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氯化技术在农药中间体合成中的应用

绿色氯化技术在农药中间体合成中的应用

绿色氯化技术在农药中间体合成中的应用
绿色氯化技术在农药中间体合成中的应用

科学认识农药合理使用农药

科学认识农药合理使用农药 我国现有农药品种600多个,常用品种300个左右,年产量200多万吨(折百),不仅很好地满足了国内农业生产需要,而且还为世界农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人们对它的片面认识和不合理使用,加之个别地方出现的农药残留超标事件,以至于一些人“谈药色变”。如何引导社会各界科学认识农药,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和农业科技工作者共同面临的课题。 农药对农业生产贡献巨大 农药是科技进步的结晶,农药的推广应用对农业生产贡献巨大,使用经济效益可达6倍以上。在美国,使用杀线虫剂可使甜菜增产175%、大豆增产91%;在菲律宾,使用除草剂使水稻增产50%;在巴基斯坦,甘蔗栽培中使用杀虫剂后可提高30%的产量;在非洲加纳,使用杀虫剂后能使可可的产量翻3番。 在我国,农药在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控中的贡献率达到70%~80%,年挽回经济损失3500亿元以上。我国发生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种类约1700多种,造成严重危害的约有100多种,重大生物灾害年发生面积60~70亿亩次。据测算,如果不采取防控措施,可能造成我国粮食产量损失2200多亿斤,油料370多万吨,棉花200万吨以上,果品和蔬菜上亿吨,潜在经济损失5000亿元以上。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人口将超过90亿,粮食年产量要增加70%。在当前世界人口不断增加、可耕土地日益减

少,而对粮食需求日益增加、农村劳动力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农业生产更离不开农药。 严格防范农药风险 农药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类带来益处的同时,有的农药也会给人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为了趋利避害,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对农药实行了严格的管理,普遍建立了农药登记和淘汰退出制度,以最大限度发挥好农药对农业生产的保障作用和防范农药的使用风险。农药在投放市场前,必须取得农药登记。申请登记的农药产品,只有经农药登记部门科学评价,证明其具有预期的效果,对人畜健康或环境无不可接受的风险后,方可取得登记,并在规定的范围内销售、使用;已使用的农药,经风险监测和再评价,发现使用风险增大时,由农药登记部门作出禁用或限用规定。 美国、加拿大、欧盟和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农药使用技术先进、管理较科学的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了相应农药登记政策。在美国,从1988年开始对1984年以前获得登记的613类1150种农药进行了再评价,其中有376类获得再登记许可,有229类撤消,还有8类仍在评审之中。在欧盟,对1993年以前登记的1000个农药有效成分进行再评价,仅有250个有效成分通过了再评价。 20世纪80年初,我国对六六六、滴滴涕等高残留有机氯农药做出了停产和停用的决定,90年代,禁止生产和使用杀虫脒、除草醚等农药。截至目前,我国已禁止六六六、甲胺磷等23种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禁止甲拌磷等19种农药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

医药中间体生产工艺介绍

医药中间体生产工艺介绍

什么是中间体?中间体是精细化工产品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类型,其实质是一类“半成品”,主要广泛用于医药、农药、涂料、染料以及香料的合成。在医药领域,中间体是用来生产原料药的。所谓医药中间体,实际上是一些用于药品合成工艺过程中的一些化工原料或化工产品。医药中间体是医药行业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按应用领域可分为抗生素类药物中间体、解热镇痛药用中间体、心血管系统药用中间体、抗癌用医药中间体等大的类别。 我国每年约需与化工配套的原料和中间体2000多种,需求量达250万吨以上。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医药生产所需的化工原料和中间体基本能够配套,只有少部分需要进口。而且由于我国资源比较丰富,原材料价格较低,有许多中间体实现了大量出口。经调查发现,2012年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产量约810万吨,到2018年达到了1032万吨。 国内医药中间体行业在市场方面做到了较强的竞争力,甚至部分中间体生产企业已经有能力生产分子结构复杂、技术要求较高的中间体,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产品开始主导国际市场。但是,总体上现阶段我国中间体行业仍正处于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时期,工艺技术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多数医药中间体行业内产品仍以初级医药中间体为主,大量高级医药中间体以及新药的配套中间体产品生产企业较少。

德兰梅勒利用膜分离设备浓缩医药中间体,既可简化原有的操作工艺,又可得到较高纯度的产品,同时降低医药行业的生产成本,是用于医药中间体脱盐及浓缩很有效的方法。 医药中间体生产工艺如下: 首先将含有1%至25%盐的医药中间体原料依次通过微滤膜和超滤膜除去溶液中大分子颗粒、有机物和胶体。其次,将去除大分子颗粒、有机物和胶体的原料液冷却降温至10℃至25℃。将冷却后的原料液依次通过增压泵和高压泵增压,采用纳滤恒容脱盐技术进行医药中间体洗盐和浓缩,在脱盐过程中加入渗滤液的速率与膜通量相等,控制温度2℃至45℃,操作压力2.0Mpa至3.8Mpa。脱盐后浓缩液直接进入下一工序,最后采用纳滤恒容脱盐技术进行医药中间体洗盐和浓缩,对透过液中有经济价值的物质可以选择性的浓缩回收。 德兰梅勒根据医药中间体纯化处理要求定制性价比高的工艺包,对整个医药中间体浓缩系统进行全面分析和合理设计,使医药中间体浓缩系统设计、制造、生产各工艺环节得到有效控制,以实现整套工艺包的经济性能与技术优势双结合,从而为客户提供既专业又完善的流体分离纯化工艺包设计。

我国农药及中间体市场分析(全文)

我国农药及农药中间体 一农药行业概况 农药指用来防治危害农作物的害虫、杂草和病菌的药剂。由农药中间体、农药原药合成和制剂加工三大版块构成了完整的农药产业链。行业上游为黄磷、液氯等无机原料和甲醇、三苯等基本有机原料,下游为农林牧业生产和卫生领域。总的来说,农药行业处于化工产业链的末端,属于精细化工行业,对技术的依赖性大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成功率低,一旦研制成功则利润丰厚。农药行业是重要的支农产业之一,在全球人口增长及耕地面积减少的矛盾下,农药的广泛施用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解决的粮食问题的重要出路。但农药使用同时也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或直接或间接的威胁,所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农药的毒性问题和残留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行业被迫向高效、低毒、低用量的方向发展。因此,农药行业的结构调整、优化投资等研究的战略意义极其重大。我国农药行业起步晚,虽然建立起了完整的产业链,但仍存在着很多布局问题,尤其是在国家战略“走出去”的带动下,以及世界农药巨头更深层次的“走进来”情况下,作为基础支农产业的农药行业,行业的矛盾表现的更为突出。这时对发达国家农药产业发展历史的研究,对于我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农药行业及农业相关领域的健康持续发展都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 二、世界农药市场 农药的消费受农业生产的规律、作物种植规模和种植结构的影 响很大。受农业生产季节性的影响,农药的生产和消费也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在我国,每年 3到9月份是农药使用的高峰期,所以上半年也是农药生产的高峰期,加之农药还是重要的救灾物资,需要定量的储备,所以我国的农药生产具有其他国家,尤其是地区跨度大的美国等所不具有的特点。此外,农药行业与国家农业政策以及耕作制度与技术的变革等都有紧密的联系,我国农业生产相对落后,所以归纳世界农药产业发展曲线,学习先进经验、引进先进的耕作技术及助剂、药剂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l 、市场规模 由上世纪 9 0年代中,农药行业开始极度繁荣后的萎缩,直自2 0 0 3年世界农药市场才实现在产品结构变化上的实际增长,而后逐渐步入一个销售市场的稳定期,近几年销售额稳定在 3 1 0亿美元左右,我国农药行业在“十一五”的产业方针指导下,在十七大胜利召开后的国家战略转变下,农民收入必然迎来建国后的第三个增长期。农业劳动力向工业的转移,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长,生产资料的加大投入将大力带动农药消费的增长。结合世界产业背景,世界权威咨询机构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农业将以7%的速度增长,国际国内需求的稳定增长无疑给农药行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2、世界农药行业发展曲线 ( 1 ) 市场的转移。发达国家农药工业起步较早,已过高速发展期,市场趋于饱和。农药

对农药残留知识的认识

对农药残留知识的认识 对农药残留知识的认识如下: 农药残留原因 (1)农药性质与农药残留 现已被禁用的有机砷、汞等农药,由于其代谢产物砷、汞最终无法降解而残存于环境和植物体中。 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和它们的代谢产物化学性质稳定,在农作物及环境中消解缓慢,同时容易在人和动物体脂肪中积累。因而虽然有机氯农药及其代谢物毒性并不高,但它们的残毒问题仍然存在。 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施用后,容易受外界条件影响而分解。但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存在着部分高毒和剧毒品种,如甲胺磷、对硫磷、涕灭威、克百威、水胺硫磷等,如果被施用于生长期较短、连续采收的蔬菜,则很难避免因残留量超标而导致人畜中毒。 另外,一部分农药虽然本身毒性较低,但其生产杂质或代谢物残毒较高,如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及其代谢物乙撑硫脲属致癌物,三氯杀螨醇中的杂质滴滴涕,丁硫克百威、丙硫克百威的主要代谢物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等。 农药的内吸性、挥发性、水溶性、吸附性直接影响其在植物、大气、水、土壤等周围环境中的残留。 温度、光照、降雨量、土壤酸碱度及有机质含量、植被情况、微

生物等环境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药的降解速度,影响农药残留。 (2)使用方法与农药残留 一般来讲,乳油、悬浮剂等用于直接喷洒的剂型对农作物的污染相对要大一些。而粉剂由于其容易飘散而对环境和施药者的危害更大。 任何一个农药品种都有其适合的防治对象、防治作物,有其合理的施药时间、使用次数、施药量和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的安全间隔时间)。合理施用农药能在有效防治病虫草害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降低农药对农副产品和环境的污染,而不加节制地滥用农药,必然导致对农产品的污染和对环境的破坏。 农药残留的危害 (1)农药残留对健康的影响 食用含有大量高毒、剧毒农药残留引起的食物会导致人、畜急性中毒事故。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副产品,虽然不会导致急性中毒,但可能引起人和动物的慢性中毒,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影响到下一代。 (2)农药残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特别是除草剂,导致药害事故频繁,经常引起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土壤中残留的长残效除草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农药残留的控制

常见农药介绍及使用方法

常见农药介绍及使用方法 一、代森锰锌 杀菌谱较广的保护性杀菌剂。主要是抑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对果树、蔬菜上的炭疽病、早疫病等多种病害有效,同时它常与内吸性杀菌剂混配,用于延缓抗性的产生。 使用方法: 1、马铃薯晚疫病:80%可湿性粉剂1140-2160克/公顷,喷雾。 2、烟草炭疽病:80%可湿性粉剂1920-2160克/公顶,喷雾;烟草赤星病:80%可湿性粉剂1680-2100克/公顷,喷雾。 3、黄瓜霜霉病:80%可湿性粉剂2040-3000克/公顷,喷雾。 4、西瓜炭疽病:80%可湿性粉剂1560-2520克/公顷,喷雾。 5、辣椒(甜椒)炭疽病、辣椒(甜椒)疫病:80%可湿性粉剂 1800-2520克/公顷,喷雾。 6、番茄早疫病:80%可湿性粉剂1840-2370克/公顷,喷雾。

7、柑橘树炭疽病、疮痂病:80%可湿性粉剂1333-2000毫克/千克,喷雾。 8、苹果树轮纹病、斑点落叶病、炭疽病:80%可湿性粉剂1000-1500毫克/千克,喷雾。 9、梨树黑星病:80%可湿性粉剂800-1600毫克/千克/喷雾 10、葡萄黑痘病、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80%可湿性粉剂1000-1600毫克/千克,喷雾。 11、花生叶斑病:80%可湿性粉剂720-900克/公顷,喷雾。 12、荔枝树霜疫霉病:80%可湿性粉剂1.333-2克/千克喷雾。 13、人参黑斑病:80%可湿性粉剂1800-3000克/公顷,喷雾。

二、代森锌 一种叶面喷洒使用的保护剂,对许多病菌如霜霉病菌、晚疫病菌及炭疽病菌等有较强触杀作用。对植物安全,有效成分化学性质较活泼,在水中易被氧化成异硫氰化合物,对病原菌体内含有-SH基的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并能直接杀死病菌孢子,抑制孢子的发芽,阻止病菌侵入植物体内,但对已侵入植物体内的病原菌丝体的杀伤作用很小。因此,使用代森锌防治病害应掌握在病害始见期进行,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代森锌的药效期短,在日光照射及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后分解较快,其残效期约7天。 使用方法: 1、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晚疫病:80%可湿性粉剂960-1200克/公顷,喷雾。 2、麦类锈病:80%可湿性粉剂960-1440克/公顷,喷雾。 3、油菜多种病害:80%可湿性粉剂960-1200克/公顷,喷雾。

噻虫嗪-农药中间体开发的重要性及发展思路探讨

农药中间体开发的重要性及发展思路探讨- 噻虫嗪 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中间体分析 噻虫嗪是先正达公司开发的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是一个已经商品化的非常优秀的杀虫剂。1999年上市以来,已在全球取得骄人业绩。2003年销售额2.15亿美元、2005年3.46亿美元、2007年4.55亿美元、2008年7.29亿美元。2003-08年间,年均增长率达到40%。2009年销售额为7.45亿美元。这说明,噻虫嗪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农药好品种。 噻虫嗪的合成路线主要有四条,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下路线: 中间体I又有多条合成路线。

噻虫嗪的两个主要中间体是2-氯-5-氯甲基噻唑和3-甲基-4-(N-硝基亚胺基)-1,3,5-噁二嗪,值得深入研究、开发。也可以考虑向全球供应高质量的中间体。2-氯-5-氯甲基噻唑同时可以生产噻虫胺。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条件来选择合成中间体的路线。 安徽化工院在噻虫嗪的合成技术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最后的缩合一步收率已经达到84%,原药纯度达到98%,并已申请专利。先正达专利的收率为70%,原药纯度达到98.5%。 通过噻虫嗪中间体分析,可以看出,选择关键中间体的第一步是选好农药品种。选择农药品种的基本原则是考虑需要和可能。需要,指包括我国和世界各地农业病虫草害防治的需要;国内、国外不同地区市场对农药的不同需求等等。可能,指包括原材料供应、公用工程、环境容量、地区发展规划等等可能的条件。

选择待开发农药品种时,应该优先考虑的是专利即将过期的农药。因为非专利农药是目前全球农药市场的主体。近年,全球非专利农药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据报道,2001年为65%,2005年上升到70%。权威的农化咨询公司Phillips Mc-Dougall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农药市场达到383亿美元(不包括非农用农药市场),其中非专利产品的销售比例已经达到75%。预计到2023年,将有166个农药化合物的专利过期,新增市场价值估计超过110亿美元。可以说,非专利农药市场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深入、全面、系统的情报调查与研究是加强农药中间体研发工作的首要环节。首先,要通过调查找出待开发的最重要的关键中间体;其次,要选出最经济、合理、可行的合成路线。 农药中间体开发的重要性及发展思路探讨- 吡虫啉篇 吡虫啉是目前全球销售第一的杀虫剂。据报道,2011年全球销售已经超过10亿美元。它是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研发和商业化生产的第一个烟碱类杀虫剂。1991年上市,专利早已过期。我国目前的吡虫啉生产能力已经达到12万t/a,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吡虫啉生产国的出口国。 2-氯-5-氯甲基吡啶是吡虫啉生产的关键中间体之一。我国在吡虫啉的开发过程中,随着中间体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整个工艺技术的改进,使吡虫啉的原药质量不断提高,而且产品成本不断下降,从而使中国的吡虫啉原药价格从21世纪初由拜耳公司进口的120万元/t,下降到10-12万元/t,今年回升到15万元/t。 在我国,已经成功开发了6条生产2-氯-5-氯甲基吡啶的工业路线。其中,3条是从吡啶衍生物出发的---a 三甲基吡啶-磷酰胺法;b 2-甲基吡啶法;c 烟酸法。3条是环合路线---a 苄胺-正丙醛法;b 环戊二烯-丙烯醛法;c 吗啉-正丙醛法。各企业可以根据不同条件,选择不同的工艺路线。 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吡虫啉生产装置95%以上采用环合路线中的环戊二烯-丙烯醛工艺,三废排放量大,而且废水COD含量高、无机盐含量高、所含有机物的成分复杂,每吨吡虫啉(以有效成分计)产生的高浓度废水达到20 t,处理难度很大,对环境造成了极坏影响。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保护问题,是关系到吡虫啉存亡的问题。 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国家农药重点实验室邹小毛教授带领的团队在可持续发展方针的指引下,开发了创新的、在生产工艺中基本消除三废的清洁工艺,并已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也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其中最关键的仍然是关键中间体2-氯-5-氯甲基吡啶的创新合成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提高了反应的原子经济性。 反应式: 创新的中间体合成反应收率达到77%,老工艺的收率为65%-70%。中间体纯度达到98%。吡虫啉缩合反应的收率达到96 %,原药含量达到98%。废水基本达到“零排放”。

化学农药的安全使用及其几点思考(精)

随着近几年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对农业产业的重视和投入的加大,农民对农田投资力度也大大提高。作物病虫害也日趋加重,化学防治凭借着高效、低成本的特点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中占据重要地位,许多农民朋友甚至将化学防治作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唯一手段。特别是近十年,需求量逐年上升,以水稻病虫为主的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流行,化学农药(本文统称农药在短期内应用达到前所未有的份额,其控制蔓延为害力度也超过了其他防治方式,起到了重要保护生产的作用。但是,随着农药使用频率及使用份量的逐年加大,不仅造成了农副产品价值低廉,而且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不仅增加了农民负担,而且造成了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不仅影响产品质量,而且影响人畜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今年来,虽有不少低毒微度的环保农药的推广使用,以及生物农药的生产运用,但成本过大,多数农民认识不足,推广难度较大。因此如何搞好化学农药安全使用工作,解决农药使用带来的一系列副作用,指导农民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提高安全用药意识和科学用药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化学农药的作用与药害 1.1农药的发展以及作用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农药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这一时期主要以天然植物农药及无机农药为主;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仿生合成的有机物作为化学农药的开始,并有无机农药和植物性农药的加工厂,并在生产上大量使用,主要3六、滴滴涕等高毒农药;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有机合成农药进入高级阶段,一些高效农药逐步推广使用;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探索安全农药发展与世界农药加工业一致至今,新的高效安全农药正在加速发展[1]。化学防治作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2农药的药害

医药中间体合成及工艺复习题:

一、简答题:20~25分 1、何为药物中间体(医药中间体)?* 所谓医药中间体,实际上是一些用于药品合成工艺过程中的一些化工原料或化工产品。 这种化工产品,不需要药品的生产许可证,在普通的化工厂即可生产,只要达到一些的级别,即可用于药品的合成。 2、世界医药工业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1.与其他行业相比,医药工业受世界经济的影响较小 2. 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 3. 行业研发费用大,利润率高 5.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6. 医药行业受各国医药政策影响很大 3、什么叫“基本药物目录”?* “基本药物制度”是世界卫生组织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主要是针对发展中国家,一些贫穷落后的国家,如何有效地运用相对短缺的卫生资源,满足本国的基本卫生医疗需求。最新版是2007年,收录的品种一般在300多种以上,覆盖了大多数疾病。我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引入基本药物的理念,医改后,于2009年年底前出台符合国情的基本药物目录。 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基本药物目录是西药。新医改中又明确提出基本药物目录在制定过程当中要坚持防治必须,这就意味着包括了预防、治疗、诊断方面的基本用药,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还要强调分析病症。增加中药目录,这也是我们国家一个特色。 4、世界原料药发展的大致趋势? 1.交易市场仍在扩大 2. 生产向新、特、小发展 3.合同化生产趋势加强,合同合作方式多样化 4.原料药的生产中心将逐步向我国和印度转移 5.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5、我国医药中间体发展的特征? 1.企业大多为私营企业,经营灵活,投资规模不大,基本在数百万到一两千万元之间; 2.企业地域分布比较集中,主要以浙江台州和江苏金坛为中心; 3. 随着国家对环保日益重视,企业建设环保处理设施的压力正在加大; 4. 产品更新速度快,一般入市3~5年后利润率便大幅度下降,迫使企业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或改进工艺,才能获得较高的利润; 5. 由于医药中间体生产利润高于一般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又基本相同,有越来越多的小型化工企业加入到生产医药中间体的行列,导致业内无序竞争日益激烈; 6.与原料药相比,生产中间体利润率偏低,而原料药与医药中间体生产过程又相似,因此部分企业不仅生产中间体,还利用自身优势开始生产原料药。 6、何为伪拟效应?何为阻断效应?、、

2020年农药中间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药中间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摘要 该农药中间体项目计划总投资15644.0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624.9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7.92%;流动资金5019.16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32.08%。 达产年营业收入36423.00万元,总成本费用27614.48万元,税金及 附加304.38万元,利润总额8808.52万元,利税总额10327.87万元,税 后净利润6606.39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721.4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 率56.31%,投资利税率66.02%,投资回报率42.23%,全部投资回收期 3.87年,提供就业职位735个。 本报告是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或报告编制人员实地调查获取的素材撰写,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的要求,依照“科学、客观”的原则,以国内外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为前提,大量 收集相关行业准入条件和前沿技术等重要信息,全面预测其发展趋势;按 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具体要求,主要从技术、经济、工程方案、环境保护、安全卫生和节能及清洁生产等方面进行充分 的论证和可行性分析,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 科学预测,从而提出投资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 因此,该报告是一份较为完整的为项目决策及审批提供科学依据的综合性 分析报告。

项目概况、建设背景分析、产业研究、建设规划方案、选址评价、工 程设计、工艺分析、项目环境影响分析、安全卫生、建设及运营风险分析、节能情况分析、实施进度、投资估算、经济效益、评价及建议等。

农药基础知识学习

农药基础知识学习 第一节、农药基础知识 1、农药定义 农药,目前世界上统一的英文名为pesticide——即为“杀害药剂”,但实际上所谓的农药系指用于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以后,通过较长期的发展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到17类等)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和生物药品。通常把用于卫生及改善有效成分物化性质的各种助剂也包括在内。 1.1农药的发展史 农药,目前世界上统一的英文名为pesticide——即为“杀害药剂”,但实际上所谓的农药系指用于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以后,通过较长期的发展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到17类等)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和生物药品。通常把用于卫生及改善有效成分物化性质的各种助剂也包括在内。 农药的使用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在古希腊,已有用硫磺熏蒸害虫及防病的记录,中国也在公元前7~5世纪用莽草,蜃炭灰、牧鞠等灭杀害虫。而作为农药的发展历史,大概可分为两个阶段: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以天然药物及

无机化合物农药为主的天然和无机药物时代,从20世纪40年代初期开始进入有机合成农药时代,并从此使植物保护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早期人类常常把包括农牧业病虫草害的严重自然灾害视为天灾。以后,通过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到17世纪,陆续发现了一些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农用药物。他们把烟草、松脂、除虫菊、鱼藤等杀虫植物加工成制剂作为农药使用。1763年,法国用烟草及石灰粉防治蚜虫,这是世界上首次报导的杀虫剂。1800年,美国人Jimtikoff 发现高加索部族用除虫菊粉灭杀虱、蚤,其于1828年将除虫菊加工成防治卫生害虫的杀虫粉出售。1848年,T.Oxley 制造了鱼藤根粉。在此时期,除虫菊花的贸易维持了中亚一些地区的经济。这类药剂的普遍使用,是早期农药发展史的重大事件,并至今仍在使用。 自公元900年,中国使用雄黄(三硫化二砷)防治园艺害虫以来,从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中期,发展了一批人工制造的无机农药。 而开发最早的无机农药当数1851年法国M.Grison 用等量的石灰与硫磺加水共煮制取的石硫合剂雏型——Grison 水。到1882年,法国的https://www.doczj.com/doc/8315228917.html,lardet 在波尔多地区发现硫酸铜与石灰水混合也有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效果,由此出现了波尔多液,并从1885年起作为保护性杀菌剂而广泛应用。目前,无机农药中的波尔多液及石硫合剂仍在广泛应用。 有机合成杀虫剂的发展,首先从有机有机氯开始,在40年代初出现了滴滴涕、六六六。二次大战后,出现了有机磷类杀虫剂。50年代又发展氨基甲酸酯

正确认识和对待农药教学文案

正确认识和对待农药 几十年来,农药为人类食物的供应和对人类的安全(防御疾病传播和控制疾病传播范围等)和健康(杀灭病菌和控制病原产生等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农药是确保农业稳产、丰产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物资。与此同时,一些农药由于毒性、抗性和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等问题而遭受谴责,并不断被淘汰,一批新的农药又不断问世,这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对于农药,应历史性地分析其“功”与“过”、“利”与“弊”,应正确认识和对待农药。 1 农药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 1.1 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加,农药是确保粮食供应的必要手段之一 在 2005 年全球人口为65 亿,到2010 年达到70 亿。而粮食种植面积从20 世纪70年代的7.5 亿公顷,降至现今的6.8 亿公顷左右,并且这种趋势还将继续。尽管粮食耕种面积不断减少,但通过各种努力,其中包括农药的应用,使全球粮食的产量不断增长。1961 年全世界粮食产量为8.77 亿吨,到2005年达22.19 亿吨。虽然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但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故仍难以满足人类对粮食的需要。据测,到2025 年全球人口可达80 亿,到2050 年最低值亦要达到91 亿;而粮食消费到2020 年约达25亿吨,2040 年将接近30 亿吨。 早在 19 世纪,爱尔兰因马铃薯疫病大爆发,并由于缺乏有效的杀菌剂以致马铃薯绝收,使几十万人饿死,150 万人舍家弃国,迁往美洲。有人做过试验,如果不使用农药,因病、虫害引起的减产率平均为53.42%,因杂草引起的减产率平均为21.33% (表1、表2)。

由表1~2 可见,如果不使用农药因病、虫、草害引起的作物减产率为74.75%。鉴此,有人估计,如果不使用农药,全球将有半数人因饥饿而死亡。 1.2 种植结构的改变,同样需要农药 食品结构的改变,需要大量的饲料,而饲料作物在种植中同样会受到病虫草害的侵袭,也必须使用农药予以防治。以美国为例,全美玉米年消费量约2.5 亿吨,其中60%左右耕田用于饲料作物种植。 1.3 农药在人类生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如今在发达国家中有 80%为非农家庭。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并由于社会的老龄化以及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等,人们越发需要进行个人心理调节,其中植物和宠物等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这些动植物也会受到病虫草害的侵袭,同样需要使用农药进行维护。 在全球农药市场中,有14%左右为非农业用途,而且年年有增。这些用途包括:家庭与花园、白蚁防治、草坪、工业、公共卫生、木材防腐、苗圃材料保护、灭鼠、粮食获后保护、储存物质、道路、铁路、机场、球场、养殖业、工艺品、文物、通讯、仪器仪表和医药医疗等,几乎涉及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有领域,这些均离不开农药。 1.4 农药亦为当今社会的重要战略物资 在人类生活中经常会遭遇各种灾害,如水灾、地震及战争等引起的瘟疫、虫害和鼠害等,这少不了使用农药进行防治。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农药也是一类重要的救灾战备物资。总之,农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医药中间体合成及工艺复习题:

医药中间体合成及工艺复习题: 一、简答题:20~25分 1、何为药物中间体(医药中间体) 医药中间体,实际上是一些用于药品合成工艺过程中的一些化工原料或化工产品。 2、世界医药工业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a.与其他行业相比,医药工业受世界经济的影响较小 b. 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 c. 行业研发费用大,利润率高 d. 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e. 医药行业受各国医药政策影响很大 3、什么叫“基本药物目录”? 有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能够满足大部分人口卫生保健需要的药物目录。 4、世界原料药发展的大致趋势? a.交易市场仍在扩大 b.生产向新、特、小发展 c.合同化生产趋势加强,合同合作方式多样化 d.原料药的生产中心将逐步向我国和印度转移 e.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5、我国医药中间体发展的特征? 1. 企业大多为私营企业,经营灵活,投资规模不大,基本在数百万到一两千万元之间; 2. 企业地域分布比较集中,主要以浙江台州和江苏金坛为中心; 3. 随着国家对环保日益重视,企业建设环保处理设施的压力正在加大; 4. 产品更新速度快,一般入市3~5年后利润率便大幅度下降,迫使企业必须不断开发 新产品或改进工艺,才能获得较高的利润; 5.由于医药中间体生产利润高于一般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又基本相同,有越来越多的 小型化工企业加入到生产医药中间体的行列,导致业内无序竞争日益激烈; 6.与原料药相比,生产中间体利润率偏低,而原料药与医药中间体生产过程又相似, 因此部分企业不仅生产中间体,还利用自身优势开始生产原料药。 6、何为伪拟效应?何为阻断效应? 有机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氟原子取代后,体积不会有较大的变化,从而使得含氟有机化合物往往不被生物体中的酶受体所识别,有机氟化合物能毫无困难的代替非氟母体进入生物体内参与到代谢过程中。即“伪拟效应” 含氟有机化合物中的C-F键的键能大于C-H键键能,且氟原子难以F+的形式离去,导致含氟有机化合物氧化还原稳定性很强,使在生物体内不易被代谢,阻碍其正常的代谢循环。即“阻断效应”(block effect)。 7、何为相转移催化剂(PTC)? 能加速或者能使分别处于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液-液两相体系或固-液两相体系) 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的催化剂。 8、相转移催化剂的优点有哪些? (1)不使用昂贵的特殊溶剂,且不要求无水操作,简化了工艺 (2) PTC的存在,使参加反应的负离子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 (3)具有通用性,应用广泛 (4)原子经济性(合成过程中,合成方法和工艺应被设计成能把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所 有原材料尽可能多的转化到最终产物中

正确认识农药

正确认识农药 农药;是危险化工毒品;比苏舟红.痩肉精的毒性要大多好几百倍。在农业上使用有;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內源激素化学合成剂)。同一种农药在不同的作物上使用效果也不同;同一种农药使用在同一种作物上但温度和湿度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同;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缺点;在农药的说明书中你看到的只是优点的一面. 缺点的一面只有国家的科研单位多年试验后才能确定。如水胺硫磷;是广谱高效有机磷杀虫.杀螨剂.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剂.。不能与碱性农药配伍.本农药属高毒农药.禁止用于果.菜.烟.茶.中草药植物上。在沙糖橘树上使用会使粉虱.芽虫.蚧壳虫和螨类暴发。如果气温在30度以上使用. 会使沙糖橘果实出各种纹花班。对沙糖橘会产生副作用的还有;乐果.氧化乐果.稻半散.杀虫双. 三氯杀螨醇. 波尔多液等等。

我国第一代农药是无机农药。第二代是有机农药.(胆碱酯酶抑制剂)。第三代是保幼缴素. 蜕皮激素及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第四代行为改性农药(性诱激素及抗食剂)。第五代脑素拮抗物。以上传统农药特点是;高毒;高毒农药可杀死一切动物。如害虫.益虫.天敌. 禽畜及人类. 还可危害植物。所以达到高效目的。真正有的前面喷药. 悼转后面就可发见死虫/。很多农民认为.农药越臭越好.越毒越好。这是错误的。因为;农药配方里的抑制剂. 它抑制的对像是动物某种器官內物质. 但这种器官和物质人类也有. 即虫人共有的器官和物质。既能杀虫又能杀人。我们果农是第一个受害者;(喷药时呼吸空气吸入和皮肤吸收)也是第一个吃到沙糖橘的人。高抗性;高毒农药会使害虫和虫卵产生极高的抗性;因为喷药不均和喷药时被气浪冲走的害虫没有接触到农药.它要在这高毒的环竟下生全. 就会产生基因欮变. 再次猖獗暴发。如杀虫类农药会使螨类蚧壳类害虫大量増殖暴发. 动物蛋白类叶面肥容易诱发

有机农药中间体乙基氯化物的生产工艺分析

有机农药中间体乙基氯化物的生产工艺分析毕业论文 题目有机农药中间体乙基氯化物的生产工艺分析 姓名学号 系(院)_ _班级 指导教师_ 职称_ ___ 2011 年05月 22 日 淄博职业学院毕业论文 摘要 农药是保障我国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化工产品,品种繁多,多数农药在生产过程中污染较为严重,有机磷酸酯类农药是农药中最重要的一类。乙基氯化物是有机磷农 、毒死蜱、三唑磷和二药的一种重要中间体,可用于合成辛硫磷、对硫磷、苏化203 嗪磷等有机磷农药。目前国内工业化生产乙基氯化物主要采用五硫化二磷法,即由五硫化二磷先与乙醇反应制得乙基硫化物,再经氯化制得乙基氯化物,副产物氯化硫可用亚硫酸钠分解。本文简单介绍了乙基氯化物的发展、主要特性及应用,详述了以五硫化二磷为原料,在吡啶催化下,生产乙基氯化物的现状。重点论述了乙基氯化物的生产工艺过程。 关键词:乙基氯化物;五硫化二磷;吡啶;生产工艺 淄博职业学院毕业论文 目录

第一章前 言 ..................................................................... . (1) 1.乙基氯化物的特 性 ...................................................................... 1 第二章实验部 分 ..................................................................... .. (2) 2.1乙基氯化物的生产现 状 (2) 2.1.1三氯硫磷 法 ..................................................................... ......................................2 2.1.2五硫化二磷 法 ..................................................................... ..................................2 2.2五硫化二磷法生产乙基氯化物的原 理 (3) 第三章数据分析 (3) 3.1乙基氯化物生产工艺流程 图 (3) 3.1.1硫化工 段 ..................................................................... .........................................3 3.1.2氯化工

重要农药品种中间体的研究与开发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主要农药生产与

重要农药品种中间体的研究与开发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 主要农药生产与 重要农药品种中间体的研究与开发 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主要农药生产与消费国家之一,但是生产品种主要以传统和仿制 的中低档品种为主。我国农药生产与开发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存在相当的差距,尤其是技 术开发水平低,新农药的创制与开发本身难度大、周期长、投入大;尽管经过多年研究与开 发,我国已经开发出部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制农药,但是真正走入市场的并不多;面对 如此局面,我国农药除加大创制研发力度外,还应高度重视开发一些具有市场前景的专利过 期或即将过期的重要农药品种。本文将主要介绍一些专利过期不久或即将过期的一些重要农 药品种及其合成所需中间体开发与生产情况,为国内开发与生产这些农药及中间体提供参 考。 1 氟虫腈(fipronil) 由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开发,获中国专利授权(CN86108643),该化合物专利在2006年12月19日到期;同时,拜耳公司对氟虫腈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方法也在我国获得专利授权 (CN95100789.0),此项专利的有效期将持续到2015年。

氟虫腈是一种苯基吡唑类广谱杀虫剂,主要是阻碍昆虫γ-氨基丁酸控制的氟化物代谢,具有触杀、胃毒和中度内吸作用,对鳞翅目、蝇类和鞘翅目等一系列害虫具有很高的杀虫活 性,与现有杀虫剂无交互抗性。氟虫腈2005年全球销售额为4.2亿美元,在杀虫剂品种销售额排名第4。 目前氟虫腈工业化生产合成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以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为原料,经过重氮化得到重氮盐,再与2,3-二氰基丙酸乙酯反应得到;二是以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肼为原料与富马腈反应,再氧化得到产品。1.1 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 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主要合成路线有三条:?对三氟甲基苯胺法。对三氟甲基苯胺 在溶剂中直接氯化得到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该法简单方便,但是对三氟甲基苯胺价格 较贵,生产成本比较高,国外主要采用该法生产。?对氯三氟甲苯法。对氯三氟甲苯与二甲 基甲酰胺和NaNH2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反应得到N,N-二甲基对三氟甲基苯胺,然后在光照 下氯化,脱甲基并环上氯化得到目的产品。该法步骤较长,''三废''量较大。?3,4-二氯三氟甲苯法。以3,4-二氯三氟甲基苯胺为原料,与二甲基甲酰胺及氢氧化钠在压力釜中反应,在 光照条件下氯化脱甲基并环上氯化得到产品。目前国内多家科研机构研究与开发此路线。此 路线更趋于合理,产品质量高,''三废''量有一定减少。1.2 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肼

农药使用基本知识

农药使用的基本知识 一.农药的分类 农药通常是指用于防治农林作物及其产品上有害生物和能调节植物生长的药剂,以及能使这些药剂效力增加的辅助剂、增效剂等。从结构上可分成无机农药和有机农药,前者指由矿物原料加工制成的农药(如铜制剂、砷制剂、氟制剂等);后者包括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沙蚕毒素类和特异性杀虫剂等化学合成的农药以及矿物油乳剂、植物性农药(鱼藤酮、印楝素等)和微生物农药(如青虫菌、白僵菌及BT、阿维菌素等代谢物)。 按照防治对象则可分成: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事实上,许多药剂,其防治对象往往不止一种,如灭扫利、水胺硫磷、爱福丁、单甲脒等既可以用来防虫,也可以用来防治螨类;机油乳剂和柴油乳剂等对螨类、蚧类和粉虱类均有较好的效果;石硫合剂虽属杀菌剂,但却常用来防治螨类(特别是冬季清园时),而且对介壳虫的若虫有兼治作用;2,4-D为一种除草剂,但在柑桔上常用于保花保果防腐保鲜等。也有些药剂的防治对象特别专一,如抗蚜威只能用来防治蚜虫,对其它害虫、害螨没有防效;尼索朗只能杀死叶螨的卵和幼螨,对成螨却完全无效。 二.农药的作用方式 农药杀死或抑制农田中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途径,称之为农药的作用方式。杀虫剂中最常用的作用方式有触杀、胃毒、内吸、熏蒸、拒食、忌避和抑制生长等几种。 触杀作用—药剂通过接触昆虫表皮并渗入体内从而杀死害虫,这是目前使用的杀虫剂最主要的作用方式,可杀死各种口器的害虫和害螨; 胃毒作用—药剂通过害虫口器和消化系统进入体内从而杀死害虫,一般只能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如鳞翅目幼虫、金龟子等; 内吸作用—药剂通过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并能在植物体内输导和储存,害虫吸食植物的汁液或组织后而被杀死; 熏蒸作用—利用药剂挥发所产生的蒸气来毒杀害虫; 拒食作用—害虫接触或取食施用农药的作物后,破坏了消化道中消化酶的分泌并干扰害虫的神经系统,使害虫拒食食料,逐渐萎缩饿死。 忌避作用—药剂本身无毒杀害虫作用,但所具有的特殊气味使害虫忌避,从而达到保护农作物不受侵害。 抑制生长作用—主要指昆虫生长调节剂,它通过昆虫体壁或消化系统进入虫体,破坏其正常的生理功能,阻止其正常的生长发育,从而将其杀死,这类药剂防治对象专一,对有益生物安全,如优乐得、灭幼脲、抑太保等。 目前使用的大多数杀虫杀螨剂同时具有触杀、胃毒、熏蒸或内吸作用,可根据主要防治对象选用最合适的药剂。 杀菌剂主要有保护剂和治疗剂两类。保护剂是指在病原微生物未侵入植物组织之前施用,以保护植物不受危害的药剂,目前使用的杀菌剂多属此类,如波尔多液、代森锌和退菌特等;治疗剂是指那些既有保护作用又有一定治疗和内吸作用的杀菌剂,如甲霜灵、代森铵等。不过无论是哪种杀菌剂,都应在作物发病初期或表现病状前使用,才会发挥相应的效果。 除草剂从防除对象看可分为灭生性(广谱性)和选择性两类,前者如草甘磷、百草枯和克无踪等,后者如西马津、2,4-D等。灭生性除草剂几乎可防除所有杂草,对花卉有药害;选择性除草剂只能防除一定种类的杂草,如2,4-D只对双子叶(阔叶)杂草有效,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防除对象,避免产生药害。从作用方式看除草剂可分为内吸和触杀两类,前者如草甘磷和2,4-D等,药效表现一般较慢,后者如百草枯等,药效表现一般较快。 三.农药剂型

农药常见的各种使用方法简介

农药常见的16种使用方法 根据目前农药加工不同的剂型种类,施药方法也不尽相同,现常用的方法有以下16种。 (1)喷粉法。喷粉是利用机械所产生的风力将低浓度或用于细土稀释好的农药粉剂吹送到作物和防治对象表面上,它是农药使用中比较简单的方法。但要求喷撒均匀、周到,使农作物和病虫草的体表上覆盖一层极薄的粉药。用手指轻摸叶片能看到有点药粉沾在手指上为宜。喷粉法的优点:①操作方便,工具比较简单;②工作效率高;③不需用水,可不受水源的限制,就可做到及时防治;④对作物一般不易产生药害。但也有一定的缺点:①药粉易被风吹失和易被雨水冲刷,因此,药粉附着在作物表体的量减少,缩短药剂的残效期,降低了防治效果。②单位耗药量要多些,在经济上不如喷雾来得节省。③污染环境和施药人员的本身。(2)喷雾法。将乳油、乳粉、胶悬剂、可溶性粉剂、水剂和可湿性粉剂等农药制剂,对入一定量的水混和调制后,即能成均匀的乳状液、溶液和悬浮液等,利用喷雾器使药液形成微小的雾滴。其雾滴的大小,随喷雾水压的高低、喷头孔径的大小和形状、涡流室大小而定。通常水压愈大、喷头孔径愈小、涡流室愈小,则雾化出来的雾满直径愈小。雾滴覆盖密度愈大且由于乳油、乳粉、胶悬剂和可湿性剂等的展着性、粘着性比粉剂好,不易被雨水淋失,残效期长,与病虫接触的药量的机会增多其防效也会愈好。50年代前,主要采用大容量喷雾每亩每次 喷药液量大于50升,但近10多年来喷雾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是超低容量喷雾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得到推广应用后,喷药液量便向低容量趋势发展,每亩每次喷施药液量只有0.1~2升。目前国外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多采用小客量喷雾方法,因其有许多优点:①用药液量少;②用工少;③机械动力消耗少;④工效高;⑤防治效果高;③经济效益高。 (3)毒饵法。毒饵主要是用于防治为害农作物的幼苗并在地面活动的地下害虫。如小地老虎以及家鼠、家蝇等卫生害虫。它是利用害虫、鼠类喜食的饵料和农药拌合而成,诱其取食,以达到毒杀目的。例如,每亩可用90%晶体敌百虫1两,溶于少量水中,拌入切碎的鲜草40干克,在傍晚成堆撒在棉苗或玉米苗根附近,其防效很显著。作毒饵的饵料,麦麸、米糠、玉米屑、豆饼、木屑、青草和树叶等都可以,不管用哪一种作饵料,都要磨细切碎,最好把这些饵料炒至能发出焦香昧,然后再拌和农药制成毒饵(鼠类和家蝇的饵料中最好还要加些香油或糖等),这样可以更好地诱杀害虫和鼠类、家蝇等。此外毒谷主要也是用来防治蝼蛄、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