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内空洞性病变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_梁玉鑫

肺内空洞性病变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_梁玉鑫

肺内空洞性病变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_梁玉鑫
肺内空洞性病变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_梁玉鑫

中国医疗设备 2014年第29卷 04期 V OL.29 No.04

164

临床影像技术

CLINICAL IMAGING TECHNOLOGY

肺内空洞性病变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并且很多肺部疾病都可以发展为空洞。研究证实,肺内空洞的病因和影像学形态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在疾病的鉴别诊断方面,总结分析肺内空洞的不同影像特点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笔者对我院186例肺内空洞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本院呼吸内科186例患者,初诊时以上患者均表现出咳嗽、咳痰、胸痛、发热、咯血等临床症状,其中男115例,女71例,年龄27~82岁;检查方法:X 线摄片检

查132例,CT 检查54例(X 线摄片联合CT 检查23例)。检查得到的影像学结果由3名高年资诊断医师阅片,共同诊断为肺内空洞性病变。所有入组患者均经过随访观察,其中经查痰证实者81例,CT 引导下穿刺检查证实者46例,支气管镜证实者38例,手术病理证实者21例。本组186例经CT 检查、X 线摄片检查或X 线摄片联合CT 检查所确诊的肺内空洞性病变患者,均经不同方法得到证实,诊断灵敏度为100.00%。

2 结果

经诊断后,发现肺结核63例(33.87%),其中57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皮肺穿刺活检、痰培养发现抗酸杆菌证实,4例经胸膜活检证实,2例误诊为肺癌,经手术确诊;

肺内空洞性病变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Imaging Finding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Lung Cavitary Lesions

[摘 要] 目的 通过总结分析各种肺内空洞性病变的影像表现,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肺内空洞性病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本院经影像学、查痰、穿刺、病理诊断证实的186例肺内空洞性病变患者,评价各种疾病引起的肺内空洞性病变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经诊断发现肺结核63例、肺癌46例、肺脓肿38例、肺曲霉菌病39例;单发空洞128例(肺上叶72例,肺中下叶56例),两肺并发空洞58例。结论 X线和CT对肺内空洞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临床医生应全面综合考虑影像学资料,把握不同空洞性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关键词] 肺内空洞性病变;肺结核;肺癌;肺脓肿;CT检查;X线摄片

Abstract : Objective By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a variety of imaging ?

ndings of pulmonary cavitary lesion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lung cavitary lesions. Methods Selected 186 cases of pulmonary cavitary lesions confirmed by imaging, sputum, puncture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in our hospital and evaluated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various diseases caused by pulmonary cavitary lesions. Results After diagnosis, we found 63 cases of tuberculosis; 46 cases of lung cancer; 38 cases of abscess; 39 cases of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128 cases of single cavity (72 cases of upper lobe, 56 cases of lung lower lobe) and 58 cases of both lungs coincided with cavity. Conclusio n X-ray and CT have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cavitary lesions. Clinicians should consider a comprehensive imaging data to grasp the different clinical imaging features of cavity lesions to improve diagnostic accuracy.

Key words: cavitary pulmonary disease; tuberculosis; lung cancer; lung abscess; CT scanning; X-ray photography

[中图分类号] R814.42;R563 [文献标志码] B doi:10.3969/j.issn.1674-1633.2014.04.065[文章编号] 1674-1633(2014)04-0164-02

梁玉鑫,彭勋,李彬,吴玉杰,郑岳,赵宇明

秦皇岛市第三医院 放射科, 河北 秦皇岛 066000

LIANG Yu-xin, PENG Xun,

LI Bin, WU Yu-jie, ZHENG Yue, ZHAO Yu-mi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he Third Hospital of Qinhuangdao, Qinhuangdao Hebei 066000, China

收稿日期:2013-10-09 修回日期:2013-12-25本文作者:梁玉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肝癌、肺结核、肺癌。作者邮箱:583030063@https://www.doczj.com/doc/8315958109.html,

临床影像技术CLINICAL IMAGING TECHNOLOGY

肺癌46例(24.73%),其中29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皮肺穿刺活检证实,17例经手术后病理切片证实;肺脓肿38例(20.43%)及肺曲霉菌病39例(20.97%),均经胸水常规及细菌学检查证实。空洞情况:单发空洞128例(肺上叶72例,肺中下叶56例),两肺并发空洞58例。

3 讨论

经支气管引流排出坏死、液化的肺内组织后会形成空腔。当气体进入空腔,在高密度病灶内形成低密度区域,在影像学上呈现空洞,即肺内空洞性病变。引起肺内空洞的疾病复杂多样,如何根据空洞的影像学特点进行诊断和鉴别是临床疾病治疗的重点和难点。

3.1 肺空洞X线影像学特点

肺结核空洞形状多呈椭圆或圆形,好发于肺上叶,可见空洞内较浅的液面,单发空洞较多发空洞多见,可在空洞周围见结核病变,X线片可显示与肺门相连较粗的索带状阴影,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薄壁空洞、纤维厚壁空洞、干酪厚壁空洞、蛀触蚀状空洞、净化空洞[2]。肺癌空洞多发于肺下叶,肺癌空洞形成机制是肺癌组织缺血坏死,经支气管排出形成肺内空洞,呈圆形或卵圆形,多位于肿瘤中央或离心外侧,大多数直径>3 cm,成高密度肿块,呈分叶状边缘,有较厚的洞壁。空洞内壁高低不平,几乎没有液体存在,空洞边缘粗糙。肺脓肿空洞是由化脓性病菌感染引起的,可引起肺部化脓性炎症,肺组织发生液化、坏死等病理变化,坏死的肺组织经支气管排出后即形成空洞。临床又将肺脓肿空洞分为急性、慢性肺脓肿空洞,前者空洞的表现为厚薄不均匀,大小及数量不一,存在液平面,斑点状或者小片状浸润阴影可在空洞外见到;后者空洞呈圆形或椭圆形,多发空洞较单发空洞少见,好发于肺下叶的后部,亦可见液平面,偶见团块状影像。肺曲霉菌病由曲菌球感染引起,免疫功能低下者较多发,常见确诊方法有两种:呼吸道分泌物真菌培养和组织活检。X线主要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致密阴影、内壁较为光整、外缘影像较模糊,曲菌球在空洞内可以随着体位的改变而有相应的移位,但空洞的最低处较多见,有时表现为半月征,在患者仰卧位时,病灶可与空洞后壁相连,有时可见球体周围出现一个环形透光的阴影[3]。

3.2 CT影像学特点

肺结核经常受细菌感染而引起肺组织细胞的坏死、纤维化、钙化,且程度较高,易形成空洞。其CT特点通常为:空洞壁厚薄差距较大,钙化灶常见于洞壁,密度高,病灶周围有毛刺及分叶(粗长毛刺及浅分叶最为多见);肺癌空洞CT常提示空洞壁厚薄差距较大,以偏心最为常见,空洞壁多为近肺门侧厚,空洞内缘凹凸不平,病灶周围血管多增粗、僵直向病灶聚拢而表现出血管集束征,若病灶靠近胸膜侧则可见胸膜凹陷征。肺脓肿常见于上叶后段、下叶背段及基底段,以单侧单发为主,CT显示:洞壁厚、内缘光滑整齐,可见液平面、外缘较模糊[4-5]。

3.3 肺结核空洞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肺结核空洞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肺内空洞疾病,流行病学统计发现成人肺结核中空洞约占40%,肺曲霉菌病性空洞主要由曲霉菌病引起,常常继发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和结核性空洞。肺癌空洞发生率约为2%~16%[6-7],多发于鳞癌。肺脓肿空洞多为吸入性感染,累及一个肺段,多发于右肺,卒洞腔内有较多的脓液贮留。临床医生须客观细致地分析影像资料,在分析空洞本身的基础上,还应仔细分析空洞周围肺野和整个心肺的变化,并且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等,去判断由这些影像征象所反映的疾病病理变化,而绝对不可以单凭看上去“很像”或者抓住其中一两点就妄下结论[8]。除X片和CT外,目前支气管造影也广泛应用临床,可明确空洞的充盈情况。研究还发现肺内空洞性病变还与肺梗塞性空洞、恶性肉芽肿病等有关[9]。

综上所述,在肺内空洞性病变的诊断中,X线和CT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临床医生应全面综合考虑影像学资料,根据肺空洞性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及周围情况的影像学特点,结合患者的病史及临床特点,提高肺内空洞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漏诊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 马大庆.肺部空洞影像的鉴别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

38(1):7-9.

[2] 于立祥.肺结核空洞X线鉴别诊断的浅析[J].影像与检验,2011,

(29):179.

[3] 杨李生,刘继民,王明钦.CT诊断两肺曲菌球1例报告[J].实用

放射学杂志,2004,18(4):352-353.

[4] 段生新.肺部空洞性病变的CT诊断体会[J].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0,(10):1858.

[5] 柴桂平,吴吉丽.肺部空洞性病变的CT特征分析[J].山西医药

杂志(下半月刊),2011,(3):225-226.

[6] 陈艺坛,陈志斌,潘云虎.肺部空洞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J].临

床军医杂志,2004,32(3):74-75.

[7] 匡冬冬,苏同华.原发性肺类癌的MSCT表现[J].中国医疗设备,

2013,28(11):164-166.

[8] 刘宗彬.肺结核空洞X线鉴别诊断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西医

学杂志,2009,7(4):36-37.

[9] 吕建武,李爱萍,粱嵩.肺内空洞性病变鉴别诊断[J].医用放射

技术杂志,2006,(12):95. C

中国医疗设备 2014年第29卷 04期 V OL.29 No.04165

多发肺内结节影像诊断

多发肺内结节影像诊断 发表时间:2012-03-23T10:11:48.6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张兴伟[导读] OWR病人提示有单发肺A VM的症状包括肺实质出血或脑内病变的相应症状。 张兴伟(黑龙江省漠河县人民医院 165300)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164-02 【关键词】多发肺内结节影像诊断 一、肺转移瘤 1.肺转移瘤的最常见原发恶性肿瘤发生部位为乳腺,肾,结肠,前列腺,头颈部与肺自身。 2.转移结节常位于胸膜下与肺的基底部,原因是这些部位血流丰富(高达肺尖的3倍)。 3.空洞性转移瘤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鳞状细胞癌。最常见的原发肿瘤发生部位为宫颈与头颈部。结肠癌是引起肺内空洞性转移性腺癌的原发肿瘤。 4.钙化性或骨化性转移瘤的原发肿瘤常为骨肉瘤与软骨肉瘤。 5.血管性原发肿瘤,如绒毛膜癌与腺癌的转移瘤可边界模糊。 6.CT扫描,特别是螺旋CT扫描,可较X线胸片显示更多的结节。CT扫描也可更好显示钙化与空洞。 7.在CT影像上,可见到血管直接进入结节。此种表现称为“供血血管”征,提示为血源性转移。 二、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1.曲霉菌病有三种不同的临床表现:腐生型,变态反应型与侵袭型改变,依患者免疫状态不同而病变形式不同,从高免疫状态,到正常免疫状态,到低免疫状态(侵袭型改变)。 2.腐生型改变包括在已有的空洞内菌丝聚集。病灶常称之为足分枝菌肿,或“霉菌球”。患者的免疫系统通常为正常的。譬变态反应型改变,也就是所谓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是由于过敏反应引起的,典型病变伴有哮喘与嗜酸细胞过多症。其X线影像表现为中心性支气管扩张与管腔内黏液栓塞(指套征)。 3.侵袭性改变发生于严重免疫抑制病人;其特征为血管的侵犯。患者包括有血液病的病人,特别是白血病与淋巴瘤的病人器官移植病人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的病人。 4.侵袭型肺曲霉菌病最常见的X线影像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单发或多发肺内结节或阴影。粟粒状或弥漫性小结节型改变较少见。 5.肺内结节发生于先前正常的肺实质并缓慢增大。中性粒细胞减少看来可能是促使结节生长的实际因素。恢复后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病人(如白血病病人),结节常沿其外缘形成空洞,形成一相对非特异性的表现,称之为“空气新月征”。 6.CT扫描可显示X线胸片上不明显的结节。CT亦可显示结节周围毛玻璃状高密度的晕,为一相对非特异性表现。有一定临床表现时,晕代表了出血性坏死,常为明显空洞性改变的预兆。 三、多发性肺内血肿 1.肺血肿通常发生于胸部钝性为主的创伤或穿刺伤后。 2.肺血肿的机制为肺实质的剪切伤伴肺撕裂伤。充满气体的撕裂称之为“肺气囊”,而“血肿”为充满血的撕裂。 3.由于周围肺实质的阴影,在数小时或更长的时间内可看不见肺血肿。 4.肺血肿的消散常需要数周到数月;血肿常常是创伤的唯一晚期表现。 5.在胸部X线片上,肺血肿表现为单个或多个边界清楚的结节或肿块。病灶直径通常小于5cm。CT显示病灶更清晰。 6.常采取保守的方法治疗病变。 四、结节性肺淀粉样变性 1.淀粉样物质是一种蛋白质,用刚果红染色,在偏振光下呈绿色双反射光。 2.原发性淀粉样变性与多发骨髓瘤导致全身性疾病。反应性全身性病变则常由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结核引起。 3.全身性淀粉样变性可表现有肺受累,而限局性或单发性淀粉样变性可发生于肺,心脏或肾脏。 4.多数淀粉样变性的病人X线胸片可正常。偶尔,X线胸片可显示间质影像增多。 5.原发性肺淀粉样变性为一罕见疾病,其发生形式有三种:气管支气管型,结节性肺实质型,与弥漫性肺实质型或肺胞间隔型。 6.典型的气管支气管型病变引起弥漫性不规则的大气道狭窄并可导致阻塞性肺不张。 7.弥漫性肺实质或肺泡间隔型病变,肺内淀粉样物的沉积常分布广泛,累及小血管与肺间质,同时,可有多灶性淀粉样物的小结节。弥漫性肺实质或肺泡间隔型淀粉样变性最为少见,但其临床意义最明显。与其他两型淀粉样变性相比,弥漫性肺间质型淀粉样变性的病人更易死于呼吸衰竭。 8.弥漫性肺间质或肺泡间隔型淀粉样变性的X线影像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弥漫性间质或肺泡性阴影,一旦出现,很少随时间改变。异常区域可钙化或显示有明显骨化,但后者罕见。弥漫性肺实质的异常主要为结节,但也可见到弥漫性不均匀的阴影。 五、多发脓毒性血栓 1.多发脓毒性血栓可在感染性物质经血液播散到肺后发生。 2.脓毒性栓子最常见的来源是静脉吸毒者三尖瓣心内膜炎;中心静脉导管与手术器具感染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 3.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与肺炎球菌。 4.通常要通过血液或导管头的细菌培养来证实诊断。 5.最常见的X线胸片表现为多发性,以胸膜为基底的,圆形或楔形肺实质阴影,好发于肺基底部。因为肺底的血液灌注更丰富。 6.在X线胸片上,依慢性程度不同,病灶常表现为不同时期的空洞。而在CT扫描上,多达50%的病灶显示为空洞。其表现与Wegener 肉芽肿相似。临床表现有助于区别这两种病变。 7.CT扫描可显示进入肺实质阴影内的血管(供血血管征),提示为血行性来源的病变。

2010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1 概述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强直。AS的患病率在各国报道不一,日本本土人为0.05%~0.2%,我国患病率初步调查为0.3%左右。本病男女之比约为2~3:1,女性发病较缓慢且病情较轻。发病年龄通常在13~31岁,高峰为20-30岁.40岁以后及8岁以前发病者少见。 AS的病因未明。从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遗传和环境因素在本病的发病中发挥作用。已证实,AS的发病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密切相关。并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健康人群的HLA-B27阳性率因种族和地区不同差别很大,如欧洲的白种人为4%~13%,我国为2%~7%,可是AS患者的HLA-B27的阳性率在我国患者高达90%左右。AS的病理性标志和早期表现之一为骶髂关节炎。脊柱受累晚期的典型表现为“竹节样改变”。外周关节的滑膜炎在组织学上与类风湿关节炎(RA)难以区别。肌腱端病为本病的特征之一。 2 临床表现 本病发病隐袭。患者逐渐出现腰背部或骶髂部疼痛和(或)晨僵,半夜痛醒。翻身困难,晨起或久坐后起立时腰部晨僵明显,但活动后减轻。部分患者有臀部钝痛或骶髂部剧痛,偶尔向周边放射。咳嗽、打

喷嚏、突然扭动腰部疼痛可加重。疾病早期臀部疼痛多为一侧呈间断性或交替性疼痛,数月后疼痛多为双侧呈持续性。多数患者随病情进展由腰椎向胸、颈部脊椎发展,则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或脊柱畸形。24%~75%的AS患者在病初或病程中出现髋关节和外周关节病变,其中膝、踝和肩关节居多,肘及手、足小关节偶有受累。外周关节病变多为非对称性,常只累及少数关节或单关节,下肢大关节的关节炎为本病外周关节炎的特征之一。髋关节和膝以及其他关节的关节炎或关节痛多出现在发病早期,较少或几乎不引起关节破坏和残疾。髋关节受累占38%~66%,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屈曲挛缩及关节强直,其中大多数为双侧,而且94%的髋部症状起于发病后前5年内。发病年龄较小及以外周关节起病者易发生髋关节病变。1/4的患者在病程中发生眼色素膜炎,单侧或双侧交替,可反复发作甚至.可致视力障碍。 本病的全身表现轻微,少数重症者有发热、疲倦、消瘦、贫血或其他器官受累。跖底筋膜炎、跟腱炎和其他部位的肌腱端病在本病常见。神经系统症状来自压迫性脊神经炎或坐骨神经痛、椎骨骨折或不全脱位以及马尾综合征,后者可引起阳萎、夜间尿失禁、膀胱和直肠感觉迟钝、踝反射消失。极少数患者出现肺上叶纤维化,有时伴有空洞形成而被误认为结核,也可因并发霉菌感染而使病情加剧。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及传导障碍见于3.5%~10%的患者。AS可并发IgA肾病和淀粉样变性。 3 诊断要点

肺内多发结节病灶-胸部疾病的基本影像表现分析

肺内多发结节病灶-胸部疾病的基本影像表现分析 时间:2010-09-01 来源:影像园作者:李铁一【复制分享】【讨论-纠错】【举报】 按照结节的不同大小将多发结节性疾病分组,有利于不同疾病的鉴别诊断。肺内多发结节为1~2mm的粟粒大小病灶,可见于粟粒性肺结核、肺转移瘤(以乳癌、胃癌多见)、肺泡癌、过敏性肺炎、肺泡微石症。其中粟粒性肺结核、过敏性肺炎较其他疾病常见。1cm左右大小的结节可见于转移瘤、炎症、结核、淋巴瘤、结节病,其中以转移瘤、炎症多见。 当结节大小在3~5mm时,可见于结节病、结核、肺炎、转移瘤、肺泡癌、朗格汉斯巨细胞肉芽肿、矽肺,其中以肺炎、结核、转移瘤、肺泡癌较多见。 (一)多发结节的影像表现 1.病灶大小及分布根据病灶大小和分布可初步划分疑诊疾病,病灶大小不能确定疾病性质,如结核病灶可从粟粒大小到1 cm左右,甚至更大。肺炎病灶也可从粟粒大小到l cm 左右或更大,但病灶大小的划分有助于鉴别诊断。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两肺弥漫分布粟粒结节病灶,首先要鉴别粟粒性肺结核和过敏性肺炎(鸽子肺)。病灶大小在3~5mm,首先考虑转移瘤及肺泡癌,但需排除炎症。在放射科会诊工作中体会到,近年遇见的炎症与肿瘤的鉴别诊断较肿瘤与结核鉴别多,因为炎症和肿瘤多发病灶形态相近,而结核病灶本身形态不同、病灶密度不同,若发现两上叶病灶较其他部位多,应当考虑为肺结核。在炎症与肿瘤鉴别诊断中将肿瘤误认为肺炎时有发生,应引起高度重视。若两肺多发病灶,同时伴有胸膜多发形态不同病灶(扁丘状、结节状及片状),而无胸腔积液,结核较肿瘤多见。 2.树芽征(Tree-in-bud) 在CT上表现为边模糊的小叶中心结节及小叶内分枝影像。病理上为呼吸细支气管被粘液、脓液或液体堵塞,细支气管发生扩张、管壁增厚及细支气管周围炎。树芽征可见于经支气管播散的活动性肺结核、病毒、真菌及寄生虫感染,过敏性支气管肺笰状菌病、囊性纤维化、吸人性肺炎、喉支气管乳头瘤病。依笔者的经验,树芽征多见于结核支气管播散及细支气管炎症,此征有助于结核、支气管炎与肿瘤鉴别。 3.钙化及高密度病灶两肺多发粟粒状钙化病灶,可见于肺泡微石症,表现为两肺广泛性粟粒状钙化灶,在病灶密集部位可呈大片状钙化密度病变。两肺多发密度较高结节病灶,经较长时间动态观察变化慢,可见于甲状腺癌肺转移。此外肺内多发钙化密度结节还可见于成骨肉瘤、软骨肉瘤肺转移。少见的两肺多发结节钙化灶还可见于胃癌、肺癌的肺内转移,它们表现为两肺大小均匀的结节状钙化灶,病灶周围可见环状磨玻璃密度影。 (二)多发结节的动态变化 肺内发现两肺多发5~10mm病灶或更大些病灶,首诊确诊困难时,动态观察有助于鉴别炎性肉芽肿和肿瘤,这两类患者在临床上往往无明显症状,此时若能重视胸片表现和治疗后观察病灶的动态变化,常可以作出正确的鉴别诊断。胸部CT上炎性肉芽肿和肿瘤的病灶边缘比较清楚,但在胸片上两者的病灶形态有差别,炎性肉芽肿病灶边缘较模糊,而肿瘤边缘清楚。根据病情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疗有利于鉴别诊断。抗炎治疗2~3周,炎性肉芽肿病灶可明显缩小或消失,而肿瘤常规抗炎治疗无效,病灶变化不明显。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如鸽子肺),常规胸片及胸部CT均可表现为两肺多发粟粒病灶,如果仅根据影像所见可能将其误诊为粟粒性肺结核。若仔细询问病史,对于作出正确诊断很重要。笔者曾见过这样病例,患者在家发生憋气、咳嗽,久治不愈,但在亲戚家中居住则症状消失。经仔细向患者询问,得知其家中饲养了许多鸽子,据此确诊为鸽子肺,后经治疗患者痊愈。

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表现与CT特征

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表现与CT特征【摘要】目的对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相关ct 检查特征进行观察并做总结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在这四年时间里在,在我院就诊的36例患有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对这些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和ct检查结果所显示出的相关特征进行系统归类总结,并加以分析。结果观察结果表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有皮肤改变、癫痫、智力改变等三个主要方面;患者脑室的外侧管膜下经ct检查可见钙化的结节影,双侧脑室都有可能会出现增大现象。结论对结节性硬化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和ct影响学特征进行充分详细的了解,对于对该类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有效及时的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结节性硬化症;临床表现;ct影响学特征;研究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uberous sclerosis with ct characteristics wang zhi fu 【abstract】objective of tuberous sclerosis of majo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related ct exa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bserved and summing-up analysis. random method in march 2006 to march 2010, in the four years in our hospital in, a doctor of 36 patients with tuberous sclerosis

肺内多发结节的HRCT诊断及鉴别诊断流程

专题讲座 内容:肺内多发结节得高分辨率 CT鉴别诊断流程 肺内多发结节得高分辨率CT鉴别诊断流程 对肺内多发结节得评估就是临床医师面临得重要挑战、需要考虑得鉴别诊断较多,包括一系列良性与恶性病变,致使临床处理更加困难。随着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技术得引入,有能力对弥漫性多结节病变得特点进行评估,已成为基本得诊断程序。本研究旨在采用HRCT扫描识别技术开发一套鉴别多结节肺实质病得诊断流程。 为本文论述需要,对多发结节疾病进行定义。多发结节疾病就是指在常规CT扫描中存在不易计数得肺内结节,这些结节大多数直径<1cm、虽然转移性疾病就是肺内多发结节最常见原因,但就是这一定义明显包括一系列良性与恶性肺部疾病。我们认为结合基于高分辨率(HR)CT特征性扫描征象得详细诊断流程[1]与临床表现,可为大多数弥漫性肺内结节患者提供特异性诊断或明显减少鉴别诊断得数量、 流程概述 CT扫描由于能够在横断面上评价肺实质结构并消除密度融合得影响,能详尽提供评价肺结节得独特机会[2]。首先,其可评价结节得解剖分布;其次,其可评价结节得形态[3~5]。 解剖学分布 考虑如下分布特点:弥漫与局灶或成簇分布;中心(支气管血管周围)与外周(胸膜下或裂周)分布;上叶与下叶分布、最重要得就是,亦根据结节与次级小叶得解剖关系特征分为小叶中心结节与主要累及小叶周围包括小叶间隔得结节[3~5](图1)。

例如,结节病等主要位于或邻近淋巴管得疾病多分布于淋巴管密集区域,主要分布在胸膜或叶间胸膜表面、小叶间隔与支气管血管周围得轴心间质(图2)、而对于血行播散得病变,如粟粒性感染或血行性转移,其结节多随机分布于次级肺小叶,在肺底部最为密集(图3)。上述结节分布特点明显不同于吸入因素引起得肺结节,如支气管播散得感染或过敏性肺炎(HP),该类疾病得结节主要分布在小叶中心,远离小叶周边部(图4、5)。

结节性硬化的影像学诊断

1016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年8月第23卷第8期JPramRadiol,Aug.2007,v州23.No.8 结节性硬化的影像学诊断 陈传亮,徐俊玲,史大鹏 (河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郑州450003) 摘要:目的总结结节性硬化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临床、影像及病理证实的结节性硬化患者的腑部cT和MRI表现。结果20例中cT表现为沿侧脑室壁分布的多发室管腰下钙化结节16例,其中多发结节14例,单发结中2例, 室管膜下等密度未钙化结节2倒,结节太小介于2一12mm。未见明确异常2例。MRI显示多发室管膜F结节】9例,单发结节l倒,T.wI结节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wI呈低信号、等信号或稍高信号。MRT显示脑皮质及皮质下病变19例,呈局限脑回样异常信号;脑白质异常信号7例,分别呈线状、楔形及不规则形。9例MRI增强扫描室管膜下结节多呈轻中度强化,脑实质内结节多不强化。结论结节性硬化的cT和MRI表现均具有特征性。 关键词:脑;结节性硬化;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742:R81442i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002一167lf2007)08一lol6一03 hnagingDiagnosisofTuberousSclerosis cHENChuⅡn—lkng。XUjun—ltng.sHIDo—peng (D叩。Hme州0,R“dloz。∥,肌’nnnPro口lnc训n叩如’5协印妇z.z^en群屯。Ⅱ450003,c^fnⅡ) Abstra“:Objec娃veTosumuptllelma昏“gkatureso“uberoussclerosis.MethodsCTandMRInl】dl“gs。fbrainjD20pa£ientswilbtub洲8 sderns诘p。ovedby。1itlic-im89i“go‘p8thologywereretr08P。ctiVely 5tudiedResunsA㈣g20caseR,彻CT,Ihelesjo㈣ppeared㈧ubependymalcHlcmednoduliiⅡ16cases(mul【jplenoduliin14casesandsi皑1enodu】ein2)andsub。peDdymalⅢa』cinedn(,(iuIiiⅡ2,th㈣duli眦e2—12mmlndJameLer,2c鼬eswe坤normal.OnMRI,thesubependymalnoduliweremultlplein19cas㈥ndsingIeiⅡonecase,thenodu¨州eiso_orhypointensityonTlWTandiso一.hypoorhype—ntensjtyonT:WI|naddjtion,thelesjonswl㈨ncorticalorsLIb_c。rlica】malterweredemoHstratedbyMRIin19ca8es,andtheabnorm81sig“alswere8howedinlocalpatlernsof corfjca】tub㈨Theabnor— mal6ndi“gs0fwhjtematterwereradial】inearorwedge—sh8pedori盯89ula。typein7case3Thesub。pendy…alnoduliweree“aneed,andth㈣stofcortica】jesionswerenotenhanced缸terconⅡast—enhancedMRscallsjn9casesCnnclusionTherearecharacteris6c矗ndiogs 0rluberoussclemsisbothonCTandMRI Keywords:brai“;tubero…c】erosjs;tomog。8p11y,X—raycomputed;MRim89i“g 结节性硬化又称Boumeville病,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神经皮肤综合征或斑痣性错构瘤病。病变可累及全身多个组织器官,但以脑部最常见。影像学检查是帮助临床诊断该病及明确病变部位和程度的常用方法。为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对本病的影像诊断水平,笔者收集20年来在本院就诊并经临床、影像和病理证实的20例结节性硬化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作一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例巾,男12例,女8例,年龄2~17岁。20例患者均先后行cT和MRI检查。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癫痫18例,面部皮肤斑丘疹15例,智力低下lI例,以上3种表现同时具备者7例,11例患者仅 收稿日期:2007一Ol一30 作者简介:陈传亮(1964一).男,河南省郑州市人.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订向:巾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磁共振诊断。有以上1种或2种表现;2例无明显临床症状为外伤就诊时偶然发现。 1.2影像学检查cT检查采用GE公司4排MscT。常规头部扫描,以OM线为基线,层厚8~lOmm;平扫后加做增强扫描者3例。MRI采用siemensl.0T超导MR成像仪,常规头颅横切位T,wI、T:wI扫描及矢状位T,wI扫描,必要时加扫冠状位T.wI或T:wI。层厚6mm,间隔O.3mm,视野250×250,矩阵256x256。平扫后行增强扫描者9例,增强剂为Gd—DT-PA,剂量O.1mmoL/b。 2结果 2.1cT表现20例cT平扫发现室管膜下钙化结节16例,单发2例,多发14例,结节数目为2~{8个不等;形态为圆形或类圆形,直径为2~12mm,半数以上结节介于2~5mm,境界清楚,主要分布于侧脑室前 角、体部及室问孔周围,沿侧脑室侧壁分布,可为双侧

肾脏良恶性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周康荣

肾脏良恶性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周康荣丁建国 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一、分类 肾脏囊性(cystic)或囊样(cyst like)病变可以分成二大类:一类是非肿瘤性病变,另一类是肿瘤性病变,后者可以是良性肿瘤,也可以为恶性肿瘤。按囊的数目可以分为单囊与多囊(二个以上)性病变。按病理组织学分类,非肿瘤性囊性或囊样病变中,可以归入这一类的有单纯性囊肿,复杂性囊肿即囊肿合并出血或感染(出血性囊肿、感染性囊肿),肾盂旁囊肿,炎症、血肿或梗塞后的囊性病变,多房囊肿,多囊肾,复合肾合并肾积水以及肾盂输尿管结核合并积水等。肿瘤性病变中有多房囊性肾瘤,多房囊性肾癌,囊性肾癌与肾癌囊性变,囊肿合并肾癌,以及多囊肾合并肾癌。尽管病理组织学不同,但影像学表现有相似之处,容易混淆.对照病理性质,仔细研究各自的影像学特点,有助鉴别诊断. 二、病理与影像学表现 1. 单纯性肾囊肿,无论US,CT,MRI都易于诊断,但很小的囊肿,由于部分容积效应,可能与实质性肿瘤混淆,增强后CT薄层扫描以及MRI T2WI均有助于鉴别。 感染性和出血性肾囊肿,其CT值升高,往往等于或高于肾实质密度,CT 平扫不易和实质性占位区分,增强后无强化,但轻度强化有时难以确定。相反,US和MRI较易区分,MRI T2WI上,这类囊肿呈明显高信号,T1WI上也可呈高信号,同样无强化。其他如炎症、脓肿、血肿等造成的囊样改变不难区别。2. 多房囊性病变,包括多房囊肿、多房囊性肾瘤和多房囊性肾癌等。在病理上完全可以区分,但在影像学表现上,有相似之处,有时可能混淆甚至难以区分。多房囊肿可能系多个单独的囊肿相互聚在一起,给人以多囊的感觉,也可能是囊内有真正的分隔,前者与多房囊性肾瘤多少有些区别,后者则非常相似。在病理上,多房囊肿的囊壁很薄,完全由上皮组织组成,缺少纤维等基质成分。 多房囊性肾瘤为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由多个大小不等的囊性组成,有完整的纤维包膜,囊壁衬以扁平或立方上皮细胞,囊内分隔除了上皮衬壁外,还有纤维基质成分,部分病例基质中尚见到其他细胞成分,如胚胎细胞、母细胞、平滑

肺多发结节是怎么回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肺多发结节是怎么回事 导语: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忙碌于自己的工作,而总是忽视自己的身体情况的,所以总是会让自己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的,而由于不少人对于疾病的了解不深 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忙碌于自己的工作,而总是忽视自己的身体情况的,所以总是会让自己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的,而由于不少人对于疾病的了解不深也是会导致人们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的。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肺多发结节是怎么回事,多了解一下肺多发结节。 结节病(sarcoidosis)为一种可侵犯全身多系统的慢性疾病,90%累及肺,其基本病变为形成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种。该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以肺、肺门淋巴结最常受累,也可累及浅表淋巴结、皮肤、眼、扁桃体、肝、脾、骨髓等处。 病因及发病机制 结节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多数人认为细胞免疫功能与体液免疫功能紊乱是结节病的重要发病机制。在某种(某些)致结节病的抗原刺激下,肺泡巨噬细胞和辅助T细胞(CD4+)被激活,巨噬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1(IL-1),IL-1激发淋巴细胞释放IL-2,使CD4+增殖并使B 细胞活化,分泌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的功能亢进。活化的淋巴细胞释放单核细胞趋化因子、白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等,使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于肺泡。随着病变的发展,肺泡内炎细胞成分减少,巨噬细胞衍生的上皮样细胞增多,并形成肉芽肿。疾病的后期,巨噬细胞释放的FN吸引大量的纤维母细胞,加上巨噬细胞释放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纤维母细胞增多,并分泌胶原,导致肺的广泛纤维化。此外,某些研究结果表明,本病的发生与分支杆菌感染有关。 病理变化肺结节病的主要病变为非特异性肺泡炎、非干酪样坏死性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肺内多发结节的HRCT诊断及鉴别诊断流程图

专题讲座 容:肺多发结节的高分辨率 CT鉴别诊断流程

肺多发结节的高分辨率CT鉴别诊断流程 对肺多发结节的评估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挑战。需要考虑的鉴别诊断较多,包括一系列良性和恶性病变,致使临床处理更加困难。随着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技术的引入,有能力对弥漫性多结节病变的特点进行评估,已成为基本的诊断程序。本研究旨在采用HRCT扫描识别技术开发一套鉴别多结节肺实质病的诊断流程。 为本文论述需要,对多发结节疾病进行定义。多发结节疾病是指在常规CT扫描中存在不易计数的肺结节,这些结节大多数直径<1cm。虽然转移性疾病是肺多发结节最常见原因,但是这一定义明显包括一系列良性和恶性肺部疾病。我们认为结合基于高分辨率(HR)CT特征性扫描征象的详细诊断流程[1]和临床表现,可为大多数弥漫性肺结节患者提供特异性诊断或明显减少鉴别诊断的数量。 流程概述 CT扫描由于能够在横断面上评价肺实质结构并消除密度融合的影响,能详尽提供评价肺结节的独特机会[2]。首先,其可评价结节的解剖分布;其次,其可评价结节的形态[3~5]。 解剖学分布 考虑如下分布特点:弥漫与局灶或成簇分布;中心(支气管血管周围)与外周(胸膜下或裂周)分布;上叶与下叶分布。最重要的是,亦根据结节与次级小叶的解剖关系特征分为小叶中心结节和主要累及小叶周围包括小叶间隔的结节[3~5](图1)。

例如,结节病等主要位于或邻近淋巴管的疾病多分布于淋巴管密集区域,主要分布在胸膜或叶间胸膜表面、小叶间隔和支气管血管周围的轴心间质(图2)。而对于血行播散的病变,如粟粒性感染或血行性转移,其结节多随机分布于次级肺小叶,在肺底部最为密集(图3)。上述结节分布特点明显不同于吸入因素引起的肺结节,如支气管播散的感染或过敏性肺炎(HP),该类疾病的结节主要分布在小叶中心,远离小叶周边部(图4、5)。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诊断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方法及准确率。方法:对收治的7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均经X线及CT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该组患者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X线确诊66例,诊断率为%;CT确诊76例,诊断率为1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4例均X线诊断为正常或可疑的病例经CT确诊14例。结论: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要比X线有优势,未经X线确诊的患者可经CT检查,以提高诊断率。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X线;CT;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进行性的疾病,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性反应为主要特征,起病隐袭,进展缓慢,全身症状较轻,但发展到后期脊柱强直以后,病情不能逆转,致残率高[1]。因此,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率,对于阻止病情继续恶化和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价值。现对2008年7月~2010年6月收治的

7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X线及CT诊断的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该组患者76例,均为我院收治首次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例诊断依据纽约AS诊断修订标准。其中男52例,女24例,年龄13~47岁,平均29岁。病程5个月~1年,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骶髂关节及腰部疼痛、腿疼、晨僵、无功能障碍或脊柱畸形。57例患者有外伤史,其中弯腰搬物伤19例,车祸伤12例,按摩伤11例,轻微碰撞伤8例,跌倒伤7例;剩余19例无明显外伤史。该组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增高,HLA-B27抗原测定均阳性,类风湿因子阴性。 影像学检查:该组患者均进行X线及CT(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X线检查:采用Kodak 2000 DR 系统,正侧位,全自动曝光。CT检查使用西门子Sensatipn 16层螺旋CT机,取骨窗、软组织窗观察。200 mA,130 kV,准直器宽度mm,螺重建间隔1 mm,螺距mm,扫描层距4 mm,层厚5 mm。增强扫描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以速率ml/s注射80 ml碘海醇以及50 ml生理盐水。 分析方法:影像资料的分析由3位影像诊断医

肺内多发结节的HRCT诊断及鉴别诊断流程

专题讲座 内容:肺内多发结节的高分辨率 CT鉴别诊断流程

肺内多发结节的高分辨率CT鉴别诊断流程 对肺内多发结节的评估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挑战。需要考虑的鉴别诊断较多,包括一系列良性和恶性病变,致使临床处理更加困难。随着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技术的引入,有能力对弥漫性多结节病变的特点进行评估,已成为基本的诊断程序。本研究旨在采用HRCT扫描识别技术开发一套鉴别多结节肺实质病的诊断流程。 为本文论述需要,对多发结节疾病进行定义。多发结节疾病是指在常规CT扫描中存在不易计数的肺内结节,这些结节大多数直径<1cm。虽然转移性疾病是肺内多发结节最常见原因,但是这一定义明显包括一系列良性和恶性肺部疾病。我们认为结合基于高分辨率(HR)CT特征性扫描征象的详细诊断流程[1]和临床表现,可为大多数弥漫性肺内结节患者提供特异性诊断或明显减少鉴别诊断的数量。 流程概述 CT扫描由于能够在横断面上评价肺实质结构并消除密度融合的影响,能详尽提供评价肺结节的独特机会[2]。首先,其可评价结节的解剖分布;其次,其可评价结节的形态[3~5]。 解剖学分布 考虑如下分布特点:弥漫与局灶或成簇分布;中心(支气管血管周围)与外周(胸膜下或裂周)分布;上叶与下叶分布。最重要的是,亦根据结节与次级小叶的解剖关系特征分为小叶中心结节和主要累及小叶周围包括小叶间隔的结节[3~5](图1)。

例如,结节病等主要位于或邻近淋巴管的疾病多分布于淋巴管密集区域,主要分布在胸膜或叶间胸膜表面、小叶间隔和支气管血管周围的轴心间质(图2)。而对于血行播散的病变,如粟粒性感染或血行性转移,其结节多随机分布于次级肺小叶,在肺底部最为密集(图3)。上述结节分布特点明显不同于吸入因素引起的肺结节,如支气管播散的感染或过敏性肺炎(HP),该类疾病的结节主要分布在小叶中心,远离小叶周边部(图4、5)。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诊断及分型

·182· Shanghai J Acu-mox, Mar 2011, V ol 30, No 3 异体蛋白,浮线后可使人体产生变态反应,产生多种免疫因子,可提高人体应激能力,激发人体免疫功能,调节身体有关脏腑器官功能,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由于夹脊穴在中轴关节两侧,在强直性脊柱炎选穴中是首选穴位。从经络学、神经学、解剖学等看,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间,夹督脉伴太阳经而行,三者经气相互贯通及作用功能相似,刺激夹脊穴的针灸效应可以同时调控督脉及太阳经经气,夹脊穴正是脊神经出口的位置,脊柱两旁分布着椎旁神经节,它们借节间支连成交感干,并随脊神经分布到周围器官或脏器[3],有学者发现刺激夹脊有利气血运行,能改善微循环状态,能改善组织的缺血和缺氧状态,同时还可以改善免疫功能,强直性脊柱炎取夹脊穴治疗有一定理论依据[4,5]。除了外治,我们采用鹿瓜多肽注射液静滴,鹿瓜多肽是从鹿科动物梅花鹿的骨骼和葫芦科植物甜瓜的干燥成熟种子中提取的多肽类活性成分,梅花鹿的骨骼具有补肾,植物甜瓜具有通经活络功效。功能是促进局部血运障碍的恢复;还能抑制前列腺素的释放,达到止痛效果及改善关节活动。对于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有促进分化和降低分化的双重调节作用,同时对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功能有调节作用,它既能缓解炎症反应的破坏性,因此可阻止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进程。和其他西药相比无明显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损伤等毒副反应[6,7]。 穴位浮线是将羊肠线植于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利用它对穴位的持久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穴位浮线可获得长久刺激,且疗效持久,两次治疗间隔可以长达5 d,弥补针灸原有扎针次数多、疗效不持久、病愈后疗效不易巩固的缺点。而且与埋线相比,埋线一般需要酸麻涨重等感觉,而浮线则不需要,操作时也不需要“得气”,如果“得气”疗效反而不好,由于不进入肌肉而减少疼痛及不影响美观,这点容易为广大患者接受。笔者将内治和外治有机结合起来,可使临床疗效大大提高。通过局部夹脊穴浮线,穴位受羊肠线刺激产生长久治疗效应,可以直达病所,刺激了相应的神经根,同时减少了治疗时间,从而改善了局部的微循环,其次通过鹿瓜多肽的全身调理,对整个中轴关节产生了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 魏云玉,黄红宇,陆红兵,等.46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结 果的调查分析[J].颈腰痛杂志,2008,29(1):41-42. [2] 詹庆业,查和萍,周丽明.中脘“浮线”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 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5):3-4. [3] 张慰民.夹脊穴定位的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1987,6(4):23-24. [4] 严少敏.颈夹脊穴温针隔姜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J].中医 药通报,2006,5(5):49. [5] 郭艳明.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J].颈腰痛杂志, 2008,29(5):495. [6] 郭生玉,林连捷,楚华,等.鹿瓜多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观 察[J].中国骨伤,2008,21(8):610-612. [7] 谢延新,苏萍.铺灸疗法配合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15例[J].上 海针灸杂志,2003,22(6):13-14. 收稿日期2010-07-24 ·相关链接·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诊断及分型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的病变,但是由于骶髂关节结构比较复杂,加以盆腔内容物如肠道、肠气、粪块等的干扰,早期骶髂关节炎较难识别。所以普通X线既不利于显示复杂的骶髂关节结构,也难于显示其早期的微小改变,对临床高度疑似,骨盆X线片正常或不能确定,以及骨盆平片显示I级骶髂关节炎者,需行CT检查。但即使是这样,CT能够最早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一般也已有10年左右的病史。因此,必须结合临床才可能尽早的诊断本病。对于临床出现腰骶部症状的患者,如果发现骶髂关节的对称性损害,就要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根据Rome提出的诊断标准,①持续3个月以上的下背痛和僵硬,休息后不缓解;②胸椎段痛和僵硬;③腰椎运动受限; ④胸部扩张受限;⑤有虹膜炎及其后症病史;⑥影像学表现双侧骶髂关节的特征性改变。如果有以上特征性的CT表现,而且有以上任意2项临床症状,即可确诊强直性脊柱炎。过去对于本病的诊断,主要依赖X 线的表现,CT的诞生不仅解决了骶髂关节显影困难的问题,而且对强直性脊柱炎可以进行精确分级。国内学者曾经提出了CT Ⅱ~Ⅳ级的表现,具体如下。Ⅱ级为软骨下局限性骨硬化、骨皮质模糊不清、斑块状缺钙、轻度侵蚀和微小囊变,关节间隙正常;Ⅲ级为严重的软骨下侵蚀、囊变,关节间隙不均匀变窄或部分强直,韧带部分受累增多;Ⅳ级为完全性强直和韧带。最近,肖正权等又根据髋关节受损的情况提出强直性髋关节炎的分期具体如下。Ⅰ期为两侧髋关节变化轻微;Ⅱ期为髋关节狭窄伴随关节周围有明确异常征象;Ⅲ期为髋关节严重狭窄伴随关节周围的严重异常;IV期为髋关节韧带骨化融合或骨性融合。以髋关节软骨坏死的程度对强直性髋关节炎的分期,体现了预后功能的判断。掌握这一新方法后,医生通过X线摄片即可进行强直性脊柱炎分期诊断,指导功能预后评估。 (摘自范卡,李素兵.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诊断及分型[J].中国全科医学:医生读者版,2010,(9):60-61.)

肺内多发结节的HRCT诊断及鉴别诊断流程

肺内多发结节的H R C T诊断及 鉴别诊断流程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专题讲座 内容:肺内多发结节的高分辨率 CT鉴别诊断流程

肺内多发结节的高分辨率CT鉴别诊断流程 对肺内多发结节的评估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挑战。需要考虑的鉴别诊断较多,包括一系列良性和恶性病变,致使临床处理更加困难。随着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技术的引入,有能力对弥漫性多结节病变的特点进行评估,已成为基本的诊断程序。本研究旨在采用HRCT扫描识别技术开发一套鉴别多结节肺实质病的诊断流程。 为本文论述需要,对多发结节疾病进行定义。多发结节疾病是指在常规CT扫描中存在不易计数的肺内结节,这些结节大多数直径<1cm。虽然转移性疾病是肺内多发结节最常见原因,但是这一定义明显包括一系列良性和恶性肺部疾病。我们认为结合基于高分辨率(HR)CT特征性扫描征象的详细诊断流程[1]和临床表现,可为大多数弥漫性肺内结节患者提供特异性诊断或明显减少鉴别诊断的数量。 流程概述 CT扫描由于能够在横断面上评价肺实质结构并消除密度融合的影响,能详尽提供评价肺结节的独特机会[2]。首先,其可评价结节的解剖分布;其次,其可评价结节的形态[3~5]。 解剖学分布 考虑如下分布特点:弥漫与局灶或成簇分布;中心(支气管血管周围)与外周(胸膜下或裂周)分布;上叶与下叶分布。最重要的是,亦根据结节与次级小叶的解剖关系特征分为小叶中心结节和主要累及小叶周围包括小叶间隔的结节[3~5](图1)。

例如,结节病等主要位于或邻近淋巴管的疾病多分布于淋巴管密集区域,主要分布在胸膜或叶间胸膜表面、小叶间隔和支气管血管周围的轴心间质(图2)。而对于血行播散的病变,如粟粒性感染或血行性转移,其结节多随机分布于次级肺小叶,在肺底部最为密集(图3)。上述结节分布特点明显不同于吸入因素引起的肺结节,如支气管播散的感染或过敏性肺炎(HP),该类疾病的结节主要分布在小叶中心,远离小叶周边部(图4、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