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趣而有来历的成都街道名称

有趣而有来历的成都街道名称

有趣而有来历的成都街道名称
有趣而有来历的成都街道名称

有趣而有来历的成都街道名称

八宝街: 清末为贫民聚居地,沿街多为竹蔑为墙,草席为顶的简陋棚屋,被当地人称为“笆笆巷”。因其名不雅,民国初年据其谐音改为“八宝街”。

君平街:相传西汉时期的大相学家严君平在这里摆摊、算卦、占卜多年,故而得名。

方正街:明朝蜀王朱椿邀请著名学者方孝孺到成都讲学。方推崇宋代朱熹理学,以“辟异端”为己任,其书室名“正学斋”,方本人被成为“正学先生”,“方正”之名由此而来,此街为方孝孺来成都寓居之地,故名“方正街”。

帘官公所街:“帘官”是清朝乡试参加阅卷和监考工作人员的称呼,阅卷者为“内帘官”,考场事务管理者为“外帘官”。咸丰年间,成都举办乡试,所有帘官统一安排在这条街上,门口垂帘,士兵把守在外,以杜绝人情和弊端。成都人将此街命名为“帘官公所街”。琴台路:以司马相如曾在此街南端东侧修筑一抚琴台,以鲜花、琴声和美酒与文君共同生活的故事而名。

童子街:以前为成都县主持童生应试的学署所在地。童生应试被称为“童子试”,相当于现在的小升初。

长发街:传说此街有一尼姑庵,内有一长发尼姑。尼姑为何披肩长发?原来她蓄发是为了征兆百姓庄稼茂盛生长,而且据说其长发还能驱邪治病。此街因有这个长发心善之女尼而得名。

三多里:抗战时期,因怕日机轰炸,政府在房屋院落之间开辟一条临时通道一疏散人流,民间称为“火巷子”。抗战胜利后,为庆祝人民安居乐业,以“多福、多寿、多子孙”三多为寓,取名“三多里”。

四圣祠街:旧有供奉孔子门徒曾参、颜回、字路、子由四弟子的祠堂而名。

跳蹬河:牛市口外沙河上有一座木桥被洪水冲毁无人再建,过河者只能跳蹬而已,人们戏称此段河流为“跳蹬河”。

天祥寺街:因有纪念文天祥的塑像而名。

桓侯巷:巷东南原有张飞庙,张飞谥号“桓侯”,街以庙名而来。

福兴街:清光绪年间由街内“福建会馆”与以前“兴隆庵”两者之名合为街名。

岳府街:清雍正、乾隆时,名将岳飞之后岳钟琪任四川提督,此街为岳宅,后正式名为“岳府街“。

燕鲁公所街:清代河北(燕)、山东(鲁)两省在蓉同乡在此修建一公用会所,名“燕鲁公所”,街名由此而来。

三官堂:“三官堂”为一道观,专门供奉天、地、水府的原君。街名从道观名。

四川七大历史文化名城

四川七大历史文化名城 四川历史悠久,至今已有4500余年文明史,号称“天府之国”。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自贡、乐山、宜宾、泸州、阆中、都江堰等7座城市,数量仅次于江苏省、河南省. 1.成都市 简称“蓉”,别称“锦城”、“锦官城”,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位于四川省中部,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南地区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全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点城市、金融对外开放城市、行政副省级城市。2003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成都综合实力位列第九位。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并被《财富》(中文版)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商务城市”。2004年当选《CCTV》“全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 ,经济总量在西部12个省会城 市中排名第一。 2.自贡 自贡具有两千年的盐业史和71年建市史,1939年国民政府批准建立自贡市,为四川省最早的省辖市和工业重镇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23个建制市之一,还是川南地区第一座100万城市人口大城市,川南区域中心城市。恐龙、井盐和灯会被称为自贡的“大三绝”,“小三绝”是龚扇、扎染和剪纸,素以“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江姐故里” 等美誉而蜚声中外。

从清朝中叶以来,自贡一直是中国井盐生产的中心,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和一批全国知名企业及科研院所,并以机械、化工、盐业、纺织、轻工、食品、灯饰、新型建材等为支柱产业的工业城市。同时也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对外开放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四川省级风景名胜区、四川省级园林城市、 中国“文学之城”100强市。 3.宜宾 别称:“僰道” 、“戎州”、“叙州城”,位于中国四川省中南部。因金沙江、岷江在此汇合,长江至此始称“长江”,故宜宾也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城”,长江宜宾—宜昌段亦称川江。宜宾是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举世闻名的名酒五粮液,即产于这里,发达的酿酒工业使宜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酒都”。宜宾市是长江上游开发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是南丝绸之路的起点,素有“西南半壁古戎州”的美誉。

西安市情概况

一、西安市情概况 西安,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9区4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5.29万人,户籍人口795.98万人。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西安是一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西安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文物古迹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价值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 交通畅达、区位重要。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和我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的门户和交通枢纽。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上最大的中心城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是关天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西安是全国连接南北的“大十字”网状铁路交通和陕西省“米”字形交通网的重要枢纽,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中国六大航空枢纽之一、六大通讯枢纽之一,枢纽城市特点十分突出。 科技发达、创新力强。西安的综合科教实力居全国城市前列,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62所,在校大学生72.4万人,拥有各类科研机构3000多个,省部级以上

西安街道名称的来历

西安街道名称的来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西安街道名称的来历 西安街道名称的来历西安街道名称的来历 先说说“西安”的来历: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至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作隋时也被称为“大兴城”。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元代,易名为“奉元城”。明洪武二年 (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西安名称,是封建没落阶级的“小中原文化”意识的产物。唐之后,中国的政治中心从长安东移,封建统治阶级为了他们自身的政治利益,以“小中原文化”为核心,要“西安”和“西宁”的西部社会,而不要西部有一座象征国家历史意义的大都城,于是“长治久安”的长安,便被降格成西安了,成了与“西宁”同一意义的地方城市。这是唐之后至清的封建帝王们为了显示他们自己“小中原文化”的中心权位,有西安城中的四条主干道,名字就是简简单单表明他们的所处的位置,所在的方向,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由城墙四角延伸出来的四条马路,同时都是用以“太”字开头的大道,标明了旧时城市的规划完整,详尽,工工整整,交错有序的

样子,亦是来自周易八卦的名字,像太白,太乙等等,但在文革期间纷纷改名,文革后,除了星火路之外,其余都已改回原名;而其余有利用古时旧址,旧殿的名字来命名道路的,例如兴庆路,咸宁路,下马陵;再者就是文革采用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如刚才提到的星火路,此外还有长缨路等等。 1、广济街:唐长安城承天门街的一段。宋长安志有“承天门街东西广百步,南出皇城之朱雀门”曾是长安最宽的大街。元代称药市街,为中药集散地。明清时,北段称南广济街,南端称五味十字,以中药配方重视酸甘苦辛咸五味而得名。民国初年为银号钱庄集中地。 2、五味十字:为东西横街,东起南院门,西至五星街,长290米。明、清两代直至民国初年这里药业汇集,曾有藻露堂、树仁堂、万年堂等多家中药店。此街以我国中药分甘、辛、酸、苦、咸五味而得名。1966年改名为五星街中段,1972年恢复原名。 3、书院门:明万历七年间,学者冯从吾,今长安县人,因与阉党斗争失利,辞官归里,在宝庆寺讲学。后辟新址,在街北侧建立关中书院,学生常至千人,为着名学府。后为阉党所迫,书院毁,冯从吾在此坐两百日而死。明末清初又作了大规模修建。现为西安师范学校。

西安雁塔区街道介绍

西安雁塔区街道介绍 【字号大中小】【打印】【关闭】2007-4-12 编辑:本站点击: 822 次 小寨什字 位于城南3公里,小寨东、西路与长安中路交汇处,以原有明代村落小寨而得名。 小寨东路 位于南郊,东起雁塔路南段,西至小寨什字与小寨西路相接。长1,590米,宽40米,沥青路面。 小寨西路 位于南郊,东起小寨什字,西至陵园路南段。长1,350米,宽40米,沥青路面。 长安中路 位于南部,小寨什字南北。南接长安南路,北连长安北路,长1,590米,宽50米。 健康东路 位于南郊,东起长安南路,西至朱雀大街。长670米,宽15米,沥青、土路。1982年以靠近西安医学院得名。 健康西路 位于南郊,东起朱雀大街,西至陵园路南段。长640米,宽15米,沥青路面。 朱雀大街 位于南郊,南起青松路,北至环城南路。全长4,320米,宽40米,沥青路面。 陵园路(南段) 位于南郊,南起青松路,北至防洪渠接陵园路中段。长2,000米,沥青路面。吉祥路东口以北为双行道,宽40米,以南为单行道,宽20米。以当时通至烈士陵园而得名。 吉祥路 位于南郊,东起陵园路南段,西至太白南路。长1,460米,宽40米,沥青路面。以位于吉祥村南得名。 红专西路 位于南郊,东起长安中路,西至陵园路南段。长1,350米,宽30米,沥青路面。 红专东路 位于南郊,大雁塔正西。东起慈恩路,西至长安中路,中与翠华路相交。长1,300米,宽30米,以提倡知识分子又红又专得名。

红专南路 位于南郊,东起翠华路,西至长安中路。长885米,宽15米,沥青路面。 兴善寺东街 位于南郊,东起翠华路,西至长安中路。长900米,宽15米,沥青路面。 兴善寺西街 位于南郊,东起长安中路,西至朱雀大街。长700米,宽15米,沥青路面。 丁白路 位于南郊,东起陵园路南段,西至丁白村。长1,640米,宽20米,沥青路面。 文娱巷 位于南郊,南起小寨东路,北至兴善寺东街。长296米,宽15米,石子路面。 红小巷 位于南郊,南起红专东路,北至小寨东路。长500米,宽15米,沥青路面。 四季东巷 位于南郊,南起丁白路,北至吉祥路。长390米,宽20米,石子路。 四季西巷 位于南郊,南起丁白路,北至吉祥路。长390米,宽15米,石子路。 吉祥西巷 位于南郊,南起吉祥路,北至吉祥村北口。长290米,宽15米,沥青路面。 建材东村 位于南郊,长安南路南段东侧。占地10,538平方米,1982年命名。 建材西村 位于南郊,长安南路南端西侧。占地5,200平方米,1982年命名。 西医东村 位于南郊,朱雀大街南段东侧。占地19,079平方米。1982年命名。 西医西村 位于南郊,朱雀大街南段东侧。占地15,000平方米。1982年命名。 建院新村 位于南郊,朱雀大街中段西侧。占地15,000平方米。1982年命名。 吉祥里 位于南郊,吉祥路中段北侧。占地11,000平方米。1982年以吉祥村为主地名命名。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

成都 一、历史沿革 成都为1982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4500年城市文明史,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公元前四世纪,古蜀国王开明九世于“广都樊乡”(今双流境)“徙治成都”,构筑城池,是中国2300多年城址未变、城名未改、延续至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和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发展历程、文化兴衰、历史文化遗产都具有相当的独特性。 成都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古蜀文化、水利文化、丝路文化、三国文化等传统文化基因,4500年的文明史,2300多年的建城史,为成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与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青城山、青羊宫、宝墩、三星堆、金沙遗址、武侯祠、杜甫草堂、大熊猫基地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 二、地域特色 成都的城市布局注重与自然环境充分结合,形成了川西平原上“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整体特征。成都古城城市空间格局的传承性极强,至今仍保持着大城、皇城、少城的格局,府、南河环抱古城,形成“三城相重、两江环抱”的特征,并保留了的独特的道路网络。 三、历史文化资源 成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个,分别为成都市和都江堰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3个,分别为新都区、崇州市、邛崃市;中国历史文化

名镇6个,分别为安仁镇、新场镇、平乐镇、洛带镇、五凤镇和黄龙溪镇;省市级历史文化名镇18个,省市级历史文化名村8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处,省市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56处;世界遗产2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2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2项;历史文化街区12片;古树名木8459余株。 1、历史城区 历史城区传统格局保护较好,目前仍呈现出“两江抱城,三城相重”的古城格局,街巷北偏东30度的走向得到良好保护与传承。着力保护历史城区传统格局。保护规划强化并划定自唐代传承至今的历史城区范围界限,延续历史城区街巷肌理与空间格局,重点保护“城水关系”,修缮城墙遗址等。 2、历史文化街区 成都市共规划历史文化街区18条。按照《成都市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要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应当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街巷肌理、空间尺度、历史风貌,保护与之相联系的建(构)筑物等物质形态和环境要素,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成都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03处,大致分为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几大类,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50处。自1961年以来,成都市先后有7批38处文物保护单位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数量逐年增加,文化遗产得

西安18个城门的名字及其来历

西安18个城门的名字及其来历~ ~ 1、含光门 含光门西安城墙的一座城门,是唐长安皇城南面偏西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封闭了西门洞,保留了东门洞,北宋以后全部封闭。现在含光门为双门洞环岛型交通,城门内为甜水井,城门外为含光路。 2、勿幕门 勿幕门是西安城墙的一座城门,位于南城墙含光门与朱雀门之间。勿幕门又叫小南门,是民国时期新开辟的城门。1926年,为纪念辛亥革命中陕西革命先烈井勿幕先生而修。先勿幕门为单门洞,门内为四府街,门外为红樱路。 3、朱雀门 朱雀门是西安城墙的一座城门,是唐皇城的正南门,因在四象中朱雀代表南方而得名。门下是城市中央的朱雀大街。隋唐时,皇帝常在这里举行庆典活动。现位于南城墙勿幕门(小南门)与永宁门(南门)之间,门内为大保吉巷,门外为朱雀大街。 4、永宁门 永宁门是西安城墙一城门,现常叫做南门。永宁门是西安城门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建于隋初,当年它是皇城南面三座城门中偏东的一座,原叫安上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留作南门,明代改为永宁门。现永宁门为环岛交通,门外有南门广场,门内为南大街,门外接南关正街。 5、文昌门 文昌门是西安城墙一城门,开于1986年。位于南城墙永宁门(南门)与和平门间。这里的城墙上建有魁星楼,是西安城墙上惟一与军事防御无关的设施。明清时的西安府学和孔庙建在今碑林博物馆旁边的城墙边,魁星楼也建在城墙之上。魁星楼下这座新辟的城门就被命名为文昌门。现城门内为柏树林,城门外为文艺路。 6、和平门 和平门是西安城墙一座城门,开于1953年,位于南城墙文昌门与建国门间。和平门开于建国后,为了表达饱经战乱的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渴望,故名和平门。现成门内为和平路,城门外为雁塔路。和平门与火车站、大差市、大雁塔在一条轴线上。 7、建国门 建国门为西安城墙一城门,是南城墙最东一门。开于建国后,为纪念新中国成立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命名为建国门。门内道路为建国路,门外与环城南路为丁字路口。 8、尚武门 尚武门是西安城墙一座城门,是北城墙最西一门,开于建国后。与尚德门,尚勤门,尚俭门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习武健身、勤俭节约”。现城门内为西北三路,城门外为工农路。

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目前国务院已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达到117个(琼山与海口分记算2个)。 直辖市(4):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河北(5):保定市、承德市、正定县、邯郸市、山海关 山西(6):平遥县、大同市、新绛县、代县、祁县、太原市 内蒙古(1):呼和浩特市 黑龙江(1):哈尔滨市 吉林(2):吉林市、集安市 辽宁(1):沈阳市 江苏(10):南京市、徐州市、淮安市、镇江市、常熟市、苏州市、扬州市、无锡市、南通市、宜兴市 浙江(7):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衢州市、临海市、金华市、嘉兴市 福建(4):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长汀县 江西(3):南昌市、赣州市、景德镇市 安徽(5):亳州市、歙县、寿县、安庆市、绩溪县 山东(8):济南市、曲阜市、青岛市、聊城市、邹城市、临淄市、泰安市、蓬莱市 河南(8):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安阳市、南阳市、商丘市、浚县、濮阳市 湖北(5):江陵(荆州市)、武汉市、襄樊市、随州市、钟祥市 湖南(3):长沙市、岳阳市、凤凰县 广东(7):广州市、潮州市、肇庆市、佛山市、梅州市、

雷州市、中山市 广西(3):桂林市、柳州市、北海市 海南(2):琼山市、海口市 四川(7):成都市、自贡市、宜宾市、阆中市、乐山市、都江堰市、泸州市 云南(5):昆明市、大理市、丽江县、建水县、巍山县贵州(2):遵义市、镇远县 西藏(3):拉萨市、日喀则市、江孜县 陕西(6):西安市、延安市、韩城市、榆林市、咸阳市、汉中市 甘肃(4):张掖市、武威市、敦煌市、天水市 青海(1):同仁县 宁夏(1):银川市 新疆(3):喀什市、吐鲁番市、特克斯县 一、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24座)(国务院1982年2月8日批准) 北京(直辖市)承德(河北)大同(山西)南京(江苏)泉州(福建)景德镇(江西) 曲阜(山东)洛阳(河南)开封(河南)苏州(江苏)扬州(江苏)杭州(浙江)绍兴(浙江)江陵(现荆州湖北)长沙(湖南)广州(广东)桂林(广西)成都(四川) 遵义(贵州)昆明(云南)大理(云南)拉萨(西藏)西安(陕西)延安(陕西) 二、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38座)(国务院1986

(完整版)西安由来和形成

西安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西安,古称长安,又曾称西都、西京、大兴城、京兆城、奉元城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市。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2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100余年之久。自公元前约11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并历来为地方行政机关----州、郡、府、路、省和长安、咸宁两县的治所。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使西安居中国六大古都之首,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著名的旅游中心城市。现属副省级城市,辖新城、碑林、莲湖、灞桥、未央、雁塔、阎良、临潼、长安九区及蓝田、周至、户县、高陵四县。55个街道办事处,120个乡,56个镇,3154个行政村,人口837万。 一、西安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公元前11世纪,兴起于周原地区的周人把活动中心移至今西安城西南沣河流域。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其子武王后在沣河东岸建立镐京,统一华夏,开创了西安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丰镐两京隔河相望,镐京为西周王朝政治中心,丰京是祭祀宗庙场所,直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之前,这座京城一直被全国各地诸侯奉为"宗周"。 春秋战国时期,来自陇南(今甘肃天水一带)的秦人崛起于关中盆地。秦武公和秦穆公时,设立了西安附近最早的县--杜县(前687)。这是西安地区行政区划的开始。战国时代秦国先后迁都栎阳(今阎良区武屯乡一带)和咸阳,今西安城区附近成为咸阳的郊区。 秦统一全国后,在今西安北郊建了许多著名的宫殿,如阿房宫、章台宫、

兴乐宫、信宫等。地方上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建制,设内史辖京畿各县(内史政区与官职同名,为郡级建制),今西安市辖域属其管辖范围。 秦末楚汉相争,咸阳宫室被毁。汉高帝七年(前200)建都长安(秦咸阳郊区一个乡聚的名称,在今西安西北郊渭河南岸)。惠帝时构筑长安城墙,城区面积36平方公里,城垣周长25.7公里。主要宫殿位于城的南部,宫殿面积占长安城总面积的1/2以上。除宫殿、衙署、达官显贵府第和宫廷作坊外,有9个商业区和160个居民闾里。城市规模宏大,建筑密集,街衢通达,交通便利。西汉高帝二年在原秦内史地设置渭南、中地、河上三郡,分别领有今西安市辖地。高帝九年(前198)撤销三郡复置内史,治长安城中。景帝二年(前155)分置左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将右内史东部改为京兆尹,西部改为右扶风,左内史改为左冯翊,称为"三辅",共治长安城中。这三者既为地区名,也为官名,与郡守相当,共同管辖京畿地区。征和四年(前89)置监察区司隶校尉部,三辅属之。 西汉末平帝元始四年(4),分京兆尹置前辉光、后承烈二郡。西汉末年,王莽废汉称帝,国号"新",改长安为常安。新朝天凤元年(14)分三辅为师尉、翊尉、光尉、京尉、扶尉、烈尉六尉郡。东汉复置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隶于驻洛阳的司隶校尉部。左冯翊治所迁至高陵,右扶风迁至槐里(今咸阳兴平)。 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220)改京兆尹为京兆郡。黄初二年(221)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235)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244)改为京兆郡,今西安市属5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 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

西安地域文化

西安地域文化的认识之谈 “八川分流绕长安,秦中自古帝王州”。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和文化发源地之一。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六千多年前半坡先民在这里种植狩猎,开掘出了别具特色的“半坡文化”。自公元前12 世纪,周文王在此建立沣京,揭开了西安作为帝王京师历经千年,雄踞华夏,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辉煌历史。西安成为与雅典、罗马、伊斯坦布尔等城市齐名的世界历史古都。直至今天,西安城中的塔与碑,城外的陵与墓,连绵的城垣与宫殿遗址,保存的大量珍贵文物以及周乐秦声、汉风唐韵等文化艺术,仍在昭示着这里曾经呈现过的尊贵和豪华、开放与风流。随着「唐皇城复兴计划」大唐芙蓉园、大明宫、曲江池、不夜城等地标式建筑,可以梦回大唐、穿越历史。换个场景,现代文明的高楼林立、立交环绕、道路纵横、西安,在古老中洋溢朝气、厚重中展示等大气。 话说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在中华大地上,不同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地域自然地理环境、民俗风情习惯、政治经济情况,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八百里秦川文武胜地,五千年文明光耀全球。尤其像西安是享誉国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经济社会根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久远的文

明传承。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都西安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拓印下无比瑰丽的史诗和波澜壮阔的画卷。 谈西安,不能不谈文化取历史。身为十三朝古都,西安曾确为外国古代文化的焦点,而今所见西安之一山一水、一砖一瓦,皆可视为古时文化积淀所成。再比如看到秦岭,让人不由想起韩昌黎之千古绝唱:一封朝奏九沉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正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近来当成心,好收吾骨瘴江边。 至于渭水,发生的故事更多,最为出名的生怕是封神演义,它的第二十四回就是《渭水文王聘女牙》。 而古意尤为盎然者,则为西安之城墙——它是外国保留最完成、最大的古代城墙。此城面南背北,以青砖建就,四周环以护城之河。东南西北墙之轴心部位开四大门,于大门之侧间距数百米再开小门,门皆命以极古典之名称,如墨雀门、南廓门、玉祥门、明德门、尚德门等等。各大门之上建以雕梁画栋之城楼,各城墙转角处再建角楼,守军于其上可极目近眺,迟察敌情。墙取河之间尚无环城公园,间无亭台楼阁、花卉树木;树木多苍老虬劲,无不显示一番长长的历史。 每到西安,一见那古城墙,便让人的心登时沉静下来,满身表里,渗入了古意。到春节之时,城门前之道旁会挂上

西安街道名称地来历

街道名称的来历 街道名称的来历街道名称的来历 先说说“”的来历:,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至西汉初年,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久安”。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隋时,隋文帝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作隋时也被称为“大兴城”。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元代,易名为“奉元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府,取义“安北”。之名由此而来。名称,是封建没落阶级的“小中原文化”意识的产物。唐之后,中国的政治中心从长安东移,封建统治阶级为了他们自身的政治利益,以“小中原文化”为核心,要“”和“”的西部社会,而不要西部有一座象征国家历史意义的大都城,于是“久安”的长安,便被降格成了,成了与“”同一意义的地方城市。这是唐之后至清的封建帝王们为了显示他们自己“小中原文化”的中心权位,有城中的四条主干

道,名字就是简简单单表明他们的所处的位置,所在的方向,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由城墙四角延伸出来的四条马路,同时都是用以“太”字开头的大道,标明了旧时城市的规划完整,详尽,工工整整,交错有序的样子,亦是来自周易八卦的名字,像太白,太乙等等,但在文革期间纷纷改名,文革后,除了星火路之外,其余都已改回原名;而其余有利用古时旧址,旧殿的名字来命名道路的,例如兴庆路,路,下马陵;再者就是文革采用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如刚才提到的星火路,此外还有长缨路等等。 1、广济街:唐长安城承天门街的一段。宋长安志有“承天门街东西广百步,南出皇城之朱雀门”曾是长安最宽的大街。元代称药市街,为中药集散地。明清时,北段称南广济街,南端称五味十字,以中药配方重视酸甘苦辛咸五味而得名。民国初年为银号钱庄集中地。 2、五味十字:为东西横街,东起南院门,西至五星街,长290米。明、清两代直至民国初年这里药业汇集,曾有藻露堂、树仁堂、万年堂等多家中药店。此街以我国中药分甘、辛、酸、苦、咸五味而得名。1966年改名为五星街中段,1972年恢复原名。 3、书院门:明万历七年间,学者冯从吾,今长安县人,因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原文地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作者:书画佳人马青原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燕、蓟重镇,辽的陪都,金、元、明、清的故都,地上地下文物保存非常丰富,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有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北海、天坛、颐和园、十三陵、万里长城和中国猿人遗址等重要革命和历史文物。 西安:位于关中平原渭河南岸,原名长安。周、秦、汉、西晋、前秦、赵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都建都于此,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遗存有大量地上地下文物,如西周的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遗址、大雁塔、

小雁塔以及明钟楼、鼓楼、碑林等。周围还有秦俑博物馆、古咸阳城、半坡遗址等。 南京:公元前472年迄今建城史已有2471年。公元3世纪以来,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共10个朝代和政权在南京建都立国,文物古迹很多,有石头城、南朝陵墓、石刻和明孝陵、明故宫遗址、太平天国天王府、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处、中山陵等。 洛阳:为我国著名的九朝故都。名胜古迹以市南龙门石窟最有名。城东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座佛寺。还有汉魏故城遗址、

西周王城、隋唐故城遗址、关林以及大量的古墓葬。 苏州:公元前514年吴国建都于此,隋、唐为苏州治所,宋代为平江府,历来是商业手工业繁盛的江南大都市。保存着许多著名的古代园林,集中了宋元明清的园林艺术精华,文物保护单位现共有489处,数量仅次于北京和西安,世界文化遗产共9处。名胜古迹遍布全城,如虎丘、拙政园、狮子林、留园、沧浪亭、寒山寺等。 杭州:我国古都之一,秦置钱塘县,隋为杭州治,五代时是吴越国都,南宋时以此为行都,是世界著名的游览城市,西湖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很多,如灵隐寺、岳庙、六和塔等。

西安路名文化 路名总结

对地名来历资料的筛选总结归纳 五味十字:中药讲求酸甜苦辣咸五味,顾名思义,五味十字就是原来卖药的地方。虽然五味什字叫“什字”,它并非纵横交错的十字路口,实际上只是个东西向的街道。其得名为“五味什字”相传是有段小故事的。 话说明清两代直至民国初年,这条街道曾开设过众多药铺,生意非常兴隆。比较著名的药店有“藻露堂”(创办于明朝天启二年,即公元1622年。该店以妇科良药“培坤丸”享誉省内外),复元成、树仁堂、万年堂等。因我国医药自古讲究“四气五味”,“四气”即春、夏、秋、冬四时之气,“五味”指“甘、辛、酸、苦、咸”,街道因此而得“五味”之名。由于风云变幻,市场兴衰,至今以上中药铺多已不在,就连“藻露堂”也迁离了原址。这与当年每逢正月十五前后,五味什字各家药店门前“大红灯笼高高挂”,争艳斗丽,一时观者如云的景象相比,大相径庭。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重点中学西安市第六中学原是“中州(河南)会馆”旧址。另外,该条街道上路北还曾建有安徽会馆,路南还有江苏会馆、山东会馆、湖广会馆等,实际上用现在的话说,会馆相当于这些地方的驻陕办事处。 可想而知五味什字昔日的繁华景象。 三学街:位于文昌门内西侧之南。东起柏树林西至书院门。唐代这一带为太庙,唐末太学迁至 此。前院为孔庙。宋金时唐太学改为京兆府学,此街名南城巷。元代府学和管理考试的机构贡院及管理人事的机构提举司相邻,表明府学明确的目地性。县学是县级学府,始于宋金。明代前长安县学在西关,明洪武三年移往西大街县衙西侧,万历九年移于府学西侧,今县坡巷,明成化七年移府学东侧。后来门前形成三条南北小街,称为府学巷,长安学巷,咸宁学巷。此街因北侧有此三学,改称三学街。唐代的孔庙即现在的碑林。 书院门位于南门内东侧,东至安居巷接三学街。明万历七年间,学者冯从吾,因与阉 党斗争失利,辞官归里,在宝庆寺讲学。后在街北侧建立关中书院,为当时陕西的著名学府。后为阉党所迫,书院尽毁,冯从吾在此坐两百日而死。明末清初又作了大规模修建。现为西安师范学校,遗址保存完好。此街因在书院门前而得名。于佑任曾住32号。西口有唐宝庆寺华塔。1991年修整街容保留明清风格建为文化旅游街。 详细介绍: 作为一个十三朝古都,曾是世界上最繁华的最国际化的大都市。虽然,那已经有很久了,一千多年了。这一千多年改变了很多东西,比如说西安已经不再是首都,又比如说,以前西安是"八水绕长安",只剩下几条干涸的河床。那一座辉煌的城市,已经消失在历史里,留下的是一个破旧的残骸。 但是,这样的一座城市,总会留下点东西--不仅仅是在书本上。当一个辉煌的城市渐渐从岁月里走远的时候,至少,他会留下一个背影,耐人寻味,书院门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 书院门的地名起源于在它里面的关中书院,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西北四大书院之冠。 是一个明代的叫做冯从吾的工部尚书,给皇帝上书,说皇帝"沉溺酒色、荒于朝政",结果被革职回家,然后潜心研究易理,在宝庆寺讲学,后来又拉上陕西省当时的最高行政长官汪可受,进行"联镳会讲",来听讲的人足有几千人,所以从此把那个地方修了一所书院,就是关中书院。 冯从吾积极参与当时的政治斗争,与"千人所指,一丁不识"的魏忠贤势不两立,成为东林党

西安的各城门名和街名的由来介绍

西安的各城门名和街名的由来介绍 西安的各城门名和街名的由来介绍? 西安各城门名和街名的由来介绍: 西安,是一个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城市。走在这座千年古城的大街小巷之中,几乎处处都可感受到一股股浓郁的古代文化气息。孔子提倡“仁、义、礼、智、信”,在这种背景下,西安诞生了像“尚勤路”、“尚德路”、“尚朴路”、“商俭路”、“尚爱路”。这些体现中国人传统美德的街名,一直沿用至今。走在西安的大街上,便会发现很多街道有着一些有趣的街名,每一条街道的名字背后,都有着它悠久而古老的历史,每一个街名,都在见证着这座古城的发展与辉煌的明天· 东木头市 东起东厅门,西至南大街,长890米。此街宋代时称菜市,金时称草场。明时这里成为府城的木头市、枋板市,故更名为木头市。明末,因其与聚居木器作坊的西木头市相对,改称为东木头市。

东厅门 西起东木头市,东至东县门,长400米。因清代咸宁县在东,称为东县,当时清军厅同知署和咸宁县初级审判、检察两厅设于此街,故得名东厅门。 东县门 东起东羊市,西至东厅门,长265米。明清时期,此街中段路北为咸宁县署,街北有县署大门与县门街,又因咸宁县署在府城4、贡院门街位于西大街西段北侧,南起西大街,北至西举院巷,长145米。因位于“贡院”正门前得名为贡院门街。“贡院”为明清陕西省举行乡试的考场,位于府城西北(今儿童公园)。 东举街院巷 位于今儿童公园东侧,为南北巷,西起早慈巷,北至新寺巷,长424米。因西侧“贡院”俗称“举院”而得名。1966年曾改名为奋发巷,1972年恢复原名。 西举院巷 位于今儿童公园北侧,东起早慈巷南口,西至牌楼巷北口,长331米。因北侧“贡院”俗称“举院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 ——成都市城市变化的足迹 成都市是我国首批命名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之一。它有着悠久而独特的文明源,灿烂而多彩的文明进程。近年来成都平原宝墩文化的考古发现,证实成都早在文明启蒙时期就是长江上游古文明的中心,城市文明发展史已经长达4500年以上。其文明的起源甚至有“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之说。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发现,则表明3000多年前成都都邑文化已经达到古蜀文明早期发展的鼎盛阶段。成都正式建城的标志是在公元前311年秦国张仪规划新建成都、埤城、临邛三城。从那时算起成都已经拥有2300多年的城市建设发展的历史。汉唐时期成都发展成为全国一流的城市,时称“扬一益二”,“天下第一名镇”。“西蜀称天府,由来擅沃饶”(隋·卢思道《蜀国弦》)。成都早在2000多年前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誉,这是历代成都人巧思聪慧和幸勤劳作的结果。 今天的成都市四川省位于成都平原的西北部,四川省的省会该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西南地区一个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城市生态和文态环境建设经过府南河综合治理工程,“五路一桥”交通工程,春熙路、红星路、琴台路等旧城改造工程和沙河治理工程,大慈寺、文殊院等历史文化片区的保护和建设等等,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加大了对文物古迹、传统建筑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力度,尘世建设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获得了海外的赞誉,成为了最宜于人居的城市之一。 一、成都城市的起源与形成 成都平原是古蜀文化、古蜀都邑、古蜀国的起源点。《蜀王本纪》所载蚕从、柏濩、鱼凫、杜宇直至开明等五代蜀王,实为从渔业游团时代到畜牧和农业定居时代的五大部落,最先居于岷山石室,后在成都平原辗转迁徙,寻找定居点,逐步由游团形成聚落,直至形成中心聚落和城邑,到杜宇是形成疆域广大的古蜀王国。从考古的角度看,在启蒙文明时代,距今4500年前成都平原宝墩文化这个漫长时代城市最初的胚胎。从那时到现在,成都城市文明发展史已长达4500年以上。到距今3000年前的三星堆、金沙和十二桥等遗址所昭示的早期文明发展时代,在平原中心形成最早最大的古蜀都邑,从此在没有迁徙,城市在同址连续发展的历史长达3000年以上。在商业街船棺葬遗址显示的时代,及战国早期,今成都城垣的西部即古少城中心区便成为开明王国的定于点,正如《华阳国志》卷三《蜀志》中所述“开明自梦郭移,乃徙至成都。”到战国晚期,秦惠文王二十七年(前316年)张仪灭蜀,始设蜀郡并成都县,公元前311年又按照当时京城咸阳的建制,兴建成都、埤城、临邛三城,此为成都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之始。成都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历史长达2310年以上。 1.1、宝墩文化与长江上游古城文明中心的形成 1.1.1、成都城市的起源 大约距今4500年至3700年,成都平原已经出现了较为发达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考古学上命名为“宝墩文化”。这一时期,成都平原上的古蜀人已由游团走向初步的农业定居并出现了大大小小面积不等的聚落,其中小的仅有几千平方米,大的可达几十万平方米。最大的在新津县宝墩镇,面积达60万平方

西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32796154.html, 西安 作者: 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7年第06期 2017年2月,西安官方发布了《西安市城市道路“以克论净深度保洁”作业标准(试行)》。标准提到,将西安市道路清扫保洁等级划分为重点区域、一级、二级、三级道路,并要求每平方米灰尘分别不得超过5克、10克、15克和20克。 2017年4月23日,西安市碑林区柏树林街道首批7名“以克论净”新保洁标准自查考核官正式上岗。按照新的考核标准,考核官会在路段上随机选取一平方米范围扫取积尘,通过称重,再根据标准要求,对道路保洁情况进行考评。检查结果与保洁员每月的绩效工资挂钩,若不达标就先教育,三次不达标则会进行经济处罚。 一时间,关于西安道路保洁“以克论净”的话题引发当地民众热议。有市民认为,新标准会给西安环境改善带来正能量,但也应顾及到保洁员的切身利益,加班是否有补助等问题需要合理解决。“新的道路保洁标准使考评结果更直观,清扫质量更高,工作更精细化。”西安碑林区柏树林街道环卫所所长兰有刚表示,在城市道路设施完好的情况下,只要认真清扫,该辖区道路基本都能达到“以克论净”这一标准。 对于62岁的环卫工王观海而言,虽然他负责的路段属于三级道路,要求并不高,但要保持合格还是会经常加班。“现在每天至少要扫四五遍,从清早4点起来差不多要干到下午6点。”王观海说。据了解,除西安外,山东、河北、重庆等地也出台过相关规定。 锐评:“以克论净”,让城市一尘不染,初衷良好。可将层层压力转嫁给环卫工,是否有捏“软柿子”之嫌?处罚力度一旦过大,环卫工能否承受得起?实际上,光靠环卫工,城市很难保持洁净。一座城市的宜居之处,不仅体现在容颜光鲜上,更体现在有人情味、决策更规范上。

感受成都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文化内涵

感受成都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文化内涵,领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我校七年级全体同学将于2011年4月2日10:00—15:00到中海…… 格式:DOC 大小:21KB 添加时间:2012-5-8 授权:免费下载 班级春游安全应急预案 准备: 1、纪律教育。 (1)学生有组织、有秩序地排队出发。在公园内不攀爬,避免危险行为。 (2) 不单独行动,整班集中活动较适宜。遇到突发情况与班主任商量寻…… 格式:DOC 大小:22KB 添加时间:2012-2-7 授权:免费下载 机械伤害应急预案 机械伤害应急预案一、危险特征: 1.违章操作包装机、机械手; 2.开关不灵活二、目前控制情况: 1.操作人员对操作规程不熟悉 2.加防护罩三、情景假…… 格式:DOC 大小:20KB 添加时间:2012-4-18 授权:免费下载 开业庆典活动安全预案 用电,调试发电机,如遇停电,随时切换电源,确保及时供电。电工同时做好外卖场临时用电并加强在营业厅的巡视。超市、二楼、三楼准备好应急照明设备(手电筒,绝…… 格式:DOC 大小:21KB 添加时间:2012-2-10 授权:免费下载 幼儿手足口病预案 幼儿手足口病预案春夏季节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特别是近段时间有关媒体也不断报导某地发现多例手足口病的信息,令许多家长内心惶然。为此,幼儿园领导高度重视…… 格式:DOC 大小:21KB 添加时间:2012-3-19 授权:免费下载 幼儿园消防安全应急疏散演练预案 用培训和消防知识讲座,并组织园义务消防队进行实战演练。 3、落实相关安全措施。幼儿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同消防队进行幼儿园消防工作检查,重点是安全疏散设施…… 格式:DOC 大小:26KB 添加时间:2012-4-7 授权:免费下载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安全应急预案 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经常组织人员进行安全自查,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安全隐患,及时

西安城的18个城门的来历

西安18座城门的名称来历 西安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是明代初年在唐长安城皇城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呈长方形,总周长11.9公里。西安古城墙的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了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西安城墙从隋唐至今已有1400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城门发生了种种变化。细数这些城门的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的沉浮。 西安城墙有城门18座,从北顺时针依次为:尚武门、安远门、尚德门、解放门、尚俭门、尚勤门、朝阳门、中山门、长乐门、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永宁门、朱雀门、勿幕门、含光门、安定门、玉祥门。 1、尚武门 尚武门是北城墙最西边的一座城门,开于建国后,与尚德门、尚勤门、尚俭门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习武健身、勤俭节约”。根据唐长安城墙遗址公园里的石铺地图标示,这里曾是当年的玄武门,李世民与尉迟恭射杀亲兄弟李建成、李元吉的地方。

2、安远门 安远门是明清西安城的北城门,位于西安城南北中轴线上。安远二字是继承中原汉族朝廷对边远少数民族采取的怀柔安抚政策,希望边远少数民族对朝廷知恩归顺。 3、尚德门 尚德门位于北城墙解放门西,开于建国后。与尚武门、尚勤门、尚俭门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习武健身、勤俭节约”。现城门内为尚德路,城门外为火车站西盘道。

4、解放门 解放门原名中正门,又叫小北门,位于西安火车站正前方,开于民国时期。1952年因扩建火车站广场将解放门拆除,成为城墙的一个豁口,2005年重新连接,使西安城墙全线贯通。城门内为解放路,城门外为火车站广场。

5、尚俭门 尚俭门位于北城墙解放门与尚勤门之间,开于建国后。与尚德门、尚勤门、尚武门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习武健身、勤俭节约”。现城门内为尚俭路,城门外为火车站东盘道。 6、尚勤门 尚勤门是北城墙最东边的一座门,开于建国后,与尚德门、尚武门、尚俭门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习武健身、勤俭节约”。现城门内为尚勤路,城门外与环城北路成丁字路口。

西安地名典故

历史文化古城西安,是由数百个老村镇、上千条老街巷组成。连同众多美丽的山河原川、旅游景点,它们犹如夺目的明珠,镶嵌在这座美丽的城市之中。伴随这些老村镇老街巷,它们的名称已经远不是标识地理位置的符号,而是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淀和文化遗产,成为古都西安一笔非常珍贵的地方文化财富。您知道大差市、洒金桥的来历吗?您了解下马陵、古迹岭背后的故事吗?你还记得陪你走过这些岁月的地方? 历史遗迹成就街巷地名 书院门:明代以街北侧有关中书院得名。1966年曾名健康街,1972年恢复原名。于右任先生曾住该街32号。街口有牌楼和唐代华塔,街北侧有明代建关中书院,属西安“历史文化散步道”中古文化一条街。 北院门:据清《咸宁县志》记载:明代称为宣平坊。清代西大街以南为陕甘总督部院衙门,故称南院。街北侧为巡抚部院衙门称北院。清光绪二十六(公元1899年),慈禧太后那拉氏为躲避八国联军的入侵,携光绪皇帝逃来西安,先住南院,后移北院,北院被称为行宫,成为当时的国家行政中心。各省进贡的银两、物品也随之运进西安,此街不少银号、店铺应运而生,南、北院门一带盛极一时,直至民国年间仍是商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北院门南有明代建筑的鼓楼(元代称敬时楼),西侧有明清“榜眼古民居”,北端为石牌坊,现在属“西安历史文化散步道”中回坊风情街,是一条明清建筑风格的、以古玩和回民风味小吃称著的步行商业街。 南院门:据《咸宁县志》记载:南院门一带为明代的归义坊。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陕甘总督部院行署始设于此,因与鼓楼北的巡抚部院相对,故名南院,这一带即泛称南院门。清代和民国初期,这里人口集中,商贩云集,是西安最繁华的商业街。1934年陇海铁路通车后,商业中心逐渐移至解放路、东大街一带。解放后这里成为商业和居民住宅区。1966年曾名五星街,1972年恢复原名。 东县门:据《咸宁县志》,此街约形成于唐末,当时佑国军节度使韩建以唐长安皇城为基础缩建长安新城,将长安、万年两县移到城东西两侧,各建小城,此城即后来的咸宁县城,因位于城东侧,人称东县,门前街道得名东县门。元代至明清,咸宁县署在此县北侧。清代驻军装局,辛亥革命时,起义新军首先占领军装局,夺取库存武器,并以此为指挥部,取得西安光复,支援了武昌起义。 骡马市:相传,明代此地是牲畜交易市场。清称为骡马市。1966年曾名工农街,1972年恢复原名。 大差市:宋代称这一带为菜市,元称草市,明称菜市。清记载为大菜市,以此什字卖菜小贩集中故名。《西安府图》已演化为大差市。 大皮院:拓建于明洪武年间,以经营皮业而得名。1966年改为人民路,1972年恢复原名。南侧有清真寺一座,系回民聚居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