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纪录片解说词

学校纪录片解说词

学校纪录片解说词
学校纪录片解说词

追求教育品质奠基幸福人生

——临沭县实验小学

临沭县实验小学始建于1976年,学校占地近2万平方米,校舍面积达1万平方米。现有42个教学班,在校生2400人,在编教师160名,具有本、专科学历的教师分别约占教师总数的61%和35%。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优秀家长学校、山东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省级电化教育示范学校、临沂市依法治教示范学校、临沂市科普示范学校、市级文明学校、市级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市级教学示范学校、市级规范化学校、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全国少先队金星大队等近百项荣誉称号。

我校最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源自前瞻的教育理念,源自教干教师的团结拼搏,更源自我们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正是这种对高品质教育的执著追求和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满意、领导的放心和社会的肯定。

一、打造高品质的育人环境

高品质的教育需要高品位的校园环境和高标准的教学设施。让校园吸引师生,成为教与学的乐园,是我们努力的主要目标。

1、积极投入,构筑高标准发展平台

高标准的教学设施是落实办学理念的必要保证。我们在投资400万元,建起厚德楼、启蒙楼、合堂教室楼的基础上,加大了对校园环境和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2007年,投资30余万元,铺设塑胶跑道、建设操场护栏,为学生的体育锻炼及“大课间”活动提供了舒适、安全的场所。2008年投资约30万元,购置了包括电脑、投影机、实物展台等在内的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26套,班级多媒体数超过60%。现在,学校各种功能教室齐全,仪器及各类器材均按国家一类标准配备,初步实现教学现代化。

2、精心设计,营造高品位文化氛围

让优美的校园环境熏陶学生,让文明的气息滋养学生,让励志的标语鼓舞学生,让师生走进校园,油然而生自豪感和幸福感,是我们对校园文化的追求。宽阔的青石路面、舒适的塑胶跑道、幽静的绿色长廊让人赏心悦目,山石错落、花木峥嵘,近800平方米的植物园,是学生们亲近自然、诵读经典、美术写生、休息嬉戏的绝好去处。国学精粹、翰墨飘香、佳作欣赏、每周一得、新闻周刊、我最棒等特色专栏,让学生知中华文化之渊源、晓家国天下之大事、展自我英俊之风采。

3、德育为首,创建高质量育人环境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我校坚持以育人为中心,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在组织机构建设方面,学校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从党支部、各科室到各年级组齐抓共管的德育教育网络。通过师德报告、树立榜样、问题讨论等形式,明确教师育人职责,推行首遇责任制。

在队伍建设方面,通过讲座、主题研讨、现场说法等方式,积极开展班主任和辅导员培训。完善了《班主任工作职责》、《班务工作规范》等有关规章制度。

在开展爱岗敬业教育的同时,把学生的满意率作为评价教职工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阵地建设方面,建立了高标准的少先队活动室、德育室,通过图版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传统道德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孝亲敬老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等。坚持周一升旗制度,进行系列化的“国旗下的讲话”。

在日常管理方面,我们坚持不懈抓好养成教育。号召全体学生“养成好习惯,争做实小好少年”,提出了“三轻轻四不要”(即:脚步轻轻、动作轻轻、说话轻轻,不要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不吃零食、不乱扔废弃物)的行为准则,编写了日常行为规范的歌诀。编写了《临沭县实验小学学生行为规范须知》,内容涵盖德育教育的多个方面,如:“五旗”(党旗、国旗、军旗、团旗、队旗)、“三歌”(国歌、队歌、校歌)、“三风”(校风、教风、学风)、《我是文明实小人》歌诀等。

在学生日常行为的评价方面,我们创造性地实行了“菜单式即时性评价”。最近,为了把养成教育做得更扎实,更有成效,我们创造性地开展了“三方五评”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三个方面的作用,开展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区评价。督促学生对照评价表《学校篇》、《家庭篇》和《社区篇》的不同要求(每篇均设计了十项具体要求),每天一评,周周总结,坚持一月,在不断的反省中完善自我,逐渐地养成良好习惯。

在开展活动方面,我们邀请家庭教育的专家、“知心姐姐”杂志社组织的讲师团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扎扎实实地进行了家长学校有关课程的落实。聘请法制副校长和“五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坚持上好晨会课、班队会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告别网吧?远离诱惑,争做文明好少年”的签字活动、“感恩父母,孝亲敬老尊师”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规范了学生的言行,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二、锻炼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师的素质决定学校的品位。根据小学教师任教学科课多、课时多、工作量大、参加教研时间有限的实际,我们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中心,以“五个一”工程(即:双周一次校长推荐材料学习、每学期一次基本功集中展示、一次名师示范、一次课堂教学大比武、每周至少一次推门听课)为抓手,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五一”工程,奏响课堂教学主旋律

(1)理论学习,引领课改新理念

如果教师不能真正理解新课改三维目标,不能知晓本次课程改革的六个具体目标,很难相信他会是一个合格的课改人。为了让教师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我们不是单纯地让教师摘抄记录,而是将推荐文章印发给教师,教师阅读随手记录反思。这样不但避免了机械抄写挫伤教师学习积极性的弊端,还可以引导教师真正做到从理论上有所收获,从实践上有所反思。我们定期将老师们结合理论学习的教育反思,汇编成《观点与思考》,装订成册,印发给每一位教师,达到思想共享。

(2)展示自我,夯实教学基本功

多年来,我校一直未放松对教师基本功的要求和训练,每学期都要安排一定形式的教师基本功比赛,如:钢笔字、粉笔字比赛,语文教师下水文、朗诵比赛,数学教师计算技能比赛,教师说课、案例评析比赛等。例如,我校教师案例评析

能力日渐增强,写作潜能被有效激发。近三年,我校教师有90余篇教学论文、随笔等发表在《人民教育》、《中小学教材教法》、《山东教育》等刊物上,有30余篇论文获省论文评选一、二等奖。

(3)培养名师,要求不同多层次

名校育名师,名师创名校。我们充分发挥教师团队式发展的优势,积极抓好名师培养工程,形成了“推出一批、锻炼一批、发现一批”的名师培养梯队建设模式,体现了教师团队式发展的层次性。

首先,我们利用已有市以上教学能手等组成名师培养工程的第一梯队,作为名师培养的主导力量,他们教学理论深厚,教学意识超前,教学经验丰富,已经成为有一定影响的名师。我们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勇于承担教研任务,主动总结教改经验,不断扩大影响力和辐射面,尽最大可能发挥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

其次,我们把县级教学能手、教学新秀作为名师培养工程的第二梯队。作为名师培养的中坚力量,这些教师年富力强,理念先进,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我们充分利用“教学能手示范课”、到结对乡镇送教、送讲座,进行听评课指导,等形式对他们进行锻炼和培养。

再次,我们还注意从年轻教师中,发现和选拔那些工作积极主动、学习意识强烈、有较强进取心的教师,作为名师培养工程的第三梯队。通过与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结对拜师”等形式,利用诊断课、研讨课、优质课等手段,帮助他们迅速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为了零距离感受名校、名师的教学氛围,我们选派骨干教师分别到青岛、济南、上海等名校蹲点学习,多次邀请省、市、县的有关专家到校讲学,让全体教师有机会与真正的大家、名师进行交流。目前,我校已培养出国家级骨干教师2名、省级骨干教师7名、省级教学能手1名、省特级教师1名、市级教学能手13名、县级教学能手43名。

(4)“课堂比武”,搭建教学大舞台

课堂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为了抓实课堂教学改革,我们提出每学期开展一次“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该活动集“备、说、讲、评”于一体,把整个学科组“捆绑”在一起,变过去的教师单兵作战,为学科组合作下的团队竞争,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其具体操作流程为:

活动准备阶段:以年级学科教研组为一个团队,围绕课题,确定目标、选择教法、设计过程、制作课件,分工合作,集大家智慧,充分发挥团队优势。

活动分工阶段:在正式比赛前,以抽签的方式,确定每个团队的讲课、说课和评课教师各一名。

活动展示阶段:各团队依据抽签决定的教师依次进行说课→讲课→评课,从设计理念到实践操作,由剖析反思再到总结提升,全面而透彻地展示本教研团队对这节课的研讨成果。

活动中相关学科全体教师全程参与听课,学校组成评委团,对每个教研团队从说课、讲课、评课、团队协作精神四个方面分别打分,综合评定。所得成绩既要记入该教研组所有教师本学期的个人课堂教学成绩,还作为年终评选优秀教研组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教后说、以说促备”。在学期末教学内容基本完成的情况下,从本学期所有课时中随机抽取一课时,教师进行现场说课,将说课内容和备课簿上当初

的教案设计结合起来进行评比。促使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精心研究和选择教学方法,为“教”而“备”。

(5)推门听课,指导督促重激励

我们实行教干包年级制度,让全体教干直接加入到老师们的合作团队之中,进一步加大了教干深入课堂、参与教学、研讨教改的力度,要求全体教干每周深入课堂听评课不得少于两节,每星期结束后必须将听课记录统一交校长办公室检查登记,将学校对教学工作的管理点从“会议室”推进到“教室”,让全体教干随时了解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情况,注重指导、督促与激励,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有效的制度、完善的管理、灵活创新的教研、“捆绑式”的合作团队,促进了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最近三年,我校有9人在省级讲课比赛中获奖,16人在市级讲课比赛中获一、二等奖,执教市级公开课10人,县级公开课24人。

2、“双主双序”,课题带动谋新篇

科研,是一所学校成为名校的灵魂所在。建立课题研究小组,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则是我们在教科研工作中落实团队式发展的主要体现。

针对学校实际,我们提出了《双主双序教育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目前已被确定为临沂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该课题基于“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各自成长的主体”这一基本理念,认为只要遵循一定的教育发展规律,做到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密切结合、协调互动,就能构建起学生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为了真正借助此项课题研究,实现教师、学生、学校三方的和谐发展,我们组建了强大的合作团队,并于今年3月21日进行开题,全县课题负责人观摩了我校《双主双序教育体系构建》课题研究的开题现场。

从2002至今,我校共计进行省、市、县级课题研究活动45项,其中有35项课题顺利通过上级科研部门的结题鉴定。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有6位教师获省教科研成果奖,8位教师获县级教科研成果奖。现有1项省级课题、6项市级课题、3项县级课题正在研究。

三、实施高标准的常规管理

坚持人本思想,追求常规管理的高标准、精细化,谋求教学管理的高效益是我们管理的重要目标。

1、进行人文化管理

我们深知,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激发人的创造性。因此,我校提出创建“尊重他人、完善自我、与时俱进、顽强拼搏”的校风,让每一个人学会理解、宽容与尊重。努力创建刚柔相济,宽严有度的管理体系。在全体老师中树立创优争先、敢于拼搏的竞争意识;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质量意识;终身学习、志存高远的进取意识,激励全体教师同甘苦,共负责,全面释放组织成员的潜能,创造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2、不断创新管理

只有根据教育改革的需要和学校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完善和创新管理制度,才能使学校管理高效运行。我们根据实际,创新并实行了以下举措:班主任选聘制。从08年开始,我们的班主任不再按惯例由本班语、数教师共同承担,而是打破学科界限,从全校的所有教师中进行选聘。通过自愿报名和

学校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将一批热爱学生、责任心强、组织管理能力高的优秀教师选聘到班主任岗位上,并且提高班主任待遇,让班主任成为教师愿意干的岗位。

班级量化共享制。我们依据《办学规范》“一岗双责”的要求,制定并实施了“任课教师分享班级量化结果”的评价方案,把各班级的期末量化结果折算到该班级每一位任课教师的个人量化评估之中,同时将该班级各科任课教师的教学成绩计入本班量化评估之中,将班级和任课教师“捆绑”在一起,使得班级和学生管理成了所有任课教师的共同责任,而不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独角戏”,强化了全体教师的责任意识、育人意识。

优秀教研组评比制。我们针对学校规模较大、教师数量较多、教导处直接管理难度较大的特点,制定并实施了《实验小学教研组考核办法》,提出了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提高了学科组的地位,将一些教学、教研活动的组织权、管理权放给学科组,让学科组自行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展活动。如针对“蓓蕾读书工程”,各年级学科组分别组织开展了“经典古诗文朗诵”、“迎奥运激情演讲”、“课外阅读积累竞赛”、“优美课文朗读比赛”等一系列的活动。各学科组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分别确定了不同的活动主题,与全校统一开展活动相比较,形式更灵活,效果更扎实。每学期,我们都要依据教研组考评结果,分等级确定各组教研经费,并对优秀教研组进行表彰奖励。

3、把管理做精细、做扎实。

管理精细、落实到位决定着管理的效益。我们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中心,从小事做起,将管理进行到底。

备课必须实用。要求老师们精心备好每一课,在进行阶段常规检查时由检评组长指定具体检查哪一课时,对于这一课时的备课,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等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指出问题和不足,给予恰当评价。同时,要求每位听课的领导必须在被听老师的课时教案后面签字。一可以促使老师加强听评课的落实,避免抄听课记录。二可以督促上课老师按备课设计上课。

落实候课制度。向“40分钟”要质量,我们首先必须保证40分钟的数量。老师上课之前1分钟必须到教室门前站立等候,一可以给学生提示马上上什么课,学生可以作好准备,二是教师可以作好心理准备。平时由包级教干、值班教干进行检查,由分管校长和教导处进行督查。

课堂督查制度。除规定教干必须完成规定的推门听课任务外,值周校长进行“走班”听课,即在班级听课时间少则三五分钟、多则十多分钟,尽可能多地了解课堂教学的情况,督促教师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

课堂诊断制度。尽管课改已进行多年,但课堂教学仍很难尽如人意,如有的课堂是东施效颦,追求“形似”而丑态百出,明显地力不从心;有的课堂是邯郸学步,新的路子走不下去,老的路子又不敢走;有的课堂只是贴了一个课改的标签,多了些冠冕堂皇,少了些扎实训练。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益,怎么能够落实《办学规范》的需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呢?因此,我们定期对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诊断,采取的步骤是:教师自我诊断,本学科教师诊断,学校组织专家组诊断。

从教学设计、师生活动、教师评价语言的内容、有效性和学生对评价内容的反应等方面进行课堂的分项观察记录,重点分析研究其中哪些活动是有效的、高效的,哪些活动是低效的、无效的。分析后写出诊断报告,诊断后要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有效的跟踪指导。

当堂达标监测制度。我们提出课堂教学高效益,就是要求教师要当堂训练、当堂达标。为了落实这些要求,听课时,教干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学效果进行监测,了解教学的效果。

六、实现高素质的学生发展

高品质的育人环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标准的教育管理,其落脚点最终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在对待学生发展上,引导教师和学生将眼光从单纯的学科考试,拓展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关注学生素质发展的方方面面,体现学生素质培养的多元化。

1、博学多读厚积文化底蕴

几年来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成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们设计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蓓蕾读书阅读笔记,包含推荐阅读的书目、每周的阅读记录卡、每周读书一得、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为加强学生阅读过程的管理,我们为每位同学建立《阅读档案》,跟踪记录每一名学生的阅读情况,并通过自评、家长评、老师评,调动多方面的教育合力,不断提高阅读的质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有计划的组织“读书汇报会”、“图书交流会”、毕业班学生“图书捐赠会”等活动。我们还发动教师在家长会上向家长宣传“亲子共读”的思想,号召家长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越来越高。

2、改革作业体现探究学习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探究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通过开展《小学生探究式作业》研究活动,把主题式、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作业中,把知识的掌握、能力的生成寓于生动的情景表演与动作操作、亲身体验中,实现了学生作业的“大变脸”。

语文作业“走过四季”记录卡、书法成长记录、课外阅读记录、优美语句袋、好词我来记、奇思妙想做一做等各类型作业。数学作业“有趣的七巧板”,“心灵手巧”“小小设计师”“社会小调查”等作业。这些活泼新颖的新型作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我们根据课题实验整理出了几种探究性作业类型:演说交际型、阅读研究型、动手操作型、考察探究型等,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培育了探索精神,提升了综合素质。

07年3月份,我们地为全县精细化管理现场会提供了现场。与会的领导、专家、老师对我校学生作业中体现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3、集思广益开发校本教材

我们以《校韵?乡情》为主题编制的校本教材,分上下两册设计了14个专题,展示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发展历程、师生们的精彩表现和学校的发展前景,从不同方面介绍了家乡临沭的历史演变、风土人情和经济发展状况。在校本教材的编制过程中,参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搜集素材,采访知情人员,设计教材插图,形成书面资料,各种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为了做实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充分挖掘本地宝贵的课程资源,我们计划以“百家讲坛”的形式,邀请我县书法、剪纸、文明礼仪、安全避险等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士,到学校为全体师生作相关内容的讲座,从而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培养技能,获得更全面的发展。讲坛第一期邀请了我县书法界颇有影响王方昌老师,为全体师生作书法讲座,探索了一条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途径。

4、搭建平台尽展学生风采

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形成,既要有大量实践锻炼的机会,也需要广阔的展示自我的舞台。为此,我们组织专人对学校旧的宣传栏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将其定位为学生展示风采的舞台,宣传优秀的展台,创造激情的擂台,共同成长的平台。主要张贴和介绍学生的优秀书法、习作、绘画作品,优秀作业,获奖情况等。同时把内容的设计和布置完全交给班级和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还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学生文体艺术活动,如:“春之声”“秋之韵”歌咏比赛,庆“六一”、庆“元旦”、庆祝教师节等文艺汇演,美术画展、书法展览,举办科技制作、科学幻想画、七巧板、机器人足球、机器人灭火等科普类比赛,举办运动会、小型体育项目竞赛等体育类比赛活动。这些活动有计划地穿插在学年度的各个阶段,与教学活动相互配合,有条不紊,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推动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我校自编自演的、歌颂家乡的情景剧《苍源河——我的家》,在县电视台播出后,受到各界好评。

据统计,最近两年获国家级奖的有9项、省级10项、市级68项。有300

多名学生获得了奥赛、电脑作品、机器人比赛奖项或小提琴、古筝、钢琴、二胡、笛子、舞蹈、绘画等考级证书,连续三年获得全县小学生特长比赛团体第一名。电脑作品连续三年荣获山东省一等奖、机器人竞赛获省二等奖,机器人足球、灭火两个项目的市级第一名和第二名、二胡演奏获“山东省首届少儿才艺大赛”二等奖、乒乓球大赛获得省少年组第六名。

虽然我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其他先进单位相比,还有许多差距。我们将继续秉承“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坚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共同成长、和谐发展的发展战略,以《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为指南,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把学校建成人文校园、和谐校园、数字校园、绿色校园、平安校园、书香校园,实现临沭县实验小学新一轮的大发展、大跨越。

2008年10月28日

经典纪录片解说词范文

经典纪录片解说词范文 纪录片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单纯一种记录文本?它已经开始向娱乐化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经典纪录片解说词范文范文?欢迎参阅。 经典纪录片解说词范文1 【开篇镜头的字幕】 选择从这里开始…… 幸福也从这里开始…… 那年我大学毕业?从七月流火的南方来到清爽大连工作。当时只为了心里的足球情结?和苏小明《军港之夜》中轻轻摇动的战舰。当然?看不到年轻的水兵在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却一路看到了许多悠长而空旷的上坡路?梧桐树影下不高不低的小洋楼?以及晃悠晃悠从旅顺开往大连的古老列车…… 有谁能忍心拒绝这座美丽的城市呢? 劳动公园春天的玉兰?海之韵清晨的日出?深夜里东港驳船的倒影?北大桥下午比蜜糖还甜美的海风?星海广场尚未曾被围合起来的辽阔气场。万岁街?不老街?七七街?一德街?五四路?高尔基路?长春路……不知从哪个瞬间开始?我便知道自己离不开了。 离不开的还有这个给了我生计和梦想的地方。我如此热爱这里?为她感动?为她心安?为她向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反复而细致地描述每一个关于她的故事。斗转星移?数年过 1 / 12 去了。好像是在一瞬之间?我突然疲惫了起来。疲惫不是因为忙碌?或许是因为岁月的流转?许多东西模糊了?不只是西岗区的老体育场?不只是龙王塘的掩映亭阁?不只是老虎滩渔人码头上的轻轻海风……模糊了的?还有我们内心的宁静、笃定以及对个人理想的深情厚谊。 是我们的梦想变大了?还是我们的心胸变小了?是我们的社会现实了?还是我 们的情感褪色了?是我们眼里的欲望拥挤了?还是别人的议论终于让我们变得纠结 了? 然而?你可曾忘了?每当我们搭乘雨后清晨的BR卜从人民路到延安路?从星 海湾到小窑湾?从中山广场到星海广场?透过车窗的一幕幕都是我们一起走过的足迹。 我们不要忘了?这些足迹带给了我们生活的城市多少美丽。如果你在清晨漫步一方公馆的小路?你可以听见自己最真实的心跳声?还可以触摸到在那晨曦中掠过国际游艇港的温润海风; 如果你在沈阳理工大学校园听上一堂课?然后向高高的白杨树唤醒大学的美好时光?让曾经的记忆

[生活]纪录片解说词对纪录片的意义和作用

[生活]纪录片解说词对纪录片的意义和作用纪录片作为使用影像记录外在客观世界的一种影视作品,单纯运用镜头画面往往难以达到记录世界的目的,相对于纸质记录方式而言,镜头往往只是从现象上去记叙而无法去使人更深层的理解,通过听觉从外部世界获得信息从来都是不可或缺的在这种情况下,纪录片的文本解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纪录片的解说词,它不仅仅是为了配合纪录片的画面而存在,更是为了使受众更好的理解纪录片所想要表达的内涵,把需要让人理解的方面使用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加强理解,同时纪录片的解说词也成为提升纪录片观赏性的一种手段。纪录片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单纯一种记录文本,它已经开始向娱乐化发展。其实现在的技术手段已经可以达到“情景再现”,它突破了“画面缺失”的历史语境,充分发挥影像表达的魅力,以另一种文字无法表达的意境方式去阐释内容。但是在当下娱乐化的风潮之下,电视纪录片要赢得受众的关注,仅凭镜头和画面是不够的。其解说词的内容表达开始显得愈发重要。以内容为王道的电视纪录片无论的想要走传统记叙客观世界的路线还是更多地走娱乐性的特质,文本的题材选择,主题表现,包括解说词的写作,都对于纪录片有很大意义 在我国纪录片的发展史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虽说解说词在纪录片中的分量明显下降,纪录片更加偏向于事件的影像记录,但这并不意味着纪录片的解说词变得不重要了,相反,解说词变得更加重要,更为精炼,更加恰当,更加有力。它回到了解说词该有的位置上,成为纪录片声画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纪录片是叙事的艺术,但是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所涉及的时间,人物,地点等等基本背景和事实有很多是难以用画面去进行的。为了避免这种画面上解释的偏差,叙事便成为了解说词的基本功能。而在当今纪录片创作走向中,记录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走向。它可以把一个个镜头串联起来,

纪录片《西湖》解说词(完整版)

《西湖》总导演夏燕平 西湖不是纯自然的美景。 她不像黄山、九寨沟,西湖是千百年来人类治理疏浚、依势造景的山水之湖泊;她不像漓江、张家界,西湖是千百年来人们感怀世事、寄托情绪的精神之湖泊。因此说,西湖的美是天造人设的,《西湖》纪录片亦复如此。 许多第一次来到西湖的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西湖之于中国人,太熟识了。 因为熟识,后来便不大有人愿意说西湖,也不是完全没有,而是怎么也说不好西湖。近代以来,西湖没有足以背诵的文,没有足以传唱的歌,没有足以传世的画,当然也没有足以把玩的影像作品。 影像作品,有出息的影像作品,是挑战观众的视觉经验,你得给人以陌生的东西。西湖,人们还陌生吗? 当我们离开西湖的景致,蜷缩在看不见风景的房间,把西湖这盘千年长度的磁带,往回倒的时候,我们发现,西湖,其实人们还是陌生的,陌生正是在于人们的熟识:“熟视无睹”。西湖是沧海桑田。从海水浸蚀的瀉湖,到可灌溉之湖,鱼虾之湖,饮用之湖,直至审美之湖。是经过几千年的自然造化和巧夺天工。远的不考,拜苏东坡之大名,我们都知道苏堤。其实还有与其比肩的杨公堤、稍逊风骚的赵公堤、早己隐入十万人家的白公堤……仅苏东坡治下的那次疏浚,就动用了二十万民工。 西湖是“户盈罗绮”。南宋在偏安的同时,却也创造了繁荣的经济和灿烂的文明。南宋后期,临安加上流动人口,约有一百四十万。城内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当时欧洲最著名的大城市伦敦,人口不过三万四千。难怪元初马可·波罗惊叹杭州是“天堂之城”。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邓广铭说:“两宋时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法国汉学家贾克·谢和耐说:“13世纪的中国,其现代化的程度是令人吃惊的……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这个“现代化”还包括精神文明的程度,因此,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西湖是东南佛国。弘一法师《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中说:“杭州这个地方,实堪称为佛地,因为那边寺庙之多,约有两千余所,可想见杭州佛法之盛了。”除了庙宇林立、高僧大德云集之外,更重要的是,佛家义理通过日常生活渗入杭州人的饮食起居,一年一度,历时三个月的声势浩大的“香市”便是足证。不仅东南大地,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皆“认祖归宗”。道家在西湖有著名的“葛洪炼丹处”等十多处道观。马可·波罗之后,传教士们先后来到杭州,于是杭州有了基督教堂、天主教堂二十多座。伊斯兰教在杭州也有相当的传播,建有约五座清真寺。 西湖是唐诗宋词。许多人初来乍到却似曾相识,是因为他们早就熟悉了文学的西湖:宋之问“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文传千古的还有:李清照、林和靖、张元干、张孝祥、辛弃疾、陆游、陈亮、姜夔、梅尧臣、范成大、朱熹、岳飞、文天祥、吴文英……元明清时的马可·波罗、于谦、袁宏道、张岱、袁枚、郑板桥、康有为、陈曾寿……近当代的名人孙中山、张静江、蒋介石、司徒雷登、鲁迅、周作人、戴望舒、郁达夫、李叔同、夏衍、毛泽东、周恩来…… 西湖是“勾栏瓦舍”。中国的戏曲艺术作为一种成熟的艺术样式,肇始于南宋时期的杭州,戏和文自此合璧,南方人谓之“戏文”。汤显祖、关汉卿、李笠翁、洪异等都在西湖这个舞台上有过充分的表演。中国有四大民间故事,其中两个故事的发生地传说在西湖:《白蛇传》

浅谈电视纪录片创作片中“情景再现”手法的运用

谈谈电视纪录片创作中“情景再现”手法的运用试讲人:周合强西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艺术(电视编导方向) 各位尊敬的老师: 大家上(下)午好! 开始试讲之前,我首先想各位提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当我们在面对电视纪录片特别是历史题材的电视纪录片时,当我们已经习惯于口述历史时,能不能“让画面说话”?好,带着这个问题,我开始讲一下电视纪录片创作“情景再现”手法的运用这个问题。 电视从业者和研究者们都知道,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尽管从数量上看逐年递增,但有个性、高水准的纪录片并不多见。创作题材雷同、主体模糊、有明确;记录手法大同小异的情况也普遍存在。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上虽时有获奖,但题材狭窄,主要局限在人文类、环境与自然类,不少种类在国际大奖中尚处于缺席状态。 【例一:2000年10月底举行的“北京国际科教纪录片展评研讨会”聚集了近200部来自各国的科学纪录片,但没有一部中国纪录片。 例二:2001年第14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上,中国纪录片处于“缺席”的尴尬境地。电影节主席阿里说,作为一个大规模的电影节,中国是被“漏掉了”的一块。】 为了满足国内电视纪录片播放需求,不少电视台根据市场需求转而购进国外优秀纪录片。全国纪录片无论从创作还是从市场看,都处于不容乐观的状态。如何走出困境,实现中国纪录片创作的持续发展,这是纪录片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进入21世纪,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走向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一些原本无法进入纪录片创作的影像创作手法,也随着视觉传播的日益繁荣而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这其中,情景再现就是当下最时兴,也是争议最大的手法之一。特别是在一些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人为导演的、再现过去某一事件某一过程和细节的“情景再现”。由于这类“情景”再现是事后人为摆拍的,时间、地点、人物都是虚拟的,由此引起了人们对新闻真实性的质疑。“情景再现”是否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如何看待和运用“情景再现”,成为当前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 【例三:2005年,中国纪录片界两部耗资上千万元,也引起了巨大反响的纪录片《1405?郑和下西洋》和《故宫》相继播出。情景再现作为两部系列片主要的表现方式,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电视纪录片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下面我来进行一个大致的的梳理。】 一、“情境再现”概念界定及与纪录片的区别 进入21世纪,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在纪录片的领域中一些原本不敢运用的手法,如今也开始大量运用。其中,“情景再现”就是当下最时兴,也是争议最大的手法之一。有学者认为,这种手法会破坏纪录片的真实性,但也有专家认为,情景再现是有根据的还原,不是凭空捏造,不是杜撰虚构,是构筑于真实基础之上的再现。“情景再现”也称“真实再现”,指的是电视工作者用一种虚构的,类似影视剧中的扮演的方式,

纪录片解说词的情感把握与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318263583.html, 纪录片解说词的情感把握与运用 作者:张明才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7年第09期 摘要:记录片的解说之所以能够打动观众,主要在于纪录片解说员对解说词情感的把握和运用,本文将主要针对解说词的情感把握与运用展开讨论,探讨如何对解说词进行处理,才能够更好地提升纪录片的艺术感染力,起到震撼、教化世人的作用,赋予解说词更加饱满而丰富的感情。 关键词:纪录片解说词;情感把握;运用 纪录片是一种记录并反映现实人们的真实生活感受的影片表达方式,通过对纪录片注入情感,能够让纪录片变得更有生命力,因而对于记录片的解说词拥有着更高层次的审美艺术要求,只有真挚而丰富的情感,才会打动观众,提高纪录片画面的艺术渲染力,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希望可以更好地完成对纪录片解说词的情感把握和运用。 一、纪录片解说词的情感酝酿与把握 (一)对解说词分析和理解 情感是解说词的核心,所以需要先针对解说词进行分析和理解,找到解说词内容的情感变化,即让解说员先进入到一种心理状态,要想打动别人,先要打动自己,找到纪录片解说词中能够和观众发生共鸣的地方,最好是能够看一下纪录片中的素材画面,掌握记录片的编排线索,了解记录片的编导中心思想,明确记录片中的层次关系,指导哪部分解说词是铺垫,应该在哪部分的解说词加以抒情,什么地方动是动情点和高潮,完成对纪录片解说词的情感酝酿[1]。 (二)解说角色融入 在对记录片中的解说词进行情感酝酿和情感把握时,还需要针对解说词和解说角色进行情感融入,我国著名的配音语言演员,乔榛老师曾经说过,解说词的编写,就是要把灵魂融入到解说词的角色里面,比如说在讲述海峡两岸亲情故事的大型纪录片《隔不断的亲情》中,抒情感人的部分比较多,有一些地方需要解说者用第一人称来叙述,“妈,我回来了!”,解说词情感要饱满,要能够体会到亲人被海峡相隔却不能相见的那种心情,只有当解说词融入到角色以后,才不会让解说变得矫情做作[2]。 (三)解说基调把握 在对纪录片解说词情感进行把握时,还要针对解说词的整体基调进行把握,避免词冲淡记录片的主题情感,这是因为,对于不同类型的记录片来说,解说情感的基调也是不同的,通常

央视纪录片京剧解说词

京剧 第一集 历史的晨钟暮鼓送走了这座城市弦歌相伴的遥远岁月,而京剧舞台上的这份热闹与绚丽,其实,从来就没有在这座城市真正离去。 对于那些有情和无情的岁月里,京剧之对于大多数北京人、中国人,即是各层人士沉浸其中、乐此不疲的一种生活方式,或者更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温情慰藉。 在好奇的外国人眼里,京剧也许首先是一个神秘而优美的梦境。仅仅八十年前,当来自中国的国色天香在太平洋彼岸的纽约百老汇舞台首次绽放,一位著名美国剧评家罗伯特·里特尔撰文对京剧这样的形容:你会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神话,优美和谐而永恒的世界,充满及其微妙的庄严和宁静。大多数西方人认为:京剧无疑超越了东西方之间所存在的障碍。 历史远去的背影,至今都折射出京剧复杂的身形。有人说,一个民族的古老艺术,终归承载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生活,更寄托着这个民族根深蒂固、延绵不绝的血脉精魂。 一百多年前的王瑶卿,是京剧舞台上的要角儿,穿梭出入于重重宫门的紫禁城,立于这个富丽堂皇而又戒备森严的宫廷舞台,为一个行将死去的王朝载歌载舞。王瑶卿的身影其实并不孤独。京剧百年,这个舞台,曾经见证了太多粉墨登场的艺人无以掩饰的光荣或梦想、得意或失落。程长庚、谭鑫培、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正是这些熟悉或陌生的名字,成就了一个王朝的跨越世纪的欢娱,也成就了京剧自身的灿烂与辉煌。 当所有的繁华已成过往,当所有的热闹归于沉寂,关于京剧,关于那些将自己的精魂,映射在舞台之上的戏梦人生。我们的讲述,就从这个早已陨落的王朝开始。 此时的昆曲已经盛极而衰,管弦悠扬伴随着吴音呢喃,演绎着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才子中状元的老套情节,抛开身份面子不管,即便是宫廷之内的王公贵胄,大概也对昆曲开始有了审美疲劳。 咸丰十年,也就是公元1860年,紫禁城漱芳斋戏台,终于迎来了第一位演唱皮簧的供奉内廷,他就是日后被称为京剧鼻祖的程长庚。程长庚是三庆班的第四任班长,与所有前辈班长相比,程长庚粗通文墨,是梨园航中凤毛麟角的文化人,作为一名德行高尚的班主,程长庚对戏曲至于世道人心的潜移默化,怀有一份常人不及的敏感和关切。 19世纪50年代,清帝国的大门,已随鸦片战争的失败轰然开启,古老的神州大地,开始了千年未有的艰难转型。然而,紫禁城内时时荡漾的,依然是昆曲男女之情的委婉之音。王朝政治的昏聩腐朽,与戏台下的沉湎萎靡,促使程长庚开始将思考的目光,转向舞台剧目的革新。一次偶然的机会,程长庚与一位常来听蹭戏名为卢胜奎的进京赶考的学子,走到了一起,并最终劝说卢胜奎放弃科考,转而下海入了梨园。以儒生的身份屈就梨园,卢胜奎大概是京剧史上第一人。在倡优并列的封建专制社会,今天的我们简直无法想象,这位来自江西的官宦子弟,需要跨越如何艰难的内心挣扎,总之,卢胜奎的加入,注定将使京剧,在通往艺术神殿的漫漫长路上,很快跨越尤为关键的一级台阶。 程长庚和卢胜奎,为了一改京都舞台的颓靡之势,合作成就了这部涵盖了三十六本的京剧长篇大轴《三国》的问世。三国戏的演出,一时成为京城舞台旷日持久的风潮,而正是在这股热潮的吹送下,京剧终于开始在一百五十年前,开始展现出质朴的泥土气质之外,从未有过的清新刚健和风雅底色了,确保它一举挣脱世俗成见中的下里巴人、卑微底下的身份规约,大大方方地迈上了宫廷演出的大舞台。 中国戏曲源自乡野,其原始声腔普遍具有高喉大嗓的特点。乡村露野,搭台唱戏,台上的人不吼着唱,台下的人是不会答应的。 古老的成见,到一位名叫谭鑫培的京剧老生红遍京城时,总算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电视纪录片选题报告

电视纪录片选题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锦里印象电视纪录片选题报告 组员:张晗阎红颖钟艾伶李凌 一、.作品占用的频道和栏目,播出的时段,节目时长 1、作品占用的频道和栏目: 省级卫视 2、播出的时段: 每周四晚8点 3、节目时长: 10分钟 二、作品标题名称,副标题以及供选择标题 1、作品标题名称: 漫步锦里 2、副标题: 锦里印象 3、供选择标题 锦官之里 三、拍摄对象和内容的情况简要介绍 1、拍摄目的和预期目标: 拍摄目的:向游客宣传锦里文化从而产生对四川的向往。 情况介绍:从游人的角度走进锦里,展现出锦里平易近人的氛围与闲适安逸的市井气息,反映成都这个“天府之都”的生活风貌。主要以游人视角来介绍锦里,通过画面加解说的方式来展示一个平常人眼中的锦里,质朴的解说与第一视角的画面介绍相搭配,使整个片子的讲述方式变得更加平易近人、深入人心。 2、拍摄场点、路线、设备、人员、经费以及拍摄制作周: 拍摄场地:锦里 路线:参照景点路线图 设备:单反相机 人员:导演、后期、摄像、文编 3、作品内容的基本结构和表现方法: 基本结构:顺序式结构 表现方法:画面加解说。本本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介绍锦里的风俗民情和锦里的商业发展。以线索人物的视角带入,使得观众的思路跟随着线索人物和行程走,在通过画面游历锦里中感受到四川独特的商业文化和文化氛围,解说词包含线索人物的游历的路线和对所见 4、作品创新点和相关背景介绍: 本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用一个全新的视角解读走进锦里,不再是利用华美空洞的解说加优美画面撑起整个片子,而是以一种观众能感知触摸的方式,“零距离”认识走进锦里,第一人视角贯穿全片,代入感增强,通过感官共享更易与观众产生心灵共鸣。 相关背景: 锦里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商业七喜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如今锦里已经成为了体验撒宁国文化和成都民俗的魅力街区之一,集购物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展现四川独特的文化魅力 5、作品收视对象和收视率预测: 收视对象:16-45岁人群 收视率预测:2%

西湖十集电视纪录片解说词

十集电视纪录片《西湖》解说词 西湖不是纯自然的美景。 她不像黄山、九寨沟,西湖是千百年来人类治理疏浚、依势造景的山水之湖泊;她不像漓江、张家界,西湖是千百年来人们感怀世事、寄托情绪的精神之湖泊。因此说,西湖的美是天造人设的,《西湖》纪录片亦复如此。 许多第一次来到西湖的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西湖之于中国人,太熟识了。 因为熟识,后来便不大有人愿意说西湖,也不是完全没有,而是怎么也说不好西湖。近代以来,西湖没有足以背诵的文,没有足以传唱的歌,没有足以传世的画,当然也没有足以把玩的影像作品。 影像作品,有出息的影像作品,是挑战观众的视觉经验,你得给人以陌生的东西。西湖,人们还陌生吗?当我们离开西湖的景致,蜷缩在看不见风景的房间,把西湖这盘千年长度的磁带,往回倒的时候,我们发现,西湖,其实人们还是陌生的,陌生正是在于人们的熟识:“熟视无睹”。 西湖是沧海桑田。从海水浸蚀的瀉湖,到可灌溉之湖,鱼虾之湖,饮用之湖,直至审美之湖。是经过几千年的自然造化和巧夺天工。远的不考,拜苏东坡之大名,我们都知道苏堤。其实还有与其比肩的杨公堤、稍逊风骚的赵公堤、早己隐入十万人家的白公堤……仅苏东坡治下的那次疏浚,就动用了二十万民工。 西湖是“户盈罗绮”。南宋在偏安的同时,却也创造了繁荣的经济和灿烂的文明。南宋后期,临安加上流动人口,约有一百四十万。城内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当时欧洲最著名的大城市伦敦,人口不过三万四千。难怪元初马可·波罗惊叹杭州是“天堂之城”。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邓广铭说:“两宋时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法国汉学家贾克·谢和耐说:“13世纪的中国,其现代化的程度是令人吃惊的……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这个“现代化”还包括精神文明的程度,因此,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西湖是东南佛国。弘一法师《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中说:“杭州这个地方,实堪称为佛地,因为那边寺庙之多,约有两千余所,可想见杭州佛法之盛了。”除了庙宇林立、高僧大德云集之外,更重要的是,佛家义理通过日常生活渗入杭州人的饮食起居,一年一度,历时三个月的声势浩大的“香市”便是足证。不仅东南大地,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皆“认祖归宗”。道家在西湖有著名的“葛洪炼丹处”等十多处道观。马可·波罗之后,传教士们先后来到杭州,于是杭州有了基督教堂、天主教堂二十多座。伊斯兰教在杭州也有相当的传播,建有约五座清真寺。 西湖是唐诗宋词。许多人初来乍到却似曾相识,是因为他们早就熟悉了文学的西湖:宋之问“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文传千古的还有:李清照、林和靖、张元干、张孝祥、辛弃疾、陆游、陈亮、姜夔、梅尧臣、范成大、朱熹、岳飞、文天祥、吴文英……元明清时的马

中国纪录片创作的四个阶段

纪录片创作的起步期(1958—1978) 从1958年到1978年,纪录片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一是北京电视台创办后至文化大革命前的健康成长阶段 二是“文化大革命”期间饱受挫折,在夹缝中生长阶段 纪录片创作初期的基本特征 一、起步期电视纪录片的典型特征之一是从拍摄方式到表现手法都与纪录电影相同,这种状况与当时的电视技术手段尚处于初级阶段密不可分。 二、由于当时苏联是我国各个行业学习的榜样,前苏联纪录电影中流行的创作观念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 三、以宣传、报道为己任的新闻式纪录片早期的电视纪录片与新闻片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早期的电视纪录片实际上是以宣传、报道为己任的长新闻片。 四、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客观纪录尽管这时期的纪录片创作以模仿为主,缺乏自身特点,但制作者们也开始发现并下意识地发挥电视纪录片的电视特性,注重题材的真实自然与质朴无华,注重细节描写。 总的来讲,这一时期,纪录片的题材面还十分狭窄,艺术形式和手法僵化,公式化、概念化以及形式主义之风在创作中有所体现。尤其是特殊时期,在错误路线的指导下,题材选取受到限制。 纪录片创作的发展期(1979—1990)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也给电视纪录片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过去遭到禁止的选题领域如今得到开放,公式化、模式化以及形式主义手法也得到批评和矫正,电视纪录片空前繁荣和发展。短短十余年,中国电视纪录片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发展高潮。 纪录片发展表现 一、纪录片创作发展期的总体特征这个时期的特征显著,较之起步期,纪录片从题材到品种,从作品风格到表现手法都面目一新,纪录片从小众传播走向大众传播。这个时期,纪录片创作突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题材禁区,形成以风光片和政论片为代表的新格局,主题先行成为突出特征。此外,还出现了《地方台30分钟》、《神州风采》、《人民子弟兵》、《动物世界》等播放纪录片的专栏。 1.以山水风光为代表的广阔题材这一时期的纪录片选材广泛,不断开拓出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等新的创作领域。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面貌的纪录片饱含激情,以抒情诗、风情画的手法,纵情歌颂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建设者, 2.以系列片为标志的丰富品类纪录片题材的扩展极大地丰富了纪录片的内容,随之而来的足纪录片体裁形式和品种门类的大发展。从内容上讲,有风光片,人物纪录片,政论片,军事片。从篇幅上看,有短小精悍微型片,也有长达几十集的系列片。从手法上讲,有“歌画配”或“乐画配”的电视音乐片 3.以《地方台50分钟》为代表的众多专栏栏目化播出是电视纪录片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随着电视制作技术的进步和电视覆盖面的日益扩大,电视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4,主题先行风格占据主导地位强烈的宣传意识,浓郁的政论色彩,鲜明的主体意识共同形成了纪录片创作发展期我国电视纪录片的主题先行的纪录风格。宣传教育成为纪录片的基本社会功能。 政论片的盛行是主题先行风格的一个重要表现。 平民化纪录片时期(1993一1998) 背景: 经过前一时期的几次纪录片传播的轰动,加上“纪录片编辑室”、“生活空间”等栏目的开

cctv纪录片《敦煌》解说词

cctv纪录片《敦煌》解说词 纪录片《敦煌》十集篇目: 第一集《探险者来了》 第二集《千年的营造》 第三集《藏经洞之谜》 第四集《无名的大师》 第五集《敦煌彩塑》 第六集《家住敦煌》 第七集《天涯商旅》 第八集《舞梦敦煌》 第九集《敦煌的召唤》 第十集《守望敦煌》 第一集探险者来了 “你为什么一定要把它们拿到欧洲去呢?”当这个英国人第一次展示他在中国搜集的文物时,当地官员只是这样淡淡地问了一句。他叫斯坦因。 斯坦因 有人说他是那一代最惊人的探险者、考古学家,也有人说,他是盗贼,是骗子,是丝绸之路上的魔鬼。 1907年初夏,他第一次来到敦煌。 敦煌位于亚洲中部,东经93度,北纬40度。它北临蒙古高原,西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邻青藏高原,这个位于中国甘肃西部,这个仅有十八万人口的小城市,曾经是连接东西方贸易的咽喉要道,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 1000年前,曾有四条道路从这里通向西方。十几个世纪以来,这里曾经汇集着来自欧洲的货物和文化;来自中亚的语言及文字,来自印度的艺术和宗教;它们在这里与中华文化

全面交融。莫高窟藏经洞的文献,被称为人类进入中世纪历史的钥匙。但是,当斯坦因来到时,这个沙洲小县已经被中国人遗忘了。陆续登场的是西方人。他们有英国人,过去的一个世纪,是属于这个国家的,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商船,飘扬着他们的米字旗;有法国人,在东南亚丛林里,已经布满了他们的身影;有德国人,他们已经在中国山东建起了欧式洋房;还有俄罗斯和亚洲新崛起的日本,他们正在中国的东北开战。 当这些国家越来越强大时,古老的中国仍在沉睡。 王道士 1900年,斯坦因在中国新疆开始了他第一次探险。与京城轰轰烈烈的庚子战乱相比,他的身影有些微不足道。但是,这一年敦煌城外的一个小人物,不经意间将他和这片山崖连在了一起。 当天“忽有天炮响震,忽然山裂—缝,”在一个叫王圆禄的道士写给慈禧太后的信中,藏经洞的发现颇有一些神秘。之后他说,“吾同工人用锄挖之,欣然闪出佛洞壹所,内藏古经万卷。” 藏经洞里原来中国传统的四书五经、经史子集也有,有佛教的、道教的等宗教的一些经典。 “还有呢,这个官方的文书,也有私人的文书,就是好多经济的文书。什么户口、账本、地契什么都有,这都是第一手材料。” 这是春天的莫高窟,在这片延绵近两公里的砾岩峭壁上,分布着上下五层,持续开凿一千多年的七百三十五个洞窟,对于所有的游客来说,来到这里,藏经洞是一定要看的。 藏经洞的发现在敦煌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据说,王道士雇了一个人在这间甬道内写经。这个人休息时,经常将点旱烟的芨芨草插到墙上的缝隙中。这天,芨芨草居然一下子深入到墙体中,他小心地敲打了一下墙壁,里面传来了一阵空洞沉闷的声音,密室就这样被发现了。

《货币》(央视大型纪录片)经典解说词

纪录片《货币》 ●她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泥板上,她在亚细亚海边的贝壳里,她在太平洋岛上的石头上, 她在印第安人的珍珠项链里。她阳光,成就了一切的一切,让自由成为自由,让财富成为财富;她冰冷,定义了今天的格局,让欲望成为欲望,让战争成为战争。人们知道她从哪里来,但却不知道她将往哪里去。她,就是人们熟悉而又陌生的货币。 ●货币就像一把尺子,给每一个物品定价。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货币只对有形物品进行丈量定价。 ●货币对发明创造的定价叫做专利。 ●风险可以定价,也可以买卖。人们开始用口袋里的货币,开始衡量自己可以承担的风险 和收益。 ●货币给风险的定价叫做保险、叫做期货,货币给企业的定价叫做股票、叫做债券。货币 给每一种产品定价后就有了交易的市场,而这个市场可以跨越时空。 ●人对自由的天然追求决定了货币在未来的交易中只会越来越深化。 ●资源的占有和利用,在货币缔造的金融市场中不再依赖于权利和武力。货币对全世界的 资源进行了市场配置,于是诞生了市场经济,而货币成为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工具。●货币,一个方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推动着经济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另一 方面,通货膨胀、债务危机、财政赤字、汇率与国际社会货币体系的稳定与公平,这些由货币产生的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时的契约就是货币的雏形。 ●这些泥板告诉人们:人类最早记录的不是诗歌,也不是哲学,而是生意! ●1867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将以资本主导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制度称为资本主义。 ●货币与工商业结合起来转化为资本。 ●古罗马文明传承于古希娜文明,古希娜强调人生在世不仅是为赞叹神的伟大,而且要欣 赏人的伟大,因为人类是神的体现,是神在地上的继承者。对宗教神权的批判与对人权的重新认识迅速扩展到了社会各个方面,尤其是文化和艺术,这场运动被后人称为“文艺复兴”。 ●马克思:“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黄金——被冰封的欲望。 ●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出版的《国富论》,驳斥了黄金是唯一财富这一观念, 在世界树立市场经济与自由贸易的基本原则,试图恢复黄金作为金属的本来面目。 ●今天,世界主要银行几乎都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它们有义务向公众披露资产、债务和经 营业绩,并接受股东和公众监督,股份制不仅壮大了银行资本,同时明晰的权结构将资产拥有者和管理者分离,银行告别了一人独揽大权的时代,职业银行家从此出现,维护信誉不再只是一种道德约束,它渗透到一家公司的治理结构中。 ●央行要有独立性,不能听命于政府。央行滥发货币,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这样虽然会 刺激经济增长,使政府官员获得连任,但为经济危机埋下了隐患。 ●货币的发行从最初的起源于民间,逐渐被政府独享,最终被中央银行垄断,货币的职能 也从最原始的一般等价物演变成为市场的制动装置。 ●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货币的独立、自由与公平。 ●只要有货币的地方,通货膨胀就像一个幽灵,如影随形。 ●黄金具有保值的功能,尤其在通货膨胀严重时。 ●当通货膨胀来临,投机者可能一夜暴富,诚实劳动者却可能日益贫困。 ●通货膨胀最简单的理解就是票子发多了,经济消化不了。通货就是钱,膨胀就是多。

《华尔街》(央视大型纪录片)解说词(全)

央视大型纪录片——《华尔街》1~10解说词 第一集资本无眠 华尔街是美国资本市场和经济实力的象征,它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名词。现在,绝大多数金融机构与这条500米长的街道不再发生直接的物理关联,华尔街人也完全成为了一种精神归属,资本已经进入无眠时代。不仅是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贪婪与疯狂似乎是上天专门为华尔街设下的魔咒,它始终弥漫在华尔街的每一处空间。华尔街在不断为他人创造着财富,但又在不断地剥夺着他人的财富,华尔街在固守着自己的生存法则,但又在不断冲破传统的束缚。华尔街是矛盾的结合体,它在自身双面性的较量中,不断遭到毁灭,又不断得到重生。 【主题】 华尔街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到底意味着什么,它如何影响着世界?13万亿的日交易量是一个怎样的概念,这些钱是属于哪些国家、机构和个人,谁在操纵着这些钱?华尔街这张300年编织的“网”,有多广,多深?有多大的力量,又有多么地脆弱? 【序】 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带着西班牙国王给中国皇帝和印度君主的国书,率领船队经过70昼夜的艰苦航行,终于发现了陆地,这块被哥伦布坚持认为是印度的大陆,现在被称为亚美利加洲。 1609年,荷兰商人继续寻找通往富庶中国的航海道路,但犯了与哥伦布同样的错误,他们的商船几经展转,最终驶入了现在的纽约港。 荷兰人给当地印第安人送上了他们不曾见过礼物——美酒,荷兰人也因此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曼哈顿。“曼哈顿”在特拉华印第安人的语言中就是“与君同醉的地方”。 华尔街街口的石碑上,刻着这样一个看上去像是“与君同醉”后的算术公式:24美元x 370年=300亿美元,它记载了曼哈顿发生的第一笔大交易。荷兰人当年用了24美元的饰物,从印第安人那里买下了整个曼哈顿地区,现在仅曼哈顿的华尔街土地价值就达到300 亿美元以上。 其实不仅是土地,这个算术公式在今天的华尔街到处都行得通,华尔街所能聚集的财富甚至是这样的计算方式都无法满足。370年间,曼哈顿从一片荒芜变成了现在的金融森林,它主人也从最初的荷兰人,变成了英国人,又变成了美国人,现在成了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人。 有人说华尔街成就了美国的崛起,从传统农业到传统工业,从现代科技到网络信息,华尔街一直在为美国的强盛铺平道路。也有人把华尔街称作“人类本性堕落的大阴沟”,因为它刺激了人类本性的贪婪和丑陋,以至于整个世界都要为此付出代价。 这就是华尔街,一直充满是非争议,一直被世人所关注。 【正文】 凌晨,华尔街街道上空无一人,但在迷宫一样的纽交所交易大厅里,150名技术人员正在小心翼翼的检查和测试各种各样的电脑交易系统。 离开市还有7个小时,纽交所第一批技术人员已经开始了新的一天,确保每一台机器都能正常运转,每一个程序都不会对交易系统有任何影响是他们每天都要做的工作。仅在纽交所的一个交易大厅里,就有5000台以上的显示器,1万多个电脑终端,1000多种电子系统。 采访:技术人员A 大致内容:只要纽交所存在,我们不会丢掉这份工作,只是在这个时期,我们必须要检测的更仔细些,因为那些交易员们经常会把他们的郁闷发泄到我们的工作上。

10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

10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 日期:2010-10-20 16:13:00作者:来源:东方财富网 10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第一集)(解说词) 当下公司无所不在的影响力令世人震惊。在数百家乃至数十家跨国公司左右着世界经济运行的今天,公司已成为最重要的一种经济组织。公司创造财富、提供就业、带动经济增长;公司推动创造发明、产生新的社会文化;公司改变社会秩序、影响制度建设。但同时,公司也放大了人类的贪欲,带来权力失衡和贫富悬殊。作为开篇,本集从古罗马到文艺复兴后的意大利城邦,从大航海时代的欧洲到全球化时代的今天,用一个个穿越历史和现实的公司的故事,提出了本片试图探讨的一系列问题:公司是什么?公司从哪里来?公司与市场经济有怎样的关系?是功,是过,公司如何改变了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 1858年4月10日,泰晤士河畔耸立起一座95米高的新建筑,里面安置着当时英国最大的一座钟,重达15吨,分针长度超过4米,大笨钟后来被视为英国的重要象征,而最初它的出现,则传递了一种崭新的时间观念——标准时。在此之前,各地的时钟是根据太阳运行各自调整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刚刚出现的铁路公司挑战了千年不变的自然法则,因为,如果每个镇都按照太阳照过各自教堂塔尖的位置来校准时间,火车的运营将错乱不堪,所以随着铁路的蔓延,人们无法再跟着上帝转了,在幅员广阔的美国,对标准时的要求更加迫切。1883年11月18日美国第一个全国统一铁路时刻表诞生,这一天的正午时分,美国东部的时钟全部回拨,从此,上帝的时间被改用人间的指针来度量,改变这一切的,不是宗教,不是政治,甚至不是科学本身,而是一个叫作公司的组织。当然,被公司改变的,绝不仅仅是时间,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公司改写了人与人相处的秩序,国与国竞争的规则,今天,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从有形到无形的种种成就,纷纷写下公司之名,公司是一种组织、一种制度、一种文化,公司是一种生存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在不同的国家,它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引领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第一集公司!公司! 这是一个普通的城市的早晨,这个人是你、是我、是我们,通常情况下,我们对身边的公司浑然不觉,因为一切都已经像呼吸那样自然,但是,一旦没有了空气,我们就会知道,真空中是无法生存的。2009年时,公司为全球81%的人口解决工作机会,构成了全球经济力量的90%,制造了全球生产总值的94%,全球100大经济体中,51个是公司,49个是国家;世界上有161个国家的财政收入比不上沃尔玛公司,全球最大的10个公司的销售总额超过了世界上最小的100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 “公司是创造财富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公司也是十分重要的促进者”,“过去被雇用,我们获得生活所需的费用,成就自己的人生,养活自己的家人,这些钱是从公司那里获得的”,“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革新,都是在公司,而不是在国家层面产生的”,“公司是一个过程,所有的国家都要用到它”。 世界上每天都有公司开张,每天都有公司倒闭,每天都有不同的公司上演着生死沉浮的故事,时至今日,在世界的大多数国家,办公司早已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叙述特点汇总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叙述特点 ——以纪录片《台北故宫》为例 ● 刘红平胡明华 解说词是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游景观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而本文研究的是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从 1958年至今,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经历了 5个阶段。上世纪 90年代后,业界对纪录片这种艺术形式展开了全新的思考和实践, 其中就包含了对其解说词的应用、作用和特点等方面进行的探索。下面笔者就纪录片《台北故宫》中的解说词来分析新时期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叙述特点。 非独立性 纪录片的解说词不具有独立性, 它与画面、文字和其他元素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从上世纪 50年代末我国第一部电视纪录片《英雄的信阳人民》(1958年, 另有一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九周年》到 80年代的《话说长江》(1983年 , 我国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都具有这样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脱离具体的电视画面, 解说词可以独立成篇, 画面是根据事先已经写好的、自成一体的解说词硬套进去的, 成了解说词的附属品。而影视实际上是偏向视觉的, 以动态画面为最主要的表现元素。但是, 那时中国纪录片由于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控制, 思想先行,忽视了纪实性和艺术性的本质特征以及电视媒体的物理优势等。 到上世纪 80年代末期,我国电视纪录片经历了转型,在很多方面都实现了突破。技术上, ENG 设备的采用使声画合一成了普遍的方式;观念上,纪录片的 纪实本质得到了回归,①对“真实”的理解不断深入。 ENG 设备是一种使拍摄的画面能拾取现场人物声音和自然音响的技术,它改变了从前纪录片主要靠解说词、组织拍摄和补拍的局面,更突出了画面的主体性,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同时也有助

《电视记录片创作-》实验教学大纲

《广电节目策划》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广电节目策划课程编号:23082020 课程总学时:36 实验学时数:16 课程总学分:2 实验学分:1 实验项目数:5 一、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实验部分的演练学习,让学生根据记录片的基本特点、分类和规律,熟悉电视纪录片制作的基本步骤;掌握电视记录片选题与策划的基本技能;掌握电视纪录片制作的基本技术与基本技巧;学会正确的分析与解剖电视纪录片制作的相关技术与管理艺术。本实验课程将使学生能够了解电视记录片节目的各种形式,指导学生参与电视记录片的制作实务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电视记录片的创作能力。本实验课程要求学生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并熟悉电视摄像与编辑的基本技能。二、项目内容、能力标准和学时分配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内容应达到的能力标准学时分配实验场所影视制作做一份电视记影片调研与学会做电视片市场1号实验1 录片现状调研

3 学时分析调研与分析室与分析报告影视制作完成一个电视影片选题与掌握电视纪录片选1号实验2 记录片选题与6 学时策划题的基本技巧室策划学会与掌握电视纪户外记录影片拍拍摄一部电视 3 录片拍摄的技能与9 学时摄记录片技巧 学会与掌握电视纪影视制作记录影片编编辑所拍摄记 4 录片编辑制作的技9 学时 1号实验辑录片能与技巧室影影视制影片评判与电视记录片作掌握电视纪录片评 5 9 学时作1号实解析品评判与解析议标准与方法验室三、使用教材与参考书《电视纪录片创作教程》,王列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年 11 月。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考核方式:(一)上机实战操作(二)实验作品呈现(三)实验报告呈现评分办法:上机实战操作:期末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按要求完成电视纪录片制作任务,根据任务的完成所花时间、熟练程度情况给与相应的成绩,占实验成绩的60%;实验作品呈现:完成三分钟电视短片的摄像,从拍摄技巧、画面构图、主题表现三方面评

经典纪录片解说词范文

经典纪录片解说词范文 【开篇镜头的字幕】 选择从这里开始…… 幸福也从这里开始…… 有谁能忍心拒绝这座美丽的城市呢? 劳动公园春天的玉兰,海之韵清晨的日出,深夜里东港驳船的倒影,北大桥下午比蜜糖还甜美的海风,星海广场尚未曾被围合起来 的辽阔气场。万岁街,不老街,七七街,一德街,五四路,高尔基路,长春路……不知从哪个瞬间开始,我便知道自己离不开了。 是我们的梦想变大了,还是我们的心胸变小了?是我们的社会现 实了,还是我们的情感褪色了?是我们眼里的欲望拥挤了,还是别人 的议论终于让我们变得纠结了? 然而,你可曾忘了,每当我们搭乘雨后清晨的BRT,从人民路到 延安路,从星海湾到小窑湾,从中山广场到星海广场,透过车窗的 一幕幕都是我们一起走过的足迹。 如果我们不是坐在原地等待,观望,抱怨,而是伸出双手来建设,交出真心来热爱,洒下青春和汗水来浇灌,我们所坚守并期许着的 美好家园,会否又让你更加无法割舍与离开。 和一方一起,相信发展的美好,相信坚持的珍贵,相信创造的生机,用耕耘家园的情意,铺筑重新建构自我价值的机遇。在大连, 在沈阳,在北京,在江西,在吉林,在福建,在云南,在每一个我 们已经涉足或尚未涉足的城市……一方邀你一起上路,向未来,书 写奇迹。 你对这个家园有多少爱,你就会收获多少爱。家园会以你善待她的方式报答于你,会以你热爱她的方式回馈于你。 【结束镜头的字幕】(也需要配音)

如果你是太阳,就一定会从地平线上升起 20xx,和一方一起 在爱与责任中,一同发现幸福的真意…… 植根一方,分享百年(略加重) 一、学校简介 二、保障机制 20xx年,我校根据赫章县教育局文件《赫教发【20xx】34号》 文件精神、《赫章县“十二五”(20xx—20xx年)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实施意见》,领导班子认真学习,仔细研究,确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副校长为副组长,其他行政人员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教师继续 教育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有专人分管和负责办 公室业务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制定规划,从宏观上把握工 作方向,定期召开继续教育专题会议,研究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及 时调整工作思路,形成了团结、拼搏、务实的教师继续教育领导集体。 三、继续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坚持“强化能力,提升素质,聚焦课堂,提高质量”的思想,以“国培计划”为抓手,以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创新精神、专业技能为核心,以培养骨干教师为重点,努力探索新 形势下的教师队伍建设有效途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通过这些培训,教师们的多媒体技术应用有了显著提高,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师德师风有了很大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也在逐渐转变, 教师在实施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使学生在 探究中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重视学生的亲身 体验及探究过程。经典纪录片解说词范文四、取得的成果 五、今后工作的打算 第一部分:片头(总体呈现慢节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