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年中质协黑带备考练习题第一套

19年中质协黑带备考练习题第一套

19年中质协黑带备考练习题第一套
19年中质协黑带备考练习题第一套

六西格玛黑带考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各1分。共50分)

1. 以下哪种工具通常被用来与特性要因图一起使用(C )

A. 散点图

B. 排列图/柏拉图

C. 头脑风暴

D. 力场分析

2. 下图是卡方分布,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B )

A. 中位数大于均值

B. 中位数小于均值

C. 众数最大

3. 15天,每天记录不

良品数。针对每天记录的不良品数,他应用2-Sample t test ,他的原假设(Null Hypothesis )为两种不同设定对良率没有影响,他的备择假设(Alternative Hypothesis )为两种不同设定对良率有影响,结果得出P=0.048,(设定为0.05) ( B )

A. 不能拒绝原假设

B. 拒绝原假设

C. 不能确定结论

D. 需要继续实验

4. 在假设检验中,关于α和β风险,下述描述正确的是( A )

A. 在一定条件下α风险越高,β风险就越低,反之亦然;

B. 拒绝零假设的风险是β风险;

C. 不能拒绝零假设的风险是α风险;

D. 只要数据可靠,就没有风险

5. 对比以下各相关系数R ,表示线性相关性最好的是哪一个?( A )

A. -1

B. -0.5

C. 0

D. 0.98

6. 对σ水平的叙述当中错误的是( B )

A. 当客户规格限确定后,过程的σ越小时,σ水平越高,过程能力越好

B. σ水平与制造成本没有关系

C. 6σ水平代表1000000个缺陷机会中有3.4个缺陷。

D. 失误越多,σ水平就越低

7. 每天抽取样本测量产品的直径,从三个班抽取,每班样本量恒定为12,则适用的控制图为?( B )

A. Xbar-R

B. Xbar-S

C. NP 图

D. C 图 8. 一个4

82-Ⅳ 的实验设计意味着我们会有( D )

A. 2水平, 8个因子的实验,256次运行;

B. 2水平, 4个因子,16次运行;

C. 2水平, 8个因子的全因子实验,16次运行;

D. 2水平,16次运行,二元交互作用之间有混淆

9. 参考下图,实验需要在2天完成,下面描述正确的为( B )

A. 加中心点的目的是把2水平的设计开展成3水平的设计;

B. 4

92-Ⅳ设计,共9个因子,实验运行次数为37;

C. 加区组的目的是把2天的因素当作一个实验因子来处理,因子数量实际为10个;

D. 三元交互作用与三元交互作用发生混淆

10.

比较两种数据类型, 计量型和计数型, 以下那一种描述是不正确的?( D ) A. 计数型的数据提供较少信息 B. 计量型数据较难获取

C. 计量型数据更适合低缺陷率

D. 与计量型数据相比,计数型数据需要较小的抽样数量

11.

362-Ⅲ

设计,折叠1次,下述描述正确的是 (C)

A. 共进行16次运行,设计的分辨率为Ⅲ;

B. 共进行8次运行,设计的分辨率为Ⅲ;

C. 共进行16次运行,没有主效应与二元交互作用混淆发生;

D. 共进行64次运行,设计分辨率为Ⅳ; 12. 工程师约翰对过程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请见下图,你帮助他分析,并推荐最佳的改善措施为:

(C )

A. 提高短期能力;

B. 加强管控,减少过程波动;

C. 加强管控,减少过程偏移

13

A.从表中看到,部件变异百分比为84.57%,测量系统不算太差,无需改进;

B.从R图中可以看出,只是测量系统的重复性不好,需要测量员A改进;

C.从部件和测量者的交互作用图可以看出,有严重的交叉现象,需要改进测量者的重复性;

D.本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都需要改进。

14.赵工程师收集了一个月的缺陷数和相应的检查数,他需要研究每天缺陷率的趋势,请问他应该使用哪种控制图? ( C )

A.P图

B.I-MR图

C.U图

D.C图

15.成功实施六西格玛项目的关键因素,不包括(D)

A.高层的承诺和支持以及可用的资源;

B.有效的培训和指导;

C.客户驱动;

D.掌握好统计工具,并以关键工具为中心解决问题

16.六西格玛的从客户出发的含义,理解不确切的是( A )

A.客户要求什么,我们就应该做什么,否则客户就会不满意;

B.找出客户的关键质量特性(CTQ);

C.不能以自己为中心推断客户的需求;

D.成功的关键在于对客户的理解

17.为了调查焊接工程的作业者之间的方差是否一致性, 收集了3名作业者的数据后进行了等方差检验。已知数据不符合正态要求,则结论为( B )

A.待进行数据正态转换后再进行等方差检验;

B.三组数据的方差没有显著差异;

C.三组数据的方差相互不等;

D.三组数据的方差至少有一组与其他的不同。

18.动力科要调查5种不同工序的单位产品氢气消耗量,这时要使用的工具是什么?( B )

A.T-TEST

B.ONE-WAY ANOVA

C.相关分析

D.卡方分析

19.我们希望比较日本人与中国人的成人体重有无差别,各收集了208个数据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请看下图,请问您的结论是( D )

A.在90%的统计置信度下,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体重无显著差异;

B.这208对样本的人的体重无显著差异;

C.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体重无显著差异;

D.在5%的显著水平下,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体重无显著差异;

20.下图为加中心点的2水平因子设计分析结果,在95%的置信度下,不恰当的结论为( D )

A.所有的交互作用都不显著

B.所有的主效应都显著

C.Y与X有二次曲线效应

D.实验找到了最佳点(最低或最高)

21.控制阶段可能进行的工作包括以下哪些?a)制定控制计划;b)对新的过程形成新的指导文件;c)重新绘制流程图(Process Mapping);d)培训 ( C )

A.ab

B.cd

C.abd

D.abcd

22.因果(C&E)矩阵的评分标准为:(B)

A.Y的评分为0,1,3,9

B.X的评分为0,1,3,9

C.X的评分取决于与Y的相关关系,0-10分

D.X的评分取决于X之间的相对重要度

23.关于流程图(Process Mapping),以下描述正确的为( C )

A.先确定所有可能的输入,再填写输出;

B.为了作出正确的流程图,同时不受到别人的干扰,最好是靠自己;

C.从流程图中可以初步判断流程中的浪费活动;

D.流程图的起点和终点与项目的范围没有关系。

24.关于因果矩阵,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D )

A.因果矩阵的目的是评价通过输入对输出带来的影响来决定输入相对重要度;

B.因果矩阵的输入来自流程图中的输入;

C.可以用20/80原则选择因果矩阵中的潜在的关键输入:按分数降序排序后,选择前面20%

的因子个数,也可以选择累计分数达到80%所对应的哪些输入因子;

D.因果矩阵中没有选中的因子没有必要进行改进了。

25.对于数据的挖掘和处理,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A )

A.在处理数据时,任何情况下,图表法和数值法选择一个就可以了,否则就造成浪费;

B.完整的描述数据,必须对数据中心、离散度和形态全部描述;

C.必须首先验证数据的正态性和稳定性;

D.必须确认数据的可靠性。

26.关于长期和短期的数据,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C )

A.计量型数据个数超过100个,就可以认为是长期数据;

B.短期数据的含义是数据收集的期间短,与其他的因素无关;

C.一般情况下,覆盖6M的数据就可以被认为是长期数据,与数据收集的期间没有直接关系,

如一周的数据;

D.数据收集的间隔的长短是判断数据是否是长期数据的依据。

27.关于测量系统分析,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B )

A.无论如何,测量系统所带来的误差也不会超过部件本身的误差;

B.根本目的在于确认数据来源的可靠性;

C.只有计量型数据的测量系统才有重复性和再现性问题;

D.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只与人有关;

28.对于连续性测量系统,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C )

A.只要重复性和再现性好,测量系统就没有问题了;

B.对于连续Y的测量系统,一般需要判断P/T(公差/精密度)的数值;

C.NDC(明显分类数)与分辨率有关;

D.MSA与样本选择没有关系,只与测量系统本身有关系。

29.某连续测量系统分析结果为:明显分类数NDC=6,公差百分比P/T=45%,研究百分比%Study Var%=15%,则描述正确的为( A )

A.此测量系统不合格,必须经改进;

B.如果用于出厂检验,则可用;

C.如果用于流程研究,则可用;

D.不管用途如何,必须重新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30.对于流程能力指数Cp,Cpk,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能力指数是过程的表现与客户的要求比值;

B.Cp≥Cpk;

C.能力是相对的,对于不同客户而言,你的过程能力可能不同;

D.Cpk<0没有任何意义。

31.对于能力指数,下述描述正确的是( B )

A.不稳定流程不要计算能力指数;

B.Cp代表流程潜在的最好,Ppk代表流程的实际表现;

C.只有单向规格限的连续特性,不能计算Ppk;

D.非正态分布不能进行能力分析。

32.对于FMEA下面描述正确的是(D)

A.发生问题后,进行问题分析的工具;

B.只适合于制造过程,对于管理过程不适用;

C.FMEA作为一次性改善工具,没有必要经常更新;

D.新工艺实施后必须进行更新。

33.关于FMEA的RPN,下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RPN的三个要素中,严重度要优先考虑;

B.严重度不能被改进;

C.采取的措施的目的是要减少RPN;

D.二次FMEA的RPN在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后就可以重新计算。

34.在FMEA中,关于控制,下面描述不正确的是(C)

A.控制措施应该针对潜在的原因或故障模式;

B.针对潜在原因的控制措施一般称为预防措施;

C.没有控制措施时,可探测反而性好;

D.控制是为了减少流程风险;

35.针对失效模式,下述描述不正确的是( B )

A.失效模式不一定发生;

B.一个原因对应一个失效模式;

C.一种失效模式可能由很多原因共同引起的;

D.一种原因可能造成多种失效模式;

36.某黑带按班分组收集数据,每班收集9个数据,收集100组数据,共收集了900个数据。如果流程处于稳定状态,且均值为3.6,标准差为1.2,则下述正确的描述为:( C )

A.分组数据均值为3.6,分组数据均值的标准差为1.2

B.分组数据均值为3.6,分组数据均值的标准差为0.12

C.分组数据均值为3.6,分组数据均值的标准差为0.4

D.分组数据均值为3.6,分组数据均值的标准差为0.04

37.黑带约翰为了研究供应商的质量,研究了3个供应商的某材料特性。三个供应商的样本数据分别为25,30和28个。他选择了一元方差分析,总平方和为900,误差项平方和为800,则F值为( B )

A.8

B. 5

C.13

D.9

38.有16个样本,符合正态分布,样本均值为6.55,标准差为2.4,则在95%的置信度下,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为(t0.025,15=2.131 t0.025,16=2.120)( B )

A. 1.75-11.35

B. 5.27-7.83

C. 5.28-7.82

D. 4.15-8.95

39.以下为某带中心点的3因素2水平实验设计的主效应图和方差分析结果,在95%置信度下,下述描述正确的为:( B )

A.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B.存在显著的弯曲现象

C.找到了弯曲的极点

D.

40.判断2水平因子饱和设计因子是否显著,下面的方法那个无效?( D )

A.正态概率图

B.半正态概率图

C.排列图

D.P值

41.某种产品,单位产品上可能的缺陷数为5种,现检查600个产品,发现缺陷品为10片,缺陷数共15个,则DPMO为:( C )

A.3333

B.500

C.5000

D.333

42.关于休哈特统计过程控制,哪一个不是正确的?( D )

A.一个不可预测的过程可以认为是统计失控的;

B.可能存在这种情况:一个过程统计上受控,但能力不足;

C.在发生失控时,如果操作者没有采取任何纠正措施,SPC 图将作为摆设;

D.产品规格限完全应该放在控制图上,以便更容易控制过程

43.关于控制图,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B )

A.控制图上出现一个超出3西格玛控制限的警报,但没有任何异常,属于第二类错误;

B.控制图上没有任何异常警报,但实际上有异常发生,属于第二类错误;

C.控制图异常报警说明有异常发生;

D.如果没有异常发生,控制图就不会报警。

44.关于假设检验,下述描述正确的是( C )

A.拒绝H0风险是α风险,不能拒绝H0的风险是1-α风险

B.拒绝H0风险是β风险,不能拒绝H0的风险是1-β风险

C.拒绝H0风险是α风险,不能拒绝H0的风险是β风险

D.拒绝H0风险是β风险,不能拒绝H0的风险是α风险

45. 样本的()更易受到异常值的影响。( B)

A.中位数

B.均值

C.最大值

D.最小值

46. 一个稳定的过程,标准差为100。这个过程中n=25的样本均值的标准差是:( C )

A.100

B.4

C.20

D.以上都不对

47. 正态均值的90%的置信区间是从13.8067至18.1933.这个意思是: ( A )

A.均值落在13.8067至18.1933范围内的概率是90%

B.按照现在的抽样下去,平均来说总体均值有90%的可能性落在13.8067至18.1933之间

C.总体中所有样本值的90%落在13.867至13.1933

D.置信区间变差均值的概率为90%

二、判断题:(10分,每空1分)

1. 要了解两个变量间的相关性,应该作箱线图(×)

2. 使用于ANOVA分析,X是计数型,输出是计量型(√)

3. 在正态检验中,95%的置信度下P>0.05表示数据非正态(×)

4. 如果机场安检系统使装有炸弹的公文包通过,就可以把其看是二类错误的例子(机会丧失)(√)

5.相关系数等于0,说明变量间无相关关系.( × )

6、因果图分析的目的是通过评价输入对输出的影响程度来决定相对重要的输入因子。(√)

7、箱线图将注意力集中在探测和监测过程的变异上。(×)

8、失效模式就是原因。(×)

9、只有流程更改才能导致严重度降低(×)

10、增加检测措施仅能导致探测度的降低。(×)

三、填空题:(30分,每空1分)

1、σ水平是将过程输出的平均值、标准差与质量要求的目标值、规格限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是对过程满足质量要求能力的一种度量。σ水平越高,过程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就越强;反之,σ水平越低,过程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就越低。

2、对已经存在的流程或产品进行改进通常使用DMAIC 改进模式。

3、改进阶段制定改进方案常用质量功能展开QFD 、DOE试验、Triz 的方法制定改进方案。

4、在质量改善类项目中,常提到的5M1E是指人员、机器设备、材料、

方法、环境、测量、。

5、统计数据一般分为两大类,即_____计数型数据_ 、___计量型数据___。

6、世界质量管理经历了_质量检验阶段__、__统计质量控制阶段___、_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___三个阶段。

7、从6SIGMA管理目标是精——波动小;准——接近目标。

8、六西格玛管理中的σ值是一个希腊字母,读作西格玛,在数理统计中表示标准差,是用来表征任意一组数据或过程输出结果的离散程度的指标,是一种评估产品和生产过程特性波动大小的参数。

9、太钢六西格玛实施文化是知、行、恒合一,即:知道、实施、持之以恒。

10、描述计量数据散布的有极差、标准差、方差、四分位间距,描述数据中心位置的有均值、中值、众数。

四、论述题:(10分)

请描述DMAIC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及相应的工具(各举3个)。

答:

1、D阶段,即定义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是定义清楚所要解决的问题(5W1H )。常用工具有头脑风暴法、亲和图、树图、流程图、SIPOC图、因果图等。

2、M阶段,即测量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是对Y(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测量系统分析、过程能力分析;对X(影响问题的原因)进行可能因子的查找,可能的关键因子的筛选,实施快速改善。常用工具有排列图、因果图、散布图、过程流程图、直方图、FMEA分析等。

3、A阶段,即分析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是研究与确定影响问题Y的关键X。常用工具有因果图、方差分析、试验设计、假设检验、多变量图、回归分析等。

4、I阶段,即改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有针对关键因子X寻找改进方案,实施并验证改进方案。常用工具有试验设计、质量功能展开、正交试验、调优运算、响应曲面等。

5、C阶段,即控制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有针对有效措施进行固化纳标,过程改进成果文件化。常用工具有控制图、防差错措施、过程能力指数、标准操作程序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