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认识信息与信息社会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认识信息与信息社会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认识信息与信息社会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认识信息与信息社会

《认识信息与信息社会》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新教材《认识信息与信息社会》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课标指出,要正确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才能更好地认识信息社会及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了解信息与信息社会》是初中阶段第一堂课,是学生对老师的初次认识,是对信息概念和信息社会的一个概述,具有激趣和引导学生了解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意义,每个学生在学习时都会有丰富情感体验。

课标指出让学生经历从总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总体的认知过程,使其对信息社会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充分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同时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和突出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更多地动手、动脑和动口。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其在自主探究、知识整理与提炼、合作交流、口头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

3.在教学建议中,建议本单元的教学,其着力点在于激起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极大兴趣,这对于引发学生对后续课程的深入学习至关重要。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宜对信息等概念下定义。应侧重于以举例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意会概念的含义。对信息概念示例的选择,应不局限于计算机或网络通讯领域所传输处理的特定信息,而应从更为广义的现实生活范畴中寻找切合学生实际的相关实例来开展教学。

二、教学背景分析

《了解信息与信息社会》这篇课文作为开篇,其内容将贯穿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始终,具有统揽初中阶段教材知识技能体系的地位,其基础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了解信息与信息社会》主要学习内容是:了解信息的含义,知道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别与联系;了解信息的获取及加工处理过程;了解信息社会及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这些学习任务呈递进关系,内在联系紧密,理解和把握好上述教

学内容,有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信息意识,为逐步形成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2.学生情况

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初中阶段学生自我意识更为明确,同一性、勤奋感是情感发展的主要方面。学生富于激趣,感情丰富,爱冲动,爱幻想,但对人和事务的评价比较简单和片面,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属于兴趣型。

3.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及对策

(1)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初中课堂,没有具体的分组,同学之间相互不算熟悉,难以马上开展分工协作、协同完成项目合作。那么通过用同样的颜色进行分组,就能拉近大家的距离,快速完成分组活动。

(2)本课的核心内容多以概念为主,其中不乏难以理解的定义和结论。那么怎么样运用项目教学法完成学生由局部到整体、从整体到局部的认知过程,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通过不断深入的项目活动推动学生开动脑筋掌握概念。

(3)学生由小学初入中学的信息课堂,很多思维习惯还停留在小学的学习方式上,同时,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也有一定的限制。教学游戏激趣、小组项目探索、创意思维拓展等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扩展眼界、调整思维方式、培养信息素养。

4.教学方式说明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主要采用游戏、项目活动等方式解决学生的问题,在学生探索、思考中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时采用网络平台和大量拓展资料。

三、教学目标设计

1.运用游戏学习了解“信息”的概念;

2.项目合作,体验“信息的获取”过程,并通过生活案例了解信息获取的过程;

3.接触信息社会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变革,体会信息社会概念;

4、通过项目活动,畅想“未来年”,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信息素养。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流程

(1)因为是初中第一节课,上课前运用色彩对学生进行分组(鼓舞激趣)。

(2)学生通过看图演成语活动,总结出信息的概念。

(3)学生完成“UFO是否存在?”的活动,引出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4)提升学生眼界,初识信息社会;

(5)培养创意思维,让学生“畅想未来”;

(6)培养情感价值,提出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完成本课学习。

2.教学过程

(3)从游戏中的载体,引申出生活中的载体(局部到整体);

(4)能够了解信息的概念,能对信息载体和信息加以区别。

项目二:开展“UFO是否真实存在?”的资料查找和讨论活动,让学生体验“信息的获取”过程。

评价标准:

(1)学生对UFO知识有了解,考察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考察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2)懂得利用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分类信息;

(3)得出自己结论,并对结论说错论据。体会整理信息、发布信息;

(4)能完成一个完整的信息获取过程。

(5)语言通顺,表意清晰。

项目三:拓展想象空间,培养信息思维,创想“未来年”。

评价标准:

(1)学生能通过网络或资料扩展眼界;

(2)懂得利用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分类信息;

(3)能够根据教师的提示展开自己的猜想和畅想;

(4)培养对学科和信息学科的兴趣。

(5)语言通顺,表意清晰。

3.学生学习效果的分析

《了解信息与信息社会》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表

三年级信息教案

第1课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 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 教室里的板书,挂图…… 图书馆里的书报…… 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

《认识多媒体》教学设计

《认识多媒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闽教版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课,其内容主要是介绍多媒体。多媒体技术作为当今信息技术领域最活跃的技术之一,是学生必须了解关注的。教材以媒体的定义为基础,介绍了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入门知识,概括性较强,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的环节不多,但教学意义却十分重要,在渗透德育工作以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情分析: 1、六年级的学生对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已经非常熟悉,但是他们并不明白这些就是媒体,对媒体与多媒体的意义了解并不透彻。 2、大多数学生进入计算机教室就喜欢动手操作,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时常感觉很枯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系统的含义;让学生了解媒体的类型、多媒体的常见元素及特征;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系统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使用任务驱动的方法,通过一些小组讨论,让学生可以自己解决一些学习上的问题,这样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此外通过小游戏让学生体会多媒体的优越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对学生的进步进行表扬,关注学生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媒体和多媒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了解媒体的数字化和存储 教学方法: 讲授法;游戏学习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用课件展示几种典型的媒体实例: 1、文字媒体:甲骨文 2、图片媒体:大运会赛场 3、声音媒体:歌曲《鲁冰花》 4、动画媒体:动画片《玩具总动员》的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看的这一些实例,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媒体。你们能不能说一说生活中还要哪些媒体可用于表达、传播知识? 【设计意图】富有趣味性的导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好学。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认识媒体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方便地使用媒体,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阅读书本P2-3,了解、讨论媒体的应用。 生回答,媒体的作用有哪些;结合具体实例说说自己常使用的媒体。 游戏:你比我猜 分别请两组同学上台进行游戏,根据所给的提示词, 第一组:一个人做动作,但不能说话,另一个猜(排球、超人) 师:通过这组同学的表演,我们知道了,用我们动作可以传递信息,但是除了动作以外,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给我们传递信息呢? 请学生回答,引出媒体的分类和概念。 第二组:一个人做动作,可以说话提示,但不能说出题目中的字词,另一个猜(熊猫、海宝)师:通过这组同学的游戏,我们发现,刚才第一组同学只用了动作,有时候很难去描述一样东西,或者会发很长时间去描述。但是在第二组同学进行游戏时,我们允许他们加入语言了。 那么描述一样东西就相对简单,别人也更容易理解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同时用两种或者更多的媒体会比只用单一的媒体带来更大的好处。于是,多媒体就出现了。 2、认识多媒体 (1)认识多媒体的定义 师:请同学们自学书本P4第一段,思考组成多媒体的元素,理解什么是多媒体 学生通过自学及总结,得出: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媒体融为一体,形成了多媒体。(2)认识多媒体计算机 师:计算机是现代社会中,很重要的媒体之一,有没有人听说过多媒体计算机呢?它指的是什么? 请学生回答。再次让学生体会何为多媒体。 (3)了解媒体数字化 师:目前还有一个词是很流行的,就是数字化,比如现在我们常常听到的数字电视,什么叫做数字化呢?

认识数字的教学设计

认识数字的教学设计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认识数字7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认识数字“7”是在幼儿认识“6”的基础上进行的活动。认识数字在数学活动中是比较枯燥的。于是我就以幼儿平时最喜欢的动画片葫芦娃作为该活动的中心,将整个活动与葫芦娃交朋友贯穿起来,让幼儿通过操作感知认识数字“7”,从而大大提高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7的数量,并认识数字“7”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情景布置葫芦娃的家(门口挂有葫芦藤)。 2、人手一份1—7数字卡片和7以内的实物卡片、大图片一幅(里面有7以内的实物)、记录表一张、葫芦娃歌曲。 3、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7圆点或数字的动物。 四、活动过程: (一)到葫芦娃家做客,感知“7”的数量。 1、师引导幼儿观察家门前的葫芦藤上有什么,一共有几个葫芦?(复习数字6) 2、师再增添1 个葫芦,引导幼儿观察现在有几个葫芦?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师引导幼儿认识数字“7”并说说数字“7”像什么?可以表示什么?

(二)闯关拜见葫芦娃,正确判断“7”以内的数量。 1、第一关:《送礼物》请小朋友们从盒子里找出实物数量是7的卡片送给葫芦娃,比一比,谁找到的礼物又对又快。(幼儿操作实物卡片,教师观察。) 提问:你找到了什么礼物,它有几个? 3、第二关:《考眼力》师出示挂图,请幼儿根据挂图上事物的数量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师验证。 (三)游戏《找朋友》,巩固对7数量的正确判断。 玩法:师放《葫芦蛙》音乐,幼儿找出身上有7个圆点或数字是7的小动物,音乐停,比一比谁找的动物又对又多。 1、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幼儿正确找出身上有7个圆点或数字是7的小动物。 2、幼儿相互检查谁找到的小动物又对又多。 (四)自由结束:小朋友们真能干,帮葫芦娃找到了这么多朋友,现在我们和葫芦娃一起到外面去玩一玩吧。 五、活动反思: 由于活动是结合幼儿喜欢的葫芦娃进行的教学活动,幼儿在整个活动中兴趣极高,大部分幼儿都能掌握对数字“7”的认识。不足之处就是在游戏《考眼力》一环节中,师可适当增加难度,多安排—些数量是“7”的实物让幼儿观察辨认,进一步巩固对数字“7”的认识。在引导幼儿认识数量的同时师可引导幼儿用正确的量词来表达物体的数量,如:7个苹果,让幼儿有个完整的慨念。

新课标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反思)

新课标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与深度学习 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制定 教学是一项有目的的理性行为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学习结果根本: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每一位教师对于培养什么人要有明确的正确的深刻的认识,真正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即不只是考虑学生一时的利益如考试成绩,而是立 足学生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把握好一时与一世的关系,为孩子的一生一世 负责。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确定 1、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 2、学科教学目标要直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3、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必备品格。 4、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概念是思维的单位。 5、学科核心概念理应成为教学的重点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育教学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中心,课堂上应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都已经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理念的共识。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学习研究的三大主题,是改变学生 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的一种途径。 五、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和作业设计 “评价”要回答“是否达成了既定目标”问题,是指依据学习目标,为 学生的学习活动持续地提供清晰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的过程。 评价和反馈意见需贯穿学习活动的始终,反馈意见要详细、具体,应能根据每 个操作给予持续性的辅导。 评价内容和方式指向学生的理解和思维,因此应制定并运用学习活动的 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评价学生学习的态度、过程表现与方法,使不同的学习个体都能够获得成功感。

新课标和核心素养(反思) (一)“活动型课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行之有效的好模式。打造“活动型课堂”,要求学校变革政治学科课程结构,变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将以往的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内容化”,要求一线政治教师成为“活动型课程”的科学设计者、正确引导者、智慧组织者、坚定实施者。这是一个挑战。 (二)教师要转变观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与议题相关的实践问题,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感悟、发现、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最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三)选取的教学活动内容应更贴近生活,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选择的活动内容既可以是生活中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垃圾分类处理、食品安全、道路安全、居民搬迁、环境治理等话题,又可以是学生身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在校园穿校服、校园建设及学生关心的其他学校管理制度等。 (四)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全程要周密考虑。对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问题能够有效应对、机智灵活,从而增强活动型课堂的教学效果。那么,政治学科活动设计要遵循什么原则?我认为,学科活动一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重构知识;二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三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四要体现教育性,精心设计活动,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五)注重课内外活动的一体化、系列化,使课内课外活动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今天,课程专家共有一个非常鲜明的观点,就是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动手实践、亲身活动中培养出来的,课堂上闭门造车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推行在“做中学”。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规定,学生社会活动将首次纳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修课程,课时上占三分之一,这是一个亮点。 (六)形式可以更多样更丰富。围绕议题的课内活动可以采取表演小品、观看微电影、分析微课、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辩论赛等多种形式;课外活动

谈谈你对教学设计师的认识和理解

谈谈你对教学设计师的认识和理解 (1)教学设计师(Instructional Designer)就是负责组织教学内容以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人,也称为信息设计师(information designer)、教育设计师(educational designer)。其主要职责是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学习内容和范围,制定教学策略,采用合适的传输媒体,测试最终产品的可用性,评估修正产品。分为高级设计师和低级设计师。 (2)做为一个教学设计师应具备三种基本技能: 1、艺术技能,能够把握非线性交互产品的实质,了解图形设计原理。 2、专业技能,即掌握学习理论和认知科学的基本知识,熟悉信息图示和流程图分析和具有分析可用性的实践经验,精通数据库和程序设计。 3、组织技能,具备优秀的组织技能,能够和团队成员协同工作以及具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设计师教学设计师就业领域很广,涉及行业包括教育、IT、新闻业、金融业等各行各业。例如,教学设计师在企业的角色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项目管理、设计开发、顾问。 (4)之前,我从没听说过教学设计师这种职业。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认为,教学设计师是老师的老师,要比老师具有更全面的知识,不仅要熟识教学内容,还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方法以及要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有深入地研究和独特的见解,所设计的教学内容不仅要符合教学方针和教学目的,还要符合老师和学生的具体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辅,取得预期中的教学效果。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学设计师,我觉得应该要熟练运用各种多媒体软件,如flash、authorware、dreamwaver等多媒体软件,掌握各种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学和心理学理论等,要有广阔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要时刻关注新媒体的发展方向,把最新的技术与教育结合起来。另外,教学设计师还要具备很强的教学系统设计能力,从设计、开发、管理、运用和评价五方面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制定策略和方法。设计师除了要拥有设计开发的能力,还要具备管理和评价的能力,能在团队中表现出领导能力,对一个项目进行高效的管理,能进行需求评估、效果评估等。无论是高级的还是初级的教学设计师都应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教学设计思想。 (5)在国外,教学设计师是个很热门的行业,而且工资待遇高,毕竟别人的国家很重视教育,在教育方面的投资也是巨大的。可是在我国的话,教学设计师算是一门新兴的行业,目前社会需求也是存在的,但是就业前景不是很乐观。假如国家能够加大教育的投资,落后贫穷的地区也能配备完善的多媒体设备和师资力量,那么教学设计师的前景会更大一点。能够把教学设计师的设计成果广泛运用在全国各个地区,对缩短学生水平差距有很大的作用。除此之外,很多企业并没有注意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对员工的培训也仅是HR的工作范围,没有聘请教学设计师,往往是有经验有能力的HR就可以对员工进行培训了。所以,想要在企业从事工作相比于教育行业来说更加难一点,毕竟现在企业的对教学设计师的需求不是很多。我觉得,应该加大对教学设计师的推广,培养更多的教学设计师,但是也要注意设计师的水平要往高水平发展。 (6)总之,就业市场是存在的,可是如何能成为一名教学设计师,甚至是一名高级教学设计师,如何在企业或其他行业谋取一职那就要看我们自己的个人能力了。

信息与信息社会教案

信息与信息社会教案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课时:25分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的含义及其特征。 2、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增强自身信息素养,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优越性,使其能端正学习态度,能主动学习,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信息和信息社会的含义;2、信息和信息社会的特征。 教学难点:1、对信息和信息社会的含义的理解;2、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之间的关联。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今天是我们的第一节课,大家知不知道我们这节课叫什么?” 学生回答:“电脑课”,“计算机课”,少数同学能够回答出“信息技术课”。 教师设疑:为什么以前叫电脑课,现在叫信息技术课,那么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什么是信息社会?从而引入新课 (板书)信息与信息社会 2、讲授新课 (1)信息的概念 教师用课件展示几幅图片。 教师提问:能从图片得到些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照片中的符号、颜色、图像等。 教师回答:你们都说的很对,这些就叫信息,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家对信息的广泛的理解: 1、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报道(辞海); 2、用来通信的事实,在观察中得到的数据、新闻、知识(美国、韦伯); 3、是一切物质和事物的属性,信息是谈论的事情、新闻、知识(牛顿);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出信息的概念。 通过给予具体事例,师生互动,从而得出信息的基本特征。 (板书)信息 (2)信息技术的概念 教师总结:同学们,刚刚我们理解的信息的含义、特征和作用,那我们获得信息之后怎么让这些信息变成有价值的东西呢? 学生回答:对信息进行加工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就是对信息进行加工,而加工过程所涉及的内容就是信息技术,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找到信息技术的含义。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传输信息的技术。

《对色彩的认识》教学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 《对色彩的认识》教学设计 国家教育部规划教材《幼儿师范学校教科书》(试用本)《绘画》第二册人教版第五单元第第 3 课装饰色彩的心理特性和情感表现教学设计作者姓名: 许卫国单位全称: 深圳市龙岗区中等职业学校(龙岗中专)一、教学大纲分析1.《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大纲》指出: 幼师专业美术教学是向学生进行美育重要手段之一,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幼儿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学生身心健康、智力开发、培养高尚情操和正确审美观的形成,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通过美术教学还应培养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担任幼儿园美术教学工作及组织幼儿美术活动的能力。 2.《绘画》是幼师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绘画教学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和表现客观物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表现力及审美能力。 本教材有意淡化专业知识体系,突出知识内在的本质要素,综合设课,要点明确,做到有序的教学内容与启发式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1 / 11

以确定教学目标,以课程的知识点为主,综合运用其他门类的知识点为原则。 在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材形式上,采用灵活的办法,既培养对形的观察、感受力与表现力(静态),对运动的感知与表现(动态),也要进行美感教育,以调动学生兴趣。 使学生感知力加强,使眼、脑、手敏锐协调。 课时无固定要求,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有利的空间。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人教版《幼儿师范学校教科书》(试用本)《绘画》第二册,本课为本书第五单元的第三个部分。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辩识能力。 学习了解色彩与人的密切联系。 方法、能力目标: 通过游戏、实验,使学生体验色彩给人们带来的共同启示与情感,体会到不同色彩组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从而让学生在色彩的情感体验中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提高自我表达能力,改善人际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教案)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汕头市聿怀中学王霞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 2.年级:高一级 3.学时数:1课时 非上机时间20分钟,上机操作时间25分钟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让学生了解信息发布的各种途径和评价信息发布的效果; ②让学生能够完成将作品在局域网和因特网进行发布的操作; ③让学生了解信息交流的各种途径,并且能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参与两项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掌握信息发布和交流的技能和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②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 ③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 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情感; (二)内容分析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是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第四章第5个课时的内容。新课程内容标准要求学生在本节课要学会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或者其他课程的学习中经常会需要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一些信息,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发布信息,效果才会更好呢;还有如果学生遇到各种各样实际问题或困难,需要寻求别人的帮助和经验的时候,要采取什么样的交流方式才更恰当呢。这些都是本节课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除了可以通过网络,还有其他很多种方法和途径,在这节课中我们应该涉及,并且要求学生认识和了解,但同时根据新课程内容标准的要求,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这节课的侧重点是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作品通过网络进行发布,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与他人进行交流,因此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为: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信息发布的各种途径和评价信息发布的效果;

第一课认识信息世界教学设计

第一课认识信息世界教学设计 Lesson 1 understanding the information worl d instructional design

第一课认识信息世界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本教案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课题 第一课认识信息世界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的 1、知识目标:实施“双主教学”模式,使学生理解信息 的概念,掌握信息的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寻求知识的能力;培 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

教法 老师讲解,小组讨论,独立思考 教 材 分 析 重点 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难点 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教 学 过 程 一、什么是信息?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数据和消息。人类生活离不开信息。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懂得了用“结绳记事”、“烽火告急”、“信鸽传书”等方法来存储、

传递、利用、表达信息。“信息”一词古已有之,但关于它的定义至今仍未取得共识,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描述。 (一)学生分成四组,讨论说说身边的信息(每组至少说出五种信息)。 (二)教师归纳学生所说的信息并总结提出更多详细的信息实例。 二、信息的分类例1:图片信息:例2:文字信息例3:声音信息: 三、信息的特征问题探究:信息在社会活动中发挥着重要在作用,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那么信息具有那些特征呢?对人类活动又产生了何种影响呢参考下面的例子,探讨信息具有那些特征:依附性:信息总是依附在一定的物质载体而存在例子:一首歌存储在光盘上,歌是信息,光盘是载 体分组讨论每组举三个例子并说出信息是什么?载体是什么?可传递性可塑性:信息可以再加工处理,变成新的信息享性:表现在信息的提供者并不会因为提供信息而失去对信息的拥有 教 学 过 程

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只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升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要重视从学情出发设计教学,解决学生阅读学习中的问题,从学生的学业表现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让学生学有所得。 2.课标指出,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合欢树》是作者史铁生抒写母爱的散文,每个学生在解读时会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 课标在选修课程“诗歌散文”中要求“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对本课来说,“以小见大”手法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变革学习方式”。网络教学是变革学习方式的一种尝试,它可以实现学生真实参与课堂。 二、教学背景分析 《合欢树》这篇文章选自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三单元。这个单元的三篇文章都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

《合欢树》是写母爱的文章,文章前六段写作者十岁、二十岁、三十岁时与母亲的事情,根本没写合欢树,直到作者获奖后回想母亲时才开始写合欢树。作者一直不愿意去母亲住过的小院,直到邻居偶然提到“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这才开始写合欢树。这里隐含着一个心理学现象:弗洛伊德提出的防卫机制中的转移。转移是指原先对某些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因某种原因(如不合社会规范或具有危险性或不为自我意识所允许等)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而把它转移到一个较安全、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当年母亲去世时,作者悲痛至极,从此以后不愿再去触碰到这段感情,因为无法面对,再次面对时必须要找一个感情替代物,这个替代物应该是双方共有的,这样,作者选择了合欢树,把对母亲最深切的思念、转移到合欢树上。而且由此得出了人类普通的情感体验“悲伤也成享受”。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讲,理解难度极大。 2.学生情况 (1)学生之前也学过运用“以小见大”手法的文章,如莫怀戚的《散步》、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朱自清的《背影》,但学生对什么是“以小见大”的写法,“以小见大”的写法在文章中怎么呈现,“小”与“大”之间如何建立起联系,怎么在自己的写作中用到“以小见大”的手法,全都不清楚。也正因为不清楚,所以在理解这篇文章时,不能走人作者的话语体系中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母爱。

认识信息教学设计

《认识信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联合编制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内容—认识信息。学生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刚进入初中的初一学生,他们经过小学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课普遍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但由于本课内容基本上是概念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开始变黄的树叶清晨的霞光. 树木的年轮路口的红绿灯创设情境、引入课 展示自然界和人类活动有关的图片请学生思考每一张图片都告诉了我们么样的信息 一、信息的含 师刚才给他们展示的这些图片都向我们传达了一定的信息那么什么是息呢 生:思考。(五分钟 师:(总结、板书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 师:除了刚才图片表达的信息以外,你还能想到生活中有哪些信息吗 学生分组讨,每一组选个代表说说本组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用图片揭示某些信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敞开思想 师看看课本上对信息的概念是怎么定义的 师:先看一个例子:一荒岛上人都不穿鞋,一个推销员去看了,说不穿鞋没有市场;另一个推销员却说没人穿鞋市场,所以市场很大。从中可以看出,论是否有市场荒岛上不穿鞋的信息是不受影响的因此信息只是客观事物一种属性,是运动变化的事物所蕴含的内容 师由此可见信息的概念没有固定的定义但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下面我们通过一个验来体会生活中是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 实践学习一 准备甲、乙、丙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酒、酱油和盐水三种不液体,杯子上都没有贴标签。根据液体的某些信息,请鉴别出酒、酱油和盐水,说出你的鉴别方法并记录操作过程。

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一、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 一个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人,数学思维特质的外显和内在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二,数学锻炼人的思维是数学素养特质的内在特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本身就具有客观性、直观性、深刻性和灵活性等特征。 数学思维的直观性。思维本是抽象的东西,如果凭借数学模型,以数据、图形作为载体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大大加强其直观性。 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数学思维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数学运算简捷便通性,给我们运用数学知识,通过数学的观点、方法判断、分析解决问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既可以宏观、全局、整体把握事物特征,又可以从某一方面、某一事例入手微观、局部地认识事物,达到窥“一斑”以见“个豹”的认知效果;既可以反思、总结过去,又可以设计和展望现在和未来;既可以通过数字符号反映事物间联系,又可以运用图形刻画事物的状态。随着数学手段的发展和数学器具的便捷,社会对数学运用关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诸多便利因素的出现为我们在现实之中用数学解决问题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小学数学对人的数学素养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为培养人的数学素养提供了可能。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单一,呈现方式灵活,许多数学思想、数学法则和数学规律往往依附于一定的感性材料而存在,许多数学问题都能够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甚至有一些数学问题实质上就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现象的翻版,直接显示出生活意义。小学数学也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可以促进人的思维的发展,并体现出时代的整体特征。这些因素正是形成数学素养的先决条件。新一轮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建立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并且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这无疑为小学阶段发展人的数学素养指明了方向。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人的数学素养,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在青岛版教材中,最大的优点就是图文并茂、灵活的呈现所学内容,教材中所选的都是切近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情景图,紧密联系生活,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出发。例如二年级下册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利用了“野营”这一情景串,从野餐到野营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有余数的除法。再例如“万以内数的认识”,将农村与城市的小朋友以“手拉手”的形式,呈现了农村学生进城后的所见所闻、城市学生来到农村后的所见所闻及生活体验、城乡学生分别时的美好回忆。在这些生活素材中学生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具体的事物,能进行较大数的大小比较及几千几百加减法的口算,建立了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其余每个单元亦是如此。 2、加强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形成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探究能力是数学素养最核心的成份和最本质的特征,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来完成的。 3、培养估算能力,形成科学的直觉。估算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判断。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估算能力有着广泛的作用。如果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积极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数学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对日常数量关系的灵活处理,形成各种解题策路,进而形成科学的数学视觉。 因此,我们只要积极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注重对周围、身边的事例进行观察、比较,鼓励学生大胆估计、反复实践,帮助学生总结归纳,使学生分析问题有根有据,而不是盲目地猜测,学生的估算能力一定会进一步提高,从而形成科学的直觉。 例如在青岛版二年级下册中,教材设计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奇妙的动物世界和户外活动。“奇妙的动物世界”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和长度单位后安排的一个实践活动,活动内容是想了解一些动物每天的食量、睡眠时间和寿命……,在活动中让学生先分组制定调查计划,然后调查,记录并整理调查的结果,最

《信息》教学设计

《信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征。 (2)了解信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通过信息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与传递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 (2)增强学生利用现代化工具和方法处理信息的意识。 教学重点: 信息的含义和特征。 教学难点: 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章是本书及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开篇第一章,旨在引导学生对信息的基本含义、应用及发展趋势等情况有个总体上的了解,由此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另外,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较为系统地把握信息的基本含义和特征,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内容、方法和活动有个较为清晰的了解,为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教师第一次同学生接触,只能通过以前的教学经历对学生进行分析。初中一年级学生性格活泼好动、思维灵活。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提取信息的

能力,对信息技术课充满向往,只是需要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提炼、重组和内化。因此,在这一科目开始的章节要引导学生注意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和提炼其中的方法和思想。 教学方法: 1. 可以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组织教学活动。 2. 围绕信息的某个重要特征,以一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展开; 3. 避免把本章内容进行满堂灌,要理解和挖掘教材中的案例及其价值。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情景模拟,激情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本学期信息技术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中的信息。大家毕业于不同的学校,你们对信息技术课的理解是什么?信息技术课要教给我们什么知识? 期待学生回答。(学生可能会从计算机操作方面回答,更正:是的,刚才说到的计算机是信息技术研究的重要方面。它是信息获取和处理的高手!)总结学生回答:信息技术从广义上讲,是指人类获取,加工存储,提取,传递和利用信息的技术。现代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被快速地应用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的能力已成为未来社会中人的一项基本能力,可以这样说,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在年轻人中,不懂信息技术显然是不行的。正因为如此,我国在中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为你们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准备。 在这节课中,我们要学习一个词语——信息。 信息从广义上讲是人们通过观察、感受得到的有用消息。它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用文字、符号、图像、声音、语言等呈现。 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的表征,它能够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譬如:上课铃声告诉我们开始上课的信息;天气预报告诉人们关于天气的信息;商品广告让人们了解产品信息…… 请学生举例身边的信息。

第一课信息与信息社会教案

信息技术创生型导学案 一、学习内容:信息与信息社会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教材介绍了信息的含 义,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过程,以及信息社会。为了更生动的对这些知识进行说明,教材加入了“一鼓作气”、“大庆油田情报的获得”、“贝卡谷地之战”、“计算机出故障后”和“UFO”这些有趣的阅读材料,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简单地阐述了什么是信息、信息获取的方法、信息处理的过程以及信息的重要性。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小学毕业,在注意力方面还保持了儿童的一些特征。由于 是初中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在课堂的设置上要充分体现趣味性,把基本知识讲清楚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四、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信息获取以及信息处理的过程。 3、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增强自身素质,加强学生使用信息的能力和道德,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优越性,使其能端正学习态 度,能主动学习,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五、重难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的获取、处理过程及发展。 六、学习方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辅导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七、学习过程: 引入:人类已跨进21世纪,进入了如火如荼的信息时代。什么是信息?如何获得信息? 获得信息后又如何处理?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解决的内容。 讲授新课:(板书)一、信息的含义 (任务):让学生观看《三国演义》中的一段视频,并回答问题“两军交战时,鼓声表达了什么含义?” (学生):进攻。 (问题):是否鼓声就一定表示进攻?请学生再看例子。 (任务):通过看图片,回忆电视中的场景。回答问题:“衙门的鼓声表达了什么含义?”(学生):告状。 (任务):“节日或重大仪式中,鼓声表示什么含义?” (学生):庆祝。 由此得出:可以用相同形式的鼓声表达不同的含义。 我们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达相同的含义。 例如:我们学校来了一个变形金刚,你要向他表达“苹果”这个含义,你可以怎样表达? (学生:)1、用文字“苹果”或是文字“apple” 2、用声音“苹果” 3、画一幅图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课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课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第1课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刘黄玲子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感性认识 ·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应用 情感目标: ·意识到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萌发学习、应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内容】 ·信息 ·信息传递、获取、存储等信息技术及常用工具 ·计算机的基本应用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 ·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 ·计算机的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对于从来没有学过计算机知识的学生来说,上课环境很陌生也很新奇,“信息”及“信息技术”等概念也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从生活素材中进行导入,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首先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引入了信息的含义,然后分别介绍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应用。总的来看,本课内容点很多,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重点突出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特点:传递、接收、存储、处理信息。 如果在机房上此课,一定要先讲解上机的基本守则。这些规定学生无法全部理解,应在后续课程中不断强化或提醒。 “信息的接受和传递”与后面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常用的信息处理工具”密切关联,共同构成了完整系统的“信息技术介绍”模块。 介绍“计算机的应用”时,教材建议了一个学生讨论活动,该活动的实施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有助于他们更为清晰地认识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信息处理方面的强大功能。

《 的认识》教学设计

“0的认识”教学设计 东莞市莞城教研室尹群娣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0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两种含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够较整洁地书写“0”。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合作、探究能力,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 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活动,激发学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和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0的两种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直尺、0~5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 活动激趣 师:大家有没有玩过“吹泡泡”的活动?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吗?(请两名学生分别来吹泡泡,其他同学帮忙数一数,看他吹了多少个。) 2. 设疑引出“0” 师:刚才他们吹了这么多的泡泡,现在到哪里去了呢?(破了)泡泡都破了,一个也没有了,可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0的知识。(板书:0的认识)[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吹泡泡”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创

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在活动中体会0的含义 (一)理解0表示“没有”的意思 1. 观察发现 师:大家知道小猴子最喜欢吃什么?(桃子)今天,它发现了一盘桃子,[出示主题图(1)] 可高兴了!看,盘子里有几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板书“2”)。看看接着发生了什么事? [分别出示主题图(2)、(3)] 猴子吃了一个,还剩下1个桃子,用1表示(板书“1”);它又吃了一个,盘子里一个桃子出没有了,用0表示。(板书“0”) 2 1 0 2. 小结 “0”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字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它表示没有的意思(板书:“没有”)。像刚才这样一个泡泡也没有,一个桃子也没有,都用“0”表示。 [设计意图:创设“吹泡泡”和“小猴吃桃”的情境,引出一个泡泡也没有,一个桃子也没有,应该用什么数字表示呢?学生在已学数字中已无法找到,从而引起认知的冲突,要用一个新的数字“0”表示。] 3. 说一说 大家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可以用“0”表示“没有”的意思的?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0”,从而加深对“0”的认识和理解。]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化,在小学阶段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深化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学生在接受小学教育的整个过程当中,会不断地形成一定的品格和能力,而这种品格和能力是适合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基于此,主要分析在核心素养的概念之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具体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基本内涵;策略分析 在小学阶段,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且将核心素养的概念深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小学阶段属于起始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科学合理的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能够促进学生发展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一、重点理解教材,钻研教材 在小学阶段,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教材是必不可少的,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应该以教材为载体,应以此为依托。除此之外,众所周知教材在编写的整个过程当中,编写者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地深入分析和研究,这样促使小学数学教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并且具有典型性和科学性的特点。由此看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提高对教材的重视程度,精细地研读数学教材,只有精细地研读数学教材,才能够真正地发掘其中所蕴含的核心素养,也能够确保教材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功能。在研读教材的过程当中必须深入并且细致,打破不良现状,针对教材当中的不同题型以及不同的图画和注释,都要提高重视程度,在研读的过程当中,能够将不同知识部分取得有机的联系,从而找到核心素养,并且进一步地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不断提高。例如,在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中,分数的基本性质,这部分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在编写这部分内容的整个过程当中,通过研读教材,我们可以发现,编写者是非常用心的,教材当中的一些内容十分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有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讲解过程当中,也可以通过故事进行导入。一位老爷爷想要把自己的土地分给三个儿子,大儿子分到十二分之四,二儿子分到三分之一,三儿子分到九分之三,三个儿子吵了起来,这时候阿凡提路过,和他们说了几句话,大家就不吵了,你们谁知道阿凡提说了什么吗?通过小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结合学情创设合理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整个过程当中,需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激活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意识。教学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往往在具体的情境当中更容易发挥自身作用。基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注重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补充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从而将数学教学放置到更加形象具体的情境当中。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学生在合理的情境当中能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并且也会学会运用知识,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过程当中,应该使用教学艺术将情境创设得更加生活化、具体化,这样才能够真正符合小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将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也要善于创设情境,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不断地探索知识,培养自身核心素养。例如,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当中,想要帮助学生形成更加理性的认知,就应该进行比较直观地展示,让学生建立模型,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习统计相关内容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形成学习兴趣。首先,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六一儿童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