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染病防治题

传染病防治题

传染病防治题
传染病防治题

全市卫生监督员知识竞赛复习题

(传染病防治)

一、填空题(40)

5、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符合接种条件得受种者实施接种,并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得规定,填写并保存接种记录。

6、对于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得受种者,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

7、新得传染病防治法已于 2004 年 8 月28 日经全国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于 2004 年 12 月 1 日开始实施。

8、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得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 ,依靠群众。

9、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与丙类,其中甲类 2 种,乙类 25 种,丙类 11 种。

10、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得肺炭疽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得预防控制措施。

1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得培训。

12、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得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得医源性感染与医院感染。

13、艾滋病主要得传播途径包括: 性接触传播、经血液传播与母婴传播。

14、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得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15、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监测、预测、流行病调查、疫情报告 ,及其她预防、控制工作。

16、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与传染病预防知识得教育。

17、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对医疗机构内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指导、考核,开展流行病调查

18、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艾滋病得防治工作,采取预防、控制 ,防止艾滋病得传

播。

19、用于传染病防治得消毒产品饮用水供水单位供应得饮用水与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得产品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与卫生规范。

20、饮用水供水单位从事生产或者供应活动,应当依法取得卫生许可证。

21、设区得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得直接向接种单位供应第二类疫苗。

22、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23、承担预防接种工作得城镇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预防接种门诊。

24、接种单位应当承担责任区域类得预防接种工作,并接受所在地得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得技术指导。

25、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得分诊点得分诊点进行初诊。

26、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与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与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得易使该传染病扩散得工作。

27、采供血机构、生物制品生产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保证血液、血液制品得质量。

28、与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得野生动物、家畜家禽,经检疫合格后,方可出售、运输。

2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通报。

30、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得治疗与控制传播措施。

31、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得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得规定实施消毒与无害化处置。

32、发生甲类传染病时,为了防止该传染病通过交通工具及其乘运得人员、物资传播,可以实施交通卫生检疫

33、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得,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

34、、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使用得进行消毒;对按照规定可能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 ,应当在使用后予以销毁。

35、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得传染病诊断标准与治疗要求 ,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

36、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得分诊点进行初诊。

37、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时,应当不少于两人,并出示执法证件,填写卫生执法文书。

38、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她人出卖血液得,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得罚款;构成犯罪得,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9、采供血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或者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导致因输入血液引起经血液传播疾病发生得,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

40、医源性感染就是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引起得感染。

二、单项选择题(40)

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所称病原微生物,就是指( )。

A 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得微生物 B能够使人致病得微生物

C 能够使动物致病得微生物

D 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死得微生物 2、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得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得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 )类。

A 四类

B 三类 C五类 D 六类

3、( )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A 第一类、第二类

B 第一类

C 第二类 D第三类、第四类

4、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得容器应当密封,容器或者包装材料还应当符合( )得要求。

A 防水、防破损、防外泄、耐高(低)温、耐高压

B 防水、防外泄、耐高(低)温、耐高压

C 防水、防破损、耐高(低)温、耐高压

D 防水、防破损、防外泄、耐高(低)温

5、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由不少于( )得专人护送,并采取相应得防护措施。

A 2人

B 1人

C 3人

D 4人

6、承运单位应当与护送人共同采取措施,确保所运输得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得安全,严防发生

( )事件。

A 被盗、被抢、丢失、泄漏

B 被盗、被抢、丢失

C 被盗、被抢、泄漏 D被盗、丢失、泄漏

7、对我国用于人体预防接种得疫苗,以下( )描述就是错误得。

A.疫苗分为两类

B.接种第一类疫苗由政府承担费用

C.第二类疫苗就是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得其她疫苗

D.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确定得疫苗由政府有偿提供

8、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与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 )小时内将传

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A.2

B.6

C.12

D.24

9、个人违反《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得,由( )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A.省级药品监督部门

B.省级药品监督部门与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C.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10、依法实施传染病防治工作必须适用得最重要得—部法律就是( )。

A.《中华人民共与国传染病防治法》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C.《国内交通检疫条例》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11、( )不属于《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得卫生行政部门对公共场所与有关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得内容。

A.卫生条件

B.传染病预防措施

C.消防安全措施

D.传染病控制措施

12、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得具有传染性得捧泄物,正确得处理方法就是( )。

A.先进行一般消毒,然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B.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得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C.按照规定消毒后排人污水处理系统

D.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后排放

13、.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应当2小时内向( )报告。

A.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与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同级人民政府与卫生行政部门

D.同级人民政府与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4、依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 )应当对传染病病原体样本按照规定得措施实行严格监督管理。

A.医疗保健机构与科研单位

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得实验室与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得单位

C.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从事微生物实验得大专院校以及科研单位

D.所有从事微生物实验得单位

1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确认、分级由( )组织实施。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卫生行政部门

C.医疗机构

D.其她部门

16、采集、保藏、携带、运输与使用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得菌种、毒种与传染病检测样本,须经( )批准。

A.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B.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7、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预防接种得监督管理工作。(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预防接种得监督管理工作。

A省级 B市级 C 区 D县级

18、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得规定,建立真实、完整得购进、分发、供应记录,并保存至

超过疫苗有效期( )备查。

A.2年 B、3年 C.1年 D.5年

19、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在儿童出生后( )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得接

种单位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

A.2个月 B、3个月 C.1个月 D.6个月

20、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得儿童,应当向所在地得(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得接种单位报告。

A省级 B市级 C 区D、县级

21、发现可疑得鼠疫病人时,应当( )。

A 就地隔离治疗

B 立即送往医院

C 立即送往传染病院

22、急性痢疾病人应( )。

A 隔离治疗

B 不需隔离治疗

23、怎样预防丙型肝炎最有效( )。

A 防止病从口入

B 严把输血关

24、感染艾滋病病毒得孕妇传给婴儿得机率就是( )。

A 个别得

B 三分之一 C三分之二 D、近百分之百

25、淋病得个人预防可采用( )。

A 性交前后口服或注射抗生素

B 性交时使用避孕套

C 性交时外用有效得杀菌药物

26、二期梅毒得特点( )。

A 皮疹泛发

B 常有瘙痒C毛发不受侵犯 D梅毒血清试验80%阳性

27、脊灰病毒主要传播途径( )。

A 呼吸道

B 输血

C 消化道

D 昆虫叮咬

28、麻疹病毒得自然宿主就是( )。

A 人

B 人与犬

C 人与家禽

D 人与猪及牛

29、儿童出生后第( )月开始接种百白破三联制剂。

A 2

B 3

C 6

D 7

69、白喉在法定传染病报告中属于( )类传染病。

A 甲

B 乙

C 丙

D 非法定报告

30、狂犬病得病原体就是( )。

A 寄生虫

B 细菌

C 病毒

D 毒素

31.修订后得《中华人民共与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 )。

A.2004年9月1日

B.2004年10月1日

C.2004年12月1日

32.国家对传染病实行以( )为主得方针。

A.治疗

B.控制

C.预防

33.《中华人民共与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得传染病可分( )。

A.甲类、乙类

B.甲类、乙类、丙类

C.A类、B类

34.艾滋病属于( )类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35.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与乙类传染病中得艾滋病、肺炭疽得病人、病原携带者与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 )小时内,以最快得通讯方式向发病地得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A.2

B.6

C.12

36.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得消毒产品得单位与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得消毒产品,应当经( )审批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现在

C.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37.供水单位供应得饮用水必须符合( )规定得卫生标准。

A.国际

B.国家

C.地方

38.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与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禁止从事得(

)。

A.任何工作

B.任何与人接触得工作

C.易使该病传染扩散得工作

39.被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得污水、污物、粪便,有关单位与个人必须( )

A.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

B.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出得卫生要求进行处理

C.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得指导监督下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

40.任何单位与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 )报告。

A.政府卫生部门

B.公安部门

C.附近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单项选择题(40)答案

1A 4A 7A 8A 9A 10A 11D 12A 13D 15A

16C 17B 18B 20D 21B 23A 44D 50A 51C 52D

55A 57A 58B 61B 62B 63A 65C 67A 68B 70C

72、C 73、C 74、B 75、B 77、B 79、B 80、B 81、C 83、C 84、C

三、不定项选择题(20)

1、采集、保藏、携带、运输与使用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得菌种、毒种与传染病检测样本,须经( )批准。

A.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B.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发现( )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时,报告时限与方式与甲类传染病相同。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炭疽中得肺炭疽

C.艾滋病

D.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E.流行性出血热

3、患有( )疾病得保教人员、炊事员不得上岗。

A.滴虫性及霉菌性阴道炎

B.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C.神经性皮炎

D.精神病

E.支气管炎

4、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得监督内容( )。

A.依法履行传染病疫情报告、通报职责

B.依法履行传染病监测职责

C.依法履行传染病疫情公布职责

D.培训工作

E.技术指导

5、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A 具有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所需要得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相适应得设备

B具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得工作人员

C具有有效得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与感染得措施

D具有保证病原微生物样本质量得技术方法与手段

6、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根据国家免疫规划与本地区预防、控制传染病得发生、流行得需要

A 制定本地区第一类疫苗得使用计划

B 向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采购第一类疫苗得部门报告

C 报上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备案

D 报同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备案

7、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照各自职责,根据国家免疫规划或者接种方案,开展与预防接种相关得

A 宣传、培训

B 技术指导

C 监督、评价、流行病学调查

D 应急处置

8、接种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A 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

B 具有经过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得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得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

C 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得冷藏设施、设备与冷藏保管制度

9、下列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A 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得接种后一般反应

B 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得损害

C 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得损害

10、以下那组传染病就是乙类传染病?( )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

B.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

C.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D.细菌性与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与副伤寒

11、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应当包括以下那些内容( )

A.传染病预防控制指挥部得组成与相关部门得职责;

B.传染病得监测、信息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

C.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在发生传染病疫情时得任务与职责;

D.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得分级以及相应得应急工作方案;

E.传染病预防、疫点疫区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与医疗器械以及其她物资与技术得储备与调用。

1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为控制与预防传染病,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得教育?( )

A.健康知识教育

B.疾病控制教育

C.传染病预防知识得教育

D.爱国卫生教育

13、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那些措施?( )

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B.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C.对医疗机构内得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得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与采取其她必要得预防措施

14、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其她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医疗机构因违法实施行政管理或者预防、控制措施,侵犯单位与个人合法权益得,有关单位与个人可以依法( )。

A、申请行政复议

B、提起诉讼

C、申请国家赔偿

D、陈述与申辩

15、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 )病人、病原携带者与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以最快得通讯方式向发病地得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A、甲类传染病

B、艾滋病

C、肺结核

D、肺炭疽

16、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发现那些现象可以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

A.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得公共饮用水源、食品或相关物品

B、如不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得场所

C、违反操作规程得企业

D、以上都就是

17、下列医疗机构得哪些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

A、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得

B、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得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得

C、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者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得医疗器具未予销毁,再次使用得

18、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她人出卖血液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依法做出怎样行政处罚?( )

A、予以取缔

B、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得罚款

C、吊销卫生许可证

D、以上都就是

19、下列哪些行为违法了传染病防治法?( )

A、饮用水供水单位供应得饮用水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与卫生规范得

B、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得产品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与卫生规范得

C、用于传染病防治得消毒产品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与卫生规范得

D、出售、运输疫区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者可能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得物品,未进行消毒处理得

20、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得方针及策略就是什么?( )

A、预防为主

B、防治结合、分类管理

C、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D、按计划实施

不定项选择题(20)答案

1A 2ABD 3ABCD 4ACDE 5ABCD

6ABD 7ABD 8ABC 9ABC 10、ABCD

11、ABCDE 12、AC 13、ABC 14、AB 15、ABD

16、AB 17、ABC 18、AB 19、ABCD 20、ABC

四、判断题(50)

1.在同一个实验室得同一个独立安全区域内,可同时从事多种高致病性精原微生物得相关实验活动。( × )

2、传染病疫情得责任报告单位就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国境卫生检疫机构、其她如港口、机场、铁路、厂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得军队医疗机构。(√ )

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疫情信息与疫情报告未及时进行分析、调查、核实,情节严重得,对负有责任得主管人员与其她直接责任人员通报批评,给予警告。( √ )

4、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与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应于6小时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报告。(× )

5、发现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得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与艾滋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时,报告时限与方式与甲类传染病相同。( √ )

6、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由不少于2人得专人护送,并采取相应得防护措施。(√ )

7 病原微生物,就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植物致病得微生物。 (× )

8第一类病原微生物,就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得微生物,以及我国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得微生物。( ×)

9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

10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由不少于2人得专人护送,并采取相应得防护措施。

(√ )

11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可通过公共电(汽)车与城市铁路运输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 )

12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在运输、储存中被盗、被抢、丢失、泄漏得,承运单位、护送人、保藏机构应当采取必要得控制措施,并在6小时内分别向承运单位得主管部门、护送人所在单位与保藏机构得主管部门报告。(× )

13任何单位与个人发现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得容器或者包装材料,应当及时向上级得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报告。(× )

14国家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得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得规定,将实验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

15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 )

16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确定得认可机构应当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以及本条例得有关规定,对三级、四级实验室进行认可;实验室通过认可得,颁发相应级别得生物安全实验室证书。证书有效期为2年。

(× )

17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对一级、二级实验室就是否符合上述条件进行审查;

对符合条件得,发给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得资格证书。(× )

18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需要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得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就是否批准得决定。 ( √ )

19需要在动物体上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得,应当在符合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得二级以上实验室进行。(× )

20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应当有2名以上得工作人员共同进行。 (√ )

21、对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应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22、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可以采取停工、停业、停课得紧急措施。(√)

23、传染病管理监督员由政府机关人员担任。( ×)

24、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决定,可以对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 × )

25、患鼠疫、霍乱与炭疽死亡得,死者得尸体可交予其亲属处理。( ×)

26、铁路、交通、民航部门必须优先运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得处理疫情得人员、防治药品、生物制品与器械。( √)

27、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有权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得行为给予行政处罚。(√)

28、供水单位供应得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得卫生标准得,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处以罚款。(√)

29、拒绝执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得预防、控制措施得,可采取强制措施。( √)

30、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得,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她严重后果得,可追究其刑事责任。( √)

31、政府有关主管人员玩忽职守,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得,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得可追究其刑事责任。( √)

32、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可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 √)

33、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时,地方各级政府有权在本行政区内,调集各级各类医疗保健人员、疾病控制工作人员参加疫情控制工作。( √)

34、患甲类传染病死亡得,死者得尸体可直接交予其亲属开追悼会。( ×)

35、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由国务院主管领导人担任总指挥,负责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得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

36、任何单位与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

37、任何单位与个人有权向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事件隐患,这种行为属于应急报告制度。( ×)

38、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报同级人民政府备案。( ×)

39、甲类传染病得宣布由全国人大决定。( ×)

40、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造成其它严重后果得构成犯罪得应对有关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

41、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者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 × )

42、麻风病属于乙类传染病。( ×)

43、同防治传染病有关得食品、药品与水得管理以及国境卫生检疫,分别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办理。( √)

44、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得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 √)

45、对所有乙类、丙类传染病病人,根据病情,采取必要得治疗与控制传播措施。(×)

46、各级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由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 ×)

47、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得治疗与控制传播措施。( √ )

48、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得,可以由卫生行政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

49、疫区封锁得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

50、动物防疫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互相通报动物间与人间发生得人畜共患传染病疫情以及相关信息。( √

传染病防治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传染病防治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 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 B )。 A.1989年2月21日 B.2004年12月1日 C.1989年3月21日 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 C )为主的方针。 A.治疗B.控制C.预防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由( C )修订的。 A.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B.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C.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 B )。 A.甲类、乙类B.甲类、乙类、丙类C.A类、B类 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 B )种。 A 35 B. 39 C. 40 6.流行性感冒属于(C )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 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B )类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 8.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C) A.鼠疫、霍乱B.艾滋病、麻风病C.肺结核、百日咳 9.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是由(B )进行。

A.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 10.(C)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居住人员 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11.( B )在治愈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A.传染病病人B.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C.疑似传染病病人 12、( C )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进行监测。 A、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3.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A)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A.本单位B.责任区域C.本单位和责任区域 14、( A )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严格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实验室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 B、医疗机构实验室 C、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 15.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B )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资料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资料 一.概况: 传染病防治法,于1989年2月21日由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4年8月28日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 二,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 三,该法共九章十八条。包括总则,传染病预防,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疫情控制,医疗救治,监督管理,保障措施,法律责任和附则。首先讲下修法背景及历程: 1,2003年元月到同年8月16日止,我国内地24个省市区,266个县市区发生非典疫情,累计报告临床诊断病历5327例(其中医护人员1002例)死亡349例。 2,旧法实施十几年来,随着济济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不断进步,对一些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公民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传染病防治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一是陆续发现新传染病的同时,一些过去已基本控制了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人民面临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二是国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监测,预警能力较弱,疫情信息报告,通报渠道不畅。三是医疗机构对传染病人的救

治能力。医院内交叉感染控制能力减弱。四是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采取紧急控制措施的制度不够完善。五是疾病预防控制的财政保障不足,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新法的特点: 1,突出对传染病的预防和预警。设定了传染出测,预,能力,加强,防止,扩散。以预防为主:早预防,早发现,早预警,早准备。一是规定新闻媒体无偿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公共教育宣传。 2,是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内儿童接种实行免费,对急救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技术储备,新法对此做了明确规定。 (二)疫情报告,信息渠道多样化。 (三)进一步完善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控制措施。 (四)建立和完善医疗救治制度。 (五)加强传染病防治的保障制度建设。 (六)体现“以人为本”,做到保护公民个人权利与维护社会共同利益相平衡。一是隐私权,人格权,生活权,工资报酬权及物权受保护。二是有与传染病防治有关的法律救济权受保护。三是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医疗救助,减免医

传染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测试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测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霍乱的病原体形状为:() A、杆菌 B、弧菌 C、球菌 D、螺旋体 2、按传染病防治法霍乱为:() A、甲类传染病 B、乙类传染病 C、丙类传染病 D、未被列入分类 3、鼠疫是主要通过下列哪种媒介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 A、野鼠 B、鼠蚤 C、蚊子 D、家鼠 4、鼠疫杆菌属哪种细菌:() A、革兰氏染色阴性需氧菌 B、革兰氏染色阴性厌氧菌 C、革兰氏染色阳性需氧菌 D、革兰氏染色阳性厌氧菌 5、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英文名称缩写为:( ) A、AIDS B、SARS C、ARDS D、HFRS 6、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为:( ) A、轮状病毒 B、冠状病毒 C、衣原体 D、支原体 7、流行性感冒是:() A、消化道传染病 B、呼吸道传染病 C、虫媒传染病 D、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8、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为:() A、夏秋季 B、秋冬季 C、冬春季 D、春夏季 9、甲类传染病有:() A、霍乱、鼠疫 B、麻疹、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 D、乙脑、血吸虫病 10、传染病流行是指:()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 C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 二、是非题 1、霍乱的病原体为革兰氏阴性菌。() 2、霍乱为烈性肠道传染病。() 3、人群对鼠疫杆菌普遍易感。() 4、肺鼠疫患者胸部X线表现与病情严重程度极不一致。() 5、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又称为呼吸窘迫综合征。( ) 6、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弱。( ) 7、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8、流行性感冒的易感人群为儿童和老年人。() 9、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 10、对甲类传染病的疑似病例,可以进行居家隔离治疗。()

传染病防治专业试题演示教学

本溪市卫生系统“卫生应急大练兵大比武”考试 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 姓名:单位:职称:得分:共100道试题,每题1分,其中单选题75道,多选题25道,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请将答案写在括号内 ()1.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理措施予以应对的。 A.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治安案件 B.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C.自然灾害、军事战争、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影响社会安全的事件 D.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影响社会安全的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A.重大食物和化学中毒 B.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 C.重大职业和新发传染病事件 D. 重大灾害和食物中毒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小时内尽快向所在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A.1 B.2 C.12 D.24 ()4.国务院设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由组成,国务院主管领导人担任总指挥,负责对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A.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 B. 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 C.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有关部门 D. 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军队有关部门 ()5.一般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卫生行政部门确认。 A.国务院 B.省级 C.市级 D.县级 ()6.有权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也有权向上级政府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部门、单位和个人。 A.专业机构 B. 任何单位和个人 C.执法机构 D.公安司法机关 ()7.《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实施日期是:。 A.2007.8.30 B.2007.11.1 C.2008.5.12 D.2008.11.1 ()8.疾病监测是指有计划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并及时将监测所获得的信息及时发送、反馈给相关的机构和人员,用于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的制定、调整和评价。

学校疫情知识测试题目.

一、填空题 01传染病会人传人吗? 答案:会 02 口罩戴了一面后,可以反过来再裁一段时间,对吗? 答案:不对 03目前传染病已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类传染病,并采取了—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答案:乙、甲 04医用口罩在没有接触明确或疑似感染源,未变形、弄湿或弄脏的情况卜-可以使用—个小时。 答案:4 05和同学说话,最好隔—米以上。 答案:1 06疫情期间出现发热、咳嗽的时候要不要去学校?—(填“去”或者"不去”) 答案:不去 07物品表面消毒时用多少浓度的酒精?—% 答案:75 08在食堂吃饭时为了方便交流,要近距离面对面地坐,对吗? 答案:不对 09佩戴多层口罩,才能有效预防病毒,对吗? 答案:不对 10为了预防病毒感染,宿舍不能开窗,对吗? 答案:不对 11佩戴医用口罩时,浅色朝外,金属条朝上对吗? 答案:不对 12传染病感染后,大多数会发展至重型、危重型,所以很恐怖,对吗? 答案:不对

13只有去过XX,或者与XX人接触后才可能感染传染病,对吗? 答案:不对 14要开学了,我虽然从XX赶回学校,但只要我家里没有疑似或确诊病人,就可以不用告诉老师,对吗? 答案:不对 15人体感染传染病后,主要表现为什么? 答案:发热、乏力、干咳 16疫情期间,只要发热、咳嗽,很有可能就是感染了传染病,对吗? 答案:不对 二、单选题 01传染病最早在哪个城市被发现? A.岳阳 C.广州 B.XX D.北京 答案:B 02与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触后需要隔离多少天? A.7天 C.14 天 B.10 天 D.20 天 答案:C 03哪些人群感染传染病后更容易发生传染病? A.老年人 c.免疫力低卜-人群 B.有慢性基础疾病人群

传染病防治知识竞赛题

二、传染病防治知识 1、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所引起 的一类疾病,能在人群中引起局部或广泛 的流行() 2、传染病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 人群三个基本环节同时存在,才能成为起 流行的条件() 3、传染病常见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传播, 消化道传播,虫媒传播,接触传播等() 4、凡是得了传染病的人群都称为易感人群.() 5、1989年9月1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使 传染病的防治有了法律保障() 6、2003年5月7日,国务院通过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有 效的控制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扩散和蔓延() 7、小明认为:只要做到饭前便后认真洗手就可以预防所有传染病的发生 () 8、接种疫苗是有效的保护易感人群的方法,可以提高人群的主动或被动特 异性免疫力() 9、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英文简称SARS() 10、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重症呼吸道 传染病() 1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常在夏季发生() 1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主要传染源是病人() 1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如果咳嗽、打喷嚏,那么和他密切接触的其 他人就可能被传染() 1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 15、注意环境卫生,家庭卫生和个人卫生,以及远离传染源是有效的预 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方法() 16、流行性感冒就是普通的“感冒”()

17、儿童是流行性感冒的主要侵袭对象,特别是在校学生,群体生活者, 由于人员密集,更容易相互感染() 18、接种流感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对儿童、老年人、慢性病 人等,所以任何人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 19、爸爸妈妈为了让小红预防流感,就在没有做任何检查的前提下带她 接种了流感疫苗() 2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可以在任何年龄发病,6个月至14岁 是高发的年龄段,发病率最高() 21、流脑易在冬春季发病,是经过呼吸道传播的一种传染病,得了流脑 后,只要在家休息就可以不去医院看病() 22、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主要经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一种全身慢性传染 病,以肺结核最常见() 23、在肺结核病人的疾病活动期,患者在呼吸、讲话、咳嗽时将病菌排 至空气,如果此时吸如一定量的病菌,在加上自身抵抗力比较弱,那么可能会感染上结核病() 24、从年龄上看,成年人和老年人易感染结核病() 25、小学生因为受到了家长和学校老师的关爱,所以几乎没有得肺结核 的可能性() 26、活动期结核病患者虽然向外排放结核菌,但是不至于影响社会公众 的健康() 27、预防结核病的主要方法是提高自身免疫力,加强锻炼,保证充足的 营养。对于新生儿和婴幼儿应按时接种卡介苗() 28、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号召全球紧急行动起 来,加强结核病的防控工作() 29、腮腺炎可以发生在任何人群,但以14岁以上青少年常见() 30、腮腺炎病毒只感染人类,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31、腮腺炎在幼儿园、小学校等人员密集的场所,以及卫生条件不良的 地方容易发生和流行。人群对腮腺炎病毒普遍易感() 32、腮腺炎的表现为发热、腮腺肿大和疼痛,病程约10-14天() 33、家庭成员一旦发生腮腺炎,应进行家庭隔离。同时要注意口腔清洁, 并避免刺激性食物()

答案传染病防治试题完整版

答案传染病防治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传染病防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31题)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管理的(B)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D未分类 2、消毒体温表需要0.2%过氧乙酸溶液2000ml,需要浓度为18%过氧乙酸原液多少毫升,加水多 少毫升(A) A22ml,1978mlB12ml,1988mlC4ml,1996mlD10ml,1990ml 3、《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为(C) A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B艾滋病、梅毒C鼠疫、霍乱D手足口病 4、在我国最常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是(B) A性传播B静脉吸毒C输血D母婴传播 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布,自什么时间起施行(A) A2004年12月1日B2004年8月28日 C1989年09月1日D1989年2月21日 6、国家对传染病防治的方针是(D)。 A预防为主B防治结合、分类管理C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D以上三项 7、霍乱、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血吸虫病分别属于哪一类传染病(D) A甲,乙,丙,丙B甲,甲,乙,乙 C甲,甲,乙,丙D甲,乙,乙,乙 8、《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管理的传染病有多少种(C) A35B28C38D40 9、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 疗单位采取(D)。 A处罚措施B强制措施C行政拘留D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10、流动人员中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传染病报告、处 理由(C)负责。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测试题-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测试题 单位:姓名:职称:成绩: 一、单选题:(共36题,每题2分,共72分):请将您认为正确的答案字母填到“()”里 1、霍乱是(1) A、甲类传染病; B、乙类传染病; C、丙类传染病; D、自然疫源性疾病。 2、典型霍乱分以下三期:(2) A、泄吐期、反应期、脱水虚脱期、; B、发热期、脱水虚脱期、反应期; C、泄吐期、脱水虚脱期、少尿期; D、泄吐期、脱水虚脱期、反应期 3、霍乱的报告实现:(2 ) A、城镇4小时、农村12小时; B、城镇2小时、农村6小时; C、城镇6小时、农村12小时; D、城镇12小时、农村24小时; 4、肺鼠疫隔离期:(4 ) A、临床症状消失后,连续3次痰菌阴性; B、临床症状消失后,连续2次痰菌阴性; C、临床症状消失后,连续4次痰菌阴性; D、临床症状消失后,连续5次痰菌阴性。 5、鼠疫特异性治疗:( 4 ) A、青霉素; B、病毒唑; C、林可霉素; D、链霉素。 6、肺鼠疫潜伏期为( 4 ) A、1-6天 B、4-7天 C、一周以上 D、数小时至3天 7、怀疑有感染烈性传染病的可能性后,一般应根据其潜伏期决定隔离观察的时间,鼠疫是几天(4 ) A、一天内 B、1-3天 C、2-5天 D、9天 8、哪一项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4) A、性接触; B、血液接触; C、母婴接触; D、近距离呼吸道传播。 9、、HIV感染人体后的三期:(1) A、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期 B、无症状感染、急性感染期、艾滋病期; C、艾滋病期、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 D、急性感染期、艾滋病期、无症状感染期。 10、WHO对艾滋病扩大的监测诊断标准(1) A、体征减轻,大于10%或恶病质,伴有腹泻或发热 B、持续性发热超过3个月 C、白细胞减少 D、伴有皮疹 11、SARS临床诊断思维错误的是:( 3 ) A、不是“SARS”:进入正常医疗程序; B、不像“SARS”:医学观察; C、疑似“SARS”:留院观察,双人间病房; D、临床诊断:定点医院,单人单间病房。

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

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库(共100题) 一、单选题(70题) 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是:( D )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蚊虫传播 2、甲类传染病有:(A ) A、霍乱、鼠疫 B、麻疹、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 D、乙脑、血吸虫病 3、传染病流行是指:(C)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C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 4、病原携带者是指:( C ) A、接触病原体的人 B、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5、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采取下列措施哪项是错误的:( B ) 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 B、对疑似病人应统一集中治疗

C、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拒绝隔离治疗时,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6、造成人群易感因素降低的是(C ) A、新生人口增加B易感者的集中C人工免疫D新兵入伍 7、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几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A) A 2小时 B 6小时 C 12小时 D 24小时 8、下面哪种病毒不能引起手足口病?(D ) A、小RNA病毒科 B、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 C、埃可病毒 D、痢疾杆菌 9、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于几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C )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10、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下面哪项不是?( D ) A、病人 B、隐性感染者 C、健康携带者 D、牲畜 4、手足口病哪个年龄组发病率高?(A ) A、≤3岁 B、3-5岁 C、5-7岁 D、7-12岁

2020年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培训题.doc

石岗镇公共卫生站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 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由哪次会议首次通过() A.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B.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C.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D.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2.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是() A.1989年2月21日 B. 2004年12月1日 C.1989年3月21日 D. 2004年8月28日 3.国家对传染病实施以什么为主的方针( ) A.治疗 B.控制 C.预防 D.以上都是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 A.甲类、乙类 B. 甲类、乙类、丙类 C.A类、B类 D. A类、B类、C类 5.艾滋病属于哪类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丙类 D.以上都不是 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哪类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丙类 D.以上都不是 7.流行性感冒属于哪类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丙类 D.以上都不是

8.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A.鼠疫、霍乱 B.艾滋病、炭疽 C.肺结核、麻风病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性腮腺炎 9.传染病流行是指()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 C.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 D.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10.疫区是指() A.发生传染病的那个村子 B. 发生传染病的那个医院 C.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撒时所能波及的地区 D.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已经传染到的地区11.病源携带者是指() A.接触病原体的人 B.接触传染病患者的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12.传染病暴以是指() A.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多种传染病 B.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C.短期内在局部地区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D. 短期内在一个医院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13.对违返《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处理办法是()

传染病防治题

全市卫生监督员知识竞赛复习题 (传染病防治) 5、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符合接种条件的受种者实施接种,并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填写并保存接种记录。 6、对于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的受种者,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 7、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已于 2004 年 8 月28 日经全国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于 2004 年12 月 1 日开始实施。 8、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9、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甲类 2 种,乙类 25 种,丙类 11 种。 10、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 12、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13、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经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14、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15、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监测、预测、流行病调查、疫情报告 ,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16、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 17、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对医疗机构内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指导、考核,开展流行病调查 18、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采取预防、控制,防止艾滋病的传 播。 19、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饮用水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 20、饮用水供水单位从事生产或者供应活动,应当依法取得卫生许可证。 21、设区的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得直接向接种单位供应第二类疫苗。 22、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23、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城镇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预防接种门诊。 24、接种单位应当承担责任区域类的预防接种工作,并接受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 25、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26、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 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那么制定和修定这部法律的背景和主要目的是什么?传染病防治工作是公共卫生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对全体社会成员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建国以来,我国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城乡环境和卫生状况,实行妇女儿童保健,防治传染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治疗轻预防的倾向。预防保健工作还不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2003年抗击“非典”斗争,也暴露出我国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例如:国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监测预警能力较弱,疫情信息报告、通报渠道不畅,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的救治能力、医院内交叉感染控制能力薄弱。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采取紧急控制措施的制度不够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的财政保障不足等。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的法律制度建设,我国对《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了修订,以着力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有效整合卫生资源,增加政府对传染病防治事业的投入,加大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制定这一法律的根本目的有两个: 一是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这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传染病的防治重在预防。预防指

下几方面的变化。 一是非典、禽流感列入乙类,但按甲类传染病对待。我国现行传染病防治法将3种传染病列为法定传染病,并分为甲、乙、丙三类。2003年我国发生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近来,在我国部分地区和周边国家发生了禽流感,引起了社会对这两种新型传染病的关注。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将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列为乙类传染病,使列入法律的法定传染病达到37种,乙类传染病经国务院卫生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可以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非典、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这三种传染病虽只被纳入乙类,但由于其传染性强、危害大,如果先要报批、公布才能实施,难免会贻误时机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法律特别授权,这三种乙类传染病可以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二是艾滋病的管理虽然降了一级,但仍受到重点关照。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将原来艾滋病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改为按照一般乙类传染病管理,但该法同时授权国务院制定具体办法,促使各级人民政府加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艾滋病的传播。 三是建立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制度,隐瞒、谎报、缓报者将受惩处。新法规定,即使是地方人民政府未依照本法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也要由上级人民

传染病知识试题答案

预防传染病知识竞赛试卷 一、单选题: 1、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期限为(C)天。 A、3 B、5 C、7 D、9 2、中国2012年达到消除麻疹目标,全国麻疹发病率控制在:(C) A.1/万以下 B.1/10万以下 C.1/100万以下 D.1/1000万以下 3、下列哪些途径会传播丙型肝炎(B) A.接吻 B.共用针头 C.喷嚏、咳嗽 D.共用餐具和水杯 4、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目前按甲乙丙类管理的传染病是: (B) A.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B.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C.甲类1种,乙类27种,丙类10种; D.甲类2种,乙类27种,丙类10种; 5、某县CDC疫情管理员在浏览传染病报告卡时,发现外地报告本地手足口病1例重症患者,且报告卡片未审核,这个病例应该由何地疾控中心审核比较合适(B) A.本地县级CDC疫情管理员 B.报告医疗机构属地县级CDC疫情管理员

C.两地县级CDC疫情管理员 D.报告医疗机构属地市级CDC疫情管理员 6、常规法定传染病报告属于(B)监测。 A主动B被动C哨点D突发公共卫生 7、凡与传染源有过接触并有可能受感染者都应接受检疫,检疫期为最后接触日至该病的(E)。 A最短潜伏期B5天C15天D30天E最长潜伏期 8、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D)。 A病原体能通过动物传播到人的疾病。 B以动物作为传染源,并在动物间传播的疾病。 C一种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生存繁殖。 D一种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生存繁殖,并只在一定条件下传给人和家畜。 E经常在某一地区某一人群呈地方性流行的疾病。 9、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E)。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B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者C传染来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传染来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E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0、鼠疫应采取的隔离类型是(A)。 A严密隔离B呼吸道隔离C消化道隔离D接触隔离 11、按时间划分,短期预警的时间安排一般为几个月?(B)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及答案(20200514000005)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及答案 1、我国传染病法是从哪年开始实施,又是哪年重新修订:( D ) A、1998年,2003年 B、1989年,2003年 C、1998年,2004年 D、1989年,2004年 2、新修订的传染病法规定的传染病增加了哪些疾病:( C )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水痘 3、在新修订的传染病法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于下列哪一类:( B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的法定传染病 4、在新修订的传染病法中,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下列哪一类:( B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的法定传染病 5、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乙类:( C ) A、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 C、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 D、肺结核、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6、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丙类:( A ) A、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 C、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 D、肺结核、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7、下列哪一组乙类传染病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 )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B、狂犬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 D、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8、甲类传染病是指:( A ) A、鼠疫、霍乱 B、猩红热、淋病 C、艾滋病、鼠疫 D、霍乱、登革热 9.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 B )内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工

传染病考试题目

医疗机构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试卷 姓名单位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 1.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种(C) A.32种 B.35种 C.37种 D.39种 2. 下列哪种传染病属于甲类传染病(A) A.鼠疫 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C.艾滋病 D.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3. 下列哪种传染病不属于乙类传染病(D) A.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B.肺结核 C.百日咳 D.流行性腮腺炎 4. 传染病流行过程不包括的是:(A) A.潜伏期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5. 有关疾病的流行强度描述错误的是:(C) A.散发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呈散在发生。 B.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

C.所有暴发疫情其病人均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 D.流行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时(如3~10倍) 6. 人禽流感的实验室诊断依据是:(C) A.血液中白细胞总数正常 B.血液中血小板总数降低 C.恢复期病人血清中抗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 D.x线胸部检查出现阴影 7. 人患禽流感潜伏期为(D) A.1天 B.14天 C.9天 D.7天以内 8. 引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亚型是(A) A.H5N1 B.H7N7 C.H9N2 D.H9N1 9. 人禽流感抗病毒治疗首选:(D) A.利巴韦林 B.泛昔洛韦 C.金刚烷胺 D.达非 10.用奥司他韦治疗流感,可减轻发病和症状,但应在发病()天内使用。(D)A.5 B.4 C.3 D.2

最新传染病类试题a

2020年度传染病预防知识试题 传染病试题库 一、选择题 1.伤寒的并发症肠穿孔多出现在病程 A、第1周内 B、第2~第3周 C、第4~第5周 D、第6周 E、整个病程 答案:140、B 2.7岁男患儿,因急性腹泻2小时入院,2小时前开始腹泻10余次,先为黄色水样便,后转为米泔水样,无腹痛及里急后重。查体:血压70/60mmHg,脉搏120次/min,大便检查:镜检(-),悬滴时有穿梭运动的弧菌,大便直接涂片染色见鱼群状排列弧菌。最可能的诊断为 A、中毒性菌痢 B、急性细菌性痢疾 C、霍乱 D、肠阿米巴痢疾 E、急性胃炎 答案:20、C 3.女,15岁。持续发热2周,入院经血培养、肥达检测确诊为“伤寒”,经氧氟沙星治疗10天,体温降至正常,入院后第12天,突然出现剧烈腹痛,出冷汗。体查:腹部压痛及反跳痛,肝浊音界消失。血常规:WBC3、6×10↑9/L,N0、85,腹部X线摄片示膈下游离气体,考虑并发“胃肠穿孔”。最可能的部位是 A、胃、十二指肠 B、空肠末端 C、回肠末端 D、横结肠 E、升结肠 答案:32、C B1型题 1~2题 A、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B、非核苷类抑制剂 C、蛋白酶抑制剂

D、免疫调节剂 E、β-内酰胺酶抑制剂 4.女,29、岁,2003年4月10就诊,持续发热1周,伴乏力,全身肌肉酸痛,近2天出现咳嗽、咳少量血丝痰,气促,曾在卫生所肌内注射青霉素3天后病情无改善。发病前2周内到过广东佛山出差。查:T39、1℃,P120次/min,R30次/min,BP90/60mmHg,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肺可闻及湿啰音,HR:120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不大,神经系统病理征未引出,血常规:WBC3、9×10↑9/L,N0、72,L0、28,PLT92×10↑9/L,肝功能:ALT90IU/L;X线胸片:右下肺可见一小片状阴影。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流行性感冒 B、流行性出血热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D、肺结核 E、细菌性肺炎 答案:7、C 5.10岁男孩,流脑病人,出现昏迷,潮式呼吸,一侧瞳孔扩大。紧急处理为 A、静脉注射呋塞米 B、静脉注射20%甘露醇 C、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D、立即气管切开 E、使用呼吸机人工呼吸 答案:12、B 6.女,15岁。突起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疲乏2天,每天排出大便20次以上。体查:体温39、6℃,HR96次/min,左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血常规:WBC12、5×10↑9/L,N0、8,L0、17。发病前1天曾在小吃店进餐。对本病例明确诊断最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是 A、血液细菌培养 B、大便致病菌培养 C、大便霍乱弧菌培养 D、大便镜检寄生虫卵 E、大便镜检阿米巴滋养体与包囊 答案:15、B 7.出血热病人高血钾的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高渗葡萄糖加胰岛素 B、10%的葡萄糖酸钙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

上塘医院传染病防治法知识 培训综合资料 上塘镇上塘医院 2014年度

上塘医院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资料目录

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计划 根据泗洪县卫生局、泗洪县疾控中心关于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工作指示精神,为提高辖区内医务人员以及重点人群传染病防治法的意识和能力,我院决定于2014年10月04日对院内医务人员进行一次传染病防治法知识的培训,具体安排如下: 一、培训内容 1、传染病防治法相关报告 2、传染病防治法条例 二、培训时间 2014年10月04日上午08:20 三、具体要求: 统一组织、统一时间、集中培训,无特殊情况参培人员不可缺席,并认真做好笔录。 上塘医院

关于举办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的通知 各科室全体医护人员: 为贯彻落实泗洪县卫生局《关于开展传染病防治法学习活动的通知》的通知,落实我院《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院管理,规范行为,改进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治的认知,保证医疗服务安全,我院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开展了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学习的活动。此次活动从强化组织领导入手,提高全院职工的认识,坚持抓落实求实效,使全员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决定2014年10月04日上午对全院各科医护人员进行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加人员:全院各科医护人员。 二、培训内容:县卫生监督所下发培训资料等。 三、培训时间:2014年10月04日上午午08:00报到培训。 四、地点:医院三楼会议室。 希望各科室接到通知后认真组织人员参加,不得缺席和迟到 上塘医院 2014年10月04日

答案传染病防治试题

传染病防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31题)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管理的(B)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 丙类 D 未分类 2、消毒体温表需要0.2%过氧乙酸溶液2000ml,需要浓度为18%过氧乙酸原 液多少毫升,加水多少毫升?(A) A 22ml,1978ml B 12ml,1988ml C 4ml,1996ml D 10ml,1990ml 3、《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为(C) A 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 B 艾滋病、梅毒 C 鼠疫、霍乱 D 手足口病 4、在我国最常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是(B) A 性传播 B 静脉吸毒 C 输血 D 母婴传播 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布,自什么时间起施行?(A ) A 2004年12月1日 B 2004年8月28日 C 1989年09月1日 D 1989年2月21日 6、国家对传染病防治的方针是( D )。 A 预防为主 B 防治结合、分类管理 C 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D 以上三项

7、霍乱、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血吸虫病分别属于哪一类传染病?(D) A 甲,乙,丙,丙 B 甲,甲,乙,乙 C 甲,甲,乙,丙 D 甲,乙,乙,乙 8、《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管理的传染病有多少种?(C) A 35 B 28 C 38 D 40 9、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 疗单位采取( D )。 A 处罚措施 B 强制措施 C 行政拘留 D 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10、流动人员中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传染病报告、处 理由( C )负责。 A 出发地 B 目的地 C 诊治地 D 户口所在地 11、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应当予以隔离治疗。拒绝隔离治 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 A )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A 公安机关 B 卫生行政部门 C 卫生监督机构 D 卫生防疫机构 12、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的单位和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 应当由( A )批准。 A 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C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D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试题(含答案)

微山县人民医院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H7N9传染源:据经验和本次流行病学调查,可能为携带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2. H7N9传播途径:尚无人传人的直接证据; 3. H7N9易感人群:目前证据显示人类易感。 4. H7N9病毒对消毒因子的抗力:对敏感,煮沸分钟可灭活 5.接触患者的时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6.可能受到患者等物质喷溅时,应戴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 7.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和。 8.手足口病的皮疹具有四不特征,分别是、、 和。一般不会发生淋巴结肿大。 9.手足口病的平均潜伏期为天,典型病例一般起病急,先出现发热。 10. 少数手足口病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及。 二.单项选择题 1.手足口病好发于哪些人群:() A、5岁以下儿童 B、成人 C、学龄儿童 D、人群普遍易感 2.下列哪项对肠道病毒理化性质的描述是错误的:() A、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 B、75%酒精和5%的来苏能将其灭活 C、对含氯消毒剂敏感 D、温度在56℃以上可降低其活性 3.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A、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B、普通病例、重症病例 C、疑似病例、普通病例、重症病例 D、普通病例、重症病例、危重病例 4. 下列哪个是错误的:() A、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手足口病 B、治疗手足口病无特效药物 C、以支持疗法为主 D、主要是抗菌治疗

5. 手足口病病例仅见手足部皮疹和口腔疱疹,发热(体温在37.8℃),无其他症状,则临床分类属于:() A、普通病例 B、疑似病例 C、重症病例 D、危重病例 6.以下哪项不是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处理方法:() A、普通病例体温在38.5℃以下,可以不用退热药,让患儿多饮水或用温水擦澡即可 B、普通病例一般不使用抗病毒药物 C、普通病例高热时要给予及时处理,如退热药无效,应同时采取物理降温方法,必要时可用激素作为退热药 D、手足口病患儿不要接触患其他疾病的儿童,避免交叉感染 7.我国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并要求医疗机构在发现手足口病病例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在()内进行网络直报:( D ) A、乙类,12小时 B、丙类,12小时 C、乙类,24小时 D、丙类,24小时 8.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出现的肺水肿属于:() A、心源性肺水肿 B、肾源性肺水肿 C、神经源性肺水肿 D、高原性肺水肿 9. 在预防院内感染方面,下列哪项是最重要的() A、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 B、病室应开窗通风 C、加强防蝇、灭蝇和其他虫媒消杀工作 D、保持诊室、病区的地面整洁、干净 10.手足口危重病例是指出现以下哪种情况的患者:() A、频繁抽搐、昏迷、脑疝 B、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C、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 D、以上都是 11、典型霍乱腹泻的临床特点为:() A、剧烈腹痛和腹泻 B、腹泻伴里急后重 C、无腹痛性剧烈腹泻 D、发热伴腹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