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作业15:1.2.1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和验证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作业15:1.2.1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和验证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作业15:1.2.1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和验证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作业15:1.2.1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和验证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和验证

1.孟德尔用豌豆做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不必考虑的是( )

A.亲本的双方都必须是纯合子

B.两对相对性状各自要有显隐性关系

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D.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

2.下列各遗传因子遗传因子组合中,属于纯合子的是()

A.YyRrCc B.AAbbcc C.aaBbcc D.aaBBCc

3.白色盘状南瓜与黄色球状南瓜杂交,F l全是白色盘状,F l自交得到的F2中,杂合子白色球状南瓜200个,那么纯合子黄色盘状南瓜应是()

A.450个B.100个C.200个D.300个

4.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黄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F1中稳定遗传的占()

A.1/16 B.1/4 C.1/8 D.3/16

5.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的个体(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A.5/8 B.3/5 C.1/4 D.3/4

6.遗传因子组合为YyRr、yyRr的两个体杂交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

A. 2 种

B. 4 种

C. 8 种

D. 16 种

7.紫种皮、厚壳与红种皮、薄壳的花生杂交,F1全是紫种皮、厚壳花生。F1自交,F2中杂合的紫种皮、薄壳花生有3966株。由此可知,F2中纯合的红种皮、厚壳花生约为( )

A.1322株

B.1983株

C.3966株

D.7932株

8.假如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染病(r)为显性。现有一高秆抗病的亲本水稻和矮秆易染病的亲本水稻杂交,产生的F1再和隐性类型进行测交,结果如图所示(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请问F1的基因型为()

A.DdRR和ddRr B.DdRr和ddRr

C.DdRr和Ddrr D.ddRr

9.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和重组型个体所占的比分别是( )

A.1/4和3/8

B.9/16和1/8

C.1/8和3/8

D.1/2和3/8

10.在豚鼠中,黑色(C)对白色(c)是显性,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下列能验证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 )

A.黑光×白光→18黑光∶16白光

B.黑光×白粗→25黑粗

C.黑粗×白粗→15黑粗∶7黑光∶16白粗∶3白光

D.黑粗×白光→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

11.能够产生YyRR、yyRR、YyRr、yyRr、Yyrr、yyrr六种遗传因子组合的杂交组合是( ) A.YYRR×yyrr B.YyRr×yyRrC.YyRr×yyrr D.YyRr×Yyrr

12.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13:3、9:6:1和15:1,那么F1与隐性个体测交,与此对应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

A.1∶3、1∶2∶1和3∶1B.3∶1、1∶2∶1和3∶1

C.1∶2∶1、1∶3和3∶1D.1∶3、1∶2∶1和1∶4

13.一个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cc的小麦与一个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Cc的小麦杂交,三对性状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子代中与亲本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占( )

A.1/4

B.3/8

C.3/4

D.5/8

14.人类软骨发育不全(D)为显性遗传病,先天性聋哑(a)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已知控制两种病的遗传因子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一个家庭中,父亲软骨发育不全,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患先天性聋哑但不患软育发育不全的孩子,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 )

A.1/2 B.1/8 C.3/8 D.5/8

15.香豌豆中,只有当A、B两显性遗传因子共同存在时,才开红花,一株红花植株与aaBb 杂交,子代中有3/8开红花;若此红花植株自交,其红花后代中杂合体占( )

A.8/9

B.6/9

C.2/9

D.1/9

16.一种观赏植物的颜色是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都为蓝色;F1自交,得到F2。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9蓝∶6紫∶1鲜红。若将F2中的蓝色植株中的双杂合子用鲜红色植株授粉,则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

A.1紫∶1鲜红∶1蓝

B.1紫∶2蓝∶1鲜红

C.1蓝∶2紫∶1鲜红

D.2蓝∶2紫∶1鲜红

17.荠菜果实有两种性状:三角形和卵圆形,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A、a和B、b决定。AaBb个体自交,F1中三角形:卵圆形=301:20。在F1的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均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1三角形果实荠菜中所占的比例可能为()

A.1/15

B.7/15

C.3/16

D.7/16

18.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分别由A、a遗传因子控制),抗锈病和感锈病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分别由R、r遗传因子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均独立遗传。以纯种毛颖感锈病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病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病(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比例作出的统计结果如图:

(1)丙的遗传因子组合是,丁的遗传因子组合是。

(2)F1形成的配子种类是。

(3)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的。

(4)写出F2中抗锈病个体的遗传因子组合及比例。(只考虑抗锈病和感锈病一对相对性状)

——★参考答案★——

1.[答案]D

晋中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晋中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某一时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三者的数量比是1:2:2,此时细胞内最可能发生着() A.细胞膜向内凹陷B.着丝点一分为二 C.核仁逐渐解体D.DNA正在进行复制 2.肠腺细胞能够分泌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脂肪酶的分泌与高尔基体有关 B.合成和分泌脂肪酶的过程不消耗能量 C.肠腺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脂肪 D.脂肪酶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3.下列实例中,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是() ①流感患者打喷嚏时,会有大量流感病毒随飞沫散布于空气中 ②手触碰到盛有沸水的电水壶会迅速缩回 ③体操运动员完成单杠动作离不开肌肉细胞的收缩和舒张 ④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地进行分裂增殖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胆固醇可参与构成动物细胞膜 B.糖类中的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完全由葡萄糖缩合而成 C.淀粉和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D.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氧化分解时,糖类耗氧少 5.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参与暗反应必须的物质是() A.H2O、CO2、ADP B.H2O、CO2、ATP C.CO2、[H]、ATP D.[H]、H2O、ADP 6.在某腺体的细胞中,提取出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放入含有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液中。连续取样,测定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各细胞器中的情况,结果如图。则曲线a、b、c依次表示:() A.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B.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 C.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D.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 7.下图为核苷酸链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人教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最全总结

人教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最全总结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地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地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精华版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精华版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 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 核糖体;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 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③、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 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④、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 菌、粘菌)等。 补: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 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 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 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内 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推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专题

必修一实验专题 一、细胞的观察和测量 (一)实验目的: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掌握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二)仪器用品:显微镜、玻片标本、擦镜纸、物镜测微尺、目镜测微尺 (三)实验步骤: 1.认识显微镜 (1)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粗调节器 (粗准焦螺旋)、细调节器(细准焦螺旋)、转换器、 载物台、通光孔、弹簧夹片 (2)照明部分:反光镜(平面镜和凹面镜)、聚光器、 光圈 (3)光学部分:目镜、物镜(低倍镜、高倍镜、油镜) 2.显微镜的使用: (1)准备:主要是显微镜的安放、用擦镜纸擦拭目、 物镜,两眼同时睁开,左眼观察、右眼看着画图。 (2)对光:用低倍物镜对光。升镜筒→转动转换器(低) →开大光圈→转动反光镜→白色圆形光斑 (3)低倍镜观察:放玻片→降镜筒→升镜筒→转动粗调节器→调节细调节器→观察 (4)高倍镜观察:移玻片(低倍镜)→转动转换器(高)→调光圈→调节细调节器→观察 3、保卫细胞大小的测量 (四)实验结果: 1、放大倍数:也称放大率。物象的大小对物体大小的比例叫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该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和体积。 2、视野及镜像亮度:视野是指一次所能观察到的被检标本的范围。视野的大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看到的标本范围就越小。镜像亮度是指视野里所看到的像的光亮程度,它与放大倍数成反比,所以在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标本时,须移动标本才能看清其他部位,并使用凹面反光镜、大光圈或增强光源,以改善视野亮度,而使物象明亮清晰。 3、任何需要观察的标本都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原因是:a.低倍镜视野相对大,便于找目标;b.易调节防止镜头与镜片相撞。 4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物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目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5、视野中物象移动与标本移动的关系:如视野中某观察对象位于左下方如何移到中央,应将装片或切片向左下方移动,也就是同向移动。原因是视野中物象移动的方向与装片或切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6、放大倍数的扩大或缩小与视野里细胞数量的变化,例:目镜5X,物镜4X,视野中央有一排细胞共15个,若把物镜换成10X,则细胞数目为6个。因为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若目镜5X,物镜4X,视野中共有50个细胞,再把物镜换成10X,则视野中有8个细胞。因为视野中看到的事物的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六)知识迁移: 1、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部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64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若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当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些细胞中的(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2、如要观察人血涂片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结构,就选用下列哪种组合及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 );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⑤

沪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沪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3cm的鲜萝卜条均分为四组,分别置于三种浓度相同的溶液(实验组)和清水(对照组)中,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萝卜细胞膜上运载甘油的转运蛋白比运载葡萄糖的转运蛋白的数量多 B.对照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的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相对较小 C.蔗糖溶液中的萝卜条不能恢复原长度是因为细胞不吸收蔗糖分子 D.实验结束后,蔗糖溶液组中的萝卜条的细胞液浓度比实验前大 2.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图所示的状态。a、b表示该部位的溶液浓度,由此推测正确的是() A.a<b,且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 B.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该细胞有水分子的进出 C.将该细胞浸润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细胞会略微膨胀 D.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小 3.如图表示某同学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基本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违反了对照原则,应另外设置对照组 B.蔗糖溶液浓度越高,越能更快地观察到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现象 C.本实验主要观察原生质层的体积及其与细胞壁之间的位置关系 D.该实验也可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4.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分析,正确的是() A.协助扩散需要耗能(ATP)

B.只有主动运输才能逆浓度运输物质 C.大分子物质可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 D.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主动运输有关 5.细胞中的酶与代谢密切相关。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在一只U型管底部中央放置了不允许二糖通过的半透膜(对单糖的通透性未知);将U形管左侧和右侧分别倒入等量的质量分数相等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在U形管的两侧同时滴入等量的麦芽糖酶溶液;观察右侧液面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液面的变化情况取决于半透膜的通透性B.液面可能会一直升高至一定高度后停止C.液面可能先下降后再上升至一定高度停止 D.该实验可用来验证酶的专一性 6.下图A中有两个相同的渗透装置,装置1中盛有溶液a,装置2中盛有溶液b,溶液a、b都为蔗糖溶液(蔗糖无法通过半透膜),且a溶液浓度<b溶液浓度,c为清水,图B 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植物表皮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A中装置2的液面一段时间后会高于装置1的液面 B.图B中的5、4、6相当于图A中的2 C.图B中的7与图A中的2通透性不同 D.若图B所示为某农作物根毛细胞,此时应及时灌溉 7.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选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该细胞具有() A.结构完整的细胞核B.功能完善的细胞膜 C.能够流动的细胞质D.易于观察的大液泡 8.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 B.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C.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膜上的转运蛋白 D.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时,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需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 9.下图是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高一生物必修一必考知识点归纳5篇

高一生物必修一必考知识点归纳5篇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1 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 细胞器是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微器官,也称为拟器官或亚结构.其中质体与液泡在光镜下即可分辨,其他细胞器一般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方可观察.细胞器(organelle)一般认为是散布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微结构或微器官.但对于〝细胞器〞这一名词的范围,还存在着某些不同意见.细胞中的细胞器主要有:线粒体.内质网.中心体.叶绿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等.它们组成了细胞的基本结构,使细胞能正常的工作,运转.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一)双层膜 1线粒体 (1)结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其内含有少量的DNA与RNA,可复制 (2)功能:进行的主要场所 2叶绿体 (1)结构:其内也含有少量的DNA与RNA,可复制; 基质中含有酶,基粒中了有酶还有色素 (2)功能:进行的场所 (3)存在:绿色植物的和幼茎皮层细胞 (二)无膜结构 3中心体 (1)存在:动物和低等中 (2)功能: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4核糖体 分类(1)游离型核糖体:合成胞内蛋白(血红蛋白,与有关的酶) (2)附着型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消化酶,抗体,一部分激素) 单层膜 5内质网

分为(1):分泌蛋白的加工合成及运输 (2)光面内质网:合成糖类脂质等有机物 6高尔基体 (1)中:进一步对分泌蛋白加工,分类和运输 (2)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7液泡 (1)存在:中 (2)功能:调节细胞内环境;充盈的液泡可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8溶酶体 (1)其内含多种水解酶 (2)功能:消化分解细胞中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病菌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2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孟德尔遗传实验运用了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假说-演绎法,其一般过程是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检验假设.归纳综合,得出结论. 2.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是 (1)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豌豆自花授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是纯种;品种多,差异大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 (2)由单基因到多基因地研究方法. (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3.相关概念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点梳理

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点 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脂肪 ①实验原理: 糖类中的还原糖(所有的单糖、绝大多数二糖(除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化学选修五已讲原理可自行了解}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淀粉遇碘变蓝。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②材料用具: 还原糖的检测:还原糖含量高、细胞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材料。 脂肪的检测:富含脂肪的材料。 蛋白质的检测:富含蛋白质的材料。 ③试剂: 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 的硫酸铜溶液。 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 的硫酸铜溶液。 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 碘液、苏丹Ⅲ/Ⅳ染液 ④检测方法步骤: 还原糖的检测: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现配现用;50-56℃水浴加热。 脂肪的检测:从花生子叶的横断面上切下薄片,先染色(Ⅲ 3min / Ⅳ 1min),再用酒精洗去浮色,用低倍镜找到物像、用高倍镜观察。 蛋白质的检测: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⑤现象: 还原糖:溶液先变蓝(斐林试剂颜色),再变棕(红蓝混合),最后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溶液呈紫色。 脂肪:Ⅲ: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Ⅳ:红色的脂肪颗粒 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①实验原理: {教材原话感觉都比较重点——}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②材料用具: 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虽然书上说了一大堆成分以及配制方法,但凭我多年的做题经验来看没考过} ③方法步骤: 制片:1、在纯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维持细胞形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生物必修1第一章测试题(一) 1、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是() 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 2、从生物圈到细胞,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A.细胞B.种群C.生态系统D.生物圈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生物圈 4、某水库中属于同一种群的生物是() A.全部生物个体的总和B.全部动物个体的总和 C.全部鱼类个体的总和D.全部鲫鱼个体的总和 5、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实例的是() 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 6、生物学家认为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 A.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B.能够侵染其他生物 .能够在寄主体内复制产生后代D.具有细胞结构 7、某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类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的研究对象对应于哪一生命层次:() A.个体B.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8、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 A.酵母菌B.SARS病毒C.蓝藻D.大肠杆菌 9、细菌、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B.无核膜C.二分裂繁殖D.对抗生素敏感 10、在将显微镜的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并寻找物像的过程中,不应出现的操作过程() A.转动细准焦螺旋B.转动粗准焦螺旋 C.转动转换器D.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11、最先观察和记载植物细胞结构的学者是() A.英国植物学家布朗B.英国自然科学家虎克 C.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D.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 12、细胞学说主要阐明() A.细胞的结构B.细胞的种类C.细胞的统一性D.细胞的多样性 13、“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谁的名言() A.施莱登B.施旺C.达尔文D.魏尔肖 14、下列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结构不同于其它三种的是() A.蓝藻B.衣藻C.苔藓D.玉米 15、一种雄性极乐鸟在繁殖季节里,长出蓬松而分披的长饰羽,决定这种性状的出现是由于生物体具 有() A.应激性 B.适应一定的环境 C.生殖作用 D.遗传的特性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ARS病毒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B、细菌本身不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C、多细胞生物中单个细胞能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D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7、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生物必修二实验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实验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 识点总结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是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的内容,下面是WTT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 高中生物学习方法 回归课本最重要 经过对一部分的同学做试卷分析,发现很多的人觉得生物的题出得很难,但实际上他们错的题更多的是最基础的内容,长时间没有回顾学过的内容,很多人已经忘了一些很基础的知识,有谁还能准确地说出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还有谁能记得有氧呼吸的三个步骤?或者伴性遗传病与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区别?如果不能的话,孩子们,回归课本吧!先将基础知识梳理清楚再说! 多想几个为什么 生物的考察的另一个重点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除了要理解透彻基础知识外,还要多想想为什么是这样。比如说为什么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水分、温度等,它们是怎么影响光合作用的。

错题整理,归类解决 自己分析或找有经验的老师帮助分析为什么会错,如果是基础知识的不扎实,那么拿起课本再好好看一遍,强化一下,下次争取不要犯同类错误,如果是知识点间的联系不明了,那么就好好想想知识的内在联系。一个人只有不断的消灭自己的薄弱之处,才会更快的进步。 调整好心态 世界上所谓的天才实际上是勤奋的人走了一条正确的路而已,永远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如果你认为自己不能达到100分,那么你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如果你真的认为自己能通过努力达到这个目标,那么你很有可能达到90分甚至更高的分数。如果曾经跌倒了,跌得很痛,没关系,我们可以利用跌倒的机会反思一下自己的路走得是否正确,能否换个更有效的方法,然后整理好行囊,用更快的步伐去追赶前行者的脚步。 看了“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的人还看了: 1.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2.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总结(2) 3.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4.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5.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6.高一生物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7.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使用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四、细胞学说 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全!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如果光线较暗时,可用凹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大的光圈;如果光线明亮时,可用平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小的光圈。(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换用高倍镜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2、低倍镜和高倍镜的区别: 透镜大小镜头长短视野亮度物像大小细胞数量 低倍镜小短亮小多 高倍镜大长暗大少 3、污点位置的判断: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目镜、物镜、所观察的材料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只要分别转动镜头或移动玻片标本,看污物是否随之而动,就可做出正确判断。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 斐林试剂与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这种试剂要现配现用。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与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等量均匀混合生成蓝色Cu(OH)2,Cu(OH)2与可溶性还原糖发生反应。淀粉、蔗糖等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2、实验过程: 选材(应选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浅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研磨过滤组织样液加入斐林试剂(现配现用)摇匀 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反应(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 苏丹Ⅲ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橘黄色 苏丹Ⅳ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红色 2、实验过程 选材(选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较好)浸泡制作花生子叶临时转片(徒手切片,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滴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浮色显微镜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子叶最薄处,并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调整细焦螺旋观察,可见已着色的脂肪颗粒)。 (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 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在碱性溶液中,Cu2+与蛋白质发生反应)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 双缩脲试剂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 2、实验过程 选材(豆浆或鸡蛋蛋白)取组织样液加入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观察,出现紫色。 (四)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淀粉遇碘变蓝。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1》复习检测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1.5分,共60分) 1.细胞学说揭示了() A.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B.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 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下列属于大量元素的一组是() A.N、S、O、Mg B.H、O、K、B C.P、N、C、Mo D.Ca、C、O、Mn 3.右图表示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关系图,其中Ⅰ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 A.Ⅰ脱氧核糖核酸、Ⅱ核糖核酸、Ⅲ核酸 B.Ⅰ细胞膜、Ⅱ蛋白质、Ⅲ脂肪 C.Ⅰ固醇、Ⅱ胆固醇、Ⅲ维生素D D.Ⅰ原核生物、Ⅱ绿藻、Ⅲ蓝藻 4.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一定是高倍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 B.此细胞不可能是植物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 C.结构①不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结构①②③④中都含有大量磷脂 5.细胞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是() A.膜的选择透过性 B.细胞保持完整性 C.核内有遗传物质 D.线粒体供能 6.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 A.细胞膜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 B.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 C.胰岛细胞形成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组织细胞 D.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7.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1分子谷氨酸含有的C、H、O、N原子数依次是() A.5、9、4、1 B.4、8、5、1 C.5、8、4、1 D.4、9、4、1 8.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标本染色较深,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C.若转换高倍镜观察,需要先升高镜筒以免损坏镜头 D.转换高倍镜之前,应将所观察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9.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A. 细胞膜的糖被在细胞间具有识别作用 B. 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C. 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 D. 载体蛋白是镶在细胞膜外表面的蛋白质

高中生物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知识点实验总结

&第一册分子与细胞 1.1细胞的分子组成 1、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大约占细胞干重的50%,是由C H O N(少数含有S)化学元素组成。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酶大部分是蛋白质,胰岛素和生长激素都是蛋白质) 1)氨基酸的结构与脱水缩合(理解)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 ﹡氨基酸之间通过脱水缩合以肽键的形式相连形成多肽链,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用“—CO—NH—”表示) 结论: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氨基数=肽链数+R上含有的氨基数羧基数=肽链数+R上含有的羧基数 2)蛋白质的结构(理解)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构成的肽链不同;同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导致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多样性。 3)蛋白质的功能(理解)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②催化作用如:酶;③有些蛋白质有运输的作用如血红蛋白;④调节作用,很多激素都是蛋白质;⑤免疫作用,比如抗体。 2、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了解) ﹡核酸的分类是根据五碳糖的不同来区分的: DNA(脱氧核糖核酸):脱氧核糖 T RNA(核糖核酸):核糖 U ﹡结构: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8种),碱基(5种) ﹡核苷酸:磷酸、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 含氮碱基(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或尿嘧啶U) ﹡功能:遗传信息的载体;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糖类的种类与作用(理解) ﹡种类:单糖/双糖/多糖(单糖不需要水解,葡萄糖是最常见的单糖) 植物中的多糖有:淀粉(植物中储存能量的物质)和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基本组成成分) 动物中的多糖有:糖元(动物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作用:由C H O 化学元素组成。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 4、脂质的种类与作用(了解)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14834)

高一生物必修( 1)知识点整理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植物没有系统)其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生物圈 ... 3..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 或 RNA ;(分为 DNA 病毒和 RNA 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三大类) ..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 或 RNA )和蛋白质外壳(衣壳)所构成。 4.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 两者均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且细胞膜结构相同 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无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 ... 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 ...DNA 分 DNA 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植物细胞壁( 支持和保护 ),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原核生物: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等)、放线菌、支原体等 真核生物:动物( 草履虫、变形虫)、植物(衣藻)、真菌(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等。 5.细胞学说的内容: 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所提出, ① 细胞是有机体,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 ② 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 ③ 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 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也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依据,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它们之间........... 都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极大 .... 地促进了生物学的研究进程 。 6.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 ......... 的含量明显不同 .... 7.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 多种:不同生物所含元素种类基本相同,但含量不同 ........大量元素: C、O、 H、 N、 S、 P、 Ca、 Mg、 K 等; 微量元素: Fe、 Mn 、 B、 Zn、 Cu、 Mo ; ①最基本元素(干重最多):C②鲜重最多:O ③含量最多 4 种元素: C、 O、H、 N④主要元素;C、 O、H、N 、S、 P 水: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鲜重,85% -90 %) 无机物无机盐 8..组成细胞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有机物(干重,7%-10%) ... 的化合物元素 C、H、O、N ( 有的含 P、S) 脂质:元素C、H、O ( 有的含 N、P) 有机物糖类:元素C、 H、O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大全共14个实验

高考备考“生物实验”易错点归纳 (1)、可溶性还原性糖的鉴定: 植物组织应该选择苹果、梨等应该选择白色或者近于白色的组织,而不能选择西瓜; 鉴定的糖类为可溶性还原糖,故不能选用甘蔗作为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中需要水浴加热; 若鉴定材料中不含可溶性还原糖,则实验结果的现象应该为蓝色,而非无色,答题时切忌描述为“无色”; 斐林试剂的配制为“等量混合均匀后使用,且须现配现用”,注意与双缩脲试剂的先加A液,后加少量B液区分开来。鉴定结果为斐林试剂在水浴条件下可与可溶性还原糖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2)、脂肪的鉴定实验: 材料选取得是富含脂肪的花生子叶,鉴定过程中须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故而需要制片操作,若切片厚薄不均,会导致显微镜视野明暗不一; 在染色后,显微镜观察前,须用50%酒精溶液洗去浮色,便于我们区分被苏丹Ⅲ、苏丹Ⅳ染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鉴定实验: 材料选择:豆浆或者鸡蛋清(鸡蛋清须稀释,以避免试验后鸡蛋清粘附于试管壁上,不易清洗) 试剂配制:先加1~2mL A液,再加1~2滴B液。 实验原理:Cu(OH)2在碱性条件下与肽键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故而加热导致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引发的蛋白质变性之后的物质,仍能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络合反应) 实验拓展:将蛋白质与蛋白酶混合使其充分反应过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仍能够发生紫色络合反应;将蛋白质+蛋白酶+多肽酶混合反应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实验结果依旧为紫色。【原因?】 (4)观察细胞内的叶绿体: 材料:黑藻(它是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为什么?) (5)观察细胞内的线粒体: 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什么不选择绿色植物细胞?) 试剂:健那绿试剂(染成蓝色) 细胞活性:实验过程中细胞始终保持活性,故而在制作装片的过程中,须滴加生理盐水(等渗溶液),而不能滴加蒸馏水;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与答案

高一年级生物学科《分子与细胞》第一章 试题检测参赛试卷 学校卧龙寺中学姓名刘社莲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是() 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 2.SARS病毒致人死亡主要是感染了人体的( ) A.肝部细胞B.肺部细胞C.淋巴细胞D.血细胞3.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病毒和其他生物一样,也具有细胞结构B.一种病毒一般可以同时感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C.病毒的繁殖只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D.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就能培养病毒 4. 人感染艾滋病后,被艾滋病病毒逐步破坏的人体功能是() A. 神经调节功能 B. 血液循环功能 C. 内分泌功能 D. 免疫功能 5. 由细胞形成组织必须经过() A. 细胞分裂 B. 细胞分化 C. 细胞进化 D. 细胞生长 6. 脑中有很多神经组织,心脏中的肌肉主要为心肌,这一事实说明了() A. 器官都是由一种以上基本组织构成 B. 器官都是由四种基本组织构成 C. 器官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D. 器官的结构与其功能相互影响 7.当我们进行剧烈运动时,呼吸随之加深,心跳也随之加快,这一事实说明( ) A.人体的各个系统是相互密切配合的B.人体的各个系统是协调活动的

C.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D.以上三项都是 8.鸟类学家正在研究某种鸟在生命系统中的层次,他们研究的是( ) 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19.某水库中属于同一种群的生物是() A.全部生物个体的总和B.全部动物个体的总和 C.全部鱼类个体的总和D.全部鲫鱼个体的总和 10.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实例的是()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 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11.下列有关群落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物间及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整体B.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C.一定区域内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D.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1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陆地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生物圈 13. 下列哪项是生态系统() A. 一个湖泊 B. 一个湖泊中的所有植物 C. 一个湖泊中的所有动物 D. 一个湖泊中的所有鱼 14.蓝藻是原核生物,过去也把它作为一类植物,这是因为它具有()A.蛋白质B.核酸C.糖类D.光合作用色素 15.细菌、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B.无核膜C.二分裂繁殖D.对抗生素敏感

高中生物必修二实验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4)不要看着桶内的小球抓,要随机去摸,且顺便搅拌一下,以增大其随机性,用双手同时去两个桶内各抓一个。 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2、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3、方法步骤: (1)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4、注意事项 (1)选择材料:动物的睾丸(精巢),植物的雄蕊(花药)不宜选择动物的卵巢,植物的雌蕊。(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更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的细胞)

(2)睾丸(精巢)中的精原细胞,卵巢中的卵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形成体细胞,也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 5、讨论: (1)如何判断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还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答:观察是否有同源染色体(2)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相比,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不同点是什么?末期? 答:MI中期:同源染色体整齐排列在赤道板;MI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MII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 MII后期:着丝点分裂 ﹡实验三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P88 1、原理: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2、方法步骤: (1)洋葱长出约1cm左右的不定根时,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36h。 (2)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 h,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 (3)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制片方法一样)(4)观察: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注意辨认哪些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3、现象: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 4、讨论: (1)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答:都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无法分配到细胞两极 (2)可供选择的实验材料是:洋葱(2n=16)、大葱(2n=16)、蒜(2n=16)、蚕豆(2n=12)。实验中应先培养出根再低温诱导处理,因为未生出根前进行低温处理不利于其生出不定根。 ﹡实验四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P91 目的要求:1.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方法。 2.通过对几种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原理: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隐性遗传病一般隔代出现。常染色体遗传病与性别无关,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隔代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的特点。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相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的特点。 方法:1.调查的群体应足够大; 2.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3.如果调查某病的遗传方式,则要对患病的家族群体进行调查统计。 4.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分组调查,汇总数据,统一计算。 步骤:组织问题调查小组→确定课题→分头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汇报、交流调查结果。 某种遗传病的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 计算公式:发病率=== × 100% 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 讨论: 1、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工作,小组成员也可以分工进行调查。具体程序是:成立调查小组,选好组长→确定调查课题→制作调查记录表→实施调查活动→撰写调查报告→汇报、交流调查结果。

关于高级高中生物必修一必知实验

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 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如:加热 葡萄糖+ Cu ( OH ) 2 葡萄糖酸+ Cu 2O↓(砖红色)+ H 2O,即Cu ( OH )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三.实验材料 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四、实验试剂 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 mL CuSO4溶液)、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包括A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 mL CuSO4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 五、方法步骤: (一)可溶性糖的鉴定 操作方法注意问题解释 1. 制备组织样液。 (去皮、切块、研磨、过滤)苹果或梨组织液必须临时制备。因苹果多酚氧化酶含量高, 组织液很易被氧化成褐色, 将产生的颜色掩盖。 2. 取1支试管,向试管内注入2mL组织样液。 3. 向试管内注入1mL新制的斐林试剂,振荡。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 分别配制、储存,使用前才将甲、 乙液等量混匀成斐林试剂; 切勿将甲液、乙液分别加入苹果 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 斐林试剂很不稳定,甲、乙 液混合保存时,生成的Cu ( OH ) 2在70~900C下分解 成黑色CuO和水; 甲、乙液分别加入时可能会 与组织样液发生反应,无 Cu ( OH ) 2生成。 4. 试管放在盛有50-650C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分钟,观察到溶液颜色: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最好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使 试管底部不触及烧杯底部,试管 口不朝向实验者。 也可用酒精灯对试管直接加热。 防止试管内的溶液冲出试 管,造成烫伤; 缩短实验时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