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节简单机械(五)斜面

第三节简单机械(五)斜面

第三节简单机械(五)斜面
第三节简单机械(五)斜面

第三节简单机械(五)斜面

组织者:王贤青

一、教学目标:1、认识斜面这种简单机械

2、学生探究如何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3、学生学会控制变量和改变变量来探究科学问题

二、教学重点: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三、教学器材:木块、长木板、小车、刻度尺、弹簧秤、毛巾

四、教学过程:

引入:复习动滑轮拉重物做功:

已知:某物重50N,动滑轮重10N,当货物提升2M时

(1).货物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

(2).绳子拉力做了多少功?

(3).以上所做功中,什么功是必须做的?什么功是额外做的?

日常生活中,除了杠杆、滑轮外,还有其他简单机械吗?

斜面:学生自己构建一个斜面

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斜面。

师问:在用斜面拉物体时,什么功大必须的?什么功是额外的?

如何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

师问:如何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你须测出哪些物理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须哪些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组讨论:提出你的假设:1、

2、

3、

设计你的方案:

得出结论:

机械效率=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沿斜面拉物体所做的功

八年级下册物理 滑轮组和其他简单机械(教案)

第2节滑轮 第2课时滑轮组和其他简单机械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轮组的结构、特点和应用,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2.了解其他简单机械如轮轴和斜面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组、斜面和轮轴的实际使用. 2.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意识. 3.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探究滑轮组的特点,会按要求组装. 【教学难点】了解轮轴和斜面的工作原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定滑轮、动滑轮、钩码、细绳、弹簧测力计、扳手、水龙头、长木板等.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现实生活中我们除了应用定滑轮和动滑轮,还使用了其他简单机械,如我们可以将动滑轮和定滑轮组装起来,形成一种新的简单机械,并研究它的特点和组装方式,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简单机械. 生:扳手、水龙头等.

教师提示: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常见的简单机械,比如汽车在蜿蜒盘旋的公路上行驶到山顶便是利用了斜面这种简单机械;而汽车使用方向盘改变方向、开门时使用门把手将门打开便是利用了轮轴这种简单机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滑轮组、斜面、轮轴这三种简单机械吧.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滑轮组 师我们知道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那能否把二者的优点都利用起来,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机械呢? 生讨论、交流. 师请同学们按你们的设想,将刚才的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组合起来,看哪一组做的又好又快,并且进行实验,来验证是否既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学生分组实验进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实验,交流实验结论. 师像这样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是滑轮 组,当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拉力与物重之间有何关系?请 大家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找出其关系. 教师参与实验指导,并在黑板上画出甲、乙两组不同 的滑轮组,并演示组装,然后请一名学生上台用甲、乙两 个滑轮组将同一个钩码提起来. 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说说甲、乙两个滑轮组中动滑轮的绕线方法有何不同. 师两次示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承担钩码的绳子段数不同. 师你能数出有几段绳子吊着钩码吗? 学生观察、讨论后进行回答:甲有2段,乙有3段.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数绳子段数的方法:数绕在动滑轮上和固定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拉力就是钩码重的几分之一.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动滑轮的重力不能忽略,所以在实验中得出的拉力并不是钩码重的几分之一,而是稍大于这个值.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认识简单机械》第3课时导学案设计

第三节认识简单机械(第三课时) 知识点 一、机械效率 (1)有用功:我们把必须要做的这部分功。 (2)额外功或无用功: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那部分功。 (3)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n =W有用/W总—Gh/FL X 100 % (5)W总=Wr用+W?外W 有用v W总n< 1 二、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1)光滑斜面:FL=Gh W额外=0 n =100% (2)有摩擦的斜面:W总=FL W有用=Gh W额外=FL n =Gh/FL (3)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和倾角有关。 例题剖析 例1 :起重机把质量为600千克的重物提升了3米,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4000焦,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 g取10牛/千克)b5E2RGbCAP 分析:电动机所做的功为总功,吧物体提升为有用功。 解:起重机提升重物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因此 W 有用=Fh =mgh =600 千克x 10牛/千克x 3米 =18000 焦 W = 34000 焦 所以n = W有用/ W总=18000 焦/ 34000 焦=52.94% 答案:52.94% 例2:用大小为250N、方向沿着斜面向上的推力F,将重G为400N的货物由斜面底端匀速推到顶端,已知斜面长L为4m,高为2m,如图所示,则此过程中推力所做的功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___ 。p1EanqFDPw 分析与解答:推力所做的功就是推力与在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即W=Fs=250NX4m=1000 J。斜面也是一个简单机械,也存在机械效率问题。我们用斜面的目的是把物体提高,所以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有用功,而推力 F所做的功则为总功。 W t=Gh=400NX 2m=800 J , W总=1 000 J。 n = W有/ W总x 100% =800J/1000J x 100% =80%。 答案:1000 J ; 80 % 基础过关 1、一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将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两边分别用细线通过定滑轮与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认识简单机械》教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认识简单机械》教案——杠杆 杜桥实验中学:胡仙萍 一、教材分析 《认识简单机械》这一节内容选自教科书《科学》九年级第五册第三章,本节主要学习杠杆、滑轮、滑轮组和斜面等简单机械的特点及工作原理,并通过实例分析引入有用功、额外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生活生产中常用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了解使用机械时的能量转化过程及转化效率。教科书把杠杆、滑轮、滑轮组和斜面集中在一起,其优势是易于进行一些基本特点的比较,找出相近的规律,易于对简单机械的整体认识。在杠杆一节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认识什么是杠杆,要从实例及学生的生活体会中,抓住杠杆本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样,力臂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也是学习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的基础,要通过实验,突破这一难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杠杆是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简单机械,所以本节课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众多工具中认识到"能围绕某固定点转动"这一杠杆的本质,从而建立杠杆模型。另外解决杠杆问题,认清杠杆的力臂往往是今后解题的关键,力臂的概念认识不到位,就会造成作图困难和不会应用杠杆平衡条件等问题。在力臂概念的教学上,老师简单的给予一个定义是不利于学生的理解的。所以一定要创设情景,引起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然后巧用演示实验,使学生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探究实验,科学的分析和推理归纳,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样使学生既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建构了新知识,又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从而加深理解和掌握科学概念和规律,领略科学的思想。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机械中识别杠杆。 (2)知道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体验、演示,使学生学会比较、概括,了解杠杆的本质。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影响杠杆转动效果的因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春秋时代杠杆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2)通过对力臂的探究,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相对性和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3)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 1、杠杆模型的建立。 2、能够正确作出力臂的示意图。 五、教学难点 1、正确找出杠杆的支点 2、力臂概念的理解 六、教学方法 讲述和小组讨论相结合

第五节 其他简单机械学案

第五节其他简单机械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典型例题 一、仔细阅读课本P80的内容,找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并回答问题. 1.你能从图9.2-1中悟出什么道理? 2.什么是定滑轮,什么是动滑轮,它们有什么区别? 3.结合实际生活,思考一下,在你周围哪些地方能见到定滑轮或动滑轮? 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分别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并在下面画出图9.2-3中乙和丙图的示意图. 2.按照图9.2-3的图示进行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9.2-1的漫画中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结果?请你帮他想个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阅读课本P82关于滑轮组的知识,然后解决下列问题: 1.使用滑轮组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看图9.2-4,了解组装滑轮组时应该怎样绕线.除了课本上这中绕法,你还能有其它绕法吗?试着在下图中画出两种绕法. 3.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滑轮组的特点是:使用滑轮组既能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且有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拉绳子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_____. 四、阅读课本P82的科学世界中的文章“其他简单机械”,完成下列任务.

1.指出图9.2-5中各个轮轴的“轮”和“轴” 2.使用轮轴和斜面时,是省了力还是费了力?省了距离还是费了距离?它们属于省力机械还是费力机械? 课后巩固1.如果忽略滑轮重和摩擦,则下列各图中,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力的大小分别是多少? (已知被提升重物的重力均为1000N) F1=_________N; F2=________N; F3=________N; F4=________N. 2.如图所示,一辆汽车陷入泥坑,现用一滑轮组把它拉出来,请画出最省力的绕法. 3.(选作)如图所示,物体重20N,忽略滑轮重和摩擦,则拉力F的大小是( ) A 10N B 20N C 30N D 40N

其他简单机械教案

其他简单机械教案 教学目标 ⒈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并能识别; ⒉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⒊认识滑轮的实质。 ⒋了解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滑轮的实质。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课本图13.5-1的漫画,激发学生学习滑轮这种简单机械的兴趣。问题:为什么胖子能拉住包,瘦子却被包拉上去呢?这里利用到的机械叫做滑轮。 二、新课教学 (一)定滑轮 ⒈构造:带有凹槽的轮、转轴、外框; ⒉定义:工作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看课本图,分辨哪个是定滑轮。 ⒊定滑轮的特点: 演示实验:按课本本节实验要求进行。 参照课本图装置进行。 说明:重物用2个钩码表示,用弹簧秤测得的 数值有两个,一是钩码重,另一个是通过定滑轮拉 钩码时弹簧秤的示数。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⒋定滑轮实质:支点在转轴,力臂为轮子半径的等臂杠杆。 (二)、动滑轮 ⒈定义:动滑轮工作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 ⒉动滑轮的特点: 演示实验:参照图进行实验。 说明:重物用3个钩码表示。用弹簧秤测出钩码重。用弹簧秤通过动滑轮来拉钩码,读取 弹簧秤的示数时,跨过动滑轮的两条绳要竖直、平行。 根据实验测得的数值分析得出,使用动滑轮提升钩码,弹簧秤的示数约是钩码重的二分之一。教师指出: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也把动滑轮提升起来,当钩码重远大于动滑轮重时,动滑轮才可忽略不计,从而得出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结论。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此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但是动滑轮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且要多费距离。 ⒊动滑轮实质:支点在轮边缘,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最新简单机械练习题经典

最新简单机械练习题经典 一、简单机械选择题 1.如图所示,滑轮组的每个滑轮质量相同,用它们将重为G1、G2的货物提高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同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机械效率不变 B.若G1=G2,则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 C.若G1=G2,则拉力F1与F2所做的总功相等 D.若G1=G2,则甲、乙滑轮组所做的额外功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同一滑轮组提起重物不同时,所做的额外功相同,有用功不同,根据机械效率为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判断滑轮组机械效率是否变化; (2)滑轮组所做的总功为克服物体的重力和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根据W=Gh比较两者所做总功之间的关系; (3)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根据W=Gh比较两者的大小,再根据机械效率为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比较两者机械效率之间的关系; (4)根据W=Gh比较有用功的大小. 【详解】 A.用同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时,额外功不变,但有用功不同,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不同,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故A错误; BC.若G1=G2,且货物被提升的高度相同,根据W有=G物h可知,两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相等; 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所做的总功为克服物体重力和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因甲滑轮组只有1个动滑轮(即动滑轮重更小),所以由W总=(G物+G动)h可知,甲滑轮组做的总功 小于乙滑轮组做的总功,由 W W η=有 总 可知,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故B正确,C错误; D.两物体被提升的高度相同,动滑轮的重力不同,根据W=G动h可知,甲、乙滑轮组所做的额外功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认识简单机械(杠杆)

3.3认识简单机械(第一部分:杠杆) 本部分共4课时 第1课时:认识杠杆 教学目的: 1. 知道什么是杠杆。 2. 知道杠杆的三点(支点、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两力(动力、阻力),两臂(动 力臂,阻力臂)。 3. 理解力臂概念并能正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正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示意图,且能正确找出各种器具的支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或幻灯片展示繁忙的码头、现代建筑工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机械,这些机械的使用大大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所有复杂的机械都是由许多简单元件组成的,所以我们学习机械应当从最简单的机械开始。 二、新课教学: (一)杠杆 1、杠杆的定义: 演示:开瓶器开瓶或羊角锤拔铁钉等生活在中常见杠杆事例 指出:开瓶器就是一种被称为杠杆的简单机械。 引入:阿基米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这说明杠杆能产生巨大的力。那什么是杠杆呢? [演示]撬棒撬石头的投影片或动画。 师生共同得出杠杆的基本特征: ①在力的作用下会转动; ②在转动时,杠杆有一个点是不动的。 进而归纳得出杠杆的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提问:杠杆是不是一定是直的?“硬棒”如何理解?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硬棒”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是各种各样,可以是方的、圆的等。 2、杠杆的五要素 对照杠杆撬石头投影片讲杠杆结构。 演示:开瓶器开瓶或羊角锤拔铁钉的实验,以及播放动态视频画面,分析得出杠杆的要素:支点、动力、阻力。 教师再结合撬棍来分析得出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常用O表示)。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表示)。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表示)。 ――强调“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即垂线段的长度。 ――从羊角锤、开瓶器、撬棍等实物中引导学生抓住“点-线-距离”等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3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3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适用年级九年级 所需时间 5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主题单元的内容是杠杆、滑轮、斜面这三种简单机械的力学特点,本主题单元的内容在八年级课程的第九章,其内容是力学知识的延伸,该部分知识需以受力分析和力的平衡条件基础,去认识简单机械,并了解各种简单机械的使用特点(力学特点),同时该部分知识也是学习后续知识(功的原理、机械效率)必备的基础。学生通过学习本 主题单元的内容,应该达到认识简单机械、初步掌握简单机械所涉及的物理原理(知识)并会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简单机械的演变历程,了解简单机械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单元学习重点: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的用力特点 单元学习难点:简单机械特点(力学特点)的建立过程; 应用简单机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划分三个专题:专题一杠杆及其应用;专题二滑轮及其应用;专题三斜面及其应用 本单元以实验探究、学生的自主合作、教师的解析为主要学习方式。预期学习成果:认识三种简单机械,了解三种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学习并借助网络资源查找资料了解人类利用机械的历程,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 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2、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3、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4、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5、知道斜面是一种省力的简单机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制杠杆示意图,建立杠杆模型,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3、经历使用滑轮的过程,知道滑轮的两种使用方法,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研究问题的方法。 4、利用斜面提升重物,感受其省力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简单机械的使用,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2、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3、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意识 4、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1(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使用杠杆、滑轮和斜面能为我们带来哪些方便, 2、你能识别生活中哪些场景用到了哪些简单机械并能说出它的特点么, (学生自己列举实例,并针对实例回答) 3、联系实际生活,你能针对不同的情景选择合适的简单机械么, (学生自选情景,针对情景选择简单机械及其工作特点) 专题划分专题一:杠杆及其应用 (2 课时) 专题二:滑轮及其应用 (2 课时) 专题三:斜面及其应用 (1 课时) 专题一杠杆及其应用 所需课时 2课时

其他简单机械

第五节:其他简单机械 一、填空题 1、使用滑轮时,若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 ,若它的轴可以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 。 2、使用定滑轮不省 ,但是能改变 ,使用动滑轮能省 ,但是手移动的高度 物体升高的距离,即 。 3、定滑轮实质是个 ,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 的杠杆。 4、除了杠杆、滑轮之外 , 、 、等也是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 5、如图示,把重30N 的物体匀速向上拉,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6N ,若不计摩擦,拉力F = N ,动滑轮重 N 。 6、升旗时,人站在地面向 拉绳子,旗向上运动,这是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 。 7、简单机械在我国古代就有了很多巧妙的应用,护城河上使用的吊桥就是一个例子。如图示,吊桥上安装的定滑轮的作用是 ,吊桥相当于一个 ,其中它的支点是 。 8、盘山公路相当于 ,汽车沿盘山公路上山所走的路程大于直通山顶的路程,因此走盘山公路更 一些。 二、选择题 9、在旗杆顶上装滑轮,是为了( ) A 缩短手移动的距离 B 省力 C 省力且改变动力方向 D 改变拉力的方向 10、如图示,用动滑轮拉重30N 的物体向上运动,物体匀速上升1m ,则拉力F 的大小与拉力作用点上移动的距离分别是( ) A15N ,1m B30N ,2m C15N ,2m D30N ,1m 11、如图示,是一种有把手的门锁,则门锁的把手实质是一个( ) A 动滑轮 B 定滑轮 C 轮轴 D 斜面 12、关于滑轮与滑轮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使用定滑轮既可以省力,双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②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③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省距离;④使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最多省一半力 A ②③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13、一名体重为500N 的举重运动员,最多可举起1200N 的物体,这个人站在地面上,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油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则他能提起最重的物体是( ) A500N B1000N C1200N D1700N 14、要利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1200N 的物体,而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 拉力为300N ,不计滑轮自重和摩擦,则所用滑轮组中至少使用( ) A 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 B 一个定滑轮,两个动滑轮 C 两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 D 动定滑轮各两个 三、作图题 15、一根绳子最多能承受300N 的拉力,现在要用它吊起820N 的物体,请你据此条件,在图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线方式。不计动滑轮的自重和摩擦。(图在下页) F 第7题图 第10 题图 第11题图 第5题图

物理简单机械练习题及答案

物理简单机械练习题及答案 一、简单机械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自卸车的示意图,车厢部分可视为杠杆,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B点是支点,液压杆施的力是动力,货物重力是阻力 B.B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 C.C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后部可省力 D.C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车厢绕着点C转动,所以点C为支点; 当物体放在车厢的后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因此省力,所以选项ABD都不正确,故答案为 C. 2.山区里的挑夫挑着物体上山时,行走的路线呈“S”形,目的是 A.加快上山时的速度 B.省力 C.减小对物体的做功 D.工作中养成的生活习惯 【答案】B 【解析】 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使用斜面的好处是可以省力. 挑物体上山,其实就是斜面的应用,走S形的路线,增加了斜面的长,而斜面越长,越省力,所以是为了省力. 故选B. 3.用图中装置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手的拉力为60N,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A.16.7% B.20% C.83.3% D.100%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提升重物时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则该滑轮为动滑轮; ∴拉力移动的距离s=2h, η=====≈83.3%. 4.如图所示,工人利用动滑轮吊起一袋沙的过程中,做了300J的有用功,100J的额外功,则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A.75% B.66.7% C.33.3% D.25%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人所做的总功为W总=W有+W额=300J+100J=400J,故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η=W有/W总=300J/400J=75%,故应选A。 【考点定位】机械效率 5.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提起重G=320N的物体,整个装置静止时,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F=200N,则动滑轮自身重力是(绳重及摩擦不计) A.120N B.80N C.60N

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三章第五节其他简单机械学案

初三物理第十三章第五节《其他简单机械》教学案 主备人:张国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使用。 2.对实践中的滑轮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4.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学生分组器材】滑轮(单2个双2个),铁架台,钩码,细线,弹簧秤,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观察课本漫画。小组间相互展示你所看出的“门道”。 漫画中的滑轮,也像杠杆一样,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本节课我们就学习除杠杆之外的简单机械----滑轮、轮轴、斜面。 二、新课导学: 自学指导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自学课本P69页定滑轮和动滑轮,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叫定滑轮?生活中你发现哪里有定滑轮? 2.什么叫动滑轮?生活中你发现哪里有动滑轮? 3. 用手边的一个滑轮将桌上的钩码用不同的方法吊起来?说出你的设计方案并进行操作。在每个方案中滑轮属于哪一种? 4.使用杠杆可以省力,生活中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呢?请把你的猜测写下来。

自学指导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提出问题:上面的两种方案中,分别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起了相同重力的钩码,拉力相同吗?省力吗?省距离吗?使用定滑轮、动滑轮到底有什么好处?上面你 的猜想对吗? 2.设计实验方案:实验中需要哪些器材?要记录哪些数据?请大家讨论,并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3.参考表格: 定(动)滑轮 4.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数据,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5.各组交流结论,教师引导,得出使用定滑轮、动滑轮的好处。 6.学生讨论:大家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自学指导三:滑轮组 1.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在提升物体的时候既想省力又想改变力的方向,该怎么办? 小组讨论拿出最佳方案。

初三自然科学认识简单机械知识精讲 浙江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第三节 认识简单机械 重点、难点: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结构及特点以及它们的应用。理解机械效率并学会测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杠杆 1、定义:一根硬棒如果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注意:杠杆的形状各异,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2、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O ) (2)动力(F 1) (3)阻力(F 2) (4)动力臂(l 1) (5)阻力臂(l 2) 1l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2l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3、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的平衡状态 杠杆静止、杠杆匀速转动 (2)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 2211l F l F =或2 112l l F F =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3)为何要调节成水平位置平衡? 倾斜状态力臂比杠杆上的刻度小,所以为了直接根据杠杆上的刻度读出力臂,把杠杆调节成水平位置。 4、杠杆的分类 (1)2121F F l l <>、 省力杠杆 如:铡刀、铁锹 (2)2121F F l l ><、 费力杠杆 如:钓鱼杆 (3)2121F F l l ==、 等臂杠杆 如:天平 注意:在支点和动力作用点确定的情况下,沿与支点和力的作用点的连线垂直的方向用力,力臂是最长的,力是最省的。

5、人体上的杠杆 二、滑轮 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轮子。 滑轮根据它的不同使用方法可分为三种类型。 1、定滑轮 (1)定义:在工作的时候,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使用时,轮子在不停地转动,但位置不变。 这种定滑轮我们日常生活经常见到如升国旗。旗杆顶上装一个定滑轮,人站在地上就能把旗子升到高处。 使用定滑轮与不使用定滑轮而直接用手去提拉,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距离。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所以,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F1等于阻力F2,即不省力,因此不省力也不费距离。 2、动滑轮 在工作的时候,滑轮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不用动滑轮而直接用手来达到同样的目的时用力的方向相同,即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使用动滑轮时,两段绳子承担总重,每段绳子只承担总重的一半,所以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要多移动距离。 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所以,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F是阻力F的一半。因为省一半力,所以要多移动距离,即动力移动的距离是阻力移动的距离的二倍。定滑轮虽然能改变力的方向,使我们工作方便,但不能省力;而动滑轮虽然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使用不方便。于是人们就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把它们各自的优点结合起来,这样就组成了滑轮组。 3、滑轮组 (1)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装置叫滑轮组。它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方便。 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A. 绕成两段绳子时:F=1/2G总,S=2 h。这时只有两段绳子总重,最后从定滑轮绕出的一段只改变力的方向,不承担重力,所以动力是总重的二分之一。 B. 绕成三段绳子时:F=1/3G总,S=3h。最后一段从动滑轮绕出来直接承担重力,因此这时有三段绳子承担总重,所以动力是总重的三分之一。 (2)分析归纳:使用滑轮组的时候,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动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动力(或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就是重物升高的距离h的几倍。即F=1/nG总,S=nh,n为绳子的段数,省了力就要多移动距离。 由上可知,要求动力的大小和移动距离的多少,关键是能根据滑轮组的挂线方法判断出绳子段数n,而判断n的关键是看从滑轮中绕出来的最后这一段若是从定滑轮绕出来的,则这段只改变用力方向而不承担重力,因此不计算在内;若最后这一段是从动滑轮绕出来的,则这段绳子直接承担重力,因此要计算在内。 (3)绕绳子的规律:段数为偶数时,绳子固定端与定滑轮框架上的挂钩相连;为奇数时,绳子固定端与动滑轮框架上的挂钩相连。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有用功(W有用):利用机械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 额外功(W额外):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材分析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材分析 一、新旧教材对比 本章是在新教材的“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十一章功 和机械能”等力学重要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简单机械及机械效率的相关知识。新教材将原有“第十三章力和机械”中的“第四节杠杆”、“第五节其他简单机械”和“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中的“第二节机械效率”整合为“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这样的编排顺序,使学生在学习完了简单机械后紧接着就进一步认识机械效率,更利于机械效率和简单机械知识的有效衔接,可以避免在后续机械效率的学习时要先对前面所学的简单机械知识做必要的回顾,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和课时浪费。同时学生在学习了力、功和能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知识储备,更容易认识杠杆和滑轮等简单机械,并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具体途径和实际意义。 二、课程标准要求: (一)2011版课程标准要求: 1、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3、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2001版课程标准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理解机械效率。 3、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对比分析 1、将“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改为“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细化科学内容,明确教学要求,同时规范表述,增强可评价性。 2、“理解机械效率”调整为“知道”,可以避免在机械效率的问题上进行更多的转化,降低了教学要求的层次,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3、增加“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目的在于强化物理知识跟生产、生活的联系,更加关注知识的实践应用。

简单机械知识点(大全)经典

简单机械知识点(大全)经典 一、简单机械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200N的物体在5s内匀速上升了1m.已知拉绳子的力F为120N,如果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 A.绳子自由端被拉下3m B.拉力F做的功为200J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3.3% D.拉力F的功率是40W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物重由两段绳子承担,因此,当物体提升1m时,绳子的自由端应被拉下2m,故A错误; B、拉力为120N,绳子的自由端应被拉下2m,则拉力做功为: ,故B错误;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C正确; D、拉力F的功率,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涉及机械效率的问题时,关键是要清楚总功、有用功、额外功都在哪,特别要清楚额外功是对谁做的功,弄清楚这些功后,求效率和功率就显得简单了。 2.关于机械效率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一定越高B.单位时间内做功越多,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C.省力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越高D.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比例越小,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做功多,有用功不一定多,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不一定高,所以机械效率不一定高,故A错误; B、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与单位时间内做功多少无关,故B错误; C、省力多的机械的机械效率往往偏低,故C错误; D、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比例越小,说明有用功

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机械效率就越高,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①总功=有用功+额外功;②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③由机械效率的定义可知,机械效率的高低只与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有关,与做功多少、功率大小无关. 3.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使用机械时 A.功率越大,做功越快 B.做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C.做功越快,机械效率越高 D.可以省力、省距离,也可以省功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越大,做功越快; (2)机械效率是表示有用功所占总功的百分比;即效率越高,有用功所占的比例就越大;(3)功率和效率是无必然联系的; (4)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详解】 A.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故做功越快功率一定越大,故A正确; B.机械效率是表示有用功所占总功的百分比,故做功多,而不知道是额外功还是有用功,所以无法判断机械效率,故B错误; C.由于功率和效率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功越快,机械效率不一定越高,故C错误;D.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故D错误. 故选A. 4.如图所示,小丽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桶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1;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η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A.W1 = W2η1 = η2B.W1 = W2η1< η2 C.W1 < W2η1> η2D.W1 > W2η1< η2 【答案】C 【解析】 【分析】

九年级科学上:第3章第3节 认识简单机械教案浙教版1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教案 28 个 课题 3.3认识简单机械课型新课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了解杠杆的历史及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能找出杠杆的五要素: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2、技能领域:通过学习杠杆,培养学习下确画力臂的能力。 3、情感领域:增强学习爱国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重点杠杆难点杠杆教学 方法 讨论法 教学 准备 多媒体 板书设计 第5节认识简单机械 一、杠杆的初步认识 在力的作用下会转动;在转动时,杠杆有一个点是不动。 二、人体中的杠杆 三、杠杆的历史及发展过程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介绍阿基米德和他的那句名言(屏幕上出现阿基米德的想要撬动地球的画面,并播放他的原话)。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根神奇的杆子吧…… (二)新课教学 1、杠杆的初步认识 创设情景:屏显猿人想要移动石块的图片 质疑:猿人想要把大石块移动,用硬杆捅石块捅不动,谁能想法帮帮它? 观察:学生是否能想到在硬杆下垫一块小石头的方法,教师视具体情况作适当提示: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杠杆。――播放利用撬棍撬石头的动态视频画面。 演示:请同学上台操作利用羊角锤拔钉子和用开瓶器开瓶。并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同学在操作时的动作以及羊角锤、开瓶器的运动特点。 小结:师生共同得出杠杆的基本特征: (1)在力的作用下会转动; (2)在转动时,杠杆有一个点是不动。 一根硬棒能够在力的作用下围绕着一个固定点转动,这样的硬棒称为杠杆。 同时教师指出实际的杠杆往往是硬棒的变形,并不都是一根直直的硬杆。 演示:通过师生共同从撬苹果的实验,以及播放动态视频画面,分析得出杠杆的要素:支点、动力、阻力。 讨论:在生活和生产中,举出其他杠杆的实例,并找出它们的支点、动力和阻力。 (学生活动) 小结:教师再结合撬棍来分析得出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初中物理】第5节其他简单机械

课题13.5 其他简单机械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知识 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3、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过程 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 构。 2、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情感 态度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 类初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 点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教学难 点 对滑轮、斜面和轮轴特点的探究。 教学用 具 滑轮组一套、滑轮、钩码、测力计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 图 情境引入 观察69页图13.5—1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讲述漫画中的情景。问题:小轮子在图中起了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下面同学们来做个实验:想办法利用一个滑轮把钩码提起来。器材:一个滑轮、细线、一个钩码、铁架台用图形画出你所采取的方法(找两名学生画到黑板上)。 你能找出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吗观察图思考图中发 生的事情。 学生分组实验探讨 提起钩码的方法并 用图形表示。 学生观察图形找不 同,在提起钩码 时,(1)滑轮的 运动状态不同.(2) 通过故事 讽刺不懂 科学而闹 出的笑 话,激发 学生的好 奇心,带 着强烈的 兴趣开始 学习滑 轮。 让学生从 事实及平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 1、定滑轮:在滑轮工作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叫做定滑轮。 2、动滑轮:在滑轮工作时,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移动。再给同学一个测力计,能找出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工作时有什么特点?总结出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定滑轮的特性: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实质:等臂杠杆。 动滑轮的特性: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举出生活中用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例子。同学用力的方向不 同。 学生继续实验,观 察用定滑轮和动滑 轮工作时测力计的 示数与所提钩码的 重力有什么关系。 举出生产、生活 中见到使用定滑 轮和动滑轮的地 方。 常观察到 的定滑 轮、动滑 轮,认识 定滑轮、 动滑轮。 学会描 述、总结 事物特 征。能分 辨出定滑 轮与动滑 轮。 通过进一 步实验, 得到其各 自用力的 特点。 从生活中 认识滑 轮。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进一步提问: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那么如果想省力又想改变用力方向,该怎么办? 在此基础上引入滑轮组。 3、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两组同学和在一 起,继续用实验 探究解决问题, 用图形表示出 来。 学生总结出滑轮 组的特性。 学会用所 学知识探 究新问题 的方法。 对所学知 识进行升

认识简单机械(滑轮)s

机械效率 一、教学目标 l.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计算公式,会计算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3.能设计实验,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知道实际的机械效率不可能是100%。 4.通过设计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情感。 二、重点、难点分析: l.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概念、设计实验是这堂课的重点。 2. 设计实验,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是这堂课的难点。 三、教具:多媒体、弹簧秤、铁架台、木板、木块、刻度尺等。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从建筑工地起重物体引入 (二)进行新课 1.讨论活动:(介绍出示的幻灯片的情境) 甲同学通过动滑轮并用桶装沙子运到三楼; 乙同学通过动滑轮并用袋子装沙子运到三楼。 问:你会选哪种方法提升沙子呢? 2.讨论与交流(得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1)手拉绳所做的功包括哪几部分,哪一部分是我们需要的? (2)克服动滑轮重、绳重、摩擦力所做的功呢?我们称为额外功,之所以“额外”,是因为我们在提升钩码时,不得不做。 =Fs (3)动力所做的功就是总功W (4)归纳:机械效率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公式: 说明:机械效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 提问: (1)思考机械效率会大于1吗?为什么? (2)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60%,它表示什么意思? 3、探究: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分小组任务 4、计算 1、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1000牛的物体匀速提升1米。 所用拉力F为420牛顿.问: 1) 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总功是多少?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5、小结: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 额外功: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能量的利用率) 公式:η永远小于1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坡度和斜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整理常用的简单机械种类有滑轮

文件编号: 6F -85-92-D4-41 整理人 尼克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代码:00390 Ⅰ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其目标主要定位于既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基本概念,又让学生能初步具备运用理论与概念组织幼儿园科(数)学教育活动的能力。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使学生初步胜任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工作。 二、课程目标 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使得考生能够: 1.正确理解科(数)学、科学教育与幼儿科(数)学教育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2.正确把握学前儿童科(数)学教育开展的模式、途径与方法。 3.正确掌握学前儿童科(数)学教育的内容及其核心概念。 4.基于上述内容,可进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之一,与其他领域的教育既具有共同点又具有区别点。学生应先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活动设计”等课程,在掌握幼儿园活动教育组织相关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程。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涵、特点;掌握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模式,途径和方法;理解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及核心概念。 难点:可运用理论与概念进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Ⅱ考核目标 识记(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有关科学教育、数学教育、探究式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等概念的内涵与特点以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其核心概念,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领会(Ⅱ):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念及理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及核心概念的相关原理,理解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不同途径与方法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简单应用(Ⅲ):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的学前儿童科(数)学教育的相关理论、概念、理念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案例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 综合应用(Ⅳ):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的有关学前儿童科(数)学教育的内涵、模式、途径、方法与内容等概念、理论,精选适宜的科学概念设计活动,通过不同途径,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Ⅲ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理解科学与科学教育的内涵,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定义、内涵与特点;理解当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与价值取向;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科学与科学教育 (一)科学的内涵 科学知识、科学活动与过程和科学价值等科学内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