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记录-燕山大学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5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课题性质:课题来源:学院(系):专业:年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日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宋体,小四号)…………………………………………………………………………………………………………………………………………………………………………………………………………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宋体,小四号)…………………………………………………………………………………………………………………………………………………………………………………………………………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宋体,小四号)…………………………………………………………………………………………………………………………………………………………………………………………………………四、研究工作进度:(宋体,小四号)…………………………………………………………………………………………………………………………………………………………………………………………………………五、主要参考文献:(宋体,五号)…………………………………………………………………………………………………………………………………………………………………………………………………………六、导师意见:(宋体,小四号)…………………………………………………………………………………………………………………………………………………………………………………………………………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七、审核意见:审查结果: 1、通过; 2、完善后通过;3、未通过负责人(签字):年月日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一般不少于1000字。
毕业设计进展情况记录【篇一:毕业论文(进展情况记录(学生用)】附件22百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论文)进展情况记录表(学生用)系名:物电系专业物理学年级 2007级姓名注:本表由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集中工作周内,根据工作计划和实际进展情况填写,在工作完成后交指导教师,作为论文(设计)评审的主要参考,并装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资料袋。
【篇二:毕业设计进展情况记录】kc019-1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记录(2010 /2011 学年第2学期)二级学院(直属学部)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 07电课题名称双管正激变换器的仿真研究学生姓名吕朋蓬指导教师许泽刚填写说明1. 学生在正式接受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后填写本表格。
2. 本表格由学生按照毕业设计进行的周次填写,每周填写一张,并交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 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中期,学生应填写“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期小结”,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4. 本表格由学生保存,在毕业设计(论文)结束后和其他设计(论文)资料一起上交。
5. 建议学生每周使用电子文档提交本表格,以方便远程联系和保存。
第 1 周进展情况记录第 2 周进展情况记录第 3 周进展情况记录【篇三:毕业设计、论文周进展情况记录范例】知识不仅是指课本的内容,还包括社会经验、文明文化、时代精神等整体要素,才有竞争力,知识是新时代的资本,五六十年代人靠勤劳可以成事;今天的香港要抢知识,要以知识取胜共周第1 周进展情况记录学生进展情况记录:接到学校开展毕业设计的通知通过学院老师和班上同学的讨论和协商最后确定了我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和指导老师我的论文题目最终确定为《xxx天子山铁矿巨龙选矿厂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指导老师确定为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院长xxx教授本周星期三与吴老师行了见面交流讨论了毕业设计编写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指导过程记录:包括指导时间、指导方式(见面、电话、电子邮件)、指导内容和指导意见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签字: 2011 年3 月 28 日年月日共周第 2周进展情况记录学生进展情况记录:上周确定毕业设计项目为xxx的尾矿库工程本周前往xxx工程现场踏勘、收集资料、拍摄现场照片、了解工程进展通过xxx水利勘查规划设计院得到了一下资料:(1)《xxx天子山铁矿张园背尾矿库初步设计1》及附图(江西省冶金设计院 2008年8月)(2)《xxx天子山铁矿小冲尾矿库闭库初步设计》及附图(厦门紫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2009年3月)(3)《xxx天子山七堡潭铁矿尾矿库初步设计》(江西省冶金设计院2008年1月)(4)项目1:1000地形图等当地水土保持规划及有关资料教师指导过程记录:包括指导时间、指导方式(见面、电话、电子邮件)、指导内容和指导意见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签字: 2011年 4月 4日年月日共周第3 周进展情况记录学生进展情况记录:本周开始正式编制论文方案通过阅读设计文件和阅读资料充分掌握了天子巨龙铁矿的尾矿库工程设计情况确定了小冲尾矿库闭库工程的占地面积、水土流失现状、施工期可能引起的水土流失情况、施工过程中容易引起水土流失部位和相对应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采取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预期达到的治理效果教师指导过程记录:包括指导时间、指导方式(见面、电话、电子邮件)、指导内容和指导意见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签字: 2011 年 4 月 11 日年月共周第 4周进展情况记录日学生进展情况记录:上周完成和确定了小冲尾矿库工程的设计参数和设计依据本周主要设计新建尾矿库的水土保持工程首先进行了新建尾矿库选址的确定小冲尾矿库选址有张园背v形山谷和七堡潭山谷两种选择通过具体数据分析和综合因素的考虑最后确定以张园背山谷为新建尾矿库地址随后设计了新建尾矿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水土保持工程和植物措施预测施工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预测水土保持工程在运行期发挥的水土保持作用教师指导过程记录:包括指导时间、指导方式(见面、电话、电子邮件)、指导内容和指导意见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签字: 2011 年4 月 18 日年月共周第5 周进展情况记录学生进展情况记录:通过前几周的准备工作现场踏勘、资料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这周开始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文本部门完成了方案中的大部分章节方案中的十二个章节剩下投资概预算没有完成其他十个章节初稿基本完成通过本周的努力初稿已经初见雏形了日教师指导过程记录:包括指导时间、指导方式(见面、电话、电子邮件)、指导内容和指导意见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签字: 2011 年4 月 25 日年月共周第6 周进展情况记录学生进展情况记录:本周主要编制方案中的概预算章节根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规范水土保持工程投资应专门列出概预算章节概预算的编制主要采用了《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文)的相关规定分别计算出水土保持工程各个分部工程的投资金额最后得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的总投资通过对计算表格的整理和概预算文本完成了水土保持概预算投资章节完成概预算章节后总结前面章节至此完成了水土保持方案文本工作将在下周完成水土保持方案的制图部门教师指导过程记录:包括指导时间、指导方式(见面、电话、电子邮件)、指导内容和指导意见日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签字: 2011 年5 月 2 日年月日共周第 7周进展情况记录学生进展情况记录:本周主要完成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制图部门通过开始在xxx水利设计院收集的尾矿库设计图纸结合方案中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完成方案的附图部分先后分别完成了工程项目区的地理位置图、水土保持防治范围图、项目区汇水分析图、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图、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图、水土保持施工临时防治措施图、水土保持工程典型设计图等方案要求附的水土保持图件教师指导过程记录:包括指导时间、指导方式(见面、电话、电子邮件)、指导内容和指导意见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签字:2011年 5 月 9 日年月共周第 8周进展情况记录学生进展情况记录:通过前面七周的准备和编制工作在这周已经基本完成了xxx天子山巨龙选厂尾矿库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工作了日。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论文题目水稻脱粒机的设计作者姓名佟景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李灵凤副教授2018年6月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水稻脱粒机的设计继续教育学院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佟景仲姓名:学号:16164109210551006李灵凤指导教师:2018年6月答辩日期:摘要摘要为了满足水稻脱粒生产的需要,设计一种针水稻脱粒机已迫在眉睫,该水稻脱粒机可一次性完成脱粒、筛选、分离和装袋作业。
该机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灵活,通过性与适应性好,较好地解决了水稻收获的难题。
该机采用半进料、弓齿式滚筒脱粒机脱粒,确保脱粒干净、破碎率低,分离性能好。
本次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针对现存的水稻脱粒结构进行了优化、对其存在的一些缺点进行改进;首先在原理上,主要以梳刷脱粒为主,打击原理为辅两者相互结合的脱离方式对水稻进行脱粒,这主要体现在脱离滚筒的齿的设计上。
其次,清选方面是采用风机和筛子结合进行清选,在一定方面上提高了稻粒和杂质的分离,提高了稻粒的纯净度。
关键词:水稻脱粒机;脱粒;分离;清选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reshing production of rice, it is imminent to design a kind of needle rice thresher. The rice thresher can complete threshing, screening, separation and bagging. The machine is small in size, light in weight, flexible in operation, good in adaptability and adaptability, and solves the problem of rice harvest better. The machine is threshing by half feeding and bow toothed cylinder threshing machine to ensure that the threshing is clean, the crushing rate is low, and the separation performance is good.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design is to optimize the grain threshing structure of the existing rice and improve some shortcomings of its existence. In principle, the main purpose is to thresh the ri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combing brush and threshing, and the principle of combating the separation of the rice from each other, which is mainly embodied in the design of the teeth separated from the roller. . Secondly, cleaning is done by combining fan and sieve to improve the separation of rice grain and impurities and improve the purity of rice grain.Keywords:Rice thresher; threshing; separation; cleaning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 目录 (III)第1章绪论 ........................................................................................................ - 1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 1 - 第2章水稻脱粒机的总体设计 ............................................................................ - 2 -2.1 脱粒机工作原理 .......................................................................................... - 2 -2.2 系统的功能描述和功能分解 ...................................................................... - 3 -2.3 总体方案设计和求解 .................................................................................. - 4 - 第3章水稻脱粒机的各部分设计 ........................................................................ - 5 -3.1 脱粒装置设计 .............................................................................................. - 5 -3.1.1 脱粒原理 ................................................................................................ - 5 -3.1.2 脱粒装置类型选择 ................................................................................ - 5 -3.1.3 脱粒滚筒转速计算 ................................................................................ - 6 -3.1.4 滚筒直径计算 ........................................................................................ - 7 -3.1.5 脱粒滚筒长度确定 ................................................................................ - 7 -3.1.6 滚筒脱粒齿设计 .................................................................................... - 7 -3.2 清选装置设计 .............................................................................................. - 8 -3.2.1 清选原理 ................................................................................................ - 8 -3.2.2 清选装置类型的选择 ............................................................................ - 9 -3.2.3风机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 - 9 -3.2.4 凹板的设计 .......................................................................................... - 10 -3.3 动力的选择 ................................................................................................ - 11 -3.3.1 整机消耗的功率计算 .......................................................................... - 11 -3.3.2 电动机的选择 ...................................................................................... - 12 -3.4.4 皮带轮的设计与计算 .......................................................................... - 12 -3.4.5 确定V带根数 ..................................................................................... - 13 -3.4.6 单根V带预紧力的计算 ..................................................................... - 14 -3.4.7 计算压轴力 .......................................................................................... - 14 -3.5 轴的设计与计算 ........................................................................................ - 14 -3.5.1 轴的材料选择 .................................................................................... - 14 -3.5.3 轴的结构设计 .................................................................................... - 14 -3.5.4 键连接选择 ........................................................................................ - 15 -3.5.5 滚动轴承选用 .................................................................................... - 15 - 第4章主要部件的校核 ...................................................................................... - 16 -4.1 圆柱齿轮校核 ....................................................................................... - 16 -4.2 轴的校核 ............................................................................................... - 16 -4.3 键强度校核 ........................................................................................... - 18 -4.4 滚动轴承校核 ....................................................................................... - 18 -4.5 计算所需的径向基本额定动载荷 ......................................................... - 18 - 结论 .................................................................................................................... - 19 - 参考文献 ................................................................................................................ - 20 - 致谢 .................................................................................................................... - 21 -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我国稻区分布广泛,从南方的海南,到我国的最北边黑龙江,到遥远的西边伊犁,再到东边的台湾;还有在海平面以下的耕地,位于云南和贵州的高原耕地,都有水稻的存在。
燕大本科生毕业设计中期答辩规范报告.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报告课题名称:基于粒子群优化的特征选择的研究学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年级专业: 08级通信工程学生姓名:卢阳指导教师:孙洁娣完成日期: 2012.05一、任务书中本阶段工作目标与任务要求基于粒子群优化的特征选择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自动寻优性找到符合条件的特征子集,与此同时使分类错误率达到最小。
粒子群算法是目前被众多学者研究的群智能算法,算法原理简单,但应用广泛,且寻优速度佳。
本课题主要研究粒子群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并通过MATLAB对算法进行编程仿真,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1.学习特征选择的原理,了解特征选择的应用。
深入理解特征选择的思想,对特征选择过程有进一步的认识。
2.学习特征选择算法,对算法思想进行透彻的研究,把算法原理与特征选择相结合。
形成一种新的特征选择方式。
提高特征选择速度和降低选择的错误率。
3.学习十倍交叉验证算法和顺序前向搜索算法,使其与粒子群算法相结合。
更好的为特征选择服务。
4.学习编程仿真工具MATLAB。
应用MATLAB对本次毕业设计进行编程仿真。
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特征选择进行编程实现,对特征选择基本过程以及特征选择的研究方法有较深入的理解。
二、目前已完成任务情况毕业设计初期,为了对课题有较为准确深刻的理解。
积极查阅相关论文和参考书籍,先后对几十篇中文及外文文献进行了仔细阅读,从中汲取毕业设计所需的相关知识,并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
对特征选择的流程以及所选择的粒子群算法在理论上有了一定的认识。
特征选择即利用计算机对物理对象进行分类,在错误概率最小的条件下,使识别的结果尽量于客观事物相符。
已完成任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确定本次设计的基本思路,搜索相关粒子群算法的资料,以及设计流程。
学习如何把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分类器结合搜索特征子集,查询特征选择的评估准则以及搜索方案。
毕设情况汇报首先,我要对我的毕业设计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汇报。
我的毕业设计题目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与分类系统设计与实现》,旨在通过深度学习技术,设计并实现一个能够对图像进行准确识别和分类的系统。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已经完成了毕设的选题和立项,并进行了相关的调研工作。
在调研阶段,我主要针对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识别与分类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等常用的深度学习模型,以及它们在图像识别与分类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对相关文献和实际案例的分析,我对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识别与分类领域的优势和局限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毕设的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我将重点关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在系统设计方面,我计划采用Python作为主要编程语言,结合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进行系统的搭建。
我将设计一个包括图像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模型训练和结果评估等模块的完整系统架构,并通过实际的图像数据集进行验证和测试。
在系统实现方面,我将充分利用开源的深度学习模型和数据集,结合自己的算法优化和实现,力求提高系统的识别准确率和分类效果。
此外,我还将对系统进行性能优化和实际应用的考量。
在性能优化方面,我将重点关注系统的计算效率和内存占用,尽可能减少系统的资源消耗,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方面,我将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对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定制和优化,以确保系统能够在实际环境中得到有效应用。
总的来说,我的毕业设计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力求取得更好的成果。
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顺利完成毕设,并为图像识别与分类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做出一定的贡献。
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对我的支持和帮助,也希望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建议。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2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中厚板轧机是用于轧制中厚度钢板的轧钢设备。
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广泛的采用中板。
它主要用于制造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拖拉机、传播、铁路车辆及航空机械等)、钢机构件(如各种贮存容器、锅炉、桥梁及其他工业结构件)、焊管及一般机械制品等[1~3]。
1 世界中厚板轧机的发展概况19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用采用二辊可逆式轧机生产中板。
轧机前后设置传动滚道,用机械化操作实现来回轧制,而且辊身长度已增加到2m以上,轧机是靠蒸汽机传动的。
1864年美国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套三辊劳特式中板轧机,当时盛行一时,推广于世界。
1918年卢肯斯钢铁公司科茨维尔厂为了满足军舰用板的需求,建成了一套5230mm四辊式轧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套5m以上的轧机。
1907年美国钢铁公司南厂为了轧边,首次创建了万能式厚板轧机,于1931年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连续式中厚板轧机。
欧洲国家中厚板生产也是较早的。
1910年,捷克斯洛伐克投产了一套4500mm二辊式厚板轧机。
1940年,德国建成了一套5000mm四辊式厚板轧机。
1937年,英国投产了一套3810mm中厚板轧机。
1939年,法国建成了一套4700mm四辊式厚板轧机。
这些轧机都是用于生产机器和兵器用的钢板,多数是为了二次世界大战备战的需要。
1941年日本投产了一套5280mm四辊式厚板轧机,主要用于满足海军用板的需要。
20世纪50年代,掌握了中厚板生产的计算机控制。
20世纪80年代,由于中厚板的使用部门萧条,许多主要产钢国家的中厚板产量都有所下降,西欧国家、日本和美国关闭了一批中厚板轧机(宽度一般在3、4米以下)。
国外除了大的厚板轧机以外,其他大型的轧机已很少再建。
1984年底,法国东北方钢铁联营敦刻尔克厂在4300mm轧机后面增加一架5000mm宽厚板轧机,增加了产量,且扩大了品种。
1984年底,苏联伊尔诺斯克厂新建了一套5000mm宽厚板轧机,年产量达100万t。
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记录
(2009/ 2010学年 第 二 学期)
二级学院(直属学部) 延陵学院
专业名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 级 06 机 Y 1
课题名称VW011外球笼壳体机械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
学生姓名 余 辉
指导教师 汪 建 中
KC019-1
填写说明
1. 学生在正式接受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后填写本表格。
2. 本表格由学生按照毕业设计进行的周次填写,每周填写一张,并
交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 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中期,学生应填写“毕业设计(论文)
工作中期小结”,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4. 本表格由学生保存,在毕业设计(论文)结束后和其他设计(论
文)资料一起上交。
5. 建议学生每周使用电子文档提交本表格,以方便远程联系和保存。
第九周进展情况记录
第十周进展情况记录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期小结。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交错并联双管正激变换器研究)***燕山大学2012年 6月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交错并联双管正激变换研究)学院(系): ***专业: 08应用电子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答辩日期:2012年6月17日燕山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摘要摘要本文研究了交错并联双管正激变换器主电路拓扑的工作原理和平均电流控制方式。
工作原理部分分析了变换器中变压器的工作过程和无损吸收电路的工作原理。
控制方式部分建立了系统的控制模型,并根据控制模型对控制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本文第一章讨论了具有隔离变压器的功率电路拓扑,根据讨论结果确定交错并联双管正激变换器作为选择方案;第二章交错并联双管正激变换器作了原理性分析;第三章完成了3KVA DC/DC电源模块的设计并给出试验结果;第四章建立了交错并联双管正激变换器平均电流控制方式的小信号模型,给出系统设计方法。
关键词交错并联;双管正激变换器;平均电流控制IAbstractAbstractIn this article the operation of Interleaving Two—Transistor Forward topology and Average Current—Mode Control are discussed.In the first part,the operation of transformer and of LC loseless snubber is analyzed.In the second part,the small signal model for the control scheme is developed.Then the model is used to optimize regulator’S parameters.Finally it is proved by experiment that this convener can be applied into industrial successfully.In the first chapter,the power circuits with isolation are discussed.Based on the above discussion Interleaving Two—Transistor Forward topology is chose.In the second chapter,the operation of Interleaving Two—Transistor Forward topology is analyzed.Chapter three presents the design procedure of a 3KV A DC /DC converter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In the forth chapter,the small signal model of Interleaving Two—Transistor Forward under average current-mode control is developed.The design method is also given in this chapter.Keywords Interleaving Two-Transistor Forward average current-mode control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第1章绪论.. (1)1.1课题背景 (1)1.1.1 DC/DC变换器拓扑的选择 (1)1.1.2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5)1.1.3本章小结 (5)第2章交错并联双路双管正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分析 (6)2.1交错并联双管正激变换器的基本关系 (6)2.2交错并联双管正激变换器中变压器的磁化过程 (9)2.3电路特点分析 (14)2.4LC无损吸收电路的工作原理 (16)2.5对于带逆变器这种特殊负载的讨论 (17)2.6本章小结 (18)第3章交错并联双管正激变换器的参数设计 (20)3.1设计的技术指标 (20)3.2主电路设计 (20)3.3控制电路关键参数的设计 (24)3.4本章小结 (28)第4章平均电流控制的建模 (29)4.1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主电路拓扑的数学模型 (29)4.2控制电路数学模型的建立 (31)4.3本章小结 (33)第5章仿真 (34)5.1仿真的目的、意义及可信度 (34)5.2开环仿真及其结果分析 (34)5.3闭环仿真及其结果分析 (36)5.4本章小结 (37)结论 (38)参考文献 (39)致谢 (41)附录1 (42)附录2 (45)附录3 (47)附录4 (54)附录5 (59)第一章绪论第1章绪论1.1课题背景开关电源以其很多显著的优点正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国民生产的各个领域[11]。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记录
(校外做毕业设计用)
专业名称
年级
班级
课题名称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填写说明
1. 学生在正式接受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后填写本表格。
2. 本表格由学生按照毕业设计进行的周次填写,每周填写一张,并
交校外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 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中期,学生应填写“毕业设计(论文)
工作中期小结”,并由校外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4. 本表格由学生保存,在毕业设计(论文)结束后和其他设计(论
文)资料一起上交。
5. 建议学生每周使用电子文档提交本表格,以方便远程联系和保存。
第 1 周进展情况记录(样例)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期小结(样例)
第14 周进展情况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