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王朝进化过程

中国古代王朝进化过程

中国古代王朝进化过程
中国古代王朝进化过程

中国古代王朝进化过程

中国历史朝代歌-第一种唐尧舜禹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西东晋,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朝代歌-第二种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朝代起讫年代都城今地开国皇帝夏朝约前2070-1600年安邑山西夏县禹

商朝约前1600-1046年亳河南商丘汤

西周约前1046-771年年镐京陕西西安姬发

东周前770-256年洛河南洛阳姬宜臼

春秋前770-476年

战国前475-221年

秦朝前221-206年咸阳陕西咸阳始皇帝嬴政

西汉前202-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

新朝9-23年王莽

东汉25-220年洛阳河南洛阳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

魏220-265年洛阳河南洛阳魏文帝曹丕

蜀汉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汉昭烈帝刘备

吴222-280年建业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

晋西晋265-316 洛阳河南洛阳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317-420 建康江苏南京晋元帝司马睿

十六国304-439

南朝

宋420-479 建康江苏南京宋武帝刘裕

齐479-502 建康江苏南京齐高帝萧道成

梁502-557 建康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

陈557-589 建康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

北386-534 平城山西大同魏道武帝拓跋珪

魏洛阳河南洛阳

东魏534-550 邺河北临漳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535-556 长安陕西西安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550-577 邺河北临漳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557-581 长安陕西西安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581-618 大兴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

唐朝618-907 长安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

五代十国907-960

后梁907-923 汴河南开封梁太祖朱晃

后唐923-936 洛阳河南洛阳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936-946 汴河南开封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947-950 汴河南开封汉高祖刘暠

后周951-960 汴河南开封周太祖郭威

北宋960-1127 开封河南开封宋太祖赵匡胤

南宋1127-1276 临安浙江临安宋高宗赵构

辽国907-1125 皇都辽宁辽国耶律阿保机

大理937-1254 太和城云南大理

西夏1038-1227 兴庆府宁夏银川元昊

金1115-1234 会宁阿城(黑)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中都北京

开封河南开封(注:1206年元太祖建立蒙古帝国;1271年元世祖至元8年改国号“元”;1279年统一中国)

元朝1206-1368 大都北京元世祖忽必烈

明朝1368-1644 北京北京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1616-1911 北京北京皇太极(注:1616年清太祖建立后金;1636年清太宗于崇德元年改国号“清”;1644年定鼎中原)

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

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 中国历史上所有主要朝代的名号有呢?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有哪些的呢?本文是整理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的资料,仅供参考。 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东西晋,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二晋收,南北隋唐五代继,宋元明清皇朝休。五帝黄颛喾尧舜,三代夏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一统,西汉三国二晋收。宋齐梁陈南朝号,北魏二分又齐周。隋唐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明清民。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

兴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于金,皆称帝。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阉乱后,寇内讧。闯逆变,神器终。清顺治,据神京。至十传,宣统逊。举总统,共和成。复汉土,民国兴。——摘自《三字经》三皇五帝:“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中国历史朝代演变史朝代起讫年代都城今地统治民族开国皇帝三皇五帝夏朝约前2146-1675年安邑山西夏县华夏族禹商朝约前1675-1029年亳河南商丘华夏族汤周西约前1029-771年镐京陕西西安华夏族文王姬昌东春秋前770-476年洛邑河南洛阳华夏族平王姬宜臼战国前475-221年华夏族秦朝前221-207年咸阳陕西咸阳华夏族始皇帝嬴政汉西汉前206-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族高祖刘邦新朝9-23年常安陕西西安汉族王莽东汉25-220年洛阳河南洛阳汉族光武帝刘秀三国曹魏220-265年洛阳河南洛阳汉族魏文帝曹丕蜀汉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汉族汉昭烈帝刘备孙吴222-280年建业江苏南京汉族吴大帝孙权晋西晋265-316洛阳河南洛阳汉族晋武帝司马炎东晋317-420建康江苏南京汉族晋元帝司马睿十六国304-439前赵(汉赵)304-318平阳山西临汾匈奴族高祖光文皇帝刘渊319-329长安陕西西安成汉306-347成都四川成都巴氐族太宗武皇帝李雄前凉314-363姑臧甘肃武威汉族高祖明王张寔后赵319-351襄国河北邢台羯族高祖明皇帝石勒前燕337-370龙城辽宁

《中国古代的王朝和国家》:后唐(五代的第二个朝代) – 铁血网

《中国古代的王朝和国家》:后唐(五代的第二个朝代)–铁 血网 后唐(923年—936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继后梁之后的正统王朝,传二世四帝,历时一十四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版图最大的王朝。891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因勤王有功被封晋王,建立前晋,从此割据河东。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晋国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期间晋国视梁朝为闰朝,仍奉唐朝正朔。909年李克用去世,子李存勖即晋王位。923年晋王李存勖在魏州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国号,升魏州为东京兴唐府;因李存勖复以“唐”为国号,故称“后唐”,以与“李唐”相别。同年底李存勖灭后梁,定都洛京;926年灭前蜀;928年南平内附;930年南楚内附;936年赵国公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借助辽国攻入洛阳,同年称帝建立后晋,后唐灭亡。937年,李昪在江南建立南唐,延续大唐正统,南唐也一度成为十国当中版图最大的王朝。后唐疆域广阔,主要控制着中国北方地区,东接海滨,西括陇右、川蜀,北带长城,南越江汉;925年至933年,南方诸国除南吴、南汉外皆奉后唐正朔;930年,后唐控制国土到达极盛;有今豫、鲁、晋、冀、湘、渝诸省,陕、川、鄂之大部,宁、甘、黔各一部分,以及苏、皖淮北等地。五代十国,天下分崩,中原五朝更迭。历来皆以中原梁、唐、晋、汉、周

为正统一脉相承。然五代末及宋初,皆视后梁为闰,究其原因,是因后唐以中兴唐祚为号召,用唐天佑年号,复唐立国,且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皆出自河东集团。1、国号天祐 四年(907年)三月,唐昭宣帝李柷禅位梁王朱温,朱温改“唐”国号为“梁”,史称“后梁”;晋国、岐国、吴国仍以“唐”为国号,仍称“天祐”年号。公元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称帝,改元“同光”,李存勖并没有按传统以自己的王号“晋”作为新朝的称号,而是采用“唐”作为国号;且在灭梁之前,一直延用唐昭宗时 的“天祐”作为年号。所以“前晋政权”和“后唐政权”的正式国号仍然是“唐”,然而为了区别李渊建立的“唐”和石敬瑭建立的“晋”,故称呼李存勖称帝前的政权为“前晋”,称帝后的政权为“后唐”。后唐一度被视为中兴大唐的存在,且自身实力雄厚,统治版图为五代各国之最,再而庄宗也为李柷上谥号,虽然血脉不同,但有所继承。“清”陈鳣编撰《续唐书》,本乎“明”陈霆《唐余纪传》之旨,以为后唐、南唐两朝,上承唐祚,下启宋朝,应当作为五代十国之正统。2、历史(1)前晋时期中和三年(883年)沙陀族将领李克用因收复京师长安有功被封河东节度使,治太原府。大顺二年(891年),受封晋王,建立晋国。由于朱全忠曾有意暗杀李克用,但被李克用侥幸脱身,所以李克用与朱全忠誓不两立。此事亦有不同说法,一说起因为酒后争执。据记载,“中和四年(884年)李克用在追击黄巢时昼夜行200余里,人马疲乏,由山东退还

中国历史上三个最重要的王朝

中国历史上三个最重要的王朝 我們中國有著上下5000年的歷史,在這5000年的歷史當中多個王朝演繹著王朝更迭史。而在這其中有著以下王朝存在著: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其中大一統的王朝有著:秦、漢、隋、唐、元、明、清。但其中統一中國當今版圖的國家也只有元、清(在中國歷史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版圖之內的是元朝,其次是明朝和清朝;明朝雖然初期擁有新疆東部和西藏,但自始至終都沒有統一北元,為此明朝修建了近200年的長城,因此明朝沒有統一今天中國的所有版圖)。我這裏排除唐朝:因為終唐朝一代都沒有將西藏、雲南統一到中國的版圖之內。版圖最大的排名前三應該是清、元、明。在中國歷史以上的朝代當中其中有三個影響整個中國歷史的朝代:秦、漢、清。在這裏排名的標準是:一、軍力的強大;二、經濟的繁榮、三、版圖的遼闊;四、制度與文化方面;五、給後世留下的基業。 首先講秦朝(西元前221年-西元前206年)。 第一、在軍力方面:秦朝一統天下六國、北驅匈奴、南收南越;秦朝的軍力在當時的環境之下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秦始皇創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朝。期間疆界大幅擴展。除佔有原東方六國的疆域,更征服南越及閩越地區。在北方佔領了河南地,將匈奴勢力一度驅逐到陰山以北。 第二、經濟方面,秦朝經過商鞅變法,即重視農業生產和對外戰爭,以農業生產支持對外戰爭,以軍功授爵賜予土地。同時由國家法令具體指導農業生產。 第三、版圖方面:秦朝初立便北擊匈奴;南下百越。疆域迅速擴展並進一步完善炎黃地圖,但因為秦二世而亡,所以沒能對北方遊牧民族進行收復統一。然其當時疆域西部已達到今甘肅、四川;西南到雲南、廣西;北到陰山。 第四、制度與文化方面:創立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度,設立郡縣制,統一度量衡和文字。 第五、給後世的留下的基業:秦所立的中央集權制和郡縣制成為中國幾千年封建制的楷模,而其統一的文字和度量衡更是方便了全國人民的文化與生活交流,特別是秦朝開創的天下大一統的觀念更是深入人心並影響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史。 其次講漢朝,其中漢朝分為西漢與東漢。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繼短暫的秦朝之後出現的朝代,分為“西漢”(西元前202年—西元9年)與“東漢”(西元25年—西元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後世史學家亦稱兩漢。西漢為漢高祖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建都洛陽。兩漢存在的時間約為422年,這段時間國家一統,民族融合以及到漢民族的初步形成。其中西漢時期被稱為中國歷史的第一黃金時期。 第一、在軍力方面,完成國家統一;對外方面漢朝徹底將匈奴趕到了歐洲,其中漢將軍霍去病的封狼居胥山更成為千古佳話。 第二、在經濟方面有西漢的文景之治,漢朝時期,鐵農具的牛耕是最重要的生產工具,最重要的犁地法是二牛抬杠。一些新式耕田法,如代田法、區田法相繼誕生。國家注重興修水利,尤以關中地區為最。著名的水渠有成國渠、六輔渠、白渠等。東漢時期,出現了翻車和渴烏等水利工具,增加了農業生產效率;歷史上有名的絲綢之路也是在西漢時期產生的。

中国朝代顺序表、时间表

中国朝代顺序表、时间表 朝代起讫年代都城今地开国皇帝详细介绍夏约前2070-1600年安邑山西夏县禹夏朝历史>>商①约前1600-1046年亳河南商丘汤商朝历史>>周西周约前1046-771年②镐京陕西西安周文王姬发西周历史>>东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东周历史>>春秋前770-476年战国前475-221年战国历史>>秦朝前221-207年咸阳陕西咸阳始皇帝嬴政秦朝历史>>汉西汉前206-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西汉历史>>新③9-23年王莽新朝历史>>东汉25-220年洛阳河南洛阳汉光武帝刘秀东汉历史>>三国魏220-265年洛阳河南洛阳魏文帝曹丕三国历史>>蜀汉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汉昭烈帝刘备吴222-280年建业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晋西晋265-316洛阳河南洛阳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历史>>东晋317-420建康江苏南京晋元帝司马睿东晋历史>>五胡十六国④304-439南朝宋420-479建康江苏南京宋武帝刘裕南朝历史>>齐479-502建康江苏南京齐高帝萧道成梁502-557建康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陈557-589建康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北朝北魏386-534平城山西大同魏道武帝拓跋珪北朝历史>>洛阳河南洛阳魏孝文帝拓跋宏东魏534-550邺河北临漳魏孝静帝元善见西魏535-556长安陕西西安魏文帝元宝炬北齐550-577邺河北临漳齐文宣帝高洋北周557-581长安陕西西安周孝闵帝宇文觉隋朝581-618大兴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隋朝历史>>唐朝⑤618-907长安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唐朝历史>>五代十国⑥后梁907-923汴河南开封梁太祖朱晃后唐923-936洛阳河南洛

中国古代史知识梳理之王朝的兴衰

中国古代史知识梳理之王朝的兴衰 1.西周 封邦建国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也提高了王权的地位。周王成为天下共主。 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又创作乐舞、 史诗、以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 由于铁器、牛耕技术的广泛推广,导致井田制的瓦解,新型地主和自耕农出现,礼崩乐坏,社会大变革。 2.秦朝 政治: 中央集权体制: 中央: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嫡长子继承制。 地方:郡县制 经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驰道、直道以保证政令的通畅。 文化:统一文字 思想:焚书坑儒,以统一思想舆论。 外交:修筑长城,外击匈奴,移民戍边 人才的选拔制度:选举制 在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作为(包括郡县制)都是为了中央集权体制而服务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中央集权体制又为这些政令的实施奠定了基础。秦朝所创立的中央集权体制成为我国古代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但是秦朝也因为它利用中央集权体制的专权,固守法家的思

想,不审时度势,仍一味重功利、用酷法,滥用民力,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秦朝的灭亡。 3.汉朝 政治: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中央:三公九卿制、汉武帝时期又有内外朝 地方:郡国并行,汉武帝时期又有刺史制度,推恩令 思想:汉初,黄老思想。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外交: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外击匈奴,大体解除了匈奴的威胁。汉武帝时代: 汉初采用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采取一系列轻徭薄赋、省刑约法的措施,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但是,汉初无为而治的政策的,也同时导致了豪族势力的膨胀扩大,土地兼并、贫富分化等诸多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之后,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汉武帝采取了以下措施: 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力,大体消除了汉初郡国并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有意裁制相权,启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与他们形成了宫廷的决策核心,形成内外朝。 采用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建立太学,教授五经,从中选拔官吏,以思想上的统一。但是汉武帝的执政原则还是“儒表法里“。

中国历史年表记忆口诀,最好用的历史朝代顺序表和年表!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五胡十六国口诀 前后南三燕,西秦南凉鲜卑建; 前西二凉和北燕,政权仍为汉族建; 前赵北凉夏匈奴;前秦后凉汉(成汉)氐建; 羯后赵,羌后秦,十六小国长混战。 用口诀法记忆中国历史朝代 盘古三皇五帝更, 夏商周(西周、东周)秦两汉(西汉、东汉)成, 蜀魏吴争晋(西晋、东晋)南北(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注: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用口诀法记忆五代十国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可记作: 梁唐晋汉周, 前边都有后。 十国——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又称南平、前蜀、后蜀、北汉,可记作:前后蜀,南北汉, 南唐、南平曾为伴, 吴越、吴、闽、楚十国, 割据混战中原乱。 用口诀法记忆南北朝国名 南朝:宋齐梁陈相交替。 北朝:北魏分东西(东魏、西魏),北周灭北齐。 用口诀法记忆 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孔孟儒,行“仁政”; 道“无为”,老庄兴; 子墨子,讲“非攻”; 韩非子,“法治”行。 用口诀法记忆安史之乱起止年代 公元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公元763年被唐军打败,历时8年。叛 乱的起止年,代可用口诀来记:

安禄山,史思明, 骑胡虎(755),溜山城(763)。 用口诀法记忆太平天国起义的主要内容 1857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以拜上帝教统一思想,1853年3月,洪秀全定都南京,改南京为天京。这些内容可用口诀记作: 洪秀全,拜上帝, 太平天国大起义; 秀全要把古扇扇(1853年3月), 南京定都换了天。 地球的形状口诀 赤道鼓,两极扁; 北极长,南极短。 中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另记)口诀 辽吉黑,云贵川, 陕西青藏(陕西、广西、青海、西藏)浙福甘, 二江二湖二河山, 安宁古广(安徽、宁夏、内蒙古、广东)新海湾。 与中国接壤的15个国家名称口诀 月娥姑娘(越南、俄罗斯)很腼腆(缅甸) 蒙着布单披仨毯(蒙古、不丹、哈萨克、塔吉克、吉尔吉斯斯坦) 度过稀泥(印度、老挝、锡金、尼泊尔)去朝鲜 吧叽吧叽一身汗(巴基斯坦、阿富汗)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及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中国历史重要大事年表 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7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7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 奴隶社会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禹传子启夏朝建立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元年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公元前771年犬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封建社会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17 18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浅谈中国朝代更替原因

浅谈中国朝代更替原因 一、阅读书目说明 读《中国文化教程》(马敏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第一章--中国文化的源流后,不禁想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各个朝代,于是到图书馆借阅了《中国古代史》(赵毅、赵轶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用大半学期的时间浏览了夏到元的朝代更替。 二、读书后自己历史观的变化及感想 I.历史朝代简说 上这个课之前自己太过于注重理科知识的学习,对于历史没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听老师讲各个朝代时总感觉每个朝代都很漫长,尧舜似乎出现于盘古开天辟地之际。但现在我了解到了,尧舜离我们其实也不那么遥远,4000多年前大禹奉舜之命治黄河之水有功而得到禅让,成为夏朝的创造者。后其子启废除禅让制,建立传子制,至此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随后历商、周(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进入中国近代史。各代时间长者如周800年,而较短的则只有短短的15年,如秦;看到历史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辉煌的同时,我也看到朝代更替之间战争的血腥和生灵涂炭的凄凉,以及各朝代内的波涛汹涌。 II.“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原因 1.皇帝的昏庸无能 历代王朝的创立者栉风沐雨、艰苦倍尝乃有天下,他们懂得民间疾苦,能体恤民情,劝课农桑、大力发展经济,建立一系列有利于百姓的制度,王朝一般都会在几十年内出现“盛世“局面。像唐太宗、朱元璋都是一生勤政、宵衣旰食,至少在他们统治前期是这样的。但后面的皇帝则慢慢的腐败堕落,变得荒淫无度,追求金钱、残暴人民,大兴土木搞形象工程、穷兵黩武以求流芳百世,搞得尸横遍野,怨声四起。最终王朝走向灭亡,进入乱世,一位新皇帝又统一全国,又进入下一轮的循环。4000多年的历史无一王朝例外。 2.外戚和宦官专权 由于亲缘关系,不少并无真才实能的贵族子弟掌握国家政权,或者宦官弄权专朝。他们并不能真正的为国家效力,为百姓造福。反而相互勾结,排斥、打击那些真正有才能的士人;在地方上胡作非为,大量搜刮民资,兼并百姓的土地;闭塞视听,导致饥荒遍野而皇帝并不自知。更甚者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取而代之。最终吏治严重腐败,选举不实,贪污成风。而百姓则苦不堪言,有冤难伸。 3.诸侯和军阀割据 王朝建立的过程中必须依靠外界的力量,春秋战国时期主要依靠各地富豪的支持,后期慢慢演变为对各地诸侯的依赖,同时为战争的需要各地大量屯兵而形成军阀。他们割据一方,发展自己的势力,军阀之间相互明争暗斗,相互兼并。同时朝廷不断派兵镇压,带来大量的徭役;同时军费的开支过大,导致百姓苛捐杂税繁重,名不聊生。最终只待时机成熟,有志之士举兵夺取政权,或则形成鼎立之势。如太原留守李渊,因势借力、先取关中、后图天下,灭亡隋朝,奠定了彪炳千秋的二百九十余年的盛唐霸业。是故,在各个皇帝掌权的时候都尽力加强中央集权。 4.穷兵黩武,繁重苛税 战争期间人口大减,百废待新,统治者大力安顿流民,修养生息,但随后则

中国古代为何王朝更替频繁

中国古代为何王朝更替频繁——关于中国古代经济与社会稳定机制的思考 [日期:2008-10-30 ] 来源:经济史—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作者:濮娜 [字体:大中小] 分享到: QQ空间新浪微博人人网开心网更多0

【摘要】本文主要是从中国古代经济的特点及其与社会稳定机制的关系来解释朝代频繁更替的原因,进而揭示了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体现在土地兼并和商品经济发展方面的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各个朝代的社会稳定机制不能持久,而根本上起决定作用的中国独特的社会竞争与垄断机制又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所以,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是一个朝代更替频繁的历史过程。 【关键词】稳定机制兼并实际所有权商品经济竞争与垄断 与欧洲国家的封建社会相比,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并且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朝代更替非常频繁,是一种“水帄式”的、被亚当·斯密认为是“静止”式的发展的历史过程[1][1]。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于是,本文试图从中国古代经济的特点出发,结合其对社会稳定机制的影响来寻找解答这个问题的一把钥匙。 所谓稳定机制指的是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帄衡作用下所形成的、使社会处于一种比较适意的、稳定的状态的机制。中国古代史从夏朝开始直至清朝,历史漫长,研究这段历史中朝代更替原因的问题的书籍也是汗牛充栋,难以从所有的朝代来分析这个问题。而考虑到西周以及春秋时期乃是中国由奴隶社会转入封建社会的关键时期,其经济、政治形态直接影响封建制度的雏形,而且西周的经济最初是“领主制”,与西方的“领主制”有某些相似之处,具有可比性。所以,我选择以西周以及春秋的历史特别是经济史为例来分析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并且是朝代频繁更替。 一、各个朝代的社会稳定机制都不能持久 中国古代史中从东周末期开始直到清朝,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其间江山易主之次数非常之多。为什么每个朝代都不能持久的发展呢?观察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过程,发现与西欧的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主要有两个显著的差异:中国古代土地兼并非常频繁,商品经济不能充分的发展。而这两个差异与中国古代社会更替频繁密切相关,这两个

高中历史·中国朝代顺序表

中国朝代顺序表 速记口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华夏族(黄帝)--4000多年前 尧舜禹 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046世纪 周朝--约公元前1046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公元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补充:<辽朝—公元907~1125年是中国五代十国和北宋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中国北部的封建王朝。辽朝原名契丹,后改称“辽”. 金—(1115年-1234年)1125年灭辽,次年灭北宋。后迁都中都,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天兴三年(1234年)时灭于蒙古与南宋联合进攻> 宋朝--公元960-1279 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中国古代的朝代更替顺序

中国古代的朝代更替顺序 社会类型时期名称、建立者时间评价 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前2070年)云南元谋人170万年前中国最早的人类北京周口店北京人70~20万年前使用天然火 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18000年前学会人工取火浙江余姚河姆渡人7000年前水稻、黑陶 陕西半坡人6000~5000年前粟、彩陶 黄河流域 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5000~4000年前禅让制 奴隶社会 (前2070~前476年)夏朝建立者:禹前2070~前160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朝建立者:汤前1600~前1046年甲骨文、殷墟 周 朝 西周建立者:周武王前1046~前771年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东 周 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春秋五霸 封建社会 (前475年~1840年) 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战国七雄详见《中国古代历史纪年表(封建王朝部分)》 朝代名称时间建立者主要人物 时期 评价、大事 秦 公元前221~ 公元前207年 秦始皇:嬴政 都城:咸阳 秦始皇 废除分封制,推行郡 县制。其开创的君主 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制 度是以后2000余年中 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汉朝西汉 公元前202~ 公元9年 汉高祖:刘邦 都城:长安 汉武帝为了巩固政治统一, 开始使用儒家思想作 为统治国家的指导思 想,最终达到“大一 统”的政治格局。 东汉 公元25~ 公元220年 光武帝:刘秀 都城:洛阳 刘秀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 北朝时,北魏(鲜卑族)孝文帝实行 汉化改革 以分裂对峙为主的时 期 隋581~618年再度统一 唐618~907年 李渊 都城:长安 贞观之治(唐太宗) 古代社会最繁荣的时 期之一。 贞观遗风(武则天) 开元盛世(唐玄宗) 五代十国907~960年分裂对峙时期 两宋时期北 宋 北 宋 960~1127年 宋太祖:赵匡胤 都城:东京 宋真宗“澶渊之盟”结束了分裂对峙局 面,实现了局部统一。 几个少数民族政权的 建立。 辽916(契丹族)都城:上京 西 夏 1038(党项族)都城:兴庆 南 宋 南 宋 1127~1276年 赵构 都城:应天府 结束了分裂对峙局 面,实现了局部统一。 金1115(女真族)

中国古代各朝代时代背景

中国古代各朝代时代背景 新石器时代:政治上:禅让制 商、西周:政治上:分封制、礼乐制、宗法制 经济上:井田制 春秋战国: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开始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从分裂走 向统一)政治上:①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②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步遭到破坏 ③新兴地主阶级兴起 ④社会大变革,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图强(“百家争鸣”的根本原 因) ⑤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经济上:①井田制逐步瓦解 ②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出现 ③出现了土地私有制度(商鞅变法正式确立) ④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文化上:①私学的兴起 ②文化下移 ③百家争鸣 秦汉:政治上: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并加强 经济上:小农经济发展,生产技术提高,实行重农抑商 文化上:实行文化专制 魏晋南北朝:政治上:国家分裂,社会动荡和民族融合并存 经济上: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西晋“永嘉之乱”又称“八王之乱”) 文化上:三教并立,士人群体逐渐形成 隋唐:政治上: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完善 ③科举制确立 经济上:①小农经济进一步发展 ②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唐中后期“安史之乱”) ③生产工具进一步发展 文化上:三并合一,文化多元 两宋:政治上:①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局部)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经济上:①经济重心完全南移(两宋之际、靖康之变)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市民阶层兴起④城市经济发展

文化上:重文轻武,理学出现 元:政治上:①国家统一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继续发展 ③阶级矛盾尖锐 经济上: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市民阶层壮大 文化上:理学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明清:政治上:①专制皇权空前强化且日趋腐败 ②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③统治危机加深 经济上:①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重农抑商的政策严重阻碍其发展 文化上:①理学和八股取士严重束缚新思想的萌发 ②同时西方先进科技文化逐渐传入 ③出现具有早期民主色彩的批判思想 ④文学艺术繁荣,并深刻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对外关系:对外逐渐由开放走向保守;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中国古代的重要转型期:春秋战国(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 明清时期

中国古代王朝国号名称的由来

中国古代国号名称的由来 山东省滕州市滕北中学隋家奎邮编:277500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建立过许多王朝。据台湾柏杨先生考证,从黄帝到溥仪共有八十三个王朝。这些国家政权国号名称的由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 一、以初起的地名为国号。周人的祖先古公亶父,为躲避戎狄的侵扰,率族人迁到歧山下的周原,开始定居下来,发展农业,建造都邑,设官分职,建立强大武装。周原成为周人的发祥地,故以“周”为族名和国号。 二、以封地爵邑为国号。如商朝的始祖契曾助禹治水有功,舜任命他为司徒,封于商,故以“商”为族名和国号。先秦时期的诸侯国大都是以封邑为国号。如鲁、齐、燕、卫、宋、晋等。北宋的建立者赵匡胤,后周封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治所在宋城。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定国号为“宋”。 三、以封号为国号。秦朝灭亡后,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以“汉”为国号。213年,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216年,晋封为魏王,220年,曹操病逝,子曹丕袭位。同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为帝,定国号为“魏”,史称曹魏。263年,魏封司马昭为晋公,不久,晋封晋王。司马昭死后,子司马炎袭位。265年,司马炎篡魏,定国号

“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是以封号为国号。刘裕东晋封宋王,萧道成宋封齐公,萧衍齐封梁王,陈霸先梁封陈王。杨坚的父亲杨忠曾跟从北周太祖宇文泰起兵,封隋国公,杨坚袭位。581年,杨坚以“受禅”为名废周静帝自立,定国号为“隋”(原来为“隨”字,杨坚认为作为国号带“辶”不吉利,遂去掉“辶”)。李渊的祖父也是北周的开国功臣,封唐国公,李渊袭位。618年,李渊称帝,定国号为“唐”。五代十国的建立者大多数是武夫悍将,多数是以封号为国号。后唐的建立者朱温,唐封梁王;后晋的建立者石敬瑭,后唐封晋王;吴的建立者杨行密,唐封吴王;吴越的建立者钱鏐,唐封吴越王;楚的建立者马殷,后梁封楚王;闽的建立者王审知,后梁封闽王;前蜀的建立者王建,唐封蜀王;后蜀的建立者孟知祥,后唐封蜀王;南平的建立者高季兴,后唐封南平王。党项首领拓跋思恭曾参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赐姓李,封爵夏国公;北宋初封党项首领李彝兴为夏王。1038年,元昊称帝,以“大夏”为国号,因位于西部,史称西夏。 四、因袭前代国号。有的为后续政权,为了相区分后人在国号前加上前、后或东、西、南、北。东周是西周的继续。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一)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随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二) 五帝黄颛喾尧舜, 三代夏商西东周。 春秋战国秦一统, 西汉三国二晋收。 宋齐梁陈南朝号, 北魏二分又齐周。 隋唐五代十国宋, 辽夏金元俱寇仇。 明清民国封建毕, 社会主义得自由。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三)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提问者:fayuak47 - 试用期一级

其他回答共8 条 历史朝代歌 第一种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楚吴 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第二种 [香港版本]第一首 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赢政称始皇。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

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 第三种[香港版]第二首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四种[香港版本]第三首 夏、商、周, 春秋、战国、秦。 西汉、新 公元界线平帝分, 东汉、三国、西东晋, 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 元、明、清。 民国寿命短,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西汉、东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上古时代 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前2697~前2599 少昊金天氏前2598~前2515 颛顼高阳氏前2514~前2437 帝喾高辛氏前2436~前2367 帝挚高辛氏前2366~前2358 唐尧放勋前2357~前2258 虞舜重华前2257~前2208 夏 (启以后)公元前2197--1766 共432年*姓,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建都:安(今山西雯县)。 1、宗神夏禹??年 2、帝启9年 3、太康29年 4、仲康l3年 5、帝相28年--(羿-寒浞)40年 6、少康22年 7、帝抒17年 8、帝槐26年 9、帝芒l8年 10、帝泄l6年 11、不降59年 12、帝扃21年 13、胤甲21年 14、帝孔甲31年 15、帝皋11年 16、帝发19年 17、履癸53年。 周 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西安)、洛阳。 西周:公元前1122--770 共353年。历十二帝。建都:镐京。 1、武王发7年 2、成王诵37年 3、康王钊26年 4、昭王瑖51年 5、穆王满55年

6、共王紧扈12年 7、懿王囏25年 8、孝王辟方15年 9、夷王变16年 10、厉王胡37年-共和时代14年- 11、宣王靖46年 12、幽王宫湼1l年。 武王之前还有:古公亶父(太王)、季历、文王,虽有强大的势力,但在名义上仍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候国。 东周: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历二十六帝。建都:洛阳。 1、本王宜臼51年 2、桓王林23年 3、庄王铊15年 4、厘王胡齐5年 5、惠王阆25年 6、襄王郑33年 7、顷王壬臣6年 8、匡王班6年 9、定王瑜2l年 1O、简王夷14年 11、灵王泄心27年 12、景王贵25年 13、悼王猛1年 l4、敬王匈44年 15、元王仁7年 16、贞定王介28年 17、哀王去疾1年 18、思王叔1年 19、考王嵬15年 20、威烈王午44年 21、安王骄26年 22、烈王喜7年 23、显王扁48年 24、慎靓王定6年 25、赧王延59年 26、东周君杰7年。 春秋战国 春秋,公元前77O--475,战国,公元前475--22l年。周东迁后,实力大为削弱,全国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的状态,大小国家约有一百二十多个。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也有十几个国家,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即有名的“战国七雄”。因为太多,各王室姓氏一下难以查找,敬请原谅。

【史料及解析】《中国古代各王朝国号的来源》

中国古代各王朝国号的来源 回顾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明显的特点是王朝的更迭即改朝换代。就人们所熟知的一般朝代名称(统治者的国号)而言,元以前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地名。 王朝的历史从传说中的夏朝开始。相传大禹治水有功,舜封他在夏(今河南登封市东南告成镇),后来又把王位禅让于他,所以大禹又叫夏禹。禹的儿子启于公元前21世纪建立的王朝,就叫夏朝。这是第一次以地名为朝代名称。 商朝是我国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朝代。商族兴起于黄河流域,始祖名契,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市南),传14代至汤灭夏,建立了商朝,也是以地名为朝代名称。商汤灭夏后,都城播迁了五次,到盘庚时方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市西北小屯村),直至灭亡。 商封王暴虐无道,为武王所灭,武王建立了周朝。由于武王的先祖自古公亶父以来就定居在周原(今陕西关中平原西部),便以其发祥地作为朝代名称了。周朝历时近八百年,以公元前771年平王东迁为界分为西周和东周。 短命的秦朝是秦始皇建立的,朝代名称即来源于灭六国之前的秦国。秦国的祖先善于养马,被西周孝王封在秦(今甘肃张家川县东),作为附庸。到了襄公时,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分封为诸侯,建都于雍(今陕西凤翔县)。秦国由此建立。 汉朝名称来源于开国皇帝刘邦的封爵。公元前206年,不可一世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领有今苏、皖、豫、鲁四省交界处的大片土地,同时分封了十八诸侯,其中封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汉中市),封地在汉中、巴、蜀即今陕西秦岭以南和四川、重庆的大部分地区。四年的楚汉战争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公元前202年刘邦即皇帝位,取汉王之“汉”为朝代名称。汉朝以王莽篡汉为界,分为西汉和东汉,其中王莽统治时期国号“新”,因王莽曾被汉成帝封为新都侯而得名(新都在今河南新野县东南)。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战乱纷纷,最后成魏、蜀(汉)、吴鼎足之势,历史进入三国时期。魏的基业肇始于曹操。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市东),此后便“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渐统一了北方。208年,汉献帝以曹操为丞相,三年后又以曹操长子曹丕为副丞相。由于曹操根据地在魏郡(治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213年天子封他为魏王,所封魏国包有当时的魏郡、河东、河内、平原十郡,相当于今河北大部、赵国、中山、常山、巨鹿、安平、甘陵、河南北部和山西南部的大片地区。220年初,曹操过世,曹巫篡位刘胜后裔自居,早在219,建立的王朝国号为“魏”。刘备以西汉中山靖王年就自称“汉中王”了,一听曹丕称帝,也连忙于221年在成都即位称帝,由于他自认为肩负兴复汉室的使命,

我国朝代顺序及简介

我国朝代顺序及简介 2010年03月28日 中国朝代历史顺序表: 华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尧 舜 禹 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公元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宋朝--公元960-1279 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速记口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唐朝皇帝的排列顺序 高祖李渊(566-635) 618年称帝,在位9年,626年让

中国历史朝代概略

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夏朝: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 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开国者:启,结束者:桀。这个很有意思,一个启,一个桀(结)。国姓:姒。 商朝: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开国者:汤,结束者:帝辛。国姓:子。 周朝: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88年,另一说是868年,两者 相差近一百年,问题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一直无法确认。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 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今陕西西安西南),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阳)。史书常将西周 和东周合称为两周。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以韩、赵、魏联手打败执政的智氏家族,三家分晋为分水岭,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国姓:姬。 秦朝: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秦人 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的后裔,舜赐其嬴姓。开国者:嬴政,结束者:子婴。 汉朝:汉朝(前202年-220年),是继秦朝后出现的,在中国历史上极具有代表性,具 有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公元前206年被封为汉王,之后楚汉相争获胜建立西汉,汉初在消 灭异姓后政局趋于稳定。相继休养生息开创文景之治,即位后攘夷拓土,被称为,至时期国 力达到极盛,史称孝宣之治。公元8年,王莽篡位,西汉灭亡。不久爆发起义,刘秀称帝, 建立东汉,定都洛阳。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开创光武中兴。沿袭轻徭薄赋开创,继位后开 创永元之隆,东汉国力达到极盛。中后期爆发黄巾之乱,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 后东汉名存实亡。公元220年,曹丕篡位,东汉灭亡。开国者:刘邦,结束者:刘协。 三国:从220年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魏、蜀、吴三个国家,它们三分东汉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习称为“三国鼎立”。公元280年,晋灭吴,三国结束。 晋朝:晋朝(265年-420年),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西晋为中国历史上九个大统 一王朝之一,两晋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其中东晋属于六朝之一。265年司马炎篡魏,建立 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西晋灭亡,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开国者:司马炎,结束者:司马德文。 南北朝: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上承下接隋朝, 由420年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包含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公元386年—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北两势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式,故称为南北朝。 隋朝: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隋朝开创 科举,设三省六部,开发京杭大运河。开国者:杨坚,结束者:杨广。 唐朝: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 二百八十九年。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于长安称帝建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