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工作法律实务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法律实务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法律实务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法律实务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1:住在王某楼下的李某在其阳台上安装防盗栏,宽度40公分。在安装过程中,王某以李某安装的防盗栏顶部为水平面并且宽度达40公分给自己带来了被偷盗的危险为由,阻止李某安装该防盗栏。李某说:"从一楼到三楼的阳台均安装了防盗栏,我也是为了安全起见才安装防盗栏的。况且,我是在自己家的阳台上安装防盗栏,不关你家的事。你要是觉得不安全,你也可以在你家阳台上安装防盗栏"于是,两人争吵起来,王某一怒之下,将已经被安装工人放到四楼但尚未固定防盗栏的护绳用剪刀剪断。致使防盗栏从四楼摔到一楼,完全损坏,所幸并无人员伤亡。于是,李某将王某告上法庭,要求赔偿防盗栏损失800元。本案应当如何处理?

答:相邻权得到我国法律的明确保护。《物权法》第八十四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物权法》第九十二条规定:“不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铺设管线等利用相邻不动产的,应当尽量避免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造成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李某安装防盗栏会给楼上的邻居带来危险的行为,应当认定侵害了王某的相邻权,所以,李某是有过错的。但是,王某在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后,没有采取合法的处理方式。在冲动之下,毁坏了他人的财物。正是因为王某的不法行为才直接导致了防盗栏的摔坏,因此,对于防盗栏的摔坏,王某负有全部的责任。《民法通则》第131条规定:"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因此可以适当减轻王某所应承担的赔偿责任。

案例分析2.当事人申某,男,11岁。申某的父亲和母亲蔡某于2006年结婚,同年申某出生,2015年,申某与蔡某离婚,申某由父亲抚养,2017年3月,申某父亲因病去世,蔡某拒不履行抚养申某的法定义务,不支付任何抚养费用且长期在外地居住,致使申某无人抚养,因申某无其他亲属,所以处境甚是凄凉,于是,作为长期抚养申某的长辛店镇村委会起诉蔡某,请求法院撤销蔡某作为申某法定监护人的资格,并依法另行指定监护人。请分析法院应作出怎样的判决?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8条:“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的权利,受法律保护。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

基于此,未成年人的监护权主体可以是父母,当然也可是父母以外的人,如住所地的村民委员会或是父母所在单位。那么,未成年人监护权的撤消变更前提可以有三种情况:一是现有的监护人丧失了监护能力。例如,无生活来源,失去劳动能力,智力有障碍。二是监护人不履行监护权,即监护人有能力但不履行监护的职责,如有经济能力,但不支付,对未成年人生活,学习,成长不管不问。三是由于失去监护人。如今申某的母亲并没有符合以上三点中的任意一点,所以蔡某必须履行其监护权,长辛店镇村委会并不能得到申某的监护权。

案例分析3甲乙同住一栋楼,甲住四楼,乙住五楼,甲乙两家素有往来。甲有个四个月大的孩子。一天,甲趁孩子熟睡之际锁上门下楼买东西却忘了带钥匙出门。甲便到乙家借电话打给丈夫,让丈夫早点回来开门,而甲夫说最快也要一个小时才能回来。甲心急,担心家中小儿醒来无人照看会有危险,于是便想顺着乙家客厅的窗户攀爬下来从窗户进入自家屋子,乙说这样危险,便到车棚拿了根粗绳子上来,让甲将绳子一端绑在身上,另一端系在家里的桌子脚下,再顺着窗户下去,谁知,由于绳子压在窗台的铝合金窗缘而被刮断,甲摔下身亡。

甲夫认为如果乙不拿绳子给自己的妻子,妻子便不会掉下来死亡,孩子便不会没有娘,于是要求乙赔偿妻子死亡的损失。问:谁应对甲的死亡承担责任?

答: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一般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基于过错致人损害而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是指在一般情况下,构成侵权行为所必须具备的因素。只有同时具备这些因素,侵权行为才能成立。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有加害行为、有损害事实的存在、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四个方面。

首先,由于乙拿绳子给甲的既定行为绳子压在窗台的铝合金窗缘而被刮断,甲摔下身亡,乙的行为虽不违法但对甲造成了损害事实,对甲的生命造成损害;其次,是因为乙拿绳子给甲才导致了后来甲的身亡,所以两者间存在因果关系。但由于已提醒过甲,但也确实没有想到绳子会断,所以乙的行为属于过失主观过错。过失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损害他人的民事权利但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结果导致他人的民事权利受到损害的。由于本身已的行为并不是违法行为,所以缺少任何一个要件,就不能构成侵权民事责任。但是,乙仍然需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一、1990年5月,刚满19岁的孟丽与25岁的男青年谢涛未办结婚登记即举办了婚礼,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1990年8月,孟丽的父亲孟祥因病死亡,留下存款1万元和50平米的私房一套,由于母亲早亡又没有其他兄弟姐妹,孟丽就与谢涛搬进该房居住,谢涛从其舅舅处借款2万元对该房进行了装修并在给舅舅的借条中写明了该款的用途。1995年始,谢涛长期在外地工作,夫妻感情日趋冷淡,2004年3月,孟丽用父亲留下来的1万元购买了股票若干且获利3万元,但孟丽却隐瞒了这一情况。2004年5月,谢涛从朋友处知悉此事十分气愤,遂要求孟丽交出该款,孟丽却提出离婚要求,谢涛同意离婚,但双方因为财产分割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孟丽便向法院提出离婚,并指出该房屋应该为自己的个人财产,股票是用父亲留下来的遗产购买的,因此,股票的本金及收益也都应归自己所有,谢涛则提出不仅要分割房屋和股票收益,而且,自己所欠舅舅的债务也属于夫妻共同债务。请问

1、孟丽与谢涛的婚姻关系是否有效?为什么?

2、孟祥死亡时留下来的50平米的私房及1万元的存款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为什么?

3、孟丽取得的3万元股票收益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为什么?

4、谢涛为装修房屋而向舅舅借款2万元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什么?

答:1 、孟丽与谢涛属于事实婚姻,因为他们的同居行为发生在1990年,到1994年2月一日时他们已经具备了结婚实质要件。因为是事实婚姻,所以婚姻关系有效,法院应该受理孟丽的离婚请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五条规定: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

2、孟父遗产1万元及50平米房产,只有孟丽有合法的继承权,因此属于孟丽个人财产。因为孟父死亡时孟丽还不满20周岁,不够法定结婚年龄,所以当时孟丽与谢涛属于同居关系,而不是事实婚姻关系。即使后来构成事实婚姻关系,但根据我国婚姻法,婚前财产永远属于个人财产。

3、孟丽投资股票的收益属于夫妻共同所有,因为她是在2004年已经构成事实婚姻的前提下买的股票。婚姻法第十七条对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应归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范围作出了规定,即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生产、经营的收益财产

归夫妻共同所有。

4、因为对房子进行装修时,孟丽不够法定结婚年龄,所以但是孟丽与谢涛属于同居关系,而不是事实婚姻关系。谢涛借款2万给房子装修属于个人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孟丽无需返还。

二、李强是李雪峰夫妇的独生子,成年之后与王艳结婚,育有一子李大海,由于李强夫妇工作比较忙,李大海由祖父母李雪峰夫妇抚养长大,与祖父母感情深厚,工作后按月给祖父母生活费,2001年12月李雪峰妻子病逝,半年之后,李雪峰再婚。此事引起李强的极大不满,与其父争吵后,双方签署了脱离父子关系的协议,从此,李强与其父不再来往。2003年2月,李雪峰患重病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其再婚妻子因年事已高无法照顾,李雪峰要求李强尽赡养义务遭拒绝,李强要求儿子李大海对其祖父李雪峰尽赡养义务。

依据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回答以下问题并简述理由:

1、双方签署的断绝父子关系的协议是否有效?

2、李强对其父是否有赡养义务?

3、李大海在何种情况下对其祖父有赡养义务?

答:1、断绝父子关系的协议无效。根据婚姻法的规定,自然血亲是基于天然血缘联系而发生的亲属关系,因此,除死亡外,不能人为地加以解除,父子关系属于自然血亲。

2、李强对其父李雪峰有赡养义务。根据婚姻法规定,子女不得干涉父母再婚及婚后的生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故在此种情况下,李强对其父有赡养义务。

3、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孙子女、外孙子女赡养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条件是:孙子女、外孙子女有负担能力,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女已经死亡或无力赡养。本案中,李大海的祖父母李雪峰的儿子李强,不仅健在而且具有赡养能力,尽管李大海是由其祖父母李雪峰抚养长大的,也不须履行对祖父的赡养义务。

三、程君与陆艳于1980年结婚,1982年生育一子程大伟,夫妇两人感情一直不好,但为了儿子始终未提出离婚。2000年陆艳因身体原因辞去工作在家静养,2001年3月陆艳患重病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一直靠儿子程大伟照顾,2003年程大伟大学二年级时需要交学费5000元,母亲陆艳无力承担,其父程君拒绝承担此费用,无奈,陆艳、程大伟将程君告上法庭,要求支付程大伟学费5000元及陆艳的扶养费,

依据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回答以下问题并简述理由:

1、支付程大伟5000元学费的诉讼请求法院应否支持?

2、支付陆艳扶养费的诉讼请求法院应否支持?

答:1、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依司法解释,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丧失或者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本案中,程大伟已高中毕业正读大学二年级,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故其要求其父支付5000元学费的诉讼请求,法院不予支持。

2、婚姻法规定,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需要扶养的一方,有要求对方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本案中陆艳生活不能自理且无经济来源,属既缺乏生活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双缺乏人,因此,程君依法应当对陆艳有扶养义务,支付陆艳的扶养费,故陆艳的请求法院应予支持。

四、张某(1966年5月生)与王某(1967年1月生)是同村村民,1989年2月两人确立了恋爱关系,第二年10月1日举行婚礼并宴请亲朋好友,但未履行结婚登记,之后王某和张某便以夫妻的名义公开共同生活,王某于1992年生育一女孩,至1999年,张某和王某共同盖了5间瓦房,并置备了手扶拖拉机一辆及一些家用电器。

张某和王某共同生活早期感情很好,张某在外跑运输,王某在家种田,两人家中生活条件比同村多数村民要好。1999年,张某在县城找到一份专为某公司运送货物的稳定工作,经与王某商量,张某在县城租了一套房子准备长期干下去,2000年春,张某在城里认识了个体户刘某,两人逐渐产生感情,自2000年底起,张某和刘某开始同居生活,刘某于2001年10月生下一子,周围的人都以为他们是夫妻。2002年春节期间,王某听到同村在县城工作的人提起张某和刘某的事,后到县城去调查发现确有其事,于是非常气愤,遂于2002年3月向县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追究张某和刘某重婚罪并要求与张某离婚,分割共有财产。

王某还表示女儿由自己抚养,张某应每月给付女儿抚养费200元。问:

1、王某与张某是否构成事实婚姻?简述其理由

2、张某与刘某的关系是否构成重婚?为什么?

3、对王某要求与张某离婚及分割财产、抚养女儿的要求如何处理?

答:l、本案中.王某和张某“结婚”时已经达到法定婚龄,其结婚符合婚姻的实质要件,且在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因此应按事实婚姻处理。

2、张某与刘某的关系构成重婚。因为张某与王某的关系已经构成事实婚姻,而其与刘某又是以夫妻名义同居并生育有一子.因此符合重婚的定义。最后是否应追究张某的重婚罪,要看刘某是否知道张某与王某的夫妻关系,如知道则应追究其重婚罪。反之,不追究。

3、因为王某与张某构成事实婚姻关系,所以法院应受理王某的离婚请求。法院应准予王某与张某离婚,同时应按婚姻法的要求分割财产,确定女儿的抚养人及抚养费。第39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五、2009年,某外企一姓郑的部门经理在一次公司聚会中,因多喝了几杯,稀里糊涂地被女助理李某扶到宾馆“休息”,次日凌晨,酒醒后的郑某发现李某与自己同床共枕,惊得夺门而逃,一个月后,李某带着两个哥哥找上门来,称已怀上郑某的孩子,如果郑某不与她结婚,将告他强奸罪。郑某被逼无奈只得与李某匆匆登记结婚,婚后不到半年,李某即生下一子,郑某怀疑宾馆一夜乃李某设下圈套,愤而向法院起诉离婚,请求解除婚姻关系。请问,法院该如何判决?

答:郑经理和李某双方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了结婚登记,具备了婚姻关系成立的形式要件,符合现行《婚姻法》的有关规定,却违反了婚姻自由的原则,《婚姻法》第四条规定:“结婚双方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因此该婚姻关系又不具备婚姻关系成立的实质要件。婚姻法修订草案第十一条规定:“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者人民法院请求撤消该婚姻……”

郑经理可在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行使其撤消权,请求婚姻登记机关或者人民法院撤消该婚姻关系,而不是向法院起诉离婚,法院对此应当给予支持,同时应该根据情况适当照顾婴儿和女方的利益。

六、根据2011年8月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解释(三)》有关规定,分析下列案例。

2005年小王在父母的帮助下贷款买了一套房子,2006年与小成结婚居住,两人一起承担月供,2010年取得了房产证,现两人要离婚,小成主张房本是婚后取得的,应以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小王认为房子是其婚前个人财产,现在房屋增值了两倍,也与小成无关,两人为此争得不可开交。问:此房产应该如何处理?

1、婚前个人购房,婚后按揭还款,离婚时房产归谁?

2、婚后父母赠房,是属于夫妻共有财产还是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3、小王结婚3年后,父母给他买了一套房子,产权登记在小王的名下,小王的妻子小赵是该房屋共有权利人吗?

答:1、《婚姻法解释(三)》第十条: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产权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应根据婚姻法第39条第1款规定的原则,由产权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

所以在本案中,房屋应归小王所有,但应结合夫妻共同还贷的数额占总购房款的比例以及对应的房屋增值,并根据保护女方权益的原则,由小王给予小李相应补偿。

2、《婚姻法解释(三)》第七条: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3、由题目2的法律条款说明,在本案中,小王的父母出资为其购买的房子,产权登记在小王名下,应认定为小王一方的个人财产,小王的妻子小赵不是其房屋共有权利人。

七、李某(男)与陈某(女)系夫妻关系。李某与另一女子罗某一见钟情,由于李某隐瞒了自己已婚的事实,李罗两人很快成为情人关系,李某将10万元现金送给罗某,要罗某买套房子。陈某知道此事后,认为这10万元钱是夫妻共同财产,丈夫李某无权单独处分,要求罗某返还。罗某却认为这钱是李某自愿送给她的,她根本不知李某已婚,因此不愿意返还。问:丈夫是否有权单独处分共有财产?妻子能否要求返还?返还多少?

答:关于对夫妻共同共有财产的处分权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9条规定,在共同共有关系期间,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一般认定无效,但第三人善意有偿取得该财产的,应当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规定,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决定。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做重要处理决定,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

本案例中,一方面,罗某虽然不知道李某已经结婚的事实,但其接受李某赠与的财产并没有付出相应的对价,因此不属于有偿取得,不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另一方面因该10万元数额巨大,且并非日常生活需要,李某无权单独处理。因此,李某的赠与行为应认定为无效,陈某作为财产所有人和利害关系人有权要求罗某返还。由于夫妻财产并未分割,属于共同共有并不是按份共同,李某的赠与行为无效,陈某有权要求罗某全部返还。

八、某加工厂工人杨某丧偶后,独自带着两个幼小的孩子,生活十分困难,1990年与某机

械厂工人李某相识,不久便结婚,李某与前妻生有两个女儿,长女李甲,9岁,次女李乙,6岁,他俩随李某、杨某夫妇一起生活,不料,1997年李某因车祸死亡,扔下杨某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杨某月收入不足200元,难以维持一家五口人的生活费用和四个孩子的教育费用,为减轻负担,杨某请求李甲、李乙刚退休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抚养他们的亲(外)孙女,遭到拒绝。无奈,杨某于1998年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解除与李甲、李乙的继母女关系,由她们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共同领回抚养。问:

1、杨某是否有抚养两个继子女的义务?

2、法院可否判决解除杨某与李甲、李乙的继母女关系?

3、从本案的实际情况来看,谁有义务抚养李甲、李乙?

答: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继父母与继子女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能否解除的批复》认为:继父母与继子女已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不能自然终止。当生父与继母或生母与继父离婚时,继父母与继子女关系自然消除。当生父或生母一方死亡时,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姻亲关系不变。所以杨某有抚养李甲、李乙的义务。

2、由于李甲、李乙尚未成年,《婚姻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继父母与继子女已形成抚养关系,继子女未成年的。如果继子女的生父母均已死亡,则已形成抚养关系的继父母不得要求解除与未成年继子女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确保未成年的继子女能够得到正常的抚养和教育。在这种情况下,继子女的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亦无权要求解除继父母与继子女关系。所以,法院不能判决解除杨某与李甲、李乙的继母女关系。

3、《民法总则》第二十七条: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本案的实际情况为杨某由于经济条件无力抚养李甲、李乙,杨某并没有监护能力,所以可由李甲、李乙的祖父母和外祖父进行抚养。

九、有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恶化后,能否解除?

解除关系后,继子女对继父母是否还有赡养的义务?(P89页案例3)

答:可以解除继父母子女关系的情形包括:长期共同生活或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恶化,双方或继父母一方向人民法院提出解除继父母子女关系的,可准许解除。在本案中,由于李某和胡某某双方提出解除关系,所以可准许解除。

但解除关系后,对年老体弱、生活困难的继父母,成年的原继子女仍应承担赡养扶助的义务。

十、养子女与养父母解除收养关系后,对养父母是否还承担赡养义务?(P90页案例4)

答:收养关系解除后,养子女与养父母及其它近亲属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行消除。所以养子女不再对养父母负有赡养义务。例外情况有:第三十条收养关系解除后,经养父母抚养的成年养子女,对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养父母,应当给付生活费。所以,本案中老吴夫妇将小吴抚养至成年,现如今年迈体弱,缺乏生活来源,尽管小吴和老吴夫妇已经解除收养关系,成年的小吴但应当支付生活费。

十一、某甲有子乙、女丙,乙1986年死亡,遗下子丁、女戊,甲1996年死亡,遗有财产2万元,问该案如何继承?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所以,本案中的四个子女均享有平等的继承权,每人各得四分之一5000元。

十二、某甲丧偶,有四个儿子均已成家各有子女,并分家单过,一日,某甲同长子乙乘车外出,坠入山涧双双死亡,甲有遗产4万元,问:

1、此案应如何继承?

2、乙妻和乙子应各得多少遗产?

3、若有证据证明乙先于甲死亡,乙妻和乙子应得多少?

答:1、法定继承中如果有继承权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且不能确定谁死于后的,应推定没有继承权的人先死。如几个死亡人辈分不同,应推定长辈甲先死。

2、甲先死,甲的遗产原则上由其四个儿子均等继承。乙继承的四分之一即一万元。乙与乙妻是夫妻婚姻关系,乙妻得一半份额即5000元,由于乙去世,乙的另一半份额属于乙妻和乙子的共同财产,乙妻和乙子再各得二分之一。所以,乙妻得四分之三7500元,乙子的四分之一2500元。

3、代位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时,由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替先死亡的长辈直系血亲继承被继承人遗产。本案中,若乙先死,由乙的晚辈直系血亲乙子代位继承其父乙继承甲遗产的份额,继承甲遗产的四分之一即一万元。

十三、甲乙婚后购买了4间房屋,并生有二女丙、丁,1992年4月甲病重时嘱托前去探望的大外孙女(丙的女儿、19岁)及亲友戌为见证人,口头遗嘱将四间房屋全部给大女儿丙继承,不久甲病逝。问:

1、甲的口头遗嘱是否有效?本案应该如何继承?

2、如果某甲口头遗嘱时,见证人是他的亲友和工友,而某甲当时病好了,1995年才死亡,遗嘱还有效吗?

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17条第5款规定,“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根据以上规定,在本案中由于甲当时病重但并不属于危急情况,同时甲的口关遗嘱并没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人在场见证,所以甲的口头遗嘱无效,大女儿丙没有房屋的全部继承权。

2、第二种情况虽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见证人,但因为甲当时的病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17条规定“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因此本案中,甲病好过后可以以其他形式立遗嘱,所以甲的口头遗嘱无效。

十四、郭某曾立下书面遗嘱,将其全部财产3间房屋和2万元存款给长子郭甲继承,但弥留之际,郭某看到郭甲似乎在窃笑,巴不得自己赶快死,便宣布把自己的全部遗产给次子郭乙继承,当时在场人员有护士小王、郭甲、郭乙及郭某的女儿郭丙,郭丙患有严重的精神病,无业在家,郭某对郭丙很讨厌,故未考虑过给她财产。问题:

1、两个遗嘱以哪一份为准?为什么?

2、以立为准的遗嘱效力如何?为什么?

3、如果郭甲为争夺遗产,在郭乙水中下毒,但误以白糖当砒霜,则发生什么民事后果?

答:1、郭某在弥留之际的口头遗嘱,须符合法定条件之一即为: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所以郭甲、郭乙及郭某的女儿郭丙都不能成为遗嘱见证人,只有护士小王可以成为遗嘱见证人,所以这份口头遗嘱是无效的。所以只有书面遗嘱是有效的,本案应以书面遗嘱为准。

2、根据我国《继承法》第19条的规定,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而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份额。这一规定属于强行性规定,遗嘱取消缺乏劳动能力而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的,郭某的书面遗嘱属于部分有效。所以本案郭某的遗产处理时,应当为该继承人郭丙留下必要的遗产,所剩余的部分才能参照郭某的遗嘱确定的分配原则处理。

3、郭甲的行为属于为争夺遗产而故意杀害其他继承人的情形,根据《继承法》,对于为争夺遗产故意杀害其他继承人的,丧失继承权。本案中,郭甲为了继承遗产而故意杀害郭乙,则丧失继承权。郭甲丧失继承权后,郭某的遗产不能按照遗嘱继承,此时应当依照法定继承办理,由郭乙、郭丙继承郭某的遗产。

十五、某法院调处一起双方当事人就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争执不下而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原告王甲到法院起诉继母刘某,要求按其父王某生前所立的遗嘱来分配王某所遗留的财产,被告刘某以原告未对其父尽赡养义务,不能享有继承的权利,且王某在立遗嘱时已处于病危状态,遗嘱应属无效为由提出答辩,要求法院按法定继承分割遗产。法院查明,原告王甲系被告人王某的儿子,被告刘某是原告的继母,王某于2003年11月23日立公正遗嘱一份,内容为:王某与刘某结婚前所的正房五间及院落归王甲所有;王某与刘某的夫妻共同存款,属于王某的那一半归王甲所有。王某因病于2003年12月份去世,被继承人王某与被告在银行有存款25900元。王某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及为王某办理丧葬的费用均由原告王甲支付。问题:本案应该按遗嘱继承还是法定继承的方式来继承遗产?法院应作出怎样的处理?

答:在本案中,被告只是提出王甲未赡养王某,不符合《继承法》第七条所规定的丧失继承权的情形,并且被告对其王甲来尽赡养义务的主张来提交证据,从双方认可的王甲为王某交纳医疗费等行为看,被告的主张不属实,王甲并未丧失继承权。

由于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被继承人王某立遗嘱时虽在病中,但遗嘱人王某在公证机关工作人员面前所立的遗嘱应为其自己意志的真实体现。综上,王某所立的公证遗嘱是有效的。因此,根据该遗嘱,王某的房产应由王甲继承,刘某无权继承。存款因是夫妻共同财产,其中一半为王某的遗产,应归王甲所有。

十六、如果虐待致死是定虐待罪还是故意杀人罪?(P143页案例1)

1、本案中陈某的行为是构成虐待罪还是故意杀人罪?

2、本案是否适用“告诉才处理”的规定?为什么?

答:1、“被告人陈日生明知其母黄网英有病而将其母长期安置在厨房隔壁的柴间居住,在黄网英手不能动,无法自己吃饭的情况下不喂饭,黄网英摔在地上三天三夜也不管,致使黄网英饥病交加而死,其行为已构成虐待罪,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和罪名成立。

在被害人受伤无法自己吃饭、生病而不能生活自理的情况下,被害人的生命完全依赖于被告人的保护,这种不管不问的行为完全可以与作为的杀人行为进行等同评价,具有了杀人的实行行为性,除虐待罪成立外,还符合了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构成要件,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2、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只有被害人和其法定代理人告诉的,刑

法才予处理,他们没有告诉或者告诉后又撤回告诉的,司法机关不再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如果已经追诉的,应当撤销案件。对于民事案件,法院奉行“不告不理”原则。

但是,因侮辱、诽谤他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国家利益,或者因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引起被害人死亡或者虐待家庭成员造成重伤、死亡的,不属告诉才处理的范围,应当依法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同时,因被害人人身受到限制、精神受到控制而不能告诉,致犯罪人逍遥法外,为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被害人的近亲属、人民检察院也可以告诉,依法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所以,本案符合以上要求,无需“告诉才处理”,直接依法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十七、如果父母将自己的亲生子女送给他人并收取钱财的行为,是构成遗弃罪还是拐卖儿童罪?(P143页案例2)

1、本案中薛某的行为应认定为遗弃罪还是拐卖儿童罪?

2、本案是属于公诉案件还是自诉案件?

答:1、父母将亲生子女送与他人抚养,客观上同时又存在收取一定数额的“营养费、感谢费”的行为,在犯罪行为性质的认定上,关键要通过行为人的客观行为判断其犯罪的主要目的在于出卖还是拒绝承担抚养义务,如果出于出卖的目的,则构成拐卖儿童罪,如果出于拒绝承担抚养义务的目的,则构成遗弃罪。

本案中,由于薛某无力抚养婴儿,拒绝承担抚养义务而将其亲生子女交于收养人李某,薛某构成遗弃罪。

2、公诉案件,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向人民法院提出控告,要求法院通过审判确定犯罪事实、惩罚犯罪人的诉讼活动。自诉案件,由被害人自己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直接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并由司法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由于本案受害人是婴儿,无法自行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所以本案为公诉案件。

十八、被告人刘某、张某夫妇以收入不足为由,拒绝赡养已经丧失劳动能力的父亲。1998年6月的一天,刘父想到刘某家吃饭,中途与张某相遇,张某即对公公肆意辱骂,不仅不让其进屋,还把老人推到在地。中午,刘父又到刘某家时,张某仍然在门口拦住不让进,刘某见后,也伸手推搡老父,将其推倒在地,老人在炎炎酷日下躺了半个小时后,凄惨离去。又一日晚,刘父到刘某家,见儿子和孩子在吃饭,便哀求给点饭吃,刘某不予理睬,老人便自己盛了一碗。正吃时,张某从外边回来。恶意辱骂,还上去把碗打翻在地,将老人打了一顿,赶出家门。老人忍无可忍,当众诉冤。由于生活没有着落,被迫于次日服毒自尽。

问题:二被告人刘某、张某的行为构成遗弃罪还是构成虐待罪?

答:在既有虐待行为又有遗弃行为的情况下,如果行为人是出于两种犯罪故意,而这两种行为又没有牵连关系,那么就应按虐待罪和遗弃罪实行并罚。如果行为人是出于遗弃的目的而实施了一系列的虐待行为的,那么,在其虐待行为本身尚未达到“情节恶劣”构成犯罪的程度时,就应把虐待行为作为遗弃行为“情节恶劣”的情况来加以考虑;如果虐待行为本身已经构成犯罪,就应按牵连犯从一重罪处理。

本案中,刘某夫妇虽然对老父亲也有打骂行为,但这种打骂并不具有持续性、一贯性的特点,而且其目的主要是迫使老人不再要求自己负担赡养义务。他们的行为应属于拒不履行法律规定的赡养义务,因而对他们应以遗弃罪、而不是以虐待罪定罪处罚。

十九、李某与某宾馆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其中有一条款:"鉴于宾馆服务行业本身的特殊要求,凡在本宾馆工作的女性服务员,合同期内不得结婚。否则企业有权解除劳动合同。"李某还依照宾馆内部规定,向宾馆纳了2000元抵押金。合同履行约1年后,李某的男友单位筹建家属楼,为能分到住房,李某与男友结婚,不久怀了孕。宾馆得知后,以李某违反合同条款为由作出与李某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并没收了李某交纳的抵押金。问题:

1、某宾馆能否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2、某宾馆违反了我国劳动法的哪些规定?

答:1、为保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某宾馆与李某约定不得结婚的条款用违反我国婚姻法的规定,是无效条款。所以,该宾馆不能单方解除与李某的劳动合同,合同应继续履行。

2、该宾馆违反了我国劳动法禁止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违反了我国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禁止性条款的规定,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劳动者收取定金、保证金(物)或抵押金(物)。所以,某宾馆应退还李某的抵押金。

二十、赵某是某公司的销售代理。2008年,该公司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合同规定:赵某可以从产品销售利润中提取60%的提成,本人的病、伤、残、亡等企业均不负责。在一次外出公干中,由于交通事故,赵某负伤致残。赵某和该公司发生了争议并起诉到劳动行政部门,要求解决其伤残保险待遇问题。请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答:《劳动合同法》第3条规定的订立劳动合同要遵循的合法原则,是指劳动合同的订立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法》第26条规定: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属于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赵某与公司订立的劳动合同中规定的公司不负担赵某任何伤残待遇费的条款属于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内容明显违法。因此,这一条款是无效的。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范例)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范例) 一、基本资料 案主姓名:吴某 性别:男 年龄:73 岁 二、个案来源 个案是院舍照顾机构管理人员转介,社工经过与案主面谈,确定初步问题后接案。 三、个案背景资料 (一)重要引发事件 近日案主因心脏病住进深圳某医院,这次在检查、护理、用药过程中处处抱怨其儿子,还经常无故对儿子发脾气,跟病房的医生、护士甚至病房的其它病人家属说他儿子的坏话。案主的父子关系一度非常紧张,他的儿子也在一气之下说了要放弃案主,在医院案主的儿子要和案主脱离父子关系,案主父子关系面临一个大挑战。案主需要心脏搭桥,手术费最少要用 6 万块,手术费用如果筹不够,案主将无法顺利进行手术。最坏的打算就是案主“有钱看病,没钱等死”。 (二)曾做出的调试和成效 1.自我调试。 案主入住老人颐养院之后,因与子女关系都不好,感情上面缺乏沟通,得不到家人的温暖和关爱,案主有被遗弃的

感觉,时刻认为自己没有依靠,没有归属感,对生活非常消极、自卑。 案主曾经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状况,也想通过一些日常活动来摆脱这种困境,比如通过给希望小学的学生定期捐款,给有需要的人编织毛衣送温暖等,但是由于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和理解,案主变得更加自卑敏感。 2.院舍照顾层面。 老人颐养院的领导曾经与案主儿子多次面谈,与其共同探讨案主目前的状况,希望改善案主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并尽量通过安排文娱活动让案主融入院舍生活。 (三)行为表现。 案主住院后,由于对疾病的害怕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上的紧张和敏感,容易对身边的人产生种种误会。只要身边的人说了一句不当的话,或者一个不合适的行为,就会引起案主的猜疑和否定。 (四)人际关系。 案主在入住养老机构后,案主失去自身的角色而与他人交往,使案主在与工作人员交往和满足工作人员的期望时常常感到羞辱和没有自尊,这引起个人认知出现误区,在他的眼中,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优点,眼中容不下一粒沙子的性格,喜欢挑别人毛病,导致了案主与家人、与院舍照顾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其它老人之间缺乏稳定的沟通,案主人

个案社会工作实用案例分析.docx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主背景: 李某,女,今年18 岁,初中文化程度,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喜欢独处。初一下半学期 开始就经常称头晕,不去上课,可经医生检查一切正常。初三勉强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跨入校 门。平时一个人呆在家里看电视,比较喜欢卡通片,也照着漫画书上画漫画玩,可画得不怎么 样,也从不敢把自己的画给别人看。父亲平时工作忙,无暇顾及她,母亲经常要去照顾外婆, 与案主交谈的机会也比较少。因案主读书成绩比较差,父母也就对她没什么期望,认为 女孩子书读不好就让她呆在家里,将来嫁人算了。母亲平时常常用“你不行的”、“你不会的”等言语对案主做家务事予以评价。案主初中毕业后不再上学,父母怕她到外面学坏,也不让她出去结交同伴,使她更加孤独。居委会人员也反映案主特别敏感,只要她看见别人聚在一起讲话,就会认为是在讲她,为此还和邻居发生过矛盾。对于邻居的同龄人,她总是以 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拒绝与其交往,也从不肯参加社区活动。最近母亲发觉案主越来越不愿意与 人交往,就托熟人帮她介绍了一份简单的工作,想让她去社会上历练历练,可她做了两天就不肯去了,母亲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所以就来求助社会工作者希望得到帮助。 个案分析: 案主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1)性格问题( 2)人际沟通问题( 3)自我认同问题( 4)家庭问题 工作目标: ( 1)提高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2)改善案主的生活环境,恢复和提高案主的自信心( 3)树立其对自我的成功认同感,从而增强案主的自我实现和满足感。 工作原理: ( 1)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2)“人在情境中”理论(3)人本治疗模式的理论( 4)现实治疗法的理论 工作方案: ⒈ 首先,工作员登门上访与案主母亲和案主进行初次见面,并和案主母亲及案主会谈。此 次会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案主母亲和案主双方来了解案主求助的动机,尽可能的找出案主当前所面临的心理困扰,作出是否需要给与帮助的决定。在会谈过程中,一方面工作员通过以一种轻松、愉悦的谈话方式,大致了解案主个人的基本信息、家庭的基本情况及其所面临的 困难,以确定是否可以结案,另一方面要向案主坦诚介绍工作员自我的身份、机构的设置及服务内容,以尽量减轻案主的疑虑和敏感度。 ⒉再通过展开一到二次的访谈与案主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其主要目的在于使案主相信工作 者的能力,同意接受工作者提供的服务,即取得案主的信任。并同案主一起协商制定具体的 治疗计划,签订服务协议,其中涉及到澄清服务的方法、服务的性质、服务的目标,明确案 主、工作者、机构各自享有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 成效评估: 本次服务计划综合考虑到案主的心理需求及其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

社工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 (1) 张华,女,44岁,有一个正在本地读大学一年级的女儿,丈夫在女儿幼年时就因病去世。张华没有正式工作,这么多年来一直靠做临时工作维持家庭生活,比如做保姆、街道清扫员、家政员等。去年3月份,由于一次车祸,张华不幸失去了一条腿,住院没多长时间,她就因无力支付医药费出院。至今她还无法接受这种巨大的生活变迁,整日闷闷不乐,脾气也很暴躁,经常对女儿发脾气,有时候甚至不吃不喝,病情也没有好转。后来在女儿的劝说下,她的情绪好一点,但她还是经常想到自己是个废人什么用处也没有了,有时甚至想自杀,但又觉得不能让女儿孤孤单单一个人在世上生活。现在,她几乎不出门,不愿意和健全人说话,也不乐意和残疾人交往。 问题: 1.请阐释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目的。 2.针对张华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答案: 解析: 1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目的 (1)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围绕残疾人个人、家庭、群体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开展的专业性助人活动。 (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增强残疾人的社会功能。具体而言,残疾人社会工作是要通过处理残疾人心理社会方面的问题,帮助残疾人克服在康复、教育、就业、婚姻家庭生活、社会权益、文化生活和环境方面遇到的障碍,让残疾人因把损伤带来的能力丧失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更好地发挥潜能,有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2.社会工作者采取的介入策略: (1)社会工作者借助医疗科技的基本知识,帮助张华取得合适的医疗康复服务。 (2)对张华进行心理辅导,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使其能够勇敢接受现实。 (3)帮助张华进行生活自理训练,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4)在张华具有生活自理能力之后,为其提供就业辅导,帮助她联系力所能及的工作。 (5)评估张华的家庭状况、经济条件以及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问题,帮助她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并取得社区的支持,解决其生活困难。 (6)鼓励张华走出家门,积极参与残疾人之间以及残疾人和正常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2)刘先生曾是一家公司的销售员,在经历一次车祸后失去了双腿。妻子是一家大公司的职员,有着丰厚的收入,儿子学习成绩优异,懂事。刘先生的母亲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而母亲年老体弱,照顾儿子也显得吃力。妻子工作非常忙,没有时间照顾丈夫,而社区中又不能提供生活照顾和康复服务。一年来,刘先生一直待在家里,情绪很容易激动,经常一个人偷偷地哭。刘先生原本是一个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喜欢与人交往的人,经历了这次创伤之后,不再和以前的朋友和同事来往,也很少说话,整个人很沉默。妻子看到丈夫变得越来越孤独,前来求助社会工作者。 问题: 1.请你分析刘先生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作为社会工作者,对刘先生可以采取哪些辅导策略? 答案: 解析:本案例适合采用社会康复模式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本模式的理论依据是生态环境改善模式,它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关注个人,二是关注个人和家庭及其成员之间的关系,三是关注个人环境系统。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为残疾人自身的发展提供帮助(教育、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 来访者姓名:F (为了保护来访者隐私,故在此隐去真实姓名)。来访者性别:女。 来访者年龄:21岁。 来访者职业:在校大学生,大二在读。 来访者主要症状:白天昏昏欲睡,晚上睡眠不好。食欲不振。对生活失去兴趣,不愿意与同学、老师、家人交往,对学习也失去兴趣。自我评价低。 二、个人陈述 我和我男朋友L是高中同学,高三的时候我们不顾老师和双方家长的反对恋爱了。高中毕业以後,虽然没有考进同一所学校,但都在这座城市,我们俩都很高兴。我们的父母也基本上默许我们之间的来往了。” 虽然我们学校之间距离很远,但刚上大一的时候L每个星期都会来我的学校找我两、三次。每天晚上都会通电话。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後来他来找我的次数慢慢变少,到大一下学期的时候,他半个月才来找我一次,基本上都是我去找他,但是我找他的时候他显得很不耐烦,於是我们就经常开始争吵。” 随著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就越来越觉得累。很多时候想到了分手,但是又真的舍不得这段将近两年的感情。” 後来有一次我偷偷查了L的手机通话清单,发现他跟一个女生来

往很密切,我给那个女生打电话,骂了她。我当时真的控制不住 自己,我完全想象不出来自己会像个泼妇一样骂人!他知道这件事情以後,说我是无理取闹,跟我提出了分手。我追问他和那个女生的关系,他说是学校社团的事情才联系的。我不相信,继续追问,他就根本不解释了。我去找他,他也总是找藉口不想见我。” 到 现在,我们已经半年多没有联系过了。但是我心裏面还是放不下他。我知道这样不好,可我控制不住自己啊!分手之後,他并没 交其他的女朋友,所以我想那件事情是我误会他了,我很後悔。 如果当初我能冷静些,就不会和他分手了。每天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这样想,越想越放不下他,越想越难受。每天心情都很不好,睡觉也睡不好,总是会梦见与L重归于好。什麽都没有心情做:也不想上课,也不想和同学交往。我觉得自己很失败,什麽都做不好。我已经变得完全不象自己了!这真的很恐怖,我不想这样。” 三、诊断 根据来访者敍述,以及了解其既往病史、家族病史。诊断为:一般情绪障碍。 四、咨询方案与策略 对本案例中来访者的问题,咨询师采用以人为中心治疗方法。相信来访者有很大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咨询师只 是通过咨访关系来引导来访者

个案社会工作的过程

第三讲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过程 社会工作的过程都是一个建立在知识、价值和技巧的创造性结合基础上的问题解决过程,由一连串的服务所组成。它始于潜在案主面对问题或困扰前来机构寻求专业人员的协助,或社会工作人员给予机构功能外出游目的地寻求可能的服务对象(如针对街头少年帮的外展服务),终止于完成服务或中断服务关系。 个案社会工作不同发展阶段的划分

根据个案社会工作者服务过程中实际工作的重点,将个案社会工作过程分为关系建立、评估、计划、干预、结案五个阶段。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这五个阶段是一个有步骤的不断递进的过程,但实际上,依步骤进行时,又常常是互相关联或并行发生的,有时甚至是循环的。 第一节接案与建立关系 ●接触潜在案主 (一)接触潜在案主的途径 接触潜在案主是个案社会工作过程中的第一步,工作者和潜在的案主开始接触,通常有三种途径: (1)个人或家庭带着他们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或问题前来求助。 (2)工作者根据机构功能主动外出要为那些没有提出帮助要求的人提供服务,例如,逃学的街童、性工作者、吸毒者、艾滋病感染者、帮派少年或无家可归者。 (3)有人认为某人或某家庭有严重的威胁他们自己或他人福利的问题,因而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干预。工作者可能去接触那个人或那个家庭,或者转介处强迫规定他们向机构报告,例如经检察院审查判定为需要社区矫正的少年。 (二)潜在案主的分类 根据与机构接触的不同原因,潜在案主可以分为三类: (1)自愿性潜在案主(或申请人)。 (2)非自愿性潜在案主。 (3)强迫性潜在案主。 ●工作者主要的工作目标 在建立关系阶段,社会工作者主要的工作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与潜在案主进行初步的会谈,根据机构的宗旨、资源和工作者的能力,鉴别、筛

家庭社会工作相关案例分析及其解决思路

家庭社会工作相关案例分析及其解决思路 一、案例 这就是一个重组家庭,家庭主要成员包括:41岁的父亲、31岁的继母、16岁的女儿小佳与与小佳同父异母的7岁的妹妹。 正在读高一的小佳,学习成绩差,在校表现差,情绪暴躁,爱发脾气,有严重的厌学情绪与自虐倾向。小佳原有的家庭,父母关系一直不好,加上父亲有“婚外情”并生有一私生女,最终父母在一年前离异。父亲在离婚后不久就与曾经的“婚外情女主角”结婚。此后小佳与父亲、继母与一直没有曝光的同父异母的妹妹生活在一起。面对背叛母亲的父亲、破坏自己原有家庭的继母与与自己抢夺父爱的妹妹,作为曾经的宠儿,小佳无法适应与接受家庭如此大的变化,脾气变得更加暴躁、不稳定,心理更加敏感与脆弱还伴有严重的自虐倾向,经常用小刀将自己割伤,她曾坦言“在瞧着血液从身体中流出的时候,内心的恨、愤怒、嫉妒才会暂时得到缓解。”她一直以敌对的态度对待现在的家人,甚至拳脚相向。 在原有的家庭中,父亲经常借口工作忙不归家,即便回家也很少与母亲及小佳交流。在对待子女问题上,父亲仅仅以满足女儿在物质上要求为目标。在当前的家庭里,父亲对女儿小佳深感愧疚,更加想要弥补她,但也只就是在物质上的“宠爱”,感情上的溺爱与骄纵。可面对小佳的变化尤其就是其自虐倾向,父亲感到迷茫,不知如何就是好。 继母在现在的家庭中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经常成为小佳攻击的对象。虽然她已尽力的满足小佳在衣食住行方面的要求,但却发现很难与小佳进行良好沟通与友好相处。 二、对问题的界定 该重组家庭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情绪问题。小佳的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冲动时有自我伤害行为,有轻微暴力倾向。 (二)小佳的厌学心理,学习成绩差,表现差。 (三)亲子关系问题。小佳与父亲、继母之间沟通不良,冲突不断。父亲与继母都想对小佳好,但都仅仅就是对其物质上的满足,忽略了其精神与内心的情感需要。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杭州市社区社会工作个案研究评审表

规范小区管理,搭好组织机构,架起沟通桥梁 ——助理社会工作师一一爸爸 一、背景介绍 HW小区于2010年交付,房价在当地属于中上水平。小区原定计划分一期、二期,一期主要是商住房的建设,二期主要是开发建设五星级酒店。开发过程中,一期开发商HW因故将所有产权转让销售给了另一个开发商公司YT。四年多来,因房屋质量、设计原因、居民入住情况等原因,小区矛盾逐渐凸显,亟需业主团结起来共同解决,成立业委会的呼声越来越高。 二、案例分析 1、HW小区属于商住小区,因销售期间更换了开发商,中途衔接不够完善,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新接手的开放商因初涉房地产,政策不熟悉,加上已有业主拉横幅抗议开发商,导致开发商对业主态度也不尽友好。 2、业主构成。HW小区建设之初起点高,宣传阵势十分庞大,房价在周边小区中是最高的,但实际入住之后发现周边配套奇缺,业主自购入住比例不足50%,每幢每单元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群租、淘宝人群,令业主苦不堪言。 3、该小区物业未更换,且不是开放商物业,所以得不到开放商的大力支持,但小区地下车库扬尘大、污水倒灌、墙体脱落、车辆管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区居民生活,物业的无能为力更令业主怒火中烧。 4、HW小区建在排灌站旁,船只进出每次鸣笛噪音大。小区开

发商未在小区外围建商铺,无配套,居民十分不便,经营性收入也十分少。同时,开发商正在建造二期酒店项目,施工也给居民带来了不便。 三、服务计划 1、服务目标 业主委员会,是指由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代表组成,代表业主的利益,向社会各方反映业主意愿和要求,并监督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运作的一个民间性组织。本社区辖区有八个小区,3个小区居住规模近1000户,3个小区超1500户,全体社工不足14人,范围广不足以服务好每个小区。所以成立业主委员会,选出全体业主的代表,制定规范,让小区管理有法可依,有制可循势在必行。 2、服务策略 (1)理论依据: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 (2)理论实践:对于小区来说,环境友好、小区安全、生活便利是居民的基本需求,挖掘一批热心的居民,学习了解法律,参与到业主委员会这一公益民间组织,代表全体业主共同为小区发展无私奉献,就是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自我实现的需要。 (3)社工角色:本案例中,各方对业委会概念只停留在听说的层面,法律定位、工作方向都十分不明朗,社工需要担任使能者、资

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社会工作个案分析报告 一、个案基本资料∶ 钟天桥,男,14岁,是一名初二学生。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一年回家一两次,两个姐姐都出嫁,家中只剩案主与奶奶,父母每年外出之前会留下一小部分钱由奶奶支配,两人靠田里种的的庄稼维持日常生活。奶奶年纪已大,除了忙地里的活,还要做饭烧菜,加上文化程度低,基本上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管教案主,两人代沟严重,很少交流互动。父母外出打工从不打电话回家,不关心案主的生活和学习,用他的话来说家就是个吃饭睡觉的房子。案主性格较为外向,但脾气暴躁,轻易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学习兴趣不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科任老师反映经常扰乱课堂,近段时间三天两头旷课。找案主谈话时了解到,他觉得上学没意思,最近认识了村子里的社会青年,想辍学跟他们“混”,反正自己没人管没人关心,问到家庭情况时他总是自卑地低头不说话或说不知道。学校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后,想给他申请贫困补助,但他不愿意接受 二、问题分析∶ 案主正处于青春逆反期,其的生活环境给他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家庭生活里很少有父母的身影,很少得到家人的关爱,心理逐渐冷漠,开始厌倦生活和学习,潜意识觉得自己是没人关心没人爱的的;案主与不良人群交往,别人买瓶水或零食给他,他就很满足,他觉得这样就是关心,在精神上找到了依托,想要跟随这群社会青年一起玩,加上在校表现不佳,学业困难,与同学相处的不融洽,又因为家庭的原因在同龄人面前有自卑的心理,父母对自己的学习更是不闻不问,于是产生了辍学的想法。学校老师问到他的家庭情况时,他表现出的冷漠又自卑可见留守儿童心理的极大创伤;而他拒绝学校的帮助是因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在他看来这是同情和可怜,这样的心理需要纠正。 三、个案目标与服务计划 目标∶改变案主现在颓废的生活状态,避免其跟着社会不良青年做出违法犯罪的事;帮助其发现自己生活的温馨,让他感受到父母家人、老师、同学的关怀和爱;帮助他认识到校园生活以及家庭的美好,认识自己的偏差,走回正常的人生轨道。 计划∶(1)收集资料,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 (2)约定时间上门走访、与案主父母取得联系 (3)整理所得资料信息,找出问题的关键 (4)与案主接触,得到其信任,并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5)对案主实施心理、思想上的工作 (6)注意案主心理及表现情况,并积极给予鼓励、关心和引导 (7)积极帮助案主与父母家人以及老师同学的互动和沟通 (8)注意案主可能存在的情绪波动,跟进服务 (9)若各项目标基本达成,即可结案并共同制定未来计划 四、计划开展过程及实施成效 过程∶(1)通过学校的资料了解钟天桥的个人信息,并向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同学了解他的在校生活、学习习惯以及性格、为人处事的特点。从老师同学口中得知,他不爱学习,上课经常睡觉,跟周围同学讲话,基本上不交作业,老师教育他时,他总是一脸的无所谓。(2)找到钟天桥的家庭地址,并跟他奶奶约好将会在周末去拜访。钟天桥的奶奶是个农村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

案例一: 陈教授,现年65岁,退休前在上海一所著名大学教书,陈教授早年在外地“插队”,一子一女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因而对父亲的“不管不问”颇有怨言。陈教授妻子在世时,子女们还经常回来探望。陈教授有个弟弟和两个侄子在上海,因而他的生活平静而安详。前不久,陈教授由于回家较晚,到家后,发现老伴躺在地板上,呼吸微弱,连忙送往医院,当子女赶到时,老伴已经离开人士。子女们把责任归咎于父亲“回家过晚”,双方之间的裂痕加深,子女们用冷言冷语讥讽老人,探望次数大大减少。老人整日待在家中,经常酗酒,酗酒后会痛哭流涕,喃喃自语,认为老伴的死是自己造成的,还不到一个月,原本身体健康、开朗乐观的陈教授,变的骨瘦如柴,精神恍惚。社区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决定派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 本案例应该从家庭思维的角度介入。 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家庭思维是指什么? 家庭思维是指把老年人看作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这一关系系统对老年人生活有重大影响,是老年人与人交往并获得支持的来源;诸如配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家庭角色,它们是老年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与这些角色相联系的特定功能已经终止,它们也会影响老年人的所思所想。 2、陈教授主要面临的困境是? 如何恢复身体健康(身体健康问题);如何舒缓情绪(精神情绪问题);

如何从失去老伴的痛苦中走出来(丧亲问题);如何与儿女修复关系(感情支持问题);如何免受儿子冷言冷语(语言虐待问题)。 3、社工应该采取的主要介入策略有:(个人+家庭成员) (1)社工应该让陈教授明白目前的状况,清醒意识到他的问题继续恶化下去的严重性,说服其面对现实,鼓励其走出家门,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并协助陈教授制订一份健康活动计划。 (2)建立情感支持网络,针对其儿女和其他家人,如弟弟、侄子,开展家庭体系支持工作,劝说其他家人加入到老人的情感支持网络里,充当他们之间的沟通桥梁。 (3)帮助家庭“解除羁绊”,超越当前阻碍,代表老人把家庭动员起来。 (4)为老人制订一个行动方案,帮助家人治疗旧伤,处理积怨。(5)也可以给陈教授做哀伤辅导,让其正视这一过程,重新组织自己的生活。 (6)对于虐待问题,社工应该让陈教授的女儿明白当初父亲下乡插队时的“不得已”,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其本人也非常关心和在乎他们;另外,母亲的死也纯属意外,让其明白父亲深爱着母亲,不可能害死母亲的事实,争取其女儿的支持是整个案例的关键因素。 4、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从前面的张教授的困境中找出相关内容) (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2)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 案主赵某,女,年龄68岁,高中文化,年轻时是单位会计,性格内向。有一儿一女,儿子在上海某外资企业工作,女儿在本市从事教育工作。儿子和女儿都很孝敬,时常回家探望父母。赵某退休后与丈夫每天早晨到社区附近的广场打太极拳,晚上老两口到社区散步,老两口还经常到全国各地旅游,邻居和亲戚都十分羡慕张某老两口,赵某也十分满意这种生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天老两口去散步回来,赵某的丈夫突然胸口不舒服,案主扶丈夫上床休息,没有想到过了一会案主的丈夫就快要不行了,案主急忙拨打了急救电话,120救护车将案主丈夫送到医院以后已晚,赵某亲眼目睹了丈夫的猝死,后来得知丈夫死于心肌梗塞,案主后悔不已,极端自责,性格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每天将自己关在家中,以泪洗面,吃的少睡得少,身体日益虚弱。儿子要接赵某去上海居住也被拒绝,案主认为去子女家居住会给子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愿意去;女儿和外孙女有时来陪伴和劝说母亲也未能让母亲的情况有所好转。赵某每天思念和丈夫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觉得生活没意思,在亲友面前经常流露出随丈夫而去的想法,经常拒绝进食。赵某的儿子和女儿担心母亲的状况,求助社区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在了解赵某的情况后,决定让社工小李负责处理该个案。 问题: 1.案主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以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如何对案主进行危机干预? 3.除了危机介入,社工小李还应从哪些方面介入? 答题要点: 1.案主的主要问题如下: (1)案主的自杀危机:案主目前有自杀倾向,经常拒绝进食。 (2)案主的身体问题:目前案主进食差,加上每天睡眠不足,身体虚弱,对身体已经造成危害。 (3)案主的自我认知:案主认为丈夫的病逝与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自我封闭,极端自责,对未来生活缺少自信,觉得活着没意思。 (4)案主的家庭沟通问题:家人的沟通和交流状况不佳,案主认为去子女家居住会给子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5)案主的人际交往问题:性格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每天将自己关在家中,与平时交往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 一、基本资料: 丫丫,女,17岁,1米56,高二学生就读于某高级中学,爱好英语,沉溺于网络游戏。 二、背景资料: 丫丫父亲为国企工作人员,母亲是名主管,家境良好。目前丫丫跟爸爸和妈妈一起生活。家里有房有车,住在算是一个高档社区,家里比较奢侈。 三、主要问题: 1)自身问题: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好,老想着玩游戏,而且经常通宵达旦得玩游戏。丫丫家庭优越,父母宠溺,自我要求低,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游戏上。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做事懒散。比较专注于自我感受,会谈些自己感兴趣以及自己擅长的东西,其余时间总是不说话。 2)家庭问题:望女成凤,期待和现实产生的差距让父母有所失望,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导致对丫丫的态度阴晴不定。父亲平时忙于工作,回家后看到案主玩电脑,经常对丫丫冷暴力,严重则打骂。母亲比较宠溺丫丫,只是希望丫丫要认真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对丫丫期待很高。 3)社会问题:与外界社会接触少,人际交往面不大,有基本的

待人接物的礼仪,但相对人情世故和换位思考缺乏,经常独来独往,表现出高傲的样子。 四、问题分析 1)家庭层面 家境优越,没有生活压力。,父母给予丫丫的总是最好的,有求必应。家里比较奢侈,没有节约意识。 经济条件好,没有意愿通过各种渠道去改变现状过得更好。 2)社区层面 丫丫所住的小区居民之间沟通很少,邻里之间很少往来丫丫就读的学校离家比较远,同学也都是放学后各自回家,因此回家后没有同学可以沟通。 3)社会层面 该家庭跟主流社会一样,存在着这样一种价值观:认为学习成绩是衡量一个孩子有无前途的唯一标准,同时以子女的成就来断定自己的成败; 4)优势视角下案主的能力/优势: 1、心态平和。重新认识和看待学习的问题,学习并不是光光成绩,更多的是一种能力和兴趣。 2、他其实也是一个守规矩的孩子,一般不做违反纪律的事情。 3、有意愿与家人保持一种很亲密的关系,比如丫丫看到妈妈做家务,会和妈妈聊天。 4、很聪明,会求助他人,英语成绩不错。

个案社会工作教案

《个案工作》教案 【课程教学目的】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层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个案工作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工作,与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一起同为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它通过社会工作者与案主面对面的互动,向案主提供所需要的帮助。本课程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个案工作的基本原理,包括个案工作的概念、历史发展、价值观、知识基础、工作程序、工作原则与工作技巧;第二部分介绍当今个案工作中较有影响的实施模式。这种课程体系,既注重了体系的完整性,也兼顾了实用性。第二部分对实施模式的深入介绍,有助于学习者对个案工作有一个感性的、深入的认识。 【课程教学要求】 1、掌握个案工作方法,包括特点、程序、价值、知识与技巧等; 2、了解个案工作具体实施模式的背景、基本理论假设与概念、操作程序与主要特点; 3、为实际开展专业化的实务打好基础; 4、能把个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上反思,以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与能动。 【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重点:了解个案工作具体实施模式的背景、基本理论假设与概念、操作程序与主要特点 本课程的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从事实际个案的分析 【课程考试】考核由课后作业、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构成,其中期末考试包括闭卷考试及要求每位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制作并上交一份完整个案。课后作业和平时考查共占30分,期末考试及个案制作共占70分。 第一章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个案社会工作的概念、基本特点及其本质,了解个案社会工作的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基本取向与思路、个案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以及个案社会工作的传统服务领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个案社会工作的本质与专业特性 教学难点:个案社会工作与其它助人活动的本质区别 【学时分配】3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为主 【教学内容】 一、个案社会工作的定义 1、个案社会工作的定义 个案社会工作的经典定义,如里士满、鲍尔斯、斯莫利、霍利斯及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关于个案社会工作的定义。 2、个案社会工作的特点 二、个案社会工作的本质 1、案主问题的类型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 案例一: 陈教授,现年65岁,退休前在上海一所著名大学教书,陈教授早年在外地“插队”,一子一女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因而对父亲的“不管不问”颇有怨言。陈教授妻子在世时,子女们还经常回来探望。陈教授有个弟弟和两个侄子在上海,因而他的生活平静而安详。前不久,陈教授由于回家较晚,到家后,发现老伴躺在地板上,呼吸微弱,连忙送往医院,当子女赶到时,老伴已经离开人士。子女们把责任归咎于父亲“回家过晚”,双方之间的裂痕加深,子女们用冷言冷语讥讽老人,探望次数大大减少。老人整日待在家中,经常酗酒,酗酒后会痛哭流涕,喃喃自语,认为老伴的死是自己造成的,还不到一个月,原本身体健康、开朗乐观的陈教授,变的骨瘦如柴,精神恍惚。社区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决定派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 本案例应该从家庭思维的角度介入。 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家庭思维是指什么? 家庭思维是指把老年人看作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这一关系系统对老年人生活有重大影响,是老年人与人交往并获得支持的来源;诸如配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家庭角色,它们是老年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与这些角色相联系的特定功能已经终止,它们也会影响老年人的所思所想。 2、陈教授主要面临的困境是, 如何恢复身体健康(身体健康问题);如何舒缓情绪(精神情绪问题); 如何从失去老伴的痛苦中走出来(丧亲问题);如何与儿女修复关系(感情支持问题);如何免受儿子冷言冷语(语言虐待问题)。 3、社工应该采取的主要介入策略有:(个人,家庭成员) (1)社工应该让陈教授明白目前的状况,清醒意识到他的问

题继续恶化下去的严重性,说服其面对现实,鼓励其走出家门,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并协助陈教授制订一份健康活动计划。 (2)建立情感支持网络,针对其儿女和其他家人,如弟弟、侄子,开展家庭体系支持工作,劝说其他家人加入到老人的情感支持网络里,充当他们之间的沟通桥梁。 (3)帮助家庭“解除羁绊”,超越当前阻碍,代表老人把家庭动员起来。 (4)为老人制订一个行动方案,帮助家人治疗旧伤,处理积怨。 (5)也可以给陈教授做哀伤辅导,让其正视这一过程,重新组织自己的生活。 (6)对于虐待问题,社工应该让陈教授的女儿明白当初父亲下乡插队时的“不得已”,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其本人也非常关心和在乎他们;另外,母亲的死也纯属意外,让其明白父亲深爱着母亲,不可能害死母亲的事实,争取其女儿的支持是整个案例的关键因素。 4、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从前面的张教授的困境中找出相关内容) (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2)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 (3)精神问题的解决; (4)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包括情感支持网络; (5)老年人特殊问题的处理,如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丧亲问题等。 案例二: 张女士文化水平不高,在一家大型超市做保洁工作,一天,她在四楼擦玻璃窗,不慎坠楼,从此失去双腿。超市给了一笔数额不多不少的慰问补偿金。丈夫对张女士很关心,为了多挣钱,又去兼职,家里孩子一个8岁,一个10岁,都很懂事,上学前后都会照顾妈妈。张女士觉得自己是负担。一天家里只有她一人,她一时想不开,便爬下床打开煤气自杀,幸好被邻居发现救了过来。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 来访者姓名:F(为了保护来访者隐私,故在此隐去真实姓名)。 来访者性别:女。 来访者年龄:21岁。 来访者职业:在校大学生,大二在读。 来访者主要症状:白天昏昏欲睡,晚上睡眠不好。食欲不振。对生活失去兴趣,不愿意与同学、老师、家人交往,对学习也失去兴趣。自我评价低。 二、个人陈述 “我和我男朋友L是高中同学,高三的时候我们不顾老师和双方家长的反对恋爱了。高中毕业以後,虽然没有考进同一所学校,但都在这座城市,我们俩都很高兴。我们的父母也基本上默许我们之间的来往了。” “虽然我们学校之间距离很远,但刚上大一的时候L每个星期都会来我的学校找我两、三次。每天晚上都会通电话。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後来他来找我的次数慢慢变少,到大一下学期的时候,他半个月才来找我一次,基本上都是我去找他,但是我找他的时候他显得很不耐烦,於是我们就经常开始争吵。” “随著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就越来越觉得累。很多时候想到了分手,但是又真的舍不得这段将近两年的感情。”

“後来有一次我偷偷查了L的手机通话清单,发现他跟一个女生来往很密切,我给那个女生打电话,骂了她。我当时真的控制不住自己,我完全想象不出来自己会像个泼妇一样骂人!他知道这件事情以後,说我是无理取闹,跟我提出了分手。我追问他和那个女生的关系,他说是学校社团的事情才联系的。我不相信,继续追问,他就根本不解释了。我去找他,他也总是找藉口不想见我。” “到现在,我们已经半年多没有联系过了。但是我心裏面还是放不下他。我知道这样不好,可我控制不住自己啊!分手之後,他并没交其他的女朋友,所以我想那件事情是我误会他了,我很後悔。如果当初我能冷静些,就不会和他分手了。每天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这样想,越想越放不下他,越想越难受。每天心情都很不好,睡觉也睡不好,总是会梦见与L重归于好。什麽都没有心情做:也不想上课,也不想和同学交往。我觉得自己很失败,什麽都做不好。我已经变得完全不象自己了!这真的很恐怖,我不想这样。” 三、诊断 根据来访者敍述,以及了解其既往病史、家族病史。诊断为:一般情绪障碍。 四、咨询方案与策略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大数据”是指以多元形式,自许多来源搜集而来的庞大数据组,往往具有实时性。而在这些大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分析和研究的技术即为大数据技术。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的专业和职业,具有服务对象多和服务场域广等特点,顺应大数据这个时代潮流进行自我拓展,有助于社会工作行业更好地挖掘自身潜力,实现集成式和高效化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数字化助人服务的内容 大数据技术已经运用于很多行业,在进入社会工作领域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工作行业的特点及发展现状,在打磨两者之间的契合度中实现有针对性的发展与改革。大数据的核心功能在于为客户挖掘数据中蕴藏的价值,同样地,应用于社会工作行业,其核心也是想通过数据的搜集整理和统一分析来实现助人自助的过程。因此,数字化助人服务具体来说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社会工作接案方式的数字化运营 当前社会工作的接案方式主要是通过案主自发地寻找机构帮助、社工主动发展服务对象或者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来实现的。我们要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创建社工机构接案软件或者官方平台等方式,列出可提供的服务类型,案主只需通过手动线上操作即可完成预约,既照顾到了案主的时间和保密性,也更有利于社工档案数据的操作和管理。同时,将这一运营平台在社区或所覆盖的范围内进行宣传,也可增强机构的影响力。

二是社会工作介入过程中的数字化分析 在接案之后,需要对服务对象的情况有一定了解,搜集一定的资料,而搜集到的资料往往是杂乱的,涉及服务对象的各个方面,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统一的整理和分析。在大量数据的比较之下可以发现一些隐藏的现象的因果关系,从而制订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工作方案,例如在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案例当中,通过对青少年上网次数和时间的分析可以了解青少年在哪一时间段内上网的次数最多,其原因是什么,然后根据原因合理安排针对这一时间段内的治疗方案。 三是社会工作介入过程中的预测 社会工作者要对介入案件的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而在大数据时代对于记录的要求则是将其转化为数据化的内容以方便查看分析,通过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可以总结出其发展的规律性,进而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结果。例如通过记录发现青少年厌学案例中服务对象的学习时间和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在不断增加,则可以预测在未来的某一次考试当中服务对象的考试成绩将会上升。预测的结果可用于检验是否达到社会工作的服务目标,也可作为制订下一阶段方案的参考。 四是服务过程的记录与经验的总结 传承与教育永远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根基,对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言,再没什么比实际的经验更具有启发性。因此,将社会工作的过程记录下来,既可以定期进行学习分享,传授经验,也能够让社会工作者在遇到困境时寻找真实案例的启发。

个案社会工作

个案社会工作 填空1*10 1、人生任务由成长需要和生活人物组成p11 (成长需要主要是指满足个人成长的种种需要生活任务是指个人在生命历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或角色职责) 2、技术知识:沟通技术、语言知识、逻辑知识、调查方法、模式方法p49 3、文化能力的功能:尊重、沟通和制定工作目标。P50 4、沟通的原则与技巧:树立尊重理念;培养同感能力;训练沟通技巧。P63 5、工作者的角色:使能者、联系人、教育者、倡导者和治疗者p136 6、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吧强化物分为物质、社会和活动三种类型。P166(物质强化指实物的需要性刺激 ; 社会强化物指语言上的褒奖;活动强化物是指一些具体的社会活动) 名词解释3*6 1、社会工作个案:是专业工作者尊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的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P5 2、人的社会功能:是指个人为完成自己的人生任务而与社会环境发生的适应、改变、创造等互动关系中发挥的作用和效应p11 3、文化功能: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对案主语言、行为、情绪、心理、态度等背后存在的文化根源所具有的敏感程度和洞察能力。P50 4、人文情怀: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对本身的亲近情感,是人类对自身生命、健康、尊严的自然关爱,它是人们的社会责任和伦理规范的情感基础。P55 5、稳定的心理状态:是指社会工作者在遇到困难、挫折、紧急事件或处于危急状态时,能够克制和调适负面情绪,从而保持理性的思考、判断和行为选择p55

6、沟通:双方当事人(一个或多个)借助语言或非语言符号彼此互相交换观念、感受、态度、资料、情感等内容的双向互动过程。P60 7、应付能力:是指人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应掌握的辟谣的完成人生任务的能力p12 8、移情:表现为案主不把工作者看作帮助他解决问题的专业人员,而是把早年情感生活经验中对某特定对象(尤其是父母)的特殊感受或反应投射到工作者身上,把其当作案主早年生活情感生活经验中的某特定人看待p120 9、反移情:是指工作者对案主产生一种非现实的感情、态度和反应。这种感情往往是专业人员过去与他人关系的经验之一,如今把它转到其所服务的案主身上。P121 10、转介:是个案工作中常用的方法,它是针对一些非本机构或个人所能提供服务的个案,经过必要的程序,而转送到其他机构或个人,使求助者能够得到适当的服务p127 11、直接干预:也叫危机干预,一般是在案主处于危机状况下、在法律赋予权力的范围内使用工作手法。P139 简答8*6 1、个案工作的含义:(6点) , 个案工作是个别化的社会工作方法; , 个案工作的基本价值理念是尊重个性、承认人的价值和独特性; , 个案工作融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于一身; , 个案工作的服务对象是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 , 个案工作需要动用资源; , 个案工作者能够同时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p5) 2、制度知识p48 , 社会制度的价值理念 , 社会制度运行的内在制剂和内在动力 , 制定政策、法律的组织、机构的结构、功能和程序

个案社会工作知识要点

1、个案社会工作是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运 用有关人和社会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对个人或家庭提供助其自助的支持和服务,其目的在于协助个人或家庭,从而达到个人或家庭的良好福利状态。2、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1)、个案社会工作实施的主体。个案社会工作者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工作者在社会服务机构从事对个人或家庭的服务。 (2)、个案社会工作的对象。个案社会工作的对象是个人和家庭。 (3)、个案社会工作的手段和方法。个案社会工作的手段和方法,具备专业性特点。 (4)、个案社会工作的目的。个案社会工作得目的不是替案主解决问题,而是助其自助。 3、最早对个案社会工作做出贡献的是英国牧师“查默斯”,他提出了“程序指引”理论。 4、查默斯,程序指引理论的贡献? (1)、强调个性化的方法(2)、强调激励和自助的救济原则 (3)、强调对“自然资源”即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网络、邻里地区的使用。 (4)、强调对工作者的挑选与培训。 5、慈善组织会社着重工作?(多选) (1)、对员工进行培训(2)、建立了社会工作图书馆(3)COS还发展了学徒式得督导方法 6、个案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助其自助”(单选) 7、个案社会工作大致包括的范围?(多选) (1)家庭个案社会工作(2)儿童个案社会工作(3)学校教育个案社会工作 (4)、医疗卫生个案社会工作(5)社会福利个案社会工作 8、“哲学和知识”被社会工作界视为两个最重要和最优先得“基石”(单选) 9、社会工作哲学基础?(多选) (1)、新教理论(2)人道主义(3)、实证主义(4)、乌托邦理想(5)社会福利观念 10、雷默认为,在对个人和家庭提供直接服务时存在的问题?(简答) (1)告诉案主真实情况与保护案主的矛盾(2)、法律、法规、政治与治疗目标之间的冲突 (3)、保密与特殊知情权的冲突(4)提供服务违反了案主的意愿(5)、结束服务违反了案主的意愿 11、个案社会工作的知识基础包括?(多选) (1)、心理析学(2)社会系统理论(3)沟通理论(4)、行为主义理论 (5)、认知理论(6)人文主义理论 12、功能学派的代表人是“兰克”(单选) 13、心理社会学派起源于“玛丽里士满”的《社会诊断》一书出版为标志 14、问题解决模式的创始人是“波曼” 15、促使个人改变得不是工作者,而是受助者自己 16、行为修正模式的代表人是“巴甫洛夫和桑代克“(单选)

女性社会工作案例分析及方案

女性社会工作案例 姓名: 学号:

一、案例简介 (二)背景资料: 小琳高中毕业与高中同学李铭相恋,一起外出打工,4年后奉子成婚。对于结婚,李铭家人不是很赞成,特别是婆婆觉得小琳是个作风不正派的女人,一直对她这个儿媳挑三拣四的,甚至还对外宣扬自己儿子是出于同情才和她结婚的。 结婚后,小琳在家待产,丈夫仍在外打工。怀孕期间,婆婆虽然仍没有好脸色看,但至少也算是照顾小琳,不让她干体力活,饭菜也比较丰盛。 后来小琳生了个女儿,婆婆的态度立马改变。成天骂小琳肚子不争气,伺候了这么长时间居然生了个女儿,不能给李家续香火。小琳坐月子,婆婆再也不照顾小琳了,即使帮忙照顾女儿也不愿意,给孩子搞卫生、洗换衣服以及喂奶等等都是小琳一个人在做。小琳很委屈,打电话给丈夫诉苦。有一次被婆婆听见了,说小琳挑拨他们母子间的感情,打了小琳一巴掌。从此,小琳对婆婆又是恨又是怕,每天战战兢兢的过日子,深怕自己哪里又被挑出毛病来,连女儿也跟着遭殃。 小琳的老公李铭,是个老实厚道的男人,对小琳倒也还不错,辛苦挣来的钱也都交给小琳保管,从来不出去花天酒地。丈夫很少回家,一年到头最多回家过年,有时忙的连过年也回不了家。丈夫似乎不是很了解自己的母亲,总还以为小琳嘴上不说就说明家里还挺和谐的。上次小琳打电话过来,李铭听到了电话那头母亲和妻子的争执,找机会问妻子,才知道自己母亲对妻子这么苛刻。于是李铭请假回了一次家,想去看看妻子和女儿,也请求母亲帮助自己好好照顾妻子。但是婆婆很精明,在儿子面前表现的很好,就好像自己一直把儿媳当女儿一样看待,但儿子一走,婆婆立马又变得冷漠无情,还狠狠指责小琳居然这么狠毒,用儿子来压自己,还说别以为有李铭给小琳撑腰就不能拿小琳怎么样,好歹儿子是她生的,总归得听她的! 小琳坐完月子,觉得身体还有些虚弱,想多在家休养一段时间。可是婆婆就开始骂小琳好吃懒做,成天在村子里说小琳不孝顺,就知道在家偷懒,也不出去工作,也不帮忙干家务。没办法,小琳只好去谋点活干,后来在镇上开了家小服装店,虽然起早贪黑,但生意倒也不错,遇上假日,一天的利润有好几百,就算平日,一天也有将近百来块的净收入。由于婆婆不愿照顾女儿,所以小琳只好每天抱着孩子打理生意。 小琳的公公根本不管家里的事,只知道每天出去打麻将和喝酒。打麻将一旦输钱了就会很凶,而且只要输钱了,肯定是喝的醉醺醺的回来,有时还要砸家里的东西,甚至打人。有一次公公把小琳做的菜打翻了,小琳埋怨了一句,就被公公推倒在地。而且最近公公输钱的频率很高,每次都回家闹。而婆婆都会要求小琳把今天赚来的钱给公公第二天打麻将用。一开始小琳也给过公公几次,小琳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