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泰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经济调整

泰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经济调整

泰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经济调整
泰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经济调整

泰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经济调整

李毅

自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之日起,已历经半年多金融风暴,期间引发了东盟其他国家及韩国、日本的金融危机形成大规模的亚洲金融风暴,由此泰国经济陷入了战后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近期泰国经济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导下表现如何世人关注,本文试从近8个月泰国经济困境的主要问题、政府应对措施及近期经济前景作一全面分析。金融危机中泰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泰铢自7月2日贬值后汇率一直波动不止,以泰铢汇率为指标,其后的经济形势基本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7月2日到10 月中危机初始期,这一阶段泰铢汇率保持在29-35铢/美元,国内经济形势开始恶化;第二阶段,10月中到1月底的危机深化期,这一时期受韩国、印尼、日本地区性金融风暴的负面影响,泰铢急剧贬值,泰铢急剧贬值,泰铢狂跌到53—57泰铢/美元,国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利率高企,企业破产加剧,国内市场严重衰退。第三阶段危机平复期,时间从2 月初到至今,这段时间随着亚洲国家金融动荡逐渐缓和以及泰国国内利好因素的刺激,汇率下调到42泰铢/美元左右,利率稍有松动,但经济衰退继续深化。泰国政府于1997年8月2 日请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同时与IMF达成一揽子经济改革计划的协议。然而随后的经济形势并没有象人们估计的那样,IMF的172亿美元的援助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这是因为亚洲地区的金融风波远远超过泰国一国的范围,在大范围的贬值潮中假设泰铢贬值刺激出口的目的没有达到,其次假定国外机构对泰国公司和银行的短期贷款将获延期从而扭转短期支付危机的设想也没有发生。1997年下半年由于泰铢汇率急剧动荡,为稳定汇率、整顿国内金融市场,泰国国行提高利率,加上外资的大量流出,国内资金头寸极度短缺,股市大面积亏损,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企业的正常运行,

国内经济极度衰退,即使1998年2月后股市、汇市双双上扬,经济衰退的迹象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从半年多经济历程看,泰国经济恢复的障碍主要表现在:首先,外汇市场高度波动,受外界影响较大。泰铢贬值初的头三个月,汇率保持相对稳定,约36—40铢/美元。12月中旬在韩元崩溃的打击下,泰铢堕至48铢/美元(12月16日),后有所缓和,而到1 月上旬又在印尼盾狂贬的压力下跌至56铢/美元(1月12日),汇率恶化形势一直持续到2月初才逐渐好转,基本保持42—45铢/美元的水平。外汇市场的过度波动来自国内、外两方面的因素。从国外因素考量,亚洲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问题和区域经济的密切联系加大了他们对亚洲国家经济行为的不信任感,单个国家的金融风波都会造成集体“感冒”,在这种大环境下,本身经济、金融体制虚弱的泰国难以独善其身。从国内因素考虑,由于私人机构短期偿还外债的需要(约290亿美元)、保值及投机行为、市场恐慌心理,这些加剧国内市场对美元的需求。外汇市场高度动荡直接导致经济领域的不稳定性,无法恢复投资者信心,同时又令国内市场利率居高不下,无法缓解资金流动的紧张状况。其次,国内资金头寸严重短缺,极大阻碍工商企业的运作。泰国政府为整顿金融秩序,先后于1997年6月、8月暂停58 家金融公司营业,12月正式关闭其中56家金融公司,这部分被关闭的金融资产达9300亿泰铢,他们的贷款数额约占泰国国内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1/6,这部分金融资产迟迟未能解决,对国内金融体系资金流量造成极大的障碍。与此同时,深受本身呆帐、坏帐影响的商业银行(不良债务约占贷款额的25%左右)在国行调高贴现利率的情形下,银行间拆借利率长时间高达21—25%,为避免再度卷入坏帐之中,银行收缩信贷,严格审核贷款对象。(即便如此,泰国商业银行3、4季度仍然大幅度亏损,1997年泰国商业银行的利润仅97亿泰铢,与1996年741亿的赢利水平相比减少了86 %。)另一方面,过去10多年泰国以其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金融危机爆发后,大量外资撤出泰国,据泰国国行公布的数据, 1997年外资净流出达73亿美元,与1996年外

资净流入182亿美元形成鲜明对比。(注:《Thail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1997and Outlook for 1998》,Economic Research Department,Bankof Thailand)过去泰国依靠资本项目盈余来弥补经常项目赤字从而达到国际收支平衡,外资短期内迅速撤离陡然留下一个资金真空,资金市场供给缺口很大。泰国政府为恢复外国投资者对泰国经济的信心,扩大外资持股上限比例并开放电讯、交通、电力等一些国营领域以吸引外资进入,但由于亚洲金融风波来势猛烈,而且余波未平,经济前景尚不明朗,因而大部分外国投资者仍处于观望心态,对泰国政府的政策反应并不踊跃。如果说金融风暴刚爆发时只是冲击了金融部门、房地产业以及一部分涉外企业,那么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和深化,作为一国经济中枢的银行系统陷于整顿之中,流动资金严重短缺,相当数量的中小生产企业得不到银行的贷款,即使大企业有幸得到也要付出25-30%的贷款利率,这样高的利率即便如被称为“塑料王国”的协成昌集团总裁李兴添也感慨企业无法支撑下去。据估计,由于市场资金短缺,泰国单圣诞节、新年就丧失4亿泰铢的定单,预计98年国内资金短缺近1万亿泰铢。泰国国内需求一贯以私人投资消费为主(1997年私人投资占GDP的31%,而政府开支仅10%),因此利率高企直接打击了国内私人投资,造成国内需求严重衰退,延缓经济的复苏进程。此外,出口一直是泰国经济的发动器,出口贸易额占GDP的40%,由于国内资金短缺,出口企业得不到国内贷款的支持,泰铢的贬值并没有如原先预计的那样刺激出口的增加,1997年出口额仅增长3.2%,今后出口能否大幅增长直接关系到投资者对泰国市场的信心。再次,泰国的债务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根据泰国行的统计,截止到1997年10月,泰国的外债约920亿美元,其中1年期以上的债务约600亿美元,到1998年10月应偿还的债务约320亿美元。由于私人债务占泰国外债的70%,而且85%的短期债务属于私人债务(注:引自泰国国行1998年3月呈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工作报告),因此泰国的债务问题实质是私人企业的债务问题,这一点有别于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后的外债状况。在这次

金融风暴中泰铢暴跌,对企业造成过度债务负担,1997年底169家上市公司外汇亏损高达3670亿泰铢,其中损失最大的5家公司为:泰国航空、沙炎水泥、泰石油化工、联合通讯、亚洲通讯。(注:载《星暹日报》(泰)1997年12月27日)随着多数国外债权人对泰国短期借款延长3个月,原本应在1997 年第四季度偿还的外债有了喘息的时间,但这种缓和毕竟是暂时的,尤其今年国内经济不景气对还债企业压力更大。最后,国内失业问题对政府构成极大的困扰。在经济正常的情况下泰国失业率一般为3%,受1997年经济衰退的影响,泰国的失业人数达到120万人,相当劳动力市场的3.5%,大大高于1996年1.5 %的水平。泰国官方估计,泰国失业人口将在1998年年中达到最高峰200万,失业率达6%。国内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使经济改革的社会成本加大,也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泰国政府面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面对比预计的还要恶劣的经济形势,泰国政府适时地加强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协商,三次修改1997年制订的经济改革计划,除了保持原计划中整顿金融体系、提高增殖税、实行更严格的财政、货币政策外,修订后的计划调低1998年经济增长目标,从0-1%GDP 的增长率降低到-3—-3.5%,通涨率从10%提高到11.6%,1998年财政预算从1 %的盈余调整为-2%,这些具体数字的修改主要反映了目前泰国国内市场需求疲软、投资乏力的现状。泰国政府为尽快摆脱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已出台了一系列金融、财政、货币的改革对策,包括:1、强化金融体系的稳健性。金融领域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也是重灾区,同时由于金融体系是现代经济的中枢,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因而金融体系的改革成为这次泰国政府经济改革的核心。首先,政府痛下决心割除资产状况不良的金融机构。泰国原有91家金融公司和15家商业银行,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彻底暴露出泰国金融机构的种种弊端和金融体系的虚弱。为此,泰国政府1997年12月果断关闭了56家经营不善的金融公司,对这些金融公司9300亿泰铢的资产目前正在处理之中,拟订方案准备将这部分资产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优良资产,以后以此为资本将

组建一个新的银行:另一部分的不良资产将由资产管理公司(AMC)收购。由于被关闭金融资产数目巨大,影响广泛,因而泰国政府将采取拍卖形式,为防止这些金融资产价值不因国内经济萧条而受损失,政府派遣两个国营机构,资产管理公司和叻达纳信银行,以竟标者的身份分别负责不良、优良资产的拍卖活动。到1998年2 月,因曼谷商业银行、京华银行、京都银行、泰国第一银行四家商业银行呆帐比例过高,流动资金严重匮乏,泰国国行令其增资无效后,命令四家银行以资充债,国行下属的金融发展基金(FIDF)对其注入资金成为大股东,由国行暂时接管(因泰国政府并不希望长期持有这四家银行,最终仍希望尽快私有化。)。其次,提高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和风险准备金比例,加强商业银行的稳健性,恢复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以1997年底生效的严格的贷款分类和准备金制度为标准,泰国国行要求15家商业银行在1998年完成自有资本的增资任务,增资总额约1720亿铢,截止到1998年3 月已有八家商业银行完成增资任务,包括被国行接管的四家银行、叻达纳信银行、汇商银行、泰军人银行和黉利银行。此外,国行将商业银行的风险准备金比率提高到8.5%,并重新制订债务级别标准,把原定12 个月未付债务列为不产生收益信用的时间缩短为6个月。以吸引国内私人资本和外国投资从而达到增资目的的金融机构资本重组只是泰国政府金融改革计划的第一步,金融体系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在2000年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稳健的金融体制,采取的措施包括1998年3 月出台新的贷款分级和准备金备付标准,10月前修改国行法,提高国行的监管能力,特别还要建立一个专门金融监管部门,有关具体事宜泰国政府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研究确定。2、保持汇率的稳定。金融危机爆发后,泰国国行一直奉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维持泰铢的稳定成为泰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的。即使目前金融危机有所缓和,但考虑到外汇市场仍未消除的不稳定因素,1998年泰国政府仍会实行较紧的货币政策,主要采取汇率水平和利率水平反向的对称结构,即当汇率下降时,国行则调高政府公债回购贴现率;当汇率上涨到比较符合实际水平时,则下调政府公债

回购贴现率。在1997年外汇市场最惨烈的时候,政府公债回购贴现率维持在23—25%左右,1998年汇率回升,贴现率下调至20-21%。在国行贴现率的调控下,1997 年四季度泰国商业银行拆借率平均为11.3%,12%,19.3%,26%。(注:《Thail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1997 and Outlook for 1998》,Economic Research Department, Bank of Thailand )3、适时调节财政政策,使之符合经济形势的需要。金融危机爆发的初期,泰国政府履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大幅削减财政预算(相当于3.5%GDP),同时把增殖税水平从7%提高到10%,紧缩的财政政策意在抑制经济扩张,减少经常性项目赤字。然而随着1997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的深化,大批企业破产或亏损,泰国政府财政收入减少近2%GDP,泰铢大幅贬值也使政府损失近1%的GDP。值得欣慰的是,由于国内进口的大幅减少,从1997年9 月开始泰国出现连续四个月的贸易顺差,1997年经常性项目赤字降低到GDP的-2.2%,优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这时再推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势必打击已经疲软的国内市场,推迟经济的复苏。为刺激国内经济,1998年泰国政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商后,对原来计划保持1%的财政盈余调整到-2%的财政赤字,此举主要向部分国营企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提供财政资金支持。4、多方筹措资金,缓解国内资金头寸的紧张。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外资的流出和金融机构的整顿,加上国行提高利率,泰国国内资金头寸严重短缺。为缓解资金缺乏对经济复苏的损害,特别对经济优先部门的损害,泰国政府多方筹集资金,缓解资金市场的紧张状况。为此,泰国政府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争取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据悉,泰国政府已得到亚洲开发银行、日本提供近16亿美元的出口资金,这些资金通过泰国进出口银行、泰国工业金融公司贷向出口企业、农户及小型借户。与此同时,泰国国行计划通过增加集资的方式筹集资金以商业银行优惠利率水平提供给出口企业。5、加快私有化进程。加强经济领域私有化也是泰国政府经济改革的一部分,内容包括原有国营领域的私有化以及向金融和非金融部门引入外资。为此泰国政府设立私有化改革秘书处,专

门负责私有化的立法改革及管理程序。正在逐步实施中的三大领域私有化包括:(1 )交通领域,政府将向外国投资者和国内市场出售泰国航空公司的股份。(2)能源领域,1998年首先出售泰国发电机构在公共电力有限公司和第二发电机构的股份,同时鼓励私人电力企业进入能源领域以推动竞争。此外泰国政府还将对曼谷石油公司进行私有化。(3 )通讯领域:泰国政府计划在1999年底以前对泰国电话机构和泰国通讯局实行企业化和私有化。除了这些近期私有化措施外,泰国政府有意将在中期对一部分铁路和港口实行私有化。加快私有化一方面有助于增加政府收入,尤其在目前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这些部门的竞争力。在这次金融部门资产重组过程中,外资在商业银行比重的扩大已是必然,泰国政府希望引进外资后的商业银行不仅增加自有资本,增强防御风险的能力,而且能促进规范化管理更加严谨、现代化。6、建立社会安全保障网。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大批失业人口的增加,减轻社会底层所受冲击、加强社会安定已是政府的当务之急。政府对失业人口的安排分三个步骤:近期,由政府、企业对失业劳工提供至少6个月生活费用的遣散费,协助有计划地向失业人口供售平价商品以缓解燃眉之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和城市街道小业主的就业机会,将曼谷地区富裕劳动力流向乡村;中期,陆续遣散非法外籍劳工,目前滞留在泰的非法外劳约80万,为支持本国就业人口,泰国政府勒令非法外劳必须在1998年5月1日前离开泰国,否则将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同时泰国政府鼓励从事个体经营,支持泰国公司寻求更多海外合同;长期,在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协助下,泰国政府将获得三年300-450 亿泰铢的资金支持,专门向失业人口提供再就业培训、卫生医疗、教育以及能够提供就业的投资计划。7、法制改革。为方便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资产重组,泰国政府对法律框架作了必要的调整。包括重新修订破产法和取消抵押品回赎权法。新破产法允许企业资产重组,扩大庭外和解范围,保证对贷款者的公正待遇。上述两项法规分别在1998年3月、10月开始实行。为解决外资的回流问题,泰国政府重新修订外国商业法,对原有

12个外资限制领域实行开放。例如金融领域,泰国原来规定外资在泰国商业银行只能拥有10%的股份,在其他金融公司和住房贷款公司可占有25%的股份。为帮助失去活力的金融机构恢复信誉和增加资本,泰国现允许外资在泰国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占有49%以上的股份并保持10年,10年以后也不强迫外国投资者出售股份,但不得再增加股份。泰国经济走势展望新年过后,泰国经济不断有利好消息传出,这使得已在金融危机中挣扎7个多月的泰国民众感到一丝曙光。首先,汇市、股市双双反弹。泰铢对美元的汇率从今年1月12 日57铢/美元的历史最低水平逐步回升至4月初的38铢/美元。外汇市场的好转提高了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外国投资者开始重返泰国股市,购买商业、通讯类股票,从而带动大盘大幅上扬,2月2日泰国证交所以 554.75点收盘,创去年7月以来的最高记录。同时交易额也突破长期徘徊的几十亿泰铢的水平,达到152亿泰铢。1998年1月份外国投资者是净购买者,他们占总成交值的50.54%。(注:《星暹日报》1997年2月4日)其次,泰国国行公布的1997 年主要经济指标呈良性。截止到1 月15日,泰国的外汇储备为273亿美元,比去年年底增加3亿美元;1997年经常性项目赤字为33亿美元,占GDP的2.2%,这些指标基本达到或好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条件,因而大量流出的外资又开始回到泰国,这些外资包括国外金融机构对泰国的直接投资和贷款。据报道,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及美国、日本、德国的金融机构已批准或承诺向泰国提供100多亿美元的贷款,一些跨国财团也参与兼并泰国金融机构和急需资金周转的企业。这些迹象表明泰国政府采取的经济改革措施方向正确,初步达到阻止资金继续外流的效果,受到国际社会的好评。但如果凭此就乐观地认为金融危机已经结束未免为时过早,目前只能说最严峻的时刻刚刚过去。泰国经济真正摆脱危机,步入增长轨道,仍然面临考验:首先,能否保持外汇市场的稳定。未来泰铢的趋势牵涉到国内经济状况、外汇储备水平、金融市场的供求以及国外影响,仍然包含相当不确当因素,外汇市场依然有波动的可能性。其次,经常项目收支的改善情况。

泰铢贬值可以扩大出口,减少进口,这种效果已经在近几个月经常项目顺差中表现出来,但很明显进口抑制比出口扩大的作用更突出。由于东亚地区占泰国出口份额50%以上,经受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国家经济受到严重挫折,这对于泰国急切盼望出口需求上升是一个很大障碍,同时泰国相当出口产品依赖进口原料或中间产品,因而远期出口的扩大并非预计的那样顺利,持续减少进口也有一定限度。再次,金融系统功能能否及早恢复和加强。深受呆帐、坏帐之苦的金融机构目前机能失调,资金供给困难。及早恢复金融机构的“供血”功能直接关系到泰国经济走出低谷的时间,而全面改革金融系统至少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最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泰铢贬值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刺激出口的增长,但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受惠居多。为加强经济发展的后劲,泰国应提高出口产品结构的档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摆脱过去严重依赖中间产品和机器设备来进行出口的老路。而产业结构的变革又是与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分不开,泰国在这一方面处于弱势。由上所述,预计1998年泰国经济将为-3%的负增长,跌到金融危机以来的谷底。之后逐渐恢复、缓慢回升,只要经济改革顺利进行,泰国有望在2—3年后重新步入经济增长轨道。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一、金融危机的爆发 2007年2月13日,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渐蔓延,5月到6月,一些西方对冲基金破产;7月次贷问题导致私人股本运转失灵;8月次贷危机扩散至股市,全球主要股市每个交易日股价下跌2%以上的事件经常发生;8月至9月,出现全球性信贷紧缩,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次贷危机的爆发。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再度激化,金融风暴很快从美国的抵押贷款机构、投资银行蔓延到保险公司、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美国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9月14日,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9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宣布向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9月25日,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接管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公司……越来越多的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次贷危机演变成为金融危机,而且越来越失控。更为严重的是,这场危机很快扩展到全球,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部分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陷入衰退,主要金融市场急剧恶化,全球股市遭受重创,多国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世界贸易环境恶化,多国就业形势严峻,失业人数不断攀升。时至今日,虽然说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但一些国家仍然深受其累。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直接原因 第一,过度的金融创新。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次级信用住房抵押贷款债务的证券化,而次贷证券化和次贷证券买卖正是为满足金融家们对尽可能多的高额利润的追求。“两房”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购买到的商业银行及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投资银行再利用所谓的金融工程技术,把这样的债券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出售。经过这一系列的工序之后,金融交易的链条加长了,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大家关心的是它们更高的投资收益率。于是,美国本土和海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对担保债务权证(CDO)等金融衍生产品疯狂追求,大量金融机构参与其中。美国房地产泡沫的风险随着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扩散至全球,最终使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形成全球金融危机。 第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的货币政策长期以来倾向于宽松状态,低利率在刺激美国民众的消费欲望的同时又导致了储蓄下降和股价上涨,股市财富效应的显现又会再度刺激消费,导致楼市不断上涨。持续走高的房价使得贷款公司放贷的欲望以及各类投资者分享房产增值收益的野心随之增加。于是,以股价和房价互相推动的泡沫逐渐扩大,并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以房产和股票为资产的中产阶层。大批中产阶层的消费模式影响着许多美国民众,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整个美国以透支的方式进行消费。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美国民众从金融机构借钱,金融机构再从金融市场借钱,整个美国从全世界借钱。最终,美国进入了一个债务链,上述链条中任何一环的脱节都将导致泡沫破灭、危机爆发。 第三,金融监管的缺失。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也曾对金融体系实行较严格的管理制度,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而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颁布以后,美国实行金融自由化,形成一种介于分业监管

东南亚经济危机

东南亚金融危机 表现: 自1997年7月起,爆发了一场始于泰国、后迅速扩散到整个东南业井波及世界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仅半年时间,东南亚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贬值幅度高达30%~50%,最高的印尼盾贬值达70%以上。同期。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股市跌幅达30%~60%。据估算、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仅汇市、股市下跌给东南亚同家和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000亿美元以上。受汇市、股市暴跌影响。这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这场危机首先是从泰铢贬值开始的,1997年7月2日.泰国被迫宣布泰铢与美元脱钩。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当日泰铢汇率狂跌20%。和泰国具有相同经济问题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迅速受到泰铢贬值的巨大冲击。7月11日,菲律宾宣布允许比索在更大范围内与美元兑换,当日比索贬值11.5%。同一天,马来西亚则通过提高银行利率阻止林吉特进一步贬值。印度尼西亚被迫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比价,印尼盾7月2日至14日贬值了14%。 继泰国等东盟国家金融风波之后,台湾的台市贬值,股市下跌,掀起金融危机第二波,10月17日,台市贬值0.98元,达到1美元兑换29.5元台币,创下近十年来的新低,相应地当天台湾股市下跌165.55点,10月20日。台币贬至30.45元兑1美元。台湾股市再跌301.67点。台湾货币贬值和股市大跌,不仅使东南亚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而且引发了包括美国股市在内的大幅下挫。10月27日,美国道·琼斯指数暴趴554.26点,迫使纽约交易所9年来首次使用暂停交易制度,10月28日,日本、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股市分别跌4.4%、7.6%、6.6%、6.7%和6.3%。特别是香港股市受外部冲击,香港恒生指数10月21 H和27日分别跌765.33点和1200点,10月28日再跌1400点,这三大香港股市累计跌幅超过了25%。 11月下旬,韩国汇市、股市轮番下跌,形成金融危机第三波。11月,韩元汇价持续下挫,其中11月20日开市半小时就狂跌10%,创下了1139韩元兑1美元的新低;至11月底,韩元兑美元的汇价下跌了30%,韩国股市跌幅也超过20%。与此同时,日本金融危机也进一步加深,11月日本先后有数家银行和证券公司破产或倒闭,日元兑美元也跌破1美元兑换130日元大关,较年初贬值17.03%。 从1998年1月开始、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心又转到印度尼西亚、形成金融危机第四波。l月8日,印尼盾对美元的汇价暴跌26%。l月12日,在印度尼西亚从事巨额投资业务的香港百富勤投资公司宣告清盘。同日,香港恒生指数暴跌773.58点,新加坡、台湾、日本股中分别跌102.88点、362点和330.66点。直到2月初,东南业金融危机恶化的势头才初步被遏制。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 一、亚洲金融危机回顾 亚洲金融危机始于1997年7月,首先爆发于泰国,而后蔓延到东南亚各国,波及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日本甚至俄罗斯。 1996年之前,依靠推行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泰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直至1996年,泰国出口增长率突然急速下跌,甚至出现负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部分国际投资者的恐慌。1997年1月,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金融炒家开始通过做空泰铢套利,虽然泰国中央银行对此反应迅速,及时通过美元储备来挽救泰铢,但最终还是因外汇储备不足而失败。7月2日,泰国政府不得不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停止维持泰铢对美元的固定比价,让汇率自由浮动。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使泰铢在一天之内贬值16%。由于东南亚国家经济联系密切,泰铢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其他东南亚各国,印度尼西亚的印尼盾、菲律宾的比索、马来西亚的林吉特纷纷相继大幅贬值,造成很大的金融恐慌,随后金融危机开始波及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及日本。 二、亚洲金融危机成因分析 1、实行固定汇率政策,货币定价偏高 固定汇率可以增强国际资本对该国货币的信心,有利于促进短期资本的流入从而推动国内经济发展。但同时固定汇率降低了

汇率变化的灵活性,实际币值同固定汇率下的币值往往会出现很大偏差。事实上,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的币值被高估20%左右,韩国币值被高估10%左右。货币定价偏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出口,推动了进口的增长;同时,从1995年开始美元对日元和其他主要货币开始升值,致使货币与美元挂钩的东南亚国家在出口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在多种原因的作用下,危机国出现巨大的贸易赤字,引起国际投机者的恐慌,国际投机者开始对该国货币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大量跨国资本流出。 2、金融自由化程度与经济发展程度不匹配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危机国都不同程度地开始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降低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同时允许金融机构境外融资。在这些金融自由化政策的引导下,国际资本可以轻易进入危机国国内市场。1996年,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五个亚洲国家(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韩国、印尼)国外融资总量达到了1006亿美元。大量国际资本涌入国内,而国内却缺乏成熟的金融运行、监管体系,逐渐导致了资本和人力资源整体的不合理分配,当借款国汇率出现大幅波动时,危机国的外债负担也会随之加重,容易造成经济恐慌。不合理的金融自由化政策加大了跨境资金流动的风险,是引发亚洲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 3、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固有缺陷 危机国普遍实行出口替代战略,通过大量引进国外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其经济具有很强的对

浅谈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近期我国通货膨胀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近期,受全球经济的影响,我国出现经济过热的现象,突出表现为供过于 求,投资过热,物价上涨,居民消费价格较高等经济现象。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9%,涨幅与1月份持平。其中,城市上涨 4.8%,农村上涨 5.5%;食品价格上涨11.0%,非食品价格上涨2.3%;消费品价格上涨 5.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8%。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0%,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9%,衣着类价格同比上涨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 3.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0.3%,居住价格同比上涨 6.1%,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 0.3%。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4.9%。 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 1.2%。其中,城市上涨 1.2%,农村上涨 1.3%;食品价格上涨 3.7%,非食品价格上涨0.1%;消费品价格上涨 1.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6%。分类别看,食品价格环比上涨 3.7%,其中鲜菜环比上涨15.2%;烟酒及用品类价格环比上涨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环比上涨0.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环比上涨0.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环比上涨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环比上涨0.3%;居住价格环比上涨0.3%;衣着类价格环比下降0.8%。 中国社科院3月16日发布了2011年《宏观经济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指出,2011年国民经济增速将呈现出小幅回落的趋势,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呈现“前低后高”走势,全年增长估计达到9.1%,比 个百分点左右。1年回落2010.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 摘要: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爆发的具体原因有: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盲目竞争,生产力发展与市场相对狭小的矛盾,主导消费品过剩,批发商业和货币信用的膨胀等。这些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存在,因此经济危机在我国也有发生的可能性,并不能因为我们消灭了资本主义就消灭了经济危机。只要存在市场经济,就有经济危机的可能。 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社会每过一定时期就爆发一次生产过剩的危机。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具体地说,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成果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它的表现是: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生产力发展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就必然爆发经济危机。因此在马克思看来,经济危机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现象,要消灭经济危机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可以说这是马克思对经济危机根源的总概括,并将具体原因归结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两个表现上,但如今的研究目的,更在于揭示经济危机不是资本主义的特有经济现象。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原因的论述 (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中产生的,只要存在,危机就不可避免。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看,自1825年英国出现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的生产过剩危机以来,每隔一定时间就要发生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发生了数次经济危机。表1列举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经济危机的次数。 战后经济危机的特点:危机周期的长短不规则,周期性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经济危机的程度有所减弱,但生产过剩和失业却成为周期中的经常现象;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相结合。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期间出现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这是由资本主义国家为刺激经济增长,过度增发货币和扩大财政赤字造成的,从而进一步深化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合生产控制室林勇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危机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危机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那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危机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容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这场危机,概括起来,有4个特征:即全球性、持续性、紧缩性和投机性。在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时期,韩国公司从海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中借到了大约1200亿美元,泰国借了790亿美元,马来西亚借了690亿美元。发生危机的国家受泡沫经济的影响,形成了企业、银行的大量坏账,银行和企业纷纷破产,金融危机暴发。日本、韩国、泰国,分别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亚洲四小龙之一、“泰国虎”,居然产生如此严重的债务危机,尤其是企业对银行有如此严重的负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 133农村合作金融(1)班邵舒琪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工商企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在金融危机期间,人们往往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会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严重的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大幅度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一、背景 2007年4月4日,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7年8月6日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服务提供商美国住宅抵押贷款投资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8年9月7日美国财政部不得不宣布接管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2007年7月16日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关闭了手下的两家对冲基金,爆出了公司成立83年以来的首次亏损。2008年3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促使摩根大通银行收购了贝尔斯登。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8年9月15日晚些时候,美国银行发表声明,它愿意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2008年9月16日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短期紧急贷款。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出面接管了AIG。2008年9月21日,在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接二连三地倒下后,美联储宣布:把现在只剩下最后两家投资银行,即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两家投资银行,全部改为商业银行。这样可以靠吸收存款来渡过难关了。至此,历史在2008年9月21日这一天为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上的投资银行画上了一个惊人的句号,“华尔街投资银行”作为一个历史名词消失了。2008年10月3日布什政府签署了总额高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市方案。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包括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等实体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实体产业危在旦夕。美国金融海啸也涉及全球,影响到了全世界。 二、概括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被称为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又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崩溃、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名称。2008年的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称应当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而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论2008年至今的金融风暴危害 摘要: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例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劵,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金融危机呈现多种形式混合的趋势。金融危机的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的现象,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泡沫信贷次贷危机 一、金融危机发生的趋势 2008年美国由于次贷危机引起了全世界的金融危机,而这次著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

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特点与成因

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特点及成因 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就相伴而生,而且每隔若干年就要爆 发一次的经济危机给整个社会生产造成严重的破坏,沉重打击了原有的生产力体系,甚至造成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的瓦解和崩溃。尤其从 15 世纪开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 原有封闭的区域经济体被逐渐打破,各国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加速了世界经济体的形成,经济危机可以在这个经济体里自由地渗透和延伸,任何一个区域性的经济波动都会迅速地向整 个经济体系扩散,造成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动荡。因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从最初的在某 一国爆发演变为在几个国家同时爆发,最后殃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世界性经济危机。 一、近代以来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历史形成 最早的经济危机可以追溯到1637 年荷兰的郁金香狂热,这是近代金融史上有史以来第 一次投资泡沫,但还没有带上典型的资本主义色彩,影响的范围有限,也不能称为世界性经 济危机。人类社会在经历长期的短缺、匮乏之后,1788 年英国棉纺织工业破天荒地出现第 一次过剩危机。这是单个部门发生的过剩危机,、对其他部门波及影响不大。但随着工厂制 度的普遍建立和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产业链条的延伸,出现过剩危机的部门越来越多。到了 l825 年,又是在英国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普遍性的工业生产过剩危机,这场危机几 乎冲击了英国所有的工业部门。 随着资本主义势力在世界范围的扩大,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到了l847 年,英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开始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出现了第一次国际性经济大危机。1857 年,靠空头支票、出口信贷生存的美国进出口商首先大批破产,继之,银行纷纷倒闭。一度同纽约 争夺全国金融中心地位的费城,几乎全部银行都停止支付。随后,纽约 63 家银行中 62 家遭到挤兑而停止支付。贴现率上升至ll60%– 100%。铁路公司的股票价格跌去85%一 87%。金融危机迅速蔓延至英国,英格兰银行将贴现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10%。破产银行和有价证券共损失达 80007Y 英镑,危机造成的全部损失则高达25000– 30000 万英镑。在德国的贸易中心汉堡,曾因信贷贸易而异常繁荣的交易所一片混乱,数以百计的银行和工商企业倒闭, 贴现率提高到 l2 %。法国情况稍缓和。从1856 年到 l858 年间,破产事件12030 起,动产信用公司股票价格下跌64%,达姆斯塔特信用银行股票价格下跌一半,法兰西东方铁路公 司股价下跌三分之 _。欧洲破产公司的债务总额高达7 亿美元。这样,以英国为中心的第一 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终于更加猛烈地到来了。 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本质上是一种制度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相对于劳动者有效需求的过剩。导致危机的最深刻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无法消除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因而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经济危 机总是有规律地每隔若干年就爆发一次,并且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影响的

案例:泰国的金融危机

案例:泰国的金融危机 一、泰国金融危机的爆发 1971 年到1991 年,泰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7. 9 %,1991 年至1996 年的年均增长率则达到8 %,这种持续高出世界经济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使得泰国成为继“亚洲四小龙”之后的“第五小龙”。而且长期以来,泰国通胀率一直有效地控制在3%~6%之间。国民经济增长和运行绩效可谓骄人。 然而,1997年,泰国却爆发了金融危机。 1997 年2月初,国际投资机构掀起抛售泰铢风潮,引起泰铢汇率大幅度波动。于1997 年2 月开始向泰国银行借入高达150 亿美元的数月期限的远期泰铢合约, 而后于现汇市场大规模抛售, 使泰铢汇率波动的压力加大, 引起泰国金融市场动荡, 泰国央行为捍卫泰铢地位, 仅在1997 年2 月份就动用了20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才初步平息。3 月4 日,泰国中央银行要求流动资金出现问题的9 家财务公司和1家住房贷款公司增加资本金82. 5 亿铢(合3. 17 亿美元) ,并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坏账准备金的比率从100 %提高到115 % ~120 % ,此举令金融系统的备付金增加500 亿铢(合19. 4 亿美元) 。泰国央行此举旨在加强金融体系稳定性并增强人们对金融市场信心, 然而不但未能起到应有的稳定作用, 反而使社会公众对金融机构的信心下降,从而发生挤提,仅5 日、6 日两天,投资者就从10 家出现问题的财务公司提走近150 亿泰铢(约兑5. 77 亿美元) 。与此同时,投资者大量抛售银行

与财务公司的股票, 结果造成泰国股市连续下跌,汇市也出现下跌压力。在泰国央行的大力干预下,泰国股市和汇市暂时稳定下来。进入5 月份,国际投资机构对泰铢的炒卖活动更趋猛烈。5 月7 日,货币投机者通过经营离岸业务的外国银行,悄悄建立了即期和远期外汇交易的头寸。从5月8 日起,以从泰国本地银行借入泰国铢,在即期和远期市场大量卖泰铢的形式,在市场突然发难,沽空泰国铢,造成泰国铢即期汇价的急剧下跌,多次突破泰国中央银行规定的汇率浮动限制,引起市场恐慌。本地银行和企业及外国银行纷纷入市,即期抛售泰铢抢购美元或叙作泰铢对美元的远期保值交易,导致泰国金融市场进一步恶化, 泰铢一度兑美元贬至26. 94 ∶1 的水平。面对这次冲击,泰国中央银行加大对金融市场的干预力度,动用约50 亿美元的外汇进行干预,并取得日本、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中央银行不同形式的支持。同时,泰国中央银行又将离岸拆借利率提高到1000 % ,令投机泰铢成本倒增,又禁止泰国银行向外借出泰铢。在一系列措施干预下,泰铢汇率回稳,泰国中央银行又暂时控制了局面。6 月中下旬,泰国前财长辞职,又引发金融界对泰铢可能贬值的揣测,引起泰铢汇率猛跌至1 美元兑28 泰铢左右。泰国股市也从年初的1200 点跌至461. 32 点,为8 年来的最低点,金融市场一片混乱。7 月2 日,泰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放弃已坚持14 年的泰铢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同时,央行还宣布将利率从10. 5 %提高到12. 5 %。泰铢当日闻声下跌17 % ,创下新低。泰国金融危机就此爆发。

(完整word版)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2008年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这场危机迅速从美国扩展到全球,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都陷入了衰退,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减缓,世界经济正面临着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是由2007年8月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起的。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从直接原因、深层原因和根源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直接原因。美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新自由主义政策下金融产品过度创新以及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引起的:1、放松管制的新自由主义政策。美国解除对金融机构的管制,使得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被吸引从事投机性业务,缺乏监管的金融市场为金融泡沫的产生埋下了祸根;2、货币政策的操作不当。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货币政策长期坚持低利息率的取向,而长期的低利息率推动美国股票市场周期性地出现繁荣和泡沫;3、金融创新的过度滥用。美国的金融政策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外部条件,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金融衍生品的种类和规模急剧膨胀;4、养老保障体制的市场化刺激了金融产品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普遍推行削减福利开支的养老金市场化改革。家庭对增加避险和流动性金融衍生工具的需求,不仅推动了金融市场的过度繁荣,也进一步削弱了面向实体经济的投资。 (二)深层原因。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是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长期失衡造成的结果。美国的实体经济是指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虚拟经济是指金融、保险服务业和房地产及租赁服务业。战后至今,美国GDP的内部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实体经济不断衰落,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业的脆弱性带给了整个美国经济。 (三)根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以及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构成了这场危机的赖以发生的制度环境。从根源上来看,美国金融危机既不仅仅是金融市场问题,也不单纯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失衡问题,更不是资本家人性贪婪的问题,而是美国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由这一矛盾引发的生产相对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实质所在。金融资本的高度垄断与高度投机的结合,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新自由主义理论加剧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无政府状态,而虚拟经济的过度化发展,不仅造成经济结构失衡,更制造了巨大的市场风险。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 此次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一般认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 何谓美国的次贷危机?它的影响为什么那么大?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称应当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什么是次级按揭贷款?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它负债较重,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因此,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之为次级按揭贷款。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人所能获得的比较优惠的利率和还款方式,次级按揭贷款人在利率和还款方式方面,通常要支付更高的利率,遵守更严格的还款方式,以控制金融机构在次级

2008年经济危机的成因,中国的影响与对策

2008 年经济危机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 2008 年下半年源自美国的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 主要的是国际经济的失衡,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内部爆发的次贷危机,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混乱,担忧和信心丧失,是目前全球经济和金融震荡的主要根源。如何迅速遏止金融危机、迅速遏制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世界各国的头等大事和一致行动。 关键词:经济危机次贷危机美国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 (一)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 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贷款是 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但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在过去 10 年里购房实行“零首付”,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5 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购房按揭贷款制度,让美国人超前消费、超能力消费,穷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国经济辉煌的十年。但这辉煌背后就潜伏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及关联的坏账隐患。 (二)房贷证券化。 出于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考虑,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将购房按揭贷款包括次 级按揭贷款打包证券化,通过投资银行卖给社会投资者。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就转 嫁到资本市场,并进一步转嫁到全社会投资者——股民、企业以及全球各种银 行和机构投资者。 (三)第三个环节,投资银行的异化。 投资银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国的投资银行为房贷证券化交易的巨额利润所 惑而角色异化。在通过承销债券赚取中介费用的同时,大举买卖次级债券获取收益。形象地说,是从赌场的发牌者变为赌徒甚至庄家。角色的异化不仅使中介者 失去公正,也将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四)金融杠杆率过高。 金融市场要稳定,金融杠杆率一定要合理。美国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过度扩张,用极小比例的自有资金通过大量负债实现规模扩张,杠杆率高达 1:20—30 甚至1:40—50。在过去的 5 年里,美国金融机构以这个过高过大的杠杆率,炮制 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和虚假的繁荣。比如雷曼兄弟就用 40 亿美元自有资金,形成2000 亿美元左右的债券投资。 (五)信用违约掉期(CDS)。 美国的金融投资杠杆率能达到1:40—50,是因为CDS 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险机构为这些风险巨大的融资活动提供担保。若融资方出现资金问题,由提供保险的机构赔付。但是,在没有发生违约行为时,保险机构除了得到风险补偿外, 还可将 CDS 在市场公开出售。由此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超过 33 万亿美元的 CDS 市场。 CDS 的出现,在规避局部风险的同时却增大金融整体风险,使分散的可 控制的违约风险向信用保险机构集中,变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风险。 (六)对冲基金缺乏监管。 以上五个环节相互作用,已经形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而“追涨杀跌”的对冲基金又加速危机的发酵爆发。美国有大量缺乏政府监管的对冲基金,当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时,对冲基金大肆做多大宗商品市场,比如把石油推上 147 美元的天

金融危机的三个教训:市场韧性至关重要

金融危机的三个教训:市场韧性至关重要 英国央行的Dave Ramsden谈到适应力,他认为,金融危机给了我们三个教训:第一,过去并不总是未来的好向导;第二,恢复力不仅仅是对狭隘的经济周期做出反应;第三,这项政策需要为意外情况做好准备。他认为,英国央行的退欧策略一直受到上述三个教训的指导。 1介绍 很高兴来到因弗内斯,今天早上能在这里演讲。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关于适应力。谷歌给出的弹性的第一个定义是“快速从困难中恢复的能力;韧性”。在因弗内斯,我似乎应该把重点放在这一点上,因为苏格兰本身就是一个以坚韧著称的国家。罗伯特布鲁斯是由一只蜘蛛教他恢复力的。苏格兰的山脉是地质弹性的缩影,并测试了步行者和登山者的身体弹性。苏格兰经济经历了一些艰难时期,但在金融危机期间表现出了相对的韧性,苏格兰陆上GDP的降幅远小于英国整体GDP的降幅。甚至连尼斯湖水怪的存在也被证明对持续的科学研究具有很强的适应力。 最近你经常听到“弹性”这个词(见图1)。随着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富有挑战性,心理弹性被誉为一种美德。随着全球应

对气候变化的威胁,生态恢复能力正变得越来越突出。作为负责市场和银行业务的副行长,我最近谈到了世行业务弹性的重要性。 今天我想重点讲的是经济弹性,我指的是一个经济体承受并从意外困难中复苏的能力,即经济学家所说的“冲击”。这与我所在的两个世行政策委员会——货币政策委员会(MPC)和金融政策委员会(FPC)——特别相关。 经济弹性是我在2007年成为财政部首席经济顾问时第一次真正感兴趣的话题。在这一点上,英国经济已经连续增长了15年,这段时期的特征是稳健的增长、不断下降的失业率以及低而稳定的通胀。其他发达经济体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包括英国在内的经济学家一直在问自己的问题是,是什么解释了这种模式。这仅仅是运气好吗?与过去几十年相比,美国经济受到的意外冲击是少了还是少了?还是更多地取决于良好的判断——现在的经济,包括由于政策的改善,在冲击真正发生时,能够更好地适应冲击? 经合组织(OECD)和英国财政部的分析师试图回答这个问题的一种方式,是通过观察这些图表(图2和图3)。这些数据试图量化不同国家在特定时期对GDP的冲击程度。它们显示了对七国集团(G7)经济体在危机前、危机前十年和危机前十年的上半年

外汇储备与泰国金融危机

外汇储备与泰国金融危机 (本案例引自百度百科相关内容) 保持充足的国际储备特别是外汇储备,对于维护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汇率、稳定外汇与货币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997年始于泰国,以后波及到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等国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便是一例。1997年7月2日,在历经数月的泰铢汇率波动之后,泰国中央银行终于放弃了实行13年之久的泰铢与“一揽子”货币挂钩的汇率制度,改为管理式的浮动汇率制。消息公布后,泰铢兑美元的汇价应声而下,最多时曾跌去近30%,酝酿已久的泰国金融危机终于爆发。紧随其后,菲律宾中央银行也因无法抵挡投机力量的打击,于7月11日宣布菲律宾比索兑美元的汇价将在一个不确定的“更大范围内”浮动,比索兑美元的汇率随即大幅度贬值。受此影响,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等国的货币汇率亦产生“多米

诺骨牌效应”,货币汇率纷纷应势而下。东南亚金融危机由此爆发。 东南亚金融危机之所以爆发,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有关国家的国际储备尤其是外汇储备的相对不足,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以泰国为例,爆发金融危机的原因除了政府有关的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失当、金融机构对房地产投资过度、银行呆账严重、外债高筑、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过大以及经济结构不合理和外汇投机者的疯狂炒作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外汇储备相当有限以及危机爆发后运用储备政策的失误。从1990年起,泰国的贸易逆差逐年递增,外汇储备每年只减不增。到了1996年的2月,泰国的外汇储备只有387亿美元,而且这些外汇储备还是泰国通过采取高利率政策吸引外资流入而形成的。而事实上自1994年以来东南亚国家的经常项目赤字状况一直在恶化,已无法再用流入这个地区的长期资本来弥补。由于外汇储备的普遍不足,当倾向危机来临、本币受到外汇投机力量的打击时,政府当局就没有足够的能力捍卫本国的货币。再加上货币危机发生后,面对投机攻势,泰国中央银行又不顾实力,不当地动用了外汇储备来干预外汇市场,结果是由于外汇储备的不足而导致干预无效,不仅没有达到维护倾向汇率稳定的目的,反而使储备资产遭受严

第十七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案

第十七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表现、特点及影响,并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3、通过经济危机影响的分析,使同学们认识到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政策的严重性; 4、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学会从根本上分析问题所在。 二、重点难点 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特征 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三、教学构思 第六单元主要介绍《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是本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对策之一和影响结果。该课是理解这一单元的基础。 课文分三个部分,首先讲述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即贫富差距过大、股票投机过度、信贷消费过度膨胀,从而推导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接着概括叙述这次危机的特点:即波及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破坏巨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使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然后叙述美国胡佛政府对待危机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得局势进一步恶化。由其“失败”导出“罗斯福新政”的实施,使两课紧密结合。 四、过程设计 A、【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法:1929年的冬天,在美国,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屋外,寒冷的北风呼啸着。“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她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而且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这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一个煤矿工人家的场景。同学们根据这个故事并结合我展示的两张图片(图片:1929年农场主销毁“过剩”的牛奶以及图片等待领取救济食品的人群),思考一下,当时的美国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B、【讲授新课】: (一)、经济危机的爆发:虚假“繁荣”的幻灭 1、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繁荣的表现:一战后,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汽车工业、电器业和建筑业等工业部门显示出蓬勃生机。商品丰富、物资充足,一派“繁荣”景象。 2、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经济危机为什么会爆发呢?爆发危机前的美国到底怎样呢? (1)危机前的美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出现持续繁荣(P98) 师:那么,美国经济持续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技术革命是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师:20年代美国经济虽出现繁荣景象,但经济繁荣的背后又潜伏着严重的危机,最终引发了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年10月24日被称为“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纽约证券市场在经历了几次小小的预震后出现了坍塌,几十种主要股票价格狂跌,绝望的人们疯狂地抛售,当天就有1 289万股易手。崩溃的高潮终于在10月29日来到了:大批的股票涌到市场上来,不计价格地抛售,这一天疯狂交易以1 641万股的最高纪录收盘。从美国纽约

08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08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马克思曾经指出:“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后原因,总是人屋是生活必需品,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但是遗憾的是普通劳民大众的贫困和他们的受限制的消费,但与此相反,资本主动者工资太低,很多人买不起。据美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义生产的冲动,却是不顾一切的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明,68%以上的美国百姓必须借助抵押贷款才能购买房屋, 的绝对的消费才是生产力的限制。”这句话是对此次国际金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房屋是生活必需品,它的价格有 融危机根源的最经典最透彻的揭示。不断上涨的内在趋势,能够给生产者带来高额利润,所以受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揭示了社会再生产的核贪婪、高额利润和剩余价值规律支配下的资本家不断地生产 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的房子,想卖给老百姓,但是老百姓买不起。这就是生产相对 问题,这个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通俗来说就是要卖东西的人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卖得出去,要买东西的人买得回来。只有这样,整个社会经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从根源上看是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 需求不足导致的,但却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和虚拟需求过旺。在人们买不起房子而资本家又想把房子卖给人们赚取高额利润的时候,资本家发明了贷款买房、提前消费、“寅吃卯粮”。在贪婪的驱使下,进而又向信用状况不好、还款没有足够保障的人们提供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使得人们对房屋的虚假需求大大提高,但这种需求是虚拟的。这种行为只会将现在的矛盾转嫁到将来,终有一日会爆发。正如列宁所说:“过程的复杂性和事物本质的被掩盖可以推迟死亡但不能逃避死亡。”在现代社会,实体经济中的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矛盾的尖锐化,通常首先表现在金融市场上,形成金融危机。正如马克思所说:“危机最初不是在和消费者有关的零售商业中暴露和爆发的,而是在批发商业和向它提供货币资本的银行中暴露和爆发的。”这次经济危机首先就表现为金融机构的金融危机。虽然矛盾无时无处不在,甚至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也是一种常态,但当这一矛盾相当突出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爆发金融危机,当金融危机影响到实体经济层面的时候就演变成经济危机。所以我们说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是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 二、主要原因 ———单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1.单一的国际货币体系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原 因追溯历史,大约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经济实力超过了所有国家,成为经济发展最快、科技进步水平最高、由巨大垄断资本集团支撑和操纵的强国。两次世界大战除了珍珠港事件以外,其本土未遭受损失,反而大发横财。二战后,其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50%,等于其他一切国家的总和,1944年7月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美元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从此,世界各国几乎都以美元为结算标准进行贸易,美元几乎在全世界所有国家中流通,并作为外汇被各国储备。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7月的报告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占到61.54%,而2001年第三季度曾达到过73%。1971年尼克松政府停止美元兑换黄金之后,美国开始任意印发作为国际货币结算与储备手段的美元纸币,以此作为弥补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手段。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其发行几乎不受约束。因此,持续的经常账户逆差往往导致美元的超量发行。从1913年到2008年长达95年间,美国基础货币发行量为7000亿美元。而2008年10月以来仅几个月时间,增发的基础货币竟然超过此数量。美联储创造了历史上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