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型胶囊胃镜诊断准确率超九成

新型胶囊胃镜诊断准确率超九成

新型胶囊胃镜诊断准确率超九成
新型胶囊胃镜诊断准确率超九成

新型胶囊胃镜诊断准确率超九成

(2014年10月14日)

本报上海10月13日电(记者曹继军、颜维琦通讯员肖鑫)吞下一粒体积与普通药片相似的胶囊,再花15分钟,一套胃镜检查就可以完成。在日前召开的2014年中国消化内镜学术大会上,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发布研究大样本,证明新型胶囊胃镜临床诊断准确率达92.8%。

与传统胃镜相比,这种国际首创的遥控胶囊内窥镜,具有数据采集更加精确、完全无痛苦、一次性使用无交叉感染等优势。检查时,患者只需将胶囊随水吞下,医生即可全面观察胃黏膜并做出诊断。这种胶囊采用耐腐蚀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一次性使用,检查结束后一天左右,胶囊便会顺着胃肠道自然排出患者体外。

教你看懂胃镜活检病理报告.doc

教你看懂胃镜活检病理报告 在医院门诊,经常见到许多患者或家属拿到胃镜活检报告单后一脸茫然。因不解其意,他们常常会拦住检查医师不放,再三要求给予详细解释。为使患者对胃镜有个大体了解,今天特就活检报告中的一些常见检查结果作一简单叙述,以供参考。 浅表性胃炎它反映了胃粘膜浅层有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浸润,而深层的胃腺体正常。根据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浅表性胃炎可分为轻型、中型、或伴急性活动等类型。根据情况不同,使用不同药物后患者可治愈。

萎缩性胃炎它是指除了粘膜有炎性细胞浸润,还可见胃腺体部分或完全消失。萎缩性胃炎必须积极治疗,因为萎缩性胃炎发生肠化生的机会较多。 肠化即肠上皮化生,意思是在胃粘膜上皮中出现肠上皮,可见于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中,也可见于部分正常人。目前医学上采用粘液组化、酶组化及电镜技术等,将肠化生分为完全型、不完全型及小肠型或结肠型。现大多数医学专家认为,不完全型、结肠型肠化(也称为Ⅲ型肠化)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因此,见到肠化后报告后就进一步检查。

个别腺体囊状扩张根据病理形态,胃粘膜腺体扩张分为单纯扩张和异型扩张。单纯扩张指腺体扩张程度较轻,为局灶性或孤立性,腺腔内黏液分泌多,腺体无萎缩,腺上皮异型增生,可伴有肠化。目前认为它可能是重要的癌前病变。因此对活检胃粘膜有腺体扩张情况的,尤其是异型扩张的患者要进行定期复查。 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也称为不典型增生。对这一检查结果要给予高度重视,因为这可以说是一种癌前病变。据有资料报道,轻度异型增生者癌变率为2.35%,中度者为4-5%,重度者为10-84%。轻度患者就每3-4个月复查一次胃镜,中度者2-3个月复查一次。重度者则应尽早手术治

胃镜下表现出广泛黏膜红斑诊断详述

胃镜下表现出广泛黏膜红斑诊断详述*导读:胃镜下表现出广泛黏膜红斑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诊断:主要依靠胃镜作出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胃镜下表现出广泛黏膜红斑、马赛克征,胃黏膜特别是胃底部出现散在红点或多发的重染红点及自发性出血,多能确诊。胃镜活检因取材小且表浅,除有一定程度的充血外,多无明显异常,无助于PHG的诊断,亦有报道有50%的内镜活检标本病理见有毛细血管扩张。 应与各种胃部症状相鉴别诊断。特别应与胃黏膜充血水肿鉴别。胃黏膜充血水肿是因为胆汁、胰液和肠内碱性液体向胃内反流引起。 预防: 1.药物治疗 (1)普萘洛尔(心得安):普萘洛尔能通过收缩内脏小动脉引起的门静脉血流减少和门静脉压力下降,可获得控制出血、改善内镜下胃黏膜病变及防止再出血的效果。动物试验发现,普萘洛尔能减轻门静脉高压时酒精引起的胃黏膜损害。对门静脉高压大鼠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研究均显示,普萘洛尔是通过降低门静脉压力及胃黏膜血流量而起作用的。双盲对照实验证实,普萘洛尔为目前预防PHG再出血的惟一药物。也有些患者对普萘洛尔反应差或无反应。国外资料推荐的普萘洛尔初始剂量为10~20mg,

2~3次/d,剂量逐渐增加到80~160mg/d,国外剂量一般偏大。国人的适宜剂量还需摸索,应做到个体化,一般用药后心率较用药前减少25%为宜。PHG 长期应用普萘洛尔治疗者,若中断药物常可导致再出血,应引起重视。 (2) 加压素(血管加压素):垂体后叶素通过改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机制,控制出血。但这类药物在改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同时,也减少胃黏膜血流灌注,降低血红蛋白浓度和氧饱和度,导致胃黏膜缺血缺氧。因此,对于PHG出血,一般认为以小剂量持续静脉滴注为妥。近年合成的血管加压素衍生物特利加压素(叁甘氨酸赖氨酸加压素)有明显减少内脏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作用,副作用少,虽使胃黏膜血流量明显降低,但氧饱和度下降轻微。 (3)生长抑素:生长抑素(施他宁)及其类似物奥曲肽(善宁)降低肝静脉楔压和胃黏膜血流量,可用于PHG出血的治疗。生长抑素、奥曲肽作用机制以间接作用为主,它们经拮抗高血糖素等血管扩张物质,改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的高动力循环状态而起作用。 2.介入治疗 (1)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的放射介入手段,适用于药物及胃镜不能控制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难治性腹水。由于TIPPS术既能持久地降低门静脉压力,又对患者机体影响较小,与传统的门体分流术相比,TIPS术指征宽,Child C级患者也适用,近年来应用TIPS 治疗PHG的报道在增

胃镜诊断及描述模板心得

胃镜心得 胃镜下诊断及描述模板(自己整理,绝无抄袭) 临床胃镜下常见疾病: 食管:食管炎、霉菌性食管炎、食管白斑(没啥临床意义,基本不报)、Barretts食管、食管裂孔疝、食管癌。 胃:慢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包括尤状胃炎即痘疹样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粘膜肿物(包括粘膜下肿瘤)、胃癌 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球炎、十二指肠球溃疡、十二指肠球霜斑样溃疡、十二指肠球憩室。 疾病内镜下诊断模板: 食管炎诊断模板: 食管粘膜欠光滑,血管纹理清晰,齿状线上见条形粘膜破损,长度小于5mm或大于5mm。(有的老师齿状线上虽然没有粘膜破损,有小片状充血也报为食管炎)。 注:根据食管粘膜破损长度及破损粘膜间是否有融合,分为A/B/C/D四级,常用洛杉矶(LA)分级法;食管炎内镜下分级:(LA-A/B/C/D)。 如:描述:食管粘膜欠光滑,血管纹理清晰,齿状线上见条形粘膜破损,长度小于5mm。即可诊断为食管炎(LA-A)。如食管粘膜破损大于5mm,未见融合,即可诊断为食管炎(LA-B)。

Barretts食管诊断模板: 食管粘膜欠光滑,血管纹理清晰,齿状线上见舌形/岛形/环形橘色粘膜。即可诊断:Barretts食管?(注:必须加?,因不能确诊)注:齿状线上原本是粉红色的食管粘膜,齿状线下是橘色胃粘膜(即胃的贲门部),但如果发现齿状线上有一小块或一条橘色的胃粘膜(舌形或岛形临床较常见),说明部分食管粘膜被橘色的胃粘膜所取代了,就怀疑是Barretts食管,是癌前疾病,食管癌的风险较常人高几倍。但小的Barretts食管其实临床意义不大,范围比较大的barretts食管就得注意定期复查了。 霉菌性食管炎诊断模板: 食管粘膜欠光滑,血管纹理清晰,食管粘膜见大量白色颗粒样分泌物附着,刷片1片,齿状线清晰。诊断:霉菌性食管炎?(等刷片病理结果方可确诊,凭诊断经验,诊断率常>80%)。 镜下表现:大量白色豆腐渣样白色颗粒物附着,需与食管白斑相鉴别:食管白斑镜下也是白色分泌物附着,但不像豆腐渣样那样明显,分泌物都较规整。 食管裂孔疝诊断模板: 胃底:粘膜欠光滑,翻转胃镜可见一疝囊形成。诊断:食管裂孔疝?诊断食管裂孔疝,需查消化道造影检查,即可确诊,有食管裂孔疝的患者,往往存在胃食管反流的情况,可能会有反流性食管炎。 食管癌诊断模板: 食管粘膜欠光滑,血管纹理清晰,食管上段/中段/下段/齿状线上见

胃镜检查全过程及注意事项大全

胃镜检查全过程及注意事 项大全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胃镜检查全过程及注意事项大全 养生导读:胃镜检查是胃部疾病的最准确的检查方法,大多数胃不舒服的人都不太清楚哪些情况需进行胃镜检查,胃镜检查全过程及注意事项,所以不敢去做胃镜检查,下面养生之道为您介绍胃镜检查全过程及注意事项,供参考。 胃镜检查是目前诊断胃部疾病最准确的方法,是诊断胃病的金标准。胃镜检查能直接观察到被检查部位的真实情况,更可通过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活检及细胞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胃镜检查前注意事项 1、头一天禁止吸烟,以免检查时因咳嗽影响插管。禁烟还可减少胃酸分泌,便于医生观察。 2、检查前至少8小时不得进食,进水,食物在胃中易影响医师的诊断,并且易促发受检者恶心呕吐。 3、检查前患者至少要空腹6小时以上。如当日上午检查,前一日晚餐后要禁食,当日免早餐。如当日下午检查,早餐可吃清淡半流质食物,中午禁食。 4、重症及体质虚弱禁食后体力难以支持者,检查前应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液。

5、为了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减少胃液分泌及胃蠕动,驱除胃内的泡沫,使图像更清晰,必要时医生在检查前20-30分钟要给患者用镇静剂、解痉剂和祛泡剂。 6、为了减少喉咙的不适,医护人员会在检查前3分钟,在受检者喉头喷麻醉剂。对此,患者应有所了解,并给予配合。 7、为了使胃镜能顺利地通过咽部,做胃镜检查前一般要用药。在用药前,向医生讲明你的药物过敏史,即过去对什么药物过敏。 8、止痛采取局部止痛,只限于咽喉及食管上端。局部止痛是将2%地卡因或2%赛罗卡因喷雾,病人张口发“阿”声,这时软腭和舌腭弓上移,舌根下移,使舌后、咽喉、软腭喷了药,先后3次。每次喷后,病人将剩在口腔的药咽下,以止痛咽下部。 9、也可采用糊剂,含在口内仰头使药物在咽喉部停留自然流入食管,起局部止痛作用。 10、病人与医生要合作,检查前病人先去小便排空膀胱,进入检查室后,松开领口及裤带,取下假牙及眼镜,取左侧卧位,或根据需要改用其他体位。 胃镜检查流程及注意事项 1、胃镜检查是利用一条直径约一公分的黑色塑胶包裹导光纤维的细长管子,前端装有内视镜由嘴中伸入受检者的食

816例胃粘膜纤维胃镜活检的病理分析

816例胃粘膜纤维胃镜活检的病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3-02-19T13:32:32.3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9期供稿作者:王三琼 [导读] 目的探讨816例胃粘膜纤维胃镜活检的病理特点,总结病理诊断方法。 王三琼 (四川省资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641300) 【摘要】目的探讨816例胃粘膜纤维胃镜活检的病理特点,总结病理诊断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行胃镜活检的8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胃粘膜活检的相关结果,并将术后病理检查结果(392例患者)与胃黏膜活检结果进行对比。结果392例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共有304例病人胃镜取材病理诊断与手术后病理诊断相一致,88例胃镜诊断出现偏差,纤维胃镜对胃病的确诊率为77.6% (304/392)。结论纤维胃镜联合术后活检可有效增加胃病确诊率,有利于胃部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治。 【关键词】胃粘膜纤维胃镜活检病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9-0174-01 Pathologic analysis of gastroscopy Biopsy for gastric mucosa of 816 patients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gastroscope biopsy for the gastric mucosa of 816 patients. Methods: 816 patients were taken the gastroscope examination, and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gastroscopy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304 patients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fter surgery, and the gastroscopy confirmation rate was 77.6%.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fiber endoscopic biopsy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iagnosis of stomach for gastric cancer and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 【Keywords】 gastric mucosa gastroscopy biopsies pathological analysis 近年来,纤维胃镜在我国大部分医院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和应用,胃镜下活检病理诊断已成为各种胃疾病确诊的金标准。纤维胃镜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在直视下钳夹疑似病变粘膜,并进行相应的活组织检查,对确定患者胃部疾病的病理类型和性质有着较高的准确度,特别对胃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发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本研究选择我院2003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行胃镜活检的8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胃粘膜活检的相关结果,并将术后病理检查结果(392例患者)与胃黏膜活检结果进行对比。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行胃镜活检的患者816例,其中男性496例,女性320例,男女比例为1.55:1,年龄15-80岁。816例患者中,主要症状是胃痛、腹胀等。病程2个月至18年,部分患者久治不愈。通过纤维胃镜检查多以胃部粘膜肿胀、糜烂及溃疡多见,溃疡大都小于3.0cm,大于3.5cm的溃疡少见。 1.2 方法 每例患者钳取胃粘膜1-6块,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后,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5mm),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 2、结果 2.1 胃粘膜活检结果 本研究中816例患者,纤维胃镜粘膜活检结果:232例为胃黏膜慢性炎、48例为胃黏膜息肉、248例为溃疡、48例为非典型增生、32例为可疑癌、192例为恶性肿瘤、16例为难以诊断。 2.2 胃黏膜活检与术后病理标本的对比 本研究中,816例行纤维胃镜胃黏膜活检的患者中,392例患者在本院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与术前胃粘膜纤维胃镜结果的比较见表1。 表1 392例胃黏膜活检与术后病理标本的对比 胃镜取材病理诊断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例数 胃黏膜慢性炎胃癌 32 胃黏膜慢性炎胃间质瘤(良性) 6 胃间质瘤(恶性) 2 胃黏膜息肉胃黏膜息肉 24 溃疡溃疡 80 溃疡腺癌 16 非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 16 萎缩性胃炎伴非典型增生腺癌 16 腺癌腺癌 184 可疑癌腺癌 8 不能诊断腺癌 8 合计 392 3、讨论 3.1 纤维胃镜所取的胃粘膜组织一般很小,因此,取材时采用伊红液将胃粘膜点染为红色,使针尖针头大小的胃粘膜清晰可辨,避免制片过程中丢失组织粒。包埋时,操作者使用加热的镊子将蜡烫到最底部,使所有组织粒处于同一平面,切片可更加方便、迅速和准确 [2],保证每粒组织都切到最大切面。每个蜡块连切6至8个切面裱在一张切片上,既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有效的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3.2 胃粘膜慢性炎症是胃部十分常见的疾病,虽然分型较为繁多,而目前临床上主要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因此,诊断以此两型为主。肠上皮化生在胃粘膜病变中比较常见,可为患者胃粘膜炎性病变的分型和预估病变发展趋势提供十分重要的依据。 3.3 活检胃粘膜标本较小,切片的诊断受到很大的限制。病理医生要做出精确的判断,必须仔细观察每一粒组织的每一切面,同时一定要结合临床资料及胃镜下大体所见等做出全面有效的分析[3]。对于胃溃疡病,常常见到一些溃疡的炎性渗出物、炎性坏死组织、炎性肉

后疫情时代 无接触式磁控胶囊胃镜检查方式脱颖而出

“请您取下口罩,随水吞服胶囊胃镜。” “请您平躺在检查床上,不要紧张,磁控胶囊胃镜检查过程中不会有任何不适。” 5月12日,浙江省人民医院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推行“无接触式胃镜检查”安翰解决方案。该项检查在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解决了内镜诊疗过程中的难题。医生与受检者全程无需面对面接触即可完成远程磁控胶囊胃镜检查。记者在现场看到,受检者全程独处一室,医生在另外一个房间内,仅在语音提示下就轻松完成了整个胃部检查。后疫情时代,无交叉感染风险的查胃方式更加有效地保护医患安全。

受检者正在接受安翰磁控胶囊胃镜检查 “2014年由于胃部不适去医院就诊,检查发现胃内有息肉并进行治疗。由于疫情期害怕交叉感染又不敢去医院做内镜复诊,得知浙江省人民医院有了这种不用跟医生见面的无接触式磁控胶囊胃镜检查方式,除喝水吞胶囊外,整个检查都戴着口罩,胶囊也比预想要容易吞咽,完全没有不适感,翻几个身,躺下20分钟就做完胃镜检查了。”受检者告诉记者。 “无接触式磁控胶囊胃镜检查”满足医生和患者安全诊疗需求 众所周知,接触和飞沫是新冠肺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电子胃镜属于侵入式的检查方式,医护人员和受检者需要面对面近距离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受检者口腔黏膜长时间暴露,增加了内镜检查过程中的感染风险。后疫情时代,在生理和心理都被“交叉感染”支配的双重恐惧下,受检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诊疗”需求会更加突出和强烈。

浙江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费敏 浙江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费敏表示,“为防止疫情过后次生医疗事故发生,仍需保障受检者和操作医生的安全,健康管理领域在积极探索新的胃部检查方式,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此次率先推行的‘无接触式磁控胶囊胃镜检查’解决方案,是基于安翰磁控胶囊胃镜系统成熟的技术平台,通过远程控制系统跨空间完成整个胃镜检查。整个检查过程中受检者和操作医生无接触,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风险,非常适合后疫情时代百姓对于安心的需求,百姓又多了一种舒适化的查胃新方式。”

内镜下活检取材

胃镜下活检取材 钳夹第一块标本时定位准确,将是病理诊断成功与否决定的步骤。是取材的第一步,也是最关健的一步。一旦第一钳夹取标本不成功,将致明显渗血,易造成小病灶处及周边粘膜处视野不清,难以看清病灶及病灶边界。 一.向食道腔内突破粘膜层生长的菜花状蕈伞型肿物,表面糜烂,脆易出血,周边不规则,宜先冲洗,选取肿物较坚硬的"岩肉"。 二.向食道腔内生长的肿物。如宽蒂息肉样肿物,不破坏粘膜层,粘膜表面光滑,边界清,取材位置选在蒂根粘膜处。如细蒂息肉样肿物,以夹取带蒂肿物部份或全部标本。以上食道内夹取标本大多采取90度,垂直方向进取,较直观,稳定性好,患者发生恶心时对取材影响小,标本质量高。 三.胃底贲门部位的增生肿物,表面糜烂,易出血。大多都是浅表性仅粘膜层破坏,故钳夹取活检物为增生肿物表面为佳,其中位于齿状线以下胃底贲门口处病灶镜头呈倒钩状取材更为直观、容易、准确。 四.位于胃窦胃角胃体向腔内突出的"岩"状肿物,以突出物中心肉样组织为取材活检物。溃疡型胃癌或恶性溃疡应取溃疡边缘组织,阳性率高。周边欠规则胃溃疡,选材应欠规则边缘交界处为宜,岛屿型溃疡,选材仍以病灶边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因为岛屿处组织为正常组织可能性高,环绕岛屿周边组织大多为炎性细胞糜烂组织。

五.胃癌细胞多在溃疡边缘,底部向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浸润,主要组织类型为腺癌。胃溃疡最表层由少量炎性渗出物(白细胞,纤维素等)覆盖,其下为一层坏死组织,再下为较新鲜的肉芽组织层,最下层由肉芽组织移行为陈旧瘢痕组织。 在胃炎方面,学者们观察到肠上皮化生过度到肠型胃癌的现象。大肠型化生在胃癌癌旁粘膜上皮的检出率常高达88.2%,并可见肠化生病变向胃癌移行。癌旁粘膜常见重度非典型增生现象,有的并与癌变呈移行关系。应采取多部位钳取标本送病理活检。 某些溃疡型胃癌其肿瘤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比较接近正常组织,说明其分化程度高。大多蕈伞型胃癌,癌肿组织缺乏相似之处,也就是说分化度低或未分化。食管、胃肿瘤细胞大多形态大、胞核浆比增高、多核、巨核等,空间排列极向显著紊乱。如食道鳞状细胞癌中鳞状上皮排列极向显著紊乱,胃腺癌中腺上皮失去极向、腺体很不规则。

胃炎的内镜诊断与分型(推荐)

--------------------------------------------------------------- 最新资料推荐------------------------------------------------------ 胃炎的内镜诊断与分型(推荐) () ( ) 一、前言胃炎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两种。 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十分复杂,并未达成统一意见。 自1985 年Marshall 发现幽门螺杆菌(Hp) 以来,其引起胃炎的致病性已被世界所认同,但除胃镜下经喷洒色素或放大胃镜始可 看到一定表现外,不能直接观察到其特有的征象。 现就胃镜对胃炎的诊断、分型以及笔者的意见加以叙述,供同道参考。 左: 贲门在食管与胃连接处,淡红色的食管黏膜与橘红色的胃黏膜 形成明显的分界线,两者互相交错,构成齿状线。 右: 正常胃底黏膜皱襞排列杂乱,与胃体大弯侧皱襞相连接。 可见少量澄清的胃液聚集于胃底。 图1 正常胃镜图象二、急性胃炎急性胃炎与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之间并无明确区别,只不过急性胃炎病变较轻,而AGML症状及病变程度更重。 此病于1968 年由Katz 及Siegel 首先提出,内镜所见有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胃溃疡、出血性胃炎。 1973 年川井提出这是一组征候群,胃部症状突发,胃镜及X 1 / 17

线检查见有异常,称为急性胃病变。 病变并不仅限于胃黏膜,可累及深层甚至全层。 1979 年竹本提出定义为急剧突发上腹痛和显性出血,早期内镜检查可见出血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急性溃疡。 这一急性改变不仅在胃黏膜出现,20 %-30 %还同时见于十二指肠球部及下行角,称为急性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AGDML。) 图2 急性胃黏膜病变: 有应激史,发病突然;胃黏膜广泛糜烂、充血、水肿,并可见片状棕褐色出血斑,大量病理粘液附着胃壁。 国内以Schindler 分型: ①急性单纯性外因性胃炎。 ②急性腐蚀性胃炎。 ③急性感染性胃炎。 ④急性化脓性胃炎。 若病理改变以黏膜层病变为主,则①与③属急性黏膜病变范畴。 ( 一) 急性胃黏膜病变病因 1. 食入致胃黏膜损害物质。 (1) 药物: 非甾体消炎药、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抗癌药、口服降糖药类等。 (2) 酒精。

胃镜下分级

胃镜下分级 1、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于2003 年10 月19日~22 日在济南召开了全国食管疾病诊断治疗研讨会, 制定了反流性食管炎内镜分级:分级食管黏膜内镜下表现0 级正常(可有组织学改变) Ⅰa 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Ⅱ级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并非全周性,融合必须注明:各病变部位(食管上、中、下段) 和长度;若有狭窄注明狭窄直径和长度;Barrett 食管应注明其长度、有无食管裂孔疝。 2、内科学第七版介绍的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的洛杉矶分类:A级:一个或一个以上食管粘膜破损,长径小于5mm; B级:一个或一个以上粘膜破损,长径大于5 rnm,但没有融合性病变; C级:粘膜破损有融合,但小于75%的食管周径; D 级:粘膜破损融合,至少达到75%的食管周径。 3、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的

Savery-Miller分类:Ⅰ级:一条纵行皱襞上见一处或多处糜烂; Ⅱ级:多条纵行皱襞上见多处糜烂,但病变未累及食管全周; Ⅲ级:食管全周都有糜烂; Ⅳ级:可见食管溃疡、狭窄、缩短或Barrett 食管,有的改良方案将Barrett食管单列为Ⅴ级。反流性食管炎的内镜诊断 及分级分级食管粘膜内镜下表现 0级正常(可有组织学改变) Ⅰ级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无融合现象积分0 1 Ⅱ级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非全周性 2 Ⅲ级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或溃疡 3 食管鳞状上皮癌 1.概念食管鳞状上皮癌为发生于食管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日常也简称食管癌,它占食管部癌肿的大多数。严格来说食管癌还应包括食管腺癌,常发生在Barren 食管。食管壁可分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四层。根据日本食管疾病研究会的定义,病变不超过粘

胃镜检查及内镜下止血护理常规

1、胃镜的适应症:临床上疑有食管、胃部疾患经其他检查而不能确诊,除绝对禁忌症外,均可视 为检查适应症。 2、胃镜检查的绝对禁忌症:严重的心肺疾患无法接受内镜检查者;处于休克等危重状态;疑有胃 穿孔者;急性腐蚀性食管及胃部炎症;其他,如明显的胸主动脉瘤、脑溢血等;精神异常不能合作者。 3、胃镜检查的相对禁忌症:巨大食管憩室、明显的食管静脉曲张、高位食管癌、高度脊柱弯曲畸 形;有心脏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者或HGB<50g/L者;高血压病未获控制者;活动性病毒性肝炎。 4、胃镜常见并发症:咽部损伤及感染,吸入性肺炎,穿孔,出血,心率失常。 5、内镜下止血术 1)局部喷洒止血剂:5%孟氏液、8%冰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凝血酶粉。 2)局部注射药物:1:10000肾上腺素注射止血、10%氯化钠针。 3)高频电凝、激光、微波、热探针剂止血夹治疗等。 4)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硬化剂注射、套扎、TH胶。 胃镜检查前护理 1、患者在检查前一天晚餐不宜过饱,不能进食刺激性食物。晚10Pm以后常规禁食、禁水,高血压 患者可口服降压药,不吸烟,检查当日禁食、禁水。 2、检查前,患者应排空膀胱,进入检查室后,打开领口,裤带,取下假牙和眼镜,取左侧卧位, 卧于检查台上。 3、做过钡餐检查者,在3天后才可以做纤维胃镜检查。 4、对幽门梗阻的患者,检查前晚上应进行洗胃,彻底洗胃内容物,不能在检查当天洗胃,因洗胃 后能使胃黏膜颜色改变。 胃镜检查后护理 1、卧床休息,行无痛胃镜者注意观察药物的副反应和安全。 2、检查结果无特殊者,检查后禁食两小时,当日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宜,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 先禁食,根据医嘱恢复饮食。 3、注意有无腹胀、腹痛、黑便或呕血,做好宣教和解释工作。 4、及时通知医生检查结果,3天后查询病理结果。 5、检查后若有咽痛,咽部异物感,指导患者勿用力咳嗽,以免损伤咽喉部黏膜。 胃镜下止血术后 1、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2、评估肠鸣音情况及腹部体征。 3、评估是否有恶心、呕吐及便意。 4、饮食:禁食24小时,静脉补充水分,营养及电解质,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5、心理护理:告知患者止血情况及目前关注点,解除患者紧张、担忧情绪。 6、观察止血效果:有无黑便、呕血、腹痛等情况。 7、静脉通路及药物观察。 【护理措施】 1、体位及活动:使患者充分休息,观察患者精神状况,利于早日康复。 2、基础护理:做好口腔清洁,保持病房环境清洁,舒适。 3、饮食:禁食24小时,静脉补充水分,营养及电解质,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如无特殊情况,第2 天可进流质饮食,以后渐予半流质及普食,饮食以清淡为宜。 4、心理护理:告知止血方式及过程,解除患者疑虑,使之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5、药物:制酸剂、止血药等使用情况。

探究胃癌患者采用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方法和准确率

探究胃癌患者采用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方法和准确率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采用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方法和准确率。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3月15日至2018年3月15日期间本院接收的胃癌患者,50例患者均接受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以手术活检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计算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准确率,对比诊断结果。结果:同手术活检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确诊率为86.00%,差距较大(P<0.05);除Borrmann I型外的其他三种病灶组织病变形态检出率更低,除印戒细胞癌的检出率外的其他组织类型和组织学分化程度诊断符合率均更低。结论:胃癌患者采用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确诊率较高,但受到组织取材的影响其检查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其与手术活检病理诊断相结合有助于诊断准确率的提高。 标签:胃癌;胃镜活检;病理诊断;准确率 胃癌是恶性肿瘤疾病中常见的一种[1],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构成生命威胁。胃癌的早期症状轻微且不典型[2],临床上一般在中晚期才会发现,故此尽早诊断该病并予以针对性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胃镜活检是临床常用来诊断胃癌的有效方法,择取2017年3月15日至2018年3月15日期间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50例开展本次研究,目的在于对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方法、准确率进行探讨,正文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50例(属于2017年3月15日至2018年3月15日期间)。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活检病理诊断明确诊断为胃癌。男、女性患者的比例分别为38例、12例;年龄范围:下限值为39岁,上限值为80岁,年龄平均值(58.65±6.99)岁。病程为4个月至5年,平均病程为( 2.15±1.02)年。临床表现:贫血4例,上腹痛12例,上腹胀15例,胸后骨不适6例,上消化道出血13例。发病部位:胃角部6例,胃窦部4例,胃体13例,十二指肠球部10例,贲门小弯侧17例。 1.2 方法手术活检病理检查:使用胃镜对患者的胃黏膜进行探查,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取材部位。隆起型取病灶顶部和四周的黏膜组织;溃疡型取四周和接近病灶部位的黏膜组织;平坦型取病灶四周和中央区域的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时需取病灶部位胃黏膜组织6-10块进行检测。 胃镜活检病理检查:胃黏膜取材部位同上,所有的病理标本均使用10%的中性福尔马林进行固定,在石蜡包埋后进行切片(3-5μm),脱水处理后使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在光镜下进行观察。 由两名专业的医师对内镜下患者病灶组织病变形态、组织类型、组织学分化程度等情况进行判断。

磁控胶囊内镜对比电子胃镜在诊断胃镜疾病方面的一项双中心自身对照试验

磁控胶囊内镜对比电子胃镜在诊断胃镜疾病方面的一项双中心自身对照试验 背景与研究目的:我们研发了一种在人胃中使用的新型磁控胶囊内镜(MCE)系统。当前研究的目的是比较MCE和传统胃镜在诊断胃部疾病准确性。患者和方法:在此次自身对照试验中共纳入68名患者。患者均接受MCE和胃镜两种方式的检查。胃镜检查是在MCE 检查完成4-24小时之后进行的。 结果:MCE与胃镜检查结果的相似性为96.0%,非相似性为77.8%。整体总体相似性为91.2%,κ值为0.765(P <0.001)。总共68例损伤检测了病理,其中53例是由两种方法共同确诊的。MCE和胃镜分别漏诊了七例和八例。 结论:MCE诊断准确性和电子胃镜接近。这些结果表明,MCE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替代传统胃镜,成为筛查胃疾病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 临床试验注册号:NCT01903629。 介绍 传统电子胃镜是观测胃粘膜病变的金标准。然而,在非麻醉情况下使用时,由于不适感和侵入造成的痛苦,致使患者依从性降低。现在无痛胃镜被广为接受,然而,它的成本问题成为一个很大的负担[1]。视频胶囊内窥镜(VCE)代表了一种患者更易接受的检查替代方法,尤其是患者无法承受巨大不适感时可以使用。然而,传统VCE检查方法观察胃是通过该装置的被动运动进行的。最近的研究表明,通过外部磁场操控胶囊观察胃是一种可行的方法[2,3],几个发表的试验显示了较好的研究结果[4 - 7]。我们开发出一种新型磁控制胶囊内窥镜(MCE)系统,它通过外部机器人产生的磁场,来实现对胃非侵入式检查。MCE系统

在之前健康志愿者研究中表明此种检查方法是安全和可行的。因此,此项试验致力于研究初次检查胃部患者,先接受胶囊内镜,再做传统电子胃镜检查结果方面的比较。 患者和方法 这是一个自身对照研究(每个患者与自身对照),在两个三级医院中进行(上海长海医院和武汉协和医院)试验时间为2011年11月到2012年12月. 该研究通过两家医院内部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符合纽伦堡法典伦理标准,被批准试验。材料 该MCE系统由安翰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武汉)提供,MCE系统在2013年由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该系统包括胶囊内窥镜,外部磁力控制设备,数据记录仪,和装有软件的计算机工作站,实现实时观看和控制。胶囊大小为28×12毫米,内有永久性磁铁。实现胶囊机器人运动的是一个C型臂,可以实现两个方向的旋转和三个维度的平移共五个独立自由度的运动。MCE所产生的磁场是可以调节的,最大值200高斯。通过外部控制系统产生磁场控制胶囊的方向。该胶囊运动可以通过手动控制操纵杆或使用自动模式控制。 患者 参加此次MCE检查试验的患者年龄在18 - 70岁,并可以接受胃镜检查胃部。所有病人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被排除的患者包括:排便困难,已知引起梗阻的胃肠道肿瘤,腹部手术,一般状况较差,和孕妇(目前此设备磁场可能会影响)。 MCE检查 患者早上到医院检查前一晚禁食(>8小时)。所有患者在胶囊服入前1小时摄入500毫升清水,在检查前15分钟摄入另外500毫升清水,并服用6克产气粉末,它可以释放出540毫升二氧化碳,此粉末在胶囊吞入前5分钟服用。随后患者立即躺在控制设备的检查床上进行检查。

消化内镜诊断标准分级

消化内镜诊断标准分级 一、反流性食管炎[1] 分级食管粘膜内镜下表现 0级正常(可有组织学改变) Ⅰa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2处 Ⅰb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2处 Ⅱ级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并非全周性,融合<75% Ⅲ级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融合≧75% 五、慢性胃炎[2] 分类内镜下表现 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红白相间,白相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部分黏膜血管显露;可伴有黏膜颗粒或结节 状等表现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黏膜红斑,黏膜出血点或斑块,黏膜粗糙伴或不伴水肿,及充血渗出等基本表现特殊类型胃炎特殊类型胃炎的内镜诊断,必须结合病因和病理 注:根据病变分布,内镜下慢性胃炎可分为胃窦炎、胃体炎、全胃炎胃窦为主或全胃炎胃体为主

二、内镜下溃疡分期[3] 分期内镜下表现 A1 溃疡边缘水肿、隆起、界限清楚、底厚苔可见出血或血凝块 活动期 A2 水肿减轻,隆起不著,变慢坡,底白苔,周边无红色再生上皮 H1 溃疡缩小,边缘出现再生上皮的发红带,出现粘膜皱襞集中,白苔变薄 愈合期 H2 溃疡进一步缩小,边缘再生上皮发红带进一步增宽,皱襞集中更明显,薄白苔 S1 白苔消失,皱襞集中于中心发红部(红色瘢痕) 瘢痕期 S2 中心发红消失,仅见皱襞集中(白色瘢痕期) A1 A2 H1 H2 S1 S2

三、消化性溃疡出血的诊断标准[4] Forrest 分级 内镜下表现 Ⅰ Ⅰa 喷射性 Ⅰb 溃疡底部或周边渗血 Ⅱ Ⅱa 溃疡底血管显露,无活动出血 Ⅱb 溃疡覆盖血凝块,无活动出血 Ⅱc 溃疡底呈黑色 Ⅲ Ⅲ 溃疡底清洁 Ⅰa Ⅰb Ⅱa Ⅱb Ⅱc Ⅲ

慢性胃炎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的临床分析

慢性胃炎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12-13T10:19:22.3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4期供稿作者:金燕[导读]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 金燕 (山东淄博圣洁医院内科山东淄博 256400)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4-0193-02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镜及病理资料。结果 90例患者中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26例;胃底部3例,胃体部7例,胃窦部75例;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3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并慢性浅表性胃炎17例,均位于胃窦部;慢性浅表性胃炎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伴肠上皮化生14例,伴异型增生16例。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诊断两者符合率为61.11%(55/90)(K=0.245,P=0.014)。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差,胃镜下观察价值有限,临床上应以病理学诊断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确诊依据。【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病理诊断相关性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常伴有肠上皮化生为特征的慢性炎症,其发生发展与年龄、幽门螺杆菌(Hp)感染、饮食因素、胆汁反流及家族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CAG的发展变化被认为是重要的癌前病变。胃癌演变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因此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正确诊断是预防和早期发现胃癌的重要举措[1]。为了更好地认识胃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特点,提高胃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本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胃镜下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0年1~12月采用Olympus-V型电子内窥镜诊断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9例,女31例;年龄25~84岁,平均年龄58岁;均排除了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肿瘤及其他胃十二指肠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餐后明显,同时伴有其他消化不良症状,如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持续数天或数月不等。 1.2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标准[2] 黏膜红白相间,以白相为主,血管网透见;黏膜变薄;黏膜粗糙不平,颗粒样改变并糜烂。所有患者均由固定的医师进行检查、描述。 1.3 病理诊断 根据悉尼系统的要求取5块标本行常规活检,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诊断标准按修订的悉尼系统及《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的有关诊断标准进行[2]。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以EXCEL数据库录入,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胃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的分析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 2 结果 (1)90例患者中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26例,其中胃底部3例,胃体部7例,胃窦部75例;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3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并慢性浅表性胃炎17例,均位于胃窦部;慢性浅表性胃炎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伴肠上皮化生14例,伴异型增生16例。(2)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诊断两者符合率为61.11%(55/90)(K=0.245,P=0.014)。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因素多种多样,其发生发展与年龄、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饮食因素、其他胃病及家族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三个重要的胃镜表现即胃黏膜薄而平滑、皱襞变平或消失、表面呈细颗粒状;黏膜由正常的橘红色变为灰白或灰黄色;黏膜下血管分支清晰可见,有时糜烂[3]。本文90例胃镜诊断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其描述与上述无明显区别,病理组织学检查90例中有55例可见典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表现,即胃黏膜固有腺体不同程度的萎缩,腺体变小并有囊状扩张,部分腺上皮轻、中度肠化;固有膜弥漫性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小部分可见黏膜肌层增厚[4],其余35例均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表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30%~60%[5],本组病例符合率为61.11%(55/90),稍微超过60%,两者一致性较差(K=0.245,P=0.014),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胃镜医生在操作时对注气量的多少没有客观标准,注气较多时,胃内压力较高,胃黏膜变薄,颜色变淡,血管网当然也容易显露而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临床医生的个人经验在胃镜下表现引起判断差异;②胃窦部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呈多灶性分布,如胃镜下未能钳取到病变部位的组织或钳取组织过于表浅或太少、太小,或未达到固有腺体层,都会影响到病理诊断或漏诊[6];③未能很好的结合临床,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A、B两型,A型罕见,病变大都发生在胃底和胃体部,临床上常伴有恶性贫血;B型最常见,病变多发生在胃窦部[7]。本文10例(胃底部3例,胃体部7例)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例,病理组织学检查均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由于从形态学的角度看A、B型胃炎胃镜诊断难于鉴别,因此,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时,必须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清学检测结果才能作出诊断;④病理医生用石蜡包埋组织时深浅不一,把病变组织包埋到深部,切片时未能切到病变部位或切片数量太少,同样会影响到病理诊断,甚至漏诊。 内窥镜活检已广泛应用于诊断胃黏膜疾病,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典型病变的病理诊断并不困难,近年来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的进一步深入以及病理医生诊断水平的提高,胃黏膜活检的病理准确率也越来越高,但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两者一致性较差(K=0.245,P=0.014),因此应了解并掌握胃内窥镜活检中常见疑难病的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提高对胃内窥镜活检诊断的准确率。医生必须熟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类型、病变部位,同时要考虑到病因学、组织学并结合临床等方面;胃镜钳取组织时需在病变部位多点进行,以3 ~ 5个点为宜,要求活检能垂直于黏膜表面,取材达肌层,同时确保足够的活检数量及活检组织足够大;病检石蜡包埋时,把握好组织包埋深浅的一致性,切片应从不同的切面至少切5片;镜检时必须对所有包埋组织进行认真仔细观察。 综上所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差,胃镜下观察价值有限,临床上应以病理学诊断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确诊依据。另外,慢性萎缩性胃炎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增加,与胃黏膜的肠化、异形增生有密切关系,由于肠化及异形增生尤其是重度异形增生是目前公认的癌前病变[8],故应及早诊治并定期复查,有利于胃癌的早期防治。

内镜检查、治疗适应症及禁忌症

胃镜检查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1、有消化道症状,怀疑食道、胃及十二指肠炎症、溃疡及肿瘤的 患者。 2、消化道出血,病因及部位不明。 3、其他影像学检查怀疑上消化道病变,无法明确病变性质。 4、上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或有癌前病变及癌前疾病的普查和复 查。 5、判断药物对溃疡、幽门螺旋杆菌等的疗效及健康体检。 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 ①严重心肺疾病,无法耐受内镜检查者。 ②怀疑有休克,消化道穿孔等危重患者。 ③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检查者。 ④消化道急性炎症,尤其腐蚀性炎症患者。 ⑤明显的胸腹主动脉瘤及脑卒中患者。 2、相对禁忌证: ①心肺功能不全 ②消化道出血患者,血压波动较大或偏低。 ③严重高血压患者,血压偏高(≥160/100mmhg) ④严重出血倾向,血红蛋白低于50g/l或PT延长1.5秒以上。 ⑤高度脊柱畸形或巨大消化道憩室。

肠镜检查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1、肠道出血的检查(包括原因不明的缺铁性贫血)。 2、肠道肿瘤的监测(包括肿瘤术后随访、普查、高危人群筛查)。 3、炎症性肠病。 4、原因不明的急慢性腹泻与便秘。 5、健康体检。 禁忌证: 1、腹膜炎。 2、可疑结直肠穿孔。 3、严重急性憩室炎。 4、暴发性结肠炎。 5、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6、结肠梗阻、近期心肌梗塞或肺梗塞为相对禁忌证。

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治疗相关事宜 1、那些人需要做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适应症) ①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的急性期:8-72小时,应积极复苏、扩容、使 用止血药。 ②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的延迟出血期:3个月 ③需要多次治疗者 ④外科分流或断流术失败的 ⑤预防首次出血的 2、那些人不能做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禁忌症) ①曾做过栓塞、硬化治疗的急性再发出血和再发静脉曲张:这部分 人多有食管壁纤维化。 ②食道狭窄扭曲,食管憩室 ③二度以上胃底静脉曲张 ④凝血功能严重障碍:易早发结扎后再出血 ⑤循环不稳定者 ⑥对乳胶过敏者 3、结扎治疗的原理: 人为对粘膜下层较为表浅的静脉进行分段的断流,使其坏死,从而导致局部静脉去血管化。 4、术前患者准备: ①向患者说明有关结扎术过程中可能有的感觉,告诉患者如何配合 ②术前建立1-2条静脉通道,备好1-2单位同型血液。

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胃癌的临床比较

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胃癌的临床比较 发表时间:2017-11-02T14:56:06.9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上第15期作者:彭波 [导读] 比较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判断诊断胃癌的准确性。 蓬溪县人民医院 四川遂宁 629100 摘要:目的:比较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判断诊断胃癌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的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情况,比较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胃癌的差异。结果:外科病理诊断的确诊率明显高于胃镜活检诊断,外科病理对胃癌分型诊断的准确率高于胃镜活检诊断,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胃镜活检对分化型癌细胞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未分化型癌细胞的诊断准确率。结论:胃镜活检诊断胃癌的准确率与临床价值仍不能与外科病理诊断胃癌相比,但将两者结合,则能够更快速准确的检查确诊胃癌患者病情。 关键词:胃镜活检;外科病理;胃癌;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accuracy of endoscopic biopsy and surgical pathology diagnosis of gastric cancer.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rom September 2014 to Septem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by endoscopic biopsy and surgical pathology diagnosis, comparison of endoscopic biopsy and surgical pathology diagnosis of gastric carcinoma. Results: surgical pathology diagnosis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endoscopic biopsy diagnosis, surgical pathology diagnosis of gastroscope biopsy is higher than the accuracy rate of diagnosis of type of gastric cancer, P < 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diagnosis of gastroscope biopsy in differentiation of cancer cells with high accuracy in the diagnosis of undifferentiated cancer cells. Conclusion the accuracy rate of The accuracy and clinical value of endoscopic biopsy in the diagnosis of gastric cancer can not be compared with the surgical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gastric cancer, bu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can be more quickly and accurately check the diagnosis of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Key words: endoscopic biopsy; Surgical Pathology; gastric cancer; 随着生活环境及习惯的改变,胃癌开始成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仍在逐年上升,由于其恶性肿瘤性质,导致致死率较高,但并非无控制可能性,临床一直提倡早发现早治疗,因此,胃癌的早期诊断成为控制胃癌病情发展的前提[1]。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是胃癌诊断的两种常用方式,胃镜活检相对外科病理具有更加直观的诊断效果,但由于该手段仍存在一些缺陷,从而导致了胃镜活检的诊断结果与外科病理的诊断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与分歧。本文旨在研究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胃癌的准确性及差异点,故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的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情况,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现将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的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情况。患者男女比例为46:34,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为(45.67±11.26)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1.75±1.25)年。以上患者均出现胃癌较为典型的临床症状,如消瘦、上腹隐痛及呕吐等现象,发病部位包括胃主体、胃角、胃底及贲门部位。 1.2 方法 1.2.1 胃镜活检根据患者病情选取不同的活检部位。对隆起型病变,应祛除隆起部分后活检顶端组织细胞;对黏膜下病变,应提取并活检黏膜下凹陷部位组织细胞;对凹陷型病变,应提取并活检溃疡部分组织细胞。 1.2.2外科病理所有患者术后接受外科病理切片检查,根据患者病灶大小决定取材方式,病灶<1cm的患者,进行选样取材,而病灶>1cm的患者则进行全部取材。取材完毕后,用10%福尔马林溶液保存材料状态,并用石蜡将材料包埋,进行正确切片处理,染色时选用苏木精-伊红,完成后交由经验丰富的病理师与显微镜下观察切片,分析并判定病变类型、分化程度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的结果,如确诊、疑诊及未确诊等,还应包括对胃癌的分型诊断情况,分化程度诊断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法,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符合率比较 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外科病理诊断,以外科病理诊断为基础,比较胃镜活检诊断的准确率情况,经外科病理确诊的80例胃癌患者中,胃镜活检确诊61例,确诊率为76.25%;疑诊11例,疑诊率为13.75%,未确诊8例,未确诊率为10.0%,详情见表1。 2.2 癌症分型诊断情况比较 经外科病理诊断,80例患者中Ⅰ型胃癌患者43例,Ⅱ型胃癌患者20例,Ⅲ型胃癌患者11例,Ⅳ型胃癌患者6例;而胃镜活检诊断,Ⅰ型胃癌患者43例,Ⅱ型胃癌患者15例,Ⅲ型胃癌患者6例,Ⅳ型胃癌患者2例,其中对Ⅰ型胃癌的诊断,胃镜活检诊断准确率为100%,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