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题(分类)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题(分类)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题(分类)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题(分类)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分类与详案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分类与 详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育英西垅小学谢敏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了解分类的目的及好处并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数字、图画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图及画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够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学会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能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学画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图。 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 师:同学们,有一天,村长来到懒羊羊家做客,一进房间,村长就很生气地批评了懒羊羊,懒羊羊在旁边伤心地哭起来,大家猜猜村长为什么要批评懒羊羊呀谁能举手告诉我我想请坐得最端正的小朋友来回答。 生:因为懒羊羊家东西摆得乱七八糟。 师:是的,家里乱七八糟,那应该怎么办呢 生:进行整理。 师:哪位会整理的小朋友来帮帮她 生:可以把水果放在一起,把学习用具放在一起 师:你回答得真好!像这种把相同类别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叫作“分类”。我们通过分类摆放物品,不仅使房间看起来非常整洁,而且很方便的拿取东西。今天呀,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类与整理”。

(板书课题) (二)分类计数,研究分类计数的方法 师:刚刚小朋友们帮懒羊羊整理了房间,为了感谢你们,他给你们带来了礼物呢!你们看是什么啊 生:气球 师: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谁来帮我出个主意 生:可以按形状分类。 师:行吗(行)来,我知道了,可以按形状分类。(板书:按形状分类) 师:除了可以按形状分类,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还可以按气球的颜色来分。 师:是的,我们还可以按气球的颜色来分。(板书:按颜色分) 1、按形状分(小组合作探究) 师:要想知道每一种气球有多少个,我们先要分类,我们不仅可以按形状分,还可以按颜色分。 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这些气球,待会我们一起来小组合作分一分,在动手分类之前,老师提几点要求: ①当老师在讲话时,不要着急动手,你们能做到吗 ②待会每四个人一个学习小组,小组长要负责保护好这些气球宝宝以及维护好你们小组的纪律。 ③每个组员都要积极参与,如果别人没完成,你应该怎么样(帮助他); ④待会表现认真的学习小组,下课后老师就把气球送给你们;表现不好的小组,老师就要随时收回这些气球。 ⑤待会请别的同学来展示时,要尊重别人,不要说话,你们能做到吗 师:听清楚了吗(听清楚了) (1)任务一:摆一摆 师:现在我们先来探究按形状进行分类,我们首先一起来摆一摆,应该怎么摆呢请小组长拿出老师给你准备好的气球和A4纸,和你的组员按气球不同的形状分一分,一起把气球摆在A4纸上。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自己的任务 (我给你们计时3分钟,现在开始)

一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公式

一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公式 小学一年级数学概念 公式部分 1、加数 + 加数 = 和 和 = 加数 + 加数 和–加数 = 另一个加数 另一个加数 = 和–加数 2、被减数 - 减数 = 差 差 = 被减数 - 减数 被减数 - 差 = 减数 减数= 被减数 - 差 差 + 减数 = 被减数 3、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几个一 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几个百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读作是写中国数字,写作是写数学字 个的前面写数学字,个的后面写中国数字。 4、在“︸”下面就是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在“︸”上面就是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5、也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少几的问题 比多比字前面是大数,比少比字前面是小数,多或少的后面都是相差数 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求差用减法 6、钟面上时针短,分针长。分针指着12是整时,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时, 分针指着6是半时,时针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半。 同学们,请记住,钟面数字有十二个。

两数之间有五小格,一周共有六十小格。 时针转一个数字是一时,分针转一个小格是一分, 一时是六十分,六十分是一时。 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 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 7、凑十歌:小朋友拍拍手,大家来唱凑十歌,九凑一,八凑二,七凑三来六凑四,两五 相凑就满十。 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 8、图文应用题:先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确定用加法或减法计算。最后要记得写答. 求一共是多少,求总数、求和、求原来的用加法计算。+ 求还有、求还要、求还剩、剩下、求其中的、求差,用减法计算。- 9、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0、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11、12、20里面有2个十,也可以说20里面有20个一。 13、10里面有1个十,也可以说10里面有10个一。 14、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一位数是9。 15、尺子上的起点用0来表示。 16、找相邻数的方法:用这个数加1,再用这个数减1,得到的结果就是它的相邻数。- 17、求数字前面的那个数减1,求数字后面的那个数加1。 18、任何数加0都得这个数,任何数减0都得这个数。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 加了几,和也增加几;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减少了几,和也减少几。19、两个相同 的数相减,差是0。 20、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越小;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小,差越大。 立体图形

一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1)

复习 100以内数的认识 一、基本概念(加粗部分都是重点,可以用口头填空形式问孩子) 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右边) 第三位第二位第一位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颗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5、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的珠子数和这个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 的数字相对应。 6、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 7、2;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7、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 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 8、数的顺序《百数图》 举例: 以33 34 35为例: ①和34相邻的两个数是33和35; 33 和 35中间的数是34。 ②比34少1的数是33, 比34多1的数是35。 ③ 34前面的数是33,后面的数是35; ④ 35比34多1,33比34少1。 以52为例: ① 52和60之间的数是:53、54、55、56、57、58、59 ;(即大于52小于60的所有

数) ② 52前面的五个数是:51、50、49、48、47;后面的五个数是:53、54、55、56、57。 ③ 52前面的第五个数是:47;后面的第五个数是:57。 9、两位数比较大小,先看十位,十位上大的数就大,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 大的数就大。 10、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用法。 两个数相差很大时就用多得多,少得多。相差很小时就用多一些,少一些。 例如:37 6 34 相比较后,37和6相差很大,就说37比6多得多或6比37少得多。 37和34相差很小,就说37比34多一些或34比37少一些。 二、典型题目练习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第二位是(),第三位是()。 2、最大的一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 3、75里面有()个()和()个()。 由4个一,5个十组成的数是( ) 4、读一读、写一写 读作﹙﹚读作﹙﹚读作﹙﹚ 写作﹙﹚写作﹙﹚写作﹙﹚ 读数和写数都从()起 5、79 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11、13、15、17、19 双数:2、4、6、8、10 、12、14、16、18、20 2、两位数 (1)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 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 第二位是什么位?(十位)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注意: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0 2 、任意取 以内的两个数 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读作:16大于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读作:9小于13(开口朝左> 是“大于”,开口朝右是“小于”) 3、“比”字的用法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 比4多3的数是(7)。 4、几和第几 △▲▲★△☆☆△△△▲★★★☆★

小学一年级数学综合练习题(概念填空).doc

概念填空 看图写数 1.看图填数。 十位个位十位个位十位个位 看图写数。 几个和第几个 1)5、7、0、4、11、 19、13 这排数一共有()个数,从右边数起, 11 排在第()个。从左边起 ()个。中间的一个数是()。13 前面的第 4 个数是()。 11 排在第 2)12751318209171014 从左边数起,第 4 个数是()。 13 从左边数起是第()个数,从右边数起是第( 20 的右边有()个数。 比 8 大的数有()个,比12小的数有()个。排在正中间的数是()。这些数中,最大的是( )个数。 ),最小的数是()。

这些数中,两位数是(),共有()个两位数。 3) 从左数起第 3 个数是(),从右数起第()个数是 8,3 排在第 ( ) 个,排在中间的数是(),这些数种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4) 一共有()张卡片。有 4 个点子的是顺数第()张。从 右边数起,第()张和第()张合起来是 8 个点子 5)△△△△△☆△△□△ 6)1 )从左边数起,☆是第()个,□是第()个。 2)从右边数起,给第7 个△填上色。 3)△一共有()个,这排图形共有()个。 7)385109726 一共有()个数,从右起第 6 个数是(),从左起第4个数是(),10的左边有()个数,右边有()个数。 8)㊣℅#&*♀♂⊙※ 从右边数起,♀排在第()个,第 8 个是() . #从左数起是第()个,第7个是(). 9)一共有()个图形. (1)从左往右数狗在第()个,兔在第()个,猴在第()个。 (2)从右往左数松鼠在第()个,猫在第()个。 (3)熊猫的前面有()只动物,后面有()动物,一共有()只动物。 (4)2 条腿的动物有()只,4条腿的动物有()只

(完整版)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评课

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评课稿 田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时的内容。 《新课标》将分类放在了“统计与概率”领域,突出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联系,这也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出现统计的内容。 田老师执教时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较好: 一、注意学生的感性认识。这节课,无论是开课时对“分类”重要性的渗透,课中对“分 类”方法的学习,还是课外对“分类”的应用,都注重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注重学生 的感受。 二、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数学学习与其他学习一样,都是一种个体化行为。由于每 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即使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而教 育目的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这些 理念。 三、教学过程过渡自然在学生对气球的形状进行分类后,田老师通过“哪个最多?你 怎么知道的?”对学生上学期学的一一对应的思想进行了及时的复习,为接下来的数数量和 比较多少做好了准备。在教学象形统计图和表格时,田老师通过添加线的形式,使图和表格 的呈现比较自然,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接下来田老师通过“漏了一个,应该放在那里?小 白兔应该放哪里?为什么要多加一列?图和表格可以怎么改?”这种提问的形式,加深了学 生对于分类标准的认识,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四、教学组织形式自由在教学组织上,田老师也是形式多样。刚开始对气球的分类采 用同桌合作的形式进行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在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后,通过 布置小任务的形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符号分类,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 积极性,同时也渗透了数学中符号化的思想。在这种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的教学下,学生的 思维变得活跃了,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五、教学反馈方式自由。本节课田老师比较注重对于学生的反馈。这不仅是对学生回答的口头上的评价反馈,如:你真聪明!说的真好!还对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有细致的反馈:如在对气球分类后,通过“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将学生的想法真实的暴露与所有师生,通过学生的回答,展示了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修改,提高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田老师执教的这一课,突出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 类计数的方法,并会表达分类计数的结果,为以后学习统计打下了坚实基础。 1

小学一年级数学概念的整理_知识点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概念的整理_知识点总结 对概念的理解使掌握使学习一门课程的重中之重,希望这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概念的整理能够对大家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整数部分:十进制计数法;一(个)、十、百、千、万……都叫做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整数的读法:从高位一级一级读,读出级名(亿、万),每级末尾0都不读。其他数位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整数的写法:从高位一级一级写,哪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整数大小的比较:位数多的数较大,数位相同最高位上数大的就大,最高位相同比看第二位较大就大,以此类推。小数部分: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些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如1/10记作0.1,7/100记作0.07。小数点右边第一位叫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第二位叫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就叫做几位小数。如0.36是两位小数,3.066是三位小数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整数读,小数点读点,小数部分顺序读。小数的写法: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添0去0大小不变。化简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大小变化:右移扩大左缩小,1十2百3千倍。小数大小比较:整数部分大就大;整数相同看十分位大就大;以此类推。分数和百分数 ■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母;表示取了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子;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2、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用特定的“%”来表示。百分数一般只表示两个数量关系之间的倍数关系,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3、百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计量单位。 4、成数: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分数的种类按照分子、分母和整数部分的不同情况,可以分成: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及分数的基本性质1、除法是一种运算,有运算符号;分数是一种数。因此,一般应叙述为被除数相当于分子,而不能说成被除数就是分子。2、由于分数和除法有密切的关系,根据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可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3、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它是约分和通分的依据。 ■约分和通分1、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2、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3、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4、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5、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倒数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3、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分数的大小比较1、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2、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那个分数就大。3、分母和分子都不同的分数,通常是先通分,转化成通分母

(完整版)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上小学后,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将这种感性经验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生在感知熟悉的物体时,首先注意的就是物体的形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学生对形状等外部特征鲜明的物体,总是表现出强烈的认知兴趣。 形状知觉是对物体的轮廓及各部分组合关系的知觉,它在学生对物体的感知中常常发挥着主导作用。学生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和运动觉的协同活动来完成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形状知觉在出生不久后即已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经验的增加而逐步发展。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本单元内容是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认识,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并能够利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在生活中感知这些图形的应用。 上个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对图形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学习平面图形方法上应该有知识的迁移,学习起来不会很困难,对平面图形特征要让学生掌握精确,特别是正方体,长方体,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要突破。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20以内退位减法”是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这部分内容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在以往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们在做计算的时候,这部分内容最容易出现错误,是一部分落后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困难的地方。学生在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前已掌握一定的计算技能,但差异较大学生的计算方法多样,但以“拆分法”和“看减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分类 一

小学数学新版一年级上册 小学数学版一年级上册分类 分类(一)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录像,商品柜台及相应物品,学具袋(6袋不同的物品)。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类: (1)播放录像①商场外景镜头。 (2)播放录像②商场物品远景镜头。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2.明确分类 (1)播放录像③商场物品近景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一位售货员阿姨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 像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学生结合所看录像说说什么是分类。 (2)猜一猜 继续观看录像从而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

在一起。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从而明确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分一分,完成做一做。 (1)教师导语,说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 (3)汇报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3.练习题 (1)第1题。启发学生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启发说出:前、后4辆车是同一类的。 (3)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他三个不是同类。 4.补充练习: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议一议怎样分,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准确。然后汇报说明。 5.淘气的房间这么乱,怎么来帮他整理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

分类与整理 台江第五中心小学钱婷婷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 现收集的数据 3 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学情分析日常生活中分类的应用随处可见,学生也经常接触到,如:商场陈列商品、书店摆放书目要分类;垃圾站处理垃圾要分类;邮局处理信件要分类;学生归纳整理复习所学知识也需要分类。但学生在未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并没有意识到先找到分类的标准再按同一标准或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因此,在本节课中,重点要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操作能力,并达到综合运用以上几项技能,面对一些看似杂乱无章的物品,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好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到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教学准备: 课件,气球图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星期天,妈妈要带小红去游乐园玩,可是妈妈看了小红的房间立刻生气了,咦?发生什么事了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这就是小红的房间,小朋友们,看到小红的房间你有什么想法? 预测:太乱了,要整理一下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帮她整理房间吗?怎么整理? 刚才大家把归为了一类,归为一类,像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 是分类。(板书课题) 2、学生找生活中的分类现象课件展示生活中分类的现象大家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分类吗?师:分类在生活中作用很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二、整理统计1、小红来到了哪?游乐园里你看到了什么?这么多的气球我要知道有

一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年级组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一生活中的数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1、生活中的数 (1)认、读、数、写10以内的数。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二)各课知识点: 1、可爱的校园(数数) 知识点: (1)通过观察情境图,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 (2)在数数的活动中,体会有序数数的方法。 2、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初步认识1~10各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2)在具体情境活动中,学习运用数字符号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量。 3、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4、小猫钓鱼(0的认识) 知识点: (1)知道在生活中“0”所表示的几种常见的意义,知道“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0”比1,2,3,…小。 (2)会正确书写“0” 5、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个数。 (2)学会6~10各数的读写方法。

习题设计: 一、找规律填数。 (1)2、()、4、()、()、()、8、9、() (2)10、()、()、7、6 二、数一数。(12分) ☆○△☆□□ 三、画你喜欢的水果,数量和左边的同样多。 四、把同类的圈起来。 (1)(2) 五、圈一圈,算一算。 二比较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1、比较 比较具体事物的有关属性(大小、多少、高矮、长短和轻重),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二)各课知识点:

1、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 知识点: (1)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判断生活中具体物体之间的大小与多少 2、高矮(比高矮、比长短) 知识点: (1)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或长短的关系。 (2)理解无题高矮或长短的比较需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 3、轻重(比轻重) 知识点: (1)体验两个物体间的轻重,认识物体之间存在着轻重的差异。(2)在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中,认识测量无题轻重的工具的重要性。 习题设计: 一、在○里填上“=”“>”或“<”。 1.8○10 2.9○7 3.6○6 4.5○4 5.6○9 二、看上面的数,画一画,划一划。 三、比一比,按问题画“√”。

【强烈推荐】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基本概念及练习题

1、由一个数字组成的数是(一)位数,有( 1、 2、 3、 4、 5、6、7、8、9、)。 2、由两个数字组成的数是(两)位数,从(10 )开始到(99 )。 3、最小的一位数是(1 ),最小的两位数是(10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 4、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最大的两位数是(99 )。 5、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6、个位上的数是几,就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的数是几,就表示有几个(十);百位上的数是几,就表示有几个(百)。 7、读数和写数都从(最高)位起。 8、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100里有(10 )个十。 9、正方形有(四)条边。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10、长方形有(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或者说长方形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11、(两)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12、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13、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面)都相等。 14、圆柱体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 15、(四)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16、钟面上一共有(12 )个数,从一个数到下一个数是(一)大格,所以钟面上一共有(12 )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5 )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 )个小格。 17、我们认识了钟面上的短针叫做(时针),长针叫做(分针)。 18、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1 )时。或者说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19、分针走一小格是(1 )分,走一大格是(5 )分,走一圈是(60 )分。

20、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1 )圈。1时= (60 )分。 21、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5 )分下课休息(10 )分,再加上(5)分是1时。 22、人民币的单位名称有(元)、(角)、(分)。 23、1元= (10 )角1角= (10 )分1元= (100 )分 24、1张1元可以换(10)张1角或者换(5 )张2角或者换(2)张5角。 25、1张10元可以换( 5 )张2元或者换( 2 )张5元。 26、1张100元可以换( 5 )张20元。 27、1张5元可以换(3)张1元和(1)张2元 1张5元还可以换( 1 )张1元和(2 )张2元 28、小数点的左边是元,右边是角、分.如3.45元= ( 3 )元( 4 )角( 5 )分 29、80元= ( 24 )元( 8 )角( 零)分 数学练习卷 ()个十和()个一是74 1、一个数个位上是2,十位上是7,这个数写作(),读作() 2、48里的8在()位上,表示()个();4在()位上,表示()个();它是一个()位数。82是()位数,十位上是(),表示()个();个位上是(),表示()个()。 3、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68里有()个一和()个十。 4、100是()位数,是由()个十组成的;也是由()个百组成。 5、69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十个十个地数,69的前一个数和后一个数分别是()和()。 6、69和71中间的数是()。99在()和()的中间。与40相相邻的两个数是()和()。()在56的前面,在58的后面。 7、写出三个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 写出三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填空》练习题1 1、1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 20里面有()个一;20里面有()个十; 3、个位上是0,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4、 3个3个数,6的前面是(),后面是()。 5、10的相邻数是()和()。 6、把5、10、0、6、2、9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请把这些数排一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9比5多(),5比7少()。 8、1的相邻数是()和()。 9、 8里有()个1。8里有()个2。 10、14这个数中“1”在()位上,表示()个(),“4”在在()位上,表示()个()。 11、6个1,一个十组成数字()。20里有()个十。 12、 15的相邻数是()和()。5个5个数,10的相邻数是()和()。 13、 18比()多3。比12小6的数是() 14、小明给小青2支铅笔后,两人一样多。原来小明比小青多()支铅笔。 15、去年玲玲4岁,姐姐8岁,今年他们共()岁,今年姐姐比玲玲大()岁。 16、 15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2个一,1个十组成()。 17、2个2个数,数()次是10。20里面有()个5. 18、 11的相邻数是()和()。2个2个数,18的相邻数是()和()。 19、()比5大4。比13小2的是()。10再添()个5就与20同样多。 20、明明比小胖多6支铅笔,他给小胖()支,他们就一样多。 21、 16的一半是()。()的加倍是14。

22、比6大的数有(),比4小的数有()。 23、 7离3远一些,还是离9远一些?是()。 24、比4大比10小的数有(至少3个)_____、_____、_____。 25、0~10各数中。最大的数比最小的数大()。10的一半是()。 26、8和6的中间数是()。5的相邻数是()和()。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填空》练习题2 1. 15的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2. 9的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3. 19的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4. 8的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5. 5和7中间的数是()。 6. 13和15中间的数是()。 7. 18和20中间的数是()。 8. 比12小1的数是(),比12多1的数是(),12比()多1, 12比()少1,( )比12多1,()比12少1。 9. 比9多1的数是(),比9小1的数是(),()比9多1,()比9少1,9比()多1,9比()少1。 10. 19比()少1,19比()多1,()比19 少1,()比19多1,比19多1的数是(),比19少1 的数是()。 11.比6大、比10小的数有()。 12.比14大,比19小的数有()。 13.比9大,比13小的数有()。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1)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重要知识点|人教版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 双数:2、4、6、8、10 ······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一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复习内容一 100以内数的认识 一、基本概念(加粗部分都是重点) 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百位十位个位(右边) 第三位第二位第一位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颗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5、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的珠子数和这个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字相对应。 6、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 7、2;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7、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 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 8、数的顺序《百数图》 举例: 以33 34 35为例: ①和34相邻的两个数是33和35; 33 和35中间的数是34。 ②比34少1的数是33, 比34多1的数是35。 ③34前面的数是33,后面的数是35; ④35比34多1,33比34少1。 以52为例: ①52和60之间的数是:53、54、55、56、57、58、59 ;(即大于52小于60的所有数) ②52前面的五个数是:51、50、49、48、47;后面的五个数是:53、54、55、56、57。 ③52前面的第五个数是:47;后面的第五个数是:57。 9、两位数比较大小,先看十位,十位上大的数就大,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数就大。 10、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用法。 两个数相差很大时就用多得多,少得多。相差很小时就用多一些,少一些。 例如:37 6 34 相比较后,37和6相差很大,就说37比6多得多或6比37少得多。 37和34相差很小,就说37比34多一些或34比37少一些。 二、典型题目练习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2、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3、75里面有(7)个(十)和(5)个(一)。由4个一,5个十组成的数是( 54 )。 4、读一读、写一写读作﹙50﹚读作﹙32﹚读作﹙100﹚ 写作﹙五十﹚写作﹙三十二﹚写作﹙一百﹚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5、79 前面的一个数是(78)后面的一个数是(80)。 6、和71相邻的数是(70)和(72),59 和61中间的数是(60)。 7、大于49 小于57 的数有(50、51、52、53、54、55、56)。 8、比较下面各数的大小,从大到小填在括号里. 81 89 18 80 98 8 (98)>(89)>(81)>(80)>(18)>(8) 9、下面算式按得数从小到大排列: 48-9 36+8 70-30 83-4 53+8 22+40 ()<()<()<()<()<() 10、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填空 70 71 6 100 ()比()少一些()比()少得多 ()比()多一些()比()多得多 11、11 20 39 27 66 56 91 76 9 从左数起,第6个数是();第()个数是56.从右数起,27排在第(); 最小的数是();最大的数是();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合起来是()。 12、 1个珠子摆出的数是()() 2个珠子摆出的数是()()() 3个珠子摆出的数是()()()() 4个珠子摆出的数是()()()()() 5个珠子摆出的数是()()()()()() 6个珠子摆出的数是()()()()()()() 7个珠子摆出的数是()()()()()()()() 8个珠子摆出的数是()()()()()()()()() 9个珠子摆出的数是()()()()()()()()()() 复习内容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基本内容 十位个位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比较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比较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比较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比较》是《分类》的延续,通过观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目标或者自定的目标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经历分类和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如何让学生体验到分类与比较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且把这一知识在生活中加以应用?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感知数学问题。 在讲《分类与比较》的前一个周,我布置了这样一个周末作业,“现在正好是夏天和秋天换季的时候,我们要把夏天的衣服放起来,把秋天和冬天的衣服准备好。小朋友回家以后帮你的爸爸、妈妈整理整理柜子里的衣服好吗?”这就为我以后的《分类与比较》教学做了一个铺垫,设置了一个生活背景。 在《比较》一课的教学中,我又问学生:“你在帮妈妈整理衣服的时候发现什么问题了吗?”有的说,“我发现妈妈的衣服特多。”有的说,“我发现冬天的衣服比夏天的衣服沉”……我又问:“你怎么知道妈妈的衣服多呢?”有个孩子接着说“因为妈妈爱漂亮,经常

买衣服,所以妈妈的衣服特别多。”“你能不能用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说妈妈的衣服就多?”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些情景的创设一下子拉近了数学与孩子们生活的距离,让他们惊喜地发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积累了不竭的动力。 二、创设实践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在《分类》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分类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的身边,现在我们能不能把我们每天用的铅笔来分一分类?要求四个人一个小组把铅笔放到一起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动手实践,不一会儿就分好了,有的说是按用过的和没用过的分组,有的说是按有橡皮头和没有橡皮头分的,有的说是按牌子分的……因为铅笔是小学生最熟悉的学习用品,这样在不停的分一分、说一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结束后,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如何有效的利用游戏的动与静;如何活跃学生的思维,形成数学课上的良性循环。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数+加数=和 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2)未给定标准:当有很多物体摆在面前,让我们自己确定类别分类时,应首先观察每个物体都有什么样的特点,把具有相同特点的特点的物体放在一起,表示同一类,而这些特点就是分类的标准。 (3)分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作用等将物体分类。 3、常见题型有: (1)把同一类的物体圈起来。 (2)同类的物体画符号“○”“√”。 (3)同类的物体序号填在一起。 六、认识物体和图形 (一)立体图形 1、长方体 长方体是长长的,有6个平平的面,边是直直的。相对的两个面相等,它可以画出长方形。平时见到的火柴盒、文具盒都是长方体。 2、正方体 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6个面相等一样大,6个面都是正方形,它的边也是直直的。而且它的每条边都是一样长的,无论怎么平放在桌子上,它的高矮都是一样的,用它可以画出正方形。魔方就是正方体。3、圆柱体 圆柱就像一根柱子。它有上下两个圆圆的面叫圆柱的上底面和下底面,两个地面都是一样大的圆,用它可以画出圆形;另一个面是弯的叫圆柱的侧面,我们把弯的面放在桌子上就可以滚动它。 4、球 圆圆的,可以滚来滚去的就是球,朝任何方向都可以滚动,最难堆成一堆了。平时玩的皮球、篮球、踢的足球都是球。 七、认识位置和方向。 会写上、下,前、后,左、右,六个表示方向的字。(会用“()在()的()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