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育教育要重视同情心与责任感的培养

德育教育要重视同情心与责任感的培养

德育教育要重视同情心与责任感的培养
德育教育要重视同情心与责任感的培养

德育教育要重视同情心与责任感的培养

德育工作,是所有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已成为我校全体老师的共识。在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中,我们要着重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责任感。无论是从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还是从德育必须遵循青少年的品德发展规律的角度来讲,“同情心”和“责任感”的培养都应该是当前有效地开展青少年德育工作的一个关键性的环节。

那么,“同情心”是什么呢?同情心是对弱者和不幸者的同情和怜悯,并要设法帮助别人的心理。培养孩子的同情心是培养他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的初步基础。我们常说,想要培养孩子的同情心,首先要让孩子们学会感动,其次才有可能树立同情心,进而培养自己的感恩之心。对人漠不关心是当前形势下最不可忽视、最危险的一种缺点。如果他一个人别人的痛苦、忧虑和烦恼无动于衷,在家里不懂得分担父母的操劳;在学校,漠视老师、同学们的需要;在社会上,对于一个素不相识的但却有困难而渴求帮助的人视而不见,不能为他人而牺牲自己的一点点个人利益,那么,无论他的成绩再好,纪律再好,都是建立在利己基础上的,都将显得微不足道。

要培养孩子的同情心,首先要培养孩子对周围事物,特别是动物、植物的关心和爱护。一般来说,孩子们存在着“泛灵”现象。他们认为小猫小狗、小花小草和自己一样,是有小生命、小灵魂的,也是知冷知热、通人情的。因此,他们往往对小生物表示关切,甚至把它们当人一样和它们嘀嘀咕咕地说话。下雨了,孩子们发现花圃边来了新朋友——小蜗牛,他们会兴致勃勃地找来小瓶子,小心翼翼地把这些“小

客人”请进了“家”,并喋喋不休地跟他们唠嗑,看上去似乎是久违的老朋友。这时,家长不必去向孩子解释这些小动物与人不同。相反,应该肯定,支持孩子对这些小生命的关心和爱护,并借此告诫孩子要爱惜每一种小生命。久而久之,孩子们对动植物产生了一种仁爱之心,这样就有助于他们同情心的形成。稳定的情绪、丰富的情感有助于感受他人心灵的痛苦、紧张和不安,我们还可以让孩子们学着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等活动,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对具有生命的东西赋予同情和爱心。

要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还要引导孩子经常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有一次,班里一个叫林莹的孩子不小心膝盖碰上了椅子,痛得嗷嗷大叫。一群男同学见状却哈哈大笑。这时,班主任李老师没有责怪孩子“幸灾乐祸”,而是马上跑过去,撸起林莹同学的裤管,轻轻地为她揉搓,并对其中一个男生说:“哎哟,林莹不小心碰痛了,真可怜啊!上回你不当心一头撞在桌角上不是也很痛吗?当时你还哭个不停呢!”这个孩子联想起自己的痛苦体验,马上止住了笑声。事后,老师还让同学把受伤的林莹同学扶到卫生室,涂上了碘酒,还让一起同路回家的小朋友关照着她。经过几次类似的行动之后,孩子们对小朋友的苦痛就会比较同情和关心了。此外,我们还要教育孩子关心、体贴大人、长辈。父母或者祖辈老人有了病痛,或者回家后疲倦不堪,可以让孩子想象成人的痛苦,假如自己现在就处在这种境地,你最希望别人做什么?然后做出相应的关心举动。比如问寒问暖,给老人讲讲话解解闷啊,或者递个水果、拿拿药片、捶捶背、唱唱歌啊等等。

一个高尚的人,除了富有同情心以外,还应该具有极强的责任感。所谓责任,是指分内应做的事,责任感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形成的对国家、对集体、对他人所应承担的道德、义务的一种认识和体验。人生最危险,最可怕的是忘记自己的责任,因为它极易使人变成一个自私自利的卑鄙无耻甚至堕落的人。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西方资产阶级的某些腐朽观念也涌入了我们的社会,青少年一代的社会责任感呈现了淡化的趋势。一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要求于人的更多,给予人的更少。有的学生任性、自私,不考虑某些行为的后果,严重的甚至玩世不恭,其主要原因,就是社会心理成熟缓慢,社会化程度太低以及独生子女家庭的溺爱等等。

孩子的责任感需要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去经历和体会不同的情境,才能慢慢获得,它既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规定的年龄自动出现。责任感的培养可以很早就开始。让孩子对与自己有关的事自由表达意见、让孩子在可能的范围内做出自己的选择。有些事情属于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可以让他们自己选择决定。为了培养孩子独立负责的品质,好家长应该同好老师一样,使自己成为孩子可以不依靠的人。父母指导孩子在自己的选择中认识自己责任并发现自己的力量。老师、父母与孩子谈话时,可以自觉地运用鼓励信任的语言,表示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如:“由你自己决定”、“你自己看着办吧”、“完全听你的”、“你能干好的”。父母的肯定能使孩子产生欣喜和感激,使他相信自己承担责任的能力。

要培养孩子从小就有责任感,还要树立孩子在家庭中、

集体中的角色感。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中普通一员,并非功臣;父母工作很辛苦,自己的事不要让父母操心。在班级中间多想到别人的需要,不能以我为中心,在集体中应承担一些责任和义务。比如:当班做值日工作,这是班级成员中必须履行的职责。当发现个别学生不认真履行这个职责,没有完成打扫任务而半途逃跑时,老师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请家长一起把孩子送回学校进行教育,让其明白只要是这个班级的成员,任何人都必须做好班级的卫生工作,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大家。在晓之以理后,敦促其认真完成自己该做的事儿。

总之,同情心和责任感,是一切道德情感的基础,这是学会做人,学会处事的奠基石。作为担负着同样的育人之天职的教师和家长,不能不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