和她们一块儿到海滩上去玩。 One time we were at the beach, and most of the guys had gone out on some rocks, with the 有一次我们在海滩上时,大多数小伙子都和那些姑娘们到海边的礁girls. I was interested in a particular girl a little bit, and said to myself: "I think I'd like to 石上玩去了。我对其中一个女孩颇感兴趣,自言自语道:"我想带芭芭take Barbara to the movies…" 拉去看电影……" That's all I had to say, and the guy next to me got all excited. He marched out onto the 我想说的就是这句话,而旁边那个家伙听了兴奋不已。他迈开大步走rocks and found her. He pushed her back to the beach, allthe while saying in a loud voice, 到礁石上,找到了她。他一个劲地催她回到海滩上, 一路上大声说: "Feynman has something to say to you, Barbara!" It was most embarrassing. "芭芭拉, 范曼有事要对你说。" 那情形真令人尴尬极了。 Pretty soon the guys were all standing around me, making a scene, and saying, "Well, say 不一会儿,大伙儿都围着我站了一圈,吵吵嚷嚷,对我说:"好的,it, Feynman!" So I invited her to the movies. It was my first date. 范曼,说出来呀!" 于是,我邀请她去看电影。这是我的第一次约会。

《“东方之珠”》课堂教学设计

“东方之珠”》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 了解香港的美丽与繁华,发生爱香港、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 结合课外资料,补充介绍香港。 二、教学重点: 知道香港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之珠”。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课前老师请你们听一首歌,播放《东方之珠》。 听过这支歌吗?(板书:东方之珠) 歌中的东方之珠指的是哪?(板书:香港)为什么把香港比作“东方之珠”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香港走一走,看一看。准备好,我们乘坐的飞机就要起飞了!(看课件:飞机起飞的影片) (二)初读课文: 师:利用在飞机上的这段时间,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下手中这张旅行手册 (语 文书第37 页) 师:轻声读一读,看书中分几个自然段介绍的香港?主要介绍了香港的哪些地方?你最想到哪个地方看一看?生:课文介绍了香港的浅水湾、海洋剧场、铜锣湾。我最想去浅水湾看看。 第1页 生:我最想去海洋剧场看看。

生:我最想去铜锣湾看看。

师:看,香港已经到达了,我们要开始一天的旅行了 !(播放飞机降落的影 (三)新授课: 1 小组学习 师:为了让大家这次旅行愉快,咱们今天以 “自助游 ”的形式进行旅游观 以小组为单位,你们自身来设计旅游路线。 (学生利用计算机中的课件自 自主选择观看浅水湾、海洋剧场、铜锣湾的影片 )但有几个要求请同学们记 住 (出示课 件 )。 1 先轻声读一读旅游手册,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 2 再选择影片去 看一看 ; 3 互相谈谈体会:说说你最喜欢哪 ?为什么? 4 有感情地 2 汇报学习效果 师:集合 !玩得怎么样 ? 学生很兴奋。 师:刚才你们都去哪了,你最喜欢哪个地方 ?谈谈你的感受或给我们有感情 的朗读一下旅游手册。 指名回答 扩充与浅水湾、海洋剧场、铜锣湾有关的课外资料 第2页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现在天色已晚,我们也该乘飞机回北京了 !但是,我们还有一个景观是 不能错 片) 光。 学, 指名读要求: “观赏地 ”走一走、 朗读 课文学生开始分组学习

Unit1第三课时教案-开心学英语四年级下册

开心学英语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 Unit 1 Hi, Tony! Hi, Jenny! 教学设计 The third period 一、Teaching demands 1. Let’s check.听力练习检查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 Let’s ch ant…通过说有节奏、有韵律的歌谣学习与巩固本课所学的单词。 3. Let’s sing. 通过歌曲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所学的单词。 4. Let’s thin k. 通过联想,培养学生运用新单词的能力。 二、Teaching aims: 1.能学会本课的16个单词。(has, now, sit, shoulder, teeth, knee, finger, toe, wave, put, move, cage, giraffe, ginger, jeans, jump.) 2.能在一定的情景中运用本课的新单词。 3.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挖掘学生运用语言的创造能力。 三、Teaching tools 本课的单词卡片;图片;录音机;磁带。 四、Teaching Procedure: Step 1 Revision 1. Sing a song 2. Use the body ( say sentences) Step 2 Presentation

Activity Getting ready Have Ss look at the page. T: ( Point to the game board.) Look. This is a game board. Each space has a command. Let’s read them. Point and have indivdual Ss read the commands aloud. Every time a student reads a command, have all Ss do the action. Using the book Put Ss into pairs to use the page as a game board. Give Ss dice and paper tokens to play the game .Ss start on the Wave your hand. Space. S1 reads the command in the square and S2 follows the command. When a command is a completed, the pair covers the square with a paper token. Then S2 rolls the die and counts that number of space in any direction. Continue the game until Ss cover every space with a token. If Ss go back to a square that is already covered, uncovered square. Sounds and words Getting ready Write the letters and g and j on the board. T: Sometimes, these two letters have the same sound. Let’s practice this sound. Look at my mouth and repeat. T: / d3/. Ss: / d3/. Using the book T: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Play the tape have Ss point to each word as the tape says it. T: Let’s listen again and this time, repeat. Have Ss repeat after the tape. After enough practice, point to the pictures randomly and have Ss say the words. Point out that the letter g is followed the letter e or I ( see pronunciation tips.) Listen and chant

2019届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全集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第1课时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3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 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这四种图形。 2.通过摸、画、找、说等活动,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 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通过创设情境,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称。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称。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到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3)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小组合作完成。汇报交流操作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教师归纳方法。 3.小结。 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三、游戏:我说你画 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实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7页“练一练”第1题。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的出图形与特征的正确连线方法,教师适时给予评价。 2.完成教材第37页“练一练”第4题。 要求学生观察各排图形排列的顺序,找出规律,接着画下去。 学生思考,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课堂小结】

三年级英语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时中通过字母辨认,图片排序等活动,复习巩固本单元的核心词汇ruler, eraser, book, pen, crayon, pencil box, bag以及打招呼,告别,自我介绍用语。教学目标是能够辨认相似字母的形以及核心词,并能理解并在场景中应用句型I have …和Me too. 学生刚刚接触到英文的26个字母,对相似字母的辨识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差,所以教材在Start to read部分安排了字母辨识的环节,例如b和d, Q和D等,目的在于检测和巩固学生对于字母的认识。本节课的另外一个主要目标是复习和巩固之前所学的一些文具的单词以及打招呼,告别,自我介绍用语等,所以在Read and count, Listen and number和Look and match这三个环节都以此为练习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练习可以有效的巩固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核心词与句型。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初步接触到英语,对英语的听说感兴趣。经过前几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26个英文字母和常见的几种文具,以上是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 能够辨认字母的形。 2. 能够认读本单元的核心词:ruler, eraser, pencil, crayon, bag, pen, pencil box, book。 3. 检测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听懂、会说本单元的打招呼、告别及自我介绍用语。 4. 能够学会唱歌曲Hello。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听说、认读ruler, eraser, book, pen, crayon, pencil box, bag等文具的名称。 教学难点: 在真实的场景中应用句型I have …和Me too. 五、教学步骤 1. 热身 (1)教师与学生进行自由对话: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既可以巩固本单元句型,同时为下一步歌曲的呈现铺垫。 (2)教师播放歌曲Hello,和学生一起演唱,并让学生从歌曲找出三个人物的姓名。 (3)请孩子们回答他们的姓名,同时教师呈现Mike, John, Sarah和三个一模一样的书包。请学生根据人物对于自己书包内文具的描述来确定是谁的书包。设计意图:通过自由对话来复习已学句型,同时拓展与铺垫歌曲内容,通过听轻松愉快的歌曲,带着找出人物姓名的任务,再通过猜谜小游戏既复习已学单词,同时感知重点句型。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s: Good morning, Mr. Dong. T: Nice to meet you again, what’s your name? Ss: My name is Angela. T: Hi, Angela, What a nice name, I like it so much!

(人教PEP)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Unit1 第三课时

Unit 1 教学设计示例(3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时没有硬性要求学生掌握的语言点,主要是使学生在学完两个课时的知识后轻松一下,在制作英文名卡的基础上学唱英语歌曲"Hello"。复习热身环节的活动对前两个课时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名卡的制作过程需要教师亲自演示、指导,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名卡。扩展性活动设计的记忆名字游戏是让师生、生生之间更好的交流,有助于今后教学的开展,增进师生、生生间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 学唱歌曲,复习打招呼用语:Hello! (二)能力 学会用英语向别人介绍各种文具; 学会唱英文歌曲; 通过Let’s do部分,锻炼学生听到英文口令的反应能力; (三)情感 通过学唱英文歌曲,培养学生的表现欲; 通过活动,师生、生生之间多进行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学生理解教师用英语讲述的制作步骤。这就要求教师要讲述与演示同时进行。 四、教学媒体 1.教学课件 2.本课相应的文具(实物)和教师卡片 3.学生用卡片 五、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游戏——抛球 教师准备一个小球,由教师先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Hello, I’m …,之后由教师将小球随意抛给另一名学生,提示他做自我介绍,以此类推,练习自我介绍和打招呼。 (2)复习Show me your …教师先发指令请全班共同练习,之后可请“小老师”

带领同学们进行操练。注意此时教师应多给孩子些机会,让他们展示说词水平,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 (3)再次用抛球游戏,此次重点练习打招呼和文具的表述。 由教师开始,将球抛给谁(Mike)就和谁打招呼说Hello! Mike. 同时说一种文具如pencil ,接到球的学生则找到相应的文具(铅笔),边出示边说“Yes. Pencil.”。随后由第二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继续练习。 2.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教师告诉学生,英语名卡可让我们彼此了解得更快。教师将完整的名卡制作过程一边用英语讲解一边进行实际操作,将整个过程呈现给学生。 3.趣味操练(Practice) (1)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材料,指导学生按步骤制作。每句话中的第一个动词都是教师要强调的部分,一定要配合手势,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名卡。 让学生用Hello/Hi , I’m …的句型来展示自己制作好的名卡,对做得好的学生可给与表扬或适当的奖励。 (3)让学生跟录音一起学唱歌曲Hello。教师可带领学生在演唱时打出相应的节拍或做些简单的动作。如果学生对书上的歌曲掌握较快较好,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将歌曲中的人名该换成其他主人公或学生自己的名字进行演唱。 4.课堂评价(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第一单元的第3部分练习。方法如下: (1)教师在做活动手册之前,先做一个Show me your (pen…)的活动作铺垫。 (2)学生看图,说说图中学生手中的物品 (3)教师讲解题目要求并指导做的方法。告诉学生如果图中人物所拿之物与录音相同就画笑脸,不同就画哭脸。 (4)让学生听录音做练习。 (5)再次播放录音,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跟读并相互核对答案,最后通过给小花涂色进行自我评价。 5.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记忆名字游戏 (1)每一个人在说自己名字之前都要加上和前面说过名字的人打招呼,教师要帮助学生记忆,尤其是最后一个学生要记下全组或全排学生的名字。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 1-5的认识(1)教案 (优选.)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记、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分与合。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重点难点】 1.认、读、写5以内各数,掌握5以内各数的分与合。 2.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指导】 1.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按一定规格写数字,养成书写认真,一丝不苛的良好习惯。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1~5各数来表示一些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数。 2.在教学加减法计算时,一方面尊重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高水平的算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3.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时,教师只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一些感性认识就可以了,不要给学生讲“集合”“对应”“统计”等名称。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8课时: 1~5的认识………………………………………………………………1课时比大小……………………………………………………………………1课时第几………………………………………………………………………1课时分与合……………………………………………………………………1课时加法………………………………………………………………………1课时减法………………………………………………………………………1课时0……………………………………………………………………………1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1课时1~5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16页的内容及课后的“做一做”,练习三第1、2、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要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奶奶的农家小院”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重点难点】 1.重点: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2.难点:1~5的写法。 【教学准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东方之珠》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东方之珠”》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香港这个城市名字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限,对香港的了解甚少。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赞美了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全文共6个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总的介绍了香港的地理位置以及三大有特色的地方,接着2——5自然段重点从三个方面把香港这个世界著名大都市的繁华与美丽展现在了我们眼前。通过漫步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领略香港沙滩的迷人景色,通过欣赏海豚、海狮精彩的表演感受到游览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的欢快,体会游客的欢愉。从香港热闹的铜锣湾和美丽的夜景充分的感受香港的繁华与美丽。文章的最后有感而发,赞美香港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此外,本课准确地运用了大量的词语,例如“举世闻名”、“碧波荡漾”、“鳞次栉比”“琳琅满目”等等,在词语的理解上对学生来说有些困难,特别是“倾听、闪耀”这两个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还要能够完整的造句。但是课文的语言简洁、优美,又正值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所以本课是一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感受、分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一课需用两课时完成,下面,我着重讲第一课时的教学。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鳞次栉比”、“琳琅满目”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 3、感受香港的美丽与繁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点击课件)正确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来感受香港的繁华与美丽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这节课我将运用图片、音乐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到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其次,抓住重点词语并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字词的意思,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通过范读、小组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整体感悟体验优美语句,再通过有表情地读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朗读中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 下面是我教学环节的设计: (一)、搜集信息,了解香港,铺垫情感 在这一环节,我直接切入课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14、东方之珠,由大家齐读课题。那你们知道“东方之珠”指的是哪儿吗?从而引出香港,然后通过学生汇报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香港的资料,让每一位学生对香港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让学生带着“为什么(加引号)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呢?”这个问题来开始课文的学习。在这一环节里,信息的搜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老师在布置此项预习作业时告诉学生可以问问自己的爸爸妈妈、到自己的课外书中去找一找或是从网上搜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