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量误差和仪表的质量指标

测量误差和仪表的质量指标

测量误差和仪表的质量指标
测量误差和仪表的质量指标

第一章:测量误差和仪表的质量指标

第一节:测量及测量误差

一、测量

所谓测量,就是为确定被测量的量值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一般来讲,为了得到一个被测量的量值,必须用同性质的标准量与被测量进行比较,以确定被测量是标准量的多少倍。这里,标准量即为该物理量的单位,且此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当进行测量时,首先要确定测量单位,其次要选用适当的测量方法和测量仪表,最后还应估计测量结果的误差。

二、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是指由测量所得被测量的量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误差。它反映了测量质量得好坏。一个测量结果,只有知道它得测量误差的大小或能指明误差范围时,这种结果才有意义。为了得到误差的大小,首先必须确定真值。

(一)、真值

在所有的测量中,无论时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最根本的目的都是为了求得某一物理量得真值。但严格地讲,任何物理量得真值是无法测定的,我们能得到的只是被测物理量的近似值。

所谓真值,就是一个量在被观测时,该量本身所具有的真实大小。这是一个理想的概念,之所以真值无法测定,是因为测量时提供的条件、测量人员的素质、测量方法和测量器具等总不能完全理想的缘故。

为了使“真值”这个理想的概念用于实际的测量工作中,引入“约定真值”的概念。它是为实际使用的目的所采用接近真值因而可以代替真值的值。约定真值与真值之差可以认为忽略不计。具体地说,工程上是上一级标准仪器的量值(或精确度等级较高的仪表的指示值)加上修正值作为约定真值来检定精确度等级较低的仪表的。

(二)平均值

为了使真值变为实现测量的可能,在科学实验中,常把观测次数为无限多时,在无系统

误差的情况下,求得得平均值作为真值。而我们的观测次数都是有限的,故用有限的次数求得的平均值,只能是近似真值。常用的几种平均值分述如下:

1、算术平均值

一个量的n个测得值得代数和除以n而得的商叫算术平均值。可用下式表示:

X0=(X1+X2+…………+Xn)/n

2、均方根平均值

均方根平均值δ可用下式表示:

δ=√(X12+X22+……+X n2)/n

三、误差分类

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和特点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疏忽误差。

(一)、系统误差

在偏离测量规定条件时或由于测量方法所引入的因素,按某确定规律所引起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测量仪器仪表机测量系统不够完善所引起的误差。

(2)方法误差。由于测量仪表所依据的测量原理本身不够完善,以及测量方法或处理方法的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

(3)仪表安置和使用误差。对一些仪表、仪器,未能按要求安置,一些电磁测量仪表的布线、接地未能严格地按要求进行,会造成安置不当的系统误差。使用时,

调整不当(如调零没调好),对刻度盘进行估读时,习惯地偏向某一方向会造成

系统误差。

(4)环境误差。测量时客观环境,如温度、湿度、气压、电磁场不能满足要求,会给测量结果带来误差。在这类误差中,尤以温度变化造成的误差最为主要。

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可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小或消除其影响。

(二)偶然误差

在实际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着的误差称为偶然误差,也称为随机误差。

偶然误差是由于许多暂时未能掌握或不便于掌握的微小因素所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测量仪表结构方面的因素,如零部件配合不稳定,零部件变形等。

(2)环境方面的因素,如温度的微小波动、湿度与气压的微量变化以及电磁场变化等。

(3)人员方面的因素,如读数不稳定等。

这种误差从表面上看,一次测量的随机误差偶然误差没有什么规律,即前一个误差出现后,不能预定下一个误差的大小和方向,但随着重复测量次数增加,可以发现它具有统计学的规律性。

(三)疏忽误差

超出在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称为疏忽误差,也称为粗大误差。疏忽误差的数值比较大,它会对测量结果产生明显的歪曲。一旦发现含有粗大误差的测量值,应将其从测量结果中剔除。

产生疏忽误差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

(1)测量人员责任心不强,或工作过于疲劳,从而造成了错误的读数或错误的记录。

(2)使用了有缺陷的计量器具或计量器具使用不当,或者由于测量条件意外地改变(如突然的机械冲击,外界振动)引起仪表的误动作而产生的粗大误差。四、误差分析和处理

(一)系统误差的处理

为了使测量结果正确,应尽可能把系统误差消除,消除和减小系统误差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1、从引起系统误差的根源上消除

这是从根本上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它要求测量人员使测量的环境条件充分的满足仪表的使用条件,严格调校。采用合理的测量方式等,把系统误差尽可能减小。

2、在测量结果中加修正值进行消除

消除系统误差产生的根源是治本之法,但由于仪器、仪表结构本身固有缺陷,仍会有一定的误差存在。这样就需要预先用标准仪器确定仪表的修正值(修正值等于未修正的测量结果的绝对误差,但正负号相反),将实际测得值加上相应得修正值,即可得到正确得测量结果。对各种外界影响因素(温度、湿度、电磁场、重力加速度以及其他因素),力求确定其修正公式,修正曲线和修正表格,以便修正测量结果。

3、在测量过程中,选择适当得测量方法,是系统误差抵消而不致带入测量结果中。

(二)偶然误差得分析

在测量中,当我们采取措施消除了系统误差和剔除粗大误差之后,剩下得就是偶然误差了,大量的测量实践表明。多次测量的随机误差服从统计规律的。偶然误差的分布规律可用正态分布曲线来表示。它有以下特点:

1、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均等,这称为误差的对称性。

2、对值小的误差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多,这称为误差的单峰性。

3、随着测量次数的无限增加,随机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向于零,即正、负误差相互抵

偿了,这称为误差的抵偿性。

4、定的测量条件下,随机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某一界线,这称为误差的有界性。

(三)疏忽误差的处理

疏忽误差会显著歪曲测量结果,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应将含有粗大误差的测量值剔除。但是,对一组测量值中的突出的或突出小的可疑数值,不能根据主观判断轻易剔除,要根据一定客观标准来处理。

第二节:仪表的质量指标

一台测量仪表的品质好坏,由它的基本技术性能来衡量。下面介绍常用的几种指标。

一、仪表的精确度与精确度等级

精确度也称准确度,是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综合,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

仪表的精度等级是仪表按精度高低分成的等级。我国规定的精度等级有0.005,0.01,

0.02,0.05,0.1,0.2,0.5(0.4),1.0,1.5,2.5,4.0等级别,并常用○1、△1等标示在仪表面盘上。数值愈小,则精确度愈高。

为了确定一台仪表的精确度,下面引用一系列误差来衡量。

(一)绝对误差和引用误差

绝对误差使指测量结果和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差。工程上用精度较高的标准表的指示值作为约定真值,与精确度较低的被校仪表同时对同一量进行测量,所得两个测量结果之差来确定绝对误差。

绝对误差一般不能用作判断仪表质量好坏得指标,因为仪表得精确度不仅与绝对误差有关,而且还与仪表得测量范围上限值与下限值之差即仪表量程有关。因此,工业上采用了引用误差。引用误差是指绝对误差与仪表量程之比值,以百分数表示。在校验仪表时取各点中绝对误差最大得一点作误差计算,则有

γ=(仪表测量范围内最大得绝对误差÷仪表的量程)×100%

(二)基本误差、附加误差和允许误差

仪表的基本误差是指仪表在规定的正常工作条件(例如在标准和技术条件所规定的周围介质的温度、湿度、振动、电源电压和频率等)下所具有的误差,也用百分数表示。根据仪表的质量,厂家规定某种仪表的基本误差所允许误差界线,称为允许误差。凡基本误差小于或等于允许误差的仪表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仪表的精度等级确定了仪表的允许误差。仪表的允许误差可用绝对误差或引用相对误差来表示。

仪表的允许的引用误差=(仪表的允许的绝对误差÷仪表量程)×100%

仪表的附加误差是指仪表超出规定的正常工作条件时所增加的误差。

二、回差

回差是回程误差的简称,也叫变差。当输入变量上升和下降时,同一输入的两个相对应输出值之间(一般指全行范围)的最大差值。它通常是由于传动机构的间隙,运动件的摩擦,弹性元件的弹性滞后等原因造成的。正因为这样,仪表在上升和下降示值校验时,两条曲线不重合,取同一输入值的两实示值之差的最大值和仪表量程之比的百分数表示。应注意,仪表的回差不能超过仪表的允许回差值。

三、灵敏度、死区和灵敏阈

(一)灵敏度

灵敏度表示仪表对被测量变化反应的能力。对于给定的被测量值,仪表的灵敏度S用被观测变量的增量(对具有刻度的仪表,指仪表指针的线位移或角位移)与其相应的被测量的增值之商来表示,其公式如下:

S=△L/△X

式中:△L被观测变量的增量△X被测量的增量

如果被测量的变化很小,仪表示值改变很大,则表明该仪表的灵敏度高。测量仪表的灵敏度可以用增大放大系统的放大倍数的办法来提高。但必须指出,仪表的性能主要决定于仪表的基本误差。单纯地以增大仪表的灵敏度的办法来企图达到更准确的读数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因为这样做,很可能出现似乎灵敏度很高,但实际精度却下降了的虚假现象。为了防止这种虚假的灵敏度,常规定仪表的标尺分格值不能小于仪表允许的绝对误差值。

(二)死区和灵敏阈

输入量的变化不致引起输出量有任何可觉察的变化的有限区间称为死区,也叫不灵敏区。死区也可用输入量程的百分数表示。

灵敏阈也叫灵敏限,是仪表示值可觉察变化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值。灵敏阈和死区是同一问题的两种说法,灵敏阈在数值上等于1/2死区,由于死区不能超过仪表的允许的绝对误差,所以仪表的灵敏阈的数值不大于仪表允许的绝对误差的一半。

练习

1、填空

1)按误差数值表示的方法,误差可分为()、()、()。

2)按误差的出现的规律,误差可分为()、()、()。

3)按仪表使用条件来分,误差可分为()、()。

4)按与测变量的关系来分,误差可分为()、()。

5)按被测变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来分,误差可分为()、()。

答案:1)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2)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疏忽误差;3、基本误差,附加误差;4)定值误差,累计误差;5)静态误差,动态误差;

2、什么是真值?什么是约定真值、相对真值?

答、真值是一个变量本身所具有的真实值,它是一个理想的概念,一般是无法得到的。所以在计算误差时,一般用约定真值或相对真值来代替。

约定真值是一个接近真值的值,它与真值之差可忽略不计。实际测量中以在没有系统误差的情况下,足够多次的测量值之平均值作为约定真值。

相对真值时当高一级标准器的误差仅为低一级的1/3~1/20时,可认为高一级的标准或仪表的示值为低一级的相对真值。

3、什么叫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

答:绝对误差是测量结果与真值之差,绝对误差=测量值-真值

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被测量值之比,常用绝对误差与仪表示值之比,以百分数表示,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仪表示值)×100%

引用误差示绝对误差与量程之比,以百分数表示。引用误差=(绝对误差/量程)×100% 仪表的精度等级是根据引用误差来划分的。

4、用一只标准压力表检定甲、乙两只压力表时,读得标准表的指示值为100KPa,甲、乙两表得读数各为101.0KPa和99.5KPa,求它们得绝对误差和修正值。

答:甲表得绝对误差Δx1=x-x0=101.0-100=1.0KPa

乙表得绝对误差:Δx2=99.5-100=-0.5KPa

对仪表读数得修正值:甲表C1=-Δx1=-1.0KPa乙表C2=-Δx1=0.5KPa

5、某压力表刻度0~100KPa,在50KPa处计量检定值为49.5KPa,求在50KPa处仪表示值得绝对误差,示值相对误差和示值引用误差?

解:仪表得示值得绝对误差50-49.5=0.5KPa

仪表示值相对误差=(0.5/50)×100%=1%

仪表示值引用误差=(0.5/100)×100=0.5%

6、什么是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疏忽误差?各有什么特点?产生得原因是什么?

答:系统误差又称规律误差,因其大小和符号均不改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其主要特点是容易消除和修正,产生系统误差得主要原因是:仪表本身得缺陷,使用仪表的方法不正确,观测者的习惯和偏向,单因素环境条件的变化等。

偶然误差又称随机误差,因它的出现完全是随机的。其主要特点是不易发觉,不好分析,难于修正,但它服从统计规律。产生偶然误差的原因很复杂,它是许多复杂因素微小变化的共同作用所致。

疏忽误差又叫粗差,其主要特点是无规律可循,且明显和事实不符合。产生这类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观察者的失误或外界的偶然干扰。

7、在节流装置的流量中进行温度、压力等修正是修正什么误差?

1、疏忽误差;

2、偶然误差;

3、系统误差

答:3。由于温度、压力的变化所引起的误差又一定的规律,可以通过一定的修正公式进行修正,故为修正系统误差。

8、什么叫基本误差和附加误差?

答:仪表的基本误差是指仪表在规定的参比工作条件下,既该仪表在标准工作条件下的最大误差,一般仪表的基本误差也就是该仪表的允许误差。

附加误差是仪表在非规定的参比工作条件下使用时另外产生的误差。

9、测量值小数点后的位数愈多,测量愈精确。(错)

10、选定的单位相同时,测量值小数点后位数愈多,测量愈精确。(对)

11、计算结果中保留的小数点后位数愈多,精确度愈高。(错)

12、测量数据中出现的一切非零数字都是有效数字。(对)

13、在非零数字中间的零是有效数字。(对)

14、在非零数字右边的零是有效数字(对)

15、在整数部分不位零的小数点右边的零是有效数字。(对)

16、什么叫精确度和准确度等级?

答: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和实际值的一致程度。准确度高意味着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都很小。

准确度等级是仪表按准确度高低分成的等级。它决定仪表在标准条件下的误差限,也就是仪表误差的最大允许值。

准确度习惯上又称精度等级或精度,所以准确度等级习惯上又称精度等级或精度等级。

17、仪表的精度级别指的是:

A、误差

B、基本误差

C、最大误差

D、允许误差

E、基本误差的最大允许值

答:E

18、在校验1级压力变送器时,手头只有一块0~600KPa、0.35级标准压力表。试问把它做标准输出表用行不行?

答:压力变送器的输出压力范围为20~100KPa,允许的最大绝对误差为±80×1%=±8KPa。当使用0~600KPa标准压力表时,其最大允许误差为±600×0.35=±2.1KPa.。可见,标准表的误差大于被校表的误差,因此不能把它当作标准输出表。

在校验工作中,标准表允许误差一般应为被校表允许误差得三分之一。

19、采用直接比较校验仪表时,如何选择标准表?

答:所谓直接比较法就是采用被校表与标准表的指示值直接比较的方法。一般来说,选择标准表的原则有三点;

第一点是要根据被校表的性质,比如被校表是直流电压表,所选的标准表也应当是直流电压表。

第二点要根据被校表的额定值,标准表的额定值与被校表的额定值相适应或不超过被校表额定值的25%。比如,被校表的量程是200KPa,那就应选择量程为250KPa的标准表。

第三点是要根据被校表的准确度,标准表的允许误差不应超过被校表允许误差的三分之一,倘若被校表的准确度是1.5级,标准表的准确度应选用0.5级。

如选用标准表的量程比被校表的量程高一档时,一般可用标准表精度数值应小于或等于

1/3倍的被校表精度数值乘以被校表量程与标准表量程之比。如校验一块量程为60KPa,精度为1级的压力表时,选用标准表量程为100KPa,则:

标准表精度级≤(1/3)×1×(6/10)=0.2

因此应选用0.2级以上的标准表。

20、什么是仪表的滞环、死区和回差,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仪表的滞环什有输入值增大的上升段和减小的下降段构成的特性曲线所表征的现象。

死区是输入量的变化不致引起输出量有任何可察觉的变化的有限区间。死区用输入量程的百分数表示。

回差(也叫变差)是当输入量上升和下降是,同一输入的量相应输出间(若无其它规定,则指全范围行程)的最大差值。

回差包括滞环和死区、并按输出量程的百分数表示。

21、有人在校气动记录仪的变差时,先把信号由0升到50%时,得一仪表示值。然后把信号稍增加一点在减少到50%,得另一示值。二次示值之差即位50%时得仪表变差,请问此方法是否正确?

答:上述方法测得的时仪表的变差,但不是仪表技术指标上规定的最大变差,因此这种方法不正确。

正确的方法是信号由0升到50%,得一仪表示值,然后把信号继续升到100%,再下降回50%得另一示值,二示值之差才是最大的仪表变差。再气动记录仪中,变差的来源主要是弹性元件的滞环和连接处的间隙。行程大小不同,所形成的滞环也不同,因此校验各点变差时信号必须再全行程内连续变化。

22、有人说:仪表的灵敏度,就是仪表的灵敏限,你看这种说法对吗?

答:灵敏度是表达仪表对被测参数变化的灵敏度。它是指仪表在达到稳定状态以后,仪表输出信号变化Δα与引起此输出信号变化的被测参数(输入信号)变化量Δx之比,既

灵敏度=Δα/Δx

因此,仪表的灵敏度可以用一个比值和输出、被测量(输入)两个量的单位来表示。

仪表的灵敏限是指能够引起仪表指示值(输出信号)发生变化(动作)的被测参数(输入信号)的最小(极限)变化量。一般,仪表的灵敏限的数值应不大于仪表允许误差绝对值的一半。

因此,仪表的灵敏就是仪表的灵敏限的说法是不对的。

23、判断

1)回差在数值上等于不灵敏区。(错)

2)灵敏度数值越大,则仪表越灵敏。(对)

3)灵敏限数值越大,则仪表越灵敏。(错)

24、填空

1)时间常数是当输入阶跃变化时,仪表的输出值到达其稳定值的()所需要的时间。

2)全行程时间是当输入满量程阶跃变化时,输出由下限移到上限,或反行程移到所需的()。通常以全量程的()作为输出下限,全量程的()作为输出上限值。

答:1)63.1%;2)时间,5%,95%;

25、检定一块1.5级刻度为0~100KPa的压力表,发现在50KPa处的误差最大,为1.4KPa,其它刻度处的误差均小于1.4KPa,问这块是否合格?

解:该表的最大引用误差=[1.4/(100-0)]×100%=1.4%<1.5%

所以,这快压力表合格。

26、某台差压计的最大差压为1600KPa,精度等级为1级,试问该表最大允许的误差是多少?若校验点为800KPa,那么该点差压允许变化的范围是多少?

解:1600×1%=16KPa这是仪表的最大允许误差。

在800KPa的校验点,差压允许变化的范围为800±16KPa,就是说差压允许在784HE816KPa范围内变化。

27、现有一台精度为0.5级的测量仪表,量程为0~1000℃。在正常情况下进行校验,其最大绝对误差为6℃,求该仪表的1、最大引用误差;2、基本误差;3、允许误差;4、仪表的精度是否合格。

解:1、最大引用误差δ=[6÷(1000-0)]×100%=0.6%

2、基本误差=0.6%

3、允许误差=±0.5%

4、仪表精度不合格。因为该表的基本误差为0.6%,大于仪表允许误差±0.5%

28、有一块精度为2.5级,测量范围为0~100KPa的压力表,它的刻度尺最小应分为多少格?

答:此表的最大绝对误差为:Δmax=2.5%×(100-0)=2.5KPa

因仪表的刻度标尺的分格值不应小于其允许误差所对应的绝对误差值,故其刻度标尺最多可分为

(100-0)÷2.5=40格

所以此块压力表的刻度标尺最少应分为40格。

29、一块精度为0.5级的电桥,下限刻度值为负值,为全量程的25%,该表允许绝对误差是1℃,试求该表刻度的上下限。

解:量程为1℃÷0.005=200℃

下限值为-(200×25%)=-50℃

该表刻度上下限为:-50~+150℃

30、有两台测温仪表,其测量范围分别是0~800℃和600-1100℃,已知其最大绝对误差为6℃,试分别确定它们的精度等级。

解:根据基本误差可得:

δm1=(6÷800)×100%=0.75%

δm2=[6÷(1100-600)]×100%=1.2%

根据常用工业仪表的精度等级系列,测量范围为0~800℃的测量仪表应定为1级精度,测量范围为600~1100℃的测温仪表应定为1.5级精度。

自学测验考试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网络课堂答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 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 一、教育测量的含义(33分) 本节测验题:智力测量属于 A. 物理测量 B. 心理测量 C. 生理测量 D. 社会测量 二、教育测量的特点、教育评价的含义(35分) 提出“凡物之存在必有其数量”命题的是谁? A. 麦柯尔 B. 孟子 C. 桑戴克 D. 孔子 三、教育评价的特点、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产生(35分) 现代教育评价产生的标志是 A. 《比纳.西蒙量表》 B. 科举考试 C. T.B.C.F制 D. “八年研究” 四、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30分) 第四代教育评价”的创立者是 A. 枯巴和林肯 B. 比纳和西蒙 C. 桑代克和麦柯尔 D. 泰勒与布鲁姆 五、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30分) 我国教育法规定的两项基本教育制度:一是教育督导制度,二是 A. 教育评价制度 B. 教育考试制度 C. 教育测量制度 D. 教育评估制度 第二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信度 一、信度概述(31分) 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越接近,说明测验的信度 A. 越低 B. 无法判断 C. 越高 D. 需要验证 二、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同质性信度(一)(35分) 用同一个量表对同一组被试先后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是A. 等值性信度

B. 等值稳定性信度 C. 分半信度 D. 重测信度 三、同质性信度(二)、评分者的信度(一)(31分) 若2个评分者评阅N份试卷,计算评分者的信度可用 A.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公式 B. 斯皮尔曼-布朗公式 C. 积差相关系数公式 D. 肯德尔和谐系数公式 四、评分者的信度(二)、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33分) 估计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需要预先确定 A. 淘汰的人数 B. 达标的比例 C. 通过的人数 D. 决断的分数 第三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效度 一、效度概述、内容效度的含义(30分) 下列适合于内容效度的测验是 A. 能力倾向测验 B. 成就测验 C. 人格测验 D. 性格测验 二、内容效度的估计方法、结构效度(38分) 下面哪种测验的效度不属于结构效度? A. 智力测验 B. 焦虑测验 C. 动机测验 D. 学科测验 三、效标关联效度(44分) 效标关联效度也称为 A. 实证效度 B. 预测效度 C. 同时效度 D. 逻辑效度 第四章教育测量与评价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 一、难度及其计算、区分度及其计算(一)(40分) 最适宜的难度系数是 A. 0.50 B. 0.00 C. 1.00 D. -1.00 二、区分度的计算(二)、区分度与信度和难度的关系(31分)难度系数越接近何值,题目的区分度越大? A. 0.50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

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第一节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1.测量:所谓测量,从广义上讲,就是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2.测量的要素(基本条件):测量的量具、测量的单位、测量的参照点。 3.教育测量就是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4.量表的特点: 称名数据:不具有实在的数量意义,只是表明事物的类别或不同性质顺序数据:是以所测属性的数量大小为基础进行的 等距量表:表示事物量的大小,而且具有相同的测量单位 比率量表:除了具有量的大小和相等单位外,还具有绝对的零点5.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的联系与区别: 测量是按照一定的法则和程序,对事物或现象在量上的规定性加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旨在获得有一定说服力的数量事实;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教育事物或现象的价值进行系统的调查,在获取足够多的资料事实(定性资料与定量资料)基础上,做出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测量可以为教育评价提供价值判断的基本数量事实,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而教育评价往往是教育测量过程的延续,是对测量结果的解释与应用。

第二节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 1.1864年法国费舍《作业量表集》,作为教师以后评定学生各科成绩的参照标准 2.美国桑代克于1904年出版《精神与社会测量导论》,首次较系统地介绍了教育统计方法及编制测验的基本原理,它标志着以科学理论(包括统计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为指导的教育测量理论的诞生 3.桑代克“无论什么东西,只要存在的,总存在与数量之中” 4.麦柯尔“任何东西,存在于数量中的,都可以被测量” 5.法国的比纳等人在1905年创编并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验 第三节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1.新课改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要求: (1)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2)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3)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4)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第二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 第一节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类型 1.形成性测量与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实施的,在性质上大致相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教育统计与测量测量质量分析

此处是大标题样稿字样十五 字以内

?为了使测验得到的分数准确可靠,我们要求使用的测验是高质量的,因此必须对分析测验的质量,而测验又是由一个个题目或者说测试项目所组成,整个测验质量要高,必然要求各个题目的质量要高。 ?因此分析一个测验的质量,一般就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考察整

测验项目的难度 ?测验项目的难度,就是被试完成项目作答任务时所遇到的困难程度。 ?有的项目很容易,几乎所有初试都能正确完成作答任务;有的 项目却很难,只有少数高水平被试能正确完成任务。 ?困难的项目,被试在其上得分的可能性就小,失分的可能性就 大;容易的项目,被试在其上得分的可能性就大,失分的可能 性就小。 ?总之,每一个测验项目都有自己的难度;不同项目间其难度常 常是不同的。 ?定量刻画一个测验项目的被试作答困难程度的量数就叫项目的难度指数或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的求法 最通用的项目难度系数的求法就是计算被试在项目上的得分率或者说通过率。 1.像选择题这种测验项目,评分采取“ 全或无”的方式,答对给满分,答错 给零分,难度指数就可以求通过人数 比例或称通过率。 2.对于不采用“全或无”的方式给分的 测验项目,难度系数的求取方法是先 求所有被试在该项目上的平均得分值,可记为;再用它去对测验项目总分 (满分),可记为K,求比值,这个比 值就是全体被试在该测验项目上的得 分率即难度指数p了。R通过人数 n 接受测试的总人数P难度指数

?例如,有一满分值K=5的试题,测试10名被试,实得成绩为5,3,4.5,2,5, 0, 3.5, 1,3, 4 要求其难度指数p。 ?先求平均得分 ?然后用平均得分值对满分值求比

最新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试卷

《教育测量与评价》试卷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考试分数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13) 1、下列哪类题型不属于客观题() A填空题B判断题C选择题D论述题 2、同一量表,同一被试群体,在不同时间,两次施测,求其相关。这样得出的信度是()A复本信度B分半信度C重测信度D同质性信度 3、名称量表上的数字具有什么特性() A等比性B等距性C等级性D区别性 4、用测验来寻找被试某种能力上的特殊优点或缺点,这种测验是() A普通测验B诊断测验C预测测验D成绩测验 5、把总体中各个个体按照一定标志分为不同类型或层次,然后从各类型中随机抽取若干个个体,从而构成样本的抽样方法叫做() A整群抽样 B 机械抽样 C 分层抽样 D 单纯随机抽样 6、下列关于分半信度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计算分半信度先要对测验分半 B要注意使那些性质不相同、联系不紧密的项目分在相同的一半 C测验越长、项目越多,两半分数的相关就越可能高 D不同的分半法可能会得到不同的信度值 7、下列关于区分度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区分度是测验对被试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 B取值范围为0到1 C区分度越高时,试题的质量越好 D区分度是作为评价项目质量、筛选项目的主要指标与依据 8、区分度与难度之间的关系是() A 题目越难,区分度越高B题目越难,区分度越低 C 难度为1时,区分度为0 D难度为0时,区分度为1 9、测验工具是否测到了要测的东西,即测到了被试的某种心理特性、特质、结构,这就是测验的 ( ) A 信度 B 效度 C 难度 D 区分度 10、通常是以问卷的形式,提出一系列题目的人格测验的方法是( ) A 评定量表法 B 情境测验法 C 自陈量表法 D 投射测验法 11、标准分数值具有 ( ) A 可比性 B 可加性 C 可比性而无可加性 D A、B都对 12、发展常模就是某类个体正常发展进程各特定阶段的( ) A 高等水平 B 一般水平 C 低等水平 D 特定水平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整理版,DOC

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 课程的性质:《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测量学与教育评价学内容的整合并侧重于教育测量的一门综合性教育课程,它着力探讨对教育教学效果进行测量、评价的原理和方法,是一门带有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应用性等特征的应用性学科,是实现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管理科学化所必须借助的一门科学,也是教育学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目标和要求: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正确使用各类标准化的教育测验、会作测验质量分析、能正确解释分数的含义,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研究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做出比较正确与合理的判断和评价,以促进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研究科学化。 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1.测量的定义 史蒂文斯曾对测量作出以下定义:“就其广义来说,测量是按照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我国有些学者认为:“测量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某种数量化的测定”,“测量是按照一定的法则,用数字方式对事物的属性进行描述的过程”。

本书的观点:从广义上讲,测量就是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从以上对测量所下的各种定义可以看出,这种对事物进行区分的过程,必须是按照一定法则的,区分的结果必须能够用数字的方式进行描述的。 2.测量的要素 (1)测量的量具 测量的量具是指依据某些科学原理和法则,发展出合适的量具或制定出科学的测量方案。(2)测量的单位 不同的测量所采用的单位是不同的。 理想的测量单位必须符合两个条件:①要有确定的意义;②要有相等的价值。教育测量的单位不够完善,既无统一的单位,也不符合等距的要求。 (3)测量的参照点 量的参照点系测量的起点。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测量的起点,这个起点就叫做测量的参照点。 参照点有两种类型:①绝对参照点(绝对零点);②相对参照点(相对零点)。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参照点,但教育测量中很难找到绝对零点,多采用人为指定的相对零点。 3.教育测量的定义与特点 教育测量的定义 教育测量,就是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

测量误差与精度

5.5.1 测量误差与精度 1. 测量误差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测量误差是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被测量的真值是不能准确得到的。实用中,一般是以约定真值或以无系统误差的多次重复测量值的平均值代替真值。 测量误差有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之分。 上述定义的误差称为绝对误差。即 = - (5-3) 绝对误差可能是正值或负值。被测尺寸相同的情况下,绝对误差大小能够反映测量精度。被测尺寸不同时,绝对误差不能反映测量精度。这时,应用相对误差的概念。 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的绝对值与被测量真值之比,即 (5-4) 2. 测量的精确度 测量的精确度是测量的精密度和正确度的综合结果。测量的精密度是指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值的分布集中程度,测量的正确度是指测量值与真值一致的程度。下面用打靶来说明测量的精确度: 把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值看作是同一个人连续发射了若干发子弹,其结果可能是每次的击中点都偏离靶心且不集中,这相当于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相差较大且分散,即测量的精密度和正确度都低;也可能是每次的击中点虽然偏离靶心但比较集中,这相当于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虽然相差较大,但分布的范围小,即测量的正确度低但精密度高;还可能是每次的击中点虽然接近靶心但分散,这相当于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虽然相差不大但不集中,即测量的正确度高但精密度低;最后一种可能是每次的击中点都十分接近靶心且集中,这相当于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相差不大且集中,测量的正确度和精密度都高,即测量的精确度高。 5.5.2 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减小测量误差的措施 测量误差直接影响测量精度,测量误差对于任何测量过程都是不可避免的。正确认识测量误差的来源和性质,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小测量误差的影响,是提高测量精度的根本途径。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第一章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发展历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及对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要求,认识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重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难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1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第一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含义 二、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 三、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 一、中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 二、中国科举制度的世界地位 三、数学教育测量学科的诞生 四、数学教育测量运动的蓬勃开展 五、美国的“八年研究”是教育评价的催生剂 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 二、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育改革呼唤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 四、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3]在学科专业分类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放在哪一个类别中比较合适? [4]试分析一下,狭义、中义与广义的教育评价概念有何区别? [5]怎样使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这个概念? [6]为什么说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

实验一基本电工仪表的使用与测量误差的计算资料讲解

电工电子实验指导 理工组:张延鹏

实验一 基本电工仪表的使用与测量误差的计算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实验台上仪表的使用和布局; 2.熟悉恒压源与恒流源的使用和布局; 3.掌握电压表、电流表内电阻的测量方法; 4.掌握电工仪表测量误差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 通常,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而 电压表和电流表都具有一定的内阻,分别用R V 和R A 表示。 如图1-1所示,测量电阻R 2两端电压U 2时,电压表与R 2并联,只有电压表内阻R V 无穷大,才不会改变电路原来的状态。如果测量电路的电流I ,电流表串入电路,要想不改 变电路原来的状态,电流表的内阻R A 必须等于零。但实际 使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一般都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即它们的内阻不可能为无穷大或者为零,因此,当仪表接入电路时都会使原来的状态发生变化,使被测的读数值与电路原来的实际值之间产生误差,这种由于仪表内阻引入的测量误差,称之为方法误差。显然,方法误差值的大小与仪表本身内阻值的大小密切相关,我们总是希望电压表的内阻越接近无穷大越好,而电流表的内阻越接近零越好。 可见,仪表的内阻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参数。通常用以下方法测量仪表的内阻。 1.用“分流法”测量电流表的内阻 设被测电流表的内阻为R A ,满量程电流为I m ,测试电 路如图1-2所示,首先断开开关S ,调节恒流源的输出电流I ,使电流表指针达到满偏转,即I =I A =I m 。然后和上开关S ,并保持I 值不变,调节电阻箱R 的阻值,使电流表的指针在1/2满量程位置,即I A = I S = I m / 2 则电流表的内阻R A =R 。 2.用“分压法”测量电压表的内阻 设被测电压表的内阻为R V ,满量程电压为 U m ,测试电路如图1-3所示,首先闭合开关S , 调节恒压源的输出电压U ,使电压表指针达到满 偏转,即U =U V =U m 。然后断开开关S ,并保持U 值不变,调节电阻箱R 的阻值,使电压表的指针 在1/2满量程位置,即U V = U m = U m / 2 可调恒压源 R V U m 图1-3 图1-2 可调恒流源 R 1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第一章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发展历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及对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要求,认识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重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难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1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第一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含义 二、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 三、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 一、中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 二、中国科举制度的世界地位 三、数学教育测量学科的诞生 四、数学教育测量运动的蓬勃开展 五、美国的“八年研究”是教育评价的催生剂 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 二、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育改革呼唤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 四、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知识点)

第一章 1、教育评价这一概念,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泰勒于1930年首次提出,在美国国会1956年通过的《初等及中等教育法案》中得到合法化。 2、教育评价指的是通过系统的采集和分析信息,对教育活动满足预期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 3、如何界定教育评价的概念,是教育评价研究和时间需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 4、教育评价概念的理解,需要注意:(1)现代教育评价强调,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2)现代家与评价主张,教育评价应以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为价值判断的准则,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教育价值增值(3)现代教育评价认为,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教育评价是一个过程 5、教育评价本质上也是一种把握教育现象价值的判断活动。 6、价值判断:指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价值做出评判。 7、事实判断:是对事物的现状、属性与规律的客观描述。 8、教育价值:指的是作为客体的教育活动的属性与主体之间的特定的关系,是由教育满足人的需要的程度所决定的 9、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是人们认识外界环境或自身状况的两种最基本方式,也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基本手段。 10、价值判断所反映的是主体与客体需要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事实判断所反映的是客体各要素之间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11、事实判断是对是非的判断,价值判断是对好坏的判断。 12、事实判断是描述性判断,价值判断是解释性判断。 13、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根本区别是,价值判断包含着人的需要,具有事实判断所不具有的主体间的差异性。 14、教育活动现实的价值:指教育活动已经取得的价值;教育活动现实价值,指的是当教育活动尚未满足人们的需要,但却具有满足人们需要的可能时,教育活动对人们所觉有的价值,即教育活动还未取得、但有可能取得的价值 15、教育评价的特征:指教育评价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本质属性的外在表现。 16、教育评价的特征:目的性、主体性、中介行、综合性、预见性。 17、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布鲁姆看来,评价是确定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也是确保目标达成过程有效性的持续改进或即时变革过程。 18、教育评价可以有多个主体,教师、学生、学校领导、各级人民政府或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社区居民、用人单位、社会各界人士或有关机构等。 19、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所谓的第四代教育评价,主张教育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共同构建活动。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双方应该协同、合作。 20、教育评价的方法、过程、结果、教育评价领域是综合的。 21、教育评价的意义:有利于保证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全面贯彻和教育方针的顺利实现;有利于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有利于提高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有利于增进广大教师和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更好的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 22、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人们在开展教育评价之前设想和规划的教育评价活动所欲达到的效果和结果。 23、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教育评价增值,即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促进教育有效的满足社会与个体的需要,增进教育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最终目的是由教育评价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24、教育评价的具体目的:鉴定(当代教育活动不再以鉴定为主要目的)、诊断(在布鲁姆等人的积极倡导下,诊断成为现代教育评价特别强调的目的之一)、改进。 25、改进的主要涵义是及时反馈信息,调控行为,促进评价对象不断完善与优化。 26、教育评价的功能:管理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心理功能、研究功能。 27、教育评价的管理功能是指教育评价达到预期目的的约束功效和效能。 28、管理功能是教育评价的基本功能。 29、教育评价的教育功能是指对教育者的教育教学和受教育者的学习产生影响,从而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发展的功效与能力。 30、教育评价的教育功能可具体分为指导功能和学习功能。指导功能是就教育评价对教育者的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它无论是对学校领导来说,还是对教师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学习功能指的是教育评价对受教育学习产生影响的功效与能力。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题目汇总

测量题目汇总 一、单选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将答案填入下表) 1.与物理测量相比,以下属于教育测量特点的是( )。 A.它一般是间接测量 B.它的度量单位是绝对的 C.它的目的是特为测量服务的 D.它的作用是单一的 2. 下列量尺中,属于最高水平测度的是()。 A.类别量表 B.等级量表 C.等距量表 D.等比量表 3. 一个主试在同一时间,只测量一个被试的测验称为()。 A.难度测验 B.速度测验 C.预测测验 D.个别测验 4.区分度指数D的取值围为()。 A.[-1,0] B.[0,1] C.[-1,1] D.[-2,2] 5.提出“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的测验学者是()。 A.桑代克 B.麦柯尔 C.王书林 D.萨蒂 6.测验难度系数P值在0.8—1.0为( D )。 A、难题 B、较难题 C、中等题 D、易题 7.测题基本上分为选择题和()。 A.是非题 B.供答题 C.论述题 D.客观题 8.原则上区分度水平()以下的题必须淘汰。 A.0.19 B.0.4 C.0.30—0.39 D. 0.20—0.29 9.下列教育测量类型属于按照测量的功能分类的是()。 A.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 B.智力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 C.难度测验和速度测验 D.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10.下列有关信度解释正确的是()。 A.信度是有关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 B.信度越高,测验结果越是真实的 C.信度追求测量中的系统误差的最佳控制程度的估计 D.测验的项目少,测验的信度高 11.测量项目的难度为0.5时,项目的区分度值最大为()。 A.0.8 B.1.5 C.1 D.-1 12.通常所用的时限是使大约()%的被试在规定时间完成全部测验。 A.90 B.80 C.95 D.100 13.人的身高与学业成就、相貌与人的行为等现象的关系都属于()。 A.积差相关 B.零相关 C.正相关 D.负相关 14.下列估计测验信度的方法中,对信度最严格的检验方法是()。 A.再测信度 B.在一致性信度 C.复本信度 D.评分者信度 15.项目分析时一般将总分最高和最低的()的被试划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 A.7% B.17% C.27% D.37%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题2分,共16分。将答案填入下表)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第一章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发展历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及对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要求,认识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重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难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1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第一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含义 二、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 三、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 一、中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 二、中国科举制度的世界地位 三、数学教育测量学科的诞生 四、数学教育测量运动的蓬勃开展 五、美国的“八年研究”是教育评价的催生剂 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 二、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育改革呼唤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 四、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3]在学科专业分类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放在哪一个类别中比较合适? [4]试分析一下,狭义、中义与广义的教育评价概念有何区别? [5]怎样使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这个概念? [6]为什么说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 [7]为什么说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必备的知识技能修养? [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提出哪些要求? 第二章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不同标准的分类,了解形成性、诊断性和总结性测验(评价)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初步了解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

工程测量误差测量理论例题和习题(专题复习)

测量误差理论 一、中误差估值(也称中误差): Δi (i=1,2,…,n ) (6-8) 【例】 设有两组同精度观测值,其真误差分别为: 第一组 -3″、+3″、-1″、-3″、+4″、+2″、-1″、-4″; 第二组 +1″、-5″、-1″、+6″、-4″、0″、+3″、-1″。 试比较这两组观测值的精度,即求中误差。 解:"22222219.28 41243133±=+++++++±=m "222223.38 1 3046151±=+++++++±=m 由于m 1

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育测量与评价(简答题部分) 什么是表现性评价:一种性质的评定方法新型的更加直接的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方法,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方面有显着作用 表现性评价 1优点:有助于测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的能力尽可能得到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终身学习打基础注重知识技能的整合与综合运用复杂的任务表现教学性评价与教学活动有密切的联系2缺点:信度问题效度问题实用性问题耗时过多不能评价所有类型的学习目标高利害评使用表现性评价就要十分谨慎品德测试的意义:有利于学生思想上的自我教育和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激励先进和鞭策后进有利于学生德育管理德育和行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手 段 品德测评的类型: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 品德测评的基本要求:外显行为测评和道德认识测评相结合单项测评和整体测评相结合定向性测评和定量测评相结合 测评指标体系确立的依据:社会的需要德育大纲德育结构学生年龄特征测评基本要求:重视指标体系的开放性教育性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稳定性和发展性的关系统一性的灵活性的关系 品德测评的方法、运用:定时考核(学生成绩测量)问卷测评(问卷或量表测试)项目评分(设置一些测试的项目,给予一定的分数,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表现进行测量)情景测验(设计情景,展开活动)社会关系测量(通过学生回答,来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意向测评法(Q技术、和语义分析)行为观测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学生思想行为) 教师评价的特点:是一个活动过程,一个特殊的连续活动,包括一系列的方法和步骤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根本目的在于形成价值判断,进而做出选择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是同一的 教师评价的主体: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参评(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对教育人力支援进行管理对教师的考核人工作进行指导和督导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信度与效度)学生参评(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直接承受着教师教学效能的影响)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试卷

教育测量与统计测试试题(A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1、测验手段反映真识情况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的程度是() A.效度 B. 信度 C. 区分度 D. 难度 2、把总体中各个个体按照一定标志分为不同类型或层次,然后从各 类型中随机抽取若干个个体,从而构成样本的抽样方法叫做() A.整群抽样 B. 机械抽样 C. 分层抽样 D. 单纯随机抽样 3、一个小组有10个学生,从中选一个组长,若每个人被选到的机会 是相等的,则明或华被选中的概率是(),如果进行两次选举,那么两次都选到明的概率是() A.1/5,1/5 B. 1/5,1/100 C. 1/10,1/100 D. 1/5,1/10 4、某班36个学生,英语测验分数地标准差为9.6,则其离差平方和是() A. 3317.6 B. 3217.0 C. 3320.5 D. 3500.1 5、一位老师对8个学生的作业成绩进行猜测。如果教师猜对的可能 性为1/3,且规定教师只有猜对95%才算这个教师有一定的评判能力。那么,这个教师至少要猜对学生成绩的个数为() A.4 B. 5 C. 6 D. 7 6、下列两组数据①14、2、1 7、9、22、13、1、7、11②1、26、11、 9、14、13、7、17、22、2的中位数分别是()

A.11、12 B. 14、9 C. 13、9 D、14、12 7、某年初中入学考试时语文、数学、英语的计分比例为4:3:3, 一个学生的考试成绩语文为72分,数学为94分,英语为79分,那么该生(假设各科难度相近)总平均分数为() A.82 B. 82.8 C. 80 D. 80.7 8、下列数据:23、36、20、25、33、31、27、29的四分位距是() A. 4 B. 6 C. 3 D. 8 9、某区拟对参加数学竞赛的2000人中前500名予以奖励,考试的平 均分数为75,标准差为9,那么,获奖的分数线是() A.81.03 B. 83.15 C. 84.56 D81.15 10、某区3600个学生数学测验成绩接近正态分布,其平均分为80 分,标准差为11.5分,则在70——90分之间应当有()人。 A.2216.52 B. 2218.05 C. 2235.32 D. 2650.85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在教育统计过程中,抽样调查的种类有() A.单纯随机抽样 B. 分层抽样 C. 机械抽样 D、整群抽样 12、下列选项中,属于差异量的有() A.全距 B. 中位数 C. 平均差 D. 标准差 13、在教育实验中,常用的教育实验有( ) A. 单组实验 B. 等组实验 C. 轮组实验 D. 田野考察 14、积差相关使用的条件有() A. 两个变量都是连续性数据

实验一 仪表的使用与测量误差的计算

实验一 仪表的使用与测量误差的计算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实验台上各类电源和测量仪表的布局及使用方法 2.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其内电阻的测量方法 3.熟悉电工仪表测量误差的计算方法 二、原理说明 在电路分析测量中,由于有各种不可预见的情况(如元件值随温度而变化)或不可克服的问题(如测量仪表的精度限制)等原因,会出现实际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不完全符合的情况。测量电流量时,需将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电流表的内阻会造成一定数值的电压降亦即引起电路工作电流的变化,造成测量误差;在测量电压时,应将电压表并接于被测电路的两端点,电压表的内阻越大,对被测电路的影响越小。为了准确地测量电路中实际的电压和电流,必须保证仪表接入电路后不会改变被测电路的工作状态。这就要求电压表的内阻为无穷大和电流表的内阻为零。而实际使用的电工仪表都不能满足上述要求,这就导致仪表的读数值与电路原有的实际值之间出现误差,这种误差值的大小与仪表本身内阻值的大小密切相关。 1、“分流法”测量电流表的内阻 分流法”测电流表内阻的电路如图1-1所示。 先将一内阻为R A 的直流电流表与一恒流源相连,调节恒流源的输出电流I S ,使电流表指针达到满偏;然后合上开关S ,将阻值较大的定值电阻R 1与可变电阻箱R B 并联接入电路,并保持I S 值不变,调节R B 的阻值,使电流表的指针指在1/2满偏转位置,此时有 I A =I R = 2 I S ∴R A =R B ∥R 1 R 1为定值电阻器之值,R B 由可调电阻箱的刻度盘上读取。选R 1与R B 并联,其阻值调节可比单只电阻箱更为细微、平滑。 2、“分压法”测量电压表的内阻 “分压法”测量电压表内阻的电路如图1-2所示。先将开关S 投向1,用一块内阻为Rv 的电压表测量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U S ,调节电源的输出,使电压表V 的指 针为满偏值;然后将开关S 掷向2,将保护电阻R 1与可调电阻R BS 串入电路,并调节R B 的阻值使电压表V 的指示值减半。即 U = Us R R Rv Rv B ?++) (1 此时有Rv =R 1+R B 电压表的精度等级可以用灵敏度S 来表示 S =Rv /U(Ω/V)

教育测量与评价重点

1、教育测量的含义与特点是什么? 含义: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教育测量学是一门发展较早、应用较多、内容较丰富的教育科学分支。 特点:(1)间接性和推断性 (2)测量对象的模糊性和测量误差的不可避免性 (3)量表具有多样性,结果具有相对抽象性 2、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系统中有哪些作用? (1)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系统中的作用: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在教育系统中,学生、教师、学生、教育方案、课程、教材、教学训练、考试等都是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当根据教育目标和计划、把教育方案、课程、教学等因素作用于学生身上后,需参照教育目标和计划,对教育效果及其输入条件的妥当性予以测量评估、价值分析和判断。然后,把这一测量与评价过程所获得的信息反馈给教育者、学习者以及有关教育决策者,以便改进教育的策略与方案,更有效地答道教育目的。(2)在教育系统运转过程中,除了对教育效果要进行测量与评价外,还要针对影响教育效果的诸因素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系统中对实现教育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 (2)教育改革常常以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改革作为突破口。 27、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①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②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③教育改革呼唤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④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功能:①实现教育判断的功能;②改进教师教学的功能;③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④行驶教育管理的功能 5.试述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之间的关系 测量与评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句法意义上讲,测量是按照一定的法则和程序,对事物或现象在量上的规定性加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教育测量则是对教育效果或者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予以测量和描述的过程,旨在获得有一定说服力的数量事实,是一种以量化为主要特征的事实判断。而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教育事物或现象的价值进行系统的调查,在获取足够多的资料事实(定性资料与定量资料)基础上,作出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因此,教育测量可以为教育评价提供价值判断的基本数量事实,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而教育评价往往是教育测量过程的延续,是对测量结果的解释与应用,并朝着价值判断与释放教育功能的方向拓展。 6.简述教育评价表的构成要素。 教育评价表在结构上是由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三部分组成的。评价指标就是根据评价的目标,由评价指标的设计者分解出来的,能够反映评价对象某方面本质特征的具体化、行为化的主要因素,它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所谓指标权重,就是表示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性程度,并赋予相应的值,这个数值就叫做对应指标的权数,也叫权重。评价标准是是针对每个评价指标的分类做出具体的规定,提出具体要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试题

教育测量与评价试题 一、选择题 1.根据某种规则把所观察的对象予以数量化的过程,这一概念是() A.测量 B.评价 C.统计 D.测验 2.衡量测验题目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是( ) A.信度与区分度 B.效度与信度 C.难度与效度 D.难度与区分度 3.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是() A.效度 B.稳定性 C.信度 D.可信度 4.我国高考标准分数采用了一种方案,这种方案是() A.对比参照方案 B.常模参照方案 C.正态化转换方案 D.百级等级方案 5.测量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再认、比较与辨别的能力,以及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的推断力的题型是() A.填空题 B.选择题 C.是非题 D.计算题 6.下列不属于教育评价的原则的是() A.方向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指导性原则 D.主体性原则 7.下列哪种效应的弊端为“以偏概全”() A.晕轮效应 B.参照效应 C.首因效应 D.成见效应 8.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的评价法是() A.定性分析评价法 B.临床督导评价法 C.绝对评价法 D.相对评价法

9.评价者在评价中坚持反映自己“大我”价值观的心理现象是指() A.本位心理 B.逆反心理 C.“趋”中心理 D.从众心理 10.体育运动会中各个项目的名次为“第1名,第2名,第3名……”,这一变量属于() A.比率变量 B.称名变量 C.顺序变量 D.等距变量 11.评价者的心理现象中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是() A.期望效应 B. 时尚效应 C.理想效应 D.近因效应 1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所指的测量的特点是() A.间接性 B. 相对性 C.可测性 D.准确性 13.根据题目答案的范围和评价误差的大小,可把测验题目分为() A.选择题和填空题 B. 论述题和操作题 C.选择题和简答题 D.客观题和主观题 14.在一36名学生数学考试分数的频数分布表中,最高分数为97,最低分数为50,并将其分为8组,则组距为() A. 5 B. 6 C. 5.6 D.7 15.用来表示两个平行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且大小等于同一组被试在两个复本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积差相关系数的信度是() A. 同质性信度 B.重测信度 C. 复合信度 D.评分者信度16.下列为评价信息收集标准的是() A.可靠性和准确性 B.时限性和客观性 C.准确性和一致性 D.可靠性和有效性

仪表测量误差与误差分类

仪表测量误差与误差分类 (1)测量误差的概念 在实际测量中由于测量本身性能、安装使用环境、测量方法及操作人员的疏忽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实值之间存在一些偏差,这个偏差就称为测量误差。 (2)测量误差的分类 按误差出现的规律分: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疏忽误差 按仪表使用的条件分:基本误差、附加误差 按被测量值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静态误差、动态误差 按与被测变量的关系分:定值误差、累计误差 按误差数值的表示分: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 (3)测量误差的定义 基本误差:仪表出厂时,制造厂保证该仪表在正常条件下的最大误差,可以用最 大绝对误差、最大相对误差、最大引用误差来表示,一般用最大绝对误差来表示,以基本误差判断生产出来的仪表是否合格。 允许误差:根据仪表的使用要求,规定一个在正常条件下允许的最大误差,可以 用最大绝对误差、最大相对误差、最大引用误差来表示,一般用最大 引用误差来表示,以允许误差来选择安装哪个等级的仪表。 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测量值-真实值,有正负之分。 δ=L-A 0 式中 δ——绝对误差; L ——测量值; A 0——真实值(真值) 相对误差:某点的绝对误差与真实值之百分比,(某点的绝对误差/真实值)× 100%,有正负之分。 %100%100?-=?=A A L A δγ 式中γ——相对误差 引用误差:某点的绝对误差与量程百分比,(某点的绝对误差/量程)×100%, 有正负之分。 %100min max 0?-=A A δ γ 式中 γ0——引用误差 精度: 最大引用误差除去“±”号和百分号。 精度等级:我国工业仪表精度等级有0. 005,0.01,0.02,0.04,0.05,0.1,0.2, 0.5,1.0,1.5,2.5,4.0,5.0等级别 回程差: 某点的上行程示值与下行程示值之差的绝对值,也称变差。 例:某一管道的流量测量根据工艺生产要求,流量量程为0~35 L/h ,它的测量误差不可以超过±0.1L/h ,则±0.1L/h 是允许误差,根据允许误差用引用误差来表示,从而得到最大引用误差为±〔(0.1L/h )/35〕×100%=±0.28% ,则精度为0.28,从而选择的精度等级为0.2级,由此可知,此处应该选择精度等级为0.2的流量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