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学案课后作业 (打包11套)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学案课后作业 (打包11套)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学案课后作业 (打包11套)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学案课后作业 (打包11套)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建议用时: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72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

B .导电能力强的溶液其溶质是强电解质

C .溶质为同一弱电解质的溶液,当温度不同时,其导电能力也不相同

D .强电解质在液态时,有的导电,有的不导电 答案 B

解析 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电解质强弱无关,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故B 项错误。

2.H 2S 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 2S

H +

+HS -

和HS

H ++S 2-

。若向H 2S 溶液中( )

A .加水,平衡向右移动,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

B .通入过量SO 2气体,溶液pH 增大

C .滴加新制氯水,溶液pH 减小

D .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忽略体积变化),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都减小 答案 C

解析 加水稀释,平衡向右移动,但c (H +

)减小,A 项错误;SO 2过量会产生较多的H 2SO 3,而H 2SO 3的酸性比H 2S 强,溶液pH 减小,B 项错误;滴加新制氯水,Cl 2+H 2S===S↓+2HCl ,HCl 的生成,使溶液pH 减小,C 项正确;加入少量CuSO 4固体,Cu 2+

+H 2S===CuS↓+2H +

,溶液中c (H +

)增大,D 项错误。

3.25 ℃时,向0.2 mol·L -1

的氨水中加水稀释,则图中的y 轴可以表示( )

①电离程度 ②c (NH 3·H 2O) ③c (NH +

4) ④c (H +

) ⑤溶液的导电能力 ⑥pH ⑦

c -

c

4

c

3

·H 2

⑧c (H +)·c (OH -

)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⑤⑥

C .②③⑥⑦

D .①②⑤⑥

答案 B

解析 加水稀释,NH 3·H 2O 的电离程度增大,①错误;加水稀释虽然促进了NH 3·H 2O 的电离,但由于溶液体积增大得更多,故c (NH 3·H 2O)、c (NH +

4)、c (OH -

)均减小,c (H +

)增大,②、③正确,④错误;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导电性减弱,⑤正确;c (OH -

)减小,pH 减小,

⑥正确;NH 3·H 2O 的电离常数K b =

c -

c

+4

c

3

·H 2

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 b 不变,

⑦错误;c (H +

)·c (OH -

)=K w ,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c (H +

)·c (OH -

)保持不变,⑧错误;综上分析,B 项正确。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离常数受溶液浓度的影响

B .电离常数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

C .电离常数大的酸溶液中的c (H +

)一定比电离常数小的酸溶液中的c (H +

)大 D .H 2CO 3的电离常数表达式:K a =c

c

2-3

c

2

CO 3

答案 B

解析 电离常数是温度的函数,与溶液浓度无关,A 错误;电离常数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B 正确;酸中c (H +

)既与酸的电离常数有关,又与酸的浓度有关,C 错误;H 2CO 3是分步电离的,第一步电离常数表达式为K a1=c

c

-3

c

2

CO 3

,第二步电离常数表达

式为K a2=

c

c

2-3

c

3

,D 错误。

5.为证明某可溶性一元酸(HX)是弱酸,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室温下,测0.1 mol·L -1

HX 溶液的pH ,若pH>1,证明HX 是弱酸

B .室温下,将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NaX 溶液混合,若混合溶液pH<7,证明HX 是弱酸

C .相同浓度的HX 溶液与盐酸分别与同样颗粒大小的锌反应时,HX 产生H 2的起始速率小,证明HX 为弱酸

D .在相同条件下,对0.1 mol·L -1

的盐酸和0.1 mol·L -1

的HX 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若HX 溶液灯泡较暗,证明HX 为弱酸

答案 B

解析 若HX 是强酸,c (H +

)=0.1 mol·L -1

,pH =1,若是弱酸,因为部分电离,c (H +

)<0.1 mol·L -1

,pH>1,A 项正确;等物质的量的HCl 与NaX 混合后,无论HX 是强酸还是弱酸,上述混合液都是呈酸性,B 项错误;浓度相同的HX 与盐酸,若HX 是弱酸,c (H +

)小于盐酸中的c (H +

),开始生成H 2的起始速率小,C 项正确;相同浓度的HX 和盐酸,若HX 是弱酸,由于电离出的离子浓度比盐酸小,则导电能力弱,灯泡较暗,D 项正确。

6.高氯酸、硫酸、硝酸和盐酸都是强酸,其酸性在水溶液中差别不大。以下是某温度下这四种酸在冰醋酸中的电离常数,从表格中数据判断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冰醋酸中这四种酸都没有完全电离

B .在冰醋酸中高氯酸是这四种酸中最强的酸

C .在冰醋酸中硫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 2SO 4===2H ++SO 2-

4

D .水对于这四种酸的强弱没有区分能力,但冰醋酸可以区分这四种酸的强弱 答案 C

解析 根据电离常数知,在冰醋酸中这几种酸都不完全电离,A 正确;在冰醋酸中,高氯酸的电离常数最大,所以高氯酸的酸性最强,B 正确;在冰醋酸中硫酸存在电离平衡,所以其电离方程式为H 2SO 4H ++HSO -

4,C 不正确;这四种酸在水中都完全电离,在冰醋酸

中电离程度不同,所以水对于这四种酸的强弱没有区分能力,但冰醋酸可以区分这四种酸的

强弱,D 正确。

7.25 ℃时,用蒸馏水稀释1 mol·L -1

醋酸,下列各项始终保持增大趋势的是( ) A.c -

c 3COO -

B.

c 3

COO

c

C.

c

3c

3

COO

D .c (H +

)·c (CH 3COO -

)

答案 A

解析 A 项,醋酸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 3COOH

CH 3COO -+H +

,用蒸馏水稀释醋

酸溶液,醋酸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 (H +

)、c (CH 3COO -

)减小,由于溶液中存在水的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是常数,所以c (OH -

)增大,故

c

c 3

COO

增大,正确;B 项,加水稀释,

c (H +)、c (CH 3COO -)减小,而且溶液中存在水的电离,水电离产生氢离子,使溶液中c (CH 3COO

)减小得较多,所以

c 3

COO

c

减小,错误;C 项,加水稀释,溶液中c (CH 3COOH)、c (CH 3COO

)都减小,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 (CH 3COOH)减小得较多,所以

c

3c

3

COO

-减小,错误;D

项,加水稀释,溶液中c (H +

)、c (CH 3COO -

)都减小,所以c (H +

)·c (CH 3COO -

)减小,错误。

8.(2018·日照模拟)常温下,向10 mL b mol·L -1

的CH 3COOH 溶液中滴加等体积的0.01 mol·L -1

的NaOH 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 (CH 3COO -

)=c (Na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 >0.01

B .混合后溶液呈中性

C .CH 3COOH 的电离常数K a =10-9

b -0.01

D .向CH 3COOH 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 答案 D

解析 反应后溶液中c (CH 3COO -

)=c (Na +

),根据电荷守恒c (Na +

)+c (H +

)=c (CH 3COO -

)+c (OH -

)得:c (H +

)=c (OH -

),溶液呈中性,说明醋酸过量,b >0.01,A 、B 正确;pH =7,

c (H +)=10-7 mol·L -1

,K a =

c

3

COO

c

c

3

=0.012×10-7

b 2-0.012

=10-9b -0.01,C 正确;在向

CH 3COOH 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变大后逐渐减小,因为酸、碱抑制水的电离,D 错误。

9.(2018·西安模拟)在0.1 mol·L

-1

NH 3·H 2O 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NH 3+

H2O NH3·H2O NH+4+OH-。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浓盐酸,盐酸与NH3反应生成NH4Cl,使NH3浓度减小,NH+4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B.加入少量NaOH固体,OH-与NH+4结合生成NH3·H2O,使NH+4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C.加入少量0.1 mol·L-1 NH4Cl溶液,电离平衡常数不变,溶液中c(OH-)减小

D.加入少量MgSO4固体,溶液pH增大

答案 C

解析A选项,加入少量浓盐酸,首先发生H++OH-===H2O,使OH-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错误;B选项,加入少量NaOH固体,使OH-浓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错误;C选项,加入少量NH4Cl溶液,使NH+4浓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溶液中c(OH-)减小,正确;D选项,Mg2++2OH-===Mg(OH)2↓,溶液中c(OH-)减小,溶液pH减小,错误。

10.(2018·山东省滕州一中模拟)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根据溶液电导率变化可以确定滴定反应的终点。下图是KOH溶液分别滴定HCl溶液和CH3COOH 溶液的滴定曲线示意图。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用NH3·H2O溶液滴定HCl和CH3COOH混合溶液的滴定曲线的是( )

答案 D

解析HCl为强电解质,CH3COOH为弱电解质,滴加NH3·H2O,先与HCl反应,生成同样为强电解质的NH4Cl,但溶液体积不断增大,溶液稀释,所以电导率下降。当HCl被中和完后,继续与CH3COOH弱电解质反应,生成CH3COONH4,为强电解质,所以电导率增大。HCl与CH3COOH均反应完后,继续滴加弱电解质NH3·H2O,电导率变化不大,但因为溶液被稀释,

有下降趋势。

11.(2018·南京质检)液氨与纯水相似,也存在着微弱的电离:2NH 3

NH +4+NH -

2,据

此判断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NH 3、NH +

4、NH -

2的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也相同 B .一定温度下,液氨中c (NH +

4)·c (NH -

2)是一个常数 C .液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c (NH 3)≠c (NH +

4)=c (NH -

2)

D .加入其他物质,

c

+4c

-2

可能不变

答案 A

解析 NH 3、NH +

4、NH -

2均含有10个电子,由于三种粒子的电性不同,则其化学性质不同,A 错误;类似于水的离子积常数K w =c (H +

)·c (OH -

),液氨的离子积常数K =c (NH +

4)·c (NH -

2),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时,c (NH +

4)·c (NH -

2)为定值,是一个常数,B 正确;液氨与纯水相似,存在着微弱的电离,故达到电离平衡时c (NH +

4)=c (NH -

2)

质,若对液氨的电离平衡无影响,则

c +4c -2

的值不变,D 正确。

12.25 ℃时,H 2SO 3及其钠盐的溶液中,H 2SO 3、HSO -

3、SO 2-

3的物质的量分数(α)随溶液pH 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溶液的pH =5时,硫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为HSO -

3 B .当溶液恰好呈中性时:c (Na +

)>c (SO 2-

3)+c (HSO -3)

C .向pH =8的上述溶液中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

c

-3c

2-3

的值增大

D .向pH =3的上述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硫酸,α(HSO -

3)减小 答案 C

解析 分析题给图像可知溶液的pH =5时,硫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为HSO -

3,A 项正确;根据电荷守恒知c (Na +

)+c (H +

)=2c (SO 2-

3)+c (HSO -

3)+c (OH -

),当溶液恰好呈中性时c (H +

)=c (OH -

),则c (Na +

)>c (SO 2-

3)+c (HSO -

3),B 项正确;向pH =8的溶液中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HSO -

3+OH -

===SO 2-

3+ H 2O ,Ca 2+

+SO 2-

3===CaSO 3,参加反应的HSO -

3比SO 2-

3多,

c -3c 2-3

的值减小,C 项错误;向pH =3的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硫酸发生反应H ++HSO -

3

H 2SO 3,α(HSO -

3)减小,D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3.(12分)25 ℃时,部分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H 3COOH 、H 2CO 3、HClO 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浓度的CH 3COO -

、HCO -

3、CO 2-

3、ClO -

结合H +

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0.1 mol·L -1的CH 3COOH 溶液在加水稀释过程中,下列表达式的数据一定变小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 .c (H +

)

B .c (H +

)/c (CH 3COOH) C .c (H +

)·c (OH -

) D .c (OH -

)/c (H +

)

E.

c

3

COO

c

c

3

若该溶液升高温度,上述5种表达式的数据增大的是________。 答案 (1)CH 3COOH>H 2CO 3>HClO (2)CO 2-

3>ClO -

>HCO -

3>CH 3COO -

(3)A ABCE

解析 (1)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其酸性越强,CH 3COOH 、H 2CO 3、HClO 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H 3COOH>H 2CO 3>HClO 。

(2)电离平衡常数越小,同浓度的CH 3COO -

、HCO -

3、CO 2-

3、ClO -

结合H +

的能力越强,即结合H +

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O 2-

3>ClO -

>HCO -

3>CH 3COO -

(3)醋酸溶液浓度越小,c (H +

)越小;电离平衡常数=c (H +

)·c (CH 3COO -

)/c (CH 3COOH),稀释过程中c (CH 3COO -

)减小,c (H +

)/c (CH 3COOH)增大;c (H +

)·c (OH -

)不变;醋酸稀释时,

c (H +)减小,c (OH -)增大,c (OH -)/c (H +

)增大;

c

3

COO

c

c

3

不变。升高温度,醋

酸电离平衡右移c (H +

)增大;升高温度,醋酸电离平衡右移c (H +

)/c (CH 3COOH)增大;升高温度c (H +

)·c (OH -

)增大;升高温度,c (H +

)增大,c (OH -

)减小,c (OH -

)/c (H +

)减小;升高温度,K =

c

3

COO

c

c

3

增大。

14.(2018·重庆一中期中)(16分)25 ℃时,0.1 mol·L -1

HA 溶液中

c

+c

=108,

0.01

mol·L -1

BOH 溶液pH =12。请回答下列问题:

(1)0.1 mol·L -1

HA 溶液pH =________,HA 的电离常数K a 为________,BOH 是________(填“强电解质”或“弱电解质”)。

(2)在加水稀释HA 的过程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c +

c

B.

c c

C .c (H +)与c (OH -

)的乘积

D .c (OH -

)

(3)在体积相等、pH 相等的HA 溶液与HCl 溶液中加入足量Zn ,HA 溶液中产生的气体比HCl 溶液中产生的气体________(填“多”“少”或“相等”)。

答案 (1)3 10-5

强电解质 (2)B (3)多

解析 (1)25 ℃时,0.1 mol·L -1

的HA 溶液中

c

+c

=108,结合K w =c (H +)·c (OH -

)

=1×10

-14

,可得c (H +)=1×10

-3 mol·L

-1

,所以pH =3。HA 的电离常数K a =

c

c

c

=1×10-3

×1×10-3

0.1

=10-5。0.01 mol·L -1 BOH 溶液pH =12,c (OH -)=

1×10-2

mol·L -1

,所以BOH 是强电解质。

(2)稀释过程中,温度不变,K a =

c +

c -

c

不变,c (A -

)减小,所以

c

c

增大,A 项不符合题意;稀释过程中K a =c

c

c

不变,c (H +

)减小,

c

c

增大,

因此

c c

减小,B 项符合题意;由于温度不变,故K w =c (H +

)·c (OH -

)不变,C 项不符

合题意;K w =c (H +

)·c (OH -

)不变,c (H +

)减小,所以c (OH -

)增大,D 项不符合题意。

(3)由(1)知HA 是弱电解质,体积、pH 均相等的HA 与HCl 溶液,HA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较大,所以HA 溶液中产生的氢气较多。

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考纲解读]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3.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4.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5.了解溶液pH 的含义及其测定方法,能进行pH 的简单计算。6.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7.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理解溶度积(K sp )的含义,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第24讲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强、弱电解质 (1)定义与物质类别

(2)与化合物类别的关系

强电解质主要是大部分□05离子化合物及某些□06共价化合物,弱电解质主要是某些□07共价化合物。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强等号,弱可逆,多元弱酸分步离” ①强电解质:如H 2SO 4:□08H 2SO 4===2H ++SO 2-4。 ②弱电解质:

a .一元弱酸,如CH 3COOH : □09CH 3COOH CH 3COO -+H +

b .多元弱酸,分步分离,电离方程式只写第一步,如H 2CO 3:

□10H 2CO 3H +

+HCO -

3。

c .多元弱碱,分步电离,一步书写。如Fe(OH)3:

□11Fe(OH)3Fe 3+

+3OH -

③酸式盐: a .强酸的酸式盐

如NaHSO 4在水溶液中:□12NaHSO 4===Na ++H ++SO 2-4

;熔融时: NaHSO 4===□13Na ++HSO -4

。 b .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 3:

□14NaHCO 3===Na ++HCO -3。

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的建立

(2)电离平衡的特征

(3)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①温度:温度升高,电离平衡□

20正向移动,电离程度□21增大。 ②浓度:稀释溶液,电离平衡□

22正向移动,电离程度□23增大。 ③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电离平衡□24逆向移动,电离程度□

25减小。 ④加入能反应的物质:电离平衡□26正向移动,电离程度□27增大。 3.电离平衡常数 (1)表达式

①一元弱酸HA 的电离常数:根据HA H ++A -

,可表示为

K a =□

28c +

c

c

②一元弱碱BOH 的电离常数:根据BOH B ++OH -

,可表示为

K b =□

29c +

c

c

(2)特点

电离常数只与□

30温度有关,与电解质的浓度、酸碱性无关,由于电离过程是□31吸热的,故温度升高,K □32增大。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各级电离常数的大小关系是K 1?K 2……,所以其酸性主要决定于第□

33一步电离。 (3)意义

相同条件下,K 值越大,表示该弱电解质□34越易电离,所对应的酸性或碱性相对□35越强。 (4)影响因素

4.电离度

(1)概念:一定条件下,当弱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39电离平衡时,溶液中□40已经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

41原来弱电解质总分子数的百分数。 (2)表达式:α=□42已电离的弱电解质的浓度□43弱电解质的初始浓度

×100%。

(3)意义:衡量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在相同条件下(浓度、温度相同),不同弱电解质的电离度越大,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越大。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指明错因。

(1)稀释氨水时,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 (NH 3·H 2O)减小,c (NH +

4)增大。(×) 错因:稀释氨水时,c (NH 3·H 2O)、c (NH +

4)均减小。

(2)由0.1 mol·L -1

一元碱BOH 的pH =10,可知溶液存在BOH===B +

+OH -

。(×) 错因:0.1 mol·L -1

的BOH pH =10,说明其c (OH -

)=10-4

mol·L -1

,仅极少部分电离,其电离方程式用“

”。

(3)0.1 mol·L -1

的CH 3COOH 与0.01 mol·L -1

的CH 3COOH 中,c (H +

)之比为10∶1。(×) 错因:加水稀释,电离程度增大,所以0.1_mol·L -1

的CH 3COOH 与0.01_mol·L -1

的CH 3COOH 中c (H +

)之比小于10∶1。

(4)H 2CO 3的电离常数表达式:K a =

c 2

c

2-3

c

2

CO 3

。(×)

错因:H 2CO 3为二元弱酸,分步电离,其中K a1=

c

c

-3

c

2

CO 3

,K a2=

c+c2-3

c-

(5)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右移,电离平衡常数一定增大。(×)

错因:K仅与温度有关。

(6)电离常数大的酸溶液中的c(H+)一定比电离常数小的酸溶液中的c(H+)大。(×)

错因:酸溶液中的c(H+)除与K值大小有关外,还与酸的浓度有关。

2.教材改编题

(据人教选修四P44 T4)已知25 ℃下,醋酸溶液中存在下述关系:

c+c 3COO-

=1.69×10-5

c3

其中的数值是该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试回答下述问题:

(1)向上述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上述数值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若醋酸的起始浓度为0.0010 mol/L,平衡时氢离子浓度c(H+)是____________[提示:醋酸的电离常数很小,平衡时的c(CH3COOH)可近似视为仍等于0.0010 mol/L]。

答案(1)不变(2)1.3×10-4 mol/L

考点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

[典例1] (2018·重庆调研)稀氨水中存在着下列平衡:NH3·H2O NH+4+OH-,若要使平衡向左移动,同时使c(OH-)增大,应加入的物质或采取的措施是( )

①NH4Cl固体②硫酸③NaOH固体④水⑤加热⑥加入少量MgSO4固体

A.①②③⑤ B.③⑥

C.③ D.③⑤

解析若在氨水中加入NH4Cl固体,c(NH+4)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H-)减小,①不合题意;硫酸中的H+与OH-反应,使c(OH-)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不合题意;当在氨水中加入NaOH固体后,c(OH-)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③符合题意;若在氨水中加入水,稀释溶液,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c(OH-)减小;④不合题意;电离属吸热过程,加热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H-)增大,⑤不合题意;加入少量MgSO4固体发生反应Mg2++2OH-===Mg(OH)2↓,溶液中c(OH-)减小,⑥不合题意。

答案 C

名师精讲

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

(1)内因: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是决定因素。

(2)外界条件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

以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为例:

CH3COOH CH3COO-+H+ΔH>0

1.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 L 0.5 mol·L-1 CH3COOH溶液中含有的H+数为0.05N A B.室温下,稀释0.1 mol·L-1CH3COOH溶液,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

C.向0.1 mol·L-1 CH 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中c+

c3

减小

D.CH 3COOH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3

c 3COO-

的值减小

答案 D

解析A项,CH3COOH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0.1 L 0.5 mol·L-1CH3COOH 溶液中含有的H+数小于0.05N A,错误;B项,CH3COOH溶液中存在平衡,CH3COOH CH3COO

-+H+,加水稀释,平衡右移,产生的离子数增加,但溶液的体积增大,c(CH

3COO

-)、c(H+)

减小,导电能力减弱,错误;C项,加水稀释时,平衡CH3COOH CH3COO-+H+右移,n(H+)

增大,n(CH 3COOH)减小,c+

c 3=

n+V

n3V

n+

n3

,故比值变大,错误;

D项,稀释时,n(CH 3COO-)增大,n(CH3COOH)减小,故c3

c 3COO-

的值减小,正确。

2.一定温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O点时,醋酸不导电

B.a、b、c三点,a点时醋酸溶液中H+浓度最小

C.b点时,醋酸电离程度最大

D.可通过微热的方法使c点溶液中c(CH3COO-)增大

答案 C

解析A项,在O点时没有水,醋酸没有电离,不导电,正确;B项,导电能力为b>c>a,a、b、c三点,a点时醋酸溶液中H+浓度最小,正确;C项,加水促进醋酸电离,b点时醋酸电离程度不是最大,错误;D项,加热向电离方向移动,正确。

考点二强、弱电解质的比较

[典例2] (2018·长沙市长郡中学月考)pH=2的两种一元酸x和y,体积均为100 mL,稀释过程中pH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分别滴加NaOH溶液(c=0.1 mol·L-1)至pH =7,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V x、V y,则( )

A.x为弱酸,V xV y

C.y为弱酸,V xV y

解析由图知:将一元酸x和y分别稀释10倍,pH的变化量ΔpH x=1,ΔpH y<1,所以x为强酸,y为弱酸。pH=2时弱酸y的浓度大,滴加NaOH溶液至pH=7时消耗NaOH溶液

的体积y比x大。

答案 C

名师精讲

1.判断强、弱电解质的方法

(1)电解质是否完全电离

在溶液中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弱电解质部分电离。据此可以判断HA是强酸还是弱酸,如:若测得0.1 mol/L的HA溶液的pH=1,则HA为强酸;若pH>1,则HA为弱酸。

(2)是否存在电离平衡

强电解质不存在电离平衡,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在一定条件下电离平衡会发生移动。

①一定pH的HA溶液稀释前后pH的变化:

将pH=3的HA溶液稀释100倍后,再测其pH,若pH=5,则为强酸,若pH<5,则为弱酸。

②升高温度后pH的变化:若升高温度,溶液的pH明显减小,则是弱酸。因为弱酸存在电离平衡,升高温度时,电离程度增大,c(H+)增大。而强酸不存在电离平衡,升高温度时,只有水的电离程度增大,pH变化幅度小。

2.常温下,一元强酸(碱)和一元弱酸(碱)稀释时的pH变化图像

3.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的比较

3.下列事实一定能证明HNO 2是弱电解质的是( )

①常温下NaNO 2溶液pH 大于7 ②用HNO 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 ③HNO 2与NaCl 不能发生反应

④常温下0.1 mol·L-1HNO2溶液的pH=2.1 ⑤NaNO2和H3PO4反应,生成HNO2⑥常温下将pH=1的HNO2溶液稀释至原体积的100倍,溶液pH约为2.8

A.①④⑥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 C

解析①常温下NaNO2溶液pH大于7,说明亚硝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则HNO2是弱电解质,故①正确;②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用HNO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不能证明HNO2为弱电解质,故②错误;③HNO2与NaCl不能发生反应,只能说明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但不能说明HNO2是弱电解质,故③错误;④常温下0.1 mol·L -1HNO

2溶液的pH=2.1,说明HNO2不完全电离,即说明HNO2为弱电解质,故④正确;⑤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NaNO2和H3PO4反应,生成HNO2,说明HNO2的酸性弱于H3PO4,则HNO2为弱电解质,故⑤正确;⑥常温下将pH=1的HNO2溶液稀释至原体积的100倍,溶液pH约为2.8,说明HNO2是弱电解质,故⑥正确。

4.在一定温度下,有a.盐酸、b.硫酸、c.醋酸三种酸:

(1)当三种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下同)。

(2)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酸,中和NaOH的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3)若三者c(H+)相同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4)当三者c(H+)相同且体积也相同时,分别放入足量的锌,相同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答案(1)b>a>c (2)b>a=c

(3)c>a>b(或c>a=2b) (4)c>a=b

解析HCl===H++Cl-;H2SO4===2H++SO2-4;CH3COOH H++CH3COO-。

(2)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酸,因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CH3COOH电离平衡右移,提供的H+和盐酸相同,中和NaOH的能力盐酸和醋酸相同,而H2SO4提供的H+是它们的2倍,故b>a=c。

(3)c(H+)相同时,醋酸溶液浓度最大,因醋酸为弱酸,电离程度小,H2SO4浓度为盐酸的一半,故c>a>b(或c>a=2b)。

(4)当三者c(H+)相同且体积也相同时,因HCl、H2SO4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H+总的物质的量相同,故产生H2的体积相同。CH3COOH为弱电解质,最终能提供的H+最多,生成的H2最多,故c>a=b。

考点三电离平衡常数及其应用

[典例3] 已知25 ℃时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

K a(CH3COOH)=1.8×10-5,K a(HSCN)=0.13。

(1)将20 mL 0.10 mol·L-1 CH3COOH溶液和20 mL 0.10 mol·L-1的HSCN溶液分别与0.10 mol·L-1的NaHCO3溶液反应,实验测得产生CO2气体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

反应开始时,两种溶液产生

CO 2

的速率明显不同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中c (SCN -

)______c (CH 3COO -

)(填“>”“=”或“<”)。 (2)2.0×10-3

mol·L -1

的氢氟酸中,调节溶液pH(忽略调节时体积变化),测得平衡体系中c (F -

)、c (HF)与溶液pH 的关系如下图。

则25 ℃时,HF 电离平衡常数为:K a (HF)=________。

解析 (1)反应结束后,溶质为CH 3COONa 和NaSCN ,因CH 3COOH 酸性弱于HSCN ,故CH 3COONa 水解程度大,c (CH 3COO -

)

)。

(2)由电离平衡表达式可得K a (HF)=

c

c

c

=1×10-4×1.6×10-3

4.0×10

-4

=4×10-

4

答案 (1)K a (HSCN)>K a (CH 3COOH),溶液中c (H +

):HSCN>CH 3COOH ,c (H +

)大反应速率快 > (2)4×10-4

名师精讲

1.电离平衡常数的应用

(1)判断弱酸(或弱碱)的相对强弱,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性(或碱性)越强。 (2)判断盐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强弱,电离平衡常数越大,对应的盐水解程度越小,碱

性(或酸性)越弱。

(3)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一般符合“强酸制弱酸”规律。 (4)判断微粒浓度比值的变化

弱电解质加水稀释时,能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溶液中离子和分子的浓度会发生相应的

变化,但电离平衡常数不变,题中经常利用电离平衡常数来判断溶液中微粒浓度比值的变化

情况。如:0.1 mol/L CH 3COOH 溶液加水稀释,

c 3

COO

c

3

c 3

COO

c +c 3

c

K c

,酸溶液加水稀释,c (H +

)减小,K 值不变,则

c 3

COO

c

3

增大。

2.电离常数计算的两种类型(以弱酸HX 为例)

(1)已知c (HX)始和c (H +

),求电离常数(水的电离忽略不计)

HX H + + X -

起始/

-1

:c (HX)始 0 0 平衡/

-1

:c (HX)始-c (H +

) c (H +

) c (H +

)

则:K a =c +

c

c

c 2

c

-c

由于弱酸只有极少一部分电离,c (H +

)的数值很小,可作近似处理:c (HX)始-c (H

)≈c (HX)始,则K a =

c 2

c

(2)已知c (HX)始和电离常数,求c (H +

) 根据上面的推导有K a =c 2

c

-c

≈c 2+

c

则:c (H +

)=K a ·c

5.(2018·长沙质检)已知下面三个数据:7.2×10-4、4.6×10-4、4.9×10-10

分别是下列有关的三种酸的电离常数(25 ℃),若已知下列反应可以发生:NaCN +HNO 2===HCN +NaNO 2 NaCN +HF===HCN +NaF NaNO 2+HF===HNO 2+NaF 。由此可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K (HF)=7.2×10-4

B .K (HNO 2)=4.9×10

-10

C .根据两个反应即可得出一元弱酸的强弱顺序为HF>HNO 2>HCN

D .K (HCN)

解析 相同温度下,酸的电离常数越大,该酸的酸性越强,结合强酸制取弱酸分析可知,亚硝酸的酸性大于氢氰酸而小于氢氟酸,所以亚硝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4.6×10-4

,故B 错误。

6.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CO 2溶于水,达到平衡时,溶液的pH =5.60,c (H 2CO 3)=1.5×10-5

mol·L -1

。若忽略水的电离及H 2CO 3的第二级电离,则H 2CO 3

HCO -

3+H +

的电离常数K 1=________(已知:10

-5.60

=2.5×10-6

)。

答案 4.2×10-7

解析 由H 2CO 3

H +

+HCO -

3得

K 1=

c

c

-3

c

2

CO 3

=10-5.60×10-5.60

1.5×10

-5

≈4.2×10-7。 7.常温下,将0.1 mol·L -1

的CH 3COOH 溶液加水稀释,请填写下列表达式中的数据变化情况(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c 3c +

________;

(2)

c

3

COO -

c

c

3________;

(3)c 3COO

c

3

________;

(4)

c

3

COO

c 3

c -

________。

答案 (1)变小 (2)不变 (3)变大 (4)不变 解析 (1)将①式变为c

3

c

3

COO -

c

c 3COO

c

3

COO

K a

(2)此式为K a 。

(3)将③式变为

c

3

COO

c +c

3

c

=K a /c (H +

)。

(4)将④式变为c

3

COO

c

c 3

c -

c

=K a K w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建议用时: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72分)

1.(2018·东北师大附中联考)某温度下,向c (H +

)=1×10-6

mol·L -1

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 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c (H +

)=1×10-2

mol·L -1

。下列对该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温度高于25 ℃

B .由水电离出来的H +

的浓度为1×10-10

mol·L -1

C .加入NaHSO 4晶体抑制水的电离

D .取该溶液加水稀释100倍,溶液中的c (OH -

)减小 答案 D

解析该温度下蒸馏水中c(H+)=1×10-6mol·L-1,大于25 ℃时纯水中c(H+),故温度高于25 ℃,A项正确;此温度下K w=1×10-12,故该NaHSO4溶液中c(OH-)=1×10-10mol·L -1,由水电离出的c(H+)与溶液中的c(OH-)相等,B项正确;加入NaHSO

4后,NaHSO4电离出的H+抑制了水的电离,C项正确;加水稀释时,c(H+)减小,而K w不变,故c(OH-)增大,D 项错误。

2.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变色范围如下:

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

用0.1000 mol·L-1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

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答案 D

解析NaOH溶液和CH3COOH溶液恰好反应生成CH3COONa时,CH3COO-水解使溶液显碱性,而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2~10.0,比较接近。因此答案为D。

3.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可能引起由c向b的变化

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3

C.该温度下,加入FeCl3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

D.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d的变化

答案 C

解析升温促进水的电离,升温后溶液不能由碱性变为中性,A项错误;根据c(H+)和c(OH-)可求出K w=1.0×10-14,B项错误;加入FeCl3,Fe3+水解溶液呈酸性,可引起由b向a变化,C项正确;温度不变,稀释溶液,K w不变,而c和d对应的K w不相等,D项错误。

4.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 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1的一元酸HA 与b mol·L-1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 A.a=b

B.混合溶液的pH=7

土地生态学复习题

土地生态学复习题 填空题: 1、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一般可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两大类。 2、生物的生存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对物理环境,包括(能量环境)和(物质环境)。 3、生物的物质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 4、(水)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参与地表物质能量转化的重要因素。 5、(拮抗)是各个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 6、因其大小、数量或活动上起着主要的影响和控制作用,即优势度大而成为(优势种)。 决定群落中各个成员重要性程度,即(优势程度)。 7、(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物种的个体数。(盖度)植物枝叶所覆盖的土地面积。(频度)是指群落中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8、土地生态类型包括(土地生态类型的划分)、(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土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替)。 9、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种群)不仅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还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 10、世代不相重叠种群的离散增长模型:世代不相重叠,是指生物的生命只有一年,一年只有一次繁殖,其世代不重叠。 11、单种种群增长模型包括四个假设:种群增长是无界的。世代不相重叠。种群没有迁入和迁出。种群没有年龄结构。 12、评价内容:(1)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2)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13、加拿大于(1969)年成立了土地生态分类委员会,形成了一套用生态学原则和标准对土地分类的方法。 14、1990年8月在日本横滨举行第(5)届国际生态学大会。 15、(土地系统生态层次)从区域和地理概念的高度来观察土地生态系统本身。 16、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在系统的形成与演变主要受人为调控。构成简单。食物链较短。许多空间、时间及副产品、废弃物的利用不充分。 17、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光能的利用率不及森林的(六分之一)。 18、森林每年固定太阳能的总量为草地的(3倍多),农田的(6倍多)。平均单位面积上的净第一性生产力为草地的3.6倍,农田的6.3倍。 19、土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生产功能、能量功能、物质功能、信息传递功能。 20、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转化为脂肪和蛋白脂。 21、没有(物质),信息无法形成。没有(能量),信息无法传输。 22、(信息)是生态系统平衡与发展的最有生命活力的流动体。 23、土地生态系统问题的实质是(在该系统中人类和其他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不平衡)。 24、仅世界最贫困国家中,每年因环境质量引起的疾病就使5个孩子中的一个丧命。 25、我国沙漠化面积扩大了(60公顷以上)。全球气温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的下降趋势转变为以(上升)为主。 26、地球上土地退化严重地区集中分布在三个大陆:非洲、亚洲、大洋洲。 27、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方法:地图重叠法。因子加权评分法。生态因子组合法。生态因子的组合法可以分为(层次组合法)和(非层次组合法)。 28、(人地共生思想)是土地生态设计的理论核心。 29、系统动力学是(结构法、功能方法和历史方法)的统一。

杨持_生态学课后习题部分答案

1.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与范围:从分子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2.什么是环境,生态学环境指什么? 环境则指生物生活中的无机因素、生物因素和人类社会共同构成环境系统。生态学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3.种的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这主要决定于各个种的遗传特性。 8.比较种群指数增长模型(Z)和逻辑斯谛增长模型(L)。 A前者适用于资源无限的条件下,后者适用于资源有限的条件下。B.种群指数增长模型是与密度无关的增长模型,逻辑斯谛增长模型是与密度有关的增长模型。C 。Z的增长曲线呈“J”型;L的增长曲线呈“S”型。 9.什么是种群空间格局,主要有哪些类型?<附:成因> 种群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定义: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或内分布型。 三种类型①均匀型②随机型③成群型 成因:(1)均匀分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另一原因是分泌有毒物质于土壤中以阻止同种植物籽苗的生长(2)随机分布比较少见,因为只有在环境的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的情况下或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时才易产生随机分布(3)成群分布是最长见的内分布型a.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富饶与贫乏相嵌。b.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c.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 10.试比较r-选择和K-选择的主要特征。r-K选择理论在生产实践中具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项目r—选择k——选择 气候多变,不确定,难以预测稳定,较确定。可预测 死亡具灾变性,无规律。非密度制 约 比较有规律,密度制约 存活幼体存活率低幼体存活率高 数量时间上变动大,不稳定,远远 低于环境承载力 时间上稳定,通常接近K值 种内种间 关系 多变,通常不紧张经常保持紧张 选择倾向 1 发育快 2增长力高 3提高生育 4体型小 5一次繁殖1发育绶漫2竟争力高3延迟生育4体型大5多次繁殖 寿命短,通常少于一年长,通常大于一年 最终结果高繁殖力高存活力 12.何谓种内与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存在于各个生物种群内部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称为种内关系,而将生活于同一环境中的所有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称为种间关系。

创新思维训练课后试题(答案)

2017年6月最新尔雅创新思维训练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25,共50.0 分) 1思维导图包含哪些基本组成要素?()(2.0分) A、核心主题与分支 B、关键词与联系线 C、颜色与图形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2关于打破规则的描述哪一项是最准确的?()(2.0分) A、很多时候遵守规则是必要的 B、当制定规则的基础已经变化,可以打破规则 C、打破规则有利于实现创新与突破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3关于转变思考方向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2.0分) A、转变思考方向是突破思维定势的重要方法之一 B、转变思考方向包括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多向思维等 C、头脑风暴法和思维导图有助于转变思考方向 D、转变思考方向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容易做到的事情 我的答案:D 4创造性天才与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在于()。(2.0分) A、智商超过常人很多 B、情商高于常人 C、思维方式与众不同 D、体力超过常人很多 我的答案:C

5 软性思考不包括()。(2.0分) A、逻辑思维 B、形象思维 C、联想 D、直觉 我的答案:A 6 进行强制联想的目的是()。(2.0分) A、追求事物的新颖性 B、喜欢别出心裁 C、突破思维定势 D、把两个不同事物重组在一起 我的答案:C 7关于高峰体验的描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2.0分) A、一种欣喜若狂的状态 B、可能出现体温升高全身发抖 C、只关心内心的感受,对外界的敏感性下降 D、觉得没有任何事情可以让自己烦恼 我的答案:B 8 要想成为有创造力的人,最关键的是()。(2.0分) A、打好知识基础 B、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弥补 C、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D、突破定势思维 我的答案:D 9 批判性思维有时会滑向论辩式思维是因为()。(2.0分) A、人类容易被自己的情绪与信念所左右 B、往往只接受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而忽视或曲解不利的证据

最新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 1、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 以极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的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蛋白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双分子层中或结合在其表而。生物膜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即膜的不对称性和膜的流动性:D、生物膜结构的不对称性保证了膜功能的方向性,使膜两侧具有不同的功能,有的功能只发生在膜外侧,有的则在膜内侧,这是生物膜发生作用所必不可少的。如调节.细胞内外Na+、K+的Na+-K+ATP酶,其运转时所需的ATP是细胞内产生的,该酶的ATP结合点正是处于膜的内侧面:许多激素受体等接受细胞外信号的则处于细胞外侧。2)、膜的流动性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细胞识别、药物对细胞的作用密切相关。可以说,一切膜的基本活动均在生物膜的流动状态下进行。 2、何为内在膜蛋白?它以什么方式与膜脂相结合? 内在膜蛋白又称整合膜蛋白,这类蛋白部分或全部插入脂双层中,多数为横跨整个膜的跨膜蛋白。它与膜结合的主要方式有:1)、膜蛋白的跨膜结构域与脂双层分子的疏水核心的相互作用。2)、跨膜结构域两端携带正电荷的纨基酸残基,如精敏酸、赖缎酸等与磷脂分子带负电的极性头形成离子键,或带负电的氨基酸残基通过Ca+、Mg+等阳离子与带负电的磷脂极性头相互作用。3)、某些膜蛋白通过自身在细胞质基质一侧的半胱织酸残基上共价结合的脂肪酸分子,插到膜双层之间,进一步加强膜蛋白与脂双层的结合力,还有少数蛋白与糖脂共价结合。 3、从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演化,谈谈人们对生物膜的认识过程。 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演化是人类认识细胞膜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随着实验技术和方法的改进而不断完善的:D、1925年:质膜是由双层脂分子构成的;2)、1935年:提出“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的三明治式的质膜结构模型,这一模型影响达20年之久:3)、1959 年提出单位膜模型,并大胆推测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的单位膜构成:4)、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强调:①膜的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侧向运动:②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有的镶嵌在膜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脂双层分子。5)、“液态晶模型”和“板块镶嵌模型”等的提出,可看作是对流动镶嵌模型的补充。6)、1988年“脂筏模型”。从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演化过程可知,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入、逐渐完善的过程。 4、红细胞膜骨架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是什么? 膜骨架是细胞质膜与膜内的细胞卅架纤维形成的复合结构。红细胞膜骨架蛋白主要包括:血影蛋白或称红膜肽,锚蛋白,带4、1蛋白和肌动蛋白。血影蛋白和肌动蛋白在维持膜的形状和固定其它膜蛋白的位置方而起重要作用。功能:参与维持细胞的形态,并协助细胞质膜完成多种的生理功能。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1、比较载体蛋白与通道蛋白的特点。 1)、膜转运蛋白可以分为两类: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又称离子通道)。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辨别溶质。2)、载体蛋白是几乎所有类型的生物膜上普遍存在的多次跨膜的蛋白质分子。每种载体蛋白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结合,通过一系列构象改变介导溶质分子的跨膜转运。具有高度选择性:具有类似于酶与底物作用的饱和动力学特征:对PH有依赖性。3)、离子通道有3个显著特征:①极高的转运速率②没有饱和值③非连续性开放而是门控的。离子通道无需与溶质分子结合。它的开或关两种构象的调方,应答于适当的信号。根据应答信号的不同,离子通道又分为电压门通道、配体门通道、压力激活通道。 2、比较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特点:(1)浓度梯度:主动运输是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跨膜转运的方式;而被动运输是物质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2)是否需能主动播需要代谢能(由ATP水解直接提供能量)或与释放能量的过程相偶联(协同运输):而被动运输不需

土地生态学

土地生态学 考试结构:名词解释30 填空题20 简答题40 论述题10 第一章 1.土地生态学:土地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一般原理,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价值流等相互作用和转化,开展土地利用优化与调控的学科。(名词解释) 2.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①土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替②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③土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机理与修复途径④土地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与可持续利用及管理⑤土地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和工程技术应用(简答) 3.土地生态学的特点:①地域的空间性②时间点的动态性③对象的宏观性④问题的综合性⑤方法的多样性(填空) 4.土地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①与土地学和生态学的关系:土地生态学是土地学和生态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它通过直接吸收土地学和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而不断充实发展,形成自己特色的研究领域和独特的核心问题②与景观生态学的关系:土地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是密切联系的,而且某些研究内容有一定的重叠和交叉。但是两者又有很大的区别,土地生态学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独特的核心问题。两者学科的研究对象不同景观学是景观,生态学研究对象是土地③与资源生态学的关系:从大资源观的角度讲,土地生态学可以被认为是资源生态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简答) 第二章 5.土地生态学的基础理论:①整体论与系统论②生态系统平衡及其调控理论③资源经济—生态协调论④复合种群理论⑤渗透理论⑥等级理论⑦地域分异理论⑧生态动力源—汇理论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理论⑩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生态系统原理(填空) 6.土地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内容及其指导作用: ?整体论与系统论:整体论:每一个整体都是一个系统,即处于一个相对稳定态中的相互关系集合。系统论:从系统的角度揭示客观事物和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共同本质和内在规律性 指导作用:①土地生态学要从整体性角度研究和把握土地开发利用中面临的生态问题②要把“土地生态系统”作为土地生态学研究的对象③要把土地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功能、反馈、信息、平衡等作为土地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研究内容④要把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性、开放性和动态性作为土地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生态平衡及其调控理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工程规划设计,土地开发整理及复垦规划设计等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中,要把生态平衡调控理论作为指导理论,将维护生态平衡作为主要的目标与任务之一。 指导作用:重视土地的开发,利用,整理,复垦,土地利用管理工作过程中的生态调控,防止生态失调,促进土地生态良性循环 ?生态-经济协调论:内容:生态经济两重理论、生态经济有机整体理论、生态经济全面需求理论、生态经济生产理论、生态经济价值理论、生态经济循环理论、生态经济战略理论。指导作用:①决定了土地利用调控必须同时重视其经济过程条件和生态过程调控②要从土地经济价值评估和土地生态价值评估两个方面搞好土地的综合价值核算③要统筹考虑人们在土地方面的经济社会需求和生态精神需求④要将各类用地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整体、统筹规划,合理安排。⑤要在空间上合理布局土地资源,促进各类用地之间的良性循环⑥要同时重视土地的经济生产和生态生产⑦要将土地开发利用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一切土地活动的核心战略目标 ?复合种群理论:在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细胞生物学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

细胞生物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作业一 ●一切活细胞都从一个共同的祖先细胞进化而来,证据是什么想像地球上生命进化的很早时期。可否假设那个原始的祖先细胞是所形成的第一个仅有的细胞 1、关于一个共同祖先的假说有许多方面的证据。对活细胞的分析显示出其基本组分有着令人惊异的相似程度,例如,各种细胞的许多新陈代谢途径是保守的,在一切活细胞中组成核酸与蛋白质的化合物是一样的。同样,在原核与真核细胞中发现的一些重要蛋白质有很相似的精细结构。最重要的过程仅被“发明”了一次,然后在进化中加以精细调整去配合特化细胞的特定需要。●人脑质量约1kg并约含1011个细胞。试计算一个脑细胞的平均大小(虽然我们知道它们的大小变化很大),假定每个细胞完全充满着水(1cm3的水的质量为1g)。如果脑细胞是简单的正方体,那么这个平均大小的脑细胞每边长度为多少 2、一个典型脑细胞重10-8g (1000g/1011)。因为1g水体积为1 cm3,一个细胞的体积为10-14m3。开立方得每个细胞边长2.1 × 10-5m即21 μm。 ●假定有一个边长为100μm,近似立方体的细胞 (1)计算它的表面积/体积比; (2)假设一个细胞的表面积/体积比至少为3才能生存。那么将边长为100μm,总体积为1 000 000μm3的细胞能在分割成125个细胞后生存吗 3、(1) 如图1所示,该细胞的表面积(SA)为每一面的面积(长×宽)乘以细胞的面数,即SA=100 μm ×100 μm ×6 = 60 000 μm2。细胞的体积是长×宽×高,即(100 μm)3=1 000 000 μm3因而SA/体积的比率=SA/体积=60 000μm/ 1 000 000μm= 0. 06 μm-1。 (2) 分割后的细胞将不能存活。125个立方体细胞应有表面积300 000μm2, SA/体积的比率为0.3。如果要使总表面积/体积达到3,可以假设将立方体边长分割成n份,每个小方块的表面积为SA l,总面积为SA t则有: 分割后的小方块表面积为SA l = 6 × (100/n) 2(1) 总面积为SA t = 6 × (100/n) 2 × n3(2) 根据细胞存活要求SA t/V = 3 (3) 即: 6 × (100/n) 2 × n3 / 1003 = 3 (4) 由(4)可知n=50,即细胞若要存活必须将其分割成125000个小方块。 ●构成细胞最基本的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 和完整的代谢系统。 4、基因组,细胞质膜和完整的代谢系统 图1 边长为100μm的立方体与分割成125块后的立方体

土壤生态学

土壤生态学 二、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 主要包括构成系统的生物组成(种类)及其数量,生物组成在系统中的时空分布和相互之间的营养关系,以及非生物组成分的数量及其时空分布。 生物组份:初级生产者:根系、藻类光能和化能自养细菌; 消费者:植食、菌食和肉食性土壤动物; 分解者: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土壤酶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非生物组份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土壤生物的栖居环境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土壤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但赋予了土壤生态系统的机构特质,而且决定着系统的功能。因此,土壤生态系统结构分析是功能研究的基础。 结构方面的具体研究内容详见下表(人类活动干扰对土壤生态系统机构的影响非常重要,未单独列出)。

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 1、生态系统的功能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保持生态系统运行的过程。有时生态系统的功能 又称为生态系统过程; 2、和其它生态系统一样,土壤生态系统系统的功能也主要包括能流、物质循环和信息 流等过程,它们是生态系统得以保持和发展的动力; 3、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密不可分:一定的生态系统结构决定了其具有特定的功能或过程 格局,而功能又反作用于结构。因而生态系统机构和功能的演进或退化总是相伴进行的; 能量流 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能量的传递和转化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能量流,简称能流。 土壤生态系统的能流以植物和土壤藻类等初级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为开端,然后这些生物或其残体中的能量进一步沿食物链向下传递,同时伴随着向环境的消散:

土壤生态系统能流的研究内容 1、初级生产者的能量(光能)同化量、呼吸量、总初级生产力和净初级生产力及其分配; 2、次级生产者的能量摄取量、同化量、排泄分泌量、呼吸量和次级生产力; 3、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在各隔室中的流通量和现存量,最终建立能流模型,揭示能量沿土壤碎屑食物网的流动规律; 4、土壤生物群落或系统演替中的能流特征以及干扰对能流过程的影响。 物质循环 物质通过一定的途径进入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返回到环境的过程称为物质循环。物质循环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过程,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养分循环的概念 生物生命必需的营养元素的循环叫做养分循环。水分是养分循环的重要载体,往往是相互伴随的过程。

电大创新教学作业标准答案

电大创新教学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创新教育:也称创造教育。广义的创新教育,指对人的创造力的开发,主可指创造技法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狭义的创新教育指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创新品质、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创新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同时,在认知结构和人格结构中,培养构成创造力所需要的一些特质。 2.联想:从一事物到另一事物的思维过程 3.指导—自学教学: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所设计的一种教学生不仅要学会,而且要会学的教学过程,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辅以教师的有效指导。这种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学到的技能技巧。 4.直接式学习法:根据创新的需要而选修知识,不搞繁琐的知识准备,与创新有用的就学,没有用的就不学,直接进入创新之门 5.创新性学习指导:教师在教学中,侧重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创新性的学习方法,养成创新性学习习惯。 6.直观探索性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实物、图像或模型等直观、形象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7.提问—讨论教学:由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先提出有争议性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最后达到澄清事实,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 8.模仿学习法:学生按照别人提供的模式样板进行模仿性学习,从而形成一定的品质、技能和行为习惯的学习方法。 9.整校制教学创新:以一个学校为基本单位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教学创新模式 10.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 11.引导—探究教学:以探究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钻研,着眼于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的活动。 12.智力因素:关于认识过程本身所必须的心理因素,如感觉、记忆、想象与思维等,它们共同构成学习活动的操作系统,承担知识的加工处理,保证认知过程的顺利进行。13.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全面发展教育。 14.情境激发教学——教师依据教材,以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15.质疑—发现教学:以智力多边互动为主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其中,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质疑、学生相互之间的质疑以及学生自我的质疑等多种交互关系。 16.探源索隐学习法:在学习中,学生为了积极地掌握知识,采用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对所接受的某项知识出处或源泉进行认真的探索和追溯,并经过分析、比较和求证,从而掌

细胞生物学习题(有答案)

1、第一个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是()。 A、Robert Hooke B、Leeuwen Hoek C、Grew D、Virchow 2、细胞学说是由()提出来的。 A、Robert Hooke和Leeuwen Hoek B、Crick和Watson C、Schleiden和Schwann D、Sichold和Virchow 1、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 A、80S B、70S C、 60S D、50S 2、下列没有细胞壁的细胞是() A、支原体 B、细菌 C、蓝藻 D、植物细胞 3、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 B、叶绿体 C、高尔基体 D、核糖体 4、蓝藻的遗传物质相当于细菌的核区称为() A、中心体 B、中心质 C、中体 D、中心球 5、在病毒与细胞起源的关系上,下面的()观战越来越有说服力。 A、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 B、生物大分子→细胞和病毒 C、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 D、都不对 6、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 A、细胞核 B、线粒体 C、中心粒 D、质体 7、目前认为支原体是最小的细胞,其直径约为() A、0.01μm B、0.1~0.3μm C、1~3μm D、10μm 8、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共同存在的细胞器是() A、中心粒 B、叶绿体 C、溶酶体 D、核糖体 9、SARS病毒是()。 A、DNA病毒 B、RNA病毒 C、类病毒 D、朊病毒 10、原核细胞的呼吸酶定位在()。 A、细胞质中 B、质膜上 C、线粒体内膜上 D、类核区内 11、在英国引起疯牛病的病原体是()。 A、朊病毒(prion) B、病毒(Virus) C、立克次体 D、支原体 12、逆转录病毒是一种()。 A、双链DNA病毒 B、单链DNA病毒 C、双链RNA病毒 D、单链RNA病毒 1、由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某一B细胞融合后形成的细胞克隆所产生的抗体称()。 A、单克隆抗体 B、多克隆抗体 C、单链抗体 D、嵌合抗体 2、要观察肝组织中的细胞类型及排列,应先制备该组织的() A、滴片 B、切片 C、涂片 D、印片 3、提高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常用的方法有() A、利用高折射率的介质(如香柏油) B、调节聚光镜,加红色滤光片 C、用荧光抗体示踪 D、将标本染色 4、适于观察培养瓶中活细胞的显微镜是() A、荧光显微镜 B、相差显微镜 C、倒置显微镜 D、扫描电镜 5、观察血细胞的种类和形态一般制备成血液() A、滴片 B、切片 C、涂片 D、印片 6、冰冻蚀刻技术主要用于() A、电子显微镜 B、光学显微镜 C、微分干涉显微镜 D、扫描隧道显微镜 7、分离细胞内不同细胞器的主要技术是()

(完整word版)土地生态学题库

绪论 一、土地生态学:土地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的特性、结构、功能和优化利用的学科。 二、土地生态学基本任务: 1、应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和管理 2、揭示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过程中的生态规律。 三、土地生态学基本目的:为土地利用规划、利用工程和土地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四、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土地生态系统 五、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土地生态类型 (1) 土地生态分类, 即土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其目的是使复杂多样的土地生态系统 类型得以条理化、系统化(2) 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3)土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替。 2、土地生态评价 主要属于土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 重点是土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研究。一般包括: (1)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2)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3、土地生态规划设计 是在土地生态评价基础上开展的土地生态学重要研究内容。土地生态规划属于“总体规划”的性质,有两种情况: ①以土地生态评价结果为依据进行布局,少考虑社会经济因素; ②充分考虑土地生态评价结果的同时,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因素而编制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规划方案。 4、土地生态整治 对影响和制约土地生态系统潜在生产力发挥的各种限制性因素的改造。内容广泛,包括:水土流失地的治理;盐碱地的治理;风沙地的治理;沼泽地的治理;受污染土地的治理; 中低产田改造;荒山荒地的开发与治理。 5、土地生态管理 土地生态管理主要是通过审查和监督各级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案,使人类按照规定的土地用途, 合理地利用、改造和保护土地, 不断提高土地肥力和生产力, 保持土地生态平衡, 获取最优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其重点是:(1) 土地利用结构的监督;(2) 土地肥力及其变化趋势的监督;(3) 土地开发活动的监督;(4) 土地污染与环境保护的监督。 第一章生态学基础 一、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一、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它有一定的结构、一定 的边界。但是边界常常又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条件和需要来划定的。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 Ⅰ生物环境: 1、生产者又称初级生产者,指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这些生物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把环境中的太阳能以生物化学能的形式第一 次固定到生物有机体中。 2、消费者不能利用无机物质制造有机物质,而是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生产者所制造的 有机物质。它们属于异养生物。 3、分解者,指利用动植物残体及其它有机物为食的小型异养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

南京农业大学 土壤微生物与生态 习题 重点 答案 刘满强 教授

土壤生物与生态学复习指导 第一章绪论 基本概念:土壤生态学/土壤生态系统。 土壤生态学的概念土壤生态学是研究土壤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 的相互作用及功能过程的学科。土壤生态学是研究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调控规律的 学科。土壤生态学是研究土壤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徐琪,1990)。 土壤生态学土壤生物之间及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 土壤生物学相对于土壤物理和 土壤化学,以生物个体本身为研究重点的学科. 土壤生物化学主要研究包括土壤内的微生 物过程、土壤酶及土壤内有机质形成和周转的研究. 土壤微生物学研究土壤微生物及其生 态过程的传统学科. 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生境包括土壤、植物、动物、淡水 和海洋及沉积物,它包含了部分土壤生物学和土壤生态学的内容. 土壤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①土壤生物与非生物组成份的数量、构成及时空分布;②土壤生物的相互作用及其与土壤 环境的关系;③土壤生物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演替;④土壤生物多样性、生物相互作 用与生态功能的关系;⑤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⑥土壤生态系 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和维持;⑦土壤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⑧土壤生 态工程及各种应用研究⑨结合和发展生态学理论的研究 土壤生态学的研究主要发表在哪些中英文专业杂志上(各举例3个) 土壤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报告主要发表在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土壤学报、生物多样性、 生态学杂志、其它土壤及微生物、植物和环境类的杂志上;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Microbial Ecology、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Plant and soil、Pedobiologia、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Biogeochemistry、 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 The ISME Journal和Ecology Letters、 Ecology、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Ecological Application、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Functional Ecology、Global Change Biology 等刊物上。 我国进行土壤生态学研究的主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浙江大学 环境与资源学院 第二章土壤生物的生境 土壤结构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大小颗粒砂粒 sand – mm),粉粒silt – mm),黏粒clay(< mm) 的相对比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 大类。土壤质地主要继承了成土母质的类型和特点,是较为稳定的自然属性。土壤质地与土 壤持水性能、阳离子交换量,植物和生物养分的短期库有关;因此土壤质地的重要性在于 它(黏土矿物的类型和数量)决定了土壤保持水分和养分的能力。质地的测定实际上就是颗 粒组成的测定。土壤结构是不同大小的颗粒结合或团聚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土块或土团。 稳定(力稳、水稳)团聚体的形成需要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子的相互作用。土壤结构的 稳定性常用土壤大团聚体的比例来反映。一般将直径大于的团聚体视为大团聚体。土壤结 构主要不仅受到成土母质的影响,而且也是人类可以调控的属性。土壤结构很早就被认为是 高肥力和高生物活性土壤的标志。良好的土壤结构能够促进水气流通、利于土壤生物的迁移, 从而增加营养交互的机会;当然,也利于根系的生长。土壤结构受到土壤生态学家的强烈 关注,其重要性不仅决定了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分布和保持能力,而且其创造的孔隙分布也 决定了土壤生物能否获得栖息空间。土壤团聚体的传统测定方法

13春《创新教学》作业及答案

13春季《创新教学》作业 第一次作业(第1-2章) 一、填空题: 1、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于1912年在他的德文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答案:熊彼特] 2、创新作为一种能力,它的特性包括:、、原则性。[答案:敏锐性、变通性] 3、对创新一词的解释,一般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的创新,;二是个人价值的创新。[答案:社会价值] 4、从创新的规模以及创新对组织的影响程度来考察,可分为和整体创新。[答案:局部创新 5 部因素] 二、简答题 1、 [ 不断地创新。 ] ? 应变能力和跨职能工作能力,从而更易于发动和实施组织创新;(2)富足的组织资源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基础。(3)多向的组织沟通有利于克服创新的潜在障碍。] 三、分析题 1、陶行知在20年代就提出了“创造教育”的主张。1943年他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创造宣言》,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 创新与创造是完全可以等同吗?为什么?试分析之。 [答案:两者不能等同。创新和创造的区别包括以下几点:(1)主体上的差异:创造的主体是多重的,它可以是人类,也可以是自然界,如自然创造了沟壑山川、

奇峰异谷等美景;创新的主体专指人类,它是人的社会特质。(2)开端上的差异:创造起始于无,它开端于一片空白,是无中生有;而创新起始于创造的成果,开端于已有的积累,是有中生无,具体地说,就是在人类已有的成果的基础上,产生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和新的事物。(3)过程上的差异:创新与创造的基本意义是一致的,但创造更为侧重创造性产品,即创造的结果;而创新更强调的是过程及其效果。] 3、开放性原则就是一切开放而无限制。这句话是否正确?试分析之。 [答案:开放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向广大师生开放,向现代社会开放,要敢于面对国内外一切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成功的教育经验。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虽然始终强调开放性,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限制。 果,同时也要注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因此, 第二次作业(第 一、填空题 1、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提出的第一层次的要求。 2[答案:杜威] 3、发展性学习能力的目标主要在于能以积极态度探索性地获取,形成技 [答案:学生、环境] ] 所呈现出的意义。创新教学表现出很高的社会学价值,主要有两点。 (1)创新教学可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 (2)创新教学可以促进国家、民族的富强] 2、头脑风暴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首先使头脑兴奋起来,要使与会人员进入“角色”,需先热身,制造出激励活跃的气氛,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此阶段只需要几分钟即可,具体做法提出一个与会上所要解决的问题毫无关联的简单的问题,促使与会者积极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其次应遵守四个原则:严禁批评;畅所欲言;追求数量;相互启发。] 三、分析题

土壤生态学重点

第一章 1、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 2、土壤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3、土壤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包括大气层、植被层、土壤层、岩石风化层 。 2、人类活动对土壤生态系统有哪些影响? (l)直接损坏或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包括:对无机和生物环境的影响,对能量和物质循环的影响。 (2)通过水分与能量平衡交替,对全球气候及C、N、S元素循环产生影响; (3)加速大气、水体污染及温室气体向大气逸散 积极的影响:水土保持措施,平衡施肥, 酸性土壤施用石灰, 合理灌溉,种植绿肥等。 负面影响:各种农业化学品的使用,加剧土壤恶化,土壤压实,毒害物质的大量输入,单一种植,作物告杆的收获焚烧等。 第三章 土壤原生动物: 泛指生活在土壤中或土壤表面覆盖的凋落物中的原生动物。是动物界最低等的一类真核单细胞动物,个体由单个细胞组成。 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和真菌 土壤动物: 指长期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土壤或地表凋落物层中的动物 菌根:真菌的菌丝侵入植物根部后,和植物根组织生活在一起,形成真菌与植物根的共生体称为菌根 外生菌根:菌丝侵入根部后,只在表皮细胞间隙扩展,并不侵入根细胞内部,这种菌根称为外生菌根。 1、土壤生物的生态功能是什么? ①分解有机物质,直接参与碳、氮、硫、磷等元素的生物循环。 ②参与腐殖质的合成和分解作用。 ③固定空气中氮,溶解土壤中难溶性养分等的能力,从而改善植物营养状况。 ④土壤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物如生长刺激素和维生素等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⑤参与土壤中的氧化还原过程 1、土壤微生物的类别与作用。一)原核微生物:主要是能分解各种有机物质的种类。 ?(二)真核微生物:真菌在土壤中的作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降解者; 某些真菌和植物的根系产生菌根;促进土壤结构的形成,菌丝的穿插对于促进土壤的凝聚有重要的作用。(三)非细胞型生物:病毒在控制杂草及有害昆虫的生物防治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点。 1.绝大多数微生物分布在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颗粒的表面,附着或缠绕在土壤颗粒上,形成无机一有机一生物复合体或无机一有机一生物团聚体。 2.根系周围的土壤(根际土壤)比根外土壤更有利于微生物的旺盛生长。 3.表层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一般要比底层高 4.土壤微生物在分布上也有地域特点,在不同气候、植被、土壤类型下,微生物的类群、数量都有很大不同。 5.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和数量,随土壤熟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多。 6.土壤能同时为要求不同的多种微生物类群提供生存条件。

创新学课后作业答案

创新学课后作业答案 2-2 1 【单选题】 ()把事物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进行研究和技能够的本领是 ?A、创造能力 ?B、综合能力 ?C、分析能力 ?D、实践能力 我的答案:C 2 【单选题】 当同学有困难时,下面的做法正确的是() ?A、尽力帮助 ?B、落井下石 ?C、能绕开就绕开 ?D、把困难同学推给别人 我的答案:A 3 【单选题】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要() ?A、好学 ?B、践学 ?C、谦学 ?D、勤学 我的答案:C 4

【单选题】 “专心听别人讲话的态度是我们所能给予别人最大的赞美”,这句话是指我们在与别人沟通时要() ?A、微笑 ?B、倾听 ?C、认同 ?D、感谢 我的答案:B 5 【单选题】 杂交水稻这种重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是()的结果 ?A、袁隆平个人创新 ?B、对理论完全全颠覆 ?C、袁隆平及团队创新努力 ?D、理论指导 我的答案:C 6 【单选题】 为了使创造发明成果得到承认,传播、应用,实现其各种价值,必须要和社会打交道,这时就要()能力来实现这一目标。 ?A、组织协调能力 ?B、实践能力 ?C、创造能力 ?D、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的答案:B 7 【单选题】

观察一棵树一年四季的变化属于 ?A、质性观察法 ?B、直接观察法 ?C、定量观察法 ?D、间接观察法 我的答案:B 8 【单选题】 见到久别重逢的朋友我们应该()?A、视而不见 ?B、热情上前打招呼 ?C、假装不认识 ?D、扬长而去 我的答案:B 9 【单选题】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张仲景 ?B、扁鹊 ?C、华佗 ?D、李时珍 我的答案:D 10 【单选题】 下面名人出身错误的是 ?A、瓦特---工人 ?B、爱迪生---报童 ?C、李春---杂工 ?D、华罗庚---店员 我的答案:C

细胞生物学 课后习题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1.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光学显微镜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扫描隧道显微镜 2.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 ○1离心分离技术○2细胞内核酸、蛋白质、酶、糖与脂类等的显示方法 ○3特异蛋白抗原的定位与定性○4细胞内特异核酸的定位于定性 ○5反射自显影技术○6定量细胞化学分析技术 第四章细胞质膜(重点:1、3题,2题可不看) 1、膜脂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它们各自的功能? (1)基本类型:甘油磷脂、糖脂、胆固醇 (2)功能: 甘油磷脂不仅是生物膜的基本成分,其中的某些成分如PI等在细胞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鞘脂:其分子结构与甘油磷脂非常相似,可以与甘油磷脂共同组成生物膜。 胆固醇:除了作为生物膜的主要结构成分外,还是很多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的前体化合物,它还可以与发育调控的重要信号分子Hedgehog共价结合。 3、细胞表面有哪几种常见的特化结构?细胞红细胞膜骨架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是什么? 细胞表面特化结构主要包括:膜骨架、鞭毛、纤毛、变形足和微绒毛,都是细胞膜与膜内的细胞骨架纤维形成的复合结构,分别于维持细胞的形态、细胞的运动、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等功能有关。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1、比较载体蛋白与通道蛋白的特点。 载体蛋白相当于结合在细胞质膜上的酶,有特异性结合位点,可同特异性底物结合,一种特异性载体只转运一种类型的分子或离子;转运过程类似于酶酶与底物作用的饱和动力学特征;既可被底物类似物竞争性地抑制,又可被某种抑制剂非竞争性抑制以及对pH有依赖性等,因此有人将载体蛋白称为通透酶。与酶不同的是,载体蛋白对转运的溶质不进行任何共价修饰。 通道蛋白所介导的被动运输不需与溶质分子结合,允许大小和带电荷适宜的离子通过。绝大多数的通道蛋白形成有离子选择性的、门控的跨膜通道。因为这些通道蛋白几乎都与离子的转运有关,所以又称离子通道。与载体蛋白相比,三个显著特征:具有极高的转运速率,离子通道没有饱和值,离子通道是门控的。 2、试述胞吞作用的类型和功能。 (1)吞噬作用:是原生生物摄取食物的一种方式,其作用不仅是摄取营养物,主要是清除侵染机体的病原体以及衰老或凋亡的细胞,如人的巨噬细胞每天通过吞噬作用清 除10的11次方个衰老的血红细胞。 (2)胞饮作用:是细胞内吞作用从外界获取物质及液体的的一种类型,是细胞外的微粒通过细胞膜的内陷包裹形成小囊泡(胞饮囊泡),并最终和溶酶体相结合并将囊泡内部的物质水解或者分解的过程。 3、比较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的异同。 1)胞吞泡的大小不同,胞饮泡直径一般小于150nm,而吞噬泡直径往往大于250nm。 2)胞饮作用是一个连续发生的过程,所有真核细胞都能通过胞饮作用连续摄入溶质和分子;吞噬作用首先需要被吞噬物与细胞表面结合并激活细胞表面受体,是一个信号触发过程。 3)胞饮泡的形成需要网格蛋白、结合素蛋白和结合蛋白等的帮助;吞噬泡的形成则需要微丝及其结合蛋白的帮助,在多细胞动物体内,只有某些特化细胞具有吞噬功能。

创新思维训练课后习题答案

什么是创新思维已完成 1下面关于创新的描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A、创新就是发明一个全新的事物B、创新必须在拥有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C、将两件平常的事物进行重组也可能是一种创新D、创造出来的东西必须有实用价值才算真正的创新我的答案:C2有人按照衣夹的样子,用金属材料制作了一个巨大的“衣夹”,竖立在一座大厦的前面,你认为这是不是一种创新?()A、不是,衣夹是晒衣时用的,放在大厦前面算怎么回事?B、不是,它仅仅是将衣夹放大了很多倍,算不上创新C、是的,因为它是艺术家做的,就是创新D、是的,因为它与众不同,而且颇具视觉冲击力,有欣赏价值我的答案:D3人人都有创造力,只不过有些人没有表现出来,有些人表现出来了而已。()我的答案:√4创新思维只是少数尖端人才有需要,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并不需要。()我的答案:×5中小学生主要是学习基础知识,无需培养创新思维,只有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才需要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我的答案:×6未来属于拥有与众不同思维的人。()我的答案:√ 心智模式与心智枷锁(上)已完成1 阻碍我们创新的根本原因是()。A、知识储备不足B、心智模式C、思维定势D、心智枷锁我的答案:D2 要想成为有创造力的人,最关键的是()。 打好知识基础B、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弥补C、提高逻辑思维能力D、突破定势思维我的答案:D3 内行的创造力一定强于外行。()我的答案:×4心智模式既有利也有弊。()我的答案:√5创造力的高低取决于知识的多寡。()我的答案:×6心智枷锁往往不容易被发现。()我的答案:√ 心智模式与心智枷锁(下)已完成1关于了结需要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了结需要越高的人越容易创新B、了结需要是指:我们总希望尽快对某一问题下结论,而不能忍受暂时的模糊和混沌状况C、了结需要是一种心智枷锁D、了结需要让我们倾向于接受单方面信息我的答案:A2有人说“学校扼杀创造力”,主要是指学校教育()。A、强调统一化培养目标和标准化评价体系,压缩学生个性化发展空间B、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材与大纲,让学生思维和眼界受限,容易产生权威型心智模式C、题海战术和应试教育让学生失去好奇心和对学习的兴趣D、以上都有我的答案:D3心智模式很容易发生改变。()我的答案:× 4有时候,实事求是也会成为一种心智枷锁。()我的答案:√5知识与以往的成功经验也可能变成心智枷锁。()我的答案:√6异想天开的人都是不靠谱的。()我的答案:× 转变思考方向已完成1关于头脑风暴法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头脑风暴法以8人~12人为宜B、头脑风暴的时间不宜太长C、如果有人的想法非常荒谬应该及时指出D、头脑风暴的结果应该及时整理我的答案:C2关于转变思考方向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转变思考方向是突破思维定势的重要方法之一B、转变思考方向包括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多向思维等C、头脑风暴法和思维导图有助于转变思考方向D、转变思考方向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容易做到的事情我的答案:D3头脑风暴时不仅要追求点子的数量还要追求点子的质量。()我的答案:×4头脑风暴时不应邀请非专业人士参加。()我的答案:×5有时危机反而有利于突破思维定势。()我的答案:√6智慧墙有助于打破从众思维。()我的答案:√ 软性思考已完成1软性思考不包括()。A、逻辑思维B、形象思维C、联想D、直觉我的答案:A2创意的萌芽阶段需要()。A、严密的分析与推理B、大量的知识储备C、周密的计划与实施D、信马由缰式的发散思维我的答案:D3软性思维的结果不能直接成为解决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