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学复习题2014 北林

土壤学复习题2014 北林

土壤学复习题2014 北林
土壤学复习题2014 北林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含计算)和论述题

绪论、第一章地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绿色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生态上不同的植物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不同。某种肥沃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或某些)生态要求上相同植物而言的,而非任何植物。

二、简答题

1.矿物、岩石的类型(按成因)

矿物的类型:1原生矿物—由地壳内部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物。

2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进一步风化形成的新的矿物。

岩石的类型:1岩浆岩-由熔融的岩浆上升到地壳不同深度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成。

2沉积岩-在地表条件下,各类岩石风化破坏后的产物,经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3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2.具有鉴别意义的矿物物理性质有哪些?

颜色、条痕、光泽、解理、断口、硬度,此外还有透明度、弹性和相对密度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物理风化:机械崩解作用,由温度变化、水分冻结、碎石劈裂以及风力、流水、冰川的摩擦力等物理因素的作用引起,使岩石由大块变成碎块,再逐渐变成细粒,其形状、大小改变(增大接触面),为化学风化创造条件,但成分发生的变化很小。

化学风化:化学分解作用,由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等参与下进行的各种过程,包括溶解、水化、水解、氧化。

生物风化:生活在岩石表面和土壤中的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可直接参与岩石矿物的分解破坏,且加强了物理和化学风化的作用。

同晶代换:阳离子间的取代作用。只在原生矿物及次生矿物成矿时产生,其代替条件是价荷、半径差异较小,将造成构造不稳,价荷剩余。

土壤剖面:从地面向下挖掘所裸露的一段垂直切面,深度一般在2米以内。依次为有机质层(O)、淋溶层(A)、淀积层(B)、母质层(C)和基岩层(D)。

二、简答题

1.风化作用的类型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2.常见矿物抵抗风化的相对稳定性顺序

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钙斜长石<钙钠斜长石<钠斜长石<钾长石<白云母<石英

3.风化产物的母质类型

定积母质、运积母质、第四纪沉积物

4.土壤的剖面形态特征

颜色、结构、质地、坚实度、孔隙、湿度、新生体、侵入体、动物孔穴

5.自然/耕作土壤剖面层次

自然:有机质层(O)、淋溶层(A)、淀积层(B)、母质层(C)和基岩层(D)。

耕作:表土层、心土层、底土层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壤形成的?

a.母质(内因)

岩石风化的产物,是自然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对土壤的物理(质地)和化学性质(养分组成、酸碱性)影响明显。

b.生物

养分积累,改善土壤的肥力性状;增加有机质,改善结构。

3.气候

直接影响水、热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各种植被类型的分布,从而影响土壤矿物和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合成;温度、降水量等影响矿物风化、矿质元素迁移速率。

4.地形

对母质、水、热条件、植被的再分配。

5.时间

任何一个成土因素对土壤的影响都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加深。土壤形成过程的程度是以时间为转移的,随着成土过程持续的时间不同,土壤中物质的淋溶与聚积的程度不同,故受当地地质年龄的影响。

第三章土壤生物与土壤有机质

一、名词解释

土壤有机质:处于不同分解阶段死的动、植物残体和活的动物、微生物分泌、排泄的物质及再合成的物质。数量1-5 %,北高南低

腐殖质: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后并再合成的一种褐色或暗褐色的大分子胶体物质。

矿质化过程:复杂的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腐殖化过程:土壤生物有机质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和再合成作用,最终形成另一类新型的含氮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质的过程。

氨化作用:含氮有机物蛋白质在一系列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复杂的分解过程最后形成氨或铵盐。

硝化作用:一定的土壤条件下,氨或铵盐经过一系列硝化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作用,转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反硝化作用:一定的土壤条件下,反硝化细菌将硝酸或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最后形成气态氮而损失的过程。

二、简答题

1.土壤微生物类群及其作用

四大类群: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

作用:微生物是土壤肥力发展的动力;氮素的生物固定主要是由土壤中的固氮微生物完成;菌根的形成大大增强了植物对矿质养分的吸收能力;微生物代谢产物的作用

2.土壤腐殖质的性质

化学活性、分散性和凝聚性、稳定性

3.林木根系对土壤的影响

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

*论述土壤有机质在肥力上的重要作用并详细说明

a植物矿质养分的重要来源;b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c改善土壤的化学性质;d改善土壤的生物学性质;e其他作用(如活化土壤养分、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消除农药残毒和重金属污染)

第四章土壤物理性质

一、名词解释

土壤机械组成:又叫土壤的颗粒组成,土壤中各种粒级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土粒密度(比重):单位体积的土壤固体物质质量,称为土粒密度(g/cm3) 。

土壤密度(容重):单位体积原状土壤(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烘干土的质量(g/cm3)。

土壤孔隙度:单位原状土壤体积中土壤孔隙体积所占的百分率。

物理性粘粒:卡庆斯基分类制中直径小于0.01mm的土壤颗粒。

物理性砂粒:卡庆斯基分类制中直径小于1mm大于0.01mm的土壤颗粒。

二、简答题

1.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

a.土壤质地与土壤营养条件的关系

肥力性状砂土壤土粘土

保持养分能力小中等大

供给养分能力小中等大

保持水分能力小中等大

有效水分含量少多中-少

b.土壤质地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肥力性状砂土壤土粘土

通气性易中等不易

透水性易中等不易

增温性易中等不易

土壤中石砾对土壤肥力有一定的影响。

2.土壤结构形成的因素

a.需要一定数量和直径足够小的土粒,土粒愈细,数量越多,粘结力愈大。

b.使土粒聚合的阳离子

Fe3+>Al3+>Ca2+>Mg2+>H+>NH4+>K+>Na+

c.胶结剂

主要是各种土壤胶体。

无机胶体:粘土矿物、含水的氧化铁、氧化铝、氧化硅等;

有机胶体:土壤有机质中的多糖、腐殖质等。

d.外力的推动作用

主要是促使较大土壤颗粒破碎成细小颗粒,同时促进小颗粒之间的粘结。

土壤生物:根系的生长(穿插、挤压、分泌物及根际微生物)、动物的活动;

大气变化:干湿、冻融交替;

人为活动:耕作、施肥。

3.土壤密度的用途

计算题:

一亩地,耕层深度为20cm,土壤容重为1.15g/cm3,土粒密度为2.65g/cm3

1)计算耕层土重和总孔隙度。

总孔隙度:P=(1-容重/土粒密度)*100

2)经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计算土壤有机质的重量。

4.适合植物生长的孔隙状况

土壤中大小孔隙同时存在,土壤总孔隙度在50%左右,而毛管孔隙在30-40%之间,非毛管孔隙在20-10%,非活性毛管孔隙很少,则比较理想;

第五章土壤水、空气与热量

一、名词解释

凋萎系数:导致植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

田间持水量:降雨或灌溉后,多余的重力水已经排除,渗透水流已经降至很低或基本停止时土壤所吸持的水量。

土水势:在标准大气压下,可逆并且等温地将无穷小单位数量的指定高度的纯水,移至土壤中所必须做的功。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是随土壤含水率而变化的,其关系曲线称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PF曲线)是表示土壤水的能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土壤水分的保持和运动所用到的反映土壤水分基本特征的曲线。

土壤热容量:单位质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

二、简答题

1.土壤含水量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a.绝对含水量(自然含水率%)

重量表示法w = Mw/Ms * 100

体积表示法θ= Vw/Vt * 100 θ= w * d (容重)

厚度法Tw = Tt * θ

b.相对含水量

土壤实际含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100

土壤实际含水量/土壤饱和含水量*100

c.土壤蓄水量(贮水量)

Tw (mm) = Tt (mm) * θ(V%)

土壤蓄水量(m3/hm2) = Tw (mm) * 1/1000 * 10000 (m2)

2.土水势包括哪些分势?

重力势、基质势、渗透势、压力势

3.土壤水分常数有哪些?

吸湿系数、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全容水量

4.土壤水分输入输出的主要途径

输入:大气降水、人工灌溉、水汽凝结、地下水上升、径流输入

输出;地面蒸发、植物蒸腾、重力水下降、径流输出

5.土壤空气的组成及其与大气进行交换的机制

组成:CO2、O、水汽含量、还原性气体

交换机制:土壤空气的对流、土壤空气的扩散

6.土壤热量的来源

a.太阳的辐射能;

b.生物热;

c.地球内热

第六章土壤胶体

名词解释:

土壤胶体:具有胶体性质的土壤细小颗粒部分(粒径小于2μm或1μm的土壤固体微粒部分)。

阳离子交换量: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阳离子,在一定条件下,与土壤自由溶液中的阳离子进行互相取代的过程(存在化学势差)。

盐基饱和度:土壤胶体上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占全部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比。

简答题;

1土壤胶体的组成和来源:

无机胶体:矿质粘粒部分

有机胶体:腐殖质胶体

有机-无机复合胶体:土壤中的腐殖质胶体和

矿质粘粒通过化学键紧密结合形成

2土壤胶体的双电层构造:

胶核:胶体颗粒的中心部分

决定电位离子层:双电层的内层,负电荷

补偿离子层:双电层的外层,阳离子(Na+/Ca2+/ Mg2+/K+/Al3+等)

非活性亚层-紧靠决定电位离子层的那一部分,受强大的净电引力而失去绝大部分活性活性亚层-扩散层,可与土壤溶液中的其他阳离子发生代换反应,也可直接向稀溶液中扩散。

3土壤胶体的性质:

①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

能吸附大量的水分子、养分和其他分子态物质。有些微生物也被吸附在表面。

②带电性和离子吸收代换性能

一般情况下,土壤胶体带负电,可吸附大量的阳离子,且扩散层中的阳离子在一定条件

下可以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相互代换。这对养分的供应与保存以及土壤的酸碱、缓冲性有重要意义;若土壤胶体带正电荷,则可吸附阴离子并具有阴离子吸收代换性能。

分散性和凝聚性

土壤胶体可呈溶胶或凝胶状态,电解质是使土壤胶体凝聚的重要因素。凝聚作用对土壤结构的形成极为重要。

不同阳离子的凝聚能力:

Fe3+>Al3+>>Ca2+>Mg2+>>K+>NH4+>Na+

④物理机械性质

土壤胶体具有粘结性、粘着性和可塑性,影响土壤的耕性。

4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

1.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越粘,土壤的交换量也就越大。

2.腐殖质含量

腐殖质含量越高,CEC越大。

3.无机胶体种类

1)粘土矿物主要是通过其比表面积的大小和所带电荷的状况来决定CEC大小;

2)含水氧化物

4.土壤pH

土壤腐殖质、含水氧化物所带电荷为可变电荷,受土壤酸碱环境的影响。

5影响阳离子有效性的因素

1阳离子交换的能力

2阳离子的相对浓度及交换生成物的性质

3胶体性质

6,离子交换在园林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一、具有较好的保持和供应养分的能力

离子态的养分被土壤胶体吸附保持在土壤中,供植物吸收利用,这就是土壤的保肥性。土壤胶体吸附的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离子能进行可逆性交换,植物可随时从土壤中得到养分,这就是土壤的供肥性。土壤具有一定数量的胶体,较高CEC的土壤具备较好的养分保持与供应能力,使土壤保肥性和供肥性矛盾得到统一。土壤的阴离子吸收交换性强,对土壤肥力和施肥也有重要影响。

二、使土壤具备较佳的缓冲性

对于局部的酸碱污染,土壤胶体的缓冲作用很重要。另一方面,在施用无机肥料时,局部的养分浓度过高,会导致烧根现象,较高的离子代换量可使此种危害减轻或消除。在一定范围内,此作用能协调植物对土壤营养的吸收,使土壤能较稳、均、足、适地供应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使植物既不疯长,又不脱肥(也即“稳肥性”-土壤供肥性和保肥性协调的结果) 。

三、使土壤的物理状况得到调节

土壤胶粒之间的凝聚作用是土壤具有结构的根本原因,当土壤胶体表面吸附大量Na+,促

使胶粒分散;而当土壤胶体特别是有机胶体吸附Ca2+/Mg2+后,有助于形成较好的土壤结构。在碱性土壤上(Na+)施石膏,结合排水洗盐,可改良土壤的不良性状。Ca2+/Mg2+促使土壤胶体凝聚,能减少相互有效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粘结性及粘着性。酸性土壤施用石灰,可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

第七章,土壤酸碱性缓冲性

名词解释

土壤活性酸度:由土壤溶液中的H+所引起的酸度

土壤潜性酸:土壤胶体所吸附的H+或Al3+所引起的酸度

土壤缓冲性:是指酸性或碱性加入土壤,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反应变化的能力

简答题

1土壤酸碱性对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2土壤酸碱性的调节

:1、酸性土壤改良

经常使用石灰,达到中和活性酸、潜性酸、改良土壤结构的目的。

沿海地区使用含钙的贝壳灰,也可用紫色页岩粉、粉煤灰、草木灰等。

生石灰需要量(g/m2 )=阳离子代换量*(1-盐基饱和度)*土壤重量*28*1/1000

2、中性和石灰性土壤的人工酸化

露地花卉可用硫磺粉(50g/ m2)或硫酸亚铁(150g/ m2),可降低0.5-1个pH单位。也可用矾肥水浇制。

3、碱性土壤

施用石膏,还可用磷石膏、硫酸亚铁、硫磺粉、酸性风化煤。

3土壤具有缓冲性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1》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作用是土壤产生缓冲性的主要原因

2》土壤溶液中弱酸及其盐类的存在

3.>土壤中两性物质的存在

一般而言,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愈大,土壤的缓冲能力愈大,在交换量相等的条件下,盐基饱和度愈高,对酸缓冲能力愈大,盐基饱和度愈低,则对间的缓冲能力愈大。所以影响土壤胶体的数量和种类,主要是土壤胶体的数量和种类。土壤缓冲性大小的顺序是:腐殖质胶体>

次生粘土矿物胶体>含水氧化物胶体。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黏粒,就可增大土壤的缓冲性能。

第八章土壤养分与土壤肥料

名词解释

土壤养分:由土壤提供的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肥料:施入土壤中,或是用它处理植物的地上部分,能够改善植物的营养状况和土壤条件的一切有机物和无机物。

简答题

1土壤养分的来源及消耗:

养分的来源

自然土壤,主要来源于土壤矿物质风化和有机质分解、其次是大气降水、坡渗水和地下水。耕作土壤,还来源于施肥和灌溉。

养分的消耗

土壤内部复杂的转化过程;植物吸收利用;淋失;气态化损失;侵蚀流失;人为活动引起的损失

2大量元素n,p,k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及其植物吸收形态:.

n土壤中:无机态氮和有机态氮

植物吸收形态:NH4+-N/NO3--N/NO2--N

p.土壤中:有机磷和无机磷

植物吸收形态

H2PO4-/HPO42-/PO43- 2

.k土壤中:无效态钾,缓效态钾,速效钾,

植物吸收形态:K+

3土壤养分迁移到根表面的途径有哪些:

截获,质流,扩散

4施肥的原则及方式:

.施肥原则

明确施肥目的

联系环境条件和树木/植物特性

看天施肥看土施肥看树施肥

因肥施用、适量施肥、肥料的配合施用

经济施肥

其他措施的配合

精耕细作,灌溉排水,抚育管理,防治病虫等

施肥方式(时期)

基肥(底肥)

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或整地而施用的肥料。

追肥

在植物生长发育期中所进行的施肥,目的是及时补给代谢旺盛时对养分的大量需要。

种肥

在播种或幼苗扦插时施用的肥料,主要目的是供给幼苗初期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要

论述题:氮素磷素的循环:氮p249

1生物固氮2工业固氮3降水携带的氮4矿质化过程和固定作用

磷p257

1土壤溶液中的磷2根系和菌根的吸收3磷的固定和闭蓄4土壤矿物5土壤ph值6土壤有机质7土壤中阴离子和氧离子效应

第九章土壤质量与土壤分类

土壤质量:土壤在生态系统的范围内,维持生物的生产力、保护环境质量以及促进动植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土壤分类:根据土壤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自然性状,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自然界的土壤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诊断层:用于鉴别土壤类别,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规定的土层。

土壤经度地带性:指土壤类型随经度的变化,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纬度地带性:土壤高级类别或地带性土类大致沿纬线延伸,按纬度逐渐变化的规律。

垂直地带性:在山地,由于海拔增加,温度降低,湿度增加,植被也发生变化。因此,土壤类型也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呈现有规律的更替。

第十章园林土壤类型

每种类型的特点、特征

1.填充土:原来的土被翻动,土体中填充城市建筑渣料和垃圾。

2.农田土:如苗圃、花圃及部分城市绿地,这些土壤还保留着农田土的特点,但由于带土起苗、再加上枝条、树干、树根全部出圃,因此土壤肥力逐年下降。

3.自然土壤:郊区的自然保护区和风景旅游区。土壤在自然植被等的影响下,土壤剖面发育层次明显。

利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应改良措施

注意问题:

改良措施:1.换土

2.可设置围栏、改善树体周围的铺垫状况

3.植树时按规范化要求挖坑:3m以下的乔木应挖坑直径60-80cm,深60cm。

4.植物凋落物归还土壤

北京林业大学土壤学复习资料

绪论 一、解释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土壤不间断地、相互协调地提供植物生长全过程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二、什么是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 生态上不同的植物,他们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是不同的。某种肥沃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或某些生态要求上相同)植物而言的,而不是针对任何植物的。 三、理解土壤的特征。 1、土壤是一个三相系统 2、土壤是特殊的自然体。 五大自然成土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共同作用的产物。 3、土壤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 比表面积就是可以与气体或液体相接触的面积。 4、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 5、空间位置:土壤在地壳上位于岩石圈的最表层,是独立的自然体,自成一圈即土壤 圈。 6、土壤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 7、土壤具有一定的层次构造 四、理解土壤和土地的区别? 1、土地包括土壤,土壤是土地的主体部分 2、土地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组成的垂直立体空间, 土壤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3、土地具有强烈的“社会经济”属性,而土壤的“社会经济”属性较弱。 第一章 一、矿物的概念、分类及鉴别特征。 指岩石圈中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 二、岩石的概念、分类及鉴别。 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以一定的规律结合组成的矿物集合体 岩浆岩(火成岩):由熔融的岩浆上升到地壳不同深度或喷出地表冷凝结而成的岩石。 沉积岩:在地表条件下,各类岩石风化破坏后的产物,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由原来存在的岩浆岩、沉积岩和部分早期形成的变质岩,在内力作用下,经过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三、三大类岩石形成、结构、构造的区别。 第二章 风化作用的定义及类型。 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大气和水的联合作用以及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土壤形成的因素及其影响。 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

北京科技大学 工程地质复习试题库

. 北京科技大学 工程地质学 复习思考题

参考答案 . . 一.名词解释 1工程地质学: 2地质作用: 3地壳运动 4岩浆作用: 5地震: 6岩石: 7.矿物 8岩石的结构: 8地层: 9地层层序定律: 10地质构造: 11.断层: 12活断层*: 13地质图: 14地下水 15孔隙: 16临界水力梯度*: 17裂隙: 18岩溶: 19潜水

20承压水: 21层流: * 22紊流: * 23 流砂 24基坑突涌: 25烈度: 26泥石流: 27滑坡: . . 28风化作用: 29斜坡变形破坏: 30工程地质勘探* 31原位测试* 32岩心采取率** 2、填空题 1人类工程活动中可能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 以及 4个方面。 2工程地质学主要研究方法有:、、、。3地质作用包括和。 4内力地质作用包括:。 5外力地质作用包括 6根据岩石的形成深度分为:。 7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包括、和。 8相对地质年代确定法有:和。 9岩层的产状要素是:、和。 10岩层间接触关系有、、。 11褶皱的识别标志是。 12断层要素包括:。

13逆断层活动时发生地表变形,并发育断裂。 14*活断层的主要活动方式是。 15.地下水分类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和 。 16地下水分类按含水层空隙性质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 17地下水的控制根据其基本原理,通常可分为:、、、、等几种控制方法 . . 18*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和 19*地震对地表造成的破坏可归纳为:、和 三种类型。 20*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是:、、、 。 21指出下列滑坡要素名称 (1)________________ (2)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1) (4)________________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1、五大成土因素是指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其中生物是主导因素。 2、土壤基本粒级有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3、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是电荷价、离子半径和离子浓度。 4、按照吸附机理可以把土壤吸附性能分为交换性吸附、专性吸附和负吸附。 5、产生阳离子专性吸附的土壤胶体物质是铁、铝、锰的氧化物及其水化物,被专性吸附的阳离子主要是 BⅠ、BⅡ族和其它过渡金属离子。 6、土壤钾元素形态可分为水溶态钾、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矿物态钾。 7、若土壤的容重为,质量含水量为20%,则土壤的孔隙度为 50% , 空隙比为 1:1 ,三相比为固:液:气=50:: 。 8、旱作土壤有效水含量为田间持水量与萎焉系数的差值。 9、良好的土壤结构性,实质上是具有良好的空隙性,即要求总孔隙大 而且大小孔隙合理分布,有利于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的调节和植物根系活动。 10、根据土壤胶体表面的结构特点,大致可将土壤胶体表面分为硅氧烷型表面、水合氧化物表面、有机物表面、等3种类型,2:1型粘土矿物的表面属于硅氧烷类型。 11、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力的作用,土壤水分类型分为吸附水、毛管水、重力水。 12、土壤三相的导热率顺序是固>液>气,热容量顺序是液>固>气。 13、土壤潜性酸包括交换性酸和水解性酸,其中交换性酸度更能代表潜性酸度。 14、一个良好的土壤应该能使植物吃得饱、喝得足、住得好、站得稳。 15、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包括土壤微生物类型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多样性、微生物呼吸类型多样性。 16、土壤胶体电荷产生的原因有同晶替代、吸附、断键、解离。 17、土壤碱度的液相指标是总碱度,固相指标碱化度。 18、土壤水分含量的常用表示方法有质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土壤水贮量。 19、1:1型粘土矿物是由 1层硅片和1层铝片结合而成,代表矿物是高岭石;2:1型粘土矿物由 2层硅片和1层铝片结合而成,胀缩型如蒙脱,非胀缩型如伊利石。

土壤学复习题_解答

土壤学复习资料 资环《土壤学》复习题 答案仅供参考(By Vincent)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质地: 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2、活性酸:指的是与土壤固相处于平衡状态的土壤溶液中的H+离子。 3、毛管持水量: 毛管上升水达最大时称毛管持水量。(毛管上升水:地下水随毛管上升而保持在土壤中的水。) 4、土壤退化过程: 土壤退化过程是指因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和人为开发利用不当而引起的土壤物质流失、土壤性状与土壤质量恶化以及土壤肥力下降,作物生长发育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 5、永久电荷: 同晶置换一般形成于矿物的结晶过程,一旦晶体形成,它所具有的电荷就不受外界环境(如pH、电解质浓度等)影响,故称之为永久电荷、恒电荷或结构电荷。 6、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或土壤持水曲线是指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曲线。(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表示了土壤水的能量与数量的关系。) 7、富铝化过程:富铝化过程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物质由于矿物的风化,形成弱碱性条件,随着可溶性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基及硅酸的大量淋失,而造成铁铝在土体内相对富集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作用:脱硅作用(desilication)和铁铝相对富集作用。) 8、盐基饱和度: 盐基饱和度就是指土壤中各种交换性盐基离子的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9、土壤有机质: 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土壤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10、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1、潜性酸: 指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致酸离子(H+和Al3+),交换性氢和铝离子只有转移到溶液中,转变成溶液中的氢离子时,才会显示酸性,故称潜性酸。 12、田间持水量: 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通常作为灌溉水量定额的最高指标 13、土壤熟化过程: 熟化过程是在耕作条件下,通过耕作、培肥与改良,促进水肥气热诸因素不断协调,使土壤向有利于作物高产方面转化的过程。 14、矿化过程: 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15、机械组成: 是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含量,也称颗粒组成。 16、阳离子交换量(CEC):是指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阴离子的容量,用每千克土壤的一价离子的厘摩尔数表示,cmol(+)/kg 17、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土壤学总复习题(北林)学习资料

《土壤学C》总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40个) 1、原生矿物; 2、次生矿物; 3、沉积岩; 4、变质岩; 5、地质作用; 6、地质营力; 7、物理风化; 8、化学风化; 9、生物风化; 10、成土母质; 11、土壤剖面; 12、根际效应; 13、生物固氮; 14、共生真菌; 15、土壤有机质; 16、土壤矿质化过程; 17、土壤腐殖化过程; 18、氨化作用; 19、硝化作用; 20、反硝化作用; 21、土壤腐殖质; 22、土粒密度; 23、土壤容重(土壤密度); 24、土壤孔隙度; 25、物理性粘粒; 26、粒级; 27、土壤机械组成; 28、土壤质地; 29、土壤吸湿水; 30、毛管水; 31、吸湿系数 32、凋萎系数; 33、田间持水量; 34、土壤有效含水范围; 34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 35、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36、土壤盐基饱和度; 37、土壤胶体; 38、土壤活性酸; 39、土壤潜性酸; 40、土壤碱度。 二、单项选择题(45个) 1、室内风干土样含有的土壤水分类型是。 A、吸湿水 B、膜状水 C、气态水 D、毛管水 2、植物根系吸收的主要土壤水分类型为。 A、吸湿水 B、膜状水 C、毛管水 D、重力水 3、灌溉土壤时,应达到的理想土壤含水量为。 A、全容水量 B、土壤田间持水量 C、最大分子持水量 D、最大吸湿水量。 4、在酸性土壤环境中,仍能很好发育的土壤微生物是。 A、真菌 B、放线菌 C、细菌 D、藻类 5、1:1型的粘土矿物是。 A、高岭石 B、伊利石 C、蒙脱石 D、蛭石 6、土壤胶体双电层构造中,具较强的活性,可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发生代换,也可直接向稀溶液中扩散。 A、胶核 B、扩散层 C、非活性亚层 D、决定电位离子层 7、在外界风化环境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常见矿物抵抗风化的相对稳定性顺序正确的为。

工程地质学试卷及答案8套

工程地质试题1 一、名词释义(每小题2分,共20分) 1、工程地质条件 2、活动断层 3、岩体结构 4、液化指数 5、软化系数 6、地质工程 7、卓越周期 8、管涌 9、固结灌浆 10、地应力集中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50分) 1、岩体完整性含义是什么?给出5种以上反映岩体完整程度的定量指标? 2、风化壳的结构特征是什么?给出5种以上反映岩体风化程度定量指标? 3、软土的工程地质特征是什么? 4、简述岩爆发生的机理?

5、简述砂土液化机制? 6、软弱岩石的含义以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7、震级与烈度有什么区别? 8、岩溶发育基本条件是什么?岩溶区工程建设遇到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 9、野外如何识别滑坡? 10、水库地震的特征是什么?其成因学说有哪些? 三、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分析结构面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工程意义? 2、分析坝基深层滑动的边界条件,简要说明剩余推力法、等稳定法的原理。 四综合论述题(14分) 分析边坡工程研究的内容和稳定分析的方法?

工程地质试题2 一、区别各组概念(每小题4分,共20分) 8、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地质问题 9、液化指数与液性指数 10、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 4、固结灌浆与帷幕灌浆 5、震级与烈度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50分) 1、岩体结构含义是什么?岩体结构类型是怎样划分? 2、风化壳的结构特征是什么?给出5种以上反映岩体风化程度定量指标? 3、软土的工程地质特征是什么? 4、简述岩爆发生的机理? 5、简述砂土液化机制? 6、结构面的成因分类是什么?并举例说明每种类型。 7、卓越周期含义是什么?如何利用波速试验资料确定卓越周期? 8、岩溶发育基本条件是什么?岩溶区工程建设遇到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 9、野外如何识别滑坡? 10、坝基渗透变形破坏类型有哪些?如何防治之。

土壤学习题与答案

土壤学试题与答案 一按章节复习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立了(矿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为植物营养和施肥 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 3.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表土层)、(淀积层)和母质层三个层次。 4.土壤圈处于(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的中心部位,是它们 相互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枢纽。 5.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指(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 6.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按有效性可分为(有效 肥力)、(潜在肥力) 二、判断题 1.(√)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2.(×)土壤三相物质组成,以固相的矿物质最重要。 3.(×)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4.(×)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5.(×)一般说来,砂性土壤的肥力比粘性土壤要高,所以农民比较喜欢砂性 土壤。 6.(√)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哪是 自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三、名词解释 1. 土壤:是具有肥力特性因而能生产植物收获物的地球陆地疏松表层。 2. 土壤肥力:土壤能适时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固着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3. 土壤剖面:在野外观察和研究土壤时,从地面垂直向下直到母质挖一断面。 四、简答题 1. 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那些重要作用? (1)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 (2)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3)土壤是农业生产中各项技术措施的基础。

工程地质学课本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言 1. 谓工程地质学? 答: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2. 谓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 答:①阐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其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②论证建筑场地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给出确切的结论。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地,并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④根据建筑场地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法的合理化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⑤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⑥为拟订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案提供地质依据。3. 谓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容? 答:①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②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③工程地质勘查理论技术法的研究。④区域工程地质的研究。 4. 谓工程地质条件? 答: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①岩土的类型及其工程性质。②地质构造。③水文地质条件。④动力地质作用。⑤地形地貌条件。 ⑥天然建筑材料。 5. 谓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问题指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产生的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的安全。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①地基稳定性问题。②斜坡稳定性问题。③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④区域稳定性问题。

6. 简述工程地质学与岩土工程的关系。 答: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延伸。 7. 简述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答:17世纪以后开始出现地质环境对建筑影响的文献资料,工程地质学产生了萌芽。20世纪初工程地质研究已经由欧美向发展中扩展并稳定发展。未来工程地质学会与其他学科更加紧密相连,与各相关学科更好地交叉和结合,促进基本理论、分析法和研究手段等各面不断更新和前进,进而使工程地质学的涵不断变化、外延扩展。 8. 简述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答:见课本P8-P9。 第二章矿物与岩 1.谓克拉克值?地壳主要由哪些元素组成? 答:地壳中各种化学元素平均含量的原子百分数成为原子克拉克值,又称元素丰度。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镁、钾、钛和氢十种元素组成。 2.根据地震资料,地球部圈层可以划分为哪几个圈层?各圈层的物质组成是什 么?各圈层之间的不连续界面是什么? 答:地球部圈层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由沉积岩、花岗岩和玄武岩组成;地幔由二辉橄榄岩组成;地核由铁、镍、硅构成的物质组成。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土壤是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3、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取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4、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5、土壤腐殖质:指除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6、土壤腐殖物质:是指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由多酚和多醌类物质聚合而成的含芳香环结构的,新形成的黄色至棕黑色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7、矿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8、腐殖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9、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含粒间孔隙的体积)的质量。单位为:克/厘米3。 10、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

的质量或重量,单位为:克/厘米3。 11、土壤孔度(孔隙度、总孔度):在一定容积的土体内,土壤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12、粒级:通常根据土粒直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将其划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粒组)。 13、当量粒径:细粒部分则根据颗粒半径与颗粒在静水中沉降速率的关系(斯托克斯定律)计算不同粒级土粒在静水中的沉降速度,把土粒看作光滑的实心球体,取与此粒级沉降速率相同的圆球直径作为其当量粒径。 14、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含量,也称颗粒组成。 15、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16、土壤结构体:是土粒互相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结构的土块或土团。 17、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 18、当量孔径:是指相当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的孔径。 19、毛管持水量:地下水位较浅时,毛管上升水达到最大时土壤的含水量。 20、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北林土壤学选择题

二、选择题 1、在外界风化环境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常见矿物抵抗风化的相对稳定性顺序正确的为A。 A. 橄榄石<辉石<黑云母<白云母<石英 B. 橄榄石<辉石<白云母<黑云母<石英 C. 辉石<橄榄石<黑云母<白云母<石英 D. 辉石<橄榄石<白云母<黑云母<石英 2、下列不属于矿物岩石化学风化过程的是C。 A. 溶解作用 B. 水解作用 C. 水蚀作用 D. 氧化作用 3、下列岩石属于变质岩的是D。 A. 页岩 B. 玄武岩 C. 安山岩 D. 片岩 4、能在风化母岩生长并积累有机质的是。 A. 藻类和真菌 B. 放线菌和细菌 C. 藻类和放线菌 D. 细菌和真菌 5、不属于自然土壤剖面的土壤层次为 C 。 A. 腐殖质层 B. 淀积层 C. 表土层 D. 母质层 6、土壤胶体双电层构造中,B具较强的活性,可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发生代换,也可直接向稀溶液中扩散。 A. 胶核 B. 扩散层 C. 非活性亚层 D. 决定电位离子层 7、下列陈述中,D错误。 A. 土壤最基本的特征是土壤具有肥力。肥力四要素指的是水、养、气、热。 B. 对同一土壤,pH随盐基饱和度(BS)而变化,BS高则土壤酸性就弱。 C. 土壤的通气性决定于土壤的有效孔隙,即决定于大孔隙的数量。 D. NH4+、K+、Ca2+、Mg2+、Al3+等都属于盐基离子。 8、当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时,其中包含的有效水分类型有。 A. 吸湿水和膜状水 B. 膜状水和毛管水 C. 毛管水和重力水 D. 重力水和地下水 9、土壤物理性粘粒的粒径范围是B。 A. >0.01mm B. <0.01mm C. >0.01cm D. <0.01cm 10、确定土壤酸碱性所依据的土壤酸度类型是A。 A. 活性酸 B. 交换性酸 C. 水解性酸 D. 潜性酸 11、决定土壤广域性分布的主要因素为。 A. 气候和地形 B. 生物和地形 C. 气候和生物 D. 母质和地形

(完整版)土壤学复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容重 3.土壤退化 4.土壤养分 5.BS 6.同晶替代 7.富铝化作用 8.土壤圈 9.粘化作用 10.土壤肥力 11.CEC 12.土壤质量 13.土壤结构性 14.可变电荷 15.土壤呼吸强度 16.有机质腐质化 17.田间持水量 18.土壤热容量 19.土壤污染 20.有机质矿质化 (二)填空题 1.土壤肥力因素有、、和。 2.人们常说的五大圈层系统分别为、、、、。 3.土壤热量的来源主要有、和三种。 4.影响土壤可塑性的因素主要有、、等。 5.目前我国土壤退化的类型主要有、、、等。 6.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分别是、、、、。 7.交换性阳离子可以分为和,其中,Al3+为,NH4+和Ca2+为。 8.土壤养分元素根据植物的需要量可以划分为和。 (三)简答题 1.制备1mm和0.25mm的土壤样品时,为什么必须让所称取的土壤全部通过1mm和0.25mm 孔径的筛子? 2.为什么说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农业生产的基地?

3.为什么土壤的水解酸一般大于交换酸? 4.今有一容重为1.2g/cm3的紫色土,田间持水量为30%。若初始含水量为10%,某日降雨30mm,若全部进入土壤(不考虑地表径流和蒸发),可使多深土层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5.影响土壤CEC的因素有哪些? 6.为什么磷肥的利用率一般比较低? 7.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有何关系? 8.为什么说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9.简述土壤空气与近地面大气的主要差异。 10.简述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11.砂土和粘土肥力水平有何差异? 12.我国南北土壤酸碱性有何差异,原因何在? 13.农业生产中如何提高磷肥利用率? (四)问答题 1.试述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并谈谈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上的重要作用。 2.为什么农业生产中播种、施肥、灌溉都要考虑土壤质地状况? 3.“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热”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管理措施,为什么? 4.为什么说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具有重要作用。 二、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能产生植物收获的地球陆地表面的疏松层次; 2.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 3.土壤退化:指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 4.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5.BS:盐基饱和度是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 6.同晶替代: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其它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而矿物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7.富铝化作用: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矿物发生强烈化学风化,铝、硅、铁和盐基物质发生分离,硅和盐基物质被大量淋失,铝和铁在土壤中发生相对富积; 8.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 9.粘化作用: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10.土壤肥力: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11.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12.土壤质量: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土壤学》试题库

《土壤学》在线课程试题库 绪论 1、水、肥、气、热是土壤的(肥力)要素 2 3 4 5、土壤在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那些方面: (四个选项都选。) 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 生物支撑作用 接纳、储存和供应水分 储存和供应养分 物质,所以答案大家选有机质这个选项。 7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8、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9、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10、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 哪是自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第一章地质学基础 认识矿物 1、具有玻璃光泽的矿物是方解石解理面 2、硬度为4的矿物是萤石 3、具有两组解理的矿物是正长石

4、没有解理的矿物是石英 5、具有油脂光泽的是石英断口 6、云母的解理为不完全解理。× 7、方解石属于原生矿物。× 8、晶体石英有六个光滑的晶体表面,所以它有六组解理。× 9、黑云母比白云母更容易风化。√ 10、矿物的颜色有自色、他色和假色之分。√ 认识岩石 1、下列SiO2最多的岩石是花岗岩 2、下列岩石中,具有斑状结构的是流纹岩 3、以下变质岩中,片理最不发达的是板岩 4、下列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是大理岩 5、下列岩石中,具有变晶结构的是石英岩 6、花岗岩是变质岩× 7、板岩属于沉积岩× 8、沉积岩在地球陆地表面出露面积最多。√ 9、只有深成的岩浆岩才具有块状构造。× 10、沉积岩主要是根据它的结构来分类的,因此同一类沉积岩可能其 组成的矿物不一定相同。√ 第二章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 判断题: 1岩石的风化按作用因素与作用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大类,事实上这三者是联合进行与相互助长的。√ 2. 母质的物理性质对形成土壤的土层影响主要表现为:抗物理风化 弱则土层薄,抗物理风化强则土层厚。×

工程地质学试题库(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某矿物呈板块、黑色、珍珠光泽,一组完全解理,硬度2.5—3.0。该矿物可定名为(D)。 A.辉石B.角闪石C.橄榄石D.黑云石 2、下列岩石为岩浆岩的是(C)[A] A.灰石(橄榄石)B.片麻岩(灰岩) C.辉石(石英岩)D.泥岩(砂岩) 3、碎屑物质被胶结以后所开成的结构称为(A)。 A.碎屑结构B.斑关结构C.沉积结构D.碎裂结构 4、压应力等于零时,岩石抵抗剪切破坏的最大能力称为岩石的(C)。 A.抗剪断强度B.抗拉强度C.抗切强度D.抗剪强度 5、沉积岩的不整合接触面上常常形成底砾岩,与底砾岩岩性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A)。 A.较早B.较晚 C.无法确定D.沉积岩未经构造变动影响时,较晚 6、下列不是地质年代单位的(D)。 A.宙B.代C.纪D.统 7、下列有关岩层走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数值,且两数值相差180° B.岩层的走向只有一个数值 C.岩层的走向可由走向线的方位角表示 D.岩层走向方位角与倾角方位角相差90° 8、下列不能作为判断断层的标志是(D)。 A.擦痕和阶步B.牵引构造 C.地层的重复和缺失D.底砾岩 9、砂嘴、砂坎地形常形成于(C)。 A.次深海带B.深海带C.海岸带D.浅海带 10、泥炭及淤泥质土是(B)形成的。 A.包气带水B.裂隙水C.潜水D.承压水 11、天然地震按成因可划分: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A)。 A.激发地震B.形变地震C.强震D.海洋地震 12、地下水按埋藏条件的分类,不包括(B)地下水。

A.包气带水B.裂隙水C.潜水D.承压水13、风化作用在岩石中形成的结构面(C)。 A.原生结构面B.构造结构面 C.次生结构面D.构造面 14、斜坡的变形方式有蠕动和(C)。 A.崩塌B.滑动C.松动D.弯曲 15、下列不是岩溶发育的必要条件(B)。 A.可溶性岩石B.岩有利于为软岩C.水是流动的D.水内有侵蚀性16、盐渍土不具有(D)。 A.溶陷形B.膨胀裂C.腐蚀性D.崩解性17、软土不具有特性是(B)。 A.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20kPa B.天然孔隙比小于1 C.流变性 D.高压缩性 18、详细勘察阶段,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应选用(C)。A.1:5000~1:50000 B.1:2000~1:10000 C.1:500~1:2000 D.1:200~1:1000 19、野外工程地质测绘的方法不包括(A)。 A.实验法B.路线穿越法 C.界线追索法D.布点法 20、不属于工程地质条件(C)。 A.水文地质条件B.地质构造 C.建筑物的类型D.地貌 21、对地下结构物产生浮力的地下水是(D)。 A.包气带水B.承压水 C.潜水D.承压水或潜水 22、围岩应力重新分布是掼(D)应务的重分布。 A.岩土原有应力B.洞室衬砌应力

土壤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4年土壤学考试试题答案 名词解释答案: 土壤肥力:在作物生长期间,土壤持续、适时、适量的提供,协调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扎根条件,水分、空气、养分、热量及无有害物质存在的能力。 同晶置换:在黏土矿物形成过程中,土壤矿物晶体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半径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不改变晶格构造的现象,同晶置换的结果往往是土壤胶体带负电荷。 土壤缓冲容量:使土壤pH值升高或降低1个时,所需要的碱或酸的量。ESP:即碱化度= Na+交换量/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占土壤重量百分数的范围。 反硝化作用:在厌气条件下,土壤中的NO3-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成N2,NO等的过程 土壤质量:在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界面内,土壤具有保持水和空气质量,动植物生产持续性以及支持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的能力。 土壤热导率:在单位土层厚度,温差为1℃时,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截面积的热量。阳离子代换量:土壤交换和吸附阳离子的量,一般转化为1kg土壤能吸附和交换的一价阳离子厘摩尔数 土壤背景值: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没有人为因素干扰,所形成的土壤养分含量和组成。 一、填空题(20分) 1.土壤电荷分为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 2.土壤主要的氧化还原体系有氧体系,氢体系、__有机碳体系___、 __铁体系__、_锰体系___、__硫体系__等。 3.高岭石矿物是1∶1型矿_物,晶层间以__氢___键相连;蒙脱石是_2∶1____ 型矿物,晶层间以分子间引力相连;伊利石是2∶1_型矿物,晶层间以离子_键相连。 4.一般土壤的有机含量___小___于5%,有机C折算成有机质的经验系数是 _1.724__。 5.土壤结构体的稳定性包括机械稳定性、水稳性和__生物稳定性__方面。 6.团粒结构大小为 0.25-10 mm,而 0.25 mm以下的简称为微团粒。 7.土面蒸发过程可分为不随土壤含水率改变的稳定蒸发阶段、随含水率下 降而蒸发减弱阶段和气体扩散三个阶段。 8.土壤空气和大气进行交换的机制有质流和__扩散___,在一般情况下是 以_气体扩散__为主要交换方式。 9.蚯蚓在土壤肥力的作用有:__改善土壤结构_、___消灭病菌__、_分解有机 质__。 10.常见的土壤质地种类有_砂土_、__砂壤_、__轻壤_、__中壤__、__重壤___、 _粘土__。 11.阳离子交换反应的特点有:__可逆反应__、_遵循等价原则__、_遵循质量作 用定律_、_反应迅速__。 12.土壤氮素的无效化的过程有:_氮素淋失_、_反硝化作用__、_氨挥发 _和__

完整word版,土壤学试题及答案7,推荐文档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 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2. 次生矿原生矿物在H2O、CO2、O2生物等作用下,矿物组成、结构、性质发生改变而 形成的矿物。 3. 土壤腐殖质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4. 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 5. 土壤粘闭现象土壤在压力和剪力共同作用下,土粒趋向紧密排列,通气孔隙大量 减少,毛管及无效孔隙急剧增加,土壤通透性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 6. 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7. 土壤热容量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热量。 8. 土壤比表面单位质量土壤表面积的大小。单位m2/g 9. 盐基饱和度(BS) 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10. 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酸度,用PH表示 11.同晶替代: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其它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而矿物 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2.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13.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 14.土壤退化:指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 15.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16.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 17.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18.粘化作用: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19.可变电荷:在介质的酸碱度影响下产生的,其电荷类型和电荷数量均决定于介质的酸碱度,又称pH依变电荷; 20.土壤结构性:土壤中单粒、复粒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1.土壤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无机营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 光能无机营养型。 2.土壤矿质颗粒大小粒级由小到大划分为石砾、砂粒、粉砂粒、粘粒。3.土壤中的不良结构体种类有块状结构核状结构、柱状棱柱状结构、片状结构。 三、简答题: 1.简述农业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答:农业化学土壤学派代表人物:德国土壤学家李比希。 提出三个学说:

《工程地质学》复习题(含答案)

《工程地质学》复习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 矿物的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刻划、摩擦、压入的能力。 2. 岩浆侵入时,岩浆和围岩的接触带受到岩浆的热力与其分化出的气体和液体的作用,使围岩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地质作用称为接触变质作用。 3. 岩石的水理性质通常包括岩石的吸水性、透水性、软化性和抗冻性。 4. 在陡峭的斜坡上,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称为崩塌。 5. 所谓岩崩是指在地下开挖或开采过程中,围岩突发性地以岩块弹射、声响及冲击波等类似爆炸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脆性破坏现象。 6. 管涌是指在渗流作用下,地基土体中的细小颗粒,通过粗大颗粒的孔隙,发生移动或被水流带出的现象。 7. 对于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类型,地下水中的SO4^2-,离子与水泥中的某些成分相互作用,生成含水硫酸盐晶体,造成体积的急剧膨胀,使水泥结构疏松或破坏。该种腐蚀 属于结晶类腐蚀类型。 8. 常用的工程地质测绘方法有:路线穿越法、界线追索法和布点法。 9. 某一勘察工程,需要配合设计与施工单位进行勘察,以解决与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勘察资料,应进行施工勘察。 10. 静力载荷试验是指在拟建建筑场地中挖至设计基础埋臵深度的

平整坑底,放臵一定规格的方形或圆形承压板,然后再其上面逐级施加荷载,测定相应荷载作用下地基土的稳定沉降量,并作为分析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的一种手段。 11. 断口是矿物受打击后所产生的不规则的破裂面。 12. 动力变质作用是指因地壳运动而产生的局部应力是岩石破碎和变形,其中机械过程占主导的一种变质作用。 13. 岩石的水理性质通常包括岩石的持水性、透水性、软化性和抗冻性。 14.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部某些滑动面(或滑动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15.流土是指在在自下而上的渗流作用下,当渗流力大于土体的重度或地下水的水力梯度大于临界水力梯度时,粘性土或无粘性土中某一范围内的颗粒或颗粒群同时发生移动的现象。 16.岩溶,国际上统称喀斯特,是指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的结果而产生的一系列地质现象。 17.标准贯入试验是用重63.5kg 的穿心锤,以760mm 高的落距,将臵于试验土层上的特制的对开式标准贯入器打入孔底,先打入孔底 15cm,不计锤击数,然后再打入30cm,并记下锤击数N。 18. 解理是指矿物被敲打后,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 19. 岩浆岩可根据的SiO2含量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 20. 软化夹层是指在坚硬岩层中夹有力学强度低,泥质或炭质含量

(完整版)土壤学试题及答案

土壤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2.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H2O、CO2、O2生物等作用下,矿物组成、结构、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的矿物。 3. 土壤腐殖质: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4. 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 5. 土壤粘闭现象:土壤在压力和剪力共同作用下,土粒趋向紧密排列,通气孔隙大量减少,毛管及无效孔隙急剧增加,土壤通透性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 6. 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7. 土壤热容量: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热量。 8. 土壤比表面:单位质量土壤表面积的大小。单位m2/g 9. 盐基饱和度(BSp):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10. 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酸度,用PH表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土壤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无机营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光能无机营养型。 2.土壤矿质颗粒大小粒级由小到大划分为石砾、砂粒、粉砂粒、粘粒。3.土壤中的不良结构体种类有块状结构、核状结构、柱状棱柱状结构、片状结构。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48分) 1.简述农业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答:农业化学土壤学派代表人物:德国土壤学家李比希。 提出三个学说:a) 矿物质营养学说:矿质营养库,植物从中吸收矿质营养b)养分归还学说:吸收矿质营养—肥力下降—归还c)最小养分率:作物产量由其生长所需各种养分中相对含量最少的那种所决定。 2.简述高岭组粘土矿物的主要性质。 答:1:1型非膨胀型粘土矿物,亚热带土壤中多。华中、华南、西南。 1)1:1型2)无膨胀性,氢键作用0.72nm,膨胀性小于5%3)电荷数量少,同晶替代弱或无,负电荷来源断键,3-15cmol(+)/kg4)胶体性较弱,较其它粘土矿物粗,塑性,粘结性,吸湿性弱。0.2-2μm 3.如何对土壤腐殖物质进行分组? 答:可分三组:(1)胡敏素:在腐殖物质中,水、酸、碱都不溶,颜色最深,分子量最高的组分。(2)胡敏酸:碱可溶,水、酸不溶,颜色和分子量中等组分。3)富理酸:水、酸、碱都可溶,颜色最浅,分子量最低组分。 4.什么是土壤粘结性,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土粒通过各种引力粘结起来的性质。粘结性影响因素有: (1)质地粘土比表面积大,粘结性强(2)代换性阳离子种类,K+ Na+离子多,土壤高度分散,粘结性增强,相反Ca2+Mg2+为主,土壤发生团聚化,粘结性弱。(3)

土壤学

土壤学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土壤学 英文名称:soil science 定义1:研究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制图和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肥力特征以及土壤利用、改良和管理的科学。 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土壤地理学(二级学科) 定义2:研究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制图和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肥力特征以及土壤利用、改良和管理的科学。 所属学科:土壤学(一级学科);土壤学总论(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土壤循环系统 土壤学是以地球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为对象,研究其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等。其目的在于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消除土壤低产因素、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目录

编辑本 生命的摇蓝。土壤不仅是生物的栖息地

地球科学 ,是生物作用的对象,同时也是地球生命诞生与进化的温床。有证据表明,土壤巨大的表面及复杂的多孔多相体系,对 土壤学教材 于生命的产生与进化至关重要。如细菌与粘粒结合,可使细菌在极端严酷的条件存活,地球上生命也有可能起源于土壤(或母质)。现在人们已发现在土壤中普遍存在着DNA质粒或片段在不同生物细胞间的迁移,可导致物种变异或进化。 土壤学就是研究土壤这个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可供植物生长的一种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物质;与形成它的岩石和沉积物相比,具有独特的疏松多孔结构,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它是一个动态生态系统,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机械支撑、水分、养分和空气条件;支持大部分微生物群体的活动,来完成生命物质的循环;维持着所有的陆地生态系统,其中通过供给粮食、纤维、水、建筑材料、建设和废物处理用地,来维持人类的生存发展;通过滤掉有毒的化学物质和病原生物体,来保护地下水的水质,并提供了废弃物的循环场所和途径或使其无害化。 土壤学家认为:土壤同自然界中的其它物质一样,不仅是具有一定的物质组成、形态特征、结构和功能的物质实体,而且有着自己发生发展和长期演变的历史,土壤是由岩石风化形成的母质在生物等因素的参与下逐渐形成的,是自然界中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土壤学是界于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之间的一门独立的学科,与环境科学也有密切的联系。除农业外,它又可服务于水利以及工业、矿业、医药卫生、交通和国防事业等。 编辑本段发展历史 土壤学的兴起和发展与近代自然科学,尤其是化学和生物学的发展息息相关。16世纪以前,人们对土壤的认识仅是以土壤的某些直观性质和农业生产经验为依据。如中国战国时期《尚书·禹贡》中根据土壤颜色、土粒粗细和水文状况等进行的土壤分类,其后许多农学家有关多粪肥田和深

工程地质学试题

成都理工大学2004级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试题(B卷) 成都理工大学2004级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试题(B卷) 一.名词解释。(5分*8) 1. 构造结构面 2. 天然应力状态 3. 残余应力 3. 粘滑 3. 震源机制断层面解 4. 累进性破坏 5. 塑流涌出 6. 弯曲-拉裂 7. 山岩压力 8. 表面滑动 二.正误判断(每小题2分*10,正确陈述打“√”,错误陈述或不完整陈述打“×”)1.岩质滑坡面一般为弧形。() 2.结构面就是地质不连续面。() 3.蠕变是在变形恒定的情况下岩石内应力随时间而降低的行为。() 4.震级频度关系(lgn=a-bM)中b值愈小震级较高的地震所占的比例愈大。()5.地震基本烈度:在给定时间内可能遇到的最大烈度。() 6.具有一定岩石成分和一定结构的地质体称为岩体。() 7.地震发生时描述震源物理过程的物理量称为震源参数。() 8.斜坡卸荷回弹为斜坡岩体内积存的弹性应变能释放而产生的斜坡变形() 9.强风化就是全风化。() 10.斜坡表面的最大主应力大致与斜坡平行,而最小主应力为零。() 三.问答题?(40分*2) 1. 试述地震沙土液化的形成机制。 2.如图:公路因技术原因无法绕避坡积层滑坡,该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试分析公路从坡顶、坡中和坡脚通过滑坡的优缺点,并建议合理的通过方案。

成都理工大学2004级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试题B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5分*8) 1. 构造结构面:就是指岩体受构造应力作用所产生的破裂面或破裂带。包括构造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层间错动面等。 2. 天然应力状态:是指为经人为扰动、主要是在重力场和构造应力场的综合作用下,有时也在岩体的物理、化学变化及岩浆侵入等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应力所形成的应力状态。 3. 残余应力:承载岩体遭受卸荷时,岩体中某些组分的膨胀回弹趋势部分地受到其它组分的约束,于是就在岩体结构中形成残余的拉,压应力自相平衡的应力系统,此即残余应力。 3. 粘滑:剪切破坏过程中,由于动.静摩擦角的差异,或由于凸起体被剪断,越过,或由于转动摩擦中的翻转等所造成的剪切位移的突跃现象,统称之为粘滑现象。 3. 震源机制断层面解:象限型初动推拉分布是由于震源断层错动这种物理过程所造成的,由此所求得的结果称为震源机制断层面解。 4. 累进性破坏:也称不稳定的破裂发展阶段。由于破裂过程中所造成的应力集中效应显著,即使工作应力保持不变,破裂仍会不断地累进性发展,通常某些最薄弱环节首先破坏,应力重分布的结果又引起次薄弱环节破坏,依次进行下去直至整体破坏。体积应变转为膨胀,轴应变速率和侧向应变速率加速地增大。 5. 塑流涌出:当开挖揭穿了饱水的断裂带内的松散破碎物质时,这些物质就会和水一起在压力下呈夹有大量碎学屑物的泥浆状突然地涌入洞中,有时甚至可以堵塞坑道,给施工造成很大的困难。 6. 弯曲—拉裂:主要发生在斜坡前缘,陡倾的板状岩体在自重弯矩作用下,于前缘开始向临空方向悬臂梁弯曲,并逐渐向坡内发展。弯曲的板梁之间互相错动并伴有拉裂,弯曲后缘出现拉裂缝,形成平行于走向的反坡台阶和槽沟。板梁弯曲剧烈部位往往产生横切板梁的折裂。 7.表层滑动:表面滑动是沿混凝土基础与基岩接触面发生的剪切滑动。主要发生在坝基岩体的强度远大于坝体混凝土强度,且岩体完整.无控制滑移的软弱结构面的条件下。 8. 管涌:强烈的渗透变形会在渗流出口处侵蚀成孔洞,孔洞又会促使渗透途径已经减短、水力梯度有所增大的渗流向它集中,而在孔洞末端集中的渗透水流就具有更大的侵蚀能力,所以孔洞就不断沿最大梯度线溯源发展,终至形成一条水流集中的管道,由管道中涌出的水携带较大量的土颗粒,这就是管涌。 二.正误判断(每小题2分*10,正确陈述打“√”,错误陈述或不完整陈述打“×”)1.岩质滑坡面一般为弧形。(×) 2.结构面就是地质不连续面。(√) 3.蠕变是在变形恒定的情况下岩石内应力随时间而降低的行为。(×) 4.震级频度关系(lgn=a-bM)中b值愈小震级较高的地震所占的比例愈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