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淘宝网的盈利模式

淘宝网的盈利模式



简述淘宝网的盈利模式

刘晓娟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互联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网络应用的广泛普及,使电子商务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高。目前,国内从事专门的电子商务的主要有淘宝网、易趣网等,电子商务影响力的逐渐提高,许多大型的网络公司也开始筹建自己的网上购物平台,如众所周知的百度。电子商务在初期发展阶段为了求得生存,大多数是免费为广大的使用者提供服务;随着相关技术的逐渐成熟,相应的赢利模式也应运而生。

因特网上的电子商务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信息服务、交易和支付。主要内容包括:电子商情广告;电子选购和交易、电子交易凭证的交换;电子支付与结算以及售后的网上服务等。它主要包括B2B、B2C、 C2C、B2M四类电子商务模式,其中主要交易类型有企业与个人的交易(B2C方式)和企业之间的交易(B2B方式)两种。 参与电子商务的实体有四类:顾客(个人消费者或企业集团)、商户(包括销售商、制造商、储运商)、银行(包括发卡行、收单行)及认证中心。

B2C模式是我国最早产生的电子商务模式,以8848网上商城正式运营为标志。B2C即企业通过互联网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新型的购物环境——网上商店,消费者通过网络在网上购物、在网上支付。由于这种模式节省了客户和企业的时间和空间,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特别对于工作忙碌的上班族,这种模式可以为其节省宝贵的时间。但是在网上出售的商品特征也非常明显,仅仅局限于一些特殊商品,例如图书、音像制品、数码类产品、鲜花、玩具等等。这些商品对购买者视、听、触、嗅等感觉体验要求较低,像服装、音响设备、香水需要消费者特定感官体验的商品不适宜在网上销售,当然,也不排除少数消费者就认定某一品牌某一型号而不需要现场体验就决定购买,但这样的消费者很少,尤其在我国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并不完善,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体验感觉来决定是否购买。所以,到目前为止,B2C市场上成功的企业如当当、卓越,都是卖一些特殊商品的。目前B2C电子商务的付款方式是货到付款与网上支付相结合,而大多数企业的配送选择物流外包方式以节约运营成本。随着用户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及优秀企业示范效应的促进,网上购物用户迅速增长,2004年占整个互联网用户的5.4%,我国B2C

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到2004年底达到了45亿元,这种商业模式在我国已经基本成熟。

C2C这种模式的产生以1998年易趣成立为标志,目前采用C2C模式的主要有eBay易趣、淘宝、拍拍等公司。C2C电子商务模式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网上交易行为,目前C2C电子商务企业采用的运作模式是通过为买卖双方搭建拍卖平台,按比例收取交易费用,或者提供平台方便个人在上面开店铺,以会员制的方式收费。虽然我国网民已经突破了1亿,市场规模巨大,但由于受一些条件的制约,我国的C2C电子商务仍然处于融资烧钱聚集用户阶段,并未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零售电子商务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C2C已经基本解决,目前真正的难点在于交易信用与风险控制。互联网突破了地域的局限,把全球变成一个巨大的“地摊”,而互联网的虚拟性决定了C2C的交易风险更加难以控制。这时,交易集市的提供者必须处于主导地位,必须建立起一套合理的交易机制,一套有利于交易在线达成的机制。eBay在美国能够发展得如此快,除了PayPal这套支付工具外,与美国社会完善的信用体系是分不开的。在美国的C2C交易中,PayPal既扮演着收单商家,又扮演了银行的角色,这种双重角色使得PayPal聚拢了买方与卖方的大量资金,掌握着买卖双方的交易与信用状况。我国电子商务网站推出的“支付宝”、“安付通”等支付工具以及赔付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这种购买信任危机,但C2C市场要想彻底突破这些制约仍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育过程。

相对于B2C、C2C来说,B2B应该是我国目前盈利状况最好的电子商务商业模式。B2B模式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聚合众多的企业商家,形成买卖的大信息海洋,买家与卖家在平台上选择交易对象,通过在线电子支付完成交易。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三种模式中最值得关注和探讨的,因为它最具有发展的潜力。截止到2004年底,中国进行过网上B2B交易行为的企业数量已经达到135万,iResearch预计到2007年这一数字将会达到近200万。从企业电子商务市场规模来看,2004年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占中国整个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的98%左右,交易额达到了3160亿元,较2003年增长了128.2%。据iResearch预测,2007年中国内地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7000亿元,其中B2B市场规模将达到16900亿元。

淘宝网是典型的C2C模式,在成立之初对所有的商户实行免费,阿里巴巴老总曾经马云说:“淘宝3年不收费。中国的C2C市场还处于市场培育阶段,免费模式更利于跑马圈地。”采用支付宝的付款形式也提高了网上交易的安全性;经过三年多的运营,淘宝网已经日趋发展

成熟。2007年上半年的总成交额突破157亿人民币,接近2006年淘宝网全年成交额;和2006年上半年相比,淘宝成交额增长了近200%。淘宝网持续的快速发展客观反映了在网络购物市场,庞大的互联网网用户群已经开始被撬动。

淘宝网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与其采用的免费模式有关,但同时从产品形态、市场扩展以及服务扩展上也有其独到之处。目前淘宝平台的销售产品类型已经从手机、笔记本、化妆品为主逐步扩展到话费充值卡、衣服、食品、宠物食品等日常生活用品等。淘宝在2007年初开始的话费充值服务和机票等旅行产品销售平台的搭建,不仅有效整合了很多线上线下的分散资源,同时抓住了消费者需求,给与了更多便捷的选择。市场拓展上,淘宝网加强了与知名企业的联合,仅2007年上半年就有7827家品牌企业申请在淘宝网上开设自己的旗舰店。同时,淘宝网同支付宝的合作也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当然,任何一家企业起最终的目标都是盈利。淘宝网在承诺的3年免费期结束后,也开始寻找自己的盈利模式。2007年7月26日,淘宝网对外宣称进行网络营销尝试被认为是赢利行动的开始。淘宝副总裁当天也表示,网络营销尝试是淘宝盈利模式的探索,淘宝已经从07年春节开始在网络广告上与众多品牌有所合作。

目前,淘宝网的主要收入还是来源与广告收入。实际上,在探索盈利模式的路程上,淘宝也走过了一条崎岖的道路。

2006年5月,淘宝宣布将一套名为“招财进宝”的网络竞价排名系统引入到电子商务的交易之中。该服务有点类似搜索企业的竞价排名,由淘宝卖家用户自愿就某个关键词出价进行商品的推广,并依据最终成交情况支付服务费用。

推出这样一项服务,淘宝当然是奔着对盈利的摸索去的——只要用户愿意接受尝试这种方式,并逐渐形成一种交易习惯,一方面不与“3年免注册交易费”的承诺相违背,另一方面显然也找到了个前途不可限量的盈利点——毕竟,百度等搜索企业不都靠这个活得很滋润。但事情并不像淘宝所预测的那般乐观。“招财进宝”一经推出,卖家用户一片哗然,抛去用户对淘宝“有变相收费嫌疑”的指责,这项竞价排名机制在用户的使用中也出现了漏洞——有卖家利用交易成功才交费的规则进行不正当竞争,也有卖家在使用这项服务后交易量反而减少。随即,部分卖家公开站出来对淘宝的这项服务表示反对,并有一些卖家成立了“罢市联盟”,并决定与6月1日集体罢市。6月12日,经过集体投票,淘宝这一仅实施了一个月的“招财进宝”竞价排名服务悄然下线。

随后,在是否对

用户收取手续费上,淘宝也进行了艰难的取舍。淘宝建立之初,为了能更多的吸引用户,对用户免收手续费,但相信这只是马云对淘宝发展的一个初步设想:网络人气,吸引广告商家的关注。实际上,阿里巴巴在建立之初也是对用户免费的。随着用户数量和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相信手续费将成为淘宝实现盈利的一个重要渠道。

目前,支付宝的盛行也形成了淘宝网实现盈利的一个新亮点。支付宝和淘宝的结合形成了淘宝的一个融资机构,基本类似银行,但比银行的操作模式简单了许多。用户在淘宝上通过支付宝将钱汇到支付宝。支付宝把我们的资金收集起来进行投资盈利。因为支付宝进行的是信用交易,这当中就涉及到一个流量和常量的专业词语。 简单点解释,就是银行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现金作为准备金,以备小额的取款,其余的多余资金就可以操作了。支付宝也一样,因为我们不断交易的过程中,有一个汇近快汇出慢的时间差,同时还有付款和收到货物再支付的时间差,这当中就有了一大笔资金和时间可以进行操作了。而且淘宝的交易量是相对稳定的。如果交易量少,可以通过淘宝的优惠提高交易量,以保证资金的常量,那么这笔常量资金就可以进行投资生利了。

当然,要实现盈利仅仅依靠这些传统的模式也是不够。2007年12月26日,淘宝网宣布正式进军B2C市场,目前内部正在进行最后阶段的筹备工作。实际上淘宝网的管理人士也意识到,要突破盈利瓶颈,就必须寻求新的增长方式。淘宝依靠自己建立起来的品牌优势,及时进军B2C市场,也进一步表明了其寻找盈利形式的决心。同时,淘宝网内部管理人士也表明,进军B2C市场,也是为淘宝的上市扫除最大的障碍。淘宝上市首先要解决盈利问题,尽管淘宝拥有庞大的用户,但至今仍无法解决盈利问题,进军B2C有望在该问题上取得突破。

当然,对于成立仅仅3年多的淘宝,其探索盈利模式的道路还将继续进行。阿里巴巴强大的经济实力曾经为淘宝的建立和正常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随着阿里巴巴的上市,其自身也面临着更大的利润压力,这也决定了淘宝网必须依靠自身的探索实现盈利。3年免费的运营已经为淘宝积聚了不少人气,淘宝下一步将何去何从,相信马云的团队将给我们一个和好的诠释。在电子商务日趋成熟的21世纪,淘宝会继续做强做大,亦或是销声匿迹,我们将拭目以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