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史上著名和尚、道士

中国史上著名和尚、道士

中国史上著名和尚、道士
中国史上著名和尚、道士

中国史上著名和尚

——文理工医成绩斐然

中国历史上有几位著名的和尚,他们的事迹之所以

流芳百世,为世人所传诵并不单单是因为佛法高深,而

是因为他们在文学、理工、医学乃至慈善事业都取令人

瞩目的成绩。

日本神农鉴真

鉴真通晓医学,精通本草

鉴真,俗姓淳于,原籍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

幼时家境清贫,十四岁时,随父在扬州大云寺(后改名

去兴寺)出家,后屡从名师受教。开元元年(713)回

到扬州时,他已成为对佛学具有较深造诣的高僧,任扬州大明寺主持。

鉴真和他的弟子东渡日本前后十年,终于在唐天宝十二年,已经失明的鉴真率弟子四十

余人第六次渡海成功,受到日本朝野僧俗的盛大欢迎。

鉴真通晓医学,精通本草,他把中国中药鉴别、炮制、配方、

收藏、应用等技术带到了日本,并传授医学,热忱为患者治病,

至德元年,鉴真及弟子法荣治愈圣武天皇病,当时鉴真虽已双目

失明,但他以口尝、鼻嗅、手摸来鉴别药物真伪,辨之无误,因

此他在日本医药界享有崇高的地威望,人称为汉方医药始祖,日

本之神农。日本医史学家富士川游在《日本医学史》中指出:“日

本古代名医虽多,得祀像者,仅鉴真与田代三喜二人而已”。

鉴真于唐广德二年圆寂。葬于日本下野药师寺,立塔立方形,

正面题鉴真大和尚五字。

天文学家一行

唐开元年间,一位身披袈裟的和尚,率领一支经过训练的测

量队,对中国的疆域进行了一次空前的天文大地测量。这次测量,

北起北纬五十一度的铁勒回纥部(当时唐朝设置的瀚海都督府,

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西南的喀拉和林附近),南达北纬

十七度的多邑。正确计算出了中国各地昼夜不同的准确时间,相当准确地提供了地球子午线一度弧的长度,纠正了中国最古的天文算学著作——《周髀算经》关于子午线“王畿千里,影差一寸”的错误计算公式。

主持这次天文大地测量的是一名和尚,僧一行。

天文学家一行

据《旧唐书·一行传》记载,一行和尚原籍魏州昌乐县(今河南南乐县境),生于唐高宗李治弘道元年(683),本姓张,名遂。少年家贫,但天资聪慧,记性过人。二十岁在长安,经过几天几夜的潜心研读,就写出论文——《大衍玄图》和《义诀》各一卷,阐释晦涩难懂的《太玄经》,得到著名的藏书家尹崇的奖誉,名声大振,成为京城有名的学者。后来,遭到武三思拉拢,为避祸于嵩阳寺礼普寂为师,落发为僧,得法名一行,时年约二十五岁(708年)。

出家之后,他四处游方参学。他只身三千里,到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从一位隐名的大德研习数学,后拜悟真律师学习毗尼,并探讨天文。

后接受唐玄宗李隆基的邀请,一行进京整理历法。因为当时观察、计算天文与使用历法都是沿袭古代的旧方法,谬误百出,迫切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天文大地测量。

据《新唐书·天文志》记载:开元十一年(723),一行和率府兵曹参军梁令瓒(机械制造家)合作,用铜、铁制成测定日月星辰位置和运行规律的“黄道游仪”。测候结果,证实了恒星的位置较上古有移动。接着,一行又受诏和梁令瓒等人制造“浑天铜仪”。

一行实地测量得到子午线“大率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而差一度”的结论,比公元814年回教王阿尔马蒙的实测子午线要早九十年。

一行还建造天文台,彻夜观察星宿的变化,测出一百五十多颗恒星的准确位置。发现恒

星的黄道坐标与古代历法记载有出入,于是提出恒星位

置在天体中不断移动的学说,修正了自汉以来沿袭了八

百多年的有关二十八星宿位置的论点,从而引起了人们

对恒星变动的观察注意。

一行指出:“凡日晷之差,冬夏至不同,南北亦异;

而先儒一以里数齐之,丧其事实。”从根本上否定了古

人的“盖天说”。

一行关于《大衍历》的著作,流传至今的已经很少

了。唐宋时人,对一行技艺之巧,历算之精,十分敬佩,

以致别人的许多有关著作,也用一行的名字刊布。笔者

检索史籍,发现用一行名字刊布的著作,竟达三十二种

七十五卷之多。其中大部分可断为伪托,但由于多已佚

失,目前无法一一详细考定。至于《后魏书》所载《天

文志》,则可能是一行的作品,然也散失,无从稽考。

《大衍历》刚完成不久,一行因劳累过度,身染沉

疴(李隆基所撰《碑铭》有“吐血忘倦”之语),不幸

于开元十五年英年早逝,时仅四十五岁。

诗僧贯休

贯休俗姓张,字德隐,婺州兰豁(今浙江兰溪)人。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又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

贯休能文善画精通书法

贯休云游天下,到了四川。他向前蜀主王建献了一诗:“河北江东处处灾,唯闻全蜀少尘埃。一瓶一钵垂垂若,千水千山得得来。秦苑幽栖多胜景,巴歈陈贡愧非才。自惭林薮龙钟者,亦得来登郭隗台。”诗中的佳句“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情景贴切,属对工整,因此,贯休也常被称为“得得来和尚”。

贯休博学多才,《唐才子传》称赞他“一条直气,海内无双。意度高疏,学问丛脞。天赋敏速之才,笔吐猛锐之气。乐府古律,当时所宗……果僧中之一豪也。后少其比者,前以方支道林不过矣”。

贯休之世,天下已乱,他的一些诗有猛锐之风,非一般诗僧所能比。如《阳春曲》:“为口莫学阮嗣宗,不言是非非至今。为手须似朱云辈,折槛英风至今在。男儿结发事君亲,须□前贤多慷慨。历数雍熙房与杜,魏公姚公宋开府。尽向天上仙宫闲处坐。何不郤辞上帝下下土,忍见苍生苦苦苦”,就批评了“口不臧否人物”的阮籍,表扬了不惧权贵、敢于犯颜直谏的朱云,希望能有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那样的名臣拯百姓于水火之中。

贯休不仅善于吟诗,而且精于书法。据《宣和书谱》记载:宋御府曾收藏贯休草书七件、行书一件。至于民间,更是“世多传其本”。

贯休还很善于画画。宋人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记载:贯休所画的罗汉像,“真本在豫章西山云堂院供养。于今郡将迎祈雨,无不应验。”夸张的说法反映了时人对贯休罗汉像具有深刻印象。

工程师怀丙

怀丙和尚,北宋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据史书记载,怀丙和尚天生聪明善思,曾多次解决当时困难重重的工程难题。

怀丙和尚利用水浮力捞铁牛

赵州洨河上建造了一座石桥,为了使桥梁坚固,工匠在

石头里灌了熔化的铁水。但有些贪得蝇头小利的人盗走了石

头里的铁,大桥因此倾斜。上千名工匠试图扶正大桥,都无

功而返。怀丙和尚说,往桥下石头中灌铁,可以扶正。乡民

们踊跃捐助石块。怀丙和尚在石头上凿洞,溶化铁水横贯其

中,果然扶正了石桥。

河中府(今陕西永济县西)一座浮桥被洪水冲走八尊用

于牵引固定的万斤铁牛,许多人出谋划策都不能将铁牛打捞

出水。怀丙和尚依靠水的浮力捞铁牛,将铁牛拖到原来的位

置。为此,他得到朝廷赏赐的一件只能由三品以上官员才可

穿的紫袍。

国际慈善家大峰

北宋时期的大峰和尚,大约生活在北宋徽宗宣和年间,事迹已记载在我国和东南亚各国史籍中,是慈善史上有名的大善士,主要慈善事业以修桥为民造福为主。

北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这位佛学大师从福建来到广东潮阳,自己募捐筹集资金,在潮阳修建和平桥,含辛茹苦历经十二年,至宣和末南宋初年建成。当地居民感恩戴德,在桥旁建立了“报德堂”以祭祀他。1929年所写的《祖师纪录碑》,详细地记载了这约距今位一千年的慈善大家的生平善事:“宋大峰祖师,闽人,为宣和时高僧……劝喻潮人造桥、修路、施棺、殡殓、救人、赠药、赈灾、恤困等善举,毕生不倦,开化潮人不少……各县遂风起云涌,奉祖师神像,力行善举”。

大峰慈善思想还流传海外,在泰国曼谷也建立了大峰祖师庙,成立有关民间慈善机构,在此基础上于上世纪90年代兴办了泰国华侨崇圣大学。大峰是一位国际性的慈善家。

中国近代史著名会议

⑴1921年一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和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⑵1922年二大的中心任务(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⑶1923年三大的方针(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⑷1927年八七会议的总方针(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⑸1935年遵义会议的意义(结束左倾统治,确立正确领导;独立解决问题,走向成熟标志;实现三个挽救,生死攸关转折); ⑹1935年瓦窑堡会议的方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⑺1937年洛川会议的路线(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⑻1945年七大的任务(建立新民民主义国家)及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⑼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的工作重心(乡村转移到城市)、总任务(农业变工业、新民变社会); ⑽1956年八大分析的社会主要矛盾(表面上是农业国与工业国、需要和现状之间的矛盾,实质上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和确定的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⑾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八届十一中全会(发动文革的标志)、八届十二中全会(对刘少奇的错误批判)和中共九大(把林彪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写进党章)的错误决定; ⑿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工作重心转移(由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建设)、伟大决策(改革开放)、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邓小平为核心); ⒀1982年十二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987年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 1993年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代领导核心); 1997十五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2年十六大(三个代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第四代领导核心) 1.中共一大:1921,上海→宣告中共成立; 2.2.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革命纲领; 3.3.中共三大:1923,广州→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 4.4.八七会议:1927,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5.5.遵义会议:1935,遵义→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6. 6.瓦窑堡会议:1935,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7.7.洛川会议:1937,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8.8.中共七大:1945,延安→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9.9.七届二中全会:1949,西柏坡→决定工作重心转移和革命胜利后中国的转变; 10.10.新政协会议:1949,北京→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共同纲领》); 11.11.一届人大:1954,北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12.中共八大:1956,北京→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绪论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3、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5、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6、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7、资本主义产生需要两大前提:一是少数人积累大量财富;二是,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生产者。 8、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标志着世界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9、中国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10、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国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1、反侵略战争等的失败根本原因:a、社会制度腐败;b、经济技术落后。 12、两大任务: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856年,俄国二战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香港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给英国,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向俄国开放伊犁、喀什尔等商埠。 3、1864年,中俄签订《勘分西北边界约记》,割去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 4、1881年,中俄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协议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平方公里领土。 5、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6、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等地留兵驻守。 7、1899年,义和团在山东兴起。 8、《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开放牛庄、登州、台湾、汉口、九江、南京等十个口岸。 9、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战争。 10、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组织翻译《地理大全》并编成《四洲志》。 1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2、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13、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第二章对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 1、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天平天国。 2、《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3、洪仁轩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天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中国历史著名文学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中国历史著名文学家孔孔(公元552(农历八月廿七-公元471(农历二月十一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汉东时鲁陬邑(中国山东省曲阜南辛镇)人。中春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华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朝鲜半日越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认为他曾序周称《易经十,或易,著春》。论》儒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语录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弟言行,集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与大》中孟并称四”。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而且古代,小孩进学堂第一个拜的就是孔子。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 孟孟(37年-28年,名轲字子(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按车古文舆,今字。车又音居,是故,子舆、子车、子居,皆孟子之字也)战时邹人,鲁国庆后古代著思想教育战国时儒代表人物著《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孔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 老老子,又老李,汉族春时楚国苦厉乡曲仁里人,中国古哲学思想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太上老,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又《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道中子被尊为道祖 庄庄子(约36-28)战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汉宋蒙(今安徽蒙城,又河南商)人。做过宋国地方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道家始老并称为老”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庄子原系楚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河南商),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屈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末楚丹阳(今湖北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屈的后代。屈原虽忠楚怀,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被流放,最终汨罗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九歌》《离骚的传统。代表作品有《“香草美人””这种文体,也开创了楚辞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mǐ),名平,字原,是楚武王熊—前278)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原姓芈等。屈原(前340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公元34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今湖宜秭县)。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早年楚怀信任,左三闾大,常与怀王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章明法,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提倡“美政”。在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是,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30,屈原反对楚王与秦国订黄棘之,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郢,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秦楚襄即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27,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

中国近代史中所有重要的会议

中国近代史中所有重要的会议 [解题过程] 中共召开的主要会议 ⑴“一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①历史条件: A.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已有200多万,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促成中国人民新觉醒,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 a.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秋,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任书记。 b.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李大钊任书记; c.汉口、长沙、济南等地相继建立共产主义小组。 ②诞生: A.时间:1921年7月23日。 B.地点:上海(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 C.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列席。D.内容: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内容: a.确定“中国共产党”为党的名称。 b.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c.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d.选举了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 ③意义: 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C.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E.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⑵“二大”——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 ①背景: A.国际:1922年初,华盛顿会议上帝国主义达成共同宰割中国的《九国公约》,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列强共同统治的局面。 B.国内:在列强的操纵下,各派军阀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②召开(1922年7月,上海): A.中心任务: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决定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B.分析中国国情: a.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革命的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c.中国革命的性质:民主主义革命; d.民主革命的动力: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C.制定党的纲领: a.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b.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2019全国卷Ⅲ,44,15分] 材料甲午战后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①,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②。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③。(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9分) 本题通过档案史料考查戊戌变法的内容,凸显时空观念①、史料实证②、历史解释③等学科核心素养。 第(1)问,依据材料中“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可得出其自身认识的转变;依据材料中“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可得出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结合所学知识从保守派的态度予以完善。第(2)问,依据材料中有关制度局地位的信息可得出其是变法的核心机构;依据材料中“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以及“最终由皇帝裁决”可得出其注重维护皇帝权威;通过制度局的职能可得出其具有议院的性质。 (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6分) (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9分) 解题反思 评价改革的原则及对改革规律性的认识 1.原则 (1)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2)一场改革的成败,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是看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看: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 2.规律性认识 (1)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发展进步,都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2)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3)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 (4)分析改革成败的具体原因要看改革派与保守派双方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

中国历史著名文学家

中国历史著名文学家 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时期陬邑(今南辛镇)人。中国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认为他曾修《》《》,《》《》,序《》(称《易经》,或称),著《》。《》是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与《》《》《》并称“”。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而且古代,小孩进学堂第一个拜的就是孔子。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 孟子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按:车,古文;舆,今字。车又音居,是故,子舆、子车、子居,皆孟子之字也)。时期人,鲁国庆父。古代著名、,战国时期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之称,与孔子合称为“”。 老子老子,又称、,汉族,时期厉乡曲仁里人,中国古代和,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蒙(今安徽蒙城,又说)人。做过宋国地方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并称为“”,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今),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屈原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末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的后代。屈原虽忠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这种文体,也开创了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等。屈原(前340—前278)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原姓(mǐ),名平,字原,是楚武王之子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今湖北市县)。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信任,任、,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体会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体会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我感触颇深。一方面,我对中国近代的这一段历史有了愈加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刻的体会。 中国的近代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前夜的风云变幻的八十年,这是一段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第二个阶段是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的翻天覆地的三十年,这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入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1840年,成为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G_O_V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入入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耻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耻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除了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这两次农夫运动都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入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实在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颠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中华民族又爆发了爱国的五四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抵触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抵触;农夫仍然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民族资产阶级这些新的社会力量发展起来了,而工人阶级则代替资产阶级成了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辛、曲折的斗争,颠覆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古代改革题目训练题含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古代改革题目训练(内容影响类) 1.材料:“管仲相齐,以“法者天下之至道也,圣君之实用也”为指导思想...把国都划分为六个工商乡和十五个士乡,共二十一个乡。十五个士乡是齐国的主要兵源。齐桓公自己管理五个乡,上卿国子和高 子各管五个乡,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规定国都中五家为一轨,每轨设一轨长。十轨为一里,每里设里有司。四里为一连,每连设一连长。十连为一乡,每乡设一乡良人,主管乡的 军令。战时组成军队, 每户出一人,一轨五人,五人为一....二千人为一旅,由乡良 人带领,闲时务农,战时出征,这种寓兵于农的政策。根据土地的好坏不同,以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这样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又规定国家铸造钱币,发展渔业、盐业,鼓励与境外的贸 易,齐国经济开始繁荣起来。 摘编自卢泰然《管仲治理齐国的道和术》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管仲改革的主要内容。(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管仲改革的历史影响。(9 分) 2.材料:魏文侯当政时(公元前 445 年一前 396 年),李悝为相行变法。主要内容有:李悝用人只问才能,不问身份,看谁对国家有功劳,就给谁禄位。..... 李悝主张派官员督责农民加紧生产,增产者赏,减产者罚。为此必须杂种五......稷(小米)、黍(黍子)、麦、菽(大豆)、麻,充分利用空闲土地,多种蔬

菜瓜果,栽树种桑,扩大副业生产。李 悝还实行平籴法,目的在于防止粮价太贵太贱,因为“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他主张采用“取有余以补不足”的手段,“使民适足,价平而至”.一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概括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6 分) (2)根据材料评价李悝变法的作用。(9 分) 3.材料:霍光的重要历史功绩是废去昌邑王,确定(汉)宣帝继位。这是保证西汉社会继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决策。宣帝地节 二年(公元前 68 年),霍光卒。宣帝始亲政事,“励精为治”, 号为“中兴”君王。汉宣帝时期是西汉盛世的继续,实行武帝 末年以来罢兵力农、“思富养民”的政策。宣帝于本始元年 至神爵四年(公元前 73~前 58 年),曾七次下诏征召人材。又 先后诏令安置流民、减免田赋、减低盐价和赈济灾民,还一再 派遣使者或丞相、御史的属官,到各地查处执法不公、擅兴徭赋、出入人罪的不法官吏,考查地方官治绩。被称为“枢机周密,品式备具,上下相赞”。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汉宣帝“励精为治”的变革举措。(8 分) (2)根据材料,分析指出汉宣帝变革举措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7分)

中国古代十大散文家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古代十大散文家 篇一:中国古代文学家排名 中国古代文学家排名 说明:1、古代文学时期界定为起自我国第一位诗人屈原止五四新文化运动。2、思想家、历史学家原则上不入选。 3、所列作品均为能反映作者主要成就的代表作。 4、因只列一百名有成就的作家,难免会忽略某些很有特色的作家。 5、100个作家排名主要依据作品的文学价值及其对后世作家的贡献。 6、由于这100个作家文学类别不尽相同,如诗词人、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之间很难比较高下,根据各自文学类别的影响力相互递补排列。 7、代表作较多的,优先入选最能反映作家各个重要阶段的代表作。 8、代表作为单篇的,列收入该作的集子,如苏洵的《过秦论》收入《嘉佑集》。 李白(诗集《李太白集》) 杜甫(诗集《杜工部集》) 司马迁(史学著作《史记》;赋《报任安书》) 关汉卿(杂剧《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

会》) 曹雪芹(长篇小说《红楼梦》) 苏轼(诗文集《苏文忠公全集》) 韩愈(诗文集《韩昌黎集》) 欧阳修(诗文集《欧阳文忠公集》;词集《六一词》) 罗贯中(长篇小说《三国演义》、《隋(:中国古代十大散文家)唐志传》、《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施耐庵(长篇小说《水浒传》) 吴承恩(长篇小说《西游记》;诗文集《射阳先生存稿》)王维(诗集《辋川集》) 刘禹锡(诗文集《刘宾客集》) 黄庭坚(诗文集《山谷集》) 陆游(诗集《剑南诗稿》;文集《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 吴敬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诗文集《文木山房诗文集》) 蒲松龄(短篇集《聊斋志异》) 陶潜(诗文集《靖节先生集》) 秦观(词集《淮海居士长短句》;诗集《淮海集》) 李清照(词集《淑玉词》、《易安词》;文集《易安居士文集》)

中国近代史重要会议总结归纳整理后

中国近代重要会议总结 时 期 会议名称时间地点内容影响 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共一大1921.7.23 上海法租 界望志路 106号(后 到浙江嘉 兴南湖) 大会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 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中国共 产党的成立。 中共成立的意义:中国共 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 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 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 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 新了。 Ps:会后开始发展工人运 动和农民运动 中共二大1922年7 月 大会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 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 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国名党一大1924年1 月 广州 大会同意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名义加入共 产党(党内合作的方式)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 正式形成,标志着国共合作 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 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 由此兴起,中心在广州 土地革命时期八七会议 (汉口会 议) 1927年 8.7 汉口秘密 召开 ?内容: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中华苏维 埃第一次 全国工农 兵代表大 会 1931年11 月 江西瑞金 叶坪村 ?内容: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遵义会议1935年1 月贵州遵 义 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 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 导。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 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 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 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 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

高中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选修1——重大历史改革回眸 第一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⒈改革的分类 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⒉改革的实质 改革是统治者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⒊改革的原因(背景)及相应目的 总的来讲,古代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 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③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 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⑤民族危机严重 ⒋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及认识 ⑴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2)、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 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之路。 4.改革的认识和启示 ①改革的必要性。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改革是革除弊政、促使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会议(重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会议 (一)党的创建时期 1 “一大”(1921、7、23,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 (1)内容:①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②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斗争目的是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③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④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 (2)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2.“二大”(1922,上海),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 内容——①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②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③中共二大提出“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 3 “三大”(1923),1923 年6 月, 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二)土地革命时期 1 八七会议(1927、8、7,汉口) (1)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③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④还提出“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 (2)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2 遵义会议(1935) (1)内容:①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②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③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2)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 瓦窑堡会议(1935) (1)内容:①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②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 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 (2)意义:为抗日战争的到来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三)抗日战争时期 1 洛川会议(1937): ①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②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③会议强调, 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发动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发动抗日群众运动。 2.“七大”(1945,延安) (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 主义的中国。③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第一节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形成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第二节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自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外国列强的争斗和间接统治之中,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第六,在外国列强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第三节 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第二章 第一节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第二节 1.洋务派部分成员: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恭亲王奕訢是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 2.洋务派举办洋务是从近代军用工业着手的。 3.洋务事业: 一是兴办近代企业。(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备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在南京设立的金陵机器局。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最重要的官督商办民用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 二是建立新式海陆军。

历史上的改革

专题探究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 (中国戊戌变法、改革开放、土耳其凯末尔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日本明治维新) ◆知识概况 改革的概念 改革是指对旧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的实质 改革是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从改革的程度看: 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如中国戊戌变法、改革开放,美国罗斯福新政; 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如土耳其凯末尔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从改革的性质看,可以分为资本主义改革(中国戊戌变法、土耳其凯末尔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日本明治维新)和社会主义改革(改革开放) ◆知识梳理(按改革的时间先后顺序) 1、日本明治维新 时间:1868年 目的:为改变落后挨打的局面,挽救民族危机,摆脱西方国家殖民侵略,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结果: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日本逐渐改变了落后的面貌,经济发达,军事实力强大,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2、中国戊戌变法 时间:1898年 目的:为挽救民族危机,变法图存 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结果:戊戌变法最后失败,但它是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的进一步探索。 3、土耳其凯末尔改革 目的:为了使赢得独立后的土耳其富强起来,凯末尔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彻底的改革。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结果:改革使土耳其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摆脱了“西亚病夫”的帽子。 4、美国罗斯福新政 目的:为帮助美国尽快摆脱经济危机困境,实现经济复兴 特点:全面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结果: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它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后来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5、中国的改革开放 时间: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

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也把节俭作为自己的生活习惯,以节俭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他在生活上坚决反对奢侈浪费。有一年,他被贬黄州,俸禄减少,这给生活上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渡过困境,它不仅辞退了身边所有的仆人,而且自己更加节俭,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份完整详细的开支计划,把所有的收入和手边的钱都集中起来,然后将这些钱分成十二份,每月一份,每份又平均分成三十份,每天只用一份。他就是这样“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度过了难关。“君子以俭德辟难”,苏东坡就是这样做的。 奢侈浪费小到足以破坏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大到足以灭亡一个无比强盛的国家。自古就有许多帝王在刚开始创业时,以勤俭修身,受到了百姓的拥戴,但后来他们逐渐放弃了勤俭而一味的追求安逸享乐,结果招致了自己的灭亡。五代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开始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击败各个敌手称帝。但后来沉湎于音乐戏曲,每天在宫廷上用重金请人表演,演得好,用重金封赏,并且整天大肆兴建乐宫,乐队,造成黄金流失,最终导致部下作乱,伶人发难,在位三年就死于兵乱之中。欧阳修在撰写《伶官传》时,有感于这段历史,阐发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淡漠了古人的教训,大肆的奢侈浪费。我国就形成了一种通病——“节俭冷漠症”。身边的小事就足见这种病态的严重。白天明亮的教室里非得开灯,洗手间的水龙头“细水长流”,电脑永远处在待机状态,简直是“不知节俭何滋味”。据上海能源管理部门统计,按平均每户家庭有15瓦特的耗电量计算,上海480万户家庭在白天高峰时就增加了2。5万千瓦左右的用电负荷;一台电脑的待机能耗30瓦,如果上海15万机关干部下班后都不关掉电脑电源,仅此一项,就将每天增加4500千瓦的用电负荷,倘若加上企事单位的的电脑待机浪费,数字十分惊人。如果这样浪费下去,有多少能源将被这样白白的浪费掉。为国家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长此下去,即使我国再强盛,恐怕也支撑不了多长时间。 清末的慈禧太后,只知道自己享受,为庆祝自己的大寿,她搜刮民脂民膏,来建造颐和园供自己奢华的享受,却不抵抗外来势力的侵略,最后导致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的签定,造成了中国的耻辱,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她也因此而遗臭万年。 出水的芙蓉,亭亭玉立,极尽妍姿;经霜的苍松,勃勃精神,独具风采;出岫的白云,悠悠行空,飘逸流韵;历世的峭石,默默无语,淡泊忘我。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天然是种朴素;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挺真是一种朴素;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无心是一种朴素;壁石立千仞,无欲则刚毅,刚毅是一种朴素。 真正的好诗,不是苦吟得来;真正的好画,不是修饰得来;真正的好歌,不是假声得来。真正的美人,并不依靠脂粉;真正的作家,并不依靠词藻;真正的贤者,并不依靠贴金。 沐猴而冠,人非人,猴非猴;牛头马面,牛非牛,马非马。保存朴素,就是保存本色,就是保存自己的基因与血型,就是尊重自己,永远成为自己。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

近代史纲要课后题总结 综述 ....... ..风云变幻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战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4)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是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基本特征: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科学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①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着显著的优势。 ②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③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封建势力是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