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洞口施工指导书

隧道洞口施工指导书

隧道洞口施工指导书
隧道洞口施工指导书

隧道洞口施工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明确隧道洞口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隧道洞口施工。

2编制依据

⑴《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⑵《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⑶《新建铁路合福铁路施工图设计文件》

3施工范围

合福铁路安徽段站前六标所属隧道工程

4施工方法

4.1施工前认真核对隧道洞口、地形、地貌、地质情况、各里程标高、曲线要素、地面线、横断面等,如发现与本设计不符,应及时提出,以便修改设计。施工前逐一排除崩塌、落石等安全隐患,隧道洞口边仰坡土石方开挖及防护工程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有关规定。

4.2洞口边仰坡开挖坡率按照设计图进行施工, 边仰坡应自上往下开挖,不得采用洞室爆破,开挖后应及时进行防护工程施工,以防洞口坍塌,并尽快修筑洞口段结构,以策施工安全。

4.3洞口边仰坡及回填后的仰坡采用骨架护坡。为保证洞口边仰

坡美观及协调统一,洞口骨架护坡形式可根据相邻路基护坡形式适当调整。隧道进暗洞前应对拱顶开挖线外2?3m范围采用喷锚网防护,同时对临时边坡采用喷锚网防护,锚杆采用? 22砂浆锚杆,L-4m,

间距1.5 x 1.5m,梅花形布置;喷射混凝土采用10cm厚C25网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采用? 8,网格25 x 25cm。

4.4边、仰坡周围的排水沟、截水沟应在边、仰坡开挖前修建完成;隧道洞门的排、截水设施应与洞门工程同步施工,当端墙顶部水沟置于填土上时,必须填土夯填密实。隧道洞口及缓冲结构物的排、截水工程应与路基排水系统合理连通。

4.5对洞口明挖段需回填部分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土石或改良土

等密实,密实度不小于0.8,粒径w 15cm并不得含有石块、碎砖、灰渣及有机杂物,也不得采用带有膨胀性的粘土;回填施工应均匀对称进行,并分层夯实,其两侧回填土面高差不得大于0.5m,人工夯

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0.25m,机械夯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0.3m。

4.6隧道门端墙和缓冲结构物土石方的开挖应避开雨季和雪融期,开挖后应及时施作端墙、翼墙、缓冲结构和挡护工程。

4.7隧道门及洞口段衬砌应尽早施工以保证洞口边、仰坡稳定。隧道门和缓冲结构的基础必须置于稳定的地基上, 基坑超挖部分应用与基础同级混凝土和基础同步浇注。

4.8隧道门端墙和翼墙、挡土墙的反滤层、泄水孔、变形缝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泄水孔排水通畅。

4.9模板及支(拱)架根据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支(拱)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所浇注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

4.10模板及支(拱)架与脚手架之间不得相互连接

4.11隧道门端墙两侧的混凝土浇注与墙背后回填应对称进行,不得对

拱、墙衬砌产生偏压。端墙和翼墙、挡土墙背后应按设计要求分层回填密实。

5洞口长管棚施工

①长管棚超前支护刚度大,可承受土体的垂直和侧向压力,长管棚超前预支护具有棚架、锚固、固结地层的三种功能,它将部分荷载有效地吸收和传递到已封闭的支护结构上。在软弱松散不良地质地带,通过长管棚注浆补充固结土体,增强隧道上方土体的稳定性,保证隧道进洞安全,满足围岩开挖稳定的要求。

②洞口长管棚设计参数

隧道进、出口两端均采用洞口长管棚,长管棚采用?108X 6的热

轧无缝钢管,

长管棚施工示意图

搭接长度

管握始嵋防护i*

定位帳袈

隧道超前管棚施工示意图

由4m 6m两种长度管节由丝扣连接组成,丝扣搭接长度15cm长管

棚环向间距40cm在开挖轮廓线外25cm处,拱部140°范围布置。外插角1°,

与隧道中线方向一致。施工采用地质钻水平钻孔,风钻配合顶入,注浆泵注浆。隧道必须在管棚施工以后才能进洞开挖。

③长管棚施工工艺

④长管棚施工注浆工艺流程图

长管棚施工注浆工艺流程图

⑤长管棚施工方法

根据管棚常规施工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制作导向架(套拱)一钻孔一顶管一封口一注浆。

A导向架(套拱)

导向架的作用是保证钻孔方向的正确,使其孔向不发生偏斜,要求自身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可用型钢或混凝土制作而成。设计采用混凝土套拱作为导向架,套拱置于明洞之上。

套拱施工工艺流程详见下图

套拱施工工艺流程图

B钻孔

钻孔时间应在套拱混凝土强度达到75%之后,方可进行。钻机型号根据钻孔深度来选择,宜采用超前水平地质钻机。钻机就位时,搭设平台所用的各种杆件应连接牢固,保证钻机稳定。钻机顺序由高孔位向低孔位进行,并间隔错开。若由高到低连续钻孔,贝仙孔距过小, 会造成前一个成型孔在未顶管时已出现塌孔现象。在钻到一定深度时,要用测斜仪检查孔的倾角是否正确,以便及时进行纠正,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应边退钻边清孔。

在钻孔过程中,如果出现卡钻、塌孔现象,可能是隧道地质发生了变

化,此时应及时退钻,然后采用往孔内压注浆液的方法,待浆液凝固后,再行开钻;如果出现掉钻头、钻杆断裂的现象,可用打捞器取出。

钻孔也可为超前地质预报提供一定的依据,因此每一个孔在开钻时,都必须有详细记录,包括开钻时间、结束时间及遇到的问题等。

C 顶管

管棚钢管采用的是无缝钢管,第一节钢管应做成尖锥状,起导向和减小摩擦阻力的作用。在钻孔成型后,顶管工作进行得越早越好,否则因拖延时间太长,则导致孔壁变形或孔内塌方,给顶管造成困难。顶管由钻机顶进,钢管节段间用丝扣连接,顶进时,节长4m和6m<节交替使用以错开接头位置,这样可以保证后期开挖时管棚有足够整体强度。管棚顶到位后,钢管与导向管间隙用速凝水泥或其它堵塞严密,以防浆液冒出。

D 注浆及封口

注浆前应进行现场注浆试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注浆参数,取得管棚最佳注浆参数。浆液采用注浆机灌注。管棚封堵塞设有进浆孔和排气孔,当排气孔流出浆液后,关闭排气孔,续灌浆液,达到设计注浆量或注浆压力时,方可停止注浆。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注浆过程中发生串浆, 每钻完一个孔,随即就安设该孔的钢管并注浆,然后再进行下一孔的施工。注浆结束后用水泥砂浆充实无缝钢管,以增强管棚刚度。注浆结束标准:注浆压力逐步升高,达到设计终压并继续注浆10min以上;进浆量,一般为20?

30L/min。

6 劳动组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