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审美关系到审美教育(一)

从审美关系到审美教育(一)

从审美关系到审美教育(一)
从审美关系到审美教育(一)

从审美关系到审美教育(一)

摘要:和谐师生关系是成功实现现代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它所表现出来的是受教育者(学生)消除对立意识后与教育者(教师)在心灵上的真正交融,它们的关系属于各自主体化的对象化的审美关系。我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过程。就是要用审美教育这一特殊的桥梁作用,保持教育中的理性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平衡性,成功地将学生的个体从自然的欲求状态渡化到理性的秩序状态,造就有创造性的学生个体。最终将师生关系由“他律”走向“自律”,实现和谐师生关系地构建。

关键词:审美关系;师生关系;美学教育

在现代教育中,由于长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的积淀,我们所看到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在职业规定和职业道德下对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和学生在社会关系下对教师的接受和认可。构成师生关系的纽带不是师生除去彼此面纱的真实情感而是机械的学校教育游戏规则,教师和学生的交往被规定在一个被社会所约束、家长所期望、学校所规定的较狭小范围内,从而缺少持久性和激发性。

因此,现代教育中,我们要构建真正的和谐师生关系,就要把教师和学生一同纳入人类审美范畴,接受真、善、美法庭的“审判”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各自迎取到心灵上的公正,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和谐。让师生关系成为审美关系,学校教育成为审美教育。

一、审美关系是和谐师生关系的立足点

(一)审美关系开始于个体的自我意识阶段,它是与动物相区别的审美活

动。审美关系是人类审美活动中的自觉能动地感受、认识和创造对象世界的美。以满足自己审美需要的一种主体性审美联系。马克思把这种联系称为“关系”,这也是区别人与动物审美活动的根本性特征。马克思曾说:“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来说,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动物面对外部世界只被动的接受自然的影响,它不会像人这样自觉的目的去改变世界,与外部世界形成对象性的联系。

(二)师生审美关系是教育和学习生活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具体的师生关系中,要认识师生间的审美关系我们首先要意识到师生的教育和学习生活实际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在具体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丰富教学经验,不断充实知识以事业的成就感和育人的崇高感内化自己的心灵;学生在教师的人格魅力下模划自己的未来,在知识的增长中不断改造自我。如此一来,师生活动就变成了双重的自我建构活动,从而获得认识上的进步,心灵上的愉悦。他们同属于人本质对象化和对象属人的本质主体化过程。所以说我们把师生关系一同纳入人类的审美关系来考察是科学的,这也符合审美关系属于自然人化的产物这一般性结论。(三)教师和学生审美关系下所诞生出的美的力量,能使师生关系契合在“真”“善”“美”的价值标准上让师生关系由“他律”状态走向“自律”状态。

在审美关系确立后,我们的教育从一种单一的借助外力教育转向内力教育。以消除受教育者(学生)对教育者(教师)的对立情绪,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性。在李泽厚看来,审美的功能具有多样性,一方面,审美自身存在合目的性的价值,另一方面,审美对道德的培养和对真理的认识也有促进作用。这种主体的人性结构就是理性的内化(智力结构)、理性的凝聚(意志结构)和理性的积淀(审美结构)它们作为普遍形式是人类群体超生物族类的却证。它们落实在个体心理上是以创造性的心理功能不断开拓和丰富自身而成为“自由直观”(以美启真)、“自由意志”(以美储善)和“自由感受”(审美快乐)。学生的学习由理性内化最终上升到审美结构,在内心形成对教师、学习以及整个学习生活的评判标准。充分发挥个体心理的主动潜能,将学习变成感受快乐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引如果学习已成乐事就不存在外在的胁迫性,学生自觉遵守师生关系和学校教育的游戏规则也就不容分说。

二、审美主客体关系是和谐师生关系存在的形式

(一)审美主客体关系下的审美个体,是以对象化的外在事物去实现自己审美理想。黑格尔论证了实现主客体对象关系的两种方式。第一。是以认识的方式,他必须在内心里意识到他自己,意识到人心中有什么活动,有什么在动荡和起作用,关照自己,形成自己的观念,把思考所发现为本质的东西凝固下来,而且在从他本身召唤出来的东西和外在的世界接受过来的东西之中,都只是认出他自己。其次,人还通过

实践的活动来达到为自己,因为人有一种冲动,要直接呈现于他面前的外在事物中实现他自己。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人是通过改变外在的事物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这些外在的事物上面刻下自己内心生活的烙印,而且发现他自己的性格在这些外在事物中复现了,人这样的目的在于要以自由的身份,去消除外在世界的那种顽强的疏远性,在事物的形状中他欣赏的只是外在的实现。

(二)师生之间的审美主客体关系是在教育和教学的二重化功能下产生出来的。在师生关系被简单机械的规则(校规、考试制度、教师对学生的强制支配等)所操纵时,教师和学生之间感到只是疏远和陌生。由于教师和学生各自失去了主体追求的目的性,从而在教育和学习活动中没有产生对象性的审美需求。蔡元培认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朱光潜认为:“人生的第一桩事是生活,我们的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去了真正的意义与价值”。由于师生关系的不断实践地推动。教师使差生进步,优生更优,让每一个学生都因自己的付出而获得转变:学生在学习中,解决困难因自己的健康成长而获得父母和社会的肯定。师生关系在教与学中实现了个自的价值观,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成了自我实现的条件,审美关系也因此而确立。

浅谈创新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创新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9-07-31T16:48:48.51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3期作者:刘旭[导读] 刘旭湖北省十堰市广东路小学 442000 中图分类号:G6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096-01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学科教学中倡导创新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更好地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作为“五育”之一的体育教学,也必须高擎教育改革的大旗,在创新教育的层面上建构体育教学的理念,探究体育教学的全新方法。 一、体育课应该注意分层教学 1、合理分层,让学生找准自身定位,增强归属感。在体育教学中,首先,教师必须积极向学生宣传开展分层教学的意义,以此消除部分学生产生的“分层即为分等级”的片面观点,让学生明白,各人的身体素质和意志能力方面事存在着一定差异的,开展分层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准利于自身体发展水平的目标,更好地开展锻练。教师可以将学生体育能力分为四个等级:A等为具有较强身体素质并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大约占3%。B等为体质较好,能够轻松完成训练目标的,约占33%。C等为体质与运动技巧一般,经过努力也可以完成训练目标的学生,约占46%。D等为体质较弱或存在缺陷,以及运动技巧较差的学生,约占18%。在等次确定过程中,要采取学生自报与教师综合审核确定相结合,做到尽量客观公正。 2、分层要求,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做好学生分类的基础上,还应做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相应的训练目标。让学生在自身能力和体质范围内开展学习与训练活动。 3、分层竞赛,让学生开展同位赶超。营造浓氛围针对学生在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开展有效的人员分层与要求分类,如果还是让学生在一起进行训练,则无法营造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氛围,教师要采取分组进行训练或是分组竞赛等方式,开展体育项目的训练活动。对于人数较少的层次组,直接开展训练竞赛活动,根据我校班级人数多的特点可以按照男女分为几个小组开展训练,一般4-6人左右为适宜的标准。让学生在互相能力接近的环境中开展训练活动,营造你追我赶的良好竞争氛围。同时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开展心得交流,以达到提高运动技巧和实现运动能力提高的目标。 4、分层管理,让学生增强成功体验,激发上进心。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考核目标进行考核学生的成绩,开展分层教学一方面是为了使教学活动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兼顾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同时也是为了能让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得到充分发展,感受到成功,激发对体育的兴趣与信心。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分层管理。我们开展分层也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要鼓励学生向着上一层次目标迈进,对于已经达到或超过上一层次考核要求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的进行调整,以此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倡育人愉乐体育教学 1、精选教学内容,这是实施快乐体育的基础。教材不仅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而且还要照顾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现实需要。比如篮球,技战术内容很多,在短短的时间内不可能每样都教,所以教材的选择就很重要。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求,选择实用的内容进行教学。如运球技术。对女生来说重点学习运球急起,急停和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等。至于跨下运球、运球后转身、背后运球等相关运球技术,因其动作难度较大,可以只作为介绍内容。而对于一些重点内容,必须反复练习,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在比赛中能较好发挥。 2、利用多变战术吸引学生。这类教学方法需要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比如篮球课,篮球之所以风靡世界,与它多变的战术直接的关系。在比赛中队员技术水平的高低、位置的变化、相互之间的配合等等都使比赛瞬息万变。因此体育课中举行篮球比赛,同样可以使学生们在课堂中得到锻炼,在锻炼的同时享受快乐。争取篮球比赛的胜利,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为了获胜,学生会不停地往返奔跑、争夺,既要和同队的其他四名队员相互配合,又要和另外的五名队员进行竞争。要从生理上、心理上融入比赛中,有了运动参与的愉悦感。教师要教育学生获胜了固然有胜利的喜悦,失利了也没什么遗憾,毕竟尽力了,要争取下次的胜利。 3、有一定强度的练习,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高水平高层次的锻炼。快乐体育本身就是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全身心地投入,它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常规,这样学生既获得一定的锻炼方法,也会对体育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比如篮球比赛中的强强对抗,,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体能,掌握良好的技战术,才能真正地享受到高层次的运动乐趣。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一些课堂比赛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采取相应的形式。 三、创设展现自身的“舞台”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吸引到积极的练习活动中去,并鼓励学生在练习当中去大胆探索,进行尝试性练习,努力让学生去找到自己所相应的练习动作,同时教师还应提供一个练习“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并尝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技巧组合动作练习中,要求学生不仅单纯地对规定动作进行反复练习,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已学过的动作和自编的动作来大胆尝试并进行创编组合,逐步设计成一套新颖、优美,融舞蹈、造型为一体的新的组合动作。此时教师还要给学生们提供一个练习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优美组合动作,最终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实践,这种练习方法不仅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可以转化为主动学习,而且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总之“教无定法”,现代体育教学提倡课堂教学结构多元化,可以根据所授课的类型、内容、自由的组织形式,合理安排课堂结构。传统教学模式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新生事物所取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敢于创新,因人而异不断探索,努力保障我校体育质量的稳步提高和学生快乐的学习,健康的发展。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美育是培养人的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的教育,通过美育,使人们具有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等,这也就是我们习惯上说的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以培养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语文课具有丰富的美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语文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在学校众多的美育活动中,课堂美育是最重要的活动形式,而在课堂美育中,语文教学又是具有举足轻重的美育途径。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注意语文课在文化学习中的基础地位,却忽略了语文课的美育作用,只把它当成智育、德育的手段,而很少注意它在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及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具有的独到价值。可以这样说,人类对美的信息的获得,对美的欣赏的视线,对美的创造的完成,对美的观念的确立,都与语文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语文课从内容到形式无不与美学有关,语文课自然也就有了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语文课可以培养人正确认识美的形态。 美的形态多种多样,可以是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艺术美。而艺术美又包括文学美、绘画美、雕塑美、音乐美等多种形式。 先说自然美,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从徐霞客的《游黄山记》中认识了黄山的奇峰、怪石、云海、劲松,也从徐霞客的《黄山记》看到了大自然中黄山的鬼斧神工之趣,从而认识了黄山的自然之美。《与朱元思书》中春江的清流幽谷,《风景谈》断壁残磨的“桃林小景”、《岳阳楼记》洞庭湖阴雨季节的浊浪排空和晴日的上下天光,一碧万倾……不同的自然景物,给与我们不同的自然美,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或诉诸于视觉——线条、形状、色彩,或诉诸于听觉——冷冷作响的清流、婉转悦耳的鸟鸣,或诉诸于味觉、嗅觉——暗香浮动、清香扑鼻、芳草诱人。而这些感受,让人由自然而社会,在流连忘返之后,既感受到自然之美,也感受到美的意蕴。如《与朱元思书》中描绘了自然美景之后,顺手带过“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论事务者,窥谷忘返”,说明自然景物让忙于事务的人也会在自然中得到心灵净化。可见自然美,不仅是“人化”,而且也会“化人”,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变得高尚。由洞庭阴晴变化,想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就是自然美景的崇高升华了。 再说社会美。人是社会的核心。社会美的核心是人。无论是人的劳动,人的自由创造,还是进步的人生观,高尚的道德情操,都呈现着一定的社会美、劳动之美、自由创造之美、悲壮之美等等。而学生通过社会美洗涤了心灵,得到启迪,从而在美的感受中受到熏陶。如《愚公移山》不仅表现人征服自然的劳动之美,更是崇高和壮美的体现,“以子子孙孙无穷匮”的精神与自然斗争。而社会美有的是以丑的形态出现,如《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就是一个丑恶的形象。审美就是认识丑、鞭挞丑,而人们在对丑的批判中达到灵魂的净化。科学美也是语文课

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教育

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教育 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教育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放眼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教育的发展已经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我国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的一次飞跃性变革。英语教学工作也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构建新的模式,探索新的途径。中小学生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创新。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英语教学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特点,英语课堂教学要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需要在继承以往英语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成果的同时善于创新。离开创新,如果简单地沿用过去的思路和办法,英语教学显然难于奏效。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在创新中求发展。 一、什么是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在创造教育思想基础上,根据“创造学”和“教育学”原理,针对传统教育中有碍人的创造力提高的问题而提出的。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的创新素质。它包括:创新意识与动机、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和创造个性等要素。 创新教育是通过“创造的引导者”——教师应用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提供创造的环境,能激发“创造者”——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的人格物质”,以发挥创造的潜能,而有创造的行为或结果。就其目的而言,创新教育在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动机,鼓励学生创造地表现,以增进创造才能的发展。就其内涵来看,它是教师通过课程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和增长学生创造行为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教师本身来讲,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因时制宜,变化教学方式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 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特征: 1、创设自由、安全、和谐的情境和气氛。 2、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教师不独占整个教学活动时间。 3、注重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表达与容忍不同的意见,不急于下判断。 4、鼓励学生应用想象力,增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新教育,也可以说是指导学生发展创造的才能,鼓励学生经由创造的过程,学习做有效创造的活动。 二、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英语课堂教学要创新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做到尖子生吃饱,中差生吃好。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形成一个“兵教兵,兵教官,官教兵”,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老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应把学生看作是只会输入的“机器”,要了解,我们的学生也和我们一样,

谈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谈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发表时间:2009-07-13T10:12:48.87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年第2期供稿作者:卓翠红 [导读] 随着中国英语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审美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谈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卓翠红 摘要:随着中国英语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审美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将通过解释审美教育的意义、策略和功用从而激励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这一教学理论。 关键词:审美教育;教学改革;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卓翠红,1973年12月出生,中教一级,任教于安徽省宿州市芦岭煤矿职工子弟中学。 美育,美育亦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它通过对普遍存在的自然美的感受、社会生活美的实践和艺术美的鉴赏来培养学生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和在生活中体现美的激情和能力。 英语是一门语言教育学科,在英语教学中怎样去实践、实施审美教育呢? 一、揭示和感知英语美,激发学生对英语美的向往之情 1.在听音中欣赏美。英语节奏感较强,语音语调抑扬顿挫,富有韵律美。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引导并指导学生经常听音,并教会学生点重音、标意群、画升降调符号等,从而让学生逐步领略、欣赏并最终喜爱这种韵律美。 2.在朗读中体现美。新时期的英语教学强调学生在做中感知学的过程,体验成功的美。教师应要求并指导学生用纯正流利的语音语调去朗读英语,这样,学生不仅能陶醉于忘情的朗读中,也能不断训练学生的英语语感,为学生的真实交际打下一定的基础。现在的英语课本中有许多生动活泼的对话,丰富多姿的句式,还有不少“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佳句妙章。学生需要大声朗读,读出语感和真情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其中的内涵与美感。 3.在课文讲解中体现英语的严谨美并激发学生的想象。课文教学切忌肢解课文、先讲语法现象和词的用法,而应从整体展开,入手利用精心设计的提问,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写的特定意境,并通过教师不断深入的启发和自己的体悟,这样学生即能感受到课文丰富的思想底蕴又能体会到英语语言的严谨美。同时,在进一步的课文讲解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所得语言,展开联想、创新思维,让英语美在创造中升华。 二、通过说写训练,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能准确无误地创造性地运用英语去进行实际交际,必将能感知到巨大的内心喜悦和实实在在的表现美。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从美育角度看,学生的英语实践过程应是再现英语美的过程。这个实践不是机械乏味的死记硬背,而是令实践者感到成功,听者或读者感到愉悦的趣味活动。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能让学生感受到口头上的表现美,而妙笔生花的写作能升华英语的表现美。 教师应坚持指导学生拿起笔来由简到繁地借鉴英语美,模仿英语美并最终创造英语美。只有当学生能主动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和其他生活积累去创造性地表现自我时,他们才能真正领悟并感受到英语美。 三、构建民主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英语教学的和谐美 新课标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做到这一点离不开成功的课堂教学,而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师生关系又是营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的保证。首先,教师应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情,关爱学生,尊重并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随时地指导学生,鼓励激发学生,对学生满怀期待,充满信心,让学生大胆积极乐于融入到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中去。其次,教师应有过硬的专业素质,高尚的人格品质,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善于启迪学生心智的能力和各种手段。 试想,教师用纯正地道流利的英语满怀深情风趣幽默地进行讲解和指导,学生怎么不会被吸引、被感染,从而跃跃欲试,主动参与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顺利地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而感到身心愉快呢?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体会英语的丰富美 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学生获得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就要求我们的英语教学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动机、兴趣、意志、信心等非智力因素。 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不仅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而且能让学生真正地提高实际能力,从而体会到英语的丰富美。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英语习得的一个更大的课堂。随着学生学习负担的不断减轻,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已成为可能。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既能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能力,又能提高和完善教师的英语实践能力,从而为课堂教学的交际化提供可靠保障。 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应遵循由简单到丰富,由模仿到实践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组织严谨,安排科学合理。兴趣小组的阅读、写作、书法等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英语晚会上的诗歌朗诵、英文歌曲、笑话、短剧、故事等让学生沉醉在丰富多彩的英语世界里;组织学生外出参观、社会调查、社会实践以及和外国朋友的接触与交流,既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参与、交际能力,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观察、注意、思维、判断、想象、创新等非智力因素,又能让学生获得有关主要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风俗习惯、历史沿革与地理风貌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在英语课程不断改革的今天,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它应是贯串于英语教学听、说、读、写、译全过程的一种对美的耳濡目染、感知感悟和潜移升华。我们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应坚持摸索,总结、创新、探索出更多类型的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教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2019年教育文档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体育和美育在人类完整的教育体系中各有自己的重要地 位,它们相对独立的并存并行使着自己的教育职能。但是当我们进行体育以发展人的体能,提高运动能力和掌握基本技能时,会发现美每时每刻都现实地具体存在着,美育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它潜在的巨大作用。由此可见,体育与美育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它们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但是,正值体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在体育界,特别是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审美教育尚未引起体育决策系统,管理部门和教育者(教师、教练员)的足够重视,也许审美教育的实施正处于有意识无意识的徘徊状态,这种现象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无疑会产生相当大的阻碍作用,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 身体美”和“运 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 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 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 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

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教师要言教身教,用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体育教学中参与者(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虽然都有爱美的渴望,但人的审美观,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从事体育实践与学习的结果。因此,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有着特殊的,不能替代的重要任务。 1.树立正确的体育审美观 体育审美观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们从审美角度对体育现象的一种评价。体育实践活动中有美的人物和事物,也存在着丑的事物和现象。辨别和评价美和丑有着正确与错误,高尚与低俗,自觉与不自觉,先进与落后的差别。体育教学审美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高尚、自觉和先进的审美观,摒弃错误、低俗、不自觉和落后的审美观,这是保证欣赏和创造美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前提条件。 2.提高体育美的鉴赏能力 体育美的鉴赏能力就是指人们对体育美的感受,理解,评判的辨识过程。鉴赏美的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观看一场篮球比赛,有的人可能表现了如痴如醉,有的人可能觉得平淡无味。 因此,教师在体育中要重视提高学生体育美的鉴赏能力。 首先就要加强审美实践。在体育教学中实践审美教育时,诱导受教育者多参加审美实践活动,审美鉴赏每时每刻都可以进行。对一场体育比赛,一堂教学课,一个技术动作都可以进行审美感受,理解、评判和辨识,就是要多听、多看、多实践、多鉴别和多鉴识,只有把审美鉴赏实践中的感性认识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提高体育美的鉴赏能力。 其次,要掌握体育科学知识和加强文化修养。我们很难想象一个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南海信息技术学校刘庆云 内容摘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能陶冶高尚的情操,是德育的必要补充;同时能开拓学生的智力,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学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潜因,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高超的教学技巧,寓审美教育于教学之中。本文就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及语文教学中如何贯穿审美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引起语文教师对审美教育的重视。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可见,美育是语文教学重要目标之一,它运用教材、教学中的审美因素,在寓教于美的享受之中让学生来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形成健康高尚的品质,从而使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更具特点,更有实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是必要的。 同时,通过语文课进行审美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从美学的角度看,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所选课文,大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这些语言艺术的瑰宝,是从长期文化发展史中筛选出来的精神财富,它们文质兼美,文情并茂,为历代人们所传诵,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语文教学活动富有美的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和创造性的因素,极有利于美语的施行。 根据自己半年来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我总结出了关于审美教育的几种方法和途径,在这里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必须要在渗透上下功夫,将美育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去。用审美的观点,从分析文章的形式和内容入手,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象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认识社会美,挖掘科学美,体会人情美,欣赏艺术美,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在美的氛围里入境、品情、悟理。在吸收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 一、展示教师美,诱发审美情感。 创造美的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审美教育的前提。我们知道,情感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先导作用。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是通过具体、可感、独特的形象感染人。试想一个学生不喜欢的老师又怎能诱发学生美的情感?又有什么美育可言?因此,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和美感的诱发者。那么怎样的老师才能诱发学生美的情感呢?首先,教师要有亲和力,尤其要讲究语言美。标准、流畅、富有感染力而又不乏幽默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受到语言艺术美的熏陶,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诱发美的情感。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浅谈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浅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延伸与提高。为适应当前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但是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是我们每位英语教师值得深思的课题。以下是我结合几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Innovation is the soul of a nation, is a driving force for national p rosperity, innovation education is the extending and promoting the qu ality educa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theme of current education r eform,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main position of cultivating student 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 But for a long time, the i mpact of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training of teachers in teac hing ignores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creative ability. How to carry out innovative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las sroom teaching, is each of our English teacher thought-provoking topi c. The following is my with several years of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 e to talk about his own views.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动力源泉。 A, stimulate interest, is the source of pow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生理、心理的角度来看,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大脑就会立即引起兴奋,思维变得敏捷和活跃,在学习中就能进入最佳状态,并能兴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去了解学生的喜好,采用教学卡片、图片等直观教具以及学生喜欢的游戏、竞赛、绘画、表演、唱歌,chant等形式,在教学中集知识和趣味为一体,以满足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 ". From the physiological, psychologic al point of view, students interested in the learning content, the br ain will immediately excited, thinking more agile and active, can ent

小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养使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从审美角度,通过人们对现实的审美视察,在审美实践中,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丰富其精神生活,启发其自觉性,提高人们对于美的感受、鉴赏能力,从而使人们自觉地遵循美的原则,发挥其创造能力。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提高青少年对自然美、艺术美、形体美的感受和欣赏水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更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 美育是造就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引导青年学生走向美好生活的明灯,而语文教学的课堂,又是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实施审美教育是加强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能够作出它应有的重要的贡献。在实施审美教育中要明确语文教学采用此手段的紧迫性必要性以及它的基本任务,同时要注意在读写听说这四个实施点怎样去实施美育。 一、在课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美。 普列汉诺夫说:“美则凭直感的能力而被认识。”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及。教学形式也是多种多样,预习课,讲读课,讨论课,展示课,无所不包。不管是什么内容,也不管是什么形式,都不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美的渗透,美的熏陶。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美育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阅读中品味语言美。 叶圣陶说过:“读的方面,它是包含了了解的程度及欣赏的程度,就像一幅画,你觉得它确实太好了,但问你好到什么境地,那得由你自己体会,从体会的能力就见出欣赏的深浅”。的确,读的过程是对教材加深感觉,形成体验的过程。只有通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才能不知不觉使学生的心情得

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发表时间:2013-11-28T14:04:42.530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陈春锋[导读] 现代社会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笪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学陈春锋 现代社会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美育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美育渗透英语教学探索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育既是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英语课堂中渗透美育?如何能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从而感受美和欣赏美,始终对学习英语保持浓厚的兴趣?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用教学的艺术美提高学习兴趣 1.1 教师语言的艺术美。语言是人们思想沟通的桥梁,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情操都可以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美的语言有强大的感染力,可以沟通思想、增进感情、和谐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英语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如果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用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清晰标准的发音、适中的音量来授课,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中,不容易分散注意力,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爱迪生说过: “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自然美、人文美能打动学生心灵,教师优美的语言更能直接打动学生的心灵。 1.2 教师的教态美。教态是无声的语言,能对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的作用,能很好地把语言信息传递给学生。教态的艺术首先强调的是自然。无论教师是在提问、板书还是在演示,一举一动都要自然、大方、得体。教态的艺术还在于授课时的微笑。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无时不在感染着学生,向学生传递着美的信息,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1.3 教师的板书美。板书是教师在课堂上把教学的重难点和教学思路展现给学生的一种方式,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如果教师的板书字迹潦草、零乱又无重点,会给学生造成散漫随便、知识点混乱和思想不清晰的感觉。受此影响,学生也会处于一种懒洋洋的状态,提不起精神,甚至会产生不耐烦的心理。反之,如果教师注重板书的艺术美,在板书时力求新颖、简洁、清晰、有条理、重点突出,书写的字迹规范秀气,学生看着板书觉得赏心悦目,能引发学生对美的思索,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效果得以强化。 1.4 服饰美。教师的穿着打扮也是一门艺术。如果教师的穿着大方、得体、精神,能给学生一种愉快美好的感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营造美的课堂氛围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英语教学追求的是一种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英语教师的服饰风格也可以趋于新颖、活泼、休闲,不必过于庄重拘谨。 2 用英语的内在美去感染学生 和汉语一样,英语本身就蕴涵着美。然而对于中国学生而言,由于在汉语的语言环境之中,习惯于用汉语思考问题,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不了解,对英语感受不深刻,难以领悟和体会英语的美。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启发,向学生揭示英语的美,同时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激发学生体会美、欣赏美、表达美的热情,从而使学生全身心进入审美意境,感受英语内在美。 2.1 让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感知语音语调的节奏韵律之美。英语是按意群来表达意思的,在句中有轻重急缓之分,想要让听者清楚明白信息往往通过重读加以强调,而利用语调的升、降来表达感情的变化,每表达完一个意思就作适当的停顿。因而英语的节奏感很强,语音语调抑扬顿挫,富有韵律美。通过多听,能让学生熟悉英语的语音语调、发音规律,感知英语的节奏韵律之美。除了听的训练外,教师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说英语。在说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情趣、艺术感受等综合素质充分发展。 2.2 在讲解课文中向学生展示英语的内在美。除了通过感官去感受英语的美,还可以理性地去欣赏英语的内在美。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介绍一些英语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英美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异域文化,领会英语文化的内涵,从而深入认识课文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指导学生去欣赏句式地道优美、表情达意的单句;结构严谨、语言简洁的段落;构思巧妙、布局合理的篇章。利用精心设计的提问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写的特定意境。指导学生理解新词句和语法在具体语境中的描述、渲染和表达,品味某词组的贴切和某句型的精妙,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感受语言美。 2.3 让学生在写的训练中表现美、创造美。教师指导学生由模仿开始,进行写的训练,从而表现英语美。这是英语教学中渗透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形成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模仿美的句式、漂亮的框架结构来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主动地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去思考、去实践、去再现英语的美,同时也加深了对英语美的感知和领悟。 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促学、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让美激发学生们的热情和创造力,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以有效地促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杜威.民主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年 2 亚瑟?亨?史密斯著.中国人的性格.学苑出版社,1998 年

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体育比赛留给我们的是美的享受,在体育教学中也要给学生积极创造美的享受。一直以来体育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体育教学与活动外实践相结合时,忽视了体育观赏是体育教学的延伸,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审美观的重要场所。从观念上看,人们对体育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尚未形成,体育活动的形式如何用美表现出来不太关心,然而,体育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一、体育与审美教育相结合 审美教育即学校教育中的美育。由于体育中的美育内容极为丰富,对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有巨大的魅力。体育和美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支柱,体育离不开美育,美育的作用渗透在体育之中。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竭力提倡体育与美育相结合。我国的教育家蔡元培继承了我国古代体育与美育相结合的传统教育思想,把体育与美育列为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分强调德、智、体、美四者并重,比较完整地论述了体育与美育的相互关系。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手段逐渐现代化,体育活动的愉悦性愈来愈受到重视,从而使体育与美育结合得更加紧密。 二、观赏体育比赛是培养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对体育来说观赏体育比赛更能使人投入其中。体育教师可利用学校的有利资源带领学生观赏体育比赛,对于体育观赏者最先受作用的就是体育形成美的感受。例如:足球运动中呐喊声,使观赏者群情激昂、热血沸腾;运动员、体育观赏者身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使人眼花缭乱,赏心悦目;球场上运动员组织的各种进攻、防守战术都给观赏者以美的直接体验。比赛中观赏者不分男女老少、地位高低、身份各异均平等相处共同投入体育比赛中。这种忘我、专注的投入,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防卫心理,利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调节生活节奏,消除身心疲劳,克服工作、生活、学习中的烦恼,宣泄不良心绪。欣赏五彩缤纷的体育比赛还能看到运动员之间相互帮助,体现出运动员良好的精神风貌。观赏体育比赛是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对思想道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对学生的情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体育观赏的美育作用,一些与体育不协调的现象随着体育美育的开展深入会逐渐减少。 三、体育运动本身就是美的运动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在身体活动时的情感积极性,学会按照美的规律来感受美、创造美,促进其身心同步健康发展。着名雕塑“掷铁饼者”表现了一个运动员的美的形象。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凡是有益于人们生活的东西,符合人类生活要求的东西,或者能够显示出生活以及使人们想起生活的东西那就是美。从美的特征看,美具有形象性及感染性。参加体育运动增进健康,观看比赛,娱乐身心,消除疲劳,体育运动中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勇敢拼搏精神,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的优秀品质感染我们,陶冶我们的情操,使我们能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在竞赛中运动员取得良好成绩能使我们为之振奋,体育运动符合美的本质和特征,所以说体育运动是美的运动。 四、体育教师身心力行,努力创造审美教育的氛围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美育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始终贯穿的教育内容,它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进而可开发智力、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给学生美的滋养和熏陶,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教育观 当前中小学教育、家庭教育的一种倾向是重视教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忽视了教他们如何做人,为了获得好的分数和升学率,集中于客观知识的传授面忽视共他方面的教育。这种现象是当今语文教学的显著特点。固然,我们应看到语文在实用推广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更应注意语文教学现实功利性的负面影响,中小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行为、思想的可塑性时期,这一时期除了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外,更应加强对学生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健康心理的培养,这样才会有利于学生以后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树立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的教育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心理 语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我们立国立人的依靠。中国语言文字的背后是人性美、人格美。在青少年时期,让学生为对真、善、美的追求打下底子,这对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乃至学生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少年记忆”往往给人一生带来影响,是每个人最长久的记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它的双重性:既是人文教育,又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因而,语文教学不光是传授语文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借助鲜活的文字对学生进行心灵和智慧的开发、性情的陶冶和人格个性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的同时具有良好的人格和心理素质。 三、贴近现实生活进行语文教学 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联。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本里有限的篇目,而应力图使学生走近形形色色的生活,体悟不同的人生,让学生在自已身边的广阔生活天地里学习知识,认识社会和生活,学会做人,培养对真、善、美生活的热爱,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所以,为了学生以后的生存、社会的需要和民族的发展,应尽量把语文教学和现实生活结合,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内容,使生活成为语文教学的内容。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都应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大胆创新,将审美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努力培养出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道德素质和具有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虽然不断地进行改革,但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唯理性教学模式及按“知识点”的条条框框和思考题逐一分析、解答、落实的应试教学模式妨碍了学生对文章美的直觉感知和体验,不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来感受到美的魅力。如何扭转这种不良现象,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塑造、建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而学生的审美心理的建构是要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一、培养审美感受能力 视觉、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种主要官能。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运用朗读,使学生审美感知的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激发起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审美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 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中人物或景物的形象美进行剖析,让学生感知美。例如,《风景谈》一开头,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是作者为我们描绘的一幅“沙漠驼铃”的画面,望不到边际的沙漠“白茫茫一片”,发着“微微的白光”,突然,地平线上出现了“黑点”,逐渐变成“黑线”,微风送来铃铛“丁当,丁当”的“柔声”,“昂然高步”的驼队排成整齐的方阵,加上那“长方形猩红大旗”与那“苍茫”“寂静”的沙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庄严、妩媚”的感觉。我们可以抓住以上这些词语,从色彩、感情、声音及动静变幻中去指导学生感知形象,从中欣赏到大自然的阳刚之美,领悟到大自然的粗犷及人们战胜大自然的伟力,进而理解“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的深层内涵。 二、培养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 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将课文的审美因素与学生的审美经验“接轨”。这种“接轨”要求教师在分析课文、阐释问题以及提问时,恰当地融入学生社会生活和课余生活的内容,启发学生进行“勾联”、“嫁接”、“回忆和联系”。 奥地利心理分析学家马赫曾对联想作过这样精辟的论述:“……在两种突然同时迸发的意识内容A和B中,一种内容在出现时,也唤起另一种内容。”这种联想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快感,联想的结果是学生的思维超出了作品本身。吟诵李白的不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出现在人的脑海里的何止是黄河呢?也许是浩瀚无际的大海,也许是一泻千里的黄果树瀑布,也许是滚滚东去的长江……想象在人们头脑中迭现的是许多波澜的画面,使审美的感受更丰富了。 一篇课文中的审美因素很多,教学中宜抓住课文中最能反映中心主题的,反复出现或突出表现的主要人、景,抓住凝聚作者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焦点的“情

英语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摘要】美是人们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美育也逐渐成为了当代社会的客观要求。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美育,也成为了中小学教师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而学生则是美的实践者。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以美育人,以美激情,在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而有效率。 【关键词】渗透美育欣赏美感悟美体验美 蔡之培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中说过;“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美育以陶治我们的情操为目的,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英语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英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教给学生有关这种语言的一大堆干巴巴的词汇、枯燥的语法规则,而是要教会学生发现、欣赏、领悟这种语言背后所蕴涵的内在美,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极大愿望,要对学生进行一种美学渗透,即审美教育,下面我就英语课堂中如何渗透美育内容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是美的传播者 著名教育家克莱顿·柯伦《教学美文》指出:当教师更多地懂得了美学素质怎样进入生活,当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来完善,扩展各种美学方法时,人们踏上了教学艺术文路。因此,英语教师不仅要具有美

学素质,更要不断提高美学素质,用教学塑造美的形象,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 1、教师的教态美 要实现美育教学,首先要增强外语教师的审美意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修养。当教师站在讲台上时,仪容、风度、神情、目光、姿势和举手投足都要向学生传递着信息。因此,教师教态要亲切,态度要端庄大方,衣着要美观得体。既让学生感受美的愉悦,又在教学活动中营造美的氛围。 2、教师的语言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中学英语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和英语语音语调。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和韵律、节奏等方面下工夫。英语教师必须坚持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来想英语。同时,相应的“体太语”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这种“仿真”,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并置身于英语语言环境之中,以满足学生语言美之心理需求。 英语教学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幽默感、新鲜感。作为一名英语老师,除了口语流利外,还要学点洋腔洋调,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英语时,具有节奏感的语调,听起来像外国人特有的那种韵味会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